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

时间:2019-05-14 21: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

第一篇: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

宣威市务德镇一中教师 浦绍楚

一、发展目标的“设计师”

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发展目标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它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的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自己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人生规划可以帮助帮助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的措施,增强责任感,增强学习的动力。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世上绝大部分人对心目中喜欢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画面,他们没有改善自己生活的目标,无法用一生的目标去鞭策自己,结果他们继续生活在一个他们无意改变的世界里。有人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做星星,就算落下来也比树高”。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学生的成长就不会偏离方向。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呢?

(一)、指导学生确立目标 对有目标的学生要时常鼓励,让他们不仅努力学习,而且还要起到表率作用;对目标不坚定的学生要经常鼓励、监督、长期教育,让他们始终向好的方向发展。对没有目标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即便是一点点的闪光点,也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慢慢地帮助其树立自信和目标。如某班有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不按时交,经常和老师作对,一天从他身边经过时听见他歌唱的很好听,于是我在课前表示很想听他唱歌,并邀请他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唱了他最拿手的几首歌,同学们给了他掌声我又表扬了他,从那节课开始他目的明确了,目标清晰了。

(二)、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用常规、纪律规范学生行为,让良好品行溶化在学生的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关注学生内心需要,用科学的评价手段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灵魂得到滋养,个性得到张扬,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朝着自己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服务学生发展目标

要全力为学生搭设展示与发展自己的平台,主动支持和参与学生发起的课堂学习活动,努力和学生进行有一定思维强度的辩论和对话,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中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有效内化为学生自我教育动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设计。

2、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基础知识是中学生立足社会、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完成学业是中学生的第一要务。要帮助学生努力学习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实现学习目标。

3、帮助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中学生成长规划涉及学生自身成长的各个方面。帮助中学生树立全面、协调的发展意识,重视对学生在自身发展方面协调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实施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中学生发展计划的工作重心。

4、促进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中学生成长规划既强调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又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让群体和每一个个体共同发展。

二、塑造灵魂的“工程师”

(一)、言传身教,做好表率

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时时处处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遵守的范围,因为老师的眼睛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直接的一言一行也在受学生监督,教师一丝不苟的精神,言行一致的品质对学生其实就是一种影响、一种教育。例如:在学生早读的时候,老师认真地改作业、记笔记,变监督为引导,学生认真早读的习惯便自然养成。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每天去上课地上都有好多粉笔头,说过几次作用不大。随后,我不再说了,而是每次进教室先捡起地上的粉笔头,慢慢地学生也不扔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从点点滴滴做起,才能慢慢影响学生,树立威信。总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把握特点,有的放矢

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给予学生情感温暖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沟通中做到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其一定的家庭根源,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使家长和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配合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误区,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以人为本,以爱育人

教育是塑造人类心灵的事业,教师如何烹制“心灵的鸡汤”?如何撼动学生的心灵?我认为真爱是最好的老师,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而真正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以人为本。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用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总之,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每个有利时机,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捕捉其瞬间的心理变化,善于运用心理战术。以心育人,努力探索心育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时刻在关心着他们,在爱着他们。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学中的资源,通过潜移默化,形式多样的活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真心、细心、用心去呵护每棵成长中的“幼苗”。

三、良好外表的“美容师”

形象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告和名片,良好的形象是美丽生活的代言人,是走向人生更高阶梯的扶手,是进入成功神圣殿堂的敲门砖,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既是尊重自己,更是尊重别人。良好的形象是成功人生的潜在资本。好形象对自己而言,可以增强自己人生的自信,并通过美丽的外表及美丽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美丽的内心。对他人而言,能够较容易地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同时吸引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会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人生顺达。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呢?

(一)容貌、服饰协调

美的容貌、美的身材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修饰、美容也十分关键。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在上课时做到穿着和自己的年龄协调,和自己的职业协调,尽量做到款式大方得体、亲切、庄重;线条简洁、明快、流畅、朴素;色调明朗清爽。这对学生本身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学生的穿着打扮跟自己的身份向协调,并在上课的时候渗透形象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

(二)礼貌、礼仪统一

礼貌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接触中表示尊重、友好的一种规范行为。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也体现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水准。而礼貌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它需要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我们称它为礼仪。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它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渗透形象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在交往中学会见面、分别、称呼、接电话、拜访、会客、接人待物等多方面的礼仪。

(三)“站、坐、走姿”规范

常人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良好的站姿会给人以表态美造型,是美好的人格亮相,是人格魅力的展示。良好的坐姿,它既体现形态美又体现了行为美;良好的走姿是在站姿的基础上展示人体形的极好手段。走姿更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风采和韵味。我在接触学生时,发现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起立、排队放学、升旗时,站的姿势难看,有歪头、弓背、叉腰、两手插入衣袋、身体依靠物体、站立身体晃动等不良现象;课堂上坐姿不雅观,架腿、脚敲地面、两膝分得很开、腿伸得很远、起坐过猛,弄得座仪椅乱响等。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入座时要轻稳坐下,人体重心向下,腰挺直,上身正直,双膝并拢或微微分开。女学生入座后,双脚、脚跟都要靠拢。标准的站姿是:脖领挺直,双目平视前方,面带微笑,两肩放松,两手臂放松自然垂于体侧,挺胸收腹,两腿并拢立直,脚跟相靠,脚尖分开四十五度左右。并让学生明白:坐得文雅、端庄,走得带劲,站得挺拔都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即体现了形态美,又体现了行为美,同时也感受到良好的坐姿、走姿、站姿给人以朝气蓬勃、精神饱满的感觉,也展现自己的气质和风范。

四、行为表现的“摄影师”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教师都看在眼里。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关注学生行为的发展,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道德行为都应当了然于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应该如何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呢?

(一)、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 “当个人或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心理学家把需要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当某种需要被人意识到并变成推动人进行行为的内部原因后,便形成了动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动机与人的行为直接相关,人的有意识行为都有一定动机。”因而,行为与思想动机有直接联系,且与需要有着必然的深层联系,当我们分析某一位学生行为的好坏时,不仅要正确地把握住他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更要确切地分析他这一行为动机反应了他哪一方面的需要,这一需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作了这样的分析,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思想疏导,进行行为引导。(二)、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极为重要时期,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已经走入了人生岔道,已形成了不少有害于他们成长的消极心理与错误行为,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他们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教会他们应该怎么样做人,使他们步入健康成长之路。我国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曾经把教师的人格分为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经师与即管教又管道的人师。经师易做,人师难求,愿我们的教师个个都能做好学生的导师,成为徐老所说的育人之师。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困难大,厌学情绪严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意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

(四)、关注学生的生活行为。

我们的学生,过惯了自由的生活,有的学生放荡不羁,桀骜不驯。通宵上网,深夜躲在被子里玩手机,听mp4,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不知爱惜身体,上课时往往是精神萎靡。教师就应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各种有益于他们健康的活动。更要做到诲之不倦,对学生的行为要反复抓,抓反复。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心理健康的“咨询师”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目前,由于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一些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就约占30%,患心理疾病的约占15%,其主要表现为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抗挫能力低,过分任性和过度自信,合作意识淡薄,没有责任心,部份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内心脆弱,自控能力差,角色紧张或角色冲突,交往能力差等。对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凡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呢?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这两项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够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对于一个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与学生沟通,把握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要想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就必须随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一个好的教师,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自己学生心理上的不寻常波动。这就需要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沟通是一门艺术,能够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沟通的初衷是关爱学生,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和关爱,让学生毫无顾及地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和倾诉。与此同时,良好有效的沟通也需要技巧,例如:寻找与学生的共鸣点、耐心倾听、通过与学生的闲聊留心学生思想动态、通过集体活动开启学生的心灵、利用作业评语、小纸条等和学生进行对话。

(三)、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由于中学阶段既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萌芽趋于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时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这个关键时期格外关注,积极寻找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学生一些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撑,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很多,比如: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的个别谈话、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等。如果教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能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恰当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那么无疑会给学生一次心灵的洗涤。

(四)、融入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情商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感受、理解、调控、表达和评价心理情感的能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不失时机地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情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六、健全人格的“评估师”

“父母给自己一个名字,自己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品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千世界没有两个人人格个性是完全相同的。随着中学生心理的成熟,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学生需要培养、完善并展示自己的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时刻评估学生的人格发展状况,不断矫正学生的人格缺陷,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人格。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到原因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互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集体是一个人展现其人格的舞台,也是认识自己人格的一面镜子。通过与集体交往,自己的某些品质或受到赞扬、鼓励或受到指责限制,从而有助于调整自我,而且集体能伸出手来,帮助集体中的个人择优汰劣。因而,集体是锻炼人格品质的熔炉。

(三)、把好人格塑造的“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过犹不及”。列宁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人格塑造的度,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忍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人格“度”的把握除了人格品质要健康地发展,避免偏向外,还表现在不同性质的人格品质要协调地发展,即“刚柔兼济”,对于“刚”者应多发展些“柔”,对“柔”者应加强“刚”,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和谐的人格结构;再者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表现人格特征,这样所塑造出来的人格才有韧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教会学生懂得爱他人

现在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他们中很多冷漠自私,缺乏爱心。“校园暴力”时常发生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要学会合作,首先要懂得关爱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给予帮助,学会谦让,语言举止文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有时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给予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通讯地址:宣威市务德镇一中 邮 编:655419 电 话:***

2012年9月1日

参考文献:

一、朱华、李毅、张静:《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

二、杨兆山: 教育学原理简明教程

三、中国百科全书:教育。

四、郑雪、王玲: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

五、邹尚智:素质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正文字数: 7078字

第二篇: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姚安县山坡小学杨德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孩子的未来,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有责任感,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教育应该有奖有罚,只有颂扬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犯了错误,就要担责。当罚不罚,则生骄气。马卡连柯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

现在的教师抱怨学生难管,不敢与不会惩罚是很大的因素。然而,教师应该怎样举起惩罚之“棒”?

一是赏罚并举。只是一味地赏识而没有惩罚,或只一味地惩罚而没有赏识,都是一条腿走路。赏识和惩罚要并重,有罚有爱,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二是爱和尊重原则。教师要有治病救人的爱心,杜绝蔑视,摒弃“笨蛋”、“蠢货”等教育忌语,充分肯定孩子的其他优点,保护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甘于受罚,勇于改错,把惩罚的过程当作人生一课。

三是方式要适当。惩罚是一步险棋,用得好则峰回路转,用不好则事与愿违。不合理的惩罚所引起的负面效果,对学生心理的伤害是长期的。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治人,而是为了治病。应选择文明的方式,力避简单粗暴。惩罚要对事不对人。

四要适度和及时。惩罚过轻起不到教育效果,惩罚过度会引起偏激反应。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体验更深,延迟的惩罚会因事过境迁而成为“秋后算帐”,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

五是要戒体罚倡文罚。主要是罚做事,包括写作业、画图画、唱歌等方式。例如适当地罚作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又如罚唱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惩罚。再如罚做好事,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的追求。还有魏书生创新的罚写说明书,这比写检讨书效果好,能触及内心。另外罚写心理病历也值得借鉴,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疗程,有利于让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错误的方法。

“教不严,师之惰。”对孩子严加管教是教师的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难免犯错误,惩罚会让学生知耻而后勇,在教训中学会社会法则。我们相信孩子在经过惩罚之后,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听得了批评,受得了建议,抗得了挫折,担得起责任,从而经得起人生的风雨。

第三篇:教师应如何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师,更谈不上教育!

爱学生可以不说出来,但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否则是我们的悲哀!

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你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它最大的不足是只求同不存异!

课后辅导是弥补课堂教学最好的办法,谁利用好它谁就是胜利者!

和学生谈话是让学生感受老师关爱的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谈话最能拉近师生距离,但真正可以做到的老师并不多!

我们一定要做一名让你的学生一辈子都记得的老师,否则是我们的悲哀!

好教师是让差生变好,抱怨学生太差的不是好教师!1

我们应如何关爱学生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师爱和母爱、友爱一样,都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有了爱心,才能投入倾注,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才能使受教育者接受。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及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已成为教师新的基本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和学生做伙伴,做朋友。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而要做到这一些,除了教师自身要有比较高的修养,比较睿智的育人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1.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的孩子气

现在的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大多数同学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从小生活在倍受宠爱的环境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优点,赞美有加,对缺点却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由于爱屋及乌,孩子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竟成了优点,以致于多数孩子从小到大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于是当这些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怨恨老师,认为老师对自己存有偏见,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甚至因此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会出现一些十分幼稚的孩子气举动。

这时,老师若是为了树立权威,因为学生的一点过错,就与学生“硬碰硬”,则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叛逆行为,即使筋疲力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之,我们若是真正地关爱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从内心里去理解他们,大度地宽容学生的各种孩子气举动的话,学生过后冷静下来,经过反思,反而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逼迫自己认真去改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2.关爱学生就须欣赏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赏识尤为重要。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这是人之常情。但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一个班级难免会有学习较差、纪律观念淡漠、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如何对待这些后进生便成了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要真正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应该真正的去关爱他们,将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他们。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欣赏他们,信任和鼓励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紧紧抓住,给以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对他们的行为上的反复,给以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尽心尽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不能感动的学生。感动是最好的动力,学生一旦非常感激老师,就会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3.关爱学生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俗话说:“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告诉我们可以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学生情绪低落有心事时,学生考试受打击状态低迷时,学生反常出现违纪时,先别忙着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指责,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心理的想法,再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再引导着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都有他自己认同的理由,很多学生内心都想做好,希望得到表扬,只是有时想法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后果才导致的。如果我们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4.关爱学生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再如,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汲取营养,而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蚀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加强与学生沟通,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禁锢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交换意见,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教育的效果也就相当好。

对于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的德、才、识、能都很重要,均应全面发展,但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关键的“情”字,它正是一个爱的综合体。而爱要让学生读懂,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面对学生时,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只有始终脸上充满阳光,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信任和赏识他们,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掌握关爱的技巧,真心实意对待学生,提高关爱的品质。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些做法来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一、坚持做到不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不心罚学生。心罚是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的伤害重于体罚。心罚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感情,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还笨的人了!”,或“你比猪还笨!”、“你从来都没有遵守过纪律”等等。

2、不体罚学生。体罚是对学生身体进行惩罚,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容易采用的一种惩罚方式。例如对做错事情的学生罚站、罚跪,罚跑甚至进行踢、打、拧耳朵、扇耳光等。这种惩罚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害都很大,而且不但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教师,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

3、不变相体罚学生。当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时,我们不能暗示或要求家长来惩罚孩子;当学生作业错时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时,也不能罚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等变相体罚学生。

二、坚持理智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自身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关爱是公正的和坦荡无私的,教师要从不偏袒和包庇任何一位学生。“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厉的、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三、角色互换,理解每一位学生

在大力提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关爱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容易,而关爱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较难。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多优点和长处,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教育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仅要关爱“小天鹅”,而且更要关爱“丑小鸭”。怎样才能对后进生产生爱的情感呢?我认为主要采用“角色互换”,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学生,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也不成熟、十分幼稚,也有过失和错误,想到这里我就会冷静地控制自己,采取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同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期待。

四、敢于原谅学生的过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还要敢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违反纪律时,要及时的指出,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要能原谅和敢于谅解学生所犯的错误。作为老师,我们不就是要不断地教会学生不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吗?

五、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

对学生的关爱总是同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首先,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其次,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积极为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三是对学生不仅做到爱得得体,也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六、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少训斥。任何学生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语。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

总之,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时刻都在寻求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这种神秘的钥匙就是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只有真诚的关爱才能有动情的教育,才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把爱的芬芳撒播孩子的心灵深处,把爱的幸福带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

第四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评语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同时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学生相互启发、一起探索,与学生共同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师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空间,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即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那学生的学习行为呢,是否也要进行反思,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育无痕,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进行及时反思,教给学生一些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经常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如每当下课前可引导学生反思:今天这一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是我不明白的?我认真听讲了吗?认真听同学发言了吗?我发言了吗?我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如何?我有没有提出一些问题?还有当学生完成作业后,应引导学生不要急着把作业交给老师,引导学生反思?我的作业完成得怎样?我的字写得如何?我认真检查了吗?经常引导,长期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会有很大改变,会更富于理性,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并不是放弃教师引导,我们要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走出只要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教师引导的误区,重塑老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和角色,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提高,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第五篇:教师应如何关爱学生

教师应如何关爱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师爱和母爱、友爱一样,都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所在,有了爱心,才能投入倾注、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才能使受教育者接受。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及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已成为教师新的基本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让每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发展。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和学生做伙伴,做朋友。只有通过交流,沟通,学生才能没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实现心灵的转变。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他们的童心未改,这就需要教师用全部的热情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激励和唤醒,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教育情境中学习和生活。爱不是与生俱来,学生也许习惯于接受爱,而不懂得施予爱。因此,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去爱生活,爱生命中一切值得去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的爱星火相传。要做到这些,教师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外,更应该明确地指导学生,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

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观,师主间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基础是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行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有获得自身发展的潜能,向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尽管未必能得到别人的赞同,却会感受到别人承认他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的观点。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尊意识将会不断增强。

对于学生的关爱,教师要以爱心打前阵,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增进感情交流,适时运用教育机智,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用爱心这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关爱的方式决定关爱的品质,如何关爱学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而要做到这一些,除了教师自身要有比较高的修养,比较睿智的育人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1.关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的孩子气

现在的中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大多数同学家庭条件相当优越,他们从小生活在倍受宠爱的环境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优点,溢美有加,对缺点却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由于爱屋及乌,孩子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竟成了优点,以致于多数孩子从小到大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于是当这些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怨恨老师,认为老师对自己存有偏见,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甚至因此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会出现一些十分幼稚的孩子气举动。

这时,老师若是为了树立权威,因为学生的一点过错,就与学生“硬碰硬”,则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叛逆行为,即使筋疲力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之,我们若是真正地关爱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从内心里去理解他们,大度地宽容学生的各种孩子气举动的话,学生过后冷静下来,经过反思,反而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逼迫自己认真去改正,达到教育的目的。2.关爱学生就须欣赏学生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赏识尤为重要。教师欣赏表现好、成绩好的同学,这是人之常情。但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一个班级难免会有学习较差、纪律观念淡漠、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如何对待这些后进生便成了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要真正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应该真正的去关爱他们,将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任何时候都不放弃他们。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欣赏他们,信任和鼓励他们,能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非常珍惜,紧紧抓住,给以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对他们的行为上的反复,给以最充分的细心和耐心,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尽心尽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没有不能感动的学生。感动是最好的动力,学生一旦非常感激老师,就会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

3.关爱学生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俗话说:“人只有一张嘴,却有两只耳朵”,这告诉我们可以适当少说点,用耳朵多听点。学生情绪低落有心事时,学生考试受打击状态低迷时,学生反常出现违纪时,先别忙着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指责吧,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心理的想法,再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再引导着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都有他自己认同的理由,很多学生内心都想做好,希望得到表扬,只是有时想法过于简单,没有充分考虑后果才导致的。如果我们老师都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会觉得你很信任和尊重他们,也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达到教育的目的。

4.关爱学生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现在的学生个性和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成长烦恼会伴着而来;另外由于竞争的加剧、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老师来帮助解决;再如,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汲取营养,而避免不良思想的侵蚀等。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知道学生真正的看法和认识。“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朋友般的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让双方明晓共同点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多与学生交流,就是要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相互信任,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相机诱导,促其奋进,促其成才。加强与学生沟通,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禁锢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坦诚地交换意见,学生能真实地感觉到老师是在关心自己的成长,教育的效果也就相当好。

对于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角度来说,老师的德、才、识、能都很重要,均应全面发展,但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关键的“情”字,它正是一个爱的综合体。而爱要让学生读懂,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面对学生时,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只有始终脸上充满阳光,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品质,信任和赏识他们,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掌握关爱的技巧,真心实意对待学生,提高关爱的品质。老师的爱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这种情感流动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人格品质就会不断地上升,一个和谐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氛围就会形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些做法来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一、坚持做到不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不心罚学生。心罚是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的伤害重于体罚。心罚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感情,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还笨的人了!”,或“你比猪还笨!”、“你从来都没有遵守过纪律”等等。

2、不体罚学生。体罚是对学生身体进行惩罚,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容易采用的一种惩罚方式。例如对做错事情的学生罚站、罚跪,罚跑甚至进行踢、打、拧耳朵、扇耳光等。这种惩罚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害都很大,而且不但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教师,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

3、不变相体罚学生。当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时,我们不能暗示或要求家长来惩罚孩子;当学生作业错时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时,也不能罚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等变相体罚学生。

二、坚持理智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自身的不良因素;我对学生的关爱是公正的和坦荡无私的,我从不偏袒和包庇任何一位学生。“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厉的、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三、角色互换,理解每一位学生

在大力提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关爱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容易,而关爱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较难。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多优点和长处,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教育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仅要关爱“小天鹅”,而且更要关爱“丑小鸭”。怎样才能对后进生产生爱的情感呢?我主要采用“角色互换”,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学生,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也不成熟、十分幼稚,也有过失和错误,想到这里我就会冷静地控制自己,采取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同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期待。

四、敢于原谅学生的过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还要敢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违反纪律时,要及时的指出,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要能原谅和敢于谅解学生所犯的错误。作为老师,我们不就是要不断地教会学生不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吗?

五、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

我对学生的关爱总是同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积极为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三是我对学生不仅做到爱得得体,也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六、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牟教育效果。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少训斥。任何学生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语。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

总之,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时刻都在寻求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这种神秘的钥匙就是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只有真诚的关爱才能有动情的教育,才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把爱的芬芳撒播到四面八方,把爱的幸福带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

下载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六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好话好听,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扬,小学生更是如此。可是当教师的赞美之词泛滥成灾时,表扬就会失去意义。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教......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近来,不少学校在年终考核与平时的教学调查中都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一栏目,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优、晋升、聘任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说,学校的这种做......

    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

    教师应成为一盏指路明灯(英语组徐兵)

    教师应成为一盏指路明灯 英语组徐兵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的身上已有了一颗向往飞翔的心,他们开始了内心深处的思考,也许深刻而又忧郁着,也许热烈而奔放不羁。而在其中,我们老师......

    党员教师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面旗帜

    党员教师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面旗帜 曲靖二中李成春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从发展到壮大,至今已走过了九十二春秋。九十二年来,我们的党穿越黑暗,迎接曙光,终将旧貌换新颜。在当......

    学生思想品德鉴定

    学生想品德鉴定现在不是 很 兴起积极心理学吗?他的目的是在于培养人的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一种心理,学生思想品德鉴定。充分发掘人的内在潜力。这一项,被广大教育者所采用。 学......

    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制度

    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的实施《德育大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提高学生学做《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

    学生思想品德鉴定

    学生思想品德鉴定范文时光如梭,两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就如白驹过隙,学生思想品德鉴定范文。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感到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