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一)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习用探究的方法对内容或人物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二、课前学习:
1.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2.读课文识字词。(书P277第四课常用词语,大约10分钟)3.了解贝聿铭的主要建筑成就和他的建筑思想。
三、预习了解:
1.请你给下列加粗字注上拼音,要注意拼写。如果不会,可以查查字典。魅力()抉择()勘察()曲径()魄力()萦系()剔透()负荷()跻身()遗孀()遴选()颁发()
2.形似字容易混淆。看看下面这些字,你写错过没有?请分别用它们组几个词,下次就不容易再记混写错了,试试看。
籍________________ 堪________________ 藉________________ 斟________________ 聘________________ 誊________________ 骋________________ 誉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来,写好后想想每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造句。(1)xuān()然大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轻zhuāng()淡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得益zh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学习:
(一)教学过程: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1.解题。
华夏顾名思义指中国,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展示了中国什么文化的魅力?
2.让学生自读课文,用简要的句子概括文章内容。
3.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释疑,随机点拨。
4.对三个小标题的内容,你最喜欢哪一处,谈谈理由?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1.导入,布置任务让学生讨论:明确小标题与文题的关系,为文中的小标题换一个自己喜 1
欢的小标题。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
(1)在美国的建筑界, 贝聿铭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
(2)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3)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3.学习评价:小组探究,“从贝聿铭身上我感受到了„„”
4.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小组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1.放歌曲录音 谈感受。
2.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三个表现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贝聿铭、了解贝聿铭,请完成本节课的作业。
五、课后作业: 1.本文是一篇(体裁)记叙的是世界顶级建筑大是、美籍华人 ____ 的事迹。全文除开头语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按什么关系排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语用 __ __、__ 和 __(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竭力铺叙夕阳映照下 ____________。
3.“这绝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之手”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
4.开头语部分共两段,写,主要用 的方法进行记叙。
5.开头语部分第二段他这一时期的设计特点是,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6.“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写 重点写
,证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赏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都从 说明了这一作品的成就。8.“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这一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美国总统卡特是从哪三个方面称赞的? __________ 前两个方面是从 _____ 面对他的称赞。
9.“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这一节中,哪三句话可见其设计的艺术价值?
_ 10.“13位馆长为何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_ 11.“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中的“非议”在文中具体指哪一句?
12.“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照应哪一句话? _ 13.“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文中哪一句是说明他成功的地方?你认为贝老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_ 14.阅读语段,完成下列习题: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问他:“贝老,您相信风水吗?”“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是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他这样坦诚地亮明个人的观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1978年,他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他提 3
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作风一贯认真、细致,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10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文中两个加粗的“风水”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个“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汲取了哪些营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作风一贯认真、细致„„”中“一贯”为什么不能去掉?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时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
第二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案[推荐]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对文字的概括和加工能力。
(3)精心选材,详略得当;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型:自读课文
学法指导:自学,主动探知,以练代讲。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点的字注音。
榀()
剔透()
大厦()遗孀()
贝聿铭().....跻身()
赋予()
谐调()
遴选()摩天().....萦绕()水榭()茨()魅力()....2.辨字组词
魅()魄()魂()3.解释词语。
犊()赎()椟()挤()跻()济()
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生牛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变幻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轩然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远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具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________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A拒绝 B谢绝
(2)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
________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A融 B溶 C熔
(3)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________探索一条新的道路。A妄图 B试图 C企图
(4)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________。
A抉择 B选择 C挑选
5.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三个表现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
一、理清文章思路
1.开头两段,写的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二、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②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③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三、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3.下列句子中“根”的含义有什么不同?(1)我的根在中国。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3)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四、阅读理解。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的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了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1)划线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其中“不料”说明了什么?
(3)选文赞扬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当时“最辉煌的建筑”,是“最伟大的奇迹”,是“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选文引用玻璃金字塔建成前后的不同议论有何作用?
(5)选文末说“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指文中哪句话?
创新题
1.思考:与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
2.根据本文内容以第一人称对贝聿铭作自我介绍。(200字左右)
第三篇: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一面》(第一课时)学案
《一面》学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
2、能力目标: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
3、情感目标: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
二、课前预习:
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5--11,大约 30 分钟)
2、预习目标: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文意。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
4、预习检测 解决生字注音
踱()窖()嵌()捻()
抖()擞()窘()挲()颓()恣()
三、预习了解: 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学况点评答疑
四、开始新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短暂的邂逅,但由于时间短暂,有时会形象模糊,有时会踪迹全无,而那留在记忆深处,往往都是人生的精华!那么今天,我们就用心感受一下,作者阿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去倾听他向我们讲诉那异常珍贵的一面吧。
(二)、背景介绍:迅逝世前四年,即1932年,怀着对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他写了一系列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6年10月19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三)、读全文,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1、本文记叙的顺叙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本文记叙的是谁见谁一面?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A、B、3、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阅读有关内容,并在书上作标记,准备口述以下问题。(1)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近景”“一本书的特写”。全景: 近景: 特写:(2)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学生逐项朗读,教师作适当讲解。
中景: 分析: 近景: 分析: 特写:引导学生读出写手的语句:
引导学生读出写外貌的语句: 分析: 当堂训练: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归纳小结:
作者阿累当时只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的一个普通汽车售票员,可鲁迅先生却能够亲自接待并低价卖书、赠书,可见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心爱护。这正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真实写照。同学们课外收集有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方面的故事。
课后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踱 窘相 摩挲 恣情
鞠躬 憎恶 虐待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hè)然(yīn)勤(qiàn)着(mǎnɡ)撞(tuí)唐(dǒu sǒu)疑(huò)(dǒu)然 3.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精神萎靡)B.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C.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鲁莽冒失)
D.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用力摩擦)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
A.在这四年里,我咬紧了牙,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B.我咬紧了牙,历尽艰苦,在这四年里,我受尽非人的虐待,哼都不哼一声。C.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D.我咬紧了牙,受尽非人的虐待,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哼都不哼一声。5.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B.“是的。”我低声地说。C.“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D.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6.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一面》作者阿累是一位卖票工人,本文是许多回忆鲁迅文章中颇具特色的一篇。()(2)《一面》通过记叙作者偶然与鲁迅见过一面的事,热情赞颂了鲁迅热爱劳苦大众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意志。()
(3)文中三次外貌描写,其特点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从形到神,层层深入。()(4)《一面》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情节简单,如诉家常,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词藻华丽。(5)“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出来。”表现了作者已认出面前的人就是鲁迅,但由于过分的激动,一下子说不出来了。()
7、本文中有十个“像”字句,有的是比喻句,有的不是比喻句,请认真判断,是比喻句的在括号中画“√”,不是的画“×”。
(1)、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2)、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3)、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4)、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5)、(他们)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
(6)、我鼻子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7)、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9)、像我,穿着一身黄卡叽布的工人制服,„„。()
(10)、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的„„。()
(11)、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8、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1)、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
(2)、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3)、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4)、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记叙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时,既有肖像描写,又有语言、动作描写,展示出鲁迅对年轻人的热切关怀。
B、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是按由近及远,由细及粗,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描写的。C、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
D、课文题目“一面”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一面之交”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诗人余光中曾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A.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二、巩固阅读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宇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甲、乙、丙三文段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能标志这一角度变化的词语分别是什么? 甲
乙 内 3.乙段中两处细节描写所表现的精神与下列鲁迅诗句的哪一句相符?()A.“我以我血荐轩辕” B.“横眉冷对千夫指” C.“俯首甘为孺子牛” 4.文中第一次外貌描写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的?
5.甲、乙、丙三文段,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第四篇: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学案 苏教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学习目标:
1、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3、尝试做一回小记者,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能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搜集资料、取舍资料的能力,能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
2、熟悉课文内容,尽己所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做一个合格的小记者。
一、导、学、练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魅力(mâi)跻身(jī)剔透(tī)B.聿(yù)摩(móu)天 初生之犊(dú)C.萦系(yíng)勘察(kān)相辅相成(xiàng)D.水榭(xiâ)遗孀(shuāng)谐调(diào)
2.下列文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yǐng)、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
B.„„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yāo)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lín)选抉择。
C.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xuān)然大波。
D.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lào)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cān)天古树融为一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搭档 奠定 玻璃 晶莹剔透 B.闪耀 颁发 赋于 相得益彰 C.新频 荣誉 辉煌 别具匠心 D.抉择 卓着 轨迹 轩然大波
4.圈出下列句子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把改正的字依次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贯例,首次骋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认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②苏州庭园的长廊曲经、假山水榭,由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承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根”比喻子孙后代。)
B.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根”比喻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C.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根”比喻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D.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这两个“根”都是比喻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精华。)
6.下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魅力(极能吸引人的力量)跻身(自身登上)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益,更;彰,显著。)
B.遴选(挑选)赋予(给与)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C.谐调(和谐协调)新颖(新而别致)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辅助,相互促成。)
D.如是(如此)勘察(实地查看调查)轻妆淡抹(穿轻便的服装,施淡薄的脂粉)7.用下列词语分别写四句话。
①魅力;②跻身;③初生之犊;④当之无愧
8.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陈天帆的这篇文章中心突出,题材新颖,语言通顺流畅而且形象生动,真不愧是一篇佳作。
B.在我们这个人类与动植物共处的地球上,我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C.据媒体披露,最近一段时间,一些飞车抢劫的家伙结成团伙,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别具匠心地从行人身上、车兜里抢走项链、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真是胆大包天,猖狂至极。D.陆文凯和张得裕两人同座,一个作文写得漂亮,一个数学学得顶尖,两人互相学习,真可谓相得益彰。
五、阅读下面的语段,认真思考并回答文后问题。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问他:“贝老,您相信风水吗?”“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是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他这样坦诚地亮明个人的观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1978年,他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作风一贯认真、细致,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 2
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10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文中两个加粗的“风水”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个“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汲取了哪些营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作风一贯认真、细致„„”中“一贯”为什么不能去掉?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时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的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了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1)划线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其中“不料”说明了什么?
(3)选文赞扬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当时“最辉煌的建筑”,是“最伟大的奇迹”,是“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引用玻璃金字塔建成前后的不同议论有何作用?
(5)选文末说“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指文中哪句话?
参考答案
1.A(B项中“摩”应读“mó”,不能按方言读“móu”;C项中“相”应读“xiāng”,表互相,不应读“xiàng”;D项中,“调”应读“tiáo”,表配合均匀。)2.D(院落的“落”应读“luò”)
3.A(B项中“赋于”的“于”应为“予”,C项中“新频”的“频”应为“颖”,D项中“卓着”的“着”应为“著”。)4. ①惯、聘、任;②径、尤、成
5.A(“根”确有比喻子孙后代的意思,如“他是刘家的一条根”句中的“根”就比喻后辈儿孙。但是在“我的根在中国”一句中,“根”就不是比喻那个了,考查这句话的前后,这里的“根”应比喻贝聿铭先生的祖祖辈辈及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的本源。)6.D(“轻妆”,不能与“轻装”相混。“轻妆”与“淡抹”同义,都指化妆浅淡而不浓艳。)7.范例:①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像李白的《静夜思》,流传至今还为人们吟诵就是明证。
②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③不要小看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我们搞的一些发明创造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④陈小亮思想进步,工作负责,学习勤奋,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又是体育“健将”,他当“三好生”是当之无愧的。
8.C(C“别具匠心”是褒义词,且多用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它不能跟“别有用心”相混。)
五、1.第一个“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其中包含迷信因素。第二个“风水”指的是建筑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不包含迷信因素。2.香山饭店和它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光影美学的恰当运用,也使得香山饭店和它周围的水光山色融为一体。3.因为“一贯”是一向如此,从未改变的意思,它在句中突出强调了贝聿铭工作作风一向认真、细致,不独在设计香山饭店时如此,所以不能去掉。贝聿铭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表现为多次勘察地形,走访考察其他城市的建筑和园林,确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7.(1)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2)说明了贝聿铭的设计出人意料,他的设计许多人不能接受。
(3)说明贝聿铭创造了建筑业的奇迹,他的设计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4)说明贝聿铭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他的设计确有非凡的艺术魅力。(5)指“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第3课《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3.感受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并从中获得启迪。教学重、难点:
1、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心。2.精心安排,选择材料描写人物的方法。
3.详略,正面侧面描写人物,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贝聿【yù】铭 跻【jī】身 牛犊【dú】卓【zhuō】越
轩【xuān】榭 勘【kān】探 剔【tī】透
籍【jí】贯 聘【pìn】请
颖【yǐng】
幻【huîn】想
遴【lín】选
抉【jué】择
化妆【zhuāng】 2.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魅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初露头脚:刚刚显示出青年的气概或才华。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坦诚:直率诚恳。
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遴选:挑选。
融为一体:若干种不同的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熔于一炉:比喻各种事物融合在一起。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构思)。相得益彰: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
导入:用《我的中国心》的歌词导入美籍华人贝聿铭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一)介绍贝聿铭。(课下注释可以阅读)
(二)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会如何构思?会介绍和展现和贝聿铭有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充分的思考,展开想象)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
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
②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
③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
④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
(三)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假如你就是小记者,请你就某一个方面介绍一下贝聿铭。学生朗读。互相介绍。
三、再读课文:(1)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个问题等分析课文后再给答案)
明确: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2)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偌长的一段不见主人公,为什么?
明确: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
(3)这座大厦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短语概括。明确:惊人的气势:体现在两个入口的数字上。
高贵的气质: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设计。开篇就以这具有惊人气势高贵气质的建筑突出了贝聿铭建筑的独特,不同凡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一)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二)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作用:既可以让人们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一)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2.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3.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
1、详写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略写了他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
2、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3、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明确: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确:“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明确: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4、“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确:①指生命之源,民族之本。
②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③指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感悟
(一)贝聿铭的爱国之情到底体现在哪里?
明确:①“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的时间已经很长,然而一生对中国的深情却依然萦系于怀,落实到生活中就表现为语言、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国传统。②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代表建筑物是: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
(二)研读最后一段。从贝聿铭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贵的东西?
明确: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热爱祖国、永不满足、开拓进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选择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一幅21世纪学校的建筑图。
2、搜集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或诗歌。
3、写作:我心目中的天安门。
4、围绕“爱国”这一主题,请你写一篇文章、画一副画、或者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