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会技术部架构设想

时间:2019-05-13 23: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委员会技术部架构设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委员会技术部架构设想》。

第一篇:委员会技术部架构设想

技术部架构建议:

部门架构说明:

1.公司层面,由总工,外聘专家组成技术专家顾问委员会。

2.技术工程师统一实行横纵双向管理,除在技术部门任职外,同样在生产建设部分门任职,服从部门日常运行及管理。

3.为发展公司技术团队,增强公司技术实力,技术人员根据技术实力、工作经验等方面,划分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技术专家四个技术职称档次。

部门职能说明:

1.技术专家委员会联合公司高层技术力量,主导公司技术方向,对公司重大技术方案进行过会讨论及许可,由委员会主任向总经理及董事会直接汇报。公司所有技术人员统一归属技术专家顾问委员会管理。

2.技术专家顾问委员会下属技术部,协助委员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包含组织会议,资料接收及编辑,文案管理等。

3.整个技术团队的日常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1)对接设计单位和设计监理单位的工作,组织并参与重大设计方案的技术交流、论证和审查,组织并参与关键节点和环节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中间审核,督导设计进度和质量。

2)协助工程部门和生产部门处理现场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对设备采购提供技术支持,参与技术协议的讨论与审核。

4)对建安工程和生产技改工程的立项、实施和验收提供技术支持。5)梳理并向档案部门归档技术文件,签发可提交工程招标的设计图纸。6)对接试验单位开展的地质、采矿和选矿等专业的试验和勘察工作,组织并参与重大工艺技术方案的技术交流、论证和审查。

7)根据公司董事会和高管的建议,指导并参与重大工艺技术方案讨论、论证和审查,为建安工程和生产过程出现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8)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有技术团队直接隶属于技术部,例如:技术监察,生产过程自控监测等。

第二篇:技术部经理工作设想

工作设想

也许是受大学环境响,一直就对数码软件情有独钟,加之成都得天独厚的优势,软件行业可谓十分发达。我曾经于临沂盐业公司任车间主任一职,也是从最基层的最简单也最容易出错的技术员做起,对部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而今能够成为成都三力数码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感觉到自己深深责任,在新形势下,如何让技术部的日常培训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来到公司将近一年,对公司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配合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在向总的带领下对技术部的日常培训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此次竞争的是技术部副经理岗位。技术部设置双副经理的措施,显示了公司领导对技术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同时也明确了我们部门的职责,技术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技术服务。所谓的技术服务,有两层意思,分别是培训和服务;培训不仅是要对全国煤矿企业进行培训指导,同时还要做好财务收费和开拓市场的工作;服务就是为煤矿用户解决日常系统问题,同时做好回访工作并及时将用户的意见反馈至公司研发部门,协助公司把握发展方向。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倾听,不要觉得我们只是看看系统,做个表格,而是要真正站在煤矿的角度,当然日常的科学管理工作也必不可少,毕竟我们接触到的是所以煤矿用户,要对公司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负责,怎么能为煤矿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也是我们努力地方向。

随着全国煤矿进行资源整合,煤炭行业整体走向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公司的业务也蒸蒸日上。分析了技术部现状和当前的市场环境,结合公司自身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大力提高产品品牌效应。在煤炭生产许可监管信息系统全国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创立和巩固公司的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在煤矿行业上占得立足之地。因为煤矿行业并不仅仅只有一个生产许可证,其他矿产证、安全生产证等等,都开始了网上申报审核系统。只要我们打好第一枪,确立了公司在全国煤矿中的品牌位置,我们就能逐步占据煤矿行业的其他领域,获得更大的效益。

建立和扩大核心客户。公司必须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培育能发挥自身优势,有发展前景的核心业务和核心客户。比如将黑龙江、山西等省份视为重点客户,由领导直接予以关注,并给与最好的服务。同时要做好宣传,对其他积极性不高的省份,公司加以精心培育,培育新的增长点,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走多向发展并举之路。公司将在推行煤炭生产许可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同时开拓其他市场;煤矿在使用信息监管系统的同时,需用到打印机、扫描仪、手写板等诸多电子设备,我们可利用我们的市场信息等有利因素,寻找国内有实力的商业网络,与他们联手,充分发挥我们现有的销售渠道,争取边培训边拓展,走多向发展并举的道路。

突出和延伸服务功能。根据国家十八大规划要求,花大力气发展服务贸易,争取把做好技术服务贸易提升为集团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整个贸易链中,谁占据有利位置,谁就取得领先的优势,谁就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突出和延伸服务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服务好了,用户才满意,公司业务才会进一步提升,一条良性贸易发展链才会形成。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公司进一步发展尽到微薄之力。在此真诚的希望公司领导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为公司的发展献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同时也使自己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技术部

诸葛军

第三篇: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职责及架构

公司防火安全委员会职责及架构

一、防火委员会职责

为加强园区内的消防安全管理,保障业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消防法规等,物业管理处全力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

1. 负责消防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消防法规、法令和条例。2. 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布置消防安全工作。3.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由部门经理参加)。

4. 保障园区内各种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负责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5. 研究解决重大火险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对在消防工作上做出显著成绩或因违反消防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人员做出奖罚决定。

6. 组织和领导义务消防队的培训和演习,以及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7. 发生火灾时迅速成立灭火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扑救工作,追查火灾原因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防火安全委员会架构 1.架构说明 1.1 总指挥: 1.2 副总指挥: 1.3 现场指挥: 1.4 灭火组组长: 1.5 抢救组组长: 1.6 疏散组组长: 1.7 设备组组长: 1.8 秩序组组长:

1.8 义务消防员:由小区保安员及各部门员工组成 1.9 组长以上人员手机全天24小时为开机状态 2. 架 构 图

三、防火安全委员会总指挥职责

1. 全面负责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及各项法规、法令,将防火工作纳入经营、行政管理计划当中,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有记录。使防火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2. 指导、检查、督促辖区内全体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3. 负责收集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颁布的消防安全管理资料,并组织学习、贯彻与落实。

4. 负责火灾自救紧急事件中的全面指挥与调动工作,并追查处理火灾事故,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5. 负责协调火灾后的全面善后处理工作。

四、防火安全委员会副总指挥职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消防法及各项消防法规,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协助总指挥制定完成各项消防制度。

2. 组织制定郦城小区各岗位防火安全制度,并认真布置实施。

3. 负责郦城小区义务消防组织的领导和培训工作,并定期对物业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小区的防火安全检查工作。

4. 定期召开防火工作会议,研究制定辖区内的火险隐患及不安全因素的整改方案。5. 对本辖区发生的火险、火灾事故,积极组织员工予以扑救,并负责查明火因和善后处理工作。

6. 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预案的演练,有重大活动时,负责安排布置和实际指挥消防安全工作。

7. 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担任总指挥之职,待总指挥到现场后,副总指挥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总指挥,并由总指挥进行全面指挥及处理。

五、现场指挥员职责

1. 认真执行落实国家颁布的消防法及各项消防法规,在总指挥与副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并制定完成各项消防管理制度。

2. 制定本部门的防火安全制度,认真布置、贯彻落实,并定期组织部门范围内的防火安全检查,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

3. 定期检查辖区内的消防器材及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与整改。4. 负责辖区内重点部位的消防档案资料的建立与管理。

5. 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对辖区内的火险、火灾事故进行现场指挥作战,并将现场扑救情况及时上报总指挥,同时协助上级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

6. 发生火情时,负责指挥各组人员进行协调与作战,观察火灾阶段可控性,下达撤退指示,并及时上报总指挥请求119进行支援。

7. 火灾扑灭后协助警方进行事故调查工作,警方调查完毕后准许灾后清理工作时,及时上报总指挥,收到总指挥下达清理工作命令后,负责协调现场清理工作。

六、灭火组职责

1. 发生火灾时灭火组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物业管理处,听从指挥部的灭火战斗布署。

2. 灭火组人员在灭火组长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的完成灭火战斗任务。

3. 掌握本小区内的建筑及内部结构和消火栓位置,熟练使用小区配置的各种消防器材、工具。

4. 明确自己和灭火组的战斗任务,坚决执行灭火指挥员的命令。

5. 在灭火战斗中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并及时向上级汇报灭火战斗情况。6. 使用灭火器和水枪灭火时,要利用掩蔽物体尽量接近火源充分发挥灭火器和水枪的作用,禁止盲目射水,尽量避免财物损失。7. 在灭火战斗中要正确使用和爱护消防器材、工具,注意自身安全。

七、抢救组职责

1. 发生火灾时抢救组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物业管理处待命,等待指挥部的工作安排。

2. 抢救组人员要熟悉本小区的建筑内部结构,逃生路线及基本的救护方法。

3. 在接到抢救任务后,抢救组人员应及时赶到火灾现场,把受伤人员疏散到着火区域外安全位置。

4. 遇到重伤人员应及时向指挥部请示,并由抢救组人员将重伤人员送往小区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5. 如无抢救任务或抢救任务结束后,应服从指挥部的其它工作安排和调动。

八、疏散组职责

1. 发生火灾时疏散组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物业管理处待命,做好疏散准备。

2. 疏散组熟悉掌握小区建筑的逃生路线,并负责把着火楼的各单元门打开,用物体将单元门挡住,以防自动关闭。

3. 疏散组进行人员疏散时,应安抚逃生人员不要惊慌,有序的逃离着火建筑,避免现场混乱造成人员伤亡,逃生时禁止使用电梯。

4. 疏散组进行人员疏散时,如果现场发生混乱,应及时由疏散组长用对讲机报告指挥部,说明现场情况,并由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综合治理。

5. 疏散组完成疏散任务后,应向指挥部请示工作,同时撤离到物业管理处备勤,疏散组在备勤时,坚决执行指挥部的调动及其它工作安排。

九、设备组职责

1. 发生火灾时设备组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物业管理处待命,等待指挥部的工作安排。

2. 设备组人员要熟悉本小区的建筑内部结构,掌握各楼配电情况与送断电操作。3. 楼层发生火灾时设备组应及时将起火楼的电源切断,同时将电梯迫降到首层,如一层起火应将电梯迫降到地下2层。

4. 地库发生火灾时,设备组应及时打开地库的送风及排烟设备,以减少地库中烟雾浓度,给灭火组人员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5. 设备组在火灾过程中应保障消防设备的不间断运行,同时保障消防水的供给。6. 火灾结束后应服从指挥部的其它工作安排和调动。

十、秩序组职责

1. 发生火灾时秩序组组长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到物业管理处待命,等待指挥部的工作安排。

2. 发生火灾时秩序组负责着火楼四周的警戒任务,迅速安排岗位封锁着火楼及临近楼座,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区域。

3. 控制安全区域围观人员的现场秩序,同时安排路口岗、巡逻岗维护园区整体秩序,并负责着火楼外围的照片拍摄工作。4. 安排专人接引消防车、救护车进入火场救助。

5. 火灾结束后得到指挥部的恢复岗位命令时,将警戒人员撤离,恢复正常秩序和岗位,回到物业管理处待命,听从指挥部的其它工作安排和调动。

十一、义务消防员职责

1. 公司所有员工均属于义务消防员,一旦园区内发现火情,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立即投入火灾现场。

2.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切实作好本部门工作区域及整个园区的防火、灭火工作。

3. 积极参加各种训练和内部举行的消防演习活动,维护和保养好本部门内配置的消防器材,认真贯彻执行小区各项防火制度。

4. 认真学习消防知识,了解园区内消防设施的基本功能、位置熟悉灭火器的摆放地点及使用方法,手报报警器的报警方法,消防通道位置及疏散方法,破门救人方法,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5. 宣传贯彻消防法规,制止任何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秩序维护部,爱护各种消防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报修。

6. 灭火过程中一切服从命令,听从统一指挥,确保个人安全。

7. 主动配合小区安全部门共同做好消防工作,接受防火委员会的检查和指导。

第四篇:关于规范和改革审判委员会的设想

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是各级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它对本院受理的重大、疑难案件的决定具有最高权威性,各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庭对审委会的决定必须执行。它是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对总结审判经验和对审判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审委会的组成和运作机制存在明显的问题。笔者就规范和改革审委会谈谈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审委会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1、构成形式上具有行政性。各级法院审委会一般由院长、副院长和有关业务庭的庭长组成,由院长或院长指定人员主持,从而使审委会具有审判与司法行政的双重职能。这种构成形式的行政性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各行政首长行政事务缠身,少有时间仔细研究案件;二是有些成员本身的法律素质就不高,在表决中随大流,甚至一味附和主持人的观点;三是缺乏监督机制,在主持人对案件表态后,其他成员往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主持人个人的臆断披上集体决定的合法外衣提供了可能,造成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化。由此可判断,因为构成上的行政性,审委会最后决定的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主持人的法律素质和良知。

2、操作形式具有幕后性。审委会在讨论案件时呈封闭状态,采用会议的方式召开审委会进行案件讨论。开会时,除审委会委员、案件汇报人、记录人外,其他人不得进入会场旁听。当事人更不可能进入会场陈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给审委会蒙上神秘的色彩,给“暗箱操作”提供了条件。

3、表决决议具有臆断性。审委会的决议在本院具有最高的裁决效力。审委会一般是临时召开的,也往往是集中一批需要讨论的案件后才召开。因时间的限制,各审委会委员只能通过听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来作出自己的判决,并没有参加庭审,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甚至连卷宗材料都未曾细看,就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表决。通过这种过程所得的决议未免有主观臆断之嫌。

二、规范和改革审委会的建议鉴于审委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委会进行规范和改革。

(一)设立专业委员会和专职委员

1、设立专业委员会的理由。疑难案件主要来自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以某法院为例,从1999年至2002年,刑事案件所占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平均比例为18.7%,民事案件为37.4%,行政案件为1.8%。民事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国家立法较滞后,难处理,也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刑事案件中罪与非罪的认定和量刑幅度的确定,都涉及人身自由的限制,不得不慎重。行政案件虽然案件数少,所占比例也小,但涉及到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监督关系,且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各行政区域内具有全局性,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矛盾比其他案件要尖锐。根据各类案件的特点和立法现状,要求审委会委员的法律素质与构成应当提高与改进。但不管审委会委员如何产生,他不可能对各部门法面面俱到地精通。因此笔者建议各法院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可设立刑事委员会、民事委员会和行政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执行案件在审委会讨论案件中的比例逐渐增多,但讨论的内容往往是强制措施的决定和执行技巧的探讨,审委会委员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司法阅历进行判断,如涉及其他法律关系问题,可送交相关专业委员会予以审查,故不需要设立专业委员会。中级以上法院还可设立知识产权委员会。

2、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及委员的产生。建议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与专职委员相结合。就基层法院而言一般可由3人构成,其中1人为专职委员。根据基层法院的客观现实,以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经验为标准,可将入选条件定为: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审判长资格3年以上,其中专职委员为法律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审判长资格5年以上。除专职委员外,专业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审委会在符合条件的法官中确定和任命。

3、专业委员会与审委会的关系。这首先要界定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凡送交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先由案件承办人写出审理报告,然后连同卷宗等材料移送相关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可召集当事人了解相关情况和旁听庭审,听取承办法官汇报,提出自己的意见报告(必须载明专业委员会内部不一致意见),由专职委员提交审委会参考。由此可见,可将专业委员会定性为审委会的咨询机构。专业委员会作为审委会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桥梁,其职责是辅助性。当审委会与专业委员会意见不一致时,从目前法律规定之原则,专业委员会应当服从审委会的最后决定。

(二)弱化审委会的行政色彩

1、公开选拔审委会委员。确定审委会委员入选条件,可参考专职委员的入选条件。程序:由院长办公会在符合条件的法官中确定候选人,由全院干警民主测评并将测评情况公布,院长办公会根据测评情况确定入选人员,或直接由全院干警选举产生,然后由院长依法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通过公开选拔,行政首长并不必然成为审委会委员。并且这种方式并不否定行政首长的行政职责和作用。

2、确定专职委员。各级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职委员的数额,基本原则是根据专业委员会的数目来确定,使专职委员与专业委员会相配套,即:基层法院确立刑事审判专职委员、民事审判专职委员和行政审判专职委员,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可设立知识产权专职委员及其他必要的相关专业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是:主持专业委员会对案件的讨论,召集专业委员会听取案件承办人和当事人意见、旁听庭审,撰写意见报告,在审委会发表意见。如专业委员会内部意见不一致时,专职委员必须如实向审委会报告各种意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倾向意见。

3、明确议事程序。(1)首先应当界定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请审委会讨论的案件为“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但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范围没有作出界定。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

第五篇:关于规范和改革审判委员会的设想

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是各级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它对本院受理的重大、疑难案件的决定具有最高权威性,各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庭对审委会的决定必须执行。它是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对总结审判经验和对审判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审委会的组成和运作机制存在明显的问题。笔者就规范和改革审委会谈谈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审委会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1、构成形式上具有行政性。各级法院审委会一般由院长、副院长和有关业务庭的庭长组成,由院长或院长指定人员主持,从而使审委会具有审判与司法行政的双重职能。这种构成形式的行政性的弊端显而易见:一是各行政首长行政事务缠身,少有时间仔细研究案件;二是有些成员本身的法律素质就不高,在表决中随大流,甚至一味附和主持人的观点;三是缺乏监督机制,在主持人对案件表态后,其他成员往往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主持人个人的臆断披上集体决定的合法外衣提供了可能,造成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化。由此可判断,因为构成上的行政性,审委会最后决定的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主持人的法律素质和良知。

2、操作形式具有幕后性。审委会在讨论案件时呈封闭状态,采用会议的方式召开审委会进行案件讨论。开会时,除审委会委员、案件汇报人、记录人外,其他人不得进入会场旁听。当事人更不可能进入会场陈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给审委会蒙上神秘的色彩,给“暗箱操作”提供了条件。

3、表决决议具有臆断性。审委会的决议在本院具有最高的裁决效力。审委会一般是临时召开的,也往往是集中一批需要讨论的案件后才召开。因时间的限制,各审委会委员只能通过听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来作出自己的判决,并没有参加庭审,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甚至连卷宗材料都未曾细看,就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表决。通过这种过程所得的决议未免有主观臆断之嫌。

二、规范和改革审委会的建议鉴于审委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委会进行规范和改革。

(一)设立专业委员会和专职委员

1、设立专业委员会的理由。疑难案件主要来自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以某法院为例,从1999年至2002年,刑事案件所占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平均比例为18.7%,民事案件为37.4%,行政案件为1.8%。民事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国家立法较滞后,难处理,也容易引起矛盾激化。刑事案件中罪与非罪的认定和量刑幅度的确定,都涉及人身自由的限制,不得不慎重。行政案件虽然案件数少,所占比例也小,但涉及到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监督关系,且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各行政区域内具有全局性,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矛盾比其他案件要尖锐。根据各类案件的特点和立法现状,要求审委会委员的法律素质与构成应当提高与改进。但不管审委会委员如何产生,他不可能对各部门法面面俱到地精通。因此笔者建议各法院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可设立刑事委员会、民事委员会和行政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执行案件在审委会讨论案件中的比例逐渐增多,但讨论的内容往往是强制措施的决定和执行技巧的探讨,审委会委员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司法阅历进行判断,如涉及其他法律关系问题,可送交相关专业委员会予以审查,故不需要设立专业委员会。中级以上法院还可设立知识产权委员会。

2、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及委员的产生。建议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与专职委员相结合。就基层法院而言一般可由3人构成,其中1人为专职委员。根据基层法院的客观现实,以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经验为标准,可将入选条件定为: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审判长资格3年以上,其中专职委员为法律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审判长资格5年以上。除专职委员外,专业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审委会在符合条件的法官中确定和任命。

3、专业委员会与审委会的关系。这首先要界定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凡送交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先由案件承办人写出审理报告,然后连同卷宗等材料移送相关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可召集当事人了解相关情况和旁听庭审,听取承办法官汇报,提出自己的意见报告(必须载明专业委员会内部不一致意见),由专职委员提交审委会参考。由此可见,可将专业委员会定性为审委会的咨询机构。专业委员会作为审委会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桥梁,其职责是辅助性。当审委会与专业委员会意见不一致时,从目前法律规定之原则,专业委员会应当服从审委会的最后决定。

(二)弱化审委会的行政色彩

1、公开选拔审委会委员。确定审委会委员入选条件,可参考专职委员的入选条件。程序:由院长办公会在符合条件的法官中确定候选人,由全院干警民主测评并将测评情况公布,院长办公会根据测评情况确定入选人员,或直接由全院干警选举产生,然后由院长依法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通过公开选拔,行政首长并不必然成为审委会委员。并且这种方式并不否定行政首长的行政职责和作用。

2、确定专职委员。各级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职委员的数额,基本原则是根据专业委

员会的数目来确定,使专职委员与专业委员会相配套,即:基层法院确立刑事审判专职委员、民事审判专职委员和行政审判专职委员,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可设立知识产权专职委员及其他必要的相关专业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是:主持专业委员会对案件的讨论,召集专业委员会听取案件承办人和当事人意见、旁听庭审,撰写意见报告,在审委会发表意见。如专业委员会内部意见不一致时,专职委员必须如实向审委会报告各种意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倾向意见。

3、明确议事程序。(1)首先应当界定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提请审委会讨论的案件为“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但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范围没有作出界定。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对此有所涉及,但并不全面。在实践中,有些案件本身事实很清楚,法律规定也很明确,但承办人为规避责任,也将案件送至审委会讨论。故对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作出界定是必须。在界定范围时,应当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一方面要强化审委会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承办人的责任。根据这一原则,笔者建议采取列举法和排除法相结合来确定该范围。建议如下:以下案件必须提请审委会讨论:刑事案件方面,关于罪名定性难以确定的;民事案件方面,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规定之间相互冲突的;行政案件方面,规章之间相互冲突,原告人数众多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执行案件方面,需要引起审判监督程序或执行回转的;立案方面,是否属于法院受理范围难以确定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必须提交审委会讨论的。以下案件不得提请审委会讨论:刑事案件方面,关于量刑副度的确定(是否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除外);民事案件方面,关于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行政案件方面,关于责任的认定;执行案件方面,关于强制措施采取的确定。(2)承办人提请讨论。凡提请审委会讨论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必须写出审理报告(审理报告应当载明送交审委会讨论的事项和合议庭、独任庭的意见,报告份数与审委会人数相同),连同卷宗材料移交给相关专职委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案件错误或其他情况(如同一法院就相同事实出现不同判决)需要提请审委会决定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案件,或需执行回转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必须写出执行情况报告。(3)专业委员会对案件进行审查。专职委员召集专业委员会对承办人提请的案件进行讨论、旁听庭审,必要时可召集案件当事人了解情况、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如果发现审理过程的问题,专业委员会可进行适当调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专业委员会对案件的审查,不局限于案件承办人提请的要求审委会决定事项,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在此基础上,由专职委员根据专业委员会讨论情况写出意见报告(包括案件出现的其他问题)。专业委员会的报告连同案件承办人的审理报告在审委会开会前2天分发审委会各成员。执行情况报告由审委会记录人员在会前2天分发给审委会各成员。(4)审委会讨论。审委会在讨论案件时就当遵循被动性规则:由案件承办人先汇报,再由专职委员介绍专业委员会对案件的审查情况,如专业委员会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当介绍不同的意见并说明理由,然后由其他成员发表意见,最后由主持人(院长)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形成多数意见后,主持人发表的个人意见不得否定多数意见。

三、审委会机构的设置及其他相关问题

1、关于审委会机构的设立。可根据法院案件情况,审委会应有5人以上且为奇数的审委会委员。审委会设立办公室,处理审委会日常事务。办公室配备专职委员1人,秘书1人。秘书负责辅助性工作,如审委会讨论情况的记录和报告的分发。

2、关于院长及其他审委会委员回避的决定。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院长回避由审委会决定,但在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是因为院长很少亲自审理案件,二是审委会决定院长回避的操作性不强。同时,审委会是以秘密方式召开会议,当事人不知道何时开会,也不知道审委会的成员有哪些,所以申请审委会委员回避也就无从谈起。故建议做如下规定:一是将审委会委员在法院公告栏中公示;二是在案件提请审委会讨论之前,案件承办人应当告知当事人案件将由审委会进行讨论以及审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并告之可以申请审委员成员(包括院长)回避。回避理由参照相关诉讼法关于申请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审委会委员回避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如实向审委会汇报。申请院长回避的,由其他审委会委员主持审委会决定院长回避。申请其他成员回避的,由院长决定。一旦决定回避,被决定回避人员不得参加审委会对该案件的讨论。

3、关于加强审委会总结审判工作经验和对审判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职能。专业委员会和专职委员旁听庭审和对案件的全面审查过程以及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审判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过程。为加强这项工作和及时总结审判工作经验,建议做如下改进:一是由专职委员收集典型、具有指导性的案例,对每个案例实体性和程序性问题进行点评和归纳,经审委会讨论通过后,在该院的内部期刊刊登或另行编辑,供该院和下级法院法官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参考;二是由审委会办公室或研究室及时总结法院改革成果和其他成功经验,形成文字材料,正式发文,指导全院审判工作。部门性的指导性意见可由专职委员提出草案,综合性指导意见可由审委会办公室联合研究室(调研室)或其他部门提出草案,交由审委会讨论决定。一次讨论确定不了的,可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审委会的意见修改后,再次提交审委会讨

论。

4、关于对审委会委员成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考核。考核的目的是促使审委会委员积极履行职责。从这一目的出发,一方面应当赋予审委会委员在审委会上发言不予追究责任的权利,即不将审委会委员在审委会上的发言内容列入考核的内容,以保证审委会委员在审委会上畅所欲言,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将审委会委员是否发言列入考核的内容。这两方面并不矛盾,前者属于事实问题,后者属于价值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考核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审委会委员的价值(态度)的判断。考核的档次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考核由院长主持,院长办公会决定。建议在审委会讨论规则作如下规定:审委会委员在讨论案件时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要阐述法律依据,不得使用“同意某某意见”、“没有意见”等词语。审委会记录人员必须详细记录各成员的发言情况。如果审委会委员在一的审委会上三次没有发表属于自己的真正意见,则属于不合格。另外,审委会委员被错案追究的,不管次数多少,自动列入不合格档次。考核为不合格的审委会委员,由院长依法提请人大常委会免职,并按前面所述程序进行增补。

下载委员会技术部架构设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委员会技术部架构设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术部

    技术部部长 岗位职责: 在主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本部门各项管理工作及内部人员的分工和调配工作。 1、负责组织制定、审查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及负责组织制定本......

    技术部

    1、在公司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落实公司钢构放样、工艺和工程的技术管理。 2、贯彻执行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促进体系的有效运行。 3、负责组织作业指导书和技术......

    企业文化架构

    企业文化架构一、理念层1、企业目标与愿景设计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企业愿景是:企业使命:多目标体系:a.市场;b.技术进步与发展;c.提高生产力;d.物质和金融资源; e.利润;f.人力资源h.员工......

    班委架构

    在职经理MBA课程高级研修1019班 班委会组织架构 班长(1名)秘书长(1名) 学习部长班委职责: 小组组长 小组组长 副班长(2名) 活动部长(2名) 外联部长 财务部长2名 小组组长 小组组长 班......

    演讲架构

    第一节表层规律一、演讲语言(一)演讲语言的定义演讲语言是演讲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演讲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演讲语言,泛指演讲前记录演讲信息的语......

    工作总结架构

    工作总结开篇:姓名,性别,年龄(可空),职位,唬人的东西,公司简介 一 学习和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二 专业技术职称和接受的专业培训三 发表的文章和获得的奖励 四 主要工作业绩 综......

    薪资架构

    薪资架构现根据公司的发展与实际运营现况,公司现做出薪资调整,以便今后更好的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制与晋升的空间,也为激励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现做出以下调整。 1.......

    党支部架构(精选合集)

    党支部委员,是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统称,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一般情况下,支部委员要作分工,除支部书记(必要时可设副书记)外,有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人数较多的支部,根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