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现代化和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政策
美国现代化和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政策(文字稿)(《美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专题》第九讲)
主讲人: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讲时间: 2007年8月19日上午
限于时间,本讲不可能逐一分析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与影响,而是对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的特点和影响作一个比较研究。本讲主要讲述以下五个问题: 一,罗斯福新政及其历史地位
二,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的比较 三,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自由主义改革之比较 四,战后自由主义改革和保守主义改革的比较 五,克林顿新经济改革和小布什政府的调整
一,罗斯福新政及其历史地位 1)罗斯福新政措施 1.临危不惧,推行新政
1932年7月2日,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以坚韧不拔毅力扔掉双拐从轮椅上站立起来,接受了总统竞选候选人提名,并发表演说称:“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为美国人民施行新政。”他在1933年3月4日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号召美国人民战胜对经济大危机的恐惧心理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批评前领导“脱不开过时传统的窠臼”,宣布“要求国会准许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的行政权力。”从1933年3月9日-6月16日间,通过国会和政府先后颁布了70多个新政立法和命令,史称《百日新政》。罗斯福新政,一般指1933--1939年期间罗斯福政府所实行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政策,罗斯福的对外政策并不包括在内。1933-1935年初为第一次新政,主要目的在于复兴和救济;1935-1939年为第二次新政,主要意图在改革。由于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三个英文字母开头都是R,所有人们称罗斯福新政为三R计划。在新政期间,总共颁布了700多项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调整三权分立体制等六个方面。2.大刀阔斧,整顿财政 首先是整顿银行
主要有其一,1933年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通过决议,总统签署命令,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3月5日,罗斯福下令禁止囤积黄金,3月6日命令暂停银行活动进行整顿。3月12日罗斯福首次发表“炉边谈话”解释政府的改革银行政策。
其二,1933年6月16日, 政府颁布了《格拉斯—斯高特法》迫使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脱钩。其三,1933年5月27日, 政府颁布了《联邦证券法》,要求所有担保人和经纪人提供真实情报。其四,1934年6月6日,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法》,建立证券和兑换委员会,防止并惩处投机行为。其次,统制货币
主要有其一,1933年4月22日,罗斯福颁布不准黄金出口令。5月又宣布减少美元含黄金成分50%,发行30亿美元的纸币。
其二,1933年6月5日,罗斯福签署命令,颁布《放弃金本位法令》。
其三,1934年1月31日,总统颁布《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将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一盎斯黄金(等于0.999512市两黄金,即1英两黄金),相当于1900年时黄金价值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这一举措,加强了美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其四,1934年6月19日,政府还颁布了《白银购买法》。第三,改革银行体系 主要有1934年2月2日, 成立进出口银行。1935年8月23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银行法》,规定凡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都要参加联邦储备银行。第四,改革税制
主要有其一,1933年12月5日,宪法第21条修正案批准,废除了1919年批准的第18条宪法修正案关于禁酒的规定。
其二,1935-1938年间, 颁布《财产税法》和新税法。其三,1939年5月16日,实施食品税计划。第五,实施公平竞争
主要有,1936年颁布联邦反对价格歧视法令,又称罗宾逊——怕特曼法,1937年规定零售商的公平交易的法则。
3.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调工节农 第一,在调整工业生产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又称产业复兴法。据此, 在同年8月5日, 建立全国劳工局。该法案宣称“旨在鼓励全国产业复兴,促进公平竞争,规定某些有益的公共工程的兴建。”该法案第三条规定了生产规模和价格,被称为“工业和平”的公平竞争法规。第七条A款,则规定了劳工的基本权利。根据这一法案,建立了国家复兴管理局,由雇主、雇员和消费者共同监督和调节生产。1935年5月27日,在谢克特家禽公司诉美国政府案中,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宣布违宪。
其次, 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该法重申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中七条A款的重要内容,即雇员有组织集体谈判的权利;雇主应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等雇佣条件;不得以是否参加工会作为限制受雇的条件。
第三,1938年6月25日,政府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即工资工时法,规定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在这以前的1936年6月30日,政府还颁布了《政府雇员工作法》。第四, 规定其它管制工业立法。
第二,在节制农业发展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1933年5月12日颁布了农业调整法,该法宣称旨在“提高农村购买力以解救当前全国经济危机”,规定了保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的具体措施。根据法案成立了农业调整局,控制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烟草、猪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剩余农副产品部分由政府收购,部分则销毁或暂存仓库。凡拒绝执行签约的农场不得享受贷款和援助。其后,推广到奶油、糖、亚麻等农产品。大量小麦、马铃薯、牛奶被销毁,猪、牛、羊等牲畜被屠宰。1936年1月6日,最高法院审理巴特勒诉美国政府案,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
其次,加强土壤保护,1935-36年先后颁布《土壤保护法》和《土壤保持和国内分配法》,提倡土壤保护和科学耕作制度。
第三, 1938年2月16日,政府再次颁布《农业调整法》,规定丰年时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歉收时由政府控制市场物价。
第四,其它农业调整和扶持措施。
4.社会保障制度和田纳西工程 在实行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方面,颁布了《民间护林保土队救济法》, 建立民间护林保土队;实施一系列联邦紧急救济措施,实施以工代赈计划;这些救济措施,对于解救临时性困难起了重要作用。民间护林保土队先后雇用了275万青年,从事垦殖、建筑国有公园和森林。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这是新政时期最具深远影响的社会立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从而确立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实施了保障住宅的立法措施,建立保障雇员权益的一些机构,建立民间救济工作管理机构,规定铁路职工福利保障规定退伍军人福利保障等。
在举办公共工程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是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据此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该法旨在“改进通航,并为田纳西河的洪水控制作准备;确保重新造林和合理使用田纳西河流域地区;保证该地区工农业的发展”等,这项计划已久的最大的综合工程,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在罗斯福新政期间,还建成了胡佛水坝、密苏里河上的佩克堡水坝等。
此外还建立其它公共工程管理机构,实施其它水利工程,颁布《洪水控制法》、《哈奇法》,扩大农田灌溉工程等。
5.行政机构和司法制度的改革 首先,改革司法制度
1937年2月25日, 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建议, 由9名增至15名。7月国会司法委员会提出反对改革的报告,认为“它违反历史上的一切先例”“破坏了宪法给予少数派的保障。”,拒绝批准罗斯福的建议。
其次,改革行政管理机构
包括建立临时国民经济委员会、颁布《政府机构改组法》、颁布第一号行政命令等。这些举措使总统管理经济的权力得以扩大,并使总统制职权体制化,建立了包括白宫办公室、预算局在内总统办事机构和管理体系。
2)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
1.新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
实行改革,以维护资本制度,避免法西斯,防止共产主义,阻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积极改良措施,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产物。
2.新政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改良和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新政的实施缓和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恶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使国民经济免于彻底崩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保护了社会生产力。
新政改革从本质上说,是为巩固垄断资本统治而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实行的一种调整措施。在经济上,以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来调整垄断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垄断资本和中小资产阶级之间及工农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既是对垄断资本的某些方面进行扶持或抑制,又对劳动人民作出必要的让步。在政治上,以缓和内部矛盾的某些措施来防范危机的蔓延,避免法西斯上台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政的改良措施缓和了危机的恶果,避免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初步恢复了国民经济实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体制,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表明这种改良具有进步意义。新政是美国历史上进步主义传统的继续,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老罗斯福的“公平交易”和新国家主义改革、威尔逊的“新自由”改革到罗斯福新政,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改革的线索。新政使《独立宣言》中的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实惠得以扩大,使得较多的中下层“被遗忘的人”,有机会被列入一切人的范围。有人说新政(NEW DEAL)一词,分别取自威尔逊新自由(NEW FREEDOM)和老罗斯福的公平交易(DEAL SQUARE)两词中的NEW和DEAL。对于新政的民主精神,1945年4月14日的《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分别发表社论称:“罗斯福忠实地继承了华盛顿、杰斐逊、林肯以来最优秀的民主传统,从他开始从政的时候起,一直就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争取自由的精神和一切反民主的敌人作了坚决而不倦的斗争。”“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式的对外经济掠夺,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他也用这政策来代替快到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创立了使美国成为全民主 国家兵工厂的准备工作。”
新政为战后美国政府,特别是民主党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措施提供了一种模式。杜鲁门的公平施政、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卡特的反滞胀政策、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政策,都宣称和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而艾森豪威尔的折衷主义政策、尼克松福特的新联邦主义政策、里根和布什的振兴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新政的烙印。
3.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的尝试
新政的最大贡献是进行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干预的尝试,开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从而带来了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政措施一反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它的实践和凯恩斯主义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不谋而合。实际上,新政措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政策,它用国家直接干预各个领域经济事物的办法,来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一方面扶植或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方面,另一方面则向工人和农民及其他阶层作出某些让步,提供就业和必要的社会生活保障,阻止危机的恶化和蔓延。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依赖自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而且依赖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来交替运行经济和社会发展机制,从而,使美国的资本主义走向更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4.新政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新政代表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并着重体现了垄断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罗斯福自己坦言:“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有人否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存在开明派人士,把罗斯福新政和希特勒法西斯专政相混同,等量齐观,各打50大板,这是与事实有悖的,绝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罗斯福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任内,先后举行了998次记者招待会和“炉边谈话”,他和各阶层的人士都保持较为广泛的联系。由于他颇得民心,有人认为在美国历史上他的地位,应和林肯、华盛顿齐名。纽约有一所小学举行民意测验,结果显示,罗斯福最受欢迎,上帝其次,但得票远不如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罗斯福是开创当代资本主义新局面的第一人。
二.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的比较。1)反危机的背景比较研究
它的共同点是, 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困扰而无医治良药。它的不同点在于: 1,经济危机的深度不同, 前者危机刚刚展开和发展, 后者已经到了锅底, 矛盾揭露得相当充分。
2.政治危机的程度不同, 前者危机刚刚显露, 后者已是面对来自法西斯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的两方面的威胁。
3.传统自由放任的地位不同, 前者正处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后者已是危危可岌‘ 4.反危机的经验不同, 前者一无借鉴, 后者已有前车之鉴。
2)反危机措施的比较研究 共同点是:
1.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
2.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3.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
两者的不同点是: 1.在社会救济和保障的重点上有明显的不同: 谁来救济? 主要是联邦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如何救济? 是单纯性救济还是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救济对象?主要救济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还是“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
2.全面整顿工农业还是局部调整工农业生产? 罗斯福主张前者, 胡佛则是后者。
3.扩大公共工程的规模还是缩小公共工程的规模? 罗斯福主张前者, 并由联邦政府来主持, 胡佛则是后者, 并强调由地方政府来办。
4.平衡预算还是赤字财政, 金本位废除还是保留? 金融财政全面整顿还是局部调整? 罗斯福主张前者, 胡佛则是后者;⑤是改变管理体制还是体制不变? 罗斯福主张前者, 并扩大联邦政府的干预职能, 胡佛则是后者, 并强调联邦政府少干预为妙。
3)反危机措施的指导思想比较研究 两者的共同点是:
1.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统治。
2.都主张要维护自由资本主义竞争制度。
3.都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 阻止经济危机继续恶化。
两者的不同点是: 1.是否着重强化国家干预。
2.是着重照顾大资产阶级利益还是要照顾到一般资产阶级及中下层的承受能力。
3.是固守信条还是实用主义随机应变, 是坚持传统的庸俗经济学还是在实践中和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
4)反危机后果的比较研究 共同点是: 1.两位总统的反危机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危机。2.都对战后的美国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点在于;
1.在抑制危机的作用上两者有着明显不同, 胡佛的措施尤如杯水车薪, 无济于事, 从而错过了宝贵机遇, 但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对于缓解危机的恶果起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罗斯福执政后的调整政策对于取得随之而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利地位是至关重要的;2.在美国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者的地位不同。可以这样说, 罗斯福是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的第一位总统, 而胡佛则是固守自由放任主义优先的末代总统。
3.他们对美国两党政治的影响也明显地不同。胡佛的政策主张对战后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和布什共和党政府有着重要影响, 在战后的50年间, 共和党执政27年。而罗斯福对战后历届民主党政府产生重大影响。仅仅强调罗斯福的影响, 而忽视胡佛为代表的思潮的影响是不全面的。
三.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自由主义改革之比较 1.二战后自由主义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间, 是美国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改革高潮。
杜鲁门政府公平施政政策的实施是在战后初期条件下罗斯福新政的继续;是在美国走上全球霸权主义道路和初期繁荣条件下的改革举措;也是从新政到60年代, 新边疆政策和伟大的社会政策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
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政策, 以走“中间道路”自诩, 宣称要“不屈不挠地追随我们先辈提出的途径——中间道路。”这实际上是兼顾新政强化国家干预和胡佛自由放任的中间道路, 是自由放任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的折衷, 即有限的国家干预下的自由经济。它表明战后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趋势的不可逆转, 在干预的重点、规模、方法和途径等问题上, 民主、共和两党政府, 各有自己的特色。艾森豪威 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政策既受胡佛自愿联合政策的影响, 也对尼克松、里根、布什政府的政策带来烙印。
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伟大的社会政策, 体现了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是新政改革的新高峰。事实上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是统治阶级在丰裕社会条件下为维护垄断统治的长治久安、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稳定和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但是它以赤字财政、通货膨胀和扩大政府开支、刺激总需求为代价, 带来了70年代的滞胀的严重问题, 表明新政式的改革走到了尽头。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伟大的社会政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前者为后者规划了蓝图, 后者是前者的直接继续, 许多重要立法措施直接导源于肯尼迪时期。
2.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自由主义改革之比较
战后初期美国四任总统的经济改革和调整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着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改革的内容、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同异处。
A,在改革面临的任务方面:
首先30年代首要的问题是摆脱大危机;50-60年代则是防止大危机的重演, 并保持繁荣和稳定。
其次, 30年代要集中解决那些“被遗忘的”濒于破产的1700万失业大军及其家庭的温饱问题;而50-60年代不仅要解决面临危机的困境问题, 特别要解决在丰裕社会中的相对贫困问题。
第三, 在30年代美国着力维护民主制度, 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在50-60年代, 美国走上了全球霸权主义道路, 推行富民称霸路线。
B,在改革的主要措施方面:
战后最初25年和罗斯福新政相比, 他们的共同点是: 都把强化国家干预作为联邦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并使之经常化;都通过社会保障、公共工程、财政金融管理、和价格管制等立法和行政措施来调整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它们的明显不同点在于: 首先, 大大扩大了社会福利保障的范围和对象。
其次,增加并扩大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措施,以解决工业现代化面临的新问题: 如通立法并逐步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生态和资源破坏等。而在30年代, 这些都基本上未被提上日程。
第三, 大力开展尖端科技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例如, 1961-1969年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辟了高科技研究的新领域。
第四,改变了对剩余农产品的处理方法, 把部分剩余农产品用于社会福利和对外经济援助事业,为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和个人发放食品券, 并实施“粮食用于和平计划”。
第五, 注意改善黑人的社会政治和生活地位, 缓和种族矛盾。这集中表现在60年代三个民权法案的先后通过上。从法律上肯定了禁止在公共场所、选举和住房等方面的种族隔离现象。
4,在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比较方面:
30年代,凯恩斯提出的是膨胀性理财政策, 罗斯福新政措施只是和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并非自觉以凯恩斯主义作为指导性的经济学说。50-60年代无论是杜鲁门还是肯尼迪、约翰逊都深受凯恩斯主义特别是汉森,阿尔文的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战后最初25年的改革和调整, 都是实用主义的, 非激进的, 非法西斯主义的方法。到了60年代在使用上更趋灵活。
5,改革和调整政策的后果方面
两者都对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罗斯福新政, 影响更大。如果说, 罗斯福新政开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之先河, 为应付大危机提供了范例;那么, 战后最初25年的改革调整则开福利国家措施之先河, 为在平时保持经济繁荣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战后最初25年的改革调整是罗斯福新政改革的继续和在新的条件下的发展, 而罗斯福新政对整个战后经济政策发生着重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战后最初25年的改革调整比罗斯福新政改革的影响要小。这是因为:60年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没有面临新政时期那样严峻的经济形势, 而且由于记取了30年代的经验教训, 能够采取象粮食用于和平、发行食品券、发展尖端科技事业等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 掌权阶层不必向人民群众大幅度让步。
另一方面, 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 也使统治阶级不能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战后最初25年特别是60年代的改革也带来了面对经济滞胀的新问题。这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没有遇到的。
总之,战后最初25年的改革调整, 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罗斯福新政。新政式的干预并不能完全适应战后改革调整的需要, 也不能准确反映战后改革的现实。60年代的改革实际上既吸收了新政时期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经验, 又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强化军事和高新科技干预的经验, 并在新的条件下有所发展。如果说, 新政改革主要是和反危机、反法西斯、非军国主义经济相联;那么, 战后最初25年的改革调整则主要是和保持经济增长、防止危机、解决工业现代化的丰裕社会中的新问题、保持军事大国地位相关。
四.战后自由主义改革和保守主义改革的比较 1)70年代以来保守主义改革概况
70年代以来, 以滞胀经济为特点的结构性危机成为美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突出现象。从直接导因看: 主要由结构失衡而触发的。经济滞胀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作为滞胀现象,兼有生产停滞或缓慢发展和通货膨胀现象。造成滞胀经济的深层原因在于:它是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内对外经济干预政策处于交替调整时期的综合产物。
美国政府历届面临如何解决经济滞胀、重振经济和国威的新课题。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宣布实行新联邦主义政策,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政策是对自罗斯福到约翰逊政府强化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职能的调整, 也是对胡佛自愿合作的联邦主义政策的继承和修正,它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面临的困境和美国统治集团为解决经济滞胀所进行的政策大幅度调整的探索。它在当时虽然收效不大, 但在调整联邦制度权力结构、加强州和地方政府的职能, 克服社会福利政策弊端,寻求对付滞胀经济的途径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民主党人卡特,吉米1977年就任总统台后首先致力解决通货膨胀难题, 虽然当时首先甚微,但是为里根政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他身为民主党的总统, 却不固守传统的“新政式”的模式。
共和党人里根,罗纳德1981年1月在就职演说中,他宣布要对外重振国威, 对内振兴经济, 实行新联邦主义政策。在里根政府八年任期里, 他一反传统的现代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经济政策, 改行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政策, 兼顾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出现了恢复和振兴经济的新局面。
1989年1月, 里根任期的副总统布什,乔治就任新总统,他在任期四年间,基本上承继了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和战后初期至60年末的1/4世纪改革不同, 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经济调整和改革有着自己的特点。从尼克松到克林顿政府经历又一个1/4世纪的演变过程, 逐步形成新的调整改革模式。
2)战后自由主义改革和保守主义改革比较 1. 从改革背景和任务看:
它面对着经济滞胀要着力解决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难题;在国际事务中美国面临全球霸权的局部收缩态势, 和重振西方霸主雄风的任务。
五、六十年代的调整改革模式是大政府、小社会、高税收和高福利模式;而70年代以来, 出现了大社会、小政府、低税收、有限福利模式政策的发展趋势;在政治思想领域, 和在这以前自由主义大发展不同,7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相对衰落,保守主义抬头,新联邦主义发展。
2.从改革的内容看;
70年代以来, 税收政策以减税为主,偶而局部增税;货币政策和以前的膨胀货币不同, 以紧缩货币, 控制膨胀为主;财政政策以控制财政赤字, 争取相对平衡预算为主;社会保障政策和60年代的扩大社会福利规模和开支不同, 以控制社会福利规模和纠正社会福利保障的弊端, 强调州和地方发挥作用为主;经济管理体制政策以放松管制, 鼓励民营化为主;工资、物价和生产增长的协调受到了更多的重视;70年代以来, 美国更加重视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和高科技发展政策。
3.从改革的指导思想看
70年代以来强调国家干预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强调在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下, 充分兼顾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能动作用;籍以指导政府经济政策的经济学说, 转向了重视现代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 并兼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或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和现代货币学派等其他学派兼顾;在政治思潮方面, 更加重视共和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克林顿的“新民主党人”主张实际上反映了民主党人的新保守主义思潮。[13]
4,从改革的效果看
70年代的试验付出了学费, 取得了经验;80年代, 治理经济滞胀效果明显, 但它是以高赤字和高贸易逆差的沉重代价换来的, 它困扰了布什政府。90年代初摆脱经济危机后,克林顿政府革新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的新繁荣局面。
五.克林顿新经济改革和小布什政府的调整 1)克林顿的新经济改革
克林顿的新经济改革,在现代美国史上是仅次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性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革。
1993年1月比尔·克林顿入主白宫,1996年连任。他举起推行罗斯福新政路线的旗号,以维护中产阶层利益自诩,兼及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实施经济改革,力图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确保超级经济大国地位。克林顿的经济政策改变里根、布什政府致力于美苏军事争霸的导向, 着力于振兴国内经济, 以适应冷战后美日欧经济争夺加剧, 保持超级经济大国的优势地位的需要;他一反里根、布什政府关于政府尽可能少干预经济的保守主义经济学说, 吸收凯恩斯主义的某些成份和日本及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和干预。
克林顿于任内,采取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措施: 首先, 大胆提出增税和减少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以求削减联邦财政赤字,克服宏观经济失衡, 提出公平负担的原则, 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
其次,实行倾斜政策,保持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 采取财政干预措施来刺激经济。第四, 推行医疗保健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
第五,放宽对企业兼并的控制,推动新高科技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小布什政府的安全战略调整
小布什总统任期调整对内外安全战略下维护经济繁荣与稳定政策。2000年春夏,美国出现了股市大崩盘引发的严重经济衰退。“9·11”改变了美国的国内政策走向,布什政府把“反恐”列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对外安全战略和国内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力图维护有利于富人阶层的稳定和繁荣经济政策。他政策可以归纳为:
首先,难以兑现的“2009年将赤字减少一半”目标
其次,扩大贫富悬殊有利于富人的税制改革
第三,矛盾重重的外来移民政策
第四,维护美国利益的能源政策
第五,进退两难的医疗改革
第六,引发争议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第七,开拓更多美国产品市场,加强国际竞争力
小布什政府有利于美国能源利益集团的既要大炮又要黄油的富民称霸政策,恐怕要重蹈约翰逊总统内外政策失败的复辙,自2006年秋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失去在两院的多数后,布什政府形同跛鸭,步履艰难。
写于2007年8月5日 注释: 黄安年著:
*《二十世纪美国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美国社会经济史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主编:《世界大事典·美国卷》,中国工商出版社, 1994年9月出版。
黄安年文: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史学评林》,1980年第1期,第17-22页。《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393-403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北京师大学报》,1982年第4期,第61-69页。《罗斯富新政改革》,《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377-392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肯尼迪、约翰逊社会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兰州学刊》,1986年美国史研究专辑,第34-42页。*《论胡佛总统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世界历史》,第34-41页,1986年第10期。《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362-376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美国现代史上四次经济改革调整高潮及其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第40-48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世界史〉,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
*《美国完善垄断和公平竞争立法的历史演变》,载《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纪念论文集》,第 81-94页,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试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北京师大学报》,1988年第5期,第18-27页。*《战后四分之一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改革和调整》,《兰州学刊》1988年第6期(上),第65-73页。《战后四分之一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改革和调整》,《兰州学刊》,1989年第1期(下),第79-83页。《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471-497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从里根到布什——没有里根的里根时代》,《学习》,1989年第1期,第29-30页。
*《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载《中学世界历史辅导教材》,第205-237页,北京历史学会,1989年版。
*《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学论衡》(总1期),第333-349页,北京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六十年代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404-418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419-466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论20世纪资本主义整体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第135-147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0年第2期,第84页。*《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地位》,《史学月刊》,2000年第1期,第84-92页。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研究》2000 3 D1 P130收录。
*《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40-44页。*《喜读〈当代美国经济〉》,《全国新书目》,2002年第1期,第19页。*《一部系统整理现代化理论学术传统的著作,----评〈什么是现代化〉》,《全国新书目》2002年第5期,第11期。
*《警惕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误导》《科学时报》2007年2月9日第4版。*《美国的崛起历程(讲演文字稿全文》,《美国史研究通讯》,2007年第1期,第27-44页。
*《从国情咨文看布什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走向》(上),人民网/2005年2月21日;《从国情咨文看布什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走向(续前文)》,人民网/2005年2月28日。*现代化之路篇(3)《当代美国的第一次经济改革和调整(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6年11月04日首发 *现代化之路篇(4)《当代美国的第二次经济改革和调整(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6年11月05日首发 *现代化之路篇(5)《当代美国的第三次经济改革和调整(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之一)》,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6年11月07日首发
第二篇: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罗斯福新政》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推崇专制主义
B.美国面临着外敌的入侵
C.罗斯福要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D.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2.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 B.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大力整顿银行 B.大力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多项社会保障 D.对工业的调整
4.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被人称为法西斯行径,这番话主要针对哪一法令()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B.规定了民主党是美国惟一的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手段,调整工业生产 D.和意大利一样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 7.在罗斯福推行的新政内容中,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
B.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美国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8.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 9.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10.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 》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1.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
吸纳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C.调整农业结构
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12.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确认,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罗斯福新政直接有利于防止上述情景出现的有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②保障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 ③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④实施《社会保障法》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④发端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A.①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15.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话集中体现了()
①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②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形式不同
17.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18.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
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19.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 材料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处于互助或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 雇佣条件。——美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材料二: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 一抄录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 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四: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1)材料二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待新政是什么态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他们采取这一态度的理由。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分析罗斯福“迁就工人”的做法对美国工人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同反对他的资本家之间是否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他们的分歧是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1934年1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授权总统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的幅度上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法律通过后,罗斯福宣布美元贬值为原值的59.06%。美元的贬值,使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在美元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购买黄金和美元贬值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为美国经济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三 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赞扬罗斯福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元贬值的影响。
(3)结合当时中美关系,分析材料三的观点。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10 CADDB CCCAD 11——19 DDCCD CCDC 二 材料题 20:
(1)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政府在工会组织、工时工资标准、雇佣条件方面给了工人太多的权利。
(2)缓和阶级矛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3)工人运动受到挫折,没有冲破资产阶级两党制度。
(4)不存在根本厉害冲突,都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何长远利益出发。策略不同,反对派主张对工人实行公开的暴力压迫,而罗斯福主张采取“民主”的、让步的政策。21.
(1)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保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农产品生产定额。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
(2)刺激了出口,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减轻了美国人民的债务负担,增加了国库收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罗斯福新政改善了美国人民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罗斯福去世时,中美正在合作抗日,两国具有共同的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对罗斯福新政表示赞赏。
第三篇:《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三门峡市卢氏一高
宋瑞华
指导教师: 段小田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的模式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有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和教学目标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新课标教材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Ⅱ第六专题第2课的内容,主要阐述了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第1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3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专题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凸显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知识体系看,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用,又为学生学习关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是本专题的核心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其创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对后来资本主义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课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教材和初中教材相比,从内容上看,两者都包含了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但初中教材的重点是新政内容,本课教材的重点是新政的影响。从教材的知识看,两者都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如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等。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本课教材比初中教材明显加大了力度。就能力要求看,本课教材突出了评价能力,比初中教材的识记能力要求要高得多。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斯福新政出台的背景,准备,实施情况;(2)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理解其实质、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理解经济危机、国家垄断、以工代赈、财政紧缩等重要概念,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罗斯福的经历吸取精神力量,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2)认识改革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历史命运,关注社会发展,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历史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分析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资源。作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活化并充实教材。本课三个子目从逻辑上看是递进关系。我在处理这课教材时遵循三个指导思想,第一,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的呈现系统化;第二,结合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社会福利等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热点知识讲解内容,便于学生认知和体会;第三,课堂中渗透高考的目标要求,适度深挖教材,分析理论,联系对比,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层层领悟,我将教材重新整合为5个内容,分别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实质、影响和评价。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且本课内容与07年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和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经济危机等学生熟知的知识有关系,学生学起来应该兴趣盎然。
但由于高一还没有文理分科,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有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因此,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四、教学教法:
1、教法: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法:
课前:课前学生通过收集材料阅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课上:借助材料和问题情境创设、小组合作与讨论等活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课后: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追踪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五、教学环节设计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历史 认定目标):
教师活动:联系当前的经济危机,以漫画的方式导入新课:奥巴马总统如何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联系当前的经济危机,以漫画的方式导入新课同时展示、认定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是很熟悉、有距离感,所以以漫画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与此同时,明确教学目标且初步感受罗斯福新政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为后边的教学做出铺垫。
(二)新课内容(合作探究 走过历史):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材料,播放幻灯片:美国经济危机中的残破景象,饥饿的人群;危急中胡佛的应对措施及效果;美国的社会危机;罗斯福和胡佛竞选总统时的情景及结果。
学生活动:阅读理解材料,分析思考要点,总结归纳答案,踊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品演讲词,让学生进入 历史人物的内心,通过分析概括,了解罗斯福新政背景,感悟罗斯福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充分发挥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鼓励创新思维;培养责任意识、忧患意识。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师生互动:
教师设疑:面对危机,如果你是罗斯福的助手的话,你会给总统哪些建议? 组织情景剧:选出四名学生,分别扮演罗斯福智囊团中金融委员会成员、工业委员会成员、农业委员会成员、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从而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认识,教师须积极
引导,把握方向和节奏。
教师出示《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表格,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培养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历史主体精神。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学生在对新政内容充分感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根据内容表格分析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分析得出结论: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②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实施。从而理解新政之所以叫“新”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相对枯燥且较为繁 杂,所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列表格”的形式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培养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历史主体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思考认识问题的能力。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与文字资料,设疑:有人说,新政处处体现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是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对此,你如何看待?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主动探究,自觉得出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又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
5.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教师设疑:新政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生互动:学生阅读教材“渡过难关”一目,教师展示相关几则史料(见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重点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和史料研读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思维的扩散,并掌握一般的对象分析法,学会从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去分析。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局限的认识,分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弊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性理解能力。
6.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教师设疑: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和局限的认识,分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弊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理性理解能力。
(三)感悟历史,拓展升华:
1、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生生讨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其思维空间,形成纵观全局,把握方向,广泛联系的能力之目的。
2、联系2008世界经济危机,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巩固已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现实社会问题现象的关注,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拓展视野,开阔思路,生成新知识之目的。
①设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对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何启示?(可从寻求社会公正和效率权衡发展的角度分析。)
②设问:我国会不会爆发经济危机?会不会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国中央政府是如何来解决的?
不会,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会,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中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放宽信贷,鼓励创业,家电下乡,拓展市场,鼓舞信心,刺激消费,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
(四)教学效果检测:精选例题 反馈练习,掌握方法,查缺补漏(略)
(五)归纳总结,提炼所学:把本课内容浓缩,再现学习思路和重难点。
六、课后反思,评得论失(反思提升):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展示、学生讨论探究及教师总结讲解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有效性。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选择一些比较生动形象的背景材料组织学生的讨论探究活动,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理性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放意识。
但设计应进一步体现探究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另外,设计的课堂容量较大,时间较为紧张。
第四篇:《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㈠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结合所讲史实,进行探究学习。
㈡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课堂教学应尽量生动形象,展现故事性,使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①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新”
②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和教训
二、教学目标设计
㈠知识目标
⒈帮助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实行的背景、罗斯福面临的问题、新政的主要内容。
⒉使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㈡能力目标
⒈学习罗斯福新政推行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⒉引导学生分析“新政”措施对促进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的能力。
㈢过程与方法
依据体验式教学原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新整合教材,创设情景,使学生经历罗斯福上台、困境、推行新政等的过程,直观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各方面内容。
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美国历史上唯一的残疾人总统罗斯福辉煌的人生及其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社会所起的巨大作用,可以培养学生:
⒈乐观豁达、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⒉实事求是、敢于臵疑、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课堂教学
㈠导入
2008年底,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开始,一场规模庞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我们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时至今日,这场危机仍未过去,一些国家仍在危机中挣扎。08年的这场危机与80年前的大萧条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那么今天的我们能从80年前那些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罗斯福新政。
㈡新课
【课件】第18课 罗斯福新政、图片
【过渡】这张图片比较直观地展示出这节课的主题。好,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在这场危机袭来时的情况。
【课件】大萧条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危机加深
谁来拯救美国?
【过渡】就在危机引起美国矛盾丛生,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时任纽约州州长的罗斯福出来竞选总统。
【课件】罗斯福与胡佛竞选总统情况
【过渡】当时胡佛打出的竞选口号是“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还是他一贯的“自由放任”主张。而罗斯福给选民的承诺则是“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他们哪个对选民更有吸引力呢?当然是罗斯福了。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早已在实践中失败了,美国人民改革的要求十分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选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罗斯福。
在全民投票中,支持罗斯福的选举人获得了2280万票,是胡佛的1.4倍。在之后的选举人投票环节,罗斯福更是获得了472票,是胡佛的8倍!这样,罗斯福最终于1932年11月8日,在美国人民的翘首期盼中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
【课件】一.背景
1.1929年空前经济危机爆发
2.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
3.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过渡】罗斯福虽然当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总统,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美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问】同学们想一下,此时的美国都有哪些问题呢?(提问)
【答】略
【课件】二.面临的问题
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2.工业危机——企业破产
3.农业危机——农产品价格猛跌
4.就业危机——失业人数激增
5.社会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过渡】我们看到,危机从美国经济的中心,金融业开始,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波及到美国的各国角落,波及到全社会。面对这些十分严峻的问题,第一次当上总统的罗斯福先生还很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那些前任能够给他些什么建议呢?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柯立芝总统和胡佛总统的建议。
【过渡】柯立芝总统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胡佛总统则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这两个总统没有任何办法。胡佛私底下一定会说:“我要是有办法我自己早就用了,哪还轮到你当总统啊!”
罗斯福没有从前任那里得到任何有用的建议,反而觉得经他们一说,形势更加困难了。但是他并没有灰心和放弃。我们看罗斯福他是怎么办的呢?
【课件】罗斯福的决心和办法。
【过渡】罗斯福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他首先表现了自己的面对困难勇气。其实他当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说“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他能做的就是在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之下,不断去探索,找出应对危机的措施。
正是在这种勇气和决心的支撑之下,罗斯福分析了美国的实际情况,在不断的尝试中,终于找到了应对危机的办法。
【问】其实我们大家也可以试着站在罗斯福的位臵上想一下,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怎么去解决?(提问)
【答】危机很严重,应对措施刻不容缓。应该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针对危机的各个方面采取措施,这样才能立竿见影。
【过渡】很好,其实罗斯福也正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他的反危机措施,也就是罗斯福新政。
【课件】三.措施
1.金融危机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过渡】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问】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为什么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呢?
【答】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银行业破产,资金链断裂,才会导致工、农业破产和失业。而金融业在国家经济中又是处于核心地位,整顿金融,保证储户存款,才能为工、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工、农业才会复兴、发展。
【过渡】不错,打蛇打七寸,可以说。罗斯福首先应对金融危机,正是抓主了反危机的关键。第一部棋就表现出与胡佛的不同。从这一个英明决策,我们其实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罗斯福新政的的结果了。
【课件】2.工业危机加强工业计划和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过渡】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通过将生产的各环节臵于国家监督之下,把工业生产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有序的轨道上来,防止了盲目竞争,工业生产开始恢复。
【课件】3.农业危机调整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
【过渡】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通过这些措施,克服了农业生产过剩,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保证了农民利益,农业开始复苏。
【课件】4.就业危机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过渡】社会救济:是指直接通过发放粮食等方式救济穷困人民。
以工代赈:是指用国家的力量投入资金,进行公共建设。“以工代
赈”不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社会保障:1935年通过《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通过这些措施,赢得了人们的支持,增加了就业缓,解了阶级矛盾。
【过渡】我们知道除了上面四个,美国当时还有一个危机,就是“社会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这个危机罗斯福是怎么解决的呢?
这个危机其实已经解决了。它是由上面四个危机引起的,所以当上面四个危机解决之后,这个危机也就自然地消弭了。
【过渡】我们在这里把罗斯福新政说的很好,那现实中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有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呢?来看这两个统计。
【课件】四.结果
1.生产恢复柱状图
2.失业率下降柱状图
【过渡】通过上面的两幅图,我们可以说罗斯福新政的表现堪称完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美国逐渐从危机的泥淖中走了出来。
以上我们已经学习了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它们的效果,那么现在请大家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对比他与以前各种经济思想的不同,思考一下,罗斯福新政,它“新”在哪里?
【课件】探究一:考察一下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新政“新”在哪里?
【答】【课件】
1.理论新: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政策;
2.模式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3.起点新: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新起点。
【过渡】很好。可以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它不仅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而且同时也让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生。这样的人、这样的政策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理应获得高度赞赏的,那当时的人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课件】五.评价
材料1: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
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过渡】那罗斯福真的是共产主义者,在美国悄悄地搞颜色革命吗?我们看来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课件】材料2: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过渡】第一段,罗斯福已经表露出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誉,那他的那些措施怎么解释呢?
【问】大家读一下第二段,看一下罗斯福所说的“严重缺点”、“彻底的革命”、“旧民主秩序”指的是什么呢?
【答】【课件】严重缺点:自由放任政策;
彻底的革命计划: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旧民主秩序: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过渡】从罗斯福同志的自白中,我们其实已经看出了他的新政的实质:
【课件】1.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问】那么罗斯福对资本主义的这种调整带来了那些影响呢?大家可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当时和后来的国际形势,按照逐渐扩大范围的方式,从对美国-对资本主义-对世界的角度,分析其的影响。
【课件】2.影响
【答】【课件】
(1)对美国: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对资本主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深远
(3)对世界:避免了美国动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过渡】很好。到这里,罗斯福新政我们就讲完了。我们看到,罗斯福以其坚定的信念、勇猛的决心和英明的领导,带领美国摆脱了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同时也成就了他一生不朽的传奇。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人的一生:
【课件】罗斯福从小到大的图片和解说。
【过渡】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们留一道探究题让大家课下思考:
【课件】探究二:结合大萧条以来的史实,分析一下,我们能够从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结束】下课。
第五篇: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东阿一中 郜周杰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B、过程与方法: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资本自由发展弊病和国家有效参与的力量。
2、体验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自由竞争”和公共权力引导关系上的教训与经验。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经济危机有那些具体表现呢?
(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击败胡佛,实施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狐狸;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他是谁?
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人、美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反法西斯战争政治活动家。出生于纽约一个百万富翁的家庭。西奥多·罗斯福是其堂兄,其妻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参加律师考试合格后辍学任律师。1910年,当选纽约的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称。战后,主张加入国际联盟。1921年8月,罗斯福全家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岛上度假时,发现另一个小岛森林失火,他率领全家上岸参加灭火,过度疲劳后,又跳入冰冷的水中游泳,第二天发现左腿麻痹,全身发烧,不能行动,得了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预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然而,罗斯福却没有在命运前屈服,他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他用双手从一个房间爬到另一个房间,在地板上同两个儿子摔跤。正是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他终于借着手杖站起来了,并坐着轮椅又走上了政治舞台。1928年,当选为纽约市市长并连任两届。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联播节目中,人们听到他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1932年,他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中保证“我为我们和我自己在这里表示决心,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这就是“新政”一词的由来。1933年3月4日,他发表“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那种无缘无故、毫无道理和毫无根据的恐慌”的就职演说。那时,他50岁,宽肩膀、大个子、两腿瘫痪,华发稀疏,嘴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有着惊人的自信心和记忆力,热心改革,上任第二天,他组织“智囊团”,积极开始推行“新政”。
【讲述内容】
一、临危受命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引导学生回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给美国造成的危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的银行倒闭,13万家以上的企业破产,完全失业的人数达到了1 300万,经济危机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经济危机来临时,胡佛政府虽也采取了一些反危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没有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社会危机不断加深。
【复习提问】1:胡佛政府反危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胡佛总统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
美国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全国上下不满情绪和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他誓言实行新政,并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和亲和力以及坚定的信心,赢得选民的信任。在1932年的大选中,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
“胡佛悲观失望,罗斯福生气勃勃;胡佛认为萧条的根源在美国之外,而罗斯福则认为在美国内部;胡佛一味要求谨慎从事,罗斯福则热衷于进行改革实验。……美国人民在11月参加大选投票时,……以横扫一切之势把民主党推上了执政党的地位。”罗斯福获得的普选票超过了57%,并以选举人票472张∶59张的绝对优势而获胜。很明显,“这次投票是对胡佛政府的一次抗议,授予罗斯福一道进行变革的明确的命令。”
——《美国的历程》
【合作探究】1:罗斯福和胡佛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呢?
提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不谋而合)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罗斯福临危受命
二、实施新政
探究:罗斯福上任后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
针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农业危机和就业危机,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宣布实施“新政”,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挽救危机的几项措施,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看《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表(多媒体显示),将新政的措施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加以列叙: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4)管理证券业。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
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合作探究】2:为解决此问题,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主要目的何在?
提示:措施:休业整顿
目的:恢复银行信用
到1933年4月,存回银行的通货已达1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很快起到了恢复银行信用的作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2、复兴工业
【合作探究】3: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此材料反映出,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提示:措施: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作用:防止盲目竞争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2)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蓝鹰运动”(P87),试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与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指导学生阅读P85“历史纵横”。
【合作探究】4: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探究: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产生怎样的作用?
提示:措施:调整农业结构
作用: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但到1935年仍有近1000万人失业,新政的根本出发点不打算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前提,只是在这一阶段把重点放在消除生产相对过剩上,所以采取的多是应付危机的权宜之计,正因为如此,它对美国经济复兴的作用有限。怎么解决庞大的失业问题呢?
4、救济保障以工代赈
指导学生阅读P85相关内容
(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
(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3)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在颁布《农业调整法》的同一天,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据此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联邦紧急救济署最初是向老人、残疾人、儿童和失业者发放紧急救济金,到1935年紧急救济署
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从1934年开始,开始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它吸收18~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1935年国会拨款45亿美元,加强诸如立体交叉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田纳西河的开发,工程开始后,田纳西地区农村用电家庭由10%增加到90%。
【合作探究】5:左图(田纳西)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哪一举措? 探究:产生什么作用? 提示: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缓和矛盾,稳定社会
“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
5、进行社会立法
此外,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如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合作探究】6: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①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②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③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重视农业,强本固基。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④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⑤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过渡:尽管罗斯福新政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美国的社会性质,但“新政”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三、摆脱危机困境——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它本是应对危机而急速作出的政策调整,初衷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改革弊病,以迅速地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对后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进步性
(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新政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到1940年国民收入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失业率下降》柱状图《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向外扩张与战争威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便集中全部精力应对战争和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但为二战的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
这样,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下,美国人民通过几年的努力,国民收入在1940年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标志着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这也实践了罗斯福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所说的 “美
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这一诺言。
(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经济危机引发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据记载:到胡佛上任的第四个年头,出现了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要求发放补助金的游行。新政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正因为如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虽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自由放任发展”已不符合美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了。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结论。像胡佛总统抱着“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信条不放,显然违背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就不可能应对突发性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它是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政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设问:新政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前提下进行的呢?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有人说,新政处处体现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是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对此,你如何看待新政的实质?说说你的理由。
特点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在罗斯福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动摇,而经济制度可以进行改造,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政权的力量加以干预。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新政并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合作探究】7: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合作探究】8: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客观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本课小结】
罗斯福 邓小平
学习延伸:解题关键:了解新政的内容及实质。
思路引领:建议教师在教学参考“资料注释”部分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进而分析其作用。
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