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

时间:2019-05-13 23: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

第一篇: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

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

企业经济纠纷问题是现在商业贸易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伴随而来的讨债,追债问题也是摆在企 业心头的一个难题。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债务问题加剧,很多企业都开始承受不住债务的压力,纷纷倒闭或者相关人员进行了失踪躲债,从而增加了追债的难 度,而使得整个债务纠纷显的错综复杂。

目前,企业主要采用三种讨债方法对债务进行追收。

一是企业内部人员催收,发动内部相关的人员进行债务的追讨,在讨债过程中运用大家的力量;

二是委托法律部门,委托专业经济律师进行诉讼讨债模式,在法律的层面进行深入的追讨行动;

三是委托专业的企业商账追收机构即委托专业的讨债公司进行债务的追讨工作。

如果采用企业内部处理,企业人员对客户的信息最了解,能够与客户保持直接的联系,及时对 欠款做出反应。但是,企业内部的人员与债务的追回与否没有直接的奖惩办法,导致机会成本上升、影响商业信誉,最终导致帐款的收回无保障无效率。毫无疑问,法律诉讼对欠款的追收有很好的保障,但是法律诉讼有一定的程序,具有强制执行性,致使企业与客户成为不可逆转的“冤家”。

再有,诉讼前债权人要付给律师一定的费用,还有漫长的诉讼时间及诉讼结果难以保证欠款被收回。

而目前主流的追债模式是委托专业的讨债公司进行追讨。专业的企业商账追收公司在接受债权人的委托后,以第三方的姿态出现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的收债方案,对案件的进展情况及时与客户沟通,有良好的时间保证,对债务的追回有很好的保障。

总之,三种方式各有利弊,为保证欠款及时、完整的收回,要求执行人员在案件追收前期,对案件本身要有详尽的了解与分析。

从债务追收的成功率来讲,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寻找专业的企业商账追收机构为其代理债务追收。

一是,专业企业商账追收机构充当了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润滑剂”作用。有时,企业不愿与债务人面对面的商讨,以至于造成双方的不快,导致欠款更加难以收回;

二是,专业讨债公司一般具有资信调查的能力和强大的追收网络,前期能够对企业的欠款做科学分析,并且向企业提供可行性的债务追收方案;-----洪氏信用管理公司

三是,专业清债机构的人员素质较高。企业商账追收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法律和经济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学、交际学知识,在面对每一次商帐案件时能够灵活应用,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挽回损失;

四是,专业的企业商账追收机构更加看重案件的成功率,在国外被称 为:“Nopayment,Nocharge”,即如不成功,不收取佣金。如果 企业将债务人诉讼法律,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法律费用,而且诉讼的结果难以保证,这时的企业就好比吃着难咽的野菜汤,苦不堪言。

专家提醒道。一笔欠款能否100%追回,不仅取决于企业商账追收机构的专业素质,还要取 决于案件本身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时刻关注赊销出去的产 品,对逾期帐款的天数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在企业商账追收中“时间”是案件胜诉的关键因素。一个案件发生的时间得越短,欠款被追回的成功率越大。反之,成功率就越小。欠款发生后3-6个月的时间段是最佳的收款时间。

其次,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及债务人是否存在,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如何,也决定着欠款的“命运”。再有债务人申请破产,公司也就不存在了,案件的质量比较低,欠款被追回的成功率也很低了。

一旦企业发生债务拖欠,就必须追讨。追讨虽然是对债务发生的弥补,但只要方法、策略运用得当,未必晚矣。讨债的手段一般有:

一、和解法。协商和解是指讨债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讨债到期或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无能力偿还债务但有还款诚意的,讨债人可以就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等同债务人进行磋商,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签订还款协议。

如果该讨债有抵押担保或者有第三人提供担保的,讨债人可与抵押人或者保证人进行协商,也 可请第三者“牵线搭桥”,使抵押人以足额的抵押资产抵偿债务,或者由保证人来代偿债务。协商解决债务纠纷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自愿;2.合乎法律法规 规定;3.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调解法。讨债人如果不想伤和气、结怨仇并迅速化解债务纠纷,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 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根据司法部颁布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申请调解应当具备下列条件:l.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如公民、法人等的基本情况。2.有具体的调解要求,如要求被申请人履行还款义务等。3.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如借款合同、担保协议等。4.该纠纷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理范围。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债务人应按约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 更或解除协议。对于签订协议后债务人又反悔或部分反悔的,讨债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三、仲裁法。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统一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同诉讼的两审终审制 相比,仲裁更有利于当事人之间迅速解决纠纷。当事人申请-----洪氏信用管理公司 仲裁应向仲裁机构递交仲裁协议、申请书及副本。申请书要详细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情况及事实理由。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当事人之间大多没有激烈的对抗性。另外申请仲裁的费用一般比提起诉讼的费用低。

四、诉讼法。债务纠纷诉讼就是打民事官司。对一些较为复杂、对方当事人较难对付或者通过 其他途径很难解决的案件,讨债人就可选择诉讼程序来解 决。诉讼的优势表现在:1.法院处理债务纠纷是最终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解决方式。2.诉讼时限受法律的严格限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在收到公民的 民事起诉状或口头起诉立案后,民事案件的第一审审理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也可延长6个月;不服第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 第一审裁定的,当事人须在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民事案件的二审审理期限为3个月。法院判决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五、申请支付令法。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讨 债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讨债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 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如果债务人在规定日期内不自觉履行义务,又不提出书面异议,讨债人可申请人民 法院强制执行。

六、申请先予执行法。先予执行是人民法院在某些案件作出判决以前,为解决原告当前的生活等困难,先向被告执行一定财物的临时措施。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 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 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申请先予执行应具备下列条件:1.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肯定;2.双方当事 人之间不存在对待给付的义务,只存在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另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3.行使权利的紧迫性,即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急需实现其权利,如不实现 势必严重影响其生活或生产;4.须有当事人的申请;5.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七、申办强制执行公证法。强制执行公证,是指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经审查核实认为无疑议的,对讨债文书进行公证,并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采用这种方式,使讨债人省去了复杂的诉讼过程,节约了诉讼费用,不 失为一种简便而高效的讨债方法。当事人申办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讨债文书公证,应当向有管辖权(即当事人住所地或行为发生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并提供当事人 的身份证明,是法人的要提供法人资格证明,有委托代理人的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件和授权委托书;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讨债文书,如还款协议、借据等;有关 经济担保的文件,如抵押协议、担保书等;其他有关材料,如债务人的资金和偿还能力证明;要求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讨债人要提供借款人未按期归还借款的证明。

八、优先受偿权法。按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向讨债人提供不动产、动产抵 押或质押,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讨 债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抵押或质押的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洪氏信用管理公司 先受偿。比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运输合同中的义务人,不支付保管费、加工费或运输费用的,权利人即可以留置保管、加工或运输的财物,拍卖或变卖优先受偿。

九、保证人优先追偿权法。指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之后,有向债务人请求偿还的权利。在一 般情况下,保证人只有在清偿了其担保的讨债后,才可向债务人主张追偿权。但在特殊情况下,保证人也可以预先行使追偿权。我国担保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 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讨债人未申报讨债的,保证人可以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法律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保证人仍 对讨债人负有保证清偿的义务。如果保证人不预先追偿,等破产财产被分割完毕后,就会失去追偿对象,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十、代位追偿法。所谓讨债人的代位追偿权,通俗地说就是讨债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权 利的权利。我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 使其到期讨债,对讨债人造成损害的,讨债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讨债。”代位权的发生须具备以下条件:1.讨债人与债务人之间 有合法的讨债债务关系存在;2.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到期的讨债;3.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4.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的行为使其讨债人的到期讨 债有不能实现的危险,讨债人有保全讨债的必要。

-----洪氏信用管理公司

第二篇:公共关系相关理论运用公关手段效果公关理论分析观后感

《公共关系学》考查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题目:看电影《功夫灌篮》

剧情介绍:

世杰(周杰伦饰)是个孤儿,被功夫大学的老校长收养,从小习武,篮球神技高超,新任校长王标爱钱并且势利,看不惯世杰顶着老校长养子的身份在学校白吃混喝。世杰砸了阿虎的场子,他藉此罪名将世杰一顿暴打后逐出了校门。世杰流落到公园,无意之中展现篮球神技,被街头混混陈立(曾志伟饰)看上,藉以帮世杰寻找亲人为由邀他到第一大学打篮球,实际上是想利用世杰赚得财富。陈立说服世杰打篮球之后,领着世杰到了第一大学说服周校长让世杰加入球队。加入球队后的世杰,发现队长丁伟(陈柏霖饰)的妹妹莉莉(蔡卓妍饰),是他长久以来暗恋的对象,从此以后世杰就迫切想要吸引她的注意„可恨的是,莉莉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篮球校队的风云人物萧岚身上。另一方面,篮球队的叛徒李天,和大恐龙有私人恩怨,看到第一大学因为世杰的加入气势如日中天,于是向他们挑衅比赛,并且找来了借着官高位重,到处收购土地趁机发财的毕议员合作,买通球判,发誓一定要把第一大学打得落花流水。使得第一大学球员个个被当成活靶,面临惨败的局面,危及关头,立叔靠着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四大篮球高手在最后一场同时应战,历经千辛万苦,世杰终于打赢了球赛。与此同时,阿杰也遇到了身为亚洲首富的父亲。但是,阿杰最终选择了回到立叔身边,想继续过着与莉莉为伴的日子。

公共关系相关理论运用

明星阵容:形象定位——“明星品牌化传播体系”

逆向公关:异曲同工的公关渗透深入人心

故事情节:事件营销的公共关系实践

影片内容:明星包装的公关相互烘托托

明星阵容:形象定位——“明星品牌化传播体系”

《大灌篮》其实就是为周杰伦独家定制的一部典型的商业化电影,就拿这次出场的超级明星龙套群来说,按人物出场顺序,就先后有吴宗宪、周杰伦、蔡卓妍、吴孟达、黄渤、彭波(疯狂的石头)、闫妮(武林外传)、王刚、曾志伟、黑老大、谷德昭、陈柏霖、陈楚河、曾江等数十位明星。而众星捧的,恰恰就是人气天王——周杰伦。因此,阵容上的公关,本片做到了第一步。

公关主体:电影制片公司

公关客体:媒体大众

公关手段:运用明星阵容的影响力达到宣传推广树立形象

效果:通过明星传媒的宣传效应和形象定位极大提升知名度,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行动层次”上的传播效果,并能够更好的塑造良好形象。

公关理论分析:所谓品牌化传播体系,与“品牌人格化”相对应,将明星作为一种产品,借助媒介的力量与其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方法。通过明星传媒的宣传效应和形象定位极大提升知名度并能够更好的塑造良好形象。

逆向公关:异曲同工的公关渗透

电影一开场,幽默恶搞的贺岁气息。让大家找到了周星驰电影无厘头风格的沿袭和亲切感。紧接着,周杰伦出场,关于“三个女朋友“的恶搞笑话(最早来自于搞笑手机短信和网络传播)也为周杰伦奠定了人物个性。后来,电影里越来越多的《少林足球》的影子。《少林足球》和《功夫灌篮》,名字就出奇地一致。少林和功夫;足球和灌篮;难道之是惊人的巧合?接着,周杰伦的四位师傅(吴孟达、黄渤等)闯球场把火球队的队员都扔上天,又是典型照搬周星驰电影《功夫》里面的经典桥段。

公关主体:电影制片公司

公关客体:广大观众

公关手段:利用广大观众对于“经典”的强烈热爱,加以模仿达到异曲同工。

效果:通过对“经典”的模仿,的效果,激发出观众内心深处早已潜移默化的回忆达到“经典重塑”的传播效果。因此,顺着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向去定贺岁片的调性,本身就是票房的一个保证。

公关理论分析:公关的英文词汇是“public relation”,很长时间以来都被翻译为“公共关系“,但最近却被更加恰切地翻译为“公众关系”,顺着广大受众群体来逆向制定公关传播的逻辑性,是今天公关制胜的重要前提。

故事情节:事件营销的公共关系实践

曾志伟在看到世杰神投手的那一瞬就看到了商机,当发现方世杰是孤儿,此时又看到了另一个商机,于是,他来给另一个学校做起了“公关“。

后来,他又专门为方世杰举办了一场“打球寻亲”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曾志伟感人的公关辞令:

“他不光是一个孝子,还是我们年轻人的典范,因为他将体育的精神提升到另外一个新的层次。将我们中国人的孝道发扬光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一生何求唯父母,一步一

2球到尽头“。现在让我们用掌声欢迎这位“爱他爸、爱他妈,打球寻亲的孤儿——方世杰”。在发布会现场,方世杰的服装是全场唯一的特殊装扮——红色戴帽的风衣,从视觉冲击来看,这不但是有型摆酷,还流露出真人版的孤儿寻亲记的一丝哀伤。后来,世杰在校队展现超强的投篮才华,得以在校队立足。又看到了更多的报纸新闻:《石破天惊,苦儿寻亲,爆发惊人力量》、《巨星诞生,百发百中》。

公关主体:曾志伟

公关客体:媒体大众

公关手段:从“打球寻亲“的由头,到发布会的召开;从发布会的主题背景版设计和现场的KT板周杰伦人相POP,到后面的新闻传播等事件营销活动达到宣传推广树立形象的传播效果。

效果:一步步吸引媒体大众的兴趣与关注,不断的提高了其其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了良好形象,最终促成“巨星诞生”。

公关理论分析: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影片内容:明星包装的公关相互烘托

不可否认的是,在起初,曾志伟包装方世杰,其实就是为了赚钱。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是随着他越来越深入地解读挖掘方世杰的潜能,他已经不知不觉地从明星经纪上升到了相互依存。于是当有黑势力想高价收买方世杰的时候,他并没有急于出手。于是便有了以下颇为感人的台词:

“你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与梦想,他们都搞不清楚,我怎么能够卖掉我的梦呢?杀鸡取卵的事我是不会干的。不过他开的价码还真诱人。拜托,争气一点,不要让我后悔今天晚上的决定。”后来,当方世杰的球队打球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假冒方世杰父母的笔迹把方世杰的四位师父叫来帮忙。当他得知方世杰的生父是亚洲首富王亿万的时候,他还送了方世杰一套价值两万六的西服打扮整齐去见父亲。

公关主体:曾志伟

公关客体:方世杰

公关手段:通过人际关系的沟通与协调关系以及情感公关

效果:达到了进一步加深二者之间关系紧密团结,情感方面也得到了交换和进一步的升华,实现了明星包装的公关相互烘托。

公关理论分析:明星与公关公司的结合势在必行。二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也体现了公共关系的特征之一:以互惠互利为工作原则。这需要既熟知明星经纪公司的运作体系,又能将丰富的品牌建设经验转化为明星公关知识体系,如果将明星比作千里马的话,那么公关公司就是伯乐。

总结感悟

整部影片,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曾志伟对于公关工作手段和方法运用的出神入化,更重要的是他对待公关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一而终,和以塑造主人公的社会公众形象为工作目标,坚持长远发展的方针和互惠互利的工作原则及真实诚恳的工作信条。曾志伟对人际传播公关技巧的纯熟运用已臻于化境。这值得所有公关人学习和借鉴。

明星经纪包装其实也是广义公关行业的一支。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包装方世杰是为了让他打球帮自己赚钱,这是显然的初衷。但要想真正有效挖掘明星的商业价值,就必须真正深度解读他们的优劣势。同样,日常做公关,也同样要对客户进行深度分析解读,要真正弄清我们的客户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真实地位和真实表现。所以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像片中的曾志伟一样认真负责的话,那就没有做不好的公关。

第三篇: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

摘要:当今在国家退耕还林口号的大力倡导下,各地都在积极种植树木,增加国家林业的国土面积,但随着林业面积的增加,其本身所产生的病虫害也随之增加,本文主要探讨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31

引言

林业是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并利用其本身优势起到林木保护作用的部门。目前随着林业面积的不断扩张,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和原因探究也是林业部门刻不容缓的工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林业病虫害情况的简述,追寻其发生原因,进而找到好的可以防治病虫害的办法。林业病虫害情况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绿化的要求,城市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加之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国家林木面积逐年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林业在火灾、水灾、病虫害等方面的防范工作。本文主要研究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和防范。

近几年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人工造林的特点是树木间密度适宜、树木种类比较单

一、林木结构简单等;而这些特点也造成林业维护人员消耗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年递增,也是病虫害工作难以开展的原由之一。

随着人们绿化意识的增加,休息时间开始走出家门进行野餐或者聚会,这些人为社交活动的增加,也会带来病虫害。就像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美国的亚洲鲤鱼一样,这在美国无异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病虫害”。[1]

打农药是现代农业、林业常用的防治手段,但这种方法在杀死一部分病虫害的同时,也为病虫害增加了抗药性,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所以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不能单纯的依靠化学方法,应依据科学的管理方式减少病虫害对林业的伤害。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林木类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单一医治可能导致其他病虫害的爆发,故无法针对单一虫害进行医治。其次是其生存环境复杂,制止病虫害的发生也不能破坏原有的林木生存环境,故只能从其的发生原因入手。而病虫害难以根治及其产生原因在以下几点:

林业的病害多为有害菌类,虫害多为昆虫,而菌类和昆虫的繁殖速度快,也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化,难以对其进行根治。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达80余种,其中包括美国白蛾、蝗虫、螨类、蛾蝶类幼虫、松毛虫等,都是对林业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病虫害,而且这些病虫害绝大部分是凭借着大自然在进行传播,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人工植树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林木面积的增加,所引起的林木品种结构简单,防护系统较低,容易造成病虫害范围的增加,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全球气温回暖,冬季气温普遍回升,昆虫虫卵的越冬存活率越来越高,春季的突发性虫害面积也会扩大。[2]

林木人工种植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林木的管理活动也要增加。但目前我国缺乏对人工种植林木的科学管理,也缺少管理林木的人才。因而导致林木生存环境恶化,卫生情况堪忧以及病虫害的大量滋生。

由于病虫害繁殖速度快、涉及面积广,难以经过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治理有效根治;而且会有不定期的爆发风险,此种爆发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持下难以预测。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通过对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的细究,?l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范工作:

林业部门需要在先进设备的支撑下,对所检测地林木的生长环境、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利用科学的方式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推测,提前做好病虫害发生后的防范措施;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前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数量。

人工造林前,提前根据当地环境对林木种苗进行多品种选取,种植过程中选择多品种林木种植,维护林木的生物平衡,增加林木结构本身的制约性、复杂性和防护性。

昆虫中有害虫也有益虫,要对对林木有益的昆虫进行保护;并增加病虫害天敌的培育和保护,可以从生物品种方向上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有效抑制。

增加育苗的防虫处理,以及林木的检测工作,引进先进设施和科学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加强人工种植林木的管理和检疫,引进科学管理方法,利用新进技术和工作模式对病虫害防治展开工作。但同时要根据当地特有的病虫害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研究,了解其习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工作。

结语

退耕还林已经是国家保护林木资源的主基调,所以在做好火灾、水灾防范的同时,林木病虫害的防范也要积极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应根据不同林木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在治理病虫害的同时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利用科学方法、先进设备提前检测,以混交林为主的生态防范,辅以病虫害天敌和药物等防治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以对林业病虫害进行最有效的治理,也能维护好国家的林业生态环境和生物结构,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雅芹.林业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2]郭丽洁.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第四篇: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分析方法的运用

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分析方法的运用

【 作者 】杨朝仁

【作者简介】杨朝仁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内容提要】回顾我们的改革历程,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已逐步深入展开,相对而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显得滞后。本文就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方法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制度分析/行为分析/管理体系

【 正文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61(2000)06-0058-05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建设好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在内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目标的组织保证。回顾我们的改革历程,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的各个领域的改革已逐步深入展开,相对而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显得滞后。中央最近批准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即将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各地都要按照《纲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改革的具体措施,出台一批新的制度。改革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本文就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方法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求教于广大的改革实践者和同行专家。人们分析管理活动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原因时,发现尽管牵涉到的因素千差万别,但最终总是归纳到两个方面:管理制度本身有问题,或人的行为有问题。这就是研究管理体系如何运行最常用到的两种分析方法——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

一、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的特点和作用制度分析是通过研究形成管理体系的法律条文、规则制度以及它们产生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揭示出管理体系运行规律性的一种研究方法。一个管理体系如何得以顺利运行,牵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是管理运行条件即制度安排的问题,所以制度分析特别强调维持管理体系运行的制度安排对个体行为或管理中的变量因素所具有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制度分析侧重于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一是法理性,法律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前提,法学是制度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制度分析依据成文的法律以及正式的管理规章制度去分析研究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各种变量因素,探索在法律条件下这些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运行之间的关系。二是制约性,制度分析特别强调和特别注意管理规章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侧重研究制度对行为约束的宽严程度,侧重分析制度对行为约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三是严明性,制度分析注重研究各项管理规章之间逻辑是否严谨,制度安排是否科学,赏罚是否分明,管理制度有无漏洞。四是公平性,制度分析强调管理规章制度对于被管理者和管理者来说都应是一视同仁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批判超越制度的特权行为,找出管理体系所存在的不公平、不平等制度产生的原因。五是公开性,制度分析强调管理规章制度过程的民主程度,规章制度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公开透明程度,研究如何通过公开性以保证公平性的关系。制度分析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通过对现行管理体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比较,择优去劣,从而建立起更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系统;二是通过对管理中出现的个体行为与制度关系的分析,找出制度与行为之间需要磨合、协调之处,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发现制度对管理过程覆盖的遗漏环节和真空地带,对管理行为现象进行理论抽象和概括,形成出新的管理制度;三是制度分析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管理制度中的成功与失误之处,往往更能引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制度的高度重视,这种群体制度意识的提高更有利于制度建设的完善;四是有利于发挥制度管理的威力,使制度意识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大家对制度达成共识,自觉遵守制度管理,能有效抑制、减少非规范行为的发生。对管理体系运行进行制度分析只是认识的一个侧面,对事物仅仅进行单方面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很容易陷入片面性,所以,还必须从另一个侧面去认识管理体系的运行。制度对于管理体系来说虽然是至关重要的,但制度从哪里来?是由管理的主体——人去设计、制定出来的,人为了约束自己的行为,使独立的个人行为变得有

序协调,才制定出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制度,人的行为是制度产生的源泉,任何一种制度都是由人进行操作的,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管理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人的行为规律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行为分析是依据管理主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思想意识及其引发的行为活动,揭示出管理主体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运行之间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行为分析特别侧重于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心理性,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的行为,而行为又是受心理影响的,所以,行为分析特别注重对人的心理分析,注重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如人的物质需要、事业追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管理环境等等进行分析,心理学是行为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二是思想性,管理目标能否实现与人的工作能力、思想态度相关,在能力与态度二者中,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定量,个人能力或群体能力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产生质的飞跃,而思想态度是活跃的变量,个人完全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质的变化,所以,行为分析非常注重对人的思想态度的研究。三是情感性,制度产生以后,更多地是给人以约束、规范、严厉的感觉,每个人对制度的态度并非是完全认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抗拒感,所以,制度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是行为分析研究的重点。四是个体性,行为分析强调个体行为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群体行为的作用也是受个体行为决定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关系也是行为分析关注的重点。五是社会性,管理体系的运行中,个人之间的行为无法回避竞争与合作这两种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得好,则成为进步的动力,否则反而会产生阻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竞争与合作最终反映的是不同类型群体的社会关系,所以,行为分析也特别注意从社会性的角度研究管理主体的行为。行为分析有着不同于制度分析的作用,一是它以管理主体行为本身作为对象,通过个体人的心理、情感、思想、行为的研究,能揭示出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人的行为特征的复杂性和普遍性,从而寻找到管理行为的规律性;二是能揭示出当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管理运行制度在实际的运行中成功或失败时,人的行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从而找出管理制度运行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三是能揭示管理行为事件与管理制度之间的逻辑联系及相互影响的关系,有利于在错综复杂的管理行为中寻找行为与制度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四是通过行为分析的研究成果,预测到未来新的管理体系运行下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为新的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对策性的意见。

二、制度管理与行为教育在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误区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的方法在管理研究中被人们经常地运用,成效很明显,这两种分析方法与管理实践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这种联系明显地表现出它的一一对应性,也就是说,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制度管理与行为教育两种不同风格的方法,实践也证明了它们是管理中最主要、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可能是至善至美的。人们抱怨管理中出现混乱现象时,往往归结于要么是制度不好,要么是思想、行为教育不到位,其中的真正原因很多是由于对制度管理或思想、行为教育运用的不当而造成的,这就是管理中的“误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管人,人管好了,事情就好办了。领导干部对群体、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管人之中最主要的是要抓好领导干部的人事管理。目前,许多领域的改革难以深化,甚至停滞不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管理体系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这些弊端是与制度管理、思想和行为教育的运用不当而陷入“误区”分不开的,表现大体可归为十类:1.制度过于笼统,依赖解释代替具体规章。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大体是按照中央—省—市—县的层级模式运行的,这种模式的特点呈现为宏观—微观,抽象一具体的趋向,下一级的制度必须比上级制度具体。比较普遍的错误现象是下级领导为了保持与上级精神一致,所制定的制度几乎就是上级文件的翻版,没有明文具体措施,操作起来缺乏标准,只好依靠领导或当事人的理解去操办,导致的后果是办事标准不一,缺乏公正公平,甚至黑箱操作、滋生腐败。2.制度繁琐,操作困难。与上一种现象相反的是,制度过分追求详尽,极力想把所有的行为、现象都纳进制度管理中去,致使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例如有些地方对干部考核的指标,多达五、六十项,甚至细化到参加一次政治学习、做一件好事、写一篇学习心得各占多少分。另一种表现是制度操作起来牵涉部门太多,手续繁杂,互相推诿,最终反而达不到制度管理的目的。3.制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缺乏系统性的表现是,为了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制定的制度往往缺乏对全局的思考,执行起来失之偏颇,甚至产生制度冲突。缺乏科学性表现为对管理中应规范的行为没有按程度、层次进行概括而列入制度中,或是虽然列入了但规范定得不科学,无关重要的或是难以用制度去规范的反而占了相当的比重。例如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对社会公众服务以及对上级领导负责,但按现行干部年终考核制度,他的考核等级主要取决于下属的评分,而最有发言权的人——服务对象的意见却被屏除在外,这样很容易滋生一种不良倾向:“年终要想评上优秀,服务对象、社会公众根本不用去理会,工作好坏也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要搞好与周围同事的关系,平时多用心思搞感情投资”。又如,人的思想属于内心深层的东西,很难做出定量标准,只有在长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考察才能看出真实结果,而对干部思想政治的考核采用自评、问卷、打分、检查读书笔记之类的方法,操作虽然简便,但真实度极低。4.制度管理缺乏刚性责任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本身只注意到“做什么、怎样做”的过程,而对于“没做到、做不好”却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好做坏一个样;二是对制度的执行缺乏保证措施,职、责、权、人、财、物不明确,很易导致出了成绩众人争功,出现问题扯不清是谁的责任。缺乏刚性责任制的明显后果就是渎职,轻者导致工作任务不能完成,重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报刊上屡见不鲜的渎职案,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的危害甚至比贪污受贿严重,但由于渎职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被人们低估或忽视,这与人们对刚性责任制的重视不够是分不开的。5.“制度万能”,忽视人的思想、行为教育。表现为过分夸大制度管理的作用,片面性地认为只要把管理过程的所有环节、行为都用制度去规范起来,管理目标就能实现了,用制度管理的功能替代了对人的思想、行为教育,不愿意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即使制度定得再好,由于思想、行为教育跟不上,制度最终也无法落实。6.过分依赖人的思想教育,忽视制度建设。表现为片面性的思维方式,认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遇到红灯绕道走”之类现象,使持这种观点的人更坚信只有靠人的思想觉悟、靠干部的自觉性才能做好工作,于是把制度建设看成可有可无,或是搪塞应付、敷衍了事。陷入这个误区的同志没有正确认识到,人的思想觉悟固然重要,但要使每一个人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是非常难的,而且人的思想是动态、易变的,好干部也会犯错误,不少先进模范、英模人物就是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导致思想蜕变,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7.思想教育方法陈旧空泛,理想变成说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曾受“左”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的新形势下,更显得难以适应,需要创新,例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口号本来是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标准,但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尽管呼唤了几十年,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由于教育方法空泛,往往是口号越高,收效越低。难怪面对禁而不止的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群众调侃说:“不指望领导做公仆,不腐败就是好领导”,“不求领导大公无私,只求能先公后私”。8.群众意见“高”于制度。简单地认为“制度是为群众服务的,群众有了意见制度就得立刻改”,理论上看这种观点是成立的,但关键在于“群众意见”是否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真正的意见,有没有假象在其中。即使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否一定是正确的,比如,当年的希特勒都是多数票选出来,这很能说明问题。群众对制度有了意见,并非马上就得修改,制度最终是为群众服务的,但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轻易出台,更不能轻易变动,制度管理要有一个运行过程,有时甚至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其成效,如果一听到少数群众的意见就惊惶失措、草木皆兵,甚至对制度朝令夕改,最终将一事无成。9.用“集体决定”代替制度管理。表现为领导班子对制度不够尊重,认为制度是领导班子主持下制定的,领导班子也就有权随时变通执行,当领导班子的意图与制度有冲突时,经常用临时动议的方式变相修改制度。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对领导班子的约束与监

督削弱了,如果“长官意识”逐渐滋生蔓延,最终是群众支持率下降,失去民心。10.片面强调“首长负责”,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普遍表现为“一把手当家,出了问题我负责”,对制度的解释和执行几乎是一把手说了算,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只是附和应合,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摆设。这种现象在官场上相当普遍,根源是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错误认识,认为既然一把手是责任负责人,出了问题他得负责,就应由他说了算,其他人不必多操心。其实,行政首长只是对自己的岗位责任负责,并非是对单位、部门进行年终性的“承包”负责,他只能是在岗位职责权的范围内依法、按制度行政。国家公职人员违规行政失误的后果,当事人绝大多数是负不起责任的,比如国企投资决策失误的巨额亏损,盲目上马的城建项目带来的交通、生态问题,贪污腐败对国家造成的政治、经济损失,个人能负得起责任吗?即使对当事者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也只是亡羊补牢,警示世人而已,实际损失已无法弥补。

三、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运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角度来看,我们的干部队伍正处于整体性的新老交替重要时期,如何建设好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干部队伍,关键是要进一步搞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改革要善于运用理论的指导,善于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制度分析和行为分析是广泛适用于管理领域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域的科学方法,在运用它们时,应注意下面几点:1.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的内涵和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任何应用方法来说,正确理解是运用是否得当的前提,正确把握是提高运用艺术的基础。(1)制度分析从一个管理体系是依据什么规则运行的角度出发,在制度改革中特别强调制度的规范、标准、约束的作用;行为分析从一个管理体系内的主体是如何行动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制度改革中要注意到人的心理、情感、思想以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对改革的影响。(2)制度分析是在管理主体的行为作用既定的前提的条件下,去研究应该如何进行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它把行为看成常量,制度看成因变量;行为分析却是在现行制度作为既定前提的条件下去研究人的行为应该如何调适,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思想、行为的教育,它把制度看成常量,行为看成因变量。(3)二者分析方法上的区别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对立统一关系,既可以平行运用,更需要互为补充,才能避免陷入思维的片面性,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4)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制度建设是根本,没有科学的制度体系,就难以规范、约束、激励人的行为;思想、行为教育是保证,科学的制度要通过人的行为去实现,所以,改革制度的同时,要考虑人的心理、思想、行为因素,尽量把这些可变的因素纳入制度规范中。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制度分析的运用要注意三个原则:(1)制度系统性原则。我国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起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行政体制、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相应的要求,上层建筑的变革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反映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就是要注意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比如,在人事方面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适应市场原则引进人事竞争机制、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机制、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等。(2)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原则。制度管理是人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的一种方式,它具有法理意义,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根本之策,要求在制度面前,人人必须遵守,人人都应平等,要做到这一点,制度就应行文明确,规范、标准,使人对其操作规程明白无误。比如对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备要求老中青结合,但这只是原则要求而非具体制度,只有明确无误地规定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搭配比例,才能使这个原则得到真正落实。(3)制度民主、公开的原则。制度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干部与群众,这就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能知道、能理解制度的精神与内容,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所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政过程中,需要扩大群众在干部人事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这也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3.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对行为分析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原则:(1)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我们对干部、群众的思想、行为教育,必须有理想成分的参与,例

如共产主义道德标准,这才能发挥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但理想教育与历史现实的结合度必须适度得当,过分地超越历史阶段,反而适得其反,变成说教,空洞而乏力。所以,我们既要提倡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也要注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观的教育。(2)行为与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公仆角色是我党、我国对党员干部、政府官员的本质规定,人民公仆包含了制度属性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从制度来说,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政府官员依法行政,按规办事,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要求规范自我行为。但是,现实中并非每一个党员干部、政府官员都能完全符合公仆角色的要求,因此,仅仅有了制度规定还远远不够,从行为分析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根据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才能使绝大多数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3)思想与行为相结合的原则。行为分析方法认为,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但两者并非是同步的,一般地说,除了无意识的动作以外,没有思想就不可能有行动,但有了思想并不等于就有行动,现实中光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的人为数不少,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收效不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与行为教育脱节。所以,管理制度定出来后,不但要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家进行教育,更需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对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第五篇:农村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农村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农电“两改一同价”之后,我国农村的用电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今天电力已成为农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用电特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屡屡发生。在我国农村,每年都有几千人触电伤亡,这些触电事故不仅给本人和亲属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和伤害,同时也给当地的电力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无数的触电伤亡事故教训,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对此的各外关注和重视。

1、农村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发生在农村的低压触电事故中,70%以上是在农村的架空线、接户线和临时用电线路上发生的。在所有构成触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仅有一个因素引起的触电事故不足10%,其余90%以上的触电事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触电事故往往发生的很突然,且常常是在刹那间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找出触电事故的原因,恰当地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安排正常的生产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农村的触电事故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安全用电知识普及不到位,缺乏用电常识使得农村居民安全用电意识和用电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因此,安全用电自我保护意识的严重不足,是造当前成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村尤其是经济比较贫穷的地区,由于相当一

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安全用电上仍处在一种盲区,不知道那些能动,那些不能动。由于缺乏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所以随时都有发生触电的可能。因缺乏安全知识造成的触电伤亡事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形式:

1.1.1用湿手去触摸、插拔电器(如檫灯泡、开关、插座)时触电,或在灯头上装插销不慎触电。

1.1.2带电移动电气设备,因设备漏电造成触电。1.1.3用水清洗一些带电的家用电器。

1.1.4看到电线断落地面,不管有没有电,就赤手拨拉断落的带电导线。

1.1.5发现有人触电时,赤手拖拉触电者。

1.1.6使用不合格或报废的电器产品,电器外壳带电,人体碰到造成的触电。

1.1.7儿童触摸灯头或插座造成的触电。1.1.8儿童爬登电杆或变压器形成的触电。1.1.9非法窃电或盗窃电力设施形成的触电。

1.2不按规定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又称漏电保护器)或选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深入,农村低压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电网自投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之后,农村用电触电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一些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可靠动作,致使一些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投运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当前农村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其表现形式为:

1.2.1对于采用TT配电系统的配电台区,农村电网低压配电系统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没有严格执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736-2000)等标准,并实行“分级保护”原则的。

1.2.2因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而查不清动作原因,无法恢复送电时私自退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1.2.3不按规程要求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定期试跳测试实验,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能正常运行使用。

1.2.4选用使用劣质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改后随着末级保护器安装率的提高,使得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涌入农村电网,使得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失去其应有的保护作用。

1.2.5总保护器选择使用不当,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过大,使得采用多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的总保护器误动作太多,且无法保护人身安全。1.3.1大风刮断导线或洪水冲倒电杆后未及时处理。

1.3.2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而未及时更换。

1.3.3瓷瓶破裂后漏电接地。1.3.4相线与拉线相碰。

1.3.5电动机绝缘或接线破损使外壳带电。1.3.6低压接户线、进户线绝缘老化或破损漏电。

1.3.7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1.3.8电器受潮、绝缘老化。

1.3.9电气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

1.3.10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1.3.11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

1.3.12不按规程要求进行接地电阻摇测或检修巡视,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规程要求或接地点连接处接触不良,人碰到接地线触电。

1.4违章作业

1.4.1在检修线路或电气设备时,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约时停送电,以致造成线路还未停电或工作还未结束就开始工作或送电,致使工作人员触电。

1.4.2在带电线路附近检修另外的停电线路时,误登带电线路触电。

1.4.3未切断电源,带电移动有漏电故障的电气设备造成的触电。

1.4.4在架空线下面建房或起吊器材又无安全措施造成的触电。1.4.5趁供电停电之机,擅自在停电设备上工作。

1.4.6在带电线路附近新架线路时,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新架线路导线弹跳或碰触未停电线路上,造成触电。

1.4.7在线路防护区内违章作业,导致作业人员误触正在运行的带电线路,造成触电。

1.4.8带电搭接电源线或搭接熔丝时不慎触到闸盒上方带电部位,或带电修理电器时不慎触及带电部分造成触电。

1.5违章用电

在农村用电中,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用电图省事,不找电工安装接线,自己随意乱拉乱扯,违反供电部门用电先申请,安装修理找电工的规定是造成农村触电多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5.1私拉乱接电力线路用破旧导线拖拉地爬线、拦腰线等。1.5.2违反规定使用一线一地制照明,拔接地线时触电。

1.5.3临时用电时,直接用导线挂、钩架空线路上用电。1.5.4私设电网电鱼、电鼠的。

1.5.5电源电压不符,在380伏的电源上使用220伏的串联灯照明。

1.5.6不用插头将导线直接插在电源插座上,或将插头用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线上用电。

1.5.7潮湿场所用电未采用安全电压。1.5.8随意操作带电设备。

1.5.9私自电器,比如用两根钢筋或铁条自制简易热水器,私接非标准电炉取暖等。

1.6设备不合格、工艺不规范

1.6.1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如架空线路和临时线路未按《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架设,交叉和跨越距离不够,当人误触这些“碰头线”、“拦腰线”、“地爬线”时造成触电。

1.6.2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子。

1.6.3导线接头不合格或用废铝线、铁丝等作电线。

1.6.4电杆和导线的机械强度不够,导线接头绑扎不牢,长期失修或受外力破坏,导致倒杆断线,人误触、误踩、误拾带电导线,造成触电。

1.6.5广播线、有线电视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

1.6.6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

1.6.7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1.6.8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

1.6.9室内线路安装不规范,电器开关未控制火线,在断开电器开关检修时,虽然电器已停止工作,但由于开关控制的是中性线,电器内部仍然带电,从而发生触电。如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将三孔或四孔插头、插座的保护极误接在相线上,造成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等。

1.6.10任意将刀开关放在地上运行。1.6.11用非绝缘物包裹导线接头或破损处。

1.6.12室内外布线安装不合格,导线绝缘层破损,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外漏,人误碰造成触电。

2、农村发生触电事故的规律

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结合农村触电事故的发生频率我们从中可找到以下规律,即一强七多:

一强是指发生在农村触电事故的季节性强。每年的二三季度事故多,六~九月份最为集中。

七多是指:一是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二是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三是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四是临时用电事故多;五是电器误操作事故多;六是文化素质低的多、七是中青年、非电工的事故多。应当指出,在农网整改的前后,触电事故的规律可能随之变化。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其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安全措施、搞好安全用电提供可靠的依据。

3.1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强农村电力使用者的安全用电观念,强化农村电力使用者的产权管理意识。

电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商品,用电设备、电线和电线的敷设等必须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而用电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和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才能确保安全用电。供电部门应该加强同其他部门的协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来加大在农村的安全用电宣传力度。一是要积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来加强安全用电常识的普及教育。比如和学校结合把安全用电常识带入课堂;把安全用电的电影送到农村;利用农村的赶集日印发一些安全用电常识等资料发给群众。总之,调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来宣传安全用电常识,让人们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思,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在在危险地带设立警示牌和警示标语用来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比如,在鱼塘附近有高压线,就要在鱼塘边写上“附近有高压电,垂钓注意安全”等警示牌;在变压器上应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在配电区域要有“行人止步,高压危险”,在极易攀登的杆塔上要写“禁止攀爬,杆上有电。”等标示牌。三是要广泛宣传《电力法》中按产权管理电力设施的规定,以增强电力设施产权所有者对用电设施的管理责任。一般情况下电力的使用者,就是用电设备、电线等产权的所有者。产权属于谁,谁就要对其安全性负责。如果因使用、维护、管理不当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以及设备损坏,产权人就负有责任。有些农村电力使用者认为,只要是因电引发的事故,就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孰不知这是一种片面和错误的观点。

3.2加强技术投入,加大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管理力度,确保正确配置和选用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是农村安全用电最有效和最易实现的技术措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使用在避免和减少农村人身触电伤亡、监测电气设备漏电、减少电能损失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作为“两改”的具体实施部门,在安全技术上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伪劣的产品进入农村电网。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级保护,实行低压总保护(分支保护)、家庭保护,从技术上提高防范能力。事实已经证明: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级保护方式是实现我国农村安全用电防护工作,减少触电事故,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的供电方式、经济条件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生产等情况来看,在农村低压电网中采用分级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方式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

3.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加大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率和投运率,末级保护以防止直接接触触电为主要目标,各自保护面小,不干扰其他用户。城乡家庭进户线处和人们广泛接触使用的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都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高灵敏度、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单相用电客户要优先选用带漏电、过压、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保护器,这样,单相用电户的所有异常情况都能受到保护。对发生触电后会产生二次性伤害的场所,如高空作业或河岸边使用的电气设备等,可装设漏电动作电流为10mA的快速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其次是重视 处或各分支线的首端,其保护范围为低压电网的主干线(或分支线)、下户线和进户线,同时也作为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根据被保护线路和设备实际漏电流来确定。由于这两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构成了一个漏电分级保护网,省以下各级电力部门,包括乡(镇)供电所,都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对电网安全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进行管理。使用单位在选用某一产品时,应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使用前的测试,只有经过功能性能测试合格的产品方可允许安装到现场。各县级供电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测试设备和合格的专职人员,以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同时应单独设立或分片设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维修点,以确保对损坏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能及时进行维修。县、乡供电部门应定期抽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情况。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属用户资产,供电部门有责任宣传、指导、检查,监督其安装使用和加速普及,为保证质量,方便管理,有条件的可统一采购、统一安装,以户建档。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是电力部门的资产,应选用投运率高,同末级保护能合理配合的剩余电流动作总(分支)保护器。每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安装投运,都应明确运行责任人,配备试跳运行记录,正确记录投运试验情况、定期试跳情况、运行中跳闸情况、恢复送电时间、故障原因及异常情况等。县级供电部门还应给乡级供电所配备漏电保护性能指标的现场测试仪器,组织对农村电工培训。乡供电所每年组织对配电台区实际漏电电流和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性能进行一次现场测试,做好记录、评价,以确保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处于完好状态。

3.3加强设备的日常巡视、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许多地方的农村配电设施在尚未接收,但管理权已转为供电所管理,维管费也收归供电部门,配电设施每年进行维护检修的费用,农村集体一般不愿支出。他们认为,属于供电方管理,就应由供电方出资。但供电方未接受产权,不愿出资维修。这样

就容易造成设备失修,出现事故。在农村集体所有权的配电设施未移交供电方的情况下,供电方应及时提取折旧和维护费用,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一是通过农电工的常态督查,及时指出和整改居民用电中的不安全隐患;二是要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帮助农民树立顾全大局保电网安全和人身安全的思想观念。通过让居民用户树立安全用电意识,自觉遵章守规来支持和协助电力部门做好电力线路防护区的清障工作;三是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协同村委会做好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树木的修建工作,适时和绿化部门做好沟通,避开电网保护区进行植树造林。四是要加强农村的动力和临时用电管理工作。由于农村用电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动力和临时用电多,给安全用电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加之本地农电工的减少,在农忙季节,可能管不过来,因此要根据季节特点及时调配,加强农村用电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及时与农户签订临时用电安全责任书,发放安全用电须知,加强三级保护和安全用电巡查。五是要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有:①检查有无漏电情况。②检查绝缘老化程度。③检查有无裸漏部分。④检查设备安装有无违规情况。六是电气设计和安装必须遵照有关规范进行:①实行单机单闸,不允许一闸多用。②一般不要带电操作,断电检查时,必须挂“告示牌”。③带电操作时,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用绝缘工具。由专业人员讲解操作要领,并现场监督。④对有关人员经常进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

3.4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自觉性。严格进行两票的考核与贯彻,重视电气安全公用器具的管理,切实落实好 理,要逐步建立以社会保险赔偿为主的新的运行机制,并可通过家用漏电保护器设备投保,进一步增大用电投保范围。

3.7建立和完善农电安全经济保障体系

物价部门在确定同网同价时应考虑一定比例的农电安全基金和电力设施维修基金,主要用于人身触电事故、电力设备丢失、损坏的经济赔偿和奖励保护电力设施的有功人员。

3.8加强居民客户端的线路安装,规范室内配线,提高安全用电的可靠性

一是规范客户受电端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通过对新建或改造的客户建筑物的室内配电部分,实施以局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取代TT或TN-C系统中的三相四线制或单相二线制配电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客户端的保护接地。所谓“局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就是在低压线路接入客户后,客户要改变原来的传统配线模式,在原来的三相四线制和单相二线制配线的基础上,分别各增加一条保护线接入到客户每一个需要实施接地保护电器插座的接地线端子上。为了便于维护和管理,这条保护线的室内引出和室外引入端的交汇处应装设在电源引入的配电盘上,然后再根据客户所在的配电系统,分别设置保护线的接入方法。

二是规范客户端的室内配线和安装工艺,严格按照《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电器安装。同一场所的电器进线方式要统一,如配电盘的开关进线为面向配电盘,三相四线从左到右为N、A、B、C;单相排列为中性线、相线。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均应控制相线。要特别注意插座的接线要求,必须是:单相2孔插座,水平安装时面对插座的右接线柱接相线,左接线柱接中性线,垂直安装时插座的上接

线柱接相线,下接线柱接中性线;单相3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孔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右孔接线柱接相线,左孔接线柱接中性线;三相4孔插座,面对插座的上方接线柱在TT系统接接地线,在TN-C系统接保护中性线,相线则由左孔接线柱起分别接A、B、C三相。不同电压的插座安装于统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且插头不能相互插入。

3.9杜绝违章用电行为,提高安全用电意识,防患于未然 客户在使用电能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农村安全用电规程》,杜绝用电违章行为。一是要严格按照电器使用的说明书操作,对需要采取保护接地的电器设备,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在的电力系统选择相应的保护接地方式。二是要经常试验RCD的动作可靠性,对不能正常动作的要及时通知供电部门进行更换或维修,在发现RCD动作后无法正常投远时,要及时检查故障原因,待故障设备排除后,方可送电,严禁私自退出RCD的运行,强制送电。三是要根据自己的用电负荷合理选择熔断器和熔丝的大小,严禁用铜、铝线替代熔丝,尤其是采用接零保护的电力客户,如果不按规定选择使用熔断器和熔丝,电器设备一旦发生漏电故障,短路电流就不能使熔丝及时熔断,断开电源,使得接零保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该系统是利用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时,形成的单相金属性短路,产生的足够大的短路电流而使过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来切断漏电设备电源的。如果熔丝选择的熔断电流值大于短路电流值时,熔丝就不能及时熔断二失去切断电源之作用。四是不能以为安装了RCD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任何丝毫的侥幸心理都会成为安全用电的隐患。

4、结束语

总之,要减少或杜绝农村人员触电,必须引起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从人的思想上,装备的配备上都应该不断提高,同时,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到在使自己不受伤害的同时,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人员的触电伤亡越来越少,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平安、稳定、巩固、发展。15 页 共 15 页

下载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讨债手段分析运用及防范发生债务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