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时间:2019-05-13 23:1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第一篇: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

(一)整体政策的依据

一般说来,人口发展状况、原有人口政策、整体的制度安排与结构、经济发展及其战略和人口、资源与环境所形成的人地关系构成人口政策环境,并成为所有参与人的共同信息。依据共同信息,参与人形成有关人口均衡发展的不同战略,在反复出现的博弈中,各种决策规则被参与人不断尝试,进而从众多的决策规则中分离出一种参与人都认可、都相信的共同知识,在供给方形成条文化、客观化的政府规制,并在各参与人处得到实施,从而凝结成共有信念。在各种影响因素当中,一定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是人口政策形成的重要依据。原有人口政策以路径依赖的方式影响以后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演变。整体性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也成为选择人口政策的重要环境。由于制度结构中各种制度安排的相互关联,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导致严重的制度非均衡。经济发展及其战略、人口与资源环境等形成的人地关系内生不同的人口需求,诱发新的规则。

总体来说可以归类为以下三个依据: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是我国制定人口生育政策的思想理论依据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路线,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政策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人口思想不是就人口谈人口,而是运用唯物论的方法,把人口现象、人口运动及其整个过程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从而既科学地阐明了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也阐明了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多也好也坏的两点理论、人口非控制不行的理论、中国是大国也是小国的理论、人均是主要尺度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为我们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在人口问题上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2.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交互作用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制定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客观国情依据。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生育政策,都是从自己的国情及其需要出发而制定出来的。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素质偏低;经济较为落后,底子薄,人均收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各种社会设施和社会福利的人均水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各种资源总量可观,但是总的人均水平则归于世界上最低行列;自然环境虽然空间较大,但是适宜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相对紧张,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已接近饱和。我们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已经承受了来自人口的巨大压力,我们不能再继续加压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承认现实,在已有国情的条件下寻求快速发展的路子。在人口方面,要尽量减少出生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经济方面,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大力采用最新技术,以尽快提高社会平均劳动力生产率水平;在社会方面,改善社会设施,增进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资源方面,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开发新资源的同时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单位资源的贡献率;在环境方面,合理人口分布,减少污染或破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生态得以平衡,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以上国情诸多要素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其中特别是人口要素,既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既与资源有着关系,又与环境有着关系,人口的数量过多和素质偏低的现状正在通过许多途径给经济、资源、环境以不良的影响。我国国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制定一个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3.绝大多数人的生育观念定势及其可塑性是制定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社会心理依据。

生育观念是人们生育需求的反映。生育需求即生育动机,有经济的、社会的、精神的、宗族的、夫妻之间的等等多个方面。由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形成的人们生育观的定势,虽然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但不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决定点和最后临界点。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和生育极限性才是我们制定人口政策的决定点和最后临界点。从出发点到最后临界点的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是有较大幅度的。我们决定人口政策内容及其量点究竟在较大幅度的哪一点上?对此,我们认为,在控制人口过速增长方向已定的条件下,主要就决定于经过努力工作后人们心理的承受能力了。能承受得了,我们的人口生育政策最终就能落实,也会有很好的政策效果。承受不了,就会造成诸多矛盾,出现各种阻力,人口生育政策就不能完全落实,政策效果也不会是理想的。因此,我们在制定人口政策时,要认真考虑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和人们的不断变化着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执行人口政策时,要从育龄群众现实需要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急人所急,帮人所需,不断加大人们生育观的可塑性,提高他们对人口生育政策在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口生育政策才是从实际出发的,才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也才能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

(二)各个阶段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1、现实与要求:计划生育提出的起点(1949—1953)(1)毛泽东《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一文之潜在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新生的人民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之中。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前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曾大肆散布:“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吃饭的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一件事情。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针对这种否定、怀疑中国革命的谬论,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发表著名的《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一文,严正批驳艾奇逊的人口观,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人口观。毛泽东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情,再增加多少倍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象马尔萨斯之流所谓食物增加赶不上人口增加的一套谬论,不但被马克思主义者早已从理论上批驳得干干净净,而且已被革命后的苏联和中国解放区的事实所完全驳倒。”“世间一切事务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多、物产丰富、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毛泽东对人民的热情洋溢的赞扬,有力的批判了人口决定论和人口悲观论者,驳斥了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攻击。在那时候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是针对艾奇逊认为中国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观点来说的,强调的是革命加生产便能解决吃饭问题,并不是回答新中国成立后要不要控制人口的问题。加之那时候战争还未结束的情况下,控制人口问题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我们不能撇开当时的历史背景,而用今天的计划生育的观点来看待毛泽东的这种论述。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强调人的创造性、批驳人口悲观论的同时,也潜在着忽视人口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因素,使中国人民在认识人口问题的道路上多了一些曲折。后来,其中的部分论述被一些人所误用,据以反对节制人口的正确主张,导致片面的、错误的人口理论曾盛行一时,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放松了对急剧增长的人口的控制,直接、间接地影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后果。

(2)经验不足与盲目照搬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可能立即充分认识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没对人口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准确的资料,对全国的人口总数还没有摸清底细,连起码的人口总数,也是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4.75亿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次讲话中,都说我国人口是4.7亿。统计资料的模糊,制约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包括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发展越势和发展规律等。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更是难以让人超越战争环境而去提倡计划生育。直到1953年,“人多是好事,人多不是坏事”的观点,成为当时人口问题的主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1950—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限制节育、鼓励多生的社会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

在医疗卫生方面,对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采取严格限制的方针。1950年4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发布《机关部队干部妇女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障母体安全和下一代的生命.禁止非法打胎。并规定了可施行打胎的6种情形。打胎以前,必须经本人丈夫同意并签字。打胎者,或经公立医院妇产科医生证明,申请批准,或经机关首长批准。属中央所属单位的。须经李德全部长审核批准。军事范围的由傅连暲部长审核批准。凡未经批准而打胎者,对其本人及执行打胎者,分别予以处分。1951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复了卫生部《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及《婚前健康检查试行办法》二草案,规定施行绝育手术的条件为:①妇女有重症痨病、心脏病、。肾脏病、恶性贫血或其他足以影响生命之疾病者:②妇女因骨盆狭窄、畸形,难产或其他原因剖腹生产二次以上者;③已婚妇女年逾35岁,有亲生子女6人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人年逾10岁,如再生育将严重影响其健康以至危害其生命者。施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条件为:①孕妇患肺结核、心脏病、肾脏病、恶性贫血或其他重病,继续妊娠将危害母体生命或对母体健康有重大损害者:②发生流产现象,实施安胎无效者;③因骨盆狭窄、畸形或其他原因剖腹生产二次以上者。施行绝育及人工流产手术的批准手续有一些具体规定,在实行绝育手术及人工流产手术之前,必须夫妻双方同意,并经组织批准,违反者以非法堕胎论罪。此外.草案还规定:药房出售节育药具,须向当地卫生主管机关呈报批准等。1953年1月12日,卫生部通知海关:“查避孕药和用具与国家政策不符,应禁止进口”。14日,卫生部批复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并抄送全国卫生机关及中国医药公司,重申对节育用具的制造销售应予登记,严加管理。

2、计划生育呼之欲出(1)人口激增的社会现实

为进一步摸清人口底数,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适应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从1953年5月开始,我国进行了1949年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普查的项目有:总人口(其中分男、女、育龄妇女),总户口数,各年龄组人口(其中分0—6岁、7-14岁、劳动年龄人口、男60女55岁以上人口),市、镇县人口。这次普查,全国共动员了250万统计员、记录员、调查员和监察员等,以个人常住所为计算基础,获得了1953年人口总数、性别、年龄、民族构成和城乡人口分布情况等项目的情况,准确度是较高的。1954年11月1日,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总数(包括台湾、港澳、国外华侨和留学生在内)为601938035人,其中大陆人口达58060万人,占世界人1:3的1/4:少数民族人人口数为3532万;城市人口占13.26%,农村人口占86.74%。1949—1953后的短短4年中,全国净增人口46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3‰。经过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使人们看到了中国6亿人口的现实,摸清了全国人口的底码,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明朗化。在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的同时,我国内务部还进行了人口动态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已出现高出生率和较低死亡率及高自然增长率的发展趋势。人口基数之大,增长速度之快,使人口问题不容忽视。人口无计划地盲目增长同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感到城市住房有些紧张,青少年升学受到校舍的限制,育龄人群的避孕要求也变得强烈起来。正如周恩来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中所言:中国老百姓“对生儿育女的事情是很高兴的,喜欢多生几个孩子。但是,这样一个增长率的供应问题,却是我们一个大负担”。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人口动态统计分析的结果,使人们看到了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社会事实,为计划生育的提出提供了现实依据。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始意识到控制人口盲目增长的必要性,并从政策上、技术上为开展节制生育作了很多准备工作。

(2)群众普遍的节育要求

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我国广大妇女翻身得到了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她们得到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和男女平等的权利。人身解放与政治自由的获得,使广大妇女释放出巨大的热情。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妇女就业人数的迅速增加,生育子女过多过密,必然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对子女的教养。许多已婚妇女既要参加工作、学习,又要兼顾家务劳动、照料孩子。早婚多育与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为摆脱家庭羁绊和多子女的拖累,她们迫切希望晚结婚、少生育。少数农村妇女也迫切希望少生育,更好地参加生产劳动,但她们多数不知如何避孕,又羞于启口询问,更没有避孕节育的措施,私下堕胎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在此期间。我国政府对群众的节育要求有所觉察。1954年5月27日,邓颖超(时任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写信给邓小平(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提到“关于已婚女同志生孩子太多的困难以及避孕的问题。……确是带普遍性的。”“有不少已婚男女干部为了避孕,由于得不到指导及适宜的药物工具等而被迫自行盲目解决,采用了一些有损身体健康或引起疾病以致造成不良后果,倘主管及有关方面不及时注意,采取主动的方针和适宜可行的步骤,任其自流,则会使许多干部因缺乏避孕的医药卫生常识而造成不良的后果,将影响干部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家庭幸福及女干部的工作与学习。”邓颖超的信真实地反映了广大育龄妇女要求少育、节育的强烈愿望和急切心情,也反映了中央领导对避孕节育问题的重视和关切。收到邓颖超来信的第二天,邓小平即在信上作了批示:“我认为避孕是完全有必要的和有益的,……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刘少奇也意识到农民的节育要求,“现在乡下人也在叫苦,他们不知道如何节育,也不知道可不可以不生孩子,溺婴的很多,特别在贫困农民中更多。可见农民中也不是没有人要求节育。做妇女工作的同志就应该采取适当办法,告诉他们如何节育。”在现实与要求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开始考虑计划生育的政策制定和技术服务,计划生育事业呼之欲出。

2、政策与宣传:计划生育起步的双翼(1954—1957)(1)宣传活动的展开

这一时期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阶段。此时的避孕宣传工作由过去的口头的、不公开的宣传变为登报的、公开的宣传活动,如1956年6月15日,《健康报》发表题为《进行避孕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的社论,6月20日,《光明日报》载李德全(时任卫生部长)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人民保健事业新任务》,6月26日,《光明日报》以《要做好节育问题的宣传和指导》为题载邵力子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8月6日,卫生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形势发展需要,发出《关于避孕工作的指示》。同年,全国各地报刊如《浙江日报》、《新湖南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都宣传报道了大量有关节育、避孕的新闻,浙江、上海《新知识》、人民卫生等出版社还出版许多相关书籍。

在人口政策较为宽松的环境里,人口研究之风也日渐兴盛。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倡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医学家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参加座谈讨论,阐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提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推行避孕节育的途径和建议。如罗青(北京劳动干部学校校长)的就出生率的降低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节制生育和提倡晚婚,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众多研究论文中最其代表性、影响最为深远的要当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马寅初利用他担任人大代表、人大常委

职务之便,每到一地都深入工厂、农村,间工人农民干部座谈人口问题。7月5日,《人民日报》刊载马寅初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根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客观地估量了中国人口发展的态势,分析了人口增长过快与资金积累、轻工业原料生产、粮食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对人口盲目增长作了探讨,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入口质量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人口观点,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2)计划生育的初步开展

1957年3月28日,商业部、卫生部和供销合作总社发出联合通知,决定扩大供应避孕药具并全面降价,实行全国统一价格。5月15日,卫生部发出修改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简化了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手续。10月10—31日,卫生部、化工部、商业部联合举办避孕工作展览会,并介绍了正在研究、试制中的避孕方法及药具。3月31日,中华医学总会节育技术指导委员会成立。马寅初应邀与会并发言,他说:“我们的经济是计划经济,生育也必须耍有计划。”“控制人口必须要由政府来做,这件事只有我们这个政府做得到”。避孕药具的供应和质量检查的加强,避孕指导门诊点和避孕药具销售点的扩大,人工流产和“结扎”手术手续的简化,节育技术指导委员会和分会的建立及节育技术人员的培训,都大大方便了有计划生育要求的人民群众。

针对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势头和群众较为普遍的节育要求,中国政府适时地提出实行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并在宣传教育、技术指导和药具生产供应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实际工作,使得我国人口从1952年开始的第一次生育高峰增速趋缓。但由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还仅限于在个别大、中城镇以及个别省、县展开,而且很快即告中断,对于全局的控制人口增长没有多大变化。计划生育要走上正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3、争论与批判:计划生育发展的歧路(1958—1961)

计划生育指导思想的反复。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后,整个文化教育界迅速受到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冲击,计划生育指导思想出现反复,刚刚起步的计划生育工作遭受挫折。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口问题上的矛盾心理,误导了对计划生育问题的争论,挑起了对人口研究的错误批判,计划生育认识的误区导致了计划生育航向的迷失与发展的歧路。计划生育成为政治运动的殉葬品。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恐怕还要发展一点。你现在要人家节育,但我们一是工具不够,二是宣传不够。农民字都不认识,还有早婚的习惯。你强迫他节育,又不行,他又不能控制自己……我看要搞到七亿人口,就会紧张起来……但是我并不是说不要做宣传,不要制造工具。要做宣传,要尽可能做宣传。我是赞成节育的,并且赞成有计划地节育的。一方面讲节育,一方面要节省,要成为风气。”5月5日,刘少奇在八届二中全会的工作报告中说:“一些学者认定农业生产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他们只看到人是消费者,而不首先看到人是生产者,人多就有可能生产得更多,积累得更多………”。“左”倾错误的影响,造成对工农业生产盲目乐观、不切实际的估计,片面强调人多是好事的一面,忽视人多有困难的一面,形成对计划生育必要性的挑战。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陷于停滞。大陆总人口由1958年年底的65994万人反而减至1961年年底的65859万人,1960年更是出现1949年以后的首次人口负增长。1949年以来第一次人口发展低谷,迷惑了一部分人的眼睛,他们认为无需提倡计划生育,也很少有人再愿过问。计划生育工作被搁置下来,广大群众的生育又回复到自发状态。

4、计划生育的再起与停顿(1962—1970)(1)计划生育的再度兴起(1962—1965)

从1962年起,我国结婚生育人数大幅度上升,初婚妇女数由1959年339.2万猛增至

1962年的577.4万和1963年的507.9万,增福分别达70.2%和49.7%。与此同时,大量已婚育龄妇女开始进行补偿性生育。受此影响,我国人口发展迅速走出低谷,并开始猛增,人口出生洪峰接踵而来。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文件明确指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定的政策。”1963年2月1日,周恩来在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上说:在这里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晚婚和节育。1962年2月7日。周恩来在《克服目前困难的主要办法》一文中指出:“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仅要减现在的城镇人口,减现在的职工,还要控制人口的增长。在人口多的城市,在人口密的地区,应该提倡节制生育、计划生育。”1963年9月18日,徐运北(时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二次城市工{乍会议上发言,就开展计划生育的步骤和要求提出了明确的方案。1965年2月21日至3月16日,周恩来在对卫生工作指示中强调:“计划生育工作应先搞城市,农村要有重点地结合社教工作来搞,避免强迫命令,要求太急。技术指导,培训干部,卫生部要抓,也要定几条。计划生育是一件大事,要有规划。”

1963年,全国部分省、市已经设立了计划生育机构,配置了少量专职工作人员,有些较大的县也设立了专门机构。1964年1月15日,国务院召集有关部委、群众团体、解放军总政治部开会,研究成立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后成立,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2)计划生育陷于停顿(1966—1970)

在此期间,计划生育在口头上是“要注意计划生育”,但在实际上却是陷于停顿状态。1966—1970年间,尽管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没有放弃人口控制的方针。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没肖大的改变,但社会环境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方计划生育机构或被“革命委员会”取消,或名存实亡,计划生育领导干部靠边站,工作人员包括小分队无法开展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实际上陷于停顿状态。1968年8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部,由栗秀真任办公室主任,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由卫生部军管会业务组统一领导,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摆设,投有发挥作用。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周恩来提倡计划生育的建议,大多难以付诸实践,全国人口又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计划生育工作的受阻,使1962年开始的全国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居高不下,并呈现出峰值高、峰期长、惯性大的特点。

5、计划生育的勃兴与普及(1971—1978)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我国人口在无政府状态下急剧膨胀,人口与经济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人口与经济的相背运动,使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不得不用于新增人口德生活需要,资金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市场供应、往房、交通、教育、医疗以及劳动就业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更加严重。全园人均耕地面积由1965年的2.14亩减至1970年的1.84亩。1970年,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93公斤,比1957年还少13公厅。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越来越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倡导下,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克服重重困难,重申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表明了国家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决心。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实行计划生育的思想,统一了全党全民的认识。在1971-1978年间.国家加强了对计划生育药具的生产和管理,全国各地组织机构相继恢复,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形成,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认识到人口控制势在必行,广大城市和农村普遍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渐入正轨。

1978年2越24日,国务院批转《关于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的报告》,提出力争在三年内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10月26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国务院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

告》(中发第69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晚、稀、少”的内涵,即“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三年以上。”这样,我国以“晚、稀、少”(后来发展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表述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形成。

6、计划生育的限制人口增殖政策在生育数量上的进一步收紧(1980—1984)邓小平指出,“人口多、耕地少和底子薄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看到的两个重要特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人口众多,使我国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争取到1985年把人口增长率降到10‰以下,降不到这个水平不行,国家负担不起。”“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口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又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基于上述考虑,邓小平反复提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务院在1980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指出:“国务院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必须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一个坚决的措施,就是除了在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快控制,争取全国总人口在本世纪末不超过十二亿”。同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执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具体规定: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审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对于少数民族,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在要求上,可适当放宽一些。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既要控制人口数量,又要提高人口素质。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纪要》时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至此,我国限制人口增殖的生育政策在内容上有所扩展和充实,在生育数量上又进一步收紧。晚婚、晚育没有变化,少生从允许生二孩调整为基本只准生一孩,稀是就生育间隔而言的,只生一孩,就不存在间隔了,稀被取消了,增加了一个优生,即提高人口素质的内容,而且第一次把计划生育提高到基本国策高度来认识。

7、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稳定(1985—1991)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逐步的完善。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写入我国的宪法。”在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大前提下,从中央7号文件出发,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生育政策,使我国生育政策逐步建立在坚实可行的基础上,保证了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1985年10月和11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先后在山东省荣成县和陕西省勉县召开南片和北片试点县经验交流会。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我国主要生育政策为: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大力抓紧抓好。计划生育部门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继续提倡晚婚晚育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农村中有实际困难的夫妇,可以按计划生育两个孩子;少数民族夫妇,一般可以生育两个孩子,个别可以生三个孩子。5月9日,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六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和“七五”期间工作意见的报告》。在批语中说,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经过教育、绝大多数群众能够接受的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12月1日至5日,全国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强调,计划生育一定要继续抓紧,不要动摇。

1988年3月31日,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第18次会议强调,把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在既坚定而又可行的基础上是中央的决定。“农村应该有个长期、稳定、得到多数农民支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除了过去规定的一些特殊情况可以生两个孩子以外,要求生第二胎的独女户,间隔几年以后可允许生二胎。”1989年2月27日,李鹏在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会议上坐重要讲话,“我们现在的人口政策总的要求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的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58次会议认为,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必须稳定;政策的波动会引起多生、抢生,因此既不能再放宽,也不能再收紧。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现行政策,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总之,“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其中首要一条是必须制定一个既坚定又可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必须稳定,并且要把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在这一时期,组织机构日益健全,事业机构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广泛建立,计划生育相关科技攻关硕果累累等。

8、计划生育的新形势与新探索(1992—2013)

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会因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变而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主要体现在一些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早在1992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172次会议认为,“目前计划生育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坚持不变,已经统一的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指标也不能随意改变。”1993年3月21日,李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三次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说:“在计划生育中有诸多经验,其中有一条是: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政策上不能摇摆。”

调整后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具有三点新意。其一为控制生育二胎的条件有所放宽,原先定的十几种情况加上独女户,农村政策生育率约为1.76 孩,大大缓解了生育政策与生育需要之间的矛盾;其二为严格禁止计划外生育,特别是计划外三胎生育;其三为对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起来,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原则上与汉族同样要求,1000 万以下的,根据人口密度等情况,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二胎,个别的可以生育三胎,但不准生育四胎。调整后的现行生育政策,受到绝大部分城乡群众和育龄夫妇的欢迎和支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而需要稳定,以充分发挥生育政策对人们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导向作用。

随着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近年来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一是人口性别结构问题。资料统计我国近几年新生人口男女比例117:100,国际公认比例107:100。男性比例过高造成:婚姻压力大、加剧性犯罪、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是人口老龄化。我国进入“未富先老”困境。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区域差异明显,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不相适应,即进入“未富先老”的困境。

三是劳动力就业问题。劳动年龄人口供应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靠人力实现增长的中国经济面临持续衰退。预测表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将从2013-2015年减少。未来10年内,20-40岁年龄段减少1亿以上。

四是是对家庭规模结构的影响。421家庭结构导致独生子女老年父母“老难所养”和“老无所依”。

五是独生子女的性格健康问题。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大多数独生子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缺乏合作、共享和宽容精神。与老一代相比,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差,不及父辈勤俭节约,由此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在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杨魁孚、梁济民、张凡:《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大事要览》,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2页。

[2].彭珮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59页。

第二篇:政策依据

附件8

政策依据

1.流动党员

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2.失联党员

指流出后不知去向,连续六个月以上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与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3.“口袋”党员

指组织关系转出后,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到接收单位党组织报到落实组织关系的党员。4.“三不”党员

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从实际情况看,党员失联造成“三不”,既有部分党员组织观念、纪律意识淡薄等个人原因,有些党组织管理党员责任缺失、管理不严等组织原因,情况十分复杂,不宜简单地按自行脱党对失联党员予以除名。从前期一些开展排查的地方规范处置失联党员的做法看,主要是区别党员失联原因、本人态度和现实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规范处置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转出组织关系。《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

关系,一律由原所在单位党组织保存。《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5〕33号)规定,对出国留学和出境学习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应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就读高校党组织。党员出国(境)前,应要求其提交保留组织关系的书面申请,经院(系)党组织审批后,报高校党委组织部登记备案。据此,对出国(境)留学、劳务人员中的党员,可要求其向所在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办理保留组织关系手续,暂停组织生活。五是补办停止党籍手续。中组发〔1981〕19号文件明确规定,对于出国或去港澳长期定居的党员,在他们出境以后,即停止党籍,基层党组织可将他们的党员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一并转移到县或相当县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保存备查。对出国(境)定居被停止党籍的党员,回国后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对放弃外国国籍或长期居留权,并且表现好的可以重新入党。5.组织处置。

对党员进行组织处置是纯洁党员队伍、保证党员质量的组织手段,也是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前期一些开展排查的地方组织处置党员的做法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退党除名。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要求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写的《党员管理手册》规定,党员如果改变了自己的信仰,或由于其他原因不愿继续做共产党员的,可以要求退党。处理程序是本人向所在党组织提出申请,经党员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

的,依照相关规定程序,按自行脱党予以除名。对经多方努力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党员,既不能回避矛盾,又要坚持稳妥慎重处置,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主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稳妥慎重定性。对每一名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党员,要作深入细致分析,分析其失联的时间、原因,了解其失联前的表现,对失联性质作出准确认定。第二,严格程序。怎样才算经多方努力确实无法取得联系?各地各部门要在查找方式、查找次数、查找时间做些研究。按自行脱党予以除名要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坚持广泛调查、深入求证,逐人建档、逐一审核,结果服众、不出问题。第三,有序处置。处置失联党员不定指标、不卡比例,不能抢时间、赶进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集中大量处置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四是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党章规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据此,对失联后经排查取得联系的预备党员,考虑其预备期内正在接受组织考察教育,除非个人有充分正当理由可延长预备期外,一般应予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对经多方努力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预备党员,一般也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五是清理违规入党和假党员。《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规定,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关于严格党员管理和入党手续的问答》(组工通讯〔1998〕第8期)明确,对只有组织关系介绍信,没有《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材料的党员,无法认定其党员身份的,由调入单位党组织提出意见,报县或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批准,不予承认其党

第三篇:根据人口统计数据,科学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

“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1000万人”

而看近5年统计局数据,人口每年实际增长600多万人,并且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减少。中国计划生育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男女比例失调。

随着历年人口数据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的出炉,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形势非常严峻,已经连续7年在6:5左右。将来随着这批人的成长,进入婚育高峰期,则会有大量男性无法找到自己的配偶成家立业。

城市中不会显现太严重的后果,但在贫困地区,将造成大量光棍村,没有家庭依托,形成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随着医疗手段提高,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看近两年(2010、2011年)数据,每年增长400—500万人,并且数量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老龄化的严峻,将给我国的养老、社保等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已达到高点。

未来几年,1996、1997、1998年出生的人群将逐渐达到16岁劳动年龄,而死亡、老龄化造成的劳动人口丧失每年也有1000万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趋稳并逐渐进入下行轨道。

以后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一、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

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6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但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下一个十年数量将快速减少,会直接造成出生率下降。

二、中国的高速发展将抑制生育意愿。

据说马寅初先生曾对毛泽东主席说,“中国农村人口太多是因为晚上没电。”这确非戏言,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生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大,人们的生育意愿自然就掉了下来。现阶段,城市居民生育率极低,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居民不愿生孩子,生育率达到1以下。

三、死亡率将逐步提升。

1949年建国以后,50、60年代以及70年代初,都有生育高峰,从现在开始,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已逐步进入老年。随着这批人达到70—80岁(预计10年后中国的平均寿命增长到80岁),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口政策多年未有足够的应对措施。希望中国人大等立法机构、国务院等行政部门能尽快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制定出适应“十二五”、“十三五”的好政策。

2011性知识手册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

第四篇:法律政策依据

附件2 法律政策依据

2.1 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4号)

2.2 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2号)

2.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

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19〕18号)

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建市〔2019〕68号)

2.6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意见(交公路规〔2020〕5号)

2.7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相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0〕32号)

2.8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

2.9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9〕31号)

2.10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人社发〔2019〕53号)

2.11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办法》的通知(湘人社发〔2018〕87号)

2.12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湘建建〔2019〕146号)

2.13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的实施意见(湘建价〔2020〕87号)

2.14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筑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建建〔2020〕123号)

2.15 湖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湘水发〔2019〕14号)

2.16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湘交基建〔2020〕1号)

2.17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关于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有关事项的通知(长银发〔2019〕7号)

2.1 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4号)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经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李克强

2019年12月30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民工,是指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

本条例所称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

第三条 农民工有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完成劳动任务。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责,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的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排查和调处工作,防范和化解矛盾,及时调解纠纷。

第五条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应当坚持市场主体负责、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第六条 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与招用的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通过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第七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履行行业监管责任,督办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拖欠工程款等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发展改革等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依法审查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按规定及时安排政府投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和惩戒。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管理,根据经批准的预算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政府投资资金。

公安机关负责及时受理、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依法处置因农民工工资拖欠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

司法行政、自然资源、人民银行、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工作。

第八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组织按照职责依法维护农民工获得工资的权利。

第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法律法规政策的公益宣传和先进典型的报道,依法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引导用人单位增强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

第十条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投诉。对于举报、投诉的处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及时转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二章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

第十一条 农民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通过银行转账或者现金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其他形式替代。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工资支付周期和具体支付日期足额支付工资。

第十三条 实行月、周、日、小时工资制的,按照月、周、日、小时为周期支付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资支付周期由双方依法约定。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书面约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的具体支付日期,可以在农民工提供劳动的当期或者次期。具体支付日期遇法定节假日或者休息日的,应当在法定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前支付。

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未能在支付日期支付工资的,应当在不可抗力消除后及时支付。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并至少保存3年。

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

用人单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时,应当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

第三章 工资清偿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

第十七条 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招用农民工,农民工已经付出劳动而未获得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用工单位使用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或者未依法取得劳务派遣许可证的单位派遣的农民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用工单位清偿,并可以依法进行追偿。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将工作任务发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允许个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导致拖欠所招用农民工工资的,由用人单位清偿,并可以依法进行追偿。

第二十条 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不清偿的,由出资人依法清偿。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时,应当在实施合并或者分立前依法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经与农民工书面协商一致的,可以由合并或者分立后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清偿。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被责令关闭、被撤销或者依法解散的,应当在申请注销登记前依法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未依据前款规定清偿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主要出资人,应当在注册新用人单位前清偿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第四章 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的资金安排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依法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工程施工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用拨付周期,并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要求约定人工费用。人工费用拨付周期不得超过1个月。

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将工程施工合同保存备查。

第二十五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分包合同,应当约定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款进度结算办法。

第二十六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

开设、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有关资料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妥善保存备查。

第二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当优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服务流程,做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现资金未按约定拨付等情况的,及时通知施工总承包单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并纳入欠薪预警系统。

工程完工且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公示30日后,可以申请注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账户内余额归施工总承包单位所有。

第二十八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应当依法与所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具备条件的行业应当通过相应的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管理。未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分包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进行用工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项目现场施工。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掌握施工现场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情况,审核分包单位编制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表,分包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建立用工管理台账,并保存至工程完工且工资全部结清后至少3年。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并将人工费用及时足额拨付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加强对施工总承包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监督。

因建设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建设单位应当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建设单位应当以项目为单位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拖欠预防机制,督促施工总承包单位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妥善处理与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矛盾纠纷。发生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处理,并向项目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第三十条 分包单位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

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等情况进行监督。

分包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工程建设项目转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先行清偿,再依法进行追偿。

第三十一条 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

分包单位应当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与当月工程进度等情况一并交施工总承包单位。

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分包单位编制的工资支付表,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支付到农民工本人的银行账户,并向分包单位提供代发工资凭证。

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用人单位或者其他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或者变相扣押。

第三十二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专项用于支付为所承包工程提供劳动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

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存储办法,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单位实行减免措施,对发生工资拖欠的单位适当提高存储比例。工资保证金可以用金融机构保函替代。

工资保证金的存储比例、存储形式、减免措施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资金和工资保证金不得因支付为本项目提供劳动的农民工工资之外的原因被查封、冻结或者划拨。

第三十四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明示下列事项:

(一)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所在项目部、分包单位、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劳资专管员等基本信息;

(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日期等基本信息;

(三)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申请渠道、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信息。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因工程数量、质量、造价等产生争议的,建设单位不得因争议不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施工总承包单位也不得因争议不按照规定代发工资。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或者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

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以施工单位的名义对外承揽建设工程,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单位清偿。

第三十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工程建设等法律法规,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清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司法行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的工程项目审批、资金落实、施工许可、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信息及时共享。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水电燃气供应、物业管理、信贷、税收等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监控和预警工资支付隐患并做好防范工作,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税务等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存储、维权信息公示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预防和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发生。

第四十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需要依法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和相关当事人拥有房产、车辆等情况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有关金融机构和登记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发生用人单位拒不配合调查、清偿责任主体及相关当事人无法联系等情形的,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协助处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审查并作出决定。

第四十二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责令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的决定,相关单位不支付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规范本领域建设市场秩序,对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进行查处,并对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纠正。

第四十四条 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资金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十五条 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将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并依法为请求支付工资的农民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

公共法律服务相关机构应当积极参与相关诉讼、咨询、调解等活动,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第四十六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通过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对用人单位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

用人单位有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媒体公开曝光。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有关部门应当将该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具体情形,由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或者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限制其新建项目,并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国家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公示。

第五十条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就拖欠工资存在争议,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依法由其保存的劳动合同、职工名册、工资支付台账和清单等材料;不提供的,依法承担不利后果。

第五十一条 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请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二条 单位或者个人编造虚假事实或者采取非法手段讨要农民工工资,或者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的,依法予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以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代替货币支付农民工工资;

(二)未编制工资支付台账并依法保存,或者未向农民工提供工资清单;

(三)扣押或者变相扣押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银行账户所绑定的农民工本人社会保障卡或者银行卡。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施工单位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一)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开设或者使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未按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或者未提供金融机构保函;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未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

第五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分包单位未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编制工资支付表并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对分包单位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

(三)分包单位未配合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其劳动用工进行监督管理;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实行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二)建设单位未按约定及时足额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

(三)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拒不提供或者无法提供工程施工合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有关资料。

第五十八条 不依法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的,由金融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限期足额拨付所拖欠的资金;逾期不拨付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约谈直接责任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进行通报,约谈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情节严重的,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六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未经批准立项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擅自增加投资概算、未及时拨付工程款等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除依法承担责任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约谈建设单位负责人,并作为其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第六十一条 对于建设资金不到位、违法违规开工建设的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对建设单位负责人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有关机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一时难以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或者拖欠农民工工资逃匿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动用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用人单位拖欠的农民工部分工资或者基本生活费。对已经垫付的应急周转金,应当依法向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进行追偿。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2.2 国务院政府投资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2号)

《政府投资条例》已经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李克强

2019年4月1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投资,是指在中国境内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活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等。

第三条 政府投资资金应当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的项目,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

国家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前款规定的领域。

国家建立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

第四条 政府投资应当遵循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 政府投资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相适应。

国家加强对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约束。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筹措政府投资资金。

第六条 政府投资资金按项目安排,以直接投资方式为主;对确需支持的经营性项目,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也可以适当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

安排政府投资资金,应当符合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有关要求,并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

国家通过建立项目库等方式,加强对使用政府投资资金项目的储备。

第七条 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的规定,履行政府投资综合管理职责。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履行相应的政府投资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履行相应的政府投资管理职责。

第二章 政府投资决策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财政规划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财政收支状况,统筹安排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项目,规范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

第九条 政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资本金注入方式投资的项目(以下统称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应当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按照政府投资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报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批。

项目单位应当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前期工作的深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依法应当附具的其他文件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投资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在线平台),使用在线平台生成的项目代码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手续。

投资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在线平台列明与政府投资有关的规划、产业政策等,公开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的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并为项目单位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第十一条 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领域专项规划、产业政策等,从下列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一)项目建议书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的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社会效益以及项目资金等主要建设条件的落实情况;

(三)初步设计及其提出的投资概算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审查的其他事项。

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项目单位并说明理由。

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或者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中介服务机构评估、公众参与、专家评议、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第十二条 经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核定的投资概算是控制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的依据。

初步设计提出的投资概算超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投资估算10%的,项目单位应当向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要求项目单位重新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 对下列政府投资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需要报批的文件和审批程序:

(一)相关规划中已经明确的项目;

(二)部分扩建、改建项目;

(三)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

(四)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建设的项目。

前款第三项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 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安排政府投资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章 政府投资计划

第十五条 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对其负责安排的政府投资编制政府投资计划,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对其负责安排的本行业、本领域的政府投资编制政府投资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编制政府投资计划。

第十六条 政府投资计划应当明确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工期、项目总投资、投资额及资金来源等事项。

第十七条 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采取直接投资方式、资本金注入方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准或者投资概算已经核定;

(二)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的,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计划应当和本级预算相衔接。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经批准的预算,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办理政府投资资金拨付。

第四章 政府投资项目实施

第二十条 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应当符合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建设条件;不符合规定的建设条件的,不得开工建设。

国务院规定应当审批开工报告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按照规定办理开工报告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二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批准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实施;拟变更建设地点或者拟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作较大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第二十二条 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落实到位。

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投资概算。

因国家政策调整、价格上涨、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确需增加投资概算的,项目单位应当提出调整方案及资金来源,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或者投资概算核定部门核定;涉及预算调整或者调剂的,依照有关预算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建设工期,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第二十五条 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并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

政府投资项目结余的财政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回国库。

第二十六条 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有代表性的已建成政府投资项目,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对所选项目进行后评价。后评价应当根据项目建成后的实际效果,对项目审批和实施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明确意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投资主管部门和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当采取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项目单位应当通过在线平台如实报送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建设进度、竣工的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投资主管部门和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当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在线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第二十九条 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将项目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存档备查。

第三十条 政府投资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实施以及监督检查的信息应当依法公开。

第三十一条 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事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超越审批权限审批政府投资项目;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政府投资项目予以批准;

(三)未按照规定核定或者调整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概算;

(四)为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安排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政府投资资金;

(五)履行政府投资管理职责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情形。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预算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法违规举借债务筹措政府投资资金;

(二)未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办理政府投资资金拨付;

(三)转移、侵占、挪用政府投资资金。

第三十四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根据具体情况,暂停、停止拨付资金或者收回已拨付的资金,暂停或者停止建设活动,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经批准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建设条件开工建设政府投资项目;

(二)弄虚作假骗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或者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政府投资资金;

(三)未经批准变更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地点或者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作较大变更;

(四)擅自增加投资概算;

(五)要求施工单位对政府投资项目垫资建设;

(六)无正当理由不实施或者不按照建设工期实施已批准的政府投资项目。

第三十五条 项目单位未按照规定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文件、资料存档备查,或者转移、隐匿、篡改、毁弃项目有关文件、资料的,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政府投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规定的原则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2.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国办发〔201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行业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资问题仍较突出,一些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不同程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重侵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为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护农民工劳动所得,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以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易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行业为重点,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二、全面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

(三)明确工资支付各方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企业对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责任,督促各类企业严格依法将工资按月足额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将工资发放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包括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下同)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包工程的专业企业,下同)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为由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得将合同应收工程款等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工。

(四)严格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督促各类企业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履行,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工程建设领域,坚持施工企业与农民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计酬手册,记录施工现场作业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劳动考勤、工资结算等信息,逐步实现信息化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建立施工人员进出场登记制度和考勤计量、工资支付等管理台账,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用工及其工资支付情况,不得以包代管。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应将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的工资支付书面记录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五)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推动各类企业委托银行代发农民工工资。在工程建设领域,鼓励实行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直接代发的办法。分包企业负责为招用的农民工申办银行个人工资账户并办理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施工总承包企业委托银行通过其设立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直接将工资划入农民工个人工资账户。

三、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

(六)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机制。构建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网络,依托基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会组织设立的劳动法律监督员,对辖区内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对发生过拖欠工资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并要求其定期申报。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延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应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报告。建立和完善欠薪预警系统,根据工商、税务、银行、水电供应等单位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定期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发现欠薪隐患要及时预警并做好防范工作。

(七)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逐步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生拖欠工资的行业。建立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严格规范工资保证金动用和退还办法。探索推行业主担保、银行保函等第三方担保制度,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八)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材料款等相分离。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分解工程价款中的人工费用,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比例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人工费用数额,将应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开设的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劳务费)专用账户应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备案,并委托开户银行负责日常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开户银行发现账户资金不足、被挪用等情况,应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报告。

(九)落实清偿欠薪责任。招用农民工的企业承担直接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主体责任。在工程建设领域,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划拨工程款,致使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将工程违法发包、转包或违法分包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依法承担清偿责任。

四、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

(十)完善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拖欠工资等违法信息的归集、交换和更新机制,将查处的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住房城乡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诚信信息平台或政府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相关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互认共享。

(十一)建立健全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由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使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

五、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

(十二)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加强工资支付监察执法,扩大日常巡视检查和书面材料审查覆盖范围,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省级联动处理机制建设,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受理和案件查处力度。完善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健全地区执法协作制度,加强跨区域案件执法协作。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推动完善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和人民法院及时财产保全等制度。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发挥刑法对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的威慑作用。

(十三)及时处理欠薪争议案件。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等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解决工资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对农民工因拖欠工资申请仲裁的争议案件优先受理、优先开庭、及时裁决、快速结案。对集体欠薪争议或涉及金额较大的欠薪争议案件要挂牌督办。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提高欠薪争议案件裁决效率。畅通申请渠道,依法及时为农民工讨薪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十四)完善欠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探索建立欠薪保障金制度,对企业一时难以解决拖欠工资或企业主欠薪逃匿的,及时动用应急周转金、欠薪保障金或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先行垫付部分工资或基本生活费,帮助解决被拖欠工资农民工的临时生活困难。对采取非法手段讨薪或以拖欠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

(十五)加强建设资金监管。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采用经济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履约行为,预防工程款拖欠。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对建设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不予批准。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施工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并严禁将带资承包有关内容写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

(十六)规范工程款支付和结算行为。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的计量周期或工程进度结算并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验收后,对建设单位未完成竣工结算或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且未明确剩余工程款支付计划的,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抵押偿付制度,有效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结算或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新项目开工建设。

(十七)改革工程建设领域用工方式。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推进农民工组织化进程。鼓励施工企业将一部分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招用为自有工人,不断扩大自有工人队伍。引导具备条件的劳务作业班组向专业企业发展。

(十八)实行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明示业主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及所在项目部、分包企业、行业监管部门等基本信息;明示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日期等信息;明示属地行业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实现所有施工场地全覆盖。

七、加强组织领导

(十九)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并落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地)、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的工作体制。完善目标责任制度,制定实施办法,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发频发、举报投诉量大的地区及重大违法案件进行重点督查。健全问责制度,对监管责任不落实、组织工作不到位的,要严格责任追究。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并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责任。

(二十)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健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调整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形成治理欠薪工作合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督促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规定,负责督办因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拖欠工程款等造成的欠薪案件。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监管,按规定及时拨付财政资金。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

(二十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公布典型违法案件,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对重点行业企业,定期开展送法上门宣讲、组织法律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营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十二)加强法治建设。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制度,在总结相关行业有效做法和各地经验基础上,加快工资支付保障相关立法,为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提供法治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1月17日

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建市〔2019〕18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9年2月17日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人管理,维护建筑工人和建筑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培育专业型、技能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建筑法、劳动合同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工人实名制是指对建筑企业所招用建筑工人的从业、培训、技能和权益保障等以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方式进行综合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第四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制定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规定,对各地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组织实施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定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制定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督促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负责建立完善本行政区域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确保各项数据的完整、及时、准确,实现与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联通、共享。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与建筑企业约定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相关内容,督促建筑企业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各项措施,为建筑企业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创造条件,按照工程进度将建筑工人工资按时足额付至建筑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工资专用账户。

第七条 建筑企业应承担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职责,制定本企业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相关数据实时、准确、完整上传至相关部门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

总承包企业(包括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以及依法与建设单位直接签订合同的专业承包企业,下同)对所承接工程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分包企业对其招用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直接责任,配合总承包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第八条 全面实行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坚持建筑企业与农民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建筑企业应与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其进行基本安全培训,并在相关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上登记,方可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从事与建筑作业相关的活动。

第九条 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劳务负责人等项目管理人员应承担所承接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相应责任。进入施工现场的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及建筑工人均纳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范畴。

第十条 建筑工人应配合有关部门和所在建筑企业的实名制管理工作,进场作业前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接受基本安全培训。

第十一条 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由基本信息、从业信息、诚信信息等内容组成。

基本信息应包括建筑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专业)、技能(职称或岗位证书)等级和基本安全培训等信息。

从业信息应包括工作岗位、劳动合同签订、考勤、工资支付和从业记录等信息。

诚信信息应包括诚信评价、举报投诉、良好及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

第十二条 总承包企业应以真实身份信息为基础,采集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并及时核实、实时更新;真实完整记录建筑工人工作岗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考勤、工资支付等从业信息,建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台账;按项目所在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要求,将采集的建筑工人信息及时上传相关部门。

已录入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的建筑工人,1年以上(含1年)无数据更新的,再次从事建筑作业时,建筑企业应对其重新进行基本安全培训,记录相关信息,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上岗作业。

第十三条 建筑企业应配备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设备,施工现场原则上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应采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相关电子考勤和图像、影像等电子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所需费用可列入安全文明施工费和管理费。

第十四条 建筑企业应依法按劳动合同约定,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按月足额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建筑工人,并按规定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建筑工人维权告示牌”,公开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筑企业、系统平台开发应用等单位应制定制度,采取措施,确保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相关数据信息安全,以及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得漏报、瞒报。

第十六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运用分析,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渠道,建立建筑工人权益保障预警机制,切实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提高服务建筑工人的能力。

第十七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对下级部门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相关责任人;约谈后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并提请有关部门进行问责。

第十八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检查,对涉及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相关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对涉及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欠薪等侵害建筑工人劳动保障权益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依法处理;对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违法问题或案件线索,应按职责分工及时移送处理。

第十九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可将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列入标准化工地考核内容。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可作为有关部门处理建筑工人劳动纠纷的依据。各有关部门应制定激励办法,对切实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建筑企业给予支持,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可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第二十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企业及个人弄虚作假、漏报瞒报等违规行为,应予以纠正、限期整改,录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并及时上传相关部门。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通过曝光、核查企业资质等方式进行处理,存在工资拖欠的,可提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比例,并将相关不良行为记入企业或个人信用档案,通过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严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借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名义,指定建筑企业采购相关产品;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额外负担。对违规要求建筑企业强制使用某款产品或乱收费用的,要立即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依法提请有关部门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

(建市〔2019〕68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

工程担保是转移、分担、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的重要措施,是市场信用体系的主要支撑,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着工程防风险能力不强,履约纠纷频发,工程欠款、欠薪屡禁不止等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工程担保应用机制加以解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现就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应对各类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工作部署,通过加快推进实施工程担保制度,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方式,适应建筑业“走出去”发展需求。

二、工作目标

加快推行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工程质量保证担保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工程担保公司、保险机构作为工程担保保证人开展工程担保业务。到2020年,各类保证金的保函替代率明显提升;工程担保保证人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银行信用额度约束力、建设单位及建筑业企业履约能力全面提升。

三、分类实施工程担保制度

(一)推行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加快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工程担保公司保函和工程保证保险。严格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工作要求,对于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建筑业企业可以保函的方式缴纳。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将现金保证金挪作他用,保证金到期应当及时予以退还。

(二)大力推行投标担保。对于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销投标文件、中标后在规定期限内不签订合同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履约担保等行为,鼓励将其纳入投标保函的保证范围进行索赔。招标人到期不按规定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或投标保函的,应作为不良行为记入信用记录。

(三)着力推行履约担保。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担保的,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工程担保保证人应当不断提高专业化承保能力,增强风险识别能力,认真开展保中、保后管理,及时做好预警预案,并在违约发生后按保函约定及时代为履行或承担损失赔付责任。

(四)强化工程质量保证银行保函应用。以银行保函替代工程质量保证金的,银行保函金额不得超过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3%。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建设单位到期未退还保证金的,应作为不良行为记入信用记录。

(五)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应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全部采用具有见索即付性质的独立保函,并实行差别化管理。对被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施工企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工程担保保证人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提前预控农民工工资支付风险。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快应用建筑工人实名制平台,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力度,推进建筑工人产业化进程。

四、促进工程担保市场健康发展

(六)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建设。支持工程担保保证人与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工程监管和化解工程风险模式。工程担保保证人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第三方风险控制能力和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

(七)创新监督管理方式。修订保函示范文本,修改完善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示范文本,推进工程担保应用;积极发展电子保函,鼓励以工程再担保体系增强对担保机构的信用管理,推进“互联网+”工程担保市场监管。

(八)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工程担保保证人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服务,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人应不断规范工程担保行为,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发展保后风险跟踪和风险预警服务能力,增强处理合同纠纷、认定赔付责任等能力。全面提升工程担保保证人风险评估、风险防控能力,切实发挥工程担保作用。鼓励工程担保保证人遵守相关监管要求,积极为民营、中小建筑业企业开展保函业务。

(九)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应当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资金安排。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落实到位,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对于未履行工程款支付责任的建设单位,将其不良行为记入信用记录。

(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大建筑市场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公开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工程业绩、信用信息以及工程担保相关信息,方便与保函相关的人员及机构查询。

(十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各方市场主体树立信用意识,加强内部信用管理,不断提高履约能力,积累企业信用。积极探索建筑市场信用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工程担保的办法,为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便利,降低担保费用、简化担保程序;对恶意索赔等严重失信企业纳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管理,实施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市场环境。

五、加强统筹推进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程担保工作,依据职责明确分工,明晰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对工程担保保证人的动态监管,不断提升保证人专业能力,防范化解工程风险。

(十三)做好宣传引导。各地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工程担保的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建筑市场主体对工程担保的了解和应用,切实发挥工程担保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9年6月20日

2.6 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意见

(交公路规〔202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责任,创新和细化保障措施,从项目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工程款拨付、农民工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工程验收、监督检查、信用评价等工程建设的全流程、全链条综合施策,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落实各方责任

(一)建设单位应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筹措并及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组织有关参建单位建立本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拖欠预防机制,监督施工总承包单位按期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应依法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管理制度完善、工资支付信用良好的施工单位,合理约定人工费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方式,依法明确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相关责任义务、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并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组织相关分包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要求,存储工资保证金或提供金融机构保函,依法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配备劳资专管员。总承包单位对相应分包单位负有管理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分包单位用工和工资发放情况,明确农民工工资支付具体要求,坚决杜绝以包代管。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应严格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与直接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具体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建立并依法保存用工管理资料。用工单位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根据合同约定的支付周期和支付形式,按期足额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农民工本人。

(四)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将农民工工资有关工作纳入监理范畴,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工作。督促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落实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有关制度,完善基础资料;在审核计量支付资料时,加强对农民工工资费用有关资料的复核工作。

(五)参与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应依法提供真实个人信息,积极配合用工单位完成实名登记并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及施工规范、工作规程等提供劳务服务;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责任,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督促建设项目各有关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要求,督办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拖欠工程款等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

三、坚持源头防控

(七)工程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审慎决策,不盲目上马项目和随意扩大建设规模。要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管,依法合规落实建设资金来源,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充分论证项目资金筹措方案;涉及举债融资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应制定资金平衡方案;没有满足施工所需要资金安排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八)政府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筹集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监管,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社会投资项目应依法选择信用良好、具备能力的社会投资方,细化合同协议,强化资金落实,明确社会投资方退出机制,防止因项目社会投资方变更或资金不到位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

(九)结合国务院关于清理拖欠企业工程款相关工作要求,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合同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研究建立拖欠企业工程款清理督办制度,依法将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等记入建设单位信用记录并公示。

(十)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应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资金拨付,为及时支付工程款创造条件。对于因违法违规举借债务、地方未及时足额拨付资金等原因造成农民工工资或工程款拖欠且影响恶劣的地区或项目,部将研究核减下一转移支付资金规模。

四、完善制度体系

(十一)严格合同制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或分包单位在与所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合同中,应约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坚持先签合同后进场,未按要求订立合同并进行实名登记的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总承包单位、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本人应当保存一份合同原件。临时或短期聘用的农民工可依法适当简化合同内容。

(十二)规范实名登记制度。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将农民工信息进行实名登记,汇总、核实农民工个人信息,统一管理所承包工程中的农民工,有条件的应规范着装,佩戴工牌;农民工退出项目现场施工时,应予退场登记。农民工合同签订情况及实名登记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十三)推行农民工工资分账管理。除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限额以下工程外,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订立的书面合同中,应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需要,约定人工费用数额或比例等。施工总承包单位一般应在施工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建设单位依据合同约定以及当期核报的人工工资数,将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到施工总承包单位开设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配合金融机构对专户资金及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工程完工且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经公示30日后可依法注销专用账户,账户内余额归施工总承包单位所有。

(十四)推行代发工资制。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依法约定代发工资的相关责任、程序、具体办法等。分包单位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施工总承包单位汇总并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后,总承包单位将核定的分包单位工资支付表提交银行,通过专用账户将工资代付到农民工个人银行账户,并向分包单位提供代发工资凭证。

(十五)实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建设单位在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向施工总承包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具体形式可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时,依法按照约定的担保方式进行处置,确保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十六)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专项用于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工资保证金可以依法采用适当方式存储或用金融机构保函替代,按“无拖欠可减免,有拖欠可提高”的原则实行差异化管理;工程结束后未发生拖欠的应按规定及时退回,在保障工资支付的同时,尽量减轻企业负担。工资保证金具体办法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在此之前各地按当地现行规定执行。

(十七)建立劳资专管员制度。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建设单位、分包单位应将农民工工资管理有关工作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内部管理,将农民工工资有关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完善基础资料,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夯实工作基础

(十八)完善基础资料。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当建立农民工用工管理台账,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保存至工程完工且工资全部结清后至少3年。应规范和完善农民工合同管理、实名登记、考勤记录、进退场记录、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及支付凭证等资料。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相关台账和资料进行审核,及时向建设单位报送农民工名册、岗位及用工时间等汇总情况。发生农民工工资争议时,用工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供其依法保存的材料。

(十九)规范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结合施工标准化有关要求,规范告示牌设立位置和内容,原则上应当在驻地主要出入口和农民工集中住宿区的醒目位置设置告示牌。

(二十)加强农民工培训和普法教育。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指导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行业协会等积极开展农民工劳动技能、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和法治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欠薪相关咨询、调解、诉讼等,帮助农民工依法解决欠薪问题。

(二十一)鼓励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项目结合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建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支付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并及时做好与行业综合管理平台、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关部门信息化平台的衔接共享。有条件的项目,可采用人脸识别、电子标签等技术,加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

六、加强监督管理

(二十二)完善投诉举报机制。进一步梳理信访、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电话、“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以及施工现场举报箱等渠道,研究畅通投诉举报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对于农民工工资相关举报、投诉,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及时移交并做好衔接。

(二十三)强化监督检查和验收公示。结合公路水运建设督查、质量安全督查、春运检查等,对农民工工资有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应重点包括《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规定落实情况、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管理情况、工程款支付及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情况等,对出现拖欠的项目、企业等进行重点监管,对重点时段提前进行部署。工程项目交工验收(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公示。

(二十四)加强信用监管。将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代发工资、维权信息公示等制度实施情况纳入施工单位信用评价,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对于进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企业要明确惩戒措施,定期公开公示,提高企业违法失信成本;依法应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实行联合惩戒。有关信息要及时录入全国公路水运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信用交通”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七、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全力做好相关工作,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二十六)注重部门协同。按照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有效化解矛盾。

(二十七)加强宣传引导。组织指导项目有关单位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多渠道广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的解读,弘扬守法诚信,曝光违法拖欠,督促用工单位及时支付工资,引导农民工合法维权,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管理有关工作的意见》(交公路发〔2012〕740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和治理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交办公路〔2016〕106号)废止。

交通运输部

2020年5月18日

2.7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相关工作的通知

(银保监办发[2020]32号)

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为根治欠薪、保障工资支付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条例》,发挥市场化担保机制作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业务,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其业务范围内,应施工总承包单位等企业的申请开立,按照《条例》要求可用以替代工资保证金的保函。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级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的重要意义。《条例》第32条规定,“工资保证金可以用金融机构保函替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细致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相关工作。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条例》要求,按照依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原则,积极稳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业务,持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把握各地政策和实际情况,增强工作效果。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相关监管和内部管理制度要求,不断完善保函业务全流程风险管理,有效开展风险评估,视情况选取风险缓释工具,切实做到风险可控。

五、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应当对担保金额、担保期限、付款义务等事项作出明确约定。付款请求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付款,不得无故拖延、拒绝付款。

六、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业务的监督检查。对未按照规定履行保函义务的,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涉嫌违法违规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各单位要及时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告银保监会。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2020年4月13日

2.8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

(湘政办发〔2016〕6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精神,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依法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一)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各类企业须依法与招用的农民工订立、履行劳动合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制度,推行简易劳动合同文本,明确约定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等内容并严格履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不签订或不履行劳动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并通报同级行业主管部门。

(二)实行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含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下同)须全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职工名册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负责工程项目的劳动用工管理,编制施工现场所有劳务人员(包括直接招用和分包企业招用人员)用工手册,记录进场施工农民工身份、劳动考勤和工资支付等信息,由农民工本人确认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工程信息和劳动者权益维护告示牌。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包括承包施工总承包企业发包工程的专业企业,下同)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情况,并督促分包企业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农民工本人,不得以包代管。施工监理应同步监督建设施工单位用工管理,督促建设施工企业落实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实名制管理等制度。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本行业工程建设项目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一)健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单独列支制度。施工企业应开设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总包企业应当根据分包企业(含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的劳动考勤、工资支付凭证等,按月将农民工工资款拨付到分包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并负责监督工资支付。建设单位应从工程价款中单独列支农民工工资款,在工程基础、主体和装修三个部分开工前按照工程价款一定比例,向总包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划拨资金。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施工企业应向建设单位提供金融机构出具的承包履约保函,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提供金融机构出具的工程款支付保函。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工程担保制度与诚信机制相结合,实行信用差别化管理,对有不良记录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应提高其担保额度。

(二)全面落实银行定期代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制度。施工企业应为农民工申办个人工资账户和银行卡,或开通农民工社会保障卡的银行卡功能,委托银行按月将农民工工资汇入其个人工资账户。大力推广由总包企业直接将农民工工资委托银行按时代发工资的办法。

(三)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并逐步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其他易发生拖欠工资的行业。

(四)建立健全欠薪领域预警和监测报告制度。强化部门日常监督检查,动态监管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托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机制,定期采集用人单位用工和参保信息,全面掌握用人单位运行情况。实行分类监管和重点监控,定期排查检查欠薪隐患企业,及时发现消除欠薪苗头。健全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因生产经营困难等需要延期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应及时制定工资清偿计划,同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延期支付原因、涉及人数和金额等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督促企业制定落实工资清偿计划及解决措施。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依托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等,全面监控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置欠薪隐患。

三、依法处置拖欠工资行为

(一)联合惩戒欠薪失信行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等部门加强执法合作,完善联席会议、定期会商通报、联合行政约谈等工作制度。采取联合检查、联合办案、联合督查等方式,提高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查办效能。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发生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公安机关要提早介入,依法及时控制犯罪嫌疑人、查封企业账户。加快全省劳动用工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将严重拖欠工资失信企业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湖南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和湖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同时纳入建筑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由多部门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布,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二)及时处理欠薪争议案件。各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要对拖欠工资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终局裁决条件的要一裁终局,对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要裁决先予执行,并移送法院执行,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就近做好欠薪争议的调解。加强调裁、调审、裁审衔接,及时办理欠薪争议调解协议书仲裁置换或法院确认手续。对重大集体欠薪或涉案金额较大争议案件要及时上报,由上级机关挂牌督办。

(三)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指挥权限和部门分工,规范分级响应和处置流程,发生重大群体讨薪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造成进京“非访”和进京赴省集体上访的,当地人民政府要迅速派人将上访人员安全接回并妥善处理,必要时动用政府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部分工资或发放基本生活费,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健全重大群体讨薪事件防控机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组织、串联越级集体上访信息的监测监控,及时掌握信息动向,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依法严厉打击以讨要工资名义、虚报冒领等手段扰乱社会治安违法行为,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要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根据事态发展,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妥善处置。

四、严格落实保障工资支付相关责任

(一)落实企业工资支付和清偿主体责任。在工程建设领域,建设单位对所发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监管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分包企业对所招用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致使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企业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因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分包企业将工程违法发包、转包或违法分包的,由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依法承担直接清偿责任。

(二)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负总责。各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预测预警,每年8月组织开展重点欠薪案件及隐患摸底排查和专项督查。

(三)落实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部门职责,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信访部门负责农民工反映拖欠工资问题的接待办理,协调督促相关有权处理的职能部门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工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督促企业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规定,负责督办解决因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拖欠工程款、结算纠纷、未交工资保证金等源头问题造成的欠薪案件,牵头落实实名制用工管理、农民工工资账户单独列支、银行定期代发农民工工资等制度,并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加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和筹措方式,牵头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监管,按规定及时拨付财政资金等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做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立案侦办和参与处置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依法查处并严厉打击以讨要工资名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等工作。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负责督办所属企业因违法发包、转包、分包等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等工作。工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并通过湖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严重拖欠工资失信企业等工作。工会组织负责对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拖欠工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四)强化责任追究。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因政府领导责任不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不履行、相关人员工作不到位,导致本地重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高发、频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严格追究责任。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追究该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30日

2.9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湘政办发〔2019〕3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6月24日

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工程有关的货物采购,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等招标投标活动,实施对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包括国有资金投资工程,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其他投资工程。

其中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包括政府投资工程,以及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金且该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

政府投资工程是指使用下列资金的工程:

(一)各级财政预算资金;

(二)上级部门专项补助资金;

(三)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等政府主权外债资金,以及财政性资金为还款来源的借贷资金;

(四)地方政府债券资金;

(五)其他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或资产。

第三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省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并直接对国家部委以及省本级立项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市州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并直接对市州本级立项和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授权委托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区县级立项和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授权委托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内的工程招标应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在坚持依法监督前提下,招标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第五条 积极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牵头建立和完善全省统一的工程电子招标投标制度和标准,省公共资源交易部门要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招标投标全过程电子化,推行网上异地评标。加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推进全省交易服务平台与行业行政监管平台数据对接和信息同步发布。

第二章 招标与投标

第六条 工程招标实行招标人负责制。招标人应当建立健全招标投标活动内部约束监督机制,在制定招标方案、组织招标活动、处理异议和配合处理投诉等重点环节加强内部监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非法干预招标投标活动。

第七条 招标人可以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分别进行招标,也可以进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招标。

第八条 工程设计招标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设计方案招标或者设计团队招标,并按相关规定进行评审。

第九条 鼓励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组织项目建设,招标人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取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及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业务中的全部或多项委托给一家企业或联合体。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费应按相关规定在工程概算中列支。

第十条 鼓励建设单位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实施项目建设。装配式建筑应当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政府投资工程、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资金且该资金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应当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其他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对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投标的总承包企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应给予加分。

工程总承包单位可根据合同约定或者经建设单位同意,将工程总承包合同中的勘察、设计或者施工业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但不得转包和违法分包。

第十一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应当在最高投标限价确定后,开始招标投标活动。其中,政府投资工程最高投标限价应当经相关部门审核。

招标人可以自行决定开始招标活动,并承担因项目各种条件缺失或者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

第十二条 应急工程以及经常发生的房屋修缮、市政设施维修等工程,一年内造价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的,可以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资格审查,即由建设单位组织对具备相应资格的企业进行定期、集中的资格审查,确定入围企业,在具体项目招标时,由入围企业进行投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对集中审查过程进行监管。

第十三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划分标段,不得利用标段划分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利用标段划分规避招标。工程招标标段划分不合理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改正。

第十四条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载明相应事项。

第十五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原中标人仍具备承包能力的,经项目原审批、核准部门同意后,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已建成工程进行改、扩建或者技术改造,须由原中标人进行勘察、设计,否则将影响项目功能配套性的;

(二)在建工程追加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等设计变更工程,须由原中标人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追加的全部附属小型工程在原项目审批范围内,造价累计不超过原中标价的30%且低于1000万元的;

(三)与在建工程结构紧密相连,受施工场地限制且安全风险大,须由原中标人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并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论证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招标人弄虚作假规避招标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代理委托合同中应当明确项目组负责人及成员,招标代理全过程由项目组负责实施。

第十七条 政府投资工程一般不实行资格预审,但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方式招标的可以实行资格预审。

第十八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应当使用全省统一的标准资格预审文件和标准招标文件。招标人根据招标工程实际需要增加特殊条件的,不得出现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条款,不得以带资、垫资等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招标人对工期和质量等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工期、质量奖励的相关条款。

政府投资的工程,应当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的相关规定,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工程预付款支付比例不低于10%,以及工程结算时间和方式。

第十九条 招标人可以根据工程规模和难易程度,在投标人资格条件中合理设置业绩要求。

第二十条 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担保,投标担保可以是现金、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担保(保险)公司出具的投标担保(保险)等。担保额度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或最高投标限价的2%,采用现金转账时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并从投标人基本账户转出。投标担保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第二十一条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应当要求中标人提交保证履行工程建设合同义务的担保,履约担保可以是现金、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担保(保险)公司出具的担保(保险)等。中标金额低于最高投标限价10%以上的,履约担保为最高投标限价减去中标合同金额后的差额。

中标人未按要求提交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取消其中标资格。

第二十二条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将否决性条款集中予以载明。招标文件澄清、修改时增加或者删除否决性条款的,应当将修改后完整的否决性条款集中载明。未集中载明的否决性条款,评标时不予认可。

否决性条款应当表述明确、易于判断,不得含有难以界定的条款。

第二十三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应当按照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规定,根据不同工程类别,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相应的评标办法。

评标办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办法。

第二十四条 招标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投标人编制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和投标文件所需要的时间。

招标人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招标文件中对技术标的篇幅予以限制。

第二十五条 招标人对资格预审文件(资格审查文件)、招标文件的内容负责,因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内容导致的风险和责任由招标人承担,文件发布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再对其内容进行审查。

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招标人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六条 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且达到法定招标规模标准的部分,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总承包招标文件应当明确暂估价项目及其招标主体,以及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的权利义务。

第二十七条 招标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二)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三)与投标人串通投标;

(四)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

(五)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

招标代理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招标人或者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二)采取行贿、提供回扣或者给予其他不正当利益等手段承接招标代理业务;

(三)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四)擅自修改、伪造、变造、隐匿招标文件、资格审查文件、投标文件、资格审查申请文件、中标通知书等成果文件。

投标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与其他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二)与招标人串通投标;

(三)弄虚作假或者以其他方式骗取中标。

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或者投标人有上述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三章 开标、评标和定标

第二十八条 开标由招标人或者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主持。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拟任项目负责人参加开标,但是不得强制要求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技术负责人参加开标活动。

第二十九条 招标人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进入评标委员会的招标人代表应当具备评标专家相应的或者类似的条件和水平。

评标委员会成员一般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采用工程总承包招标的,其评标委员会成员为7人以上单数,其中招标人代表总人数不得超过评标委员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工程复杂及技术难度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程、暂估价工程等政府投资工程,确有需要委派招标人代表的,须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 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从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不能满足项目需求的,招标人提出申请并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同意,由招标人直接确定评标专家。

第三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严格遵守评标工作纪律,主动接受、协助、配合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监督、检查等。

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评标过程中,除评标委员会成员、招标人或其授权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评标现场。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电子交易平台技术人员等须经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监管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干扰评标委员会正常评标。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

(一)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少于3个的;

(二)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3个的;

(三)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3个的;

(四)经评标委员会评审,所有投标文件均被否决的;

(五)有效投标人不足3个,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明显缺乏竞争,否决本次招标的;

(六)所有中标候选人依法均不能确定为中标人的。

因上述原因重新招标后,仍不能确定中标人的,属于审批(核准)的项目,经原项目审批(核准)部门批准,可以不再进行招标;属于无需审批(核准)的项目,招标人可自行决定是否重新招标。

投标人在本工程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无正当理由放弃投标、中标资格,造成招标人重新招标的,重新招标时不得再参加该工程的投标。

第三十三条 除下列情形外,任何人不得修改评标结果:

(一)分值计算错误的;

(二)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的;

(三)评标委员会成员对客观评审因素评分有误的;

(四)其他存在明显过失,影响评标结果的。

评标专家签署评标报告前,评标委员会主任评委应当组织评标专家并邀请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复核。经复核发现存在以上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应当场修正评标结果,并在评标报告中记载。

中标公示期间,投标人对评标结果提出异议申请复核的,应当提供有效证据或线索。招标人认为确有必要的,经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同意后,由招标人组织原评标委员会进行复核。参与复核的评标委员会应当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且原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二。

对评审结果进行复核时发现评标专家存在明显过失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三十四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应当按规定在发布招标公告的相同媒介对中标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第三十五条 招标人可以要求评标委员会推荐3名有排序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期满后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或者被查实存在影响中标结果的违法行为等情形,不符合中标条件的,在其他中标候选人能够满足招标项目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招标人应当按照中标候选人名单排序依次选择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在依次选择中标人对招标人明显不利时,招标人可以重新招标。

招标人也可以要求评标委员会推荐3名不排序的中标候选人,由招标人自行确定中标人并予以公示。招标人确定中标人的办法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

第三十六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之内,向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招标人与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内容签订承包合同。招标人不得在合同中设置背离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款,不得与中标人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统一全省招标投标规则和评标办法。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提供公平市场环境。

市州、县市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建立统一市场的规定,不得设置任何不合理准入条件,不得以设立分公司、强制成立联合体等条件变相排斥潜在投标人。

市州、县市区出台的招标投标规范性文件,违反规定设置各种不合理准入条件的,由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三十八条 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加强招标投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建筑市场主体及其执(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标投标中的运用;建立招标投标失信“黑名单”制度,实现联合惩戒。

推行市场主体承诺制度。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中承诺没有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行为;投标人应当在投标文件中承诺在本项目中未参与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背承诺的市场主体应及时依法依规处理、公示处理结果并实行联合惩戒,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第三十九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责令相关当事人及时纠正,必要时可以暂停招标投标活动,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加强对评标专家评标活动的监管,发现未按规定评标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四十一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资格审查文件和招标文件、开标及评标结果等有异议的,应当按规定向招标人提出。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超过投诉时效的,不予受理。投诉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必要的证明材料,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就资格审查文件和招标文件、开标及评标结果等事项投诉的,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异议答复期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投诉人对相关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

第四十二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处理投诉过程中涉及到专业性或者技术性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一)要求原评标委员会复核说明;

(二)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评审;

(三)组织召开听证会。

专家或者专业机构出具的评审意见应作为处理投诉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三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加强标后稽查工作,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承包范围、主要管理人员变更和现场履职等情况进行检查,查处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四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公安部门按照依法办事、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于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较大项目的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可联合公安部门共同查处,公安机关应予以协助。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9年8月1日起施行。

2.10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

关于印发《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

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湘人社发〔2019〕53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人民银行省内各市州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分局: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等文件精神,规范我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建立健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制定了《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湖南省水利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

2019年8月23日

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 办发〔201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湖南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报酬支付管理规定》(湘政办发〔2015〕19号)、《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各类建设单位、施工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是指建设单位(房屋及市政项目)或施工企业(交通、水利项目)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前,应按照一定比例向开户银行账户交存的,用于农民工工资应急支付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应当在开工前持营业执照(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施工合同、农民工工资专用帐户等资料到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交存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交存金额。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出具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交存通知到开户银行专用账户交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开户银行应及时将交存信息通知开设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将交存保证金、开具银行保函或投保保证保险等情况告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按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价款(或总造价)的1.5%交存,一个报建工程项目交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省市重点建设交通项目按1.5%合同金额交存。

承接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在申请交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之日前连续2年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有施工项目且未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该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降低交存比例,降幅不低于50%;承接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在申请交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之日前连续3年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有施工项目且未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该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免于交存。对交存前2年内发生过拖欠工资行为的,提高工资保证金交存比例,增幅50%;对因拖欠工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增幅100%,其提高比例后的交存金额不受交存金额上限限制。

第六条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不用于正常情况下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发放。只用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认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且施工企业暂无偿还能力的应急支付,支付金额不得超过该工程项目交存保证金数额,不得跨工程项目使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台帐,严格规范财务、审计制度,加强账户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第七条 施工企业拖欠工资被责令限期支付逾期未支付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向银行下达使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通知,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及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动用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交存単位在30个工作日内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补存。

第八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交存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在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完成合同工程量的80%,执行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按月足额支付了农民工工资可申请返还60%。

交存单位从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满两年或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返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收到返还申请3个工作日内,在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明显位置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内未接到欠薪举报投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公示期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将工资保证金本息一并返还交存企业的决定,并办理返还手续。

第九条 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银行保函(以下简称银行保函)是指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在开工前,由银行出具的担保其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义务的银行履约保证。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以下简称保证保险)是指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在办理开工前投保的,由商业保险机构承诺担保其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义务的保险履约保证。

银行保函必须是见索即付独立保函。工程项目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经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实的,出具保函的银行或承保保证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以下简称保证人)应及时按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通知,将应承担的赔付款项按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认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表直接发放到农民工的工资卡内。

第十条 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根据本単位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以现金、银行保函、保证保险方式缴纳。提倡优先选择银行保函、保证保险方式缴纳。

第十一条 代替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保险单,应由经营地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银行或商业保险机构出具。

经营地在工程项目所在地以外的银行出具的保函,应通过经营地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银行另行转开保函。

第十二条 开立银行保函、保证保险的,应以工程项目为准,只对被保证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生效。如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到期,工程项目还没有完成全部工程量的,应在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的有效期限到期前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续保手续。没有及时 续保的按没有缴存保证金处理。

第十三条 采用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方式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被保证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应缴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金额,在核定的金额内向保证人申请开立银行保函或投保保证保险。被保证人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将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保险单正本送达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信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被保证人不履行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支付农民工工资限期改正指令书的,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保证人发出赔付通知书。保证人接到通知后,按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认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表直接发放到农民工的工资卡内。赔付结束后,被保证人必须按本办法规定在30个工作日内补齐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的额度。

如保证人未按照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赔付通知书要求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将该银行或商业保险机构列入劳动保障守法失信名单,并取消其承担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担保资格。

第十五条 被保证人申请办理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担保终止手续,应向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1、终止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担保责任书面申请书;

2、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公示结果报告及施工现场公示图片。

第十六条 公示期满,经核实无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属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担保人出具办理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终止手续通知书。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暂缓办理银行保函或保证保险担保终止手续:

1、正在办理涉及该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

2、工程竣工后在公示期内接到投诉举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3、通过其他途径发现该工程项目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第十七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的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由其批准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项目按规定交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申请开立银行保函、投保保证保险,协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设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户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各级人民银行、银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要指导商业银行、商业保险机构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服务,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应用,确保规范运行。

第十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季度向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通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商业银行及商业保险机构可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查询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信息。商业保险机构可根据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情况,建立保费浮动机制。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有工程项目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行为的,有权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部门举报。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要对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应及时交存和补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没有交存和及时补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第二十条 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应督促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或申请开立银行保函、投保保证保险。在建工程项目没有及时缴纳或补存农 民工工资保证金,或申请开立银行保函、投保保证保险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责令限期缴纳。拒绝缴纳的,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其列入重点监管工程项目。

第二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工作中,对擅自减免、违规挪用、无故拖延返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不按职责要求履行职责、徇私舞弊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及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市州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行,有效期5年。

2.11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

关于印发《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

专用账户管理办法》的通知

(湘人社发〔2018〕87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法〔2016〕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规范我省工程建设领域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健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制定了《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湖南省水利厅

2018年12月28日

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

专用账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工程建设领域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健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7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市政、交通运输、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人工费)专用账户(以下简称工资专户)的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第三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住建、交通运输、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本级工资专户管理制度的实施,切实履行监管责任,负责检查落实企业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农民工工资(人工费)专用账户应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条 农民工工资(人工费)专用账户的开户银行(以下简称开户银行)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公告、报名、双向选择、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

第五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建立工资专户管理制度,实行农民工工资(人工费)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分解工程价款中的工资款(人工费),并在工程项目所在地开户银行开设工资专户,建设单位(包括项目单位、项目代建单位)将工程款中的工资款(人工费)单独拨付到工资专户。工资专户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第六条 在施工合同订立阶段,建设单位应对工程价款中的农民工工资(人工费)与其他工程款相分离、施工总承包企业设立工资专用账户、办理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及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建设单位拨付农民工工资(人工费)时间及比例(金额)、未按期拨付的违约责任等事项作为实质性内容予以约定,并写入与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的施工合同中。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比例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的农民工工资(人工费)数额,在划拨工程款时,将应付工程款中的农民工工资(人工费)单独拨付到施工总承包企业开设的工资专户中,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人工费),实行专款专用。建设单位未将农民工工资(人工费)拨付到工资专户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承担清偿责任。

第八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应到工程项目所在地开户银行设立工资专户,并与建设单位、开户银行签订工资专户资金管理协议。工程有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分包企业应委托施工总承包企业代发工资,并与施工总承包企业签订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委托支付协议。

第九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应于工资专户开设后5个工作日内或在办理建设项目施工手续时,应将工资专户相关信息报送项目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十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负责按月考核农民工工作量并编制工资表,工资表应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并在维权告示牌上公示。工资表公示无异议后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加盖公章,每月按时提交开户银行。银行根据加盖公章的工资表,直接从工资专户向农民工个人银行账户划转工资。开户银行应当支持跨行工资代发允许农民工使用手中现有银行卡。

第十一条 工资专户开户银行配合施工总承包企业设立工资专用账户,并对工资专户资金的使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发现工资专户资金不足、被挪用等情况,应及时向工程项目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并将工资专户资金不足的情况通知开户单位。开户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工资支付系统与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信息系统对接,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欠薪隐患。

第十二条 工程竣(交、完)工验收后,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在施工现场对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1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拖欠农民工工资后,施工总承包企业方可会同建设单位办理工资专户解除监管手续。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照本办法落实工资专户制度的,由项目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列入建筑市场重点监管对象。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8年12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各市(州)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2.12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湘建建〔2019〕146号)

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19〕18号)、《湖南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21号)的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了《湖南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9年8月9日

湖南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工人管理和服务,维护建筑工人和施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培育专业型、技能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建筑法、劳动合同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市〔2019〕18号)、《湖南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2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等文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建筑工人实名制是指对施工企业所招用建筑工人的从业、培训、技能、权益保障、诚信、求职等以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方式进行综合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依法应取得施工许可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施工企业包括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总承包企业是指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以及依法与建设单位直接签订合同的专业承包企业。分包企业是指依法进行分包的专业承包施工企业、施工劳务企业。

本细则所称建筑工人包括特种作业人员、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本细则将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纳入实名制管理范畴。项目管理人员是指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以及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

第五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根据各自职责共同负责制定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对各地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部门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制定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督促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第六条 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负监督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当建立本企业实名制管理制度,并对所承包项目的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分包企业对本企业施工范围内的实名制管理负直接责任。

第七条 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可用于以下事项:

(一)比对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

(二)比对建筑工人劳动用工情况;

(三)可作为处理建筑工人劳动纠纷的参考;

(四)可作为施工企业差异化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参考;

(五)可作为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发放监管的参考;

(六)可作为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的参考;

(七)可作为建筑企业信用监管的参考。

第二章平台建设与信息管理

第八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建立完善“省实名制平台”。各地通过“省实名制平台”实施实名制管理,各市州可建立本地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省实名制平台”的信息联通、共享。

第九条 “省实名制平台”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由建筑工人实名制数据库、部门管理端、企业用户端、项目用户端和个人用户端组成。

第十条 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由基本信息、从业信息、劳动权益保障信息、诚信信息等组成。

基本信息应包括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专业)、技能(职称或岗位证书)等级和基本安全培训等信息。

从业信息应包括工作单位、从业项目及岗位、进出场及考勤、求职等信息。

劳动权益保障信息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举报投诉等信息。

诚信信息应包括诚信评价、良好及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

第十一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向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配平台账号。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通过平台账号登陆部门管理端,开展本地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有关工作。

第十二条 施工企业通过企业用户端对本企业建筑工人进行实名制信息认证,报送本企业建筑工人的实名制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施工企业对建筑工人进行实名制信息认证时,应在“省实名制平台”上传建筑工人身份证正、反面图片及建筑工人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施工企业可通过企业用户端对建筑工人进行评价。

总承包企业通过企业用户端向本企业施工项目部、分包企业分配平台账号。

第十三条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通过项目用户端采集、管理、报送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

第十四条 建筑工人可通过个人用户端进行实名制基本信息录入,发布求职信息,对用工企业进行评价,可就劳动者权益保护等进行投诉。

第十五条 建筑工人实名制数据库依托“湖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项目、企业、人员、诚信数据库进行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督促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开户银行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联动管理平台欠薪预警系统”实时传送工资发放信息。

“省实名制平台”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联动管理平台欠薪预警系统”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相关数据标准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制定。

第十六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建筑业企业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名制信息安全。

第三章 施工现场管理

第十七条 建筑工人进场作业前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实名制认证并接受基本安全培训。

已在“省实名制平台”进行实名制认证,但1年以上(含1年)未更新数据的建筑工人,再次从事建筑作业时,施工企业应对其重新进行基本安全培训。并在“省实名制平台”中记录相关培训信息后,方可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 总承包企业应配备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设备,施工现场原则上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应采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

建筑工人及项目管理人员出入施工区域必须以电子打卡方式记录考勤信息。

第十九条 总承包企业应建立健全建筑工人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实行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应汇总工程项目全部建筑工人工资表,通过建筑工人工资专用账户按时足额将工资直接发放给施工现场的全部建筑工人。

总承包企业应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建筑工人维权告示牌”,应将每月经施工现场人员确认的考勤与工资支付信息在公示牌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第二十条 总承包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配备专(兼)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人员。

总承包企业应将所承包项目全部建筑工人及项目管理人员的实名制信息报送至“省实名制平台”,并对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后15个工作日内向“省实名制平台”报送信息,并实时更新。

总承包企业应督促分包企业报送所招用建筑工人及本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并进行核对。

总承包企业应做好所承建项目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有关纸质档案(建筑工人花名册、工资发放表)、电子考勤信息、图像信息等的管理、保存工作,保存期限不少于工程竣工且工资全部结清后2年。

第二十一条 分包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配备专(兼)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人员。

分包企业应与所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报施工总承包企业备案。

分包企业项目部应编制所招用建筑工人工资支付表,并按总承包企业的要求报送本企业所承包工程有关的实名制信息。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与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合同方式约定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内容,将实名制管理所需费用列入工程安全文明措施费,督促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各项措施。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工程进度按时足额将工程款中的工资款项拨入施工总承包企业设立的工资支付专用账户。

第二十三条 监理企业应对施工现场实名制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施工企业未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的,应要求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应报送项目所在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对下级部门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相关责任人;约谈后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并提请有关部门进行问责。

第二十五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检查,对涉及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相关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对涉及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欠薪等侵害建筑工人劳动保障权益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对涉及其他部门职能的违法问题或案件线索,应按职责分工及时移送处理。

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企业及个人弄虚作假、漏报瞒报等行为,应予以纠正、限期整改,录入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并及时上传相关部门。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通过曝光、列入重点监管范围等方式进行处理,可进行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企业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的,依照《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相关要求查处。存在工资拖欠的,可提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比例,将相关不良行为记入企业或个人信用档案,并通过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落实情况列入标准化工地考核内容。

第二十七条 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对实名制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企业及相关负责人给予诚信加分。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对切实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施工企业,减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第二十八条 严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借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名义,指定建筑业企业采购相关产品;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额外负担。对违规要求建筑业企业强制使用某款产品或乱收费用的,要立即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依法提请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鼓励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进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有关的培训。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市州、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8月31日止。

2.13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财政厅

关于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的实施意见

(湘建价〔2020〕87号)

各市州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和计价行为监管,完善工程结算管理,有效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724号)、《湖南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9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21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决定在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施工过程结算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承包双方依据施工合同,对约定结算节点内完成质量合格的工程内容(包括现场签证、工程变更、索赔等)开展工程价款计算、调整、确认及支付等的活动。

二、本意见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城内实行施工过程结算的建筑工程。

三、县级及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算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及以上财政主管部门履行本级政府投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算活动相应监督管理职责。

四、建筑工程实行施工过程结算的项目,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应约定施工过程结算周期、计量计价方法、风险范围、验收要求,以及价款支付时间、程序、方法、比例等内容。其中,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措施项目费的支付方式,采用总结计算的措施项目费可依据施工过程结算当期实际完成的工程造价比例计算,采用单价计算的措施项目费可按当期完成的工程施工措施工作量进行计量及计价。

五、施工过程结算周期可按施工形象进度节点划分,做到与进度款支付节点相衔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算节点应根据项目大小合理划分,可分为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桩基工程、地下室工程、地上主体结构工程(可分段)和装饰装修及安装工程

(可分专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结算节点可采用分段、分单项或分专业合理划分。

六、发承包双方应依据合同约定的施工过程结算节点进行施工过程结算。承包方应在施工过程结算节点工程验收合格后,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向发包方递交完整的施工过程结算文件及相应结算资料;发包方应在约定期限内完成施工过程结算的核对、确认。因发包方原因逾期未完成审核的,可按合同约定视同发包方认可承包方报送的施工过程结算文件。因承包方原因未在约定期限内提交施工过程结算文件,发包方可以依据合同约定根据已有资料自行开展施工过程结算活动。合同约定的施工过程结算办理各项期限不得超过28日。合同中对施工过程结算办理的各项时限未有约定的,其期限均为28日。

七、施工过程结算应根据合同约定计量计价。计量计价有争议的,争议部分按合同约定的争议方式处理。

八、施工过程结算文件应按竣工结算文件要求进行编制。资料包括施工合同、补充协议、中标通知书、施工图纸、工程招标投标文件、施工方案、工程量及其单价以及各项费用计算、经确认的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施工过程结算文件经发承包双方签字认可后,作为竣工结算文件的组成部分及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

九、施工过程结算支付。发包方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进行支付,合同约定的支付比例不得低于施工过程结算款的60%。项目累计合同金额不得超过概算。

十、施工过程结算文件由负责编制审核的注册造价工程师签名并加盖执业专用章和编制单位印章。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工程发包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审核施工过程结算文件。

十一、发承包双方对施工过程结算价款和支付有异议且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依法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十二、发承包双方应根据各阶段施工过程结算结果,合理预计工程总造价情况,控制工程造价,规避结算风险。

十三、在施工过程结算活动中,发包方、承包方、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等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子以处理。

十四、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筑工程中推行施工过程结算的管理监督,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十五、本意见自2020年6月9日起试行,有效期至2022年6月9日止。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南省财政厅

2020年6月8日

2.14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筑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

(湘建建〔2020〕123号)

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建筑市场主体清出机制

对注册地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质量检测机构以及预拌混凝土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资质动态核查,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查在本级权限内取得资质的企业,每年核查比例不低于在本级权限内取得资质企业总数的5%,核查内容为企业资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技术职称人员等情况;对省外入湘的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以及质量检测机构实行基本信息动态核查,每年核查比例不低于省外入湘企业总数的5%,核查内容为省外入湘企业承揽业务、在湘基本信息等情况。

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恶意拖欠或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承揽业务、资质申请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有围标串标等严重失信行为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纳入重点核查范围。对不满足资质有关标准要求的省内企业,按照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处理;对报送基本信息弄虚作假、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省外企业,将依法予以处理并记不良行为记录,同时抄送企业注册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严厉查处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除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定的不认定为“挂证”行为的6类情形外,对其他存在参保缴费单位与注册单位不一致、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一致、一人多证注册在不同单位等情形的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查实,视为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受聘或者执业,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进一步规范建筑业企业重组、合并、分立

在我厅权限内通过首次申请、升级、增项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一年内,因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再次向我厅申请承继资质的,对原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纳入动态核查范围,由我厅组织或委托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查其资产、注册执业资格人员、技术职称人员等情况,不满足资质有关标准要求的,不批准其申请,并按照资质管理有关规定处理。对申请将省外建筑业企业资质转入我省的,需将相应资质申请时的业绩及其具体指标情况作为申请材料,一并提交至我厅,我厅将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验,对不属实的不批准其申请。

三、资质申报试行“告知承诺制”

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和获得“湖南省建筑强企”称号的企业申请我厅权限内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增项的,试行“告知承诺制”。我厅依据申报企业提交的告知承诺申请及全国建筑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平台等有关信息直接办理资质审批手续,提出审批意见并公示。对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我厅将在6个月内组织对企业申报的业绩进行实地核查。在实地核查完成之前,对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取得资质的申报企业,如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涉及资质办理的,不适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4﹞79号)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企业资质重新核定有关要求办理。

四、加强施工承包合同履约担保

承包人应当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义务,向发包人提供履约担保,履约担保金额应为施工承包合同价款的5%—8%,履约担保有效期的截止时间为施工承包合同约定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后180天内。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中标履约担保应符合有关规定。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发包人应当向承包人提供支付担保,支付担保金额与履约担保金额对等实施,支付担保工程款支付有效期的截止时间为发包人完成除工程质量保修金以外的全部工程结算款项支付之日起180天内。担保可以采取银行保函、担保公司担保书、保险公司保证保险等形式。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在项目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环节和日常监督工作中对发承包人担保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加强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

对施工现场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包括施工项目部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和现场监理部的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督促本地区所有在建项目通过实名制人脸识别考勤设备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勤。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应在项目开工前通过“湖南智慧住建”微信公众号中的“实名认证”功能进行人脸验证,验证结果将自动进入“湖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项目人员”栏目,相关人脸信息自动通过“湖南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省实名制平台”)传输至各在建项目实名制考勤设备。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在到岗履职、标后稽查等监督检查工作应用“省实名制平台”中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对涉嫌存在项目关键岗位人员不履职、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查处,并将查处结果纳入招投标企业信用评价。

六、取消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

自2020年12月31日起,取消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标时,持有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人员不再具备担任项目负责人资格。持有二级建造师临时执业证书正在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其聘用单位应在12月31日前更换项目负责人。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11月23日

2.15 湖南省水利厅

关于印发《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湘水发〔2019〕14号)

各市州水利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部门(单位):

为加强我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管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厅制定了《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

湖南省水利厅

2019年11月18日

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

实名制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管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66号)精神,结合我省水利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以下简称农民工)实名制是指对施工企业所聘用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农民工以真实身份进行综合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依法取得开工备案的水利工程。

第四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施工企业包括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总承包企业是指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以及依法与建设单位直接签订合同的专业承包企业。分包企业是指依法进行分包的专业承包施工企业、施工劳务企业。

本实施办法所称农民工包括特种作业人员、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

第五条 省水利厅根据职责对各地水利工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市州、县市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水利工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督促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

第六条 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负监督责任。总承包企业应建立本企业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台账,并对所承包项目的实名制管理负总责;分包企业对本企业施工范围内的实名制管理负直接责任,无分包企业时总承包企业对本企业施工范围内的实名制管理负直接责任。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不得将工程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否则应承担拖欠工资的直接清偿责任。

第七条 农民工进场作业前,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与聘用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支付方式、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必备条款。劳动合同一式两份,施工企业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施工企业不得招用法律法规规章禁止招用的人员。

第八条 农民工实名制信息主要包括农民工基本信息档案、农民工月考勤情况登记表、农民工月发放工资情况册,农民工实名制信息由施工企业建立。

农民工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农民工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住址、联系方式、工种、技能(职称或岗位证书)等级、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进出场时间、劳动合同以及施工企业为聘用的农民工办理实名制银行卡的相关资料等。

农民工月考勤情况登记表包括农民工姓名、工种、出勤情况、完成工作情况、个人签名等信息。

农民工月发放工资情况册包括农民工姓名、身份证号码、发放数额、个人签名等信息。

对于短期临时用工的情况,也应建立必要的信息,并进行管理。

第九条 施工总承包企业应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委托银行通过专用账户代发农民工工资。

第十条 总承包企业每月收集受委托银行每月发放农民工工资情况的相关回执,作为附件存入农民工月发放工资情况册。

第十一条 总承包企业应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实行农民工工资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应汇总工程项目全部农民工工资表,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按月足额将工资直接发放给施工现场的全部农民工。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设置“农民工维权信息告示牌”,应将每月经施工现场人员确认的考勤与工资支付信息在告示牌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第十二条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配备专(兼)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人员。

总承包企业自农民工进场作业起15个工作日内应将所承包项目全部农民工基本信息档案报送至工程实施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报备,并对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总承包企业应做好所承包项目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有关信息(农民工基本信息档案、月考勤情况登记表、月发放工资情况册)的管理、保存工作,保存期限不少于工程竣工且工资全部结清后2年。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计量周期或者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名制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施工企业未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的,应要求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应报送工程实施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第十五条 市州、县市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辖区内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对涉及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相关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施工企业及个人弄虚作假、漏报瞒报等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通过曝光、列入重点监管范围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市州、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2.16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

(湘交基建规〔2020〕1号)

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厅直有关单位,各高速公路及重点水运建设项目:

现将《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2020年1月6日

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

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

为根治我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管理相关工作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充分调动项目各参建单位、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机构力量,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支付,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从工程款拨付、农民工用工管理、工资支付、信用评价等工程建设的全流程综合施策,形成制度完备、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民工工资及管理范畴

(一)本办法所称农民工工资是指与施工企业、分包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建立劳务关系的农民工,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务服务,依照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获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含计时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二)本办法适用与我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公开招投标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各级水运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分包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建立劳务关系的农民工(含各类劳务人员)的工资支付管理。

三、工作职责及分工

(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职责与分工

我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在属地政府主导下,按行业统一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及公路水运项目建设单位要切实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工作,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制定完善全省交通建设领域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开发“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信息报送及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省监管平台”),与省劳动监察“两网化”欠薪预警平台及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农民工工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共享互通。对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各高速公路及省管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督促、指导,并组织开展督查及考核活动,通过从业单位信用评价落实奖惩。

2.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高速公路项目及省管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制度的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处置情况、信息化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管。实时发现、处置问题,并将有关情况纳入从业单位信用评价。协助省厅组织开展日常巡查、季度督查及考核。

3.市州交通运输局及行业管理机构对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普通国省道、非省管水运工程项目开展督查及考核,并将有关情况纳入从业单位信用评价。各市州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普通国省道、非省管水运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情况开展日常监督。

4.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及行业管理机构负责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在建农村公路项目执行省、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制度,实行信息化管理,对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项目开展督查及考核。各县市区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农村公路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情况开展日常监督。

(二)项目建设单位职责

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筹措并及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落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制度,依法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管理制度完善、工资支付信用评价良好的施工企业。动态更新项目基本信息及参建施工标段信息,对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实施信息化管理,接受行业管理机构的日常监督,配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督查及考核。

(三)施工企业职责

施工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严格按照“谁用人、谁负责”原则,落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农民工用工管理台账,完善农民工合同管理、实名登记、考勤记录、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及支付凭证等资料。依法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存储工资保证金或提供金融机构保函,配备工资专管员,实时采集并动态更新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信息。接受建设单位、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督,及时处置异常欠薪预警信息,及时整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四)农民工责任

积极配合施工企业、分包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完成实名登记,按照合同约定及施工规范、工作规程等完成劳动任务,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源头防控

(一)项目审批

工程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审慎决策,不盲目上项目和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加强基本建设程序监管,依法合规落实建设资金来源,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充分论证项目资金筹措方案。涉及举债融资的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应制定资金平衡方案。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予批准施工许可。

(二)资金监管

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筹集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应依法选择信用良好、具备投资能力的社会资本合作方(或投资人),细化合同条款和资金到位要求,明确资金监管要求,完善退出机制,防止因社会资本合作方(或投资人)变更或资金不到位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

(三)合同管理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须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合同管理,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款,要建立拖欠企业工程款清理督办制度,将拖欠行为纳入失信责任追究范围,对失信主体进行约束和惩戒。

五、完善制度体系

(一)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

1.湖南省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按《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湘人社发〔2019〕53号)执行。

2.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施工企业须向项目建设单位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建设单位在收取施工企业的工资保证金后,向与项目属地劳动监察部门共同确定的银行账户缴纳保证金。

(二)农民工实名制

1.所有聘用的农民工均应先签合同,后进场。施工企业必须依法与农民工本人或具有资质的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合同,凡施工企业与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合同的,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须约定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及支付方式等内容。施工企业、农民工本人以及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应当分别保存一份合同原件。

2.农民工应提供真实个人信息,积极配合施工企业完成实名登记与核实,施工企业通过省监管平台进行用工实名登记及统一管理。

3.对已签订合同的农民工,施工企业应通过省监管平台建立“花名册”、“考勤册”、“工资册”等实名制管理台账,反映农民工姓名、籍贯、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工种、进场时间、退场时间、工资卡号等基本信息,并实时推送给建设单位及负责监管的交通主管部门备查。

4.项目建设单位应对采集录入的信息实时审核,经审核后农民工实名制信息方可作为支付或监管的基础信息。

5.进场农民工应佩戴带工号或二维码等标识的上岗证,进场农民工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实行统一标识。

(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

1.除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限额以下工程外,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项目开工之日起15日内应当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农民工进场后,施工企业应10日内为农民工办理个人工资账户和银行卡。

2.人工费用(工资性工程款)与其他工程款实行分账管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应在合同文件中约定工资性工程款比例。工资性工程款比例不低于《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人工费用(工资性工程款)占工程款比例情况表》数值(详见附件1)。

3.建设单位应在每期计量支付款中单列工资性工程款,先期支付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待施工企业将农民工上月工资发放到位后,建设单位方能支付本月余下工程计量款。

4.施工企业应与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农民工工资委托支付协议,负责代发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的农民工工资。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按月编制工资支付表,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后,交施工企业核定并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支付工资性工程款后,施工企业将核定的工资支付表提交银行,由银行通过专用账户将工资代付到农民工个人银行账户。

5.工程交工验收前,施工企业必须就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日,经建设单位确认无拖欠工资后,施工企业会同建设单位办理工资专用账户解除监管手续。

(四)农民工工资专管员制

1.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工资专管员,对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掌握施工现场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情况,分包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2.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分包企业应当将农民工工资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政策,加强内部管理,将农民工工资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完善基础资料,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农民工工资银行按月直付制

1.实行实名制管理的农民工,施工企业须委托银行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实行银行直付制。

2.施工企业应当按月将“农民工工资月支付表”报送至建设单位核查签章确认,核查时间累计不超过3日。开户银行应根据签章齐全的“农民工工资月支付表”,将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至农民工个人工资账户。

3.临时用工(不超过5日)等特殊情况,施工企业需使用现金、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时,须将支付凭证资料上传至省监管平台备查。

(六)农民工工资维权信息告示制

1.施工企业应在项目经理部、农民工集中住宿地等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维权信息告示牌,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行业监管部门、支付日期、劳动用工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银行、工资支付日期、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予以公示。

2.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设置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电话外,还可开设投诉电子邮箱、网址及二维码等。提倡在农民工用工合同扉页、安全帽、工号牌将负责监管的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二维码等予以规范、清晰的标识,方便农民工通过手机扫码操作进行投诉举报,维护其正当权益。

(七)农民工工资预防拖欠制

1.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承包、谁负责”及“谁管理工程、谁预防拖欠”的原则,项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均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农民工工资预防拖欠制。

2.施工企业对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负有管理责任和连带清偿责任,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负有管理责任和连带清偿责任。

3.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企业无条件先行垫付;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先行垫付,双方结算时按合同约定予以抵扣或追偿。

(八)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

1.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企业签订合同前,向施工企业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确保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

2.工程款支付担保可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等形式,政府投资为主的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原则上使用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形式。

3.政府投资为主的公路水运建设项目,严禁以施工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不允许将带资承包作为合同义务写入工程承包合同及补充条款。

六、监督检查

(一)施工企业

1.施工企业对相应的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负有管理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用工和工资发放情况。施工企业应每月对承建合同段内所有农民工及劳务用工工资支付情况组织一次全面自查,并将检查记录实时上传至省监管平台。

2.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或整改,做到“应录尽录、不漏一人,应发尽发,不欠一分”,防止问题累积和扩大。

3.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工资专管员,对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劳动用工实施监督管理,掌握施工现场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情况。

4.对未落实、未执行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规定,未处置、未整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劳务队伍,应及时要求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屡教不改的企业或队伍一律清退出场,并依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

(二)建设单位

1.建设单位应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要求及违约责任作为条款列入到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监督施工企业按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并督促施工企业落实合同要求,对施工企业履约情况严格考核。

2.建设单位在受理分项工程开工报批前,应登陆监管平台查看该合同段农民工实名制落实情况,对落实情况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同意开工。

3.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资金筹集,严格执行分账管理,及时支付工资性工程款。待施工企业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后,方可支付余下工程计量款至施工企业。

4.对施工企业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规定不到位的,严格执行信用评价扣分(详见附件2)。

(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机构

1.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规定及时拨付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并积极督促参建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要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纳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展目标考核。

2.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强开工前资金到位情况审计,对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对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建设单位应予以重点监管。

3.建设单位因资金问题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性工程款,导致施工企业不能按月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并经核实存在资金短缺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会同劳动监察部门动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并对该项目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4.研究畅通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措施,梳理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其他相关部门监督电话以及建设单位、施工现场举报箱等渠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并量化考评。

5.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机构应通过日常巡查、问题督办、季度督查、考核等形式,对发现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存在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问题,应责令改正并督促整改落实,对出现有失信行为或违规行为的施工企业,纳入信用评价扣分,对拒不改正的列入黑名单,依法依规处理。

6.结合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省监管平台系统,将农民工管理情况、工资支付情况等纳入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并按照规定进行联合惩戒。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工程参建各方及相关人员要认识到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性,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全力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二)部门协调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发挥部门合力。

(三)宣传引导

1.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单位及有关行业协会等,应当积极开展农民工劳动技能、法律法规培训,提供农民工劳动技能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

2.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弘扬守法诚信,宣传典型经验,曝光违法拖欠,引导施工企业、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及时支付工资,引导农民工合法维权,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八、附则

(一)本通知自2020年1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二)《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湘交基建〔2013〕205号)同时废止。

附件:1.《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人工费用(工资性工程款)占工程款比例情况表》(略)

2.《湖南省公路水运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补充指标(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略)

2.17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关于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有关事项的通知

(长银发〔2019〕7号)

人民银行省内各市州中心支行、长沙辖内各支行,各国有商业银行省分行,邮储银行省分行,省信用联社,各股份制商业银行长沙分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长沙分行,三湘银行,星沙沪农商村镇银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6〕1号)要求,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决定在全省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

积极推动在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鼓励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易发生拖欠工资问题的行业实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银行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现金管理规定,不得违规为工程建设领域相关企业提供大额现金用于发放农民工工资。

二、规范专用存款账户开立

委托银行代发工资,原则上应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银行开立专用存款账户,签订管理协议。企业如有需求,银行可为劳务派遣公司、项目部开立代发工资专用存款账户。账户开立总体应坚持简化手续、方便企业的原则,账户开立后即可使用。

(一)账户名称应为企业名称后加资金性质(农民工工资专户),或者项目部名称后加资金性质。企业名称、项目部名称可使用简称。

开户银行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信息录入时,应以“单位名称加资金性质”进行专用存款账户信息录入,可不采集项目部信息。

(二)开立农民工工资专用存款账户,应向开户银行提供以下证明文件:

1.以企业名称后加资金性质开立的,应提交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

2.以项目部名称后加资金性质开立的,除提交上述证明文件外,还应提交项目部负责人身份证件、建筑安装企业授权项目部开户授权书(见附件)。

(三)开户银行在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的基础上,要加快企业开户速度,根据企业风险等级,可采取先开户后核实的方式,在账户开立后上门核实注册地和经营场所。

(四)专用存款账户预留签章中公章或者财务专用章的名称,可以为企业名称,或者项目部名称。

(五)本通知下发之前开立账户名称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开户银行应及时通知企业办理账户名称变更手续。农民工工资保证(障)金账户除外。

三、严格专用存款账户使用

农民工工资专用存款账户严格控制资金使用范围,账户仅限于代发农民工工资、奖金等劳务费用,不得用于支付工程材料款和其他费用。

(一)开户银行应加强工资代发业务审核,严格依据企业提交的工资发放清单或者电子数据发放工资。开户银行不得为账户发放企业结算卡、提供大额现金支取和其他转账结算服务。

(二)在建工程工资溢缴(汇)款、工程竣工结余资金应当返回至企业原结算账户。但因未区分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建设单位划入的工程款在扣除当月农民工工资费用后,凭指令可划转至建筑施工企业其他银行结算账户。

(三)开户银行应加强公转私业务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向个人支付的款项,如支付频率和支付金额超过劳务用工正常水平的,开户银行应要求企业提供付款依据(如农民工本人签字的工资表),防止企业抽逃工程款、逃税、洗钱、变相套现等违法行为。

四、支持银行卡跨行工资代发

农民工用工企业负责为招用的农民工办理银行卡,银行应支持银行卡跨行代发工资。

(一)鼓励银行提供便利化服务,上门为农民工办理银行卡。银行开户时,应认真审核申请人与身份证件的一致性。用工企业代理批量开立银行卡账户的,开户银行应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认真审核并留存申请人居民身份证件。银行卡账户经本人当面(柜面)激活后方可使用,激活前账户只收不付。

(二)银行应支持使用农民工现有银行卡发放工资,充分尊重农民工开卡意愿,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农民工办理工资卡,不得拒绝其使用他行银行卡。

因银行强制发卡造成企业、农民工举报投诉和其他不良影响的,人民银行将予以通报。

(三)银行应当严格个人银行结算账户Ⅰ类户数量控制,已经开立Ⅰ类账户的,工资卡应开立为Ⅱ类账户。农民工使用Ⅱ类账户金额受限时,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可为其办理账户绑定、升降级等业务操作。

五、进一步改进银行服务

鼓励银行创造条件,开发农民工工资支付系统,实现与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信息系统对接;鼓励银行机构为农民工提供上门开卡、激活等优质金融服务。鼓励银行履行社会担当,制定差异化收费策略,为农民工工资卡跨行转账汇款、交易短信提醒等实行部分或者全部免收手续费服务。银行应加强农民工金融知识宣传,增强农民工防范资金诈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反映。联系人:刘岳忠、彭悦,联系电话:0731-84301937。

附件:建筑安装企业授权项目部开户授权书(略)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2019年1月11日

第五篇:苗圃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

本资料由 维绿网 提供

苗圃的生产目的是为了生产具有优良株型且整齐一致的苗木,能够在苗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价格,创造较高的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苗圃经营管理者就要重视苗圃生产管理中的每一步,要使苗圃的生产能够有序进行,关键是生产计划和根据生产计划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当然,计划的制定需要对苗圃所栽植 的苗木的生长发育习性及生态适应性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为合理。所有的苗圃生产措施按生产计划进行,并在执行的过程中,适当加以改进和补充,使生产管理更加完善。和农业生产一样,苗木的田间栽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人为因素等,在指定生产计划时一定要加以考虑。在苗圃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还要根据苗圃的具体情况参照,制定适合苗圃自身发展的合理计划。这些记录发达国家祢之为苗圃生产计划的工具。

(1)苗圃的生产日历。苗圃的生产日历是将苗圃每天的经营措施都记录在案,如什么时间购入某种园林植物的种子,种子的数量,购买生产资料的种类及数量,某日都要进行那些农事活动,那些生产措施重要而且必须要完成的。如播种、修剪,除草防病等。

(2)各种园林植物的生产流程记录卡。园林植物的生产流程主要记录不同园林植物的生产流程。如生产种子苗从采集、种子清洗、贮藏、播种到苗期管理进行记录,每种种子的储醮泞法〔沙藏、干藏)和时间,播种到出苗的时间,当年苗木的生长量及到适宜移栽的时间;扦插苗的生产要从具体采条时间,春季杆插(老枝扦插)还是夏季扦插(嫩枝杆插、扦插床的扦插的具体措施及扦插后的管理登记的记录。大田田间苗水生产的纪录等。

苗圃苗木的库存及出入库记录。记录不同苗木种类如实树苗、扦插苗、嫁接苗等的生产量、销售量及库存量,田间不同觇格苗木的生产、销售及库存量。

(3)苗圃正在进行的试验记录。苗圃正在进行的试验记录如:加入新的苗木种类,培育新的品种,不同苗木种子的萌发率,尝试以新的栽培技术,新设备的引人等。这些试验记录直接影响到苗木的进一步生产,如种子的萌发试验,苗木的不同季节、不同基础及不同环境条件控制的扦插试验等;有些试验影响到苗圃将来的发展,如新品种的引入,苗圃的选种、育种试验,新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新设备的引进等影响到苗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

以上四项记录作为苗圃生产计划的基础材料,可以使苗圃经营管理者迅速掌握苗圃的生产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合理调整生产计划,使苗圃适应苗木市场的发展需要。

下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的依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

    教学目标及制定的依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一、在具体情境中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使学生在横式中会表示剩余的数,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

    《年月日》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人教版 三年级 下册《年月日》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新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知道大月、小月,平......

    计划生育政策

    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姓名:景楠 班级:48班 学号:3110087008 关于计划生育国策的讨论 一、计划生育国策出台的社会历史背景 我国政府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初,将人口与计......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处罚政策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

    浅析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吴晓丽 社工10100203131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国现行人口政策的产物。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自实施以来,走......

    计划生育政策

    1、山东省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山东省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山东省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

    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汇总

    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汇总一、在何条件下夫妻可以合法生育第二胎?1、政策依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5#---28# 2、政策规定: 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一)双方均为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