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报告文学8
第八节 儿童报告文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和作用。教学重难点:
1.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2.儿童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3.儿童报告文学的形式要求。4.儿童报告文学的发展趋势。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概述
儿童报告文学是新兴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深刻影响的真人真事的作品。也就是说,它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动人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所作所为和儿童所关注、所向往的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在儿童文学中儿童报告文学虽然比童话、小说、诗歌、戏剧等体裁都要年轻得多,然而,它却以一种清新的、泼辣的姿态,赢得了广大少年读者的喜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它已经在儿童文学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二、特征
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报告文学属于纪实文学,它以文学的手法表现新闻题材的人物或事件。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是其主要特点。儿童报告文学在这三方面与一般报告文学的要求是一致的。
儿童报告文学因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所以它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取材于少年儿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社会生活 儿童报告文学以表现与读者同时代的少年儿童真实生活为主要内容。如孙云晓的《少年巨人》中的系列报告文学,它的主人公都是科技、文艺、体育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小名人”、“小尖子”;冉红的儿童报告文学集《留学生和大公猫》共有7篇作品,分别记述了新疆儿童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敢精神所编织的7个生动故事,通过对小主人公事迹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民族孩子的性格和生活图景;陈祖芬的《只不过是一刹那》描写小杂技演员余月红的奋斗与成功的故事;刘保法的《星期日的苦恼》则是描写中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问题;孟晓云的《春城的一场暴风雪》等作品,就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等社会问题作了严肃的揭示与披露,以期引起人们的思索、警觉和注意。这些作品,有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富有新闻性的少年儿童人物,透过他们,读者能够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有的则是记叙普通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但所触及的问题却是当代少年儿童热切关心的社会间题。
(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与少儿艺趣相统一
茅盾曾说:“好的报告须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等。”这就是说,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它至少包含着小说创作的诸因素及其常用的各种手法,此外,还有它自己常用的一些手法。儿童报告文学也是如此。同时,儿童报告文学在艺术上还必须顾及特定的读者对象——少年儿童的艺术情趣、审美需要和理解能力,达到美与真、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儿童报告文学必须具有真实性,同时也必须具有艺术性。这种艺术性要适应少年儿童读者的欣赏水平。为此,儿童报告文学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选取典型的、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和细节,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他同环境、同其他人物的关系的描写去刻画思想性格,进行必要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多侧面、多角度地刻画出有血有肉的人物,给少年读者以震撼和影响。新时期许多具有广泛影响、深受小读者欢迎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均具此特点。
(三)与少儿读者相宜的抒情和议论
报告文学是一种叙事文学,它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记叙和描写。但它又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议论、抒情的因素也是作品中常有的,有的作品甚至有较强的政论色彩。但儿童报告文学中的议论和抒情要求适当,并切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心理与接受能力。具体地说,应体现如下几方面:
1.画龙点睛。儿童报告文学中的议论(主要是政论),应在形象化描叙的基础上,恰到好。
2.适“度”。政论必然要带着理性色彩,但不要刻意追求“理论深度”,不要论辨性太强。应使少年儿童阅读感到亲切好懂,易于接受。
3.政论部分语言也应生动优美,富于文学色彩,与整个作品的文体风格一致,决不可枯燥无味、难以卒读。
4.感情的抒发要酣畅自然。儿童报告文学,作者对所写的人与事的评价和感情、对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应是十分鲜明和强烈的,感情的抒发应当酣畅自然,而不要无病呻吟,不要有丝毫做作,否则不受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
三、分类
儿童报告文学的分类
(1)通讯报告。是一种用形象化和典型化的手法写的、适合儿童审美需求的文艺性的通讯;
(2)人物特写体。以人物为中心,着力刻画其思想、性格、才干、作风的作品。如李楚城的《生活的斗士》、刘保法的《迷恋》等;
(3)社会调查报告体。不是以人物为中心、为主线,它意在通过一些相关材料的综合、比较揭示某一社会现象,提出某一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均与少年儿童密切相关。如庄大伟的《出路——当代农村少年心态录》、秦文君的《失群的中学生》、孙云晓的《“第三世界”的女生》等都属这一类。
四、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孙云晓 :
《草原上的较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少年巨人》《“第三世界”的女生》《微笑的挑战者》等
李楚城:
《生活的斗士》
刘保法:
《迷恋》《星期日的苦恼》
庄大伟:
《出路——当代农村少年心态录》
秦文君:
《失群的中学生》
李凤杰:
《魔鬼的诱惑》《还你一片蓝天》
孟晓云:
《春城的一场暴风雪》
陈祖芬:
《只不过是一刹那》
冉红:
《留学生和大公猫》
.四、儿童散文的阅读指导
(一)指导学生把握住作品的意趣,体味作品的独特性。
儿童散文的意趣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时应引导学生从文体所透出的不同内涵去感受。儿童散文充满了童心,饱含着童稚之情,也最能体现作家个性。由于儿童文学作家是用自由舒展的笔墨去反顾童年、表现其跃动的童心、书写其真实的感情和感受,因而他的文学传达便自然地体现出丰富的、孩童般的意趣。在儿童散文创作中,当作家回复童心来抒写内心的情感时,作品便氤氲着发自作家心底的对儿童特有的关爱之情,或从儿童的视角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社会、亲人特有的深情;当作家将笔墨投于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甚至生活片段的描摹时,作品则洋溢着或激越、或温馨、或欢快、或绵长的情趣;而当作者将某种人生的或生活的思考融于对人、事、物、景的文学描述中时,作品又漾起令人回味的理趣。
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篇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性。由于作家童年记忆的多样性和对童年生活感悟的多样性,以及创作个性、创作风格的多样性,他们的文学表现也自然地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散文的个性便由此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注意作品的独特性才能对作品做出准确而到位的理解。
(二)把握儿童散文在结构上散而有序的特点。
散文作家的自由之笔常常随着其激越的感情和自由的想象而上天入地,访古返今。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帮助学生理清作品表情达意的主要思路,既用开放的视野去把握作品的全貌,又将作品的多方摹写回归到作家的创作意旨上。把握好结构与主旨的关系,就能更好的体味和把握作品的内涵。
(三)品味儿童散文不同于成人散文的、充分儿童化的优美的语言。品味儿童散文的语言,发现其艺术表现的张力,是从作品中获得美感享受的基本前提。因此,在阅读儿童散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咀嚼、反复玩味作品的语言特点,引导他们揣摩作家在词汇的选择、词汇色彩的调动、用词的准确性乃至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弄清作品语言特点对表情达意的实际意义。
五、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
儿童报告文学有着关注少年儿童生活、反映与其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及时再现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和个性品质的特点。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帮助学生透过作品的客观记录,把握其报告的事实,理解作者融于其中的倾向性和作者借着事实而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文学性是报告文学不可或缺的因素,其形象性、感染力和审美效应必须依赖于文学性才能体现。一般说来,儿童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文学构思方式、作者再现生活时所使用的多种表现手法、文学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报告文学,还应引领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去看待作品,从作者所塑造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动感人的场面、所营构的精彩的情节和细节、所体现的节奏以及所使用的富有文采的语言等方面去感受融汇其中的文学因素,从而使他们不仅能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得到教益、受到触动和启迪,还能在文学的传达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鉴于儿童报告文学所具有的理性因素,指导学生阅读还不可忽略对作品中议论至此、抒情之笔的深入理解,它们是深化作品主旨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能将其与作品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领会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从而帮助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作品主题。
附:
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作家链接
阿纳托尔·法朗士:1844-1924,法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很多作品是为儿童读者写的散文、童话。法朗士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发现富有情趣的内容,并对它们进行极具艺术张力的表现。他的儿童散文写得精致而独特,简洁流畅的文学传达中透出一种从容和多情,同时又不乏幽默色彩。他的代表性散文有《过草场》、《一个孩子的宴会》、《夏克玲和米劳》等。由于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法朗士获得了192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法朗士被认为是法国文坛的杰出代表,在他去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杰出的作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歌,出版了五十部诗集,写了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一百余篇,剧本二十余种,还有许多论文学、哲学和政治的文章、回忆录、游记、书简等。《新月集》是他为儿童写作的散文集。这部作品取材于儿童生活,歌颂母爱、赞美童心。作家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用孩子的口吻去描绘他们充满了想象的童稚世界,每一篇作品都因有儿童情愫的注入而流泻出纯真和情趣。其中的《金色花》、《告别》等文,被选入我国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中,甚至被选入大学儿童文学教材作为范文。
米哈依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俄罗斯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为孩子们写了不少短小精悍的文学特写、动物故事、生物札记。其中著名的有《蚂蚁》、《狐狸面包》、《金色的草地》、《“发明家”》、《小山雀》、《孩子们和小野鸭》、《大力士》、《黑桃皇后》、《白杨树的命名日》、《会说话的白颈鸭》、和《神秘的木箱》等。普里什文把对大自然的爱心酿成充满灵性、注满诗情的图景,使他笔下的每一种自然之物都具有了活生生的个性。优美的语言、细致的描写、充满爱意的传达以及淳朴清丽、意境隽永的风格,使普里什文的儿童散文能够将审美教育、科学知识教育较好地融为一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祖籍福建省长乐县横岭乡。她曾出版过多部诗集、小说集、散文集等。《寄小读者》、《小桔灯》是其有重要影响的散文作品。《寄小读者》是一部以书信形式写成的儿童散文集,包含了29篇作家在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在美国游学时写下的见闻和感受。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与儿童娓娓相谈的形式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很自然地将爱的主旋律融入其中,作品清新、优美、凝练,具有恒久的艺术感染力。
郭风:1918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郭风的儿童散文,主要描写闽南风物、儿时趣事和自然中的动植物,从而表现家乡的新貌,展示自然的神奇。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创造意境、抒发感情、营造绘画效果、富于理趣是郭风儿童散文的主要特色。郭风的重要作品有《搭船的鸟》、《会飞的种子》、《洗澡的虎》、《避雨的豹》、《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蒲公英的虹》、《叶笛集》、《麦苗集》、《海啊,海》、《榕树断想》等。因其散文的卓越成就郭风获得了台湾地区授予的杨唤儿童文学奖。
乔传藻:1939年生于云南宣威,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以儿童散文的创作而引人注目。他的散文以写山野乡村、边陲山寨的儿童生活和边地森林中的一切自然之物为主要内容,善于用浓缩了乡土语言特征和打磨得精致的口语讲述大山深处的故事,观察细致,语言优美精致。他很注意将知识性融入对自然生命的展示中,他的散文达到了山趣、野趣与知识性的结合,散发出很强的自然气息和乡土气息。
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星星寨》、《守林人的小屋》、《一朵云》、《太阳鸟》、《野猴》等。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征文佳作奖、《儿童文学》创刊30年征文散文一等奖,并两次获《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有的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阅读课本。
吴然:1949年出身于云南宣城,创作以儿童散文为主。他的作品多取材于身边小事、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和文化遗迹等,他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情感细腻丰富,善于以儿童的视角,用多彩平实的笔墨去尽情地展现生活的美好,描述自然的神奇和民风民俗的奇趣神秘,他的散文极具童趣和民族文化内涵。
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溪歌》、《凉山风》、《风雨花集》、《我的小马》、《一碗水》、《珍珠雨》、《小霞客游记》、《天使的花房》;散文诗集《小鸟在歌唱》;幼童散文诗集《弯弯的彩虹》;评论集《儿童文学札记》。他的作品曾先后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国作协优秀儿童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桂文亚:1949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安徽省贵池市,是台湾儿童文学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
桂文亚的散文大致可分为家庭亲情、校园生活和游历见闻三类。她的散文在自由平实幽默的描述中透出一种温馨的情意和盎然的童趣。她还创造了叙事抒情与摄影图片相互映衬的散文文本形式,增强了她散文文本的直观感和艺术魅力。她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思想猫》、《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哈玛!哈玛!伊斯坦堡》等。还出版了对少年儿童的创作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个人创作经验谈《读与写的第一堂课》。
她曾先后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华儿童文学奖、信谊儿童文学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她的作品还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外语文读本中。
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1981年开始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他的儿童报告文学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对未来一代成长的关怀。他善于捕捉少年儿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对之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开掘。他的作品具有冷峻、敏锐、震撼力强等特点,往往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起到警示作用。
他的主要作品有儿童报告文学集《少年巨人》、《16岁的思索》、《成功的秘诀》等,还出版了中、长篇报告文学《青春社会场——当代中学生社团生活纪实》、《英雄少年赖宁》、《一个少女和三千封来信》、《成功的选择——当代职业高中学生心态》等。
第二篇:儿童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点,是处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 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什么是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报告文学是新兴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深刻影响的真人真事的作品。
也就是说,它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动人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所作所为和儿童所关注、所向往的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新闻性
这是报告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它区别于文学体裁的显著标志。新闻性指的是真实性和时效性。
真实性是新闻性的内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反映的事物必须是现实生活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夸大,不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另一方面,要反映正确,即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两者结合才能构成完全真实。
报告文学同样要讲究实效性,要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感应时代的脉搏。所谓时效性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报道时间要快,一是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需要,及时抓住生活中具有新意的东西,回答小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优秀的儿童报告文学总是将报告的聚焦点置于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领域,将探究的笔触伸向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而当作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时,他们不仅能发现儿童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值得张扬、宣传和歌颂的诸多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同时也会注意到现实社会中与少年儿童成长有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2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 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 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 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 这就告诉我们,报 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3深刻的教育性
儿童文学被称之为快乐的文学,这是因为儿童文学常以其所具有的稚拙纯真之美和荒诞性、喜剧性给读者带来欢愉。与其他儿童文学样式不同,儿童报告文学不一定都以欢愉去取悦读者,而更侧重于直面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状况,以作者冷静的思考去铸成作品的震撼力。
儿童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无疑有着来自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两方面的原因。从接受主体来看,儿童报告文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少年期儿童。从其身心发展看,少年期的儿童尚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阶段,他们虽然告别了童年的幼稚,但还不具备成人的成熟。同时,当代少年儿童还面对着种种的人生难题和现状,决定了他们内心世界的脆弱和孤独,也决定了他们思想的不稳定和情感的丰富与多变。因此,他们渴求理解,需要宽容,需要获得心灵和精神的启迪。
从创作主体来看,儿童报告文学作家是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和领航人。他们总是怀着一种对少年儿童的热爱和理解去关注他们的生活、思想和心灵,以他们真诚的情感和冷静的思考去唤起人们对当代少年儿童所面临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唤起少年儿童对自己的反思。因此,庄严的社会职责和使命意识,使他们能以深邃的目光去透视少年儿童生活表象中所隐藏着的问题,去捕捉少年儿童生活中的热点或焦灼点,并由此为作品带来锐气、深度和思考价值。
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型
1、以报告事件和现象为主
这类作品重在展示当代少年儿童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殊现象或事件,反映当代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对之进行客观的分析,带有鲜明的反思色彩和评价特色
2、以报告人物为主
这是以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人物为主的儿童报告文学,其报告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少年儿童。这类作品一般通过对人物的经历、行为、思想、才干、典型事迹的报告,塑造血肉丰满的新闻人物形象,从而为少年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
在表现手法上,以报告人物为主的报告文学,常借助电影艺术的“特写镜头”对典型人物的某一生活侧面、某一生活片断或者人物在某一事件中的特殊表现进行特写式的再现。刻画鲜活、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真实人物是这类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美学要求。
儿童报告文学部分作品
孙云晓 :《草原上的较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少年巨人》《“第三世界”的女生》《微笑的挑战者》等
李楚城: 《生活的斗士》
刘保法: 《迷恋》《星期日的苦恼》
庄大伟:《出路——当代农村少年心态录》
秦文君:《失群的中学生》
李凤杰:《魔鬼的诱惑》《还你一片蓝天》
孟晓云:《春城的一场暴风雪》
陈祖芬:《只不过是一刹那》
冉红:
《留学生和大公猫》
儿童故事的定义
• 以叙述生动引人的事件为主,适合儿童读和听的故事。
• 主题单纯、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人物集中、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口语化,是儿童文学中运用最普遍、流传最广泛、很受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故事的特征
一、主题集中明朗: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寓有明显的教育目的。• 《谁勇敢》 杨福庆 • 内容:敢捅马蜂窝的小松在马蜂炸窝后狼狈而逃,不敢捅的小勇在紧急关头保护钢钢却被马蜂蜇肿了脸,痛得哭了,两相对比,告诉幼儿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写作特点:对比;对话简洁口语化,但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二、情节曲折单纯:以动人心弦的情节取胜。
1、突出传奇性
• 传奇性就是情节曲折、离奇,具有某种怪异性和神秘色彩。
方法:采用”变形”的艺术手法,通过高度的夸张,将生活特异化、漫画化或理想化,有时还可以使情节具有某种荒诞性,但又是合理的。《班里选出的小偷》(陈本学)
2、强调意外性
• 意外性就是情节的发展往往出乎读者或听众的意料之外,具有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 方法:采用“巧合”的表现手法。要巧中有常,巧而不为。《南瓜生蛋》
3、注重单纯性
• 单纯性就是故事线索单纯清楚,情节主线一般都单线发展。• 情节单纯不等于情节简单或单调。• 情节单纯并非呈直线状态。《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4、讲究连贯性
• 连贯性就是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首尾呼应,没有太大跳跃性。• 方法:以顺叙为主,一般不采用倒叙,很少用插叙。《黄瓜》
5、重视完整性
• 完整性就是故事情节必须有头有尾。故事发生发展过程完整,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苏珊的帽子》
三、叙述明快而有童趣
1、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
2、巧妙设置悬念
• 故事情节曲折,有悬念,有巧合,细节丰富。
四、语言质朴而活泼
最突出的特点:故事的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语言具体形象,口语化,可以阅读和讲述。
普罗普故事结构分析
• 表现一:故事一般以“从前”开头,或以功能相同的其他方式开头。
作用一:将故事放置在过去,说明故事发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远离讲述者、听众或读者的世界。为虚构找到了合适的空间和理由
• 表现二:童话故事一般以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的胜利结尾,并且保证“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作用二:听故事的孩子也和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能够克服障碍,成功地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 表现三:故事具有基本的对立结构。即匮乏/补救结构。在其他作品中可延伸为禁止/违背、需要/帮助、任务/完成等。
作用三:这种对立使儿童认识到问题的基本形式,使一切情景简单化,可以帮助年幼的孩子应付自己的问题。
第三篇:报告文学。
冲不垮的是精神
推不倒的是心的长城
灾难定格,历时定格
2011年8月19日,原本只是历史长河中极其普通的一天可是它却成了四川人民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流经巴蜀大地的石亭江、沱江等江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的笑靥,露出了凶猛可怖的狰狞。
肆虐的暴雨,凶猛的洪水横扫着什邡等地区,暴雨所到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小溪涨!江河涨!水库也涨!
德阳告急!绵阳告急!
流经地区的江河、水库全线告急,恶浪翻滚!
凶猛的洪水跳过设防水位,警戒水位,紧急水位,危险水位,疯狂地涂写着水位纪录。洪水就像是发怒的困兽,吞噬着巴蜀大地,吞噬着人们的家园。
暴雨成灾,中断东南大动脉
暴戾的洪魔,猝然不及防地酿造大大小小的悲剧和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沟通出川大动脉的宝成铁路被无情的折断,导致无数旅客被困在车厢中。这其中将会造成多少不可弥补的事,这一切都是难以估量的。这场洪灾,牵动了领导的心,牵动了四川人民的心。那是多少个揪心不眠的日夜,那是多少个流汗流泪也流血的日夜。在这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流泪了,省长蒋巨峰也流泪了,那是心痛的泪,忧心的泪。于是成都市政府的领导人员立刻派出抢险工程队500人,机械80余台前往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灾区。他们在这里上演了一部部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那是一部惊心动魄的人与洪水搏斗的活剧。汗水与血水,生存与毁灭,坚韧与苦难,奉献与牺牲,组成了一曲曲英勇悲壮而又荡气回肠的旋律。
关键时刻,险象环生
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到达后没有耽误一分钟就开始抢险工作。他们来到石亭江铁路大桥边上,眼前的画面触目惊心。
一列从西安开往昆明的普快旅客列车K165,这列红皮列车已断成4截。其中,15和16这两节车厢被冲到铁路大桥下游500多米远的河中央,火车头到11节车厢已经过河,停在江南边的路基上。而第12到14节车厢停在大桥断裂的南部,剩下的第18节车厢停在断裂大桥的北部。
火车里面已不见行李,火车窗户玻璃可以看到被敲碎的痕迹,晚8点,天黑下来时,停在桥上的第12节车厢里面的灯还可以打亮。现场的铁路工作人员介绍,开灯是便于观察,防止火车继续滑入江中。领导联合德阳、绵竹有关领导成立抢险处置工作指挥部,采取四条措施进行现场处置:一是疏散围观群众,防止围观数千群众坠河。二是维护交通秩序畅通,为施工人员及机具进场提供保障。三是对掉在河中的两节车厢以不再往下游移动为目标,防止对下游的桥梁造成损害。四是铁路部门牵头做方案,让悬挂的车厢尽快拖离,防止掉落。
两节车厢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因为连日暴雨,德阳全市加强了防汛巡查力度。当日上午,当地民兵巡查中发现石亭江上的铁路大桥南边岸基处江堤出现溃坝,广汉市小汉镇人武部长郑本禹受命带领50多个民兵在此处加固江堤。
30多岁的郑本禹说起当时的紧张时刻,依然难掩激动。他是挥舞榔头敲碎火车窗户,救出遇险旅客的8勇士之一。
郑本禹说,当日下午3点15分左右,他们正在加固江堤,离他们10多米远的铁路大桥上,由北向南开来一列红皮火车,他们看着火车前10节车厢已经过桥,突然铁路大桥中间2个桥墩垮塌,火车后部15和16这两节车厢掉下,成V字形卡在铁路上。
“紧急!”郑本禹说,当时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几秒钟后他们反应过来,立即带领50多个民兵冲上铁路桥。
只有8名民兵手上有榔头,他们顺着铁路桥边一人多宽的人行道赶到垮塌处。“火车内的人乱成一团,哭喊声,求救声嘈杂一片。”郑本禹回忆说。
火车头被拉断后滑上路基,失去动力的中间几节车厢车门无法打开,车窗无法砸开,乘客不断求救。眼看V字形的两节车厢即将坠入江中,郑本禹带着8个手持榔头的民兵砸碎玻璃,开始救人。
里面推外面拉,近400旅客成功逃生
郑本禹介绍,有榔头的民兵负责砸玻璃,剩下的民兵在外面拉被困乘客,里面旅客从里面推。2节车厢里近400名旅客很快被救出车厢,郑本禹估计,总共花了约20分钟。约10分钟后,人员全部转移安置,两节车厢也掉入江中。
宝成线是一条复线铁路,断裂大桥西边是另外一条铁路线。郑本禹说,近400人被救出不久,一列从南往北开出的火车驶过,“估计引起了震动,15和16节车厢彻底断裂,掉入滚滚石亭江”。
郑本禹说,他们往两节车厢内仔细观望过,“确认里面已经没有旅客了”。武警消防支队防止车厢掉落立即冲到下游阻塞河道。
昨日下午6时,断桥现场的旅客被全部转移。石亭江北边靠近铁路桥的江底有10多米宽的溃堤,500多米远处,2节车厢被在建的成都到乐山高速铁路桥墩挡住。
昨晚,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带领60多个消防战士正架起大型探照灯,他们负责监视两节车厢,防止车厢被冲到下游,阻塞河道引起二次灾害。
黄强介绍,他们是下午3时19分接到报警,随后派人携带冲锋舟赶到现场。他介绍,到现场后2节车厢已被淤泥掩埋一半,没有发现遇险人员,铁路部门人员向其确认无人落水。旅客多自觉维护秩序安全转移
出事列车上的旅客告诉记者,事发后车上一度很混乱,经多人自觉维护疏散秩序,约1300人顺利逃生。
41岁的黎通泉在13号硬座车厢。车子刚到德阳时,黎通泉到12号值班车厢补了一个卧铺,后到10号餐车准备吃东西。
刚到餐车坐下来时,黎通泉车票还没来得及揣进口袋,火车突然剧烈的抖动了一下。“当时很恐怖,仿佛火车开到山路上一样”,黎通泉被抖坐在地板上。
黎通泉感到腰部剧痛,火车颠簸了半分钟左右,终于停下来。黎通泉说,列车长也在餐车,当时她“反应很快”,“很镇定”,要大家不要慌,并立即组织人群向已经过江的火车前部车厢转移。
黎通泉忍住腰部剧痛,从10号车厢转移到8号车厢上,有人扶他,还有人给他找位子坐。到了8号车厢,列车员继续要求旅客再向5号车厢转移。“当时我们也不知是桥墩塌了。”黎通泉说,他转移到5号车厢时,再也走不动了。
此时,旅客开始使用车厢内的破击锤,击碎车窗玻璃,一一撤出火车,闪了腰的黎通泉最后一个被抬出。
14号车厢 军人指挥疏散
昨晚,西安乘客王伟平介绍,当时他在14号车厢头厕所内。15时15分左右,他上完厕所,到洗漱间准备洗饭盒,突然火车剧烈一闪,他的肋骨撞在洗漱台上,因没有扶住,接连被撞两下,“当时以为是地震了”。王伟平马上打开洗漱间的门,到过道上一看,车厢里乱作一团,一些抱着孩子的妇女在痛哭。
车身已经倾斜,车窗下可见褐黄色江水,“很恐怖”。王伟平说,坐在一起的昆明军区现役军人王晓斌和另外几名退役军人都站出来,大声安慰大家不要慌张,并要求大家排队疏散。
“我看到他们都不慌张,我也平静下来了,帮助维持秩序。”王伟平说,很快车厢内的人排成排,向13号车厢前进。“有人越过座位向前冲,被我们制止了,后来秩序就稳定了”。
王伟平介绍,当时车厢已成V字形,14号车厢一头挂在铁路桥上,一头稍微倾斜向江中,15号车厢倾斜得更厉害。外面有人砸车玻璃,15和16号车厢也有人从窗子翻出。10多分钟后,王伟平附近的几节车厢内人全部疏散完毕。王伟平说,王晓斌是最后一个走出车厢的人,“他说里面已经没有人了”。
“今天我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危险,感谢上苍保佑我„„”王伟平日记这样写道。
善后:根据旅客要求进行安置
现场指挥部介绍,1300名旅客随后被送往了广汉中学安置。
从昨晚8时开始,根据旅客自愿要求,当地政府组织大巴,对距离近的乘客,用大巴送回家,大部分愿意乘火车的旅客,使用大巴转运到广汉火车站,转车回家。如果有乘客要求暂住,当地政府将免费安排食宿,暂时安顿在广汉。今日凌晨,新的K165乘务组已经把需要的乘客运往昆明。
德阳武警消防支队支队长黄强介绍,目前他们已向指挥部建议,如果上游不再有大水下来,暂时不做处理。如果上游近日还有大水,建议使用爆破或火炮轰击,处理两节车厢,防止其继续下冲,撞坏下游在建桥梁。
中流砥柱,钢铁长城
滔滔洪水,冲不垮人民大堤;
滚滚洪魔,击不倒钢铁长城。
党员:中流砥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平时,党员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努力工作;关键时刻,紧急关头,要为实现这一宗旨奋力拼搏,直至英勇献身。这正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夺取抗洪战争的胜利,这是一项极为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对参加抗洪斗争的每个党员的严峻考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年代也是如此。无论是董存瑞、黄继光,还是焦裕禄、孔繁森,等等,都对伟大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党内,英雄辈出,群星灿烂,一代一代优秀共产党人已在广大人民心中矗立起崇高的群体形象。在这场洪水面前,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会更加熠熠生辉。
他们平凡的事迹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他们朴质的作风中映射着夺目的光彩。在暴雨如注、逐浪滔天的危急关头,共产党员发出的“不要管我,救群众要紧”的呐喊,具有多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他们就是中流砥柱。
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
人民子弟兵筑起了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他们关键时刻站起来,危险时刻豁出来,一个子弟兵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当洪水汹汹,畏人胆寒之时;当百姓群众水生火热之时,子弟兵冲锋在前,他们来得及用沙土,来不及用血肉之躯,当肆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卫人民。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大桥重建,给予表彰
10月13日上午,石亭江上鞭炮雷鸣、彩旗飘扬,伴随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缓缓驶过石亭江大桥下行线,标志着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正式恢复双向通车,也标志着公司在经过53天的昼夜施工、艰苦重建后,圆满完成了石亭江大桥的抢险重建任务。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彭琳、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集团公司总经理唐志诚、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光全、党委书记朱保胜等领导出席和参加了通车仪式。下午,省总工会、集团公司隆重表彰了在接到铁道部、集团公司重建石亭江大桥命令后,集中优势资源、汇集精兵强将,先后投入施工人员1000余人、各类施工机械200余套,全力投入到石亭江大桥灾后重建任务中的五公司。他们在抢建过程中,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青年突击队等活动,不断掀起施工决战高潮。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众志成城,不畏艰险,高举“开路先锋”大旗,冒风雨斗酷暑,七战洪水,三抢栈桥,清除拦路虎,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力克旧桥拆除、安全威胁、汛期洪水、工期压力“四大难关”,创造节点工期“六个第一”佳绩,实现安全、质量、工期、环境水土保护“四大目标”,为架梁铺轨赢得宝贵的时间,提前7天完成了宝成铁路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的光荣任务,开创了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新奇迹,再次展示“中铁二局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精神风采,全面兑现了向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中铁二局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集团公司对参见单位和员工给予隆重表彰。五公司石亭江大桥抢险重建项目部获四川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李泽伦、袁克远、谯华东等11名抢险重建勇士获集团公司党政工团授予“开路先锋”奖章;五公司党委书记朱保胜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抢险项目部党支部和第一、第三党小组分别获“先进党支部”、“党小组”称号;刘秦南,朱川林,郑高华等四名同志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回首灾难,低头反思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物的故乡;
水,是无比珍贵的液态白金。
然而我们的洪灾也是由于水造成的。
在这场洪灾中,人们忘不了双眼布满了血丝的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人们忘不了与他们一起站在激流中打桩、与他们携手并肩、共同战斗的镇委书记和镇长;人们忘
不了靠前紧急指挥他们脱生,自己却走在最后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人们忘不了那一面面立在险工险段上、写着共产党员名字的生死牌。
当人们为自己和他人不屈不挠战胜洪水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时,也要悄悄地去听一听退去洪水的表白和心声:“我是水,我是雨水,我是露水,我是泉水,我是溪水,湖水,河水,江水„„,我在这个星球里生活了亿万年,让这个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变成一颗蔚蓝色的珍珠,让千百万种生命在这颗荒芜的星球上萌生,繁衍„„,我栖息在大树和小草的叶脉里,我沉睡在根系盘绕的泥土中,我嬉戏在山间,我荡漾在湖塘,我奔流在宽阔而又洁净的河床上„„,时至今天,我突然失去了家园,没有了树,没有了草,没有了深厚的土壤,没有了溪流和湖塘,我的河床变得拥挤又肮脏,我仓皇地奔突流浪,寻找我的家园„„”
鲁迅先生曾预言:“将来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为此,面对水,我们要学会敬畏,学会珍爱,学会善待,善待水就要像善待自己的宠儿那样充满无私,充满博爱,爱水的一切,享受水的一切,那时水也会尽显博大的胸襟与人类同家园共繁荣。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像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水,“水和血液等价”的日子,才会离我们而去„„
2011级汉文三班
唐开美
学号:***
第四篇:报告文学阅读
报告文学阅读
【技法指津】
报告文学阅读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基本原则如下:
1.“还原”原则:报告文学阅读遵循“还原”原则,解题时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有正确的答案。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报告文学的阅读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就能够拿到不错的分数。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把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炮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他倍感困惑,又倍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w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陈忠实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名成就的陈忠实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问题:“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
答案:①这句话形象地表述出了作家的创作追求,作家的思想,作家对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态,他的作品写出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特体验;②“属于陈忠实”,即他独有的风格特点,他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中剥离出来,独树一帜;③“永留人间”是就其价值和影响而言,无论就思想容量还是审美境界而言,陈忠实都是独特的、无可取代的。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大家之一。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13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从此开始正式学画。
他与张眺被称为“西湖边上两兄弟”,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张眺都学油画,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他们在画风上一度受到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今,可染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名震全校。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一个叫“李艺术”。“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竟一发而中,被破格录取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学业进步很快。
1947年,李可染有幸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第一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高度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心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李可染也求教于黄宾虹。黄宾虹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可染。可染因礼太厚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的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七十多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李可染在1986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选自《李可染的艺术人生》,有删改)
1.李可染是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
答:
2.李可染的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答:
第五篇:报告文学写作方法
报告文学模式介绍
标题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部
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两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主要采用:(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
通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