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23:1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们的深深忧虑。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的研究,努力预防和减少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在校中小学生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笔者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一、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1.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阶段,性机能开始成熟,但神经系统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兴奋、冲动,极易受外界影响,加之相关知识相对缺乏,导致自制力差,辨别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因而一旦受到引诱,为满足某种生理或心理需要,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功能缺失。一是重智轻德现象较为严重。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由于法制教育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致使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水平“滑坡”。二是教师育人观念未真正转变。少数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言传不身教,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与学习、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缺乏有效沟通,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歧视、厌弃他们,甚至将他们推出校门,使这部分学生处于社会、学校、家庭三不管的真空状态,接触社会阴暗面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机会增多,结交社会不良人员机率增大,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学校管理存在缺陷。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学校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每班多达七、八十人,甚至超过了百人,导致教师管理难度加大,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一些学校只注重校内的教育管理,缺少与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联系,对学生逃学、逃课、违纪等情况不及时通知家长,对学生在校外的活动不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早消除学生在校外的违法犯罪苗头。

3.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的同化。不良家庭教育环境是导致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等“四失”家庭逐渐增多。家庭离异破裂和不和睦的“失和”家庭,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使子女产生心理障碍,诱发不良行为。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的“失教”家庭,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缺少对子女的关爱,特别是多数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双双外出务工,把子女托付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甚至其他亲友,造成教育不力,管理失当。父母有不健康行为的“失德”家庭,对子女很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子女也沾染上恶习,从而走向犯罪道路。缺乏正确教育方法的“失才”家庭,父母的育人观念存在误区,要么一味迁就和呵护子女,不注重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放纵子女的不良行为,要么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动辄对子女施以暴行,导致孩子因与父母感情破裂,为寻找温暖而与不良人员结交,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4.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教育功能的弱化。一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迷信、邪教、黄赌毒等一些丑恶现象不同程度地污染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加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屡禁不止以及在就学等方面不均等的现象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交友不慎,青少年学生在与社会上一些有劣迹的人交往过程中,耳濡目染,在受到别有用心人的引诱、教唆,暴力威胁后,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不良文化的侵蚀。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一些渲染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影视作品、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加之个别文化娱乐场所经营业主利欲熏心,纵容、教唆、引诱青少年学生无休止沉湎其中,导致被诱导的青少年学生铤而走险,进行盗窃、抢劫、强奸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社会教育功能弱化。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活动场所偏少,社区、乡镇、村社对学生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的教育管理基本上是空白,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也往往流于形式。

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对策建议

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职能部门和每一位公民,要加强协作,标本兼治,真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1.大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公安、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公安部门要积极探索学校治安管理防范长效机制,增强学校整体防范能力。要加强与工商、文化等部门的配合,定期或不定期 地对各种文化娱乐场所、治安复杂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大力查处黄赌毒案件,查禁和取缔经营不健康书刊和音像制品场所,重拳打击淫秽网站,为学生提供绿色网上空间,坚决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彻底清除渲染色情、暴力等严重危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是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校长对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工作负总责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出现学生犯罪的,一律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二是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全面科学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各中小学要切实端正办学思想,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坚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三是大力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职工中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坚决杜绝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多形式开展育德技能和方法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水平。四是克服“ 虚化”、“弱化”、“大化”现象,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扎实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坚持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在校生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疾患,排解心理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仁爱、宽容之心,树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观念。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真开展青春期知识和性知识教育,避免学生因无知、好奇而犯罪。五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坚持在各级各类学校小学高年级以上开设 法制课,真正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并切实提高质量和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法纪教育,组织开展参观法制教育基地、举办法制文艺演出、听法制报告、观看法制宣传影视节目、案例评析、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庭审旁听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法制教育平台,在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六是健全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制度,扎实做好帮教工作。各中小学要建立问题学生的个人档案,健全落实教育转化目标责任,配合家庭,有针对性的地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积极预防和教育转化。七是进一步加强学额巩固工作,严防学生辍学。健全控制学生辍学责任制,将学生巩固情况纳入学校、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决杜绝赶撵问题学生出校门的行为。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律不得开除学生,高中阶段开除学生、勒令学生退学必须报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各级党委、政府要尽最大努力,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为在校中小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娱乐的场所,并组织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助学活动,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及其他一切基层组织要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体活动,真正使中小学生“离校不离教”。同时,加强联系,明确责任,切实落实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 的在校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和有劣迹的社会人员的帮教、监管工作。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社区密切合作,建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让家长切实承担起孩子的监护人和第一教育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和克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溺爱、放任、粗暴、压服等做法,以模范的行为影响和引导孩子。各校要进一步健全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在时间上不脱节,管理上不留空档。同时,进一步加大家庭教育科研力度,及时总结交流家庭教育经验。要着力建设一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素质较高的校外育人队伍。进一步加强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加强中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建设,建立一支以“五老”人员为主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积极支持他们开展教育工作。要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大力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决清除校园“粗口歌”、“黄色卡通”等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查缴暴力色情游戏软件、流氓玩具、管制刀具,坚决取缔校园周边200米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以及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经营性娱乐场所。

第二篇: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从14岁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反社会行为。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将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据统计,在全国3.67 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70%;同时,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 龄只有 15.7 岁。因此,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给青少年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巨 大的痛苦。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因为一起轻微的交通事故,而将一名撞伤的妇女残忍杀死。时隔不久,同样的案件就在萍乡发生了,3月16日,湘东区发生一起因为轻微的交通事故而致人死亡的案件,其中两人为20岁以下青年,3月24日凌晨,湘东又发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其中4犯罪嫌疑人为未成年人。是什么让这些处在花样年华中的青少年走上歧途?以下我就谈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和探讨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呈现多样化,以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为主。第一,根据青少年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有关数据,暴力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从2001年到2003年期间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41.67%。第二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 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出现团伙犯罪增多的原因主要是青少年犯罪行为受从众心里的支配较大,很多青少年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讲“江湖侠义”、“哥们义气”,只要有人提议就附和,盲目跟从,蹈入犯罪。青少年犯罪团伙具有鲜明的特征:形成容易,形式松散,随意性强,传染性强。

(三).从犯罪主体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且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

由于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样,青少年的发育年龄提前,因此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 导致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六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 14 岁不满 16 岁的人数逐渐增多,占 57%左右。这类人群,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有的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

(四)从犯罪后果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某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形成既有主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许多方面,集中起来说,主要是社会、家庭、学校、法制道德教育、个人:

(一)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不良文化的影响。

社会产业结构与社会财富分配正在不断变化,贫富差距逐渐扩 大,这种变化给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重大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犯罪是社会不协调的产物,而非仅仅教育导致的结果。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会使所有正面的教育功亏一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现象(五天学校教育后,学生在社会上受两天的影响,学校正面教育就等于零)。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二是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近几年来因特网的应用和普及也给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对判断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而言,有的经不住诱惑而误 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尤其是近年来许多不法青少年通过网 络实施犯罪的案例越来越多。三是就业竞争的加剧使社会闲散 青少年不断增多,农村进城务工青少年缺乏管理等等,成为诱 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综观犯罪的青少年,其家庭环境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的父母离异而缺乏父爱或母爱;有的父母虽未离异但感情不和,经常的吵架打骂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易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极易走向人生的“极端”;有的家庭则属教育方法不当,过分的溺爱和极度的管制都属于教育方法的误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给农村留下了一大批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青少年,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支“生力军”。

(四)学校教育不当。

许多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单纯追求升学率,只注意智的传授,忽视德育教育,缺乏法制教育、缺乏在具体教育中联系实际,盲目的超越阶段,忽视了青少

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此外,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暴自弃,产生悲观,形成畸形心理,这部分学生极易被坏人所勾引,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五)法制道德教育滞后。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一是道德和法制教育滞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道德和法制教育明显欠缺。许多青少年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犯了青少年自身又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罪,更不知道犯的是什么罪。二是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护教育。青少年处事的盲目性和无知性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六)青少年自身特有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各种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容易走向歧途。这些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内在原因。

纵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既不能忽视外部原因,也不能忽视内部原因,要结合内因和外因开展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这是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道。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是,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加大惩腐力度,清除腐败现象,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二是,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建设,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创造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从而消除或限制企图犯罪作案的条件以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二)家庭预防

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青少年犯罪的产生与家庭教育不当密切相关,进行家庭教育是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一是要全面教育孩子。二是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三是家庭教育要从青少年具有特殊心理这一点出发,要采取平等沟通的方式,以良师益友的身份进行青少年的思想 行为教育。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预防犯罪的决

定性环节。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第一,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把德育(包括预防犯罪教育)放在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第二,应切实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效果。第三,大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推动青少年预防犯罪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法制宣传

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综合所述:青少年犯罪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才能预防、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第三篇: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广东警官学院11级法学二班

邹锡涛(学号;201***)

摘要:青少年问题始终是社会极其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特征、发展趋势,针对问题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是刻不容缓的分析,本文对青少年的犯罪概念,原因,预防对策做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特点 原因 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概念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周岁之间依法应受法律处罚的群体;广义的是指从犯罪学角度出发,它一般是指6—25岁之间实施的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的不良行为。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从实证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是指10-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近年来,从统计青少年犯罪的数据来看,未成年犯管教中心收押的未成年犯的犯罪年龄普遍降低,十四五岁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年龄。

(二)犯罪行为严重。大案、要案逐年增多,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在、偷盗、抢劫、杀人、绑架等故意犯罪,据有关数据统计,杀人、抢劫占青少年犯罪的20%以上,犯罪时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社会危害性极大。

(三)犯罪目的简单。青少年犯罪目的很简单,往往是因为很小的事情就采取了很极端的做法,这些犯罪嫌疑人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但根本没有认识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不知道性质的严重性及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因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四)再次犯罪比例很高。未成年犯人在牢中错失学习时机,并和其他犯人交叉感染,结果出狱后不能适应社会,内心自卑,因承受了不种种压力,再次犯罪的比例较高。

(五)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化。随着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在青少年犯中,有一定科技知识的人也相应地多起来。他们使犯罪走向智能化,如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信用卡诈骗等等,进一步加剧了司法机关侦破的难度。

(六)团伙作案出现新变化。过去,团伙犯罪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现在,团伙犯罪已蔓延至县城、集镇、农村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心理结构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身心两方面的显著发育,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意向,不想按照父母和老师的指导办事,心理上不稳定,表现出冲动和盲目。特别是当他们的行为和想法遭到父母反对而受到压抑时,造成的反抗情绪使其走向犯罪。

(二)家庭影响,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同,但从性质和效果来看只分好坏两类,不健全的家教、不良的社会环境、有严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父母的言行影响子女,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反之,父母奸诈、残暴的性格会影响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

路。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够,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缺陷:首先,学校重视不够。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次,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或非法律专业教师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难以解答,甚至有时对于学生提到或遇到的问题,也难于指导。最后,职责不清。学校由于没有明确法制教育的职责和目标,形成学生接受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缺乏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四)社会影响。一方面,社会上的腐化现象、不良风气给少年造成极大的腐蚀和影响。主要是一些“黄色”书刊和新闻媒体播放的暴力等影视制品的影响,其传播速度快、毒害大、遗毒深,而青少年辩别是非能力弱,好奇心强、模访能力强,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文化糟粕会对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毒害人的心灵,使人堕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消费意识盲目膨胀,追求物质金钱的欲望及腐朽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

四、青少年犯罪对策

(一)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强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二)家庭预防

1、父母提高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家长应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和自身思想素质的培养,要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

2、注意家教方法,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观察、了解他们思想和行为,要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更应给以家庭的温暖,绝不可弃而不管,放任自流。

3、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规定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子女所承担的教育义务和预防未成年犯罪的职责,但并未规定父母教育不力所应承担的责任。针对青少年犯罪,完善立法显得犹为重要,应在法律责任中加入对父母的处罚条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三)学校预防

1、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2、努力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这须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不能为人“师” 和歧视学生,动辄体罚学生的教师,要予以严厉处罚,淘汰出局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3、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中、小学要把法制课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授课,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使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四)社会预防

一是保护性预防措施。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最佳年龄,我们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所有的青少年得到学习机会,可以使他们丰富知识,提高思想,加强品德修养。劳动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应想方设法为少年就业开辟门路,尽量使所有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少年都有工作,避免因没有工作

而走上无聊、苦闷、颓废、堕落的道路。二是限制性预防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赌毒”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对于处在犯罪边缘的以及接触过劳教、少管、刑满释放的青少年有当地公安机关、基层组织、学校及家长配合下促其改过。

[参考资料]

[1]《中国刑法学教程》向朝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2]《青少年法学概论》张友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3]《中国青少年犯罪学概论》马杰、怀义、罗锋、然冀、仲园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0年8月出版

[4]海峡网:《黄色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4]东方法律网:《怎样预防少年犯罪》作者王力

[5]《法律图书馆》网站法律论文资料库

[6]《从少年法庭到少年法院——对我国目前创设少年法院的几点思考》姚建龙

海南出版社,2004年1月

[7]《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之我见》武汉大学法学院王培荫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8]《少年诉讼权利的保护与完善》王雪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9]《试析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徐卫东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第四篇:试论青少年犯罪原因与对策

业论 文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青少年犯罪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关 键 词

青少年犯罪 原因 预防 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0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 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 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 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 严重罪行。

(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 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 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 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 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三)从犯罪年段年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我市一名少年犯杀人 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 人。有的少年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 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比较为严重。

(四)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 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 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家庭影响。

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

(二)社会影响

青少年成长特点是生理机能增强,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而尚未定型,爱模仿,赶时髦,容易沾染不良习惯,在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等不良风气影响下,有些青少年吃喝玩乐,花钱无度,但缺乏相应的收入,在金钱保障不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偷窃、抢劫,侵犯他人财产,这方面犯罪比较多。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三)自身因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理想信仰危机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一些青少年对人生悲观厌世,面对社会、学校的激烈竞争,缺乏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法制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良莠不分,心胸狭隘,当个人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唯分数论好坏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俱灰。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自暴自弃;有些教师对学生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有侮辱谩骂的,这不仅仅对学生是知识和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暴力语言,伤害得是学生的心灵,是内伤,这种内伤不像身体的外伤那样容易被察觉,但它的伤害力是严重的,持久的,甚至影响到学生一辈子的前途和命运,他们会认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已经没有什么好感,老师不喜欢自己;还有的教师随意赶走差生,使这些学生害怕挨父母的打,有家不敢回而流入社会,很容易成为不法之徒引诱和教唆的对象,年纪轻轻叼着烟卷,流里流气的,成为社会的危险群体。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四、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注重家庭教育

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作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切实履行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生理特点,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子女,引导其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既不随意打骂,也不过分娇宠,对孩子的缺点和毛病要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这也是社会有关部门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提高婚姻质量,加强对父母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这些家长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要教会他们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注意教他们如何做人,经常观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关心什么事,结交什么人,要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多一分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专横。对于失足、犯错误的孩子,更应给以家庭的温暖,绝不可弃而不管,放任自流。

(二)加强社会保护

社会环境有好有坏,青少年既可以受到英雄模范人物的熏陶和感染,也可能受到坏人坏事的影响和污染,青少年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所以社会诸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让未成年人接触思想不健康、淫秽下流、暴力犯罪等有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娱乐内容,加强对网吧、迪吧、歌厅和网络的管理。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 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黄色”、“灰色”和“黑色”这“三大污染”对青少年的感染和侵害,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

(三)自身预防

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应该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当然,这需要和后面要谈的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勤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四)学校教育改善

学校的老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应当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教育人的场所,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更应重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中,挫折耐受力的培养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量的犯罪案件表明,未成年犯罪者大都是在心理冲突和挫折状态下引起的行为问题,因而挫折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其次,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为人师表应以教育、培养良好人才为本,感情用事、随心所欲、误人子弟、任意惩罚学生、伤害其人格及自尊心,都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困难学生”,他们更需要关心、理解、帮助,如果多一些来自师生的温暖,也许会将一个误人歧途的学生挽救回来。教师对学生的模范表率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这方面不乏其例。要想使学生懂法,教师必须先学法,要想使学生做好人,教师必须先做好人,这就是:“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这须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国现已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应大胆改进教师制度,使教师能进能出,对那些品质

低劣、不能为人“师”的人,要及时将其淘汰出局;对于那些歧视学生,动辄体罚学生的教师,要予以严厉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2001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加强青少年培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问题。因此,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机制,从战略和策略等方面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是关系现实大局和未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切实负其责任,增强普法教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重要依据和环境。同时,青少年也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参考文献:

1、现代青年心理学,[日]荫山庄司等著,邵道生译,1995.2,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共249页

2、社会主义法治论纲,石泰峰著,2000.2,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共283页

3、犯罪心理学纲要,林秉贤著,1996.1,中国展望出版社,共355页

4、社会主义法制通论,陈处昌著,2000,4,南京大学出版社,共316页

5、刑事诉讼法教程,陈光中著,2001.8,中国城市出版社,共390页

6、宪法学纲要,许崇德著,2001.3,中国监察出版社,共356页

7、刑法各论,周振想著,2001,5,当代世界出版社,共462页

第五篇: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青少年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一直较高,而且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针对问题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又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对策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该环境中的家庭和学校。然而如今,我国社会某些领域的无序和失控,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和学校,都产生了令人担忧、急功近利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轻德”、“法律观念淡化”的短期行为,不断影响甚至是直接作用于身边的青少年。同时,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还较低,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还未形成健全的人格,对社会尚缺乏适应能力,一旦得不到有效保护,极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有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犯罪成员已占到全社会犯罪成员总数的70%--80%。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逐渐低龄化的严峻事实已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关心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减少甚至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神圣使命。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和现实的课题。本文就探求预防、减少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途径,如何有效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初步探讨。

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和发展的原因

(一)法律意识的缺乏和自身思想意识的内部影响

大多数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漠和贫乏,对法律一知半解,甚至是根本不懂法。19岁的仙居青少年郑某两年前因涉嫌强奸、抢劫等罪被刑事拘留,后来为了帮好朋友的忙,他竟然把朋友犯下的爆炸罪名也揽在自己身上。他的脑子里没有丝毫法的概念,只为了“哥们义气”。象郑某这样的青少年犯罪人尽管违法犯罪之后也会感到无比矛盾后悔,但由于情感具有极端不稳定性和强烈的冲动,在作案过程中难以自我控制,很难顾及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青少年处在心理、生理发展非常迅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为“疾风暴雨”的危险时期。该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但阅历不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构成易变,往往只重表面,易受暗示,多盲从,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

(二)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当前,物质财富空前增长,然而各种互相冲突的理论与价值观却泛滥成灾,社会缺乏有效的主体价值观的引导,社会道德面貌呈现出某些衰退、滑坡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的青少年们在面对自己的人生及周围世界时,选择基本方向时经常无所适从。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一些人膨胀消费,嫖娼宿妓、生活腐化;贪污腐败等社会不正之风和行业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财富的两极分化,使一些青少年将“不劳而获”的思

想合理化,甚至作为犯罪的正当理由。凡此种种因素产生出不良的示范效应,为那些在潜意识中存在不良因素的未成年人提供了违法犯罪的心理环境,降

低了他们的“犯罪有理论”。在青少年盗窃犯中普遍认为,“别人家为什么那

么有钱,我也要像那些大款们一样潇洒。”“有权有势的人贪污受贿是明的,我们盗窃只不过是暗的,道理也差不多。”

文化垃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诱发作用。当前,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不健康的音乐、文学所倡导的不良的社会价值观与种种腐朽的生

活方式,对年轻人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充斥精神毒品的色情文化,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性罪错,极易激活、强化个体性欲求。由于青少年性心

理发育的不完善,这种东西会直接引起他们的性冲动,产生性联想、性幻想,出现性障碍,为了解除性冲动的困扰,便会寻找对象发泄性欲,造成性罪错。

甚至有的进行卖淫嫖娼活动和流氓淫乱活动。安徽蚌埠市某中学生曾参加全

国奥林匹克竞赛,因暑假在地摊上购买了一本黄色书刊,看后中毒至性犯罪。

(三)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失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系曾就上海、广州、北京、郑州、西安五大城市的550户家庭进行一项有关

父母关系与子女行为异常的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多,父母相互依赖程

度低、家庭结构不稳定,子女的行为异常水平高,易形成激烈的攻击性行为,严重的会导致犯罪;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结构稳定,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往往较热情,乐于助人。而司法实践也表明,家庭解体情况愈严重的地

方,青少年问题也愈严重。残缺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不同程度地促成行为扭曲。而完整家庭中,也存在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溺爱型的家庭的父母往往迁就子女的不适当要求,放纵子

女不良习惯,特别是物质生活的无所限制,子女常有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占有欲极强的心理。当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欲望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向

家庭外扩张,逐步走上犯罪道路;放任型家庭的父母未履行好监护职责,他

们对子女的情况疏于过问,不能及时发现教育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甚至对

子女的越轨行为有所察觉也放任不管;粗暴型家庭的父母奉行“棍棒教育”,不能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对抗心理和

悲观自卑情绪,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除

此之外,一些家长自身言行不端如嗜酒、赌博、吸毒、好逸恶劳等也会对孩

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北京市少管所最近对154名未成年犯进行调查显示,154名未成年犯中,属单亲家庭的有52人,被家长溺爱的有28人,经常受家

长粗暴打骂的11人。一些孩子因经常受家长的打骂,与家长产生隔阂,甚至

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有的孩子怕挨打,便夜不归宿,在社会上接触坏人后导致犯罪。

(四)学校教育的失误和管理混乱。

一是目前不少学校教育体制与方式陈旧,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导致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观念模糊,是

非分辨不清。一些学生在小利益、小事情的诱惑和不健全心理的趋使下,以

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二是一些学校忽视校园治安整治,学校管理混乱,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对学生缺勤等违纪行为及一些不良倾向也不过问,这种

“放羊式教学”必然导致一些学生胆大妄为,由小错酿成违法犯罪。三是对后进生不闻不问,进行“冷处理”。一些学校单纯以成绩的好坏来划分学生档次,对成绩差的学生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教育,而是把他们一棍子打死,放任不管。这些流失的学生一方面失去教育引导,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易受社会阴暗面和一些不健康观念、场所、行为的侵蚀,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备的运作体系。它需要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多层次、长期地协调相关因素,减少和消除社会中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这一预防体系一般由国家预防、群众预防、和专业预防等三个部分组成。

(一)国家预防

2、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劳动者。加强青少年保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整个国家都应从这一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1、完善立法,加强普法教育,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199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这部法律存在着倡导性条文多,实际操作性差和罚则不力等明显缺陷。1999年11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较完善。此法对未成年人家庭、学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尽的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做到了有法可依。但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会出现种种新问题,国家立法机关应及时修正不断加以完善。

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教育部门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的教学内容,并协同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有关《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内容,为年轻一代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2、规范社会各部门应尽的职责,督促检查各部门落实责任。

全社会都要热情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家庭、学校 社会要密切配合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引导青少年追求进步;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要依法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惩治和改造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广开就业门路,做好待业青年,下岗青年、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说到底,是要发挥国家的社会整合作用,在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个问题上使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群众预防

就国家预防而言,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群众预防是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但较为直接的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措施在同青少年生活直接联系的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具体的社会环境内展开。这些预防措施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笔者以为,结合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现状,群众预防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三大主体”角色,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2、积极开展并加强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工作。

(三)专业预防

专业预防指的是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专业机关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在整个专业预防体系中,公安机关的治安预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青少年犯罪的治安预防不仅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整个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下面主要就青少年犯罪治安预防的实现途径作简要探讨。

1、建立专门机构。

2、开展情境预防。

3、强化校外辅导员工作和加强社区青少年帮教。

4、在“堵源”的同时,搞好“截流”。

5、充分发挥和拓展工读学校、少管所和劳教所的功能。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是一个长远的课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此次文章所涉及的只是一些由感而发的认识,有些认识和观点可能还不尽成熟,有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更好地完善提高,为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资料:

郑希付.父母关系与子女行为异常

康斌.加强青少年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王娟.犯罪学概论

下载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对策

    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及对策 10153117 杨艳艳 据全世界各国的犯罪统计表明,犯罪的高发人群是青少年。我们在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上,也经常看到有关青少年犯罪的报道,其中......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对策,对当今社......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5篇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侯方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0期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我国社会将来的主人。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都引起......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2008级应用心理学王岳13号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日递增,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

    浅谈网络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网络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杨 青《江南时报》 ( 2007-01-06 第22版 )继父母离异、电子游戏等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后,不健康的网络又将成为其一主要诱因。随着......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施陆海 【摘要】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中一种新的犯罪形态。......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合集五篇)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其预防

    江苏警官学院助学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青少年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张荣光[摘要]青少年犯罪在当今世界各国都表现的极为突出,对各国的社会秩序都构成了很大威胁。在当今中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