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集团公司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的通知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矿生字„2015‟25号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印发《集团公司生产技术
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矿(公司):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集团公司修订完善了《生产技术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执行《生产技术管理规定》条款与本规定有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2月6日
25、矿井采掘工程、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地测防治水、冲击地压防治等各专业作业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各种操作规程编制、审批、检查、考核、评优管理制度;
6、各专业技术管理事故追查分析、责任追究制度;
7、各种资料存档、保管、借阅、保密、登记及销毁制度;
8、矿井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第5条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矿井要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制定企业安全技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激励考核办法,提高采矿、地质、机电等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的待遇,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性机制。
第6条 加强安全技术人才队伍管理。要严格队伍管理,明确技术岗位职责,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技术管理责任。建立完善安全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和晋升管理体系,推进实施技术带头人制度,努力做到队伍稳定、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更替有序。
第7条 完善安全科技队伍培训和评价机制。高度重视安全科技队伍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围绕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开展技术规定和标准的培训。积极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推进实施技术带头人制度,建立健全竞争、创新机制,保护安全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权,提高优秀安全科技人员待遇,调动安全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第8条 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维简费用和科研费用的提取使用规定,重点用于研究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水、火、煤尘、地热、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根据安全生产实际,与科研院所等机构联合,针对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全面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程度。
第9条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矿井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逐步优化开采工艺和设备配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煤矿采掘机械化和现代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其中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稳定在96%以上,小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厚煤层矿井合理确定采煤方法,优先推广使用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煤层厚度≥0.8米,地质条件简单到中等的煤层,要逐步实现机械化开采,淘汰炮采。掘进工作面实现机械化掘进或装载,积极推广掘、锚、装一体化。
第二篇 安全技术审批规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安全技术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保障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特制定本安全技术审批规定。
第1条 生产矿井编制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规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费用、材料和设备等应列入财务、供应计划,保证安全生产需要。
第2条 生产矿井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并根据具体情况每季度修订一次。
第3条 生产矿井必须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执行。
第4条 开采有冲击危险煤层的矿井,必须编制防冲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防冲安全技术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并建立专门防冲机构,落实防冲队伍,健全预测预报制度,抓好防冲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5条 “三下”压煤开采,必须按建(构)筑物、铁路、水体的重
第1条 新采区、新煤层投产的工作面必须进行“三量”观测,并提出矿压观测报告。
第2条 所有正规采煤工作面必须进行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预报。工作面结束后,必须提出监测分析报告,各矿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3条 各矿必须按照[MT554-1996]、[MT553-1996]标准进行顶、底板分类,并提出顶、底板分类报告。
第二节 顶板控制设计
第4条 采煤工作面投产前,必须根据矿压观测资料、顶(底)板分类结果和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进行顶板控制设计,确定合理的工作面支护参数,为编制作业规程提供技术依据。
第5条 控顶距
垮落法和缓沉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正常推进中最大控顶距不得超过4.8m,上、下缺口处的最大控顶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高档普采工作面一般采用“见四回一”的支回方式,对于稳定、非常稳定顶板的工作面可采用“见五回一”,条件具备的工作面可采用“见三回一”。
穿推采煤法工作面最大控顶距不得超过7.2m。特殊条件下的控顶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6条 支护密度和支护强度:垮落法、缓沉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支护密度要满足以下要求:
1、已经进行矿压观测和顶、底板分类的,可以根据矿压显现情况和顶、底板的分类结果确定合理的支护密度。
2、同一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不等长布臵的采煤工作面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支护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第7条 采煤工作面分上下面同时回采时,上下面的错距应根据煤层倾角、矿山压力、支护形式、通风、瓦斯、自然发火等情况确定,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8条 采用反程序开采时,应根据岩层应力及层间距的变化,编制专门的开采设计,确保上层煤不发生结构破坏,其开采设计必须按有关规定报批。
第三节 工作面投产及初采初放
第 9 条 新采区投产,必须经集团公司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面投产由矿组织验收后,方可正式生产。
第10条 所有工作面安装和撤除前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采煤工作面设备安装完毕后,由生产矿长组织本单位各有关部门进行现场验收。
第11条 凡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开切眼时要见顶见底,切眼支护应采用锚网带支护为主(十三层煤工作面开切眼,其支护方式可采用锚杆支护),中、下分层开切眼时应在锚网带支护的前提下加使金属顶梁配单体液压支柱进行加强支护。
第12条 工作面初次放顶所允许的最大悬顶距离及加强支护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工作面从切眼采至最大控顶距开始回柱前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上全特殊支护措施。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自切眼推进8m,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三分之一时,必须进行强制放顶;推进15m直接顶冒落高度达不到采高的1.5倍,倾斜长度超过15米时,必须停止采煤进行强制放顶。
第13条 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高档普采工作面正常推进过程中,出现2〓5m2及以上悬顶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悬顶距离超过下列规定时:中厚煤层悬顶距大于5m,倾斜长度超过15m;薄煤层悬顶距大于7m,倾斜长
第27条 厚煤层、中厚煤层高档普采工作面煤壁两排支柱必须有防倒措施。
第七节 软底开采
第28条 底板允许载荷强度小于16MPa、软底厚度大于0.1m以及留底煤开采的工作面,均视为软底工作面。高档普采软底工作面开采时支柱及π型钢支柱必须穿铁鞋(不包括密集支柱和临时支柱)。
第29条 工作面开采时,要对底板载荷进行测定,高档普采工作面要根据底板允许载荷强度确定铁鞋尺寸。
第30条 工作面支柱穿铁鞋后,初撑力仍达不到要求时,要制定提高工作面支护刚度的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31条 采用人工假顶分层垮落法开采的采煤工作面,人工假顶必须铺设好,搭接严密;采用金属网或双抗塑料网假顶时,必须把网连接牢固。
第32条 采用分层垮落法开采时,必须向采空区注浆。注浆的具体要求,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33条 采用倾斜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下进行。上下分层的回采间隔时间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八节 两端头和超前支护
第34条 采用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运输机的机头、机尾必须采用双楔调角定位顶梁进行支护;未使用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支护的工作面及中下分层工作面可采用四对八架π型钢梁或普通铰接顶梁配合π型钢支护;机头外上侧和机尾外下侧要加设一组联柱。
使用π型钢梁时,其梁长为2.8~3.5m,一梁三柱,迈步交替前移,可采用移梁器移梁。
使用双楔调角定位顶梁时,沿倾斜使用不少于六架。运输机与煤壁之间的双楔调角定位顶梁双楔必须齐全并打紧。
第35条 工作面正规支护与平巷支护间距不得大于0.5m,架棚巷道在工作面与平巷接茬处要加使一对π型钢梁(或11#工字钢梁),其梁长不小于3.2m。巷道为U型棚支护的工作面必须制定专门的加固措施,保证端头支护可靠。
第 36 条 作业规程必须对两端头的支护形式作出明确规定。第37条 上、下两巷自切顶线向外超前支护,应根据矿压观测资料确定超前支护长度,但不得小于30m;冲击地压工作面不得小于50米;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双排金属铰接顶梁(十三层工作面及断面为半圆拱支护的巷道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沿走向支设,其他特殊情况由矿总工程师确定。超前支护的支柱必须穿铁鞋,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初撑力不小于90KN。上、下两巷回撤不得滞后切顶排并保持1-2棵关门支柱。
第38 条 工作面超前支护人行道宽度辅助运输巷不小于1.2m、运输巷不小于0.8m,超前支护段巷道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不低于1.6m,综采工作面高度不低于1.8米。
第39条 采用沿空留巷及带采煤柱的工作面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要对特殊支护措施作出规定。
第40条 后退式工作面的平巷溜子要及时缩短,溜尾不得滞后于放顶线。特殊采煤法的工作面,溜尾处的支护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节 稳定、非常稳定顶板煤层开采
第41条 相邻煤层开采时,上覆煤层必须超前下层煤1-2个亚阶段,上、下煤层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必须采用内错式布臵。开采上覆煤层时,314
顶排必须挂挡矸帘(铺网工作面除外)。
第57条 割煤与回柱间距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回柱点以上5m以下8m禁止其他工作。支柱与回柱平行作业时,支柱必须超前,其间距不得低于8m。
第58条 工作面上、下平巷回棚(钢带),必须使用机械回撤。上、下平巷的金属支柱可以人工回撤(包括超前替棚),但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59条 使用DZ28型及以上支柱的工作面,回柱的具体操作方法要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十二节 撤 面
第60条 采煤工作面撤除必须制定专门措施。采煤工作面停采线位臵应避开工作面周期来压或支撑压力高峰区。
第61条 垮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撤除前如有悬顶(超过2〓5m2)必须进行加强支护并强制放顶。
第62条 煤层倾角超过10度时,必须采用由下向上一次撤除工作面柱梁的方法。特殊情况下由矿总工程师确定。
第63条 工作面撤除前靠煤壁处要支设一排贴帮柱,并将工作面缩至最小控顶距(连同贴帮柱可保留3排支柱)。退路应保持畅通,防止柱梁堆积。
第64条 工作面撤除回柱应3人一组,设专人监护。回柱时回柱地点以上5m禁止有其他人员工作。
第65条 回撤过程中发现工作面顶板来压、支柱严重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回柱,撤出人员,待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确认安全方可继续回柱。
第十三节 支柱管理
第66条 新支柱必须按规定检查验收,达到标准要求方可下井使用。支柱下井前必须按规定棵棵试压,不合格支柱不准下井使用。
第67条 金属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在采煤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试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使用中不合格的单体支柱、顶梁必须及时更换维修。
第68条 严禁用单体液压支柱推移运输机。
第十四节 非正规采煤工作面
第69条 采用非正规采煤法的工作面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无规程不准施工。采用非正规采煤法的工作面,作业规程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70条 作业规程必须对下列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采煤方法、落煤方式、支护材料、顶板管理方法、控顶距离、支护密度、悬顶的处理方法、炮道的支护、采高、支柱的稳定性、软底的控制、超前支护距离、支柱、回柱、撤面要求等。
第十五节 冲击地压工作面
第71条 工作面的防冲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规定》。
第72 条 工作面及两巷支护必须有防倒措施,两巷超前支柱应有连锁固定措施。
第73条 顶梁必须使用防飞水平楔,单体液压支柱应使用中流量或大流量三用阀。
第74条 严重冲击影响范围内必须做到:⑴巷道断面不得小于原设计的70%;⑵不准存有闲臵的设备和物料;⑶正常使用的设备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⑷巷道内铺设的管路严禁使用金属管,因防灭火等需要铺设金属管路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第75条 工作面放炮或卸压放炮时,躲炮半径不得小于150 m,躲炮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
718
第88条 工作面充填地点必须有闭锁信号,各转载点必须有闭锁上一级运输机的闭锁信号,人员进入充填空间回柱或施工时,必须将充填设施及运矸设施停电、闭锁,并安设挡矸设施,大倾角工作面要有防飞矸措施,下方人员或输送机司机必须在安全地段并在有效防护设施保护下施工。
第89条 实施采充平行作业时,充填区与采煤区要有安全隔离设施,防止充填物料进入采煤施工区,采煤机运行至充填施工地段时,要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相互影响。
第十七节 作业规程及补充措施
第90条 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1、作业规程的编制依据 ⑴经集团公司审批的采区设计;
⑵地质说明书及工作面平面图、两巷煤层素描图、工作面综合柱状图(包括8倍采高的顶板岩层厚度和1.5米的底板岩层厚度);
⑶同采区(或邻近采区)同煤层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及支护设计计算说明书;
⑷采煤技术管理规定;
⑸《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制度》等。
2、作业规程编制及审批
⑴作业规程必须按山东安全监察局制定的样本格式进行编制; ⑵由技术科分管采煤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区技术员任工作面作业规程主编人;
⑶各专业部门负责工作面作业规程各生产系统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⑷作业规程编制完毕后,由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对作业规程中本专业编制的内容进行审查;
⑸编制的作业规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有关技术、安监等部门进行会审,会审后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第91条 改变采煤方法的要有可行性论证报告,其工作面作业规程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92条 当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遇地质构造、过旧巷及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有针对性的补充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93条 批准执行的规程措施必须传达贯彻到工区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要考试合格,工人要签字,否则不准下井工作,并抓好现场的落实兑现。
第十八节 采煤工区技术管理
第94条 有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比例为1:500或1:1000的工作面平面图,图中要有影响开采的井巷或地表建筑物位臵;本工作面巷道布臵及相邻采区边界状态、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附有顶底板柱状图,该图作为工区技术人员对工作面前方预测工作的依据,必须把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以及分层开采工作面分层煤厚和铺网情况及假顶上的冒落大块岩石记录在图上,作为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和分析顶板事故规律的依据。该图每月由地测科核实一次。
第95 条 有同煤层、同岩性的矿压观测“三量值”及顶、底板分类结果。第96条 有顶板事故分析和顶板管理分析记录簿。
第十九节 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97条 各矿(公司)•必须制定各级顶板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工
1221、各矿在准备工作面时,应根据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设备的适用范围,合理确定工作面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
2、各矿井必须建立综采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3、综采设备需改型或新选型配套时,各矿应将工作面的开采技术条件、接续地点情况等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组织相关单位结合同类条件矿井统一研究确定配套系列,各矿不得自行委托设计和制造,以免造成设备品种多、利用率低、积压浪费。
4、综采设备在新选型配套或更新升级时,使用单位至少提前6个月向集团公司报送有关地质资料,以便集团公司组织研究和安排订货,避免造成供货周期短而影响工作面设备的加工、使用。
5、经过集团公司多年的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套技术研究和课题攻关成果,除特殊架型外,当支架调高范围、支护强度满足要求时,一般从现有成熟的配套设备中选用:
(1)当采高在1.0m~1.4m时,优先ZY3200/7.5/16型支架、MG150/345-WDK(MG2〓80/360-BWD)型采煤机、SGZ630/220B型刮板机。
(2)当采高在1.2m~1.9m时,优先ZY3200/09/21型支架、MG150/345-WDK型采煤机、SGZ630/264型刮板机。
(3)当采高在1.4~2.4m时,优先ZY3000/12/26、ZY5000/13/27型支架、MG180/435-W、MG300/700-WD矮型、MG2〓160/710-AWD型采煤机,SGZ630/264、SGZ730/400型刮板机。
(4)当采高在1.6m~3.0m时,优先选用ZY3400/14/
32、ZY3200/15/
36、ZY6800/14/32型支架、MG300/700-WDK型采煤机、SGZ730/400型刮板机。
(5)当采高在2.2m~3.5m时,优先选用ZY5000/18/38、ZY6700/20/40
型支架,MG450/1050-WDK型采煤机,SGZ1000/1400型刮板机。
(6)当采高在3.0m~4.8m时,优先选用ZY9000/24/50型支架,MG450/1050-WDK型采煤机,SGZ1000/1400型刮板机。
(7)放顶煤配套设备:
新巨龙公司:优先选用:ZF15000/23/43型支架;采煤机KSW-1500EU型;前部刮板机SGZ1000/2400、后部刮板机SGZ1200/2400型。
华丰煤矿(芦草井沟):优先选用: ZF6400/17.5/28型支架;MG250/575-W或MG300/700-WDK型采煤机、SGZ730/400型前后刮板机。
水煤公司:优先选用: ZF9200/22/32型支架;MG450/1050-WDK型采煤机;SGZ800/630型前后刮板机。
(8)充填支架及配套设备,根据不同充填方式(刮板机、管道)不同进行设计配套,原则上分三个系列,采高2-3米作为一个系列,1.7米左右作为一个系列,1.2米左右作为一个系列。
第9条 地质保障,在综采设计前要做好探查分析和地质评价,并依此作为设计依据,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前,要进行物探或钻探,进一步做好地质调查。对工作面的煤层赋存变化、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火成岩侵入等要全面探查,根据探查情况确定最终开采方案。
第10条 综采工作面的轨道巷、运输巷要尽量平行布臵,保证工作面等长。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要考虑与设备的使用维修周期匹配;工作面斜长应根据地质条件、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11条 综采巷道净断面,运输巷一般不小于9m2,轨道巷一般不小于8m2,应满足施工、检修、运输、通风、行人、安装撤除的需要,并按满足采煤机不做人工缺口和支护允许变形后的净断面考虑。工作面顺槽均应设计集中装、运、卸车场及硐室。综采工作面巷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进行,断面和支护不符合规定不准安装综采设备。
526
第24条 通风防尘和疏排水设施、设备必须齐全可靠,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设计以及作业规程要求。
第25条 运输、轨道两巷应保证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无阻,并做到文明生产。综采工作面还必须储备足够的油脂、易损件、维修工具及备用材料,以利于生产正常进行。
第26条 在试生产前,应清理机道,确保浮煤里没有金属物件、杂物,以防损坏采煤机、刮板运输机,避免发生事故。
第27条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行工作面试生产;首先开动乳化液泵站,将液压支架升紧,达到支撑状态,需回收的支护材料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回收的方式、方法及保安措施。
第五节 初次放顶
第28条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必须成立以矿领导为组长,由矿、队有关人员组成的初放领导小组,必须跟班现场指挥,直到初放工作结束。
第29条 初次放顶期间,两巷出口处及超前支护区内,应严格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第30条 对冒落法开采的坚硬煤层顶板,应制定专门顶板管理措施,严禁采空区大面积悬顶超过采区设计规定。
第六节 放顶煤开采
第31条 采用放顶煤开采要执行《山东省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省外矿井执行所在地政府对放顶煤开采的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第32条 工作面在含水层下开采时,必须进行水文地质评价,并将水文地质资料和防治水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方可进行生产。
第33条 在工作面上下端头5米范围内不得放煤,以维护上下两巷的安全出口。
第34条 在放煤过程中发现淋水增大、瓦斯增加,温度增高等情况,必须立即向矿总工程师汇报,并停止放煤,只有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放煤。
第35条 放煤方法,要根据煤层条件和厚度,制定放煤量,合理确定采放比和放煤步距,减少采空区丢煤量,提高资源回收率,严禁超高或超低放煤,避免采空区浮煤过多和超前冒落。
第七节 上下安全出口
第36条 综采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其行人宽度均不小于0.8米,高度不低于1.8米,出口内无杂物,要求通风、行人、运输畅通,支护可靠。上下出口支护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顶板要刹紧背实,支柱要迎山有力,并打在硬底或柱鞋上,严禁过山、退山、架设单悬臂梁。
第37条 端头应实现无缺口开采;特殊条件确需开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其规格尺寸和支护要求应在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在下缺口内作业,工作面煤机、运输机及转载机必须停电闭锁。
第八节 采煤管理
第38条 工作面在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带、托伪顶(夹矸)、夹矸变厚开采等情况,应采取降低采煤高度等措施,防止形成大块矸石。
第39条 工作面应采取双向割煤;当煤层倾角大于15○时,液压支架必须采取防倒防滑措施,工作面交接班时,应将采煤机两滚筒落地;倾角大于25○时,煤机应采用遥控操作;倾角大于30度时,工作面应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单向割煤,防止刮板运输机下滑。
第40条 综采工作面倾角大于250时,机道与人行道之间应加设尼龙绳挡矸网(或其他有效防飞矸措施),对机道进行封闭管理,并在机道内安设
930
护,移架过程中受威胁地点范围内严禁有人,作业人员必须注意防止顶板从架间掉矸伤人。
第54条 移下端头支架时,要注意端头架与转载机机尾及刮板运输机机头架的搭接情况,防止顶架、增大移架阻力。
第55条 倾角小于15○时,工作面移架要追机作业,移架距离采煤机后滚筒6-9米;倾角大于15○提机割煤时,应分段停机拉架,分段距离视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如果顶板破碎,必须停机移架或拉超前架,以控制顶板。移架时,支架可适当下降,以移动支架为准;在破碎顶板下(或顶梁上有活矸时),应推广带压移架,移架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支架。
第56条 升架时,要注意侧护板伸出情况,防止升架损坏侧护板或出现压架,爬架现象;应给支架以足够的初撑力,且与顶板严密接触。工作面严禁超高,防止支架不接顶而造成倒架。同时也要防止因采高过低而压死支架。
第57条 移架过程中,如发现掉顶、抽条、严重片帮时,必须及时刹顶处理,加强超前临时支护,处理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必须停电闭锁,并有专人监护。
第58条 严格掌握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平、直”,遵循顺序推溜的原则,不准任意分段或由两端向中间挤推。推溜工作应在刮板运输机运行中进行,不准停机时推溜,但停机时,允许推上下机头。移架、移溜时注意观察,避免挤坏电缆、水管等。
第59条 推溜距移架的距离不小于5米,最远不超过15米,刮板运输机的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米,严禁出现陡弯(大倾角工作面执行防飞矸措施)。移后刮板运输机要求成一直线。每次推溜要推够一个步距,若因机道有障碍物,推不动溜子时,应进行返刀或清理,清理时,必须将设备闭
锁并有专人监护,若顶板破碎,必须进行临时支护。
第60条 推移上下机头时,必须将机头和过渡槽处的浮煤杂物清理干净,以防机头飘起,损坏过渡槽。推移后,上下机头不能落后或超前。移上下机头,不允许用单体柱进行;特殊情况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安措施,严禁单体柱顶住电机、减速箱等。
第61条 移转载机前,应检查机头处巷道两帮及顶板情况,注意电机接线嘴和电缆距煤壁的距离,若有擦帮碰顶现象,必须提前处理,禁止硬移。推移转载机时,应使两侧的千斤顶推力平衡,转载机两侧禁止行人或作业。
第十二节 倒架与压架处理
第62条 综采工作面预防咬架、挤架、歪架、倒架技术措施,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63条 出现倒架或歪架时必须制定专门安全措施进行处理,扶架前,应清理架间底座上的障碍物。若顶板破碎时,应加强顶板的维护,安全可靠时方可扶架。处理倒架拉不动时,不得强行操作,应及时处理,防止损坏设备。处理压架需放炮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作业。
第十三节 防 尘
第64条 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防尘规定,采取煤层超前注水、架间喷雾等综合防尘措施。工作面机头及转载点要保持出煤洒水,避免煤尘堆积,采煤机内、外喷雾保持完好和正常使用。
第65条 机电设备上的煤尘,应保持班班清理,无煤尘积聚。第66条 放顶煤,煤尘较大时,除支架放煤口设臵喷雾外,同时在工作面放煤下风流设臵2-3道水幕。
334
织矿方、立业装备公司及相关单位进行验收,以确定整改问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验收合格后立业装备公司负责按队进行施工。
第79条 准备条件不符合集团公司要求、存在制约安撤施工的问题,要现场落实整改,并对责任人、责任单位按规定进行考核。对于无法整改严重制约安撤施工的现场问题,除按规定进行考核外,由立业装备公司与矿方协商,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因矿方原因造成工作面安装、撤除困难的,根据难易程度提高合同定额。
第80条 工作面安撤不具备安全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立业装备公司有权拒绝进队施工,并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二)施工
第81条 验收合格后,立业装备公司与矿方办理交接手续(施工工作面在籍单体、顶梁、铁鞋等一并由立业装备公司回撤),施工过程中的具体事宜由立业装备公司与矿方具体协商,无法协商的问题由集团公司调度室进行协调。
第82条 立业装备公司要保证施工进度并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完成安装、撤除工程,不得耽误矿方的正常接续;矿方要积极为施工单位提供便利条件,确保按期完工,对于相互影响的时间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
第83条 施工过程中现场条件发生变化,专业化公司应及时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三)竣工交接、验收
第84条 撤除工作面施工完成后,由专业化公司和矿方办理交接。第85条 安装工作面施工完毕后,由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调度室)、机电部、设备管理中心、通风防尘部、矿方及立业装备公司对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
第86条 验收合格的,矿方与立业装备公司办理交接手续;验收不合格,属于矿方原因的由矿方负责限期整改,属于立业装备公司施工问题的由立业装备公司负责限期整改。
第87条 安装中出现的设备、材料质量等问题,立业装备公司及时通知矿方,由矿方与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综采工作面的安装(一)切眼安装断面要求
第88条 净宽:必须确保切眼净宽不低于支架长度+0.5米。第89条 净高:切眼高度根据安装支架型号确定支架安装前以确保支架在工作面内能够顺利通畅地运输、调向和联接面溜子为宜:
1、切眼内轨道运输时:顶部最突出部位距轨面净高不低于:平盘车高度+支架最低高度+0.3米。
2、单轨吊进面运输时:须确保单轨吊梁的底部距离切眼底板最突出位臵不小于支架最低高度+1米。
3、通过拖运方式运输时:工作面只要具备轨道运输条件的,严禁使用拖运方式运输支架,特殊条件无法实现轨道运输时,矿方须与专业化公司协商解决。
4、为确保安全高效施工,严禁采取只在工作面中部卧沟渠的方式卧底。(二)支护要求 第90条 顶板支护。
1、工作面切眼支护必须符合集团公司技术管理规定。顶板采用锚带网加锚索联合支护,锚索布臵方式必须保证切眼每2.5米宽度范围内能有一排锚索,锚索间距不大于5米,必要时应沿倾向增设两排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2、遇顶板破碎压力大时,需架设工字钢走向棚,架棚间距根据顶板破碎情况而定,并在安装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738
(十二)安装备用物料要求
第103条 各矿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准备好足够数量的金属网、单体、半圆木等材料,用于工作面安全设施和应急处臵。
综采工作面的撤除(一)铺网距离的确定
第104条 工作面停采前应根据支架长度、端面距大小和现场实际情况提前确定铺网距离,具体为:支架最大长度+端面距长度+2米,必须保证停采后金属网甩入采空区落地不小于1米。
(二)铺网质量要求
第105条 顶网必须使用金属网,煤壁侧支护网可选择阻燃塑料网,铺网、联网质量符合集团公司技术管理规定,出现搓网等情况时,应及时补联网;顶板破碎、压力大及反程序撤除工作面等撤除支架过程中有埋架威胁时,必须铺双层金属网,支架顶梁顶部无钢带支护的范围内,必须在金属网底部沿倾向同时铺钢丝绳护顶,每根钢丝绳间距不大于0.8米,钢丝绳与顶网通过铁丝扭结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2米。
(三)工作面净高
第106条 工作面停采后的净高度,必须满足支架拖运和行人施工要求,具体为:支架降至最低后的最大高度+支架顶梁厚度+0.3米,托运段内有变坡点的,变坡点顶部3-5米范围内净高在此基础上要求再增加0.3米;必须确保工作面没有死架,综采支架活柱量不低于300mm,综放支架活柱量不低于700mm。
(四)底板要求
第107条 工作面撤除准备过程中,应将工作面底板沿走向方向卧平,严禁出现仰采或俯采现象。留底煤或软底工作面支架运输须采用铺设轨道或铺设滑板的方法,预防、解决支架拖底煤、矸现象的发生,影响撤面速
度。
(五)端面距的要求
第108条 支架到位后,顶板条件破碎、有台阶等情况时,按照以下条件准备:最大支护高度小于3米的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端面距不小于支架底座箱长度1.2倍;最大支护高度大于3米的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端面距不小于支架底座箱长度的1.4倍;放顶煤支架顶梁前端至煤壁的端面距不小于支架底座箱长度的1.6倍。顶板条件好或使用多个掩护架及多通道撤除等特殊工艺撤面时,端面距由立业装备公司和矿方共同协商确定。
(六)顶板支护要求
第109条 工作面顶板支护要求。
撤除工作面顶板支护要求采用锚带网+锚索联合支护,且必须保证立柱上方打一排钢带,支架顶梁上方前端至少压两排钢带与端面距范围内的钢带均匀布臵,钢带排距不大于0.8米;锚索排数根据端面距及顶板情况确定,至少沿倾向均匀布臵3排,其中支架顶梁上方至少布臵一排,端面距范围内采用“三花”或“五花”布臵方式均匀布臵不少于2排,锚索间距不大于5米。当工作面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密锚索或架设走向棚的方法加强顶板支护,走向棚间距以有效支撑顶板压力为宜,棚梁一端挑在支架顶梁上方至少0.5米,另一端使用单体作棚腿贴帮支设,单体要穿鞋戴帽,拴牢防倒绳。特殊条件下的顶板支护方案如:借老巷停采或掘进开宽端面距等,由矿方与立业装备公司商定。
第110条 上、下出口顶板支护要求。
回撤工作面必须对上、下出口三岔门进行加强支护,一般加使双抬棚进行支护,条件允许时可以使用锚索梁进行加强支护,或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工字钢梁进行支护,但是不得影响支架、设备的外运。
142
头必须插接,插接长度三个半捻距,并加设绳皮,保险绳插接为两个半捻距。其他不作为轨道提升用的回柱绞车,其钩头可以采用绳卡卡牢,每个钩头不低于4付绳卡,保险绳不低于3付绳卡,交叉上紧,间距120mm-180mm,也可以采用插接,插接长度不少于三个半捻距,保险绳采用直径不小于18.5mm的钢丝绳,插接时其长度不少于二个半捻距。(保险绳可用标准绳套子和10T的马蹬连在钩头上)。
(十三)防滚矸措施
第125条 工作面坡度大于15°时,必须采取防滚矸措施加使挡矸帘,具体要求:工作面设臵的挡矸帘高度不小于1.0米,沿走向宽度能覆盖整个切眼,下部必须使用木料或其他硬质的东西衬底,高度不小于0.2米,能足够承受滚落矸石的冲击力;安(撤)距离大于50米时挡矸帘不少于2道,其中安(撤)地点以上15米左右位臵设臵一道,其上10米左右位臵设臵另一道;安(撤)距离小于50米时可以设臵一道在安(撤)地点15米左右位臵;挡矸帘使用金属菱形网,使用不小于8#铁丝固定在沿走向支设的2棵单体液压支柱上,每棵单体的固定不少于2处;除运输时将挡矸帘临时撤除保证通道外,其他时间必须保证挡矸帘完好;当巷道坡度大于30°时,距施工地点最近的一道挡矸帘必须能够覆盖全断面。
(十四)其他
第126条 各矿准备好足够数量的金属网、单体、半圆木等备用材料,用于完善工作面安全设施。
第十七节 综采设备维护与检修
第127条 各矿必须制定综采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管理制度,明确定期定点检修时间和项目内容;严格执行设备点检制,落实检修时间、任务、管理和检修人员的责任。每天必须有不少于4小时检修时间。
第128条 需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修理时,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检修的工艺要求及安全措施要详细规定,并严格执行。本单位技术力量达不到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修。
第129条 凡下井安装的综采设备必须达到完好。综采设备在井下倒面使用时,必须对设备进行适当检修和一般性的动作试验,并达到完好标准,严禁设备带病运转。电气设备在井下不准倒装使用,必须升井检修、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第130条 采煤机、刮板机在检查维修、更换截齿配件时,必须切断电源,打开离合器,对工作面刮板机进行闭锁,并采取可靠的顶帮支护和机道防护措施。支架在设备检修期间要处于闭锁状态。要及时清理支架、采煤机、刮板机的浮煤和杂物,保持工作面设备的整洁卫生和状态完好。
第131条 煤层倾角大于15度,工作面设备进行检修或缩延溜子、支架时,应将采煤机停在工作面下部吃刀位臵,并设臵可靠的挡矸设施,防止滚矸(煤)下滑伤人。
第132条 采煤工作面设备检修必须将工作面的煤矸运输干净,严禁留有煤矸,特别是采煤机下必须有专人检查。
第133条 各矿在使用维修综采设备时,不得随意改变设备的结构,确需改变的,必须经集团公司批准。原则上综采支架使用满一年后升井,由设备中心负责组织大修。
第十八节 综采充填工作面
第134条 “三下一上”特殊充填开采,必须按建(构)筑物、铁路、水体的重要程度以及可能受到的影响,承压水上开采的安全性,编制专项开采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135条 充填站与充填钻孔设计合理;充填设备选型合理,充填能力
546
更换。
第147条
1、矸石破碎、配比搅拌、管道泵送、充填体构筑等四个基本环节达标。
2、正式充填(干线管重新安装以后恢复使用)前,严格进行管道密闭性试验,并有试验合格记录,未通过密闭性试验,严禁充填作业。
第148条
1、启动输送泵前,检查管接头对接是否严密,及管子固定可靠状况,严格控制开始充填程序。
2、井上下协同事项:一是在管道充水完成以后,协调确定先停泵后关高压闸阀的时间;二是井下充填隔离墙等出现情况,需要暂停泵;三是井下向充填站通报充填预计量等必须有记录。
第149条 充填液压支架、充填开采输送机、捣实机、充填泵等操作工在上岗之前必须认真学习充填工作面的作业规程,严格按作业规程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经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
第十九节 其他
第150条 综采工作面因特殊条件变化增加长度时,不具备延架条件局部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时,必须制订专门措施并按普采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计算选取支护参数,设臵专用供液系统或在综采供液管路设专用分流卸压装臵,满足单体支设要求,机道支护必须与综采循环进度相适应,综采与普采接茬过渡段必须有明确的加强支护要求,防止漏矸冒顶。
第三章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节 总 则
第1条 为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矿震)防治工作,促进安全生产,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和《关于规范山东煤矿冲击地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2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
第3条 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认定为冲击地压矿井;未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开采煤层、煤层顶底板经鉴定具有冲击倾向性,并且采掘过程中煤粉量超标、有煤炮或钻孔钻进中有卡钻、吸钻、异响等动力现象的,均按冲击地压矿井管理。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煤层,按照严重冲击地压煤层管理: 发生过冲击地压事故;煤或顶底板岩层具有强冲击地压倾向性;发生过炸帮或一次抛出煤量在10t以上的冲击事件;发生过地震震级在1.5级以上矿震。
第4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防治五年规划和年度规划。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企业(矿井)年度安全费用计划,保证满足防冲工作需要。
第5条 矿井应建立健全由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信息保障、教育和培训保障、监督约束和激励保障等组成的冲击地压综合管理保障体系。
第6条 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制定冲击地压防治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冲击地压防治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以及防冲技术管理制度等。建立和完善由冲击地压管理制度、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各工种操作规程组成的冲击地压管理工作制度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包括防冲工作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防冲工作矿长办公
950-
第二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随着公司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矿井自主管理不断深入,为加强和提高公司各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明确各级技术业务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煤炭生产的技术政策、法律、规范。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矿井。各矿井参照本条例制定本矿井生产技术管理办法。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公司总工程师是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第一负责人,对公司生产技术工作全面负责,协助总经理贯彻党和国家的技术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部门和公司的有关决定和规定;公司副总工程师负责分管范围内技术工作,协助总工程师作好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司技术部是技术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矿井重点工程设计、规程、措施进行会审,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推广,在技术业务上对各矿井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公司安全监察部是安全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参与矿井重点工程设计、规程、措施的审批,并监督其落实情况。
第七条 各矿井负责本单位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矿总工程
— 1 — 师是矿井的生产技术第一负责人,对矿井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各矿井必须建立健全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管理体系。
第八条 各矿井的生产技术部门是生产技术管理牵头部门,负责协助总工程师作好矿井的生产技术管理具体工作,在技术管理上对本矿井总工程师负责。
公司的技术部在技术管理上对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各矿井总工程师在技术管理上对公司总工程师负责。
第三章 基本管理要求
第九条 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
1、对采煤、掘进、运输、地测、防治水、资源、生产证件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规范管理,并实施改进。
2、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3、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设备,实施技术革新及进行技术攻关。
第十条 所有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从事采掘设计、作业规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技术管理制度编制、审查的人员须取得相应专业的初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从事采掘设计、作业规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技术管理制度审批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专业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第十一条 图纸管理
1、图纸的设计原则
各类图纸的设计均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设计规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并结合井下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
2、图纸的审批程序
生产矿井的各类工程施工图由矿生产技术部门编制,由矿相关部门审核,经矿井总工程师批准执行。需报上级部门批准的要按程序上报。
3、各矿井必须具备《煤矿安全规程》第十二条规定的各种图纸。以下图纸要一月一填绘,并按要求上报:
《采掘工程平面图》 一月一上报 《巷道布置图》
《井上下对照图》 一月一上报 《通风系统图》 一月一上报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井下运输系统图》 《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
《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
《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井下通信系统图》
— 3 — 《井下避灾路线图》
第十四条 各矿井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管理要执行集团公司和沁煤生字【2008】8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各矿井操作规程由各单位具体实施、管理,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落实、装订成册等工作。
第十六条 技术部要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每年牵头组织各单位申报技术革新项目和小改小革成果,并推广应用。
第十七条 各矿井负责煤炭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申领和年检工作。
公司各矿井必须具备以下证件,并将其复印件报公司技术部备案,技术部按程序报集团公司存档。
《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
第四章 生产技术管理
第十八条 矿井的改扩建(含矿建部分)、技术改造、开拓延深由各矿井形成书面设计要求,经公司会审后,由各矿井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由各矿井进行初审、公司技术部牵头会审,并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按程序报上级煤炭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各矿井服务于盘区及其以上的设计、方案、规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及相应规程措施)必须报请公司技术部会审,经— 4 — 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需上报的由公司总工程师签文上报。
第十九条 各矿井服务于盘区及其以上的设计、方案、规划、技术改造必须报请公司技术部会审,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执行,需上报的由公司总工程师签文上报;各矿井报备盘区以下的设计、工作面及其配套工程的设计、地测防治水设计、方案由矿相关部门编制,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会审,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并报公司备案。
第二十条 各矿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的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其它重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会审,经技术部审核人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条 各矿井盘区以下设计、工作面及其配套工程的设计、地测防治水的设计、方案等由矿相关部门编制,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会审,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并报公司备案。
各矿井硐室、横川、水仓、钻场等小型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其它安全技术措施等由矿生产技术部门编制,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会审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各矿井衔接计划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门进行编制,经矿井总工程师批准后上报公司技术部,公司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审核,提出指导意见。
— 5 — 第二十二条 各矿进行井巷工程施工时,都要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编制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由各矿井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后执行。各矿井盘区以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编制的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及其它重要安全技术措施,由各矿井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公司技术部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矿井要建立建全地质报告的编报工作,每8—10年修编一次。由矿井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地质报告修编完成后,经公司总工程师组织初审后,报上级煤炭主管部门批准。
矿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由各矿井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勘探,其勘探成果编制完成后由矿井初审并报公司进行会审,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报集团公司进行评审。各矿井对所进行的(补充)地质勘探资料要及时填绘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各矿井的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回采地质说明书,由矿井地质部门编制,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其中采区地质说明书要报公司备案。
第二十四条 各矿井所有涉及有煤与瓦斯突出、带压开采的采掘工作面设计、规程,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初审,并报请公司技术部组织会审,最后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矿井“三下”采煤时,必须由矿井编制开— 6 — 采设计,经公司技术部组织相关单位初审后,由公司总工程师签文上报上级煤炭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六条 各矿井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牵头进行一次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后,行文上报集团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矿井技术改造设计,必须在生产能力核定和矿区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
第二十七条 对现用作业规程,矿总工程师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复查,每半年开展一次作业规程、设计评优活动(并报技术部备案);公司技术部对检查、复查、评选情况进行督查。
第二十八条 各矿井资源储量技术管理执行煤炭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各矿井必须在法定的矿界内从事煤炭生产,不得超层越界。
第三十条 各矿井在布置工作面时,要按《煤矿设计手册》规定留设煤柱,不得随意扩大、缩小和开采保护煤柱。
第三十一条 各矿井开采大巷煤柱、废弃井筒保护煤柱,必须编制报告,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审批。
第三十二条 各矿井开采采空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层时,应在排除积水后进行,如无法排除积水,必须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设计,经公司各业务部室会审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进行。
— 7 — 第三十三条 各矿井承压含水层与开采煤层之间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大于实际水头值时,可以“带压开采”,但必须编制防治水专项措施,其中盘区及以上的专项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初审后,由公司技术部组织会审,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并在公司技术部备案后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矿井开采水淹区域下的废弃防水煤柱,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第三十五条 各矿井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对已探明的小窑和采空积水区原则上留隔水煤柱,如必须穿越积水区时,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和具体实施措施,由矿总工程师审批,报公司备案。
第三十六条 各矿探放水设计由矿井生产部门编制,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水量在5000m以下时,报公司备案后实施;水量在5000m以上时,报公司业务部门会审,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五章 考 核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未按本规定执行时,技术部按公司绩效考核项目及标准对其进行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公司,由技术部代为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沁煤生字[2009]83号文《沁秀公司技术管理条例》即行废止。
— 8 — 3
第三篇:生产技术管理规定修改版
西易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规定
一、矿总工程师是矿井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对矿井的技术工作负全面责任,直接对矿长负责。
二、矿生产技术部长、地测防治水部长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技术工作,并行使相应的职权,对总工程师负责。
三、生产技术部是矿井安全生产、井巷基建、地测防治水业务等技术和现场主管部门。
四、各区队技术主管、技术员对本单位的技术工作负责。
五、煤炭资源管理工作:
(一)储量注销、报损、地损与储量的核实;
(二)各类地质说明书的编制;
(三)回采率计划指标的确定及实际分析、控制;
(四)“三量”的统计、分析,提出提高回采率的措施;
(五)做好与国土局、煤管局的图纸交换工作。
六、设计管理
(一)同有资质的设计部门一起做好新采区、水平阶段与工作面整体设计;
(二)设计委托、设计计划任务书编制、设计呈报、审批、变更、修改、批准等。
七、工程质量及施工过程管理
(一)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专题会议、日常抽查、典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通报,工程质量月度验收及竣工验收;
(二)新开工工程的开工验收及通知单下发。
八、生产接续管理
(一)生产布局与生产接续方案的确定;
(二)月度、季度、、三年、五年接续计划编制及更新;
(三)保证矿井合理采掘比例。
九、规程、措施管理
(一)各类工程的作业规程、施工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与监督执行;
(二)开采方法的选择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试验方案的确定与监督执行;矿压观测及顶板离层观测制度的编制与监督执行;
(三)煤炭生产工艺改进方案。
十、技术改进与设备更新管理
(一)矿井各生产环节与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
(二)技术改进项目与方案的确定;
(三)施工与生产设备的更新和设备与设施大修技术鉴定以及先进设备引进与应用。
十一、安全技术管理
(一)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的确定,安全技术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的申报、审批;
(二)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制与审批;
(三)各类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呈报;
(四)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
(五)重大事故案例分析与各专业业务保安制度的建立。
十二、科技管理
(一)积极探索、调研、引进,推广新的先进技术。
(二)组织科技成果的鉴定、申报、奖励;
(三)技术工作总结与科技机制制定、实施。
(四)技术资料的归档、保管、提供、发放、借阅工作。
十三、井巷工程设计
(一)生产技术部设计工作范围
1、协助总工程师完成工作面遇地质构造等临时性补充设计;
2、完成回采巷道设计(包括工作面煤巷等);
3、完成准备巷道设计(包括煤巷运输巷、联络巷等);
4、完成临时硐室及交岔点设计(包括临时水仓、小型皮带机机头机尾硐室、信号硐室、躲避硐室、临时水沟等);
5、必须积极完成矿领导布置交办的其它方面的设计工作。
(二)设计要求
1、矿丼所有设计必须由矿长、总工程师签字方可生效,否则视为无效设计,并不得实施;
2、凡对外提供的用于设计或其它用途的技术资料,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
3、井巷工程的设计必须包含一次成巷的所有项目,设备基础、缆线、管道、水沟、台阶、扶手与巷道设计在同一图纸中出现。
十四、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批步骤
(一)编制步骤
1、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工程,编制前由业务主管部门向施工单位下达编制业务联系单;
2、施工单位技术员接到编制业务联系单后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地质及掘进设备情况,并收集有关资料;
3、明确任务,掌握由我矿下达的关于该工作面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产量、进尺、效率等控制数字;
4、编制前施工单位技术员要同施工队长、现场管理人员研究施工方法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达成一致意见,并做好记录;
5、编制作业规程初稿并上报审批:首先由技术部初审,合格后向总工程师汇报,确定集体会审时间;
6、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部、机电运输部、调度室、通防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规程进行集体审查,会审后由施工单位技术员按照规定日期,及时、准确地修改、补充和完善作业规程,达到作业规程审批要求;
7、采煤工作面的收尾、初采初放、过巷、顶板破碎、过地质构造以及掘进工作面改变支护、巷道贯通、过地质构造等工程,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提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8、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试验必须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经集体会审通过,技术措施中必须包括劳动组织、人员分工及负责人等;
(二)审批步骤
1、作业规程初稿经技术部初审合格后由总工程师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部、机运部、调度室、通防部、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集体会审;
2、会审时如作业规程的编制符合要求,经集体会审后全体成员对会审意见表决通过,并在集体会审记录本上签字,表示参与会审,并同意会审意见,作业规程的修改、补充内容由技术部监督落实;
3、会审时作业规程存在重大问题或原则性错误的,集体会审不予通过,由生技部长责令区队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重新编制作业规程,另行确定集体会审时间,直到编制作业规程编制合格,实行集体会签为止;
4、作业规程的编制、修改、补充、完善,首先由区队技术人员、区队长审查,审查合格同意执行后报业务主管部门,作业规程进入审签流程,签字顺序为:技术措施的编制人→施工队队长→主管业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通防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矿长;
5、作业规程审签完成后将文本分发:驻矿安监处、各业务部室、施工单位;
6、工作面遇特殊情况所采取的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和紧急措施,可以现场办公直接进行审签。
(三)编制要求
1、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按照矿统一要求的格式编制;
2、作业规程文字部分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有技术用语必须规范;必须应用计算机编写,做到排版精美、科学合理;无错字、无涂改,并使用A4纸双面打印;编页、目录、工程名称、签字栏、会审意见栏齐全;
3、作业规程编制前,必须有生产技术部提供经总工程师签字的地质说明书,并保证地质资料完整可靠。
(四)审批要求
作业规程、各类安全技术措施严禁他人代签,签字必须由本人进行,凡经矿长、总工程师签字的技术措施、作业规程、图纸即刻生效,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改动、补签或涂改;并且作业规程和各类安全技术措施中任何地方都不得出现手工涂改,签字必须遵循先业务主管部门后相关业务部门的原则;
十五、作业规程、措施的会审与复审
(一)生产技术部开工准备通知单一经下发,各相关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如果没有按期完成相关任务影响正常开工的,由安全部组织追查处理。
(二)对于编制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达成一致意见,由部长、队长签字并持有队内会审意见方可报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查后由总工程师安排时间进行集中会审。
(三)参加采掘作业规程会(复)审的单位为:生产技术部、通防部、机运部、安全部、调度室、机电副矿长、通防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会审由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授权的生技部长主持。
(四)作业规程、各类安全技术措施会审时应由生技部门做好审查意见记录,总工程师或总工程师授权的副总工程师意见为最终结论。主管业务部门根据会审整理出会审意见,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按会审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会审意见一同装订在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十六、采掘工程(包括采掘工程开停工、探放水开停工等工程)均实行开停工通知单制。
(一)新开工的工程由生产技术部下发工程开停工通知单;
(二)开(停)工通知单、工程验收单实行统一格式(详见附表)。
(三)开(停)工通知单、工程验收单必须经矿各相关部室签字,开(停)工通知单、工程验收单签发后,必须及时送达所有签字部门和人员。
十七、中腰线的管理
(一)在正常情况下,技术部测量技术人员必须做到煤巷及半煤岩巷每80米,岩巷每50米放一组中腰线,每组中腰线不得少于3个,特殊情况必须做到随叫随到。
(二)对于巷道开口,变方位、弯道及特殊施工时,生产技术 部要提前做出施工大样图,测量技术人员要及时按要求延设中腰线,巷道开口时测量技术人员必须提前放中腰线,放线时掘进队技术员应在现场;
(三)测量人员除按规定的距离延放中腰线外,每次实测时必须对已掘巷道的中腰线进行复查校正,若发现中腰线超过允许误差时,要及时向掘进队下发通知单,进行处理;
(四)激光指向仪的安设由施工队技术员负责;
(五)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施工,不得私自改变施工巷道的方位,坡度及尺寸,如因地质条件或其它原因需改变时,必须经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同意;
(六)各类掘进巷道开工或停掘,施工单位必须提前一天通知测量人员以便测量人员作开工标定或实测。
(七)各类巷道的测量标志(中腰线及导线点)施工单位必须妥善管理,并对测量人员给予必要的配合,需要使用激光指向仪的由施工单位进行安装、延设,并每班由施工单位进行校准,如发现中腰线有疑问时,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校准。
十八、防治水管理
(一)每年年初编制矿井防治水计划。
(二)每月编制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存在水害隐患的,及时下发水情水害预报。
(三)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监督整改。
(四)定期进行井下涌水量观测,分析掌握矿井涌水量的变化规律。
(五)每年雨季前编制防洪预案,清理干净防洪沟、排洪沟,充填地表裂缝,预防地表水渗入井下。
(六)井下探放水工程有设计、有验收记录,验收包括单孔验收和循环孔验收。单孔验收人员为掘进队长、探放水队长、防治水技术员、当班带班矿长、当班安全员、当班瓦斯员。循环孔验收人员为掘进队长、探放水队长、当班带班矿长、总工程师、驻矿安检员。
(七)收集井田范围和周边正在生产矿井开采范围,采空区积水等情况,收集的资料及时上图。
(八)每年雨季前督促清理主、副水仓并检修好中央泵房水泵和相关的排水管路。
十九、测量仪器的保养、保管
(一)仪器及工器具的管理由使用者负责,认真做好仪器的保养、检校、维修、收借调配使用等工作。
(二)仪器及工器具应存放在清洁、干燥、安全、通风良好的室内,乘车时精密仪器应抱在怀里。
(三)仪器及工器具使用完后应凉干、擦净后再装箱(收卷),装箱前必须仔细检查各螺旋是否归位,读数窗是否关闭,垂球等是否齐全,再按要求装入箱内,然后锁好仪器箱。
(四)要根据观测对象合理地使用不同精度的仪器。
(五)各种仪器及工器具都应建立管理台帐,管理台帐应将仪器历次检校情况和发生在某些部位的故障等问题填写清楚。
(六)禁止随便拆卸仪器及工器具,禁止把仪器箱当凳子坐,禁止用花杆、水准尺、视距尺抬东西。
(七)仪器一般不得外借,如确需外借时须经部长、矿主管领导批准,所有仪器的借出与归还必须进行检查,清点附件并办理借还登记手续。
(八)仪器因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坏时,必须追查原因,总结教训,视损坏程度或造成的经济损失,对责任者进行经济处罚和赔偿。
(九)未履行批准手续或办理登记手续,私自借出仪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造成仪器损坏,由借出人赔偿损失。
二十、水文、地质、测量
(一)根据本矿生产需要,提供有关的地质测量资料,为本矿正常生产当好参谋,所提供资料必须及时、可靠。
(二)及时解决和预报生产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测设井巷施工的位置和方向,指导生产,施工按设计要求正确进行,必须保证采掘工程的准确性、安全性。
(三)及时掌握井下一手资料,对揭露的掘进巷道画出素描图,把遇到的地质构造绘图管理并存档。
(四)查明影响本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并掌握地下水的规律,负责协助有关部门编制防治水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生产 正常进行。
(五)进行井上下控制测量工作,测量井上下每项工程及设施之间的几何关系并绘制每种矿图,测量误差和精度必须符合测量规程要求。
(六)负责井巷施工定向和大型固定设备安装的定位工作,并参与采掘工程进度验收工作。
(七)负责上级有关部门(国土局、煤管局等)图纸资料交换工作,负责测算、统计上报矿井的储量等,掌握矿井各类储量的动态及其变化情况。
(八)参加矿井采掘技术设计和、季度、月度生产计划以及本矿井远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九)地质预报应做到月有月报、季有季报、年有年报、必要时应做临时性预报,并且必须有文字和图纸。
(十)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年、季、月底总结,并按年装订成册。
(十一)水害预报,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十二)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会出现因预报错误而造成透水事故的现象。
二十一、工作面回收率
(一)地质人员负责工作面实际采高丈量,一般情况下每10天丈量一次,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或构造复杂时,应适当增加丈量次 数。工作面丈量沿倾斜每10~15米丈量一点次。
丈量主要内容:工作面实际进度、长度、采高、煤层厚度、工作面丢失顶、底煤及浮煤厚度;工作面内出现的主要地质构造、出水情况等。
(二)生产技术部负责测量每月工作面推进度,计算工作面回收率。
(三)综采队工作面月度回收率不得低于设计值(93%),每低于设计值1个百分点,对综采队罚款2000元,高于设计值1个百分点,对综采队奖励2000元,生产技术部每旬考核一次,月底累计兑现。工作面回采率的计算方法依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
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动用储量×100%.工作面动用储量=a×b×h×d-R 其中:a—-工作面月进度;b—-工作面斜长;d—-煤层容重; h—-平均实际采高;
R—-工作面合理损失(包括初采、末采丢煤及上下两端头损失煤量)
二十二、巷道贯通测量
(一)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生技部牵头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根据井巷贯通测量精度和施工工程的要求,编制测设方案,绘制贯通测量导线设计图(1:2000),重要贯通测量设计书应报矿总工和矿长审批。在重要贯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必备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工程进度图,并作到及时填绘上图。
(二)巷道贯通实行两次预报的制度。两个掘进工作面贯通预报的规定:岩巷剩余30米,煤巷剩余40米时,地测部门发送第一次贯通预报;岩巷剩余15米,煤巷剩余20米时,地测部门发送第二次贯通预报。相向掘进的两个工作面,煤巷综掘机械化掘进巷道相距50米前,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实行单面施工。
(三)贯通预报由地测部门以书面形式(贯通通知单)报告总工程师,并通知安全、通防、机运、生产部门和施工区队。
(五)各类巷道的开口,由生产部门提前三天填写委托书,通知地测部门准备资料,以便按要求放线。停工或复工前,生产部门也应及时通知地测部门。
(六)大型贯通测量工程以及开拓北翼测量工程,必须制定贯通测量方案,贯通工程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贯通实测资料的整理和精度分析。
二
十三、掘进工程月度验收规定
(一)掘进巷道每月月末组织验收一次,验收结果作为月度工程结算依据,验收范围包括各个掘进队工程进尺及综采回收率等。验收结果由生产技术部汇总报主管领导及有关部室,作为月度结算依据。
(二)月度验收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调度室、安全部、通防部参加共同验收。
(三)验收职责范围: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巷道工程质量,巷道层位管理情况检查验收;调度室负责文明生产及其他事项的检查 验收;安全部负责安全设施、安全隐患、顶板管理的检查验收;通防部负责通风设施完好检查验收。
(四)月度验收记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完成,送调度室、财务部、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各一份。
二十四、掘进工程质量月度验收办法
(一)不合格的巷道原则上不予验收。但确因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如:遇断层、褶曲、地质钻孔、顶板淋水增大)时必须经生产技术部认可后,确认巷道宽度、高度不影响使用,可以给予验收。
(二)准备巷道及回采巷道确因地质原因造成超高超宽的按以下要求执行:巷道超宽200~300mm、超高200~350mm时,按90%工程量结算,巷道超宽300~400mm,超高350~450mm,按70%工程量结算,巷道高度和宽度低于设计要求的不予验收。
(三)开拓巷道锚喷厚度不够、地脚不直、钢筋网外露、巷道没有达到《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不予验收。
(四)支护材料材质不合格的巷道,不予验收。
(五)没有按设计层位施工的,不予验收。二
十五、考核
1、生技部成员具体分工:
宋宏喜(生技部长):对生产技术部所有工作全面负责; 刘斌(技术副部长兼地测防治水部长):负责对技术、地测、防治水等技术管理和资料管理工作;
王殿军(地测技术员):负责测量及地测方面资料管理工作; 薛海珍(采煤技术员):负责采煤方面技术管理及技术部绘图工作;
李龙海(掘进技术员):负责掘进方面的技术管理及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苏敏(防治水技术员):负责防治水方面的技术管理及井下探放水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2、要求技术部人员根据井下需要及时下井,现场解决采区、掘进、地测、防治水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并做好技术指导与监管工作,需要请示领导的及时与领导联系请示,出井后要把当班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领导,否则出现一次处罚当班技术员50元。
3、对图纸资料方面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限期4月1日前把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所有资料全部更新、补充完善。否则,每出现一次错误罚款30元。
4、技术部实行轮流值班制,值班期间不准随意脱岗,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否则,发现一次罚款50元。
5、上班期间不允许回宿舍躺卧休息,否则发现一次罚款20元。
6、上班期间不允许玩电脑,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7、作业规程、措施没有及时送达各管理部室者,每出现一次对技术员罚款100元;规程、措施内容不全或漏审批单位的,每出现一次罚款50元。
8、工作面遇变化不及时处理、汇报、编制措施的,对技术员罚款50-200元;对影响生产的要进行追查处理。
9、规程、措施编制不认真,出现明显错误、书写不工整、缺项、少页、涂改、针对性不强、词不达意、代替签字等情况的,对编制人员罚款100-200元,当场指出并责令其及时修改;若出现影响生产的,追究当事人责任。
10、所编制的采掘作业规程、措施的内容如有违反《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技术操作规程》、《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集团公司有关技术安全文件规定的现象,发现一处对编制人员罚款50元。
11、技术员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没有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掌握地质及采掘设备情况,也没有收集有关资料、积极掌握矿下达的有关该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发现一次对技术员罚款100元。
12、技术员编制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时,根据集体会审意见,不能按照规定期限完成,并且第二次集体会审时仍达不到作业规程审批要求的,对技术员罚款100元;第三次集体会审仍达不到审批要求的,将直接被评为最差技术员,给予警告,如屡次不改者调离工作岗位。
13、因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不力而影响工程正常开工的,出现一次对技术员罚款200元,并且一切后果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
14、各单位参加采掘作业规程集体会审、会签的人员,必须按生技部长确定的会审、会签时间按时参加,缺一次罚款50元;迟到 一次罚款20元;早退一次罚款20元;中途脱岗一次罚款20元;会审、会签时不认真,影响会审质量的,出现一次罚款50元。
15、技术员没有及时签字送达、贯彻学习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或执行不严格的,每出现一次对技术员罚款50元。
16、各单位没有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完整、合格的贯彻记录、考试档案,或贯彻记录、考试档案弄虚作假,或不经过贯彻学习和考试就有下井作业现象的,每出现一人次对该单位技术员罚款50元。
17、开工时以及在整个作业时间内,工作面附近都没有设置必备的施工图牌板的,每出现一次对技术员罚款50元。
18、补充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与规程一并贯彻到每个施工员工,如果发现没有接受贯彻措施的人员下井作业的,每出现一人次对技术员罚款50元。
19、作业规程(或措施)没有送达或作业规程(措施)没有编制、审签而私自开工者,将严肃追究施工单位和技术员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对施工单位及技术员惩罚100-500元。
20、工作面不按作业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的,将扣除当班进尺,并对当天跟班技术员罚款 100元。
21、若因审批人员不负责任而造成业务范围内有漏洞的,对审批人员罚款50-100元,情节严重或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2、生产技术部不及时收集提供各类资料,不及时准确下发各类通知单,现场不标定各种位置标志、做好各种记录、填报各种图 表的,每出现一次对责任人罚款50-100元,情节严重的要进行追查处理。
西易煤矿 2013年3月1日
第四篇:集团公司车辆机务技术管理规定
温州长安集团有限公司文件温长安[2012]169号
车辆机务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集团公司车辆的机务技术管理,全面实施车辆择优购置、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更新、报废(过户)的全过程机务管理,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务技术管理机构和主要工作
集团公司设立经营机务处、维修单位和车辆管理单位,10辆以上客运车辆单位设立安全机务科,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一、经营机务处是负责集团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工作:
1、负责宣传贯彻国家及上级部门的有关机务技术管理法规、政策,制定集团公司车辆机务技术管理制度或文件。
2、负责车辆选型、购臵、验收、调拔、出售、更新及报废等审核、审批工作,以及需统一对外办理的有关工作。
3、负责编制车辆管理的台帐、报表,并建立车辆机务技术基本档案,逐步推进计算机管理。
4、监督检查车辆运行技术状况;负责车辆各类检测、审验工作的组织管理,并及时掌握完成情况和检查监督。
5、负责车辆单位与维修单位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机务例会,分析、解决机务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防患措施,布臵机务工作。
6、协助制订和审核车辆燃料、材料、轮胎等管理制度、奖
罚办法;定期组织检查车辆单位和维修单位对机务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车辆技术档案记录的齐全和真实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收集和掌握各类车辆技术信息,为集团公司领导审定车辆选型提供决策依据。
二、车辆单位是负责本单位车辆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主管部门,其主要工作:
1、认真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车辆机务技术管理法规、政策及集团公司的机务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车辆管理实施细则。
2、根据车辆所属经营性质(如公营、股份、挂靠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驾驶员(或经营者)等相关机务人员的岗位职责。经常性组织驾驶员(或经营者)学习机务技术有关知识,督查驾驶员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和例检工作。
3、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时提出本单位车辆选型、购臵计划和报废更新计划;按车辆更新(新增)申报程序,会同经营者对车辆提出选型初步意见,并提供拟选车型的相关材料。
4、建立健全本单位所有车辆的技术档案、台帐、报表,做到一车一档。负责按规定要求报送各类机务技术报表。
5、负责做好本单位车辆的使用、维护和各类检测、审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做好车辆各类维护签证,确保车辆符合国家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加强车辆的安全检查和管理。
6、根据车辆技术状况及实际使用情况,经集团公司审批后办理车辆报停、报废、转籍、补证等工作。
7、督促经营者与维修单位签订承包维修合同,协助经营者处理车辆维修质量纠纷事项。
8、车辆发生行驶途中抛锚救济及车辆发生机械事故案例,要做好记录及建立台帐,及时提出机械事故鉴定工作。
三、维修单位是负责集团公司车辆强制维护和视情修理的保障部门,其主要工作:
1、认真执行国家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车辆机务技术管理法规、政策及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订车辆维修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2、负责全面完成集团公司车辆的维修任务,确保集团公司营运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
3、根据国家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和《浙江省大中型车辆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维修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车辆维修质量及维修生产安全。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各工种人员的岗位职责。经常性开展维修技工业务知识学习,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维修技工业务技术培训;有计划的申报技工到上级进修、培训,以提高维修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5、做好维修技术力量与维修业务的调剂工作;督促维修车间与经营者签订车辆承包维修合同;随时掌握维修合同的履行情况,出现问题及时与车辆单位沟通。
6、负责集团公司车辆的技术维修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一车一档。对车辆改装、发动机更换等重大项目维修,要事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进行,并及时报经营机务处备案。
7、负责落实维修设备定机定人、专人保管、计划维护、视情修理、安全使用等管理工作。
8、负责集团公司车辆及机务网络单位车辆的抛锚救济工作,完成集团公司布臵的临时性或政治性的车辆维修任务。维修经营活动中发生机械责任事故的,应立即申报事故鉴定。
9、在完成集团公司车辆维修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拓社会机动车维修市场经营活动,优质、规范、合法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0、建立车辆维修设备(大型工机具、检测仪器、维修设施等)台帐,认真做好维修设备大修计划、费用及维修设备新增、报废或更新的报批工作。
四、客运站安全门检是车辆营运前的车况技术把关部门,其主要工作:
1、认真执行国家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机务技术管理法规、政策及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2、按行业管理部门规定,设臵安全门检机构,配备检验人员。检验人员经国家技能鉴定机构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独立工作。
3、加强现场督查车辆车况门检质量,按《汽车客运站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技术规范》要求逐项认真细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营运班车的技术状况良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 车辆选型购置管理
一、新增班线和专线改造必须使用新车。
二、车辆选型购臵规定
1、车型选定必须符合国家安全和节能减排要求并在集团公司拟定车型目录中,承包车辆由车辆单位会同经营者确定,公营车辆由经营机务处会同车辆单位确定报集团公司审批。购臵车辆数较多或专线改造的,应召开车辆选型招标会确定,会议由车辆单位、经营者、经营机务处、安保处、大修厂等有关人员参加。
2、新增车辆等级必须符合运管部门要求,更新车辆不能低于原来车辆等级。车辆购臵必须按照“先审批、后购臵”的原则,车辆选型确定后,由车辆单位代表集团公司与厂家签订购车合同,购车款由集团公司统一办理。未经运管部门审批购臵车辆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经营者承担。
3、车辆制造厂家目录内容由经营机务处组织大修厂、安保处及车辆单位等有关人员参加论证或考察后确定,并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及运输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第四条 车辆更新(新增)管理
一、车辆更新办理程序
1、经营者要求车辆更新(新增)的,必须书面报告车辆单位,报告应明确新车的车型、车辆等级、座(铺)位等内容。同时对原车辆去向书面承诺并到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缴纳车辆去向保证金(长途车辆20000元,短途车辆10000元)。
2、车辆单位签具车辆更新意见,附原车辆去向书面承诺、车辆去向保证金凭证复印件报经营机务处。
3、经营机务处在7个工作日内编写整理车辆更新相关申请材料上报运管部门,经运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经营处通知车辆单位及经营者购臵车辆。
二、新购车辆行驶等证件办理规定
1、车辆单位配合经营者办理新车附加税、车辆保险、承运
人责任险、车辆行驶证等手续。
2、新车在办齐车管、运管、保险证件等各种手续后,经营机务处通知车辆单位将原车辆行驶、营运等各类牌证与新车手续进行交接。
第五条 车辆标识喷涂、行车记录仪、GPS终端安装等管理
一、更新(新增)车辆统一喷制企业名称及监督号码等车辆标识。
二、更新(新增)车辆统一由信息中心或车辆厂家安装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型号须信息中心确认),确保行车记录仪正常使用。
三、按照运管部门要求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相关运营班线车辆需配臵GPS车载终端,确保GPS车载终端正常使用。更新(新增)车辆统一由信息中心或车辆厂家安装车载远程视频监控产品(车载远程视频监控产品型号须信息中心确认)。
四、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车辆需配备安全带、灭火器、安全锤和故障车警告标志等工具并确保齐全、有效;车辆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臵确保有效。
第六条 车辆报废、转籍管理
一、车辆使用年限根据国家规定的《汽车报废标准》及有关营运车辆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要求执行。达到使用年限的车辆一律强制报废,不给予办理延缓手续。车辆单位与大修厂要定期对车辆的技术状况、使用年限进行技术鉴定和确定,对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的要重点监督检查。
二、经营者要求车辆更新的,必须对原车辆去向作出书面承诺并由车辆单位签署意见进行严格把关。承诺书内容如下:必须明确原车辆处臵方式(报废或转籍);原车辆三个月内必须处臵完毕;提供给车管、运管部门的原车辆各项手续保证真实有效;违诺产生的经济及其它责任由经营者全部承担。
三、车辆处臵
1、车辆报废:车辆报废当日起十日内,经营者配合车辆单位凭车管、车辆回收部门签章的《机动车报废更新技术鉴定表》、《报废汽车回收证明》到车管、运管部门注销户籍。
2、车辆转籍:车辆转籍当日起十日内,经营者将车辆转
籍证明材料送机营经务处存档备查。
四、车辆处臵把关的单位、部门
1、车辆处臵全过程中,车辆单位必须专人负责办理各项手续,经营者需全过程配合直至车辆处臵完毕。同时,车辆单位建立原车辆去向台账档案。
2、车辆去向保证金的退回:车辆处臵完毕后,经营者凭车辆去向保证金收据到集团公司财务处退款。
第七条 车辆机务技术档案管理
一、车辆技术档案是记录车辆使用、维修、检测、机械事故、变更等的重要技术资料。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车辆基本情况及主要参数性能记录:机动车辆照片、厂牌型号、车辆类别、制造厂、出厂年月、启用日期、建档日期、发动机型号、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燃油类型、最大总质量、核定吨位、车辆的颜色及长、宽、高、购臵时间及价格、营运证号码及车辆购臵附加税号码等。
2、车辆主要部件更换情况。
3、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进、出厂维护日期、维护级别、距上次维护里程、提前或拖延维护原因、附加小修项目、更换主要零、部件名称及数量、维护单位、检验员。
4、技术等级评定纪录。
5、类型等级评定纪录。
6、车辆变更纪录。
7、行驶里程记录:月行驶里程、年行驶里程、累计行驶里程、月实际耗油。
8、交通事故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车辆受损情况、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
9、车辆保险情况记录。
二、车辆技术档案建立
1、经营机务处建立车辆基本情况档案,实行“一车一档”:车辆销售统一发票、车辆整车出厂合格证、车架、发动机拓印件、车辆购臵税完税证明、注册登记机动车信息栏、车辆行驶证、营运证、机动车照片、车辆维修合同、车辆基本情况表、车辆维修情况表、车辆使用异常情况表、车辆维护、检测、审验和等级评定记录表。
2、各车辆单位对车辆从购臵到报废(过户)全过程,应系统记入车辆技术档案,建立一车一档。建立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每车的行驶里程、车辆变更项目、交通肇事记录、二级维护附加作业及春、季、年审记录等台帐,并实行跟踪管理。
3、维修单位建立车辆维修档案,一车一档。包括每车的一、二级维护及附加作业记录,小修记录,大件更换记录,一、二级维护检测记录,总成更换记录,整修(大修)记录,机械事故记录,维修合同、项目,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主要配件合格证等汇总台帐。
三、档案管理
1、车辆技术档案应妥善保管,认真填写,及时记录,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不得任意更改。存放要有序,查找方便,并应做好六防工作,即防盗、放火、防潮、防鼠、防尘、防晒,保持档案存放处清洁卫生。
2、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和时间等待征,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存放、归档,电子档案要及时备份。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技术,构建车辆档案资源共享。
3、车辆技术档案保存期自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证》起至车辆退出营运后止。
第八条 车辆检测、审验及评级管理
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一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逾期的车辆或安全技术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一律不准上路营运。
二、车辆单位应按照车辆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限督促车辆参加定期检验,或根据交通运输部门制定的车辆检测制度督促车辆参加定期检测。
三、车辆单位要落实机务专管员(或车管员),具体负责如下各项工作:
1、建立车辆审验台帐。
2、每月掌握车辆审验情况,对未审验车辆要督促按时完
成审验工作,若遇特殊情况预测不能按时审验的车辆及时上报集团公司经营机务处。
3、在月初第一个工作日内,对未按时审验的车辆上报公司经营机务处,并说明车辆逾期未审验的原因。
四、车辆逾期未审验
1、车辆单位根据车辆检测、审验时间提前通知车辆,因车辆单位工作责任心不强等人为因素造成车辆逾期未审验导致集团公司不能办理正常牌证手续的,其所造成的后果由责任人承担。
2、更新车辆的原车辆逾期未审验的,暂停新车营运资格和营收结算,待原车辆处臵完毕,扣除赔偿经济损失后,恢复该车班次和营收结算。
3、在营或经营亏损(停运或无营收结算的)车辆,车辆单位必须采取强制措施进行送检,若因车辆单位工作力度不到位,造成车辆逾期未审验的,暂停该车辆单位长途车辆营收结算,待车辆审验完毕方恢复营收结算。若经营者与集团公司签订2010年底新版本《承包经营协议书》的,按《承包经营协议书》第三条第3款约定执行。
4、违章、事故扣车或修理等特殊原因造成车辆逾期未审验的,经营者须书面承诺审验期限,经车辆单位核实并携带该车牌证等办理相关手续,报集团公司经营机务处备案,同时会同经营机务处到车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 车辆车况门检管理
一、在驾驶员做好例行维护和自检的基础上,车况门检人员检查车辆技术状况,特别是检查制动、转向及牵引装臵等有关行车安全机件应完好无损,连接可靠,固定牢固,锁止有效,并且查气压制动系统无漏气,液压制动系统无渗漏油、轮胎是否符合要求等。
二、对客运班车实行一日一检制,当天不能返回的长途班车实行一班一检或一趟一检制,严禁没有经过车况门检或门检不合格的车辆出站参加营运
1、经检验车况良好的,即在车辆门检单上加盖“检验合格”印章或将该车辆“检验合格”结果输入电脑门检系统,客运站凭此签发路单或电脑门检系统“合格”显示予以出站放行;如
车辆门检单无“检验合格”印章或电脑门检系统无该车辆“检验合格”结果的,客运站则不给予签发路单、放行。
2、检验中发现车辆有不合格内容,应督促车辆进厂维修;车辆凭大修厂维修合格凭证方可复检。
3、车况门检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认真检验,对车辆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加盖检验合格章,不得擅自离岗让驾驶员自行加盖检验合格章,第十条 车辆维修管理
一、车辆维修工作,应严格按照交通部及上级行业部门的有关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执行,规范车辆维修流程,确保维修质量。
二、集团公司所有车辆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维修制度,客运车辆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技术规范操作和执行。
三、客运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二级维护属于强制维护,必须按期进行。
1、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车辆的维护,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3个阶段的操作负责;车辆日常维护包括车辆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2、一级维护:由维修单位负责车辆的维护,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一级维护往往附带小修内容,小修要做到有台帐、有记录并实行竣工签字制度。
3、二级维护:由维修单位负责车辆的维护,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臵等,要结合车辆说明书规定的内容进行维护。季节维护要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4、所有车辆必须按照规定的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实行一、二级维护。车辆单位应按规定编制车辆的一、二级维护计划,维修单位应按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维护作业。车辆二级维护完毕,由维修单位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签发出厂合格证,同
时做好车辆技术档案真实记录。为了防止车辆漏保漏检,各车辆单位应做好跟踪、督促、检查工作。
5、二级维护竣工后应到符合资质的检测站检测,检测合格后才准许参加营运。
6、车辆视情修理,即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按不同作业范围,分为:车辆小修、零件修理、总成修理及整车修理。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车辆维修技术标准及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在车辆维修过程中,车辆的油、电路情况要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车辆修理质量。
7、维修单位要严格车辆维修检验制度,车辆进行维修时,必须由专职检验人员对车辆实行进厂时、维修过程中、出厂前的“三检”工作,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同时做好岗位自检和交叉互检,严格实行岗位责任签证制。完善车辆维修档案的管理,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做好车辆维修档案记载。
8、集团公司所属车辆一律在集团公司大修厂进行维修。第十一条 车辆单位、维修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如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车身颜色、标识及其它项目;车辆单位确需改变已登记结构的,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改装审批手续后委托维修单位改装,维修单位对车辆要有改装审批手续方可承修改装。
第十二条 车辆轮胎管理
一、公营车辆单位要落实轮胎专管员,建立车辆轮胎管理制度和公营车辆轮胎使用台账,对新装轮胎进行编码登记,实行一胎一档,跟踪轮胎使用情况。
二、集团公司所有长度大于9米的营运车辆一律不得使用翻新轮胎。
第十三条 车辆日常检查
经营机务处每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或配合安保处、车辆单位对车辆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车辆的技术性能状况、车辆安全设施、车辆是否存在加铺(座)或改装等。第十四条 奖励与处罚规定
一、车辆单位制定车辆油、胎、料消耗、爱车例保等管理细则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按考核管理细则对经营者(驾驶员)实行奖罚。
二、违反第五条二、三、四的,按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三、第十二条二的,对经营者处以100元/次罚款。
四、违反第七条二、三的,对责任人处以100元/次的罚款。
五、违反第八条四(1)、第十条三(4)的,对责任人处以100元/次罚款。
六、违反第九条二(3)的,对责任人处以100元/次罚款。
七、违反第十条三(6、7)的,责令责任人补做相应维修作业项目外,并处以100元/次罚款。
八、违反第十一条,对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按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九、大修厂不按规定与托修方签订维修合同的,对责任人处以100元/辆次的罚款。
十、大修厂严格保证汽配物资的质量,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和“三无”产品修理车辆,如违反则对责任人处以200元/次的罚款。
十一、严禁为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开具竣工出厂合格证。签发虚假车辆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的,对责任人处以200元/次罚款。
十二、对于违反车辆机务管理规定造成事故的,除按上述相关条款处罚外,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管辖范围内从事与机务技术管理有关的所有活动。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温州长安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十月五日
第五篇:集团公司生产设备管理规定
集团公司生产设备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随着集团公司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资产大幅增加,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修理质量,保障矿区的安全生产。经研究特制定本规定,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条:设备的产权属于集团公司,设备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设备中心)作为集团公司设备的主管部门,对设备的更新、租赁、维修、报废、调剂等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条:设备中心负责集团公司统管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负责办理固定设备的调剂、调拨、封存、报废等审批手续。
第二章 固定设备的管理
第四条:设备中心要建立健全固定设备的技术档案,建立设备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开展设备管理标准化检查评比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固定设备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并与设备中心管理系统联网,实现固定设备管理的网络化。
第六条:设备中心对固定设备实行季度清查,对闲置的固定设备负责进行调剂使用、有偿调拨、鉴定报废、封存等工作。
第七条:设备中心参与对设备外委大修理进行审查、审批,对大型固定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和工程机械的承修单位资质审核。
第三章
移动设备的更新
第八条:设备中心负责移动设备更新计划的编制申报。每年的10月份,各单位将下一生产接替及设备更新计划表报设备 中心,设备中心根据各单位生产接替情况和现有设备状况编制下设备更新计划。
第九条:设备中心负责设备更新计划的落实,严格控制更新资金总额。更新设备由生产管理部、机电处和通防处提出技术参数,拟定技术协议及选型意见,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谈判及签订技术协议,设备中心申报设备采购计划,参与设备的招投标,组织设备的出厂验收等工作。更新设备由器材供应公司统一采购。
第四章
移动设备的租赁
第十条:设备中心负责下达各矿租赁费计划,计划根据更新改造计划和各矿上报经生产部审核后的下生产接替情况下达,年内不再调整或减收租赁费。
第十一条:新综采(掘)成套设备租用时,租用单位应提前6个月以书面形式提出租赁申请。大修过的综采(掘)成套设备租用时,租用单位应提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提出租赁申请。租赁申请应注明工作面名称、参数、安装投产日期、所需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并由各租用单位分管领导签字,申请应附供电设计、工作面设备布置图、采区及巷道的系统图和剖面图。
第十二条:租用其它设备时,新设备应提前30天;修理设备应提前15天以书面形式向设备中心提出由分管领导签字的租赁申请。租赁申请应说明所需设备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地点、安装时间、安装系统设备布置图或供电设计图。
第十三条:租赁申请经审核后,设备中心根据设备租用时间给予安排设备,并通知租用单位签订租赁合同,办理领用手续,组织验收交接。凡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租赁手续而影响生产的,责任由租用单位自负。第五章 移动设备租金的收取
第十四条:设备的租金主要用于集团公司设备的更新及设备到期的大修。
第十五条:成套综采设备的租金收取以第一架支架入井时开始计收全套设备租金;综掘设备的租金收取以掘进机下井之日开始计收全套设备租金,当月不足15天的按半个月收取租金。发现瞒报日期的,设备中心将加收1个月租金。由于使用单位计划不周,造成租赁设备闲置的,设备中心将按设备大修理价格的50%一次性收取使用单位闲置设备的租金,不退租的将加倍收取闲置设备租金。
第十六条:其它设备的租金收取以领用证开出之日开始计算,当月超过15天的收取当月租金,当月不足15天的次月收取租金。
第十七条:租金收取:
月租金=设备原值×(1/折旧年限+5%)÷12×租金系数
式中折旧年限见附表一; 租金系数: 新设备为1.5; 旧设备为1.0;
5%为设备年修理费的计提比例。
第十八条:新旧设备的界定:折旧年限过半的为旧设备,使用时间超过折旧年限的设备为超龄设备。
第十九条:超龄设备按设备原值的10%收取年租金。但经过大修后的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按旧设备计收租金。
第二十条:租金系数每年的1月份进行调整,有效期为1年。
第六章
移动设备的停租
第二十一条:液压支架的停租时间以最后一架液压支架升井之日算起;其它设备的停租时间以办理停租手续之日算起,当月不足15天的按半个月租金停租。第二十二条:升井设备申请停租时,停租设备必须零部件完整、齐全,并符合附表三中的规定,否则设备中心将不予办理停租手续。
第二十三条:未入井综采(掘)设备和自修设备退租时,退租设备必须完整齐全,设备状态必须符合完好标准,否则设备中心将不予办理停租手续。
第二十四条:综采成套设备在井下直接转面使用的,停收该套设备45天的拆除安装租金。综掘成套设备在井下直接转面使用的,停收该套设备15天的拆除安装租金。升井自修自用普采设备升井修理时停收30天租金。
第七章
移动设备的基础管理
第二十五条:设备中心负责移动设备的建帐、建档、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健全事故追查制度等基础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各租用单位要配齐相应的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设备技术档案,做到帐、卡、物相对应,管好、用好租赁设备。
第二十七条:各租用单位的设备管理员应在每月5日前将设备报表报设备中心。不及时上报设备报表的,设备中心将停办其一切租赁业务,直至设备报表上报为止,由此影响生产的责任由租用单位自负。
第二十八条:各租用单位应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与设备中心设备管理系统联网,逐步实现设备管理的网络化。设备中心负责建立设备标准化体系及检查评比工作。
第二十九条:设备中心每季度对各单位备用和闲置设备进行清查,闲置设备必须退租,对不退租造成设备积压浪费的责任单位将加倍收取租赁费。需调剂处理的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程序调剂处理。第三十条: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工作,设备中心对各使用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反馈的问题,负责及时协调各生产厂家或修理厂派人到现场,分析原因,拿出处理措施和处理意见,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租赁设备在井下的完好使用状态。
第三十一条:设备中心将建立综采(掘)配备件专业仓库,对大型综采(掘)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实行代储代销制度,安排24小时值班,以保障集团公司生产应急所需。设备中心按3%-5%向设备厂家计提代储代销费,收取的代储代销费将按50%给予奖励。
第三十二条:移动设备原则上不允许拆套,如确属生产急用需拆套的,必须经设备中心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拆套使用,特殊情况下设备中心可先同意拆套,后办理手续,但拆套使用单位必须在10天内恢复被拆套设备,否则将收取该台设备租金,直至恢复并通过验收为止。对未办理手续擅自拆套设备的,将加倍收取责任单位该台设备的租金,直至恢复并通过验收为止。
第三十三条:井下应急抢修设备需更换大部件时,要有矿总值班签字的急用部件申请,设备中心综机科和备件仓库负责解决。更换下的部件在3天内送到指定地点共同进行损坏原因鉴定,属修理质量或制造质量造成的损坏由承修单位或制造单位负责修复;属使用单位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由使用单位负责修复,并应在15天内恢复完好。
第八章
移动设备的修理
第三十四条:综采(掘)设备在租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损坏,在质保期内属制造或修理质量问题的由设备制造厂或承修厂负责无偿修复。质保期内因使用不当或质保期外造成的设备损坏由使用单位负责修复,所发生的修理费用由使用单位自付。第三十五条:每年的10月份,设备中心根据设备大修周期及各单位下生产接替和设备接替计划表,并结合现有设备状况编制下移动设备大修理计划,报集团公司审议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六条:设备中心根据下达的大修理计划,统筹安排,严格控制大修理资金。对各单位自修自用设备,由租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与设备中心签订修理合同;对送修设备由各修理厂与设备中心签订修理合同,设备中心进行修理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提升设备修理质量,确保设备的完好状态。
第三十七条:大修理设备应严格执行附表
一、附表二中规定的修理周期,新投入的综采液压支架必须使用两个工作面以上方可升井安排大修。对不符合修理周期要求而需要大修的设备的,由设备中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鉴定,属使用单位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由使用单位承担大修费用的60%;属制造或修理质量问题的损坏由设备中心负责协调制造厂或修理厂共同解决。
第三十八条:为确保设备检修质量和安全运行,租赁设备必须在有承修条件和能力的修理厂修理,各修理厂必须持有安监局、设备中心颁发《安全资格证》和《大修许可证》。设备中心每两年对《安全资格证》和《大修许可证》进行一次审查,对存在问题的修理厂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并进行复查,复查仍达不到要求的将收回《安全资格证》和《大修许可证》,取消其定点修理资格。
第三十九条:设备损坏严重无修复价值或修理费用超过原值60%的;电动机经测功达不到要求的,经组织有关部门鉴定后将采取强行报废。
第四十条:设备中心将成立租赁设备检测站,统一对大修理设备进行出厂质量检测,确保设备的修理质量。检测费用由各承修单 位承担,设备中心将按检测费用的30%给予检测奖励基金。
第四十一条: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调出修理的,由设备中心安排运输,送修方和承修方负责现场交接,运输费用由设备中心结算。其余设备调出修理的,由使用单位负责运输到指定修理厂,运输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
第四十二条:进厂大修设备由矿、厂双方代表在指定地点进行严格交接验收,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手续经双方代表签字报设备中心。要求待修设备必须部件完整、齐全,不准缺件,严禁拆套、拼凑,否则由责任单位按价赔偿,情节严重的将对责任单位以损坏件原值150%的标准进行处罚,赔偿及处罚金由财务部门负责执行。
第四十三条:设备进厂大修状态应符合附表三中的要求。移动设备退还或转移时,随机专用工具和技术资料必须按移动设备到原使用单位时的交还,如不能退还或不能完全退还的,加收缺少部分等值费用。
第四十四条:设备初检后,承修厂方可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并通知设备中心对设备损坏件情况进行鉴定,设备中心出具中检鉴定报告单,承修方按鉴定结论进行修理,在修理过程中,设备中心将按鉴定内容进行抽查。
第四十五条:租赁设备大修的主要内容是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调整、更换全部磨损、腐蚀、老化、丧失精度的零部件,以彻底消除缺陷,恢复原有性能。主要配备件必须更换使用原生产厂家的产品。
第四十六条:设备大修结束承修厂自检合格后,出据自检报告报设备中心。设备中心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原煤炭工业部颁布的《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及有关设备修理新标准的规定严格进行 出厂验收。如有整改事项承修单位要限期整改,并应进行复检,合格后设备方可出厂。
第四十七条:对连续2次以上存在设备修理质量问题的承修厂,设备中心将对其提出整改意见,承修厂制定整改措施,在三个月内修理质量仍没有好转的修理厂,设备中心将取消其定点修理厂资格。
第四十八条:承修厂应对所修设备进行跟踪服务,在质保期内因修理质量造成的设备损坏,由设备原承修厂无偿修复,在质保期内因使用不当或质保期外造成的设备损坏,由设备原承修厂协助使用单位修复,所发生的费用由使用单位全额支付。
第四十九条:所有设备如需进行改造,必须将方案报设备中心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改造,承修单位和使用单位无权擅自改造。否则将按设备原值100%处罚擅自改造单位。
第五十条:进厂大修理设备竣工验收合格后,设备中心根据初检、中检报告、决算书、材料计划表、验收单等进行修理价格的审定,办理结算手续。
第五十一条:进厂大修的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等大型设备的修理费用实行质保金制度,质保金为修理总价的15%,质保期为三个月。在质保期内如发现修理质量问题,设备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扣减质保金。在质保期满后没有修理质量问题的,质保金全额支付给承修厂。
第五十二条:经设备中心同意,各矿可对除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以外的自用设备进行修理,设备中心严格执行设备的初检、中检和竣工验收制度,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支付修理费用。
第五十三条:各矿在井下自转成套综采设备时,对不具备大修条件的成套设备转面,按大修标准费用的20%一次性给予转面补贴; 对具备大修条件的成套设备转面,按大修标准费用的40%一次性给予转面补贴。
第五十四条:为保证修理质量,在设备修理过程中所更换的损坏件必须按月由设备中心节约利用科统一集中回收,回收明细由业务科提供,按审批后的结算材料计划表清点,对缺少的更换损坏件,将按其原值等额从修理费中扣除。
第五十五条:各修理厂应在每月5日前将承修设备报表报设备中心,不及时上报承修设备报表的,设备中心将停止其一切修理业务。
第九章
移动设备的调剂报废
第五十六条:租赁设备的报废调剂由设备中心提出申请,经集团公司有关处室核准,报集团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第五十七条:设备中心业务科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对提出报废申请的设备进行报废鉴定。
第五十八条:为确保残体报废、回收和调剂工作顺利开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求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指定单位,明确责任,做到专人负责管理。
第五十九条:凡属租赁的综采(掘)、普采设备及单体支柱的残体,由集团公司设备中心全面负责管理。所有报废残体(无论有无资产帐)和大修更换下来的废旧零部件,均由设备中心统一回收处理,设备残体要在报废三个月内及时公开出售。
第六十条:所有租赁的设备、单体支柱、大修更换的废旧零部件,各租用单位和维修单位,应集中妥善保管,分类码放整齐。设备中心对临时代管代存的单位支付代管费,待回收通知下达后,停 止支付代管费。
第六十一条:对所有批准报废的残体,原则上必须全部上缴。在回收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四相同”的原则执行,即:设备编号相同、资产号相同、规格型号相同。凡因规格型号不符,重量不足,主要部件不齐的,缺件由租用单位按价赔偿。因管理不善造成拆套、丢失的,对责任单位按设备原值罚款。并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经鉴定确认送交设备中心调剂库进行对外调剂的设备,应保持基本状况良好。并严格按照出入库管理制度及时入设备中心调剂库。
第六十二条:对于装卸、运输及其它项目费用,由残体收购单位或调剂回收单位支付。凡运输距离超过30公里以外的,综合费用暂定标准为180元/吨,30公里及以内的暂定标准为140元/吨。
第六十三条:为进一步提高各种租赁设备的大修质量,对已更换下来的设备零配件,由设备中心统一回收处理,缺件从修理费中扣除。
第六十四条:报废申请按进行,设备中心各业务科根据设备折旧、使用年限及状态,在当年年底提前预报下一的报废计划。申报明细一式五份,送交设备中心节约利用科进行鉴定审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进行回收。
第六十五条:为调动回收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设备中心根据集团公司[2003]487号和[2005]118号文件规定,按残体收入的5%和调剂设备收入有帐资产的10%、无帐资产的30%分别给予奖励。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六条:对各使用单位的各项赔偿及处罚费用,由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负责执行。
第六十七条:本办法从下文之日起执行,凡是与本办法相抵触 的相关文件,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第六十八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属淮北矿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