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命脉,而小学教育更是教育之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教育在这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日益暴露出其各方面所存在的隐患和矛盾,对其现状的探讨与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各界学者的关注。
[关键词]:法制改革 小学教育 现状思考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在国家对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定位于可持续发展之时,在对各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讨论中,都谈到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作用。教育事业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而小学教育又是这教育事业之根基,其重要性可见一般,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在目前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膨胀的社会中,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矛盾。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育,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
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观念占统治地位。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这样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而且,年龄相当的他们也更容易相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而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孩子吃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玩的伙伴,也就没有了成长道路上的竞争对手。
1、很多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独生子女蹒跚学步摔倒后,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样做反而让孩子哭闹的更加厉害.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用哭声向爸爸妈妈传递一种信号——你们快过来把我抱起来!结果是: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时间长了,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父母不一定会顾得上过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2、很多孩子缺乏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总会千方百计的哄孩子开心,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碰壁。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甚至产生厌学或讨厌社会的不良情绪。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应该跟孩
子一般见识,在生活中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玩。从小树立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3、很多孩子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养成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责任的习惯,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走进学校后,当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很可能会不习惯,于是千方百计地逃避,就会出现上课不安心听讲,做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中,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思想也紧跟着传播开来.如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教会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1、教孩子学会做人是根本。
家长要身体力行,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比如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知恩图报等。无论哪个年代,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但最好能坚持自己带孩子,以便与孩子建立感情,加强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2、教会孩子怎样独立,只有在教孩子学会独立的基础上才能让他学会创新。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家长总是让孩子自己走,或者骑着小自行车跟着,孩子摔倒了也从来不扶;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语言交流上,他们也总是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由决定。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的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3、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学会主动学习。现代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大小作为人才衡量标准的。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孩子学会适应,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新。但现行的学校教育往往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恰恰束缚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对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支持他鼓励他大胆尝试新事物,让他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此外,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未来社会充满竞争与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要着重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凡事都让父母代劳,如果要让他自己做,我不行三个字就脱口而出。这种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孩子行与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改变我不行的不良心态,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渐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2、学会合作。要学会合作,首先就要学会与人交往。父母不仅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使孩子与成人友好共处。同时,还要大胆的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热心的把小伙伴请进来,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交往、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从而逐渐形成接纳、合作的意
识和能力。
3、学会公平竞争。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应提供给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社会是在竞争中求得进步和发展的,用物质或地位撑起的保护伞保护不了孩子的一生。
4、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
(三)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无所不包,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冲击着小学教育这一领域,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认学生还是认学费,曾经一时让基层的小学教育领导者们一筹莫展,诚然,理性看的话,这些问题都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但在发展的同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让人们费尽心血,毕竟这些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不引发矛盾的聚结和秩序的稳定,必然需要瞻前顾后,否则的话,事与愿违的后果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四)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极坏。
由于社会越来越开放,经济的全球化同时,文化市场也日益国际化,传统的生活习惯受到严竣的挑战,但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在中国找到了市场,由于小学生年龄低,对社会发展中的存在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缺乏辨别能力,而家长和教师不加以引导的话,那和学生中所谓的攀比风,流行潮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一世。
(五)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的秩序是先沿海再内地,先富帮后富,致使中国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而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滞后,加之民族复杂,所以经济落后,在中国的贫困人口总额2500万人中,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而现在正是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因此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势在必行。二.对当前现状的一点思考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我国的小学教育已在谋求理论上的成功模式。八十年代初期,中美两国曾经互派调查团,研究对方基础教育的长处,中方调查团在美国的多个州进行了实地调研,跟国内的小学教育现状相比,发现美国的小学生不如中国学生勤奋用功,课堂纪律散漫,教材内容松弛而不紧凑,回国后出具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出二十年,即可超越美国;而美国的调查团对中国沿海的许多城市的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后看到:中国的小学生勤奋用功,连早餐都是上学边走边吃以节约时间,且中国学校的纪律性很好,统一着装,统一坐姿,还有一种叫家庭作业的学习方式,回国后出具报告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突出雄厚,不出二十年将全面超越美国。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两国的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对当时所出具的报告的认识都失败了。对于中国小学教育的现状,笔者不敢究其二十年前其报告的原因,但对当前的特点,倒有几点愚见。
(一)积极探讨小学教育未来的出路,加强理论创新。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领域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前瞻,其发展态势也应当积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武装下,开创小学教育新的实践。
(二)乘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大对教育产为的投入。
由于中国东西部现状的发展平衡,西部地区贫困落后,在国家当前的政策扶持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因为西部的许多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还是一个梦想,许多孩子上学要走上几会里山路,早出晚归,走到所谓的学校里,会发现许多双渴望获得知识的眼睛盯着那里唯一的一位教师上课,课桌椅是从自家带的小板凳和长木板架在砖头
上,如此简陋的学习条件让人们想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光景。要改变这种状态,一是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投入;二是希望工程筹措;三是通过各种途径争取援助项目,包括国际援助,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引进教师,加强师资力量。
(三)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地都存在差异,具发展不平衡,如果全国各地的基层教育都在同一个条框内活动,执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岂不是“捆着绳子跳舞”,而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则是痴人说梦,天方夜潭。这是现实,现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英语、计算机已经从小学开始学习了,而这些东西对西部地区的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各地区要制订适用本地区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纲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和谐发展。
(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再教育。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个领域无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上一代人的梦想在下一代中得到了证实,社会上各种新鲜项目一年比一年增多,在这种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能力和观念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基层教育领导工作者。这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五)加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掌握每个学生的状态和具体情况。
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之时,同时也应当得到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现在的小学生入学较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地方的小学都有早熟的现象,再者由于现在社会的复杂多样,致使城市中的许多小学生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了时代发展的受害者。当前在许多城市中,进城务工的子弟,下岗职工子弟,城乡结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子弟,在接受教育时存在许多客观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着教学质量,另外还有现代高节奏的城市生活规律,使很多小孩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心,以致于沉溺于网络游戏,痴迷于街头地摊上的低级粗俗的知识,如各类暴力,色情的小说和卡通动画等。许多小学生还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等各种心理疾病。这使孩子日后步入社会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学校应当和家庭联动起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正确对得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将小学教育引向一条正确、健康的路。
现在国家之所以三令五申地声明禁止学校乱改费,这正也说明当前的教育系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逐一地解决,我们应当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不应当讳忌它,在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下,逐一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走向透明和公开,这是一件好事,是走向民主进程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教育的确存在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解决,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说到就能够做好的,它需要我们全民族,会社会来共同关注,用包容和积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使之这一关系着国家未来命运和民族高兴使命的伟大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
第二篇:论网络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网络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鲍志莹(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网络教育是运用多媒体、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是日益增长的社会教育需求与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共同培育的新鲜事物,是信息化带动的教育工业化实践。它不仅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而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多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模式的革命,出现了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正以其特有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网上进行的跨时空、跨地域、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种主要实现方式。
一、目前网络教育的现状
现今,国际竞争越演越烈,高科技的角逐尤为突出,其实质是人才的利用、争夺和培养。世界各国为了争取竞争优势都在科教领域给予极大投入。特别是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美国和英国是实行网络教育较早的国家,政府对在线教育的投资力度都很大,在全国各级学校,几乎都建起了自己的网上学校,网校遍布从小学
到大学的各级学校中。而澳大利亚在网络教育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网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迅速行动起来,为数字化时代做准备。在我国,网络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实现现代化、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关键就在于培养和造就庞大的、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型人才。我国的网络教育工程始于1997年,各种教育类网站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新建的网校。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及网络教育环境日益成熟,许多商家也已率先把网络教育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目前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主要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是各高校自己成立的网络学校。这种类型的教育特点基本上都是提供学历教育,即学生读完课程后可以取
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凭。正式文凭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另一种是专业的网络教育经营公司。提供这类服务的网站有中国教育在线、中华学习网等。与高校相比,他们有更多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并且在经营管理上更加市场化和商业化。但是,目前他们提供的是非学历形式的培训,缺乏网络教育资源,不仅没有高校那样的师资,而且没有任何途径来证明他们的教育成果,没有颁发学历的权力。因此,这类教育其实就是传统教育加函授、电大在网络时代的变体。教育部1999年6月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把发展全国网络教育列为工作重点之后,为了加快网络教育的步伐,制定了具体措施。第一是加强网络建设。同时完成卫星电视教育网的改造,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传输中心和资源中心。第二是择优建设软件开发基地,依托
高校教学研究开发优势,建立面向不同层次教育的信息资源库,进行各类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第三是拿出部分建设资金,集中用于电子课件、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网络的建设与改造。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
育的方式,不仅为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而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它很有可能作为一种主导教育的方式替代传统、封闭的教育模式。
二、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1·优势与前景。
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对教育市场的整合和工业化模式的规模经济性,网络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它所具有的教育特色之中。
①网络教育具有整合教育市场、实现资源共享的优势。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需求远大于教育供给,然而传统的教育资源大多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严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网络教育则通过遍布全国、全世界的物理网络,将教育资源从城市高校输往乡村,使边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
②网校的招生人数从理论上讲可不受任何限制。原因主要是网校的办学成本基本上
都是固定成本和软件升级更新成本,与学员人数无关,并且没有固定校舍投资,网校可以实现超低成本扩张,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教育需求。另外,与教学需要配套的光盘制作也是个工业化制造过程,批量越大成本越低。
③网校具有开放、灵活优势。学员可以从网校下载制作好的课程节目和辅导材料,随时随地学习。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使许多上班族有了学习机会,拓宽了成人教育市场,打开了通往终身教育的大门。并且网络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转向了学生主导型,客观上推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活动,使教学过程更趋科学、合理。网络教育提供了师生分离的宽松环境,交互式的课程设计,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教学,这些都是其它传统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2·现实问题。
①虽然网络教育具有充分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使更多的人获得教育机会等优点,但由于是新事物,所以网络教育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参考,这是网络远程教育最大的缺陷。纵观国内的网络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每一个教育可以涉及的对象都有,这样就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我们的小学层次根本就不需要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很多的网络教育其实仅仅是安装一个局域网,然后通过局域网辅助教学即可。与其称这为网络教育还不如称之为多媒体教育,事实上这时候计算机只是一个相当次要的学习工具。
②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
理能力。授课老师不能及时指导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心智变化,并且教书不能育人。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毕业率太低”。因此,目前的网校能否作为普通学历教育的发展方向很值得研究。③尽管网络教育发展迅速,人们往往只能预知网络远程教育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商业机会,但人们不知道怎么把这些市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润。目前网络远程教育仍然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离实际的商业操作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3·对策与措施。
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教育的前途是无限的,网络教育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网络教育有着与传统教育形式截然不同的自身特点。正是这些本质特征造成了网络教育的不足。网络教育的方向应该扬长避短,发挥固有的优势,弥补内在的不足,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首先,要解决网络教育硬件问题,争取实现网络教育的规模经济。国家应加大基础电讯设施的建设投资,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特别扶持。如果资金受限制不能一步到位,可先在西部建设多个具有同一平台标准的局域网分校,再将总校制作好的教学光盘送到这些分校局部运行,待资金到位后扩大网校覆盖范围。网络教育是在互联网的基础建立起来的,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化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网络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思想,应该对各种教育服务资源开放,充分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使更多的人获得教育的机会。
第二,针对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低的问题,网络教育应以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市场为主攻方向,改善网络教育质量,提高“成品率”。既然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依托的教育模式,学习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在于学校和老师,大多取决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强弱和自制能力的高低,所以成人学生最适合上网校。网络教育还要提高网络教学“产品”的交互性,完善师生交流系统。要从思想上强化教师和软件人员对新教学形式下师生交流问题的重视,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沟通的不足,彻底解决网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技术水平。只有抓住基础界面和课件的交互性,把好质量关,整个网校的交互性才能保证。
第三,网络教育应由高校带动,但不能依附高校。因为作为一个产业,不仅仅是一种培训方式,更需要商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才能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网络教育需要商业化来推动解决。首先,网络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无论是技术解决方案还是课件资源制作,学校无法从市场上找到资金来使网络教育发生质的飞跃,而只有商业化的网络教育才能解决一个
产业迫切需要的资金问题;其次,网络教育商业化能够使网络教育管理更加规范化,这是网络教育所迫切需要的。再次,网络教育商业化是网络教育产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对于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明确的商业模式自我增值。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网络教育。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润。
以上分析表明,网络教育的普及性远未达到人们对它的需求,网络教育不是简单的“传统教育+因特网”,它应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同时国家教育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教育的发展必须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相互促进,通过与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快速发展,通过法律规范使网络教育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优质服务来提高教育质量,以严格管理来提高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得网络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和传统教育方式相得益彰。
第三篇: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对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聋哑人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人们通过各种慈善活动和媒体报道知道他们,但与他们亲身、亲密接触的机会却寥寥无几。事实上,盲聋哑人所真正面对的问题远不仅听障这么简单。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与普通人的不同和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却是大众所通常没有想到的。本文从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和发张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聋哑人 特殊教育 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工作力度,许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工作发展得很快。但是,我国的特殊教育在各个地域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聋教育做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在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发展与改革”这一历史使命。要让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就必须真正的让残疾人享受到和谐、平等的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和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就是要开展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
聋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好多的特殊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的特教教师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但是在现代教育形势的影响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正在对一些“成型”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着批判甄别式的荡涤。好多的特教教师在教改的过程中迷茫,不知道怎样教好了;好多的特教教师通过对教育新理论的学习,对自己教学模式产生了怀疑,可又不知道怎样改进提高;好多的特教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普通基础教育的课改表示欢迎,可又不知道怎样与之联系起来,用到聋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可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普通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了,结合新的教材,结合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普通教育的发展改革正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怎样结合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模式和理论,真正的搞好特殊教育特别是聋校的教育教学,在针对听障学生的的教学当中把态度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三大教育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课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进聋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聋哑儿童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使聋哑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法规。
(二)全社会渐渐正视聋哑残疾人生存、发展等社会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开始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聋哑残疾人,正视他们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千方百计地为之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融进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履行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其次聋哑残疾人要正视自己残疾的现实,不讳言自己的困难,克服过分敏感、过于自尊和自卑的弱点,以平常心观察社会,平视他人;要勇敢地走出封闭状态,迈向社会;要坦然地接受帮助,这也是结交朋友、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聋哑残疾人的教育。虽然我国对残疾人实行9年义务教育,为残疾人进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的教育体系,残疾人的教育很多情况下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弱势。因此,国家应着手建立一套独立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加快对聋哑学校建设,提高聋哑教育层次,改革聋哑教育现状,为聋哑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在改善学校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拓宽知识面等方面为聋哑残疾人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聋哑残疾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
(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虽对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些机会办法,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但同世界上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尚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独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往往混同于健全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环境。残疾人和健全人—样享有公民权利,但是总有一些人歧视、嘲笑甚至虐待残疾人,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伤害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还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人们相互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残疾人问题是个社会问题,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一部分工作,不能光靠政府或某个部门来做,如果各单位都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好残疾人的几个问题,使矛盾及时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我国的残联组织一般到区县,但是最基层如街道、乡镇有绝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残联组织的,有的地方即使有,也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形同虚设。而残疾人分布在各个村社中,能经常接触到残疾人的是基层残联,他们最了解残疾人的困难情况和思想动态,可以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做残疾人的思想工作。基层残联工作强化了,不仅可以为残疾人解忧,还可以为党和政府分忧,因此,各级政府要给基层残联更多的关心,在人员编制、办公条件、活动经费方面给于支持,以切实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增强其活力。
展望未来,立足特教,让聋哑孩子在特教乐园里学习做人、康复身心、增强本领、塑造品格;让教师在特教百花园里专业成长、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描绘人生;让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成就教师的主动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王小慧,张福娟.特殊儿童评估的新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1,31(3):48-51
第四篇: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王 珠 摘 要: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
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在企 内部的 合反映和表,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 特点和群体意 以及
种意
生的行 范。
关键词:企 文化;特征;内容; 中 分 号:F270 文献 :A 文章 号:1008-4428(2014)04-09-02
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 成部分,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
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四)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
(五)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引着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
求创新。
(一)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
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而言,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三、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
(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有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的复合体,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
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
(四)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二)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三)相融性:企业文化反应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
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
第五篇: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层次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统筹规划,游客单
一、消费水平不高等问题。要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发展,就要采取全面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关键词: 中国红色旅游 旅游 旅游文化
一、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三、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
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看,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是高尚而积极的。但是由于形式单
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影响红色旅游的效果。且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是一种旅游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 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和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2.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很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和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和“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此外,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伴随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而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交通和通讯的畅通和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目前全国红色旅游突飞猛进发展的这一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且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进行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4.红色旅游区“各顾各家”,缺少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大气候。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兴起的形势下,各地应该将自己区域内的红色旅游发展置于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全局中,这样才能做到整体统筹规划,避免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促成全国红色旅游统筹而又各自凸显特色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又要使各个红色旅游景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站在全局的高度具体落实,这样其主打路线的选择、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项目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就会具有大局和长远的战略,以此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5.游客类型相对单一,消费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娱乐、疗养等功能不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且游客群单一,大多是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所以青少年是游客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多数是团队旅游,停留时间短,消费不高,因而收入也不高。此外,红色旅游区周边的集群景观或配套的系列性旅游项目缺乏,也影响了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大多只停留短短两三天,影响了景区的收益。
四、如何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掀起红色旅游浪潮的今天,如何针对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推动和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进一步扩大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注重整体有效规划。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提炼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将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和展示。各地区应将本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置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注重统筹互补,形成气候。
2.构建红色旅游产业格局。
目前,国内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多采取展板、实物展示等单一的形式,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吸引力。不少旅游专家表示,只有将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了才能吸引游客,如果红色旅游线路做不到精耕细作,没有众多游客的参与和整个社会的认同,红色旅游就成了一个空泛的概念,爱国主义教育也相应削弱了效果。3.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国内有许多红色旅游点“孤立”存在,没有与其它旅游项目或景区形成集群效应,再加上红色旅游景区展示形式单
一、乏味等原因,造成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逗留时间短,能观赏的有价值的景点较少,无法在红色旅游景区形成中长期的游客群,游客消费有限,“回头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因此,要改变红色旅游区的现状,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就要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4.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在交通、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配套服务中凸显优势,在方便游客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红色旅游的问题与出路。
[2]红色旅游:怎样保持长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