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泽周
西南大学水产系 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 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环境 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本综述对工厂化养鱼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工厂化养鱼 现状 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
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2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普通流水养鱼即是利用自然海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如砂滤),不需加温,直接流入养鱼池中,用过的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养鱼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合于南方适温地区的短期或低密度养殖,为工厂化养鱼的最低级阶段。适合于鲷类、花鲈、石斑鱼、牙鲆、河鲀等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温流水养鱼则是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由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养鱼方式,它利用天然热水(如温水井、温泉水),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或人工升温海水作为养鱼水源,经简单处理(如调温)后进入鱼池,用过的水不再回收利用。由于地热水、温泉资源有限,因此此种养殖方式主要应用在工厂温排水的综合利用上。目前,温流水养鱼在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国较为盛行。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山东省胶东地区现已建有温流水养鱼厂数十家,养鱼面积约20万m2,年产各种高档海水鱼1000t以上,养殖种类有牙鲆、石鲽、黑鳃、六线鱼、鲷类等。这些养鱼厂的调温方式主要有三种:①燃煤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如山东省威海崮山养鱼厂、荣成寻山养鱼厂等;②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威海华能电厂养鱼厂等;③温水井+自然海水式,如荣成市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山东省蓬莱鱼类养殖试验厂等。这种养鱼方式工艺设备简单,产量低,耗水量大,为工业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循环流水养鱼 又称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其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少,养鱼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1~10%)的新鲜水(系统循环中的流失或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入养鱼池中,反复循环使用。此系统还需附设水质监测、流速控制、自动投饵、排污等装置,并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进行自动监控,是目前养鱼生产中整体性最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最高、且无系统内外环境污染的高科技养鱼系统,是工业化养鱼的最高境界,必将成为工厂养鱼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欧洲,一些国家已能输出成套的养鱼装备。工厂化养鱼的配套措施
根据不同的海水养殖对象和对水质的要求,目前应用的工厂化养殖工艺技术线路各异,涉及的装备繁多,各具特点,大致来说,普通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这两种工厂化养鱼方式要求设备数较少。普通流水养鱼在普通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砂滤池过滤抽提的海水或井水,而养殖后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温流水养鱼则在流水养鱼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温设备和温排水的预处理设备,如锅炉,保温大棚等;也不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鱼是循环流水养鱼,所需设备多,技术先进,下面我们重点介绍。
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1)鱼池系统;(2)水质净化处理系统(3)自动监测系统等;(4)自动投饵系统等其它辅助系统。
鱼池系统包括鱼池、进排水管道和拦鱼设备等。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则是整个循环水工厂化养鱼中的关键。整个水质处理系统包括以下环节:(1)去除固体废弃物;(2)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3)杀菌消毒;(4)增氧;(5)调温;(6)水质测控。4 工厂化养鱼技术
工厂化养鱼与静水池塘养鱼的主要区别是:池塘面积小,池水持续流动和交换,池水溶氧来源依靠流水带入或机械增氧,天然饵料生物少,鱼类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饵,池水中鱼类排泄物等物质随水流及时排出,故水质较清新;放养对象为吞食性鱼类,种类较单纯,密度和产量都较大。
4.1 鱼种放养
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的鱼类,通常为肉食性优质种类,如鳗鲡、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苗种规格一般为50~150g,这样当年才能达到食用鱼规格。密度养殖密度的是否合理同样决定着整个工厂化养殖的效益。养殖密度应依据水源、水质、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4.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括:池水流量的调节、水温的控制、pH调控、投饲等。池水流量的调节依据进排水中的含氧量和总氨氮、NO2--N等含量调节水流 量。池水中一般溶解氧应保持4mg/L以上,出水口的水不低于3mg/L;鱼池排水的总氨<1.5mg/L,NO2-<0.1mg/L。也可根据池鱼摄食情况调节水流量,在水温稳定情况下摄食下降,则应调大流量。流量控制在4个循环/24小时,每次投饵完毕后0.5~1小时后迅速换水,换水量80%左右。
水温的控制 根据不同鱼类的适宜温度的不同,控制好池水的温度,使鱼类始终生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加速鱼类的生长。例如13~18℃水温是大菱鲆的适宜生长温度;16~21℃是牙鲆的适宜生长温度;大黄鱼则应控制在最适水温18~25度;石斑鱼应控制在22~28度。
pH调控通常要使养殖池水pH偏碱性,常用调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每个池的日喂食量求得每日碱性物质添加量后,称取每池所需数量,溶入水中,全池泼洒。二是在循环水池加入所需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苏打粉)NaHCO3(发酵粉)CaCO3(方解石、石灰石)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等,通过水循环,把调节后的水注入每个池,达到调节pH的作用。在生产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要保证池内碱性物质泼洒均匀,不得造成局部pH过高,以免灼伤鱼体;二要注意安全,碱性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损伤。
饲料多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不设饵料台。投饵次数较多,除白天外,傍晚和清晨也可适当投饲。在水温23~28℃时,每天投饵6~10次,饲料计划、月分配、投饵率及水温关系投饵应变等可参考池塘养殖的有关部分。投饲也要用音响训练鱼,使形成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每次投饵量仍要坚持使鱼达到八分饱的原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在靠近水口处投饵。投喂策略按定量投喂原则,避免饱食投喂对鱼平均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喂量。每月初称取平均鱼重,计算饵料系数,根据总重确定月初基础日投饵量,根据饵料系数计算出每日投饵增量,每日递增投喂量。
4.3 检查和护理工作
平时经常检查进排水闸门和拦鱼栅情况。5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优势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
(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发展趋势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因此,在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式已成为发展方向。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及重复利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处理方式,生物膜处理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1)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1—3次为宜;(2)使用筛选分离培养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3)补充纯氧;(4)臭氧杀菌;(5)建立免疫防疫体系;
(6)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7)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8)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参考文献:;[1]张明华,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装;[2]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3]唐启升.中国发展渔业的优势及前景[J].中;[4]郑升阳.试论工厂化养殖设施综合利用的现状
(6)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7)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8)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养鱼环境和水质变差使食用鱼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发展节水型无公害的工厂化养殖技术无疑是主要的战略方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养殖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但其内在的特点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其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因此,和许多重要产业问题一样,其发展需要依托政策和科技等多管齐下,共同推进。构建适用的设施系统模式,达到循环用水、节能、高效的生产要求,并形成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的生产效率,规范生产管理。在主产区建立集成示范点,辐射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动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装备技术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2):30-34.[2] 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 , 2004,(08).[3] 唐启升.中国发展渔业的优势及前景[J].中国水产 , 2005,(02)[4] 郑升阳.试论工厂化养殖设施综合利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5] 方建光,门强.世界水产养殖科技大趋势[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89-99.[6] 孙国铭,赵卫星.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NH4-N、NO2-N转化及其水质管理[J].水产养殖,1999(4):12-14.[7] 宋德敬.海水工厂化养鱼水处理系统工程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2,23(2):49-52.[8] 花兆泰.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03(3):23-24.[9] 刘兴国.工厂化养殖水处理工艺探讨[J].北京水产,2003(4):32.[10] 邸刚.欧洲工厂化养殖初探[J].科学养鱼,1997(6):3.
第二篇: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泽周西南大学水产系 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 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环境 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本综述对工厂化养鱼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工厂化养鱼现状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
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2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普通流水养鱼即是利用自然海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如砂滤),不需加温,直接流入养鱼池中,用过的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养鱼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合于南方适温地区的短期或低密度养殖,为工厂化养鱼的最低级阶段。适合于鲷类、花鲈、石斑鱼、牙鲆、河鲀等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温流水养鱼则是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由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养鱼方式,它利用天然热水(如温水井、温泉水),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或人工升温海水作为养鱼水源,经简单处理(如调温)后进入鱼池,用过的水不再回收利用。由于地热水、温泉资源有限,因此此种养殖方式主要应用在工厂温排水的综合利用上。目前,温流水养鱼在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国较为盛行。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山东省胶东地区现已建有温流水养鱼厂数十家,养鱼面积约20万m2,年产各种高档海水鱼1000t以上,养殖种类有牙鲆、石鲽、黑鳃、六线鱼、鲷类等。这些养鱼厂的调温方式主要有三种:①燃煤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如山东省威海崮山养鱼厂、荣成寻山养鱼厂等;②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威海华能电厂养鱼厂等;③温水井+自然海水式,如荣成市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山东省蓬莱鱼类养殖试验厂等。这种养鱼方式工艺设备简单,产量低,耗水量大,为工业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循环流水养鱼 又称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其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少,养鱼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1~10%)的新鲜水(系统循环中的流失或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入养鱼池中,反复循环使用。此系统还需附设水质监测、流速控制、自动投饵、排污等装置,并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进行自动监控,是目前养鱼生产中整体性最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最高、且无系统内外环境污染的高科技养鱼系统,是
工业化养鱼的最高境界,必将成为工厂养鱼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欧洲,一些国家已能输出成套的养鱼装备。
3工厂化养鱼的配套措施
根据不同的海水养殖对象和对水质的要求,目前应用的工厂化养殖工艺技术线路各异,涉及的装备繁多,各具特点,大致来说,普通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这两种工厂化养鱼方式要求设备数较少。普通流水养鱼在普通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砂滤池过滤抽提的海水或井水,而养殖后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温流水养鱼则在流水养鱼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温设备和温排水的预处理设备,如锅炉,保温大棚等;也不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鱼是循环流水养鱼,所需设备多,技术先进,下面我们重点介绍。
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1)鱼池系统;(2)水质净化处理系统(3)自动监测系统等;(4)自动投饵系统等其它辅助系统。
鱼池系统包括鱼池、进排水管道和拦鱼设备等。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则是整个循环水工厂化养鱼中的关键。整个水质处理系统包括以下环节:(1)去除固体废弃物;(2)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3)杀菌消毒;(4)增氧;(5)调温;(6)水质测控。
4工厂化养鱼技术
工厂化养鱼与静水池塘养鱼的主要区别是:池塘面积小,池水持续流动和交换,池水溶氧来源依靠流水带入或机械增氧,天然饵料生物少,鱼类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饵,池水中鱼类排泄物等物质随水流及时排出,故水质较清新;放养对象为吞食性鱼类,种类较单纯,密度和产量都较大。
4.1 鱼种放养
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的鱼类,通常为肉食性优质种类,如鳗鲡、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苗种规格一般为50~150g,这样当年才能达到食用鱼规格。密度养殖密度的是否合理同样决定着整个工厂化养殖的效益。养殖密度应依据水源、水质、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4.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括:池水流量的调节、水温的控制、pH调控、投饲等。
池水流量的调节依据进排水中的含氧量和总氨氮、NO2--N等含量调节水流
量。池水中一般溶解氧应保持4mg/L以上,出水口的水不低于3mg/L;鱼池排水的总氨<1.5mg/L,NO2-<0.1mg/L。也可根据池鱼摄食情况调节水流量,在水温稳定情况下摄食下降,则应调大流量。流量控制在4个循环/24小时,每次投饵完毕后0.5~1小时后迅速换水,换水量80%左右。
水温的控制 根据不同鱼类的适宜温度的不同,控制好池水的温度,使鱼类始终生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加速鱼类的生长。例如13~18℃水温是大菱鲆的适宜生长温度;16~21℃是牙鲆的适宜生长温度;大黄鱼则应控制在最适水温18~25度;石斑鱼应控制在22~28度。
pH调控通常要使养殖池水pH偏碱性,常用调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每个池的日喂食量求得每日碱性物质添加量后,称取每池所需数量,溶入水中,全池泼洒。二是在循环水池加入所需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苏打粉)NaHCO3(发酵粉)CaCO3(方解石、石灰石)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等,通过水循环,把调节后的水注入每个池,达到调节pH的作用。在生产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要保证池内碱性物质泼洒均匀,不得造成局部pH过高,以免灼伤鱼体;二要注意安全,碱性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损伤。
饲料多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不设饵料台。投饵次数较多,除白天外,傍晚和清晨也可适当投饲。在水温23~28℃时,每天投饵6~10次,饲料计划、月分配、投饵率及水温关系投饵应变等可参考池塘养殖的有关部分。投饲也要用音响训练鱼,使形成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每次投饵量仍要坚持使鱼达到八分饱的原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在靠近水口处投饵。投喂策略按定量投喂原则,避免饱食投喂对鱼平均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喂量。每月初称取平均鱼重,计算饵料系数,根据总重确定月初基础日投饵量,根据饵料系数计算出每日投饵增量,每日递增投喂量。
4.3 检查和护理工作
平时经常检查进排水闸门和拦鱼栅情况。
5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优势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
(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6发展趋势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因此,在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式已成为发展方向。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关键是养殖用水的净化处理及重复利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个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处理方式,生物膜处理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时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个条件是必备的:
(1)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1—3次为宜;
(2)使用筛选分离培养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
(3)补充纯氧;
(4)臭氧杀菌;
(5)建立免疫防疫体系;
(6)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
(7)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
(8)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养鱼环境和水质变差使食用鱼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发展节水型无公害的工厂化养殖技术无疑是主要的战略方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养殖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但其内在的特点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其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因此,和许多重要产业问题一样,其发展需要依托政策和科技等多管齐下,共同推进。构建适用的设施系统模式,达到循环用水、节能、高效的生产要求,并形成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的生产效率,规范生产管理。在主产区建立集成示范点,辐射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动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装备技术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3,24(2):30-34.[2] 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 , 2004,(08).[3] 唐启升.中国发展渔业的优势及前景[J].中国水产 , 2005,(02)
[4] 郑升阳.试论工厂化养殖设施综合利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5] 方建光,门强.世界水产养殖科技大趋势[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89-99.[6] 孙国铭,赵卫星.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NH4-N、NO2-N转化及其水质管理[J].水产养殖,1999(4):12-14.[7] 宋德敬.海水工厂化养鱼水处理系统工程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2,23(2):49-52.[8] 花兆泰.浅谈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设备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03(3):23-24.[9] 刘兴国.工厂化养殖水处理工艺探讨[J].北京水产,2003(4):32.[10] 邸刚.欧洲工厂化养殖初探[J].科学养鱼,1997(6):3.
第三篇: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简介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
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可全年连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殖方式。
一、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
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二、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普
通流水养鱼即是利用自然海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如砂滤),不需加温,直接流入养鱼池中,用过的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养鱼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投资少,适合于南方适温地区的短期或低密度养殖,为工厂化养鱼的最低级阶段。适合于鲷类、花鲈、石斑鱼、牙鲆、河鲀等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温流水养鱼则是20世纪60年代初最早由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养鱼方式,它利用天然热水(如温水井、温泉水),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或人工升温海水作为养鱼水源,经简单处理(如调温)后进入鱼池,用过的水不再回收利用。由于地热水、温泉资源有限,因此此种养殖方式主要应用在工厂温排水的综合利用上。目前,温流水养鱼在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国较为盛行。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山东省胶东地区现已建有温流水养鱼厂数十家,养鱼面积约20万m2,年产各种高档海水鱼1000t以上,养殖种类有牙鲆、石鲽、黑鳃、六线鱼、鲷类等。这些养鱼厂的调温方式主要有三种:①燃煤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如山东省威海崮山养鱼厂、荣成寻山养鱼厂等;②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威海华能电厂养鱼厂等;③温水井+自然海水式,如荣成市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山东省蓬莱鱼类养殖试验厂等。这种养鱼方式工艺设备简单,产量低,耗水量大,为工业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循环流水养鱼 又称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其主要特点是用水量少,养鱼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经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1~10%)的新鲜水(系统循环中的流失或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入养鱼池中,反复循环使用。此系统还需附设水质监测、流速控制、自动投饵、排污等装置,并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进行自动监控,是目前养鱼生产中整体性最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最高、且无系统内外环境污染的高科技养鱼系统,是工业化养鱼的最高境界,必将成为工厂养鱼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欧洲,一些国家已能输出成套的养鱼装备。
三、工厂化养鱼的配套措施
根据不同的海水养殖对象和对水质的要求,目前应用的工厂化养殖工艺技术线路各异,涉及的装备繁多,各具特点,大致来说,普通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这两种工厂化养鱼方式要求设备数较少。普通流水养鱼在普通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增加了砂滤池过滤抽提的海水或井水,而养殖后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温流水养鱼则在流水养鱼的基础上增加了调温设备和温排水的预
处理设备,如锅炉,保温大棚等;也不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鱼是循环流水养鱼,所需设备多,技术先进,下面我们重点介绍。
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1)鱼池系统;(2)水质净化处理系统
(3)自动监测系统等;(4)自动投饵系统等其它辅助系统。
鱼池系统包括鱼池、进排水管道和拦鱼设备等。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则是整个循环水工厂化养鱼中的关键。整个水质处理系统包括以下环节:1去除固体废弃物;2去除水溶性有害物质;3杀菌消毒;4增氧;5调温;6水质测控。
四、工厂化养鱼技术
工厂化养鱼与静水池塘养鱼的主要区别是:池塘面积小,池水持续流动和交换,池水溶氧来源依靠流水带入或机械增氧,天然饵料生物少,鱼类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饵,池水中鱼类排泄物等物质随水流及时排出,故水质较清新;放养对象为吞食性鱼类,种类较单纯,密度和产量都较大。
1、鱼种放养
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的鱼类,通常为肉食性优质种类,如鳗鲡、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苗种规格一般为50~150g,这样当年才能达到食用鱼规格。
密度养殖密度的是否合理同样决定着整个工厂化养殖的效益。养殖密度应依据水源、水质、基础设施和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2、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括:池水流量的调节、水温的控制、pH调控、投饲等。投喂策略按定量投喂原则,避免饱食投喂对鱼平均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造成负面影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喂量。每月初称取平均鱼重,计算饵料系数,根据总重确定月初基础日投饵量,根据饵料系数计算出每日投饵增量,每日递增投喂量。同时也要做好检查和护理工作平时经常检查进排水闸门和拦鱼栅情况。
五、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优势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
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六、发展趋势
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
众所周知,本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水工厂化养鱼是工程技术和海洋生物科学的有机结合,被认为是国家发展海洋生物资源高增值利用的一个方向,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由装备技术支撑的大型、超大型养鱼工厂,其中包括鱼藻共生,遥控无人养鱼车间,使水净化到适合鱼类生长的超自然状态,达到按标准排放无环境污染的生产,优质高产,科技附加值超过了,体现了养鱼业当今时代的知识经济特征。因此,封闭式内循环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将成为未来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流。
第四篇: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对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聋哑人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人们通过各种慈善活动和媒体报道知道他们,但与他们亲身、亲密接触的机会却寥寥无几。事实上,盲聋哑人所真正面对的问题远不仅听障这么简单。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与普通人的不同和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却是大众所通常没有想到的。本文从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和发张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聋哑人 特殊教育 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工作力度,许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工作发展得很快。但是,我国的特殊教育在各个地域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聋教育做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在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发展与改革”这一历史使命。要让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就必须真正的让残疾人享受到和谐、平等的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和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就是要开展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
聋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好多的特殊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的特教教师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但是在现代教育形势的影响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正在对一些“成型”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着批判甄别式的荡涤。好多的特教教师在教改的过程中迷茫,不知道怎样教好了;好多的特教教师通过对教育新理论的学习,对自己教学模式产生了怀疑,可又不知道怎样改进提高;好多的特教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普通基础教育的课改表示欢迎,可又不知道怎样与之联系起来,用到聋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可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普通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了,结合新的教材,结合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普通教育的发展改革正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怎样结合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模式和理论,真正的搞好特殊教育特别是聋校的教育教学,在针对听障学生的的教学当中把态度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三大教育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课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进聋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聋哑儿童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使聋哑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法规。
(二)全社会渐渐正视聋哑残疾人生存、发展等社会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开始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聋哑残疾人,正视他们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千方百计地为之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融进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履行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其次聋哑残疾人要正视自己残疾的现实,不讳言自己的困难,克服过分敏感、过于自尊和自卑的弱点,以平常心观察社会,平视他人;要勇敢地走出封闭状态,迈向社会;要坦然地接受帮助,这也是结交朋友、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聋哑残疾人的教育。虽然我国对残疾人实行9年义务教育,为残疾人进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的教育体系,残疾人的教育很多情况下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弱势。因此,国家应着手建立一套独立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加快对聋哑学校建设,提高聋哑教育层次,改革聋哑教育现状,为聋哑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在改善学校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拓宽知识面等方面为聋哑残疾人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聋哑残疾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
(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虽对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些机会办法,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但同世界上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尚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独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往往混同于健全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环境。残疾人和健全人—样享有公民权利,但是总有一些人歧视、嘲笑甚至虐待残疾人,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伤害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还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人们相互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残疾人问题是个社会问题,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一部分工作,不能光靠政府或某个部门来做,如果各单位都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好残疾人的几个问题,使矛盾及时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我国的残联组织一般到区县,但是最基层如街道、乡镇有绝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残联组织的,有的地方即使有,也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形同虚设。而残疾人分布在各个村社中,能经常接触到残疾人的是基层残联,他们最了解残疾人的困难情况和思想动态,可以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做残疾人的思想工作。基层残联工作强化了,不仅可以为残疾人解忧,还可以为党和政府分忧,因此,各级政府要给基层残联更多的关心,在人员编制、办公条件、活动经费方面给于支持,以切实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增强其活力。
展望未来,立足特教,让聋哑孩子在特教乐园里学习做人、康复身心、增强本领、塑造品格;让教师在特教百花园里专业成长、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描绘人生;让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成就教师的主动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王小慧,张福娟.特殊儿童评估的新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1,31(3):48-51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王 珠 摘 要: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
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在企 内部的 合反映和表,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 特点和群体意 以及
种意
生的行 范。
关键词:企 文化;特征;内容; 中 分 号:F270 文献 :A 文章 号:1008-4428(2014)04-09-02
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 成部分,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
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四)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
(五)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引着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
求创新。
(一)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
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而言,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三、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
(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有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的复合体,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
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
(四)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二)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三)相融性:企业文化反应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
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