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1 21: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篇: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的过程。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多媒体课件真正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成为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就对在校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培训及自身课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途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为当前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方法。

一、课件制作软件使用状况

目前学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大致有如下几种: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对于近来刚兴起的网络课件,可以利用ASP、JAVASCRIPT或VBSCRIPT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与网络共享。总体来说,在应用软件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梯,从单机应用到网络共享,从简单动画到脚本语言,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每种应用软件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有它适用的对象。进行教学内容演示、增加课堂容量,不需要复杂动画的可以使用简单易上手的PowerPoint;需要进行实验演示、运动轨迹描述、函数曲线模拟的可以运用动画功能强大的FLASH;需要程序设计、进行课后学习巩固练习的可以运用VB等等。

但是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师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苗头,动画非 FLASH莫属,最好能再运用3D效果,加上动画语言脚本,运用程序设计,认为只有这样的技术组合才能被称为课件。试问,这样的课件是用来进行教学辅助还是技术展示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性的严重打击,有了这样的观念,是不可能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推向大众的,是不能实现全民参与的,课件制作只能掌握在少数计算机教师手中,严重制约了学校整体教学手段的前进。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软件一定要分层次,对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软件,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软件,使软件真正能被教师所用,成为新课改教学的得力助手。只有真正明白了利用课件为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炫耀技术,才能从当前课件制作的误区中走出来。

二、在教学课件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急待提高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教学课件有否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结构层次,教学的思维逻辑。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课件的应用价值,只是为了赶时髦,玩“新”理念运用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感觉购

买的课件应用性不强,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只是纯粹的技术集合,原因就在于,这些软件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制作的,没有具体的课堂实践,缺乏实用性。课件制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环境下的各种教学理念,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一直都建议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施教情况,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的结构层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在自己的课件中,不能唯技术,技术只是辅助完成的手段,关键是要能将课程特点和多媒体技术无缝的结合起来。所以要全民动员,自己动手,要改变“要用多媒体课件,就找计算机教师”的状况,我们现在分析很多优秀的教学课件,被折服的往往不是它的技术应用,而是课件的设计理念。所以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自己设计的将自己教学经验与新课改理念融合进的课件对自己而言才是最棒的,也有可能会是最好的。所以要树立教学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技术是为课件制作服务的,是课件体系中的支撑基础。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轻松驾驭多媒体软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课件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在长期的课件制作以及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中,我感觉到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的,惟其如此,才能制作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件,制作出的课件才能被广泛的应用,才能有教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件的最终目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教育性。

多媒体课件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课件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大纲,渗透进新课改理念,做到选题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科学性的设计原则,应该做到内容正确、容量大,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技术性。

多媒体课件最起码的要求应是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搭配有美感、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有了符合这些要求的技术支撑,制作出的课件才能得以使用、共享。此外还要满足稳定性、易于操作、易于维护等技术特点。.网络化和共享性。网络化和共享性必将是多媒体课件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会基于网络向不同地域、不同教学者,使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传播开来。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预测走向

多媒体课件在满足辅助教学、教学形式大改观、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限次学习等功能的基础上,有可能、也应该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课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设计思想上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它绝不是万能的。很多教师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之后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多少?学生对课件内容的感知度有多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课件?对全体学生的错误知识的整体分布又是怎样的情况?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课件本身反映出来?是的,这样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位课件制作者和使用者非常关注的。多媒体课件应该倾向于能够直接的反映出这些问题,这就是课件的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可以设想 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通过智能化的运算与推理,动态生成因人而异的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相信这样的设想不是空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 , 加之正确按照课件制作原则、熟练使用制作软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论,智能型的人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必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的最有效的好帮手。

第二篇:国内课件制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课件制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教学技术, 从远古的“口耳之术”, 发展为现代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直至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国内,各大高校上课总是离不开课件,因此课件制作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也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趋势,但是相应的教学课件却十分贫乏,尤其是符合局部的面向专业的课件更是难以寻觅。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课件库的建立,优秀课件的积累,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和远程教学,因此它将成为支持多种形式教学和“终身教育”的有力工具。目前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基本形式正由班级教学,大班上课逐渐向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过渡。电影、电视、录像、录影、幻灯、投影等传统电化教学设备对教学内容和手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均为单向传输,只能接收,不能交互。多媒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课件在需要发挥作用时总是在发挥作用,而学生却感觉不到课件的存在——听课者“得其意而忘其行”,是因为讲课者已经“人机合一”。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鸿沟。纵观当前高校多媒体教学实践的现状,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实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但能够达到那种理想境界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能够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多种艺术形式的完美展示、多种感官刺激的综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之优势的人也是寥若晨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不尽如人意,有调查显示,高校中许多多媒体课件均使用powerpoint制作,有的甚至直接将教材上的文字内容复制到PPT上,成为一个“电子书”。这样的课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称其为电子教案可能更恰当些。

高校中的多媒体大部分分为四种:a.用幻灯片取代板书。幻灯片上只有单一的文字媒体,有些虽然插入了一些图片或声音,也只是装饰性的,或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或虽然有点关系,但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并无多大作用。b.用幻灯片展示讲义。这种情况比第一种更糟,因为他是把自己的讲稿原封不动一字不漏全部搬上了幻灯片,一张一张,密密麻麻,上课时基本就是给学生宣读讲稿。学生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幻灯片上哪些是重点内容,那些是非重点内容,只好全部照抄,往往一节课下来穷于应付课堂笔记,写的当然不如读得快,其结果不外乎是两种,要么是记不全,课堂笔记挂一漏万;要么是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笔记速度,读完一张张幻灯片后,停下来等学生,课堂讲授断断续续,影响教学的流畅连贯。c.“人为机困”。被课件制约,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自己事先设计好了课件,但因为交互性不够好,整堂课只能“按既定方针办”,不能根据课堂实际随机应变,与学生的互动大受限制。d.“机不随人”。对课件不熟,教课过程手忙脚乱。这种课件一般不是自己亲手做的,或是请别人代劳的,或是网上“拿来”的。因为课件的教学设计与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不一致,当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课,需要相应的画面加以辅助时,有时要把整个课件翻个遍才能找到,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国内课件制作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行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系列的工程,使得课件制作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听课效率。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首先加强对多媒体课件的审核,建立多媒体数学准入制。凡是不符合多媒体教学宗旨、违背多媒体教学基础原则和教学规律、不具多媒体教学特色、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课件,要限制其使用(至少也要降低其优先级),尽量确保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见到的都是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最起码也是真正合格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首先让粗制滥造的“伪多媒体课件”逐渐绝迹,让“伪多媒体教学”不在泛滥。而让真正的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健康发展。

其次,在前一项的基础上,加强对主讲教师的相关培训,重点在于端正主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提高只讲教师多媒体教学的技能。其中思想方面的培训包括:分清主次的问题,理顺人与机的关系。要加强现代教学、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理论的培训,包括构建主义理论、人文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创新推广理论、最小代价与绩效理论等,让教师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紧密联合在一起,并能够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和提供的理论指导。技术方面的培训包括:(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的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多媒体教学的主讲教师,至少应该能掌握教学中用到的相关软件,能熟悉软件中的常用功能,能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常见小故障,这是“人机合一”的起码要求;(2)多媒体的选择技能的培训。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环境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对课件常用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摄影等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对平时手机的有关素材能够用所当用,舍所当舍,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3)多媒体教学法的设计能力的培训。能恰如其分地使用相应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境施教,因人施教,这是决定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关键。(4)多媒体教学技巧的培训。能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从细节入手,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如屏蔽信息展示速度与授课语速不一致的问题,电脑操作台限制教师站位变化的问题等等。(5)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自己的课件最好是自己制作,因为这样的课件最具针对性,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习惯,也便于自己不断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更加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特别是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 计算机应用能力非常强, 有的已经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况且学生对专业知识也比较熟悉, 具有专业知识与计算机识相衔接的能力, 并且了解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的难点所在,这样他可以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想、去设计、去制作学习课件, 这样课件的学习性、合理性也许更强。

最后,加强交流和合作。一是指多媒体教学各个主讲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几时发现问题;二是指主讲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或电教专业的课件设计人员的交流合作,课件供求双方的不断沟通,才能使课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更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实际需要。当然,设计人员如果想少走弯路的话,最好能在一开始就全程旁听该门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而且最好听两遍以上。

同时在发展战略上,在多媒体课件开发方面, 由于各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思路也不一样,战略也不一样。我认为高校的课件创作应该首先立足于本学校的教学工作, 首先做好适合于本单位教学工作的课件, 满足本单位的需要, 并将课件应用于教学,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有针对性的引入同类课件, 进行比较, 取长补短, 或与其他制作单位进行交流、探讨, 及时汲取新思路和先进技术, 充实自己的思路和技术, 做到不落伍, 为走出去打好基础。其次, 在课件制作实验、制作手段日臻完善之时, 走向市场, 以便高校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走上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发展轨道。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只要能及时纠正这些偏差,终将能逐渐达到笔者在本文开头所提出的理想境界。

第三篇:论我国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课件

摘要:文章论述了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现状,在分析了我国制造发展存在的差距的同时阐述了制造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我国制造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制造技术、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并广泛将电子学、信息科学、材料学、生物学、管理科学等最新科学成就融入其中,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研究中。近年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现代制造技术的特征

1.1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质量的要求外,人们慢慢的也开始追求产品的精美外观,因此,现代化的各种制造技术,应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最实际要求与效果,这无形中也促进了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1.2 CAD/CAM 的广泛应用和开发。机械制造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机械技术、制造和理论计算融为一体。NC、CAD/CAM、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手段,成为制造业现代化的标志

1.3设计与工艺一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更新换代加快、品种越来越多、批量越来越少。因此,小批量的生产在产品生产中已成为主流,出现了面向制造设计的并行工程(CE)和精良生产(LP)新技术,使设计与工艺一体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与工艺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

1.4制造技术已成为系统。先进制造技术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利用传统制造技术的同时,能不断结合当今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成果,这样既避免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缺陷空白,又充分发挥了现代技术的能量流与信息流,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1.5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上市时间更快,这是21世纪市场环境和用户消费观所要求的,也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所在。这一点从美国制造业策略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的策略从50年代的“规模效益第一”,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价格竞争第一”和“质量竞争第一”,发展到90年代的“市场速度第一”,时间因素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具备赢得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四种基本能力:①时间竞争能力,产品上市快、生产周期短、交货及时;②质量竞争能力,产品不仅可靠性高,而且使用户在各方面都满意;③价格竞争能力,产品 生成成本低,销售价格适中;④创新竞争能力,产品有特色、生产有柔性、竞争有策略。这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不仅指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上的创新,还要包括制造观念的更新、组织的重构、经营的重组。历史证明,综合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最强大的竞争武器。

1.6 全生命周期内的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完整概念是顾客的满意度,可靠性仅是质量的一个指标,但它不再能赋予产品以足够的竞争优势。在用户看来,产品可靠、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是理所当然的。对产品质量更全面的理解是:用户占有、使用产品的一种综合主观反映,包括可用、实用、耐用、好用。

1.7分布、并行、集成并存。分布性更强、分布范围更广,是全球范围的分布;并行化程度更高,许多作业可以跨地区、跨部门分布式并行实施;集成化程度更高,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集成,而且包括管理、人员和环境的集成。21世纪制造业的四个关键因素是技术、管理、人员和环境。

1.8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生产者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进行最大可能的回收,并加以利用,将资源的回收利用,这也是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市场经济根本改变了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格局

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是全球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以后,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的急速发展,使得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率迅速提高。进入7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供给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世界主要市场开始进入需求导向的时代。消费观念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和个性化。

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的跨国活动迅速发展,全球制造能力进一步扩张,出现全球性能力过剩的局面,产能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同时,市场饱和周期也在缩短。同时随着货运、集装箱运输以及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产品的销售半径不断增大,制造商必须面对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下的全球用户。进入21世纪,全球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制造业面临全球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在用户差别越来越大的全球市场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技术等多种因素都影响需求的个性化选择趋向。用户出于对功能、安全、效率、环保、节能、舒适、休闲、新颖、个性、时尚、趣味、娱乐、价格等个性化考虑,要求制造商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成型工艺手 段,不同的造型设计,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时空配置,不同的表面处理和装饰,实现工业设计和制造的个性化,并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性能或功能的多样化,款式的多样化,规格的多样化,包装的多样化,价格层次的多样化。

如何对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把握用户需求,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21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和标准产品大量需求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国际市场和一部分国内市场需求已经呈现式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国内制造业还不能充分适应;另一方面,我国标准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不充分。影响大规模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如专业化分工、科学的生产管理、标准化、自动化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市场和我国的国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主动推进生产方式向小批量、多品种发展;另一方面,也继续通过大规模生产方式,高效低成本地生产价廉物美的标准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对在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模块化特征的产品,如IT产品、家用电器、服装、汽车等,则应通过规模化生产的基础要素——标准化、专业化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实现大规模订制生产,高效低成本地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2.2世纪制造业面临的是全球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给制造商利用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全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市场资源)进行的产业国际分工,使制造业企业能够迅速成长。

21世纪,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市场竞争与合作将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之间围绕高端产品、尖端技术研发,以及全球市场战略布局的竞争与使用;二是制造业产业内,在上下游产业之间,如开发设计与生产之间,生产与营销之间,零部件与整机之间,品牌厂商与外包加工企业之间展开的产业链的全球合作以及供应商、营销商之间的全球竞争与合作;第三是世界主要制造中心,即各个产业生态圈或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在对全球资金和技术资源吸引力强,产业内国际分工活跃的领域与区域,随着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逐渐形成了产业生态系统。而新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生态系统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并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成员之间有着共生、共荣、竞争、合作等复杂的关系。以往那种企业与企业之间对抗性竞争被协同竞争所取代。用户、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具有互补性的企业间建立紧密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彼此间通过竞争优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产业链中的企业既合作又竞争,专业化、柔性化生产相统一,制 造质量更高,制造成本更低,应变能力更强。

在对全球技术和资源吸引力强,具有制造优势的地区,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物流、市场、商务、法律等配套服务不断聚集。在产业生态不断改善,制造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致使某门类产品的全球制造能力迅速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集群区域,形成若干产品和服务共生协同的产业生态圈——世界制造中心。而各个产业生态圈间,则通过国际合作,通过双边、多边或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实现竞争与合作。例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生态圈与中西部、东北部的的合作;东盟“10+3”IT技术产业生态圈的竞争与合作;墨西哥与巴西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生态圈的竞争与合作。

当前,我国开始形成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生态链或产业生态圈,使中国的部分地区逐渐成为世界最想的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的制造基地。21世纪产业生态环境将成为比劳动力成本更重要的综合竞争因素,是制造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对全球资源吸引力的综合条件,只有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主干企业以及其他主要世界制造中心之间竞争与合作,才能全面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引进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并加大各领域的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制造新气象;但是,对于高精尖端的领域,与欧美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一段差距,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3.1生产管理。工业发达强国在管理中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推出了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我国多数小型企业却采用经验管理方法,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

3.2制造设计。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的兴起,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抓紧有力时机,不断将该技术引用其中,并能做到对设计数据和规则进行定期更新与处理。我国对CAD/CAM技术的应用却不是很普遍,且该领域的人才较为紧缺。

3.3自动化装备。

目前制造业正在从以机器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时代向着以信息为特征的系统技术时代迈进,进入了一个能够增强企业在不可预见的多变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全球化敏捷制造阶段,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许多工业国家应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设计、制造和经营的一体化,加强了在国际市场的 垄断地位,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却显得非常的薄弱。

3.4制造工艺方面。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高精密加工技术、超塑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应用较广泛。而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我国当前制造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4.1资源配置。充分结合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采取产业的多层次推进策 略,不断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从国家的整体上看,应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资金密集产业,包括充分利用外资,在有优势的领域可以集中力量有重点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4.2 产业结构。我国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使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极 大地约束了制造业发展。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是造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装备制造业应该成为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战场。加速提升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应是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4.3 高新技术。在新世纪制造业的发展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按照“比较优势”和“有限目标”的原则,组织力量、集中目标、重点投入,抢占一批具有21世纪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未来高增长潜力和优势的产业领域,实现我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发展。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来提升制造业,努力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生产过程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等。例如,近年来我国国家自然基金会将不少经费投入到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同时,制造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提供大部分资金、市场、基础设施,成为它们发展的物质基础,因而发展高新技术和发展制造业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4.4 市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市场正从单品种、大批量、周期长向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方向发展,要求新产品开发速度快,成本低,耗能少。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正是技术创新及市场要求。我们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更大胆地放开国内市场,就可有效地把国外技术和资本吸引过来。也只有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制造业的一切先进技术成果,我 们才有可能实现经济超越式发展的目标。

4.5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4.6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4.7在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不仅已成为主宰制造产业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提高制造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现代制造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由于制造系统信息组织和结构的多层次性,制造信息的获取、集成与融合呈现出立体性、信息度量的多维性、以及信息组织的多层次性。在制造信息的结构模型、制造信息的一致性约束、传播处理和海量数据的制造知识库管理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4.8各种人工智能工具和计算智能方法在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制造智能的发展。一类基于生物进化算法的计算智能工具,在包括调度问题在内的组合优化求解技术领域中,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有望在制造中完成组合优化问题时的求解速度和求解精度方面双双突破问题规模的制约。制造智能还表现在:智能调度、智能设计、智能加工、机器人学、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诊断等多方面。

这些问题是当前产品创新的关键理论问题,也是制造由一门技艺上升为一门科学的重要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突破,可以形成产品创新的基础研究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整个工业化的进程中,不能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有选择地引进、有重点地吸收、有目标地赶超、勇敢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21世纪前20年,必须大力发展制造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开拓出一条发展制造业、通向制造强国之路

5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保留传统制造工艺积极要素的同时,不断融入当今最新的研究发展技术而成,并在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过程中广泛渗透。

5.1信息化。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20-21世纪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但任何一项技术对整个社会影响都没有信息技术那么深远。在生产过程中,信息流是最活跃的,物质流与能源流在信息流指挥下运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是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机械制造技术最大的变化是信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流动方式的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仿真、建模、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智能技术、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精益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虚拟现实、反向工程及全能制造等,仍然是机械制造技术中的热门课题。

21世纪信息化的制造技术将有它新的发展特色,这一发展特色将首先体现在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创新上。信息是控制的依据,可以是有序的,但更多是无序的。从无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和智能。知识和智能是一种有序的、能对信息进行排序、整理的高层次信息。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机械化、20世纪开始的自动化,主要从体力上解放人类,还需要实现智能化。只有智能化,才能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

5.2智能工程化。人类和智能机械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形成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如构思、分析、判断、推理、决策等智能活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于系统具有极好的“柔”特性。在设计和制造中,采用模块化,使其具有较大柔性。

5.3自动技术化。自动化技术在制造系统中主要表现在集成技术、系统技术、柔性制造技术、人机一体化等各个方面,自动化技术向高科技方向纵深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所在。

5.4集成化。在过去制造系统中仅强调信息的集成,这是不够的。现在更强调技术、人和管理的集成。在开发制造系统时强调“多集成”的概念,即信息集成、智能集成、串并行工作机制集成及人员集成,这更适合未来制造系统的需求。

5.5精密化。先进制造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现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精密加工就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之一。精密加工技术现在已成为高科技技术领域的基础,有人提出超精密加工技术已进入原子级的极限加工,与纳米技术相接,这将使制造业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使人发现更多的新信息,新规律。高技术发展中许多制造概念只有在微观尺度上才变得可能。制造业的常规性尺度将由微米级精度下移一两个数量级,亚微米及纳米级制造将成为制造技 术和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

5.6虚拟技术化。虚拟技术在制造过程中可模拟和检验产品生产过程。为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成本最低标,并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需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管理、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仿真,以预知设计与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错误。

5.7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制造化。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历史的奇迹。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和生态正遭受巨大的破坏。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可持续发展已列为我国基本国策。21世纪是中国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向实施的世纪。在此实施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可持续消费,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材料也应当是可再生的。绿色不仅包括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也包括对资源的保护。要做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可持续产品。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的有效使用寿命会越来越短。为了发展可持续产品,必须改变对产品寿命周期的传统认识。一般将产品的寿命周期分为制造、使用和回收处理等3个阶段,只有制造阶段是产生附加值的阶段。可持续产品的生产中,制造过程的有效延伸,将不断增加整个产品在使用和回收中的 附加值。21世纪产品的价值将不是以固化的硬件为主,而是以其知识和技术含量为主。在产品使用中,通过不断更新和增加知识和技术含量,可实现产品的演变,乃至更新换代,扩大产品附加值。产品的硬件含量应尽可能地少,并且多是模块式,便于扩展与更新。产品将越来越多地以租用的方式进入市场。再制造将是产品生产的重要方式。再制造不同于修理,修理后的目的是恢复原有产品性能,而通过再制造是要使产品的性能上一个层次。

5.8全球一体化。自从加入WTO,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了,全球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世界是一个大工厂,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加速了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产生更激烈的竞争,这样一种发展的模式有力的促进了国际市场间的竞争。

6结束语

未来的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不断创新的绿色环保化。生物制造技术、微机电系统和纳米技术在未来社会的机械制造业中将是领先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制造业在其中取到了关键的衡量作用。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有相当的前沿科学技术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制造水平也非常薄弱,需要不断的攻坚克难。只有把握住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顺应改革的步伐,将其放在战略优先的高度,加大投入,这样才能缩短与先进工业国家的距离,才能在世界的竞争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

[3]武永利.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第四篇:特殊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对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聋哑人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人们通过各种慈善活动和媒体报道知道他们,但与他们亲身、亲密接触的机会却寥寥无几。事实上,盲聋哑人所真正面对的问题远不仅听障这么简单。体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与普通人的不同和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却是大众所通常没有想到的。本文从聋哑学生的教育现状和发张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聋哑人 特殊教育 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和工作力度,许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工作发展得很快。但是,我国的特殊教育在各个地域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聋教育做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在现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发展与改革”这一历史使命。要让残疾人“充分参与和平等”,就必须真正的让残疾人享受到和谐、平等的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和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就是要开展对特殊教育的研究力度。

聋教育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好多的特殊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的特教教师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与教学模式。但是在现代教育形势的影响下,教育教学的改革正在对一些“成型”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着批判甄别式的荡涤。好多的特教教师在教改的过程中迷茫,不知道怎样教好了;好多的特教教师通过对教育新理论的学习,对自己教学模式产生了怀疑,可又不知道怎样改进提高;好多的特教教师对正在进行的普通基础教育的课改表示欢迎,可又不知道怎样与之联系起来,用到聋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可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普通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了,结合新的教材,结合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普通教育的发展改革正如火如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怎样结合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模式和理论,真正的搞好特殊教育特别是聋校的教育教学,在针对听障学生的的教学当中把态度教育、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三大教育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特教人面前的课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进一步推进聋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聋哑儿童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使聋哑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残疾人的法律法规。

(二)全社会渐渐正视聋哑残疾人生存、发展等社会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开始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聋哑残疾人,正视他们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千方百计地为之排忧解难,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融进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履行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其次聋哑残疾人要正视自己残疾的现实,不讳言自己的困难,克服过分敏感、过于自尊和自卑的弱点,以平常心观察社会,平视他人;要勇敢地走出封闭状态,迈向社会;要坦然地接受帮助,这也是结交朋友、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聋哑残疾人的教育。虽然我国对残疾人实行9年义务教育,为残疾人进入高等院校制定了特殊政策,但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的教育体系,残疾人的教育很多情况下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弱势。因此,国家应着手建立一套独立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加快对聋哑学校建设,提高聋哑教育层次,改革聋哑教育现状,为聋哑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在改善学校环境,改革教育方法,拓宽知识面等方面为聋哑残疾人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聋哑残疾人的思想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

(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我国虽对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些机会办法,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但同世界上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尚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独立体系,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往往混同于健全人的社会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性,逐步建立起相对独立、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环境。残疾人和健全人—样享有公民权利,但是总有一些人歧视、嘲笑甚至虐待残疾人,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伤害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还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要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倡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人们相互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残疾人问题是个社会问题,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一部分工作,不能光靠政府或某个部门来做,如果各单位都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解决好残疾人的几个问题,使矛盾及时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我国的残联组织一般到区县,但是最基层如街道、乡镇有绝大部分地方是没有残联组织的,有的地方即使有,也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形同虚设。而残疾人分布在各个村社中,能经常接触到残疾人的是基层残联,他们最了解残疾人的困难情况和思想动态,可以直接为残疾人服务,做残疾人的思想工作。基层残联工作强化了,不仅可以为残疾人解忧,还可以为党和政府分忧,因此,各级政府要给基层残联更多的关心,在人员编制、办公条件、活动经费方面给于支持,以切实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增强其活力。

展望未来,立足特教,让聋哑孩子在特教乐园里学习做人、康复身心、增强本领、塑造品格;让教师在特教百花园里专业成长、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描绘人生;让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成就教师的主动发展,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 王小慧,张福娟.特殊儿童评估的新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1,31(3):48-51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定稿]

浅谈企业文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江苏省惠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王 珠 摘 要: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 是一定民族的文化。企

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在企 内部的 合反映和表,是民族文化和 代意 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 特点和群体意 以及

种意

生的行 范。

关键词:企 文化;特征;内容; 中 分 号:F270 文献 :A 文章 号:1008-4428(2014)04-09-02

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 成部分,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

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四)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

(五)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引着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

求创新。

(一)企业本身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

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内公司而言,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

三、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

(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

有企业的经营特色、价值观,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制度、经营哲学、企业道德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的复合体,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

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果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留住人才。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

(四)市场竞争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

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为市场中影响竞争产品定价的因素除通用的生产成本等有形价值外,还包括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即包括受企业文化影响的公司员工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二)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三)相融性:企业文化反应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

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

下载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课件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红色旅游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红色旅游是弘扬革命精神、颂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型旅游形式,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  1、发展趋势状况  总的来看,多媒体技术正向二个方而发展:一是网络化发展趋势,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

    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设计人钱欣 课件名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制作过程:1、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3、脚本创作,课题选定后,写出文字稿本,根据......

    多媒体课件资料专题

    多媒体课件制作资料 一、 多媒体课件分类及介绍 A. 按教学类型分的课件 按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类型可将多媒体课件分为大学教育、 中学教育、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其它教育等。......

    多媒体课件制作

    毕业设计任务书 1. 2. 毕业设计课题: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题设计目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的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项大......

    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

    怎样制作多媒体课件 汤其斌 现代我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较好,班班都有小型多媒体,通过两年多的培训和运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是越来越多,而且希望自己制作课件的也越......

    语文多媒体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与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

    多媒体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摘自《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P95 卢灿勇2009年1月摘编 一般说来,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环境分析; 2、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