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

时间:2019-05-14 00: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

第一篇: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

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

一、结合身边实例,分析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区别表现在几个方面? 答:

1、在目标上 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在具体目标上不一致: 心理辅导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恢 复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成熟水平、心理功能正常化等; 德育工作是使个体有正确的社会态度,提高社会化水平、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主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是 否健康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政治立 场、思想倾向、方向问题,关注他们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

2、在内容上 心理辅导有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调适等;德育工作是为了解决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等。不过,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 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心理辅导和德育共同关注的一些问 题。

3、在方法上 心理辅导以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为基本途径,加上心理诊断和心理训练,如倾听、询问、解 释、暗示、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侧重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德育工作除了有人际交往和 人际沟通外,还有集体活动和实践锻炼榜样示范、风气感染等,有说服、劝导、表扬、批评 等,侧重外部强化与灌输。

4、在原则要求上 心理辅导中,教师是心理辅导员,依据的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心理活动,强调对学生个 体差异的关注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德育工作体现原则性、方向性、主导性、一致性,教师是教育者,社会规范行为的实施者、操作者。心理辅导活动要求教师不替学生做价值判 断;而思想品德课则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旗帜鲜明。思想品德课强调要显现 矛盾,面对现实,鼓励学生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而心理辅导活动虽也有面质技术的应用,但也允许暂时地回避现实,运用平衡的方法及心理防卫机制,引导学生宣泄、外化、合理化 或幽默升华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满与沮丧、紧张与冲突。

二、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对学校心理辅导以下内涵的理解。答:

① 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心理辅导过程是一个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其特点是真诚亲密,教师持非批评态度,辅导者 和受辅者之间是一种类似朋友式的关系。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充当听众,耐心地听学生的倾诉,并帮他们分析出现这种 心理的原因,从而像朋友一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和自助的过程;心理辅导是通过人际交往,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 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健全发展的助人过程。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辅导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教师帮助 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③心理辅导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加完善的过程; 心理辅导应该由专门的辅导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开展的活动。它涉及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心理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心理辅导有一定的理论和操作方法,不能随意进行。心理辅导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看待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

④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学生服务。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所以从事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在培训上内容以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注重从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了解以帮助儿童青少年的课程内 容为主,并重在对学校文化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学校教育。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以个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答:

我认为,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学校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和学校总体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心理辅导目标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并增强应对逆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能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

上述目标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帮助学生学会调适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适应”处理的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调整的重点是人的行为。学会适应就是要矫治错误的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行为,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就是要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调节”处理的是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调整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学会调节就是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 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内部和谐。

2、帮助学生寻求发展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负起生活责任,扩展生活方式,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良好的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如:一个自卑的人如何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辅导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对方能接受的,具有可行性。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这两个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度如何,突出地表现在受辅导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的、困惑的、有压力的情境时,能否根据个人条件,作出适当的选择、明智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成功地解决问题,并 引导自身发展。

四、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怒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是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答:

中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 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中小学生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看问题往往带有 片面性,同时,他们常以理想中的自我来确定自己的择友标准,一旦与理想不符,就会使人 际交往出现问题。认知障碍是由中小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一个特点 是理想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 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 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知己,一旦与现实不符,交往则 产生障碍。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 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 眼,产生不良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 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 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所萌发,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容易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不重视客观存在,重一时不重全面(如为了感谢别人,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具体表现为:

1.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小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还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都会使生活暗淡、不愉快,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2.由于嫉妒而引起的交往障碍 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而产生的情感。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 处、成绩等心怀不满。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 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蔑视、仇视,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产生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

3.由于自卑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一般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浅层的体验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深层体验出现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 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

4.由于自傲而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恰恰相反,通常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 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

5.由于孤僻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这两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很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人格障碍 一般而言,内向的学生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活泼外向的学生总是结伴而行。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易受 委屈。而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易引发人际冲突。人格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地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就表现出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 生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也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有的中小学生对人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小学生交往中常见的 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例如,有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 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第二篇: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专题作业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专题作业

1、结合身边实例,分析心理辅导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区别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在目标上;学校心理辅导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在具体目标上不一致:心理辅导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心理成熟水平、心理功能正常化等;德育工作是使个体有正确的社会态度,提高社会化水平、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主要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是否健康的问题,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问题;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倾向、方向问题,关注他们的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2)在内容上;心理辅导有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调适等;德育工作是为了解决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品质等。不过,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心理辅导和德育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

(3)在方法上;心理辅导以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为基本途径,加上心理诊断和心理训练,如倾听、询问、解释、暗示、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侧重个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德育工作除了有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外,还有集体活动和实践锻炼榜样示范、风气感染等,有说服、劝导、表扬、批评等,侧重外部强化与灌输。(4)在原则要求上;心理辅导中,教师是心理辅导员,依据的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心理活动,强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德育工作体现原则性、方向性、主导性、一致性,教师是教育者,社会规范行为的实施者、操作者。心理辅导活动要求教师不替学生做价值判断;而思想品德课则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旗帜鲜明。思想品德课强调要显现矛盾,面对现实,鼓励学生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而心理辅导活动虽也有面质技术的应用,但也允许暂时地回避现实,运用平衡的方法及心理防卫机制,引导学生宣泄、外化、合理化或幽默升华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满与沮丧、紧张与冲突。

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对学校心理辅导以下内涵的理解。心理辅导是: 答:①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心理辅导过程是一个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其特点是真诚亲密,教师持非批评态度,辅导者和受辅者之间是一种类似朋友式的关系。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师充当听众,耐心地听学生的倾诉,并帮他们分析出现这种心理的原因,从而像朋友一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一个助人和自助的过程;

心理辅导是通过人际交往,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健全发展的助人过程。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辅导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③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加完善的过程;

心理辅导应该由专门的辅导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开展的活动。它涉及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其中心理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心理辅导有一定的理论和操作方法,不能随意进行。心理辅导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看待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

④面向全体学生,为所有学生服务。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所以从事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在培训上内容以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注重从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了解以帮助儿童青少年的课程内容为主,并重在对学校文化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学校教育。

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以个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答: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学校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和学校总体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心理辅导目标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并增强应对逆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能去除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的、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

4、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怒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是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谢谢!

一个高三学生

交往是当代中小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小学生交往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们会为结交到好朋友而十分开心,也会为失去朋友的信任而忧伤。因此,交往既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既能促进中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这是青少年学生交往障碍的一个典型案例。归纳起来,中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中小学生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同时,他们常以理想中的自我来确定自己的择友标准,一旦与理想不符,就会使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认知障碍是由中小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一个特点是理想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知己,一旦与现实不符,交往则产生障碍。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产生不良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所萌发,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容易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不重视客观存在,重一时不重全面(如为了感谢别人,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具体表现为: 1.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小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还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都会使生活暗淡、不愉快,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2.由于嫉妒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而产生的情感。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蔑视、仇视,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产生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3.由于自卑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一般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浅层的体验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深层体验出现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4.由于自傲而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恰恰相反,通常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5.由于孤僻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这两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很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人格障碍一般而言,内向的学生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活泼外向的学生总是结伴而行。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易受委屈。而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易引发人际冲突。人格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地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就表现出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生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也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有的中小学生对人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小学生交往中常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例如,有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第三篇:专题二_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专题作业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

化学与化工学院 贺兰 125636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怒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是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谢谢!

一个高三学生

交往是当代中小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小学生交往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们会为结交到好朋友而十分开心,也会为失去朋友的信任而忧伤。因此,交往既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既能促进中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这是青少年学生交往障碍的一个典型案例。归纳起来,中小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中小学生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同时,他们常以理想中的自我来确定自己的择友标准,一旦与理想不符,就会使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认知障碍是由中小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一个特点是理想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知己,一旦与现实不符,交往则产生障碍。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产生不良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所萌发,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容易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不重视客观存在,重一时不重全面(如为了感谢别人,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具体表现为: 1.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小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还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都会使生活暗淡、不愉快,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2.由于嫉妒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而产生的情感。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蔑视、仇视,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产生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3.由于自卑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一般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浅层的体验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深层体验出现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4.由于自傲而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恰恰相反,通常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5.由于孤僻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这两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很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人格障碍一般而言,内向的学生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活泼外向的学生总是结伴而行。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易受委屈。而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易引发人际冲突。人格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地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就表现出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生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也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有的中小学生对人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小学生交往中常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例如,有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第四篇: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

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专题作业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怒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是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一个高三学生

这位高三学生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能够向我倾诉。

其次,交往是当代中小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小学生交往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们会为结交到好朋友而十分开心,也会为失去朋友的信任而忧伤。因此,交往既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既能促进中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你所遇到的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不必太过担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和能力障碍。

(一)认知障碍

由于社会阅历有限,中小学生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同时,他们常以理想中的自我来确定自己的择友标准,一旦与理想不符,就会使人际交往出现问题。认知障碍是由中小学生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一个特点是理想化。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知己,一旦与现实不符,交往则产生障碍。中小学生交往的第二个特点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什么都不顺眼,产生不良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二)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所萌发,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容易变化,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不重视客观存在,重一时不重全面(如为了感谢别人,他们可以不顾一切为朋友两肋插刀,意气用事),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生各种障碍。具体表现为: 1.由于恐惧而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小学生有交往的欲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在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还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都会使生活暗淡、不愉快,从而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2.由于嫉妒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而产生的情感。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这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蔑视、仇视,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产生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3.由于自卑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一般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浅层的体验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深层体验出现时,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4.由于自傲而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恰恰相反,通常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5.由于孤僻而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人际交往。这两种情况在中小学生中都很常见,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进行。

(三)人格障碍

一般而言,内向的学生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活泼外向的学生总是结伴而行。有些学生动不动就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易受委屈。而另外还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易引发人际冲突。人格因素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地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就表现出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生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生不快。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不健全的人格特征也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有的中小学生对人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小学生交往中常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四)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中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存在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例如,有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根据以上原因,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和改进:

1、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在生活上以自我为中心,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小公主”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这种交往方式最易导致孤立、不受欢迎的局面,给自己、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给集体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应该学习伟人的谦虚美德,从他人身上汲取养分。

2、友谊需要经常维护,要真诚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与同学相处时,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须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议,建立真正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是,要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真诚地维护自己的友谊。

3、尊重别人的价值观

人是复杂的,各人的价值取向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也没有必要千人一律。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是交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让人反感的人。

4、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

在你与同学们接触时,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讲明你的想法,增进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角度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

5、交往的方式要及时作调整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对中学生来说,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有的同学还像上小学那样,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同学还是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十分幼稚。这些较为情绪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碍,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可以利用你的学习优势,帮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学生们会很喜欢你,也会对你与同学的交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你,祝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交到朋友。祝你天天开心,也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冉珈瑞

第五篇:学校心理辅导作业

积极应对压力 教案设计

2011213579姚世玲

教学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

2、通过心理游戏,领悟压力的内外原因

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惯用的应对方式,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

树立积极应对压力的观念,在体验中释放压力 教学难点:

营造真诚融洽,学生愿意沟通的氛围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脑力激荡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扑克牌、硬币、轻音乐 教学对象:

高三 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暖身:我愿意理解你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反馈,高三阶段跟朋友、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引起心情不佳。其实,理解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愿理解的心,也要有被理解的心的双方,才能有效沟通,有效相处。该暖身与结束相呼应。)

师:大家都会握手吗?今天,我教大家一个新的握手方式,一会你们可要跟身边尽量多的朋友练习的哦!(示范,并集体按指令活动)

指令:集体起立,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大声重复三遍“我愿意理解你”。(背景音乐:《唯一的请求》)

二、约定

握手的感觉如何?生活中有说过这样的话吗?有尝试过理解他人吗?课前,我们做几个小约定,我每读一条,大家同意的举起双手,回答“我愿意”。

1、今日,我会一切听从指挥。

2、对于班级成员在活动中所言所行我绝对保密,活动外我不做任何有损班级成员利益的事。

3、班级活动时,我对其他成员持信任态度,愿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表露,我愿提供反馈信息。

4、班级活动时,我决不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5、班级活动时,我不做任何与班级活动无关的事。

三、我的“压力源”

(一)寻找压力源

好,都同意了哦,那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今天的课是有关于什么的,有关于应对压力的。

作为高三的学生,难啊。学习上有烦恼、生活中也有,想学习有压力,不想学了同样烦心,与同学相处有矛盾,而家长似乎也不理解我们,老师呢,天天在耳边念叨,好烦阿!这一切就像一根根绳子一样捆着我们,捆得喘不过气来!怎么办?怎么办啊???

今天,我们就跟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压力面对面地好好谈谈,让他们放过我们好不好?先请大家准备好两张纸,我们今天需要用两张纸。

应对压力第一招:找出压力源,干掉它。现在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在一张纸上写出我的压力来源。

我的压力源:这段时间里:

1、我都感到了哪些压力?

2、近期都有哪些烦恼?

3、我的压力、烦恼都来自哪里?

(二)压力因心而生 收好我们的压力,记住它,一会我们好好“收拾”它们!下面,拿出第二张纸,来做一个心理游戏。

规则:

1、每个人拿出一张纸,一支笔

2、根据老师的指令一笔一笔地画,不许问,不许涂擦,不许相互观望。

指令:先画一个大圆,再画很多条直线,再画一个中圆,两个小椭圆,再画一个直勾,两个半圆

画完之后,请同学们互相欣赏身边同学的作品,并推选出最像一幅画的和最不像一幅画的的作品(教师下去搜集)分别呈现给全班同学看。

小结:这是一个利用心理投射原理进行的心理测验游戏。在游戏之初,我并没有想到要大家画什么,只是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明白,在完成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每个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请两个作者分别讲述完成作品的心路历程。

师:在刚才画画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

师:画得好的跟画得不好的,在画的过程中,哪个压力大? 生:画得好的 师:画得好的同学心理压力要比画得不像的同学大很多。画得好的同学在接受外部任务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给自己再下了一道任务(如,我必须,我应该等等)。这样,任务加任务就使任务变得复杂化了,他执行起来难度就加大了,心理压力就大了。从这个角度讲,心理压力是自己造成的。

我们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造成的压力呢?(家长、老师的期望)

现在,请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压力跟烦恼,有这一类压力吗?如果有,你愿意自我放弃掉的,那么请你重重地划掉它,把它收拾掉!其实,就像刚刚这样,改变一下我们的思维,压力感就会减少很多。

四、拥抱压力

刚才我们所用的干掉压力的办法,我想大家并不常用,那在平时我们都采用什么方法化解压力,对付我们的烦恼呢?

现在请大家以“面对压力,我会„„”的句式,在我们的烦恼那张纸的背面写应对压力的方式,多多益善,这些方法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越多越好,如果可以的话,有几招可以是针对烦恼的解决方法。

写好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书,收集应对压力的方式。(喊人的时候,可以扣上个活动中的期望,如开玩笑:你只要写就好了,我对你的期望就是跟上我的节奏,不要求好不好看,别给自己压力哦)

全班头脑风暴

这些方法都挺好用的吧!大家请看我手中的这张扑克牌。它刚好能穿过5角硬币,现在来了个一元硬币。要不要过呢?怎么过呢?(随机访谈)

答案可能有:

1、逃避型:

1)不过,明显过不去,所以就不过了 2)想象它已经过去了

3)把它换成两个5角硬币/把它换成一元纸币/把硬币熔掉(其实这类也算是改变压力的方式,应对压力可以是改变自身的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变压力啊,不算逃避吧?怎么处理呢?)

4)直接跳过去/绕过去

2、勇猛型:

1)一定要过,撑过去 2)把洞撕大点

其实,有比这些更好的办法,(演示)把扑克牌稍稍对折一下,然后将一元硬币从孔中轻松穿过。这叫“微笑面对压力,拥抱压力”。

这个洞就如同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本来我们可以应对像5角那样大的压力,现在来了一元那么大的压力,怎么办啊?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在压力面前,如果我们选择消极逃避,而压力是不会自动走开的,压力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反而更加强大起来,那我们就会被压力压倒;如果我们选择莽撞硬过,有可能被碰得头破血流而压力依旧巍然不动,或者就如同水中的皮球一样,要往下压,弹得越高。而我们如果选择微笑面对,拥抱压力,压力就会温柔化解。

五、支招

(一)调节心情,应对压力 检查黑板上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哪些是逃避的,哪些是横冲直撞的,哪些是拥抱压力的?(一般,都是些调节心情的方法)。其实我们上面的办法,都是些让我们心情好起来的办法,心情好起来之后怎么办呢?

第二招:调节心情,拥抱压力,应对压力。把心情调节好了,一点一滴地去溶解压力源!(回顾过去)在过去的心理课中,有学到调节心情的方式吗?

我能成功:学会多思考人生中的快乐经历,换个视角看自己,人人都是成功者。我的情绪我做主:应对情绪的方式,换个想法,我就会快乐。面对压力时,我们要先冲它笑笑,然后好好收拾它!

(二)抗压碎碎念——自我暗示法

今天,再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当我感到压力大时,不敢前行时,可以使用。比如说刚才上来板书的两位同学,如果觉得担忧很多,就没有勇气上来了;再比如进考场前,觉得紧张,这些时候就可以使用“抗压碎碎念”。

台下的观众都是笨蛋,就算我做得不好,他们也都不知道

我都准备好了,害怕什么!冲吧冲吧!

我可以的、我可以的、我可以的!神啊,请赐予我力量吧!

当然,我们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碎碎念!

(三)如何跟压力说“再见”

1、无论你的压力是大是小、能否消解,请保持乐观的心态。

2、假如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减轻压力,请努力,并且尽量设置好每日目标。

1926年,刚刚进入三菱集团的大村文年就立下了豪言壮语,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他凭着旺盛的斗志与惊人的体力,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工作。他在毫无背影的情况下,完全凭借个人实力,终于在35年事当上“三菱矿业”的总经理。在三菱集团,未到60岁就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大村文年的就职使日本工商界大为震惊,人们纷纷为他的魄力和精神所折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压力要学会自我激励,而高度的自我激励正是指引大村文年登上总经理宝座的法宝。

3、将压力写出来,有利于你理清思路,解决问题,也有利于释放压力。

4、找个理由开怀大笑,一个滑稽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笑话都可以。

5、想哭就哭吧,哭完之后继续努力。

6、间隙时间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弹弹琴、看看喜剧。

7、随身携带风油精一瓶。

8、记得告诉自己:我可以应付的,No problem!

9、目标太大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学会放弃,主动“失去”。

英超级富翁理查德·布兰森少年时患有读写障碍症,他很难将精力集中在书本上,学业毫无进展。布兰森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他想读书不适合自已,但这个世界肯定有自己乐意干而且能干得很好的事情。于是,16岁的他选择退学,去伦敦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用母亲给的4英磅创办了《学生》杂志,几年以后,《学生》成了当时全英最具影响力的青年杂志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因自己某方面的缺陷而自卑时,不妨对自已说:“我知道自已的缺点,但这个世界上肯定有自己乐意干而且干得很好的事情。只要你充满信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10、需要帮助时,别吝啬自己的语言。(强调)

当你碰到难题时,不应该自己钻牛角尖。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如果我把两个不太协调的“人”字并排在一起,会成为一个新字——“从”。如果再把“人”字放在“从”上面,就会变成另一个新字——“众”.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经调查发现,那些心理压抑者往往是一些不合群、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人。所以,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能够起到缓解压力、战胜压力的作用。你可以找一个与你同病相怜的人倾诉,互相勉励;也可以求助于一个比你优秀的人,往往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请你理解我

现在,伴着音乐,跟尽量多的同学握手,告诉他“请你理解我”。

七、(机动:问他们在这些活动之后有些甚么体验和收获)

下载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二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与途径的专题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形式

    学校心理辅导的几种具体形式 一、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是基于日常教学教程的个别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主要以需要心理咨询的在校学生为对象,也可以适量接待与学生......

    高中生心理辅导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

    团体心理辅导作业

    团体心理辅导作业 人际交往拓展团辅方案 姓名:梁哲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一、目的 1.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是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优化其人......

    学校心理辅导读书笔记6——自我意识及其内容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如与自己周围亲友的关系......

    考前心理辅导二

    考前心理辅导(二) 前言:正确认识考试 考试是学生的工作和职责。考试是一种双项选择,你选择了它,别人再通过它来选择你!考试是一面镜子,照出老师的辛苦、乐趣,照出自身的不足和缺点,......

    中考心理辅导(二)

    中考心理辅导(二)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首页 | 学校概况 | 新闻动态 | 学校荣誉 | 党员教育 | 教学科研 | 德育教育 | 校务公开 | 下载更新 | 校长信箱 | 校内下载 || 心理指南......

    专升本《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作业(推荐5篇)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作业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题目可打印,答案要求手写。作业考试时上交。 1.请说明在心理辅导中,辅导人员应注意观察来访者哪些非言语信息? 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我了解到心理辅导专门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必须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