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心理辅导读书笔记6——自我意识及其内容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如与自己周围亲友的关系、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们和作用、与社区和学校的关系等)。总的来说,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个人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自我理想和自我评价四个部分。
个人自我概念是个体基于对自己和观察所获得的关于自己身心特征等方面的认识;社会自我概念是个体基于对他人心目中关于自己身心特征的印象的认识。两者时而一致,时而背离,共同构筑了个体关于现实自我的概念,即自我意象。
自我理想是指个体对理想自我的想象和设计,即个体所期望的理想形象。也包括个体期望他人所持的对自己理想形象的认同。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思想、愿望、能力、行为和个性等的判断和评估。借助自我评价,个体获得对自我满意与否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己是接纳还是排斥的态度。自我评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这有两条路径:一是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定,如他人的肯定将使自己满意而自信,他人的否定将使自己不安、自卑。二是通过社会比较而进行,如将自己与社会上地们、条件类似的人进行比较,如果比下来觉得有胜出之处则感到满意而自得,否则,寝食难安,自贬或自卑。
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自我评价时所生的满意与否的情绪情感体验。对学校心理辅导而言,自尊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接纳和自信代表着自尊的较高水平,它们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相反,自暴自弃、自我挫败、自卑历来是心理健康的大敌。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找到自卑的根源,帮助学生发展合理的自我预期、降低过高的自我理想、修正不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正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异,并作出积极有效的个人努力、丰富自己的成功体验,以此达到较为平衡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回归接纳自己的情绪水平。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抑制自己的冲动、克制欲望的限时满足,并主动协调个体与他人或环境关系、积极有效地发挥自身潜能、寻求或达到远大目标的心理历程。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多动、攻击、暴力、烟酒及网络成瘾行为问题多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有关。
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价值内化和技能获得。价值内化是指个体认同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价值观,并认为根据这种价值观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其中榜样示范具有重要作用。价值内化表明个体大认知水平上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但要体现在行为上,则要求个体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技能和技巧。如集中注意力安静倾听,较长时期的集中注意、避免分心确实有难度,但如果学生采取边听边记、远离杂物诱惑等技巧,将体现和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
第二篇:学校心理辅导读书笔记7——自我意识辅导要点
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和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二是处理和解决自我意识发展中的自卑、孤傲和角色混乱等问题。
学会自知
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自知就是要了解自我的三个方面: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生理指生理和身体生长、发展状况、特征;了解自己的心理指自己心理发展状况、水平和特点,如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特长等;社会自知是指了解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作用、地位和角色等。
学会自知还要保持对自我的接纳态度,并因时、因事、因宜把握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个体要学会恰当比较与归因,维护和保持对自己的悦纳态度,维护和保持恰当的自尊、自信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自己的成就体验,并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协调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断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克服自卑和自负等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自卑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多半运用有关认知矫正的策略与技巧,改善学生的认知,去除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学习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到合理评价自己的参照物。与此同时,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支持和引导学生的实践,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以实际行动来检验原有看法的片面性,并在实践中获得自信。
至于学生出现的自负,有时可视作为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个体羞于承认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于是表现为一味地、脱离实际的拔高自己,虚张声势,以壮自己的行色。这样的自负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自卑,辅导策略前面已经论述。当然还有一种自负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高估自己、低看他人。对此,心理辅导的策略是将学生置于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借助于他人这面镜子来反观自我,借助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第三篇:高中生心理辅导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
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惶惑与迷惑,并伴随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经常伴随的矛盾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普遍性的常识与个别咨询辅导。一般来说,中学生常见的青春期课题有:第二性征出现及其它生理变化导致的困惑、性心理萌动与两性交往及早恋问题;自我的确立与认同;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的开放与闭锁之间的矛盾;心理的独立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等。其中,尤其应该充分注意到性生理成熟对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诸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影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消除错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烦躁与紧张。
二、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
常言道:“个性即人生。”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他未来的生活道路有重要影响。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天资优势,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指导,针对某些不利特点提出人格塑造的建议、计划与措施。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较普遍采用的个性测验有性格测验、卡持尔十六项人格特质测验(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等。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最好能调动家长和科任教师、同学等多方面力量,给予积极配合与督促。
三、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就智力因素方面来讲、我们应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观察事物,了解记忆的规律及有效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学会科学用脑、利用共同要素与知识概括性原理积极促成学习迁移,科学合理地组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另外,有关专家普遍承认,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南师大一项调查表明,学习困难学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更多的来自学习心理障碍。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与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缺失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四、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十分欠缺,这突出体现在升学和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上。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定向,在填报志愿时仅凭一时冲动、好奇或盲人摸象式的瞎撞,导致出现升人大学后出现专业兴趣不浓,甚至少数同学大学期间一直为专业闹情绪、无心学习的现象。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之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则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适合,外倾型的人更适合于从事人际交往性强的工作,而内倾型的人更适合于比较深沉、细致的工作。
五、考试与竞争等压力与挫折的应对
考试与竞争是当今学生普遏面临的课题。尤其在升学压力之下,我国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考试过于频繁的问题,甚至“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试与竞争的心理调适也就成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之
一。一些学校尝试进行过“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具体内容大体包括:对待考试与竞争的正确态度、考试与赛前准备、应考与比赛策略、考试与比赛中的情绪自我调节、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及合理归因、受挫后情绪的自我调适等等。同时,今天的学生将来走出校门之后,仍将面对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学会合作与竞争的统一,积极参与竞争、形成面对成败的正确态度、掌握压力应对技巧与挫折心理自我调节技巧,不仅对学生今天的成长有益,而且对于他们的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六、人际关系协调
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关系常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心境,提高学习与工作成效。具体来讲,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及新环境的适应等等。不同的人际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态度、分寸与技巧。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同时,也存在一些基本规律与要点,•如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真诚、心胸豁达、理解与关心他人、在具体问题上求同存异、注意形成良好第一印象、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技巧等。
七 心理障碍的矫治与心理卫生保健
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躯体症状、学习因素与考试压力、焦虑恐怖抑郁敌对等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性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离家出走、自杀等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一定要运用有关心理健康诊断与治疗知识认真对待。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有关中学生心理煌康方面十分理想的诊断量表与统一的诊断标准,加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结论一定要慎重,切勿随意夸大症状,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更不能对这些学生有歧视态度与言行。
第四篇:青春期心理、自我意识发展与辅导培训心得体会
青春期心理、自我意识发展与辅导培训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26日,李贵刚校长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青春期心理、自我意识发展与辅导培训,通过培训,使我更加明白,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下面,就谈一下本次培训的体会: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少男少女的第二次诞生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发生微妙的变化,即“身心聚变”时期。青春期大致处于中学阶段,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在这个时期,随着生理的发展和成熟,学生心理状态也发生明显变化,为此许多中学生对自己的外形很不满意,并对自己出现的一些生理反应感到困惑,在心理上开始逐渐减少对父母及年长者的依赖,出现自主、独立的愿望,父母、教师对他们应采取既不进行过分干预或保护的做法,也不应对他们提出过多的要求、指责,更不应过分“包揽”青春期青少年的所有事务,当然也不应放任自流,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第二反抗期”。
随着青春期的进展,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和计划更为明显,不仅能够反省和自责,而且考虑问题更具理性,并有强烈的讨论自己的思想和确定自己的观念的欲望,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关心自己,也开始关心周围的事与人,不仅包括国家大事,也开始关心家庭和周围环境的事情,这个时期的情感往往易于激发,易于调动,情绪变化的幅度和强度大,而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至于被称为“急风暴雨”式的情绪,据研究,高中生一般都能够按一定的目标准则,从个性品质的高度来认识自己,尤其是从思想品质上来分析自己,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的不足,不会因一点点小成就而得意忘形。
青春期综合征是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失衡和由此引发的心理失衡病症,很多青少年会出现青春期综合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万事都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利发展,必须纠正自我评价的偏差,同时要有目的地进行锻炼,增强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挫折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以分散青春期综合症对自己的影响。
总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教师成为了中学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对象,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力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2012年12月28日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读书笔记
《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读书摘要
p115心理学者曾经分析过,学生在学习中主要的问题有3个:意识能不能学,即指学生的智能问题;二是愿不愿学,即指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三是会不会学,即指学习的方法问题。
p121我深深体会到,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的一块绿洲。在这块绿洲上,小树苗将会茁壮成长。融洽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促进孩子们主动学习,使他们能够从被动学习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发挥潜在智慧,自己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
p127情绪和思维是有关连的。少年儿童的良好情绪往往能促进他们的积极思维,而良好的情绪也正是少年儿童健康心理的一种体现。当孩子们在进行学习时,心理上没有压力,没有拘束,感到轻松、自在的同时,他们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时他就会敞开心灵的窗户,乐意吸收外界传来的信息。群体愉快的学习氛围,又有利于个体潜在智慧的发挥,激发个体创新意识,促进丰富的想象力。
p153人得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父母的思想意识,为人处事的态度,他们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若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对子女的过错行为多方容忍,无原则地去迁就姑息,就会养成子女娇气、骄傲、执拗、人性甚至蛮横的性格。
p188美国一位医学专家在对人的脑部进行科学的实验、论证后提出了这样的见解:“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感情。”这一见解是否完全正确,尚待商榷。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见解颇为重视感情对智慧的作用。我去过的那所辅读学校老师就说过:“弱智儿童也是人,人是有感情的,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注意、亲近和爱护……”弱智儿童渴望得到师爱,以及由于得到了师爱而能够在行为上、学习上获得进步的实际事例很多。由此可知,感情对弱智儿童智慧的开拓具有一定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把爱传递给弱智儿童,使他们感受到他们正被爱着。这样,他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他们也会努力,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不要未经长期观察和测试就草率地“判定”某一个孩子属于弱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他是“低能”“笨蛋”……这就使孩子在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对自己完全失去了希望。
国内外有不少事例可以说明,一个曾一度被认为是弱智的儿童,在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士的关心帮助下,是能够取得进步的。个别弱智者还可能在某些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例如在年幼时曾被医生“判定”为“先天愚型”的美国男孩小克里斯托弗,在各方面的关心培育下,经过艰苦奋斗,长大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的影视演员。
有一位遗传学专家说:“当认为没有什么可做时,就不会做任何努力。”让我们对每一名智力落后或残缺的儿童都抱有希望,去作出我们自己的努力,他们也都是祖国的花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