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震纪念馆(小编推荐)
观《唐山抗震纪念馆》有感
以前读过《唐山大地震》这本书,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让我了解到7·28发生后,唐山被废墟掩埋的惨状以及家破人亡的悲剧,但令我记忆深存的却是面对地震这个恶魔,唐山人民以及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泰山压详不弯腰”的精神和团结互助,先人后己的高贵精神。
这次参观完唐山抗震纪念馆令我对唐山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由衷的敬佩。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纪念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业绩,弘扬抗震精神,教育后世子孙而建立的永久性纪念馆所。
唐山抗震纪念馆坐落在唐山市中心抗震纪念碑广场西侧,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唐山抗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为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对原馆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
纪念馆内设有大型综合性展览《今日唐山——唐山市建设成就展览》。展览共分九部分,集中表现了百年工业重振、罕见震灾、抗震救灾、新城崛起、蓝色梦想主题。第一部分综合介绍了唐山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以及震后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客观的反映了唐山大地震给唐山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极其惨重的损失,记述了唐山人民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壮举和伟大业绩。第三部分至第九部分展示了在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的风姿。
这次展览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了震后30年,特别是近十年来,英雄的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震救灾、防震减灾的展出内容,使地震文化资源得以全面整合,展览体系完整而独具唐山特色。并且在展陈设计方面更加考虑观众的感受与互动性,还采用各种技术将展览不断的推向新的高潮,使观众精神振奋,目不暇接。馆内还新增设了电动扶梯、直升电梯、残疾人坡道等设施,使展馆功能更加科学完备而富有人性化。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夜幕笼罩下的唐山市,万籁俱寂。陡然,一道蓝光刺破夜空,紧接着,天穹旋转,大地抖动。街道、铁路、楼房,在强烈的摇撼之中错位、变形、倒塌......23秒钟内,一座年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华北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
这次地震震级为里氏7.8级,使唐山人民蒙受了巨大灾难:24万人死亡;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地震发生后,曾有西方国家报道:“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但唐山人民、全国人民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灾所吓倒,更没有向它做出任何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振奋的精神与之作斗争。
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十分关怀,立即组织大批人力、物力披星戴月地赶往灾区救援,大批医药、食品、衣物、建筑材料等救灾物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迅速的源源不断的运往灾区,伤病员和老人儿童很快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与此同时,由于震后唐山形式十分不乐观,医疗人员以及设备供不应求,大家采取了转移伤员的行动。将被救出来的伤员运往飞机场然后运往全国各地的医院进行救治,导致了唐山附近地区的医院均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虽然如此,各医院还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这些伤员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无情的地震也为唐山、为全国带来了一批批的流离失所的儿童,这些孤儿们在地震中不仅身体上受到伤害,而且心灵也受到沉重的创伤,让他们承受失去父母的悲痛。幸好,全国在为伤员进行救治地同时,也在寻找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能够为这些孤儿提供一个正常家庭生活条件的家庭,这些家庭都积极主动的提出收养这些孤儿的决定,并保证像对待亲生子女一般关照他们。正是社会无私的爱,使这些失去家庭的孩子重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地震发生后,很多国家提出要向中国、向唐山伸出援助之手,但均被毛主席断然拒绝了。可令人震惊的是国人并没有对毛主席这个很“傻”的决定愤慨,而是纷纷支持这一决定。因为在中国当时的国情,接受援助就是向困难屈服,向外国人示弱。相反,拒绝援助,中国采取国民自救的方法正式向外国人展示中国人民自强、团结、顽强不息精神的时刻,是向他们展示中国国力的时刻,中国不可能一直软弱下去,必有一天会走上振兴之路,也是向他们展示“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这一谬论的时刻。
唐山地震发生后,经过唐山人民、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唐山很快得从地震中走了出来。对伤员进行救治,对孤儿进行安置,对倒塌的房屋进行重建,这些工作都一一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着,不久后,一个全新的唐山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正是抗震工作的顺利进行才有唐山的重建,才会有今天这个繁荣昌盛的唐山。
唐山抗震工作,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唐山、全国人民的坚强的抗震精神,团结、友爱、舍人为己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必定走向繁荣,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然趋势。
虽唐山地震已过去三十多年,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存在,并且会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走下去的动力。我们必定会将唐山抗震精神永远牢记在心,并付诸与实际行动当中,在今后的发展中走的更快、更远!
第二篇: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观后感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是在地震10周年建成的。它不仅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将人们对多年前抗震的纪念和新唐山的震中重生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今年是唐山抗震30周年,8月8日,团区委组织团区委委员及部分团干部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大家全体肃立——向地震罹难的同
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表示悼念,向崛起的唐山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团区委书记同志的带领下,大家来到抗震纪念碑前,默默地诵读着碑文: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抚今追昔,攸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
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默默地绕着纪念碑走了一周,认真地端详纪念碑上的抗震浮雕。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以抗震英雄为楷模,号召全体团干部深入学习唐山抗震精神,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忘我的精神,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篇:游唐山抗震纪念馆有感
游唐山抗震纪念馆有感
在未上大学之前在书本上常看到关于1976年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只看到过很少的几幅插图,场面惨烈,但也听说震后的唐山建设很好,经济发达。终于有幸来唐山上大学,一睹唐山的风采。大一的时候在学校组织下游览了唐山抗震纪念馆
那是去年的时候去的,大致忘了里面的布置情况,但那种感觉却记忆犹新——震撼,心痛,却又欣喜,振奋。震撼心痛的是我看到了关于更多的记录地震的场面,又了解了当时的真实概况。中国新华通讯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我也看过冯小刚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但我觉得再怎么拍也拍不出当时的真实悲惨场景。欣喜振奋的是唐山人民在震后没有被吓到,而是在这个近乎成为原始时代的废墟上团结一心进行了灾后重建工作。唐山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将悲痛化为力量,“白天搞生产,晚上建家园”,终于在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伟大的唐山人用10年建了一城,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唐山各界人
士聚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而在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这一奖项的获得给了唐山人民灾后重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唐山精神”因此也伴随着唐山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形成了。
然而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唐山人的勤劳与智慧,更是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现在的唐山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更是快速发展。唐山人正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沿海优势,三是资源优势,四是产业基础优势,五是精神财富优势,快速成长着,也在努力打造着新优势,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唐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不可避免自然灾害的袭击,但我们必须有面对灾后的勇气。中华儿女在这方面展示了大无畏的精神。面对灾难,我们全国军民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让灾后的家园更加温暖美好。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却催不毁我们坚强的意志,抹杀不掉我们的智慧。唐山精神不仅是唐山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将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之下打造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2012年5月12日
第四篇:抗震精神
抗震精神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小说《余震》改编,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的强烈地震,顷刻之间使24万同胞遇难,百年工业重镇毁于一旦。西方一些新闻媒介曾说:“唐山从地球消失了”。然而,让世界惊讶的是,历史并没有按照西方一些人的预言发展。唐山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公而忘私、患难与共、自强不息、顽强奋斗、拼搏进取,在一片废墟上开始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壮举。震后第一个十年,我们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创造了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震后第二个十年,我们积极实施国民经济振兴计划,“七五”时期赶上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八五”时期超过了全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跨入了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行列;震后第三个十年,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狠抓第一要务,按照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目标,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走在了全省最前列。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抗震救灾和快速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抗震精神”是党的历史先进性和时代先进性相结合的必然体现,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弘扬抗震精神,就不可能有繁荣美好新唐山的今天。
1996年江泽民同志为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题词:“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把新唐山建设得更繁荣更美好。”这是对抗震精神的高度概括。在地震灾害面前,唐山人民不怕艰难困苦,用生命、鲜血和汗水铸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抗震精神。公而忘私,就是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在地震发生后,无数的党员群众从废墟中爬出来,不顾家人的安危,自发组织起来,救人、保护国家财产。在恢复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把全部的心血献给了唐山的恢复和发展。患难与共,就是心系群众,同甘共苦。在地震灾害面前和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建立了患难真情。在震后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数十万唐山人少则几户、多则几十户同住一个抗震棚,组成一个大家庭,互让一碗水,分吃压缩饼干,一起照顾伤员,患难与共。在恢复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改革发展乐章。百折不挠,就是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在毁灭性的大地震面前,唐山人民不是捶胸顿足地哭泣,而是表现出了从来未有的镇定、从容、举重若轻和不屈的抗争。残酷的命运和无情的灾难,铸就了唐山人坚强的性格,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困难挑战,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在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挖出了“抗震煤”,炼出了“抗震钢”,发出了“抗震电”,生产了“抗震瓷”,种上了“抗震麦”,使工农业生产很快恢复到震前水平,创造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壮举。勇往直前,就是负重奋进,敢于争先。唐山人民素有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优良品格,无论是在与震灾斗争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时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精神。正是有了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抗震精神,唐山各级党组织和大共产党员带领人民战胜灾难,才实现了快速发展。
灾难中的日日夜夜,那些坚守、自信、担当,那些真诚、善良、博爱,想阳光照亮了天地,温暖着人心。灾难,让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互助精神,看到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将这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第五篇:抗震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2.地震抗震设防分类。
3.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等级。
4.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5.采用底部剪力法求解时,结构突出层的楼层剪力及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6.全现浇框架梁截面惯性矩(边框架梁、中框架梁)。
7.小震的超越概率。
8.地震作用下,框架、砌体结构的侧移曲线。
9.地震分类。
10.地震系数/动力系数的概念。
11.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与静承载力的关系。
12.我国地震设防烈度共分多少度。
1.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反弯点高度的影响因素。
2.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楼层地震剪力分配依据。
3.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内容。
4.剪压比概念。
5.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端弯矩调幅。
6.特征周期定义及确定因素。
7.确定抗液化措施的依据。
8.标准贯入实验。
9.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
10.工程中求解地震作用的方法。
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竖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12.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需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墙段。
13.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范围。
1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的影响因素。
1.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
2.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布置的原则。
3.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及计算步骤。
4.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5.多道抗震防线。
6.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原则。
7.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8.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
9.如何减少地震时建筑的震害。
10.加密柱端箍筋的作用。
1.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
2.场地覆盖层厚度及等效剪切波速。
3.底部剪力法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