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匹配研究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匹配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大多数供应链的发展情况,给出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布局。然后,利用战略匹配模型,将该IT战略布局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以达到利用该供应链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生存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战略匹配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most of the supply chain in China, this passage provide a strategy plan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What's more, it use the Strategy Alignment Model(SAM)to align this IT strategy plan with the company's strategy, to make the company live longer in the finance stome by using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supply chain;management system;IT strategy;strategy alignment model
1研究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合“供应链”上下之力,以图长期发展[1]。而且,在几乎所有大型企业都实施了IT系统的今天,供应链管理系统营运而生。
虽然企业对IT的投资呈上升趋势,但是企业信息化的成效却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乐观,拿我国ERP/MRP II实施来说,一般只有10%~20%的成功率,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产出甚至呈负相关性。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规划(Business Planning,BP)与信息系统规划(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ISP)之间缺乏适当的整合与匹配。
其表现如下:(1)IT战略缺乏与企业战略及业务的结合。企业在制定IT战略时,缺乏从实现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高度的考虑,也未充分考虑IT/IS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对IT战略如何从企业利益中体现缺乏分析。有些企业尽管意识到IT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但对IT战略在企业利益中的体现途径不了解,因而无法判断IT战略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IT战略及其实施蜕化为 IT/IS黑箱,同时也使IT投资的风险系数加大。(3)缺乏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认识。有些企业不能根据环境和企业战略的变化对IT战略进行动态调整。(4)没有根据企业需求对IT/IS进行连续改进。供应链的战略规划及其与企业战略拟合的好坏程度,在这个微利时代,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将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十分必要。所以,怎样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原有的IT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2文献综述
Dean C.Chatfield(2009年)开发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标准,以帮助供应链的建模、分析和决策。他用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供应链模型语言(Supply Chain Modeling Language,SCML)来存储供应链的结构和管理信息[2]。Reynaldo Cruz-Rivera利用SITATION软件,为墨西哥的报废车辆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建立了一个闭环供应链―逆物流网络[3]。姜方桃(2008)认为供应链管理战略内容应主要包括合作战略、竞争战略、文化战略和战略联盟整体绩效评价[4]。舒彤(2008)在供应链协同环境下,从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的具体工作流程入手,同时引入信息论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为供应商选择及供应链销售预测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及方法[5]。寇飞(2006)分析了荆门石化公司原有供应商选择模式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了荆门石化供应商优化选择模型,同时采用成本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定量方法对荆门石化的供应商评选进行了应用分析[6]。王丹(2008)以供应链风险为视角,研究了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下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7]。姜同强(2006)认为以价值流为基础的企业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匹配已经成为企业获取战略能力的关键使能器[8]。
3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Venkatraman、Henderson和Oldach提出的战略匹配模型(Strategic Alignment Model,SAM)可以用来匹配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与企业战略,它是一项用以帮助企业实现运营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相互策应的技术。
3.1战略匹配模型的4种主导模式
以下是使用战略匹配模型使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4种主导模式:
(1)战略执行模式。这一模式认为,企业的运营战略既是组织存在的动力,也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IT架构的逻辑基础,这是一种传统的、层级的战略管理思维。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战略由高管层制定,IT部门只是战略的执行者。
(2)技术潜力模式。这一模式认为运营战略是企业动力,然而它的执行不可缺少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的支持,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既是企业运营的需要,也是企业运营相关IT架构和流程的需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高管必须具有IT思维,充分认识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对企业运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制定出最具支持力度的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IT管理人员在此策应模式中角色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IT架构的建设者,他负责设计与外部环境相一致的IT架构(规模、性能以及管控),并负责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的高效运行。
(3)竞争潜力模式。这一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系统IT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影响新产品和新服务(如,经营范围);影响关键战略属性(如,特殊性能);发展新型关系模式(如,运营治理)。与前两种模式不同,竞争潜力模式主张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对原有运营战略进行改造或提升,而前两种模式则视运营战略为既定存在或制约条件。
这一模式对企业高管的特殊要求是:企业高管要能够从商业视角审视IT市场的那些IT技术、IT功能,帮助改变现有的企业治理模式、改变和提升企业的运营战略。供应链管理系统IT管理人员在此模式中扮演分析师、咨询顾问的角色,他要能够准确把握和阐释IT市场环境、IT技术的发展趋势,从IT视角帮助企业高管发现潜在商机或威胁。
(4)服务水准模式。这一模式致力于在组织内部建立领先的供应链管理IT系统,用以提高企业服务水准。在此模式下,企业运营战略扮演非直接相关的角色。这一模式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但却并不能够充分保证企业有效运用IT资源,对快速增长、变化的终端市场(顾客)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企业高管在这一模式中扮演的角色是优先排序员。他决定着在企业内部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同时,他也担负着企业资源在IT市场上的配置(合资经营,技术许可经营,少数股权投资,等等)。在此模式中,供应链管理系统IT管理人员作为企业领导团队的一名成员,担负着企业内部运营符合高层指示的特殊使命。
3.2供应链IT战略匹配的方法
利用战略匹配模型使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与企业战略匹配的步骤如下:(1)识别企业所处的内外竞争环境;(2)评价供应链管理IT系统与企业竞争战略之间的对应程度;(3)识别供应链管理IT系统对企业战略的潜在影响;(4)提出供应链管理IT系统的实施途径;(5)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6)根据现实使用情况和数据,评价供应链管理系统;(7)根据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架构。
3.3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布局
根据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的发展状况,按照以上提出的供应链IT战略匹配的方法,可以提出以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布局。该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布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战略服务领域、战略服务集群和基础服务。
首先,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顶层是战略服务领域,其中包括应用服务、管理服务、操作服务、数据服务和技术服务5个领域。应用服务是供应链管理服务的核心,管理服务、操作服务、数据服务和技术服务是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
其次,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规划的第二层是战略服务集群。应用服务的服务集群包括采购服务、折扣服务、物流服务、财政服务、质检服务、库存服务和供应商选择服务;管理服务的服务集群包括方案管理服务和监督管理服务;操作服务的服务集群包括消息服务和服务管理服务;数据服务的服务集群包括数据库服务、权限访问服务和知识库服务;技术服务的服务集群包括支持服务、工程服务和安全服务等。它有助于分配和确定服务的所有者,并且将服务映射到组织结构中。
再次,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规划的第三层是基础服务层,是IT战略服务集群层的细化,有利于具体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规划(见图1)。
3.4供应链管理系统IT战略与企业战略匹配的成熟度评价
战略匹配的过程是一个闭环过程,从对目前对应程度的评价到调整后形成新的匹配,这也是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动态性相吻合的。然而,如何评价战略匹配的程度,即成熟度呢?IT与经营匹配的成熟度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别是:
(1)沟通、学习的文化氛围。指供应链管理IT系统和业务管理者对相互业务的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和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氛围等,是建立伙伴关系,实现战略融合的基础。
(2)供应链管理系统IT价值、绩效的评估机制。很多供应链管理系统IT管理者缺乏向企业领导层和业务管理者展现IT应用价值的意识和方法,没有建立相应的价值衡量,绩效管理体系。试想,如果企业的管理层看不到投资回报,看到的只是低劣的应用效果,如何有信心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更多的IT应用。因此,建立价值、绩效衡量基准,系统的评估机制极其重要。
(3)供应链管理IT系统与经营的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系统IT 管理者要懂得如何“诱导”业务领导人或经理参与IT项目,因为只有他们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才能确认IT带来的价值。这一方面要鼓励业务负责人学会用IT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让他们决定IT项目的优先权,成为IT项目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应尽可能使包括CIO的IT管理者学会用业务术语同业务部门沟通,在理解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业务管理者采用信息技术创造商业机会。
(4)供应链管理IT体系架构的成熟度。IT体系架构可以理解为技术运用的选择、优先级、相关制度等,整合软件、硬件、网络、应用和数据管理于一体。成熟度是指:IT应用基础架构的适用性(多种应用)、灵活性、可扩展性,有效地选择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由客户需求转化为解决方案的程序,技术、服务标准的实施,等等。
(5)管理者的成熟度。管理者的成熟度是指人力资源因素,不仅仅包括如个人教育,能力评估,职业生涯发展等传统的内容,而且有更多的企业文化内涵,如企业管理者适应变化的商业环境,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企业和员工共享知识和经验等方面。
4总结与展望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合“供应链”上下之力,以图长期发展。本文给出了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的IT战略布局,有利于企业更好的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合作,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然后利用战略匹配模型将它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以解决许多IT系统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帮助企业成功的使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度过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 Hartmut Stadtler, Christoph Kilger.供应链管理与高级规划――概念、模型、软件与案例分析[M].王晓东,胡瑞娟,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Dean C.Chatfield, Terry P.Harrison, Jack C.Hayya.SCML: An information framework to support supply chain modeling[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195):651-660.[3]Reynaldo Cruz-rivera, Jürgen Ertel.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for the collection of End-of-Life Vehicles in Mexico[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9(196):930-939.[4] 姜方桃.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探讨[J].中国市场,2008(41):122-123.[5] 舒彤.供应链协同的供应商选择与销售预测[D].湖南: 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寇飞.基于供应链的荆门石化供应商选择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7] 王丹.供应链风险下的战略供应商选择方法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8] 姜同强.基于能力的企业战略与企业信息化战略匹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64-66.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匹配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匹配:
一、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
1、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文化引导战略定位
一般而言,企业战略是在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核心要素所规范的总体经营思想、路线、方针的指导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什么样的战略。当企业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时,会通过企业的经营理念、共同价值观等表现出企业的特殊性,这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企业战略,为企业的成功奠定文化基础。
2)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的关键
企业战略制定以后,需要全体组织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等作用,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统一员工意志和目标、使其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重要手段。
3)企业文化与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
企业文化具有刚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一旦形成便很难变革。因此,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战略也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相协调。如果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制定了新战略,并要求新企业文化与之匹配,但原有的企业文化的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那么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碍力量。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协调和更替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选择与战略类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成功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支持,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必须以战略对文化的要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战略类型、行业特点、管理风格、产品或服务特性等各种因素选择有助于战略实施的文化类型。
下面主要介绍与进攻型、防守型、撤退型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1)进攻型战略的企业文化
实施进攻型战略的企业主要通过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生产扩大等策略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市场占有率,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应当以“持续创新”为核心,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尊重个性、鼓励开拓、不怕失败的宽松氛围。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具体包括以下特点:企业员工等级身份模糊,行为随便,不拘礼节;企业成员具有高度的冒险精神及承担重任的勇气;企业拥有高
效的、斗志昂扬的、渴望成功的环境;企业重视个人的协调能力和在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工作的能力;在实施决策前,对重要问题具有强烈要求取得共识的倾向;企业鼓励全体员工都能独立思考、锐意进取,并善于采纳普通员工的合理建议;企业对因各种创新而给组织带来良好效果的成员予以高度评价与赞扬;高度重视积极性冲突,希望员工在任何竞争市场都积极主动参与,为自己的意见进行激烈辩论;职位与收入严格与个人实际工作绩效相联系。
2)防守型战略的企业文化
实施防守型战略的企业为应付竞争对手的挑战,规避激烈的市场竞争,投入的资源仅用于维持现有的竞争地位,希望取得稳定发展,以守为攻,后发制人。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应坚持稳重、严谨,注意管理细节的工作作风,提倡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审慎行事,勤勉敬业,强调严格控制和高度规范化、秩序化、标准化。
这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企业内等级层次分明、正规刻板;2办公室秩序井然、严肃寂静;3人际间彬彬有礼、和气有加,经常使用技术或行政称谓;4具有很多反映身份和地位的标志;5行动速度缓慢而谨慎。非常重视计划、程序、时间性;6决策一旦制定就必须坚决执行;7员工之间互相尊重对方意见,鲜有观点争论;8管理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提出的建议常能得到重视并付诸实现,不能容忍下级不服从上级的现象;9权力受到高度尊重,尽量避免冲突;10根据个人实际完成工作情况和私人背景确定员工职位和收入水平。
3)撤退型战略的企业文化
实施撤退型战略的企业常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其 产品处于衰退期而严重滞销,或者其财务状况恶化等。此时,企业不得不牺牲一定的眼前利益来对付严重的竞争威胁。
一般情况下,长期在某部门工作并参与某种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员工,当遇到该部门或该产品被撤销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因无法继续工作而失去工作,晋升的机会,因此,撤退型战略会遭到他们的极力抵触。此时,企业若不能以恰当的形式来回报员工以往的贡献,不仅会助长当事人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而且也会影响员工士气,进而影响企
业战略的实施。更糟的是,这样很有可能会破坏企业长期以来形成和保持的文化氛围。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与其供应者、合作者、消费者之间的彼此信任的关系是通过长期努力建立的。因此,企业实施撤退型战略时,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努力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避免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此,实施撤退型战略的企业必须借助于企业文化来达到战略目标,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应当既能在企业内部营造人心安定、士气不减的氛围,又能使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和企业形象。
三、从图10-11可以看出,企业在实施战略时,会与目前的企业文化形成4种不同的关系和管理方式。
1以企业使命为基础
在第一象限里,企业实施新战略时,重要的组织要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目前的企业文化有高度的潜在一致性。这时,企业一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在目前的企业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新战略。这些企业通常经营状况良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寻找重大机会,或者可以改变主要产品和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处理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的重点如下。
(1)在企业进行重大变革时,必须考虑与企业使命的关系。在企业中,企业使命是
企业文化的正式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处理这一关系,促进两者匹配的过
程中,一定要注意组织变革与企业使命保持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让现有人员填充由于实施新战略而产生的职位空
缺。这是因为,企业现有人员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保证在企业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
(3)在必须调整企业的奖励制度时,应注意与企业目前的奖励措施保持一致。例如,当新的市场变化要求产品销售方式相应改变时,新的奖励制度仍需强调与过去
相同的评价标准,以保证企业奖励制度的连贯性。
(4)必须对那些与目前的企业文化不相适应的变革予以特别关注,以保证现存的价
值观念,行为规范的主导地位。加强协同作用
在第2象限里,企业实施新战略时,企业的组织要素发生的变化较少,而且这些变化又与现在的企业文化高度一致,因此,企业所处地位是相当有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要考虑一下两个问题。
(1)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和已有优势,巩固和加强企业文化。
(2)利用文化相对稳定的时机,根据文化的需求,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或
者利用战略的相对稳定,排除组织方面的障碍,转向所需要的企业文化。
3根据文化进行管理
在第3象限里,企业实施新战略时,主要的组织要素变化不大,但这些变化与目前的企业文化不一致。这时,企业最好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管理,其管理要点是:要实现企业的期望的某些战略变化,但不与现存的企业文化直接冲突。即在不影响总体企业文化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具体需要对某种经营业务实行不同的文化管理。通常,每当企业文化所带来的阻力逐渐消失后,新战略所带来的某些变化也就会渗透于企业的活动之中。
4重新制定战略
在第4象限里,在处理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匹配时,企业遇到了很大困难,企业在实施新战略时,组织要素会发生重大变革,而且这些变革与目前的企业文化很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考察是否有必要推行新战略,如果没有必要,则要考虑重新制定与目前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战略;但如果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推行新战略,要么企业文化就必须发生变革。
企业要变革其现有文化,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问题,即企业文化的变革是否可行?图10-12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基本思路。在图10-12中,组织大小和复杂性,指企业的人数、结构、产品种类等决定组织规模的因素:文化的同至性,表示企业成员坚持价值观的程度,尤其反映在员工的行为规范中,途中线条密度表示改变企业文化的难度。这一图示所提出的思路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改变一个大而复杂的企业的文化要比改变一个小儿简单的企业文化更加困难;第二,改变文化同质性较高的企业的文化要比改变文化同质性较低的企业的文化更加困难。
在美国,几乎规模较大的公司都曾具有同质性程度较高的企业文化,但它们却经历了文化的变迁。例如,布兰尼夫公司陷入重重危机时,正处于图10-12的区域1,为了摆脱困难,公司放弃了飞机业务,解雇了大部分职工,使组织规模和复杂性大大减少,当公司的规模缩减至原来的1/3时,处于图中的区域2,与此同时,由海厄特公司于工资下降,员工解雇等引起的不安全感和动荡,破坏了公司的文化同质性,当收购布兰尼夫公司时,布兰尼夫公司已落入图中的区域3,这样,对海厄特公司来说,它可以很容易地将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灌输给布兰尼夫公司。
由此可见,要改变企业文化,最好的途径是使企业处于图中的区域3,。这同时也表明,企业文化的变革需要经历较长时期和付出巨大努力。
四、企业文化的构建
新的战略往往是受市场驱动的,并受到各种竞争力量的支配,是外部不可控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当一个公司的文化无法与取得战略成功的需要相匹配时,就应改变这种
文化以适应新的战略。当然,文化现状的制约性也不是不予以考虑的,在进行文化培育时,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承认历史,尊重现实,考虑到文化变革的成本;二要体现改良性,要逐步使组织文化朝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向发展,毕竟要生存,就要适应 环境的变化,否则这种没落的文化只能阻碍企业前进的步伐。
链接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最有效的因素有:
①对企业宗旨、章程和纲领的正式陈述;
②企业的布局与外表形象;
③树立榜样,内部培训;
④明确地奖励和级别制度及提升标准;
⑤有关关键人物的事件和故事、传说与格言等;
⑥企业领导的工作重点、手段和控制方式;
⑦企业领导时关键事件和企业危机的反应;
⑧企业组织的设计和构造方式;
⑨企业组织系统和工作程序;
⑩企业人员的招聘、选用、提升、退休等方面的工作标准。
将文化与战略相匹配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现有文化中哪些是支持战略的,哪些不是。在将文化与战略结合起来的努力中,既有象征性的行为,也有实际性的行为。象征性行动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向人们提示关于战略实施者希望鼓励的各种行为模式和业绩的信号。最重要的象征性行动是高层领导人采取的,被视为榜样的那些活动。最好的公司和最好的领导人会熟练地运用象征、角色榜样、仪式性场合和集合来加强战略和文化间的匹配。如沃尔玛就因其简朴的设施、领导人的节俭、对浪费的杜绝和积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闻名。其文化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如制度的确定、决策的规则、价值判断的准则等。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建立是最为重要的。价值观的建立是多途径的,一些历史悠久的企业依靠口头的教育和传统的力量来关注人价值观和强化道德行为;而现代许多公司则将它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具体说明公司想做和期望大家做的事情,并且可以成为判断公司政策和行动以及个人行为的基准,无论如何,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一旦被确定,就应结合到公司的政策,实践和实际的行为当中,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文化的形成。实施这些活动往往可能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①将价值观宣言和道德准则融入员工的训练和教育计划中;
②在招聘和雇佣员工时要明确注重价值观和道德,删除那些性格特征与公司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不相 一致的人;
③对所有员工传达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向他们解释须遵守的规章;
④从企业最高层到基层员工的参与和监督;
⑤最高层领导的强烈认可。
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对此,企业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决心。
第三篇: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
摘要
汽车空调的普及,是提高汽车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国内近年来,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大量中高档车需要安装空调。因此,对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特别重要。
本论文针对吉利LG—1空调系统匹配设计,对普通轿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第一章 概论
1.1 汽车空调的作用及其发展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空调产业的发展。汽车空调作为空调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它能创造车室内热微环境的舒适性,保持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噪声和余压等在热舒适的标准范围内,不仅有利于保护司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对增加汽车行始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就世界上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1927年就诞生了较为简单的汽车空调装置,它只承担冬季向乘员供暖和为挡风玻璃除霜的任务。直到1940年,由美国Packard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装有制冷机的轿车。1954年才真正将第一台冷暖一体化整体式设备安装在美国Nash牌小汽车上。1964年,在Cadillac轿车中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控温的汽车空调。1979年,美国和日本共同推出了用微机控制的空调系统,实现了数字显示和最佳控制,标志着汽车空调已进入生产第四代产品的阶段。汽车空调技术发展至今,其功能已日趋完善,能对车室进行制冷,采暖,通风换气,除霜(雾),空气净化等。我国空调产业发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目前国内车用空调系统生产基本上仍是处于引进技术与开发、研究并举的阶段。
1.2 汽车空调的特点
汽车空调使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结构、材料、安装、布置、设计、技术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空调,如建筑物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
1)在动力源处理上,车用空调压缩机只能采用开启式的结构型式,这就带来空调系统轴封要求高,制冷剂容易泄漏的问题。
2)作为空调的对象,汽车车室容积狭小,人员密集,其热、湿负荷大,气流分布难以均匀,要求所选配的车用空调机组制冷量要大,能降温迅速。3)当车用空调装置消耗汽车主发动机的动力时,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动力也操纵性能的影响,也必须考虑车速变化幅度大或变化频繁,给空调系统制冷剂流量控制、制冷量控制、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
4)汽车本身结构非常紧凑,可供安装空调设备觉得空间极为有限,不仅对车用空调装置的外形、体积和质量要求较高,而且对其性能和选型也会带来影响。
5)汽车是运动中的物体,对汽车空调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振动、噪声、安全、可靠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严格。
6)车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外形和布置,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底盘、车身 结构件及汽车行驶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
第二章 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2.1 课题主要目的
本空调系统的国产化开发是按照浙江吉利轿车的要求进行系统仿制,本着通用性和互换性的原则而进行的。本系统参照于日本威驰轿车空调系统,适用于小型轿车空调系统的研发。压缩机总成的装配位置与原装系统相同,重新设计压缩机支架及涨紧机构,仍采用V型皮带轮。
风机、干燥器、电磁阀及各部件,位置和型号与威驰轿车原装系统选配相同。管路走向及固定方式与原装基本相同,对接口尺寸按我公司标准做相应的修改。
第三章 吉利LG—1空调系统设计计算
3.1 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
汽车空调系统采用的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图3.1为其工作原理图。
图3.1 汽车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1—压缩机 2—排气管 3—冷凝器 4—风扇 5、7——高压液管 6—干燥储液器8—膨胀阀 9—低压液管 10—蒸发器 11—鼓风机 12—感温包 13—吸气管 汽车空调制冷循环主要由下列四个过程组成:
1). 压缩过程, 低温抵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该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增压,以便气体液化。这一过程是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的。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状态不发生变化,而温度、压力不断上升,形成过热气体。
2).冷凝过程.制冷剂气体有压缩机排除后进入冷凝器。此过程的特点是制冷剂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压力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由气态逐渐向液态转变。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呈高温高压状态。
3).节流膨胀过程, 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温降压后进入蒸发器。该过程的作用是制冷剂降温降压、调节流量、控制制冷能力。其特点是,制冷剂经膨胀阀时,压力、温度急剧下降,由高温高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液体。
4).蒸发过程, 制冷剂液体经膨胀阀降温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吸热制冷后从蒸发器出口被压缩机吸入。此过程的特点是制冷剂状态有液态变化成气态,此时压力不变。节流后,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不断吸收气化潜热,既吸收车内的热量又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该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在进行压缩。
压缩机直接由发动机驱动,制冷剂经压缩机做功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汽输出到冷凝器,冷凝器风扇使流经冷凝器的蒸汽温度降低,高温高压蒸汽冷凝成为较高温度的饱和过冷液体,通过高压液管流入干燥储液器,经干燥和过滤后,流过膨胀阀。通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制冷剂变成湿蒸汽而进入蒸发器,在定压下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气化(从而使流经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降低成为冷气,并通过鼓风机送入车内,降低车内的空气温度)。气化后的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过热蒸气,其又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此即完成了汽车空调的一个制冷循环。通过制冷剂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即实现了车厢内制冷的目的。
3.2对微弛空调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本系统为仿制系统,外形尺寸于原装系统基本相当。
散热板及翅片示意图,由于为仿制所以测量尺寸不够精准,所以其各部分数据均
需要验算。
1、蒸发器设计
散热板: 宽Wt=58mm,高Ht=2.5mm,铝板厚δt=0.5mm。可得: 内部流道尺寸 hH=Ht—2δt=1mm Wh=Wt—2δt=57mm
翅片: 宽度Wf=58mm,高度Hf=8mm,厚δt=0.1mm。翅片角度αl=36º,间距Lf=2mm。
2、冷凝器设计
冷凝器选用平行流式,散热层多孔扁管和翅片结构尺寸:
翅片宽度16mm,高度8mm,厚度0.135mm,翅片间距1.5mm,百叶窗角度27℃,扁管外壁面高度2mm,宽度16mm,分4个流层,扁管数目依次是14-9-7-5。取迎面风速4.5m/s。
3.其他部分由于本身没采用进口件,而且对于本公司来说主要是选配。所以没有仿制微弛。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
3.3 空调系统热负荷计算
为了消除车室内多余热量以维持温度恒定,所需要向车室内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为了消除车室内多余湿量以维持车室内相对湿度恒定,所需除去的湿量称为湿负荷。汽车空调热湿负荷的计算,是确定送风量和正确选者空调装置的依据。1.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
本系统设计主要是估算冷负荷,以便压缩机的选配和两器的设计,本设计中主要是针对压缩机的选配,我们采用较容易确定的太阳辐射热QS和玻璃渗入热QG,他们的总合占系统的70%。即可得总负荷,为了安全再取k=1.05的修正系数。
轿车一般的工况条件:
冷凝温度tc=63°,蒸发温度te=0°, 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温度△tsc =5°,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气体过热度△tsh=5,压缩机吸气温度ts=10°, 室外温度ti=35°, 室内温度t0=27°,轿车正常行驶速度ve=40km/h ,压缩机正常转速n=1800r/min.太阳辐射热的确定
由于太阳照射,汽车车身温度升高,在温差的作用下,热量以导热方式传如车室内,太阳辐射是由直射或散射辐射构成,车体外表面由于太阳辐射而提高了温度,同时向外反射辐射热,因此,车体外表面所受的辐射强度按下式计算: Q1=(IG+IS-IV)F=(IG+IS)F 其中 ——表面吸收系数,深色车体取 =0。9,浅色车体取 =0。4; IG——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取IG=1000W/m2 IS——太阳散射辐射强度,取IS=40W/m2 IV——车体表面反射辐射强度,单位为W/m2 F——车体外表面积,单位为m2,实测F=1.2m2 可将太阳辐射强度化成相当的温度形式,与室外空气温度叠加在一起,构成太阳辐射表面的综合温度tm。对车身维护结构由太阳辐射和照射热对流换热两不部分热量组成: Qt=[a(tm-t0)+(tm-ti)]*F 式中: Qt——太阳辐射及太阳照射得热量,单位为W;
a——室外空气与日照表面对流放热系数,单位为W/m2K tm——日照表面的综和温度,单位为°C。
K——车体围护结构对室内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to——车室外设计温度,取为35°C。ti——车室内设计温度,取为27°C。
应采用对流换热推测式求解,但是由于车速变化范围大,车身外表面复杂,难以精确计算,一般采用近似计算公式: =1.163(4 +12)
Wc是汽车行驶速度,可以采用40km/h计算: 代入上式得: a=51.15W/(m2k)
取K=4.8 W /(㎡•K), ε=0.9, I= IG+IS=1040 W, 因为 = 所以: = + 由于室内外温差不大,上式后项近似t 0,得: = + = +35=51.73℃ 所以可得: =1145.58W。
玻璃窗渗入的热量Qb 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窗时,一部分被玻璃吸收,提高了玻璃本身的温度,然后通过温差传热将热量导入车室内,另有大部分热量将通过玻璃直接射入车内,玻璃的渗入热量是由温差传热和辐射热两部分组成。= •(-)+ • • •
上式中,A- 玻璃窗面积,A=2.63m2;
K-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K=6.4W/(m2K); tB- 玻璃外表面温度,取车室外温度,35℃; ti-车室外温度,27℃
C—玻璃窗遮阳系数,C=0.6 —非单层玻璃的校正系数,=1 —通过单层玻璃的太阳辐射强度 qb = + 单位为(W/㎡);
—通过玻璃窗的太阳直射透射率,取 = 0.84 —通过玻璃窗的太阳散射透射率,取 = 0.08 将以上各参数代入式 可得: Qb=1465.22W 制冷量的确定
Qg =(Qt + Qb)/70%=(1145.58+1465.22)/0.7=3729.7W 实际冷负荷
Qs= kQg=1.05*3729.7 =3916.19 故而,机组制冷量取Q0=4000W。即可
压缩机的选配
大部分汽车空调压缩机由发动机驱动,压缩机的转速与发动机呈一定的比例,在很大的范围内同步变化,再加上其固定是通过支架与发动机刚性的连接,工作条件非常的差,因此对汽车空调压缩机有比家用空调压缩机更高的要求。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对压缩机的要求:
1.在设计选用压缩机时,应能保证在极端情况下任能具令人满意的降温性能。2.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在怠速和底速运转时,具有较大的制冷能力和效率。3.降温速率要快,即成员进入车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成员的舒适性要求。4.压缩机内部运动机构应便于实现变排量控制。5.压缩机要具有高温高压的保护性能。
6.压缩机在发动机室内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拆卸和维修。7.由于汽车经常在颠簸的道路上高速行驶,而且压缩机又通过支架与发动机或底盘刚性的连接,因此要求压缩机有良好的抗振性。
冷凝温度tc=63°,蒸发温度te=0°, 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温度△tsc =5°,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气体过热度△tsh=5,压缩机吸气温度ts=10°, 室外温度ti=35°, 室内温度t0=27°,轿车正常行驶速度ve=40km/h ,压缩机正常转速n=1800r/min.压缩机吸气管路的压降△PS=67.26KPa,压缩机排气管路压降△Pd=81KPa。驾驶室热负荷Qh=3916.19W.1. 确定压缩机的的排气压力,吸气压力,排气比焓及温度
(1)根据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和冷凝温度tc,查表HFC134a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表,得其蒸发压力的冷凝压力分别为: Pe=292.82Kpa,Pc=1803.9Kpa(2)额定空调工况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认为高于制冷剂的冷凝压力81Kpa 即:Pd=PC+△Pd=1803.9+81=1884.9KPa。
(3)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认为低于制冷剂的蒸发压力67.26KPa 即:Ps=Pe—△Pd=292.82—67.26=225.56KPa。
(4)根据PS和ts,查表HFC134a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表得:压缩机吸气口制冷剂比焓hs=407.952KJ/Kg,比体积υs=0.098914m3/Kg,比熵SS=1.7822KJ/(Kg•K)。
(5)根据PS和SS,查HFC134a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表得:压缩机等比熵压缩终了的制冷剂比焓hds=455.813 KJ/Kg。
(6)额定空调工况下压缩机的指示效率ηi为: ηi=Te/Tc+bte=(5+273.15)/(60+273.15)+0.002×0=0.835(7)额定工况下,压缩机的排气比焓为:
hd=hs+(hds—hs)/ηi=407.952+(455.813—407.952)×0.835=447.916 KJ/Kg。
(8)根据Pd和hd,查HFC134a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表得:额定工况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td=87.10℃。
2. 计算额定空调工况制冷系统所需制冷量。
(1)根据以知条件,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温度t4/为: t4/=tc—△tsc=63℃—5℃=58℃。
(2)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气体温度为: t1=te+△tsc=5℃+5℃=10℃。
(3)按t4/查表有:蒸发器进口制冷剂比焓h5/=279.312 KJ/Kg,按t1和Pe查表有: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比焓h1=404.40 KJ/Kg。
(4)在额定空调工况下,蒸发器的单位制冷量qe,s为: qe,s=h1—h5/=404.40—279.312=125.1 KJ/Kg。
(5)稳态工况,制冷系统所需制冷器应与车厢热负荷平衡,计算是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考虑实际情况与车厢热负荷平衡是可能存在的差距。设该余量为10%,则制冷系统所需制冷量Qe,s为: Qe,s=1.1×Qh=1.1×3488.2W=3837W 3. 将额定空调工况下制冷系统所需制冷量换算成压缩机所需制冷量(1)额定空调工况下制冷系统所需制冷剂的单位质量流量qm,s为: qm,s= Qe,s/ qe,s=3.837/125.1=0.03067Kg/s。
(2)额定空调工况下压缩机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e,c为: qe,c=h1//—h5/=420.434—279.312=141.122 KJ/Kg。(3)额定空调工况下压缩机的单位体积制冷量qv,c为: qv,c= qe,c/υs=141.122/0.081233=1737.250KJ/m3。(4)对于稳态过程,制冷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应当一致,因而额定空调工况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应为: qm,c=qm,s=0.03067Kg/s。
该工况压缩机所需制冷量Qe,c= qe,c×qm,c=141.122×0.03067=4.328KW。4. 将额定空调工况下压缩机制冷量换算成测试工况压缩机制冷量(1)压缩机的测试工况条件:
制冷剂冷凝温度tc,t=60℃;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t=5℃;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过冷度△tsc,t=0℃;压缩机的吸气温度ts,t=t1/=20℃;压缩机的转速n=1800r/min;压缩机吸气管路压降△PS=67.26Kpa;压缩机排气管路的压降△Pd=81Kpa。
(2)根据制冷剂的蒸发温度te,t和冷凝温度tc,t,查表得测试工况下,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分别为Pe,t=349.63KPa。Pc,t=1681.30KPa。压缩机吸气压力Pst=pe,t—△PS,t=349.63—67.26=282.37KPa.压缩机的排气压力Pd,t=Pc,t+△Pd=1681.30+81=176230KPa。(3)根据ts,t和Pst,查表有压缩机测试工况下吸气比焓hst=415.833 KJ/Kg,吸气比体积υst=0.079484m3/Kg。吸气比熵Ss,t=1.79074KJ/(Kg•K)。
(4)根据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温度t4=tc,t—△tsc,t=60℃,查表得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比焓h4=287.397 KJ/Kg。
(5)测试工况压缩机的单位质量制冷量:
qe.t=hs.t—h4=415.833—287.397=128.436 KJ/Kg。(6)测试工况压缩机单位体积制冷量qv,t为: qv,t=qct/υst=128.436/0.079484=1615.872 KJ/m3。
(7)由于额定空调工况下和测试工况西啊的冷凝压力(冷凝温度)蒸发压力(蒸发压力),排气压力及吸气压力均可相同,则两种工况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也相同,即:λt=λc。于是所选压缩机在测试工况下所需制冷量是: Qe,t=Qe,c(λt/λc)(qv,t/qv,c)=4.328×1615.875/1737.25=4.026KW。5. 测试工况压缩机所需制冷剂单位质量流量qm,t为: qm,t=Qe,t/qe,t=4.026/128.436=0.03135Kg/s。6. 确定测试工况下压缩机所需轴功率(1)根据Pd,t和Ss,t,查表得压缩机等比熵压缩终了的制冷剂比焓hd,s=458.190 KJ/Kg,制冷剂温度td,s=85.94℃。
(2)测试工况下压缩机单位等比熵压缩功Wts,t为: Wts,t=hd,s—hs,t=458.190—415.833=42.357 KJ/Kg。(3)测试工况下压缩机的理论等比熵功率Pts,t为: Pts,t= Wts,t•qm,t=42.357×0.03135=1.328KW。(4)测试工况压缩机指示效率ηi,t为:
ηi,t=Te,t/Tc,t+b•te,t=(5+273.15)/(60+273.15)+0.002×5=0.845。(5)测试工况压缩机指示功率Pi,t为: Pi,t= Pts,t/ηi,t=1.328/0.845=1.572KW。(6)测试工况下压缩机摩擦功率Pm,t为: Pm,t=1.3089D2SinPm×10-5=1.3089×(35×10-3)×6×1800×0.50×105×10-5=0.595KW。(7)测试工况下,压缩机所需轴功率Pe,t为: Pe,t= Pi,t +Pm,t=1.572+0.595=2.167KW。
7. 根据压缩机的转速n的指定值和Qe,t,Pe,t,qm,t的计算结果粗选择压缩机的型号
当Qe,t=4.026KW,qm,t=0.03135Kg/s时,压缩机气缸工作容积大约在550cm3左右,试选取压缩机型号是SE5H14。8. SE5H14压缩机的校核 空调系统工作的P—H图:
压缩机理论排量qvt=138cm3/r,n=1800r/min。有qvth=138×1800×60/1003=14.904m3/h。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取λ=0.72.则有实际排气量qvr=λ•qvth=0.72×14.904=10.7m3/h。
查表得:压缩机标况下比体积υ1=0.06935m3/Kg,以及空调系统各比焓为:h1=413.2 KJ/Kg,h2s=443.5 KJ/Kg,h3/=279.3 KJ/Kg。
即有压缩机的质量流量qmr=qvr/υ1=10.7/0.06935=154.3Kg/h。实际循环制冷量Qe=qm(h1—h3)=154.3×(413.2 —279.3)/3600=5.74KW。压缩机的功率Pe=qmr(h2s—h1)/(3600ηiηm)
ηi—指示效率 取0.78 ηm—机械效率 取0.92 Pe=154.3×(443.5—413.2)/(3600×0.78×0.92)=1.806KW 实际制冷系数ε=Qe/Pe=5.74/1.806=3.18 9. 选定压缩机
根据压缩机的校核计算,有压缩机气缸容积Vcy=550cm3;理论排气量Vth=138cm3/r;制冷量可达Qet=5.74KW>4.026KW;质量输气量qmr,t=0.0425Kg/s>0.03135 Kg/s;压缩机的轴功率Pe,t=1.806<2.167KW。
结果表明,在考虑压缩机吸气管路和排气管路压力损失的条件下,所选SE5H14型压缩机的制冷量、质量输气量均大于计算结果,压缩机轴功率小于计算结果,完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是能与所指定的车用空调系统相匹配的
冷凝器与蒸发器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两个重要的部件。他们的作用是实现两种不同温度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由于汽车空调系统安装在汽车上,其载荷和空间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因此,研究高效率的换热器,紧凑换热器的结构,使之强化传热,降低热阻,提高传热效率,提高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达到小型轻量化的目的极为重要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冷凝器和蒸发器作为汽车空调装置中的两个部件。他们和系统其他部件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1.冷凝器的作用和基本要求:
冷凝器是将压缩机的高温高压过热制冷剂蒸汽,通过金属管壁和翅片放出热量给冷凝器外的空气,从而使过热气态制冷剂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的换热设备。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放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过热,两相和过冷。如图,过热和过冷阶段制冷剂处于单相状态,发生的显热交换;而在两相阶段,制冷剂发生集态变化,即冷凝,属于潜热交换。
根据传热学的知识,换热气的总换热量取决于换热面积,传热系数和传热平均温差,因此要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与效率,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找到最佳方案。冷凝器的设计较核计算: 由冷凝器散热量:
Qc=mQe 其中:Qc——冷凝器散热量 Qe——系统热负荷 m——符合系数 则Qc=1.5*6896.6=10344.9W,设计时需要取Qc=11000W。冷凝器选用平行流式,散热层多孔扁管和翅片结构尺寸:
翅片宽度16mm,高度8mm,厚度0.135mm,翅片间距1.5mm,百叶窗角度27℃,扁管外壁面高度2mm,宽度16mm,分4个流层,扁管数目依次是14-9-7-5。取迎面风速4.5m/s。设计制冷剂为HFC134a的空气冷却式平行流冷凝器Qc=11000W,过冷度t=5℃,已知压缩机在te=5℃及tc=63℃时的排气温度 =85℃,空气进风温度 = =46℃。
计算中用下标“r”表示制冷剂侧,下标“a”表示空气侧,下标“1”表示进口,下标“2”表示出口。
1)确定制冷剂和空气流量 根据tc=60℃和排气温度 =85℃,以及冷凝液体有5℃过冷,查HFC134a热力性质表,可得排气比焓 =456.5kJ/kg,过冷液体比焓 =278.7kJ/kg,于是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为
取进出口的空气温差 ℃,则空气的体积流量 为
2)结构初步规划 冷凝器选用平行流结构,多孔扁管截面与百叶窗翅片的结构形式及尺寸如下:
翅片宽度,翅片高度,翅片厚度,翅片间距 ;百叶窗间距,百叶窗长度,百叶窗角度 ;多孔扁管分七个孔,每个内孔高度为,宽度为,扁管外壁面高度为 =,宽度,分为五个流程,扁管数目依次为22、11、6、4、4。取迎面风速为4.5m/s。据该初步规划,可计算下列参数: Ⅰ)每米管长扁管内表面积 为
Ⅱ)每米管长扁管外表面积 为
Ⅲ)每米管长翅片表面积 为
Ⅳ)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为
Ⅴ)百叶窗高度 为
Ⅵ)扁管内孔水力直径 为
Ⅶ)翅片通道水力直径 为
3)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
根据已知条件,最小截面处风速 为
按空气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查取空气的密度 动力粘度u=19.2×10-6kg/(m.s)、热导率 =2.77×10-2W/(m.k)、普朗特数Pr=0.699,及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 :
4)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
根据tc=60℃,查HFC134a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表和热物理性质图,可以求得: 液态制冷剂的密度 气态制冷剂的密度 液态制冷剂的动力粘度 液态制冷剂的热导率 液态制冷剂的普朗特数 冷凝器中,由于制冷剂进口过热而出口过冷,因此计算制冷剂当量质量流量时,取平均干度,于是当量制冷剂质量流量 为
Ⅰ)第一流程的参数计算
单一内孔当量制冷剂质量流量 为
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 为
Ⅱ)第二流程的参数计算 当量制冷剂质量流量 为:
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 为
Ⅲ)第三流程的参数计算 当量制冷剂质量流量 为:
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 为
Ⅳ)第四流程的参数计算 当量制冷剂质量流量 为:
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 为
Ⅴ)第五流程的参数计算 当量制冷剂质量流量 为:
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 为
Ⅵ)由于制冷剂侧四个流程的表面传热系数不一样,传热面积也不同,因此必须按面积百分比计算其平均值。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为:
=1649.2/(m2•K)
5)计算扁管长度
如果忽略管壁热阻及接触热阻,忽略制冷剂侧污垢热阻,忽略空气侧污垢热阻,取空气侧污垢热阻,则传热系数K为
因为对数平均温差经验公式是在标准工况下得出的,而此处是非标工况,考虑到工况温度高,散热条件差等因素,此处使用标况下的经验公式,使用修正系数来减小误差:
℃
取修正系数 =0.7,则 ℃
所以所需传热面积(以外表面为基准)为 m2 所以所需扁管长度L为 L= 考虑到空间尺寸允许和工况条件,取L=0.610m。
6)校核空气流量
按迎风面积和迎面风速计算空气体积流量 为
与第一步按热平衡关系计算出的1.2290m3/s的相对误差不到4%,不再重算。
7)计算空气侧阻力损失
则空气侧阻力损失 为
最后,根据空气阻力和风量选择风机。蒸发器的结构和性能
蒸发器的作用是将经过截流降压后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气化,吸收蒸发器周围的空气的热量而降温,风机再将冷风吹到车室内,达到降温的目的。
由于汽车车厢内空间小,对空调器的尺寸有很大的限制,为此要求空调器(主要是蒸发器)具有制冷效率高,尺寸小,重量轻的特点。
汽车空调的蒸发器一般有管片式,管带式和层叠式三种结构。蒸发器的设计工况参数
进口空气状态参数:干球温度27 ℃,相对湿度51%;
出口空气状态参数:干球温度12 ℃,相对湿度90%。
制冷剂循环量 0.042kg/s。蒸发器的设计较核计算: 1)每米散热板长内表面积 =2(+)=116×10-3 ㎡/m; 2)每米散热板长外表面积 =2(+)=121×10-3 ㎡/m; 3)每米散热板长迎风面积Aface= + =10.5×10-3 ㎡/m; 4)每米散热板长翅片表面积为 =2×8×10-3 ×58×10-3 × =464×10-3 ㎡/m; 5)每米散热器长总外表面积 = + =121×10-3 +464×10-3 =585×10-3 ㎡/m; 6)肋通系数 = = =55.714 7)百叶窗高度 为 =0.5 tan =0.5×1.2×10-3 ×tan36°=0.436㎜ 8)散热板内孔水力直径 为 = = 2.85㎜
9)翅片通道水力直径 为 3.063㎜;
10)干工况下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计算,选取迎面风速 =2.5m/s,根据已知条件,求得最小截面处风速 为
= [ ]=4.78kg/s 按空气进出口温度平均值 20℃,查空气的密度 1.205 kg/m3,动力粘度 18.1×10-6 kg/(m•s),热传导率 2.59×10-2 W/(M•K),普朗•特数 =0.703,并计算出雷诺数、传热因子、努塞尔特数、及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 :
11)计算析湿系数与湿工况下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去进风口
干球温度27℃,相对湿度51%,则比焓为60.5kJ/kg;同时蒸发器出风口温度为干球12℃,相对湿度90%,则比焓为30.5 kJ/kg。析湿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空气的比热容,在计算时可以取 =1.005 w/(g•℃)。将前面计算的数据代入上式,可得:
1.6969 于是湿工况下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 =323.3 12)初步估算迎风面积和总的传热面积
计算干空气的质量流量qm,a=Qe/(ha1-ha1)= =0.133 kg/s 计算迎风面积Aface,o= = m2 计算以外表面为基准的总传热面积Ao=aAface,o=3.29m2 计算散热板长度lT块数N lT*N> =4.02 13)计算制冷剂侧的表面的传热系数,由 =5℃,查得R134a 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表及物理性质图,可得: 液态制冷剂的密度 =1277.15kg/ m3 液态制冷剂的动力粘度 =270.3×10-6 kg/m•s 液态制冷剂的普朗特数
气态制冷剂的动气粘度 =11.175×10-6 kg/m•s 气态制冷剂的热导率 =12.22×10-3 mW/(m•K)
目前已知制冷剂进口干度为0.3,出口过热,因此平均干度 0.650 由此,可计算其余参数的平均值。动力粘度的平均值为 =17.212×10-6 kg/m•s]
每一散热板制冷剂质量流量 4.2×10-3 kg/s 散热板内孔的制冷剂质量流速 570.27kg/㎡•s 雷诺数 101484 干度平均值 =0.5338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制冷剂干度从0.3—0.5338—1变化,后面还有过热蒸气区。因此很难准确计算每一阶段所占的百分比,只能经验估计。在此,取过热蒸气区为20%,出干燥点之前的两相区为28%,干燥点之后的两相区为52%。
Ⅰ)干燥点之前的两相区 取干度 0.417则在散热板内孔内,制冷剂气液两相均为紊流工况的Lockhart-Martinelli数 7.5 1.10151 制冷剂两相流折算成全液相时,在折算流速下的表面传热系数
制冷剂两相流的表面传热系数
Ⅱ)过热区:
Ⅲ)干燥点之后的两相区 取干度 0.766,则把 0.5343代入两相换热公式,计算 11173得
最后,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7935(m2.K)14)计算总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如果忽略管壁热阻及接触热阻,忽略制冷剂侧污垢热阻,取空气侧污垢热阻ra=0.0005m2.K/W,则传热系数K为 W/(m2.K)而对数平均温差 12.655℃
由于层叠式蒸发器的流程较少,而且在流道转弯处制冷剂与空气成顺流流动形式,因此按纯逆流方式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偏大。另外,湿工况在增大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的同时也增加了液膜热阻。因此空气侧的实际表面传热系数低于计算结果。综合两方面的考虑,传热系数与对数平均温差之积乘上一个系数,取系数为0.4,则需总传热面积 m2 与前面计算出的3.27 m2的相对误差为3.5% 15)计算空气侧阻力损失 空气侧摩擦阻力因子 =0.079 则空气侧阻力损失 =241.5Pa 结论:结合我们的蒸发器,从理论上是符合要求的。但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用实验的数据来证明设计结果。
汽车空调各组成部件的安装匹配
在系统匹配的设计中,除应注意制冷系统内压缩机的选配,冷凝器,蒸发器的外形尺寸设计,膨胀阀和贮液干燥器等部件的相互匹配关系如何达到相互协调,尽量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给部件匹配最佳,还应注意各换热器芯体与风机及其外壳之间,分液头与各制冷剂管路之间的接合的工艺控制,以使整个系统在经常运行工况下,其空调性能和噪声等指标都得到最佳。汽车空调装置主要由制冷系统,采暖系统,送风系统,控制系统组成。为适应各种结构类型和用途汽车的匹配需要,汽车空调装置的组成也会不同。汽车本身结构非常紧凑,可供安装空调设备的空间极为有限,对车用空调的外形体积和质量要求较高。空调装置的结构,外观设计和布置不仅要与车身内饰和外观协调统一,保持整车的完美,还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底盘,车身等结构件及汽车行驶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吉利LG—1空调系统的布置如下: 压缩机直接装在发动机侧,由发动机皮带盘驱动.冷凝器安装在发动机冷却水箱前.由水箱冷却风扇冷却,不需另装风扇.干燥器直接焊装在冷凝器侧板上,这样减少零件数目,使系统简单化, 故障率底.蒸发器箱体总成(包括蒸发器芯子,热力膨胀阀)安装在驾驶室仪表盘下, 这样便于风道的布置.系统的其它主要部件的选择: 膨胀阀的设计: 在制冷系统中,膨胀阀具有节流降压,调节流量,防止液击和异常过热的 制作用等三种功能,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部件.(1)节流降压,使从冷凝器来的液态制冷剂降压成为容易蒸发的低温低 的雾状物进入蒸发器,即分割了制冷剂的高压侧与低压侧,但工质的液体状态没有变.(2)调节流量,由于制冷负荷的改变以及压缩机转速的变化,要求流量作相
应的调整,以保持车内温度的恒定,制冷剂工作正常.膨胀阀就起了把进入蒸发器的流量自动调节到制冷循环的合理程度的作用.(3)控制流量,防止液击和异常过热的发生.膨胀阀以感温包作为感温元件
控制流量大小,保证蒸发器尾部有一定的过热度,保证蒸发器的总溶积的有效利用,并防止异常过热的发生.膨胀阀的工作原理:
膨胀阀的选择与安装.膨胀阀的容量与膨胀阀入口处液体制冷剂的压力(或冷凝温度),过冷度, 出口处制冷剂的压力(或蒸发温度)及阀开度有关.为空调配置选配膨胀阀时,所选的膨胀阀容量一定要与蒸发器相匹配.容量选得过大,是阀经常处于小开度下工作,阀开闭频繁,影响车内温度的恒定,并降低阀门的使用寿命;容量选得过小,则流量太小,不冷满足车内制冷量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膨胀阀的容量应比蒸发器能力大(20—30)%.同一个膨胀阀,在不同的工况下容量差别是很大的,这与工作时的冷凝压力及蒸发压力的压差直接相关.系统的工况要求:冷凝温度tc=63°,蒸发温度te=0°, 膨胀阀前制冷剂过冷温度△tsc =5°, 蒸发器出口制冷剂气体过热度△tsh=5.系统的制冷量为Qe,s=4000W.由于t0=te=0°,查制冷剂的热力性质表,可的该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蒸
汽比焓h0=400085J/kg,以及在该温度下制冷剂饱和液体的比焓h6=206669J/kg,根据t0=5°,t1=to+△tsh=5°,查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图和表,可得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过热蒸汽比焓h1=409501J/kg,根据t4=tc-△tsc=63-5=58°h4~查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图和表,可得蒸发器进口制冷剂湿蒸汽的比焓h5~=h4~=279312J/kg.在该额定空调工况,系统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e,s为: qe,s=h1-h5~=409501-279312=130189 J/kg 系统中制冷剂的单位流量qm,s为: qm,s=Qe,s/ qe,s=4000/130.189=0.0301kg/s 在同一工况下,流过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应当等于或捎大于系统中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即取qr,txv =0.035kg/s.由于阀前制冷剂的温度h4~=58°,蒸发温度为te=0°,与热力膨胀阀的额定标准条件不相同,按经验可取K=0.9,故热力膨胀阀总的额定容量Qe,txv为: Qe,txv= qm,txv(h0-h6)K=0.035*(400085-206669)*0.9=44183W 所以热力膨胀阀的总容量为44.183KW.膨胀阀的安装要求:(1)膨胀阀一般要求应直立安装,不允许倒置.(2)感温包一般安装在蒸发器水平出口的上表面,要包扎牢靠,保证感温包与管子有良好的接触,接触面要清洁,要贴紧,并用隔热防潮胶包好.必要时膨胀阀本体也用隔热胶包好.(3)外平衡热力膨胀阀要装在感温包后面管段的上表面处.(4)对于外调式膨胀阀,必须在发动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并应由熟练的空调技术人员进行.储液干燥器及液体指示器
制冷系统中,会由于制造时没有处理干净而带入的微量的碎屑,尘土,或者由于制冷剂的不纯净而带入的赃物,也可能由于制冷剂对系统部件内壁发生侵蚀作用而脱落杂质.如果这些污物积聚在膨胀阀内,将阻碍制冷剂的流通,因此,因此管路中必须安装过滤器,并且还需要经常清洗.制冷系统中,临时性的存储一下在冷凝器中液化的制冷剂,根据制冷负荷的需要,随时供给蒸发器,并补充系统中的微量渗透需要.由于一般制冷工质遇到水会对金属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而且水在膨胀阀中容易形成冰堵现象,影响制冷剂工作正常进行,所以需要干燥器.储液干燥器结构图
储液干燥器的结构 1—干燥器体 2—干燥器盖3—视液玻璃镜 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如下: 4—易熔塞 5—过滤器 6—干燥剂(1)储液罐,补充蒸发器负荷 7—引出管 的瞬时需要, 补充系统中的微量渗透.储液量约为系统工质体积的1/3.(2)干燥剂,是一种能从气体,液体或固体中去掉潮气的固体物质,如硅胶,分子筛等.分子筛具有吸附速率高,可以加速系统的干燥速度;堆比重大,从而可减小干燥器的重量.因此,一般选用分子筛式.干燥剂作用为吸水.水是系统破坏性最强的物质,1.腐蚀,水能促进油与制冷剂的反应.使制冷剂分解产生酸,酸则引起破坏性腐蚀.2.冰堵.水能在膨胀阀口结冰,从而影响制冷剂的流动.3.脏堵,水会促进淤渣的形成,并堵塞膨胀阀节流管.4.渡铜现象.在R134a系统中若存在水分,有可能造成铜管上的铜分子沉积到铜零件的表面,造成渡铜现象,使压缩机部件卡死.(3)细滤器,能阻止干燥剂中的的灰尘及制冷剂带来的其他固体碎屑进入制冷系统.一般有一到两个,即一端一个或出口处.(4)引出管,它的作用是确保离开储液罐的制冷剂100%为液态.引处管要插到底部.(5)粗滤器,由金属网构成,起着辅助过滤碎屑物和固定干燥剂的作用.(6)观察窗,又称视液玻璃,有两个作用:一是指示系统中是否有足够的制冷剂;二是指示制冷剂中是否有水分.观查窗安装在液管通路中或储液罐的出口处.这样便于观察.发现出现气泡或泡末,则说明系统工作不正常或制冷剂不够.(7)易熔塞,是一种安全措施,一般安装在储液干燥器的头部,用镙塞拧入.中间是一种铜铝合金,但制冷工质温度升到(95—110)℃,易熔合金熔化,制冷剂逸出,避免了系统中的其他部件的破坏.制冷系统的连接部件: 汽车制冷系统的连接部件主要是连接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管路组成,通常分为软管和硬管,软管又分为金属软管(波纹管),橡胶软管和热塑性软管,在使用组合上,通常要硬管和软管要配合使用.其主要结构:
1.压板,压板主要是增加连接的牢固程度和密封性,因为空调系统管路属于高压部件,仅靠螺栓连接可能由于长期使用后发生密封不严现象。
2.套管,用于硬管和软管连接,套管和硬管将软管夹在其中,在压接机上压接即连在一起。3.橡胶软管,用于硬管之间的连接过渡,主要作用是隔振。避以免系统安装在不同部位的部件刚性的连接在一起。同时它的绝热性也比硬管强。
4.O型密封圈,管路与管路,管路与其它部件之间连接的主要密封件。它们的性能要求
1.尺寸,内径和长度要保证供需双方的要求;2.外观质量,在管及其组合件上不允许有影响使用性能和安装的缺陷;软管内表面应清洁干燥,无破损,裂纹,气泡,缩孔,起纹,凸起等缺陷;软管各层之间应结合牢固 3.拉伸性能.软管组件要具有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损坏的性能.4.渗透量,制冷剂的渗透量不得大于初始制冷剂质量的10%.5.耐高温性.在135+_2℃的条件下放置168h,冷却到室温下,内外表面无肉眼看得见的裂纹内外表面无肉眼看得见的裂;在2.4Mpa压力实验条件下,保压5min,无泄露现象.6.耐低温性.在经-40+_2℃的耐低温实验条件下, 内外表面无肉眼看得见的裂内外表面无肉眼看得见的裂;在2.4Mpa压力实验条件下,保压5min,无泄露现象.7.耐真空性,在抽真空到81kPa并保压2min的实验外径的塌陷率不大于软管初始外径的20%.8.长度变化率.软管在规定的压力作用下变化率为-4%--+2%.9.爆破压力.软管组合件的最小爆破压力不小于12Mpa.10.耐压性.在规定的压和时间试验后,不允许出现渗漏,裂纹,突然扭曲等异常现象.11.可萃取物含量.软管组合件内表面可萃取物的含量不大于118g/m2.12.体积变化率.橡胶材料的软管体积变化率为-5%--+35%;热塑性材料的软管体积变化率为-5%--+5%.13.组合件的密封性.12天中每个软管组合件最大质量损失不大于10g;在所有试验周期内进行弯曲试验时,在软管组合件的任何部位上不得产生渗漏现象.14.耐臭氧性.在臭氧环境下,软管外胶层在八倍放大镜下无可见的龟裂现象.15.内表面清洁度.软管内部的杂质含量不大于270mg/m2.16.耐脉冲疲劳性.在150 000次循环试验后,软管组合件无渗漏及损坏等异常现象.17.侵湿率.软管组合件的侵湿率不大于3.90*10-4g/mm2a;平均侵湿率不大于1.11*10-4g/mm2a.汽车空调的控制调节内容:
为了使汽车空调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车内能维持所需要的舒适温度和送风条件,空调系统中需要有一系列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1.控制蒸发温度
控制蒸发温度是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根本任务。当汽车空调系统连续工作时,蒸发器表面温度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分被析出,直至结冰。若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流动不减弱,则蒸发器表面会逐渐全部结成冰块,直至蒸发器无法工作(风不能通过,无法进行热交换)。为了控制蒸发器表面不结冰,系统制冷效率又要达到最高水平,空调系统有三种构成办法。
(1)循环离合系统,靠开停压缩机来控制蒸发器温度。常用恒温开关,压力开关控制,部件比较简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
(2)蒸发器压力控制系统。压缩机不停的运转,蒸发器温度由吸气节流阀(STV)或绝对压力阀(POA)或蒸发器温度(压力)调节阀或阀罐(VIR)控制。控制精度较高。
(3)旁通回路除霜,用于不带电磁离合器的独立式空调机组,可分为旁通卸载和旁通除霜两种,由压力控制器(或温度控制器),旁通电磁阀和旁通管路组成。2.控制车内温度
控制车内温度,使其尽可能保持在所要求的范围,着就是汽车空调的主要功能。它是根据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出风温度传感器接受到的温度信号,由电脑控制压缩机的运行,暖风机水阀的开度,各种风门的开度,当车厢温度达到要求时,控制系统能自动调低风机转速。对于由辅助发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的独立式大客车空调机组,当控制板处于自动控制档位时,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辅助发动机的转速档位。使其在低速与中速之间自动转换,使车厢保持所要求的温度。保持发动机工况稳定的相应措施
因为空调运转对某些汽车行驶工况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汽车怠速运行时,开空调会使发动机转速降低,使怠速不稳定;高速运行时,会因压缩机运转而影响超速能力。因而需要有一些相应的车速控制措施,如怠速继电器,怠速提升装置,超车停转继电器等。空调系统的自动保护
为了使空调系统正常工作,还需要有一系列安全保护措施,可分为两类;
(1)制冷系统保护,如高低,压开关。低温保护,易熔塞,泄压阀,风机与压缩机同步电路。(2)电源保护,如过热开关,熔断器等。
实现自动控制调节的主要元件
空调系统的很多自动控制动作都是靠真空系统来完成的,如各种风门的转动,怠速提升装置的动作,需要真空单向阀,真空促动器等元件。当然空调自动控制及空调工作是离不开电器元件的,如继电器,电磁阀,调速开关,电阻器,电机,电磁离合器,电脑控制盒等.
第四篇:物联网冷链监测管理系统
物联网冷链监测管理系统一、冷链环境监测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冷链温度监控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制冷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对环境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控、记录、分析、决策,无线传输到计算机,对环境温度实现智能化管理。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现代冷链物流属于控温型物流,为了实现冷链物流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选拣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冷链物流需要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目前冷链行业内的企业基本都可以提供仓储、冷链运输、市内配送等基础服务;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诸如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功能;采购、库存管理、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质量的生鲜食品和生产流程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并同时“实时”的通过“具有GPRS或3g、4g流量通道上传”到企业的管理平台,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冷藏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
二、冷链温度监控系统的应用。
1、疫苗冷链温度监控系统
疫苗冷链监测系统对所有疫苗冷链设备(包括冷库、冰箱、冷藏车)实施“1个云平台+N个监测端”的信息化监测模式,即通过在疫苗冷藏冰箱、冷冻冰箱、冷库、冷藏车内安装高精度温(湿)度探头,把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冷链监测设备,冷链监测设备将数据直接上传到冷链云端平台,出现因断电、设备故障等导致的异常情况,系统将通过短信、声音、微信等方式及时报警。
这个监测系统替代了以往“冰箱人工监测、疫苗运输温度事后验证”的落后监测模式,将每天2次手工冰箱测温改为24小时自动监测,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疫苗储存、运输环境安全。
2、蔬菜鲜果奶制品冷链温度监控系统
蔬菜鲜果奶制品的冷藏,不仅有助于减慢它们的腐坏速度,保持新鲜,而且对全国物品的运输和合理配置有极大的影响。选择GPS冷链温度监控食品传输过程让客户不再担心质量问题,人们也吃的放心。在多年自主开发GPS物流车辆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冷藏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要求,全方位整合GPS工业级调度监控技术,设计出一整套适合冷链物流企业货运管理和一体化服务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如何对车辆卫星监控管理系统
此GPS监控方案根据自动识别采集技术、GPS车辆跟踪技术,将货况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输入信息平台计算机系统,在运送过程中利用GPS冷链温度监控跟踪技术方法和手段,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采集和跟踪反馈的有效解决手段,在物流企业的车辆追踪,所运送物品追踪和供应链的身份识别与位置定位等方面都可协助企业充分有效地解决目前冷链物流企业中货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4、冰箱冷库温度、温湿度监控系统
本温湿度监控系统主要提供对冷藏室、冰箱、冷库等环境空间温度、湿度的严格监控和管理。系统能对大面积的多点的温度、湿度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并输出打印曲线,在设备异常情况下还以多种形式的报警通知相应人员。A、系统功能: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光照、空气洁净度、供电电压电流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监测点位可扩充多达上千个点。
(2)、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湿度报警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电话语音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3)、数据集中器提供USB接口,在没有配监控电脑或监控电脑损坏、瘫痪,可随时用U盘导出将数据转至其它电脑。
(4)、数据集中器端提供具有信号输出协议的端口,可接通信设备(GPRS DTU等)进行无线传输。
(5)、温湿度监控软件采用标准windows 98/2000/XP全中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记录各监测点的温湿度值和曲线变化,统计温湿度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累积数据,报警画面。(6)、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温湿度数据及运行报告。
(7)、强大的数据处理与通讯能力,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访问监控电脑,在线查看监控点位的温湿度记录仪变化情况,实现远程监测。系统不但能够在值班室监测,领导在自己办公室可以非常方便地观看和监控。
(8)、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饼图,进行曲线拟合等处理,可按TEXT格式输出,也能进入EXCEL电子表格等office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9)、控制软件的编制采用软件工程管理,开放性与可扩充性极强,由于采用硬件功能的软件化的系统设计思想及系统硬件的模块化、通讯网络化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升级软件功能与扩展硬件种类。(10)、系统设计时预留有接口,可随时增加减硬软件设备,系统只要做少量的改动即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可根据政策和法规的改变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11)、设备改进、检修过程中及检修完成后,均不需要停止或重新启动机房监控系统。
(12)、系统都均做可靠行接地,以防静电。B、温湿度监控系统产品其他应用场合:
食品、电子生产车间、药房、冰箱、冷库、库房、机房、实验室、工业暖通、图书馆、档案室、博物馆、孵房、温室大棚、烟草、粮库、医院等其他需要环境监测领域。
三、温湿度如何布点
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药品库房冰箱、冰柜、冷库、冷藏车、仓库温湿度应该如何布点
常温库、阴凉库温湿度分布点要求(满足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温湿度传感器的布点跟库房面积密切相关,由药品库房的面积来决定温湿度传感器的点数,一般来讲常温库300㎡安装一台温湿度监测点;301-600㎡安装2个温湿度监测点,601-900㎡安装3个点温湿度......1501-1800㎡安装6个点,以此类推。
如果库房隔断出独立小库,不论小库面积多大,都要安装一个监测点。如果库房为立体库或高架库要使用双层布点规则进行温湿度布点。、冷库温湿度分布点要求(满足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
冷库布点:平面单库20㎡一下应不少于2个监测点,20-50㎡不少于3个监测点,50-150㎡应不少于4个监测点;151-300㎡应不少于5个监测点、冷柜、冰箱分布点要求(满足GSP认证最新规范规定)
如果有单独的冷柜,冷柜每柜安装一个温湿度监测点,单独小库不论面积多小,都应安装一个监测点。、冷藏车
每辆冷藏车安装不少于2个监测点
四、总结
以上关于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实现了冷藏货物的温度和运输的结合的全监控,冷链温度监控系统减少食品损耗,有效保障运输的安全性,提升生产效益,是现代生产生活中有效有益的冷链温度监控管理。
第五篇:应收款管理系统 2
《ERP财务管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财务管理2班 学号 3126109208 姓名 胡晓敏
实验时间2014.4.3—4.10课时数:8
实验名称:应收款管理系统一、实验目的系统学习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化的一般方法,学习应收款系统日常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要求
要求掌握应收款系统与总账系统组合时应收款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熟悉应收款系统账簿查询的作用和基本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过程(参照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内容)
实验一 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化
实验准备
将系统日期修改为“2009年1月31日”。由“001周健”身份注册进入应收款管理系统。
实验指导
1、设置系统参数
打开“业务工作”选项卡,执行“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设置|选项”命令。
执行“编辑”命令,单击“坏账处理方式”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应收余额百分比法”。
打开“权限与预警”选项卡,选中“启用客户权限”前的复选框;单据报警选择“信用方式”,在提前天数栏选择提前天数“7”。
单击“确定”按钮。
2、设置计量单位
打开“基础设置”选项卡,执行“基础档案|存货|计量单位”命令。
单击“分组”按钮。
单击“增加”按钮,录入计量单位组编码“01”,录入计量单位组名称“基本计量单位”,单击“计量单位组类别”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无换算率”。
单击“保存”按钮,再单击“退出”按钮。
单击“单位”按钮。
单击“增加”按钮,录入计量单位编码“1”,计量单位名称“吨”,单击“保存”按钮。
继续录入其他的计量单位内容,录入完成所有的计量单位之后单击“退出”按钮。
3、设置基本科目
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执行“设置|初始设置”命令。
执行“设置科目|基本科目设置”命令,录入或选择应收科目“1122”及其他的基本科目。单击“退出”按钮。
4、结算方式科目
执行“设置|初始设置|结算方式科目设置”命令。
单击“结算方式”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现金结算”,单击币种栏,选择“人民币”,再“科目”栏录入“1001”,回车。以此方法继续录入其他的结算方式科目。
单击“退出”按钮。
5、设置坏账准备
执行“设置|初始设置|坏账准备设置”命令。录入提取比率“0.5”,坏账准备期初余额“0”,坏账准备科目“1231”,坏账准备对方科目“6701”。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存储完毕”信息提示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
6、单据编号设置
执行“基础设置|单据设置|单据编号设置”命令。
单击左侧“单据类型”窗口中“销售管理|销售专用发票”命令。
在“单据编号设置—销售专用发票”窗口中,单击“修改”按钮,选中“手工改动,重启时自动重取”前的复选框。
单击“保存”按钮,单击“退出”按钮退出。
同理,设置对应收款系统“其他应收单”、“收款单”编号允许手工修改。
实验二 单据处理
1、填制第1笔业务的销售专用发票
执行“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录入”命令。
确认“单据名称”栏为“销售发票”,“单据类型”栏为“销售专用发票”后,单击“确定”按钮。修改开票日期为“2009-01-15”,录入发票号为“5678900”,在“客户简称”栏录入“01”,在“存货编码”栏录入“005”,在“数量”栏录入“2”,在“无税单价”栏录入“1990”。
单击“保存”按钮,再单击“增加”按钮,继续录入第2笔和第3笔业务的销售专用发票。
2、填制第3笔业务的应收单
执行“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录入”命令。单击“单据名称”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应收单”。单击“确定”按钮。
修改单据日期为 “2009-01-16”,在“客户”栏录入“03”,在“本币金额”栏录入“120”,在“摘要”栏录入“代垫运费”,在下半部分的“科目”栏录入“100201”。
单击“保存”按钮,单击“退出”按钮,继续录入第4笔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应收单。
3、制单
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执行“制单处理”命令。
在“制单查询”窗口中,单击“应收单制单”和“发票制单”。
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凭证类别”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转账凭证”。
单击“制单”按钮,生成第1张转账凭证。单击“保存”按钮。
单击“下张”按钮,再单击“保存”按钮。
实验三 票据管理
1、填制商业承兑汇票
执行“票据管理”命令,单击“过滤”按钮。单击“增加”按钮。
在“收到日期”栏选择“2009-01-02”,单击“结算方式”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编号”栏录入“345612”,在“承兑单位”栏录入“01”,在“金额”栏录入“7020”,在“出票日期”栏选择“2009-01-02”,在“到期日”栏选择“2009-03-02”,在“摘要”栏录入“收到商业承兑汇票”。
单击“保存”按钮,返回“票据管理”窗口。以此方法继续录入第2张商业承兑汇票。
2、制单
执行“制单处理”命令。
单击选中“收付款单制单”前的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全选”按钮。
单击“制单”按钮,出现第1张记账凭证,修改凭证类别为“转账凭证”,单击“保存”按钮,保存第2张记账凭证。
实验四 转账处理
1、将应收账款冲抵应收账款
执行“转账|应收冲应收”命令,打开“应收冲应收”对话框。
在“转出户”栏录入“01”,再在“转入户”栏录入“04”。
单击“过滤”按钮。在第1行“并账金额”栏录入“608.4”,再在第3行“并账金额”栏录入“120”。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是否立即制单”提示,单击“否”按钮,单击“取消”按钮退出。
2、填制红字应收单并制单
执行“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录入”命令,单击“单据名称”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应收单”,单击“方向”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负向”。
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红字“应收单”窗口。在“客户”栏录入“04”,在“科目”栏录入“1122”,在“金额”栏录入“500”。
单击“保存”按钮,单击“审核”按钮,系统弹出“是否立即制单”信息提示对话框,单击“是”按钮,生成红字凭证。
在红字凭证的第二行“科目名称”栏录入“100201”,选择结算方式“信汇”,单击“保存”按钮。单击“退出”按钮退出。
3、红票对冲
执行“转账|红票对冲|手工对冲”命令。在“客户”栏录入“04”,单击“确定”按钮,进入“红票对冲”窗口。
在“2008-11-22”所填制的其他应收单对冲金额栏录入“500”,单击“保存”按钮,系统自动将选中的红字应收单和蓝字应收单对冲完毕。
单击“退出”按钮退出。
实验五 坏账处理、其他处理与查询
1、发生坏账
执行“坏账处理|坏账发生”命令。将日期修改为“2009-01-24”,在“客户”栏录入“04”。单击“确定”按钮,在“本次发生坏账金额”栏第1行录入“608.4”,再在第3行录入“120”。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是否立即制单”提示,单击“确定”按钮,生成发生坏账的记账凭证,修改凭证类别为“转账凭证”,单击“保存”按钮。
单击“退出”按钮退出。
2、坏账收回
执行“坏账处理|坏账收回”命令。
在“客户”栏录入“04”,单击“结算单号”栏的参照按钮,选择“06”结算单。
单击“确定”按钮,系统提示“是否立即制单”,单击“是”按钮,生成一张收款凭证,单击“保存”按钮。
单击“退出”按钮退出。
3、结账
执行“期末处理|月末结账”命令,打开“月末处理”对话框。
双击一月份“结账标志”栏。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月末处理—处理情况”表。
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弹出“1月份结账成功”提示框。
单击“确定”按钮。
四、实验总结(是否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分析等。实验总结至少1页。)
实验一
1、在设置基本科目时,应先完成应收科目“1122应收账款”、预收科目“2203预收账款”及“1121应收票据”,应在总账系统中设置其辅助核算内容为“客户往来”并且其受控系统为“应收系统”。否则不能被选中。
2、在结算方式科目时,应先增加“银行汇票”的结算方式。步骤为“基础档案—收付结算—结算方式”。
3、在单据编号设置时,设置“其他应收单”、“收款单”编号允许手工修改时,选择的是应收款管理系统。
4、在编制存货档案时,要注意“存货属性”的勾选,以及“存货分类”的选择。所属分类编码“1”为原料及主要材料,“3”为库存商品,“4”为应税劳务。“007运输费”的税率为7%。
5、在期初余额录入时,销售专用发票的科目编码为“1121应收票据”,系统默认为“1122”,要注意修改。
6、在坏账准备时,其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所以坏账准备对方科目应为“6701资产减值损失”。
7、在设置存货档案时,打开“存货档案”对话框时,要注意单击选中“外购”和“生产
耗用”前的复选框。
实验二
1、在填制第1笔业务的销售专用发票时,要注意“销售类型”的选择。步骤为单击“销售类型”—编辑—销售类型编码01,名称“经销”—出库类别—选择—编辑—收发类别编码,名称“销售发出”—保存—退出—保存。
2、在填制第3笔业务的应收单时,要注意修改单据日期为“2009-01-16”。
3、在制单时,进入“应收制单”窗口,不应单击“全选”按钮,因为不是所有的凭证都为转账凭证。
4、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制单时,若出现赤字金额的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操作。
实验三
1、在票据管理实验进行之前,要修改设置。步骤为“控制面板—区域和语言选择—自定义—日期”,再按要求修改内容。
2、在填制商业承兑汇票时,要注意执行“票据管理”命令时,打开的是“过滤”条件选择对话框。
3、在最后制单时,打开“制单查询”对话框时,单击选中“收付款单制单”前的复选框时要注意取消“发票制单”的复选框。
实验四
1、在将应收账款冲抵应收账款时,在第1行“并账金额”栏录入“608.4,再在第3行”并账金额“栏录入”120“,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是否立即制单”提示时,应单击“否”按钮,而非“是”按钮。
2、在将预收账款冲抵应收账款时,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执行“转账|预收冲应收”,要注意选择。
3、在填制红字应收单并制单时,单击“单据名称”栏的下三角按钮,选择“应收单”单击“方向”栏下的下三角按钮,选择“负向”按钮。
4、在制单时,打开“制单窗口,单击”全选按钮,再单击“凭证类别”栏的参照按钮,要注意选择的是“转账凭证”。
实验五
1、在坏账收回时,执行“坏账处理|坏账收回”命令时,单击“结算单号”栏的参照按钮,选择的结算单不一定都是“06”。
2、在删除1月23日填制的收到明兴公司商业承兑汇票的记账凭证时,单击“业务类型”栏的下三角按钮时,应选择“票据处理制单”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