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初步沟通(推荐)
品牌战略发展初步沟通框架
第一部分:宏观市场分析
一、国内酒文化发展趋势
二、国内酒类市场特点
三、国内黄酒市场现状
第二部分:产品自检
一、产品线
二、产品原料(品种、气候、环境、筛选)
三、产品工艺(每一道步骤,细节,酿照工艺等)
四、产品印记(口感、色泽、工艺、功效、适宜人群、饮用方式)
第三部分:消费者分析
一、不同酒类消费人群特征描述
二、消费痛点总结
三、目标人群画像
第四部分:竞品分析
一、主要3大竞品界定(不一定为同类产品)
二、竞品品牌分析
三、竞品产品力分析
四、竞品渠道分析
第五部分:品牌策略制定
一、市场定位
二、产品定位
三、价格定位
四、推广策略制定
第六部分: 品牌自身架构完善与包装
一、品牌层面
1.品牌简介 2.发展历程 3.品牌故事 4.品牌定位 5.品牌愿景 6.品牌核心价值观 7.广告语
二、产品层面
1.产品名称阐释
2.产品原料挖掘(品种、气候、环境、筛选)3.产品工艺深究(每一道步骤,细节,酿照工艺)4.建立黄酒行业产品评定标准(满足几大标准)
5.产品价值点梳理/销售话术(口感、色泽、工艺、功效、适宜人群/饮用方式)
三、宣传推广
1.微信公众号/微店/朋友圈运营 2.线下渠道推广销售话术的制定 3.日历/产品画册等小精美推广物料制作
第二篇:陕西省“十二五”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陕西省“十二五”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切实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进一步增强我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中产业调整重点领域为主导,深入推进名牌战略,集中力量在规模大、效益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中,培育一批产业规模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齐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强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政府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
2.自主创新,提高质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管理,走质量兴企,以质取胜的道路。
3.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围绕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品牌培育力度,引导其在市场竞争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加强对知名品牌的宣传,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
三、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品牌工作机制,培育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逐步实现产业聚集向品牌集群转变,使品牌产品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到2015年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品牌聚集区和名牌产品,创建3至5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5至10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30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陕西精品,500个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和陕西省名牌产品;1-2个享誉世界的中国质量奖企业,10-15个质量管理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陕西省质量管理奖企业;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名牌产品100个,10亿元名牌产品30个,超百亿卓越绩效品牌企业20个,超千亿的世界500强企业一个,使品牌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0%,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70%。
四、主要任务
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围绕我省八大支柱产业、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二十个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水平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名牌。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中培育名牌产品。打造一批代表中国制造业最佳质量水平的品牌企业。以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核心,以发展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产业为重点,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使产业聚集区向品牌聚集区发展,积极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促进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壮大;以关中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以输变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能源装备、化工装备、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以钼、铅、锌等传统优势产业,铜、铝、钛金属产品,钨、钼深加工产品为重点,培育打造有色金属行业名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
(二)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名牌。以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核心技术产业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质量水平高、国际影响力大的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推动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的产品质量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三)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名牌。在纺织、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果品、粮油、乳品、及肉类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中培育名牌产品,促进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有色冶金、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名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陕南绿色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整合区域农业资源,重点发展一地一品等具有产业特色的集种植、养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名牌。
(五)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名牌。强化服务业标准化意识和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名牌。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会展及服务外包、农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形成一批服务质量优、影国际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生活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名牌。在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品牌。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推动功能
发挥各级政府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组织、推动和监督作用,围绕《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推动力度,在陕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领导下按照“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全面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支持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名牌工作投入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名牌战略法制化进程。
(二)发挥名牌产品企业主体作用
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竞争意识,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经营管理机构,制定名牌发展规划,确定目标,打造一流品牌;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学习和创新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导企业以国内外知名品牌为标杆,开展质量比对提升活动,使规模以上企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使中小微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运用信息化技术,围绕改善管理、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扩大出口和提高效益,积极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
(三)完善名牌产品激励机制。
加强政府激励引导,树立典范,推广经验,发挥知名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品牌竞争新优势,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积极支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携带技术标准“走出去”,树立民族品牌形象,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在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5A级景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地理标志保护区开展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把品牌创建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提升地区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每年加大品牌激励政策力度,对在品牌建设中做出成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四)夯实名牌发展技术基础
充分发挥标准在品牌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引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在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经费中,资助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承担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有效利用国内外标准化资源,把握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夯实名牌发展的技术基础,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建立名牌产品顾客满意度测量体系,开展用户及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掌握通报名牌产品的满意度、知名度、美誉度情况,指导企业完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五)强化名牌产品服务措施
分析研究国内外市场行情,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
内展览、推介产品;推广并鼓励企业申请产品安全标志、环境标志认证等,帮助企业突破出口障碍;支持名牌企业申请和获取国内外知识产权,资助发明专利申请。引导企业在技术引进、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专利纠纷处理等环节中,充分利用专利,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和不必要的损失;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创新、技术标准、检测、信息、商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服务。
(六)优化名牌产品成长环境
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营造名牌产品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依法获取知识产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完善自主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名牌保护体系;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成长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3.15”、“质量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和举办博览会、发布会等形式,搭建我省名牌的展示平台,将我省名牌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发挥知名品牌带动作用,营造有利于知名品牌成长的社会环境。定期表彰一批质量稳定、技术标准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消费者满意、信誉度高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弘扬先进典型,增强全社会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第三篇:品牌战略
“推进中国品牌战略实施”专题研讨会(二)
2010年4月18上午9点至10点40,与会嘉宾就“推进中国品牌战略实施专题”(本次研讨会分论坛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分论坛研讨会由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玉敏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唐广良主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执委马翔、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高级书记官赵纪徹、中南大学何炼红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冯晓青教授,以各自的议题作了主题发言。
马翔执委发言的题目是“实施战略品牌的重要课题—反淡化”。他认为知识产权战略最重要的课题是品牌战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是驰名商标淡化问题。他从“伊利”化妆品案、“百度”烤肉案、“联想”啤酒案和429个“长城”商标等引出了驰名商标淡化问题。同时,他分析了驰名商标淡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文化因素、中文商标比英文商标更容易被淡化、短视效应和“傍名牌”等。其中,中国的驰名商标很多是由任意词构成的,再加上企业有意“搭便车”,导致实践中淡化现象非常严重。马翔执委认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存在这法律依据不足、司法保护水平较低等问题,但驰名商标的保护仍出现了“司法机关反淡化的曙光”。最后,他指出,品牌战略的实施需要重视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赵纪徹的讲话围绕着韩国著作权法以及著作权保护政策展开。首先,他谈到韩国的著作权保护法主要分为著作权权利者、利用者和传播者三个领域,而今年的著作权保护政策主要侧重于权利者的利益保护。接下来,他进一步谈到韩国网络环境当中著作权的发展,强调应当加强中韩在这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最后,他提到了韩国国内的多种著作权保护政策和方式,比如著作权警察,以及将著作权内容加入到基础教育当中等。
中南大学何炼红教授以“论我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构的建构”的主题
进行了发言,她就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参加地方性立法过程中的思考成果与参会嘉宾们作了深入探讨。首先,她对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构的建立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这一审议机制的建立源于现实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结果。之后,她从以下角度对如何建立和实行这一机制作了分析:第一,知识产权审议是一项为重大经济活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公共服务;第二,审议的对象是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重大经济活动;第三,审议的主体应是以各级政府的名义组建起来的审议委员会,同时建议组建知识产权审议专家库;第四,审议的内容是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问题;第五,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以公务服务为定位的审议程序,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审议的方式和机制。最后,她也提到了审议的跟踪监督和责任承担等问题。
冯晓青教授以“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为主题,就知识产权推进的思路与措施、知识产权界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方面的历史使命作了介绍。他认为,应依托国家战略来总体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且要通过统筹运作的方式来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他指出,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包括了国家、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的内容,因而要对这些板块进行衔接,并重视知识产权国际性战略、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事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建设。其后,他总结出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评价机制是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措施,并从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与公共政策的平衡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作了分析。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应立足于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同时还应考虑在知识产权制度的外部进行解决。最后,他提及到,加强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和人才培养是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加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研究、借鉴国外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是值得知识产权界关注的研究课题。
在自由发言阶段,唐广良指出,本次商标法的修订不是因为外部的压力,而是因为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他还对商标的内涵、商标权的保护、商标权的产生基础和商标战略实施等问题作了独到的阐释;部分与会嘉宾针对商标法送审稿中的驰名商标保护、地方著名商标的概念和商标法的保护目标等问题作出了回应;马翔执委认为商标法送审稿具有很强的部门法色彩和行政色彩;韩国代表则就文化产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文化产业不是某一个国家可以完全做的,而是一个全球
化的过程;与会嘉宾与赵纪辙教授就韩国的“三振出局法”进行了讨论。
通讯员:陈超 孙慧平彭宏洁
摄影:陈超
第四篇:品牌战略
论 企 业 品 牌 战 略
众所周知,当今一切成功企业最终经营的并非是“产品”而是“品牌”。成功企业利用“品牌”在消费者层面中建立了名声和信誉,扩大了产品对广大受众心理的影响,激发“名牌效应”与不断扩展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品牌效应”的高附加值获取超过同类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巨大经济利益。
一、企业品牌的内涵
所谓“品牌”实际上就是“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建立,一个企业品牌的树立,总是要经过产品和企业形象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过程,品牌不仅代表了好产品、好技术、好服务、好名声,而且代表了企业品牌的整体形象,好的企业声望又更容易创造出新的品牌产品。品牌提升了企业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换句话说,品牌的确立渗透和贯穿了企业知识产权形式所包含的所有价值。
品牌的建立实施不仅仅是一件具体的工作,而是协作单位全方位的配合协调,是生产的、营销的、宣传的、消费的各个环节的相互支持,同样也是科技、服务、促销、传播、公关各方面因素的共同整合。当这一切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名牌”或“品牌”。
首先,品牌具有标识商品的功能,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保护消费者利益。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竞争中的企业品牌现状
中国市场竞争经过了一系列阶段性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时期”开始,经过了商品无序的资源竞争与对商品质量近于忽略的初级价格竞争,到80年代初、中期经济匮乏结束后的商品品质的初级竞争,并在90年代初进入了对进口品牌产品的简单追逐式的初级品牌竞争,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开始形成。
进入新世纪,尤其在国际化企业迈入中国市场的影响下,特别是在WTO的国际经济形式的催生下,市场竞争状态更趋复合化,最终进入到了以品牌竞争为整合内容的企业竞争,包容了产品、质量、技术、价格、服务、管理、促销、传播、公关等环节的品牌竞争。
1、国内企业品牌的建立
在经历了市场的残酷无情与变化无常之后,无数个企业倒下了,也有无数个企业站起来,更有部分中国优秀企业进入了品牌成长的快车道,他们的品牌已经开始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积淀,这个期间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海尔、海信、乐百氏、伊利、李宁、万科„„以广告为例,2001年中国市场排名为前10位的企业,无以例外都是本地品牌,本土品牌已经成为市场角逐的主角。
2002年7月,全球领先的研究公司AC尼尔森最新发布的“放眼中国市场”的报告显示,作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快速消费市场之一,中国的零售市场在2001年取得了8%的增长率;本土品牌成长迅速,并对国际生产商形成了巨大压力,频频出现的个人护肤用品的前五位品牌排行榜中,舒蕾、大宝、小护士、雕牌等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在市场的份额上也超过了国外品牌。
2、国际企业品牌的渗入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开放20年,使国际化企业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从完全的西方品牌到东方文化模式与消费者形态的结合,许多国际品牌位居中国消费者所认可的行业领袖地位,其市场操作和企业品牌策略的科学、完整和全面到位的执行,使中国品牌自叹不如。从家电类的索尼、松下、西门子到通讯类的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从饮料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到食品类的麦当劳、肯德基,从洗涤类的宝洁公司到服饰类的耐克、皮尔卡丹,国际著名品牌已全面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并且位列品牌排序的尖端,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将赢得更多的喝彩和经济收益。
3、品牌竞争是市场生存法则
中国市场的消费状况,在经历了衣食温饱之后,出现了购买力的相对不足现状,市场的表现为相对的供大于求。几乎每一类产品都存在着品牌多、生产多、积压多的问题,谁能把商品卖出去,谁就能拯救一个企业,谁就能保护一个品牌。
从世界的范畴来看,企业生产资源的整合,生产规模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品牌的聚合和集中所运行的都是一个规律。在市场上,各类产品的品牌将进一步集中,每类产品也只能存有几个品牌,国内企业要获得生存的空间和价值,其市场竞争就要以品牌竞争为归结点,并整合产品质量、技术、人才、价格、服务、管理、促销等竞争手段。品牌竞争更是一个国际竞争的问题,只有建立在高品位、高层次上的竞争,才能摆脱那种仅仅靠资源、劳力作为资本的低层次的竞争中,真正进入更多靠技术、策划、管理、营销、品牌战略发展的企业良性循环之中。
品牌竞争,在今天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法规”。
三、铸造企业品牌文化,推进企业品牌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内涵和核心,是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强大的内动力,从消费者的层面上看,品牌的认可代表企业文化与市场的认同,它给消费者以信心和安全感。一个品牌的高文化、高质量的附加值背后,一定是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炒作”与“作秀”的文章。品牌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反映一个企业——品牌生产者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促销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等等。品牌文化从另一角度理解可以是服务,服务是品牌建设与落实的最本质的物化结果,离开了服务,品牌的大文化背景将无从谈起。
当前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国内与国际企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没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惟其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3、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部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
4、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因为上了网,这一投入节约了,而市场却开发出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寻求到贸易伙伴。如果上了全球信息网络,那这个视野就是全球性的。寻求到的贸易伙伴越多,那么,组合营销的程度就越深,收效当然也就越大。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5、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这是指,如果企业自身是单体企业,那么新品一开发出来,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立即去投靠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新开发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在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
品牌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的突出表现及其物态转化,构建企业文化,实施企业品牌意识,实现从经济力到品牌力,从品牌力到经济力的两个转化。国内企业品牌首先取决于企业决策者的品牌意识,企业决策者清晰、准确、长远的品牌意识建立,便能生成和培养出一个能规划品牌、操作品牌的队伍,企业的品牌之路便能走得更远和走得更快。
第五篇:猎头初步沟通内容01
初步沟通内容及步骤
一.沟通共识(寒暄)
1.方式:自我介绍(公司,姓名,职位,是否方便沟通)
2.目的:表明电话来自正规公司,使候选人对此不反感
二.确认是否匹配
1.就业情况
目的:判断候选人求职意向是否强烈
(1)在职==》是否考虑更好的发展,了解不考虑的直接原因
(2)职位调整中==》是否考虑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了解不考虑的直接原因
2.居住地和期望工作地点
目的:确认此项是否符合招聘硬性条件
3.最近工作职位、薪酬情况、期望薪酬
目的:判断“候选人想要什么”和“企业能给什么”是否匹配
4.具体工作内容:如负责招标的项目名称,招标形式和流程,招标评定标准,下属数量和汇报对象,下属工作分配情况
目的:判断候选人是否能胜任“招标主管”一职
5.家庭情况(房产购置、爱人、小孩等)
目的:为了从侧面了解候选人在工作地域方面有可能犹豫的原因,从而判断候选人愿意应聘的可能性有多少
6.大概介绍推荐企业与岗位
目的:让候选人对推荐岗位有个初步认识,从而吸引候选人(最好将亮点指出)
三.推进项目
确认邮箱:将公司说明、企业介绍、工作职责发给候选人
目的:是进一步推进项目,为下一步深入沟通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