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权利义务、日常工作内容
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权利义务、日常工作内容
一、工会组织的性质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1、一是阶级性,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
2、二是群众性,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而不是政党或其它组织,只要是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
3、此外,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参加和退出工会都是自愿的。
二、工会在公司中的地位
1、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是公司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公司通过工会把公司方针、政策传达到工人群众中去。同时,工人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通过工会反馈上来,作为公司的决策依据。工会的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和团体不可代替的。
2、工会是公司的亲密合作者,享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工会协助公司开展工作,在公司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会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
3、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是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它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达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民主权利的目的。
三、工会的职能
1、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相关法律,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工会依法参与行政事务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工会通过组织职工培训,开展职工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4、围绕地方中心任务和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技 术革新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5、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6、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图书室、阅览室,用先进文化引导、教育职工。
7、发挥工会会员作用,推进人文关爱工作,关心职工生活,办好集体福利事项。
8、建立健全工会主动参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制,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督促和 1 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权利义务、日常工作内容
协助行政改善劳动条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调查处理。
四、工会的作用
1、工会是公司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2、工会依法参与行政事务管理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工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4、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调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协调作用。
五、工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工会会员是指在企业、事业、机关中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以工资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自愿申请加入工会组织的职工。根据《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凡承认工会章程的工薪劳动者,不分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均可申请加入工会为会员。职工加入工会,必须由本人自愿申请,经工会基层委员会批准。
1、工会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1)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批评工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工作人员,要求撤换或者罢免工会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
(3)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
(4)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
(5)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休养事业等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奖励。
(6)在工会会议和工会报刊上,参加关于工会工作和职工关心问题的讨论。
2、工会会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学习工会基本知识。
(2)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3)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4)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5)维护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发扬阶级友爱,搞好互助互济。
(6)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六、基层工会日常工作内容
1、建立完整的会员档案,动员本单位新职工加入工会组织,并上报上级工会组织备案;
2、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开展“职工之家”创建活动;
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权利义务、日常工作内容
3、在本单位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并对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4、开展“工人先锋号”活动,并对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5、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6、协调好企业与职工发生的用工矛盾,维护劳资双方权益;
7、积极做好厂务公开的各项工作。
第二篇:工会的性质任务地位职能权利义务和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工会的性质、任务、地位、职能、权利、义务和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1、工会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任务:中国工会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工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
2、工会的地位:
工会的地位是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占的位置。
①工会在国家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工会主要是作为社会政治团体发挥作用。
②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劳动关系中工会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
③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工会在现实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力的声望。
④工会的法律地位。工会的地位反映到国家法律中,就成为法律地位。我国第一部《工会法》颁布于1950年。成为我国社团组织的第一部法律。《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其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工会的职能。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能是: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主要包含着以下一些具体的业务职能。
一是经济建设职能,即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工会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并不是直接去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而是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比武、技术协作、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设、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来吸引职工群众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经济上来,其直接目的是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二是参与监督职能,即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检查监督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职能。这项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赋予职工群众的一项民主参与、监督权利。工会参与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企事业单位,而主要是以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为目的,通过参加有关机构和会议、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及基层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渠道,参与立法,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参与企事业单位重大事项、问题的决策。
三是调节劳动关系职能,即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保护职工劳动权利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会的这项职能已越来越突出。工会调节劳动关系有多种形式和途径,主要是参加地方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工作,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四是生活保障职能,即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劳动保险、劳动就业及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工会的这项职能,完全是为了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保障职能的具体内容很多,如职工生活福利工作方面就包括了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和职工生活服务、困难补助、互助互济、职业介绍、疗休养等。
五是思想宣传职能,即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其具体内容根据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工会履行思想宣传职能,与党组织不同,其显著特点是着重于提高占工人阶级绝大多数的中间和后进的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主要采用群众活动和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
六是职工文化职能,即开展职工文化工作,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职工道德水准和科技文化素质的职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训以及文学、文艺、体育、图书阅览、文化休息等职工业余文化娱乐的诸多形式,还包括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管理等。(学校篮球队的成立)
七是组织建设职能,即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发展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最大限度的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的职能。组织建设职能,是工会的一项基础职能,旨在保证工会其他各项具体职能的实现。
八是对外联络职能,即同国际工会联系与交往的职能,旨在加强交流,吸取和借鉴国外工会的经验与教训,增进与各国工人阶级的友谊。这项职能主要由全国总工会和省级地方工会承担。
九是财务管理职能,即依据《工会法》收管用好工会经费的职能。工会经费是工会其他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工会的财务管理,改革工会的财务管理方式,已提到各级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工会法》对工会权利和义务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1)代表权,即工会是作为职工具体利益的代表者的权利,有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
(2)维护权,包括工会有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对企业处理违纪职工,有提出意见的权利;参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的权利;为职工提供法律支持、帮助和咨询服务的权利,如企业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提出意见调解处理,职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3)参与权,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权利,如工会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起草;参与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研究制定工资、物价、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重大政策、措施;参与停工、怠工事件的调查处理等。
(4)监督权,包括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进行监督的权利;对企业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状况提出意见的权利;监督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制度的权利。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工会即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工会法》在规定工会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工会必须履行的义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
(1)协助政策开展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支持企业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提高经济效益的义务。
(2)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的义务。
(3)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的义务。
5、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工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三篇:工会的性质、任务、地位、职能、权利、义务和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工会的性质、任务、地位、职能、权利、义务和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1、工会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是 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是会员和职工利益 的代表。
任务:中国工会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 发 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工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 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 权力, 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 保障职工 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
2、工会的地位: 工会的地位是指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占的位置。①工会在国家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工会主要是作为社会政治团体发挥作用。②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劳动关系中工会是劳动者合法 权益的代表。
③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要是指工会在现实的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影响 力的声望。
④工会的法律地位。工会的地位反映到国家法律中, 就成为法律地位。我国 第一部《工会法》颁布于 1950年。成为我国社团组织的第一部法律。《工会法》 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其层 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3、工会的职能。
工会的主要社会职能是: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 会的基本职责。
主要包含着以下一些具体的业务职能。
一是经济建设职能, 即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努力 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工会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并不是直接去组织企 业的生产经营,而是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技术比武、技术协作、技术 攻关、合理化建设、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来吸引职工群众参加企业 的生产经营管理, 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发展经济上来, 其直接目 的是维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二是参与监督职能, 即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参与企 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 检查监督国家有关职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职 能。这项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赋予职工群众的一项民主参与、监督权利。工会参 与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企事业单位, 而主要是以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为目 的, 通过参加有关机构和会议、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以及基层职工代表大会 等民主渠道, 参与立法, 参与政府涉及职工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 参与企 事业单位重大事项、问题的决策。
三是调节劳动关系职能, 即代表职工参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 保 护职工劳动权利的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会的这项职能已越来 越突出。工会调节劳动关系有多种形式和途径, 主要是参加地方各级劳动争议仲 裁机构的工作, 负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并指导帮助职工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等。
四是生活保障职能, 即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劳动保险、劳动就业及女职工 特殊利益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工会的这项职能, 完全是为了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 利益。生活保障职能的具体内容很多, 如职工生活福利工作方面就包括了职工集 体福利事业和职工生活服务、困难补助、互助互济、职业介绍、疗休养等。五是思想宣传职能, 即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开展职工思 想政治工作的职能。其具体内容根据各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工会履行思想 宣传职能, 与党组织不同, 其显著特点是着重于提高占工人阶级绝大多数的中间 和后进的职工群众 的思想政治觉悟,主要采用群众活动和群众自我教育的方法。六是职工文化职能, 即开展职工文化工作, 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需求, 提高 职工道德水准和科技文化素质的职能。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 训以及文学、文艺、体育、图书阅览、文化休息等职工业余文化娱乐的诸多形式, 还包括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管理等。(学校篮球队的成立
七是组织建设职能, 即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发展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 最大 限度的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的职能。组织建设职能, 是工会的一项基础职能, 旨 在保证工会其他各项具体职能的实现。
八是对外联络职能, 即同国际工会联系与交往的职能, 旨在加强交流, 吸取 和借鉴国外工会的经验与教训, 增进与各国工人阶级的友谊。这项职能主要由全 国总工会和省级地方工会承担。
九是财务管理职能, 即依据 《工会法》 收管用好工会经费的职能。工会经费 是工会其他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强化工会的财务管理, 改 革工会的财务管理方式,已提到各级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4、工会的权利和义务。《工会法》对工会权利和义务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1代表权,即工会是作为职工具体利益的代表者的权利,有代表职工与 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2维护权,包括工会有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的权利;对企业处理违纪职工, 有提出意见的权利;参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和仲 裁的权利;为职工提供法律支持、帮助和咨询服务的权利, 如企业侵犯职工劳动 权益的, 工会可以提出意见调解处理, 职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工会应当给予支 持和帮助;(3参与权,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 权利,如工会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起草;参与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参与研究制定工资、物价、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重大政策、措施;参与停工、怠工事件的调查处理等。
(4监督权,包括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进行监督的权利;对企业的劳动 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状况提出意见的权利;监督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 管理制度的权利。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工会即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 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所以, 《工会法》在规定工会享 有广泛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工会必须履行的义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1协助政策开展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支持企业行政依法行 使管理权,提高经济效益的义务。
(2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的义务。
(3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的义务。
5、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工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 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 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 在维护全国人民利益的同时, 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四篇: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它是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惟一宗旨。这一宗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决定的。
人民军队的性质应该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的而不是某个政党的统治工具。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和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人民军队不是封建社会中地主的家奴更不是维护特殊利益集团垄断国家的工具。人民军队应属于全体中国人,听人民指挥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也是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人民才是历史的缔造者和演绎者!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人民军队当前的任务是捍卫和平保卫祖国,同时防止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继续垄断国家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为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事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是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解放军一系列重要的 建军方针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教育部队,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等,都是由这个宗旨决定的,又都是贯彻实现这个宗旨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力量的源 泉。牢记这个宗旨,始终不渝地贯彻实现这个宗旨,人民解放军就无往而不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的总方针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人民军队创建之初,毛泽东就提出废除旧军队的雇佣、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军阀制度,提出官兵平等的口号,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抗战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我军政治工作的经验,鲜明提出了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并对其内容做了精辟的阐述,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和这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形成的。中国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中,缔造了自己的军队。领导这支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20多年的革命战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夺取了全国政 权。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领导的这支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是执行党所赋予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再三强调,军队要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目标为目标。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保持着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是这支军队的特色。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支军队没有也不允许有 超越于人民之上的特殊利益。这支军队是在人民的乳汁哺育下壮大的:人民把自己的子弟送入军队,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军队建设,支援和配合军队打仗,为此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这支军队的成长、壮大和胜利。人民解放军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它与人民的这种骨肉之情和鱼水关系,是永远无法分离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巩固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 队。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人民解放军不仅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军队作为国家机器发挥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国 家的职能。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这支军队肩负的双重历史任务。
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是完全一致的。三者的一致性,归根到底,统一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上,统一在无产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 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国家、军队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人民解放军将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
地 位 作 用
教
案
下 良 镇 武 装 部
第五篇:高三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高三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关系及各自的内容和意义,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2)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没有变。
当前,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变化。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暂时困难,下岗转岗。这当然不是说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更不是说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了。恰恰相反,正是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起来。至于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从总体来说,信息化、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工人阶级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而这种改造,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主要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
(1)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
对我们党来说,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我们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3)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按照我们党的奋斗纲领,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社会上其他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而说我们党是“全民党”。因为,我们党把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因此,它同无限制地敞开党的大门、来去自由的“全民党”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三个代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概括先进性
3、理想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
1、表现:执政党、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①党的性质决定(自身条件)
②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斗争与选择)
三、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
从根本上说,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外部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为维护政权的工人阶级性质,在对国家政权实施领导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使人民真正享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制度、法律、物质上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视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进行有效的专政,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行,其结果,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得到安定和实现人民的团结。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③才能调动各方面 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能够团体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地奋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于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就能调动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结论,这就是人民的选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必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不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和动摇。
四、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
——根本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特点
①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它是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方针的依据。
②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这也正是基本路线区别于其它路线的关键。
3、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必然性看,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从重要性看,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以经济建设中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奋斗的政治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确立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们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课堂思考:怎样理解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1)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也就是说,理论的九个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展开的。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看,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路线正是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这一路线。
五、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5)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内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关系: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3)根本要求即精神实质: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4)地位:新要求、新成果、新水平、新阶段(5)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③对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指导意义。(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回答的问题
①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
①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针对练习
1、《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C)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不会改变党的性质,这是因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A)① 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②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③ 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不是以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作为政治目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心作用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具体表现为(A)
①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企业中的贯彻起保证监督作用;②在企业干部管理上起把关作用;③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中起领导作用;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指挥作用。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决定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据此回答第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C)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③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④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④
5、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D)A.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6、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D)①有利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统一;②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原则;③有利于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④有利于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在我国,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说明(A)A、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政治组织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D、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B)A 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立党为公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材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会议把由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阅读材料,从政治常识角度回答:
(1)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体现了党的一项什么重要制度?其意义是什么?(2)中央全会讨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2)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的执政方式。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和谐的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缺位问题、社会公共事业有所滑坡问题等等相继出现或加重。这些社会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负面效应。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应该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提出来。
材料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结合材料回答:(1)从哲学上谈谈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理念的转换?(2)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执政党能力的必然要求?(3)如何够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就要求一切动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与时代相符的理念和意识,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树立正确地意识和正确地理念,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当前实现基本理念的转换,也就是说必须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地得以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地提高。如果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用。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和谐的发展。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当一个社会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时如果强调“人人共享”的事情,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大脑”出现了诸如过于理想化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具备了或部分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并且有着这方面的要求却不将共享问题予以实施或逐步地予以实施,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出现了问题。
(2)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对抗消灭了,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要担当起协调、处理社会矛盾和统筹各方利益的任务。如果只看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本一致的方面,而忽视了对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矛盾的协调和利益的统筹,就会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和激化,引起社会的不和谐。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如何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党和政府不断提高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②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掌握政权前后对待社会和谐问题的态度是不大相同的。如果说过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主要是强调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话,那么现在则必须强调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协调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巩固和加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人们的积极性,共同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基础越广泛,整个社会关系越和谐,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越牢靠,执政地位也就越巩固。
(3)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②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④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