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时间:2019-05-14 17:5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第一篇: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2.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导游服务发展史的讲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2.通过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化对导游的认识,激发他们从事导游工作的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导游服务的兴趣和社会责任感。重点:近代职业化导游及托马斯.库克对导游服务业的贡献,我国导游业的发展,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难点:为导游服务的概念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讨论交流法 3.提问法

一、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选择导游这个专业(举手发言)?

二、新授

1、导游人员的概念

导游服务是指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标准,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的旅游服务。

我们把古代的“向导”、“陪臣”等划分为原始导游服务,是由于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没有成为人们的一种自主意识和普遍需求,因而导游服务也不可能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一种社会化行为,更不可能成为一种职业。所以,它不具有现代意义的导游属性,而只是导游服务的一种早期雏形。

现代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服务质量,特别是导游服务质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制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对导游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从而实现了规范化服务与管理。

2、导游人员的工作性质。

从世界各国导游服务的形式与内容看,导游服务的性质除了其自身的服务性以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服务性

(二)经济性

(三)社会性

(四)跨文化性

3、导游人员的地位与作用 纵观人类旅游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导游服务总是与人类的旅游活动互助互涨,旅游演绎出导游,导游又为人们的旅游活动提供各种便利,从而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旅游大军的行列。如果说在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这条现代旅游三大支柱产业链中,旅行社处于核心或龙头地位的话,那么导游就是旅行社的灵魂和支柱。导游业务是旅游业中不可缺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导游业务也就没有现代旅游业。有人说:“没有导游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甚至是没有灵魂的旅行”。现代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环节,其中能够在这条旅游消费链中提供完整系统的服务只有导游。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从不同的角度对导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日本旅游协会出版的《添乘业务教程》一书称“导游业务是旅游业最重要的业务”。美国尤金.丁.豪勒在其主编的《旅游英语》一书中则认为:“在整个旅游工作中,最独具特色、最困难的工作大概就算导游了”。新加坡旅游促进会编写的《导游员训练手册》中写道:“旅游者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印象会受到他所接触的导游员的很大影响,„„所以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导游员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份。”j为此,美国把导游员看作是“祖国的脸面”,英国伦敦旅游局把导游员看作是“伦敦大使”。在我国,人们通常把导游称着“旅游业的灵魂”,“旅行社的支柱”、“旅游者心理平衡的支点”和“民间外交大使”。

总之,导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可以用“灵魂”、“主导”、“支柱”六个字来概括。

4、导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导游在旅游业中的作用是由其在旅游业中的特定地位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一)承上启下

(二)连接内外

(三)协调左右

(四)国家和地区形象的代言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请你谈谈对导游服务的理解 老师课堂讨论点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导游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导游服务的概念,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相信同学们对导游服务是怎样产生与发展,什么是导游服务,导游服务在旅游业中有什么作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打开了自己对导游服务认识的视野。

第二篇:党章地位和作用

一、党章与党纲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是最基本的两大文献,她构成党的全部活动的法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按照这一观点,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外界通常就是根据纲领来判断党。党的纲领要简单明确地说出党所要达到所要争取的一切目标,规定党的近期任务和远景目标,以及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党章则是关于党组织的形式和规范的总的决议,它要规定党的组织建设的形式、党进行活动的方法、党的生活准则等等。纲领与章程是紧密联系的。纲领是章程的根据,章程是纲领的保证。事实上,在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中,纲领与章程是作为两个文件存在的,在另一些党中,例如中国共产党,则把纲领与章程纳入一个党章文件之中。中国共产党自1945年党的七大以后,在党章中增加了总纲部分,它是党的简要纲领,既是章程的一部分,又是章程的前提和总则,从而使党章兼有了纲领和章程的双重内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纲领或章程,都是党的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党的成熟和成长的结晶。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章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二、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共产党以党章为立党之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在党内,党章是根本大法,也叫“母法”,其他各项单项法规则是“子法”,它必须从属于党章或服从于党章。

从内容上说,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它要解决的是关系党的性质和战斗力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并作出总的原则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党的性质、宗旨;二是党的指导理论;三是党的最终目标及近期任务;四是党对革命、建设的方针;五是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原则;六是党的组织原则及组织构成、职权划分;七是党员标准及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八是党的纪律。

从产生程序说,党章的创制、修改、解释及停止生效,全部权力集中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他机构或部门均无权决定。

党章具有高度权威地位,它的正确有效的执行,将对党的生活产生重大的根本的影响。

第一,它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全党必须以党章为行动指南。第二,它是承续党的成功经验及优良传统的纽带。第三,它是执行党的纪律的根据。党章所规定的纪律,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如果违反纪律,将受到纪律处分。第四,它是保证党的纯洁性的武器。党章历来是划分正确与错误的分界线,就是要把反对党、破坏党、分裂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党章程是政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章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说:“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是我们党对党章在党内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十分精确的表达。

从内容上看,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集中体现了全党的最高利益和最大利益,集中了体现了全党的信念和愿望,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武器。同时,党章还规定了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规范。就像整个社会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样,在共产党内部,为了维护正常的党内生活秩序,调整党内关系,也需要确立一种适用于所有党员的普遍行为规范,以指导和约束每个党员的行为,党章正是这种指导全党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从地位上看,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是党的根本大法。党内法规包含许多门类,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包括规则、规章、条例、制度等。党章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也称为党内的基本法,其作用相当于国法体系中的宪法。党内其他所有法规,都是党章的延伸或补充,都必须服从或从属于党章。也就是说,党章是党内的“母法”,党内其他法规则为党内的“子法”。

从党章产生的程序看,只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才能制定、颁布和修改党章。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党对党章先后进行了15修改,每次修改,都是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完成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党章在我们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作用上看,党章在党内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党内关系。正确处理好党内关系,是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条件。党章通过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职责、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来实现调整党内关系的功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保证党内正常秩序。二是指导党的工作。党的工作一刻也少不了法规作为依据。党的工作也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否则就可能导致无效率、低效率甚至混乱。在所有的党内法规中,党章又是特别重要的。有了完善的党章,才有可能形成与之配套的具体党内法规,党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开展。三是严格党的纪律。党章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旦违反党章,就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从而保证党的纯洁和行动统一。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

一、农村信用社的地位

农村信用社的地位主要体现其在合作经济体系、金融体系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所处的位置等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在合作经济体系中处于中介地位

在整个合作经济体系中,生产合作是主体,它直接为其成员和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质流通合作是合作经济的纽带,连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信用合作是重要的资金中介,是区域合作经济中资金流通的传导系统和物质流通的“润滑剂”,是扩大生产和物质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源泉。

(二)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构成,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并对银行机构进行监管;商业银行(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活动的资金供应主体,在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家政策性银行是银行体系的必要补充,是运用政府行为宏观调控经济、金融的重要工具;农村信用社主要是承担为农民、农业和农村中小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任务,它机构众多、涉及面广,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首要位置,这就决定了主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必然处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地位。特别是近几年,由清理整顿农村金融秩序引起的农村金融格局的重新调整,农村信用社在为“三农”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致被社会公认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扶持弱势经济和弱势群体的位置

农业和农民历来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金融支农是各行各业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加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行业和产业超前发展,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挥辐射带动和典型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防止经济发展失衡,引导行业和产业平衡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或必要的方面。从这一角度看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作用

从总体看,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运用金融中介职能,合理配置农村社会各类经济资源,为“三农”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有效地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它既具有一般金融所共有的职能作用,又具有合作金融所特有的职能作用。

(一)组织资金互相

农村信用社通过吸收股金,将分散的资金积聚为巨额的资本,凭此为其成员提供优惠资助,帮助解决单个成员自己不能解决的经济需要。

(二)积聚转化资金

农村信用社通过开展个人储蓄和对公存款,把成员和非成员的闲散资金积聚为巨额的信贷资金,又通过贷款和金融资产的形式运用资金,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乘数效应,实现社会财富的转化增值。

(三)组织货币结算

农村信用社通过货币收付和转帐业务,为其成员和其他往来客户提供结算服务,使他们的货币运动能够伴随生产与经营活动同步周转,成为客户资金的安全出纳系统、资金簿记系统和资金流转中心。

(四)反映、指导与监督社区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业务活动,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社区经济活动状况、动态和趋向,为地方和金融决策部门提供信息。能够利用业务往来关系,对成员和客户的经营项目、投资规模、发展方向及财务管理等提出改善及优选的建议或指导。能够利用帐户、信贷、现金管理等业务活动,对成员和客户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其克服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五)促进成员经济和社区社会的进步

入股成员和社区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和范围,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发展和壮大,必将有效地推动成员经济和社区社会的全面进步。

(六)促进城乡中小企业发展

农村信用社处于社会经济体系的基层,容易被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忽略的城乡中小企业是它的重要服务对象。农村信用社能够充分灵活地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使之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七)为贫因落后或不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扶持

贫困落后或不发达地区更多地存在于城郊和农村穷乡僻壤,这些地方大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的盲区,而扶持贫困单靠国家无偿的经济救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农村信用社通过贴近社区和成员经济互相的形式,能够较好地发挥经济、金融手段扶持贫困的作用。

(八)促进金融秩序的稳定

农村信用社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活动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够稳定社区的货币流通秩序,控制和消除社区内的不法金融及其高利贷的行为,为社区的金融秩序和经济、社会的稳定作出贡献。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税收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央行到商业银行、信用社均给予子高度关注,如经贸委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财政部于2001年制定下发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都成立了负责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专门机构、农村信用社把中小企业纳入信贷扶持领域等等,这些对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荆州为例,人行荆州中支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各行社贷款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中小企业都占有较大份额,如2001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74%,元月12月对中小企业累放贷款占全部贷款累放之比为64%。但是,尽管如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从有效需求看,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贷款资源不超过20%,且其他融资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这最终将限制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因此,关注、研究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第四篇: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讲 立法机关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代表团

1.1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1.1.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议会性质的机关,但与议会不完全一样,人大除了是立法机关,还是权力机关,并且首先是权力机关,同时具有立法机关的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广泛的、最高的、几乎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约束的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既制定法律,又监督法律的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对其他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批准任命和罢免权;人民代表大会可以随时决定国家的各项重大事务;宪法还赋予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它认为应该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的权力。

1.1.2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在诸国家机关中居于首要地位,任何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也不能与它并列。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尚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与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政治主体的法定地位与实际地位进行比较如下: 1.1.2.1 人大与党委的关系

人大是权力机关,党委是领导机关,领导国家与社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党委领导人大。领导方式有:

(1)党提出方针政策,由人大贯彻执行。

(2)党就国家的重大问题,直接向人大提出建议案,通过人大的立法,把党的意志合法地转变为国家意志。(3)党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4)党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民主的扩大,人大的权力自主性开始增强。

案例1 1992年:兴建三峡工程决议在争议中通过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4月4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尽管消息很简单,但实际情况是,这一决议的通过是相当艰难的。而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一项工程的决议,这在我国也是第一次。

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

月3日该议案进入表决程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参与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有25人。表决虽然获得通过,但赞成票只占总票数的67%。

它表明人大与党组织的关系存在着潜在的矛盾性。1.1.2.2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在国家各级政权机关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是主从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它具体表现在:

(1)在组织上,一府两院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产生。(2)在职责上,一府两院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3)在监督上,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行为实施全面的监督。

而在实际地位和法定地位并不像对称。就人大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行政机关的权力往往超越于人大之上,人大的工作有时受制于政府行政机关,成为政府“履行法律手续”的工具,有时甚至是“政府领导人大,而不是人大领导政府”。其次,从人大与司法机关的关系看,司法机关不像行政机关那样超越或凌驾于人大之上,但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也经常流于形式。

由于人大制度尚处于完善之中,因此,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1.1.2.3 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形式,人大是人民反映人民意志的机关,人大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从法定关系看,人大应绝对服从人民群众的意志。人大在其他一切国家机关之上,但在人民之下。人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应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应当充分反映民意,聚合民意,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案例2 人大代表酒后撞人骂伤者穷鬼

南方电视台11月29日报道:广东惠州市惠城区今年刚当选的一位人大代表在闹市开奔驰车撞倒一辆电单车后,大骂伤者,“你这个穷人,还敢骑一辆破车来撞我”。面对执勤交警,该人大代表称,“我是人大代表不能随便扣留。”并打电话投诉交警违法。

案例3 张建中发起罢免赵之毅人大代表资格

2010年8月20日,整个杭州城一觉醒来就从报纸和电视上闻知,64名选民联署动议罢免下城区人大代表赵之毅。报纸头版头条,等于空投了一枚重磅炸弹。不过,联署人不足法定人数,动议被驳回。张建中提出罢免赵之毅的理由有二,一是赵之毅违法,在他向法院交20万元保证金及两家单位的担保证明,由一审法院依法决定对现存房屋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后,赵之毅仍然下令将杨家租屋夷为平地;二是赵之毅“强抢明夺百姓的私人财产”。

1.1.3 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人大是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议会是民主社会中民意的传声器,在诸多民意表达渠道中,议会是最经常、最专业的民意表达机制。人民代

表大会作为由各党派、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人员组成的代议机关,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且人民代表来自基层,他们平时和群众生活在一起,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心声。

(2)人大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议会是实现民主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最主要途径。

(3)人大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在现代社会,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源来两种途径:其一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政府对选民负责,政府存在以选民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选民授权为依托;其二为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再由议会产生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政府存在以议会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议会授权为依托。由于国情条件的限制,中国各级政府还不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需要由各级代议机关间接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负责选举产生政府,这就使政府产生具有了合法性来源,使政府权威具有了合法性依托。在中国由人民选举产生人大,再由人大产生政府,政府对人大负责,政府的权威源自人大的授权。这就使政府的权威具有合法性的依托。

(4)人大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人大的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使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和整合各地域、各阶层、各职业、各民族的利益和要求,有效实现民族国家的整合。

(5)人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它为社会利益需求和利益表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沟通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2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1.2.1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特点

由于受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具有以下特点: 1.选举权的普遍性。中国选举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才会失去选举权和被选权。

2.选举权的间接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多层次的间接选举。其中,乡镇级、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由直接选举产生,然后向上逐级递选直至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这种多层次的间接选举有利于减少直接容易产生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有利于节省选举经费和工作量,但它对于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不能不说是打了折扣,这种依靠少数代表间接抉择也容易出现曲解或背离民意的情况。

3.选举权的不完全平等性。目前,中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具有平等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平等的一面。从人人享有投票权、一人一票来看,中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平等的,所有公民不论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身份背景差异,都享有

平等的选举权。从投票效率、被选举权来看,选举权仍存在着不平等的方面,在政治现实中,一部分人只能享有选举权利,而另一部分人却经常享有被选举权利。法律规定的代表名额也不是按照相同比例的人口原则分配的,在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一般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法律对军队、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实行特殊照顾。

案例4 城乡人大选举权平等化的进程 1953年指定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不同规定,其比例为8:1。

1995年2月28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订案,规定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明确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1:1.。

1.2.2 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

1.2.2.1 代表名额的确定与分配程序

1995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大会名额不超过3000人,名额分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情况决定;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分别按不同代表名额基数加人口增加数的办法确定。在实际中,除行政区域、人口数量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外,少数民族、军队、归侨、港澳台等因素也对代表名额产生影响。

迄今,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尚缺少科学标准、规范的方法和固定的程序,分配代表名额的随意性很大,选举时间也不固定。

案例5 全国人大代表官员、平民构成示意图

我国有将近3000名人大代表,有近70%的代表是来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1.2.2.2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序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序一般包括:一是设立选举组织机构;二是划分选区;三是登记选民;四是提出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候选人;五是宣传介绍候选人;六是差额选举和组织投票;七是确定当选。1.2.2.3 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程序

所谓间接选举,即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而是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由于不需要进行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程序比较简单。其候选人提名、候选人介绍和投票程序与直接选举也比较类似,这里无需赘述,仅对间接选举的特殊性予以介绍。

第一,间接选举的主持机关。选举工作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并接受上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第二,提出代表候选人。选举法规定,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第三,确定正式候选人。第四,确定当选。

第五,审查和确认代表资格。

1.3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3.1 人大代表的权利

(1)会议期间的权利: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提出询问和质询的权利;会议期间参加议题审议的权利;行使选举权和表决权;行使罢免权。(2)闭会期间的权利:行使观察和调查权;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免责权;获得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权。

案例6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部分质询: 1.教育经费投入减少的质询 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达到GDP的4%。以此计算,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央和地方政府至少对教育少投入了7000亿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教育投入毕生却每况愈下。近五年,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过GDP的3%。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教育的投入曾一度达到3.4%。给教育拔款不是恩赐,这是惠及亿万民众的一项巨大公益。2.春运涨价的质询 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这说明什么?”事实证明,虽然票价上浮,近年来铁路春运客流量仍呈逐年递增趋势。06年春运40天,中国铁路发送旅客达1.49亿人,创春运历史最高纪录。对于铁路等公益性、自然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必须兼顾其社会目标,而非单纯追求盈利目标。

3.管道气初装费的质询 管道气初装费属什么性质的收费?为什么收了3500元初装费还要收300元的“安装费”?在今年的两会上,广州市人大代表朱永平就管道煤气初装费问题询问有关部门,并就该项收费是否合法等提出质疑。如果管道气属公共事业,收取“初装费”就不合理;若是集资或投资,用户就

拥有部分煤气管道等设施的物权,这些设施就属于用户所有;如果是借贷,就应该给用户计发利息,否则就是无形中将公众的钱变成了自己的固定资产了。

1.3.2 人大代表的义务

人大代表应该履行的义务主要包括:按时参加人大会议和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切实遵守并协助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

1.4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职权职责

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代表团是参加代表大会的基本单位。每次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举行之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即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组成一个代表团,解放军代表组成一个代表团,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单独组成代表团。各代表团的全体代表会议分别推选代表团团长和副团长。代表团的职权和职责是:

(1)在每次大会举行前,集中进行各类准备性活动,讨论常委会提出的关于会议的准备事项。

(2)在会议期间,对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进行集中审议,并可由代表团团长或代表团推荐的代表到主席团会议或全体代表会议上,代表代表团对审议的议案发表意见。

(3)可以在会议期间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4)可以在会议期间以书面形式提出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质询案。

(5)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并由大会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案例7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议案和建议数量 经济发达地区的议案和建议相对多,因为他们面临的改革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的地方也多。

议案数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各代表团议案和建议数量100806040200浙陕广江重湖上吉安湖山内四新河北福广江解天黑辽云河山海贵甘宁西澳台江西东苏庆北海林徽南东蒙川疆南京建西西放津龙宁南北西南州肃夏藏门湾系列************2111代表团系列16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 全国人大的组织机构

2.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民意代表机关。由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法定代表3000人左右,其中共产党员占60%以上,各民主党派占20%左右,各少数民族代表要占12%以上。每届任期5年,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2.1.2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1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总人数约155人左右。其组织机构分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两种。领导机构是委员长会议,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一般由党内重要人物担任。工作机构主要有秘书处、常委会办公室等。

2.1.3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是适应国家管理事务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趋势设立的,功能在于研究政府有关部门的活动,研究政府有关方面的政策,从而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共有9个专门委员会:民族、华侨、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外事、内务司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接受常委会的领导。

案例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图

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2.1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全权的和最高的地位,其主要职权有:

1.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修改宪法的权力,无论是对宪法的全面修改,还是个别条文的修订,都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

2.制定基本法律的权力。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选举并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选举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人选,并有权罢免上述人员;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并有权罢免上述人员;选举和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人选,并有权撤销上述人员的职务。

4.审查、批准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的权力。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作出各种授权决定等。

5.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权力。全国人大行使的监督权是国家最高形式的监督权。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大负责,中央军事委员会受全国人大监督。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2.2.2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根据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

1.立法权。依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两者的区别在于,全体代表会议制定有关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基本法律,常委会制定非基本法律。

2.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解释宪法,即对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而作的立法解释。这样便于从立法的角度及时回答和解决宪法和法律 实施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准确实施。3.对宪法实施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权。现行宪法除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外,还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由它行使这一职权,便于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这对于保障宪法的实施 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也拥有广泛的监督权力。

4.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宪法规定,出除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司法机关的其他组成人员都有权任免。

5.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主要涉及外交、军事和国家紧急状态方面的权力。

2.2.3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专门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拟订有关议案或提出有关报告,交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处理。具体包括:

1.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议案,以及“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

2.拟定有关法律、决议、决定草案;并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

3.审议全国人大交付的被认为违宪、违法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决定、命令、指示等规范性文件,并提出审议报告; 4.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时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报告; 5.就与本委员会有关的、属于全国人大或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执法检查。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1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3.1.1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组织法》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人数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省级、市(指设区的市)地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为5年。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改为5年。

3.1.2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省级、市地级的人大常委会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产生的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委员若干人组成。县级(包括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大常委会除了不设秘书长外,其他人员结构情况与省级、市地级的人大常委会相同。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与本级人大的任期相同,均为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3.1.3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中国1982年宪法及地方组织法没有就地方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规定1983年省级人大换届选举时,江西、湖南、上海等省、市人大开始仿效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1986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规定省级、市地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作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许多工作委员会行使的职权实际上也就是专门委员会的职权,如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由农林财贸工作委员会、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工交城建工作委员会、法制委员会等。

3.2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2.1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的职权 立法权;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选举与任免权;监督权 3.2.2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 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权

3.2.3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拟定、提出议案;研究、审议议案;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办理主席团、常委会、主任会议交付的其他工作。

案例9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结构图

3.3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和职权

3.3.1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1982年宪法规定,乡镇人大每届任期3年。1995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设副主席1-2人。它们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出,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相同。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行政机关的职务,其主要职责是:人大闭会期间联系代表,组织代表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3.3.2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选举权;监督权

3.4 人民代表大会的上下级关系

3.4.1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来自于所属区域内人民的委托,都代表着所属区域范围内人民的意志,都要对人民负责并受其监督。就是说,实际上,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实质也恰恰就在于此。

3.4.2 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

概括说来,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法律上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上的相互联系关系。即所谓:(1)法律监督关系。(2)业务指导关系。(3)工作联系关系。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

4.1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必须召集会议。只有在开会时才能行使职权,不开会则没有权力能力。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包括全体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

4.1.1 全体代表会议的会议形式

主要有预备会议、主题团会议、全体会议和代表团会议四种会议形式。1.预备会议。预备会议是在人大正式会议召开之前举行的由全体代表参加的会议,其任务是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议程和关于会议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2.主席团会议。主席团由预备会议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者。主席团产生后即由常委会委员长或主任主持召开第一次主席团会议;

3.全体会议。全体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全体会议的任务是听取报告和法律议案的说明,投票选举和表决议案;

4.代表团会议。代表团会议的任务包括:在每次大会举行前,集中进行各类准备性活动,讨论常委会提出的关于会议的准备事项;在大会期间,代表团会议

经常采取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的形式,传达主席团会议的有关决定和意见,听取有关议案的特别说明,并就大会提交给代表的一切事项进行讨论;代表团会议还可以提出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可以提出罢免案、质询案,可以提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4.1.2 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形式

常务委员会是代表大会的常设权力机关,根据议事规则,常务委员会开会行使职权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委员长(主任)会议、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

1.委员长(主任)会议。委员长(主任)会议,是处理常委会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它由委员长(主任)、副委员长(副主任)、秘书长组成。

2.全体会议。常委会全体会议是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它是常委会行使职权的主要会议形式;

3.分组会议。分组会议是将到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开会,对会议的议案进行审议;

4.联组会议。联组会议由委员长或一名副委员长主持,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共同参加会议。

4.1.3 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形式

专门委员会属于权力机关的常设工作机关,属于权力机关的内部机构,但其自身并不具有行使实体权力的能力,不能对社会直接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

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形式没有统一规定。根据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或工作规则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开会决定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讨论决定本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二是委员会主任委员办公会议,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处理本委员会日常重要工作。

4.2 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

概括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议题主要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并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听取、审议并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审议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听取行政、司法机关处理重大问题的情况汇报或专门报告,审议通过法律草案,审议通过有关重大事项决定议案,选举、决定人事任免事项等。

案例10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案的通过程序简图

第五篇:论文--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概括起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物质企业文化如企业面貌、产品包装、技术工艺等,这些能体现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和审美意识;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长期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经营思想和精神风貌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领域,如企业的价值观、理念、行为准则等。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应属于狭义理念。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品牌形象方面。企业品牌首先具备的就是商业价值,其次是社会责任。商业价值通过盈利模式来体现,表现为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商业价值和竞争实力的来源是客户价值;社会责任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度,只有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望获得可持续发展。二是企业的外环境,即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该层次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即在相同价格体系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三是企业的内环境,即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员工激励等,体现了企业为员工创造价值的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独立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2]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三、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企业仅仅有领先的高科技,并不一定就高速发展;高科技只有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微软的成功,在于比尔.盖茨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了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众所周知,海尔用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接近倒闭的集体家电小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它独有的“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模式下,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空间,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己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梦想而创新,并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梦想。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引领全球家电发展趋势的核心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这些无形资产正在成为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其实力正越来越取决于它所掌握和拥有的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而产品品牌就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地培育企业文化,就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讲质量、讲品牌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品牌的氛围,自觉维护品牌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强有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启动一个企业,要从启动人开始。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职工素质上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不论我们抓品牌还是抓管理,都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抢市场、创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职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热心服务的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育企业文化,创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的过程。企业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建设又是企业形象的突出表现。所以说,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形象树立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作用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之所以十分重视厂区的美化、绿化、净化,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形象,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上看,环境形象好,体现管理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产品的质量就有保障,用户就放心;环境形象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它象征着这个企业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环境形象好,让人们感到舒心舒适,增添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这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企业文化实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社会影响。企业在具备了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才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外在的公信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而这些动力的形成恰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播种一种观念,培育一种行为,从而收获一种结果;灵魂深处闹革命,解决人们的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要靠企业文化。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规范、调适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

社会影响: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当今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公司的文化构建。虽然企业文化理论发端于美国,但纵观全球,恐怕很难找到象我们这样重视企业文化的国家了。企业文化能够在我们的企业中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与我们传统的教化思维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做法不无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似乎都“不好使”了。于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企业文化,便被理论界和实践界奉如神明,认为找到了新时期教育员工的一个新手段。其实,看看企业文化理论诞生初期被称为“四重奏”的四部著作,无论是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还是迪尔的《企业文化》,抑或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他们论述的企业文化无一不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相关。而企业文化在西方企业实践的诸多案例,更是专注于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战略、制度、组织及管理者的变革与创新。所以,企业文化理论自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种管理的理论,一种将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的学问,一种从文化角度观察企业、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企业实践运行与成长的方法。可惜的是,囿于传统的窠臼,加上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知半解和以讹传讹,使得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脱离了经营管理实践,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入了误区: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遑论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了。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缺乏企业的个性特色,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对员工自然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企业文化表象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

(五)企业文化僵化 有些企业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那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呢?从企业文化建设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相互影响与提升的螺旋进程。

第一个阶段,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文化创造。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组织内部广泛认可的一些组织运营的理念或者思想。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零散的而非系统的,在组织内部可能是“未经正式发布的或声明的规则”。在这一个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发展进程中那些难忘的、重大的事件或者案例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气质或者精神价值。这些事件或者案例的背后往往是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的情境下发生的,这种冲突和矛盾下的企业选择正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第二阶段,自觉的文化提炼与总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的市场进步或者成功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市场成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这些成功要素的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成功的工具和方法,具有可参考或者复制的一般性意义。更加重要的是,企业往往在取得市场成功的同时,吸引了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成员加盟。各种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交汇冲突,企业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共识往往会发生内部离散效应。这一阶段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亟待自觉的进行一次文化的梳理与总结,通过集体的系统思考进行价值观的发掘与讨论,并在共同的使命和愿景的引领下确定共同的价值共识。

第三阶段,文化落地执行与冲突管理。日益庞大的组织规模和多元化的员工结构,为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理念的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前期总结和提炼的价值理念体系如何得到更大范围内组织成员的认同就成了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事情。文化落地与传播的手段和工具不计其数,从实践来看,企业在文化落地阶段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文化落地建设。

1、文化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建设。企业首先要建设一个打通内外,联系上下的传播平台。所谓打通内外就是要发挥好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传播形象的作用,既要在内部传播,更要重视对外的展示。所谓联系上下,就是要建立一套高层与员工能够平等互动的文化沟通管道。从实践来看这样几个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文化案例与杰出人物代表,日常活动建设以及专题活动建设等。

2、价值观的识别与管理。组织在确立自我的价值体系之后,要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组织内部的价值观。最重要就是做好人才输入时的价值观甄选、组织内部日常的价值观检测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培养与矫正等三项工作。首先价值观测评是一个对人才进行有效甄选的工具和方法,保证进入的员工在价值观与理念方面与企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或较高的匹配度;其次,岗位素质模型也是落实文化理念与价值规范的良好载体。

第四阶段,文化的再造与重塑。文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建设过程。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对企业的领导者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任何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提炼并不代表着企业的经营者们掌握了全部真相或绝对真理。因此,一个健康的组织一定是有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与之相伴相生,这个活的文化体系具备并不具备自动进化的智能,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系统思考,并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与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文化的更新、进化甚至是再造。至于文化更新的频率妻有一个合适的时间。文化建设进程是企业主动进行的一次从实践到理论,进而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过程,文化落地阶段正是理论(总结提炼了的文化思想体系)指导实践的过程。只有牢牢把握价值观管理这个核心,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或者失误。

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2013年5月16日午后,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兵对《中外管理》记者说,“不需要任何表达,文化在心中,认同在行动!”位于毗邻北京世纪金源的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部,除了满眼的绿植和四面白墙之外,不见任何一条标语、语录或者价值观之类的。但是他们企业员工进行交流时,会不约而同地发现,大家所信仰的东西,大家所谈及的工作方式都出奇地一致,而且公司从来没有让大家背任何东西,这就是文化认同。

一些创业5年以上的创业企业,谈到了企业文化的时候他们说,企业文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并且总结了他们公司文化战略的10个基本元素,他也称其为“文化的10C”。

1、核心价值(Core Value)

核心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它会指导员工进行每天工作的决策,以及员工在会议中引用他们。核心价值成为公司的路标,比如在公司的发展中,沟通中,运营中都保持一致的态度。价值就是无论公司如何变化,价值也那些不会改变的行为准则。

2、友情(Camaraderie)

友情只是不只是同事,而了解他们下班后的生活。那些企业会在公司组织盛装日、聚会、游戏,以及不同时间的各种活动。公司有传统的家庭日,奖章展示,疯狂三月、秋季假期等等。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是员工参加,也会有他们的家人。公司印制公司内部的全彩双月刊杂志,递送到同事的家。员工的孩子们竞赛设计每年公司的家庭日T恤,而且全家参与公司的才艺表演。

3、庆祝(Celebrations)

千万不要低估认识团队的重要性。虽然一个员工收到来自CEO的信是重要的,但是收到同事的信也会让他们感到很好。有些公司设立了一个活动PRIDE(Peers Recognizing Individual Deeds of Excellence,即发现每个人美德的同事)。这让同事去发现那些按照公司价值生活的其他人。他们也会和那些得到PRIDE证书的人进行季度性的竞赛。而且他们也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庆祝员工个人的成功,如宝宝派对、体育成绩、学业结束。

4、社区(Community)作为成功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要发展与社区的联系,并且回报社区。虽然是全国性的公司,但他们还会花不少时间帮助所在区域中有需要的人。这不仅有助于公司的结构支撑,也为员工带来骄傲。

5、交流(Communication)

在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上开展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每季度开全公司性的会议,也会进行一些非正式的闲聊。领导每个月都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信中附有他们家庭的照片。同时他也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站。专门向他提问,方便员工问一些不便公开的问题。

6、关心(Caring)

表达对你员工全部生活的真正关心。

7、崇尚学习(Commitment to learning)

要在组织内部传递一种认同专业成长的精神。这可以从一些小变化开始,比如成立读书俱乐部。而且随着时间变成一种正式的行为,比如订购在线培训,发展管理培训课程等。

8、一致性(Consistency)

文化是基于传统的,当公司提出一些大的计划和活动时,把他们变成常规的活动,并保持一致。提升文化的一时性努力是不真诚的。经年累月,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同。当员工们喜欢他们的工作,也喜欢他们的同事时,就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9、联络(Connect)

领导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要和公司不同层面的人建立联系。远离自己的舒适区。多参加公司的各样活动,和员工同哭,同乐。

10、传承(Chronicles)

传承,是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公司是如何开始的。了解创始人个人的故事,以及什么让他们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人们都想了解他们是一些特别和完全不同事物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公司的历史来问候每个新员工,并让故事引导出公司现在的文化和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这个企业多年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广大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一个从认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重视、培育与整合的过程,最终成为企业和员工自觉的行为和价值共识。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重要标志。

下载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节 导游人员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友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第21次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 发布:2014-12-22 14:41:04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分会 点击:343 2014年12月1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主办、......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论文: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民主党派的是否继续存在,处于何等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人民......

    论述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小城镇建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文作者 孙福秦 摘 要: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

    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职责2010-12-19 16:46阅读:13,879 第四章 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在党支部中,支部书记是中心人物,他在领导支部......

    党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地位及作用

    汶川抗震救灾中所展现的中华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其地位及作用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因为我们有博大精深、底蕴无穷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

    新时期城管地位和作用5篇

    新时期城管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管理(简称城管)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城管在城市工作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时期城管的地位和作用谈谈自己的一点......

    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培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更好地推进企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