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提高培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
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decision.Fully understand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role, can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of nurturing corporate culture, and to be better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ultimately, to w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The keyword ]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ence Corporate image enterprise value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目 录
引 言………………………………………………………………… 4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 5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 6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 7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9 结论…………………………………………………………… 13
引 言
当今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就是企业文化。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以至于最终落得只种苗不得果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真正深入、透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没有对企业文化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足够重视和理解,不能明确有效地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以至于企业文化的魅力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企业服务。本文拟就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发展建设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讲,它指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它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表层的硬性文化,即物质文化;二是中层中介文化,即经营管理文化;三是内层的软文化,即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经营管理文化是中介。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中介作用,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文化优势”来影响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行为,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其发展势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批美国学者放下企业管理创立人的架子纷纷涌入日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他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推动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此后,一股传播和丰富企业文化理论的热潮便在全球范围掀起,并直接引发了企业管理思想的革命。
我国引入企业文化这一管理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进一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从现代市场竞争来看,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竞争,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烙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取得更加主动和有利的地位,就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逐步增强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不断做强做大。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个企业仅仅有领先的高科技,并不一定就高速发展;高科技只有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微软的成功,在于比尔.盖茨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了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众所周知,海尔用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接近倒闭的集体家电小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它独有的“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模式下,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空间,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己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梦想而创新,并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梦想。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引领全球家电发展趋势的核心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这些无形资产正在成为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其实力正越来越取决于它所掌握和拥有的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而产品品牌就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地培育企业文化,就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讲质量、讲品牌的自觉行动,形成 6 人人关心品牌的氛围,自觉维护品牌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强有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启动一个企业,要从启动人开始。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职工素质上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不论我们抓品牌还是抓管理,都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抢市场、创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职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热心服务的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育企业文化,创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的过程。企业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建设又是企业形象的突出表现。所以说,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形象树立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作用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之所以十分重视厂区的美化、绿化、净化,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形象,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上看,环境形象好,体现管理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产品的质量就有保障,用户就放心;环境形象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它象征着这个企业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环境形象好,让人们感到舒心舒适,增添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这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企业在具备了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才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外在的公信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而这些动力的形成恰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一)从根本上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一个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那么就可以说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企业没有了凝聚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形不成发展的合力,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规划企业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要规划出企业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使之与生产规划、技术改造规划、职工的薪金福利规划等有机的协调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开拓、创新的指南,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切活动的总原则。企业的价值观只有获得职工认同并同职工的价值观相结合,其才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实现这一结合的唯一法宝,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地位,切实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双赢”。
(三)企业精神是企业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格化的群体心理状态的外化。它是经过长期培育形成并为职工所认同的,一系列群体意识的信念和座右铭。通常以高度概括的口号、标语等形式表达出来。如海尔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诸项内容的最高层次,是职工自觉养成的崇高的意志和信念。他具体表现为职工的整体利益观念、竞争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同时融会了企业员工的理想、意志、价值观等。企业精神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引导企业员工共同奋斗。企业精神作为一种主导意识,始终是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的主心骨,它从根本信念上为企业决策和企业的战略发展,为企业行为和职工行为作导向。企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柔性化的长期培育过程。企业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应体现改革思想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精神应以职工的实践为基础,培育、升华、检验、充实、完善和提高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门系统科学,在培育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科学对待。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当今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公司的文化构建。但由于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刻,很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存在着以下几点误区:
1、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不可否认,老板文化是企业文化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老板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所占的比例问题。老板文化虽然很重要,但却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老板文化只是火车头,如果没有其他文化作为火车厢,那么这样的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
2、盲目模仿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自身个性。不同企业由于其面临的经营环境、所处行业、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差异,其企业文化必然不同。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难于模仿性,所以一种企业文化决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我们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时提倡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提倡学习微软,学习海尔,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不要把海尔的理念拿来用,这种“拿来主义”只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搞出很多笑话。企业文化讲究的是差异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这是很多中小企业常犯的毛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义,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一时间搞了很多种娱乐活动,文艺演出,就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很幼稚的想法。而抱有这种想法去构建企业文化也往往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目的。
4、企业文化的口号化,它把从理念、精神到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口号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口号简单成企业文化,这显然错误。
5、缺乏企业文化管理。目前一些企业在做企业文化时,仍然奉行以“管事”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而企业文化是以“管心”为中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管理方法,做到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无界,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共识,达成共同目标。否则,企业文化仅是雾里看花、水中揽月。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企业管理的新学科,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但在借鉴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创新和发展。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员工素质状况、企业公共关系和任务、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步骤、方法和重点的要求,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完善的原则,敢于突破旧框架、旧观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新途径。
1、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人的这篇大文章。人的文章做好了,企业和员工之间不仅可以共“富贵”,而且也可以共“患难”,也才能较好地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如日本的大金工业株式会社一直坚持“力争做一个能够保证雇佣的公司”宗旨,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通过限量招工、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通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例如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长达百年。如资生堂株式会社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已有87年历史。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又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企业发展既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这一点就很值得我国企业家们的学习和借鉴。
3、把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考虑。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时代变迁,我国企业用工荒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用工荒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我国众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滞后问题。华侨大学教授 李中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解决用工问题,离不开企业文化。既要留住老员工,又要招进新员工,二者靠什么?就要靠企业文化,靠更有激励的薪酬文化。”可以这样说,薪酬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切实把握科学发展的思路,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当前,中国企业面临构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员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六种和谐关系”的难题,频繁的矿难、紧张的能源、环境的污染等都说明和谐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未建立起来。因此,中国企业应更加重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员工身心的和谐发展。
4、处理好企业形象塑造(CI)战略与顾客满意(CS)战略的关系,提升企业的形象。
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已实施了CI战略,有力地提升了企业自身形象,但对顾客满意(CS)建设方面重视不够。CS战略在日本企业已经被广泛实施,它开辟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新视野、新观念和新方法。要求企业自觉适应市场,服从市场。随着当今市场营销时代的全面来临,企业导入CS战略也变得越来越紧迫和必要。目前,我国企业应该对实施CS战略进行认真研究,择机导入并实施这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再提升。
著名经济学家、理论家于光远曾说过:“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 他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重大现实意义。结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当今,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简明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黎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海尔人话海尔,青岛出版社,2005 5.李慧波.团队精神.新华出版社,2005 6.经济全球化与西部大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论文--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概括起来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物质企业文化如企业面貌、产品包装、技术工艺等,这些能体现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和审美意识;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理念的最深层,是长期生活和工作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经营思想和精神风貌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狭义的企业文化仅指企业在创业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明领域,如企业的价值观、理念、行为准则等。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应属于狭义理念。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品牌形象方面。企业品牌首先具备的就是商业价值,其次是社会责任。商业价值通过盈利模式来体现,表现为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商业价值和竞争实力的来源是客户价值;社会责任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度,只有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望获得可持续发展。二是企业的外环境,即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该层次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即在相同价格体系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三是企业的内环境,即内部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员工激励等,体现了企业为员工创造价值的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特性
独立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2]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三、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企业仅仅有领先的高科技,并不一定就高速发展;高科技只有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微软的成功,在于比尔.盖茨较早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如果说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企业文化则渗透了上述各个方面之中,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众所周知,海尔用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接近倒闭的集体家电小厂发展到现在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在它独有的“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模式下,每一个员工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新空间,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自己创新的能力,每一个人不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梦想而创新,并通过创新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梦想。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支撑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它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了引领全球家电发展趋势的核心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这些无形资产正在成为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企业要生存发展壮大,其实力正越来越取决于它所掌握和拥有的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而产品品牌就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企业通过持之以恒地培育企业文化,就会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讲质量、讲品牌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关心品牌的氛围,自觉维护品牌的形象,为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强有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性因素。启动一个企业,要从启动人开始。可以这样说,没有人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同样,没有职工队伍的素质,也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职工素质上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不论我们抓品牌还是抓管理,都是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一方面是为了抢市场、创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职工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职工勤学苦练、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热心服务的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更好地树立企业的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育企业文化,创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宣传自己形象的过程。企业环境建设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建设又是企业形象的突出表现。所以说,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形象树立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作用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之所以十分重视厂区的美化、绿化、净化,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树立企业良好的环境形象,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上看,环境形象好,体现管理上水平,管理上水平,产品的质量就有保障,用户就放心;环境形象好,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它象征着这个企业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环境形象好,让人们感到舒心舒适,增添工作热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它们都十分重视企业的环境建设。加强企业环境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这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企业文化实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社会影响。企业在具备了较先进的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才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外在的公信力,企业才能快速发展,而这些动力的形成恰是良好的企业文化。
导向作用: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播种一种观念,培育一种行为,从而收获一种结果;灵魂深处闹革命,解决人们的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要靠企业文化。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规范、调适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
社会影响: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怎样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鉴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当今许多企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公司的文化构建。虽然企业文化理论发端于美国,但纵观全球,恐怕很难找到象我们这样重视企业文化的国家了。企业文化能够在我们的企业中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与我们传统的教化思维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做法不无关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似乎都“不好使”了。于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企业文化,便被理论界和实践界奉如神明,认为找到了新时期教育员工的一个新手段。其实,看看企业文化理论诞生初期被称为“四重奏”的四部著作,无论是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还是迪尔的《企业文化》,抑或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他们论述的企业文化无一不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相关。而企业文化在西方企业实践的诸多案例,更是专注于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战略、制度、组织及管理者的变革与创新。所以,企业文化理论自产生那天起,就是一种管理的理论,一种将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融合在一起的学问,一种从文化角度观察企业、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企业实践运行与成长的方法。可惜的是,囿于传统的窠臼,加上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一知半解和以讹传讹,使得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脱离了经营管理实践,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入了误区: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遑论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了。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缺乏企业的个性特色,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对员工自然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四)企业文化表象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
(五)企业文化僵化 有些企业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那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建设企业文化呢?从企业文化建设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相互影响与提升的螺旋进程。
第一个阶段,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文化创造。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组织内部广泛认可的一些组织运营的理念或者思想。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零散的而非系统的,在组织内部可能是“未经正式发布的或声明的规则”。在这一个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发展进程中那些难忘的、重大的事件或者案例背后所体现出的文化气质或者精神价值。这些事件或者案例的背后往往是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的情境下发生的,这种冲突和矛盾下的企业选择正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第二阶段,自觉的文化提炼与总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的市场进步或者成功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市场成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这些成功要素的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成功的工具和方法,具有可参考或者复制的一般性意义。更加重要的是,企业往往在取得市场成功的同时,吸引了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成员加盟。各种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交汇冲突,企业如果缺乏共同的价值共识往往会发生内部离散效应。这一阶段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亟待自觉的进行一次文化的梳理与总结,通过集体的系统思考进行价值观的发掘与讨论,并在共同的使命和愿景的引领下确定共同的价值共识。
第三阶段,文化落地执行与冲突管理。日益庞大的组织规模和多元化的员工结构,为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理念的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前期总结和提炼的价值理念体系如何得到更大范围内组织成员的认同就成了这一阶段最为重要的事情。文化落地与传播的手段和工具不计其数,从实践来看,企业在文化落地阶段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文化落地建设。
1、文化传播平台和渠道的建设。企业首先要建设一个打通内外,联系上下的传播平台。所谓打通内外就是要发挥好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传播形象的作用,既要在内部传播,更要重视对外的展示。所谓联系上下,就是要建立一套高层与员工能够平等互动的文化沟通管道。从实践来看这样几个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文化案例与杰出人物代表,日常活动建设以及专题活动建设等。
2、价值观的识别与管理。组织在确立自我的价值体系之后,要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组织内部的价值观。最重要就是做好人才输入时的价值观甄选、组织内部日常的价值观检测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培养与矫正等三项工作。首先价值观测评是一个对人才进行有效甄选的工具和方法,保证进入的员工在价值观与理念方面与企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或较高的匹配度;其次,岗位素质模型也是落实文化理念与价值规范的良好载体。
第四阶段,文化的再造与重塑。文化建设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建设过程。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命题对企业的领导者而言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任何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提炼并不代表着企业的经营者们掌握了全部真相或绝对真理。因此,一个健康的组织一定是有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与之相伴相生,这个活的文化体系具备并不具备自动进化的智能,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进行系统思考,并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与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文化的更新、进化甚至是再造。至于文化更新的频率妻有一个合适的时间。文化建设进程是企业主动进行的一次从实践到理论,进而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过程,文化落地阶段正是理论(总结提炼了的文化思想体系)指导实践的过程。只有牢牢把握价值观管理这个核心,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或者失误。
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2013年5月16日午后,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兵对《中外管理》记者说,“不需要任何表达,文化在心中,认同在行动!”位于毗邻北京世纪金源的同心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部,除了满眼的绿植和四面白墙之外,不见任何一条标语、语录或者价值观之类的。但是他们企业员工进行交流时,会不约而同地发现,大家所信仰的东西,大家所谈及的工作方式都出奇地一致,而且公司从来没有让大家背任何东西,这就是文化认同。
一些创业5年以上的创业企业,谈到了企业文化的时候他们说,企业文化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并且总结了他们公司文化战略的10个基本元素,他也称其为“文化的10C”。
1、核心价值(Core Value)
核心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它会指导员工进行每天工作的决策,以及员工在会议中引用他们。核心价值成为公司的路标,比如在公司的发展中,沟通中,运营中都保持一致的态度。价值就是无论公司如何变化,价值也那些不会改变的行为准则。
2、友情(Camaraderie)
友情只是不只是同事,而了解他们下班后的生活。那些企业会在公司组织盛装日、聚会、游戏,以及不同时间的各种活动。公司有传统的家庭日,奖章展示,疯狂三月、秋季假期等等。而且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是员工参加,也会有他们的家人。公司印制公司内部的全彩双月刊杂志,递送到同事的家。员工的孩子们竞赛设计每年公司的家庭日T恤,而且全家参与公司的才艺表演。
3、庆祝(Celebrations)
千万不要低估认识团队的重要性。虽然一个员工收到来自CEO的信是重要的,但是收到同事的信也会让他们感到很好。有些公司设立了一个活动PRIDE(Peers Recognizing Individual Deeds of Excellence,即发现每个人美德的同事)。这让同事去发现那些按照公司价值生活的其他人。他们也会和那些得到PRIDE证书的人进行季度性的竞赛。而且他们也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庆祝员工个人的成功,如宝宝派对、体育成绩、学业结束。
4、社区(Community)作为成功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还要发展与社区的联系,并且回报社区。虽然是全国性的公司,但他们还会花不少时间帮助所在区域中有需要的人。这不仅有助于公司的结构支撑,也为员工带来骄傲。
5、交流(Communication)
在公司内部的各个层面上开展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每季度开全公司性的会议,也会进行一些非正式的闲聊。领导每个月都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信中附有他们家庭的照片。同时他也建立了一个内部网站。专门向他提问,方便员工问一些不便公开的问题。
6、关心(Caring)
表达对你员工全部生活的真正关心。
7、崇尚学习(Commitment to learning)
要在组织内部传递一种认同专业成长的精神。这可以从一些小变化开始,比如成立读书俱乐部。而且随着时间变成一种正式的行为,比如订购在线培训,发展管理培训课程等。
8、一致性(Consistency)
文化是基于传统的,当公司提出一些大的计划和活动时,把他们变成常规的活动,并保持一致。提升文化的一时性努力是不真诚的。经年累月,就会带来极大的不同。当员工们喜欢他们的工作,也喜欢他们的同事时,就会带来巨大的回报。
9、联络(Connect)
领导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要和公司不同层面的人建立联系。远离自己的舒适区。多参加公司的各样活动,和员工同哭,同乐。
10、传承(Chronicles)
传承,是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公司是如何开始的。了解创始人个人的故事,以及什么让他们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人们都想了解他们是一些特别和完全不同事物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公司的历史来问候每个新员工,并让故事引导出公司现在的文化和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这个企业多年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广大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一个从认知、认识到认同的过程,重视、培育与整合的过程,最终成为企业和员工自觉的行为和价值共识。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重要标志。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精神发扬光大,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与有效融合,构建一个相互促进机制。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与水利施工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向实践转化,把构建价值理念体系作为文化融合的过程;健全行为规范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丰富载体,推动水利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开展。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好朋友同时创业,几年后其中一个人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而另外一家则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后面这家公司的老板就问他的朋友:“我们是同时创业,条件和机会差不多,为什么你发展得那么快,我到现在却还是那么艰难呢?”他的朋友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反而问了他三个问题:“你的企业有没有足以令员工激动并愿意与你共进退的发展目标?你有没有将你的思路与价值观与你的员工分享?你有没有经常刻意去创造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听完朋友的问题,这个老板陷入沉思之中。
其中这应该是所有的企业家都要回答的三个问题,体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识,这些意识刚开始可能是来自企业家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各种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员工的潜意识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成为企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如通用电气推崇的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科技以人为本”,英特尔精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他们不断发展的动力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独到的经营哲学,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行为准则,使企业与员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一样,不可能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更不可能成长为绿树常青的优秀企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私企,平均寿命不到3年,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认为自己在企业里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一个“布道者”。海尔是最早设置“企业文化中心”这一专门机构的企业,“海尔报”不像有些企业的报纸,主要是给外面看的,“海尔报”揭露问题、批评起人来毫不留情。海尔“吃休克鱼”兼并红星电器的案例,成为知名的企业管理案例之一。该案例展示海尔的兼并是以文化为先导的,海尔正是通过这种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一种生产力资源。联想的领导人柳传志有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房屋图”,柳传志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栋房屋,那么地基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房体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屋顶是各种技术性的职能管理;另一个比喻是发动机,公司提倡每个员工都成为“发动机”,而不是“螺丝
钉”。TCL集团从1997年开始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了适合TCL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精神,形成了以“合金文化”、“创新文化”和“危机文化”为特色的TCL文化,提出“文化是明日经济”的时代命题,大力推行李东生总裁提出的“变革创新
自从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麦克尔·波特提出“thinkdifferent”———差异化竞争的口号,很多企业也都在提倡这一点。究竟应该如何运用差异化战略?对这种战略是一拥而
上,还是结合自身思考再三?
从苹果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和IT零售企业采用“渠道扁平化”的差异化战略失败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差异化”一词的精彩和沉重。我们需要用差异化来使我们变得不同。但同时也要警惕踏入差异化的误区。
与众不同的思考苹果起死回生
如何让差异化战略得到最好的实施?无他,唯有让创意倍增,那就势必得打造创意空间。“在„差异化‟战略上,最经典的实施差异化战略取得成功的案例就是苹果公司。”曾供职于国际品牌调研机构的陈先生对苹果公司有过多年的跟踪研究,他认为,差异化战略是苹果公司能够起死回生的重要原因。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一连串判断错误和内部组织问题,苹果像是无法抗拒地心吸引力直线下坠。1997年初,苹果计算机的PC占有率仅剩3%,曾经是众人崇拜的偶像品牌,沦为挣扎求生的局面,格外令人唏嘘惋惜,美国《商业周刊》封面直接宣告:“一个„美国象征‟的殒落”。但这个“美国象征”在史蒂文·乔布斯重回苹果后,再次闪耀着光芒。重回PC领域1997年,具有传奇色彩的乔布斯重新执掌危机四伏的苹果后,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彻底改变苹果公司以往的不良形象,乔布斯决定加大公司的广告投入。1998年公司的广告预算提高到1亿美元。而“ThinkDiffer-ent”(不同凡想)的概念也在这时正式被提出。“ThinkDifferent”(不同凡想)系列广告的问世,将乔布斯对于苹果公司走差异化战略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方案是由广告人克劳构思,将“与众不同的思考”(ThinkDif-ferent)的标语,结合许多在不同领域的“创意天才”,包括爱因斯坦、甘地、拳王阿里、理查·布兰森、约翰·蓝侬和大野洋子等人的黑白照片。在各种大型的广告路牌、墙体广告和公交车的车身等随处可见该方案的平面广告。当这个广告刺激消费者去思考苹果计算机的与众不同时,也同时促使人们思考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通过使用苹果电脑,而使得他们成为创意天
才。
乔伯斯说:“与众不同的思考代表着苹果品牌的精神,因为充满热情创意的人们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苹果决定为处处可见的创意人,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工具。”
1998年,乔伯斯差异化战略的秘密武器iMac尚未正式推出之前便接到15万份订单,沉寂了多年的“苹果”重放异彩。其后多种新颜色及加强功能的iMac陆续推出,使原本对“苹果”彻底失望的用户们又回来了,“苹果”再次成为IT界的焦点。而这款i计算机上市仅六个星期,就销售了27.8万台,以至《商业周刊》把iMac评为1998年的最佳产品。
iMac的“姿色”让所有的电脑迷眼前一亮:它的外壳是半透明的塑料,有蓝绿橙红紫五种颜色;机身是弧线造型,显得胖嘟嘟的,十分可爱。外型是乔布斯让iMac人性化的第一步,为了让外型更加别致,设计人员特地请教了糖果公司的包装专家,这种设计
在当时引起设计界一阵塑料狂热。
在个人计算机的杀戮战场上,苹果计算机始终是个异数,虽然市场占有率小,但却是近年除了戴尔与索尼外,唯一能成长的品
牌。每一代新产品的推出,都有PC厂商争相仿效,苹果其实是靠着“设计创新”,保留着这产业中纯真的工程师性格,以及人小声大的发言位置……乔布斯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特别提到:“设计一台与众不同的计算机很简单,难的是如何让使用者感到贴心好用。”这正是一窝蜂跟进的PC大厂,无法参详之处,学了半天还是不伦不类。
个性化公司
“事实上,苹果真正成为电脑尖端人物的首选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独立的macintosh操作系统和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使苹果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地位。”陈先生表示。乔布斯深知只有创新才能让苹果充满活力,于是集中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在不到3年时间内继“i-Mac”台式电脑外,“iBook”笔记本电脑和“PowerG4”台式电脑纷纷问世,试图夺回被PC占据的市场。iMac网络电脑只是乔布斯战略变革的开始,即:不把苹果电脑当做一个纯粹的PC制造商,而是瞄准个性化追求。此后,乔布斯开始超越计算机领域,向着音乐和电影两大市场迈进。1999年,苹果推出iMovie,这种Mac机上使用的视频编辑程序为大众带来了专业化数字编辑平台;2001年1月,苹果又推出视频编辑软件iTunes;十个月后,再推出它的首款iPod;2002年,苹果还就势推出了
Windows版iPod。
毫无疑问,苹果的战略在改变,而这种偏重于“个性化”的战略柔性使乔布斯尝到了甜头。作为一个卓越的实战派领导者,乔布斯渐渐坚定他对苹果公司的战略变革:不再把苹果塑造成一个纯粹的PC制造商,而正在把它打造成一个高端消费电子与服务公司。自1998年推出iMac以来,苹果每一次发表新产品都像是高磅数的火药,把大家炸得天翻地覆,乔布斯似乎也乐在其中,接受群众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欢呼。
渠道扁平化IT零售败走京城
以连锁直营为标志的一群IT零售新兴力量早在2003年开始就冲击着以中关村以及华东的传统电子卖场,要在IT领域掀起扁平化风潮的口号曾被众多新兴模式的尝试者
们频频喊起。
但这股强调差异化的新兴模式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时至今日,领军者们的命运都十分不堪。北京赛博彻底失败,外地经营店亦连连告急;华人数码门槛冷落,无奈转型做回物流;鸿利多的尝试更是昙花一现,甚至没有多少人记住这个名字;而灿坤3C店也经历了黯然关门的惨败……,以至诸多传统卖场经营者们在多种场合均不约而同地表示:“所谓扁平化的直营新模式在短期内绝对难以真正见效。”
然而,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整个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原本处于IT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厂商们,终于开始试图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全新的角色定位与核心价值,并由此产生出诸多新思路、新做法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扁平化”
成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词语。
“台湾和大陆的3C商业环境差距很大,以前灿坤全盘照搬在台湾的商业模式,比如商品按类型而不是品牌来陈列、不设导购员等,结果与大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产生了落差。”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卖场负责人认为,“另一方面,大陆消费者一般对价格很敏感,而灿坤则注重会员这样的长期客户培养。虽然强调会员制,但是打折幅度一般都不大,很少有10%以上的折扣,和国美、苏宁以及当地百货大楼动辄高折扣、抽巨奖的刺激形式比起来,显然对消费者难以形成吸引力。”
“地区性的差异很重要。在台湾,由于地域限制,制造商一般不需要经过中间环节就能直达销售终端,以家电制造起家的灿坤反客为主并开设灿
坤3C通路就是典型案例。在这样的上游渠道习惯下,灿坤进入大陆市场时忽略了作为中间商的利润点,这也吃亏不少。”赛迪顾问的分析师李磊说。
渠道扁平化的差异化很先进,传统的家电卖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即使是涉足数码产品,家电卖场也有不错的表现。元旦三天,以连锁直营为特色的IT新兴卖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位于中关村的国美,凭借扁平化渠道大幅度降低采购和营业成本,通信数码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其总量由去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28%。苏宁大量采购索尼、佳能、奥林巴斯、三星等著名品牌的数码产品,充足的货源确保了元旦期间的销售业绩迅速提升,同比增长超过200%。
为什么家电卖场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采用同种方式的真正意义上的IT零售企
业却举步维艰?
“仔细观察家电卖场和IT零售企业的不同,会发现在产品类型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李磊表示,“家电卖场主要是卖数码产品,而IT零售企业主要是卖电子元器件、IT
设备,虽然也有不少数码产品。”
“虽然这种渠道扁平的差异化很先进,但由于对消费者购买习惯不适应,在短期内仍然难以为继。但对于IT这个领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环境与别的品类不同,所以即使很好的差异化理论,都不足以支持企业盈利。中关村这些地方是卖电子元器件、IT设备为主的。因为专业人士去买,或者年轻人买,对关系、产品的专业性比较看重,他们懂得去淘,懂得去熟悉的店家、懂得长期合作。”而现代渠道的强项,是把客户当作“傻子”、用导购、用舒适的环境、用产品多样性来取得成功,这种强项在中关村这个IT产品聚集散地失去了它的作用。
宣称去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的鼎好营销总监李忠晋的话,对李磊的分析做了最好的总结:“消费者来中关村购买IT数码商品的固有消费习惯和观念很难被谁迅速打破,因此无论新兴力量怎样努力,中关村作为中国北方地区IT产品重要集散中心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可撼动的、知行合一”的理念。TCL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企业文化创新,并将企业文化建设工
作纳入干部考核指针之中。
一个好的良性企业文化建设,要树立社会认可职工自愿为之奋斗的企业目标。像贵阳煤气气源厂建立之初,是以为贵州人民争气,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结束贵州省会没有煤气的历史为目标,2000年后,该厂又以确保向贵阳供气,展开“二次创业”,实现“减亏、持平、盈利”为目标,紧接着又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一流煤化工企业,为实现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大贵阳而奋斗,以此鼓舞着广大员工。该厂的主要举措有:
1、建立参与式管理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完善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以厂务公开为平台的民主监督机制,有效地实现了企业改革、改制,在实现大多数人意愿,维护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企业发展装上了助推器。
2、建立民主式管理机制,公司领导让员工知道企业不是哪一个人的,是集体共有的。
3、开通批评渠道,激励员工敢于提意见。
4、培养学习型企业,树立和增强文化意识,面对知识更新加快时代,必须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企业才能永立潮头。为此厂里开办电教室,为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提供条件,不断创造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张晓梅
文章出处:论文网
发布时间:2009-6-15
论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企业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能形成先进企业理念。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3.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4.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制度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论文网 www.xiexiebang.com]
三、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设企业文化
1.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2.创新知本经营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3.着力营造百年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5.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6.要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相融合。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要围绕市场竞争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1.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员工思想道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有机结合。一种价值观被企业的全体员工所接受,并转变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这样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竞争力和开拓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塑造创新理念增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创新。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差别化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创新是知识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文化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
3.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企业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而且,传承与创新一个都不能少,创新应该植根于传承,以传承和创新把企业文化带到未来。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
4.实施文化制胜战略。文化制胜,已经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制胜还必须有效地同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迎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会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和升级,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经营理念影响企业管理和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与企业制度和管理构成一个互补的整体,而且独创了一种管理意境,以一种柔性管理的文化形态,构筑了个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精神发扬光大,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与有效融合,构建一个相互促进机制。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与水利施工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向实践转化,把构建价值理念体系作为文化融合的过程;健全行为规范体系,完善各项制度;丰富载体,推动水利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地开展。[论文网]
第五篇: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点击数: 822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企业文化的价值观
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包括如下内容:
1、所有企业的价值观应该是股东、经营管理人员、职工和顾客都得到利益。
2、应该同样重视个人的成果和集体成果。两者应该均衡重视,不能为了一种成果而牺牲另一种成果。
3、再好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如果不能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支持和合作,也难以实现。只有通过充分的互相协商和协调,目标才能实现。
4、经营管理人员共有的三种价值观,即严守交货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是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妥协的。如果不能实现这三项,而需要决定其优先顺序的话,第一是严守交货期,第二是保证质量,第三是降低成本。令人放心的交货期和可靠的质量是现在新的非价格竞争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增大。
5、顾客的意见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但是,正确的总比不正确的多得多。因此企业应该正确地对待顾客,顾客对企业来说是生命线。
6、诚实是最重要的人的价值之一。诚实是使每个人和公司联系的纽带。
二、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条,“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五条,“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显然,企业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者。
(二)一般情况下,企业文化的产生有以下三种模式:
1、高级管理人员或企业领导班子是创造企业文化的源头。
企业新建或初建一个企业,公司一位或数位高级管理人员或企业领导班子制订并努力实施一种创意、经营思想、发展目标、经营策略、管理战略等。
2、企业经营行为。
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制订的经营思想等各项经营业务认真实施;企业员工运用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等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3、企业经营成果
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措施、手段,使企业经营取得成功,这些成就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企业在相当一段时期的经营实践中产生了企业文化,它包含了企业创意思想、经营策略;同时也反映员工在实施经营策略中经验体会等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上述三种模式都是通过人(职工)来完成的,企业文化就其本质说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通过实践并有实效的管理思想。作为职工利益代表和维护者的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三、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一)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企业文化建设自身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的体现。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不仅具有管理中的软约束作用,更具有引导和约束员工行为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以员工为载体而存在的,来自不同环境中的员工之间存在利益和文化理念上的认知差距,因此,化解文化差异,统一的认知理念,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最终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就显得必要且迫切。
让所有员工(无论是领导者、管理者抑或是普通员工)认同所在企业,不仅是身体的依附,而更应是文化上的认同,找到一种归属感。解决的办法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比如可以通过思想建设来提高员工的觉悟,把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目标的大环境之下,让其认识到“大河无水小河干”,即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员工利益最大化的保证。员工无形中形成一种自觉意识,结果自然就是“小河有水大河满”,即员工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
2、职工是企业构成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一个企业,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者聚集在一定的工作场所中,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目标而工作,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目标必须让企业员工所了解。同时为了使企业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企业内部必然会制定一系列员工行为、观念的规范和判断这些行为和观念的标准。由此形成在企业内部由员工共享的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无论它们是经过提炼与概括的,还是松散地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可以说:有企业,有职工,就应该有企业文化。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工会是党和国家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最重要工作方针之一。因此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占据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贯彻落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工会教育的职能作用。必须体现全局的、先进的、符合企业发展的、普遍的而科学的职业文化、道德文化、社会文化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文化内容,不断深化实际的、有成效的、积极的教育体系,促进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和形象的闪光点。工会的教育职能不仅在职工科学文化的再教育上要发挥其主动性,更要在两个文明的整体协调上发挥它的能动性,要制订符合自己企业文化,推动企业进步的教育结构,提高职工在建设道路上的一致性,保持职工在新兴领域里的先进性,融洽职工在生产中的互助关系,创造出职工在改革过程中互学、互励的氛围。追求卓越、追求高尚,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大大地推动一个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此必将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作用于物质文化的更加丰富。
(三)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工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中国工会章程》总则中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因此,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会工作运行机制,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工会组织在生产经营、改革管理及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就成为企业工会自身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工会自身组织和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使工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更好地使工会工作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
根据广东一家以企业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在目前未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门部门的企业中,17%的企业把这一职能放在了党委或工会部门。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
魏家福总裁提出了中远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最大化:一是经营利润最大化;二是股东回报最大化;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他在一篇论述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文章,题目叫《无形胜有形》中讲到,过去,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大小,主要指的就是两个部分。一是包括船舶、汽车、房地产、土地等实物的实物资产;二是包括现金、应收帐款、债务等在内的金融资产。而实际上,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衡量企业价值的要素,除了上面所讲的两大部分外,还包括其他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组织;二是建设内部满意员工队伍;三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外部满意客户群。只有通过同时充分发挥这三者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
如何“建设内部满意员工队伍”?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和权益维护者的工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工会通过“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内部职工群众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具有定向、支柱、感化和暗示作用,企业在竞争中是否成功,在于全体员工能否分辨、接受和执行组织的价值观。因此,如果一个企业具有一支好的员工队伍,具有一个功能健全并且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工会,必然能为企业的文化建设作用重要贡献,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言而喻。
(二)工会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
“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根据企业文化定义,所有这些职工活动,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工会法》第三十一条间接说明了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集体作风和性格等的集中反映,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职工思想的综合反映,职工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真正缔造者,因此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也就必然成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比如中远企业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华铜海”精神就是中国远洋船员爱国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拼搏精神等中远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
(三)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1、工会作为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在党的领导下,工会组织教育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当主力军和重要支柱,同时通过举办各种企业文化活动,有力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上新台阶,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2、企业文化就其本质说来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通过实践并有实效的管理思想。其基本内涵的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确立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用目标凝聚员工,统一员工的行动。企业目标的完成完全依赖于员工和员工行动,也就是说,员工(工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3、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不是看表面的形式,不是看是企业是否采用了知名企业的做法或者知名咨询公司的系统,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就是一种向心力,只要企业有了凝聚力、向心力,就说明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了一定层次。工会在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向心力过程中的作用也决定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著名管理学家约翰·科特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尽管不易改变,但他完全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企业工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提高企业文化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经营业绩不断增长和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