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分校(站、点):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稿 日 期: 2011年07月27日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目 录
写作提纲„„„„„„„„„„„„„„„„„„„„„„„„(3)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正文„„„„„„„„„„„„„„„„„„„„„„„„„„(4)
一、绪论„„„„„„„„„„„„„„„„„„„„„„„(4)
二、本论„„„„„„„„„„„„„„„„„„„„(4)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三、结论„„„„„„„„„„„„„„„„„„„(9)
参考文献„„„„„„„„„„„„„„„„„„(10)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3、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三、结论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XXX(作者本人)
【内容摘要】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行政管理
问题 对策 探讨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企业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企业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企业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
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主要表现在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没有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企业主要负责人总觉得干部员工
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肚子怨气,怪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领导与被领导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你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使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许多企业行政部门“机关作风”较重,这些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是: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的企业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以上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要提高企业行政效率,必须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行政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等,从而建立起企业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企业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气”,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牵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事务,行政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迫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3、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必须把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具体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中层行政管理主管要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上下层联络沟通工作。对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同时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职能作用。基层管理者是制定计划,进一步去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2)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a、制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即成价值和潜在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b、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
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3)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每一个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都必须是善于学习的模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Y理论和X理论相结合,并以Y理论为主导,Y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进行员工评估,对GE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企业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企业中凭能力、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薪酬构成简单,分配差距拉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可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等,以上这些都值得在我们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大胆实践,逐步实施。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津孚 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程淑华《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
3、宋占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考核》《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第05期
4、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
6、李赞《浅谈企业行政管理》今日科苑,2007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
黄津孚 王建军
五、信息化与智能化步伐加快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企业管理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信息化与智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发展阶段。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复杂的识别、记忆、计算、联想、判断的过程。t7)21世纪初企业信息化趋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l、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信息化已经从最初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的辅助工具,提升到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用友软件公司与IN—FOXConsulting公司进行的包含154家国有企业、238家民营企业和90家三资企业,涉及电信、金融、制造、流通、交通、贸易、能源和建筑等8个行业的231位CEO、139位CFO和112位CIO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管理者都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实施战略、实现商业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提升管理运营能力至关重要。[81为此,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加大这方面投资到2000年底.美国大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建立TCIO(首席信息官)。在信息化方面,跨国公司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和完善管理信息平台。
2、信息化全面进入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在综合18管理系统、专业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和网络办公等各个业务层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国工业总体情况研究》,【9]我国1.5万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中.80%一90%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MIS/OA),引进了MRP、ERP软件;机械、电子、航空、船舶、石油、化工等行业80%.90%大中型企业主要产品采用CAD设计.主要生产过程采用CNC、PLC、DCS进行控制:有72.1%的大型企业完成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4000亿元.同比增值达到41.2%。
3、集成化、即时化、可视化和互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近80%的企业采用了ERP管理软件。21世纪初信息化智能化的另一个趋势是远程、移动、实时控制。包括射频技术、可视化等。例如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在油气采收中成功实现了远程可视和实时控制:根据(2008年度中国RFID发展报告》,在金卡工程应用试点的引导下,2008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65.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4.8%。在信息互动方面.麦肯锡对世界各地1988名企业高管调查.这些企业2008年使用Web2.0技术(包括维客、博客、社交网络、跨界混搭等技术)已经从2007年的平均数刚刚超过2种增Sn至U3种。
4、智能管理BI的推广应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专家估计企业每隔18个月其数据量就翻一番。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海量数据在原有的作业系统中无法提炼、升华为有用的信息。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为此企业对应用商务智能的兴趣日益增大。大公司正在排着队购买新的商务智能(BI)软件。我国安吉物流、上海外高桥码头、中国工商银行等~批先进企业,在开发利用商务智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程淑华
四、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Y理论和X理论相结合,并以Y理论为主导,Y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进行员工评估,对GE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
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基于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德、能、勤、绩的考核结果,其运用多年均未发挥实质性作用;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企业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企业中凭能力、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薪酬构成简单,分配差距拉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可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否则将难于落到实处。
来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第05期 作者: 宋占魁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考核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生产、资金、经营等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行政管理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其他方面,也不同于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总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探讨企业的组织架构,任用企业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第二篇: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毕业论文1
论文题目: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年 级:2014年春
学生姓名:
专 业:行政管理
学 号:
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3、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三、结论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摘要】行政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阐述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 行政管理 问题 对策 探讨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企业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企业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企业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企业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 3
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二、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主要表现在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没有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企业主要负责人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肚子怨气,怪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领导与被领导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你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使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许多企业行政部门“机关作风”较重,这些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是: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的企业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以上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要提高企业行政效率,必须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行政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等,从而建立起企业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企业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气”,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牵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事务,行政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迫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3、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必须把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这样 5
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具体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中层行政管理主管要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上下层联络沟通工作。对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同时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职能作用。基层管理者是制定计划,进一步去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2)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a、制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即成价值和潜在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b、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3)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每一个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都必须是善于学习的模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Y理论和X理论相结合,并以Y理论为主导,Y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进行员工评估,对GE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企业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企业中凭能力、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薪酬构成简单,分配差距拉大。
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可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等,以上这些都值得在我们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大胆实践,逐步实施。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津孚 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2、程淑华《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N].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
3、宋占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及其考核》《胜利油田党校学报》[N].2003年第05期
4、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5、《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册)[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
6、李赞《浅谈企业行政管理》[J]今日科苑,2007年第5期
第三篇:论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
论企业人力资源的作用和地位
序
近年来,随着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干部交流现象日益增多。其中,特别是企业高层干部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出任领导,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中海油原董事长卫留成出任海南省省长、省委书记,对海南的社会稳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报载著名民企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即将出任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据报道中央组织部已完成对梁任职的考察工作„„企业高层干部经受过艰难曲折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洗礼,经历过多次国际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考验,他们竞争意识强烈,对经济发展的动向十分敏感,具有很强的抗击市场风暴的意志、经验和高超的调控经济、社会局势的才干和能力,他们的进入给我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气象,已经成为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子,这种新的社会现象很值得我们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习和掌握经济学领域的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有鉴于此,本文拟以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为题,初步论述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意义和作用,希望能够作为研究干部交流、增进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参照点,并获得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结论来。
一、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
作为一种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相比,是一对非常容易混淆、但有原则不同的概念。一般而言,人力资源通常是指企业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其获取和培养手段是不断招募优秀员工,并对现有员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养成和培训。而人力资本则是指劳动者投入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理念及行为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具体而言,它主要指包括企业中的两类人员:一类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另一类是指拥有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经营者。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当代,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拥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知识与经验,但无数事实表明,只有那些视野广阔、目光锐利、分析判断迅速而准确的经营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企业家对企业及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企业甚至某些地区的发展,最初常常是依靠一两个人的带领和推动,对这种现象,人们通常冠之以“能人经济”。这种现象在国内外都是屡见不鲜的。与此相类似,每个企业也都拥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但只有那些具备深厚科技素养,拥有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善于抓住先机的科技人员,才能不断开发和创造出科技含量高、性价比优良、适应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员,才是人力资本的载体和代表。如果在同一区域、同一行业,有规模相当的两个企业,派两个素质能力相差很大的人做厂长(经理),或者拥有不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去工作,那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肯定是不一样的,其经济收益也肯定不一样。那么,对于这些“多出来的收益”,我们既无法归因于资本,也无法简单地归之为劳动,而只能归功于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个人才能和贡献,这正是我们将其称为人力资本的原因。
二、人力资本与企业产权制度的构造
迄今仍然广泛存在的传统企业形式中,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形式的企业,其产权都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额为标志和起点(即出资方依照各自出资额的多少拥有各自不同的企业产权)。经理人员、科技人员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按照工作量取得相应报酬,仅此而已。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理人员、科技人员是所谓“工薪阶层”,与企业的产权结构毫无关系,更谈不上企业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种产权
构造中,货币资本占有主动的、支配性的地位,而劳动者只能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这种制度和体制曾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随着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当人力资本这一崭新概念出现并当其作用日益凸显以后,制度和体质都开始了一种悄无声息但又意义重大的变化。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许多先进企业中,货币资本已经不再是决定一切的“君王”,人力资本也开始问鼎产权结构的改革,并开始拥有企业的一部分产权。不仅如此,二者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某种逆转或角色转换,货币资本正在逐渐变为被动资本,而人力资本则逐渐变成了主动资本,企业的产权构造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都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推动企业产权结构变革的进程则要缓慢得多。对技术入股,只是刚刚开始尝试,由于存在着许多苛刻的钳制性限制条件,造成其发展步履艰难,而企业家以其经营才能和业绩折价入股迄今尚未起步,这种现象是传统观念带来的偏见所造成的。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和发展的。这种理论向来重视具体劳动,轻视抽象劳动;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重视生产性劳动,轻视经营性劳动。这种偏见至今仍然在人们头脑中顽固地存在着,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它严重阻碍着人力资本推动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进程。
人力资本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后果是严重的:那些拥有人力资本的人缺乏为企业工作的动力,企业凝聚力下降,核心竞争力丧失或根本无法形成,不仅企业损失巨大,人力资本也会随时流失。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国有企业受传统理论观念影响最深,因此人力资本流失问题也最为严重。而且,流失的绝大多数是管理、技术骨干人员。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有的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高达60%以上,而在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高级管理、技术骨干及技师中,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事件:某国有企业进行一项重要的大型研发项目,就在该项目即将成功之际,该项目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带着成型的项目成果跳槽到别的企业入股经营了。事实上,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带着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营销网络投向其他企业或自行另起炉灶的事例屡见不鲜,所在多有。这不仅给国有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对整个国有经济也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看来,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其关键问题就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处理好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为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产权结构变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有实物资产才能拥有产权的陈腐观念和条规限制,允许某一方面的专家、精英,尤其是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级科技人员,以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折做股份,拥有企业的部分产权。必须明白只有真正重视人才、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才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著名的美国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曾因理念新颖大胆、行为超前而备受冷落,甚至被迫离职,当他历尽艰辛,重返苹果公司之后,大胆的推行技术创新和产权变革。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甘愿排几天几夜的队,为的是买到一台苹果公司科技含量高、性价比优越、新颖而时尚的产品。现在,苹果公司以成为年产销近千亿美元,总资产数千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被人们称为“比美国政府势力还要强大的企业帝国”。事实雄辩地说明,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对人才的重视,必须对企业产权构造进行以人为本的调整和改革,让接触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拥有企业一定的产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对企业以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地推动作用。
三、人力资本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众所周知,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所特有的运行机制和方式,其特征是权力的分配和制衡,决策的科学和民主,而这一切都与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紧密相连。既然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凸显已经对传统的企业产权结构产生了冲击,那么这种冲击波就必然会蔓延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基本要务是解决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经济法律中所称的委托与代理关系问题。按照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离,由总经理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而董事长则对总经理进行监督,并决定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当人力资本形成并展露头角以后,这种传统的治理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发达国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现在都已不再单纯强调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能的截然分离,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企业中出现了新的角色——首席执行官(CEO)。CEO与传统企业的总经理职能是不同的,他除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直接负责以外,还拥有提名内部董事等资格和权利。因此一般认为,CEO拥有董事长50%~60%的权利,也就是部分的接管和融合了董事长的职能,并将其与总经理的智能融为一体。CEO受企业战略决策委员会领导,但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并不一定是产权的所有者,其中非产权人士占据了相当多的席位。这种现象说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开始重视和接受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而不再单纯强调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历尽种种挫折和坎坷后,也开始逐步理解人力资本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和意义。从逐步理解CEO走向重视CEO、需要CEO,这有力地说明人力资本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
四、人力资本与企业文化
既然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与此相应的,作为企业重要资源和灵魂所在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深刻变化。具体而论,人力资本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本的自我实现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营技术的细分和专业化,加上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那就是管理者往往领导者比自己更专业的下属,管理的也常常是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不同的岗位人员都拥有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各种岗位都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命令和控制手段已经落伍,常常不起作用,甚至事与愿违。因此,管理者和所有者必须充分尊重雇员的个人价值,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氛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视线也不再主要依靠指派和命令,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由于人力资本对生产经营影响很大,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团队精神,是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感、使命感。相互理解,紧密合作。这是由于在当今社会现实中,人才的流动趋向越来越看重归属感和成就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而上文所讲的这正是人才价值得以自我实现的最高精神境界。
2、承认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
新的企业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着能力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幅度可能很大。正是由于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因此有的人可以去做总经理,而有的人则适合当清洁工,他们的岗位差别是由其能力差别所决定的。而人的能力差别是由教育、历练、努力程度及天赋等条件长期作用而逐渐形成和定性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彻底改变的。这与“公民人格一律品等”并不矛盾,因为这是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雇员每个季度都要填写、提交一个总结,其中第一条就是“你觉得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能力是否相符?”这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恰好相反,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多少能力差异,每个人的贡献大小仅仅是由分工不同决定的。因此,把个人视作“螺丝钉”,甚至视作“驯服工具”,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出力,“个人只是一块砖,放哪全由组织搬”。与之相应的则是岗位与能力的不相匹配,有的甚至发展到非常荒谬的地步。经营能力差的人可能成了厂长(总经理),而真正的企业家则可能屈居下位,这样的制度安排是缺乏效率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状况不扭转,企业的效益就
很难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且还会直接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这种现象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3、承认人们收益方式的不同
由于员工之间能力差异很大,由此导致了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贡献方式不同,因此其收益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一般员工而言,主要是依据其劳动量和契约规定获得劳动收益;而对人力资本而言,则其不仅应当获得劳动收益,而且还应当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产权收益的大小以其自身价值(主要是业绩和贡献)折价入股来计算。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长期未能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国有企业风行严格的“按劳分配”原则,这里所说的“劳”,正是传统的“三重视三轻视”,甚至发展到“重视重复性劳动,轻视创新性劳动”,因此对科技人员的特殊技术才能和企业家的经营才能始终视而不见,只承认他们的劳动收益,不承认他们的产权收益。其结果便是企业经营者由于心理失衡往往千方百计扩大“职务消费”,铺张浪费、吃回扣、收受贿赂、出卖企业技术成果和商业秘密等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消极现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远比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收益部分要大得多。
4、承认个人之间收益差距
个人能力的不同,收益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收益大小的不同。其差距之大,有时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据资料披露,现在亚洲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值大约为700倍,欧洲为1000倍,美国达到1300,而我国只有5~6倍,即便是这5~6倍也还是对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进行长期矫正的结果。新的企业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必须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这种报酬不足以补偿它的损耗,那么技术人员就没有动力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家也没有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经营活动中去。这里必须强调指出,报酬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西方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经理们得到的并不是现金,其中很大部分是公司的股权价值,特别是未来才能得到的期权价值,而且这种期权价值的实现,只有当企业业绩显著改善、公司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之后才能“变现”。这样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非常科学而合理的,因为它成功地把人力资本的收益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将其熔铸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种制度安排与强调发扬企业精神、贯彻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致的,同我们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国策也是相互统一的。
五、人力资本与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保障。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那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新的企业理论指出,它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能力。它是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积累、特殊技能(主要是技术、管理)及相关资源(如人力、财政、品牌、专利、企业文化等)融汇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自身独具并与他人不同的一种特殊能力。
一个著名的公式是: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
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因此上述公式可改写为: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
我们知道,多种要素科学组合的结果并不是1+1=2的关系,而是1+1>2的关系,因此,上述公式还可以改为: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企业文化
上述公式清楚地说明人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是何等巨大。
遗憾的是关于人力资本的实践和理论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例如,笔者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专业教材《人力资源及开发与管理(第三版)》(张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其中对人力资本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更遑论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了。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迫切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所提供给我们的有限的、有形的知识理论,更应当放眼现实和未来,用敏捷的头脑和锐利的双眼去捕捉一切有利于我们自身专业发展的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今后步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早作准备!
第四篇:浅谈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摘要:一个企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后盾,因为人的思想是左右人们行为的指南。一个人的思想、知识没有生而知之,都是后天学来的。就现在公司来说,虽执行同一政策,但是,各公司职工之间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行为准则却是那样的参差不齐。有的,整体素质低下,机关作风混乱,内耗严重,企业效益上不去,其原因就是某些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职工们没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思想,使各项工作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有的公司却干群关系密切,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效益稳步上升,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这主要取决于该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已解决在萌芽状态。所以说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稳定发展地位服务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后盾,因为人的思想是左右人们行为的指南。一个人的思想、知识没有生而知之,都是后天学来的。就现在公司来说,虽执行同一政策,但是,各公司职工之间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行为准则却是那样的参差不齐。有的,整体素质低下,机关作风混乱,内耗严重,企业效益上不去,其原因就是某些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职工们没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思想,使各项工作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有的公司却干群关系密切,干部职工团结奋进,效益稳步上升,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这主要取决于该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各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障碍已解决在萌芽状态。所以说政治思想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如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好,各种问题就不会显性化、表面化,各项工作就会主动、高效,做到事前预警,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形成“人心齐、风气正、干劲足”的好局面,企业就会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就会展现出勃勃生机,达到经济效益大增,职工待遇提高,干群关系密切的目的,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一盘散沙,正不压邪,企业无生机,工作无活力,各
项工作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各种问题如同一团乱麻,企业领导钻进了事务堆,理不出头绪,问题种种却无从下手,职工离心离德,缺少凝聚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和空话,成不了现实。所以说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二者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切不可顾此失彼,要两手都要硬。
企业要想稳定发展,要想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担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针对企业实际,就怎样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主要矛盾,集思广益,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法,做到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意接受。二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别人。三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四要与人事用工、企业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用其长、避其短,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大能量的发挥。五要对各项工作做出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使之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让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拓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本,是决定员工能否干好工作的基础,企业要想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要遵循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切实认真不能放松”。在做思想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工作对象的真实情况和真实心态,要有真实教育内容,要遵重事实,因人施教,决不可信口开河;
2、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春风和雨,导之以行;
3、要善于选择最适合内容的形式来表达内容。切忌:
1、缺少真诚,说大话、假话、空话,引起被教育者的反感,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信誉;2.教育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自己却整日讲阔气、搞排场、大吃大喝,教育群众要见义勇为而自己却明哲保身;
3、态度生硬、不看场合,即你恨铁不成钢,即使你批评的意见再对,也不易让被批评者接受。只要按上述所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无住而不胜,定能协调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源动力促进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我个人觉得作为企业如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发展服务?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强化思想先导,创新发展战略。
二、发挥政治优势,推动战
略实施。
三、提升队伍素质,凝聚发展合力。我公司党组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提高员工队伍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文明素质,锻造了一支特别顾大局、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员工队伍。统一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增强了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当前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紧紧抓住“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把我们的公司建成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服务保障能力强、软实力强的现代公司,建成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具有更高文明素质的和谐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企业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基本任务
目录
企业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党支部的基本工作任务
如何开展好企业党支部工作
企业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的直接领导、参与、服务行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坚强核心。就企业来说,党支部是直接领导和参与生产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搞好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企业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企业党支部是全党组织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没有企业党支部这样的基层组织,党和广大工人阶级就割断了联系,党的领导机关只能是“空中楼阁”,党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也失去了维系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阶级基础,全党就会没有稳固的根基。
第二、企业党支部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党靠什么与广大职工群众取得最广泛最密切的联系呢?从政治上讲靠正确的、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路线;从组织上讲则主要靠企业党的基层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为企业党支部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企业的各个车间、科室。深深地植根于职工群众之中,身在企业党支部的每一个党员都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先锋队的一员,又在企业生产和工作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常年与职工朝夕相处,生产和工作在一起,和职工共同体验着生产的艰辛,生活的冷暖,工作的欢快和忧虑。因此,他们能及时地把握职工的脉搏,反映职工的心声,更易于使党组织做到尊重职工的意愿,维护职工正当的权益,关心和帮助职工生活,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党的有关精神通过支部也能很好贯彻到职工群众中去,将精神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三、企业党支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企业党支部是在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建立的,不但要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而展开工作和活动,还要成为党最坚强的战斗堡垒,这是由它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这就要求企业党支部搞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群众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各项工作。
企业党支部的基本工作任务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同样也是党支部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按照党章的规定,党支部的基本任务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党章规定的八项基本任务,可以综合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政治上的任务;党的自身建设上的任务;群众工作方面的任务;促进企业发展的任务。
一、政治上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支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单位落在实处。
二、党的自身建设上的任务
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党支部本着“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原则,抓好了党的自身建设,就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了根本的前提和可靠的保证。
党支部在党的自身建设上的任务,可以具体分解为四项。
(一)组织党员学习的任务
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只能是学而知之,习而知之。党支部的重要任务,一是要组织党员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二是要组织党员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的学习。三是要组织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党章是党的最高的行为规范,也是党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主要教科书。四是要组织党员进行业务学习。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为企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员的教育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支部在对党员进行教育时,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模范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第二,保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的宗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第三,按照党章规定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
(三)对党员进行管理的任务
对党员的教育和对党员的管理,犹如一部车的两个轮子。教育要依靠必要的管理,没有管理,就谈
不上对党员的教育。同样,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党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是按照党的纲领和章程,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手段,对党员进行组织、教育、培养、考察、协调、监督、奖惩、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党员教育工作,对党员的监督作用,对党员的纪律检查工作,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发展和追认党员的工作,对过好组织生活的监督、检查工作,党内活动的开展和示范引导工作,党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工作,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党员评议鉴定工作,党员统计工作,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调整和改进党支部的机构设置工作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组织、监督党员参加党的生活和活动,促使党员履行义务和正确行使权利的工作,都属于党员管理工作的范畴。
三、群众工作的任务
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做好群众工作是保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需要,是我们党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以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需要。
(一)党支部要密切联系群众
党支部应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基本内容包括:(1)要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改革的举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及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化为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2)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3)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党支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代表群众的利益,要通过多种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与群众同甘共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要根据党的政策,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做好工作,帮助群众改善物质文化生活。(4)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对群众中的错误观点和不良风气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纠正,对于群众存在的矛盾,要妥善地加以解决。
(二)企业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企业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企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促进企业发展的任务
企业党组织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企业发展,衡量企业党组织工作做的好不好的最终指标也是看企业是否有所发展。所以,企业党支部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中心而展开。
如何开展好企业党支部工作
这个问题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支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是企业基层党组织基本任务;
二是党支部工作要找准生产经营的切入点,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单位生产经营的难点和重点;三是党支部围绕单位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要创新形式,突出实效。
一、党支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是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
1、企业的中心任务,就是创造经济价值。用一名大学教授的话来说,企业就是赚钱,就是获取财富,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能游离企业的中心。企业的党组织,一般来讲,它是因企业而建立,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壮大的,因此,党组织的一切活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党组织的活动,不能游离在企业的中心工作之外。更直白一点来说,企业存在,企业党组织就存在,企业发展,企业党组织壮大,企业消亡,企业党组织自然分离。为了做好企业党组织工作,一定要严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两张皮”现象。这里讲的“两张皮”现象,就是指事务间、工作之间原本存在必然联系或依附关系的两种事物发生游离而单独存在。从企业党、政工作方面来讲,就是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戏。从实际意义上来讲,“两张皮”时代,使企业出现了两个中心,多中心的问题,严重干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企业的混乱。
二是“脱节”现象。所谓“脱节”就是指事物之间失去应有的联系,互相不衔接。我们说党务与政务,企业党务与企业生产经营,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党务为生产经营服务,党务为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生产经营成果,反过来检验党务工作的作用,来验证党外工作的正确性。党务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脱节,就使得企业不能举全力抓经济建设。
三是,“不作为”现象。“不作为”我这里所指的“不作为”,是一种思想和态度的“不作为”,认为生产经营是行政和生产管理人员的事情,生产经营上出了问题,遇到了麻烦,自然有生产经营负责人去解决,搞党务的,只要队伍不出问题,只要能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就行了等。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就使很多党务工作者,对生产经营情况不闻不问,那怕是生产经营问题摆在了自己的眼前,也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的绕道走。这种“不作为”问题,与党的要求,与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
3、围绕单位生产经营开展活动,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任务。在基层我们抓住了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这个工作重心,基层党建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把单位经济效益搞上去了,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彰显。
①宣传、团结和动员职工努力完成本单位生产经营目标是企业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是企业的主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②服务生产经营是党支部工作的落脚点。只有坚持服务生产经营,才能体现出党支部在单位里的政治核心地位;只有坚持服务生产经营,才能更好地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有坚持服务生产经营,才能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时代特征。
③解决好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而企业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企业党支部肩负着引领单位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责任,要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好单位的和谐与稳定。
二、党支部工作要找准生产经营的切入点,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单位生产经营的难点和重点
解决问题,必须先进入问题。党支部工作要找准生产经营的切入点,就必须首先进入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选好、选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究竟怎样找准切入点呢?
1、了解单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是党支部找准工作切入点的基础问题。党支部要找准单位生产经营的切入点来开展活动,就必须对单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和掌握。只有对单位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情况作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找准工作的着手点。那么怎样才能够作到对单位生
产经营的全过程心中有数呢,支部书记要作到三点:
首先是支部书记要学会作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库”。也就是说,当支部书记的要时刻关注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要作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心人,不管是来自哪方面的信息都要把它装到自己的大脑里,只有这样才能对单位生产经营情况有印象,才能熟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才能分析和把握好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
其次是支部书记要善于作生产经营活动的“扫描仪”。所谓的“扫描仪”,就是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中发现问题,找准工作的着手点。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的问题看起是乎简单,但是,不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只能浮在问题的表面,那么我们所设计的工作方案,所采取的工作措施,也就有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我们经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找到了根本性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我们也才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措施。
再次是支部书记要勤于作生产经营活动的“文件夹”。“文件夹”是用来储存文件和资料的,我们说支部书记要勤于作生产经营的“文件夹”,就是要求大家要多记,多储存生产经营的情况。没有大量的储存,没有情况的积累,就会陷入一问三不知的境地,就会造成工作的被动,就更谈不上深入的研究分析。支部工作想切入生产经营开展活动,更是无从下手。
2、善于把握单位生产经营的难点和重点,是党支部找准工作切入点的要害问题。生产经营的难点和重点,实际上就是我们党支部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活动的切入点,那么把握住了生产经营的难点重点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究竟如何把握生产经营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呢,要注意把握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要分清生产经营的主次矛盾。对问题的判断,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问题的解决程度。因此,党支部书记要善于分析和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分清那些是主要矛盾,那些是次要矛盾。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各不相同,问题的大小也各不一样,有时候市场是主要问题,有的时候产能是突出问题,有时候生产组织有可能成为重点,有的时候生产资源问题成为了大问题,有时候服务质量和水平严重影响经营活动等等,面对诸多问题,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醒,必须分清那一个问题最突出,那一个问题直接对生产经营活动形成重大影响,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工作的重点,只要解决好了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才能够见到工作的成效。
第二,要提练生产经营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了主要矛盾,不等于掌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生产经营当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确定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主要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抓住了主要方面,我们就能集中精力,使出好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党支部围绕单位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要创新形式,突出实效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找到工作切入点后,如何开展活动的问题,讲三个观点:
1、把握工作方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①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影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急需解决,而不能迟缓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员工的思想倾向问题,也有可能是市场协调环节问题,还有可能是管理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的失误问题,更有可能是安全因素带来的稳定问题等等。
②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解决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否则,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所以,我们在确立活动的主题时,一定要考虑
到,活动主题确立以后,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现有条件下的努力工作,是不是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过论证的情况下,可以解决的,就能够成为我们开展活动的主题,如果,就是我们费再大劲,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说明是我们的工作方向不准确。
③善于选择有创新、有突破性的课题。这个问题是大家最关心,也可能是大家在心里着磨得比较多的问题。创新和突破是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繁衍它新的内容和方法,能够解决原有模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具有符合未来发展、未来工作的超前观念和意识的工作,就是创新和突破。
2、突出工作特色。我们这里所说的突出工作特色,就是要有本企业特点,我们所开展的活动一定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一定不能游离于单位生产经营之外的。那么,怎么突出工作特色呢,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围绕单位的实际开展工作。解决好本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问题,是党组织领导和核心作用的充分体现。在以往的工作中,经常出现上级组织在生产经营方面开展活动,提出了原则性方案和内容,但是,基层组织在部署本单位的具体活动内容和方案时,只换了一个名称。这就充分说明了,基层单位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没有针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来部署本单位的活动,从而造成了工作无特色的问题。因此,要使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声有色的开展,就必须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第二,工作方法和措施有独到之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对“症”下“药”的问题。这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处的环境、所反应问题的侧面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条件不同,那么,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但,必须是针对本单位的实际问题所制定的措施和办法,必须是能够解决本单位实际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方面才能在实践提高,在实践中实现到创新。
第三,解决好大家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工作上的难题,是大家一直想解决,但又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生产经营上来讲,一般表现在市场和管理的问题上。
3、追求活动成效。追求活动的成效,既是我们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落脚点。否则,就失去了开展活动的意义。怎么去追求活动的实际效果呢?
第一,逐步把活动推向新的阶段。一项活动安排布置后,不等于这项活动就开展起来了,而是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逐步推进,在不同的点上逐渐加温,以此来推动活动向预期的目标迈进。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要抓好活动的中间环节。比如,公司在组织开展某一项活动中,经常会采取一些促进会、经验交流会、检查验收、阶段工作汇报会、阶段工作讲评、现场推进会等等措施,来推动活动的开展。同样,党支部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的活动中,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把活动引向深入。
第二,盯住重点不放松。任何活动都有重点问题和重点阶段,只有死死盯住重点不放,只有集中精力抓重点,才能够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点上、一个问题上,才有可能抓出令人满意的成效,才有可能取得突出的成果。
第三,善于总结提高。总结提高是当干部的一个基本功,在总结中摸索经验,在总结中掌握规律,在总结中提高水平和能力,是大家必须具备的素质。那么,怎样善于总结提高呢。就是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分析、用心去体验,真正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寻找方法、某求效果。另外,当干部的还要善于动笔,在写的过程全盘去思考,在写作过程去提炼观点,在写作过程完善工作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思考下一步胺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