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心理学
摘要:
《孙子兵法》 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萌芽阶段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它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对人们在各领域科学开展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子兵...[摘
要]
《孙子兵法》 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萌芽阶段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它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对人们在各领域科学开展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兵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其收入 《中国代表作丛书》 中。《孙子兵法》 一书在世界上的军界、政界、商界、体育界等有广泛的影响 ,一些世界著名的大学甚至还把它列入 MBA 教育的必修课程 ,被誉为管理学 “圣典”。《孙子兵法》 中蕴涵着浓厚的管理心理思想 ,是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萌芽阶段由散见于思想家的言论发展到具有一定体系的著作的重要标志。
一、《孙子兵法》 的内容体系
《孙子兵法》 从内容上说共分 13 篇 ,这 13 篇之间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依据现代管理学理论 ,按照其所探讨内容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 — — — 谋划与准备。共三篇 ,包括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主要探讨对战争的一般认识、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智谋、心理等方面的谋划与准备的有关内容。第二部分 — — — 战略选择。共四篇 ,包括 《形篇》 《势篇》《虚实篇》 《军争篇》。主要探讨影响制定战略的各种相关要素、战略原则与要求、战略实施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 — — — 战术应用。共六篇 ,包括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其中前四篇探讨内容的重点已由宏观的战略问题转入具体的战术问题 ,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指挥作战的问题;后两篇专门研讨了常规军事手法之外的特殊战法问题。
二、《孙子兵法》 中的管理心理思想概述
(一)人性假设的管理心理思想每个管理决策的背后 ,都必有某些关于对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孙子兵法》 13 篇贯通的军事谋略 ,都是建立在对人的重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之上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民意的重视。首篇 《计篇》 中谈到的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意思就是讲政治 ,必须使君主与民众的意愿相一致 ,这充分显示论文格式出对民意的重视和对人的尊重 ,说明了任何重大决策和管理措施都不可违背民意。二是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用间篇》 中说到: “先知者 ,不可取于鬼神 ,不可象于事 ,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意思是人们不要企求鬼神 ,也不要相信星象 ,甚至不要依赖以往经验的类推 ,而要充分依靠人去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敌人的有关信息及情况。三是对人才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谋攻篇》 中提出了 “夫将者 ,国之辅也” 的论断 ,并把将帅看作决定战争胜败的 “五事” 之一 ,把“将孰有能” 列入 “七计” 之一。《作战篇》 中的 “知兵之将 ,生民之司命 ,国家安危之主也” 的论述 ,充分说明了人才在社会发展和各种管理活动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二)群体心理思想
《孙子兵法》 中群体心理思想通过谋求 “人和” 和关于“将与君” “将与兵” 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论述得以充分体现。一是谋求 “人和” 的管理心理思想。《计篇》 中的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 ,而不畏危” 就是指管理要使上下级、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才能凝聚成强大的群体而无所畏惧。二是关于 “将与君” 的关系的论述。《谋攻篇》 中的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就是说国君应充分信任主帅 ,做到用人不疑。将帅有才能 ,国君就不要干预指挥 ,要放手让他去施展才华 ,这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三是关于 “将与兵” 的关系的论述。《地形篇》 中的 “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 意思是说如果将军对待士兵能够像对待婴儿和自己的爱子一样 ,他们就可以与你共涉难险 ,生死与共。
(三)战略性管理心理思想《孙子兵法》 中的战略性管理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 ,其 《谋攻篇》 中关于 “是故百战百胜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的远见卓识 ,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子兵法》 的字里行间都贯穿着战略制胜的精神 ,如在运筹、谋划大计方针时要全面掌握相关内容 ,提出 “五事” 和 “七计” ,并强调指出这是关系 “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的重要问题。所谓 “五事” ,是指 “一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 ,五曰法”;“七计” 是指 “主孰有道 ? 将孰有能 ? 天地孰得 ? 法令孰行 ? 兵众孰强 ? 士卒孰练 ? 赏罚孰明 ?” 认为通过对 “五事” 和 “七计” 的分析 , “吾以此知胜负矣。” 《孙子兵法》 要求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要做到 “知彼知己” ,全面掌握双方各种情况 ,既要了解对方 ,又要了解自己。《谋攻篇》 中论述到 “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 ,每战必殆。” 在实施战略过程中要做到精心计划 ,计划得愈周密 ,就愈可能战胜敌人。《计篇》 中论述到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 ,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一 “知” 一 “算” ,从战略管理心理上说 ,胜负已明。(四)战术性管理心理思想
《孙子兵法》 中对战术指挥方面的论述很多 ,其中很多方面已深入人心 ,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神速等 ,对人们科学开展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孙子兵法》 关于战术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的著名论断为 “兵者 ,诡道也”。面对战争 ,不仅要具有战略性的 “知” 与 “算” 的科学态度 ,还要在战术上使用超人的计谋 ,因为 “兵贵胜” ,所以才可以“兵以诈立”。只有通过各种计谋和技术技巧扰乱敌人的视线 ,打乱敌人的部署 ,打击对手的信心 ,攻其不备 ,才能战胜对手。即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计篇》)意思是明明有实力与对手较量 ,却故意装作不能打 ,想打要故意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 ,故意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 ,故意装作要向近处。就是说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迷惑敌人 ,在对方疏于防范的情况下 ,来个 “攻其不备” ,取得胜利。《孙子兵法》 中还提出了 “正合奇胜” 的法则。《势篇》 中论述到: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故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 “正合” 可大致解释为按通常的战术原则 ,以正规的作战方法进行的战斗;而 “奇胜” 则是指根据战场情况 ,运用计谋 ,出其不意 ,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也就是说 ,从战法上讲 ,明攻为正 ,暗袭为奇 ,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 ,采取特殊战法为奇。它启迪人们在管理活动中 ,善于出奇者就容易取得好的业绩。《九地篇》 中又论述到: “兵之情主速 ,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 ,攻其所不戒也。” 认为用兵迅速快捷 ,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选择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 ,攻击敌人毫无戒备的地方。进一步说明了兵贵神速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制胜效力。
(五)领导心理思想领导心理思想
在 《孙子兵法》 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 ,其13 篇中都贯穿着对将帅心理素质的要求 ,提出 “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计篇》)。《势篇》 中论述的 “故善战者 ,求之于势 ,不责于人 ,故以择人而任势” 和 “任势者 ,其战人也 ,如转木石。木石之性 ,安则静 ,危则动 ,方则止 ,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 ,也是要求将帅把主导思想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取胜的形势上 ,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士。要想办法激发队伍高昂的士气 ,使之蕴涵一种一触即发的巨大冲力 ,就像拉满的弩 ,触发的机 ,像高山上向下滚动的圆石一样 ,不可阻挡 ,也就是要求领导者首先要具备善于造势和思想发动、激发士气的能力。现代管理心理学表明 ,领导者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领导的自然影响力 ,而自然影响力中 ,专业知识与技术是领导树立威信 ,赢得下属信服和拥戴的主要因素。《孙子兵法》中对将帅的业务能力倍加重视。《谋攻篇》 指出: “不知三军之事 ,而同三军之政者 ,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则军士疑矣。” 由此可见 ,专业素质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孙子兵法》 中对领导者应具备的个性品质也做了重要论述 ,如 《九地篇》 “将军之事、静以幽 ,正以治” 就是要求领导者要具备沉着冷静、稳健和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个性特征。又如 《地形篇》 : “故战道必胜 ,主曰:无战 ,必战可也;战道不胜 ,主曰:必可战 ,无战可也。” 就是说将帅要依据战事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决定战与非战 ,而不要受到君主命令的干扰 ,并进一步提出 ,在危急时刻将帅可 “君命有所不受”。这就是说领导者做事要有主见 ,要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决断力 ,这样才能成就大事。现代管理心理学中有关权变的思想在 《孙子兵法》 中也有专门的论述。如 , 《虚实篇》 中的 “五行无常胜 ,四时无常位 ,日有短长 ,月有死生” 和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明确要求领导者要具有权变的思想和应变的能力。《火攻篇》 中也对领导者个人情绪控制与心理防范做了论述 ,指出: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就是说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因冲动而出兵 ,也不可感情用事而盲目参战。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 ,要做到以客观情势而不要以主观意愿进行决策。
(六)激励心理思想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激励 ,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孙子兵法》 很重视人的激励问题。《作战篇》 中多处做了专门论述 ,如 “故车战 ,得车十乘已上 ,赏其先得者” , “取敌之利者 ,货也”。并提出在特殊时期、紧急情况下的奖赏要打破惯例 ,加大力度 , “施无法之赏 ,悬无政之令”。主张仁爱士卒 ,以此调动其积极性。如 《九地篇》 : “视卒如婴儿 ,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孙子兵法》 中不仅重视对人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而且在 《九地篇》 中还对投险激励做了论述: “帅与之期 ,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候之地 ,而发其机。焚舟破釜…… 聚三军之众 ,投之以险 ,此谓将军之事也。” 意思是说 ,将帅赋予军队任务 ,就像登高而抽掉梯子一样 ,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敌国 ,就要像击发弩机射出箭一样 ,使他们一往直前。烧掉船只 ,砸烂铁锅 ,断其退路 ,表论文格式示进则生 ,退则死 ,战必胜 ,不战则亡 ,刺激军队以死奋战 ,这就是所谓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而后存”。这种投险激励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 “救灾式管理” ,即利用灾难式的情况 ,来激发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力 ,产生特殊的效果。
三、结语
《孙子兵法》 虽是一部古代兵书 ,但它其中蕴涵着的管理思想、组织方法 ,领导艺术等精华却为我们今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开辟了途径。尤其是其中的管理心理思想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促进了该学科的科学化发展 ,而且对人们在各个领域科学开展管理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王泽民.论 《孙子兵法》 的管理价值[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5):88 —93.[2 ]孙武.孙子今译[M].郭化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50-109.[3 ]董海洲,王建军.试论 《孙子兵法》 中的管理思想[ J ].求实,2004 ,(5):133 [4 ]朱永新.管理心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30-39.[5 ]程振清.《孙子兵法》 与商战[J ].甘肃社会科学,1997 ,(6):86.
第二篇: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如今的日常活动中,一味的循规蹈矩不擅动脑的表现只会被社会所淘汰,敢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却会在这个社会上绽放异彩。放眼现在,构建和谐创新型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智慧去开发环境,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环境,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不得不让人称赞。所以说,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可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案,而运用智慧去选择最恰当的那个答案才是王道。
孙子曰:“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把握好时机果断出击,全力以赴,必将为战争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把握好战机则要求我们要有一双慧眼,真正地做到明察秋毫,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正如同机遇总是眷恋于有准备的人,战机同样眷恋于善于发现的人,善于发现的人更容易去找寻这个社会的真理,马克思呕心沥血,用四十余载去探寻社会主义的真理;达尔文不辞艰辛,用青春年华去谱写《进化论》;牛顿善于发现,终成就万有引力之伟大······发现的目的或许并不在于发现了什么,而在于你是否有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再通过努力,将其化作成果,这就是发现的意义。另一方面,如何把握机会也至关重要,或果断,或细腻,不同的方式都只为达到同样的效果而服务,我们没必要考虑如何做才能把握机会,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没有一种确切的答案,但我们要有这种意识,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机会,走向成功。
综上而言,《孙子兵法》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兵书,更是一部包涵了众多人生之理的书籍。读《孙子兵法》,学到的不只是兵法,更有处世之道。
第三篇:《武林外传》中的管理心理学
《武林外传》中的管理心理学
《武林外传》中的管理心理学值得分析一下。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一听到这熟悉的歌词,我们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几个快乐的小人物,一段段逗人发笑的小故事。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这部名为<武林外传> 的电视剧里,看到管理心理学的影子。个性多样的团体首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客栈成员的个体心理。
智力上,吕秀才是片中学问最高的人,郭芙蓉、白展堂中等,祝无双偏下,李大嘴是顶级文盲。再来看看他们的气质。佟掌柜和白展堂都属于典型的多血质,不同的是,佟掌柜更善于说教,除了自己对事情总是乐观以外,还能激发别人的乐观情绪和工作斗志。吕秀才属于黏液质,耐受能力超强,不仅在被郭芙蓉虐待无数次之后依然充满了生命力,而且对于像姬无命这样武功深不可测的大恶人毫无畏惧,最终靠自己的“ 智慧” 拯救了客栈。郭芙蓉则是胆汁质的代表— — 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祝无双属于抑郁质— — 人长得漂亮,武功也不错,而且还是个劳动能手,可惜由于种种奇怪的原因,失恋了N 次,最终造成了她的抑郁。李大嘴是一个混合体,不好评价。
由此可见,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客栈可以看出,人员搭配是谷1很合理的。佟掌柜是典型的企业型,= J公关能力极强,非常善于管理像同福学I客栈这样的中小型服务业组织。郭芙蓉属于实际型,极富有攻击性,适合体力劳动,诸如杂役等。白展堂是社交型实际型的混合体,一方面负责保护客栈的安全,一方面又适合跑堂的职业。吕秀才更倾向于传统型,适合财务方面的工作。
强大的团体凝聚力仔细地看过本片,我们可以多次听到佟掌柜反复重复一个词— — 团结。可以说对于同福客栈,这就是最大的资本。那么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从何而来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主的领导方式
佟掌柜多次以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第2 0 集,郭芙蓉实际是挪用了客栈的金钱来给大家补过春节。事实很明显,损失应该由她自己承担,佟掌柜完全可以独裁。但是佟掌柜使用投票的方法,使得郭芙蓉没有办法不服气。第2 l 集中,在莫小贝是否应该学武功的问题上,佟掌柜作为唯一和小贝有亲缘关系的人,又一次可以选择独裁。但是这次她竟然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家庭内部的事,俨然把员工当亲人。无疑,这种民主的管理和决策制度在增强客栈成员的凝聚力方面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凝聚力的增强,可以再经过佟掌柜的其他手段转变为工作绩效。佟掌柜的这种民主观念很显然是超越了那个时代。
二、公平的奖惩制度
但凡看过本片的人都能够看出,佟湘玉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人都平等的— — 她和白展堂之间的关系最亲密,和郭芙蓉以及祝无双也经常以姐妹相称,但是对于吕秀才就只是一般的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对于李大嘴则直接是一副“ 包工头” 派头。但是在对员工的奖惩问题上,佟掌柜始终奉行着“ 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 的原则。月钱上,没有内外之分,所有人一律平等。惩罚上,对所有人都是一样— — 一旦犯大的错误便会被点穴,而白展堂作为执行者,一旦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佟掌柜尽管同情,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实际行动— — 白展堂第4 集因为赌搏挨板子和第4 5 集因为有免罪金牌擅闯衙门而入狱之时佟掌柜的反应就是明证。小费问题上,郭芙蓉不能私收小费,白展堂也不能因为和掌柜更亲近而私收小费。
三、合适的团体规模
众所周知,相同的其它条件下,规模越小的团体其自身的凝聚力越强。同福客栈虽然是方圆五十里之内最大的客栈,但是每个工种的工作其实只有一个专门的员工负责去做,团体的规模不大。由于佟掌柜的_______管理方法是以梅约理论为主、泰勒制为辅,团体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制约佟掌柜对员工心理活动的掌握,因此在佟掌柜没有合适的管理助手的情况下,扩大团体规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与其说佟掌柜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扩张的打算,还不如说她是在主动控制团体规模。以期在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避免团体凝聚力因为团体规模的扩大而明显下降。
当然这只是这部电视剧里面所反映出的几个方面,其他的,就需要我们在看的时候反复思考,不仅获得欢笑,也能获得启示。
第四篇:管理心理学A
31.疲劳--参考答案:劳动者在连续劳动一段时间以后,出现疲劳感和劳动机能减退的现象
32.健康--参考答案: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33.体力疲劳--参考答案:是指由于肌肉持久重复地收缩,能量减少,造成工作能力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34.脑力疲劳--参考答案:是指由于用脑过度、大脑神经处于抑制状态的现象
35.意守身外法--参考答案:意守身外即意守身体以外的事物。意守的内容要能使人心情平静、轻松、愉快,而不能意守使人心情激动的内容。
36.疲劳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生理因素:体力疲劳、脑力疲劳
心理因素: 引起心理疲劳的原因极多,如问题长期得不得解决,优柔寡断.思虑过度,情绪不安,工作不称心,人事关系不和谐等
工作能力曲线:作业强度和持续时间、作业速度、作业环境、作业时刻等的影响
37.疲劳消除的办法
参考答案:实行休息制度、进行工间锻炼、进行气功锻炼、改善劳动条件等
38.心理健康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智力正常。所谓正常,就是和同年龄组的个体发展水平差不多。
(2)需要结构合理。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需要.然而需要的结构必须合理。
(3)情绪健全。在现今,人们十分强调情商的重要性。其实情商就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情绪所具有的管理控制能力。健全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4)人际关系和谐。人总是处于人际关系之中的。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5)自我意识准确。要健康地对待他人,首先就要健康地对待自己。善待自己要求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控制自己。
39.工作压力有哪些性质以及应对工作压力的合理措施
参考答案:
工作压力的含义是指劳动者在面对难以适应的工作要求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劳动者的工作压力具有二个性质:不可避免性及双面性,所谓的双面性,是指对大多数的劳动者来说,工作压力一方面有着消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压力:(1)时间管理技术。(2)增强体育锻炼(3)进行放松训练(4)扩大社会支持网络(5)工作调动
组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压力:(1)设置现实可行的目标(2)对工作进行重新设计(3)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4)提供组织资助的健康项目
40.针对你目前了解的劳动者压力的现状,做一个报告,包括你所了解的劳动者压力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缓解劳动者压力的办法。
参考答案:
如今世界正处于高速发展与深刻变革的时期,劳动者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也愈来愈大。工作压力对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超负荷的压力会危害劳动者个人的健康以及组织的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其员工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工作压力过大是造成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减轻中小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国际权威职业安全机构称,长时间的持续压力会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引起精神衰弱、分泌失调、高血压甚至心脏病等疾病,危害个人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个体承受压力存在一个阈值,当压力小于这个阈值时会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和调动个体的潜力,不仅可以完成任务还可以使组织内部形成良好氛围提高团队效率;而当压力超过这一阈值,就会使个体感到精神紧张、焦虑、工作容易疲劳,缺乏信心,影响个体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团队的工作绩效。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压力:(1)时间管理技术。(2)增强体育锻炼(3)进行放松训练(4)扩大社会支持网络(5)工作调动
41.从一个劳动者的角度,阐述当前所面对的压力以及压力的来源,未来可能会面临的压力及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压力。
参考答案:
据某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最新调查显示,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列第一,大大超出全球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前列。
能够见证中国上班族巨大压力乃至“压力山大”的各种证据,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证据、微观还是宏观证据,无疑都十分丰富。比如,普遍超长的工作时间,有调查显示,中国职场人士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0小时的达76.3%,其中23.7%超过50个小时。
直观来看,压力之所以挥之不去,超六成国内白领表示压力主要来自“买房供房”。92.1%受访者对“走不动以后”的生活感到焦虑,57%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
那么,要化解这种源自“钱”字的压力,相应的“解压”或“泄压”的渠道,当然也主要是这样对应的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为上班族增加工资薪水——通过推动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比例,尽快遏制扭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其实,从更深层社会法治秩序的角度追根溯源,中国上班族面临的压力的真正来源,不仅只是一个“钱”字,更是“权利”两个字。显而易见,无论“赚钱”还是“花钱”的压力,站在法治秩序视角,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权利匮乏、保障不到位的结果。
因此,要想釜底抽薪地为上班族压力解压、泄压,根本出路只能是:改变权利的缺乏局面、全面落实保障权利。面对政府财政、官员行为,纳税人拥有彻底的知情监督权利,那么,劳资之间、垄断与非垄断之间的悬殊收入差距,依赖于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灰色收入,如何可能扩大膨胀?而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公共投入,又怎么可能总是显得不足?
31.个性--参考答案: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其行为并使个体的行为区别于他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2.挫折--参考答案:挫折是指个体的需要、动机和愿望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映。
33.气质--参考答案:我们通常也叫做魅力,是人们的各种行为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34.性格--参考答案: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35.需求--参考答案:是人们行为发生的原动力,反映的是我们缺乏某种因素时所处的主观的状态,以及对内外环境及自然,社会因素的需求状态。
36.个性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个别差异。
(2)整体性 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稳定性 个性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稳专性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4)倾向性 个体心理是行为的内驱力,行为是个性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而是表现出来一定的倾向性。37.能力有哪些管理原则 参考答案:
(1)能力阀限原则。能力阀限是指每项工作所要求的员工最起码的能力水平,在面试录用员工时,必须坚持被录用人员达到能力阀限。
(2)能力安排合理原则。能力安排合理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者在给员工安排工作职务时,要结合个人的兴趣及特长,进而进行合理的安排。
(3)能力互补原则。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企业管理者在安排员工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员工之间能力的相互补充及促进。
38.挫折产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挫折的产生必须挫折其情境存在。如果动机和目的都能够顺利的实现,也就不会产生挫折。(2)个体对现实目标受到障碍所产生的挫折,必须有所知觉。只有对挫折有所知觉,才能构成挫折情境,否则就不构成挫折情境。
(3)个体不仅要有对挫折的知觉和体验,还必须进而产生了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才构成挫折。
39.简述气质的各种类型及特点 参考答案:
(1)胆汁质:该类型心理特征表现为:热情、活泼、情绪易于冲动、具有较强的外倾性。
(2)多血质:该类型主要心理特征为:敏感、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多样化且较容易变化,具有外倾性。
(3)粘液质:该类型主要心理特征是:稳定、安静、反应缓慢、情绪不喜外露、注意力虽比较集中但易于转移,属内倾性。
(4)抑郁质:该类型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多疑、孤僻、多愁善感、能觉察到他人不易觉察到的微小部分。
40.请先对自身的个性进行分析,总结出自身个性的优缺点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自身个性的方案。
参考答案: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质四种。我属于胆汁质性格。我认为我的性格优点主要表现在:乐观积极,善于沟通交流,乐于倾听,富有责任心,愿意付出,不求回报,有自己的原则,理解他人。缺点表现为:缺乏恒心,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同时,我的情绪转变较快,由于注重细节,一些小事甚至都会引起情绪的波动。
综合分析,我认为我性格的完善方案应该总结为“避短扬长”四个字。
首先,避短,也就是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学会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少一些幻想。锻炼增强自己的恒心,做事情要有“不松懈、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学会掌握情绪的控制;
其次,扬长,也就是尽量发扬自己的优点。用自己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感染周围的人,真心和周围的人交往,充分表达自己的同时耐心倾听;对周围人和事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审时度势,做到明白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从和各种不同的人的交往中学习这些人身上的优点,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包容不同的类型的性格。
41.列举近期自身所面对的一次挫折,并说明解决方案,提出其当时应对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参考答案:
案例
我们公司是销售及加工手机的,与时俱进,新旧换代特别快;但生产过程中有些供应商不按时交货,不是结构问题就是设备问题不能按时出货,延误了生产,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决方案:作为采购员,供应商不能及时履行合同,在合理的时间内催告供应商要求供货,如果仍不履行合同的,则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对未履行义务的,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在签订合同时规定就当事人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优点:1.逾期交货可以推迟付款,一般交易时都是货到付款。
2.对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可解除合同; 不足:1.没有备用供应商,导致交货被动; 2.采购后,未定期跟踪,很多工厂都是您没有定期跟踪,觉得单不急,所以就一再延后;
33.谈判--参考答案:指冲突各方试图通过重新界定他们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条件来解决目标分歧
34.组织冲突--参考答案:指组织中员工之间、部门之间或员工与部门之间由于意见分歧或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对抗,是一个从知觉到情绪,再到行为的心理演变过程。
35.上行沟通--参考答案:即自下而上沟通时,消息是向职务高的方向发送
36.协同--参考答案:指双方通过积极地解决问题来寻求互惠和共赢
37.管理沟通--参考答案:指组织及其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的基础上,有计划的、规范性的职务沟通的活动和过程。
38.简述冲突管理措施第三方介入都有哪些方式? 参考答案:
根据第三方对冲突解决过程和结果的控制程度,可以将第三方介入分为三类:
(1)调解(mediation):调解者对冲突解决过程拥有较高水平的控制,而对于冲突解决的最终方案,控制性较低。在调解过程中,第三方积极管理冲突各方互动的过程和背景,但最终解决方案仍需冲突双方做出决定。
(2)仲裁(arbitration):仲裁者对冲突解决的最终方案拥有较高水平的控制,而对于冲突解决过程,控制性较低。仲裁者会对冲突各方做出强制执行的决定,而冲突解决过程则主要按照既定程序和规则进行。
(3)审判(inquisition):审判者对冲突解决的过程和最终方案均拥有较高水平的控制。在审判过程中,第三方不但决定最终的冲突解决方案,而且决定冲突解决的过程将如何进行。
39.简述管理沟通的内容 参考答案:
管理沟通的内容有:
第一,任务协调。管理沟通是以管理为主沟通,而管理是任务,因此,管理习通的大部分内容是有关任务协调的,进行工作分配安排的。
第二,信息分享。管理过程往往是综合的,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这要通过信息分享实现。管理沟通的重要内容是组织信息分享。
第三,冲突解决。工作的过程常常伴随冲突,因此管理沟通的目的之一是解决冲突
40.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自都有什么优缺点? 参考答案:
答: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有各自的优缺点:①单向沟通的速度比双向沟通快;②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③双向沟通中,接收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④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信息接收者的批评或挑剔;⑤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41.积极倾听策略的基本要素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 积极倾听策略的基本要素,即感知、评估和反应。
1.感知
感知是指从传送者接收信号并保持注意的过程。这些信号包括词语、语音、语速、声调、非言语线索等。
2.评估
评估是指理解信息的含义,评价信息,并保持对信息的记忆。为改善谈话中的评估,积极倾听者必须对说话者表示同感,并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组织。
3.反应
反应是指倾听者用一些话语、动作等鼓励和支持谈话继续下去。反应是对说话者的反馈,能够鼓励和引导说话者的谈话。
42.简要说明组织沟通渠道都有哪几种形式 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组织沟通渠道有以下几种形式。
(1)链型网络。链型网络是垂直等级组织的交流方式,适合单线联系特点的群体或组织。但在该渠道下,信息经过层层传递,易失真。
(2)Y字型网络。两位或多位下属向上传递信息。该渠道解决问题的速度比较快,但信息容易失真。
(3)轮型网络。每个成员只能与中间那个人沟通,中问人代表主管,四周的人代表下属,所有的沟通都是主管与下属之间的沟通。
(4)圆圈型网络。每一个人都从他临近的两位员工那里接收信息,不与其他人进行沟通,虽然沟通渠道不多,但每个员工可以随时接收信息。
(5)全渠道型网络。允许所有的成员之间进行彼此的沟通,沟通不受任何限制,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
43.论述有效沟通都有哪些障碍 参考答案:
(一)失真源
如果编码不认真,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就会出现失真。信息因素本身也可能导致失真,如信号的选择不当以及信息内容的混淆都是经常出错的地方。如果通道选择不利或噪声过高,也会使沟通失真。另外,一个人的偏见、知识水平、知觉技能、注意广度、解码的认真程度等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接受者对信息的解释与发送者的想法有所差距。(二)沟通焦虑
有效沟通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一些人(大约占总人数的5%~20%)总有某种程度的沟通焦虑或紧张。尽管很多人都害怕在人群面前讲话,但沟通焦虑所产生的问题比这严重得多,它会影响到整整一类沟通技术。这种人在口头沟通或书面沟通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沟通中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三)过滤
过滤指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比如,一名管理者告诉上级的信息都是上级想听到的东西,这名管理者就是在过滤信息。这种现象在组织中经常发生,当信息向上传递给高层经营人员时,下属常常压缩或整合这些信息以使上级不会因此而负担过重。(四)选择性知觉
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解码的时候,接受者还会把自己的兴趣和期望带进信息之中。如果一名面试主考认为女职员总是把家庭放在事业之上,则会在女性求职者中看到这种情况,无论求职者是否真有这种想法。(五)情绪
在接收信息时,接受者的感觉也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解释。不同的情绪感受会使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截然不同。极端的情绪体验,如狂喜或悲痛,都可能阻碍有效的沟通。这种状态常常使我们无法进行客观而理性的思维活动,代之以情绪性的判断。(六)语言
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词汇的意义不存在于词汇中,而存在于我们这些使用者中。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是这方面的3个最主要因素,它们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以及他对词汇的界定。在一个组织中,员工常常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风格。
44.案例1
明娟和阿苏之间的矛盾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但马德最后得到了提升去了陕西,明娟十分失望。她未能得到提升就够糟的了,使她无法忍受的是选中的竟然是马德。她和阿苏曾戏称马德为:“讨厌先生”,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马德的狂妄自大。明娟觉得马德的中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侮辱,这使她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进行了反思。当传言证实了她的猜测:阿苏对决策的作出施加了重大影响。之后,她决定把她同阿苏的接触降低到最低限度。
办公室里的关系冷了下来,持续了一个多月,阿苏也很快就放弃了试图同明娟修复关系的行动,他们之间开始互不交流,仅用不署名的小便条进行交流。最后,他们的顶头上司威恩无法再忍受这种冷战气氛,把他们两人召集到一起开了一个会,“我们要呆在这,直到你们重新成为朋友为止。”威恩说道,“至少我要知道你们究竟有什么别扭。”
明娟开始不承认,她否认她同阿苏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变化。后来她看到威恩是严肃认真、誓不罢休的,只得说道:“阿苏似乎更喜欢和马德打交道。”阿苏惊讶地张大了嘴,吭哧了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威恩告诉明娟:“部分是由于阿苏的功劳,马德被安全的踢走了,而且以后你们谁也不用再想法对付他了。但如果你是对那个提升感到不满的话,你应该知道阿苏说了许多你的好话,并指出如果我们把你埋没到中西部去,这个部门会变得有多糟。加上分红的话,你的收入仍然与马德一样多。如果你在这儿的工作继续很出色的话,你就可以去负责一个比中西部地区好得多的地方。”
明娟感到十分尴尬,她抬头向阿苏看去,阿苏耸了耸肩,说道:“你想不想来点咖啡”?在喝咖啡的时候,明娟向阿苏诉说了在过去这个月里她是怎么想的,并为自己的不公正态度向阿苏道歉。阿苏向明娟解释了她所认为的疏远冷漠实际上是某种敬畏:他看到她的优秀和效率,结果他非常小心翼翼,惟恐哪儿阻碍到她了。
第二天,办公室又恢复了正常。但是一项新的惯例建立起来了:明娟和阿苏在每天的十点钟一起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他们的友好状态使在他们周围工作的同事们从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了。
结合本章知识,分析阿苏和明娟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的领导是怎么进行冲突管理的。
参考答案:
分析要点:
可参照以下理论,信息掌握和理解的差异。位于组织的不同层次的不同群体,对于信息的拥有程度和与之相关的理解不同成为冲突的根源。沟通障碍。由于组织中,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沟通渠道受阻或不畅,影响了人们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信息的传达,而导致了冲突的产生。
有效的沟通对冲突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消除刻板印象带来的偏见和负面情绪,增进彼此的理性认识。在组织管理中,常用的沟通方法有对话法和组间镜像法。对话法是指通过团队成员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交谈来讨论彼此的分歧,甚于解各自基本设想的基础上建构团队共同的思维模式。组间镜像法(intergroup mirroring)一般适用于双方冲突已恶化到公开对立地步的情形,通常需要管理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干预。其目蒜旨在为冲突各方提供一个充分表达各自观点、讨论分歧的机会,并最终通过改变错误观念来找到改善双方关系的途径。
45.案例2
血案与危机
某年某月某日晚,某省著名女企业家,B公司总经理王女士,被该企业工人李某杀害,血案引起很大震动。
材料一:李某,21岁,B公司员工。记者在案发后采访时十分惊讶:该人一米八的的个子,五官端正,衣着楚楚,哪像个杀人犯!那么他为何对总经理起了杀机呢?
李某,单身,急于交女友。但由于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重奖重罚,优胜劣汰,李因竞争不利,被挤到车间搬运工的岗位,报酬少,地位低,自觉没面子。他多次申请调换工种均被拒绝。后来直接找到王总经也被断然拒绝。他消沉了。女朋友又找不到,他归罪于“搬运工”没面子、没地位、没金钱。他气愤了终于染上酗酒的恶习。某日,在企业的舞会上借酒壮胆,对某女工说脏话还动手动脚,受到扣发一个月奖金的处罚。
此后,李某工作不守规章,装卸物料乱扔,严重影响了生产秩序。车间严主任要其整理好混乱的现场,他便说:“给多少奖金?人家领班一个月数千元奖金,我怎没奖金?”严主任说:“清洁现场是你份内工,要嘛奖金?”李大骂:“放屁!”严主任说:“你敢骂人?”李说:“骂算什么,我还揍你呢!”抓起茶杯向严头上砸去,严闪过。茶杯打在墙上反弹回来的碎片却将其头部划出一道口子鲜血直流。为此,王总决定扣李三个月的奖金,以示惩处„
此后,李又找王总要求调到有面子、奖金高的岗位。王总以企业的有关规定予以拒绝。案发当天,李某与几个朋友喝酒,边喝边发泄怨气,喝到几分醉,竟冲进企业办公室找正在开会的王总经理等领导论理。“王头,给不给调工作!”王总说 :“现在正研究重大问题,今天不谈。”几位到会的领导七手八脚将李赶出办公室。李气愤不过,跑去抓来一把刀,硬闯进办公室:“姓王的,今天你不给我调工作,就叫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王总还是那句话:“今天不谈”。叫大家进去继续开会。大家软硬兼施又把李某赶出办公室。为防万一,报告了派出所。派出所迅速采取措施,将李某拘留。李某不服,提出申诉。于是派出所按法律规定,限他第二天把申诉书和保金送来,李某同意后被放回。李当即直奔总经理室,借车间有事叫走严主任之后,总经理室只剩市场部主任和王总两人,李乘机抽出刀向王总头部猛砍九刀,当场致死。
材料二:王总曾就读于某大学企业管理系,受过西方管理学理论系统教育。对西方管理十分偏爱,特别是泰勒的“胡萝卜+大棒”的名言常不离口。王总相信,“管理必须是非分明,黑是黑,白是白,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严格管理是不能让步,不能退却的”。王总对下属不但要求严,而且对下属一视同仁,依章办事,从不徇私,人称“铁女人”。
运用本章知识,分析为何会发生血案,如果你是王某,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参考答案:
分析要点: 冲突来源于沟通,无效的沟通或是缺乏沟通都会导致冲突,而冲突常常具有扩大化效应,一方面由于社会情境或他人的助长作用,冲突常常会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当事人双方的冲突行为会进一步影响双方的知觉和情绪,加深误解和情绪上的对抗,从而陷于恶性循环。因此,防微杜渐,尽快尽早地使冲突双方澄清误会、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案例中的王总应针对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冲突管理风格,而不是一味的使用单一的管理方法,增进与其的沟通与理解,并明确单位的规则和程序,消除误解,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并以此为教训,根据组织特点和具体的环境条件,利用一些可以改进组织沟通的技术,通过建立建议和咨询制度等方式消除沟通管理障碍,提高沟通效率。
31.需要--参考答案:当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或期待某种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它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32.动机--参考答案:推动个体活动已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态。
33.激励--参考答案: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34.挫折--参考答案: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35.诱因--参考答案:能够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6.简述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种需要 参考答案:
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其生命和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是需要层次的基础,包括对食物、水、性以及避免寒冷或炎热的需要等。对于缺乏这类东西的人来说,其主要的行为动机受生理需要支配。生理需要是人类最低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被满足,人们便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指对避免危险、威胁和剥夺的需要。最常见的安全需要之一,就是保护个人免受肉体上的危险,如火灾或事故等。第二种安全需要是经济保障。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如事故保险、健康保险以及人寿保险等,均有助于满足这类需要。第三种安全需要是对有秩序的、可预知环境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爱的需要,即希望爱别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个体都有一种要求归属于一个集团或群体的感情。
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希望获得成就感以及得到他人对自身价值的承认与尊重。尊重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有实力、有成就、能胜任、有信心以及要求独立和自由;另一类是要求有名誉或威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关心、重视或高度评价。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它是指发挥自我内在潜力,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这种需要往往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获得满足,音乐家创作出天籁之音,作家写出千古流芳的作品,诗人吟唱出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都是借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
37.简述期望理论的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参考答案:
期望理论认为,一个人从事某一行动的动力,将取决于其行动的全部结果的期望值乘以那个人预期这种结果将会达到所要求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其公式是:
激发力量=期望值×效价
M(Motivation)=E(Expectancy)×V(Valence)其中:
M——激励力量,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其数值变化范围在O至1之间。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
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它反映个人对某
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
该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
38.什么是挫折?挫折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
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挫折的产生由多种多样的原因引起,总的来说,不外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由客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叫做环境起因的挫折。这是由于外界事物或情况阻碍人们达到目标而产生的挫折。其中包括非人力所能及的一切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也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评价体系、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社会环境及所在组织的管理方式、文化等组织环境等。由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叫个人起因的挫折。包括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生活环境的不适应或难以承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自我认知偏差、动机冲突等等。
39.论述怎样合理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参考答案:
有效的管理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才能产生实际的、持久的、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各种激励方式各有利弊,存在许多辩证关系,只有合理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收到较好的管理绩效。
1.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
物质奖励主要用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精神奖励主要用于满足人的尊重过、成就、自我实现等高级水平的需要。这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内激励形式,其对人的行为有教育性、鼓励性、调节性和增力性的作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应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实际的、持久的、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如果没有物质性激励的支持和充实,精神激励的力量会大大减弱,甚至落空。当然,物质激励如果没有精神激励的主导和调节作用,其激励力量也会大大减弱,人失去了精神力量,就会失去做人的尊严。
2.奖励和惩罚之间的关系
奖励能是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加强、保持、巩固和推广;惩罚能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尽快控制、减弱、消除、矫正。在管理实践中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3.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的关系
直接激励是指工作本身直接含有能激发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这种激励主要用于满足员工的高级需要,如,荣誉和成就,承认和尊重,自我实现等。这些需要的满足是个人在工作和事业中,经过奋斗和拼搏之后,从内心体验到的。间接激励来自员工生活、工作等外部环境的激励,如,人际关系、领导作风、组织结构、工作条件等。直接激励是一种主导性的、更稳定、更持久、更强有力的激励因素,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结合起来,才能满足人的高低不同的层次的需要,能更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案例1
固定工资与佣金制
白泰铭在读大学时成绩不突出,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今后无多大作用。他读完日语专业后便被一家中日合资公司招为推销员。他很满意这份工作,因为工资高,还是固定的,不用担心未受过专门训练的自己比不过别人。若拿佣金,比人少得太多就会丢面子。上班头两年,小白对工作兢兢业业。随着他的业务和他与客户们的关系越来越熟悉,他的销售额也渐渐上来了。到去年他就己经是推销员中的姣姣者。尽管今年他的定额比去年提高了25%,但到十月中旬他就完成了全年的任务。不过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并不舒畅,令他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公司不告诉大家干得好坏,没个反应。可偏又听说别的合资公司都搞竞赛和有奖活动,有的老板还亲自请最佳推销员到大酒店吃一顿饭,并向公司内所有单位通报竞赛结果。以前并不关心排名的小白,如今却重视起来了。他觉得公司对推销员实行固定工资制是不公平的,一家合资企业怎么也搞大锅饭?应该按劳付酬。在日本老板拒绝了他的建议后,小白就辞职去另一家化妆用品公司了。分析案例,说明固定工资与佣金制的利弊,你将如何安排员工的薪酬制度? 参考答案:
分析要点
安排员工的薪酬制度可结合固定工作与绩效工资,具体来说,可灵活运用年薪制和职工持股制度等多种形式,另外,还应关注对员工精神需求的满足,注意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并注意其之间的关系,结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41.案例2
骨干员工为何要走?
张经理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恼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主要原因是该员工认为他现在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而且事实的确如此。而公司则认为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盾,离了公司他们什么也不是,又怎么会有作为?相持之下两人一气走之。
请你用有关激励理论分析此案例。
参考答案:
分析要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优秀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因此,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为企业领导者们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正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而这个问题也正是激励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你可以运用需要层次论、公平理论等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第五篇: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授课提纲)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系统的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科学。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理论背景:
(1)工业心理学。心理学知识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应用是从心理技术学开始的,亦即劳动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斯腾(L.W.Stern)在1903年提出“心理技术学”这一概念,随后,美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H.Munsterberg)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此类研究,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他于1912年出版了名著《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当时他着重研究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选择工人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如何安排条件使工作者得到最大的满足和达到最高的效率;三是如何发挥一切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心理影响。
(2)群体动力学。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借用物理学中的“磁场”概念来研究个体的行为,认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并且将“场”论进一步用于群体行为研究,提出“群体动力学”,即讨论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3)需求层次论。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clow)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文,其中论述了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即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个体的需要大致可分为五类,它们的产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通过发现和满足个体的需要可以达到激发个体工作动机,调动个体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4)人群关系理论。人群关系理论产生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可称作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梅约(E.Mayo)在1924—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第一次将工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重要地位上加以分析。他指出,员工的士气和生产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组织中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取决于员工和管理者以及员工和员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梅约因此被视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2、标志: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列维特(H.J.leavitt)出版《管理心理学》。
3、发展:
(1)人性论。如,麦格雷戈尔(D.Mc.Gregor)和阿吉里斯(C.Arggris)的X理论、Y理论、超Y理论;谢恩()的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假设。
(2)激励理论。如,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论、弗罗姆(V.H.Froom)的期望理论、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3)领导理论。如,坦南鲍姆(R.Tannenbanm)和施密特(W.H.Schmidt)的独裁—民主研究、布莱克(R.R.Black)和莫顿(L.S.Mouton)的管理方格理论、卡曼(A.K.Karman)的领导周期理论、利克特(R.Likert)、斯托格第尔(R.M.Stogdill)和沙特尔(C.L.Shartle)的领导素质理论、豪斯(R.J.House)的目标导向理论。
(4)群体理论。如,勒温的场论、列维特()的沟通理论、莫里诺(J.L.Moreno)的社会测量理论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管理学
2、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现象、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日常工作或生活条件下,围绕特定目的、对某些人群的行为进行系统的直接了解与记录。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实验法。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3、测量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包括个别测验和集体测验。调查法。以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访谈、问卷等手段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
4、档案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重新分析获得所需论据。
(三)研究内容
1、准确认知;
2、合理使用;
3、培训提高;
4、规范行为;
5、整合态度;
6、沟通协调;
7、群体心理;
8、改善领导;
9、维护健康;
10、促进变革
二、改善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概述
1、社会认知的涵义:
指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及对其外显行为的发生原因的推测和评价过程。
2、社会认知的类型:
(1)他人认知,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和特征的观察,判断其内在心理状态。
(2)自我认知,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包括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
(3)人际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4)角色认知,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特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认识。
3、社会认知的途径:
(1)听其言,“欲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2)观其行,“欲知其人,但观其行”;
(3)察其色,“有一分貌,必有一分才”;
(4)辩其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省己察心,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4、社会认知的过程:
(1)社会知觉:对个体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进行一种整体认识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表情的知觉,人的外在表情按其表达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二是对他人行为方式的知觉,了解一个人怎样行动、有什么行动和表现怎么样。
(2)印象形成:整理对特定对象的知觉成果,形成评价性结论的过程。各种印象形成理论:奥斯古德,评价性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评价(好与坏)、力量(强与弱)、活动(主动与被动);罗森伯格,“陪衬因素”与“负面因素”在印象形成中权重更大;安德森,印象形成的“平均方式”与“累进方式”。
(3)归因: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产生原因的过程。各种归因理论:海德(F.Heider),“个人倾向”归因与“情境”归因;维纳(B.Weiner),“稳定”与“不稳定”因素的划分;琼斯和戴维斯,“共同效应”和“社会赞誉度”高低所
导致的“打折扣”;凯利(H.Kelley),根据“一致性、一贯性、差异性”指标归因于“行动主体、行动对象、情境”。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对象:社会认知对象区别于其他认知对象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和认知主体形成互动关系,可能出现夸大、掩饰、欺骗等现象。
2、认知情境:具体的社会认知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及特定的价值解释中的。
3、认知主体:
(1)认知模式:认知主体的个人特征、及其认知层次与认知取向构成了认识活动发生其中的认知框架,它决定了主体在什么样的知识与道德层次上,从哪个特定的信息通道开始,展开认知与解释。因此,对人的认识应该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宽容。
(2)主体状态:认知主体即刻的需要、兴趣与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眼前的认知对象的认知结果,影响其认知的选择性,也影响认知结果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因此,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情商应该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永远的必修课。
(3)人格特质:认知主体消极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导致“投射”、“反向”、“曲解”等防卫性认知反应发生。
4、社会认知偏差:
(1)首因效应:认知对象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会非常强烈地影响到我们对他整体印象的形成,这是由个体的记忆规律(容易记住记忆材料的开始部分)、认知一致化的心理倾向(保持前后印象彼此相符)和文化对思维的定势作用(事物的重要性总是和它的排序密切相关)造成的。因此,一定要给认知对象留有表现的机会和余地,避免“先入为主”。
(2)晕轮效应:正如月晕的存在会扭曲我们对月亮正常的知觉一样,认知对象如果具有某种突出特点,我们对他的认识就会受到这种突出特点的影响,产生“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的改变。特别要指出的是,“社会特征”、“智能特征”、“相貌”、“名气”是比较容易产生晕轮效应的四种个人特征。因此,对人的认识要力求全面,避免以偏概全。
(3)刻板印象: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喜欢走一种捷径:把当前的认知对象归入一类人,然后用关于这一类人的某些固定的看法去推测眼前的这一个人。尤其容易集中在对认知对象所属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类别上。因为是“类”,所以可能大而化之,因为是固定的看法,所以可能已经过时。因此,对人的认识要勇于求异,避免循规蹈矩。
三、协调人际关系
在开始讨论具体的人际沟通技巧之前,首先必须说明,我们仅仅是在一个技术层面上展开人际协调问题的讨论的,而技巧与技术对于解决具体的、感性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要想系统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在”,恐怕仅谈操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至少还要能够正确解决如下三个层次上的问题:
1、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正确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3、正确的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对待人——增进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是人际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过程;沟通与协调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沟通是协调的手段,协调是沟通的目的。在这里,我们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人际面对面沟通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使用“共同语言”:沟通是意义的传递,意义在沟通双方之间传递必须要有媒介和载体,在人和人面对面的沟通中,这个载体经常是口头的语言,即言语。言语能够完成意义传
递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沟通双方所使用的言语符号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2、得体的言语风格:语言的风格差异不仅存在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之间,也应存在于不同的沟通情境之间。领导者应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亦庄亦谐,以求与不同沟通对象的良好交流,同时这也是良好的领导形象的重要方面。
3、学会真诚:作为一种人际行为的美德,真诚的真谛应该是“善”,是真正维护对方的利益,而不是简单的“真”。真诚在实践中不仅要追求“真”,而且要体现“善”。因此:首先,真诚不能是不假思索地表达感觉;其次,真诚不能是不假修饰地表达观点。
4、善于赞美:赞美对人际协调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它真正的功用在于:在不断地重复对他人的尊重的态度、关注的目光与肯定的行动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渐地确立起正确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会使我们的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5、非言语技巧:“在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中,言语充其量只能传达三分之一的内容,另外三分之二的东西都要靠非言语来传递”。目光接触、言语表情、身势表情、空间距离就是用来传递另外那三分之二内容的重要途径。
6、积极倾听:在沟通过程中,会“听”比会“说”更有助于增进其效果。真诚的倾听最能使对方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及受到尊重的,因而也是最容易令对方感动的。真正的倾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在头脑中复述了对方的话;在心中演练了对方的推论过程;设身处地地体验对方的情感;用多种手段促进对方畅所欲言;向对方反馈自己的感受和所理解的对方的感受。
(二)团结人——遵循吸引规律
在组织中,人际关系不仅影响个人心态与效率,它还会影响组织的团结与效率。协调人际关系的讨论至少要提及下述四个方面才算得上是基本全面的:正确的“三观”;正确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人际行为的基本原则;心理艺术与技巧。在这里,我们的论述局限于第四个层次。
1、邻近律:“近水楼台先得月”,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密切和谐的交往。邻近能够降低交往的成本,成本降低了,频率就可能上升,但邻近并不必然地导致交往多,所以,这个规律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发是:要想关系好,就要多交往。
2、相似律:“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特别是在态度与价值观念上与我们相似的人。因此,避免过分的差异,善于与他人认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要诀;它同时提醒我们:发掘自己的才艺,以此支持自己与他人的积极的共同活动。
3、互补律:“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特别是在能力与个性心理上与我们恰成补充的人。对自己所赞赏的、但又不具备的特点的渴慕,以及完成某种重要目标所必须的能力互补是这种吸引力产生的原因。
4、对等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人与人之间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用爱来交换爱。它告诉我们:人际关系虽不是以“帮助”他人为出发点,但起码是“互助”的;以“对等”去指导自己的人际关系实践,可以在协调关系的同时又发展和完善自我。
四、维护心理健康
“爱护人,保护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心理健康”,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管理心理学在中国的今天尤其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话题:社会转型,体制变革,观念相互冲突,价值日趋多元,竞争愈益剧烈,节奏不断加快„„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合理信念:
消极情绪不仅仅是客观境遇的反应,它还是主体以特定信念对境遇进行解释的结果。所以,要避免消极情绪,首先要剔除自身不合理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不合理的信念通常有三个特征:“必须”和“应该”;“糟糕至极”;“全部”和“所有”。在这里,我们格外强调两点:
1、避免过分自我关注: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个体在成年期遇到的最重要的人格问题就是成就与自我关注,即个体在这一时期容易因为强烈的成就欲望而导致过分关注自我,其动机是追求自我名利,达致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其结果却往往是因过分关注自我而使自我不堪重负导致自我戕害。
2、避免过分追求完美:过分追求完美容易到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挫折感,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总是追求一个求而不得的目标就总是使自己在经历挫折,久而久之会降低自信,影响心理健康。二是,事无巨细追求完美,事必忙乱,就容易在忙乱之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
对他人的合作、分享、互爱、互重的态度可以让你获得他人的关心、支持、赞许和爱,而自我中心将导致社会适应及人际关系上的重大压力。自我中心有不同的类型:自我重要型,“没有我地球就不转了”——大包大揽,耗尽崩溃;自恋型,“谁也比不上我”——控制、指责、攻击他人,被他人孤立;焦虑型,“别人都盯着我的毛病”——退缩、依赖、害怕失败,结果是失败、受伤害;虚荣型,“看着我”:轻浮、浅薄、虚伪,令人厌烦。
(二)减轻工作压力:
心理紧张的客观来源无疑是巨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在现代生活中,工作是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别让它演变为自我伤害的源泉。如果你在抱怨现代生活的压力太大,你快被“逼疯”了,请你立刻停止这样的想法,因为你心理的“压力阀”的控制按钮就在你自己手上,是你而不是别人在控制给你“加压”还是“减压”。在同样的负担下,谁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取决于谁更善于控制这些“压力阀”。
1、学会放弃:只有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工作上放权,生活上放手,达致心情放松。2、强制休息:强迫自己周期性地彻底摆脱工作,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全面起来,而不是只有工作。
3、勇于说“不”:证明自己“行”固然需要勇气,但在今天承认自己“不行”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注意调整自己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过高是给自己“加压”。
4、寻求支持:目标和时间管理:认清自己的目标和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与上下级之间达成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够产生更多的满足感、控制感,减少心理冲突,减少压力。
(三)学会心理调适:
心理像身体一样,需要健康保健,有些属于“固体强身”,有些属于“养精蓄锐”,有些属于“舒筋活血”:
1、积极的活动:发展一种积极的业余爱好,避免离开工作便无所适从。
2、积极的自我暗示:正如我们受不了一个人天天、时时批评、指责我们一样,我们也受不了自己对自己日复一日的消极暗示,事物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随心而化“的。对自我的态度:你可以选择自信、自尊或自卑的态度。自信的态度是“这件事我能行”,它让你很少担忧、怀疑、犹豫不决;自尊的态度是“我知道自己的价值”,它让你不必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很少为别人的批评而愤怒、惶恐;自卑的态度是“我比不上别人,我毫无价值”,它让你面对问题时回避和担忧,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抱怨、牢骚、内疚、自我孤立„„显然,自卑的态度会给你“加压”。
3、行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帮助他人更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4、适度宣泄:情绪管理:对情绪的处理有三种方式:压抑、放任和恰当地表达。前两种是“加压”的方式。“减压”的方式就是恰当地表达情绪。
(四)调整挫折反应: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挫折和失败总是难免。于是,如何正确应对经常发生的“不如意”,就是我们需要考虑、学习和在实践中注意的心理技巧了。
1、努力促发积极性反应:继续努力;调整目标;替代补偿;升华。
2、坚决避免非理性反应:攻击;固着,以固定不变、已被实践证实为无济于事的方式来应对挫折;冷漠,对所有的生活和工作目标都失去了追求的热情;退行,情感和行为上的幼稚化倾向。
3、合理使用防卫性反应:曲解,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对每个挫折都认真对待恐怕会给心理带来极重负荷,于是不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对挫折做一些“歪曲理解”。逃避,如果没有把握做到成功,而可能的失败又会对自信产生极大的打击,那么不妨不做那些可做可不做的没把握的事。
(五)寻求心理援助:
在遭遇重大挫折或发生严重心理危机时,我们必须寻求帮助,帮助可能以及应该来自哪里?
1、善待亲人。
2、深交朋友。
3、相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