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财发【2008】122号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报批稿)(卫办规财发[2008]122号 2008年6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急救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的国家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标准尺度。
第三条 本标准所指急救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和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第四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急救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由急救中心直接管理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下称直属急救分中心、直属急救站)参照本标准有关章节执行。
第五条 急救中心建设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援保障的能力。
第六条 城市的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机构组成。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
第七条 急救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应由各级政府负责,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政策,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新建急救中心应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现有急救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八条 急救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有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 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车。第十条 急救中心规模按城市应配备救护车的总数来确定,具体可分为5辆、10辆、20辆、30辆、40辆、50辆、60辆和60辆以上等。
第十一条 急救中心用房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分中心用房包括业务、行政、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站用房包括业务和后勤保障功能用房组成。
第十二条 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急救中心宜具备培训功能,并有相应的培训设施、设备;其他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急救中心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其数量和面积指标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急救中心的配套设施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第三章 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的设置和布局,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急救服务半径、人口、交通、经济水平、重点区域以及需求量等综合条件确定。
第十六条 每个地、市必须设一个急救中心或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且独立设置。直属急救分中心和直属急救站应按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医院设置,一般宜按18-50平方公里设一个分中心或急救站,其服务半径约为3-5公里,人口密集的地区,服务半径可适当减小。
第十七条 急救中心、直属急救分中心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直属急救站宜靠近城市主要居民住宅区,或重点区域,或交通要道。
第十八条 急救中心、直属急救分中心和直属急救站宜远离易燃、易爆设施。第十九条 急救中心用地面积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急救中心用地面积
┏━━━━━━━━━━━┳━━━━━━┳━━━━┳━━━━┳━━━━┳━━━━┳━━━━━┳━━━━┓
┃
建设规模
┃ 5辆及以下 ┃ 10辆 ┃ 20辆 ┃ 30辆 ┃ 40辆 ┃ 50辆
┃ 60辆 ┃
┣━━━━━━━━━━━╋━━━━━━╋━━━━╋━━━━╋━━━━╋━━━━╋━━━━━╋━━━━┫
┃ 用地面积(m(上标2))┃
1000 ┃ 1500 ┃ 2200 ┃ 2800 ┃ 3300 ┃ 3700 ┃ 4100 ┃
┗━━━━━━━━━━━┻━━━━━━┻━━━━┻━━━━┻━━━━┻━━━━┻━━━━━┻━━━━┛
注:1.表中所列指标,为保障急救中心功能的最低用地面积指标;
2.中间规模的急救中心用地面积指标可采用插入法计算;
3.60辆以上规模的急救中心用地面积可按每10辆增加400平方米计算;
4.直属急救分中心用地面积指标参照执行;直属急救站的用地面积一般为250-500平方米;
5.本表不包括培训用房的用地面积。
第四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条 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
┏━━━━━━━━━━━┳━━━━┳━━━━━┳━━━━━┳━━━━━┳━━━━━┳━━━━━┳━━━━━┓
┃
建设规模
┃ 5辆
┃ 10辆
┃ 20辆
┃ 30辆
┃ 40辆
┃ 50辆
┃ 60辆
┃
┣━━━━━━━━━━━╋━━━━╋━━━━━╋━━━━━╋━━━━━╋━━━━━╋━━━━━╋━━━━━┫
┃ 建筑面积(m(上标2))┃
850 ┃
1400 ┃
2150 ┃
2950 ┃
3700 ┃
4450 ┃
5200 ┃
┗━━━━━━━━━━━┻━━━━┻━━━━━┻━━━━━┻━━━━━┻━━━━━┻━━━━━┻━━━━━┛
注:1.中间规模的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可采用插入法计算;
2.60辆以上规模的急救中心建筑面积可按每10辆增加750平方米计算;
3.直属急救分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参照执行;直属急救站的建筑面积宜为250-500平方米;
4.本表不包括培训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二十一条 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及后勤保障用房单项面积宜符合以下规定:
一、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用房主要包括调度室、会商室、信息机房等,面积可按每辆车10平方米计,最低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二、业务用房主要包括车库和隔离用房,其面积可按表3计算,大于60辆,大于部分可按每辆30平方米计算。
表3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表
┏━━━━━━━━━━━━┳━━━━┳━━━━┳━━━━┳━━━━━┳━━━━━┳━━━━━┳━━━━━┓
┃
┃ 5辆
┃ 10辆 ┃ 20辆 ┃ 30辆
┃ 40辆
┃ 50辆
┃ 60辆
┃
┣━━━━━━━━━━━━╋━━━━╋━━━━╋━━━━╋━━━━━╋━━━━━╋━━━━━╋━━━━━┫
┃建筑面积(m(上标2))┃
400 ┃
700 ┃
950 ┃
1150 ┃
1300 ┃
1500 ┃
1800 ┃
┗━━━━━━━━━━━━┻━━━━┻━━━━┻━━━━┻━━━━━┻━━━━━┻━━━━━┻━━━━━┛
三、行政管理用房主要包括综合办公用房和专业办公用房。
四、后勤保障用房包括各类物资库房和其他服务用房。
第五章 建筑标准
第二十二条 急救中心建筑应贯彻经济、适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地方要求确定。
第二十三条 急救中心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体现简捷、明快的特点,重要用房的室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A级装修材料。
第二十四条 急救中心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建筑抗震烈度应在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础上提高一度,主要的车道和通道上不应有易倒塌的装饰物。第二十五条 急救中心的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并确保不间断供电,宜采用双路电源供电。不能保证持续供电的地区,可设自备电源。重要部位应有UPS应急电源系统。
第二十六条 急救中心的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一般用房应采用不燃烧体隔墙,其耐火极限为1小时,调度中心、库房等重要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为2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其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车库应按汽车库消防设计规范有关条款执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急救中心必须设置完善的避雷设施。
第二十八条 救护车车库包括车道的室内净高宜大于3.2米。第二十九条 有条件的急救中心可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
第六章 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配备
第三十条 急救中心应配置与其功能和建设规模相适应的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系统、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本区域电子地图和卫星定位系统以及114数据库信息系统等。
第三十一条 急救中心通讯系统配置标准。
一、*有线、无线通讯系统。
二、*数字交换系统。
三、*急救信息系统(包括三字段信息、地理信息系统)。
四、*数字录音系统(应设双机热备份)。
五、*UPS应急电源系统。
六、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省会以上城市GPS系统应包括车辆定位和数字信息,省会以下城市GPS系统可以仅有导航定位功能)。
七、LED条屏显示系统。
八、电子大屏幕投影系统。
九、视频监控系统。
注:带*号的是基本配置。
第三十二条 城市急救车辆所用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和普通监护型救护车的比例宜为1:4-1:6。
第三十三条 城市急救救护车内的设备配置:
普通监护型救护车的配置标准:
一、手提出诊专用急救箱;
二、微型医用氧气瓶;
三、气动急救呼吸机;
四、手持或脚踏吸引器;
五、手提多参数监护仪;
六、便携式心电图机;
七、骨折负压固定装置;
八、折叠、铲式、车式担架各一副。
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的配置标准:
一、手提出诊专用急救箱;
二、呼吸系统急救箱;
三、循环系统急救箱;
四、创伤外科急救箱;
五、骨折负压固定装置;
六、电动吸引器;
七、无创呼吸机;
八、全导联心电图机;
九、除颤监护仪;
十、铲式和自动上车担架各一副;
十一、防护服3套。
第七章 相关指标
第三十四条 急救中心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编制。在评估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可按当地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的平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2倍计算。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本建设标准的目的。急救中心是医疗救治体系的枢纽。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急救中心建设,全国大部分急救中心在这个时期得到新建、改建、扩建,设备得到了补充和更新,逐步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但是,在过去急救中心建设中,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规模与需求、功能与使用、装备与技术等不相适宜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为此,总结过去建设经验教训,制订《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提升急救中心工程项目决策水平和建设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满足急救中心的基本功能要求,是编制本建设标准的目的。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的作用。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的统一标准,在技术、经济、管理上起宏观管理作用,具有很大的政策性、实用性,是编制、评估、审批急救中心工程建设可行性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建设标准的重要尺度。
第三条 对本标准所称急救中心的概念作出了说明。
第四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的范围主要是新建的急救中心,现有急救中心的改、扩建工程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时,会受到原有条件的限制,可参照执行。按照目前我国现状,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建制的,其功能等同于急救中心,这一类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实际上行使的职能等同于急救中心;另一种是急救中心下属的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它由急救中心统一管理和建设的。
第五条 急救中心是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满足日常为人民群众提供急救医疗服务,也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重要会议及活动的急救指挥和应急保障任务。
第六条 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予以确定,特大型城市院前急救体系可分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三级急救网络,大中型城市可分为急救中心、急救站二级急救网络,中小城镇可以仅设急救中心(站)及急救网点。
第七条 急救中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履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突发疾病的比例随之增加,导致急救医疗需求量加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一些发达城市急救医疗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急救医疗已成为近一时期医疗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急救中心的建设必须统筹兼顾,既考虑现有的经济水平,又考虑将来的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八条 本条强调了执行本建设标准与执行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关系。随着国家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进展,必将有更多的标准、规范陆续发布,凡有关的标准、规范,均应贯彻执行。
第二章 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
第九条 城市救护车的配备标准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医发[1994]第30号)确定的。
第十条 我国小城市一般小于20万人口(按照我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小城市人口为小于20万人口),而20万人口的城市如按5万人配备救护车考虑正好为约为5辆,从经济的角度看,低于5辆的急救中心从资源配置和运行上看均不太经济,因此确定5辆救护车为急救中心的最小基本单位,60辆救护车的配备应是300万人口的城市,大于300万人口的城市均是区域性特大城市,区域性特大城市各地的差异较大,且建设已经较完善,所以确定急救中心宜为5-60辆规模。中间规模的急救中心可以采用插入法计算。
第十一条 目前,我国急救中心主要分类为:院前急救型、院前+院内急救型、指挥调度型和依托型等类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观念差异,采用模式有所不同。为了更好体现急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议以院前急救型模式为主导,其它模式的急救中心应逐步向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模式过渡和转变。院前急救型急救中心业务用房主要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和后勤保障等用房。
第十二条 院前急救行业技术要求高,从业人员必须得到专业培训。以省为单位,在省会城市急救中心设置培训中心既符合我国的行政划区管理,也便于区域之间交流。
第十三条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很难确定统一停车数量标准。标准中急救中心用地和面积指标,均不含普通停车的用地和面积,其用地和面积指标按照当地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标准定义的配套设施主要指为急救中心服务的用房,如锅炉房、水泵房等用房。各地的配套设施的程度和所建建筑的区域有关,较难划统一的界线,所以将上述的建设用地和建筑面积均单列,不计入急救中心建设用地和建筑面积内,由各地按实际情况自行决定。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行业的更加社会化和专业化,鼓励利用城镇已有的设施或由城镇统一规划建设,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符合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第三章 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合理的服务半径是院前急救快速反应的保证,因此急救中心(包括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的布局应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急救中心(包括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的配备、布局和许多因素有关,各地应按实际情况规划设置。
第十六条 按照我国城市规划的规定,我国城市人均占地面积约为60-120平方米,按5万人配1辆救护车,服务半径约为3-5公里计算,约为18-50平方公里设一个急救站见下图。但是,此标准对于大城市有较大困难,由于城市交通拥堵,虽然服务半径已经满足,但救护车到位时间无法保证,故允许服务的半径可以适当减少,各地可以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图略)
第十七条 本条简单阐述了布点的原则。根据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应小于10-15分钟的要求,急救站(点)的位置选择应综合城市各种因素合理布点。
第十八条 为保证急救中心本身的安全,应避免建在有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区域和地块上。第十九条 急救中心的用地指标是按急救中心建筑面积确定的,根据实际调查和平面设计测算结果,其容积率控制在1:0.8-1.5。急救中心的容积率不宜大于1.5,主要原因是急救中心车辆较多,应保持道路通畅,这样相对占地面积较大,因此用地面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容积率,适当放大些用地,便于合理总体布局,同时也为将来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第四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条 根据全国调查的数据和平面设计测算,参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文件,确定了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一条 考虑各地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标准对急救中心四大功能用房部分单独列出计算,各地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培训用房的面积本标准没有包括在内,可以依据各地急救中心具有的功能、培训规模和学员数量设定面积指标。
第五章 建筑标准
第二十二条 急救中心建设原则。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急救中心安全,标准特别规定室内装潢材料均必须采用A级装修材料,减少火灾隐患。
第二十四条 急救中心在发生灾难(包括地震)时,承担指挥急救作用,必须保证其建筑物本身安全,因此规定急救中心抗震设计时应在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基础上提高一度。
第二十五条 急救中心所有急救指挥调度均需在有正常供电的情况下进行,必须保证不间断供电。
第二十六条 急救中心主要用房必须保证免受火灾,主要用房均采用1小时的隔墙,重要用房采用2小时的隔墙,一旦有火灾发生,可以防止火灾蔓延,保证急救中心仍能继续工作。
第二十七条 为保证急救中心建筑物本身安全,应避免雷击。
第二十八条 由于救护车高于其他车辆,并设有天线和顶灯,普通监护型救护车辆高度一般均在2.5米左右,而负压监护型救护车辆高度一般的3米左右,所以规定建筑物净高3.2米。(车辆消洗间不在此标准内)。第二十九条 直升飞机在国外急救领域具有特别意义,而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直升飞机拥有量很少,仅在一些特殊范围内使用。但因发展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建造直升飞机停机坪。
第六章 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的配备
第三十条 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急救设备越来越多,本标准列举的是急救中心必须配置的基本设备。
第三十一条 急救中心通信系统的基本配置是按照卫生部相关要求设定的,其配置既满足大城市的特点,又兼顾中小城市的需求。
第三十二条 发达国家救护车辆多数为负压监护救护车,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大量统计调查的数据基础上,确定负压监护救护车和普通监护救护车的比例为1:4-1:6。
第三十三条 本项标准是参照《国家救护车的分类及装备标准》确定的。
第七章 相关指标
第三十四条 急救中心在建筑消防、建筑抗震、建筑层高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建造成本也随之提高,所以建安造价宜为当地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平均建安工程造价的2倍。发布部门:卫生部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21日 实施日期:2008年06月21日(中央法规)
第二篇: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报批稿)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三章 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四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五章 建筑标准
第六章 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的配备
第七章 相关指标
附 件 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急救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的国家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标准尺度。
第三条 本标准所指急救中心包括急救中心、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和独立建制的急救站。
第四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急救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由急救中心直接管理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下称直属急救分中心、直属急救站)参照本标准有关章节执行。
第五条 急救中心建设应具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活动医疗救援保障的能力。
第六条 城市的急救网络由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机构组成。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
第七条 急救中心及其网络的建设,应由各级政府负责,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政策,符合所在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适应项目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新建急救中心应按照立足当前、考虑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发展与需求的关系。现有急救中心的改建、扩建,应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第八条 急救中心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遵守国家现有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 城市救护车辆的配备按每5万人1辆配置,此配备包括救护车的备车。
第十条 急救中心规模按城市应配备救护车的总数来确定,具体可分为5辆、10辆、20辆、30辆、40辆、50辆、60辆和60辆以上等。第十一条 急救中心用房包括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 2 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分中心用房包括业务、行政、后勤保障等功能用房;直属急救站用房包括业务和后勤保障功能用房组成。
第十二条 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急救中心宜具备培训功能,并有相应的培训设施、设备;其他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急救中心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其数量和面积指标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急救中心的配套设施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第三章 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十五条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的设置和布局,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急救服务半径、人口、交通、经济水平、重点区域以及需求量等综合条件确定。
第十六条 每个地、市必须设一个急救中心或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且独立设置。直属急救分中心和直属急救站应按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医院设置,一般宜按18~50平方公里设一个分中心或急救站,其服务半径约为3~5公里,人口密集的地区,服务半径可适当减小。
第十七条 急救中心、直属急救分中心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直属急救站宜靠近城市主要居民住宅区,或重点区域,或交通要道。
第十八条 急救中心、直属急救分中心和直属急救站宜远离易燃、易爆设施。第十九条 急救中心用地面积宜符合表1的规定。急救中心用地面积 表1
建设规模 5辆及以下 10辆 20辆 30辆 40辆 50辆 60辆 用地面积(㎡)1000 1500 2200 2800 3300 3700 4100 注:1.表中所列指标,为保障急救中心功能的最低用地面积指标; 2.中间规模的急救中心用地面积指标可采用插入法计算;
3.60辆以上规模的急救中心用地面积可按每10辆增加400平方米计算;
4.直属急救分中心用地面积指标参照执行;直属急救站的用地面积一般为250~500平方米;
5.本表不包括培训用房的用地面积。第四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十条 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2的规定。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 表2 建设规模 5辆 10辆 20辆 30辆 40辆 50辆 60辆 建筑面积(㎡)850 1400 2150 2950 3700 4450 5200 注:1.中间规模的急救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可采用插入法计算; 2.60辆以上规模的急救中心建筑面积可按每10辆增加750平方米计算;
3.直属急救分中心建筑面积指标参照执行;直属急救站的建筑面积宜 为250~500平方米;
4.本表不包括培训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二十一条 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业务、行政办公及后勤保障用房单项面积宜符合以下规定:
一、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用房主要包括调度室、会商室、信息机房等,面积可按每辆车10平方米计,最低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二、业务用房主要包括车库和隔离用房,其面积可按表3计算,大于60辆,大于部分可按每辆30平方米计算。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表 表3 5辆 10辆 20辆 30辆 40辆 50辆 60辆
建筑面积(㎡)400 700 950 1150 1300 1500 1800
三、行政管理用房主要包括综合办公用房和专业办公用房。
四、后勤保障用房包括各类物资库房和其他服务用房。第五章 建筑标准
第二十二条 急救中心建筑应贯彻经济、适用、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地方要求确定。
第二十三条 急救中心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体现简捷、明快的特点,重要用房的室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A级装修材料。第二十四条 急救中心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建筑抗震烈度应在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基础上提高一度,主要的车道和通道上不应有易倒塌的装饰物。第二十五条 急救中心的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并确保不间断供电,宜采用双路电源供电。不能保证持续供电的地区,可设自备电源。重要部位应有UPS应急电源系统。
第二十六条 急救中心的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一般用房应采用不燃烧体隔墙,其耐火极限为1小时,调度中心、库房等重要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为2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其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车库应按汽车库消防设计规范有关条款执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第二十七条 急救中心必须设置完善的避雷设施。
第二十八条 救护车车库包括车道的室内净高宜大于3.2米。第二十九条 有条件的急救中心可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第六章 建筑设备标准及救护车配备
第三十条 急救中心应配置与其功能和建设规模相适应的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集群系统、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本区域电子地图和卫星定位系统以及114数据库信息系统等。第三十一条 急救中心通讯系统配置标准。
一、*有线、无线通讯系统。
二、*数字交换系统。
三、*急救信息系统(包括三字段信息、地理信息系统)。
四、*数字录音系统(应设双机热备份)。
五、*UPS应急电源系统。
六、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省会以上城市GPS系统应包括车辆定位 和数字信息,省会以下城市GPS系统可以仅有导航定位功能)。
七、LED条屏显示系统。
八、电子大屏幕投影系统。
九、视频监控系统。注:带*号的是基本配置。
第三十二条 城市急救车辆所用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和普通监护型救护车的比例宜为1:4~1:6。
第三十三条 城市急救救护车内的设备配置:
普通监护型救护车的配置标准:
一、手提出诊专用急救箱;
二、微型医用氧气瓶;
三、气动急救呼吸机;
四、手持或脚踏吸引器;
五、手提多参数监护仪;
六、便携式心电图机;
七、骨折负压固定装置;
八、折叠、铲式、车式担架各一副。
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的配置标准:
一、手提出诊专用急救箱;
二、呼吸系统急救箱;
三、循环系统急救箱;
四、创伤外科急救箱;
五、骨折负压固定装置;
六、电动吸引器;
七、无创呼吸机;
八、全导联心电图机;
九、除颤监护仪;
十、铲式和自动上车担架各一副;
十一、防护服3套。第七章 相关指标
第三十四条 急救中心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编制。在评估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可按当地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的平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2倍计算。
第三篇: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定稿)
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要求
一、系统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可有三种:集中接处警模式、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和集中管理与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
集中接处警模式,适合县级或小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适合有较完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中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处警与分类、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适用于有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城市的社会联动(紧急救援)中心;
集中接处警模式,分布式处警。120指挥中心可同时受理110、119和122报警电话,方便市民报警,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构成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电话通信调度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接警处警调度子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网络医院调度反馈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GPRS车载信息子系统、多媒体大屏投影子系统、LED图文显示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但各自之间具备完善的标准接口协议,保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操作简便。
三、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包含通信部分和接处警系统的建设。通信部分是基于调度机为核心的通信主体,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通信主体选用数字 1 调度机或数字板卡作为通信的主体。从电信局到急救指挥中心的机房,通过光纤连接,用一或多条数字中继线(采用1、7号或PRI信令),分别作为局外部通信、接警线路和调度专线。每条数字中继线相当于30路双向模拟电话线。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架设模拟信号的电话线路。
考虑今后升级与安全,本次建设通讯主体选择数字程控调度机,基本配制如下图。2个7号信令做120报警电话呼入,其中1个7号信令做主链路,另外一个做备链路,一但主链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上。1块环路中继做紧急专线调度
二块电源主备板,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
二块七号信令板,组成主备链路,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并自动发送报警消息到接警席,如两个都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环路中继,并发送最高级别的报警信息;
两块主板自动切换,当系统检测到故障,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块,并自动报警,如都出现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报警;
所有板卡都可带电插拔,无须关机操作,确保报警电话畅通; 调度机重要程序可以在线或远程升级;
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全分散控制、模块化结构,单层6U高度,外型大方美观,内部电路贴片元器件工艺。
集用户机、端局机、汇接机于一体,适用于社区、单位、企业团体作公网的接入设备;
具有Z、S/T、U、E1、E&M、载波等多种中继接口; E1中继有中国NO.1、NO.7、R2、ISDN(PRI)、V5信令;
无缝连接的热备份主机控制系统,热备份的二次电源与音源系统; 各种线路板都可带电拔插,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人性化语音信箱,根据电话操作过程,自动发出各种语音,指示用户使用;
故障自诊系统,在线自动(人工)诊断调度机各种故障,诊断精度为具体某一器件。中继诊断确保任一中继(环路/2M)都能正常工作,调度机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自动关闭或开启外线。分机故障自诊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别分机端断路、短路等故障;
具有Caller ID主叫识别功能,内外线主叫号码来电显示,环路中继DTMF与FSK制式兼容,E1中继信令主叫显示;
具有无限个发号器的发号系统,无一次与二次拨号区分,用户可任意重拨;
提供双话务台、调度台接口。话务台多种话务功能按键的使用使话务员操作更加方便。调度台具有内外线电话会议、群呼、组呼、一键呼、提机呼(热线)等各种调度功能;
具有IP电话,IP超市(公话)功能。IP出局可以多局向、多IP字冠、单IP字冠密码整机共享等;
具有汇接局机功能。进行接口与接口,环路与接口,环路与环路(即进环路—环路出)汇接。
四、数字程控调度功能 丰富的路由功能
自动IP出局、热线出局、汇接出局、二次拨号出局、1024个指定市话号码出局、768个指定手机号码出局;
4X100个限用号码组、4X100个能拨号码组、4X32个郊区限用字头 3 组;
32个专向局、11组等位局、100组用户-中继分组;
补网(无IP区自动从公网出局补网)、迂回(IP号码区无法接通将自动返回,选择第二路由)。
强大的号码处理能力
具备3套用户号码、10种发送主叫号码方式;
32组专向局号发/不发、32组专向局首位发/不发、128出局局号发/不发、入局局号收/不收;
系统具备4X100个号码替代组,根据需要自动改变分机向外呼叫的显示主叫号码或外线呼入的被叫号码;
非本地手机自动加0、本地号码加发字冠。齐全的业务及控制管理
分机级别管理、分时段等级控制、帐号密码管理;
通话限时、来电全转移、无接听转移、遇忙转移、热线呼叫、单键呼叫;
来电显示、循环振铃、来电选接、转接催挂、转接强插、监听、催挂、强插。
人性化的语音功能
多级IVR语音引导,外线呼入时听引导语音后直拨分机,当分机忙时,可改拨其它分机号码或对该分机进行留言;当分机无人接听可改拨其它分机号码或对该分机进行留言。同时每段引导语音又提供了多达5种选择,使得系统更具人性化,用户可自定义每段引导语音内容;
智能预付费语音引导,系统注册用户呼入时听预付费使用流程,实现全自动呼叫过程。同时用户可自定义预付费语音引导内容; 支持语音报时间、日期、分机号码; 提供语音查话费、分机参数、分机状态;
实现呼入中继提示、错号提示、遇忙提示、话务处理提示。灵活的时间参数设置
支持拨号音、听语音、催挂音、听忙音等时间参数调整; 内线呼叫分机振铃、外线呼叫分机振铃、转接失败提示音等时长的参数可灵活设置。
专用的调度、处警、呼叫中心功能 提供CTI呼叫中心接口;
群呼、排队、转接、选接、多方通话、强插、强拆; 恶意电话追踪、录音、应用编程接口(API)。强大的程控功能
彩铃: 在被叫分机没有接听时,系统让主叫听设定的音乐,每部分机可以设定自己的个性化音乐;
短信: 具有收发短信息功能。用户与分机、手机、小灵通、信息电话等互发短信息;分机无人接听或分机遇忙时,选择短信通知分机方式;
广播: 向带广播功能的多功能话机发起呼叫,多功能话机将自动摘机应答(多功能话机上可外接扩音设备),实现广播,方便发布通知或召开电话会议;
驻留: 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可将第三方电话转入驻留区,可转入多个通话,并在多功能电话上显示驻留序号,可随时选择与哪个通话;
保留: 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可对当前的通话 进行保留,从而与第三方通话;
保持: 当话机正在通话时,又有第三方电话呼入,给第三方送等待语音,当前通话结束后可与第三方通话;
选答: 话机作为话务总机使用,正在通话时,又有多人同时呼入,可根据来电号码重要程度进行选答,并将原来与本机通话的一方转入保留区里;
留言: 分机无人接听电话时,自动启动语音信箱留言功能,留言指示灯亮提示用户有新留言,分机主人回来后听取语音信箱留言内容;
叫醒服务:预设定时叫醒或一次、多次叫醒,预设时间到时分机振铃,语音提醒用户时间到;语音可自行录制;
电话会议:同时召开三组(120方/组,每组8方全双工)电话会议或六组(120方/组,每组4方全双工),支持召开内外线的电话会议;
夜服: 总机值班员下班后,将总机转移到其它分机上,由其它分机代行总机功能,此代总机的权限可设定;
手机伴侣:分机来话时,同时向登记的手机发起呼叫,用户可选择手机或分机接听来话,实现移动办公的全新功能;
外线连选: 利用若干条普通电话线(称外线)中的一条(对外公布的总机号)申请来电转移功能后,每当外线用户连续呼叫该总机号时,将来电逐一转移到其它空闲外线呼入,使多条呼入外线绑定在1个号码(对外公布的总机号)上,实现虚拟中继功能;
经理秘书: 所有呼叫经理的电话,均转为呼叫秘书分机,秘书预处理后再有选择地向经理转接电话;
录音: 预设录音分机的通话进行录音,记录重要通话作为商务凭证和管理依据; 代接: 邻近电话无人接听时按单键将来话转接过来; 转接: 将呼叫转移给其它分机; 绝对转移:将所有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
离位转移:有来话时,若超时无人接听,将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 遇忙转移:有来话时,若分机正忙,将来话转移到指定分机; 遇忙回叫:若被叫用户正忙,待主、被叫用户空闲时由交换机向双方发起呼叫;
免打扰: 可设6种免打扰方式,限制内外线呼叫本分机; 群呼: 当外线呼入时,向与该外线同一组的所有空闲分机振铃,任一分机摘机可与来电通话,其余分机停振;
话务分配: 总机循环振铃或序号在前的空闲总机先振铃; 短号冲突解决方案: 当内部分机号码与公网号码冲突时,可通过拨号位长、完号时间或#号来识别是内部分机号码还是公网号码,方便用户任意分配内部小号码,且无需二次拨号出局;
热线: 用户摘机后无需拨号,等待设定热线时长后,自动呼叫设定号码;
总机功能: 夜服、转接、总机互答、选接、强插、强拆、催挂、插话、代拨、监听、保留、保持等。
五、免费120线路实现行政电话
考虑到报警电话特点,除完成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拨打120报警正常受理功能外,各管辖网络医院、急救站、区卫生院等医院系统内、外部人员可直接通过拨打120电话,通过自动或人工转接至相关科室。“120报警平台” + 行政办公电话,每年可节省几万元电话费。
六、接处警设计 接处警系统由调度机一台、服务器一台、接处警席若干个组成。其中调度机完成呼入电话分流、话音转接、排队、调度等功能;服务器主要担任调度机、接警席之间沟通联络,分配接警席有序接警、送三元信息(主叫号码、装机地址、户主姓名),向地理信息系统发送三元信息,存储接警记录、录音资料等;接警席完成接警、处警任务,自动录音,案件调阅、统计等功能。
七、CTI服务器系统
1、设计要求
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联络中枢和数据存储中心,系统必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其稳定是十分重要,但由于服务器的工作事务不是十分繁重,所以硬件选用中低档型HP服务器。对于同时有数据库、CTI、语音等服务器的单位,建议使用机架式服务器,这样大大节约占地空间。
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微软公司的Win2003企业版,也可用Win2000Server,数据库选用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5企业版也可用SQLServer2000企业版或ORACLE9i企业版,数据库用Sybase公司的PowerDesinger9.0建模。
接警服务器软件用Inprise公司的面向对象Delphi7.0的高级语言开发,三层C/S结构,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2、设计要求
接警席是报警系统的终端,直接实现人机对话。工作事务比较繁重,也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稳定性也是设计的第一考虑,又由于接警时界面显示内容比较多,所以主机选用P4.0以上,显示器应17英寸以上。接警席操作系统选用微软公司的WIN2000或WINXP,接警软件选用Inprise公司的面向对象Delphi7.0的高级语言开发,三层C/S结构,整个系统界面统一风格,操作简洁易学;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单警种系统使用;接警资料统一放在服务器的GB_120的数据库中。
根据报警电话字头,实现调度电话自动快速绑定,接警员根据需要点击一下,实现快速调度到网络医院或卫生所等;
可以实时改变出警人员的上下班状态,“笑脸”表示出警人员在上班、“哭脸”表示下班,接警员根据上下班状态,有目的快速调度。
电子电话薄采用树状结构,可以动态改变单位类别、单位名称、人员名称和联系电话。
3、系统功能
实时自动接警,自动主、被叫号码识别
拨打报警电话,能立即显示报警电话号码、装机地址、装机姓名或单位名称等信息在接警席上。后台处理存储接警资料、录音信息。整个系统维护可设置自动或手动模式;
打入、排队语音提示
当报警电话进入报警平台,自动播报语音提示:“您好!XXX120报警台,有事请稍等,拨错请挂机”,系统自动循环播报语音;
自动播报值班警员编号,便于群众监督; 电脑语音播报来电号码,提示接警员接警; 同步数字录音、任意检索 当接警电话进入后,接警员提机接警时,录音系统自动启动,实时录下通话内容;录音资料统一存放在服务器上,可在任一台接警席上,按日期、录音号对录音资料进行检索,也可远程利用电话播放;
三方通话,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快速转移和传递
接警员根据接警的需要,可直接点击指定外线或内线电话号码按钮,即“一键”呼出,实现报警方、接警方、出车救助方的三方同时通话,即实现接警信息快速相互转移与传递;
内线、外线电话调度(一键调度);
有线电话和无线接入设备统一综合集中调度; 环路、数字中继、专线等位调度; 来电号码通过环路或数字中继快速回拨; 接警席强插、强断、监听、任意接听
接警席之间可以相互实现强插、强断、监听,一个接警电话振铃,可在另一接警席提机接听;
多个接警席可以同时并行接警、指挥调度、数据快速查询; 自动定位地理信息
对一机双屏的系统,当报警电话进入接警席时,根据电话装机地址,自动在电子地图中定位报警电话目标;
作战单位和协作单位电话快速查询与调度
点击电子电话簿单位名称或调度按钮,可快速查询或调度作战单位或协助单位的电话,供接警员快速接、处警使用;
恶意、骚扰电话拦截
如某一路电话经常恶意或骚扰报警,接警员将此号码存入骚扰电话库,并设置拦截时间和次数,此路电话在设定的时间内将被自动拦截,报警不再进入接警席,拦截信息通过语音和文字及时显示;
恶意、骚扰电话锁定
如恶意或骚扰电话报警,接警员可点击锁定按键,将此路电话挂起,在设定的时间内,使该电话无法正常使用,对方摘机即可听到系统设定的语音“您的电话由于恶意报警已被锁定,请到指挥中心接受处理,如真实要报警,请使用其它电话”,接警员可随时解除锁定;
呼叫自动分配与排队
在实际工作中,报警电话按1-N号接警席顺序分配,即1号接警席忙,则报警电话来时自动分配给2号接警席,1、2忙则报警电话来时分配给3号,以此类推;当其中某号接警席空闲时,则下一路报警电话来时自动填充该接警席;
病历按日期自动生成病历编号、接警日期自动生成接警编号 接警、调度重复报警给予提示
当同一路电话报警时,系统自动给出报警次数;当不同或相同电话报相同病历时,通过相同病历编号绑定,实现一个病例在多次重复报警后,处警、调度、反馈、录音资料的统一;
专家推演辅助决策
根据病历类型,系统根据设定的工作预案,自动检索相关的工作预案,为接警员接警处警提供辅助决策;
电话点名
各出勤单位定时拨打 120 进行报到,自动对出勤情况进行统计; 坐席电话没有挂好,系统自动语音提示接警员将电话挂好; 预定电话自动跟踪;
一机双屏或三屏(接处警、调度信息、地理信息); 接警电话没有挂好,系统自动语音提示警员重新挂机; 密码认证查询或编辑案件资料; 自动生成并显示接处警记录表;
接处警记录通过C/S和B/S结构实时自动发布;
自动生成出车单、病历单,自动生成各种日、周、月、季、年报表; 自动生成病例的24小时、日、月、年等图形分析; 送到各科室的就诊病人人数统计; 重大伤亡事故统计与打印; 常见病例统计与打印; 司机出车次数统计与打印;
接警员接警次数统计与打印; 骚扰电话统计与打印;
卫生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日、月、年报表自动生成; 简单快速多条件和综合多条件查询;
原始来电号码、日期、时间、录音、接警状态警员无权修改; 今日求助自动快速显示; 系统统一使用服务器时间计时;
系统出现异常,服务器、接警席自动及时报警; 警员根据自己喜好,设置个性化的界面。
八、网络医院调度与反馈系统
1、警情调度与受理求助
自动接收指挥中心派车单,电脑音箱报警提示值班人员; 自动编制接处警单、派车单; 病历资料在线反馈;
受理群众上门求助、信息上传。
2、远程数据查询与反馈系统
在指挥中心机房配置好Web服务器,为接处警系统提供WEB服务。120接处警资料是要严格保密的,对广域网的浏览信息包含:重大警情、当日接处警信息、月报、年报等;底层单位可以通过身份和密码认证,查询病历详细资料。
底层单位现场出警资料,可以通过Inte网或专网连接登录接处警Web服务器,在本地反馈出警病历的详细信息。登录反馈系统需要身份和密码认证,每个出警单位,只有查询与反馈本单位出警资料的权限。
九、短信平台
1、功能介绍
接收报警短信; 短信报警用户追户;
短信的模糊查询与分类统计,日、月、年报表; 短信息群发、组发; 短信息会议通知; 短信息点名; 短信息报到; 短信息病例反馈。
2、短信接入模式
短信报警平台需要通过无线网络或者有线网络完成短消息的协议适配和接收发送。无线接入方式采用GSM/GPRS/CDMA空中接口,通过移动网络和短消息中心建立收发连接;有线接入方式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直接接入短消息中心或短信网关。目前可以选择的短信接入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接入移动运营商短信中心或短信网关
运用方式是通过自己的服务器直接接入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由于运营商对直接接入的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并限制了最低业务量,而且涉及多个运营商网络(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需要分别接入,服务器的价格通常也较贵,因此该种方法仅适用于具有超大型业务量的单位,对于一般的中小型应用不适合。
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接入中间运营商的短信中心 通过拥有移动梦网授权牌照的中间运营商收发短消息,无需涉及多个运营商网络,设备投入比较少,但需要与中间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存在依赖于中间运营商等问题,且所有信息必须经过服务提供商,信息的安全和服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通过手机模块或短信猫收发短消息
这种方法是通过串口利用手机模块收发短消息,一个模块支持一个运营商,可使用单模块或将多个模块串接,构建简单,可独立使用,缺点是速度慢、可靠性低,不能使用特服号。
考虑到安全可靠、实时高效、建设运营费用和简单方便等诸多使用要求,用户选用短信猫方式。
急救电话是一个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急救过程中的每一步,对呼救者和急救中心都是非常重要的交互资料,而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双方通话录音,通过对急救过程中的对话,进行全程数字录音,将为急救的当时(当需要进一步明确呼救者的呼救内容)和以后的事故查询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依据;同时将数字录音与呼救事件相结合,能在急救信息系统中全面地勾画出呼救及处置的现场影像(图形,文字,录音)。
3、录音卡性能要求
支持PCI2.1总线:符合PCI2.1总线标准,突发数据传送速率高达133 MB/s;支持即插即用(PNP),无需任何跳线设置。
具备模拟电话线接口:板载RJ11插座可直接连接电话线,无需外置接线盒,连接方便可靠,故障率低。
2~8路高阻模拟线路监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监听接入点。如电信局nPBX之间、电信局n电话之间、PBXn电话之间,以及任何模拟音频信号,例如无线电台的音频信号。适用于各种环境下密度高低不同的场合,可广泛地应用在电话录音系统、呼叫中心监控和麦克风录音系统。
可编程的信号音检测器:可编程的信号音检测器,可检测任意频率的单/双音频信号音,方便地与各种型号交换机和集团电话配合使用。
高阻抗录音:录音阻抗高达10KΩAC/2MΩDC,不影响被监控信号的传输。
支持多种语音编解码格式:支持A-law(G.711)、μ-law、16-bit linear PCM、IMA-ADPCM、VOX以及MP3格式的编码和解码,支持WINDOWS标准的WAV文件,录制的语音文件可以通过Cooledit等声音工具进行编辑和播放。
具备音频输出接口:板卡上的0#通道集成了模拟音频放大电路及输出插座,可直接连接耳机或音箱,通过简单的函数调用就可以实现对指定通道上的声音进行实时监听。
具有唯一的硬件序列号:每片录音卡上的固件中均写入了唯一的硬件序列号,可用于在多卡系统中区别不同的卡,应用系统通过简单的函数调用即可获得。
具有硬件授权号识别电路:具有序列号授权识别电路。用户可申请设定唯一用户授权号,保护用户软件安全。
数字录音系统提供8路实时、并行数字录音和放音功能(根据需要可以灵活扩容至64路)16 与电信或网通等交换机同步耦合,对每一个呼救电话及调度电话,由交换机的振铃、摘、挂机信号控制,进行实时录音;录时提供四种录音方式:声控、压控、码控、程序控制;
录音存储文件支持Wav、Mp3、Dat等多种格式,支持多种压缩方式,如:A-Law、u-Law、ADD 等;
可对数字、模拟电话机进行同步录音,数字电话采用声控方式,也可对无线对讲系统进行在线录音;
录音控制台操作界面灵活,可在线显示各通道工作状态、当前状态保持时间、通道的设置方式等信息;
接警席提供按日期、时间、主叫号码、被叫电话、接警席号、病历编号、病历类型、调度单位、调度人员、坐席号等多种检索方式的查询;
对重大事故和灾害,通过病历编号将多次重复报警电话与多次调度通话录音绑定在一起,方便查询;
在接警席与病历绑定播放录音,可进行快进、快退、重复播放,可在播放录音段中任意定位当前播放位置;
对于无法确定具体条件的记录,可按多种方式,进行模糊查询,将符合条件的记录锁定到最小范围;
数字录音系统对通话语音进行实时压缩存储,录音磁盘空间满时,在接警席自动给出报警提示,可以设置成由系统滚动删除,自动维护磁盘空间,也可将磁盘上的录音文件通过备份设备刻录转储;
系统可自动、实时按设定的网络路径,实现录音文件异地双机备份,确保录音文件不会因为病毒或计算机硬件毁坏而丢失;
对录音文件有完整的维护管理功能,包括对录音资料的删除、备份、查询、统计、病历录音取证等,录音文件的维护由系统管理员进行;
可以根据白名单或设置特殊功能键强制停止录音,录音系统没有任何录音资料,可以满足特殊要求;
录音控制台软件可以在Windows操作重新启动后,自动加载运行,当外界电源突然断电,重新来电后,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关闭录音控制台,要求操作员录入对应的密码,密码错误,无权退出;
整个网络统一以数据库服务器时钟为同步时钟; 支持标准的TCP/IP、UDP网络协议。
4、录音系统容量要求
按每天有效接、处警100次计算,一个呼救受理或调度过程按3分钟左右计算,通话录音占用存储空间约1.2M(压缩存储),每月31天计算,一个月需要存储空间约3.8G,一年需要约50G左右的存储空间,如果服务器是1块160GB的硬盘,应该可以支持录音存储在3年左右。
十、地理信息子系统
电子地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利用它我们可获得各种信息及进行快捷的定位,地理信息子系统由电子地图的操作平台和电子地图 18 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MapInfo公司的MapInfo7.0,地图用MapInfo Professional7.0绘制,电子地图根据需要可以设置20多个层,分别是:背景、行政区域、河流与湖泊层、道路与桥梁层、自然村层、行政村层、乡镇层、作战单位、协助单位、重点单位层(水电站、发电厂、工矿企业)、危险物品、文字层、卡点层等。接警软件、数据库与电子地图可以“一机双屏”实现无缝连接,实现快速定位、显示等。
1、功能要求(1)定位功能
通过文字定位地图:在地理信息平台录入的地址,直接在地图上定位;
通过地图确定文字:点击地图信息点,自动提取地点文字到文字框内;
通过鹰眼图定位:在鹰眼图大范围的移动地图,在大图上精确定位; 汉字模糊定位功能:输入想定位点的部分汉字,系统即自动搜索出包含这些汉字的地理信息,直接选择即可定位;
根据最短距离原则,系统自动推荐距离报警点最近的3个作战单位,分别以不同的颜色、线条粗细连接作战单位和报警点,同时显示距离多少;
根据电话局向定位:由于各地电信目前一般不提供电话三字段信息, 除老用户可被精确定位外,新用户呼救一般不能被精确定位,但可通过电信的局向分布定位到一个较小的区域(片区或乡镇),然后再通过漫游进行精确定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比较准确有效;
“能量放射”显示定位信息:当报警电话定位在电子地图上时,定位点发出定位信息标记,好似电视塔“发射的能量”一样的闪动,接警员看到闪动标记,立即知道事发地点,和救援力量部署情况,这对120快速反应有很大帮助。
2、缩放功能
系统支持无极放大,缩小功能,也可直接输入所需比例尺,以鼠标单击位置为中心进行相应的放大缩小,并可将所选框区域放大到全屏;
系统的无极缩放功能与地理信息的可视性紧密结合,当地图放大缩小时,地图上相应的信息可根据实际自动取舍,避免地图缩小时信息过度密集,地图放大时信息量过少而影响视觉效果,而不能有效地辅助调度员操作。
3、查找功能
提供四种查找方式:按行政规划区域的面积查找、按鼠标拖放的四边形面积查找、按鼠标拖放的圆形面积查找,鼠标点击的点查找。
4、动态漫游
提供详细和鹰眼两个窗口,鹰眼图作为小窗口分布在详细图右下角,便于充分利用屏幕空间。
5、测量距离
系统提供测量2点或多点之间的距离,可测量道路长度,路线长度等。
6、图层控制
可以设置地图图层是否可视、可编辑等,一方面,接警员对地图进行操作时,系统自动控制地图图层是否可见,另一方面,为及时更新地图,维护人员也可手动控制图层,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增,删,改,以保障地图可用性,增强其实用力。
对作战与协作单位做醒目标志:对网络医院、急救站、卫生所等作战单位作醒目标注与管理,对重点保卫单位如市政机构、医院、120急救中心等协作单位作醒目标注与管理。
十一、电子地图信息数据
1、地图的标准
比例尺:城区1:5000,辖区:1:10000或1:100000; 基准:用经纬度坐标系(WGS 84),以利GPS定位和距离计算。
2、地图的来源
一般从测绘局购买图纸,由施工单位进行矢量化加工整理,包括:拼接、休整、调色、文字信息补充等。
十二、GPS车辆全球定位系统
GPS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目前的GPS系统主要以GSM/GPRS或CDMA 1X 为基础,利用GSM/GPRS或CDMA 1X数据传输功能建立传输通道。
1、车载系统通讯方式
急救中心需要有一台服务器能够连接Internet,并且具有静态IP地址,车载终端系统通过GSM/GPRS方式连接互联网,中心和车载系统在基于互联网的链路上进行通信。车载终端系统利用GSM/GPRS传输通道,自动建立和互联网连接,向中心发送信息,建立通信。
2、车载终端设备
车载终端包括:车载主机、GPS及GSM天线、通话手柄、信息显示屏、语音播放模块等。信息终端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操作面板按键设计合理,简洁,明了,LCD和键盘装配有绿色背光灯,即使在晚上和光线昏暗条件下同样可以操作。具有菜单热键和遥控小键盘功能,使操作非常简便灵活。终端监控范围广,使用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可以实现全国漫游。终端数据传输采用专用的纠错技术,误码率低,稳定可靠。
3、车载终端功能介绍 可通过手柄和耳麦通话;
通过中心下发指令设置电话热键,通过热键直接拨号通话; 接收中心的调度指令,包含:患者姓名、现场地点、患者主诉、等车地点、患者性别、患者身份、病情轻重、主叫电话、年龄、联系电话、联系人、来电时间等等;
可上传定位信息,如经纬度、高度、速度、方向等
可通过按键上传命令执行时救护车状态信息,救护车状态,根据调度指令变化的状态随带上传,这些状态包括:未上班,站内待命,收到指 22 令,驶向现场,抢救转送,途中待命,暂停调用等;
车辆熄火/启动标志; 车载终端电源打开标志。
十三、系统接口与协议
120急救指挥系统是一个多专业,多设备,多系统的复杂系统,作为一个单独的子系统,都有其缺陷,因此必须将作好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为今后系统扩展和对接提供方便。
1、CTI接口
系统通过接口实现有、无线的通信基础集成,实现对话机/无线设备的状态监控,对有线/无线调度机的控制,并实现软电话的功能;
系统可以提供数字中继接口、环路中继接口、E&M中继接口等,根据要求不同,选择调度机的不同配置,如:数字中继板(1号、7号信令)、环路中继、E&M中继;
接口主要功能:签入、签出、座席状态设置、查询话机状态信息、外拨、挂机、电话会议、电话转移、会议拆除、电话保持等;
采用 RS-232C串行连接,也可采用Ethernet网络(RJ45)连接。
2、GIS接口
电子地理信息和接处警系统实现无缝耦合,地图上所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改维护,以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需要;
电子地图子系统应基于指挥中心地理信息应用作统一规划,系统应能够满足接处警实时性高、信息量大、调用频繁的需求;
3、GPS接口
功能:发送命令、发送/接收文本短消息、发送/接收图形消息、车辆状态查询、实时跟踪、车辆轨迹回放等;
4、视频接口
功能:视频点的查询、历史视频播放、即时视频播放、云台操作等。可以根据不同厂家的监控系统提供的接口进行对接,实现报警联动;
5、一打一送接口
当公网(PSTN)电话或短信网关打入系统后,系统通过此接口可以得到打入电话的三字段信息。三字段信息包括:机主姓名、装机地址、主叫号码。接到三字段信息后,根据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记录及该记录是否是最新数据,系统自动在数据库中更新或添加数据;
接口形式:系统物理上通过外置调制解调器建立与电信局的连接,当系统有呼叫到达时,电信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主动向此连接发送打进系统的报警电话的三字段信息。
6、手机定位接口
手机求助报警,一直无法确定报警人的位置,是困扰快速出警的原因之一。指挥中心与移动公司达成协议后,可以通过光钎或ADSL与移动公司的机房设备联网,通过固定的端口,实时的将报警手机的经纬度传送到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和大屏就能显示报警的位置。
7、短信报警接口
8、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整个网络系统,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各个软件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都是基于TCP/IP协议。
十四、指挥中心网络设计要求
1、网络架构
指挥中心各项功能的实现主要基于高速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系统的通信平台,网络系统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指挥中心系统的性能。指挥中心组网方案主要要素有:局域网、与公安专网连接、网络管理和安全性等。
网络解决方案实现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资源共享,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数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其次是通信服务,最终用户通过与公安专网连接可以接警数据的自动收集、自动备份,收发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进行安全的互联访问;再次是多媒体应用,该方案支持多媒体组播,实现数字视频的共享。
2、网络安全设计
下面是针对中型网络的一种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多个用户的网络应用,通过防火墙实现内外网络的安全隔离,并采用集成的思科合作伙伴产品实现网络病毒检测和网站过滤的功能。
在内网与外网的接入处,放置路由器和防火墙,其中路由器的访问 25 控制列表(ACL)对访问数据流进行初步检测,只允许合法数据流进入,对内部网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如:对私有IP地址的过滤、对蒙骗IP地址的过滤、对网络探测数据流的过滤等。防火墙对经过路由器过滤后的有效数据流进行进一步检测,提供更加细化的安全措施和更强大的保护处理能力,如禁止非法数据流进入内网;将进入的数据流分类到所访问的相应服务器;防止内部网的用户非法访问和攻击外网的计算机;针对某一IP地址或MAC地址进行访问控制等功能。
专用安全防火墙工具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高水平网络安全性。作为专用的工具,这些防火墙不提供WAN接口,也不支持除RIP之外的任何路由协议。该产品安装在一个WAN路由器和内部网络之间,提供了基于自适应安全算法(ASA)的高级状态访问控制。能够根据分组起始点和目的地址、TCP序列号、端口号和其它TCP分组标志跟踪单个连接。分组只有在与来自网络内部的某个有效会话相关联时才会被允许通过防火墙。这使得机构的内部和授权外部用户能够进行透明访问,同时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未授权访问。防火墙的另一个安全特性是非UNIX嵌入的操作系统。这种专有的控制软件消除了通用操作系统的缺陷,提供了惊人的性能。
第四篇:南丰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南丰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南丰县人民医院(2013年7月3日)
我县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领导和专家、县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明确工作目标,对照标准,强化措施,克服困难,按照《江西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12版的要求,认真做好产科急救建设达标的各项工作。为了完善了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得到加强。为了更好地把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好和管理好。现将创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丰县位于赣东南,辖5乡7镇1垦殖场,172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其中妇女、儿童约20万)。服务半径约75公里,为降低我县产妇死亡率,提高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能力,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卫生局确定将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设在我院(南丰县人民医院)。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省级、市级群众满意医院”、“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被江西省卫生厅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称号。2009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被省卫生厅授予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2012年全市县级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全院有在编职工408人,其中技术人员占93.9%,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8人,中级医、技、护人员125人,设有31个临床、医技和行政后勤科室。全院实际开放病床320张,设有优质病房、ICU病房和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年收入过亿元,门诊量约31万人次,住院约1.7万人次。
医院拥有核磁共振(MRI)、德国西门子螺旋CT、美国百胜彩超、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C臂X光机、计算机X成像系统(DR)、超声弹道清石碎石系统(EMS)、腹腔镜等高、精、尖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医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产科危急重症急救能力。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12年初,县卫生局把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纳入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江西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12版,县卫生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从思想上统一了加强产科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产科急危重症急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认识。我院多次召开院务会和科主任、护士长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从院领导到全院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了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计划,将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明确目标,措施到位
在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创建中,我们认真对照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西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细则》2012版,切实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整个工作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1、打牢基础,硬件过硬。硬件建设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产科服务的有效载体。我们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过程中,着力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科室职能。确保足够的床位急救高危孕产妇;二是合理规范产房。县人民医院原来的产房是按旧标准要求设制的,功能分区不合理,针对不足,我们请市级产科专家组结合标准和房屋布局的实际情况,对产科一些不当之处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产房严格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有标准的产妇和医生通道,功能布局符合标准要求;三是对产科病房增添一些电子传呼器、洗脸台、电视机、输液轨道、隔离布帘,营造了舒适的分娩环境;四是添置产科专科设备。按照要求先后添置了胎心监护仪、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和婴儿培养箱,妊高症监护仪、全自动麻醉机、呼吸机等产科设备,产科急救中心硬件设施达到急救中心建设标准的要求。
2、加强管理,软件做硬。软件建设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难点。我们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系。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负责高危孕产妇急救工作的协调和总调度;同时我院成立了由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院内产科急救专家小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认真学习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急救工作流程和步骤,实行危重孕产妇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急危重症孕产妇要逐级上报。孕产妇抢救工作由县卫生局统一调度指挥,为了让全县人民都知道孕产科急救的成立及其功能和求救方法,由院领导带队派工作组到各个乡镇张贴急救中心和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电话,建立与县乡妇幼工作人员建立通信网络和覆盖全县的孕产妇急救网络,确保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二是建立制度、强化管理。按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特别是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重症监护制度、会诊制度、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产儿科合作制度、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症人抢救报告制度、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制度、孕产妇急救工作流程等制度;建立了基础信息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转诊、抢救、病例讨论、转运等均有登记。产科急救中心认真填写各项妇幼卫生信息表格和记录,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和县妇幼保健所。建立了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成员、急救专家组及县人民医院质控科定期进行产科质控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内练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中,我们始终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产科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目前,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开放床位50张,其中90%以上是产科病床,另外专设无菌产房及待产室,门诊设有产科门诊、妇科诊察室、门诊手术室及阴道镜室,拥有胎心监护仪、阴道镜、自动输卵管道通水仪、宫颈微波治疗仪等多项设备。共拥有医师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7人),护士31人(其中专职产房护士13人)。急救中心新建了全封闭式产房,儿科医师每天都到妇产科对新生儿进行业务查房,儿科新建了全封闭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并于元月30日开诊,目前运行良好。2012年产科急救中心住院总人数4490人,其中孕产妇总人数3965人,承担了我县80%以上的孕产妇就诊及住院分娩工作,剖宫产数683人,剖宫产率16.1%,在全省县级医院中是较低的。
一方面有计划选送人员进修学习。根据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需要,安排了产科急救中心医师到省妇保院进修,选送了数名医师到上级医院产科学习,有效提高了产科急救中心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在岗人员培训。一是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产科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二是组织院内产科知识学习和讲座,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每月组织1次以上产科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处理,重点学习了产产休克、DIC、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处理、急危重抢救知识、心肺脑复苏、急救药物应用、产科病例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每季度组织1次三基和产科急救知识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和模拟练习。每天组织学习1小时以上。通过反复学习培训,产科急救中心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产科病例书写规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
四、注重实效,加快发展
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要求。在硬件建设中,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查漏补缺,缺什么补什么,配齐孕产妇急救所需的设备设施。在软件建设上,主要是提高产科急救中心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在效果上,注重实效,以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目标,促进产科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自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以来,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与产科急救中心及急救专家组坚持24小时待命,产科值班医生分成一线急救组和二线急救组,分工合作;救护车、产科急救设备24小时处于功能状态。在接到出诊电话后,能迅速启动急救预案,5分钟内出动急救。
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为我县产科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我院产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出了应有贡献。如: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开展了无痛人流、镇痛分娩、妇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宫外孕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宫切除术、宫颈原位癌手术(锥切术)等,达到了我省二甲医院妇产科的先进水平。我院妇产科张莉萍副主任代表抚州市二级医院参加全省第五届县级医院临床实践技能大比武获产科级第一名。
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还承担了所有住院新生儿的二苗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以及宫颈癌免费筛查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是全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点,是全国危重孕产妇监测点。
我县的孕产科急救中心建设通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取得较好的实效。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产科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不断巩固和提高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成果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县产科建设和产科管理再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平安监发[2011]号
平安监发[2011]45号
平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转发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示范加油站、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创建活动 的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安监站、平邑街道办事处安监站,经济开发区安监办、蒙山龟蒙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各相关企业:
现将市安监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示范加油站、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创建活动的通知》(临安监发[2011]74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乡镇、县石油公司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示范加油站”创建活动,推荐一个安全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加油站争创“安全示范加油站”;各相关企业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承诺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活动,每个企业推荐一个班组争创“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各乡镇及企业推荐的加油站和班组于6月30日前报县安监局危化科,邮箱:pyajjwhk@163.com。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临安监发„2011‟74号
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示范加油站、安全生产优秀班组”
创建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安监局,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经贸发展局:
201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示范加油站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三项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安监局、省总工会、团省委《关于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意见》(鲁安监发„2011‟16号)和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安全生产双基建设突破年”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引导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加油站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承诺、安全示范加油站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三项活动”的责任感 去年,全市共有27家加油站被评为“安全示范加油站”,26 个基层班组被授予“安全生产优秀班组”荣誉称号。通过开展“三项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加油站的整体素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基础工作,推动全市安全生产管理上水平、上台阶。但是,在活动的创建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安全生产承诺”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对活动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安全生产承诺的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对安全生产承诺活动落实不积极,没有发挥出实效。二是有些企业班组规模参差不起,班组基础工作薄弱,班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班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有制度但贯彻落实不力,班组管理手册记录不全,记录内容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三是“示范加油站”创建不均衡,社会加油站成短板。因此,各县区安监局和创建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三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提高认识入手,切实解决部分生产企业和加油站认识不高、重视不够、目标任务不明确、创建措施不力、少数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安全示范加油站创建质量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做到认识再提高,任务再明确,添措施,出实招,求实效。
二、明确目标,选好创建对象,不断提升创建质量和水平
1、继续深化安全生产承诺活动,搞好安全生产承诺示范点建设,各县区评选出3-5家“安全生产承诺示范单位”,市局将从中评选10家单位由市安监局和市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承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在引导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参照市局制定的承诺内容,结合企业实际,面向社会和企业员工公开承诺的基础上,重点查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的内容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承诺内容的是否兑现,是否得到真正落实和 严格执行。
2、社会加油站要在创建“安全示范加油站”中取得突破,各县区推荐的安全示范加油站中,至少要有一半为社会加油站,力争年底10%以上的加油站达到安全示范加油站标准。市局将从中评选20家加油站由市安监局和市安委会授予“安全示范加油站”荣誉称号。
3、结合省安监局、省总工会、团省委《关于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意见》,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关于加强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意见》(临安监发[2011]42号),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创建工作活动。力争年底全市危化品生产企业20%以上生产班组达到“安全生产优秀班组”标准,50个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受到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表彰奖励,5个班组和5个班组长作为“十佳”班组和班组长,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分别授予相关荣誉称号,1个班组和1个班组长作为省级“双十佳”班组和班组长,由省总工会、团省委分别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三、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搞好服务,加强动态管理 各县区要引导加油站和企业班组积极向“安全示范加油站”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学习,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强化管理,规范经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专家力量积极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动员和引导企业职工积极参加创建活动,搞好指导服务,协助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开展“回头看”,加强动态管理。对已授牌的“安全示范加油站”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不能放任不管,不能使其作用逐渐弱化,更要对其高标准、严要求,加强督促复查,进一步巩固提 高创建成果,使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采取听汇报、看现场等方式,定期进行检查督促。重点查看安全示范加油站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的标准和条件是否得到长期坚持,是否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对符合条件的称号予以保留,对不具备条件的责成限期整改,经整改没有明显转变的,取消其称号,予以摘牌。市局将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督查组择期对各县区的“三项活动”的创建情况进行督导。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各县区安监局要把开展“三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明确各方职责,落实包抓责任,按照联系点制度,将创建目标分解到每个监管人员,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加强经常性指导与服务,定期了解其创建情况,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利用本县区安全生产杂志和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推广安全示范加油站和安全生产优秀班组的先进经验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和社会效益的增强,结合“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掀起创建高潮。要把“三项活动”活动与贯彻落实省、市局文件精神相结合,与岗位达标相结合,与创建安全标准化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把“三项活动”引向深入。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