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2010年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
案例一:丰田汽车召回门
事件主角:丰田汽车
发生时间:2010年2月-3月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故障
危机类型:产品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由于油门踏板和脚垫的安全故障,丰田自2009底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召回车辆,总裁全球“巡回道歉”。
在“召回门”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丰田车加速踏板等缺陷发出风险警示通告,希望消费者谨慎使用部分车型,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缺陷信息。
2010年3月1日,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就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说明,并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并宣布召回丰田在中国销售的多款品牌汽车。过去十年一直高速发展丰田公司,遇到了重大的危机打击,公司发展速度将大受影响。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2008年丰田全球销售额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的总和,令业界惊呼:世界汽车业迎来丰田时代!谁能预料,高速发展的丰田模式竟然隐藏着巨大的缺陷——快速的扩张、对于市场份额过度追求使得丰田忽视了地企业质量生命线的严谨把控,数以百万计的丰田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2009年突然爆发的丰田“踏板门”危机事件其实就是企业过往细微质量瑕疵的集中性显现后果。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丰田的危机公关策略曾经出现重大失误,迟滞、傲慢、抓不住重点,这反映了一家全球性的制造公司危机意识的不足。丰田公司的危机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的“不作为”、“动作迟缓”,到后来的不得不“正面出击”、“全力布局”的过程。随着事态的发展丰田公司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甚至公司总裁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掉着眼泪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并及时跑到中国向中国消费者道歉。然而,多数媒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对丰田的指责,“道歉来得太迟”、“道歉的态度不好”、“中美车主待遇为啥不同”等等诸多负面新闻仍然接连不断,让丰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丰田公司的处理,仍然两次错失解决危机的主导权。
但幸好丰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重新制定危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召回,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总裁亲身现身致歉,上书政府承认错误,丰田危机方始没有越演越烈。“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这也是对于丰田在此次“召回门”事件中的一大启示。
案例二:惠普蟑螂门
事件主角:惠普
发生时间:2010年3月15日
危机根源:产品质量事故
危机类型:企业声誉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央视在2010年3.15晚会上对两款惠普笔记本电脑的大规模质量问题进行了报道,惠普公司客户体验管理专员在接受采访时,对惠普笔记本的故障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中国学生宿舍的蟑螂太恐怖!此言一出,随即引起消费者愤怒,网友创造《蟑螂之歌》讥讽惠普。
3月16日凌晨,惠普在其中文官网公开道歉,并推出“客户关怀增强计划”,即为问题笔记本电脑提供延长保修等服务。惠普表示考虑对曾支付过主板的邮寄和维修费用的用户提供补贴,但未对消费者的召回要求给予回应。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3.15维权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年最重大的黑色日子——只要被央视315晚会点评批评到的企业,都意味着名誉扫地甚至是倒闭。作为全球知名的IT公司,惠普会被搬上中国最具影响的舆论审判平台,这实在是令人惊讶。在经历了客服录音曝光、质量门、蟑螂门和召回**后,惠普在中国市场的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受到了巨大挑战。这也让惠普公司意识到: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和高度。
从公关的角度审视,惠普在此事件中存在失误有二点:
1、对央视“公关”
不足。许多中国企业尽管已有很高知名度,但仍然每年投巨资去央视做广告,目的不在提升知名度,而是在于“讨好”央视——在媒体的潜规则作用下,当利益交换完成之后,媒体的舆论监督的公正必然受影响,这也是中国媒体环境的悲哀。
2、对消费者过往的投诉重视不足。惠普的金牌服务一向备受中国消费者质疑,这种服务外包式的方式过份依赖外部公司的做法,往往导致对终端监控不位,最终损害的是惠普自我吹嘘的金牌服务招牌。数以千计的消费投诉事件的累积,最终引发了重大危机事件爆发。
“蟑螂门”事件让惠普名誉扫地。这也是这家中国最知名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20多年之后受到的一记重击。作为一家成熟的跨国公司,惠普有庞大的公关团队与外部公关咨询公司辅以处理危机,但惠普将绝大部分精力摆放在危机爆发之后如何“搞定”媒体之上,而忽视对自己内部建设以及消费者沟通的重视,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惠普危机的爆发成为一种必然。这次危机事件给惠普公司敲响了警钟,在面对进入中国市场25年来最大的一次公关危机时,惠普应该看到在公司发展的同时,基层方面的工作也要做足,不能只看到生意的增长,而应该考虑到最终拉动生意增长的消费者体验和感受。
案例三:肯德基秒杀门
事件主角:肯德基
发生时间:2010年4月
危机根源:企业信誉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在网上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潮。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优惠券上标明复印有效),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而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并向顾客致歉。但“各门店给出的拒绝理由并不一致”。
消费者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在各大论坛发表谴责帖子,不时出现“出尔反尔,拒食肯德基”这样的言论,有网友甚至把各地的秒杀券使用情况汇总,一并向肯德基投诉。肯德基陷入“秒杀门”。
4月12日,肯德基发表公开信,承认活动欠考虑,未能充分预估可能的反响,承认网络安全预防经验不足,表示应对不够及时,个别餐厅出现差别待遇带来不安全因素,承认第一次声明中“假券”一说用词欠妥。
6月1日,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3000家餐厅落户上海,公司高层首次就 “秒杀”事件公开向消费者致歉。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肯德基“秒杀门”的事件本身以及发生之后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段都是失败的。“秒杀”是网上竞拍的一种方式。“秒杀门”源自去年的淘宝秒杀门。首先暂且不论电子优惠券的真假,肯德基各门店单方面以不同的理由取消活动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实体店运用网络电子商务手段搞促销优惠本来无可厚非,但因为经验的不足且处理不当带来的必然是信誉的损失和消费者的流失。
在消费维权方面,今天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当肯德基在秒杀门事件上表现诚信缺失之后,许多愤怒的网民在互联网集结成群惩罚肯德基——许多城市网民互相约定在就餐的高峰期一起涌进肯德基,并在肯德基餐厅中叫麦当劳的外卖,这种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的恶意维权行为得到许多年轻网友的响应。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肯德基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
随着网络web2.0环境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一个 “大众麦克风”的时代:在这种新传播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一个人都是舆论影响者——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企业危机的放大器和触发器。在网络的推动作用下,来自于网络的民意会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缺乏对网络舆论的监测和引导管理,是此次“秒杀门”事件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没有对商业本质的认识,没有对自己品牌的珍视,没有对消费者的尊重,即站的高度不够高,境界不够高,公关手段是不会高明的。在一个不断成熟的消费氛围中,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必然越来越高,维权的手段也必然越来越多元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关系维护,防止出现恶性的消费维权事件,从而引发企业危机事件发生。危机的管理手段再高明,也不及做好预案工作,把危机扼杀在源头里——“预防胜于治疗”,是企业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应该看到的原则。案例四:美的紫砂煲黑幕
事件主角:美的集团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虚假宣传
危机类型:企业信誉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开紫砂黑幕,美的紫砂煲所谓的“纯正紫砂”根本不是真正的紫砂,实为普通陶土添加化工原料加工而成。23日下午,美的向消费者和媒体道歉,承诺立即纠正不实宣传,对美的电炖锅公司立即停产整顿,停止销售,设点接受消费者退货。各大卖场全面撤架。但第二天,美的紫砂煲被曝出退货要收折旧费,也没有具体退换货细则。第三天,美的生活电器总裁通过央视新闻频道承诺,无条件退换货,且“无发票也能退货”。第四天,美的方面却发生变卦表示“无发票不能退货”。一周后,退货有了新版本,先鉴定,后退货。“紫砂门”还未平息,美的又陷入“改口门”。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紫砂门”曝光后,美的需要做的应该是真诚向消费者道歉,承认存在销售欺诈的错误,并及时为消费者做退货处理,以求最大限度地挽回消费者的信心和支持,保护美的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美的目前的做法看不出其有任何忏悔之心。从决策角度,美的宣称其紫砂煲没有问题拒绝消费者退货,这种策略必然是生活电器事业部由于部门利益考量而定的。但生活电器事业部没有看到的是,为自己部门之利,可能连累的整个美的品牌价值损失。
美的“紫砂门”事件本身备受关注,其后美的出尔反尔,对退款条件的限制则再次引发消费者的强烈质疑。从危机扩散的角度来分析,美的此次紫砂煲的造假危机,损失决不仅仅是生活电器事件部数十亿的市场销售,而更可能以此影响投资者对美的作为上市公司的品牌声誉的信任。如果危机管理不当,美的品牌声誉严重受质疑,则可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投资者抛售美的股票的狂潮。一旦按照这样的路径发展,美的多年以来建立的品牌将会毁于一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在震惊中国的三鹿三聚氰胺危机中,温家宝总理告诫中国企业家:“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一个企业家或企业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保护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长治久安。
在美的“紫砂门”曝光之后,美的的危机公关可以说是不到位的。这不仅造成了美的本身企业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家电电饭锅行业的损失。“紫砂门”事件之后,消费者对类似紫砂煲产品信任度大减,同时对“大品牌=产品好”这样的定式产生质疑,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将是一次致命打击。
当企业身上流着不是道德的血液,当企业故意踩踏社会责任底线时,这样的企业纵使其危机管理的策略再高明,也难以挽回民心。三鹿的前车之鉴并没有警醒企业,美的正奔向深不见底的危机深渊。
案例五:富士康跳楼事件
事件主角:富士康
发生时间:2010年5月
危机根源:内部管理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1月至6月,一共有13位年轻的富士康职工选择跳楼结束他们鲜活的生命,富士康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2010年5月26日,在深圳龙华厂,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首度公开面对数百家媒体。当着千余人,他深深三鞠躬,“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
郭台铭鞠躬道歉的形象被境内外媒体所广泛报道,“精神血汗工厂”等名词出现在境外媒体上。作为全球最大的IT、消费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的连续的自杀现象让苹果、惠普等全球知名IT企业发表声明表示高度关注,富士康连跳事件已经成为境内外舆论所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面对汹涌而来的危机,富士康一开始采取的回避与沉默姿态。但随着自杀人数的不断攀升,董事长郭台铭终于坐不住了。
2010年5月26日,11跳后,郭台铭终于亲临深圳,陪同媒体参观工厂,召开新闻发布会,鞠躬道歉。
随着富士康开展系列的危机公关策略:主动配合政府彻查事件;宣布为所有员工加薪30%以上;成立庞大的心理咨询团队进驻富士康,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邀请外部专家成立企业监察团,监察富士康用工情况,同是为富士康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在全工厂加装防自杀防护措施等。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有政府部门在参与,这体现了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为企业增添了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力。
在2010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富士康在迫于危机压力下不得不进行的危机公关。在出现“10连跳”后,郭台铭才站出来回应外界质疑。显然,郭台铭的步子慢了,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整个危机公关过程中,富士康经历的是一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磨难和考验。如果说富士康在这次的危机公关中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么就是富士康的处理手段更多的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企业的危机公关工作只能说遏制住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并没有在媒体高度关注的情况下,起到恢复品牌美誉度,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
作为一家庞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有着成熟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对于危机管理成熟度却没有上升相应的高度。2006年,富士康与当时批评其为血汗工厂的《第一财经日报》打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诉讼战,就显示出这家庞大企业严重欠缺的危机管理能力——官司最后的狼狈收场不仅使富士康名声扫地,而且给公众造成傲慢、自大、对抗舆论的负面形象。2010年的跳楼事件教训,使得富士康不仅认识到危机管理重要性,更认识到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进行透明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我们呼唤的是,富士康在经历这次危机事件后,能够好好反思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内的公关和对外的公关,在如此沉重的代价之下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机制,重塑品牌的形象和美誉度。
案例六: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
事件主角:霸王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危机根源:媒体报道
危机类型:产品质量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短短二三天时间,霸王经历了企业最惊险生死劫。
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霸王(01338.HK)旗下产品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二恶烷。消息一出,危机的狂潮即刻掀起,各大主流媒体、各大网站开始进行疯狂地报道。各种批判性很强的网络专题也随之推出。霸王股价一天之内暴跌14%。
强大的危机激流将霸王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事件很快又柳暗花明。
7月16日,广东省质监局发布新的检测报告称,霸王的二恶烷含量是安全的。对于霸王产品的合法性来说,质监部门的检测报告代表了官方对事件的定调。但对于市场与消费者信心来说,质监部门的报告却非金枪良药,无法在短时间迅速重振消费信心。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即使是媒体的错误报道,在公众容易对媒体偏听偏信的心理作用下,在网络媒体的放大与推动下,任何对于企业或产品的负面报道都可能引发一场大的危机**,这正是新市场环境下,每一家企业都可能遭遇到的挑战。消费信心的崩溃如山倒,但消费信心的重建却如抽丝剥茧般需要漫长的过程。
公共关系要义告诉我们,认知就是事实:公众对事物认知就是最高的事实,是超过事件本身的印象 “事实”。在霸王处理此次危机时,措施基本只停留在官方声明的层面上,不能与公众良好沟通,危机威胁仍然存在。霸王产品检测无毒,但品牌“毒性”在消费者心中仍未消退。新浪网的网络投票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网民不再相信霸王,不愿意再使用该品牌产品,纵使官方无毒的检测报告高悬其上。
霸王的“品牌毒性”主要由三方面形成:
1、代言人成龙不断消退的个人声誉影响霸王品牌的信任度。
成龙已经成为强大的品牌代言毒药:代言小霸王学习机,垮了;代言汾湟可乐了,没人喝了;代言北方汽修学院,假办学的;代言开迪汽车,卖不动。成龙有着极高的个人知名度,但却其代言的产品却屡屡因造假、宣传过度、夸大其辞而令到他个人声誉严重受损。正因如此,当成龙代言与虚假代言划上等号时,无论对于成龙还是代言的品牌都是造成了双重的负面冲击。
2、广告宣传很强,公共关系建设很弱。
毫无疑问,霸王是广告宣传的大户。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令到霸王产品的知名度很高,但其企业的透明度却甚低。这也反映了霸王在公共关系建设方面的缺失,只以强大的广告投入去提升消费认知,却未能以良好的公共关系活动去建立消费信任、未能系列以社会责任履行去建立品牌美誉度、以及未能建立彼此价值认同的全国性的媒体关系。当危机忽然来临时,透明度很低、媒体关系很差、品牌声誉不好的企业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
3、霸王单向思维的错误危机应对策略。
在危机刚爆发之时,霸王董事长一方面坚决否认产品出现问题,称含有二恶烷是所有洗发水产品都含有的物质,暗指是行业“潜规则”,此言论引发其他洗发水品牌及媒体的抨击。另一方面则指责事件是竞争对手策划,目的在于打击霸王品牌声誉。在事件扑朔未明的情况下,霸王这么简单地下结论,难免令人怀疑霸王此举纯粹是为产品避责。
在危机应对价值排序中,社会利益应该高于企业利益。在此次危机应对之中,霸王至始至终未曾体现出对社会利益及公众利益的关注,只是站在企业利益的立场上,进行辩解与推责。所以,即使最后官方声明认可其产品“无罪”,但从消费心理中,公众仍然会认为霸王“有罪”。
过往许多残酷的案例告诉我们,危机事件的爆发对企业造成的巨大伤害并不仅仅取决于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许多时候是取决于企业面临危机时的决择:能否正确制定危机管理的策略、能否快速有效与媒体沟通、善后在恢复中否有效获得消费者信任等。
对于霸王来说,此次二恶烷危机事件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处当然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但好处却提醒了霸王,企业遭遇危机是一种必然,没有经受过危机之火考验的企业永远都是不成熟的企业。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危机环境中,任何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导品牌更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全面的危机应对体系,这样方能保护企业之舟驶过惊涛骇浪,直抵基业长青的彼岸。
案例七:真功夫“排骨门”事件
事件主角:真功夫
发生时间:2010年7月
危机根源:食品安全问题
危机类型:诚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7月16日报真功夫进口排骨的质量问题,引发全国媒体关注。真功夫进口排骨安全与否,演变成了一场“排骨门”。
2010年7月,真功夫“排骨门”内部会议资料曝光。这些内部会议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09年10月,因为进口排骨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真功夫排骨分别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俭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和丹麦进口。但所提供的进口排骨中被发现胶线、胶粒、脓包、石头、异味。
真功夫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企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遇到一些有质量缺陷的原料不可避免,但有问题的原料在每次检验发现后全部销毁,绝对不会流入下一道生产环节。
真功夫同时表示,自今年1月份起,其已正式终止了与虹信、俭美的采购合同。目前80%都是国内采购,已与雨润、双汇、金锣有长期的合作合同,与中粮、新尚食等都有合作,能够保证货源供应。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真功夫的此次事件,引发了行业名企的信用危机。作为本土快餐行业之翘楚,真功夫陷入“排骨门”**,一方面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公众对于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企业的食品质量更加质疑;另一方面,真功夫此次危机事件也引起全社会的深思:名牌企业卷入质量安全危机漩涡,反映了我们的市场诚信、商业伦理还距离甚远。
真功夫的“排骨门”事件以及其危机应对手段给我们一个其实:对待消费者,我们不要想着如何去欺瞒和蒙骗,而是应该保持坦诚的态度和遵循真诚沟通的原则。无论是在接受记者面对面的采访,还是在发给各大媒体的新闻通稿中,真功夫方面一再强调,问题排骨绝对没有送进门店,被消费者食用。
为撇清和这两家问题排骨供应商的关系,真功夫在向各大媒体提供的新闻通稿中称2010年1月份正式结束与这两家供应商合作关系。在另一份新闻通稿中,更是自相矛盾。资料显示,在4月29日的紧急采购委员会上,真功夫对虹信和俭美关于进口排骨检疫证明的缺失及涉嫌制假,提出了处理意见。
对于食品安全这个敏感的领域,任何的危机事件都可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动荡。真功夫的“排骨门”事件表面上对国内餐饮业其他企业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事实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由此事延伸至整个国内餐饮业,对该行业的安全卫生持怀疑态度,不信任该行业的质量安全监督行为。
案例八: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
事件主角:金浩茶油
发生时间:2010年8月
危机根源:食品质量安全
危机类型:信任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8月下旬以来,金浩茶油被曝出苯并(a)芘超标,国内最大茶油生产企业——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受到公众强烈质疑,与金浩公司一起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还有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18日湖南质监局即已通过抽检,查出金浩茶油的9批次产品存在苯并(a)芘超标,却在长达半年之内未公之于众。
9月1日,在曝光压力之下,食用油公司金浩茶油终于为一个隐瞒了5个月的消息作出道歉:今年3月,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被查出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强致癌物质。金浩公司的道歉还透露,尚有近10吨含致癌物质的茶油未被召回。金浩公司还承诺将按照相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退款和补偿。
9月2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开始“发声”,就该事件进行说明,并于随后采取了一系列处理措施,包括责令金浩公司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等。
9月6日,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翔浩在其微博上透露:现在消费者手中还未召回的9个问题批次的产品数量为491公斤,价值约3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事件导致的市场损失至今已过亿。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在这次金浩茶油的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企业联合政府共同上演的一出失败的危机公关戏码。由此,一起看似简单的产品质量“个案”,演化成一场公众信任危机。
金浩茶油的致歉,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超标6倍”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时,金浩公司的第一反应却是矢口否认,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改口承认并道歉。而此时距消息传出已过了11天--金浩公司失去了与消费者坦诚沟通的最佳时机,也丧失了公众的信任。
直到9月1日,在媒体不断逼问下,面对公众质疑,陷入信任危机的金浩公司除了加强产品召回,董事长刘翔浩在微博和网友交流,并以个人名义发表公开信向消费者再次表示道歉。孰料此举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招来网友指责为公关秀,缺乏诚意。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企业必须正视自己存在问题,大胆地站出来去面对现在发生的这场危机。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因为自身或者是环境的因素,对于自身品牌和利益认识不够,大部分尤其是一些地区性企业片面的认识自身利益仅仅是能够看得到的物质收获,而忽视品牌和形象这些无形利益。造成企业在品牌以及企业形象推广过程中着重推广产品,即使有一些文化或者形象推广也是围绕产品销售产生的衍生品,没有独立、持续、完整、具有目的性的推广思想,这其中最为缺失的就是危机公关。
金浩在处理本次危机事件时,忽略了如今互联网的传播效力,传播事情的速度已经不是单单靠笔记本,现在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大大颠覆了传统的笔记本传播效果。作为新媒体,互联网传播速度更快了,随着3G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于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双刃剑,如果企业不再重视细节,将会输的更惨。除了国家权威部门外,现在又多了一个互联网的监督。几乎人人都可以把互联网变成自己对外发布信息的媒体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妄想通过欺骗和隐瞒来蒙混消费者,不仅是徒劳的,更加是对企业品牌的损害。
越早公布结果,越能降低受害者的受损程度,也越能体现企业和监管部门的社会责任心,从而也越能赢得百姓的理解和尊敬。相反,妄图瞒天过海,最终纸包不住火了再出面承认并道歉,即便道歉的诚意再大,也很难再次赢得百姓的信任。金浩茶油处理致癌事件的方法值得食品企业,乃至中国国内的所有企业深思。
案例九:蒙牛诽谤圣元“激素门”事件
事件主角:蒙牛奶业,圣元奶粉
发生时间:2010年8月
危机根源: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危机类型:企业信誉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发生的“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各界对奶粉是否会导致婴儿“性早熟”众说纷纭。8月5日,《健康时报》报道了“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后调查发现,三名女婴的家长均称孩子曾食用过“圣元优博”奶粉,他们怀疑孩子的性早熟和圣元奶粉有关。之后,全国多个地方均发现此类病例,嫌疑直至圣元奶粉。
8月8日,圣元发声明称婴儿奶粉未添加激素,并委托注明国际和国内律师事务所对最先刊播此事的两家媒体提起上诉。8月15日:卫生部发布声明,湖北婴幼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关。从“激素门”事发到圣元企业公开澄清事件,前后仅十天左右,此次圣元事件被及时澄清,具有一定的意义。
事隔2个月,圣元奶粉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最近爆出一个新闻:曾轰动一时的“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是有预谋、有步骤的被策划事件,而事件的幕后策划是蒙牛集团,这马上引起了媒体再度关注。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在“激素门”事件发生后,圣元采取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手段,表现得比较积极和主动,在一定程度上,圣元的危机公关手段在引导舆论、控制危机进一步发展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就在8月15日,圣元集团董事长张亮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致消费者署名日期为8月12日的公开信,向消费者道歉
除了主动的道歉,在这次奶粉危机事件中,圣元公司还运用一系列公关活动对舆论进行了引导,比如对公众进行信息公开、对有关疑问进行疏导,并借助权威信息改变舆论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功;以真诚的态度向公众道歉对权威信息发布者的感谢以及针对性早熟患儿的慈善捐赠也从另一方面化解了舆论。
危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加大了网络广告投放规模,主要投放重心在于被曝产品质量问题后的危机公关。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圣元通过新浪、搜狐、MSN等多个网站,突出宣传奶爸奶妈圣元青岛之旅、圣元奶粉菏泽爱心捐赠、圣元新闻发布会等事件,以期达到事件解疑、重塑企业形象的目的。
必须注意到的是,如今网络以及媒体的助力和煽风点火很快使事件成为热点群众事件。一个敏感话题加上网络,甚至一个足够煽情的标题加上网络,就可以在网络上形成迅速的燎原之势,引发一发不可收拾的负面后果。负面的新闻事件,特别是公众敏感度比较高的负面新闻事件,例如食品安全、儿童问题、房价问题、拆迁问题等等,传播绝对是爆炸式的。这时,尽管企业努力进行危机处理和公关,仍然无济于事,待政府职能部门出来进行正面回应时,为时已晚,况且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亦无法说服市场和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圣元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手段最后没有取得最优的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圣元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上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事件对于圣元企业和品牌来说是灾难性的,尽管最终测试效果证实圣元奶粉是安全的,但是圣元也失去了极大的市场份额,想要在短期内恢复到事件前的营销水平基本不能够。这一事件不但给圣元奶粉造成损失,更给整个中国奶粉行业带来影响,使得本来就气息微弱的中国奶业市场雪上加霜,进一步助长洋奶粉进一步抢滩中国市场,而中国婴幼儿奶粉的民族品牌也将因此受到冲击。
案例十:腾讯qq VS 奇虎360大战事件
事件主角:腾讯、奇虎公司
发生时间:2010年 10月开始引爆
危机根源:行业竞争
危机类型:企业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2010年企业危机事件,必定不能不提到腾讯和360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的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之战。
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360与腾讯在客户端领域再起冲突。10月14日,腾讯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360提起反诉。10月27日晚间,腾讯通过弹窗的方式,联合百度等网站发表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并号召同业不与360发生任何形式的商业往来,360随之通过弹窗形式反击,掀起两家弹窗大战。
11月3日,腾讯与360之战爆发最新冲突,腾讯称装有360的电脑将停止运行QQ公开信后,360表示将保证和QQ同时正常使用,腾讯方暂停WEBQQ使用,360下线了QQ保镖。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影响人数最多的一次热点事件。
直到11月7日,腾讯与360同时发表声明:在工信部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休战,握手言好——至此,一场惊动中国、震动4亿网民的“鹅虎”之战终于告一段落。
危机案例评点与分析:
尽管各方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解决冲突,但显然没有令事态停止或达到各自的目标。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来看,原本还处于公众事件的纷争,却由于措施的不当而上升为企业危机。腾讯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受到严重损害,而360将有可能面临实际的市场损失。
在这场“3Q”大战中,毫无疑问的是最后两败俱伤的下场,用户普遍感到这是企业的恶性竞争下对用户感情的赤裸裸伤害。但是通过对两家企业的危机公关手段分析,谈及其应对危机公关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360在本次事件中略胜一筹。
在战略应对上,腾讯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被动的应战。危机公关,最核心的能力是掌握危机发展的主动性。腾讯作为当事方,没有掌控危机的发展方向,从而在引导事件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危机状态下,企业处理危机的首要原则就是立即控制事态发展,显然腾讯忽视了这一点并因“公开信及相关措施”而加大了舆论的火候。网络舆论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并迅速扩大传播范围,网民一时间一边倒的批判舆论让腾讯失去了很多用户,同时对品牌和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打击。
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真诚坦白的沟通,企业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更应该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利益,而不是为了一时的竞争而损害用户的感情。在沟通方面,企业应该极力发展为用户的正面形象,努力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将舆论焦点转向积极的一面,并配合法律和技术部门的行动,使得由于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整个事件当中,360的表态就似乎更加迎合大众的诉求和需要,而腾讯只是通过两次“公开信”来和公众沟通,显然无法满足公共对组织信息的需求。另外,腾讯的高管表态也一直表现的非常强势和极端,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情感和诉求。
当前,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3%。这一巨大的数字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反映。然而,中国互联网产业表面的光鲜并没有掩盖到背后隐藏这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就此次腾讯和360的纷争而言,就是中国目前互联网竞争的一个缩影,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良性竞争环境,监管生态和机制,还有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显然在这些方面我们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都迫切的需要解决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业体制保障,我们就不能构建出一个健康、良好运行的互联网公共空间。
网络舆情管理刻不容缓
“在中国做企业,为何这样难?”霸王二恶烷危机**之后,面对着企业遭遇的巨大损失,霸王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地讲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说出许多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心声:创业容易,守业难。一次不经意的危机事件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做企业,真不容易。
在透明化时代,企业的运营受到全方位的监督:在高度的关注下,企业的点滴失误更容易受到放大,危机一触即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渗透和发展,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这对于政府或者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面临着一项新的管理挑战。
在赤裸的网络时代里,企业被各种舆论包围,危机现象环生。在网络环境中,企业危机表现出和传统危机不同的显著变化,传统的危机应付方法已不能完全有效,必须根据网络的特点采取新的应付措施。做好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管理和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危机公关方面能力的体现。
从大众传媒的社会传播功能来看,任何企业爆发的危机事件都具有强大的舆论关注性,能作为重大新闻题材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事后企业如何应对同样也需要借助大众传媒的舆论报道。无可否认的是,企业进行危机公关的关键之一是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从而帮助企业化解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体现出企业的应变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掌控网络舆论的方向至关重要。
第二篇:2003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2003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在2003年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重要的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年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引用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先生的一句话:“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课题的跟踪和研究,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2003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包括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具有代表意义的危机公关案例加以汇集和总结。我们试图通过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因素提炼和分析,并给予评价分值,故而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月,南京的个别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中电通信CECT928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翻译意思是“你好,中国种的狗”,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媒体一曝光,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众多此手机的用户准备向厂家讨个说法。
事件发生当日,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解决此事,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随即,中电通信公司发表公开声明:
1、我公司(中电通信)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发展民族企业为己任,公司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
2、CECT 928是我公司2002年8月推出的产品,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强大的功能、时尚的外观、精湛的工艺、合理的价格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Hello Chow”是该手机产品的问候语,意为“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
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用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了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陈述: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出来以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调节此事,并在第一时间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这一点表现了中电通信对这个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电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笔者认为,中电通信这起危机公关不成功之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中电通信似乎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危机处理过于轻描淡写,过于轻率。当消费者看到自己购买的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即“你好,中国种的狗”时,有过激的反应即使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和个人人格的高度也不为奇,毕竟人的思维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都按照CECT思路理解成“你好,可爱的宠物狗”。如果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消费者,当你打开手机时出现这样的画面,你会做何感想?这毕竟不是消费者自愿或主动下载的,而是供应商强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事态非常严重。而中电通信仅仅和消费者联系后,就草草地出了文章开头的声明。这样以我为中心的声明作用能有多大?能够安抚和平息消费者吗?能够给舆论一个合理的交代吗?第二,外交辞令并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以我为中心,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而不是在厂家,没有给自己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和消费者都留下余地。中电通信在声明中的第二条的意思是说我的手机很好、很受欢迎,开机界面也没有错,是你们理解错了,你们不应该那样理解!声明的第三条中“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言下之意好象消费者是在无理取闹。显然这些声明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中电信在此解释并没有给自己和公众留有余地,反而进一步将对立面加大。第四,中电信在此次公关危机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危机公关中的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中电通信市场总监就飞赴南京解决危机,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但并没有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主动让消费者和媒体参与到此次危机的处理之中。
专家点评:
“Hello Chow”理解成“你好,中国种的狗”,是消费者“太多心”,还是厂家“缺心眼”,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留给经营者更多的警示是:你的产品,最终是由消费者来使用与感受的,从这点说:经营产品其实就是经营人心。洞悉消费者的纷繁多样的情结,是你产品上市之前就应该考虑的,它是“研发”的一部分,而不是事后的“补救”。——陈宁(左岸纵横营销顾问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案例二:罗氏:“达菲”**
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2月9日,罗氏制药公司于广州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罗氏公司的医药代表也以达菲可以治疗该病而敦促各大医院进货。该媒体见面会的直接后果是为正在浪尖上的谣言推波助澜,广东、福建、海南等周边省份的食醋、板蓝根及其它抗毒药品脱销,价格上涨几倍及至十几倍,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达菲”在广东省内的销量伴随谣言的传播而扶摇直上。2月8日前广东省内仅1000盒,2月9日后飙升到10万盒。曾有顾客以5900元买下100盒“达菲 ”!
2月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的署名文章,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同时,罗氏制药还将面临严重的市场危机,直接的后果是“达菲”销量的直线下跌。《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发出后第二天,广州某医院“达菲”的销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费者提出了退货要求。
公关得分:5分
理由陈述:
“非典”是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跨国公司更不例外。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同样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在获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当“非典”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借机公关型,承担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扮演赋有诚信、爱心、有责任感的“本土化”企业;另一种则是利益熏心,无*不商型,最终陷入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中。罗氏在这场危机中,无疑扮演的是后者。像罗氏这样一个全球性的集团公司,信誉是其在世界各地扎根的保障。很难想象一个百年企业使用如此短视的营销手段来开拓市场是怎么做出来的。“达菲”事件对罗氏(中国)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罗氏为什么没想到在这种时刻开展公关活动呢?试想,如果罗氏不是开媒体见面会,而是向广大市民赠药呢?危难之中见真情,如果罗氏宣称的是“现在病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请广大市民不用惊慌,达菲对抗病毒有很好的效果,罗氏将免费向广大市民赠药。”而10万盒药的成本充其量最多几十万元而已。对于罗氏这样一个跨国公司来说,诚信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必须谨守;充分依*政府的力量,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应加强社会公益性的公关活动,比如为病人提供一些免费服务,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医药研究、赞助活动,免费向社会提供此类疫情的治疗方案,并得到专家的认可等措施都可以积极改善自身的形象,等等。让公众相信罗氏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专家点评:
起初的“借势营销”,最终成为被公众质疑的“乘火打劫”,这样的事件,因为发生在一个非常时期,一个跨国公司背景的大公司身上,而显得格外的抢眼。所有知道这件事和正在做这类的事的人,请记住这样一句话:Never sell our future for short-profit!(决不为短期利益出卖未来。)巧的是,它同样出自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陈宁
案例三:长虹:海外“受骗”**
3月5日,《深圳商报》刊载《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受骗金额可能高达数亿》一文,文章称: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在业内传播甚盛,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称长虹受骗已惊动了外经贸部。该报记者对此传闻还进行了多方求证,感觉事态确已严重等等。尽管在3月5日晚长虹进行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对《深圳商报》的“报道不实”进行了“澄清”。但危机还是来了,让人措手不及。3月6日股市开盘刚一个小时,四川长虹就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巨量抛售,股价上演高台跳水,到收盘时股价下跌4.22%,成交2600多万,创出了去年7月以来的巨量,甚至影响了大盘的走势。此后数天内,国内各媒体开始了对“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事件的各种角度的追踪报道,形成一边倒的声音。
公关得分:60分
理由陈述:
长虹在这次看似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中反应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该公司在寻找到公关危机产生的根源后于3月5日晚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举措。这些措施体现了危机公关处理应该具备的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纵观对此次公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长虹基本是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脉络比较清晰。在危机爆发的当天,长虹就及时提供给各大媒体一份声明,虽然这份声明有一些简单和模糊,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负面信息的扩散。其次,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展系列的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公众公关,使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同时并尽可能地重塑企业形象。尤其是长虹依*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展开政府公关,让绵阳市委出面说话,使《深圳商报》在显要位置就《传长虹在美遭巨额诈骗》一文进行了澄清,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而长虹公开声称将保留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被诈骗”事件,同时邀请律师通过网站和其他途径向股民说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误报”媒体索赔损失等,则是稳定股民信心的一个手段。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长虹在处理公关危机方面也存在不少败笔。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值得反思:首先,危机管理不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由于长虹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公司没有全员公关意识等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其次,同行关系不融洽。长虹公关危机事件直接反映了长虹与竞争对手关系的恶劣程度。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直接指出,这次危机是由基地设在广州的一家香港上市的企业所放的暗箭,目的是打击长虹的声誉。可见长虹与同行之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间的关系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第三,媒体关系不和谐。长虹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但是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与大企业的身份相匹配和协调起来。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在媒体面前就显得非常被动。长虹“遭诈骗”被爆发出来后,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跟风和炒作,除了给沉寂已久的家电市场增添几分热闹,给人们增添了一些茶后饭余的谈资之外,更重要的是反衬出长虹与媒体的关系不和谐。尽管一些媒体对长虹“遭诈骗”事件听取了长虹方面的意见,并就此做了分析,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媒体在对长虹的报道上对长虹本身是不利。
专家点评:
媒体业的发达,使得新闻信息越来越成为同业拼抢的稀缺资源。在感触或愤怒于新闻骚扰的时候,我们的公司管理者,特别是一个上市公司管理者,是不是想过:为什么不把你的屋顶做成透明的呢?!“透明”是对公众的责任,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陈宁
案例四:富士:“走私”丑闻
2003年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关于“富士走私”新闻不断被传媒曝光,问题的焦点又更多的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仅有的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声明更显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国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企图蒙混过关之意。在媒体公关上,富士更多的是“义正严词”,试图使媒体屈服。
富士“走私”丑闻更是遭到同行的诟病。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乐凯也表达了“极为不满”的情绪,并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并上报国家经贸委。“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成为了众矢之的。
对于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可经过调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富士,本该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战略,力争平息危机,将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以保住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市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采取任何的危机公关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东窗事发后,干脆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
公关得分:5分
理由:
当今时代,与公司公共关系一道发展起来的还有另一个趋势:记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兴起在各个层面并进行监控。随之而来的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的“丑闻报道”。
国内媒体与公众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认为它们是“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与大众逐渐认识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另一面”,媒体对于跨国公司的报道也逐渐从“宣扬”转为“揭幕”,承担起了向公众披露跨国公司危机的重要职责,这同时也是国内媒体市场化的需要。而部分跨国公司又对自身的不合法和违常理行为在媒体面前遮遮掩掩,不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主动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与媒体和公众沟通,之间必然产生碰撞。在很多时候,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媒体的不理解或者处理不当,往往促发了危机。而又由于公众与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使得公众受媒体舆论影响较大,所以危机公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考虑如何向媒体进行公关。
富士在媒体公关方面一直差强人意。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消息不断被传媒曝光,而且富士在遭曝光之后还以沉默作答。“与自己无关”的声明也推卸责任进行敷衍。而在对待媒体上又采取“义正严词”的态度,试图使媒体屈服。富士一纸声明函发给北京某著名财经媒体,表示要诉诸法律来解决被曝光事宜。事与愿违的是,就在富士发出声明后的两个星期后,北京这家报纸仍然利用较大的篇幅对富士以及“胶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踪报道,并配有社评性的评论,大有将曝光“富士走私”事件进行到底的决心。富士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显示与跨国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风范。“走私”事件被爆后,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追踪报道,则更是把富士与媒体不和谐关系表露无遗。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了一种与媒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富士之所以得了较低得分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底线。
专家点评:
除了愤怒,没有其他,开放的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投资者”。“富士”要做的是,重建底线!——陈宁
案例五:家乐福:“进场费”**
入夏之后,中国的各类供应商约好了似的不断揭竿而起,使驰骋中国零售业并作为第一家赢利的国际超级零售巨头“家乐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6月中旬,包括洽洽、阿明、正林在内的11家知名炒货品牌不堪收费之苦组成“炒货联盟”,并通过炒货行业协会在上海与家乐福叫板;接着,造纸业“半途杀出”,使家乐福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后,炒货**“跨”出上海,南京家乐福也遭“讨伐”。随后“猛料”再出——家乐福低价搅局惹恼春兰空调,后者扬言要给予家乐福高达5万元的重罚。对家乐福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多事之夏”。
在一连串的公关危机事件中,家乐福方面表现得异常低调,如媒体报道的那样,一如继往地在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尊严”,既不会主动出击,更不轻易退让,强势的地位使得它依然在沉着地筹划着如何把曾经的一盘散沙再次“各个击破”。
公关得分:10分
理由: 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家乐福与供货商的“通路费”问题体现了厂商之间市场和利润的博弈,只是这一系列事件在短时间内都聚集到家乐福身上,且于瞬间爆发,使家乐福危机空前。通过这次家乐福公关危机,极有可能改变目前商家与厂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对比,改变潜在的“游戏规则”,甚至会使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对零售业的开放以及相关的法律与法规的变更。
作为世界著名超级零售巨头的家乐福在中国政府的公关上似乎一直是个“门外汉”。据路透社2001年2月8日报道,中国经贸委官员表示,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分店都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审批,而违反了有关合资公司在中国开设的连锁店须经中央政府许可的规定。《金融时报》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家乐福采取整改措施。在这个事件里与其说家乐福对中国市场的相关法律的“忽视”,还不如说是其政府公关的失败。“进场费”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家乐福在被各大厂家“爆炒”的时候,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为什么迟迟没有出来进行调节与处理?唯一出来的炒货行业协会还是与其叫板的。“进场费”**发生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与监管者,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一直没有介入。
家乐福不妨拜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或商委,甚至中华商业联合会等国家机构,将整个事件进行陈述与沟通,取得政府机关的支持与谅解,以调节各方的“剑拔弩张”的局面。实际上家乐福可以从两个方面与供货商沟通:一方面积极与上海炒货行业协会进行商谈,寻找出双方的分歧点,争取相互理解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家乐福与12家炒货供应厂家分别进行沟通,倾听各自的想法,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和探听对方的要求底线,为以后事情的解决提供参考。与炒货协会的沟通与协调目的在于减少继续的磨擦,而与12家厂家分别进行谈判则是软化和瓦解炒货联盟的最佳手段。家乐福都没有做。
专家点评:
游戏规则由谁来制定呢?当然是强者。但家乐福们需要注意的是:产业生态需要良性的土壤,强权的肆意,最终不是独赢,而是双输。相反,强权者更有责任与能力来培育这块水土。——陈宁
案例六:麦当劳:“消毒水”事件
7月12日,广州两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点了两杯红茶后发现其中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现场副经理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前一天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清所致。两消费者与卖当劳相关人员就赔偿等问题理论和争执长达两个多小时之后店长和督导才到达现场。甚至在工商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停近一个小时后最终仍以破裂收场,消费者愤然报警。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一周后,麦当劳发表简短《声明》,用主要文字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两位消费者是媒体记者,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并保证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过失、该如何加强管理或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具体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经媒体多方报道,历经半月麦当劳和消费者达成和解,但双方对和解内容保密。
此前的5月份麦当劳某北京分店已发生过把消毒水当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当时受害者得到的回复是“没想到他们的态度特别不好,真是让我特失望。连最起码的医药费他们都不愿意出。店长还跟我说什么,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希望我能体谅她”。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自然会寻求媒体投诉。
公关得分:30分
理由及点评:
消费者的投诉处理不当是500强在中国一直头疼的问题。像“砸大奔”等事件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处理消费者投诉不当酿成恶果——危机爆发。美国提运公司副总经理玛丽安娜·拉斯马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增加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倾向=更高的利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企业能处理好因为自身行为的不当所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的话,消费者不仅不会远离企业,相反地,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企业,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并极大的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毕竟,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的态度。
一旦消费者投诉发生,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投诉处理若不及时,消费者就会寻找其他途径宣泄不满。“消毒水”事件中,麦当劳在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店长和地区督导在事情发生的两个小时后才赶到现场,说明麦当劳对消费者漠视,以及在危机处理机制上的欠缺。即使一份以我为中心的所谓的“声明”,也只是在一周之后才拿出来。第二,麦当劳的员工与两位消费者在两个多小时内多次发生争执。不管顾客对错与否,作为强势群体的企业一方都不应该与消费者发生争执。当着其他顾客的面与自己的用户争执其唯一的结果就是损坏企业和品牌形象,降低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好感度。第三,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小”的嫌疑。应该说,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消费者要求给个说法的要求是合理的,而麦当劳的处理缺乏中国人最看中的“面子”与“感情”,完全是想打发了之、草率应付。如果麦当劳满足消费者合理要求,给足消费者“面子”,在辅之以“感情”因素,“消毒水”事件自然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在整个危机公关的事件中,麦当劳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处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理:真诚的消费者公关——取得谅解,诚恳的公众公关——赢得信誉,开诚布公的媒体公关——赢得口碑。
专家点评:
类似以上的事情,我相信同样在许多城市的许多商店发生过,因为发生在“麦当劳”身上,才变得那么“可圈可点”,不要幸灾乐祸,也检讨一下我们自己吧,检讨品质,检讨我们对消费者真正的爱心。——陈宁
案例七:SONY彩电:“召回”**
7月29日,索尼(中国)公司发布了一则《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函称,由于索尼有10款特丽珑电视机的零件有瑕疵,它们将在日本召回34万台“特丽珑”电视机。这是继索尼该月早些时候宣布在全球召回1.8万台Vaio笔记本电脑后又一因质量问题而大批量提供产品免费维修的事件。在中国市场,索尼公司并没有销售以上10个型号的彩电,但是在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间,索尼在中国生产的少量21英寸彩电有6种型号也使用了该类电容器件。如有中国用户发现以上型号的索尼彩电出现类似情况,索尼在华顾客服务机构将会负责提供“恰当的检查及维修服务”,“如因此为您带来任何不便,我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公关得分:80分
点评及理由:
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相比,索尼中国公司在处理这次公关危机时显得临阵不慌,并主动出击,把可能会扩大的危机尽量弱化和降低扩散性,并正确地引导了媒体的舆论导向,避免了索尼在中国的品牌损伤。整体而言具有如下公关经验值得借鉴:第一,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争取主动性。几乎与日本同步,索尼中国公司于7月29日在许多媒体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在自己网站上公布了《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把出现瑕疵产品的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的办法。索尼此举与当年三菱“帕杰罗事件”中三菱公司试图掩耳盗铃、置消费者利益和损失于不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整个危机公关的开始阶段以积极的态度取得了主动权。我们不妨设想,如果索尼不积极主动地披露自己产品的问题而是被媒体曝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第二,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统一性和畅通性。索尼在这次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的危机公关中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整个对外的声音只有索尼中国公司高级公关经理李曦,保证了与媒体信息沟通的统一性和畅通性。在回答媒体关于索尼彩电的“瑕疵”等问题时,李表现了一个高级公关经理应具备的新闻及公关技巧,给广大媒体提供了一个可*的信息源,使媒体尽可能获得全面的信息,避免了各类无根据猜测的产生,挽回了形象。第三,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消费者。索尼在致消费者的通知函中,虽含蓄却完整地表达了对消费者的“4R”公关原则:遗憾(Regret)、改革(Reform)、赔偿(Restitution)、恢复(Recovery),即一个组织要表达遗憾、保证解决措施到位、防止未来相同事件再次发生并且提供合理和适当的赔偿,直到安全摆脱这次危机。索尼公司所表达的对产品出现问题表示了遗憾和歉意,对未来的产品表达了革新,对出现问题的产品免费的维修等等,体现了一家跨国公司的管理风范和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说明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处理这场危机的。第四,勇于承担责任。索尼在日本生产的彩电因“瑕疵”出现问题,索尼实行了“召回”,并免费检测和维修。
问题出现了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去弥补,将不利的影响减到了最低,这是我们很多企业都值得学习的。事实也是这样,从7月29日索尼在其网站公布“用户函”到目前,媒体上出现对于索尼产品的负面报道并不多。
专家点评:
当一个著名品牌因质量问题而爆光时,我们不要因噎废食,甚至全盘否定。它固有的企业责任感,会使它用符合法理与常理的方式承担应付责任,如果它有的话。对于公众和媒体,关注与监督的同时,也请务求公正,善待企业。——陈宁 案例八:红牛:“进口假红牛”危机
今年8月,海南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红牛饮料的检验过程中,发现饮料无中文标签,咖啡因含量超过我国标准,且尚未取得我国标签审核证书。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市场销售的进口红牛饮料进行检查。南宁一家都市报对此进行了不准确的报道,随后被几家网站转载,从而对公众和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新闻只报道“进口红牛被查”,却没有指出这个产品是“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与中国红牛饮料公司生产的产品完全没有关系,而且还把主要问题扣在咖啡因超标上面。其实,国家质检总局查处“进口走私红牛”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咖啡因超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属于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检验,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与我国严厉打击走私相违背。其实,在我国销售的红牛饮料主要有进口和国产之分,其中国产红牛饮料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海南和北京设立的两个工厂的产品。而新闻的刊发则可能使消费者对两个“红牛”的概念产生混淆,而且还会对同样含咖啡因但用量严格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正品红牛发生质疑。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违规进口的“红牛饮料”与酒混合饮用则会引起脱水现象发生,并且损害心脏和肾功能。同时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过量服用会产生心慌、烦躁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这些所谓的“进口红牛”缘于今年夏天以来,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几个边境和沿海城市,有一小批人在销售从非法渠道走私进口的红牛饮料,而中国红牛饮料公司也一直在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查处这些无中文标识的走私产品。红牛公司认为这种打击只是针对少数几个地区,而且走私的进口红牛数量也很少,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因此就没有对媒体和公众做出声明和解释。
公关得分:90分
理由及点评:
媒体的报道证明红牛公司起初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但当事件发生后,红牛公司临阵不慌,从容地应对了这场关系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危机,而且出手“快、准、狠”,将危机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体现出红牛的危机管理的水平。当“被查事件”发生后,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品牌策划管理部部长连续接到两个电话,询问进口红牛被查事件。根据这一线索,马上查找信息来源,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与负责质检、工商、法律、条法等部门紧急沟通。弄清事情真相后当日,红牛公司立即召集条法部、客户服务部和品牌部等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并一致认为必须向公众澄清事件,并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议对危机处理的各项事务作了详细安排并指定相关责任人。因此争取到了时间和主动权,避免了混乱。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红牛公司决定首先在媒体方面扭转舆论导向,立即同国内刊登该新闻的一些主要网站取得联系,向其说明事情真相,然后动用公关手段,促使有关网站摘掉所转载的不准确的新闻,换上红牛公司法律顾问的“严正声明”,并附以红牛公司质量承诺宣言和获得国家相关认证证书的列表。正是由于红牛的这个举措,防止了媒体可能存在的“恶炒”,树立了公司的信誉。针对第二天平面媒体可能出现的报道,红牛公司起草了一份新闻通稿,于当晚向全国一些主要媒体以传真形式发出。同时,该公司又针对全国约50家主要媒体做了一个广告投放计划,每家做半个版的广告,而广告的内容是向消费者说明和承诺红牛的品质没有问题,红牛的品牌绝对值得信任。就连广告也于当天晚上连夜设计出来,与危机抢时间。在与媒体联络沟通的同时,红牛通知全国3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要求它们向当地的经销商逐一说明事情真相,红牛公司将自己的声明传真给每个经销商,让经销商先期有了知情权,使经销商得到尊重,并加强对中国红牛的信赖,坚定经销商的信心。与品牌策划部同时工作的还有条法部,它们主要负责同各地的质检、工商等部门沟通,以说明情况,消除影响。
确切地说,这次危机事件对于红牛品牌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而且如果引导不当还极有可能扩大。但是作为危机公关者来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减少这种危机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化“危”为“机”。综观中国红牛的整个危机公关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它体现了整个红牛公司良好的危机公关素质,正是这种素质使“假红牛”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使危机对于品牌和公司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专家点评:
我们为红牛专业的公关技巧而叫好,同样,我们也提醒媒体:客观、公正、独立,是一切新闻的价值基础。大事化小固然不符合新闻规律,小事夸大同样也不符合,更不要说有的是无事生非。——陈宁
案例九:格力:“内讧”事件
11月初,格力电器在广州两大权威媒体发表了一份“严正声明”,随即各大证券报纸和浙江、湖北等地媒体纷纷刊登该声明。声明指出,最近有媒体以及网站刊登了“格力进军厨具市场”和“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为题的报道,声称格力电器(000651)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声明进一步指出文章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已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同时,格力电器还强调,为维护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对于假消息来源知情而提供证据者给予奖励等等。由于“声明”的广泛传播,事件很快蔓延至全国。据称,格力小家电已经接到了来自各地经销商关于“格力小家电是否合法”的询问。接着,“内讧事件”发生戏剧性变化,格力小家电向媒体发了落款为珠海格力集团的一份传真,向媒体证明,珠海格力小家电和格力电器一样,同属格力集团子公司,授权合法使“格力”字号和商标。耐人寻味的是,此后格力集团以广告的形式用了一个整版在某经济类报纸发表了题为《格力集团品牌经营渐入佳境》的文章,这可看作集团含蓄反击格力电器指责的一个具体表现。此后,市场上的格力空调和小家电都已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危机,而他们的品牌信誉更是已经无法弥补。由于格力电器属于上市公司,“内讧”事件导致格力电器股票大幅度下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媒体又传出格兰仕收购格力的新闻,对格力品牌的伤害相当严重。
公关得分:10分
理由及点评: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关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出口应该只有一个,每个子公司只能从自身的方面进行宣传,而整个集团公司则担负着企业战略方面的工作。但在格力,诸多子公司都可以谈企业的战略,可见格力内部的管理问题是较严重地存在着。从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看,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的信息是前后混淆与矛盾的,这更严整了管理的混乱。而且格力内部的一些中层干部谁都可以随便出来接受采访,可以看出格力在对企业危机管理方面所存在的空白。实际上,当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小家电公司的“口水战”在媒体愈演愈烈的时候,对于格力来说已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公关危机,这个时候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就应该建立起来,但是格力没有,因此一直被媒体热炒,成为焦点。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公关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当危机在没有被消灭在萌芽之中,很有可能导致接二连三的危机爆发,在格力“内讧”事件中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随后就产生了大股东置押股份、格力电器业绩下滑、企业要被收购的传闻就是印证。在格力的危机公关中,由于格力电器属于上市公司,所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投资者关系管理(IRM)危机。IRM属于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范畴,它旨在通过信息披露与交流,促进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并在投资公众中建立公司的诚信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目前IRM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所重视,同时也是上市公司改进公司治理的一条捷径。IRM直接与上市公司的股价息息相关,在格力电器的危机公关中,由于IRM做得较差,从而导致格力电器的股价大规模下跌。而在格力电器的危机公关中,非常明显的就是与投资者的关系被忽略,从而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
专家点评:
本次“内讧”暴露出的“不和谐”,让我们对这家曾经以专业优质而称道于业界的公司表示担忧。在家电业白热化竞争有增无减的情形下,我们想告诉格力高层的是:攘外必先安内。——陈宁
案例十:丰田:“问题广告”事件
广告事件缘起于接近岁末丰田所做的两则广告,其一是霸道广告:一辆霸道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抬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石狮子向下俯首,背景为高楼大厦,配图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其二为“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该汽车在雪山高原上以钢索拖拉一辆绿色国产大卡车,拍摄地址在可可西里。为此,众多网友在新浪汽车频道、tom以及xcar等专业网站发表言论,指出狮子是中国的图腾,有代表中国之意,而绿色卡车则代表中中国的军车,因此认为丰田公司的两则广告侮辱了中国人的感情,伤害了国人的自尊,并产生不少过激的言论。在随后的危机过程中,刊登“丰田霸道”广告的《汽车之友》杂志率先在网上公开刊登了一封致读者的致歉信。
因两则“问题广告”搞得沸沸扬扬的丰田公司也承认了错误。危机爆发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联合约见了十余家媒体,称“这两则广告均属纯粹的商品广告,毫无他意”,并正式通过新闻界向中国消费者表示道歉。在致歉信中,丰田表示,“对最近中国国产陆地巡洋舰和霸道的两则广告给读者带来的不愉快表示诚挚的歉意”,“目前,丰田汽车公司已停止这两则广告的投放”。丰田表示,将停止广告刊发并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已就此事向工商部门递交了书面解释。
公关得分:70分 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理由:
就广告而言,应该说丰田的这两则广告的创意还是不错的,而且如果投放在别的国家的话,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同样的广告就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而且还被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可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面对危机,丰田公司体现了一家国际公司危机处理的规范性和周全性。具体体现为:首先,向消费者致歉并说明主观无过错性。以高规格的领导层召集新闻媒体进行座谈,并自始自终道歉声不断,同时还通过媒体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同时在致歉的同时也适时地表达了主观无过错性。意思很明了“我不是故意的,但既然产生了这样的理解歧义,我必须道歉”,“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公司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这在感情上已经有取得了媒体和公众的谅解的可能。其次,立即停止广告刊登。这样可以防止广告的辐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体现了丰田“知错即改”的言语是真诚的。其三,不是推脱而是主动承揽责任。“我们是广告主,我们要负责任”。在公布初步调查问题发生原因是程序上出错的同时(“这两则广告只是一汽丰田和盛世长城两个公司决定的,事先并没有征求丰田汽车中国事务所的意见。我们以前每则广告都要征求丰田事务所的意见,但这次把这道程序给落掉了,这是我们的失误,为此,服部代表把我们大加训斥”),并没有把责任推给广告服务商,而是主动全部承担起来,这种公关是另人信服的。其四,向工商部门递交情况说明更体现了丰田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当然,我们也看到,丰田公司在危机公关的整个过程中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所做的工作较少,除了通过媒体致歉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行为。可以说它忽略危机公关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远远不够。毕竟问题是消费者发现的。
专家点评:
我不知道这个广告在创作阶段是如何通过“受众测试”的,如果广告主到现在还认为,那只是个偶然事件的话,我想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至少,现在我看到的,不是中国人的偏见,而是你的傲慢!——陈宁
品牌 事件 分值
CECT手机 “中国种的狗”事件 40 罗氏 “达菲”** 5 长虹 海外“受骗”** 60 富士 “走私”丑闻 5 商易网http://www.eachtong.net大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家乐福 “进场费”** 10 麦当劳 “消毒水”事件 30 SONY彩电 “召回”** 80 红牛 “进口假红牛”危机 90 格力 “内讧”事件 10 丰田 “问题广告”事件 70
结语
企业有强弱,危机有大小,即使同样的危机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其所形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由于每人看待危机的标准和角度不一,因此具体到某一事件时也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观点和认识。笔者整理本专题的时候,一直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试图以2003年为一时间段,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挑选出具有影响的、代表性的企业危机公关作为案例,通过分析,找寻其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冀望于给更多的企业以镜鉴。当然,本专题也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可能会形成“企业围城”——有的想进榜,有的想出榜。这里只能说一声“对不住”了。
第三篇:2005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2005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一.创维勇闯”虎山行”........................................................................................................................................1
二、广本:雅阁深陷“婚礼门”.........................................................................................................................2
三、肯德基:苏丹红闯祸..................................................................................................................................4 四.宝洁SK-II:官司虽胜,市场犹败..............................................................................................................5 五.高露洁:有致癌嫌疑?................................................................................................................................6
六、雀巢“碘超标”:强辞夺理终成空............................................................................................................8 七.光明“回锅奶”:嘴硬不是硬道理..........................................................................................................10 八.戴尔“妖魔化营销”: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11 九.“95%啤酒含甲醛”**:官界业界一起唱戏...............................................................................13
十、顾雏军被抓:机关算尽太聪明.................................................................................................................14
一.创维勇闯”虎山行”
案例回顾:
2004年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在代号为“虎山行”的行动中,拘捕了“涉嫌盗取公司资金”的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
当日,创维数码在香港被停牌,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
12月1日,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家家电连锁巨头发出声明力挺创维。
12月2日黄宏生以百万港元保释。
12月2日北京松下、彩虹、三星等八大国内彩管企业发表声明,表示将优先保证创维的原材料供应。
12月3日深圳7家银行分行行长聚集深圳创维大厦,表示将鼎力支持创维。而在公司内部,全体员工更是齐心协力共渡危机。
12月5日创维高管在京召开新闻通报会。创维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两件事:一是创维方面会积极配合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二是整个集团的各项事务一切运转正常,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
12月中旬深圳市副市长到创维表态:创维本部发展非常稳定,市政府全力支持。
2005年1月1日创维CEO王殿甫的“促销”秀也是在京城开演。
2005年2月4日创维PDP/LCD技改项目正式获得深圳市政府财政贴息,从侧面向公众告知了政府对创维公司的信赖。如此一来,自然说服力强,公众自然信服。
2005年3月2日, 黄宏生案复审。黄宏生向法院方面提出要求,由于全国政协委员黄宏生要参加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届三中全会,因此希望法院方面能够允许黄宏生短暂离开香港前往北京参会,并获批准。据创维品牌宣传部总监孙伟忠透露,由于两人已经不在创维数码担任行政职务,公司运作正常。
8月26日,创维数码(0751.HK)在香港发布年报,显示上一个财务营业额再创历史性新高,为104.6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纯利为4.03亿港元,增长17.8%,成倍的利润增长远远高过同行。
黄宏生案件正式确定在明年的1月21日在湾仔法院开堂审理。
创维不仅实现了销售和回款的双增长,还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黄宏生打破了企业家涉案被捕后企业“树倒猢狲散”的宿命。
案例点评:
2004年,家电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金正董事长万平被抓,二是创维董事长黄宏生被抓。危机源头相似,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2004年7月9日,金正董事长万平被山西检察院以“涉嫌挪用资金罪”批准逮捕。“出事”后,金正方面手足失措,不仅没有进行得力的危机公关,反而因股东的权利之争致使**愈演愈烈。结果,恐慌笼罩了金正集团内部及外部合作单位,经销商终止打款与销售,供应商停止供应原材料,国外客户纷纷提出赔偿损失,银行停止货款甚至上门逼债,结果在半个月内金正资金链断裂,厂房被关闭、资产被查封,员工被遣散,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而创维则环环相扣,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
一、符合承担责任原则。对于廉政公署的“打虎行动”,创维公司并未去隐瞒或辩解,而是不断强化公众“黄宏生≠创维”的观念,并通过媒体向外传达黄宏生并不参与创维日常管理的信息。而后创维更是果断“丢车保帅”,让黄宏生承担起责任,黄氏家族成员集体撤离创维管理层,聘请有政府背景的王殿甫出任公司CEO。
二、符合真诚沟通原则。在整个事件中,创维都及时召开媒体见面会或新闻发布会,将真相及事件进展状况告知公众,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谣言。
三、符合速度第一原则。创维数码在香港被停牌,黄宏生及多名公司高管被捕当日,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当晚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答疑解惑,稳住大局。
四、符合系统运行原则。难能可贵的是,创维公司在十面埋伏之中,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四面出击,争取到了各方的支持。主要的经销商、供应商、银行都力挺创维,而公司内部更是众志成城。
五.符合权威证实原则。创维不仅积极向政府解释,获得政府支持,出面发话支持的供应商、经销商和银行,也都是业界响当当的。同时,深知北京在全国的影响力,创维的新闻发布会不仅媒体规格颇高,还特意定在北京举行。
案例评分:100分
二、广本:雅阁深陷“婚礼门”
案例回顾:
2005年1月9日。杭州。一场车祸将喜事变成丧事。一辆迎亲的2004款本田雅阁车因撞击断为两截。事故致使车上一女四男5名乘客中一人当场死亡,另外经抢救医治无效先后死亡。
由于日本政府一直以来不正视历史,屡屡有伤害中国人的言行举动历来,在这个当口,日本车更加成为众矢之的。理性的、不理性的人都或多或少对广本汽车的质量产生了怀疑。众多网站都以重磅标题作了专题报道。如“广本:岂能不了了之?”,“广本雅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而众多论坛更是开了锅,愤激的评论比比皆是。
得知消息的当日晚,广州本田销售部售后服务科人员连夜赶到杭州。一周后,广本的技术专家、日本本田的技术专家也相继赶到。但是在面对死者和媒体的质疑,所有人都摆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纷纷表态:绝对不是我们的质量问题。
1月11日,面对车主和死者家属提出的对雅阁车安全性问题的质疑,广州本田售后服务科潘先生接受了杭州电视台的采访。潘先生笑容可掬地回答道:“车辆的话,不能简单地看它厚薄。这个在设计上它都有它的要求。这不能这样简单这样评价。我们已经看过现场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和我们有关,我们将对车辆进行确认。”
1月13日车主及死难者家属打算委托渐江省权威机构对事故车进行检测。广本雅阁车的车主打算要求与厂家一起对被撞车委托浙江省的权威机构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检测,但厂家表示应该由厂方自行认定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因此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1月14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交通巡逻(特)警察大队向浙江省质量鉴定管理办公室提出质量鉴定申请,要求对事故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及车身断裂原因进行鉴定。1月17日广州本田汽车有关专家到杭州并再次否认是汽车质量问题。1月19日,日本本田公司技术专家到杭州,并配合检测。
1月24日,广州本田服务双周开始,主要针对冬季用车进行空调系统、冷却系统和制动系统方面的全国免费检测。但按照广本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此举和断车事件无关。
一个多月的回避和沉默之后,2月28日广本举行第五十万辆轿车下线仪式,在全国各大媒体记者的闪光灯环绕下新奥德赛下线、05款雅阁新价上市、零部件整体降价,广本接连抛出三枚重磅炸弹,而每一枚都足以引发范围甚广的车市地震。
一直躲着不出面的广本总经理终于正式回应了婚礼门事件。他表示,在杭州雅阁车祸案的调查中,广本厂方一直在配合相关部门的行动。不管最后车祸的鉴定结果会怎样,广本都会给全国消费者一个说法。如果鉴定结果表明广本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厂家肯定会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3月27日,广州本田方面宣布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作出了《质量鉴定报告》,报告中的结论是:“转向系统未发现异常情况;制动系统未发现异常情况;安全气囊是在撞击水泥隔离墙端面时弹出,属正常弹出;车身断裂部位的结构、制造工艺符合图纸和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断裂的原因是车身右侧与狭窄的刚性隔离墙端面猛烈撞击所致,其碰撞力度超过了车身结构本身的设计强度。”
在鉴定报告出台的当天,广本发出通报称:“事故发生后,广州本田对事故的罹难者深表痛心,并立即派遣事故处理小组前往杭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 故调查工作。鉴定期间,出于尊重车主和鉴定机构的考虑,广州本田一直未向外界发布任何有关事故的评论。”
“同时广州本田与车主多次沟通,表达了对罹难者家属的慰问,并强调不管鉴定结果如何,广州本田都会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配合事故的调查,并会对事件作出妥善处理。”
“一直以来,广州本田都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将顾客更高的满意度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这起事故引起了许多媒体、用户的关注,在此,广州本田衷心地感谢媒体、用户对广州本田的关心。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不断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将不遗余力地推进交通安全的宣传,以实际行动贡献社会。”
但车主对此提出质疑:“首先,他们在程序上就有失公平,报告描述的9项依据中,有4项都由广本公司提供,甚至一些检测仪器都是由广本提供。作为受害者,我们认为广本这次是非常不恰当地介入到整个事件中去。我们了解到,广本就这个事件已经派了两批日本专家,检测报告中有些部门出现了大幅引用日本专家的结论。”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广本自始至终不承认自已有任何责任,最终的质检报告的多数数据也由广本提供,显然说服力不够。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一直到3月份广本才正式对外发布有关事故的评论,结果让媒体和公众对此充满疑问。甚至一直连对受害者的慰问也没有。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SPEED):技术人员当晚即赶赴现场,日本专家也在一周内赶到。但遗憾的是公关部门和总裁却一个月后才露面,才予以公开表态。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一方面控制媒体,一方面配合质检部门。
5.符合权威证实原则:广本表现出强大的媒体掌握勇力,在这次婚礼门事件中,除了杭州及周边的媒体作了跟踪报道之外,大多数一向敏感而饶舌的媒体却都选择了沉默。而质检部门的报告作出了有利于广本的结论。
案例评分:40分
三、肯德基:苏丹红闯祸
案例回顾:
1995年,苏丹红就被确认为致癌物,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开始禁止其用于食品;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在食品中发现含有苏丹红色素,随即发出警示;2005年2月23日,中国质检总局开始通知全国彻查。
3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广东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辣椒油等被查出含有苏丹红,为此,国家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餐饮单位立即停止使用亨氏生产的辣椒制品,要求广东省卫生厅立即组织对亨氏进行调查,重点调查苏丹红的来源、添加范围以及产品的流向,对调查发现的线索要及时向卫生部通报。
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16日上午,百胜集团上海总部通知全国各肯德基分部,“从16日开始,立即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 停止售卖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3月16日下午,百胜发表公开声明,宣布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并向公众致歉。百胜表示,将严格追查相关供应商在调料中违规使用“苏丹红一号”的责任。
“我们只有用这种(公开致歉)办法。”面对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百胜相关人士对记者说,“我们决定最短时间消除影响。已经开包销售的调料,马上销毁;没有开包的,已经送回配送中心,也会全部销毁掉。”
但是,就在肯德基发表声明,“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的第二天,肯德基又有三种食品被亮“红灯”!今天,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紧急宣布,该市有关部门在肯德基的原料辣腌泡粉中检出可能致癌的“苏丹红一号”,这一原料主要用在“香辣鸡腿堡”、“辣鸡翅”和“劲爆鸡米花”三种产品中。
对此,肯德基的解释是,这是他们自查的结果:3月17日肯德基在记录中发现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提供的含苏丹红的辣椒粉也用在了这三种调料中。随后,他们采取紧急措施,用现存经过验证不含苏丹红的调料取代原来的调料。恰恰在这时,3月18日,北京有关部门抽查到了这批问题调料。19日向媒体公布,责令停售。
这不免让人心生疑问,肯德基既然在17日就发现另3种产品涉红,为什么没在第一时间公布,而是用新调料替换?如果没有18日北京有关部门的抽检,肯德基是否就能轻易掩盖事实呢?
案例点评:
1、符合承担责任原则:事件发生后,积极承担责任,并进行处理。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虽然在第一时间与媒体沟通,并向公众发表声明,但过度承诺,在没有100%的把握况下,声称“确保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导致公众开始怀疑肯德基“诚实背后的不诚实”。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在事件发生后,都是在第一时间和媒体沟通。
4、符合系统运作原则:一方面对媒体作出解释,一方面追究供应方的责任,很自然地转移了公众的部分视线。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肯德基错就错在,应该让权威部门来发话,而不该自已乱表态。
案例评分:70分
四.宝洁SK-II:官司虽胜,市场犹败
案例回顾:
3月7日,江西南昌消费者吕女士状告宝洁SK-II。起诉理由有两点:
1.虚假广告:SK-Ⅱ的广告册上宣称“使用4周后,肌肤年轻12年,细纹减少47%”,然而使用后吕女士不但并未如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变得年轻12岁,反而出现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的情况。广告涉嫌欺诈。
2.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在吕女士和其委托人唐先生撕去了该款产品瓶身上贴着的不干胶中文说明后,发现瓶身原本印有产品成分的日文说明。日文标示的产品成分表明,这款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等化学材料,其中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由此吕女士和唐先生认为,不在产品包装上用中文予以相关成分警示,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
3月9日,代言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香港明星刘嘉玲发电子邮件表示声援,称“我很高兴继续支持SK-II。”
随后宝洁公司草草地发布声明,称“自已的产品有双重保险保证其安全性”,并强调“产品手册中对产品的宣传有实验数据支持”,但可笑的是,其数据是来自机器人!同时,宝洁公司指责“此事后面有利益集团在操纵”。
紧接着,宝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公益品牌——“生活、学习和成长”,向中国公益事业第一品牌——希望工程捐献400万元。
3月21日,河南《今日安报》披露,一郑州消费者由于担心SK-II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被拒绝,决定起诉宝洁公司。重多媒体转载了这条新闻,并对SK-II的安全再次质疑。
3月25日,宝洁公司发布“致媒体公开信”。宝洁公司称,对 SK-II紧肤抗皱精华乳的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不存在质量问题。
4月1日,宝洁公司到南昌市工商局签字认罚,南昌市工商局依据规定,对宝洁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决定。但宝洁仍然对外界吱唔其词,含含糊糊。
4月7日,王海向国家工商总局举报宝洁SK-II广告欺诈消费者。王海在举报材料中称,宝洁刊登的SKII护肤精华露的广告“能放大抗老功效2倍,放大美白功效3倍,放大保湿功效4倍”,所引用的各种数据未表明出处、且明显没有事实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条的规定。
8月24日下午,北京,宝洁公司临时召开SK-Ⅱ媒体沟通会。宝洁公司SK-Ⅱ中国区公关经理冯佳路向记者宣读了一份来自南昌的法院判决,该判决驳回了原告吕萍的诉讼请求;本案受理费120元由原告承担。但消费者表示坚决上诉。
案例点评:
1、违背了承担责任原则:由于服务人员的傲慢与偏见,使顺风顺水的宝洁公司遭此一劫。而在消费者起诉之后,宝洁的傲慢与偏见似乎更甚。宝洁并没有去安抚消费者,而是将自已表演成一个“阴谋”的受害者,对事件定性为 “恶意炒作”,甚至指称背后有利益集团的指使。
2、违背了真诚沟通原则:宝洁没有本着诚信的态度与当事人、公众及政府主管部门沟通。甚至被工商局罚款20万都作出掩耳盗铃之举,拒绝证实。
3、违背速度第一原则:虽然事发两天内,刘嘉玲作为形象代言人即展开声援,但宝洁公司四天后才草草发布声明。显然错过了最佳灭火时机。
4、符合系统运作原则:在这方面宝洁公司做得还是不错的。又是积极应诉,又是明星代言人声援,又是大搞公益活动,又是抛出实验数据等等。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自始至终都是宝洁公司自已跳独舞,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帮宝洁说说话,当然,所有的口水就吐向了宝洁公司。
案例评分:10分
五.高露洁:有致癌嫌疑?
案例回顾:
4月13日,美国某大学教授Peter Vikesland向新闻界发布研究成果:《太爱干净可能对你的健康和环境有害》,该文声称很多抗菌香皂中包含的抗菌化学成分三氯生,会和自来水中的氯发生反应,产生挥发性物质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 被美国环保署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4月15日,英国《旗帜晚报》记者马可·普里格根据Peter Vikeslands的观点写出了《牙膏癌症警告》一文。声称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牙膏均含有三氯生,而成为癌症警告的焦点。
该文在英国并未掀起波澜,但国内媒体纷纷爆炒,均在显著位置发布高露洁可能致癌的消息。
4月18日,针对一些媒体关于高露洁牙膏可能含有致癌成分的报道,高露洁牙膏的生产商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并表态: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
4月19日,Peter Vikesland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许多媒体对他的观点纯属断章取义。
虽然Vikesland对他的观点作了解释,但是高露洁有致癌嫌疑的消息让消费者却步。高露洁牙膏销量明显下降,甚至有人开始退货。
4月21日,《南方周末》发布《高露洁致癌事件调查:谁制造了牙膏信任危机》,称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Vikesland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对《旗帜晚报》的报道表示遗憾:“这是一篇非常差的新闻——如果有人称其为新闻的话,它明显扭曲了我们的研究工作。我讲的也就是使用抗菌洗洁精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怎么和牙膏扯上关系了呢?我的名字竟然出现在这样一篇报道之中,真是让我非常失望。”
4月27日,高露洁棕榄公司副总裁DavidWilcox及亚太区总裁高仕亚等一行紧急赶到中国,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150多家新闻媒体的挎问。在发布会现场,高露洁向记者出示了两大证据:一方面,DavidWilcox等带来了Vikesland教授的澄清录音;另一方面高露洁展示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近期发表的声明,这两大机构确认:在中国所做的研究发现,高露洁全效牙膏的独特专利配方非常有效。
尽管如此,但是此前表示关注此事件的国家质检总局并未出席会议进行表态。
至此,高露洁事件落幕。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在媒体开始爆炒其致毒嫌疑时,高露洁却只是公事公办地发表声明,称“高露洁全效牙膏已经由全球各相关权威机构审查与批准”,”让人感觉傲慢,毫无诚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于对于消费者的负责,我们会 慎重对待此事”等等。在高露洁并不能完全排除自已是否会致癌的情况下,却不敢勇于承担责任,只是一个劲地表示“目前公司不会回收中国市场上的高露洁牙膏,必要的时候会给媒体一个答复”。如此言语,会让消费者放心吗?
2、符合真诚沟通原则:高露洁公司一直积极接受媒体的采访,对公众和媒体保持着积极沟通的姿态。
3、违背速度第一原则:高露洁除了一个声明外,十天后才召开新闻发布会,错过了灭火的最佳时机。只到十天后,高露洁才正式面对媒体和公众,但这时候人们的恐慌早已达到顶峰。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一方面高露洁积极与媒体沟通,一方面获取专家的支持和独立机构的支持,而且全球副总裁亲自参加新闻发布会。
5、符合权威支持原则: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政经类报经纸《南方周末》发布《高露洁致癌事件调查:谁制造了牙膏信任危机》,称所谓“高露洁致癌事件”,其实是由于媒体信息传递失真而制造的一起“公共卫生危机”。由于《南方周末》的影响力,重多媒体的报道的风向开始转向。而在新闻发布会上PeterVikesland的录音及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代表出席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但是国家质检部门官员并未出席,还是表明相关部门对此没有十足把握。
案例评分:40分
六、雀巢“碘超标”:强辞夺理终成空
案例回顾: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
26日,雀巢中国公司迅速反应,给媒体发布声明称,雀巢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并称碘超标是由于牛奶原料天然含有的碘含量存在波动而引起的,并且该成分的含量甚微,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27日,雀巢称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因此,上述检测中所提及的碘含量不会带来任何安全和健康问题。但是业内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只是公布了儿童碘每日摄入量的安全上限,这个衡量标准与雀巢奶产品本身应遵守的国家标准,没有直接联系。
继全国各大超市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全面撤柜后,部分超市开始无条件退货,但雀巢中国公司表示对“问题奶粉”目前尚不实行召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金牌成长3奶粉出事,连带雀巢几乎所有产品都受影响。28日,SOHU、SINA等网站在所做的调查中,八成网民:暂不买或今后再也不用“雀巢”
28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才正式对外公布,出现碘超标质量问题的奶粉批次为:2004.09.21。雀巢公司虽然声 称清楚生产数量及销往哪些市场,但拒绝向公众透露具体信息。
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雀巢早知奶粉有问题》。
30日,越来越多知情的消费者到超市要求退货,然而大部分消费者的退货要求却遭到了拒绝。雀巢方面依然没有就问题奶粉事件给出关于召回或者退货的进一步答复,导致大部分消费者退货无门。
6月1日,雀巢营养谷物早餐部门联合“心系好儿童组委会”,启动了“儿童营养配餐知识”教育第二阶段活动,向家庭进行均衡营养教育和强调钙质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但雀巢方面否认了这次形象公关与碘危机有关联,称是早先约定行事。
6月5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就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一事向消费者道歉。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穆立称,“首先就这次碘含量不幸偏离国家标准一事我们向广大消费者道歉。尽管我们一贯承诺全面遵守国家标准,但还是发生了这次偏离。”
虽然雀巢公司多方游说有关管理部门,6月8日,国家标准委对“婴儿配方乳粉中碘含量”问题公开表态:“碘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奶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
6月15日,雀巢宣布:上海市场上的“雀巢成长3+奶粉”已全部收回。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坚持安全说,缺乏诚信,价值观缺失。一会儿说符合国际标准,一会儿说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碘摄入量的上限,推三阻四,没有丝毫的诚信可言,没有表现出任何为消费者负责的价值观。当全国各商超均已撤货时,雀巢还在表示不回收,只是对消费者“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表示道歉。人命关天的事,只是不必要的麻烦?此种胸怀,怎能让消费者去愿谅你和信赖你?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可怜天下父母心,雀巢作为婴幼儿的食品质量出了问题,当然让人瞩目和担心。然而雀巢的公关公司和公关人员却动不动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子,称“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会再告诉你们”,“采访到此结束”,那种傲慢与冷漠,尽显无遗。
3、违背速度第一原则:对危机不敏感,对危机的未来走向缺乏判断,没有危机管理体系。15天之前就知道被列为不合格产品,但是心存侥幸,没有做好任何危机的准备。虽然在媒体批露当天,公关公司就代表雀巢公司出来发言,但那时已经火烧眉毛,无济于事了。
4、违背系统运行原则:内部沟通体系不畅通,公关人员前后矛盾的话语,显然和生产工厂与总部之前,生产部、销售部、市场部及公关部各部门之前沟通不顺畅所致。但是在外部积极和政府沟通,同时开展公关活动,应该是说是下了一点功夫的。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发话,自已一个人做演员,累不累,烦不烦啊。
评分: 0分
七.光明“回锅奶”:嘴硬不是硬道理
案例回顾:
6月5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曝出惊天黑幕: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乳业过期牛奶回炉再包装后重新进入市场销售。记者按照最低标准估算,仅郑州光明山盟乳业一年就销售200万袋回收奶。
6月6日,全国媒体迅速转载该节目所报道内容,各门户网站均在首页显眼位置“以光明牛奶,你还敢喝吗”之类的专题进行跟踪和讨论。光明乳业亦迅速反应,立即派高管到郑州进行自查,同时向消费者发布“诚告消费者书”,称“从来没有做过“将变质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行为,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6月8日,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这个事情不存在,光明不可能做这个事情。”
6月10日,《都市快报》报道称杭州出现光明“早产奶”
6月13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上海市出现光明“早产奶”。
6月20日, 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日前对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有关“光明牛奶利用过期奶再生产”事件发布了书面调查报告。报告称,尚未发现光明山盟回收变质牛奶再利用生产,而存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同日,光明发布正式澄清公告承认,“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
对此,记者与光明新闻发言人龚妍奇联系时,对方先是不接听电话,随后干脆就关机了。
6月21日,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波及一位副总均被免职。原因是郑州“回炉奶”**“对光明的品牌和销量都造成了‘影响’”。
6月24日,光明乳业在其网站上挂出《光明乳业诚致广大消费者》书,首次就郑州事件向消费者表示道歉。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诚告消费者书”称不可能存在有回锅奶一事,并称“诚告消费者书”已经代表了光明乳业公司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自查后的最终态度。董事长王佳芬更是言之切切,称那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此种表态是莽撞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不先表态称无论如何,出于对消费者的负责,先停止销售河南光明的产品,并进行回收呢?这才能花多少钱?!但消费者感受到的却是你负责任的态度。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由于光明牛奶的极力否认,让媒体感觉到还有很多深挖和跟进的新闻点。结果将媒体炒作推向了更高的热潮。而杭州、上海的失守更令光明雪上加霜。而到这样的时候,光明牛奶的相关人士,却玩起了失踪。这只会让消费者更加相信光明乳业有问题。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正如光明乳业公关部人士称,光明公司早就建立了一套危机处理系统,在河南电视台播出了这个节目当天晚上,危机小组就开始启动。次日,光明立即派高管到郑州进行自查,同时向消费者发布“诚告消费者书”。客观地说,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后,迅速和媒体与公众沟通,这是光明乳业值得赞许的一点。
4、符合系统运行原则:想办法搞定媒体、对相关责任人撤职查办,从而“丢车保帅”,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等。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没有权威管理机构和权威的媒体发布有利于光明的言论,任凭光明牛奶自已怎么叫嚷也无济于事。
案例评分:30分
八.戴尔“妖魔化营销”: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
案例回顾:
5月1日,联想正式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从而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及1400万台的PC销量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脑厂商。
5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一组电子邮件显示,为了争取订单,DELL公司的销售人员使用了很不光彩的手段。在这组邮件中,一位名叫Chris的戴尔公司的销售人员称,“要知道,联想公司是一家中国政府控制的企业,最近刚刚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尽管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联想的收购,大家必须明白一点,现在客户们每买IBM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
5月30号《第一财经日报》以《戴尔营销“妖魔化”了谁》为题,在第一时间将戴尔伸出幕后黑手之事捅出来,立即成为最热闹的IT消息,被称为戴尔“邮件门”事件。面对一个民族品牌遭到如此赤裸裸的攻击,中国的消费者对一个跨国公司使出如此卑劣的招法既感到震惊,又感到愤怒。
网易、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迅速刊登了这组邮件的原文及翻译版本,以佐证该消息的真实性,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题报道,并进行了网上投票调查。在某网站参加调查的24114人中,84.22%的人认为戴尔此举严重违反公平竞争原则,48.62%的人认为,是文化差异导致了此事的发生。
当日下午2时许,在与记者的电话联络中,戴尔(中国)公关总监张飒英表达了戴尔(中国)对此事件的看法,张飒英告诉记者,戴尔(中国)对此事件高度关注,已经有相关人员搜集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并发往美国总部。因为时差原因,美国本土是周末,并且是深夜,因此尚没有获得反馈。
张飒英表示,戴尔(中国)希望获得更多关于该戴尔销售人员的信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戴尔一向要求员工以诚信取胜,戴尔公司的立场肯定不鼓励员工的这种行为。
5月31日下午,戴尔通过代理公司向媒体发来声明称,“戴尔美国销售人员与客户邮件”一事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并作了四点正式声明:
1、“诚信取胜”是公司的行为守则,在戴尔公司的员工行为守则中,对于发表任何有关竞争对手及其产品的评论均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2、“我们对该员工发表这样的言论深表遗憾,该言论绝不代表公司的立场”;
3、对于该员工的行为及此事,公司目前正在严肃认真地处理;
4、戴尔一贯致力于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与中国政府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戴尔公司对中国政府所给予的一贯支持表示感谢。
在该声明的后面,戴尔还列出大量在中国的“功绩”,以表白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友善。
6月1日,戴尔通过公关公司表示:戴尔不准备再发表任何声明,对于员工的处理结果也不会对外透露,也不准备以公司名义作出任何道歉。
戴尔强调最多的是,一贯致力于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与中国政府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大篇幅叙述了戴尔对中国的投资力度.而“邮件门”事件发生后,戴尔公关经理一直不接电话,拒绝与媒体进行任何沟通。
案例点评:
1、违背承担责任原则: 戴尔在声明中表述了三点意思,一是说这是员工的个人行为,不是公司的一个推销手段。二是说为此表示遗憾,三是说还要进一步调查。这个声明是公众无法接受的。我们无法确认这封邮件与戴尔有关方面的关系到底有多大,但是,作为员工在工作上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戴尔的责任不容推托的,起码也应该为其教育和督导不力承认错误,并进行公开道歉。
2、违背真诚沟通原则:不与媒体和公众积极沟通。我们来看看事件发生戴尔公司的系列昏招:
1)仅仅是一纸声明,而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
2)强调“该邮件内容并没有强有力支持该戴尔公司销售人员上述表现属戴 尔工作行为的证据”。
3)将电话转接到其公关公司,说套话,打太极。
4)发表三不声明称:戴尔不准备再发表任何声明,对于员工的处理结果也不会对外透露,也不准备以公司名义作出任何道歉。
3、符合速度第一原则: 戴尔公司在第一时间即作出反应,这是很可取的。
4、违背系统运行原则:实际上戴尔应该明确表态,商业行为就是商业行为,不应该掺杂任何泛政治化的东西,或者政治偏见的逻辑。但很显然,戴尔回避了这个公众最关心的主题。
5、违背权威证实原则:主流媒体倒向另一边,民意倒和另一边,而戴尔在此时去强调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案例评分:20分
九.“95%啤酒含甲醛”**:官界业界一起唱戏
案例回顾:
资料显示,自2002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已连续3年居于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啤酒年出口货值约7600万美元。啤酒行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进入炎炎夏天,啤酒业进入黑色的季节。
7月5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刊登的报道中称,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艺的发展,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禁止在啤酒里使用甲醛,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这篇报道这样写道:“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啤酒绿色标准课题组负责人顾国贤教授指出,现在有些大啤酒厂如燕京等,也已经不用甲醛了。不过,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告诉记者,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
随后啤酒中甲醛超标的消息像传染病一样,在市场上开始流传,恐慌与疑惑在消费者心头蔓延。消息传到国外,日本和韩国政府对从我国进口的啤酒采取紧急措施。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7月11日下令,要求有关方面紧急收回并检测今年进口的中国啤酒。该部门计划对收回的中国啤酒,以及未来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甲醛含量检测。而据日本共同社12日报道,日本卫生部部长已要求从中国进口啤酒的厂商对啤酒进行甲醛含量检测。日本还要求中国政府对有关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啤酒含有甲醛的报道进行调查。
受事件影响,国内啤酒上市公司股价大幅波动,其中燕京啤酒股价在7月13日大跌9%。虽然“甲醛事件”发生不久,尚没有啤酒销量受到影响的数据,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承认,事件“在消费者中引发了对啤酒产品的恐慌”。
随后,啤酒巨头青岛啤酒发布声明。在声明中,青岛啤酒不但为自己的产品进行澄清,而且还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燕京、华润进行了正名。声明称,青岛啤酒早已在国内率先不在啤酒中添加甲醛。据了解,青啤、燕京等国内几大啤酒厂商都不加甲醛。以2004年为例,青啤的产销量371万千升,燕京280万千升,华润293万千升,三大啤酒商产销量占据到全国啤酒行业产销量的35%,而 “95%的中国啤酒含有甲醛成分比0.2毫克的指标高出6倍”的说法是没有客观依据的。
国内三大啤酒巨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啤酒纷纷反驳,称报道严重失实,三家公司早已不用甲醛作为稳定剂,“国产啤酒95%加甲醛”的报道缺乏事实依据。然而,作为利益相关者,三大啤酒巨头的澄清并没有打消市场和媒体的疑虑。在门户网站加入进来转载相关消息后,“甲醛事件”愈炒愈烈。
7月14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也正式发布了公告。协会认为,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在生产中添加甲醛的啤酒就可以放心饮用。
7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啤酒中甲醛含量专项抽查结果,认为国内生产的啤酒甲醛含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规定,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
案例点评:
由于啤酒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而啤酒行业又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危机公关这出戏由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唱开。
一、违背承担责任原则:各巨头除了否认就是否认,没人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和安抚消费者,结果**激化。
二、违背真诚沟通原则:各啤酒企业都没有积极地、主动地、深入地和消费者沟通,都只是单纯地否认和抱怨自已所遭受的损失。
三、违背速度第一原则:“甲醛事件”在7月5日首次被曝出,但国家质检总局15日才公布抽查结果。从危机出现到权威部门公开表态,其间相隔10天时间。
四、符合系统运行原则;各巨头尽弃前嫌,合力共渡难关。
五、符合权威证实原则: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发布公告和抽查结果。
案例评分: 20分
十、顾雏军被抓:机关算尽太聪明
案例回顾:
2004年8月9日,朗咸平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顾雏军采取了多种手法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次日刊出发言摘要后,立即为新浪等网站转载。
8月14日,顾雏军向郎咸平发出律师函,要求其道歉并更正。
8月16日,郎咸平将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称绝不容许顾雏军践踏学术尊严。
8月17日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递交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称,“我得捍卫实业家的荣誉”。
当郎咸平质疑顾雏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顾雏军所控制的四家上市公司科龙电器(000921)、美菱电器(000521)、亚星客车(600213)以及ST襄轴(000678)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后,科龙集团营销总裁严友松频频致电记者,痛斥郎咸平为“无聊、无知、无赖”的“三无书生”。
面对混战,经济学界在保持一段时间沉默之后,纷纷卷入混战。成为旗帜鲜明的“挺郎派”和“倒郎派”,郎顾之争演变为全民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热点。吴敬琏等著名学者称“国有企业改革不应停止。”
8月28日郎咸平在北京召开“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发展研讨会”。但成了郎 的独角戏。“该参加的人员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参加”,郎咸平不无遗憾地说。
由“郎顾之争”引发的国企改革方向问题,国资委于9月29日首次明确表态,称“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方向不相符合。
10月21日,科龙在北京华侨大厦二层举行了“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研讨会人员阵容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国务院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中国社科院都有官员及学者到会。研讨会上,大家一致同意的核心文件是《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称 “把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使科龙这个个案充满寓意。”
12月12日,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暗批郎咸平,称“要善待企业家”。张维迎的观点引起网友狂批。支持顾雏军的专家学者被批为“走狗”,为无良企业家“抬轿子、吹喇叭”,“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2005年3月,广东、江苏、湖北、安徽等地证券监管部门联合对格林柯尔涉嫌违规挪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科龙电器资金,收购美菱电器、襄阳轴承以及亚星客车三家上市公司的事件展开调查。但据科龙高管以及董秘室成员多次向本报记者回应称,“巡查系例行公事,没有问题”。
2005年4月28日,格林柯尔系科龙突然发布预警公告称,预计2004亏损金额约为6000万元人民币。消息传出,科龙A股和H股跌停。面对市场疑惑,包括总裁兼董秘刘从梦、副总裁严友松、财务总监严志成等科龙高管,均婉言谢绝记者采访的要求。
2005年5月12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表示不再担任格林柯尔科技和科龙电器的审计师。原因是德勤就科龙电器2004财务报表发表了保留意见,德勤受在其保留意见中提诉的审计范围限制,所以德勤认为,无法对科龙电器在会计管理方面的承诺表示满意,因而,德勤决定将不再继续接受科龙电器的聘请担任该公司审计师。
当日,科龙电器紧急召集全国媒体汇集总部顺德进行危机公关,然而,在为时一个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不仅关键人物顾雏军没有露面,科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李志成也没有出场,科龙电器人员更只字不谈遭中国证监会调查事宜,更要求记者不要对此进行提问。
在新闻发布会上,科龙电器总裁刘从梦用一个多小时,大讲科龙电器销售的好形势,国美等卖场更表示力挺科龙。对业绩大谈其谈的科龙,会后面对记者关于科龙遭调查的追问,却一律不予回答,进行推托,甚至在回答关于科龙电器为何蹊跷亏损的问题时,科龙电器总经理刘从梦表示,这个问题应该问德勤会计师行。
此前有消息表示,顾雏军已被监视居住,而科龙电器13名董事被限制离境。刘从梦一律否认,他表示目前没有任何机构和组织限制顾雏军的人身自由。而对于13名董事被限制离境的传闻,刘从梦也给予了否认,称目前没有董事接到任何通知,所有董事行动自由。
2005年8月,有关方面证实,广东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及其在国内的主要助手,包括多位财务主管,因“涉嫌经济犯罪”,已经被公安部门正式拘捕。
9月9日,被关押在顺德看守所的顾雏军在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使海信最 终在众多角逐者中成功购得科龙。
案例点评:
顾雏军绝对是2005年最悲情的企业家。顾郎之争引发整个经济学界的争论,成为空前关注的热点,历时一年之后,以郎咸平大获全胜而收场。格林柯尔的危机高潮有两个:一是郎咸平的分析文章,二是德勤宣布与格林柯尔分道扬镳。但是很显然,格林柯尔的两次危机公关都极端失败。
一、违背承担责任原则:非与郎咸平来个鱼死网破不可,起诉、谩骂、诉苦、召开新闻发布会,挖郎的丑闻,但却弄巧成拙,置企业和自身于风尖浪口,成了人民战争的靶子。
二、违背真诚沟通原则:对所有事件一味否定,在媒体和研讨会上大谈科龙发展势头如何喜人,而对媒体和公众关心的证监会调查及德勤分手之事,不是推托就是回避。竟不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三、符合速度第一原则:无论是郎咸平的分析文章还是德勤分手,都及时反应。
四、符合系统运行原则: 一方面起诉,另一方面召开官产学高规格研讨会,可谓十八般武艺都搬出来了。
五、符合权威证实原则:动用权威媒体,动用权威的经济学家和官员。但可惜机关算尽。
归根结底,顾雏军最大的问题是过度反应。过度反应,使一条不太引人关注的新闻,变成了多条十分引人关注的新闻,造成了新闻的的增值与衍生,从而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注意。顾雏军实在是应该向另外两行同行学习。就海尔MBO事件,郎咸平“四问海尔管理层”,认为海尔避开地方政府“看管”,海尔在玩MBO猫鼠游戏。对此海尔是除了略微解释一下“持股会”之外,态度非常明确,我做我的企业,把企业搞好了,业绩说明一切。当郎咸平炮轰“TCL创业的22年,李东生由几乎身无分文演变到身价近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TCL发展的过程实际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时,TCL集团则向媒体发来6点意见质疑郎咸平的报告。不过,TCL集团明确表示,这些意见是董秘陈华明个人的,不代表公司,公司董事长李东生也不对此回应。与此同时,TCL积极积极与郎咸平、机构投资者、媒体积极地进行沟通,使信息更加充分和透时,甚至TCL的董秘还跟郎咸平在电视上做“秀”——互送书籍,共同做节目。
案例评分:40分
文章引用自:《世界商业评论》
第四篇:2004年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无论对企业、行业还是消费者,危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些企业正是因为危机的发生而加速了衰败和死亡。于是危机、危机管理、危机公关等词语也变成为2004年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引人注意、提及率亦是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案例一:联想“裁员事件”,公司不是我的家
2004年3月11日上午,联想部分员工被电话陆续叫到会议室,被告之已经被裁掉。随后一篇原联想员工撰写的文章《裁员纪实:公司不是我的家》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文章说,一些部门员工整体被裁,这恐怕是联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领导者战略上犯了错,却要员工承担。不管你如何为公司卖命,当公司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曾经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千万不要把公司当做家。
文章的流传在社会上引起相当大的波澜,使人们重新对联想企业文化、联想战略、甚至整个联想进行重新审视。4月,素有“中国企业教父”之称的柳传志出面向被裁员工作出回应并道歉。
点评:现实与联想开了一个玩笑。一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文章对联想造成的冲击是其所不曾预料的。通过整个“裁员事件”不难看出,对裁员缺乏有效的沟通,以及对裁员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估计不足使联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直接的则是联想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度的降低、美誉度因为遭到法律界人士质疑联想裁员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而降低、联想文化的光环退色,等等。
作为教训,反过来,如果当初联想制定这样两组内部员工沟通计划的话,则可以顺利度过危机:一方面,针对继续留在联想的员工,告诉员工们裁员的战略目的,向现有员工表达公司对已经裁撤员工的歉意,并向公司员工明确联想的未来发展战略,公司将会通过战略调整给他们的美好预期,并再次重申将帮助被裁掉的员工,等等,这些做法可以减少裁员行为对现有员工可能造成的思想波动和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被裁的员工要有一个比较融洽的充分沟通,同样让他们了解公司不得已而为之的背景原因,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对被裁员工为联想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承诺将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提供合理的解职补偿等。如果这两点联想都作了充分准备的话,并辅助对媒体进行公关引导,也许《公司不是我的家》就不会那么轰动了。
案例二:杜邦“特富龙事件”,疏于沟通步步被动
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特富龙”不粘锅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情况,引起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度关注,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判断是否对人体有危害。7月20日,杜邦中国公司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三位在杜邦美国总部负责“氟产品“的技术专家携带相关技术资料专程来到北京,以论证和说明杜邦产品及材料的安全性。此后近3个多月,杜邦公司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向媒体表示,杜邦产品没有任何问题,对人体、环境没有任何危害。而与此同时,在国内很多商场,含有特富龙材料的不粘锅或者下架停售,或者是购者了了。点评:危机公关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强调“时效性”,而这恰是杜邦中国公司所忽略的。一开始对该原材料主要使用国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反应速度迟缓,使得多数媒体从国外得到此信息,而在第一时间内却没有杜邦公司的声音出现,从而使整个局面失控。
面对危机,企业必须时刻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安抚,要营造一个坦诚、负责、友善的沟通氛围,万不可把自己推到舆论的对立面。你可以坚持你的特富龙产品没有毒、是安全的,但至少你应该为因申报程序存在问题而使大家误会致歉,为没有在产品上标注温度说明而使消费者的“知情权”缺失致歉。同时,杜邦更应进一步声明,“杜邦公司尊重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并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的相关检测工作,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杜邦愿承担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当然,我们相信我们的产品是安全的。”如果杜邦进行这样的技术性处理,也许就不至于如此被动了。
案例三:德隆“财务危机事件”,该来的终究会来
3月,国内某媒体以德隆资金断裂为题,进行了主题报道。随后,部分银行开始对德隆的贷款紧缩。4月14日,处于市场关注焦点的德隆系股票价格上演惊人一幕,“三驾马车”同时跌停。6月11日,唐万里再次对媒体表示针对德隆的各种传闻对公司“杀伤力”极大。他呼吁舆论要理性地对待德隆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希望能得到客观、公正、准确的报道。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他希望更多的企业来参与德隆的市场化重组。随后,德隆大厦砰然倒塌,唐万里被迫出走他国,德隆被中国华融资产全面接管。
点评:德隆高层曾在危机爆发时称是不负责任的报道引发了德隆危机。此种说法显然是荒谬的。德隆危机的根本是德隆内部的管理问题,是其“资本运作+产业整合”模式本身出现的问题。如果跟媒体有关的话,则媒体也只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从德隆的真相和结局来看,纵然媒体不予报道,其走向坍塌也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实际上,公众对德隆和复兴的质疑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但是复兴为什么能够挺过来,而德隆则不行呢?其中一点就体现在危机管理和公关关系管理的差异上。如果企业管理过硬、经营稳健,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单凭一篇报道是不能够摧毁一个企业的。难道郎咸平一个教授之力就能够颠覆一个神话?
长期以来,德隆跟媒体的沟通一直比较缺乏,也因此对德隆的猜疑和负面报道很多。在危机爆发后经历了很长时间,德隆方面才成立了所谓的危机管理小组,但这个时候采取补救措施已经来不及。此刻的德隆面临的是,政府的态度冷淡,银行出现大规模的逼债和停止贷款,可以说又给了德隆当头一棒。作为比较重要的IRM(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德隆也一直欠缺。复兴把自身的财务状况请了“四大”进行审计,请了国研专家进行企业诊断,其目的就是给银行信心,使企业透明,给投资者信心,加强和投资者及债券人的关系。案例四:格林柯尔“收购遭质疑”,成长的代价
8月9日,郎咸平教授在复旦大学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责民营企业科龙集团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部分媒体进行了报道。随后,顾雏军给郎咸平发出律师函,并在香港起诉郎咸平,并威胁“可能采取法律以外的„必要手段‟”。9月30日,国资委称国有大型企业不宜实施MBO。10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和科龙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表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写的《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调研报告。该报告对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国资委高管也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可以看成是格林科尔的公关反击。
点评:就危机公关而言,当企业被媒体或专家质疑时,它面临三条路:保持沉默,不做回应,静观事态发展;积极和相关利益者进行沟通,披露更多的信息,与行业分析师进行探讨,增强信息的对称性和透明性;高压手段,对行业分析师进行攻击,诉诸法律。而巧的是,在郎咸平针对TCL、海尔、格林柯尔进行质疑时,三家企业的反应正好对应了危机公关的三种态度。
综观整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对行业专家的关系处理上还是很缺位的。像郎咸平、方兴东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独立的行业专家、行业分析师的出现和崛起已经成为很多行业不可忽视的角色,他们所进行的行业调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所发表的报告、与媒体谈话、交流的观点,甚至对某个市场领域进行的未来预测等,都可能影响着一个公司的企业形象、消费者购买导向、甚至资本市场的股价走向。因此,企业如何增强行业分析师关系管理意识,增强管理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有效的沟通和行业专家关系管理能解决不少问题。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充分与专家们进行沟通,使信息更加流畅和透明。对于具有战略眼光的分析师,企业不妨聘请他们做顾问,甚至独立董事,以减少自身决策的失误率。同时,这些专家在某种程度上就有可能充当起新闻代言人的角色。记得当初某战略咨询
师针对TCL和NOKIA的对比,格兰仕跟沃尔玛分析研判,就促成了被比较企业干脆聘请该咨询师做了顾问,不失为“双赢”之策。
案例五:腾讯QQ“保钓事件”,伤害了民族感情
2004年7月26日起,陆续有网友发现在腾讯QQ游戏中,当输入“保钓”、“钓鱼岛”等词时就会弹出提示语:“请文明用语”,而输入“尖阁列岛”、“尖阁岛”(日本对钓鱼岛的称呼)竟然可以正常显示。随即中华网论坛贴出了《腾讯公司依然顽固挑战13亿中国人的爱国感情!》的文章。一帖激起千层浪,大量网络与平面媒体也竞相转载,并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愤怒的网民一致声讨腾讯公司,要求腾讯公司尽快做出解释并给予道歉。7月30日,腾讯公司发表《腾讯致网友的信》,对QQ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向全国用户道歉,同时开始整改QQ游戏存在的问题,并表示尽快推出专门的“保钓”专题。
点评:腾讯游戏中输入“尖阁列岛”、“尖阁岛”竟然可以正常显示,而“保钓”、“钓鱼岛”却无法显示,此种行为应该不属腾讯公司的主观意愿所为,不过这种结果却导致了危机的产生,并扩大到伤及民族感情的高度。
面对危机,腾讯没有逃避,而是在充分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之后积极采取措施试图挽救,从而减少了新闻及网络媒体的传播。仅《腾讯致网友的信》中即包含了这样几重含义:1.以腾讯正式道歉开头,并对网友对此问题的指正表示感谢,并希望能够继续对腾讯公司存在的其他问题及时反馈。以弱者或者需要同情的面目面对网友,在无形中就已经部分消解了网友心中的愤慨和不快;2.简要描述就事件发生后腾讯公司所做的系列自检和补救工作,从而给人一种腾讯公司是负责、认真和务实的形象,进一步消除了网友的疑虑;3.与爱国和民族感情联系起来,强调自身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民族公司,始终和网友支持民族事业并坚持爱国立场,同时以此为契机呼吁广大网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腾讯公司的成长。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封信几乎化危机于无形。
腾讯QQ危机公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企业、受害者和社会公众等三方利益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毫不讳言地坦承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公众批评,并制定积极的挽救或者改进措施,进而达到企业、受害者和社会公众相互沟通和理解,化解彼此间的误解或敌意,并为企业制造舆论、恢复声誉,再建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危机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危机管理传播的成功与否。
案例六:金龙鱼“虚假广告事件”,树大招风
8月26日,金龙鱼以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副会长李志伟的名义和观点在媒体上刊发了文章《您的炒菜油是否健康?》,强调金龙鱼1∶1∶1调和油是最健康、最营养的一种食用油。9月6日,中国粮油学会曾就该文发表郑重声明,指出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没有任何单一食用油或者食用调和油的成分能达到1∶1∶1的均衡营养比例,直指金龙鱼。9月10日,因金龙鱼1∶1∶1调和油里3种脂肪酸的真实比例为0.27∶1∶1,北京市工商局广告处以其涉嫌虚假宣传为名召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广告部负责人,要求金龙鱼更改广告内容之后,再重新播放。
点评:就本次“金龙鱼事件”来看,金龙鱼的做法本身就已经为整个危机事件埋下了隐患。首先,作为企业可以宣扬你的产品好,但万不可贬低对手。毕竟有国家标准的存在,国家都认可和推广的食用油,而你偏偏说不行,显然行不通。其次,明明知道自己“1∶1∶1”是不可能的,却通过各媒体大肆宣扬“1∶1∶1”,还美其名曰“更健康”。当受到质疑时,却敷衍说自己宣扬的只是一种概念,多少有点荒谬。
当危机真正来到的时候,金龙鱼则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既没有对自身的行为做合理的解释,也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去消除危机。其实,在企业经营中很容易碰到因竞争对手的干预而出现的危机,此时企业需要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处理好同行之间的关系。比如这次金龙鱼事件,就不妨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预防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产生,及时控制信息,回击谣言。
而在处理手段上则需要采取“拨乱反正”:尽快拿出事实给始作俑者以迎头痛击。企业领导人、行业协会、政府等及时介入,利用他们的权威消除危机,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法律介入的手段,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彻底揭穿谣言的真相,同时对其他的公众起到一种警告和威慑的力量,防止谣言的肆无忌惮的蔓延。
案例七:三鹿“阜阳奶粉事件”,蒙冤有因果
阜阳劣质奶粉坑害儿童事件中,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别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失误,把假冒三鹿婴儿奶粉的检测结果按“三鹿婴儿奶粉为不合格”上报,并公告于当地4月22日的《颖州晚报》。消息甫出,立刻被国内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由此,三鹿奶粉在全国多个市场被强迫撤下柜台、封存。
事发当日,三鹿总部高管立即带队赶到阜阳,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交涉,并与阜阳市达成“相关人员工作失误”的共识,阜阳市也同意就此事道歉。4月24日,三鹿召开新闻发布会,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媒体都接连进行了纠正报道。4月27日,三鹿与数十家国内知名品牌乳品企业在多个城市召开诚信座谈会,主题为“抵制„杀人奶粉‟、倡导诚信经营”,并联合发布全国第一份“乳业诚信宣言”,承诺坚决不生产和销售劣质乳制品。4月28日,在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的组织下,三鹿与9家食品安全信用试点企业向阜阳市捐赠了4985箱婴幼儿奶粉,以帮助在伪劣奶粉事件中受害的婴幼儿家庭。
点评:应该说,在1月份的时候,阜阳毒奶粉危机就已经初露端倪,但却没有引起三鹿方面的足够重视。如果三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借因假三鹿被投诉之机而在当地或者在全国开展打假行动,净化市场,可能后来的因“假三鹿”危机而造成的对三鹿品牌的无形损害和巨大损失也就不会再有了。
不过,我们也看到,在“阜阳毒奶粉事件”中,三鹿的危机公关意识以及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当在《颖州晚报》所刊登的劣质奶粉名单中出现真三鹿的名字并被全国各地的媒体报道后,三鹿高层第一时间赶赴当地澄清事实,阜阳市相关职能部门亦向三鹿发布公开的致歉声明,并通过媒体进行全国性告知。同时,三鹿还在各地召开媒体座谈会、发布行业诚信宣言,新闻发言人也适时将最新信息及时向公众传递,等等。这些系列公关活动属于危机公关中的事中引导、事后弥补策略,为三鹿“拨乱反正”,重树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案例八:海南航空“航班延误事件”,旅客下跪为辛酸
9月8日,海南航空公司HU7435次航班海口转深圳飞徐州延误近4个小时。当时海航向深圳乘客做出的解释是由于海口下大雨导致飞机延误,给海口乘客的解释是深圳在下大雨,而事实上当日晚两地均未下雨。飞机到达深圳后,深圳旅客要求道歉未果而拒绝登机,而机上的海南乘客在飞机中闷等3个小时后被通知下飞机,当日该航班取消。凌晨3点,机场方面将深圳和海口两地的乘客接到机场酒店入住休息。次日9时,突然传来消息,HU7435已经飞走了,上面只有几十名乘客。其余的人,有的知道飞机起飞,但拒绝登机;而有的则是在机场候机大厅,根本就没有得到起飞通知。旅客群情激愤,矛盾进一步升级。滞留深圳机场的30多名乘客有三人发病,被送往医院,其中一人因血压升高,晕厥在机场酒店;一怀孕女子因焦躁疲劳,导致先兆流产。在机场候机楼,乘客们还上演了向海航工作人员下跪,将海航补偿给乘客的1000元挥洒空中等匪夷所思的一幕。直至9月20日,海航公司才以CEO的名义向公众发布以带有自我辩解性质的描述整个事件经过为主导的自查和道歉信。点评:对航空公司而言,由气候原因造成航班不能按时起航是极大的挑战。就本次事件来看,则反映了海航公司内部沟通协调和传达机制的混乱,甚至连向旅客做解释的口径都不能够很好地统一。而当延误发生时,给乘客造成的不便,海南航空并没有及时处理,导致了乘客群情激愤。在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海航公司甚至没有主要负责人到场去协调和解决此事。同时,海航也没有一个如何应对而且必须要面对媒体报道和指责的策略,任由事态自我发展,处于完全失控状态。
当事件都过去十多天以后,海航公司一份迟到的公开信如梦方醒般浮出水面。而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报道都已经结束,所有的因事件原因对海航品牌和企业的伤害都成为既定的情况下,海航的公开信无异于在告之人们:还记得我对你们的伤害吗?其实伤害不都是我的原因。
案例九:杨森“息斯敏事件”,即期利润与长远将来博弈
3月26日,杨森公司对媒体称,此前西安杨森公司已经进行修改息斯敏说明书的工作,因为药品说明书修改需要一定时间。事后证明,2004年1月12日以后生产的息斯敏,使用的都是新的说明书。西安杨森称,生产企业应根据药品临床使用,对其使用方法进行持续改进。2004年4月7日,西安杨森公司表示,不打算回收旧产品,也不打算对旧产品进行说明书更换。媒体及社会各界对扬森的做法广泛提出质疑。
点评:西安杨森在这次公关危机的处理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引起了消费者、媒体、公众的普遍质疑。这种强硬的态度可能会使企业一时没有直接的损失,但在无形中却在损害企业和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杨森公司在危机处理上,反应得一直都比较迟缓。一方面息斯敏事件与监管机构监管不力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企业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导致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感也罪责难逃。明明知道有问题,甚至在新说明书上开始更改,但却不让公众知晓,即使在曝光后也依然不对产品进行收回,甚至对旧有的产品说明书也不愿多做更改。这也就意味着依然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继续服用并存在着安全隐患。
而同样为制药企业的康泰克PDA事件,则值得西安杨森好好学习与借鉴。当危机出现后,康泰克公司迅速成立了危机公关小组,对危机进行有效的处理。他们一方面耗费巨资从全国市场上回收尚未销售的感冒药,另一方面不断坦诚地向新闻媒体报告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同时,公司还成立了新的研发小组,在最短的时间研制出了不含PPA的新康泰克投放市场。康泰克此举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尊敬。杨森公司对于危机公关处理的冷漠导致了一些医院开始抵制其进入医院,患者对于西安杨森其他产品的信心也出现了疑问。
案例十:肯德基“禽流感事件”,尽显成熟企业公关之道
从1月份开始,禽流感在亚洲部分地区肆虐,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连锁店生意一落千丈。2月5日,中国肯德基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北京市商务局饮食管理部门领导、农业大学营养专家和畜牧业专家至肯德基店做示范性品尝。2月20日,肯德基宣布,将从21号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无锡7个市场同时推出一款非鸡肉类产品“照烧猪排堡“。肯德基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应急计划。供应商的每一批供货都要求出具由当地动物检疫部门签发的《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并证明所有的供货“来自非疫区,无禽流”。
点评:从整个KFC处理危机的过程来看,肯德基已形成了一套危机管理反馈和处理机制。整个企业对于危机的预警、反应、沟通、处理等方面都比较成功。从案例可以看出,肯德基主要分别从产品、供应商、公众、危机预警等多方面进行危机处理,从而保证了肯德基在非常时期的运营正常。当禽流感出现后,肯德基及时汇集了三份文件:《肯德基有关禽流感问题的媒体Q&A》、《关于肯德基危机处理的对外答复》、《肯德基有信心有把握为消费者把关》,并及时将其提供给媒体,先入为主从宏观上把握住了主动权。面对危机,肯德基通过官方的文件证明和官员试吃,消除公众的疑问,起到了积极的正面宣传和带动作用。在公关危机产生后,必要的细节信息透明化是很重要的。为此,肯德基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权威机构证明食用烹煮过的鸡肉是绝对安全的。在产品方面,KFC及时推出替代的产品。在供货商方面,除了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之外,亦出台了转换预案。肯德鸡在禽流感中的危机处理,可圈可点。对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做了比较充分的信息沟通,保证了在中国业务不受影响。肯德基的危机管理在预备力、缩减力、反应力
和恢复力方面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再现了一个成熟企业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转载)
第五篇: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
十大危机公关典型案例
UT斯达康行贿事件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
2008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
恒源祥商标侵权**
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2009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
诉对方侵犯著作权并向国家工商总局提起商标异议1月4日恒源祥集团副总陈忠伟就事件做出正面回应称该事件系起诉方恶意注册行为所致公司有权利追回使用权。事件当事双方各执一词交战不断升级据称纠纷索赔已达千万。
蒋海松“吻别门”事件
1月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留美中国博士生蒋海松为了给女友拥吻送行没有通过任何安检程序钻过机场安全隔离带结果因为擅闯安全区引发紧张导致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1月8日晚蒋海松在家中以非法闯入罪被拘留8日午夜就获释。据媒体报道称蒋海松最高将面临30天监禁。该事件被媒体称之为“吻别门”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
百度被黑事件
2010年1月12日早上700左右www.xiexiebang.com能够正常访问。自1100起各地网络开始恢复对百度的正常访问。
1251对于百度被黑事件CEO李彦宏在百度i贴吧上以“史无前例”表达了自己对于事件的震惊。当日下午6点百度发表正式声明称目前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登录问题。对于部分中国网友基于义愤报复性攻击其他外国网站的做法百度称“我们并不鼓励这样的做法请大家保持冷静。”
谷歌“关闭门”
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谷歌高管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发文表示谷歌集团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据媒体报道谷歌这一决策源于其邮箱账户资料曾遭受黑客攻击。
由于涉及因素多因此关于谷歌中国“关闭门”原因、动机的说法众说纷纭而事件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回应14日美国白宫与中国外交部分别就事件做出回应;事件引发了微软、HP等全球知名IT企业的关注但各方观点褒贬不一;与此同时事件也引发了广大中国网民的关注质疑与力挺谷歌的两方声音都很激烈。19日下午6点谷歌中国首次就关闭事件做出回应一封由谷歌中国高层的澄清公告在谷歌中国博客发表公告否认谷歌关闭中国办公室等传闻事件趋于平息。
茅台乔洪受贿事件
1月15日曾引发“贵州茅台”股市多次波动的乔洪事件——贵州茅台原总经理乔洪受贿、巨额资产来源不明案终于宣判乔洪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法院审理查明乔洪于2000年底至2007年3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一百余次收受贿赂额度高达1千万余元以上。被尊称为“国酒”的贵州茅台在近期被质疑“抬价”的同时再次面临“受贿门”**考验。
乔洪事件起于2007年当年多家媒体报道称乔洪在4月底被“双规”。之后茅台集团及其上市公司始终保持沉默贵州茅台5月10日被交易所停牌至5月14日贵州茅台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乔洪“因工作原因调任贵州省国资委副主任”。在对事件保持沉默后5月下旬茅台集团当家人、董事长季克良首度回应“乔洪事件”称“这件事情会对茅台短期内有不利影响但最终不会对茅台有影响”。
雪碧“汞毒门”
据报道近日在北京市连续出现两次饮用雪碧汞中毒事件。就此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对媒体坚称“提供给消费者的饮料绝对安全可靠”同时表示雪碧“生产过程绝无含汞环节”公司正全力配合警方进行调查核实饮料产品出处。但如此回应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为彻底查清“问题雪碧”的包装安全性位于天津开发区的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对“问题雪碧”饮料罐进行密封性检测。由于此次汞中毒事件事关重大市场也十分关注报告的最终结果此次检测的最终结果将由北京警方于近日正式发布并公之于众。
强生召回与商业贿赂案
因旗下系列儿童护肤品存在安全隐患强生公司曾于2009年初面临质疑与危机。谁知眼下的2010新年之初强生再次面临危机。据媒体报道因有消费者反映在药品中嗅到发霉气味且有消费者称在服用这些药品后出现恶心、胃痛、呕吐及腹泻症状的症状美国强生公司召回包括畅销药泰诺、布洛芬在内的500批次非处方药。与此同时由于向医药服务商某养老院提供回扣兜售危险药品而遭美国司法部门指控更是将强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针对强生品牌的两危机案例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方面于1月18日声明在美召回的药品未进入中国市场也不涉及在中国的生产及销售。
丰田汽车召回案
据报道自1月28日起天津一汽丰田召回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1月25日生产的75552辆RAV4车辆。基于同样的原因丰田已在美国、欧洲进行了召回召回总量逾800万辆已超过丰田2009年781万辆的全球总销量。
丰田公司预计今年年初至3月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带来的成本和销售损失总计将达20亿美元;而另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考虑对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罚款作为对其大规模召回汽车的惩罚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的负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