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范文]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各级教育的改革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其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纵观近年国内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其中的一些改革还处在局部与表层,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国外主要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出发重点探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一、国际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美国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首先从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入手。改革后的中学课程加强了必修课程,减少了选修课程,在保证一定的必修课的前提下,又给学生留有选课的余地和自由!这一措施对改革美国中等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和选课自由化的不良倾向上起到了很好的扭转作用,对保证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计入21世纪之后对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主要有;
1.美国重视学校与家长和学生关系
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项“重建教育结构运动”,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授权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发言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络机构,已经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特色。在学校里确定家长听课日、家长访问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查阅学生作业、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有关会议等。在班级里还建有“家长顾问组”,学校设立了“家长中心”以借助广大家长的学识资源、发挥家长特殊才能。学校由此还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计划、学校工作、学生情况等等。
2.美国实施创新教育方法
美国学学校是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的。因此教学上实行开放式的教学。主要有三方面:(1)班级的开放。由于学校非常注意因材施教,实行同步与异步、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通常班级由同龄、同程度学生组成,学习统一课程、教材,得到相对同步的发展。小学,常是一位主教授班级的多种课程与学生管理,每班法定一般不超20人,教师与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办公、上课。(2)课程的开放。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标的现代化课程体系决 1 定现代化学生素质,因此,课程体系居于教育体系的核心,学校每学年向中学生提供开设的全部课表,课表包括中学毕业总学分要求、年级学分要求、课程及编号、内容、难度等。(3)教法的开放。教师重视创设学生愉悦、自主的学习情境,鼓励课堂上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重视师与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输,重视教学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动手实践能力。
(二)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
日本政府于年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专门讨论教育改革问题。该审议会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开始。第三次教育改革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变单轨制为多轨制;(2)将初、高中分立改为一贯制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3)扩大学生择校的选择,实行了教育的自由化和市场化;(4)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的多样化;(5)增加高中类型;(6)缩短学时,变六天制为五天制。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深入,文部省经多方论证,1998年再次修订了中小学 《学习指导纲要》,这一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始。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出现了新动向。日本文部省于2001年制定了 《21世纪教育新生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提出为日本今后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注重道德品质培养;注重感性教育;注重学力的培养;注重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
(三)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
芬兰经过几十年深入持久的改革,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的教育制度,其基础教育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综观 20 世纪 90 年代的教育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以终身教育为原则的教育发展观。80 年代以来芬兰继续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进一步发展教育的报告,主张全面发展终身学习,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2)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课程观。1994 年,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组,强调课程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信心及自我管理能力。(3)全面严格的教育评估制度在芬兰,学生从综合学校毕业后,不经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高中或是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另外,国家教育部门将教育权下放给地方教育当局,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教育目标独立地制定课程和教学方法。(4)基础教育国际化,重视外国语言学习。芬兰是一个双语国家,历来重视语言的学习,除了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外,还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另一门国语。
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根据自己具体的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国外部分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经验和一些学者提 2 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措施然后针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情况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一)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应试教育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重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就成为了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从课程下手。首先,开设思维技法课,使学生正确运用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其次,开设创造技法课,通过开设此类课程,引发学生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最后,开设创造性活动课,在这种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的考试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学者也一直在提倡学校应该实行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原因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实施起来。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以注重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础上,应该将应试教育逐渐实施起来。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化理论:个体之间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而应试教育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应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
教育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就不可能提高,随意,师资问题就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提高教师素质,重建教师队伍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从工资和奖励制度上,保证教师待遇
目前,我国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此,在普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实行奖励制度,即奖励优秀的、鼓励一般的、提高较差的、解雇不称职的。还可以成立优秀教师奖励委员会,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发给奖金。
2.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要从根本上抓起。首先,从提高师范生的质量抓起,向教师队伍输送新的有生力量。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师范生的入学要求和严格发放教师资格证书,要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期,规定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进行不间断的检查与指导。其次,加强教师的职前培训,提高教师的从业能力。随之科技的进步,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进步,有些教师习惯用过去的教学方法处理新教材,有些教师对 3 信教材理解不够,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格外重要。地方可以建立教师培训中心,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学校或者学区可以开展讲座,聘请一些教育专家或是教授来对教师进行指导。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知识, 而不是只注重书本教学。现在的学校虽然开设的课程较多, 但并没有出现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 相反, 学生学习压力小, 学习兴趣得到保护, 没有厌学情绪, 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学校和教师根据地方特点及学生兴趣来安排形式多样有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 手工课、音乐、美术艺术等在学校课程中也备受重视,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适应社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实践课程或活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以考试分数为标尺衡量教育质量的优劣, 从而形成了重智育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的状况。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埋头苦读, 把升入重点高中和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目标。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也在未来发展上表现为后劲不足。因此,要注重基础教育改革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道德品质培养
学生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是学生一生的重要财富,应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庭和孩子的道德品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成员的社会竞争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也让许多孩子出现了道德偏差,其中诚信缺失成为突出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而且也要在家庭里开展道德教育,让学生能时刻伴着道德成长,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培养孩子形成诚信正直、有社会责任心的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英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函授学习了《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一门课程,老师布置了任选一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作为作业来完成。一直向往的英国教育模式成为了我的研究对象。于是查找了相关的许多资料,发现英国的基础教育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确实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改革是全社会参与的运动
1995年,英国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1996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基础教育白皮书《学会竞争:14—19岁青少年的教育和培训》,要求所有的初中都能向学生提供“普通职业教育课程”五年级的第一级;1997年5月2日,英国政府开始了面向21世纪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经过两年的努力,1999年7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从2000年9月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的新课程内容包括:开设12门核心课程;提出学校课程的价值和目的;构建了国家课程、宗教教育以及其他全国性的教育框架;实现四项课程目标;提出六项基本技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7月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教育系统认同度高,参与面广,改革步伐大。但在全社会还未形成支持课改、参与课改的氛围。特别是众多的家长和部分非教育系统的各级组织对这次课改的重要性知之甚少,不少人既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也没有参与的渠道。
二、课程改革中更关注教师的成长历程
(一)教师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英国主要存在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时间顺序模式和同时发生模式。时间顺序模式是学生入学后,先接受普通教育,获得某一特定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学位,在学习结束后或即将结束时,再接受职前专业训练,以保证他们能胜任教学,而这一阶段仍然要学习一些普通教育类课程。同时发生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把某一或多个学科的普通教育与以理论和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教师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教学。
如果以英国提出的教师教育模式做比照,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模式应该是同时发生模式。在我国的传统模式中,在公共课课时不能减少的情况下,要突出师范生的职业特点,如增加普通话和“三笔字”技能课时,只好压缩专业课,加之教学实习又很短,造成培养的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我国应该在保持传统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探索使用时间顺序模式或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改造,形成一种综合性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必须坚持以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教学实习效果为重点。
(二)使见习期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对新教师上岗有明确的规定,见习期一年。为保证教师质量,应对师范生进入实习期前进行二次选拔。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师范生供大于求,已经开始了二次选拔。但是对教师严重短缺的农村学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优秀师范生通过选拔留到了大城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财力有限,即使是二流、三流的师范生,农村学校也不敢要。针对新教师上岗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新教师上岗的统一标准和见习期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评价和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而且还应对担任辅导员任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三)严格师范生的入口关
所谓的“严格”并不完全指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把优秀学生选出来,而是指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培养合格教师。目前,我国师范生毕业后的走向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师范院校只负责出产品,至于产品的去向就不管了。也就是说,师范院校与学校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任何联系,师范院校根本不了解学校最近的教学事件,师范生在大学以偏重于学术的理论学习为主,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是从书本到书本,而且师范生只有到最后一学期的教学实习期间才能有机会到学校去几次。师范院校的招生计划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的,而上级主管部门又是从基层教育部门上报的需求计划中决定的,当然,基层教育部门的需求计划来自学校。从理论上讲,这些需求计划也反映了学校的需求,但是明显滞后于学校的需求。英国国家不断加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但我国不可能实现。在现实条件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加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的联系,如召开培养目标、内容研讨会等,让中小学校长和师范院校的负责人直接见面洽谈,以保证培养计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重新认识和加强校本培训
我国经常谈论的校本培训实际是指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而欧洲国家所指的校本培训还包括职前培养,即学历教育阶段。这种教师培养方式增加了师范生联系教学实际的机会,他们的见习期可以缩短或取消,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但是操作起来较难。然而,我们可以组织安排部分在校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和一线教师座谈、听课甚至讲课等。每学期2-3次,这些学生返校后,给全班同学传授他们的体验。
(五)统一规划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分阶段的连续体。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但是要保证每个师范生从进入师范院校到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这一漫长的时间内,专业成长的前后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教师是在动态环境下成长的。然而,有一点可以做到,给每个在校的师范生建立专业成长袋,成长袋里记录学生专业成长变化的关键过程、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等,成长袋和人事档案一起随学生到终身。见习期间师范生的培养计划以原有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制定,之后的在职培训也是如此,这样就基本保证教师职前职后培训的一致性。
三、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尽管英国20世纪60一70年代的“开放教育”使教育质量有所下降,我们还是能从中借鉴一些先进经验。例如,根据儿童的活动和经验组织课程,以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在立足本国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就可以在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组织活动课程:教师采用灵活的时间表;教室设计成各种不同的活动室;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组成一个个非正规的小组在各自的活动室里活动„„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及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兴趣,鼓励儿童逐步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感,启发儿童的想像力和同情心。
开设活动课程,重点是要开阔儿童的眼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儿童在课堂上如何学,没有统一的规定,而是根据教学大纲,顺应儿童爱动、容易转移兴趣的特点,随时随地由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英国中小学课程演进的整个历程显示,它的发展轨迹经历了从注重基础课程到注重儿童发展,再到注重基础课程的循环过程。当然,这种循环并不是简单的重复,1988年改革后所确立的基础课程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基础课程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在注重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并未抹杀英国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传统,而是试图在儿童的经验活动与基本学科素养方面谋求相对的平衡。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然也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但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要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
英国新的国家课程将目标确定为传递国家政治形态的核心价值,而居于中心地位的是尊重个人的价值。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该反映有利于达成促进机会均等、身心健康、公正民主、民主法制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并肯定了对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可见,新国家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为“自由民主”大国家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摆脱贫困、毒品、恐怖、被忽视、受支配等诸种束缚的能力,而能自由地选择一种有价值的生活。
2000年英国新实施的国家课程不仅调整了课程结构,还提出提高“学力”的基本方针。英国新课程从提高学生基本学力出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本国语和数学的指导。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政府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简称ICT)。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是为学生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为使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教育落到实处,英政府还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提出“人人上网,校校上网”的口号。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提高,对学生的交流、探究等技能的发展,基础教育面貌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英国的传统来看,人文科学历来是最受重视的学科,而自然科学则往往在一定范围内被视为“二类”学科而得不到重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英国也开始重视自然科学的教学,强调自然科学课程应反映最新成就和新的研究方法等,因此,大大加强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理论性。
课程目标既要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两基),同时又要培养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如理想与道德观念,诚信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合作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课程改革要兼顾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综合和分科。当今教育投入的大幅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给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课程多样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曾出现过偏重人文科学或偏重自然科学、注重学科性课程忽略综合社会实践、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的现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适应性都受到了影响,为此,我国这次课程改革也提出重建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提倡综合活动课,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儿童的学习过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科目:当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
层次: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本科函授 小学教育
2005级 小教本科班
王冬萍
90520013
第三篇:国际小学教育改革趋势及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际小学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各级教育的改革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其中小学教育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小学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纵观近年国内教育改革,小学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就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机制而言,其中的一些改革还处在局部与表层,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关键字:国际小学教育;改革趋势;启示
一、国际小学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美国小学教育的改革
通过整理发现美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从教育制度、课程结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与岗位培训等几个视角进行分析。
1.教育制度方面
美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管理权都由各州负责行使,联邦政府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对教育进行干预。美国教育立法干预教育主要通过“授权拨款”与“优惠政策”实现。接受联邦制度的拨款就必须满足联邦政府的要求。
2.课程结构方面
按照美国2001教育法案,小学课程有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有英语、阅读或语言教育、数学、科学、外语、公民与政府、经济学、艺术、历史和地理。在核心课程中,3-8年级的阅读与数学每年全州统考,10-12年级至少测试一次。加州小学课程设置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把它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
3.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主要围绕教师、学生和教学这三个要素展开。但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美国小学的教学管理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包班制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素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知识基础、人际交往关系、教学组织能力等。在课堂上,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在听完教师讲授的新内容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每个完成自己作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其他活动,或去阅读、或做游戏、或拼图等。课堂上学生行动自由,但没有喧哗;学生有讨论,但没有失去秩序;学生可以做其他活动,但都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教师在学生练习时,主要精力不是维持纪律,而是帮助未能完成作业的学生。
4.教学评价与岗位培训方面
评价标准涵盖了教学的六个方面:吸引或支持所有学生学习;创造或维持有效的学习环境;理解或组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与设计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评价;作为专业教育者的发展。美国小学教师行为评价标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客观性,避免了评价人的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从而给教师的教学行为一个公正、客观的描述。岗位培训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学区指导专家组织本学区的青年教师现场上观摩研讨课,类似于我国的公开教学课。另一种形式是教师的继续教育,这种教育没有统一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一所学院或大学的课程进行学习,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教师的自由选择一方面对大学的继续教育课程提出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二)新加坡小学教育的改革
新加坡在近几年及将来的小学教育改革方向中,主要在现代化及实用的课程设置、从部分单班制到全面单班制、提高教师素质和扩大教师队伍、执行新的教育协作计划和增加财政支持五个方面作努力。
1.现代化及实用的课程设置
为了应对信息及贸易全球化,新加坡教育部认为收集及处理信息、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信心、良好的表达及交流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对课程方面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减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创意性思维能力、教育过程信息化、增设课程辅助活动及对母语课程的改革。
2.从部分单班制到全面单班制
自2004年起,教育部开始为双班制的小学实行部分单班制。所谓部分单班制,即让小一和小二学生读下午班,以腾出部分设施给在上午上课的小三至小六学生在下午进行深广或课程辅助活动。目前,新加坡 179所小学当中,有49﹪已经实行单班制,48%是部分时间单班制,其余12﹪仍是双班制。教育部长黄永宏说,全面单班制,能让学校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设计创意教学和参加课程辅助活动。新加坡教育部认为:单班制与更丰富的课程辅助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既不忽略“硬知识”,又培养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好奇心、良好品格与价值观等“软技能”。检讨与执行委员会初步建议新修补18所小学来应对教育设施的不足。并在 2016年之前协助所有政府小学转为单班制。
3.提高教师素质,扩大教师队伍
由于实施单班制后需要大量的教师,教育部文告指出:过去经验显示,小学里大学毕业教师人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素质。目前,大学生占小学教师的55%,但是对学历的要求也不是绝对的,在录用新教师时,对教学的热情及其他的综合素质也会考虑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教育部会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师之间经验的交流及到海外学习与考察的机会。
4.执行新的教育协作计划
新的教育协作计划于2009年1月起执行,目的是为辅助教师完成学习计划,帮助有特别需要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新计划下,他们的薪金将与市场薪金挂钩,也会享有较好的事业发展和提升的机会。表现良好的有机会成为教师,表现杰出的能提升为教育部总部的超级薪阶公务员职务。教育协作计划获得了校长的支持新加坡现有教育协作600人在 2016年要求达2800人。
5.增加财政支持
为了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及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必须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配备,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小学检讨与执行委员会在给教育部的初步建议中提出,将投资4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力的培训。为了让每位小学生不会因为家庭背景而影响教育,教育部规定把教育储蓄金加以提高,小学每生提高20元,达到200元。让每位学生都不会因为经济因素而影响接受教育。
二、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教育现状不同于国外,面对自己的实际,我国小学教育改革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目前就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需要从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创新教育是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教育适度超前,建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理论已经成为政府、学界和民众的共识。但小学教育改革的体制应如何构建?仍需认真研讨。面对21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观念更新的意识:一是形成一种教育改造的意识,变传统的办学模式为现代办学模式;二是需要一种相对独立的发展意识,使教育系统能够真正相对独立于社会其他部分得以自主发展;三是需要一种开放的意识,使教育系统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四是需要一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意识,教育普及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教育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五是需要一种有差异的发展意识,促使教育发展与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真正的联系;六是需要一种超前意识,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当前,由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教育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其内涵可归纳如下:创新是一种主体价值,创新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人个性健全发展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生活内存整合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确立起新型关系的教育。而真正实现创新教育主要还是靠“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创新”、“校本课程的创新”。在21世纪的教育创新体系中,创新教育理念是灵魂,创新教育制度是保障,创新教育技术是手段,创新校本课程是核心。有了这些教育的超前意识,就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最终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历史赋予人类教育的使命,也是未来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素质教育提供多元办学模式
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通常称为“三发展”教育:“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在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五个操作变量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一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素质个性化的教育目标体系。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质;学会关心,提高道德素质;学会创造,提高审美素质;学会服务,提高劳动素质;学会多媒体,提高身心素质;学会做现代人,提高生活素质;以现代化公民素质为导向,培养学生主体性个性品质,即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独特性、和谐性。二是以学科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开放型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改革学科课程、建设活动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和校本活动课程。三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规范是:(1)变革传统的教师职能观和教师行为模式,正确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变革传统的学生观和学生行为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3)改革教学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调控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是以学生为主体,建构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其操作规范是:(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集体目标,有效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2)建构班集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体系,开发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身心素质潜能。(3)组织交往,优化班集体的人际结构,使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认可。(4)指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担当重要的角色。(5)以集体主义为导向,使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五是变革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构建开放、民主、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其操作规范是:(1)以社区为依托,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组织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机构。(2)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班集体自我管理机构。(3)以层级为单位,建立教师集体民主管理机构。“素质教育”不应有整齐划一的个性模式和素质标准,应倡导和扶植多元的个性。因此国内教育涌现出了“愉快教育”、“心理教育”、“合作教育”、“主体教育”等多元的教育模式
第四篇: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界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为了总结课改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为推动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境遇与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手段,从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和深化展开。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些流行的观点,譬如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同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还存在一种绝对化倾向。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明显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倾向,这一倾向的典型特征就是绝对化,即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认为我国的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典型,必须彻底否定,在此基础上重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这种绝对化的倾向尤为突出,并造成了课堂的混乱,降低了培养人才的质量。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必须警惕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倾向,以一种互补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思维中把这些对立互斥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认为过去倡导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性的提出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维度,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这无疑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却面临尴尬的境遇。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脱离具体的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的、人为的、生硬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非但没有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基本知识的掌握,降低了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孤立、生硬的讲授显然不行,它只有融入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过程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融合要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非此即彼”思维的另一典型就是要“生成”不要“预设”,似乎一谈预设就会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生成”是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代表词汇,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极端的强调“生成”,否认教学中“预设”的价值,势必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其实“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的视域中两者应和谐互补。没有预设的教学必定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同样,仅有预设没有生成也是不行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教师无法完全预设,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也就是说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能够捕捉教学中偶然的教育因素,在教学的动态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要用系统的、互补的思维方式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警惕动辄绝对化的“非此即彼”思维倾向。同时,外求于改革的理论依据时,要全面理解其要义,避免片面的误读误判,以免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不良影响。
第五篇: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魏运华博士在线交流精彩回顾
曾红梅 整理
*mey对*魏老师说:老师要如何面对基础教育改革?
*魏老师对*mey说:教师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其次要实验,即使精神领会了,也不一定能把课教好,因为新的课程标准毕竟是新的,谁也没有现存的经验,必须要摸索,要实验。
*mey对*魏老师说:现在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什么弊病。
*魏老师对*mey说:我觉得,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mey对*魏老师说:教学的教学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魏老师对*mey说:譬如不能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SayTian对*魏老师说:和中国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魏老师对*SayTian说:学力差。
*黑暗执政官对*SayTian说:你不要总崇洋媚外!虽然外国的教育体制比咱们的发达,但是也不一定不存在弊病!
*魏老师对*韩雨—说:日本学生的学力不如中国学生。*韩雨—对*魏老师说:有用的东西学得比中国学生多。
*黑暗执政官对*魏老师说:外国学生所拥有的是能力,这正是中国的学生所欠缺的。*SayTian对*魏老师说:我同意黑。
*~萧零~对*韩雨—说:没用的东西学得比外国多。*ruby-yue对*黑暗执政官说:中国学生也很好。*韩雨—对*黑暗执政官说:举一反三难能可贵。
*黑暗执政官对*魏老师说:中国的教育思想只是对学生进行模式的应试教育,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无法和其他国家的人比。
*黑暗执政官对*ruby-yue说:可是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黑暗执政官对*ruby-yue说:对学生有影响。*魏老师对*黑暗执政官说:我基本同意您的观点。*魏老师对*黑暗执政官说:不过那是过去,现在不一样了。*mey对*魏老师说:完全否定应试教育是不是也是不对的?
*魏老师对*mey说:我觉得应试教育应该否定,但传统教育不能否定。传统教育中有很多有优秀的东西应该继承和发扬。
*mey对*魏老师说:能应试也是一种能力。*魏老师对*mey说:是的,但考试方式需要改革。
*可怜的学生么~奋起吧对*魏老师说:以后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向美国那方面发展呢?还是像韩国那方面发展。
*魏老师对*可怜的学生么~奋起吧说:我觉得不是的,但要学习别人先进的方面。*mey对*魏老师说:教育改革中,考试制度有变化吗?
*魏老师对*mey说:当然有,譬如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更多地注重过程性评价。*mey对*魏老师说:改革是不是也带来一些混乱。
*魏老师对*mey说:刚开始混乱是正常的。因为大家对一些新的理念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需要培训。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因为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经过很多层次。要使专家的理想课程变成学生的习得课程,关键在教师。
*mey对*魏老师说:我看见一个国外的材料,创造性低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反而创造性高,这怎么解释? *魏老师对*mey说:我觉得那是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也可能是学生的差异造成的。不一定是老师的教学方法造成的。这次课程改革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譬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mey对*魏老师说:学生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
*魏老师对*mey说:学生要改变以往单纯听老师讲的学习方式。要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学会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等待老师提供答案。
*风之刃对*魏老师说:您觉得现在的考试制度是否合理? *魏老师对*风之刃说:不尽合理,需要改革。
*风之刃对*魏老师说:那你觉得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呢? *黑暗执政官对*魏老师说:只是希望尽快解决这个关键性问题。*魏老师对*风之刃说:譬如考试的方式。由以往的只注重结果,改为结果和过程并重。甚至更注重过程。
*风之刃对*魏老师说:我觉得应该重视实验考核。*魏老师对*风之刃说:同意您的观点。
*mey对*魏老师说:如果老师不适应新的教材,怎么办?
*魏老师对*mey说: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既包括学科培训,还包括通识培训。如果教师能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即是教材编得差一些,他也能纠正过来。
*陈weiguo1952对*魏老师说: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厌学,并不是学习特别困难,而是与老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有关。
*魏老师对*陈weiguo1952说: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学生应该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己寻找解决办法,自己寻找答案。对每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他们的经验不同。他们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对世界的理解也会不同。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所以我认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教材改革虽然必要,但老师的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可能更重要。
*风之刃对*陈weiguo1952说:还有实践能力。
*陈weiguo1952对*风之刃说:是的,老师的教育实践能力需要提高,但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风之刃对*陈weiguo1952说:增加师大老师的实习时间。
*陈weiguo1952对*风之刃说:现在我国教育的实际问题是学生高分低能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体现了一个教育的质量观问题。
*陈weiguo1952对*风之刃说:我想学校如何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而现行的评价机制往往导致教师并不真正重视素质教育,也不重视教育方法的改革。
*风之刃对*陈weiguo1952说:这才是考试的重点。
*陈weiguo1952对*风之刃说:现在的考试机制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当然用分数衡量是必要的,但考什么,如何考,把考试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更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学生把考试看作是负担。
*黑暗执政官对*陈weiguo1952说:可是怎么改革呢?~大家都适应了现在的形势。*黑暗执政官对*陈weiguo1952说:要慢慢来是对的,可是也要有一个目标吧!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是,教育的改革绝不是短暂时间里可以解决的,需要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被人为延长了。*陈weiguo1952对*风之刃说:其实我们已经提倡多年的职后教育,就是主张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然而经济方面的因素,却使多数教师得不到培训,这也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因。
*mey对*魏老师说:为什么建构主义现在很流行,据我了解,这也不是什么新理论。
*魏老师对*mey说:因为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我国现在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或者说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mey对*魏老师说:建构主义有没有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
*魏老师对*mey说:当然有。不像西方的小班授课。我国的班级人数比较多。很多理念在大班中很难实现。
*mey对*魏老师说:其实每一种理论都有它优势和劣势,只在一种理论指导下进行改革,会不会它的劣势也特别明显呢?
*mey对*魏老师说:是不是应该综合几种理论的长处来改革? *魏老师对*mey说:同意你的观点。
*魏老师对*mey说:但是,我们在学习一个理论,运用一个理论时,还是要多看这个理论的长处。发挥其长处,克服其短处。建构主义理论的许多观点,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魏老师对*mey说:譬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再比如,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却是由我们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认知策略上,学生具有的策略与教师认为他们应该具有的策略不同,学生学习某课文的目的与教师认为其应有的目的不同,学生对教师认为的重点不一定感兴趣,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教师认为他们应该理解的也不尽相同,学生实际的认知结构与教师认为他们应该有的认知结构不相同,造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达不到理想的结果。上面这些观点,我觉得都很不错,值得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和借鉴。
*聊天室管理员对*陈weiguo1952说:拖堂的老师好不好?
*陈weiguo1952对*聊天室管理员说:拖堂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到了时间,教师讲什么学生都不会记住的。
*聊天室管理员对*陈weiguo1952说:支持,而且学生会有反感。
*黑暗执政官对*陈weiguo1952说:有时候老师上课来得晚了,耽误了时间,肯定要拖堂的。*黑暗执政官对*聊天室管理员说:你们也为老师想想!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教师上课来晚上和拖堂都是极端错误的。学生就那么点时间,应该有效利用。*黑暗执政官对*聊天室管理员说:我觉得我们老师就不容易,有时候讲不完了就会下节课再说,决不拖堂!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其实上课是对教师的考试,我有一句格言:当我向学生讲课的时间,面前是渴求知识的学生。当我面向黑板写字的时候,背后是探索智慧的学生。这样自己就知道应该如何上课了。
*黑暗执政官对*陈weiguo1952说:既然你是老师,你就应该知道拖堂的原因~有些时候不能主观的去考虑问题~拖堂现象是客观因素造成的。你的想法很好,如果老师都能像你一样我觉得改不改革都无所谓了。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不对,拖堂绝不是客观原因,是教师主观上的问题。我曾经在学校管理教学期间搞过两年的实验,每节课改为40分钟,效果非常好,这说明教师完全没有拖堂,没有必要拖堂。
*黑暗执政官对*陈weiguo1952说:可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拖堂~
*聊天室管理员对*陈weiguo1952说:我们C语言老师每次授课只有20分钟,但效果非常好,学生都能学到东西。
*陈weiguo1952对*聊天室管理员说:是的,其实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讲课45分钟,真正有效的语言大概有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而利用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可能比讲课45分钟效果更好。比如,魏树生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也就十几分钟,而他的学生素质也很好。
*聊天室管理员对*陈weiguo1952说:其实,要改变的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上课是必要的,但教师应该知道如何上课,学生也应该知道如何听课。只有二者形成了合力,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黑暗执政官对*陈weiguo1952说:可现在的体制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听课,愿意听的也是迫不得已。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不过解决问题是复杂的,因为每一个教师的素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我主张教师首先要有锐意改革的决心,并勇于探索,才有可能先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我其实也很一般,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不想再犯我的老师们犯过的错误而已。
*陈weiguo1952对*黑暗执政官说:不要指望上级部门制定什么政策,因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不研究具体问题的,教育方法之类的问题需要教师自己主动去探索和研究。
*mey对*魏老师说:如何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
*魏老师对*mey说:时间要有保证,方式要多种多样。譬如,人教社的培训方式就有三种:面对面培训、电视培训和发放培训包。*apple97220对*魏老师说:关于新课程改革,我不想谈教师,想谈谈学生,觉得现在的学生好像受家长的影响太深,他们无法及时转变观念。
*apple97220对*魏老师说:有很多学生喜欢教师采用讲授式方法,把取得好成绩当作自己的学习目的,而其他关于能力和情感方面,他们似乎不感兴趣。
*apple97220对*魏老师说:做教师的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魏老师对*apple97220说:我能理解。
*apple97220对*魏老师说:谢谢,可能我们缺乏向家长解释新课程的必要性。*魏老师对*apple97220说:您说的确是一个问题。*魏老师对*apple97220说:主要是考试制度改革要跟上。
*魏老师对*apple97220说:评价制度不改革,教师的积极性没法调动起来。
*apple97220对*魏老师说:可是评价一下子确实很难改革,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系统的问题。*魏老师对*apple97220说: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所以说考试评价制度亟待改革。*mey对*魏老师说:家长如何看待基础教育改革?
*魏老师对*mey说:家长更多地是担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只要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跟上了,家长对课程改革就会理解和支持。
*mey对*魏老师说:基础教育改革能提高考试成绩吗? *魏老师对*mey:当然能。
*陈weiguo1952对*mey说:不要把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要,考试成绩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使用。*mey对*魏老师说:有没有出现因改革反而使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
*魏老师对*mey说:我觉得没有,即使有也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不合适,一种是改革的成果暂时还没有体现出来。
魏老师对*mey说:前不久,教育部对两年来的课改进行了阶段总结和研讨,发现课改实验区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譬如,教师开始基本适应新教材与新课程,这个比例占到90%以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对课程评价理念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另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