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 D 与国际市场接轨
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
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
B 政府、市场、社会
C 改革、发展、稳定
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
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
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
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二、多选题
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A.条件不同 B.形式和手段不同 C.目的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ABCD)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就是指(ABCD)
A.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B.改革的性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具体体制进行的根本性改革
D.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其优越性
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正确认识,这些认识包括(ABCD)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立性的,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适应的特点
D.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6.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原则是(ACD)
A.主动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可控性原则
D.渐进性原则
7、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哪些重要经验(ABCD)
A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B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C 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E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8、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是(BD)
A 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C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原则 D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BD)A 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B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 更好地发挥社会的作用 D 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E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0、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取决于(ABCD)A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B 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C 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 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三 简答题、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第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第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2、简述当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
答: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因为:第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第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试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4、简述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思想。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三、辨析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答案】
(1)这种说法正确。
(2)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的目的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生产率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和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改革不是对原有体质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从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广泛变化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第三,但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要点:
(1)这种说法正确。
(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5分)但改革又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决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答案】(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正是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向前发展的。(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4、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②改革是 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A.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案要点:
(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一方面各国经济发展的依存度继续加大,这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机遇;另一方面,新的变化正在形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临巨大挑战。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共享发展机遇;实施多元平衡战略。(内需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引进技术与引进人才等);坚持安全高效。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6、材料分析题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对外开放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成功经验; 答案要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进对外开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1)结合实际,点、线、面逐步推开;(2)由易到难(3)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第二、实现改革和对外开放良性互动。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2)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答案要点:
(1)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第二篇:第七章-改革开放练习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 3.我国改革()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生产力 D.前提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4.我们要把()作为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A.改善人民生活 B.政策的稳定 C.改革的力度
D.对外开放的政策
5.邓小平在()作出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表述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讲话
6.“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的标准
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判断经济工作的标准
二、多选题
1.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稳定是目的 2.我国的改革是()
A.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变原有的社会形态 E.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改良 3.我们的改革()A.对象是具体体制 B.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C.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方法是有秩序、有领导地进行
E.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公有制为主体 B.共同富裕 C.发展非公有制 D.一部分人富起来 E.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5.改革的作用在于()
A.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B.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C.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D.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E.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9.从()看,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A.解放生产力引起的巨大作用 B.发展生产力引起的巨大作用
C.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 D.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广度
走出去”一直以来是我国渐进式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海外扩张的关键词,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走出去”战略正式启动,中共十六大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对外开放从注重“引进来”发展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轮驱动。尤其是在新世纪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演变,中国的很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实现走出去战略,这里面以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为一重大里程碑。
回望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的漫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是有多么的艰辛和曲折,有些企业成功了,有些企业则因为战略的失误而折戟海外,几家欢喜几家愁,让我们来看下这些年来成功实现“走出去”战略的企业都有哪些呢?
1、联想:PC时代的佼佼者
说起联想,大家都知道,在惠普、三星、宏基等海外品牌杀进大陆抢占个人PC市场的时候,联想就早已发力,早早在个人电脑领域布局技术和人才,并且在2004年以12.5亿美金的价格购入IBM 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位于戴尔和惠普之后,这标志着联想全球个人电脑产业新纪元的开始。在PC领域,联想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自主品牌。2006年2月,联想同步在全球10个城市同期发布了联想中小企业电脑,掀开了Lenovo品牌国际化的营销战役。2007/08财年联想的营业额达164亿美元,2008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评出2008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成为进入500强的首家来自充分竞争领域的中国民营企业。
2、海尔:国产电器品牌NO.1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无论从国际化程度还是成就上说,海尔都堪称“中国第一”。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达812亿元,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海尔“走出去”的成功,与其长期把开发国际市场作为市场营销的战略组成部分,跟踪国际技术和产品信息变化,坚持高质量,以创造世界名牌为导向,根据各国用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重新,致力于推行本土化战略等,密不可分。
3、万达: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提到万达集团,大家想到的更多的可能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如今王思聪也在其老爹王健林的授意下在文化动漫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可这一切总离不开其老爹王健林的背景和影响力,万达集团始创于1988年,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万达集团已经形成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业务板块。在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2015年8月,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价格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这是万达集团收购瑞士盈方、马德里竞技之后在体育产业的又一重大投资。此并购使中国首次拥有了一项国际顶级赛事产权,这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并购后万达体育也成为全球规模的最大体育经营公司。自2012年万达并购美国最大院线AMC以来,数次收购海外地标建筑,积极布局海外文化产业链,这些海外投资活动不仅加速了万达集团从中国企业向跨国企业迈进的步伐,而且大大推动了万达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4、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
前有国民老公,后有国民爸爸,马云这一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现在已经响彻全球了,其带领下的阿里巴巴也已经成为可以影响中国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一极,2015年3月,阿里云计算美国硅谷数据中心投入运营,这是阿里云首个国外数据中心,并计划在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全球各地选址建立数据中心。同时,阿里云投资5.75亿美元印度版“淘宝”Paytm及投资2亿美元入股印度电商Snap deal,预示着将阿里模式复制到印度市场。自2010年以来阿里巴巴深入推进海外并购。先后投资叫车应用Lyft、移动引用搜索引擎Quixey、重度移动游戏厂商Kabam等初创公司及高端奢侈品网站1stDibs、体育用品网站Fanatics等物流和在线网站。而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募集高达250.2亿美元,超越VISA成为美国市场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交易,将为新一轮的海外投资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5、华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这家公司的每一步举动都牵动着深圳市政府领导的心,华为的业务遍布全球,其海外投资扩展的速度简直难以想象,2015年2月,华为公司投资近2.29亿人民币用于建设匈牙利宽带网络,同时计划扩大华为在当地的研发中心。此前华为先后投资英国科技公司和法国芯片研发中心,使其在欧洲的研发机构总数增加至17个,分别分布于德国、比利时、法国、芬兰、意大利、爱尔兰、瑞典和英国8个国家。华为科技公司作为中国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之一,积极布局海外技术研发和建设,逐渐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领航者。截至2016年底,华为有17万多名员工,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6、万兴科技:工具类消费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
初提万兴科技,很多人不太清楚,这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达14年之久,被业界称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消费软件市场的隐形冠军”。2002年,国内互联网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这时的国内软件群雄并起,金山、瑞星、东方卫士等杀毒软件在连邦软件等线下渠道厮杀,国内线上下载站则基本是免费或盗版产品。万兴科技创始人吴太兵敏锐地嗅到了这里面的商机,从“Photo To VCD”这一数码刻录软件起家,在2003年正式注册万兴科技大力进军海外消费软件市场。经过14年的发展,万兴科技在温哥华、日本、香港设立品牌及区域市场分公司,用户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Filmora、PDFelement、Dr.Fone……这些在海外市场声名大噪的应用软件就出自万兴科技之手。并且在2012年,万兴科技建立子公司“斑点猫”,强势进军国内智能家居领域,以智能锁为突破口瞄准物联网家居安全这一核心诉求发力,在2016年正式对外推出斑点猫X200物联网指纹锁,为亿万中国家庭提供包括入侵防护解决方案、老友看护解决方案、客人来访解决方案、家电控制解决方案在内的物联网家居安全解决方案。可以说,万兴科技不仅真正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并且也重回初心,实现海外发展与本土开拓并重的战略部署。
7、复星:民营企业100强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是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的大型综合类民营企业,业务包括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公司连续稳居中国企业100强。旗下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公司业务覆盖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矿业、零售、服务业及战略投资领域,各主要业务均长期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带来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及持续的城市化、服务全球的制造业等中国动力,业绩逐年稳步增长,各业务板块在细分行业内进入国内前10强。复星集团“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为投资模式积极推进跨国投资和并购,通过聚焦海外保险业提供综合金融能力。如2014年,复星收购葡萄牙3家国有保险公司80%的股权,之后收购东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及美国Meadowbrook保险集团。尤其在2015年,以4.64亿美元战略投资特殊商业财产和意外伤害险服务商Iron shore 20%股份及并购以色列凤凰保险公司。同时聚焦产业深度投资,认购Thomas Cook 5%的股份,共同致力为中国游客开发国内游以及出入境游产品等投资。复星国际及其子公司以创新战略为先导,以自我创新的内生式发展为基础,整合全球资源,践行全球化战略。
8、中国港中旅:旅游产业领军者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是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香港四大驻港中资企业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开拓经营,现已发展成为以旅游为主业,以实业投资(钢铁)、房地产、物流贸易为支柱产业的海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15年8月,港中旅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以约4亿英镑收购英国大型酒店集团Kew Green Hotels,获得在英国的44家酒店所有权以及其他11家酒店管理权。这是中国企业在英国酒店行业最大的收购项目。同时,为港中旅维景酒店在英国和欧洲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也是继去年成功接管西非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海外并购。2016年8月,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76位。
9、吉利汽车:国产汽车的骄傲
吉利集团总部设在杭州,目前在浙江宁波、临海、路桥、上海、兰州、湘潭等地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吉利汽车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700多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10、中粮: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是世界500强企业,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稳定。中粮下属品牌有农产品、食品及地产酒店等领域。2014年2月28日,中粮集团收购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51%的股权。这大大加快了中粮从我国粮食央企发展为全球粮油市场骨干力量的步伐。2014年4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联合MMG、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58.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秘鲁邦巴斯项目。此收购成为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
第三篇: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
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和技术往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国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出现了新的局面。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 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年少懵懂的我,只看到家乡日新月异,却不知道变化何起。如今,才真正地意识到,原来自己活在了这么一个奇迹的年代,这么一个春天般的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炫丽阳光下生活,我们是幸福一代。
我忍不住开始设想,在三十年前,那个刚刚经历了十年**的中国,面对着被高喊“革命”的造反派们折腾得乌烟瘴气的国家,面对着国人仍旧停留在意识形态斗争上的守旧思想,面对着毫无经验和先例可循的窘困境地,那个老人,他需要何等的勇气与胆魄,才能作出决策,提出了导致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改革开放”。
在春天的滋润下,我不断地汲取社会给我的养分。长辈们经常言传身教,要我珍惜现在学习的环境。我无法完全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父辈们求知的艰辛,然而,回望求学生涯,我的路确实如同在春风的关怀下延续。崭新的桌椅,明亮的教室,详尽厚重的字典,还有连接世界的电脑等等.挂在他们嘴边细说的当年,像首遥远的童谣,故事曲折而晦涩。仿佛那些落后已然百年,回望起来只剩对伟大改革开放的感慨。哪怕是看到自己小学,也由不得心生感味:以前的学校哪有现在如此美丽而且齐全的设备呢.在春天的滋润下,身边的细节无处不在升级。衣服变了,从以前慈母手中的线,变成了一件件华丽的衣裳,三十年前有谁会想去穿上华丽 的衣服拍下自己美丽的一刻呢?饭菜变了,从以往的单调的一双筷子,变成了餐桌上完备的餐具,三十年前有谁会想人们会喜欢吃生鱼片呢?茶叶变了,从往前一块大饼似的包装变成现在经过高温杀毒的茶包,三十年前有谁会想茶也可以变成一罐得体的饮料呢?出行的方式变了,从以往的自行车时代变成了如今的汽车时代,便利的公共交通时代,三十年前有谁会想到公交车里面有电视看、地下有列车飞奔呢?
在春天的滋润下,思想也在拔节成长着。中国入世申奥、嫦娥奔月,刘翔的中国速度赶超了世界记录,中华民族越来越因国家而自豪。长年酣睡的东方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雷中开始苏醒,演绎东方神起的传奇。用世界的眼光看未来,用先进的思想自我武装,中国人自信满满地走上世界的政治经济舞台。经济的全球一体,文化的相互渗透,无不有国人的努力和足迹。
如果我活在二十年前呢?恐怕就是装上一杯开水,在台灯下执笔伏书,为了生活在纸上默默耕耘吧。父辈们的那种生活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的陌生。我们也难想象那种票证的日子,就如同我们的下一代也难想象我们怎么能对着如此“落后”的机器去记录自己的生活一样。
继往开来,我们走着一条前人未曾涉足的路。这不可能是康庄大道,甚至会满铺荆棘。改革开放让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奇迹不断延续下去,春风也将在这片名为神州的土地上猎猎不息。
停笔,涌动的思潮久久难以平息。穿越了三十年时空的断想,回响在耳边的是老人那浓浓的川音,“发展,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2、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3、农业生产成就巨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优势资源转换步伐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5、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6、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及一系列整治运动后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与1978年底在京召开的,同时标志着以邓小平同志领导集体的第二代我党中央集体领导核心,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为我党的正确发展明确了方向。并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制订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步骤的、因地制宜的实施各方面改革,勇敢的打开国门,推动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发展,推动国防和军 队力量的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充满了新的希望、活力和生机。
三十年来,我党始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大刀阔斧展开了各项改革,改革主要在经济上改变了毛泽东一直坚持的束缚经济发展的大锅饭政策,竭力使政策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坚持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利用东部沿海有利条件率先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快速地开发了广东沿海,利用香港发展深圳,依托澳门建立珠海以2个经济特区再辐射整个广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中国形成环渤海圈,珠三角,长三角3个工业中心,为了减小贫富差距,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口号,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同时缓解东部资源紧张局面,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又提出中部崛起的口号,总的来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成倍增长,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改善。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个人觉得历史上毛泽东的转权和愚昧不能磨灭其的丰功伟绩,我党也是个犯过很多错的党,但是确实是无可代替的拯救国家的一个党,伟大的党,是个真正为人民着想的党。
三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现在的改革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其中政治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政权的完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中的一次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改革的方向是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 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中,实现民主政治的升华,公平正义的回归。经济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国家是一个缺乏商品经济传统的国家,新中国又曾经长期搞计划经济,因此人们的竞争观念不强,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不强,而要更好的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就必须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以此来促进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与人民的共同富裕。文化改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就是多元化与国学复兴。社会改革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也就是目前中央说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的一个比较综合的改革,目前的特征是经济改革进度很大,政治改革步履缓慢,文化改革与社会改革弊端不少,尚有很多关于人性,关于人权,关于社会公平的话题需要妥善解决。
对外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没有开放进行不了改革,没有改革,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我国目前的开放还带有很浓重的管制色彩,而这种管制侧重于政治与经济领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市场的有效流动。而在文化上,西方的很多糟粕却大行其道,这方面的开放过于放任。
第四篇: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扩大开放要坚持互利共赢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学习本章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认识。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深刻反思、对中国发展落后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形势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的关键抉择,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灾难。乱久思治,穷则思变。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印度,只有日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40年左右。经济发展水平与韩国、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有很大的差距。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要赶上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末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争取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党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不足3%;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2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7%提高到12.9%,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1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7500元,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向全面小康迈进,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57.5%和67.7%下降到不足35%和37%;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各项事业都在进步,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严峻形势,确立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基本国策,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其他社会一样,社会主义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但在不同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正确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他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并阐明它们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观点,他说:“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始终强调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谈话中,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锐意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是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这种改革不是零敲碎打,也不是碎片修补,而是各领域联动和集成的全面系统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发展。
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问题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只有通过统筹推进、协同配合的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以解决。
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抓住和用好机遇,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在国际环境总体稳定,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精气神高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面深化改革,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就越发重要。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不断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制度保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改革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进度有所不同,不能因此说中国改革是片面的、局部的。涉及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无论多长时间也不能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能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偏离坚持和改善党的,偏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南辕北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正如江泽民指出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又一个重大创新,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要攻坚涉险,涉及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这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不断探索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等。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是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所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获得真知。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仅仅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已经不能完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邓小平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江泽民则把三者比喻为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者紧密联系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者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列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前所未有,同时又保持了安定团结。这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改革的同时开始实行为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30多年来,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邓小平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只会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纵观世界历史,每个强国盛世都是开放的。从我国经验看,也是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30多年来,我们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形成了开放型经济,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吸引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对外开放成为推动发展持续不断的动力。
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趋势,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推进,世界经济联系越发紧密,各国相互依赖和利益交融程度进一步加深,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获取最大利益,各国纷纷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通过对外开放特别是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当前,我们正面对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各种文明“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推动了人类的共同进步。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根据国情,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这样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同时又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坚持互利共赢。独立自主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手段。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充分发挥我国优势相结合,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大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和缓解国内短缺资源结束相结合,促进内外资源合理配置、内外市场互为补充,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
实行对外开放,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在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当今时代和世界发展趋势看,全球化的加速使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百岁香的共同问题、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度增加,这更要求实行开放式发展战略,共同应对挑战,在合作共赢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就不会关上,不但不会关上,而且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放。中国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且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国内发展如何推进,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战略。
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综合考虑维护中国发展利益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要求,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使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其他国家带来更多的福利,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命运共同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因为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互利共赢倡导各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形成的,总体上有利于维护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由于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市场供求关系重组加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快了世界财富的进一步集中,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趋势,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已经难以满足各国发展的要求,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已成必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继续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衡发展,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目前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程度继续加大,在应对危机和促进复苏的进程中,依托国际化生产、对外贸易和服务、资本跨境流动和技术创新,各国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利益交融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全球治理难度加大。为此,必须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发促发展。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明显增强,更加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但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资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先升级,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包容精神,倡导不同社会制度互容、不同文化文明互鉴、不同发展模式互惠。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中共同进步,既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某种程度上是世界文明的制度化体现,只有不同文明相互包容,制定的规则才会更公正、合理。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等国主持制定的,客观上营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但这些规则主要体现了西方价值,存在不公正不合理之处。在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变化、国际经济规则面临重构的条件下,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积极谋求更大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大“发展成分”和“非西方因素”,促使其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对外开放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和利益同在。扩大对外开放肯定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增大风险。但总的来看,开放经封闭更安全,有实力才会更安全,因为对外开放增强了实力从而变得更加安全。但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必须树立开放的安全观,努力实现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有机统一,在扩大开放中动态地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树立开放的安全观,切实提高经济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核心利益;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开放中壮大软硬实力,夯实经济安全的根基;做到预防为主、应急为辅,把安全工作前置;采取综合对策,既要注重传统安全,又要注重非传统安全;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五篇: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集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1.对外开放是()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
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D.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4.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5.“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
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
7.党的()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梯子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A.十八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届五中全会
D.十七届六中全会 8.对外开放的开端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设上海宝钢
C.吸收外资
D.设立深圳特区
9.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加入金砖四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A.是姓“资”还是姓“社”
B.是独立自主还是自力更生
C.是友好往来还是闭关自守
D.是“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1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
A.请进来
B.走出去
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12.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
A.技术安全
B.贸易安全
C.金融安全
D.投资安全
1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是()
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对外资金交流
D.国际旅游业
1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
A.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发展是硬道理
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论
15.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多选题:
1.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
B.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2.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A.与第一次革命不同,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性变革
C.不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必然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将引起相应的思想观念变革
D.改革与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有()
A.扩大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
5.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D.在国外发行债券
6.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应进一步放权,增强服务功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B.政府制定政策既要符合WTO规则,又要适合国情,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
C.建立起反贸易壁垒的政府反应机制
D.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是对市场机制的“拾遗补缺”
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有()
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B.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E.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8.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A.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C.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是因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是因为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9.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多合作
B.全方位
C.多层次
D.宽领域
E.双赢
10.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E.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变更和发展
B.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是根据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来改革的 D.是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而形成的12.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有着明显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革命的条件不同
B.两次革命的内容不同
C.两次革命的对象不同
D.两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
E.两次革命的性质不同 13.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14.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5.“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B.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C.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D.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
A.改革是革命
B.改革是动力
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
17.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8.之所以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动力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 D.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稳定的关键
19.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他指出()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出发点和立足点
B.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对外开放要为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服务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20.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样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A.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又不能盲目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
B.既抓开放搞活,又抓廉政建设,打击经济犯罪
C.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资金, 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警惕与防止和平演变
D.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又要注意肃清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 第三题:判断题
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
4.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是对立的。()
参考答案:
一、单选:1-5 CBABC
6-10 AAADD
11-15 CCABD
二、多选: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E
8.ABCDE
9.BCD
10.ABDE
11.BCD 12.ABCDE
13.ABC
14.ABD 15.ABCD
16.BCD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D
三、判断: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