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峡好人》感

时间:2019-05-14 00:3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三峡好人》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三峡好人》感》。

第一篇:观《三峡好人》感

观《三峡好人》有感

首先回顾一下影片的主体故事,我感觉应该可以划分为两个寻人的故事:

一、煤矿工人韩三明从山西汾阳来到四川奉节,寻找他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二、女护士沈红从山西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想同时期的两段寻亲经历,结果却截然相反。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但在我们看来反映了很现实的意义,导演贾樟柯也正是以他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风格而闻名。

男主人公韩三明老实木讷,很少表情变化。“小马哥”是他结识的第一个朋友,两人互赠电话号码,韩三明的手机零声为“好人一生平安”,而“小马哥”的零声为“上海滩”。在此,影片似乎已经提示给我们,作为一个煤矿工人,韩的人生目的仅简单到执着的追求平安,追求一个团圆的家庭,似乎不去想象物质上的优越。“小马哥”明显是更年轻的一代,生活观念上的差异让他对生活更盲目,在变迁的社会大潮中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他在房屋坍塌中意外的失去生命,生也盲目,死同样盲目。这场大变迁中似乎毫不足惜的死亡刺痛了我们的心灵。“小马哥”是千千万万平凡死亡中的一个,又有多少卑微的生命就这么默默消失了呢?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城奉节很快就要被淹没了,这不得使我想到前些日子看的一部影片《唐山大地震》,其宣传中我感觉最有力度的一句就是“23秒,32年”。再想想三峡工程,这几千年历史的老城瞬间就被淹没,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是很难解决的,房屋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无数家庭被迁往外地,两千年历史的旧县城在两年之内拆掉并将永远沉没于水底。这意味着数十万的百姓生活失去了保障,为此国家调动大笔资金对三峡工程中移民,但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

三峡工程确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无论从剧中反映的社会问题来看,还是影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三峡好人》都是三峡工程真实的写照。

第二篇:《三峡好人》影评

《三峡好人》电影镜头分析(第一段落)

传媒学院08新闻班 贺琰 084030308

《三峡好人》是导演贾樟柯的作品,影片以纪实手法讲述了两对普通中国夫妻的爱情故事,影像和节奏上延续了贾樟柯的一贯风格,从容而抒情。2006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获得2007年外国电影十大榜首。以下将对影片的第一叙事段落——主人公韩三明的出场,然后寻找前妻,直到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出现,进行镜头分析。

影片开始有几秒钟的黑场镜头,除了出现有关工作人员名单的字幕之外,只有轮船的汽笛声、江水浪涛声和依稀的众人讲话的声音,显出苍凉,比喻历史的进程以及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的渺小,透出厚重的历史感。

约到01:50时,开始出现画面,背景音乐为川剧《林冲夜奔》,并且是经过处理的音乐效果,将音乐的节奏拖慢,并通过交响乐配乐造成宏伟但是却空旷的、遥远的音乐效果。通过这些效果的叠加,加强了一种遥远的、苍凉的历史感。同时“林冲夜奔”本身讲的是林冲迫不得已背井离乡去逃亡的故事,暗示导演对于后来故事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即对于三峡移民工程的怀疑和对三峡移民的悲悯。可以说,背景音乐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对于影片有很重要的意义。

01:50——03:44是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表现在一艘长江上的轮船上的乘客的情况。,就在这一个镜头中,出现了对几十个人的描绘和表现。镜头一开始是虚焦镜头,慢慢转为清晰,至02:50又出现一次虚焦,又转为清晰镜头。镜头不断从左至右平行移动,是一个不断匀速移动的长镜头,除了韩三明出现的时候稍稍上仰,没有出现任何俯仰的运动。并且这个镜头为中景镜头,可以看到轮船上的人的大致的样貌和动作。这个镜头用一种画卷式的方式,展现中国人的真实的状况,是一种对“众生相”的生动描绘。其中的两次虚焦,有点类似于省略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这幅“众生相”的画卷很长,人生的百态,一方面也用虚化的描绘,暗示每个人都是这众生中的一个,能在这些人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个镜头,它表明导演的一种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来观察、一种客观记录但是又对普通大众心存悲悯怜惜的广博的情怀。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基调。

03:44——04:15为第二、三个镜头。第三个镜头依旧是从左往右匀速运动,表现江岸的三峡景色,采用画卷式手法。第四个镜头沿用第一个镜头的手法,继续出现船只上的游客形象。镜头一至四为此叙述段落的以一分段。

从17:03开始进入故事的叙述,韩三明开始寻找前妻,此为第一叙事段落的又一分段。第一个镜头为三峡库区残破的街道和建筑。第二个镜头为韩三明站在房顶上看奉节的全景。镜头随着韩三明的向右移动,又呈现出一种从左到右匀速运动的状态。韩三明的形象仍为中景拍摄。但是韩三明很快走出了画面,而画面呈现出奉节的破败、残损的城市样貌,停留了6秒的时间。这说明这个镜头的重心不在于表现韩三明这个主角,而是想通过对韩三明的跟随式的拍摄,客观的、与主人公保持一定距离的记录三峡工程的真实的样貌。第三个镜头画面为废墟上的工人在拆房子,仍表达导演对于奉节的观察。随后的几个镜头,韩三明进入画面,开始走,镜头仍为从左向右缓慢运动。其间镜头几次离开韩三明,描绘一片废墟中,抱着猫的男人、乘凉的工人对于韩三明的异样的目光,并且韩三明最终出画以后,画面中出现一只流浪狗。这些镜头的重点仍是观察、记录。并且最后的流浪狗有比喻的意味,不仅象征韩三明的背井离乡寻找前妻(亲情、爱情),更象征三峡移民流离失所的生存状况。

其间镜头几次拍摄奉节城的全景,镜头进行摇和移的运动,同时背景音为单调嘈杂的拆除房子的敲打声。这个镜头与前一个镜头,韩三明拿着十元的人民币,对照着看迷蒙烟雾中风景优美的夔门。紧接下一个镜头。自然这种宁静、秀美的风景与正在拆除的奉节城的破败、杂乱、嘈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不禁令人思考,今后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夔门是否也会变得像奉节城一样破败,最终消失于水底。在此有形成一个对比讽刺。

随后的一个段落叙述韩三明寻找前妻未果,决定留在奉节一边加入拆迁队打工一边继续寻找。28:26背景音乐《林冲夜奔》再次响起,形成虚幻、苍凉的意境。两个固定机位画面,表现在拆除的房子的废墟上,一对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员正对废墟进行消毒。随即为同一场景中的几个分切镜头,跟随消毒的人拍摄了拆除的房子中的一些情况。穿白色防护服的人几次出画,镜头的重点为对画面中静物的表现。这些静物的形象有:一只小孩穿的雨鞋,一幅挂在墙上写着“努力”的字画,明星的海报,奖状,挂画,锅灶,盆栽的植物。画面与音乐的效果互相呼应,形成浓厚的情感表达效果,即导演对于这些曾经被人使用过、蕴含了与房子的主人的故事和情感而如今成为废墟和垃圾的静物,倾注很强烈的感情,希望借助这些东西进一步表达他对于三峡工程的思考。

33:55开始,韩三明与小马哥边吃饭边谈话的场景。这个镜头近四分钟,由小全景非常缓慢地推为接近中景的景别,然后机位和景别几乎不动。期间两人虽然一直进行谈话,但是导演并没有采取分机拍摄的形式,而是保持着固定的机位和中景。这种拍摄摈除了绝大部分的主观因素和主观情绪,只是保持一定距离的记录故事人物和故事的进程,镜头和屏幕成为观众的眼睛,可以让观众最直接最真切地感受到事实,可以说是“用事实说话”。故事情节的推进全靠台词。实际上这个情节与韩三明寻找前妻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导演借由小马哥的形象说出心中想说的话。

在第一叙事段落的最后,出现了一个超现实的镜头,画面中出现了漂浮的UFO,并且连接第一、第二叙事段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整部电影中这样的超现实镜头在影片最后还出现了一次,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冲而上消失不见。这种手法颇受争议。其实导演的观点和使用这种镜头的原因早已阐明。在出现UFO的镜头之前,是一个拍摄电视机画面的镜头,电视中播放的是移民离开故乡时的哭泣、挥别。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三峡移民工程强烈的讽刺。为了一个水利工程,让那么多人远离故土、远离亲人、流离失所,是很荒诞的。UFO是一个具有内涵的意向,象征这些移民的前途命运,也许就像UFO一样,不明不白地出现离开,也不知走向何方。移民工程也像UFO一样,充满荒诞和不真实,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导演通过这些意象,讽刺着这种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总的来说,贾樟柯在这部影片中,主要通过画卷式的拍摄、对主人公保持距离的拍摄,保持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方式。但是又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镜头对比等方式,表达强烈的感情和对三峡工程的看法和思考。这种“用事实说话”手法的运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篇:三峡好人影评

《三峡好人》影评。

很喜欢贾樟柯的电影,每一部都看过:《小武》三遍,《站台》五六遍,《三峡好人》四五遍,其他的作品最起码一遍。作为一个业余影迷,要是不看贾的电影这么多遍,我是万万不敢写影评的。但是仅仅因为喜欢,也不一定就写影评的。促使我鼓起勇气写这点东西的,恰恰是那些站在中国象牙塔里边不肯出来,也根本出不来的所谓业内人士在看到《三峡好人》抱得金狮的时候一个劲的挖苦挑刺。犹如鸡蛋里挑骨头一般拼命为贾找缺点的你们有意思吗?一位业内影评人说:外国人一直认为中国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不说外国人看了觉得苦,中国人自己看了也苦的说不出话来。在影片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贾其实是得到了更多的同情分。

我说你呀是脑袋被门挤了,还是眼睛被戳瞎了。我告诉你,到现在,2012年11月29日,中国最起码还有一亿人过的跟电影里变韩三明的生活差不多,有七八亿人还是农民。就像贾说的,中国的上海和北京只是中国的几盆盆景。真的是这样的。就算是在北京和上海,也还是穷人比富人多得多,多得多。只是那些没开车,没住豪宅的人入不了您的法眼吧,亲。但是你看看中国的电影界,有谁把镜头对准了这些人。就凭这一点,贾就把中国的一些所谓国际知名,所谓大师拉开好几个世纪。(除了香港的周星驰,星爷其实总是把镜头对准小人物的)。你可以不承认《三》的伟大。但是也不能用这些看起来可笑的说辞来诋毁《三》吧。

有一位业内影评说:《三》讲的故事不现实,脱离了我们的生活,故意把人物弄得痛苦,弄得悲惨。来博取同情。这是逼我骂人里么,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你住在大房子里边,好好想想,盖这写房子的工人,其实跟韩三明差不到哪去。而且我要告诉你,盖房子的人,永远比住房子的人多。

在一位业内影评人说道:三里边故事不合理,编剧不用心。1 韩三明为什么过了16年才去找自己的老婆。

我问你,警察来到你家说你拐卖人口,把被拐的人带走了。你过几年敢去在找那个人,我看你过20,30年都不敢再回去,你怕把你名声毁了,怕你再被抓了。考古学者让沉红住在自己家,不是给了暗示两人要发生点什么么,而且沉红很热的时候脱了衣服洗了,不是更加暗示么,怎么最后有不了了之了。

我想说,你太龌龊,岛国片看多了,把最基本的人情硬是往色情,往丑陋那一块靠。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如果那个人和沉红发生了什么,这个电影就毁了,《三峡好人》就不是好人了。说是贾为了故事不单薄,硬是加了沉红找丈夫的另一个故事。且切换没有联系。我麻烦你再好好看一看电影,两个故事精彩的套在一起,一环套一环。每一个镜头的顺寻可以说都不能改变。三名在江边看船,等待老婆回来,恰好沉红从船上下来,这是一个隐喻,每一次船来船往,都有一些人,发生着类似三名和沉红一样的故事。船是一个载体,它串联着这些故事,船来船往,或许是故事的开端,或许是故事的结局。你给我说出一个沉红出现的更好的时机,我就相信你是中国电影的新希望。说是沉红和彬彬跳舞那一段很假,是迎合外国人的。

首先,导演之前就做了铺垫。而且很多次铺垫。其一,在晚上的阳台上,一些人对着桥跳舞。,其二,沉红和彬彬走在沙滩上时,后边桥上好多人在跳舞,而且背景音乐也是大俗大雅的舞曲。

其三。导演设置这一场戏的用意你还没明白。我们看到这些本来是土包子的人,发了家,开始学一些上流社会的消遣方式,其实,中国的好多假小资小官僚在那个时候很多确实爱跳这些舞来表示体现自己的品味。但是剧中沉红其实不会跳,因为她没有成为暴发户,没有学那些四不像的舞蹈。这点之前也有铺垫。两人跳舞的动作及其不和谐,这正好说明了彬彬和沉红已经不合适了,彬彬变了。说是发哥被送去另一个地方打架,怎么突然又死在砖头里边。这一剧情太突然。其一,导演之前有铺垫,发哥被放进一个袋子里扔在废墟里,这废墟就在他们工地的前面一点点。第二次再被扔在那里还埋在砖头里,地方差不多,这难道不合理吗。

还有发哥自己说:我们怀旧的人,现在社会不适合我们,这就是为发哥的死做铺垫。其二,发哥是坐车去的别的地方收拾一个人,肯定会坐车回来。明显是回来之后被人干掉的么。难道非要死在那个地方吗。难道发哥怎么死的,怎么被送埋在砖头里的一定要一一呈现在你面前吗。这不是电视剧,就算是电视剧,按照你的拍法,也成了流水帐了。说是三名第二次吃饭是看到三个古代人。

不知道你仔细看没,左右两个古代人正玩着手机。但是对面一个人在发呆,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是一个隐喻,绝佳的隐喻。这是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不断的前进,但是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有些人跟不上来,不和时代节拍。他们总是被社会遗忘。此时的刘关张不就是这样人物的代表吗?

7也有人说《三》没有探究人物内心,只是在把故事讲完。

我想说,贾樟柯处处都在探究人物内心,每一个镜头的凝固都是一次人物内心的探究,只是作者没有对这种任务内心妄加自己的评论,他是带着我们思考,而不是自己给出结论,他尊重了观众的智商,让观众无时无刻不在体会这剧中人物的状况。只是这些业内人士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体会不到这些,他们看的是镜头的运用,是节奏的把握,是不停的在思考故事合理不合理。完全不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有人说三名的媳妇说了一句话:在更南的南方.说台词不过关,说这句话是文艺范。这句话有文艺范吗?元方,你怎么看。元方:大人,这句话没有文艺范,这是农村人不知道怎么表达,实则是一句很土很土的话。狄仁杰:小子知道了吗,没有文艺范。

哈哈,就到这了,要是谁对这部电影的细节有什么疑问,尽可以问问我的。

第四篇:三峡好人鉴赏

贾璋柯电影作品<<三峡好人>>已经公映有段时间了,外界的评论也是沸沸扬扬,其实我也一直想看又怕看,想看是因为钦佩贾璋柯的电影才华和逆境中追求理想的坚持,喜欢他早期的电影作品<<站台>><<小武>>,感动那些小人物的宿命和人性的挣扎;怕看是因为几年前看了他另一电影作品<<世界>>有点失望,制作粗燥,选题矫情,表演固化:再者我算一个三峡本地人,就是电影中“小马哥”和他的兄弟们受老板委托去砍人的目的地,当然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还有当时的移民现状,又闻<<三峡好人>>的片名,想来咱们的贾导也妥协了,拍了一个所谓主旋律的东西来讨好政府.就是这种越是想看又怕看的心态注定了还是要去看看,就象咱们可怜的中国足球迷被伤害了无数次还是在坚持,否则就没有下面的小孔之见了.贾璋柯电影作品<<三峡好人>>的故事很简单,两个毫无关联的山西人分别去山峡库区--奉节县去寻找自己的前妻和丈夫形成影片的两条线索,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小人物的命运和生活写照.影片是采用数码高清拍摄,属于低成本制作;但导演在把握影片色调,叙事结构,镜头运用,人物刻画上相比<<世界>>而言真正显出了大师的水平.影片材料虽然不是电影胶片,但在整体色调上偏向了冷调,即在写实中透露出三峡风光独特的意境,巧妙地避开了数码高清制作材料在视觉表现上的不足,也充分配合影片所反映的主题,结合影片每个段落的字幕:烟,酒,茶......,一层层揭示社会低层在三峡移民时代这些小人物各自的命运,他们真的无法掌握这个世界的变化,甚至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他们依然有理想的活着,虽然也是卑微的活着...在叙事结构上导演让两条影片线索相互交错,同时以小见大的反映这个移民时代的社会现状.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韩三明寻找16年未见的前妻和女儿的这条线索中“小马哥”这个角色的出现,他重义气,把自己比做<<江湖本色>>中的周润发,知恩图报,在当地真的就有这么一群所谓的混混,社会没有给他们就业的机会,他们借用身在江湖的特殊方法生存,在黑和白的边缘中挣扎,被人当作武器;导演在处理小马哥与韩三明互听彩铃的那场戏,还有那个瘦弱的小男孩,他仿佛与身边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表情冷漠而自我;嘴里却声嘶力竭地哼唱着“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再加上小白兔奶糖在片中穿插出现了两次 ,这些影片元素都带着浓浓的时代特色,也表达着小人物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在这条线索中通过小旅馆的拆迁以及当地人对利益的抗争和背井离乡来揭示移民给三峡库区人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而更令人心颤的是这条线索的最后,也就是影片的结局,韩三明承诺前妻(也是承诺船老板)攒够钱再来接她,韩三明背着包袱即将离开三峡时,画面远处背景中,见两栋拆迁的高楼间一条铁索上一个民工双手握着一截钢钎象杂技表演式的正在踩过,看到这时,我的心被震撼了,这画面毕竟不是杂技表演而是生活,这些小人物每天都在用生命作为代价来生存,谁在关注他们?谁又会在乎他们?就算韩三明回去继续做让民工羡慕的矿工(高收入)?一诺千斤的承诺会实现吗?他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因为命运不在他们手中掌握。

再说说另一条线索,那位山西护士沈红(赵涛饰演)因两年都没有丈夫的音讯而千里迢迢找来,心中的迷惑和期待可想而知,影片中她那份坚持也着实令人钦佩。导演在这条线索的处理中运用了一个很重要而特别的道具----矿泉水瓶,无论走到哪里女主角总会带着它,喝完了水又将它灌满,即符合角色的护士身份,也润物无声地烘托了影片的环境---三峡库区和大时代移民背景,其中还穿插了一个渴望离开家乡出外打工的小女孩,一个在歌舞升平中命令城市一下亮起来的大款;令人感叹现实是如此矛盾,同样是在炮声隆隆的移民拆迁中,有多少小人物面对命运是那样的无奈,甚至要离开生养的土地,而又有一批人却因此大发横财,飞扬跋扈;在这条线索的最后,当女主角知道丈夫为图私利不择手段并且移情别恋时,她在痛苦中毅然决定离去,导演在处理这场戏时采用了这对男女在江边无言,跳舞,拥抱,分手不回头的表现手段,在那样短暂相聚的时光中俩人过去多年的情感随着江水的流逝也急速过去了,正如贾璋柯所言“三峡是一个江湖。来来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码头”;女主角离别的留言:“我已经爱上别人了,他在宜昌等我。。”显得是那样令人心痛。在镜头运用上,贾璋柯摒弃了以往其电影作品的随意和粗燥,整个影片很少运用轨道和摇臂,主要采用客观的视角,尤其运用了一些长镜头,在写实的基调上讲究构图,影象与主题环境密切配合,包括灯光的细致处理,画面上不留痕迹。尤其有两组画面记忆犹新,一组是韩三明和妻子蹲在一座拆迁楼里的一场戏,他们身后的一堵墙被拆的剩下了偌大的窟窿,一声爆破的巨响震惊了他们,在构图上有着极强的空间层次感及现场感;另一组就是韩三明即将离去时,画面远处背景中,见两栋拆迁的高楼间一条铁索上一个民工双手握着一截钢钎象杂技表演式的正在踩过,除了空间层次感之外,画面的构图比例再配合韩三明迷茫的表情,整个影片主题得以宣泄的充分表达。在影片的人物角色刻画上,导演对主要角色都赋予了坚韧的性格,韩三明敦厚老实的农民形象,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着凡事不认输的个性,他善待和宽容身边的每一个人,表演本色而真实;女主角沈红(赵涛)的表演情绪是压抑的,眼神迷茫,意志坚定,她心里明白,千里迢迢来到三峡寻夫除了是一种自身对爱情信念的执着,或者也会是对一份多年感情的了段,虽然她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但生活最终需要自己坚强的面对。

一部电影就是一副社会众生像,尤其是在电影《三峡好人》中.贾璋柯在导演把握一群小人物的角色上颇费心计,实属不易.因为整部影片要贴近当地的民风习惯,还要贴近移民的时代背景.并且选用的演员都是当地的草根群众,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他们没有拍摄经验,甚至害怕面对陌生人,又何况镜头呢?在处理韩三明前妻这个角色,导演采用了冷处理的手法,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女性,她们传统,没有文化没有主见没有社会地位,她们要依赖男性生存,在电影《三峡好人》中韩三明的前妻始终少言寡语,要么默默做事,要么僵硬的坐着或者蹲着,面容迟钝,是生活的压迫还是传统观念铸就了现在的她?或者两者兼有吧.我记得韩三明见了16年都未曾谋面的前妻时,说了有些遗憾又带有责怪的话:“那时我妈对你多好,你生孩子满月了还舍不得让你上地干活,你为什么还要跑?...'',她不敢正眼看他.回答;”那时年纪轻,不懂事...''虽然语言平淡,但是懊悔之情令人心酸.另外有两组镜头让我难忘,其中一组是韩三明去河船上找到前妻的大哥,在询问前妻去向的过程中,见船上的伙计们都充满了敌意,他们依次端着面碗坐上床然后都习惯式的向后挪了挪身子,再将脏脚放在他们最习惯最舒服的位置...,在人物刻画上是如此的生动,演员的表演又如此的本色,作为三峡人的我也不得不对导演的细致和功力油生敬意.还有一组是韩三明即将离去,工友们聚在一起为他饯行,在画面中烟雾缭绕,工友们相互递烟,碰杯,相互寒暄,当韩三明提到山西老家煤矿工的高收入时,工友们眼睛都亮了,纷纷表达想跟随的愿望,仿佛重新找到了一条生路,但知道那里将比现在处境更加危险时,大家开始沉默,开始转开话题,其实小人物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奈.虽然这些工友在镜头中只出现了一两次,但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都是那样栩栩如生.毫不矫柔造作,既展示了他们之间最真实纯粹的感情,也揭示了小人物之间相依为命的现实境况,何为《三峡好人》?看完影片后我一直在思索,贾璋柯的立意到底是什么?我想并非通指那些好心人,应该是指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草根小人物,他们善良、逆来顺受、吃苦耐劳、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会被这个社会悄然地遗弃,而他们却依然坚强而卑微地活着,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导演及那颗悲悯的心,这大概就是我喜欢电影作品《三峡好人》和贾璋柯的根本原因。

第五篇:三峡好人观后感

《三峡好人》观后感

挂着刚买的MP3,摇晃着脑袋,哼哼哈哈,一路蹦跳着回家。阿松说,我哼着小曲儿就像电视上某个节目,由老外来边听中文歌边哼,由嘉宾来猜那是啥曲目。我知道自己五音不全,但是难掩心中的愉悦,不由要表达出来。他感叹: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养啊。是这样的,眼前的我,仅仅需要一只能在车上听歌的MP3,不需要它有多大容量,不需要它外观有多漂亮,也不需要它有多少功能;我也仅仅需要早上能在百米冲刺之后追上从身旁呼啸而过的395路公交车,成就 感与满足感就可溢满我心。如同《三峡好人》里的农民工,我有我的快乐,我有我的生活......《三峡好人》,一部反应三峡库区的现实生活画卷。过于现实与生动鲜活的画面,让我再次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挣扎。

韩 三明,一个从山西来的煤矿工人,始终孤独的拎着一个手提袋,拿着一张记了麻幺妹地址的,在当年算是名牌的香烟纸,来到奉节寻找十六年前被公安局解救离晋的 老婆与孩子。而纸上的地址,已变成了汪洋下的废墟,如同时间冲走了曾经的生活。得知老婆不想见他,以及老婆哥哥的奚落,他没有放弃,带着期盼与执着,在奉节找到了一份苦工。终于,他等到了麻幺妹,也等到了孩子的消息,看见了孩子的照片。

×××,一个因为2年都杳无音讯的丈夫,来到奉节的护士,开始她的寻夫之途。始终拿着矿泉水瓶,不断喝水,她心中的焦灼与疑虑,突显而又深刻。是谁留下了他的丈夫,是谁又改变了他的丈夫,她想找到答案。历经周折,找到之时,物是人非,一曲简单的舞步,该放弃的只有放弃,只能编上最朴素的理由,自己喜欢上了别人,两人背向而去,而男人在镜头里消失得更 快,女人落寞的背影逐渐远去。

嘈杂的街道,破烂的危楼,早早就辍学的孩子,如何能使生活更美好?那帮看着发哥的小录像成长的混混,挥舞着棍棒,哪来生命的安全?

旧城拆迁,工厂被卖而下岗的工人,因为国家体制的不健全,谁又来保障他们的权益,仅靠无尽的争吵与语言的威胁能得到想要的么?

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凭着自己苦力而养家糊口的民工,为了家人的美好生活,冲着200元一天的工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毅然跟着韩三明去山西挖煤。每年

都可能死十几二十个人,缭起的香烟,这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看到他们拿着大盅喝酒的样子,是满足的,也是快乐的。

影片最后,韩三明为了还清船老大三万块钱来赎回麻幺妹,他再次拎起那孤独的包,回山西挖煤。并不高大的前影,一回头,带着对生命的不确定,还能回来吗?

远处走钢丝的镜头,就像韩三明回去的生活。。。

《三峡好人》的片名我觉得并不好,相反英文的片名《stilllife》更为贴切。片子拍得太现实,以至于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了15年的我,看着影片有种恨的感觉,多少年过去,那么多落后的生活仍未改善!

下载观《三峡好人》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三峡好人》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三峡博物馆后感(五篇范例)

    观三峡博物馆后感 在这个阳光的日子,我去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 一个城市最能体现其文化内涵的无疑是当地的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确实是一个充分体现了重庆人文内......

    三峡好人电影赏析

    《三峡好人》赏析 《三峡好人》以纪实手法讲述了两对普通中国夫妻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生下孩子,就被公安局解救......

    三峡好人的影评专题

    从《三峡好人》看贾樟柯的艺术成就 (要删改阿鲁)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贾樟柯的电影虽然也具有第六代导演共通的边缘化情结,即关注边缘化群体,以底层小人物为自己的镜像话......

    《三峡好人》影评(含5篇)

    诗境三峡背后的辛酸 ——评《三峡好人》的主题思想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困境生活,生活中的辛酸里程总会与人 相伴随,贾樟柯,这位第六代电影导演,将眼光停驻在三峡, 他用理智而又睿智......

    影片三峡好人的影评

    影片《三峡好人》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导演的一部纪实性的电影,本片坚持了他关注小人物的一贯路线。影片以韩三明和沈红两条情感线贯穿影片始终,分烟、酒、糖、茶四......

    观.后感

    观《孝女彩金》有感 今天上午,学校组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科技楼观看了一场电影,名叫《孝女彩金》。许是因为初次在学校看电影的缘故,刚开始的大厅显得有些喧闹,直到那张稚嫩......

    观 后 感

    观后感 XXX XXX(3)班 XXX 11月23日晚八时,我观看了中央综合频道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对道德模范进行表彰,通过他们的英雄事迹,我对她们既尊敬又佩服,听了他们的事迹后......

    观 后 感

    《举起手来追击阿多丸号》 合肥市瑶海区元一名城小学六二班:孙海欣 指导老师:张艳 《追击阿多丸号》这部电影是我们班张老师在寒假假期中推荐我们观看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