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时间:2019-05-14 00:2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第一篇: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

摘要:大学精神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文章从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揭示当代大学应拥有科学与人文精神、独立与自由精神、包容与批判精神、创新时代精神、“和合”精神。这些是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之所在。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发展;价值灵魂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塑造“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学产生敬意,就在于其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本文从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重塑当代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

一、大学精神的涵义及作用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隐性文化,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它的形成反映了大学特色并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增强大学活力的群体意识。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存在,是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人们在谈论大学精神的时候,主要是指大学这样一类社会机构,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共同品质,如独立的精神、求真的精神、批判的精神、自由的精神,还有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精神,等等;而

[1]

大学理念的载体所指主要是“人”,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者。人们在谈论大学理念的时候,总是离不开那些为我们留下了理念遗产的先辈们,例如,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梅贻琦的“大师与大楼”,等等。大学所肩负的“精神”使命,是通过大学精神的塑造而实现的。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校园里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令人感动、激扬、升腾的力量。“具有强烈精神的大学,培养的可能不仅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还可能是具有这种精神的民族”。大学精神滋养着人格、理想,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根本上引导着社会进步。无论任何时代,每一个大学都应该有其精神,尤其在当今高等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大学人更应该明晰当代大学精神。有学者把“学术自由、文化创新、真理至上”作为“大学精神”,认为“大学精神的造就,其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既是前进的动力,也是大学发展所积淀的精髓与灵魂。……从普遍的意义来看,大学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4] [3]

[2]总之,大学精神是一种追求人文、追求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是一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大学有物质的因素,但大学更应有精神的激励与超脱;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展示着伟大的精神力量,影响、纯化人们的境界、人格和气质。大学精神具有驱动、凝聚、熏陶和规范的作用。优良而健康的大学精神一经形成,便会在教育活动中起到振奋情绪、激励意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具有驱动力、内聚力、感染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二、当代大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导致大学精神的缺失

大学是应该有精神的。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他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5]8

2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普及化、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进入21世纪的中国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化”背景。在“计划”与“市场”体制转轨时期,大学“社会化”的状况日趋严重。大学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职能,各种职能又被高度整合,使大学不堪重负。“比较而言,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以恢复高考和高校扩招为契机,在质与量上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的大学更像是政府机关,拥有太多的机构,太多的会议和太多的文件,其管理运行机制几乎完全行政化;大学还像是职业培训中心,只要有钱,什么班都能办,什么课都能开,迎合时俗,舍本逐末,其办学行为带上了浓厚功利化色彩。”用行政模式管理大学,用行政思维决策学术问题的状况已较为普遍;世俗化、庸俗化、行政化、功利化之风吞噬着清新自由的学术空气。今天的中国大学什么都关心——谈经费、谈机构、谈级别等,但是谈的最少的往往却是教育和学术本身,大学似乎淡忘了对真、善、美的心灵渴求。大学精神逐渐黯然失色甚至悄然失落。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1.人文精神淡薄

人文精神追求“善”,科学精神讲究“真”,科学与人文协调统一,大学才能体现一种真正的精神之“美”,才能真正陶冶一代代大学人的精神气质,形成他们的科学良心和科学道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的职能,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由于大学的教育对象是作为个体的、有生命的学生,所以大学精神中要强调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的价值与存在为内核,注重人的[7]

[6]

发展与完善的价值信念和思想态度。人文精神的缺失,只能使大学教育成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功名利禄之钓饵,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成为知性的巨人和德性的侏儒。这完全背离了大学所应承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是对大学理想的亵渎和嘲弄。

2.轻理想重利益

大学以其学问高深,胸怀宽广,大器大象,兼容并包,气度恢弘而昭示于人类社会。大学教师的理想亦应是弘扬大学之精神,教会学生认识人性本善,并以自己的美德来影响学生,追求真理,获取广博的知识,进而弘扬德行,影响社会,实现真善美的统一。然而,近年来,中国大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教师学历职称“大跃进”现象,加速了大学教师的功利化。在高校把评定职级,甚至是工资、奖金都与教师的科研论文数量直接挂钩,学术领域已经不再是思想的交流,而成了利益的代名词,致使一些大学教师热衷于教育的实用追求,对教学、教书育人轻描淡写、马马虎虎。利益的追求已经远远胜过了精神领域的追求。中国目前“博士乞丐”的现象正说明大学教师在促成学生“学历成人”时,忽视了“精神成人”的教育。其恶果正如哥伦比亚大学道格拉斯〃斯朗教授说:“大学教育已经忽略了人的心灵需求、人生目标、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等领域的东西,这样的大学教育培养的人在角逐利益时,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而沦为经济动物。”[9]

[8]3.大学缺乏信任

大学普招,学生人数增加,素质明显下降,致使优秀教育资源短缺,学生不能接受高水平教育,对大学的信任度降低;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互不信任;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功利主义的增强,致使大学存在着浮躁之风,浮夸之风

等现象。大学缺乏信任面临的更是精神与文化的恐慌。一些学子认为,在大学这所青春集中营里,每个人都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样,自觉前途一片光明,却仿佛无路可走,真是死读书活受罪,以致出现了王小波毅然离开丧失精神家园的大学当自由撰稿人;陈丹青在痛惜在大学信任的丧失的哀叹中决然辞职。尽管这类负面现象不多,但它却足以反映大学信任的危机。

三、寻找缺失的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发展的价值灵魂

大学既是传统又是未来。一所大学的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老楼旧屋,但代代相传的先哲精神和大学文化使它依然充满着一种历久弥新的气质,依然使人们对这所大学始终怀持一种敬仰和想象。

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高等教育层次不断扩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大学精神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更在不断急剧增大。因此,明晰当代大学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当代大学精神应包括以下几种:

1.科学人文精神

科学和人文代表了人类精神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构成了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是一种“求真”的精神,其追问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它是客观、求实和无私利的精神。大学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学、科研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求真”是大学精神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是以价值和伦理为核心的精神,是一种“求善”的精神,它追问的是“应然”和“应当如何”,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它给予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永恒的道德精神和为人的基本原则。是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等等。大学是“育人”的场所,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人文关怀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追问方式和取向的不同,在现实特殊的历史境遇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产生了矛盾和分裂。但二者的根本精神和目的又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服务于人性的养成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大学“育人启智”的这一根本性任务决定二者之间必须做到整合与协调,必须将对科学的追寻和探索统一于达至人性境界提升的目的之中。人文精神追求“善”,科学精神讲究“真”,科学与人文协调统一,大学才能体现一种真正的精神之“美”,才能真正陶冶一代代大学人的精神气质,形成他们的科学良心和科学道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的职能,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2.独立与自由精神

独立精神是与自由精神联系密切而又有着不同内涵的一个范畴。就大学而言,独立是指品格的独立、人格的独立,自由则是思想的自由、学术的自由。独立精神是自由精神的前提和保证,自由精神则是独立精神的标志和体现。

大学教育是塑造灵魂的教育,它必须赋予学子以独立的人格和内在的崇高精神,鼓励他们自由地接受、自由地判断、自由地探索和思考,使他们可以完整地独立在这世界上。要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承担自己角色责任的人才,大学自身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必须具有宽松、自由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大学又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学术研究的客观、求实、无偏见的要求决定了学术领域必须相对独立的特性,决定了学术应当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领域保持必要的张力,应当在世俗力量面前保持独立清

醒的价值判断,应当遵循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原则,应当保持自身的尊严,拒绝一切外在因素的诱惑、干扰和操纵。真正的学术是人类理智和自由精神的最高表现,它是主动的、独立的、自由的、无禁区的,学术研究一旦屈从于某种异己力量,它就失去了自己的神圣性和崇高品质,这样的学术也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学术。大学是人类最先进思想的集散地。社会上各种鲜活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聚集到大学,同时又通过学生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学的这一功能决定其必须洋溢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氛围。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品格,既是大学发展的可靠保障,又是大学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大学精神灵魂之所在,是大学生命的首要原则,也是大学其他精神产生和发展之根基。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就极力呼吁,大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3.包容与批判精神

《尚书〃君陈》曾言:“有容,德乃大”,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学的精神实质就是广泛吸纳的勇气和广泛包容的能力,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气度。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其规模、人数、学科之大,更在于其大度能容,在于其能容纳各种不同的思想、学派、学科内容、价值观念和各种学术人才,能够吸取社会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的有利因素,能够引导多元化的文化争鸣与融合。在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交流、融合和会通中博采众家之长,推陈出新,使大学不断获取更新发展的动力。大学中的吸纳和包容并不是无原则的随意接受,大学的包容精神是和批判精神紧密相联、相互依存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学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批判精神是指大学在求

真、求善的基本价值原则下所形成的追求真理、批判错误、纠正错误的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大学是整理、保存、传递、发展文化的场所,无论是哪一项活动,都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化。大学是各种思想观念兼容并包、自由发展的场所,各种思想观念是在批判与反抗批判的交锋中发展的。大学是探索高深学问的机构,同时又是社会精神的守望者,它以理性精神透析着社会,在传承文化、发展科学、提升人性的同时还固守着社会的良知和人类的尊严。大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不是消极地顺应时代,屈从于政府或社会的机构,而是以理性、智慧为武器剖析社会、批判社会、对社会现实作出反思和价值构建。正如美国高等教育家A〃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这就是大学批判精神的精髓所在。

4.创新与时代精神

创新精神是大学理念的内在要求。大学是孕育人类理想与传承文化的殿堂,理想的孕育、文化的传承,从根本上要求大学要有一种创新精神。没有创新,传承就会因循守旧,保守僵化,失去生机与活力;没有创新,理想也会逐渐枯萎。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学术研究的本质就是探索未知,就是发明、发现和创新。大学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学术研究之中,就是要有开拓性精神,敢于冲破旧有传统的桎梏和束缚,敢于打破学术研究中的各种禁区,勇于提出新思想、新观点,以新的思想引导社会,以新的知识成果服务于社会。大学是“育人”的机构,创新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创新精神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就大学自身而言,大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构,它也需要在发展变化中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创新精神

体现在大学自身发展上,就是要与时俱进,使大学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和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到现代大学的形成这一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大学无疑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最进步的时代精神,驱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所谓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虽然大学应该有它的独立、自由,但大学却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作为时代的智者,大学应自觉把脉时代,从现代人类生活实践中汲取智慧的源泉,考察凸显出的新的时代课题,以时代精神作为建构自己理想的基础,创新文化理念,培养出时代所需之人才,并以自己超前性的科学预见来引领时代潮流。只有弘扬和培育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支撑起大学的精神大厦,实现大学的历史使命。

[10]

5.“和合”精神

“和合”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中国文化生命智慧。“和合”的“和”是指和平、祥和、和谐,是儒家道德体系中普遍认同的理念。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孟子也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合”是指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与融合,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合。“和合”的过程,就是矛盾的转化和融合的过程。它提倡不同性质的因素融合与凝聚,融会贯通,兼容并蓄,体现了和二为一的辨证思维观念。在构建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大学之间的特色进行转化和

整合,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理念,即费孝通先生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2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大学必须敞开胸襟,用开放精神、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来开拓大学的未来。开放、包容精神要求大学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创新制度,更新教育思想、科研意识、人才培养理念和办学理念,树立面向世界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目标。开放精神要求大学保持民族特色,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西方大学精神的精华与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时代精神有机地融合。大学不能孤芳自赏,要在竞争的同时善于合作,取长补短,才能从各个方面促进自己的发展。总之“和合”精神是构建和谐、融洽、开放兼容的大学精神的灵魂

总之,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是培育大学精神的大环境。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熔铸于大学灵魂的精神血脉中,是大学人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代表了一个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的价值灵魂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韩晓峰.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4,(4):23.[2]唐耀华,黄文静.中外名校大学精神略谈[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49-150.[3]周瑞法.大学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易旨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2):17-19.[4]肖海涛.大学的理想与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5):23-25.[5]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8,是大学

[6]吴松.象牙塔精神的守望与超越[J].中国大学教学,2002,(9):14-15.[7]李志仁.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9):9.[8]梁继峰.浅析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大学精神的塑造[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07.[9]朱振国.重塑大学的教育理想:访浙江师范大学刘尧教授[N].光明日报,2005-10-19.[10]程光泉.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6.[11]王志刚.地方高校发展访谈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第二篇:优秀论文

优秀论文

磨课,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

观看完今天的《多种方法识字》,我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磨课”,让我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历这一次又一次的“磨课”,怎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本领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钝刀是在磨刀石上通过合适的方式反复磨,才会化钝为利的。古人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更何况是我们呢?“磨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备课研讨中,不断成长的又岂是授课教师一个人呢?这个过程中的受益者是整个团队。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在出谋划策帮助同伴的时候,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这种“磨课”活动能持之以恒地搞下去,我相信整个团队将成长为一个强大的集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教学的精英。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自去年开始,我校就非常注重教师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老师们也在多次备课评课活动快速成长。其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最重要、最不能忽视的“工具”就是“课堂教学”。而“磨课”活动,其主要用意就是磨“课堂教学”之“刀”来砍更多的“柴”。在磨课活动中,教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与体验了,在探究中寻找思路,在不同观点中冲突、碰撞、磨合,在讨论中成长„„整个活动中,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磨课”,教师是第一受益人,因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学生是最大受益者,因为学生可以接受相对来说最为优质的教育。我们不敢说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这样仔细打磨,可是如果一个学期有几次这样的磨课经历,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做到了,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一定会直线上升,“轻负高质”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

我对远程研修的痴迷

研修已近尾声,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涌上心头。一个多月的研修学习,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进入状态,越来越痴迷,当我手头的作业实在改不完时,我就边改作业边听研修视频,中午放学后好不容易有一个静心思考的时间,干脆就不回家了。是什么吸引着我,让我这样痴迷呢? 痴迷一——精彩课堂背后的故事 以前也经常观看国家、省级数学专家的优秀视频,主要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师的教学机智,这次远程研修就不同了,不尽可以知其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更能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依据的教学理念是什么等),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痴迷二——内容精美丰富的简报

每次打开省研修快报、指导教师简报和区数学简报,我都要重复浏览好多次,时而思考,时而动笔摘抄,时而会心一笑。有一位专家这样写到:远程研修就是一个平台,关键是看怎么为己所用,博取、广采,用自己的智慧撷取最美的花朵,用自己的智慧去拓展自己生命的长度。远程研修对于不感兴趣的老师来说就是过眼云烟,对于想用心学习的老师来说,那就是一场盛宴。

读“研修三问”这篇文章,第一问“为什么我们的校本教研收效甚微”就引发了我的思考,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们教研组虽然每学期都有小专题研究,但是追踪研究和行动实践的跟进环节没有跟上,没有持续和周密的思考,这样的教研活动能算有效吗?第二问“为什么我们的专业不能快速成长”——研修行为和学习习惯是老师极其重要的习惯,我找到了答案。有位专家在看到有些老师的研修评论不真诚时,曾感叹:“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专家用此诗奉告大家——“莫负研修好时光”。我们要借研修之东风,扬真诚之风范,方能远航。

痴迷三——公开、公平、公正的舞台

当你上传一篇作业后,绿点立马变红点;当你有什么疑惑时,专家会为你解疑问难;当你的作业被专家点评推荐后,立马就奖励3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像遇到了一个懂你的知己,评价忠恳,及时有效,激发了老师们的研修热情。

远程研修,是我参加工作十几年,从未遇到过这么有价值的培训,从未见过这么有魅力的大舞台,就像一座大山,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你去发掘,时而回味,时而思考„„ 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 笪红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面对这些可喜的变化,笔者对阅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潜心读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潜心认读。这一阶段的主要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在借助汉语拼音的条件下,用较为缓慢的速度,辨认课文中的生字,反复认读,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连缀成词语、段落、篇章,最终能将整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读出来。

2.潜心悟读。指在通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联系上下文对课文中关键句子,或暗含着深刻内涵的部分,进行反复揣摩体味地读。在潜心悟读中,使学生再现课文所描述事物或情境,领悟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或情感。3.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达到潜读成诵的地步,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生本和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比如一位老师执教《望月》(苏教版第七册)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反复练读达到“文通字顺”。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读一读,并引导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再现画面,体会意境。如月亮的安详、跳动的光斑、两岸山林的“剪影”以及剪影周围“银色的花边”„„最后,让学生配上柔柔的乐曲,图文结合美美地赏读,在赏读中进一步感悟语言,形成语感;在美读中那皎洁的月光也洒向了孩子那稚嫩的心灵。

如何让学生“潜心读书”,针对当前“读”的现状,笔者再谈几点思考。

(1)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领读和范读。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潜心读书时,要侧重于悟读。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同学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教师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像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像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3)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自始至终贯穿读,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效果很好。解题时,老师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后,老师再叫他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全文:这篇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写了哪些事,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以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去一个一个解决的„„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引读,或自读,或集体读、或分组读、或个别读、或默读、或朗读。这样两课时不到,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学生的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对周总理的那种不畏劳苦和简朴的精神都有了认识,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二、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执教《西门豹》时,一开始,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时让学生思考:1.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的?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支老师的精妙之处在于,其一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读书,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其二激发了学生对话的欲望。他问的几个问题直接问在学生的内心感受上,把学习课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不再是冷峻的“读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索、感觉、体会的空间,一个情感、思维自主感受和发挥的余地。

“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

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特级教师吉春亚在《詹天佑》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读书,与书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师:课文主要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杰出才能和爱国之情?

(学生充分读书后回答)

生:主要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个典型事例。

师:细读“勘测线路”部分,文中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把自己的体会用点评形式写在书上。)

(学生再次投入到课文中,读读、画画、写写,同桌还进行了交流)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书中密密麻麻的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富的,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下面自由交流一下批注成果,好吗?

生:詹天保你是总工程师,应该只在家搞搞设计,遥控指挥就行了,为什么要亲临场地呢?真是与民同苦,率先垂范呀!

生:詹天佑你真谦虚呀!自己是个总工程师,还不忘请教当地的老百姓,而我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生,同学们的意见根本就听不进去。

师:相信你以后会很谦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詹天佑你是多么认真呀!“大概、差不多”不能说,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学习总抱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看来,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也该一丝不苟呀!

师:你已有了这样的认识,今后你的学习做事一定也会精益求精的。老师为你高兴。

在吉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和沟通。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活力四射。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但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避轻就重,不能只图形式上热热闹闹,不讲实质效果。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三、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如何积极有效地建构呢?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

要实现有效地自我建构还要强化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建构的渠道。面向生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把内容相关的、结构相似的、内容相同而方法相异的面状或球状的阅读资料,通过有效的组织,扩展学生阅读,拓宽建构的渠道。

练习是巩固知识、积极建构的重要途径,有效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充满智慧的练习。练习要把握重点、难点,要带有一定的方法指导,要具有显著的语文素质培养导向,要符合学生的练习水平和练习兴趣。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词句和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辨感情色彩,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各个年级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第三篇:优秀论文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我的幸福为师路连州镇中心小学魏定芳

去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

假如我有一天走在街上,有人问我:“你幸福吗?”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很幸福。”那是因为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还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人民教师。教师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幸福感不是因为这份工作相对稳定,也不是因为教师的社会地位高,而是因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耘,自己的教育行为可以为学生带来正能量,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可以引导他们每天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心里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满足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点也就说明了师的作用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定义,师,教师的主要的职能就是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而这三点也正是教师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技能。虽然这三方面对于每一教师来说都很简单,但是怎么样能将“传道”“授业”和“解惑”做到最好,最彻底才是最关键。

我从教快20年了,曾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写工作总结之类的文章,总喜欢把“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挂在嘴边。我当时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想要教好学生,自己的学历要比他们高许多,要学识渊博。当然,这话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时至今日,我觉得“一桶水”的内涵应该比我当初的理解要更深更广。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要努力地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他们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学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每年的寒暑假,我总是边享受假期边忙着“充电”。家里订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之友》堆满了书桌和床头,虽然大部分已经看过,但还想再细细咀嚼,希望再挖掘更多的“珍宝”,好立即记载在我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以备不时之需。今天暑假放假前我就从学校抱回一大摞教学光盘。炎炎夏日,我在空调房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各地青年名师的课堂艺术,一旦发现某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自己非常欣赏,我便反反复复地重播,边看边记笔记,恨不得在脑海将他们的每句精辟的课堂用语和每个精彩的授课环节深深地留下烙印。因为我真希望自己经过一个假期的装备,开学的时候能够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坛上,用睿智的眼神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今年教师节前夕,在QQ上看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留言:“魏老师,我的孩子在三、四年级遇到你,真

幸运!我觉得你教学真的很用心。”太多的夸赞溢美之辞,我自问承受不起,但是,我扪心自问,我在工作上的确比较用心。凡是只要用心去做,何愁做不好?

记得,教三年级百花园时,有一道题要求记住一年比较重要的节假日,孩子们对农历和新历的假期经常混淆。于是我把节假日编成了儿歌,朗朗上口,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排列顺序是准确率高多了!三年级作文起步,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文是一个难题,如果一开始接触作文就让孩子们畏惧,那他们今后对写作一定会有抵触心理的,那样的话他们在写作方面进步的空间就会非常有限。为了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只是一种和别人交流的方式,“我手写我心”,我在每次习作之前都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努力杜绝孩子写作文有“说谎话”“说空话”的现象。例如三年级有一个单元习作是写把玩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我首先和全班同学玩一个游戏,并把游戏过程和细节拍摄下来,然后边回播游戏情形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于是这次习作学生们就在愉快回忆的气氛中完成。每一次,看到学生们在自己精心“预谋”下轻松地掌握了知识,扬起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感到很幸福!

都说教师对学生要心中有爱,有教无类,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我自己却承认自己对某些学生比较偏爱。前段时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位我第一年工作教过的学生。我向她打听另一名学生凤的近况,她说凤现在在广州,和男友一起开了间外贸公司,准备结婚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河顿时泛起了

阵阵幸福的涟漪,这个消息多好啊!曾记得,凤是一名其貌不扬、性格倔强、上进心强的孩子。她母亲智障,有三姐弟,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父亲务农及偶尔打打散工,生活的窘困可想而知。但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把凤压垮,反之,她像一棵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一般,有着远大的志向。我当时对这名仅11岁的女孩子既怜惜又佩服,所以对她格外偏爱。我经常把她叫到宿舍和她谈心,鼓励她努力学习,用知识去改变命运,并经常赠书给她。直至她念初中、高中,我仍辗转地从旁人那里打听她的消息,得知她顺利地考取了四川一所高等学府,我终于放心了,聪慧有志气的凤,不必像其他农村女孩子那样早早辍学嫁人当娃娃的妈,可以开启她人生的美丽新篇章了!学生有一个幸福光明的未来,使我感到很幸福!

一直以来,每个班的“箩底橙”(后进生)注定不讨老师欢心:学习习惯差、成绩差,拖整个班的后腿。每接一个新班,我对班上的后进生格外偏爱,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爱。后进生的纪律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等等,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但我相信,每个孩子都需要被人关注、被人肯定,后进生也是。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那后进生就是折翼的天使,他们更需要关爱!

小妮是我曾经的一名学生,每当我早上在学校门口值日的时候,她总会大声地跟我打招呼。有一次,小妮的妈妈在路上遇到我,告诉我,小妮每次早上看到我在校门口值日,中午回家就一

定要求妈妈帮她扎个漂亮的辫子,然后再换上一套好看的衣服。小妮对妈妈说:“今天魏老师值日,我要穿漂亮点给魏老师看。”多可爱的孩子!我不禁在心里想。刚教她时,她因为邋遢、学习懒惰,没有朋友跟她玩。她爸爸对她很溺爱,千依百顺,造就她任性、散漫的性格。我把她叫到门口,用手抚摸她的脸蛋,亲切地说:“我觉得你胖嘟嘟的,很可爱。如果你能注意一下个人卫生,把脸洗干净点,你一定更讨人喜欢,相信会有很多朋友愿意跟你玩。”她显得很害羞,有点不敢相信,老师居然觉得她可爱,并喜欢她。帮助小妮改正不良习惯,是一项持久战,没关系,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我动员班上的同学跟她玩,督促她讲卫生,严格要求她完成家庭作业,并经常与她家长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她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战术”。她的点滴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小妮的家长很感谢我用心地教育小妮,告诉我小妮在家里的书桌写着“魏老师,我爱你!”,听了这话,我不禁哑然失笑,一股甜蜜油然而生。其实后进生的心思也是细腻敏感的,谁对她的好,她感受得到。当然,后进生的进步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耐心地守候他们的成长,我觉得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践行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汇小梦,积大梦”,凝聚正能量。作为承担培养祖国未来、振兴民族希望重任的人民教师,我希望自

己能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个孩子,能像夏雨一样滋润着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幸福快乐地成长,让梦想点亮教学之路!

第四篇: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

弘扬当代红旗渠精神,我为教育事业添贡献

太行山是不屈的山,彪炳着傅说“武丁中兴”的史册;

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更新着林州人守望精神家园的血液。

唱着《敢叫日月换新天》,林县人推起小车推出了地球上的蓝飘带,推出了自力更生创奇迹的人工天河;

捧读《红旗渠当代传奇》,洹水两岸荡激着重整家园的气吞山河,荡激着教育搭台经济唱戏的鸿篇巨帙。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的血在激荡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的心在翻腾着。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进行曲,这是一支热血沸腾的高亢歌,这是再次敲响的抖擞精神的振气鼓,这是几度威震中原的冲锋号。多少个日子,多少个岁月,一个从事教育的平凡教师,我却在为红旗渠壮行,我却在为红旗渠添彩,在平凡中彰显着灵魂工程师难而不惧的伟大追求。

不懈的追求成长着我的专业。当我初遇李运昌局长举办的“河大地理大专班”教师培训后,我就热衷上了地理课,钟情于了地理教学,倾力于地理课的“容量大,时间少,高质量”的研究,摒弃“满堂灌”,创新使用自己探究的“自学——辅导——训练”均衡十五分的“三一五”教学法,教学质量得到空前提升,同时也为我带来极好的奖项,1992年、1999年被评为县级优质课,1994年被评为安阳市级优质课。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在远程教育进入校园后,我又大胆把电化教学引进教学,拔高了 “三一五”的档次,提升了我教改的知名度,1997年执教于地处深山区的三类初中——横水三中的我,特别受到林州市的直接推荐,安阳电教中心亲赴三中拍摄课堂实录,我再次走进安阳讲授电教优质课并获大奖,我的伟大追求在太阳的喷射下熠熠闪着多彩的光。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豪情满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心潮澎湃。这是一桌精神大餐,激发着林州人难而不惧;这是一部史诗,诉说着林州人的富而不惑;这是一次思想大宴,催化着林州人的自强不已;这是一种昭示,引发了林州人的奋斗不息。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日落月升,一个耕耘着希望的教师,我在为红旗渠弘扬着,我在为红旗渠传承着,在平静中倾注着满腔自强不已的热血。

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冲击着教育教学,一场新的课改在全国轰然涌动。善于勇立船头弄大潮的我,不耻下问做调研,受鹤壁实验中学校长田贵仓的启发,我逐步在摸索创新着教学模式,在深研广讨的基础上,我将我的“三一五教学法”完善为《教有“定”法,学有学法》三段九步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心血不会白付,1999年《教有定法,学有学法》被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编的《河南教研》刊用,论文《三一五自学辅导法》荣获《河南教育》“课堂教学新探”二等奖,《林州教育教学论坛》以《课堂教学改革与三一五教学法》为题再次推荐。教学在成长着我,2001——2007年,我光荣地先后成为林州市级、安阳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在塑造着我,1994——2003年,我光荣地连续被选为教育行列的林州市政协委员,走进政协大堂参政议事。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青春焕发;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踌躇满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岁月染花了头发,年华催深了皱纹,但我依然心是年轻的,49岁的我依旧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余光来装点璀璨的蓝天,在平常之中付诸着极强烈责任感,咏唱着一支奋斗不息的战歌。

常规的地理教学,我始终把爱国主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秉承着“继承 + 创新 = 发展”的教育理念,让红旗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地形,我重点描述太行独秀;讲河流,我特例阐述红旗渠的可贵;讲自然,我高调引述林州人的斗志;讲人文,我巧妙插入红旗渠畔儿女的难而不惧,扬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传人在我的学生中形成了潮流。尤其是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将代代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图片收集于我的U盘,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融入,凭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理念,延续着争先不屈的红旗渠精神,传承着自主创新的红旗渠传统,拓宽着勤俭吃苦的红旗渠斗志,把“三一五”三段九步教学法归纳升华,形成了《高效课堂“3510模式”导学法的研究》课题,并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11年立项(豫基教研字【2011】9号文件)。历时多年的研究终于结出硕果,我的以“导入——导学——导演”为航线,把“我阅读我了解、我训练咱讨论、我整理咱展示、他质疑咱对照、我识记你检测”当过程,让“三环节,五步导,一板书,0作业”为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超市自选,网上购物”的快乐,真正体验“无课前,无课后”的高效减负。

课题的轰动带来的是我工作的重负,除了做好课题的成果整理,还得实践见证课题的有效,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2011年,我得到横水中心校的首肯,推向林州市展示,又作为林州市的唯一代表到安阳市作优质课,再次得到评审小组的认可。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我激情飞跃,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感慨万千。红旗渠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拨动了我们的血脉,填饱了肚子难而不惧;挣了票子富而不惑,换了脑子自强不已,有了点子奋斗不息,扬正气把红旗渠当作了传家宝,聚人气一碗糊涂面也气壮,振精神人生没有休止符,创佳绩践行当代红旗渠精神,提品位立于本职放眼未来,我有决心,有信心,当用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教育事业添光彩;我有目标,有措施,当把红旗渠精神入课堂,入教材,入头脑,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让红旗渠精神后继有人。

山做碑,我在践行着诺言,从最苦最累的地方干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争取修出自己心里的红旗渠。

碑做山,我在付诸着行动,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一步一个台阶,让 “及时雨”滋润红旗渠精神这颗思想火种,永驻心房,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专业成长中的巨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不断争创一流的骄人业绩。

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明天更美好,我的明天更壮观。

第五篇: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向太行要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解决了林县人“水贵如油”的困惑,引来了“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梯田绿油油,荒山变成米粮川。”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明天更美好,我的明天更壮观。谢谢大家!

下载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大学生自愿者精神

    当代大学生自愿者精神[中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志愿者中的中坚力量,自愿者在奥运会中展示了中国的风采,使世界对中国的精神风貌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当代大学生功不可没。改革开放30......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长征精神

    阐述伟大的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弘扬和集成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归纳、概括。 第......

    探讨大学精神

    探讨大学精神 本学期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课程中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大学精神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关哲学的问题,一个值得探讨并且深究的学术课题,在这堂课上老师交给我们的不仅仅是......

    大学精神浅谈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大学,起源于西方中世纪,中世纪的大学一经产生就高瞻远瞩,并争取到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权,这对现代西方大学的产生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大学的建立,明显受......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 大师 + 大爱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

    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修改版)

    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 ***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海南 三亚) 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都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当代大学新型师生关系无疑会加强师......

    当代青年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浅谈当代研究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摘要】长征精神是不怕困苦,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