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巧妙的功能解决案例——莫比乌斯住宅
最巧妙的功能解决案例——莫比乌斯住宅
建筑一种生活方式 建筑一种幸福
循环的生活 回旋的路径 穿插的空间 交织点的幸福
“建筑表达了一种思想,完全透过相互间具有一定关系的形体来表达”——勒 柯布西耶
这是建筑师柯布西耶对这个住宅的期望和定位。他通过对功能的合理满足,实现了自己用建筑表达一种情感,用空间叙写一段情节,用功能改善人们生活的理想。正如他说的,伟大的建筑是幸福的建筑。
功能要求分析:
建筑的独特性在于,业主夫妇二人都是SOHO族(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家中上班族的简写),除一般的起居室卧室外,根据他们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还需要有其他四个部分:两个独立的大工作间、客房及一个两车位车库。他们希望体验一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新生活方式。
功能环境应对分析:
地段位于阿姆斯特丹近郊,周围环境优美,而且有丰富的高差变化。同时,建筑师想借此机会探讨当代居住新概念。于是建筑师以一天当中人的移动、和功能需求为主线,联想到了便于解决交通分割问题的莫比乌斯带(当时莫比乌斯带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艺术等方面。比如用来解决立交桥的交通问题等)。柯布西耶提取、精炼莫比乌斯带的精髓及其拓扑关系,并在平面上做的舒展些,水平展开的体量配合低悬在台地上的螺旋缠绕的交通空间,能给主人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同时解决交通的交叉和工作的私密问题。同时大面积的玻璃墙和莫比乌斯路径使视野开阔,单调的室内穿行变成享受的闲庭信步。使生活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的环境感受.“室内、室外、花园、厨房某时某刻全都消失了,人们进入了一个同一的曲面空间。”
流线及功能分区的具体分析:
将莫比乌斯带展开来看,各个房间的交通如下。r
地下层安排了客房,西面有独立的出入口,并设一部楼梯与上层连通。地面一层设有两个出入口,一个隐藏于南面凸出物的西侧,进入后,通高的厅作为路径的起点,由迎面的楼梯可以直达地下层。另一个,车库入口,(应该是最常用的入口,即主入口,因为地处偏远,来的人都是乘车来的,因而将这个入口设在建筑中部。)人们都是从北面的便道进入车库,然后右拐到客厅,此时,右手边是男主人的工作间和卧室,前方是上述的另一个隐藏的入口,继续往前左转,穿过一边是玻璃墙的的狭窄走廊,来到建筑后部,这里有厨房,餐厅,起居室。然后从后面的楼梯上二层,到达女主人的卧室、工作间、储藏间及两个孩子的卧室,他们中间有一个东西向的走廊(一边是平台),继续往西走从另一楼梯下来就会又回到入口处的大厅了。可见在这个房子中穿行一直都是围绕着莫比乌斯的循环圈,按照建筑师的设计路线行进,有条不紊,最巧妙的部分是,在最后一步叙述的那个楼梯,直接从最高层通道最底层,而在中间经过工作室的夹层,只用大玻璃造成视线上的流通,却不能实际在中层停留或进入,成了单纯的“路过”楼梯间。这样就避免了小孩子或其他人打扰到他们的工作。在形态上,从大长条的玻璃窗外面看,这里突出的梯空间使得两条带子交叉的形象更加完整和容易辨识。而从室内看上去,使地下层、一层、顶层都能形成一定的对视和交流,很好的满足了交流的需求。私密与交流这对矛盾的需求被巧妙的解决了。巧妙转化为一天中不断循环的行为:睡觉。工作。生活(长的)两种独立的工作生活方式各自运行在两条回旋的路径上,在交织处相遇,享受家庭幸福。另一个理念:
需要提及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制造出乡村间漫游的休闲氛围的理念。在这方面,有混凝土和玻璃的非常规的应用,没有按照传统的习惯使用分工明确的玻璃混凝土:大片的玻璃面有时直接插入作为结构的混凝土中,强调打碎、叠加、重组,混凝土浇筑的桌子、浴缸好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隔墙采用全透明的玻璃面„„
同时,较长的舒展的分离的交通空间,使得生活节奏放慢,莫比乌斯圈围绕的形式,使得建筑和自然环境有了更大面积 的接触和交流,每个流动空间都像是被包围在自然环境中,人行走其中会不自然的放慢脚步,放松心情,体现出漫步乡间 的理念。
点评,个人最喜欢夹层和楼梯,喜欢很有秩序又很不规矩给人以不同感受的空间,因此,莫比乌斯住宅中通过两步楼梯作为变幻的轴心,使得上下层扭转交叠的方式让我极度推崇,引起探索的欲望。我个人觉得就是这种用一个建筑去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又能自如的玩转空间,解决那些看上去不可能解决的刁钻的功能要求才是最体现建筑时才能和价值的建筑。家庭生活,社会交际,工作空间,个人时光。。截然不同的性质,整合成同样的空间形式,和谐地散布在这个循环回旋的结构中。住宅如同一根连续缠结的丝带,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建筑螺旋绞缠的形式,与环境的交流,环线的演绎,路经的交织,空间的重叠,材料的混用,公共与私密交织的生活体验及情感的碰撞使莫比乌斯带的概念在这栋富有创意的住宅中得到了完美的抽象的诠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打破了现代生活的枯燥和静态,让日常生活逐步充满了幻想、交流和幸福它建筑了一种生活方式 建筑了一种幸福。
它是幸福的建筑 伟大的建筑
第二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案例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案例
遵义县第五小学 粟明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莫比乌斯带。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莫比乌斯带”的特征,培养学生大 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3、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 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片段
片段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三张纸条
师: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三张长方形的纸条,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条来学习新知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猜想今天我们究竟要学习什么知识?
片段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师:请同学们取出1号纸条,认真观察: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引导学生观察)
生A:4条边两个面。
生B:我还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师:怎么变,你变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生A上台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粘——可以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
生C:既然能变成两条边两个面,那么能不能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师:你们看看,动一动脑筋看能不能呢?小组讨论,并拿另一张纸条试试看,做成功的同学一会儿上台演示给大家看。
生D、E演示失败。
师:看来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再让大家试试,看看谁最聪明。生F演示成功,洋溢着兴奋喜悦。
师: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边演示边口述):先做成一个普通的纸圈,然后将一端翻转180°,再用胶带粘牢。这样就完成了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的纸圈。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做一个这样的纸圈。(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纸圈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在偶然间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片段三:
动手操作: 剪——研究莫比乌斯带
师:莫比乌斯带到底有多神奇呢?下面我们就用“剪”的办法来研究。老师先拿出平常的纸圈,问: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剪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呢?
请一名同学动手剪,学生观察验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是怎么剪的?(变成2个分开的纸圈)
师:现在,老师拿出莫比乌斯带,我们也用剪刀沿中线剪开这个莫比乌斯纸圈,同学们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启发学生想象力)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一下。(1/2剪莫比乌斯带)
生G:(惊奇地)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师:你们说神奇吗?大家还想不想继续研究?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条,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帮助。
验证结果: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1/3剪莫比乌斯带)师:这个小圈和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请用刚才的方法证明一下。
片段四:生活中应用——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请欣赏图片(课件展示)。
生A: 原来我们座的过山车的跑道就是采用的就是莫比乌斯原理。
生B:我还知道中国科技馆的标志性的物体,也是由莫比乌斯带演变而成的。教学反思:
1、互动的课堂学生才会个性飞扬
新课程实施以来,非常可喜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动手操作多了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老师适时放手,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猜想验证的互动实践过程中有困惑、有遗憾、有惊喜、有自豪。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想法,分享他人的喜悦。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在这样的课上,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有丰富多彩的创造,会有多种多样的体验。
2、融于生活的数学学生才会感到有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的原型,那更有教育性。如果找不到呢?也不要硬找?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太容易找到。学生能说到“游乐园中的过山车”,生产中的传送带等已经说明他能联系生活了,有留心观察生活。
3、趣味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
学生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了数学视野。“学生爱上了数学”成了我这节课中最大的收获。
在这节课中,学生自由谈感受时,学生除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神奇好玩外,还有的学生说:“我今后把莫比乌斯带用在生活当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的说:“我对他特别感兴趣,我还要继续研究它.” “我以前讨厌学数学,但今天我发现数学挺有趣的,我现在喜欢数学了。”还用说别的吗?这就是给我最好的鼓励。一个不爱数学的学生因为这一次数学游戏课可使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一个数学教师能听到孩子这样的心声,夫复何求?
华罗庚先生在《和同学生们谈数学》一文中说:“其实,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只要你们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数学上也有许许多多有趣味的东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走进莫比乌斯圈,更多的是感受数学的神奇,领略数学的美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4.4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课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课型:活动课 教材分析: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后的数学游戏,本单元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编排这个有趣的游戏是调动学生对数学的乐趣和在玩中学的理念。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初步建立几何直观,正在接触和建构探究问题的策略,此时,用一节近似游戏的活动课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科学性。学生参与度会非常高,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也会非常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莫比乌斯,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单面特性,了解莫比乌斯带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长方形纸条制作莫比乌斯带。过程方法:
1、探索莫比乌斯带特性,掌握探索方法。
2、制作莫比乌斯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开拓学生数学视野,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莫比乌斯,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单面特性。
2、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莫比乌斯带的单面特性。
教学方法:启发法、交流法、演示法、实验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条三张,剪刀,彩色笔。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
【操作演示】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想不想看?老师用一个长方形纸条将它首尾相连,形成一个什么? 生:一个纸圈。
师:如果老师用剪刀从纸条中间线剪一圈,大家说说会得到什么?
生:学生猜,普通的圈剪开得到两个分开的圈,会得到两个套在一起的圈,会得到一个大圈。
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剪开它!老师操作。
师:有意思吧!有人说了,这有什么啊,自然是两个圈啊!那好,请擦亮大家的眼睛,看看老师稍微施展点魔法会怎样呢?
演示:将一端扭转180度,再连上另一端,形成这样的拧着的圈,然后我们开剪。师:是两个分开的圈?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圈?是一个大圈? 老师操作,剪开,得到一个大圈。
师:神奇的纸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下这个魔术? 生:学生根据老师示范自己做魔术。
【设计意图】采用魔术引入,调动学生兴趣,采用两次操作出现不同现象,刻意对比出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和制作过程,为学生制作做铺垫。
二、新授探索
(一)探究莫比乌斯带的特性
【教具演示】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啊?那我们就来先认识认识它。它身上可蕴藏着大量的神奇的数学知识呢。(板书课题)
1、课件介绍 莫比乌斯带。
2、请大家再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带,做好的举起来。
3、你和莫比乌斯带是朋友了吗?它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观察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一 数面和线
4、你知道吗?它有几个面呢?
学生观察、动手。
师:老师教大家个办法,咱们用彩笔找个起点沿着面画下去,看看怎样了? 又回到了起点,而且所有面都有笔印。说明什么呢?
说明它只有一个面。(板书)
5、你还知道吗?它有几条线呢?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发现它也只有一条线。(板书)
6、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就是只有一个面,只有一条线。正因为这个特点,所以沿着它中线剪开后会得到一个大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点,帮助学生探索只有一个面的特性,同时,通过方法方法类推数出线数。培养探索问题的类推思想。
同学们你们了解它了吗?喜不喜欢它?它还有更神奇的呢。
(二)有趣现象探索。活动二 沿着1/3处剪开现象
【动手操作】
1、如果我们沿着1/3处剪开,还是一个大圈吗?自己动手找答案吧!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到一个大圈套一个小圈。
沿着1/4,1/5等剪开后又是什么呢?剪开后的圈在剪开又会得到什么呢?
莫比乌斯带还有很多很多神奇的现象,同学们下去多动动手动动脑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需要深入的发散的去思考和操作,探索永无止境。
(三)莫比乌斯带的应用
【课件演示】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个。一起来看看。
过山车 利用莫比乌斯带原理可以使过山车更刺激 建筑艺术 利用莫比乌斯带形状可以使建筑美观神奇
标志 利用莫比乌斯带内涵表示深层次意义
传送带 利用莫比乌斯带原理可以增加寿命创造价值 创意设计 利用莫比乌斯带原理创意更有趣
【设计意图】展示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它的应用性,增加对数学的热爱。
三、总结升华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技能小结 过程方法小结
【设计意图】 从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两方面进行小结,不仅学生掌握莫比乌斯带的特性,更在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2、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故事。
聪明的捕快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试着做一做吧!老师演示。
简单的纸条充满了这么多神秘有趣的现象,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这样一个纸带子你们喜欢吗?数学好玩吗?
四、作业处理
下去后大家再搜集了解下有关莫比乌斯带的相关知识,去感受感受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一个面、一条线
第四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说课稿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设计理念及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及分析】 我执教
一、说教材
【设计理念及意图】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突破口。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提倡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合作中学,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内容及分析】
我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圈》属于《拓扑学》的内容,这个内容对教师来说,不是个好组织的内容,却是一个激发兴趣、激励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拓宽数学视野的好题材,也是数学活动课中的典型题材。然而教参中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却只有一句话“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体会它的神奇。”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 2.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初步领会“观察、猜测、想象、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探索意识。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大胆想象,使观察和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具准备:课件、纸条、剪刀、胶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
1、学生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大胆猜想、有创新的欲望。因此创设一节动手实验课,使猜想和实验结果之间产生强大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
2、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质。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神奇,初步了解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会用纸条变魔术吗?(师利用纸条变魔术)
2、导入:那你们想不想学?现在就请你们都准备好吧,老师要带你们进入神奇的纸条世界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纸条的神奇,同时大胆猜想老师是怎样变的,为下面在活动中进行猜想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感受神奇 1.认识莫比乌斯带
通过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纸条变成1条边、1个面,并进行验证,使学生认识莫比乌斯带,了解它的由来,并初步感受它的神奇。
【设计意图】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得出莫比乌斯圈的特征和由来。并通过生与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平分莫比乌斯带(1)猜想:沿着纸带中间的线剪开,纸带会变成什么样儿?(2)验证:动手剪一剪(是一个大一点的圈)并说说有什么感受?(神奇)
(3)猜想:大一倍的圈还是莫比乌斯圈吗?(4)验证: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5)猜想:再分剪这个圈会是什么样儿?
(6)验证:动手做一做(2个连在一起的圈),神奇吗? 3.三等分莫比乌斯带
(1)操作:将三等份纸条的中间部分用水彩笔涂上阴影(两边都要),并做成莫不乌斯圈。
(2)猜想:如果用剪刀沿着等分线将其剪开,要剪几次才能将纸圈中的所有等分线都剪开?为什么?剪开后会是几个圈?怎么样的圈?
(3)验证:动手做一做,得到一大一小两个圈。(4)说说:有什么感受? 4.自主游戏(1)一张普通长方形纸条,经过拧、粘、剪(板书:拧、粘、剪),变成了这么多神奇的纸圈,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你还能想出其它的玩法吗?
(2)小组玩。(3)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渗透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由于莫比乌斯圈本身具有出人意料的特点,如果单纯让学生为此去操作,虽然学生从中会感到愉悦与新奇,但是就会缺少应有的数学味,就容易上成美术手工课。因而始终围绕“观察、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体现“做中学”这种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渐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展开联想,在大胆合理的验证中体会莫比乌斯圈的神奇。
(三)联系生活,应用深化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的原型,那更有教育性。其实莫比乌斯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不常见的,学生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教师利用课件先举几个例子,比如过山车的轨道、磁带、针式打印机的色带。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应用莫比乌斯带的原理,就会让学生对莫比乌斯带的思考没有因为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你有什么收获、感受或遗憾?
2、介绍“克莱因瓶”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克莱因瓶”的介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仔细观察
拧、粘、剪 大胆猜想 小心求证
第五篇:《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说课稿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说课稿
莫比乌斯带,很多学生没有听说过,甚至也有部分教师也未曾听说过。是的,这是新教材上出现的新内容,我把这课作为校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勇于猜想、大胆求证的精神,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上此课之前我知道这种游戏课不好调控,所以事先让孩子学会了做这个圈,但并没有告诉他们这个圈的名字以及有多少个面,有多少条边等知识。我的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发现其神奇性。
2、在莫比乌斯带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首先采用了同学们喜欢的魔术入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安排了做莫比乌斯带,剪变化无比的莫比乌斯带,然后再进入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带。剪莫比乌斯带我只安排了沿中线剪和三等分线剪。其实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带的应用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就是“莫比乌斯带还会救人”
从前,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的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但是又不敢得罪县官,你们猜他怎么做?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做成莫比乌斯带。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在纸条的两面分别写上小偷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
我去亲自做了但是与这个有点不怎么像,所以我舍弃了这个小故事的教学。后来时间就显得有点充足了,于是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剪四等分的莫比乌斯带。上完此课之后,我觉得这节课如果作为随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但作为公开课还有很多细节做得不好,望在座的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教学之路上继续成长。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