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委.(最终版)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
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
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
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
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
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
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
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
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
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第二篇: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2011
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
市2011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2011—2015年史志工作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16日
余姚市2011─2015年史志工作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升史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和指导全市史志事业未来五年的持续发展,根据全国和省、宁波市史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共余姚市委《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余党〔2010〕18号)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彰显文献名邦新气象”的具体要求,从余姚实际出发,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开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党史、地方志事业为目标,以编史修志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创优,全面推进“史、志、鉴、馆、教”多业齐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史志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促进地方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为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余姚市史志工作总体目标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重点,全面做好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编纂、出版等工作;做好《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1949-1978)第二卷的出版工作,筹备余姚党史三卷编写,加强党史胜迹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综合资政研究;全面完成《余姚市志》(1988-2010)修编工作;加强《余姚年鉴》一年一鉴编纂工作;有计划地整理出版一批地方方志典籍;有重点地组织编纂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和其他书籍,进一步丰富地情系列资料;加强史志宣传教育,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力求取得一批市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建立地情资料数据库和余姚市史志馆,开发利用地情信息,促进史志成果信息化、社会化,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史志事业体系,基本实现“史志工作强市”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党史工作
1、加强党史正本研究工作。高质量完成《中共余姚历史》(1949-1978)第二卷的出版工作,适时启动余姚党史三卷的编写工作。深入开展资料征集,有计划地开展专题史研究,加强对重要事件、重点人物、重大问题等方面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全面启动余姚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基本著作的编纂出版工作。
2、推进编年史、专门史和资政专题研究。拓展党史研究领域,继续深入挖掘、抢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高质量完成《余姚革命胜迹图志》、《陈云同志在余姚》、《浙东红色歌谣》、《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等专题史料的编纂出版工作。积极开展服务大局、贴近现实的资政专题研究。重点针对“十二五”时期余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咨询、调研等活动,开展重大党史课题和资政专题联合攻关,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全面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加强党史教育,把党史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史教研基地。在姚江讲坛、中青年干部班等班次中开设余姚地方党史课程或讲座,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继续深入开展党史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等“六进”活动,对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完善余姚史志网站,探索运用“红色短信”、动漫小故事等形式开展党史宣传教育。
4、加强重要党史胜迹保护工作。制定出台余姚市党史胜迹保护办法,切实保护重要党史胜迹,将党史胜迹保护经费纳入财政专项经费中。完成上级布置的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余姚党史胜迹普查工作。充分利用市内丰富的党史胜迹资源和纪念场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整合线路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提高红色旅游质量和水平,使红色旅游成为推动老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积极支持基层建设爱国主义与人文胜迹相结合的“红色文化工程”项目,鼓励各地革命胜迹申报各级文保单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等。
(二)地方志工作
1.全面完成第二轮《余姚市志》修编任务。坚持质量第一,创新组织方式,规范修编管理,提高信息含量,提升学术品位,力创精品佳志,争取到2014年完成《余姚市志》(1988—2010)。志书出版后,要努力扩展普及面,提高志书的利用率。按照“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编纂反映自身发展状况和历史进程的志书或地情书籍。
2.深入做好《余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加快编撰步伐,配齐配强编撰人员,全力以赴做好《余姚年鉴》一年一鉴的编辑出版工作。保持年鉴的延续性和权威性,开拓创新,增强年鉴的资料价值和使用价值,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打造精品年鉴,争取使《余姚年鉴》在宁波乃至省年鉴界保持较高水平。
3.整理出版方志典籍。加强对余姚地方志书、地方古籍的抢救整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明、清时期的《余姚县志》等方志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4.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联合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组织编纂具有资料性、学术性、可读性的地方文化丛书。加强旧志整理和利用,开展余姚歌谣、民俗、人物等方面的整理研究。在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方面,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对外宣传、友好往来、人文资源开发等服务。积极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促进地方志成果转化,为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史志资源开发利用
1.建立地情资料征集制度。建立史志资料征集管理制度,全面收集整理各地、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编写的各类史志书籍、地情书籍、家谱、族谱以及姚籍知名人士的事迹、业绩、著作等资料。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把搜集到的地情资料加以系统化整理,纳入网络信息化建设,扩充余姚史志网内容,逐步建成地情数据库和资源网,供大众查阅。
2.高标准建设史志馆(地方党史馆)。在开展地方文献资料库建设的基础上,着手建设集地方党史、修志编鉴、史志研究、史志收藏、史志资源开发、地情数据库网络化建设、史志文化交流、城市建设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史志馆(地方党史馆)。成为收藏并供公众阅读历代志书、史志专著、刊物及各类地方文献、地情资料,开展党史、革命史、军史教育的场所,向社会提供地情和地方历史文化咨询服务和推广普及的公益文化机构。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论证、立项等工作。
3.依托载体深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活动。重点组织开展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党90周年、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201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1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新中国成立65 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孙中山逝世 90周年、陈云诞辰11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
4.拓宽史志宣传工作渠道。创新宣传方式,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联合有关文化机构、媒体统筹组织多种形式的党史、地方志宣传工作,开设党史、地方志宣教专版,力争设立定期的党史、地方志专栏,摄制一批党史、地方志专题(纪录)片,展映一批党史、地方志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一批党史、地方志题材的文艺作品,开展一批反映党史、地方志题材的文艺活动。提升“两刊一网”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提升《余姚史志》、《余姚修志通讯》杂志品味,提高文章质量,增加原创性,优化装帧设计,力争成为精品杂志。加快余姚史志网站信息更新速度,提高网站的信息含量。逐步添加史志书籍上网,方便读者阅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党史、地方志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史志工作,切实加强对史志工作的指导。健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机制,落实史志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旅游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有关工作的制度。
2.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开门修志的方针,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专家学者参与修编工作。稳定和夯实修志队伍,吸纳一批富有敬业精神、熟悉地方情况、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党史、地方志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精干党史、地方志编研人才队伍。根据任务特点及长远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业务培训,并选派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全省的学术研讨、专题会议、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加强资源整合。市史志办作为履行党史研究和地方志业务主管的职能单位,要在史志研究、史志学习教育、史志宣传、史志纪念活动、史志资料征编、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史志题材作品编审出版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要积极发挥相关研究会、离退休老同志、专业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史志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课题协作、经验交流、干部培训、工作调研、学术研讨等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整合史志资源,促进史志工作合力,形成史志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4.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和党史、地方志质量要求开展编史修志工作。史志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按照全省二轮修志创优工程试点单位的要求,开展地方志目标考核工作,力促史志工作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史志工作网络,继续实施史志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三篇:中共龙岩市委办公室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龙岩市委办公室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参加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龙岩)
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的通知
岩委办发明电[2011]102号
市直各有关单位、企业:
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将于9月14日~16日在我市举办,经市委、市政府和省科协商议,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人员参加学术年会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上午8:30,在龙岩人民会堂。
二、参加对象
1、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
2、市直各有关单位和相关企业(具体名单见附件)。
三、会议议程
(一)开幕式
1、市领导致辞;
2、省科协领导致辞;
3、省领导讲话;
4、颁发第八届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第十八届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第三届福建省紫金科技创新奖。
(二)特邀报告会
1、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院士樊代明作《三千年生命科学的进与退》专题报告;
2、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作《生物质能
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人类能源危机探索可再生新能源》专题报告;
3、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作《提升设计能力,促进转型升级》专题报告。
四、有关事项
1、凭票入场。请各有关单位9月9日上午下班前派人到指定地点领取座位票。(1)市委各工作部门,市人大和市政协各委、室,以及各人民团体与会人员的座位票请到市委办秘书三科领票(联系电话:2323175);(2)其他与会人员的座位票请到市政府办科教文卫科领票(联系电话:3293810、3293812)。
2、请全体与会人员凭票于9月14日上午8:15前入场完毕。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做好会场准备工作。
3、会议期间,请市公安局做好会场周边交通疏导、安全保卫;请电力部门保障供电。
4、请市效能办派员督察各单位出席会议情况和会场秩序。
5、请福建日报社、省广播影视集团驻岩记者站,闽西日报社、龙岩电视台、龙岩人民广播电台、龙岩通联站派记者做好报道工作。
附件:参会单位名单
中共龙岩市委办公室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9月 日
附件:
参会单位名单
1、市纪委,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综治办、610办、政研室、台办、编办、市直机关党工委、教育工委、农办、文明办、老干部局、信访局、党校、党史研究室、档案局、机要局、保密局、讲师团;
2、市人大办公室、研究室、教科文卫委;
3、市政府办、龙岩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人事局、监察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城乡规划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外经局、科技局、教育局、文化与出版局、广电局、卫生局、体育局、人口和计生委、环保局、旅游局、粮食局、审计局、统计局、民宗局、外事侨务办,老区与扶贫办、国资委、人防办、安监局、交战办、法制办、机关事务管理局、协作办、煤管局、中心市场筹建处、森林公安局,市行政服务中心、效能办;
4、市政协办、提案委、经济委、教科文卫体委;
5、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文联、记协、社科联、侨联、台联、残联、老龄办、计生协、关工委、老促会、老体协、贸促会;
民革、民盟、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民建龙岩市委会,市工商联;
6、市方志办、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新华发
行(集团)公司龙岩分公司、供销社、项目开发中心、数字办、工程咨询中心、铁路建设办、房改办、公路局、库区移民开发局、地震局、农科所、梅花山自然保护管理局、城建监察支队、土地监察支队、路桥投资公司、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龙岩管理分公司、永武高速公路公司、双永高速公路公司;
7、市国家安全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烟草局、电业局、邮政局、无线电管理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路稽征处、气象局、水文局、龙岩调查队,市人行、银监分局、工行、农行、农发行、建行、中行、兴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邮储银行、人民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信用联社龙岩办事处;
8、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大龙岩分校、龙岩一中、龙岩高级中学、农校、财校、卫校、龙岩技师学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9、福建日报社、省广播影视集团驻岩记者站,闽西日报社、龙岩电视台、龙岩人民广播电台、龙岩通联站;
10、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万安溪水力发电公司、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核工业二九五大队党委、冶金地质总局二局三队、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龙岩煤机厂、中石化龙岩分公司、电信龙岩分公司、移动龙岩分公司、联通龙岩分公司,工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
各区市县委、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川委办[2005]2号)精神,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推动全市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红十字会工作的领导
中国红十字会致力于“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协助政府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关心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充分认识到搞好红十字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红十字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红十字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红十字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部门、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红十字工作。要进一步加大红十字会的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及市广播电台、电视台、1
广安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的宗旨、性质、职责以及我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司法部门要把普及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和执法检查的内容,不断提高市民对红十字事业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
二、拓宽支持渠道,提高社会救助能力
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救灾救助任务繁重。市县两级红十字会要认真贯彻《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规则》精神,以动员人道的力量,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工作目标,加强备灾救灾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各级各部门要支持红十字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救灾救助制度,根据“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原则依法处分救灾救助物资,同时,要支持红十字会加强备灾救灾基础设施、救灾救助网络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健全救灾救助的工作体系。财政部门要在保证红十字会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对红十字会从国际国内争取的无偿援助项目、资金给予项目配套工作经费,并安排一定的救灾救助资金。交通、运输部门对执行救灾救助任务的红十字会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工商、税务部门要支持红十字会兴办与其宗旨相符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项目,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把对企业等社会力量向红十字事业捐赠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全额扣除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要拓宽人道主义救助领域,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踊跃捐助我市红十字事业,在对外交往窗口设立募捐箱,广泛争取捐助和支持。还要
支持兴办一批符合红十字宗旨的社会福利事业和经济实体,壮大红十字会的救助实力。
三、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开展卫生救护工作
要认真贯彻《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红十字会关于在全市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广安府办函
[2004]25号)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救护培训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人群高度集中的部门进行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降低意外伤害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要把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纳入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统一部署。公安、交通、教育、建设、电业、旅游、卫生、林业、经贸等部门及工矿企事业单位要制定计划,配合红十字会分期分批对员工、学生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卫生救护培训工作要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红十字组织相结合,不断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促进救护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四、紧密联系群众,积极推进社区红十字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省红十字会、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区红十字示范活动的通知》(川红会发[2004]2号)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弱势;政府支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健全队伍、规范管理”的原则,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广大会员和志愿者在社区深入开展社会救助和志愿服务活动,把红十字的关爱送进社区、送进农村。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红十字社区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民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会社区服务工作,使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深入人心,大力构建和谐、健康社区。
五、广泛宣传发动,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预防工作
各级红十字会要积极配合政府及卫生部门,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工作和招募献血员工作,加强无偿献血科学知识的宣传。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与卫生、教育部等部门合作,在社区、学校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普及教育及社会宣传活动。同时,要抓好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知识宣传和志愿者登记工作。
六、发挥教育作用,扎实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红十字会要认真贯彻中国红十字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红十字工作的意见》(红事字[2004]88号),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把红十字工作纳入工作日程,结合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助人为乐、有益身心健康的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七、加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红十字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4]85号)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红十字会机关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市、县两级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红十字会机构要独立设臵,并保证编制、人员、经费到位。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心红十字会干部的成长,不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建设,不断壮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共同提高的社会化工作机制,把红十字会建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点的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努力开创广安红十字事业的新局面。
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
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5月12日
主题词:卫生红十字会△意见
中共广安市委办公室2005年5月12日
第五篇:中共娄底市委办公室
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深圳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2003年8月25日)
深办〔2003〕36号
《深圳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断推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目标化,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式与考核范围
按照条块和信访工作量情况,将区和市直部门、市属资产经营公司分为A、B、C三类,分别对信访工作各项分解目标进行考核评分,以合计总分作为综合指标,评价被考核单位的信访工作绩效。考核范围是:
A类(6个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
B类(信访工作量较大的18个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市教育局、公安局、监察局、人事局、劳动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环保局、工商局、城管办、社保局、住宅局,市投资管理公司、建设控股公司、商贸控股公司。
C类(信访工作量一般的23个单位):市经济贸易局、卫生局、科技局、民政局、司法局、建设局、水务局、农林渔业局、外经贸局、文化局、计生办、地税局、质监局、药监局、旅游局、国资办、口岸办、侨办、台办、保税区管理局,市总工会、妇联、残联。
信访工作量小的单位不列入考核范围。
市信访办可以根据机构变化情况和信访工作量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上述范围和分类。
二、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一)信访领导工作(20分)
1.落实领导责任(4分,考核A、B、C类)
在本地区、本部门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其他成员按分工范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领导班子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听取汇报,分析形势,决定重大信访事项,部署信访工作。
2.做好领导接待群众工作(6分,考核A、B、C类)
领导班子成员能认真做好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取得实效。领导接访日时间、接访地点、接访方式等有关事项能定期通过新闻媒体、电子网站向社会公告,日常能在办公、接访场所进行公布。领导接访日制度不断改进完善。
发生重大疑难信访问题时,领导能及时出面接待群众,协调处理,做好工作,化解矛盾。领导接访工作能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接待群众讲情、讲理、讲法,处理问题依法、依理、依情,努力使办理结果合法、合理、合情。
3.做好领导阅批重要信访事项和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工作(4分,考核A、B、C类)
领导班子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能经常阅批信访事项,善于从中了解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对重要信访事项的批示,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原则、意见和办法。
对交办的信访大要案,能按规定及时办理并报送办理情况。
4.重视信访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6分)
健全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好指导、检查信访工作和协调处理重要信访问题的作用。(2分,考核A类)
信访工作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符合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到与职责、任务相适应。把信访部门作为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场所。保障信访部门的业务经费和在办公、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需求。(2分,考核A、B类)
关心信访干部的成长,重视对信访干部的培养、使用、交流和轮岗工作,帮助信访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2分,考核A、B、C类)
(二)信访基层、基础工作(20分)
1.抓好基层信访工作(4分,考核A、B、C类)
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基层信访工作。加强指导、检查,帮助基层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基层处理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形成完善、灵敏、高效的信访工作体系和网络。
2.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4分,考核A、B、C类)
能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断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信访工作部门或信访工作岗位职责明确,信访工作制度健全完备,运作规范有序。
3.畅通信访渠道(4分,考核A、B、C类)
认真做好办信、接访、接听专线电话和投诉咨询电话、办理网上投诉、征集人民建议等工作。信访渠道畅通,群众信访便利。群众正当的信访权利能得到保障,群众正当的要求能得到满足,民情、民意、民智能够顺畅上达领导机关。
4.加强信访工作场所建设(4分)有独立并挂牌的群众候访室、群众来访接待室、领导接访室和信访工作人员办公室。(2分,考核A类)
接待场所环境整洁,有便民利民业务措施,能结合自身信访工作实际和群众需要公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工作制度以及承办事项、承诺事项和注意事项等。(2分,考核A、B、C类)
5.加快信访信息化建设(4分,考核A、B类)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装使用信访工作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公。建立规范的系统运作机制和安全管理、信息保密制度。
(三)信访信息、信访调研和信访宣传工作(15分)
1.及时报送信访信息(5分)
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信访信息,及时、准确、真实、简练地反映社会动态和社情民意,特别是重大决策、重要举措出台前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紧急重大信访信息,能按规定迅速向上级领导机关和信访部门报送。(2分,考核A、B、C类)
按时报送信访统计报表、信访工作信息和上级要求的有关信息。报送信访工作信息每年各区不少于4条(篇),其他单位不少于2条(篇)。(2分,考核A、B类)
有分管信息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有反映信访信息的刊物。(1分,考核A类)
2.积极开展信访调研(5分,考核A、B类)
能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调查研究,为领导机关和上级部门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业务。
3.努力做好信访宣传(5分,考核A、B、C类)
善于结合群众信访的需要,运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解答群众常见的信访问题,开展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进行信访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各级信访部门及信访工作者做好信访工作的经验、办法和事迹。
撰写的有关信访工作经验和信访工作理论文章等文稿被《人民信访》、《南粤信访》、市信访办刊物和新闻媒体多次采用。
(四)集体上访和疑难个访处理工作(20分,考核A、B、C类)
1.杜绝重大恶性事件
因信访问题处理工作不力、失误、失职等原因,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恶性事件,或导致反复多次越级上访的重要信访案件,经上级部门处理解决并对事件原因作出结论的,扣除责任单位本项全部得分,且取消评选先进单位资格。
2.妥善处理集体上访
(1)因责任单位工作不力、失误、失职等原因,发生到国家、省、市党政领导机关集体上访的,按责任归属(涉及多个单位的等同对待),每起依次扣3分、2分、1分。
(2)发生到国家、省、市党政领导机关集体上访,如责任单位有关负责人未按要求及时到场协助处理并做好工作的,按责任归属(涉及多个单位的等同对待),每起依次扣3分、2分、1分。
3.努力化解疑难个访
发生到市以上党政领导机关的疑难个访,如责任单位有关负责人未按要求及时到场协助处理并做好工作的,按责任归属(涉及多个单位的等同对待),每起扣0.5分。
(五)信访立案件办理工作(15分,考核A、B、C类)
1.承办市信访立案件能按照交办函要求的时限办结并上报办理结果。逾期未结的,能书面说明未结原因、目前办理进度、下一步工作打算和预计办结时间。未能按要求办理的,每>扣1分,每催办一次,加扣0.5分。
2.办结市信访立案件能做到:符合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调查事实清楚,结论定性准确,处理方法得当,解决问题落实,手续规范完备,档案资料齐全。未达到上述要求的,每>扣1分。未能按要求答复信访人的,每>扣0.5分。
(六)信访工作改革与创新(10分,考核A、B、C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信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取得一定成效;研究信访工作理论,探索做好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取得一定成果;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推进信访问题的解决;在信访工作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三、考评方法与考评步骤
(一)信访工作目标管理每两年考核一次,由市信访办牵头成立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小组(以下称市考评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二)考核内容的第四、五项由市信访办每年评定一次,两年总评时该两项得分取两年的平均值。每项评分实行倒扣计分法,扣分量累计达到该项满分值时(第四项为20分,第五项为15分),不再扣分。集体上访、疑难个访和信访立案件未涉及的责任单位得满分。
(三)考核内容的第一、二、三、六项每两年评定一次,实行累加记分法。先由各单位自评并形成书面材料送市考评小组,再由市考评小组逐项进行考核,评定得分。
(四)一至六项得分相加为被考核单位的最后得分。A类考核单位满分为100分,B类考核单位满分为95分,C类考核单位满分为80分,B、C类得分公布时按百分制折算。各单位得分分类排队。考核结果由市信访办进行通报。考核成绩突出的评选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各区和有关单位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信访工作考核规定。
本办法从2003年10月1日起实行,《关于印发深圳市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规定的通知》(深办发〔1993〕44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