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0:1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

第一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

(环发〔2006〕93号)

(相关资料: 地方法规1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厅)、发展改革委:

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小水电,对解决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用电需求,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小水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少地区也出现了规划和管理滞后、滥占资源、抢夺项目、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等问题。一些项目未履行建设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即擅自开工建设,施工期间未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一些项目在设计和运行中未充分考虑和保障生态用水,造成下游地区河段减水、脱水甚至河床干涸,对上下游水生生态、河道景观及经济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小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防止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生态破坏,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现通知如下:

一、做好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依法实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小水电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生态功能区划,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组织编制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并按规定程序审批。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对小水电建设的指导作用,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等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可对小水电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根据功能定位,对小水电资源实行限制开发;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小水电资源。

编制或修改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规划,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未列入规划的小水电建设项目,以及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中的小水电建设项目,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审批或核准。

二、严格小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和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小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建设程序报批、核准,规范各项前期工作和审查审批程序。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处于环境敏感区和单机装机容量在50000千瓦-1000千瓦的小水电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处于非环境敏感区和单机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的小水电项目,可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前,应当完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未取得省级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予核准或审批,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小水电项目建设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及景观需水要求,统筹确定合理的生态流量,落实相关工程和管理措施,优化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实行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调度和运行模式,避免电站运行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三、强化后续监管,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

小水电建设要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在项目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项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时,应当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将环保投资纳入工程概算。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要求制定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在施工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定期向所在地环保部门及项目主管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环保要求,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四、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

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小水电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机构和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采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开有关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收集公众反馈意见,并对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环保部门受理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向社会公告受理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

各地要强化对小水电资源的管理,尽快完善小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相关法规,实行小水电资源开发权的有序、有偿使用和市场化,建立公平高效的小水电资源市场开发机制。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试点。各地要加强在建和拟建小水电项目监督管理,对违规项目,应严肃查处,杜绝无序开发、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的现象,引导小水电健康发展。

二○○六年六月十八日

第二篇: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丁于竣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过度建造水电站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西南地区大力开发小水电可能引起的河道干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危机问题提出预警,并提出合理开发小水电的建议,从而对我国水资源开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小水电;生态环境;生态危机;水资源开发;科学发展观

Over-exploitation of small hydropower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Ding Yujun(Xicha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ichuan xichang

615000)

Summary:Through case studies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potential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Southwest and vigorously develop small hydropower may cause the river dried up, vegetation, soil erosion and other ecological crisis early warning, and mad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small hydropower proposals to open China's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due to minimize the real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Keyword:small hydropower;environment;ecological crisis;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经济增长模式未能得到根本转变。资源扩张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加剧了能源供应的紧张趋势。加之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攀高,促使规模庞大的社会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极大地拉升了中国的能源开发强度。

又随着国内电力资源的持续短缺,在诸多能源来源中,中国的水电开发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近十年我国水电建设特别是小水电建设空前高涨。部分地方小水电站一哄而上,他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发展水电如何处理水和电的平

衡?怎样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然而经调查发现,在一些地区由于绝大部分小水电项目所在流域没有依法实施规划环评,一些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甚至没有进行必要的整体开发规划,各地就仓促上马建设电站,致使河道脱减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的水力资源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西部多东部少。特别是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重庆等 5省区市的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为 3.6亿 kW,占全国的 67%;其经济可开发容量约为 2.4亿 kW,占全国的 59%。中国正在开发和尚待开发的水电资源主要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梯级开发,其环境和社会影响已开始显现,因此对水电的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二、.过度开发水电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案例

由于国家在水资源的开发上对小水电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一些地方的地方政府为了单方面的增加GDP,增加自己的执政的政绩,不以当地的地质、地理条件为事实依据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水电,最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自然灾害。

(一)舟曲无证上马水电站造成的自然灾害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2500多人受伤。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的泥石流呢?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舟曲泥石流导致41个在建、已建水电站工程合计扰动地表面积达322.83平方公里,弃渣达3834.8万里立方米,这些工程与弃渣既破坏了河岸山体的稳定,巨大的石块又容易在狭窄河道中形成“自然坝”造成堰塞湖。然而甘肃舟曲政府不仅没意识到过度开发小水电带来的灾害,而且还正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已经超过了1000座,这是如此惊人的一组数据。

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长约600公里,经四川省若尔盖、甘肃省迭部、舟曲、宕昌、康县、文县等县区,一路曲折流向四川,从四川昭化县注入嘉陵江。这是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迭部交界处的白龙江,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绿色的飘带,流淌在高原上。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后,山势变得险峻,两岸林木森森,遮天蔽日。江水从峡谷中流过,犹如神龙般见首不见尾。

然而沿江而行,越过迭部县城后,奔腾的江水突然慢了下来,在一公里外的江面上,看到了一个拦水坝,江水顺着大坝流进了一旁的水渠,而大坝这一侧的白龙江河道,因为水流被截断,几近干涸,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沿江继续前行,发现有近10公里的河道完全断流。因为这里全是水电站,水全都进引水隧洞里去了,因此龙江大部分都是干着的。大坝是水电站的拦水坝,江水是通过山里的隧道,流进下游的水电站发电机组了。在距离大坝十公里的地方,江水从隧道中倾泻而下,完成发电功能后,再次被排进了白龙江。但是没走多远,又出现了一个拦河坝,汹涌的白龙江,再次变成了安静的水库,从一旁的水渠流进了隧道。再次被拦腰截断的白龙江,河道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这一带的水电站几乎是首尾相接,每出现一座拦河坝,白龙江就会有长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断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流。总之,在甘肃舟曲过度开发小水电造成了河床干涸、大片大片被损害的植被、老百姓家里墙壁上的裂缝和院子里塌陷的大坑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四川过度开发水电造成的自然灾害

2004年,四川省石棉县小水河,全长34公里的河道两岸,大大小小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达17座之多,平均两公里就有一座。这些小水电站基本都是引水式发电,水被大量引走后,地表水已基本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部分河段相连的山体,已开始出现滑坡。岷江右岸一级支流杂古脑河,已建和在建的5个电站中,除一个电站是混合式开发外,其它梯级电站都是引水式开发。大量引水后,这条河目前已有60公里长的河道成为时段性脱减水河段。因此造成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甚至引出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开发水电的开发商为了抢工期,早发电,早获得利益,许多水电站随意往河道里倾倒工程废渣,从四川宝兴县城到陇东镇十几公里的河段里,就有三处倾倒废渣的情况。当时正值汛期,雨量充沛,也是防洪最关键的时刻,而这些丢弃在各条支流和干流里的建筑垃圾,如果堵塞了河道,遇到连续大雨,河水就会上涨,周边的道路和村庄将面临严重的灾害。

事实上,抢工期早发电的不仅仅是这些中小水电站,近几年几大电力巨头也纷纷加入了无证开发、跑马圈水的行列。2004年,三峡开发总公司在没有办完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溪洛渡水电站,曾一度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2009年,环境保护部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也开出了严厉的环评罚单,是由于这两家公司同样在没有办理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鲁地拉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2009年,就在国家环保部发出叫停令时,华电集团的鲁地拉水电站施工工地上,围堰已经建好,金沙江在这里已经被截流。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屁股指挥脑袋的做法,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的影响,这种发展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

(三)贵州、云南过度开发水电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贵州省也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在这里的小水电站同样密度很高。在贵州省道真县的新民河上,就在短短几公里的河段,就建有七座梯级小水电站。这样就造成的河流干涸,河两岸的植被被破坏,严重的的影响了生态环境。

云南华电鲁地拉公司的水电站施工工地上,就有两个围堰,上面的就是上游围堰,下游围堰,作为电站大坝的施工,它的首先基本条件就是要把让水从导流洞里走。然而金沙江水从这个人造的导流洞里奔涌而出。两岸茂盛的植被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三、过度开发水电引发的恶果

由于过度的开发水电站导致了许多的不好的影响,再此,我总结归类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恶果。

(1)水资源管理问题和水能开发管理脱节现象严重。

(2)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甚至引出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3)资源被炒作、浪费,“四无”电站纷纷上马,不能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浪费水资源,并且给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4)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区间利益关系难协调,水事纠纷不断。

四、西南地区合理开发小水电的建议

针对小水电大开发中出现种种生态环境问题,把环境生态目标纳入小水电开发的总体目标中,让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前介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一)小水电开发前必须做好流域规划

流域开发通常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不仅要考虑资源开发布局、规模、方式及开发时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序等技术经济问题,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建设需求。在进行水电开发时必须明确,河流规划是水电开发建设的主要基础和前提,水电开发未制定流域规划,或规划未获批准的,一律不得进行水电开发建设。

(二)在进行流域规划时,应让规划环评提早介入

我国目前进行的水电开发环境评价,主要集中在项目层次。在流域规划层面的环境评价,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技术与方法,都远不能适应当前流域开发的现状。单个工程对流域范围生态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并且还是局部的。即使像三峡工程那样规模的水电项目,也不会造成长江流域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但如果全长江流域干支流到处都兴建水电站,梯级开发的叠加效应,却会对鱼类资源等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此,环境评价必须从流域开发总体规划的层面上进行,并且必须早期介入,将管理点前移,在项目决策前的规划阶段,就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流域开发目标体系中。

(三)尽快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小水电建成后,表面上运行成本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电站发电效益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长期生态补偿和保护。同时,小水电资源开发权出让金也必须专款专用,充分考虑到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国家政策真正惠及老百姓。

五、结语

在一些经济又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区域的行政部门为了增加GDP,为了有更好的经济收入,他们就利用自己独特的江河地理优势疯狂的招商引资开发水电。这种单纯的经济理论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再者,水电的开发是一个利用自然的水资源转化为人们日常所需的电能的综合效益工程,它是包括生态环境、气候、水文、地质等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我们也不笼统的反对小水电站的建设,主要反对的是地质构造和活动,地形很复杂,这样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造成很大的灾害的。地形上的急变和反差,以及气候条件,使包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富集。但也正是由于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的极不稳定,水电开发也伴随着引发泥石流等高地质灾害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开发水电时,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看待,我们应着眼全局,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更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参考文献:

[1] 姚润丰 ,刘文国.乱圈滥占水资源 谁在云贵川“跑马圈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第十版 [2] 马军.西南水电过度开发无助节能减排[N].科学时报.2009年

[3] 曹海东.西南水电大跃进“八个三峡筹划开建” [N].南方周末.2008年

[4] 陈进,黄薇.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006年第8期 [5] 杜忠明,吴云,佟明东等.西南水电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J].中国电力.2008年

[6]杨严军.初探水利水电工程阻隔作用对水生动物资源及水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J].西北水力发电.2006年第4期

第三篇: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学院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过度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究

丁于竣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 西昌615000)

摘要:通过案例分析过度建造水电站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西南地区大力开发小水电可能引起的河道干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危机问题提出预警,并提出合理开发小水电的建议,从而对我国水资源开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小水电;生态环境;生态危机;水资源开发;科学发展观

Over-exploitation of small hydropower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hazards

Ding Yujun

(Xicha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ichuan xichang

615000)

Summary:Through case studies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power potential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Southwest and vigorously develop small hydropower may cause the river dried up, vegetation, soil erosion and other ecological crisis early warning, and mad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small hydropower proposals to open China's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due to minimize the real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Keyword:small hydropower;environment;ecological crisis;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经济增长模式未能得到根本转变。资源扩张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另一方面加剧了能源供应的紧张趋势。加之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攀高,促使规模庞大的社会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极大地拉升了中国的能源开发强度。

又随着国内电力资源的持续短缺,在诸多能源来源中,中国的水电开发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推进。近十年我国水电建设特别是小水电建设空前高涨。部分地方小水电站一哄而上,他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发展水电如何处理水和电的平

衡?怎样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然而经调查发现,在一些地区由于绝大部分小水电项目所在流域没有依法实施规划环评,一些跨行政区域的流域甚至没有进行必要的整体开发规划,各地就仓促上马建设电站,致使河道脱减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的水力资源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西部多东部少。特别是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重庆等 5省区市的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为 3.6亿 kW,占全国的 67%;其经济可开发容量约为 2.4亿 kW,占全国的 59%。中国正在开发和尚待开发的水电资源主要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大江大河及其支流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梯级开发,其环境和社会影响已开始显现,因此对水电的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二、.过度开发水电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案例

由于国家在水资源的开发上对小水电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得一些地方的地方政府为了单方面的增加GDP,增加自己的执政的政绩,不以当地的地质、地理条件为事实依据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水电,最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自然灾害。

(一)舟曲无证上马水电站造成的自然灾害

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2500多人受伤。为什么会有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的泥石流呢?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舟曲泥石流导致41个在建、已建水电站工程合计扰动地表面积达322.83平方公里,弃渣达3834.8万里立方米,这些工程与弃渣既破坏了河岸山体的稳定,巨大的石块又容易在狭窄河道中形成“自然坝”造成堰塞湖。然而甘肃舟曲政府不仅没意识到过度开发小水电带来的灾害,而且还正加快上马水电站项目,目前全县审批立项的水电站已经有68家,而舟曲所在的整个白龙江流域,水电站项目已经超过了1000座,这是如此惊人的一组数据。

作为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白龙江长约600公里,经四川省若尔盖、甘肃省迭部、舟曲、宕昌、康县、文县等县区,一路曲折流向四川,从四川昭化县注入嘉陵江。这是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迭部交界处的白龙江,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绿色的飘带,流淌在高原上。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后,山势变得险峻,两岸林木森森,遮天蔽日。江水从峡谷中流过,犹如神龙般见首不见尾。

然而沿江而行,越过迭部县城后,奔腾的江水突然慢了下来,在一公里外的江面上,看到了一个拦水坝,江水顺着大坝流进了一旁的水渠,而大坝这一侧的白龙江河道,因为水流被截断,几近干涸,河床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沿江继续前行,发现有近10公里的河道完全断流。因为这里全是水电站,水全都进引水隧洞里去了,因此龙江大部分都是干着的。大坝是水电站的拦水坝,江水是通过山里的隧道,流进下游的水电站发电机组了。在距离大坝十公里的地方,江水从隧道中倾泻而下,完成发电功能后,再次被排进了白龙江。但是没走多远,又出现了一个拦河坝,汹涌的白龙江,再次变成了安静的水库,从一旁的水渠流进了隧道。再次被拦腰截断的白龙江,河道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这一带的水电站几乎是首尾相接,每出现一座拦河坝,白龙江就会有长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断

流。总之,在甘肃舟曲过度开发小水电造成了河床干涸、大片大片被损害的植被、老百姓家里墙壁上的裂缝和院子里塌陷的大坑等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四川过度开发水电造成的自然灾害

2004年,四川省石棉县小水河,全长34公里的河道两岸,大大小小已建和在建的水电站达17座之多,平均两公里就有一座。这些小水电站基本都是引水式发电,水被大量引走后,地表水已基本断流,河床大面积干涸,部分河段相连的山体,已开始出现滑坡。岷江右岸一级支流杂古脑河,已建和在建的5个电站中,除一个电站是混合式开发外,其它梯级电站都是引水式开发。大量引水后,这条河目前已有60公里长的河道成为时段性脱减水河段。因此造成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甚至引出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开发水电的开发商为了抢工期,早发电,早获得利益,许多水电站随意往河道里倾倒工程废渣,从四川宝兴县城到陇东镇十几公里的河段里,就有三处倾倒废渣的情况。当时正值汛期,雨量充沛,也是防洪最关键的时刻,而这些丢弃在各条支流和干流里的建筑垃圾,如果堵塞了河道,遇到连续大雨,河水就会上涨,周边的道路和村庄将面临严重的灾害。

事实上,抢工期早发电的不仅仅是这些中小水电站,近几年几大电力巨头也纷纷加入了无证开发、跑马圈水的行列。2004年,三峡开发总公司在没有办完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溪洛渡水电站,曾一度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2009年,环境保护部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也开出了严厉的环评罚单,是由于这两家公司同样在没有办理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鲁地拉水电站和龙开口水电站。2009年,就在国家环保部发出叫停令时,华电集团的鲁地拉水电站施工工地上,围堰已经建好,金沙江在这里已经被截流。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屁股指挥脑袋的做法,这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的影响,这种发展方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

(三)贵州、云南过度开发水电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贵州省也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在这里的小水电站同样密度很高。在贵州省道真县的新民河上,就在短短几公里的河段,就建有七座梯级小水电站。这样就造成的河流干涸,河两岸的植被被破坏,严重的的影响了生态环境。

云南华电鲁地拉公司的水电站施工工地上,就有两个围堰,上面的就是上游围堰,下游围堰,作为电站大坝的施工,它的首先基本条件就是要把让水从导流洞里走。然而金沙江水从这个人造的导流洞里奔涌而出。两岸茂盛的植被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三、过度开发水电引发的恶果

由于过度的开发水电站导致了许多的不好的影响,再此,我总结归类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恶果。

(1)水资源管理问题和水能开发管理脱节现象严重。

(2)原有生态环境被破坏,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甚至引出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3)资源被炒作、浪费,“四无”电站纷纷上马,不能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浪费水资源,并且给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4)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区间利益关系难协调,水事纠纷不断。

四、西南地区合理开发小水电的建议

针对小水电大开发中出现种种生态环境问题,把环境生态目标纳入小水电开发的总体目标中,让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前介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一)小水电开发前必须做好流域规划

流域开发通常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不仅要考虑资源开发布局、规模、方式及开发时

序等技术经济问题,还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保护建设需求。在进行水电开发时必须明确,河流规划是水电开发建设的主要基础和前提,水电开发未制定流域规划,或规划未获批准的,一律不得进行水电开发建设。

(二)在进行流域规划时,应让规划环评提早介入

我国目前进行的水电开发环境评价,主要集中在项目层次。在流域规划层面的环境评价,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技术与方法,都远不能适应当前流域开发的现状。单个工程对流域范围生态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并且还是局部的。即使像三峡工程那样规模的水电项目,也不会造成长江流域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但如果全长江流域干支流到处都兴建水电站,梯级开发的叠加效应,却会对鱼类资源等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因此,环境评价必须从流域开发总体规划的层面上进行,并且必须早期介入,将管理点前移,在项目决策前的规划阶段,就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流域开发目标体系中。

(三)尽快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小水电建成后,表面上运行成本低,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电站发电效益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长期生态补偿和保护。同时,小水电资源开发权出让金也必须专款专用,充分考虑到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国家政策真正惠及老百姓。

五、结语

在一些经济又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区域的行政部门为了增加GDP,为了有更好的经济收入,他们就利用自己独特的江河地理优势疯狂的招商引资开发水电。这种单纯的经济理论是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的,再者,水电的开发是一个利用自然的水资源转化为人们日常所需的电能的综合效益工程,它是包括生态环境、气候、水文、地质等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我们也不笼统的反对小水电站的建设,主要反对的是地质构造和活动,地形很复杂,这样的地区有可能就是造成很大的灾害的。地形上的急变和反差,以及气候条件,使包西部地区水能资源富集。但也正是由于地壳结构和地质构造的极不稳定,水电开发也伴随着引发泥石流等高地质灾害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开发水电时,不能单纯的从经济角度看待,我们应着眼全局,以发展经济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更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姚润丰 ,刘文国.乱圈滥占水资源 谁在云贵川“跑马圈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第十版

[2] 马军.西南水电过度开发无助节能减排[N].科学时报.2009年 [3] 曹海东.西南水电大跃进“八个三峡筹划开建” [N].南方周末.2008年

[4] 陈进,黄薇.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006年第8期

[5] 杜忠明,吴云,佟明东等.西南水电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J].中国电力.2008年

[6]杨严军.初探水利水电工程阻隔作用对水生动物资源及水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J].西北水力发电.2006年第4期

第四篇: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摘要: 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先前人们掠夺式的开发,若尔盖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提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保护。

关键词 若尔盖 湿地 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一:若尔盖湿地的概况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二:国内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特性、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时尚和特点,并构成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也对该区的湿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力求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本地区的支柱旅游产业。同时也大力宣传保护湿地及其宝贵的资源。

1.向海湿地

向海湿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向海景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科学规划旅游景区,朝着加快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迈进。同时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及继续谋划开发向海的吃住、娱乐场所,逐步改善向海景区的消费条件。另外,积极宣传推广“绿色乡村游”,提升向海生态旅游知名度,打造全国绿色生态旅游知名品牌。

2.黄河湿地

郑州黄河湿地依据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的地理特征,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目前,基本形成了“四点一线”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并且不断在扩大规模。周边6.8万亩国有林区开发建设了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区。黄河湿地正朝着“湿地生态游”的方向发展。

三: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1)动物资源

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鹤类,是世界濒危珍禽,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在若尔盖多达 710 只,它主要在湿地区繁殖,冬季到贵州草海越冬。若尔盖是黑颈鹤最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本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还有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等 9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獭、藏原羚等 41 种。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野生脊椎动物 78 种,其中鸟纲有 65 种,常见的有灰雁、赤麻鸭、寒鸦、白眼潜鸭、绿头鸭、角百灵 等;爬行纲 3 种,主要有高原蝮、荣锴烙铁头等;两栖纲 3 种,主要有岷山蟾蜍、倭蛙 等;哺乳纲 7 种,有喜马拉雅旱獭、黄鼬、蹼麝等。(2)植物资源

据初步统计,本区草场具有饲用植物 1208 种,隶属 131 科 573 属,其中湿地植物约 200 种,占草场植物总数的 20%,草场质量好,产草量高,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本区药用植物极为丰富,约有 100 余种。主要有贝母、羌活、独活、黄芪、黄连等野生名贵药材。年产量在 3~100万kg 之间。本区湿地具有多种特有植物和濒危稀有植物[5]。渐危种有扁茎眼子菜、异叶眼子菜、禾叶眼子菜、龙须眼子菜、杉叶藻、异枝狸藻、小狸藻、睡菜、水问荆、小叶眼子菜、菹草 等;稀有种有高山水韭、刚毛荸荠、楔叶蓼、沼生水马齿 等;若尔盖特有种有花葶驴蹄草、西藏嵩草、木里苔草和华扁穗草。2:人文资源

(1)神秘的宗教文化。

若尔盖湿地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区内以藏、羌两族为主,民族文化深厚而丰富。尤其是藏、羌族世世代代相传的青稞酒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沙朗文化、以及藏族民间舞蹈锅庄等都令人耳目一新。藏族多信佛教。众多宗教节目神圣而庄严,宗教寺庙有:川西北最大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麦洼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达格则寺院以及达扎寺、纳摩寺。(2)悲壮的红军长征文化。

1935—1936年,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经过若尔盖湿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若尔盖湿地声名远播海内外。境内主要遗址有:日干乔沼泽、巴西会议遗址、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龙日红军烈士墓等。3:交通条件

若尔盖县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经国道213线。若尔盖县城到松潘140Km,至成都487Km,至兰州524Km;经省道209线,若尔盖县城至红原133Km,至成都596Km。

四川省外的游客乘飞机或火车到成都后,可参加旅行社,也可到茶店子车站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省外的游客也可乘飞机到达松潘县川主寺镇,再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兰州方向来的游客可参加旅行社,也可在甘南州合作市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

成都至若尔盖,可走九寨沟环形旅游公路,西线经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至若尔盖或经成都、都江堰、汶川、理县、红原至若尔盖;走东线经成都、绵阳、江油、平武、九寨至若尔盖。县城前往各景区除班车外,街心花园旁边有个体出租供您选择。

4:客源市场和环境容量

根据若尔盖湿地旅游区目标的客源状况,并考虑到国家省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加上若尔盖湿地旅游所处的地位,同时对影响客源的社会经济水平,休闲时间的长短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通过参照比较法对2006—2010年若尔盖湿地旅游客源做预测,到2010年游人总数达到37.26万人次。环境容量是某一区域景点、景区在对环境不构成影响和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值[1]。

若尔盖湿地的环境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如表2)表2-2002—2010年若尔盖湿地旅游区环境容量

时期 日环境容量(人次/d)年环境容量(万人次/d)2000—2002 990 50 2003—2005 1500 60 2006—2010 2000 300

以上表明若尔盖湿地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客源,较大的环境容量等优势条件说明若尔盖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很的潜力,也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先决条件。

四: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依据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定为保护性的资源开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与恢复湿地自然坏境质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湿地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一)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

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源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湿地的生态系统是相对脆弱的,缺乏科学论证和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发展湿地旅游应强化“保护性开发”主题,通过湿地旅游使人欣赏到自然风光,体验生态平衡的自然坏境,达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在若尔盖湿地旅游规划和开发过程中,一切旅游项目都应首先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生态效益和长久效益为出发点,避免建设破坏大的旅游项目。

(二)主打品牌效应,开发新项目

1:若尔盖县应逐步建成黄河大草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安多藏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长征历史文化体验旅游最佳目的地,最终形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

着力提升“中国最美的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主体形象,进一步加强当地退牧还湿、退牧还草工作,加强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将花湖景区建成“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此外,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西部旅游牧场都将进行4A级景区创建,这将大大提升若尔盖“大草原”、“大湿地”的品牌影响力。

自驾游是拓展“大草原”、“大湿地”品牌的重要载体,将大力发展自驾旅游。今年7月,投资7000万元、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藏式集镇式酒店——中国西部旅游牧场将具备1200个铺位的接待能力。

为吸引游客参与,今年内,若尔盖将完成西部旅游牧场漂流项目前期工程,力争实现首漂;8月初将在若尔盖大草原举办“情定花湖,浪漫若尔盖”——百对新人牵手若尔盖集体婚礼活动;9月中旬,将举办“金秋若尔盖,月满大草原”——千人共赏中秋月活动。将大草原景区建成集自驾休闲、文化体验、湿地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精品。

2、景观艺术化

在湿地恢复和湿地生境打造的前提下,对景观进行局部艺术化改造,形成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观光吸引物。这个过程是并行的,如我们在花湖湿地恢复项目中,通过框围手法,将大片的芦荡打造成“万鸟齐飞”的大地艺术景观,既恢复了湿地本底,节约了景观再造成本,又形成了震撼性的景观。

3、科普游憩化

湿地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寓教于乐是更易于青少年群体接受的方式,运用游憩化手法设置科普体验产品,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

(三)科学规划管理/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技能

目前,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但在大量引进高层专业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有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特别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生态素养,使他们在旅游中起到引导与示范作用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分散的对同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势必形成混乱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在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应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施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缓冲区对旅游项目和游人密度进行严格限制,只允许从事观光、科普活动,并采取定时、限量放人进入。

五: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

(1)开发资金短缺

开展湿地旅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资金不足引发一系列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无能力开发和利用,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一味盲目的增加项目,导致设施不配套,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缺乏吸引力。资金短缺还造成对其宣传力度不够,限制提高若尔盖湿地的知名度,也限制宣传保护湿地资源的教育活动。(2)污染严重 泥炭开采的影响

泥炭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矿产资源,若尔盖高原湿地中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区泥炭资源的远景地质储量达 19亿t(干重),约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 46.8亿t 的 41%。已开始建设一座 1500kW 泥炭坑口示范电站,这是我国第一个泥炭发电站。本区大型泥炭矿 138 处,中型矿 82 处,泥炭质量优良,平均发热量 13816.44J/kg, 并确定红原Ⅰ号、Ⅱ号泥炭矿、瓦切Ⅰ号泥炭矿为供应泥炭坑口示范电站的燃料基地,大规模开采泥炭作为燃料开发利用已势在必行,另外,国内一些复合肥厂以泥炭为原料生产复合肥,使泥炭消耗量进一步增加。由于无计划开采,滥采乱挖,不仅泥炭资源浪费严重,而且沼泽地表植被破坏也十分严重,深浅不

一、大小不同的废弃泥炭矿坑遍地皆是,对湿地保护与开发构成重大威胁。

人工排水疏开沼泽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由于人工排水疏开沼泽湿地,使地表积水明显变浅,目前沼泽地夏季积水多在 10~20mm,很多沼泽地表仅呈过湿状态,甚至干枯,沼泽湿地地下水位距地表少则数十厘米,多则数米。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觅食地与繁殖地的湿地,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也不利于赖以生存的湿地动物的保护,如此恶性循环,湿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5]。同时,沼泽湿地旱化使这里危害草场的动物如地鼠(黑唇尔鼠兔)、土狗(旱獭)、雪猪、毛虫、蚂蚁等繁生,近年来草场地鼠十分猖獗,几乎草甸草场随处可见,在地上或地下挖洞,有时在地面形成土丘,破坏草场。根据现场样方调查,一般 2500 个/hm2 左右,多者可达 4200 个/hm2。据调查,旱獭洞 45 个/hm2 左右,它堆的土堆较大,破坏草场也很严重。草地毛虫主要分布在若尔盖县部分地区,据调查,多者可达 70 条/m2 左右。地鼠、旱獭在地下啃食草根,毛虫喜食灯心草科和莎草科植物,也食禾本科和杂类草,与家畜争牧草。蚂蚁的危害在于地面形成蚁丘,破坏草场。(3)过度放牧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原始生境保存较好的一片湿地,近年来,由于盲目地开发利用湿地,以破坏湿地资源为代价而过快地发展畜牧业,造成过度放牧,使很多湿地植物不能有规律完成其生活史,湿地植物多样性丧失,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导致其应具有的生态功能也随之丧失。若尔盖湿地与附近的高原草甸以藏牦牛、藏系羊和河曲马著称于世,湿地草场具有返青早的优点,是牧畜渡春荒的重要草场。本区草场长期超载,牲畜头数增长过快,“靠天养畜”十分突出。牧区牲畜一直长期处于“夏饱、秋肥、冬瘦、春死 " 的恶性循环中。据测定,产草量较 60 年代下降 20% 左右,杂类草和有毒草上升 10%~30%,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有些地区草场优良牧草已经灭绝。如对牲畜十分适口的禾本科牧草种类从 30% 下降至 16%,产草量下降了 2%,生于草地上的一些毛莨科、菊科的物种正在取代原生长于湿地中的一些物种,对牧畜危害很大的植物狼毒,在很多草场均有分布,个别草场已成为主要伴生种。

(4)气候因素的制约

位于川西高原的若尔盖湿地是随青藏高原的隆起抬升而形成的。在青藏高原抬升至一定高度后出现的西南季风,由于川西高原达相当高度后,受地形的限制不能再往此深入。西南季风是川西高原的主要雨泽之源,现在的降水量比地势抬升之前有所减少,气候出现变冷转干的趋势。如果地势继续抬升,这种变化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若尔盖高原湿地气候条件已不如过去有利,这是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湿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原来不占优势的木里苔草—乌拉苔草湿地而今明显增多,使演替系列、演替方向发生巨大变化。即: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荒漠。

(5)湿地沙化

现在全区沙化地点已达 200 多处,沙化土地总面积已达 4091hm2,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 12023hm2,现在沙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 2.32% 的速度递增,若尔盖县沙丘每年向前推进约 16.4m,年均吞没草场 419hm2。本区沙化首先起源于低山、丘陵,进而漫延至谷地边缘。有些地区沙化已侵入典型湿地区。经矿物分析,其矿物组成与宽谷埋藏沙相同,因此推断属原地起沙性质。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经本区的几条主要河流的冲积物的沉积所致。本区于第四纪的冰川末期发生长时期的间歇性的和不等量的地壳下沉,下沉的中心在黑河的中下游。由于上述地质变迁,区内河流、湖泊几度改道或搬迁,因而在黄河、黑河和白河的中下游地区形成了许多古河道,这些古河道上堆积大量粉沙、细沙和粗沙,又因地壳抬升而形成沙丘、沙岗或沙地,其分布大体与上述三条河流走向一致。上述这些沙丘或沙地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粉沙含量重,叠加年降水多、湿度大的特点,因而草甸植物相继侵入生长,逐渐发育成生草草层,并形成较厚的阶地草地或丘上草地;在一些地下水位较低,细沙、粗沙含量较高地段,草甸植物侵入较前者缓慢,仅形成植被稀疏的生草层,形成较薄的阶地草地或坡地草破坏了地表植被,使沙土风干,削弱沙粒间的粘粒、胶粒的粘合作用,为风成堆积提供了物质来源,加之本区冬季干燥,风力强,致使植被遭破坏而再度裸露的沙丘、沙地不断移动,并形成了新的面积不断扩大的沙化地。

第五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法规标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颁布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

【发文字号】中发[1997]11号

【颁布时间】1997年05月18日

【生效时间】1997年05月18日

【全 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也不富裕。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耕地面积锐减,土地资产流失,不仅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于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过多次研究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的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措施必须是十分严格的,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为此,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原则,以保护耕地为重点,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要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不符合上述原则和要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要重新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要经过科学论证,严密测算,切实可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计划,严格执行。在修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前,原则上不得批准新占耕地。

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地,特别要控制占用耕地、林地,少占好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废弃地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也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开发耕地所需资金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耕地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逐步实行由建设单位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将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谁开发耕地谁受益的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鼓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与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垦荒地、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节约用地以及挖掘土地潜力的经验。

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报程序,制定包括耕地保护、各类建设用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耕地开发复垦等项指标在内的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利用的总量控制。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突破。

严格贯彻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各地人民政府要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实有耕地面积为基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落实到地块,明确责任,严格管理。要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有效地保护好基本农田。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搞好土地建设。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

二、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

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报国务院审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和安居工程以及经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仍按原规定报批。

各项建设用地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土地管理部门就要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市内的建设项目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未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的、以及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都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三、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特别要严格控制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用地。对城市建设规划规模过大的,要坚决压缩到标准控制规模以内。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冻结县改市的审批。

城市建设用地应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作重大变动,必须在得到审批机关认可后进行,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或报批。对各类城市的建设用地,要在城市规划中实行规定标准管理,从我国国情出发,统筹安排,确定人均占地标准,具体落实到每个城镇,不得突破。大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到2000年应控制在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的近期规划范围内,不得再扩大。要加强对用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规划管理权和用地审批权。

四、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

要结合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定好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尽可能利用荒坡地、废弃地,不占好地。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通过村镇改造将适宜耕种的土地调整出来复垦、还耕。

农村居民的住宅建设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地方,提倡相对集中建设公寓式楼房。农村居民建住宅要严格按照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依法取得宅基地。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依法收归集体所有。

严禁耕地撂荒。对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的土地,要按规定收回承包权。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

积极推行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提倡火葬。土葬不得占用耕地。山区农村可集中划定公共墓地。平原地区的农村,提倡建骨灰堂、集中存放骨灰。要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取得当事人支持与配合的前提下,对占用耕地、林地形成的坟地,采取迁移、深葬等办法妥善处理,以不影响耕种或复垦还耕、还林。

发展乡镇企业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乡镇企业用地,要按照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限制粘土砖生产,严禁占用耕地建砖瓦窑。已经占用耕地建砖瓦窑的,要限期调整、复耕。

除国家征用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不得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也不得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土地,因与本集体外的单位和个人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兴办企业,或向本集体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转让、出租、抵押附着物,而发生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应依法严格审批,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集体所有的各种荒地,不得以拍卖、租赁使用权等方式进行非农业建设。

五、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严格控制征用耕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农荒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高尔夫球场、仿古城、游乐宫、高级别墅区等高档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及兴建各种祠堂、寺庙、教堂。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主要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鼓励公平竞争。建立土地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评估的公布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须在科学估价的基础上,依照国家产业政策确定。成交价格应向社会公布。

涉及国防安全、军事禁区、国家重点保护区域等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一律报国务院审批。禁止对外出让整个岛屿的土地使用权。

国家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经营的,除法律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外,逐步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办法。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地价评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国有企业改组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旧城区改造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由政府依法收回,除按法律规定的范围实行划拨外,其余一律依法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

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严禁炒买炒卖“地皮”等非法交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未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非法转让的,应依法处罚,没收其非法所得,直至终止其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依法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未经登记的,属于非法转让,要依法查处。

今后,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留给地方,专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上缴中央,原则用于耕地开发,具体办法国务院另行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土地收益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收益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六、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

要在总结一些地方进行土地执法监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强化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1991年以来各类建设(包括各类开发区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处理。清查工作要在1997年10月底之前完成,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清查及查处情况。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凡未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

一律撤除,并立即停止一切非农业建设活动,限期复垦还耕;对已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未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土地,要依法处理。(2)全面清

理整顿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对未按审批权限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要逐个依法清理检查。对未按照合同规定期限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依法清理检查,属于农田的,必须限期恢复农业用途。(3)依法全面清查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行为。对于非法炒买炒卖“地皮”牟取暴利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4)全面清理整顿乡镇企业、村镇建设、农村宅基地等

占用的土地,特别是要全面清理整顿占用的耕地。国务院责成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部、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各地的土地清查工作情况进行执法监察,并提出相应的监察建议。土地执法监察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从严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批地、严重渎职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管理部门要抓紧建立全国土地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国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

七、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土地问题涉及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必须服从国家的统一管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制建设。

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法管好土地。要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监督、监察,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要加强全民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在干部教育中要增加土地国情国策的内容。发展经济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办一切事业都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民政府,要认真学习和传达本通知精神,并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在今年6月底前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报告。国务院责成国家土地管理局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通知的贯彻执行情况。

下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