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有关问题的通知
阿坝州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有关问题的通知
阿府发〔2009〕16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管理局:
近年来,我州加快水电资源开发,水电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到2007年,全州规模以上发电企业水电装机达到28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7亿度,实现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对于培育和壮大水电支柱产业,发展高载能工业,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解决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用电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水能资源开发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在水电开发中,出现规划和管理滞后、越权审批、滥占资源、占有资源不开发,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一些河流或部分河段出现了过度开发,危及群众长远利益、长远发展等严重问题;一些项目不履行建设程序,没有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境保护措施,项目未经核准主体工程擅自开工;一些项目在施工期间不按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野蛮施工,乱倒乱弃,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一些投产电站未按要求做好生态恢复,在运行中不按规定执行生态流量,造成下游河段水量严重不足,甚至河床干涸。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好《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维护群众长远利益,现就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生态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维护生态安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我州是岷江、大渡河、嘉陵江、涪江的发源地,是黄河流经四川的唯一地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若尔盖湿地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在维系长江、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我州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程度深,影响范围广,承灾能力弱,汶川特大地震后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生态脆弱性进一步显现,保护好我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资源开发,从维护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的高度,从维护生态脆弱区群众长远发展和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在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安全意识,增强资源开发中维护生态安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绝不以牺牲群众的长远利益来换取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一时快速增长。
二、科学完善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对全州水电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规划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同时,根据我州水电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确定以下水能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除国家组织实施解决边远地区农牧民用电的小水电项目外,一律不再开发5000千瓦以下水电项目。
(二)在人口稠密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保护区以及其它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禁止开发水能资源。岷江干流茂县县城以上河段、梭磨河松岗以上河段、涪江上游丹云峡河段、白水河九寨沟县城以上河段作为我州首批禁止开发区域。
三、严格执行水电建设项目各项环境保护规定
(一)严格水电站建设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按照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规范工程施工管理。
(二)严格水电流域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开发,必须按要求进行流域环境影响评价,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三)强化流域水电规划管理。依法加强对流域水电规划的管理和审批,流域环评作为流域规划审定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流域环评的,不得审批水电流域规划;未通过水电流域规划的水电项目,不得实施。
(四)严格执行项目环评。经审批的水电项目环评作为项目核准的前置和必要条件,未通过项目环评的水电项目有关部门不得核准;未经核准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五)建设中要更加注重保护生态,优化环保措施,规范工程弃渣,减少植被破坏,做好河道清理、渡汛、边坡治理和防火等环境隐患排查。
(六)严格水电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按照国家、省关于水电站工程验收管理相关规定,加强环境保护专项验收,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未通过环保专项验收的水电项目,不得通过总体验收,不得投入营运。
(七)加强建成水电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保证枯期流量10%以上的生态流量,督促水电企业切实落实好环境保护措施和整改方案,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防止水电工程次生灾害。
四、认真开展项目影响范围内环境隐患自查整改
(一)水电企业自查整改
县人民政府要通知所在县水电企业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就承担项目环境影响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执行水电建设管理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认真自查整改。已建成水电项目存在环境问题的,要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和建设资金;在建水电项目,水电企业法人(业主)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检查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严格按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好措施和资金,确保环保项目实施,要经常性检查工程建设场地、规范弃渣;前期水电项目,项目业主要切实落实好工程建设各项环境保护条件。各水电企业要加强与项目地政府沟通、协调,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开展检查和督查,及时报告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水电项目环境保护督查
各县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发改、环保、水利、林业、国土、安监等部门,对水电项目进行执法检查。对本县内无规划、环评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建设手续不全、未经核准开工、未取得有效开发权、在2007年前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建设的5000千瓦及以下水电项目进行逐一清理,提出处理意见。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水电项目规划、审批和核准管理,检查审定技术方案执行情况;环保部门要检查项目环境手续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对未批先建、不按指定弃渣、不执行生态流量、擅自变更环评工作内容等存在环境问题的要及时整改和处罚;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行洪安全等涉水事务管理,做好河道安全渡汛检查,排除隐患;林业部门要加强项目林地征占用、植被恢复检查;交通部门要对因水电建设改建公路进行检查,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直到达到规定标准方可验收合格。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对于水电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环境和安全问题,要加强限期整改和执法力度,要对典型事件进行曝光处理,对因建设造成环境影响较大的,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县要将自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于2009年7月20日前报州政府,抄送州发改委、州环保局、州安监局。
特此通知。
第二篇: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环发[2014]65号
【发布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发布文号】环发[2014]65号 【发布日期】2014-05-10 【生效日期】2014-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环境保护部
关于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通知
环发[2014]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厅(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办),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河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落实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做好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河流水电规划应统筹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河流水电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全面规划、综合利用、保护环境、讲求效益、统筹兼顾”的规划原则,以及“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环境保护要求,协调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统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
(一)科学分析确定流域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应对流域有关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科学评价,充分研究相关生态环境敏感问题,科学分析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
(二)合理确定重要敏感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应高度重视流域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的保护,避让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集中分布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减小流域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功能的损失。优化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设立物种栖息地保护专章,统筹干支流、上下游水电开发与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合理拟定栖息地保护范围。
(三)统筹规划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结合流域生态保护要求、河流开发规划、梯级开发时序、开发主体以及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情况,统筹梯级电站生态调度、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和栖息地保护等工程补偿措施的布局和功能定位。应根据规划河段生态用水需求,初拟相关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结合梯级电站特点和鱼类保护需要,初拟过鱼方式;统筹考虑梯级电站的增殖放流,增殖放流应与栖息地保护结合,保障增殖放流效果。依据河流水域生境特点,总体明确各河段放流对象。对涉及生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的梯级,应根据规划开发时序研究提出保护措施。
(四)强化水电规划及规划环评的指导约束作用。水电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河流水电开发的依据,各级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在审批流域水电规划时应充分采纳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规划环评意见。项目建设时,应与流域规划环境保护措施相协调,已明确作为栖息地保护的河流、区域不得再进行水电开发;建设项目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应依据规划环评报告及审查意见,确保实现规划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二、水电项目建设应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应统筹安排各阶段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行,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及时建设落实并发挥作用,确保安全。
对环评已批复、项目已核准(审批)的水电工程,经回顾性研究或环境影响后评价确定须补设或优化生态流量泄放、水温恢复、过鱼等重要环境保护措施的,应按水电工程设计有关变更管理的要求,履行相关程序后实施。设计变更工作应开展专题研究,必要时进行模型试验,以保障工程安全和稳定运行。
(一)合理确定生态流量,认真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应根据电站坝址下游河道水生生态、水环境、景观等生态用水需求,结合水力学、水文学等方法,按生态流量设计技术规范及有关导则规定,编制生态流量泄放方案。方案中应明确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和下泄生态流量过程。此外,还需确定蓄水期及运行期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及保障措施。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或开发区域河段特有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鱼类产卵季节,经论证确有需要,应进一步加大下泄生态流量;当天然来流量小于规定下泄最小生态流量时,电站下泄生态流量按坝址处天然实际来流量进行下放。电网调度中应参照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进行生态调度。生态流量泄放应优先考虑专用泄放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设计、施工和运行,确保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灵活。
(二)充分论证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落实下泄低温水减缓措施。对具有多年调节、年调节的水库和水温分层现象明显的季调节性能水库,若坝下河段存在对水温变化敏感的重要生态保护目标时,工程应采取分层取水减缓措施;对具有季调节性能以下的水库,应根据水库水温垂向分布和下游水温变化敏感目标,充分论证下泄水温变化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如存在重大影响,应采取分层取水减缓措施。
(三)科学确定水生生态敏感保护对象,严格落实栖息地保护措施。水电工程应结合栖息地生境本底、替代生境相似度和种群相似度,编制栖息地保护方案,明确栖息地保护目标、具体范围及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在水电开发同时落实栖息地保护措施,保护受影响物种的替代生境。项目环评审批前,应配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制订栖息地保护规划方案,并请相关地方政府出具承诺性文件。
(四)充分论证过鱼方式,认真落实过鱼措施。水电工程应结合保护鱼类的重要性、受影响程度和过鱼效果等,综合分析论证采取过鱼措施的必要性和过鱼方式。水电工程采取过鱼措施应深入研究有关鱼类生态习性和种群分布,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泥沙、气候以及水工建筑物型式等因素,与栖息地、增殖放流站等鱼类保护措施进行统筹协调,按过鱼设计技术规范要求,经过技术经济、过鱼效果等综合比较后确定过鱼设施型式。现阶段对水头较低的水电建设项目,原则上应重点研究采取仿自然通道措施;对水头中等的水电建设项目,原则上应重点研究采取鱼道或鱼道与仿自然通道组合方式;对水头较高的水电建设项目,应结合场地条件和枢纽布置特性,研究采取鱼道、升鱼机、集运鱼系统或不同组合方式的过鱼措施。应深入开展过鱼设施的技术方案研究,做好鱼道水工模型试验和鱼类生物学试验,落实过鱼设施建设,保证过鱼设施按设计方案正常运行。加强电站运行期过鱼效果观测,优化过鱼设施的运行管理。
(五)论证鱼类增殖放流目标和规模,落实鱼类增殖放流措施。应根据规划环评初拟确定的增殖放流方案,结合电站开发时序和建设管理体制,依据放流水域生境适宜性和现有栖息空间的环境容量,明确各增殖站选址、放流目标、规模和规格,做好鱼类增殖放流措施设计、建设和运行工作。放流对象和规模应根据逐年放流跟踪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为便于管理和明确责任,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原则上应在业主管理用地范围内。要根据场地布置条件,合理进行增殖站布局和工艺选择,保证鱼类增殖放流站在工程蓄水前建成并完成运行能力建设。
(六)科学确定陆生生态敏感保护对象,落实陆生生态保护措施。对受项目建设影响的珍稀特有植物或古树名木,通过异地移栽、苗木繁育、种质资源保存等方式进行保护。在生长条件满足情况下,业主管理用地应优先作为重要移栽场地之一。对受阻隔或栖息地淹没影响的珍稀动物,通过修建动物廊道、构建类似生境等方式予以保护。要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优化施工用地范围和施工布局,合理选择渣、料场和其他施工场地,重视表土剥离、堆存和合理利用。要明确提出施工用地范围景观规划和建设要求,大坝、公路、厂房等永久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要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施工迹地恢复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提出相应恢复措施和景观建设要求。
三、切实做好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建设。应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结合城镇化规划和要求,分析移民安置方式环境适宜性。对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城(集)镇、工矿企业以及专项设施的迁建和复建,应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开展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并报行业技术审查单位审查,落实设施建设。对涉及重大移民安置的环保工程,应开展与主体工程同等深度的方案比选,并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移民安置环保工作应作为电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内容。
(二)注重电站库底清理环保工作。在水库初期蓄水前,应提出库底清理方案,并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库底清理环保工作。对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废放射源以及固体废物清理后原址被污染的土壤等按有关规定采取处理措施,在专项设计基础上进行无害化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库底清理工作须作为电站下闸蓄水阶段环保检查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保障机制
(一)建立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商研究有关水电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建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能源主管部门之间的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在可研阶段对重大事项进行会商。对于特别重要的河流,研究成立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协调领导机构,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协商水电开发环境保护政策性问题,协调水电规划及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商议解决梯级调度与生态调度等重要问题。
(二)建立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流域水电开发企业原则上应成立统一的流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对多企业进行水电开发的流域,应由主要水电开发企业牵头,联合其他企业成立流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办法,组织落实并协调流域环境保护措施和相关规划设计及专题研究任务。
(三)建立河流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保障机制。水电开发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应强化工程补偿,坚持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生态修复、水温恢复、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水土保护等工程性补偿措施到位。水电开发主体单位应落实环保设施建设资金、保障需要,并纳入工程概算;应确保运行期间的环保投入,保障工程环保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促进库区生态建设。探索建立流域水电环境保护可持续管理制度,促进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实施效果。
(四)建立工程技术保障机制。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环境保护措施应遵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开展设计,确保工程安全和环保措施运行稳定。应逐步完善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及时修订相关标准。对于与主体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筑物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试验研究和设计,考虑工程安全、环保要求、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比较确定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积极开展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从流域、项目两个层面开展模拟生态水文过程调度、生态流量保障、水温恢复、过鱼设施、珍稀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河流与水库生境修复、栖息地建设等关键技术研究,为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监督。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建设单位应定期向环评审批部门报告工程重要进度节点及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评审批部门不定期进行检查或巡视。依据规划环评及项目环评要求,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分预可研、可研、招投标和技术施工阶段开展重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工作,报行业技术审查单位审查并抄送环评文件审批部门。建设单位应在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前确定环境监理单位,环境监理单位应将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进度、质量和运行情况作为监理工作重点,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并与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形成联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视等方式对水电建设过程中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三同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落实,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对情节严重的依法惩处。
(二)加强环境保护措施验收管理。水电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开展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阶段性检查和验收工作,工程总体验收前应及时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把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检查和验收重点。其中栖息地保护、生态流量泄放、水温恢复、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等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应作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内容,确保环境保护措施按要求建成并投入运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应及时进行整改,蓄水后会严重影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工程,必须在整改落实后才能进行蓄水。水电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工程,应纳入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的水电工程安全鉴定和验收范围,确保主要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安全满足工程要求。
(三)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运行监督管理。项目开发主体应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正常运行,并达到项目审批要求的功能和效果。应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照环评要求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长期跟踪观测库区和坝下水温、水文情势变化以及鱼类关键栖息地的生境条件变化,动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过鱼导鱼、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效果监测。建立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监测成果报告制度,项目开发主体应每半年编制电站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简报,总结分析各项设施的运行及效果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善运行效果的措施计划。简报应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能源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监督抽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四)适时开展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和后评价。对水电规划较早,未开展规划环评的主要河流,河流开发主体应编制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能源主管部门审查并联合印发审查意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审查的审查意见应报环境保护部备案。河流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应将已建电站主要环境影响复核和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作为重要研究内容。水电建设项目运行满5年,应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重点关注工程运行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及时调整补充相应环保措施。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2014年5月10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老挝水电资源及其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老挝水电资源及其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2010-11-26 10:18文章来源:商务部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新闻
老挝是中南半岛的内陆国家,周边分别与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及中国云南接壤,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80%。老挝全国有20多条流程2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其中最长的是纵贯老挝的湄公河,境内全长1,877公里。近年来,随着老挝政府不断强化革新开放政策,扩大对外合作,外资企业纷纷进入老挝寻找投资商机,其中水电资源开发已成为外国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为便于我企业了解老挝水电资源及其开发情况,促进中老经贸务实合作,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较大
经电力勘察设计部门勘查,老挝境内水电资源理论蕴藏总量约为3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总量为2,347万千瓦,其中湄公河干流1,225万千瓦(国际界河按1/2分摊水资源)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52.2%,湄公河支流及其它支流1,122万千瓦,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7.3%。老挝政府高度重视本国水电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出要将老挝建成“中南半岛蓄电池”的目标,为实现摆脱国家贫困和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战略依托。
二、审批项目众多,实际开发利用较少
在第六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6-2010年)期间,老挝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本国水电资源,将境内5万千瓦装机以上50多个可开发水电站项目悉数批给国内外公司,但截止目前大部分项目还未进入实际开发阶段。据老方统计,已投入运营的水电站有12座,总装机容量187万千瓦,仅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8%。目前在建项目有7个,总装机容量282万千瓦;有15个项目已签署开发协议,装机容量585.2万千瓦;有47个项目已签署合作备忘录,装机容量1,270万千瓦。未来5年还将有7座总装机344万千瓦水电站投入运营,届时老挝全国建成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2万千瓦。
三、电网建设滞后,等级有待提升
老挝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电网,部分农村和偏远山区仍无电力供应。现有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115千伏。据老方统计,截止2009老挝全国输变电线路总长19,503公里,多数为单回线路。其中115千伏输电线路2,364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94公里;25千伏输电线路165公里;22千伏输电线路13,844公里。电网连通各县市、村庄和家庭的比重分别是69.3%、58.2%和69.3%。未来5年,老挝政府将重点建设115千伏国内电网和230千伏、500千伏连通泰国、越南电网,其中230千伏输变电线路共1,377公里,22千伏输变电线路370公里,全国用电家庭比例达80%。
四、发电总量有限,但财政贡献率大
2009,老挝国内发电总量仅为33.9亿度,从邻国进口8.2亿度,其中中国2,158万度,泰国7.72亿度,越南2,539万度;老挝出口电量2.3亿度,创汇835万美元(3.6美分/度)。随着新建成电站陆续投入使用,老挝政府预计未来5年的电力税收总额将达8.8亿美元,年均约1.75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约15%,占GDP约3%。
五、中资企业积极参与,未来潜力可期
近几年,我企业积极参与老挝水电资源开发,已有14家专业企业进入老挝参与水电站投资和工程承包,以及输变电的工程承包项目。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中资企业与老挝政府签署开发MOU及投资开发的水电项目共19个,总装机约535万千瓦(约占可开发总量的22.8%),其中正式开始商业运营的一个,即: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以BOT方式投资的南立河1-2号水电站(10万千瓦、投资1.5亿美元,于今年8月份正式发电,发电量为7,200度/月,平均超出设计30%;在建项目一个,即:中水电建设集团以同样方式投资的南俄5号水电站项目,装机10万千瓦,投资2亿美元,预计2011年投入商业运营。此外,我企业积极参与老挝水电站建设工程和输变电线路项目工程承包,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六、几点建议
(一)找准合作对口部门。老挝的电力规划、开发、实施及运营由老挝国家电力公司(Electricite du Laos,简称EDL)负责。EDL为国营公司,隶属老挝能源矿产部,主要负责管理全国主干电力网络的发、输、配电系统,以及与周边国家的电力进出口,是老挝唯一的电力开发和运营机构。目前老挝规划水电站的建设分为两
种方式:1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以外商投资的形式建设,如采用BOT或BOOT方式;10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以EDL为业主,以总承包方式由外商带资建设。
(二)掌握有关政策。老挝政府鼓励外国资本投资开发老挝水电资源,投资模式以BOT模式为主,特许经营期限一般为30年(含建设期)。在项目经营期内,老挝政府提供一定程度的税费减免和法律豁免等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免费租用项目建设用地以及除1%的资源税和个人所得税外,全部减免其他税费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建安税、关税等,但具体项目的税费优惠条件需要与老挝政府进行协商和申请。
(三)科学核算投资成本。在老挝投资开发水电项目,需考虑其建设成本和融资成本。建设成本中发电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和粉煤灰需从国外进口,项目施工所需要的高级工和熟练工必须引进。此外老挝政府在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不承担主要责任,开发商需承担约为5万美元/户(户均人口5.5人)的移民安置费。融资成本方面,由于老挝缺乏资金,当地金融机构没能力提供资金支持,而世行或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条件苛刻,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水平与中国境内项目相近,或有一定程度的利率优惠,与境内项目贷款条件的主要区别是要求项目必须购买政治保险。
(四)合理规避风险。老挝国内电力市场容量有限,湄公河干流上的大型水电项目无法在老挝境内销纳,必须外送泰国、越南或中国,在中泰两国电力销售的当前价格条件下,湄公河干流上的水电项目由于河床宽、水头低,单位电能成本高,项目在经济回报上存在较大风险。
第四篇:人力资源与管理——自我资源开发与管理
学习人力资源与管理后的启迪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个定义所揭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
第二,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
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
结合实际来谈谈人力资源与开发。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其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的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还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社会性就决定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地存在,在贡献和索取中,人完成了社会性的使命。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各项法律、法规等还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个人主义现象严重,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人力资源与管理,尤其是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憧憬大学生活。不过,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大学究竟会过怎样一种生活,只是把轻松二字摆在了概念的第一位。
因为在我看来,大学生活一定要比高三轻松多了。
后来,在开学之初听讲座时,对大学才算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知道了大学是人力社会的动力站,是传授和发展知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后来,在经历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也有了改变。我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轻松二字所能概括的,或者应该说轻松二字只适用于在作业少这一层面。其实,大学生活应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我们可以投身入学生会或者各种社团之中,也可以竞选干部,从而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安排,因此,我们便应该与此同时多出一份自觉,自主学习,让知识与经验同时充实我们的大脑。
在我看来,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和今后的理想与目标,并且要不断填充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修养。
在当今社会,企业所需的是能力型人才,单单只有成绩已经是远远不够了。人力资源的竞争正逐步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和相应的学习、生活模式已经过时,终身学习的理念已逐步被教育和社会各界接受。新的时代特征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学会学习大量的高新尖知识,更要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对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能力培养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己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自我认识: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没有什么特喜欢、特别不能放弃的东西。我又有些懦弱,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因而听得多说的少,使自己有了很充足的透明感。当然,除了这些我发现的缺点以外,我也有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地方,比如我很有场合观念、有辈分等级的概念,和同学相处融洽,做事细心,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等等。在我的生活中,我对好多东西都觉得我所谓,可有可无。然而,就是因为这样,我就更应该对自身做一个合理的人力
资源管理。因为生活不能无所谓,更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从而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能力管理,才会拥有一个好而精彩的人生。
而应为我所学的专业是*******,而老师说有20%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工作了,而**的工作又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我的目标就是进入**。的确,我有我的不足,但我也有我得优点。我相信,经过我不断的努力,经过我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我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赢得成绩、收获成功的。
书归正传,在世界经济步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要求空前提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时更多的要考虑一些可变因素,对企业,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外部动态因素的影响才能够制定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而对个人,就更要结合好自身情况,从而作出合理的规划。
第五篇:小班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与资源开发
小班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与资源开发
小班化教育生态环境的构建与资源开发,已经转化为学校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发挥教育生态环境的育人功能,营造浓厚鲜明的小班化教育氛围,我校在小班化的环境构建与资源开发上做着不懈的尝试与努力。
校园生态环境以“外显内隐”的方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我校构建如下生态小环境:“文萃湖一角”让清风湖畔、婀娜玉亭成为爱好文学的学生写作、朗诵的圣地;“生态体验岗”设有文明岗、护绿岗和帮扶岗,来学校、进家庭,学生在不同岗位上体验职责。“湿地故乡”展览室让学生了解黄河尾闾独特生成的地域环境;“石油文化展”引导学生感悟石油是东营发展生存的资源见证;校园墙壁文化从品德、修养、信念、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引领孩子走进校园文化。
资源教室是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小班化教育资源开发的主阵地。教师们各展才能,筹建了“智慧角”、“成功栏”、“信息表”、“小眼睛看世界”和“英语角”等十五个资源版块,以求让学生置身一个个多维求知的空间;学生们各显神通创办了“小书吧”、“智慧树”、“百草园”和“成功栏”等二十个板块活动,增强了班级文化感染力,提升了学生内驱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在此基础上,老师开展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人性化、最优化的教育。
总之,要把小班化教育理念与“忠诚、立人、求索、致远”的东营教育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研究实践小班化的环境构建与资源开发,从而推进小班化教育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