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0: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

第一篇: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

专业方向介绍

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

1.产业系统理论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产业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产业经济系统分析是我国开拓的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利用产业经济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产业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运用系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产业经济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并进行不同层次产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观控分析和博弈分析,特别以传媒产业为例,建立产业政策决策支持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产业经济系统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各种产业系统的分析和政策设计。

2.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政策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研究领域既包括狭义的产业概念出发的产业间的关系,诸如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又包括广义的产业概念出发的研究产业间的关系,如制造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传媒产业结构研究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传媒产业的资源占有关系,即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了解传媒产业演化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本专业的主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规范性研究向学生介绍产业发展和升级的一般规律;利用产业经济理论,站在国家传媒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传媒产业结构,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国关于传媒产业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及其政策启示:深入研究我国传媒产业结构以及政策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解决对策;并进一步深入探究我国传媒产业结构和政策的演化规律及发展趋势。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传媒产业结构与政策方向。专注于传媒产业结构与政策是本研究方向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传媒产业结构分析和政策设计。

国际关系专业(030207)

1.国际关系理论方向

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关系学科的基础。要求学生在掌握一般社会科学方法和国际关系史的基础上,对国际关系思想方法、理论及其存在方式和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既能掌握大量的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又能从当今国际关系不断演变发展的现实轨迹来确定研究对象,从而体会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具备独立开展与国际关系学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中国传媒大学一贯重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将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科研作为其他研究方向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本校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1)国际关系思想与方法研究;(2)国际关系理论研究;(3)地区主义理论研究。

本方向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国际关系方法论、国际关系理论前沿、国际关系史论专题、当代国际关系前沿问题、区域国际关系比较研究、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亚太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体系研究、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等方面。

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方向

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优势,以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而开创的一个新领域,其特色在于把新闻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全新的思维角度和理论框架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的探索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发生演变的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对国际关系和当今全球范围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产生的互动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研究优势体现在:(1)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范畴与方法研究;(2)国家形象研究;(3)传播战略及其历史研究;(4)国际媒体机构的产业组织研究;(5)国际关系中的媒体应用研究等。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国际关系方法论等国际关系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新闻传播理论、跨国传播与文化交流等重要课程,使学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中大众传播的走向,也能够从信息传播的具体案例中对各种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和说明,从复杂多样的表面信息结构中提炼被传播信息的本质。

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

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优势,从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而开创的另一个新领域,其特色在于把国际关系学和语言学、特别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和电影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从跨国传播和文化交流等交叉视角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确立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方向的重点,是把语言传播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跨国传播、跨民族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进行整合,从追求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和面向广大第三世界的角度,来研究多国、多民族语言之间的文化传播。本校的主要研究特色体现在:(1)国际文化研究;(2)跨文化研究;(3)语言文化研究;(4)影视电视艺术的跨国研究与国别研究等。

本方向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关系史、论、方法论等基础课程外,主要重点放在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传播概论、国际关系文化研究、跨文化交流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跨国传播与文化交流等课程上。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国际关系与文化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基本具备独立开展与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传播有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

4.当代国际关系方向

当代国际关系方向研究与当前国际形势发展演变和中国对外事务直接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态,以及特定国际形势与国际机制下中国的外交与战略选择,提高学生对当代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研判水平,基本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素质。

中国传媒大学重视当代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加强国际关系学系当代国际事务教学与科研的同时,成立了校属的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本校在该领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1)大国关系与战略格局研究;(2)当代国际组织研究;(3)当代中国外交研究;(4)热点问题与周边国际环境研究。

在教学安排上,将课堂阐述和集体研讨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研究,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研究,主权和人权的关系问题研究,信息技术和国际关系研究,当代国际事务专题研究,国际组织研究,中国外交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研究,周边国家政治研究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由政治与法律学院政治系培养。该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科研的理论工作者或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工作者。专业方向有两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主干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研究、教学或者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党务、行政管理工作。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方向

该方向是以全球化的现实进程为背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全面分析和研究当代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思潮。

研究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文化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主要内容如下:(1)全球化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全球化理论源头与现代形态,马克思经济全球化理论的当代意义,全球化的进程,“反经济全球化”理论与实践等等;(2)当代社会思潮研究:主要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新保守主义理论、“第三条道路”与西方政党的演变、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等;

该专业培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状况,熟悉本学科领域前沿问题,具有较高的政治识别力和政治判断力,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向

该方向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经济发展的研究,深入分析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性难题,进而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主要研究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经济发展,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基本理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企业改革与发展、农村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传媒发展等领域。

该专业培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状况,熟悉本学科领域前沿问题,具有较高的政治识别力和政治判断力,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从国家需要,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法学门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本专业是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目标所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具有较突出的中国特色,在培养较高层次的社会科学理论和实际工作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校是全国较早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连续多年招收和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6年我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我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些教改和理论研究项目曾获得市、部级表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理论方向正确、具有比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并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现实问题的硕士研究生为宗旨。本专业的硕士生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事传播机构、高校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理论研究其他社会工作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分别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传媒政治研究、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研究:

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律、功能、方法等都需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展开研究。因此,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本研究方向将基础性研究与前沿探索紧密结合,基本理论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相结合,发挥院校优势,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普及和传播服务。

2.传媒政治方向

媒体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极其巨大的影响,政治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受其影响自然更大,媒体正全方位地影响着当代政治;同时,政治从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出发,也在全力地建构着今天的传媒,加强传媒政治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传播媒介与政治的运行规律。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论述大众传媒的影响,对大众传播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专门研究,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良好的机制,进而把握其规律,达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的。本方向将着重研究大众传媒与政治发展、大众传媒与政党政治、大众传媒与国际政治、社会主义国家舆论导向出现失误的原因和对策等等。在此基础上,对大众媒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问题,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进行动态追踪研究,逐步形成与我校以传媒信息为主的综合性院校相适应的研究特色,培养新时代传媒业的教学、研究与管理人才

3.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方向

政治思想、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的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立政治文明,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方向的设立主要出于如下考虑:第一,政治传播学在国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实现与国际接轨,必须加强政治传播学的研究;第二,政治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政治传播学的研究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第三,政治传播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借鉴大众传播思想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发挥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进步、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于大众传媒的滥用所造成的对于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消解。因此,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必须加强与深化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

文艺学专业(050101)

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

该方向以大量中国古代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文艺著作及其理论史料为对象,研究中国文艺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轨迹及文艺存在、接受的状态与规律,深入总结中国文艺思想的特色,是建构我们文艺学理论重要的研究方向。我校古代文论与美学方向运用历史学、社会学、阐释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文论美学、古代书画美学、音乐戏剧美学等,并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对古代文论、美学范畴的研究为突出特色,整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古代文论、美学体系的研究。该方向拓展了中国古代文论、美学的研究的领域,也为古代文论、美学从史到论、由点及面乃至体系的研究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方向

该方向注重文艺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强化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深入总结、概括人类在所有文艺种类中表现出来的活动、关系、规律特征。我校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方向充分注意到了文艺学原理对于当今文艺实践,尤其是广播影视文艺的介入以及文艺各部类之间的互动联系,使文艺学原理真正成为指导广播影视文艺及其他文艺实践的理论科学。在马列文论研究基础上,对邓小平文艺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文艺观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要求。该方向为完善文艺学学科体系,培养新世纪的理论工作者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将为更多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广播影视艺术实践者提供丰富、系统、深入、可行的理论指导,使文艺学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西方文艺理论方向

该方向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总结和探讨西方文艺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我校西方文艺理论方向注重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观点,提倡将西方经典史料、理论学说的诠释与西方文化历史语境的解读,与中国古典文论的研读并重,努力强化理论思辨能力,扩展视野,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本方向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俄苏文论等领域均有自己的理论建树。

4.审美文化学方向 审美文化学以审美化了的当代大众文艺、大众文化生活为对象,研究其审美实践的本质、特征,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审美生成的规律及审美文化的价值等。我校审美文化学依托自己广播影视及其他众多艺术门类的学科优势,着重于审美文化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对当今现实生活中各种审美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的关注,如广播影视戏剧艺术及综艺娱乐文化等,这是审美文化学得以构建的基础,也是目前审美文化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审美文化学充分吸收文化研究的成果,涉及到都市文化、时尚文化等领域。该方向使文艺美学从理论的研究走向现实的关注,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先进文化的良性传播与创造;有利于当今各种具体的文艺、文化政策的制定,有利于文艺生产、接受等各个环节质量与品位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引导建立良好的文化秩序。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102)

1.应用语言学方向

应用语言学方向是适应我国应用语言学发展需要设立的研究方向,它以“人机交际”和人际交际的语言理论和技能、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跨学科的语言应用学科,它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

本方向有社会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两个研究领域。社会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它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语言应用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总结社会生活不同领域(如旅游、交通、商贸、公关、司法、教育等)人际交往中语言应用的特殊规律,对语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服务。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对人类自然语言处理和加工的科学,它是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是本方向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研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方向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文、理、工多科院校、以及与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合作的优势,为二十一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重点。汉语教学法历来都是汉语言基础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法研究,也是汉语言基础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现代汉语诞生之日起,其教学过程即随之开始;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汉语教学研究的理论升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汉语教学研究,无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角度说,我校有国内著名语言学家为学科带头人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的深厚基础,最近又增添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雄厚实力,如果再加上汉语教学研究理论的参与,必将使汉语语言理论研究体系更趋完善。我校作为全国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一直担负着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把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多年来面临的理论与实际的大问题。随着时代要求的不断提高,矛盾日益突出。汉语教学如何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语言应用实际,力求走出一条新路子。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加大,国内各汉语教学机构为了在来华留学生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份额,都纷纷把对外汉语教学高学历师资的竞争放到了首位。此外,全球性“汉语热”方兴未艾,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本方向将竭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3.语言信息处理方向

语言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十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方针之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语言文字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关键。本研究方向在十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以机器翻译理论研究和机器翻译系统开发研制为主体、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计算机辅助术语研究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语言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基础研究全面铺开的局面。本研究方向用语言学理论指导语言工程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风格。与单纯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的设计和研制不同,它的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全部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在广泛吸收各理论学派之长并将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经验进行创新。

本研究方向重视培养文理兼通的语言信息处理专业人才,招生对象主要为理工科毕业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现有教师文、工、理科齐全的优势,逐步建立起语言信息处理专业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使我国文理兼通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步得到缓解。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050103)

1.汉语史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是为广播电视事业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加强汉语言方面的教育工作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任务,做好汉语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汉语言文字专业中汉语史方向的设置,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措施。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现代汉语的形成过程。这里面包括对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汉字形成过程的研究。研究汉语内部发展规律是中国语言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汉语史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汉语史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包括方言在内的现代汉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汉语史的知识,很难真正理解现代汉语。在实践工作中,汉语史的研究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有较大的作用,正是汉语史的发展规律,给现代汉语的规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汉语史的研究对于普通语言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普通语言学正是从包括汉语史在内的语言事实中归纳出一般性理论的。此外,汉语史与中国历史、文学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都有密切关系。世界各国无不重视本国语言史的研究教育工作,中国历代学者也始终重视汉语史的研究教育工作。从汉朝初年到近代,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工作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个工作。1949年以后,汉语史的研究有了更为显著的成绩,并被列入高等学校中文系有关专业的课程,这对语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在汉语研究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汉语史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又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汉语言文字学方面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系统掌握本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方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汉语史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本方向毕业生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广播电视系统机关文案、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撰写、高校教师教辅人员、政府部门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文案从业人员等。

2.文字学方向 文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形体以及形体与语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广播电视事业与语言文字工作有密切关系,本方向一方面注重文字学基本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结合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国家语言文字有关政策的理解。

文字学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前人所说的小学的内容,应当兼及形、音、义三方面。因为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不能全然脱离音义,孤立地去研究文字。不过,由于近代音韵学和训诂学都各自独立为一门学科,所以有人主张文字学就以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为主,主要研究汉字的性质、结构、发展演变以及字形规范等问题。近一百年来,殷商甲骨文、西周青铜器和战国简牍帛书大量出土,给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继清人《说文》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之后,出土文献又成为汉语文字学研究的新热点,反映出这一传统学科研究的时代特征。本方向的培养方式为:①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并采用导师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关心研究生的健康成长。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与科学研究项目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③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特长和潜能,因材施教,以促进早出人才、出好人才。近年来,我校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点建设日趋完善,学术队伍精干,研究实力雄厚。既有学术成就突出的老一辈学者,又有近年来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梯队,在汉语语音史研究、汉语语法史研究、文字学史研究、汉语语法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字学虽是以研究形体为主体,但是文字本身具有形、音、义三方面,所以文字学跟其他语言研究方向互有联系。我校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点的整体实力无疑将促进本方向的教学和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汉语文字学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系统掌握本专业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文字政策,了解文字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与汉语文字学相关的诸多边缘学科有足够的知识跨度。本方向毕业生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广播电视系统机关文案、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撰写、高校教师教辅人员、政府部门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文案从业人员等。

3.现代汉语方向

语法理论是有关语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它包括语法的本体论和研究语法的方法、原则、原理。它涉及到该学科领域的三个方面: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具体事实的研究,历史的研究。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理论都处在领先的地位。语法学要发展,语法理论是先导。语法理论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对具体语言的语法现象的研究起指导作用。不同的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语法理论,对同一语法现象进行研究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对一种语言的语法进行描写或解释时会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充分反映出语法理论的重要性。100多年的汉语语法学研究,在其每一阶段出现的各种代表性论著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种重要的语法理论的影响。专家,学者们都是根据某种语法理论来分析、解释汉语语法,并构建汉语语法学体系。汉语语法学发展史中的每次大讨论都涉及到语法理论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各自不同的见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家的语法理论的渊源不一样。从学术研究传承来看,我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群体,以及后起的以博导、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研究队伍,无论在语法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语法事实解释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地位,在汉语语法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校作为一所传媒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大学,学科特点突出,学科的语言特点也十分显著。如何运用各种语法理论来研究传媒语言的特点,如何在大量的传媒语言的事实研究上建立传媒语言的语法理论,是现代汉语语法理论这一学科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语法理论研究方向的设置是我校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加强学术理论建设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语体学是一门脱胎于传统修辞学和风格学,吸收现代语言学成果的新兴学科。语体学又称“功能修辞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语言在运用于各种活动领域、交际环境中的语言变体时所应遵循的规律,研究由此而形成的不同功能语体的言语特征,以及功能语体中选择和组织语言手段的规律。它在国外早已发展多年,而在国内却还是一个亟待全面开发的领域。

我国语体研究起步较晚,有关语体的许多根本问题尚须深入探讨。诸如语体的性质、语体的形成和分类、汉语的语体系统、各种语体的功能和特征、语体的交叉和渗透等都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索,做出更深入、更符合实际的分析。我校作为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培养基地,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研究负有责无旁贷的重任,在此领域内还有很多重要的课题等待我们探索。因此,我校的现代汉语研究方向应以语体理论的研究为重点之一。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汉语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系统掌握本方向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政策,了解现代汉语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与现代汉语相关的诸多边缘学科有足够的知识跨度。本方向毕业生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广播电视系统机关文案、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撰写、高校教师教辅人员、政府部门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文案从业人员等。

4.汉语教学方向

汉语教学是将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并从实践中发现、提炼研究课题的一门独立的、有专门理论体系的交叉性学科。汉语教学与本专业其他方向的汉语本体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史、现代汉语及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汉语教学实践之中,而汉语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又为推进汉语本体的研究提供了论题资源。

汉语教学包括对内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方面。对内汉语教学指针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本族人的汉语教学,分为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和大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则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外族人的汉语教学,全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内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且有别于其它语种的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学学科领域亦可分为两大块,一是对汉语本身,包括汉语的各个元素——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字、篇章等方面的研究,可称作学科本体研究;二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汉语学习规律及教学规律、途径、方法的研究,可称作学科主体研究。汉语言文字的教学,往往是汉语本体研究发现问题、推论假设、验证理论、锤炼观点的最佳平台。学科本体研究是学科主体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学科主体研究是学科本体研究的目的与延伸。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汉语教学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系统掌握本方向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家相关政策,了解其研究发展趋势,对与汉语教学相关的诸多边缘学科有足够的知识跨度。本方向毕业生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对外汉语专业教师、中外文化交流工作、高校教师教辅人员、广播电视系统机关文案、政府部门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文案从业人员等。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050105)

1.中国古代诗文方向

诗歌和散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艺术形式。诗文创作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锻造中华民族的灵魂起到过特殊的作用。千百年来,诗文创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点所在。古代诗文研究是本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古代诗歌研究包罗万象。诗词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诗词的艺术规律,诗词的传播和接受,诗人,词人的生活和创作,诗词与中国文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等,都是本方向的研究课题。

古代散文既包括古代奇句单行的散体文,也包括辞赋和骈文。从先秦到清末所有的文章创作,都是本方向的研究对象。目前研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在全部中国文化研究中,具有基础的性质。作为文学研究,本方向侧重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规律及其与后世文学创作相互关系的研究。(2)古代史传文学研究。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史官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历史散文创作。史传文学研究既包括对史传文学发生、发展的研究,也包括对史传文学内部艺术规律和相关文化背景的研究。(3)骈文和辞赋的研究。辞赋和骈文是我国特有文体,充分地显示了中国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魅力。骈文和辞赋的研究,将着重研究其艺术形式,发掘这两种文体的艺术魅力,关注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方向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深厚广博的文化素质。

2.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方向

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诸多门类中极富特色的文学样式,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戏曲方向研究的内容包括了中国戏剧的起源、中国早期戏剧的形态、中国古代经典戏剧样式的主要艺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各种文化(含外来文化)因素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展模式、古代戏剧与相关艺术的关系、重要剧种、声腔的特征与流变、经典剧目、重要作家、戏剧流派,还包括戏剧批评、戏剧文献等等。另外,剧场、曲律、优伶研究作为这一领域的专门之学也是本方向研究的对象。本研究方向在中国早期戏剧研究方面具有特色。

中国古代小说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古代小说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关系研究、重要小说作家研究、小说个案研究、小说形态研究、小说批评与小说理论研究等。将古代小说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之下,研究小说的生产、传播、接受,是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方向注重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上的重要问题,提倡文献与理论并重,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宽阔视野,艺术修养与写作能力。

3.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归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重要分支学科,有深远的学术渊源及厚重的理论含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不可或缺的学科意义。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借鉴吸纳传统与现代的学术理论和观念,对大量的古代文艺理论遗产进行整理、分析,并从某一侧面或角度进行史的建构,在已有的批评史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从而使古代文学理论焕发生命活力,加速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过程。主要的研究侧面有:中国诗学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重要批评家、理论著作研究等。本方向研究强调理论与文献并重,提倡将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相互融通。

本方向培养研究生着重于理论思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中国古典文学功力的全面培养,使之既有坚实广博的古代文学功底,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优势。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050106)

1.中国现代文学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在二十世纪初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酝酿、产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结束,历时三十二年。虽然时间短暂,但兼具中西文化之长的现代文学作家在新旧交替的大时代却抒写了可谓异彩纷呈的现代文学历史。现代文学以其独异的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现代文学用现代的思维模式、现代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文学样式,表达了走向现代的中国人的心理、时代的心理、民族的心理,从而发挥文学的社会功效和审美作用,推动思想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同时建立起具有现代性质的文学理论、创作、批评体系,建立了有别于中国古代文学,融入世界文**流的新兴的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向主要在全面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多重历史联系,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相关文学和文化的内在深层关系。主要着重于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史料学、思潮史、批评史等方面的研究,突出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研究特点。重在培养从事专业研究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增强深层的科研能力及文化拓展研究的能力。

2.中国现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文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学科,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各大分支系统,体系庞大、齐全、缜密,硕果累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则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西方引进并在中国的土壤上萌芽、生长、发展起来的。现代话剧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创的一个文体,它虽然是舶来品,但在近现代几十年的曲折发展中也创出了中国现代戏剧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显著的文学地位。影视剧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产生的一门演剧艺术,它依赖于影视作为物质媒介进行创作、传播和观赏,虽然在物质媒介上影视剧和文学有很多不同,但影视剧毕竟是通过屏幕上的演剧进行审美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赖于文学艺术的多元渗入,才能使这一艺术从各个方面向深层的艺术境界发展。

本研究方向力图在勾勒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讲解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建设、戏剧活动,突出对经典名家名剧的解读。在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范围内有许多改编作品,本课程主要研究现代影视改编剧的艺术规律、影视文学的艺术成就,探究深层次的影视文学的发展走向。结合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特点,充实戏剧影视文学的研究内容,融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为一体,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戏剧影视文学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在理论和艺术研究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使文学传统学科贴近新兴艺术的发展。

3.中国现代作家与流派方向

在三十二年虽然短暂但却异彩纷呈的现代文学历史中,文学流派众多。以中国现代小说为例,就包含着倾向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多种小说流派。本研究方向主要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大的流派趋向上研究中国现代小说、散文、诗歌各个主要文学流派的内容,考察研究各流派中主要作家作品的深层内容,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艺术价值。本方向是在现代文学整体研究基础之上的分类、深入的研究。目的是加强学生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现代文学作家与流派的深入研究,探讨具有规律性的课题,增强细致、深入的文学、文化研究的能力,为当代文学流派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4.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方向

通过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半个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背景,文艺运动及思想斗争,重要作家、作品的讲解、研读,全面了解当代文学发展的曲折历史,充分反思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文学的沉浮及其深含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多元化探索的突出成就,从而培养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思考当代文学的问题,提高文学的综合鉴赏水平及研究能力。

本方向是和当代联系最密切的文学和文化研究,凸现了时代感和现实感,也为当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现实基础。文学和文化的联系以及规律性研究是当今中国文化研究中切近而重要的课题,意义深远。学位获得者可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也可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50108)

1.俄苏文学方向

俄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俄苏文学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重要学术领域。

自19世纪以来,俄罗斯民族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历史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里,俄罗斯的杰出作家、诗人与剧作家们,以他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为世界文学贡献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深刻揭示出文学与社会、与政治、与生活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在物质生产力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的民族既学习和吸收发达西方国家各种先进事物,同时又立足于本土现实,并通过自身不懈的文学精神的追求,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尊重的独特文学现象。俄苏文学还在文学思想、理论与批评领域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到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纲领,再到巴赫金及洛特曼等人的文学及文化理论,等等,都对当代西方主流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流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俄苏文学与其社会现实的关系、与世界文学及文化交流、以及俄苏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特点等问题,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和系统的俄苏文学及文化知识与理论,一定的俄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胜任俄苏文学学术研究、教学及中俄文化交流工作。

2.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向

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西方当代文学理论及人文科学新兴的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与前沿性特点。

西方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文学,兴起于18世纪,兴盛于当代,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西方女性文学的兴起,是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相伴而生的,西方社会中的性别问题,以及隐含在西方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性别冲突及其文学表现,一直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点研究内容。同时,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结构主义以来的各种新型文学研究方法与工具也深刻地影响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并逐步对当代中国文学及文化领域产生了影响。因此,西方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与西方社会的广泛关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关系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则要密切关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解构主义、文化研究、身体与空间理论的吸引及在大众传媒领域的运用;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及大众传媒的表现展开相关的研究,这是本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特色。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前沿性文学理论系统知识和较好英语表达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展开相应的创新性研究的高级人才。

3.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 现当代西方文学的发展与创新,是与西方大众传媒的兴盛密不可分的。现当代西文学与大众传媒相互之间的关系,既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一个创新性研究领域,也是本专业与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优势相结合的一个可持续的学术研究发展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涵盖三大块内容,一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传播特性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创作和传播,与西方印刷传媒和电子传媒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二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媒介发展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分别对应于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西方大众传媒在技术、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对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现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主要传播形态是什么,这种传播形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中国传媒文化及整个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实现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等传统人文学科,与传播学等社会学科之间在观念、研究方法与学术目标等方面的融通和结合,构建一系列有关西方文学传播理论、中西方文学与文化交流理论、当代文学媒介理论的新兴学术增长点,形成中国传媒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鲜明学术研究特点。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文学及文化传播理论、媒介理论,胜任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交流与传播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实现文学传播的研究能力和文学及文化媒介策划与制作能力相结合的高级人才。

新闻学专业(050301)

1.新闻史方向

作为新闻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之一,新闻史是一门探索人类社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规律的学问。它包含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新闻传播思想史、新闻业务发展史、新闻媒介演变史、新闻传播制度史、新闻人物史、新闻事件史、各国新闻传播史等,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地域广阔、流派众多。设立本研究方向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具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观,熟悉丰富的新闻传播史资料,掌握新闻传播史的基本发展规律,能够前瞻性地把握新闻传播事业未来趋势潮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2.新闻理论方向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其目的是认识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观,自觉运用新闻规律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新闻本体研究,新闻事业研究,新闻工作政治规范和业务规范研究,新闻从业者及新闻教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注重思辨性,并适当引入实证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本方向的研究重点和特色在于能够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术精神,去探索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

本方向力图通过对学生二到三年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结合新闻素质和专业理念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更好担负起信息提供者、舆论引导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历史使命。

3.新闻业务方向 它也被称为“应用新闻学”,是自新闻学诞生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研究领域。新闻业务、新闻理论与新闻史构成了新闻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因此,新闻业务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促进新闻学学科的建设、提高我国各类媒介的新闻报道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新闻业务方向的研究内容有: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期刊以及网络与新媒体等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特殊规律,具体的,它包括这些媒介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策划、制作等环节的特点与规律。同时新闻业务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各类新闻体裁、节目形态、优秀新闻作品、中外名记者等相关领域。其中对各类媒介新闻报道一般规律的研究,是本专业方向的研究重点。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要求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本专业方向的特色及优势在于,它及时总结中外新闻报道的经验与规律,通过理论的分析与梳理,指导新的新闻报道实践。

新闻业务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素养、熟悉与掌握各类新闻媒介的报道特点与规律,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闻报道实践需要的高级新闻业务人才。

4.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专业方向,是新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立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基础,集中探讨网络传播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与新现象,是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新扩展和新延伸。因此,对网络新闻及新媒体进行较全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建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有:网络传播及新媒体传播活动的过程、环节、要素和效果;在宏观上,对我国网络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进行深入的理性透视;在微观上,结合我国网络传播的实践,重点研究网络传播的手段、受众、发展和规制等,从而促进我国网络传播环境的建设。在研究方法上,本专业方向要求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对网络新闻传播及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认识与把握、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践需要的高级人才。

5.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

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报刊理论与实践研究,探讨报刊传播新闻、沟通情况、阐扬观点、引导舆论、传授知识、刊登广告、提供娱乐、经营管理的历史、现状和规律,重点是研究中共党报党刊对大陆所有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文化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研究党报党刊采(采访)编(编辑)评(评论)特点、运行模式、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及与非党报党刊的竞争与互动,研究报刊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与互动。

强调思想和社会责任感的训练不断线,了解国情和业界前沿问题不断线,英文学习和中文写作不断线。坚持知行统一,新闻报道与新闻科教并举,以做党的耳目喉舌为依归。即:所培养的人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深厚的治学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在报刊等媒体独立从事采编评工作,能在科研单位独立从事新闻研究工作,能在高等院校独立从事新闻教育工作。

在“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部分硕士生中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李长虹、胡欣、温红彦、吴迎春、季晓磊、刘玉琴,新华社高级编辑文璐,《北京日报》主任编辑郭洪新,《中国新闻出版报》主任编辑朱侠等同志,为兼职导师,由本校教授王武录与他们共同指导“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的部分硕士生。报学是新闻学的基础,报刊是传统媒体,又是强势和主流媒体之一;大陆报业更是当今朝阳产业之一。本校招收“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且在部分同学中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预期人才需求前景较好。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学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2.应用传播学方向

(1)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传播学”之下的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主要研究大众传媒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国外传媒集团先进的媒介运营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传媒经营管理案例;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法,对媒介市场的描述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应通晓传媒经济和传媒经营管理的实务,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量才侧重培养,毕业学生可为胜任传媒产业领域专业性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为承担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高层次的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媒体创意是媒介竞争的产物,是市场化时代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其基本内含,是指现代传媒面向市场需求和变化,在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策略和构思。其要旨在于因势而变,不断推陈出新。其范畴涉及传媒运作的方方面面,简单地说,可概括为创意传播、创意经营和创意管理三大领域。目前,本方向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定位在创意传播领域。

创意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关注大众传媒发展动态、把握创意实务前沿、解析有关创意案例的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互动、多维理论与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中,全面总结、探讨各类大众传媒的创意传播规律。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学术视域涉及到传播学、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大众文化、系统科学、市场营销、创新思维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其研究特色,一是综合性、交叉性,二是较强的实践指向性。目前,我校对该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本方向培养的研究生要求具有较为扎实的传媒理论功底,相对开阔的知识视野,掌握创新思维原理,并能够成功地应用到现代传媒领域;从人才规格上说,是一种以创新思维为核心,集人文素养与传播智慧于一体的高层次的现代复合型人才。毕业后,既可以做“创意人”,从事专职的媒体创意与策划工作,也可以从事传媒领域的其它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3)传媒策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是从传播媒介入手,既分析了传媒对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策划,又分析了企业以及其他实体对传播媒介的策划。本学科的基础是应用传播学以及其分支学科传媒经济学。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传媒活动的规律及其运营技巧。学生就业可去媒介和政府机构从事高层次的媒介策划与管理工作,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4)受众研究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横贯传播学与应用传播学诸学科方向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受众研究既是传播活动的决策依据,也是衡量传播效果的尺度来源,它的量化形态还是媒介与广告市场的通用货币。以受众理论为指导,采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受众调查,如视听率调查、阅读率调查等及其分析本身,也成主媒介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受众研究以三个并重为特征,即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并重,文理并重,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注重培养三种高级专门人才,即从事受众理论研究的人才,从事受众调研分析的人才,以及基于受众调研进行媒体策划、编排、经营以及广告媒体计划、购买和效果评估的复合型人才。

3.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交流的科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具有多学科性的边缘学科。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则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有效、客观地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的学科。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

研究内容: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培养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研究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研究课题的实践,掌握传播学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

研究重点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查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

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视定量研究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研究实际。

研究优势在于本方向拥有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人才。目前6位教师中有1名教授、4名副教授和1名讲师;有3位博士和3位兼职在读博士;有1位35岁以下、4位35-50岁、1位50岁以上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拥有丰富的研究实践和经验。

传播学研究方法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人才。

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既掌握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又了解相关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应该熟练掌握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目标是能够从事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包括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媒体、市场研究公司和企业从事调查、数据分析和咨询的研究人员或实际工作者。(参考数据:2006年毕业的19名硕士生中,就职在高校1名、媒体/媒体研究机构或公司6名、市场研究公司6名、各类企业6名。2006年毕业的3名博士生中,就职在高校1名、广电总局1名、研究公司1名)。

4.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处于学术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们对电视文化研究不够,常陷入各分支学科之中,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电视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各个分支学科从整体上观照电视媒体文化。由于电视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巨大,我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开放,影视文化在国际竞争的加剧,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广阔的前景。如:对世界各个文化差异性和体制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域的观众文化心理研究;电视的策划;数字互动电视:电视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将推动电视理论各学科的发展,并能产生众多的边缘学科。它应成为媒介文化的主导学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的学生,能更深透地理解电视对社会的作用,视野更开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在电视台和理论研究上更具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媒体业将更需要此专业方向培养的智能策型划和多视野观念的电视人。

5.媒介与女性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的关系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尤其是从性别平等的视角进行媒介研究,以及对媒介在女性文化与现实发展中的诗学研究,更是学界前沿学术的发展需要。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媒介与女性学术成果和业界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走向(特征、属性、视角、横向及纵向理论支点),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女性受众的调查研究(性别观念对媒介影响、媒介女性文化再现等),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该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

媒介与女性研究正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新兴领域。与欧美国家研究水平相比,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推动教学科研整体实力的提高,培养专业的研究人才,形成持续稳定的学术力量,已成为推进我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新阶段的战略要务。中国传媒大学招收“媒介与女性”硕士生、开设研究课程,将对我国的媒介与女性研究产生深远的奠基作用,也将积极推动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体系的整合、创新。

媒介与女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践的参考价值。通过开展研究、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媒介工作者、特别是女性媒介工作者和媒介决策者确立科学的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媒介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使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媒体业界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监督和促进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从而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承担起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

6.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方向属于传播学专业(二级学科)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三级学科)。研究内容是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现象及其规律,学科内涵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学习重点是依据国际传播发生发展的基本史实和实践内涵,从技术、机构、表现、规则等内容的分析入手,全面考察国际传播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要求学生把历史考察和现实应用相结合,在掌握现当代以来国际传播发展历程的主要线索的同时,充分认识国际传播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的战略意义和功能延伸,从国际传播覆盖的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传播国际化的演变特征以及对全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产生的传播效果。重点掌握国际传播如何成为塑造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不断发展中国的外向型信息传播,积极扮演国际传播中的主体角色。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在传播学的基础上,我国高校相继开展了国际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国传媒大学是一所以发展国家信息传播事业为教学和科研宗旨的高校,在国际传播的教学和科研领域已取得丰富的成果,有优质的教学科研资源,师资队伍有着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正在积极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平台。

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和学术素养,掌握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关系及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涉外工作能力、熟练应用一至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就业去向广泛,主要包括:新闻媒体、政府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在华外资企业、国际组织、驻外机构等。

国际新闻专业(050320)

1.国际新闻史论方向

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如果从第一条国际新闻刊出至今算,国际新闻的作品可以说已经以上千百万兆亿计,如果从第一条国际新闻刊出的报纸算,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媒介也是可以成千上万,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发达的报道体制。而从事国际新闻的人员亦不可胜数。国际新闻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由此,国际新闻也成为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分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分支学科。国际新闻史论就是从历史和宏观两个向度来对这一分支学科的综合把握。

研究范围:国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包括国际新闻的定义,发展形态、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包括国际新闻的形态研究、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新闻研究、国际新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等。

对于国际新闻巨大的现实存在而言,关于国际新闻学的研究则相对滞后。仅丛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来看,在英文著作方面关于新闻的著作有800多种,而国际新闻只有不到20种,中国的国际新闻研究更为落后,相比之下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在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领先的。所出的几本国际传播与大众媒介、国际传播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等作为国内首创。显然,相对于国际新闻的巨大现实存在,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新闻学科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是一个早该进行而现在才初步具有条件的巨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绝对开创性的课题。完成这一任务,不仅对中国学术界,而且对世界学术界都是有益的贡献。学生掌握这一方向,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为理论型的实际工作者。

2.国际新闻业务方向

国际新闻传播业务方向培养的硕士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本专业方向培养的硕士,通过三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一定科研能力的训练,将是我们国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化的高素质国际传播人才,他们将成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从边缘走向世界传播中心的主力军。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研究;国际新闻流动和走向的研究;以及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个专业方向具备了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坚持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要求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推荐学生到国家主流媒体学习和实践,因此本专业方向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专业领域里占据了稳定发展的地位。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坚实的新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国际新闻理论和业务知识;熟悉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方针、政策;了解西方新闻报道形式,精通一门以上的外国语,能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各媒体的国际新闻编、播、采、写工作。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急剧增加,根据入世的承诺,境外媒体将于2005年后进入中国,中国的国际新闻传播面临巨大发展的良机和严峻的挑战。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事业需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然而增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的竞争力与高素质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专业方向发展空间大,前景好。无论是国内媒体,还是境外媒体都需要高素质的国际传播人才,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将会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紧俏产品。

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

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从国际间文化交流传播的视角来考查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性。它拓展了国际新闻研究的认识视野,对建立和完善国际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把新闻学与跨文化交流学结合起来进行专门研究,既是新闻学研究的深化,也是跨文化交流学从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向媒介关系延伸和拓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这一跨越在国内学界当属首创,在国际学界也少有先例,因而具有理论开拓性,其学术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从研究的特色来看,由于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必然以传播学、文化学、语言学、新闻学、社会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为基础,所以这一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多学科交叉性。当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必须具备扎实、全面的功底,而研究的过程也必然是拓展知识、锻炼跨学科研究和思考能力的难得机会。相信这一研究方向的设立会受到广大学子的认同和欢迎,也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从研究的前瞻性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媒体的国际新闻传播活动日益活跃,成为中外文化对话的重要内容。显然,用文化比较的方法研究国际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揭示国际新闻活动的文化属性及功能,其研究成果和科学理论对于改善我国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提高对外传播效果,促进传媒业的改革和发展,使之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闻传播学与跨文化传播学的交叉与融合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反映了国际传播本身具有的特性。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人才匮乏。与此同时,国际新闻媒体及相关研究和学术机构却非常需要具有这方面素养的跨学科人才,以改善专业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另一方面,加强这一方向的研究将对新闻学、跨文化交流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培养国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对满足社会之所需,提高我国国际新闻,尤其是对外传播的效果,改善理论研究状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势在必行、前景看好。

4.国际媒体方向

国际传播事业在传播技术,尤其是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如今,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事。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通过媒体这种间接方式来了解世界,视线也往往模糊不清。柏拉图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在洞穴中,人背着火光,只观察到经过他背后的事物的影子。这种说法恰当地表示出了处于媒体包裹中的现代人的认识偏差—更多的时候,我们通过媒体了解的,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世界的影子,因为媒体对社会的反映和描绘并不是镜子式的反射,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做出了各种不同的折射。因此,要想不被媒体万花筒所迷惑,要想读懂国际传媒现象,我们就需要一双“慧眼”,对国际媒介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国际媒体研究主要包括:北美和欧洲媒介研究状况比较,国家、市场和传播体制,媒介研究与媒介政策、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产业化战略服务、新闻政策与法规研究,媒介集团化研究,新闻报道效果研究、媒介发展状况研究,新闻从业人员结构及职业道德状况研究,新闻报道与意识形态研究(如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女性主义等研究),媒介环境与受众研究,新闻叙事风格研究,名记者研究,广告与公共关系研究,女记者与性骚扰研究,新闻报道与受众观念研究等。

目前西方学者对以上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比较零散。在我国开展此项研究,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打开面向现实的发展道路、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国际媒介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电子传播,人类的生活已被媒体层层包裹,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我们的思维领域。尤其是到了“互连网”时代,整个世界的生活都被小小的电脑芯片和细细的网线连接在一起,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疆界的正在经历传播技术带来的信息和思想自由流动的挑战。随着我国进入WTO以后,将同时面临国外媒体的挑战。如何把握时机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去,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国际媒介研究方向的开设,对国际媒介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并培养出一批高水的新闻传播人才,以满足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50321)

1.广播电视史方向

广播电视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历史科学,目前在我国科学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史从建校后即开展教学研究,并于1979年成立硕士点,1999年成立博士点,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历史科学,广播电视史主要研究国内外利用无线(有线)电波传送声音图像,借以传播新闻、评论、教育、文艺和广告等节目的整个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置沿革,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广播电视理论的演化、广播电视节目及其宣传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从历史视角对我国广播电视诸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揭示人们开创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活动的某些内在联系和特点。

广播电视史涵盖了哲学、历史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学科内容,在研究中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体研究方法:在大量占有史实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利用联系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史实的确认与分析来研究广播电视历史发展脉络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广播电视史属于专门史,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本方向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马列哲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门知识。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的科研、业务和学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均获得显著提高。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介从事新闻采编、新闻出版等实际业务工作,可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可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从事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2.外国广播电视方向

外国广播电视专业方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同时它也是建立在外国新闻史研究、外国媒介史研究与广播电视媒介研究相结合基础上的一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方向旨在通过对外国广播电视全面、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并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照意义。

外国广播电视方向的研究内容有:外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外国广播电视的管理运作体制、外国广播电视政策法规体系、外国广播电视未来走向、外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外国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外国广播电视节目采制特点、外国广播电视传播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之关系等。其中外国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与传播特点、外国广播电视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是其研究重点。本专业方向的研究方法要求能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对待外国广播电视的传播政策与传播理念,要做到个案剖析与理论梳理相结合、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本专业方向的特色及优势在于及时跟踪与把握外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最新动向,总结与梳理其先进经验,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外国广播电视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广播电视新闻理论素养、熟悉外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状况、具有全球化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广播电视管理与制作人才。

3.电视新闻方向 作为一门主流学科,电视新闻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在于:第一、在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新闻带动了新闻传播的革命。通过提示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丰富完善现代新闻学,在研究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体系的新探索和思想方法的创新;第二、在即时通讯时代电视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更快地传播,而且受众比任何时候都多。研究电视新闻报道的规则及方法,能够不断地促动实践的发展,对于中国电视新闻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三、电视新闻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的重要作用日渐明显地不断增长。社会舆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想和信息的传播。毫无疑问,对电视新闻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好地发挥“第一传媒”的社会作用,推动人类的进步。

电视新闻是现代新闻学应用学科,代表了即时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向。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电视新闻传播手段及其优势;电视新闻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形成;电视新闻的作用及社会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传播格局;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样式;电视新闻报道原则、报道方式、报道手法及采制流程;电视新闻传播的前景及发展走向。

电视新闻研究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的历史意义及广阔的研究前景,今后将在继承新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电视新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该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高层次的电视新闻应用或研究人才。

4.纪录片方向

纵观世界纪录片领域,电视发达的国家如美、英等国家已经开办了纪录片频道。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国家电视节上获奖项最多的当推电视纪录片,但是,由于电视纪录片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成为中国电视人裹足不前的羁绊。因此,建立纪录片研究方向迫在眉睫。从理论上为中国的电视工作者铺平前行的道路,特别是使中国更多的优秀电视纪录片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中国电视理论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电视纪录片研究的目的:探索电视纪录片所具有的独特运作与创作规律;探索电视纪录片与人的关系;剖析电视纪录片独有的视觉语言与读解方式;解明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态;洞悉电视纪录片中所包涵的其他人文学科内涵,运用纪实的电视语言表现等。

该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高层次的纪录片理论研究或编辑导演制作人才。

5.新闻摄影方向

新闻摄影(Photojournalism)本是一个伴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报纸、杂志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用图片来讲述的新闻。在电视新闻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用图片和视频影像来叙事、进行新闻报道是当今新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闻摄影将通过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研究和实践、摄影新闻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探索影像新闻叙述中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影像在各种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这是一个涵盖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的实践性很强、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是欧美发达国家著名新闻学院中必设的一门学科,这方面美国的纽约摄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密苏里大学、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学等都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开设了这一研究方向,甚至还有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方向。摄影新闻学这一研究方向,一方面可以发挥电视系在摄影和电视新闻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开发影像新闻的潜力,将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使得所培养的学生走在中国新闻摄影的实践和研究的前沿。

舆论学专业(050322)1.舆论学基础方向

舆论学被称为“新闻哲学”。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舆论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舆论扩散、舆论引导、舆论监督、舆论控制等问题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舆论学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的现实需要。

本方向主要研究舆论的内在原理、中外舆论思想的发展历史以及舆论学与其他学科(诸如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情报学、信息学)的交叉,尤其注重对新闻舆论要素、功能、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力的研究,在方法上既重视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

本方向的研究生通过学习应该具备扎实马列哲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系统的新闻学、舆论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有关舆论基础理论研究的理论型人才。本研究方向的未来的职业选择既可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到党政部门、传媒从事宣传、公关活动的理论咨询工作。

2.应用舆论学方向

从学科的发展前景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无论是舆论的形成、扩散、调控机制,还是舆论的影响力都将不同于以往社会,民意调查、舆情分析等应用舆论学空间很大,尤其是在政治领域,曾被称为“政治算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舆论的形成、扩散、控制与引导,舆论调查、舆论分析,关注高新技术条件下和社会转型期的舆论环境,尤其注重描述和解析当前中国的舆论形态特色。在研究中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方法上既重视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以期对我国社会转型期舆论运动规律的科学、本质的把握。

本方向的研究生通过学习应该熟练掌握舆论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研究方法,同时对相关的交叉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能够融会贯通,尤其对社会转型理论及中国的国情有比较深入的把握。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有关舆论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方向的未来的职业选择既可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到党政部门、传媒、企业、社团从事与选举、宣传、经营、公关活动相关的民意调查、分析与咨询工作。

3.舆论调查方向

舆论学学科体系的创建,离不开严谨的方法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西方引进的舆论调查这一理性的工具,已经逐步被接受和采用,并成为了解舆论和民意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有效地使用这一工具,对舆论调查方法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方向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地获取舆论调查的数据,如何利用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包括科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科学的舆论调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抽样调查原理和方法、问卷设计与评价方法、调查实施队伍的组织和质量控制、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调查报告的撰写。

本方向的研究生应该既掌握舆论调查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熟练掌握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关的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所涉猎。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有关舆论调查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可以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到国家机关、媒体、市场研究公司和企业从事舆论调查、数据分析和相关的咨询工作。编辑出版学专业(050323)

1.编辑出版理论方向

本方向综合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媒介编辑业务的理论、媒介编辑业务的实践、媒介编辑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媒介出版业务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媒介编辑出版业务各个环节的发展特点及一般规律。相关学科为哲学、文化学、历史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本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体工作。

本方向鼓励新闻、传播、法律、社会学等非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本方向学生在入校时经导师组讨论商议,确定年限为2年或3年。

2.出版经营与管理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这既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挑战。出版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需走出传统的垄断甚至封闭的模式,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注重经营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因此,出版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出版业理论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

本方向旨在为出版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国际及国内出版业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创造才能的高级出版经营与管理人才。本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出版机构从事理论研究、教学和出版经营与管理工作。

本方向鼓励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专业学生跨专业报考。本方向学生在入校时经导师组讨论商议,确定年限为2年或3年。

3.电子出版编辑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是基于传统的编辑学、出版学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电子出版领域的拓展研究。

主要研究电子音像编辑出版业务的特点、规律,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制作和出版业务中的技术和艺术表现,电子编辑出版业务的发展和走向等。相关学科方向为广播电视编辑学、新闻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艺术学。

本研究方向的硕士毕业生是为音像出版机构、网络传播机构和电化教育机构以及影视创作机构专门培养的复合型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另外,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等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

广告学专业(050330)

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方向

本研究方向力争使我国广告理论的发展能够紧跟广告业界实践的飞速发展。

该研究方向内容包括:市场消费形态的调查与研究,广告效果研究,广告受众研究,大众媒体消费形态研究,消费形态数据库数据研究,世界及中国广告20、30年史研究,广告学发展源流考、广告史史实与资料搜集,整理和汇集,广告与品牌研究,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广告学前沿理论的总结与更新等。在研究方法上,涵盖了从市场调查,定量数据采集分析,定性的文献归纳整理,直到以以往积累的数据库数据为基础进行的数据挖掘等方式。

这个专业研究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在各高校广告学专业任教,也可以进入社会科学研究所继续深入学术研究

2.广告实务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可以使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广告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广告学理论,推进广告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广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方向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广告活动的普遍规律与一般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重点研究广告活动的传播策略及其效果,研究范围涉及到广告活动的三个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介)和广告受众。研究内容包括整合营销传播、广告表现研究、广告心理研究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该方向的学习,学生将适应并可以在广告业三大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就业,发挥所学。此外还可以在一些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3.广告媒介方向

本研究方向重点培养传播学和广告学相结合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使媒介产业经营的理论的发展能够紧跟媒介和广告业界实践的需要。

本研究方向以学术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对媒介和广告相结合的学术理论和应用性资料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和汇集。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在开设有传播学和广告学专业的高校任教,也可以在社会上的媒介单位供职,解决媒介单位对研究和战略操作人才的急需现状;此外还可以在一些媒介和广告学的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公共关系专业(050331)

1.公共关系理论方向

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方向力争使我国公关理论的发展能够紧跟业界实践的飞速发展。

该研究方向以公共关系的思想、观念、流派与创新点为主要研究内容。其特色在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本体性研究。

该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参与到业界实践中,就业于企业、公关公司、各类营销传播公司、媒体;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前往高校等研究单位。

2.公共关系实务方向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可以使基础理论与公关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公共关系理论,推进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并且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为公共关系实践的工具、技术、技巧与策略,及在各类社会组织中的应用。

该方向的毕业生既可以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供职,解决这类单位对公共关系研究和战略操作人才的急需现状;此外还可以在科研单位或实际应用机构任职,继续研究有关理论。

3.危机管理方向 该研究方向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等组织体的日常以及特殊危机事件,防患于未然,或者把危害降到最小。

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为危机管理,特别是危机传播的原理、理论、原则与技巧。其特色为关注企业与公共危机、注重实践应用。

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专业性人才,解决企事业单位对研究和危机管理机制操作人才的急需现状。

4.新闻发言人方向

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专业性人才,解决企事业单位对研究和发言人机制操作人才的急需现状。

研究内容主要为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的理论、制度、技巧与应用研究。其特色为学用结合、注重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擅长沟通,不仅可以在广大的企事业单位供职,满足其对长于沟通的人才的需求,更可以在发言人专业相关领域发挥作用,适应国家目前普遍推行发言人机制的趋势。

传播心理学专业(050332)

1.传播心理基础理论方向

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以归入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传播心理学专业可分为三个方向:传播心理基础理论方向、传播心理应用方向、传播心理测量与分析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初步掌握现代心理学的五种理论(指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和认知论)的主要代表者、主要观点,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和局限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这几种理论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传播活动中,分析传受者的认知规律、行为规律、意识和潜意识活动及人格健康发展等问题。传播心理基础理论方向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传播心理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即方法论总的原则)。传播心理基础理论具体有两种研究取向:科学主义研究取向(即客观实验的研究范式,主要用以有关传受者的生理机制和感知觉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文主义的研究取向(即坚持文化科学的心理观和主观经验范式的人文主义的研究取向,主要用以有关人的本性、价值观、经验、需要、动机等方面的研究)。传播心理基础理论方向的研究重点及特色优势:本方向主要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五种理论去分析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从国内有关传播心理研究的情况看,较系统、较全面地从现代心理学视角阐释传受者心理和行为是我校传播心理研究所的独创,现在已逐步为学界所认同。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地继承西方心理学理论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从目前我国传播心理发展的现状看,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很缺。我们培养的学生既受到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欢迎,也受到传播业界的重视,甚至我们的硕士生在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竞争中也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2.传播心理应用方向

传播心理学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传播心理应用方向是传播心理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内容:系统掌握传播心理学在实践中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充分了解传播心理应用研究的概貌和研究的前沿内容。传播心理应用方向研究在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尤其重视在新闻、广告、影视、网络等传播的重要领域中所出现的传者与受者特定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提高大众传播活动效能的心理依据与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传播心理应用研究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揭示这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帮助传播活动的参与者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传播实践领域中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传播心理应用方向的研究依赖科学的态度,即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吸纳其母体学科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具体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断揭示传播实践领域中心理现象的规律。目前本方向在新闻心理研究和广告心理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新闻心理主要研究新闻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心理现象和心理生活、共有的和特殊的心理及新闻主体之间的心理互动等问题。新闻心理现象是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主干部分。新闻心理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前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增强对新闻主体作为人的本质认识;其二,可以不断提升对新闻实践的理性认识。后者主要表现在新闻传播者按照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采制,编播活动;运用新闻心理学理论和知识指导、调控自我,优化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态。广告心理研究主要探讨在广告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众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广告对其受众心理的影响是广告传播效果的核心目标;同时广告传者在广告传播中的心理活动也直接影响广告传播的效果。因此,广告心理研究愈来愈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我院在传播心理应用方向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了上述研究较为成熟以外,在网络传播心理、影视传播心理、主持人的心理研究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

传播心理应用方向是培养具备传播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创新开拓的研究意识,掌握传播心理学理论并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较高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用于传播业界和科研及高校等领域。

3.传播心理测量与分析方向

所谓测量就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学方法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这是对一切事物差异进行区分的测量定义。而心理测量就是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假设,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体现人的心理活动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价值的过程。心理测量在整个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心理测量的原理和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实践中的很多领域,如教育评价、人才测评、市场调查等。传播心理测量是在心理测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按照传播活动的要求,使用一定的程序,对某种传播现象用数字加以确定,并借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即将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传播研究领域,对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量化描述的过程,从而达到综合性地、深层次地探索和研究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和传播效果的目的。

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对传者心理素质、性格、气质等心理指标进行测量,评价传者的人格特点以及相对优缺点。同时也可对传播活动中受者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反应等心理指标进行测量,从而指导传播活动,评价传播效果。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研究课题的实践,来掌握传播心理学研究、特别是心理测量的常用方法。研究重点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面、系统地介绍心理测量的理论知识,讲授经典心理测量的类型及其理论与编制程序等,同时介绍测量量表新的发展趋势;并提供传播心理测量的实际操作方法。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的研究方法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研究实际。

传播心理测量与分析是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心理测量理论,能够运用测验等现代心理测量方法从事传播心理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研究人才。培养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地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相关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传媒生态学专业(050333)

1.基础传媒生态学方向

基础传媒生态学方向是传媒生态学专业的基础方向,传媒生态学是以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生态学和系统论、控制论为基础,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信息学和数理统计学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在基础研究面向,将主要针对传媒生态的基本原理(包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与媒介环境的关系、媒介系统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等);中外传媒生态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传媒生态学与其他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信息学等)的关系;按媒介类别划分的报业生态学、影视生态学、网络生态学;按地域或国别划分的欧洲传媒生态学、美国传媒生态学、日本传媒生态学等。

本方向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进行媒介生态基础研究的理论人才,为相关决策机构、媒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从事基础媒介生态科研、教学、管理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2.应用传媒生态学方向

应用传媒生态学是更结合传媒实践的传媒生态学研究方向,也是该专业在应用领域的务实拓展。

其主要研究不同传媒实务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比如传媒经营生态、传媒生态危机、传媒生态环境管理、农村传媒生态、城市传媒生态等。

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文理交叉,通晓政策法规,掌握媒体管理策略,熟悉媒体实务操作的的高层次人才。

3.定量传媒生态学方向

定量传媒生态学方向是传媒生态学专业传媒的重要分支,其特质主要体现在其定量研究方法之上。

该方向主要研究衡量传媒生态的各项指标的建立、测量和评估,定量地反映媒介生态状况及变化,包括传媒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传媒各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各传媒(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之间协调与发展的定量研究等等。

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进行定量媒介生态研究以及传播策划、媒介咨询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为相关机构,特别是为媒介咨询、分析公司,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从事定量媒介生态的高层次人才。

传媒教育专业(050334)

1.媒介素养教育方向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媒教育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本研究方向是由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使人们充分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培养和提高合理运用媒介的能力和素养,创造人与媒介共生的环境,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科学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抵制信息犯罪,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媒介素养教育从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于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到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教育系统中的正规教学内容。在我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接触大众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多,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无时无刻不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如何引导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正确、有效地使用媒介,同时又能规避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国内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史及基本理论,并努力进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实践,在实践和研究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示范课程,为推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做出贡献。在研究方法上,除尊重传统的、规范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等之外,还将以问题为中心,选用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研究方法等。同时,努力探索媒介哲学、媒介研究方法等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的建设上,以便使该学科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学科方向是建立在我校强势新闻传播学学科群基础上的新兴学科方向,有雄厚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基础和教学基础作为本研究方向的后盾,本方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广播电视特色。

通过本研究方向的培养,学生将掌握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在现实的媒介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从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方向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我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开发人员;我国大、中、小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媒体、特别是青少年教育节目,媒体教育栏目的策划、评论等人才;国家青少年教育机构、青少年教育研究机构的教育、管理、推广等相关人才。

2.比较传媒教育方向

比较传媒教育是传媒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媒教育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它属于应用性学科,借助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国际传媒教育中核心的基础性问题和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发现世界传媒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对传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规律性的把握,为我国传媒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比较传媒教育属于传媒教育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它主要采用中、外比较为主的研究方法,研究世界各国传媒教育的历史发展、传媒教育的政策、传媒教育的模式、传媒教育的特点及规律、传媒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各个国家传媒教育的不同特点。比较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传媒教育、不同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传媒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方向除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外,还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定量研究等方法。研究重点主要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传媒教育发展历史、现状、问题、趋势等。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客体上。研究的客体包含两条线索,传媒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比较和不同国别或地区之间的传媒教育比较。

本研究方向将促使学生掌握世界传媒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是在传媒教育实践中的实践能力。本研究方向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培养传媒教育的研究与开发人员;为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师资;为媒体、特别是青少年教育节目、媒体教育栏目等培养策划、评论人才。

3.传媒高等教育方向

随着现代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在分领域的高等教育谱系中,传媒领域的高等教育也成为重要的事业和研究领域,加强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在世界传媒高等教育的谱系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媒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乃当务之急。本研究方向致力于传媒高等教育理论、传媒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以及传媒高等教育特殊规律的研究,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对国内外传媒院校的研究,对其发展特点,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国内传媒院校的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并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高校文化特点的院校研究道路。

本研究方向将培养学生从高等教育理论出发,掌握传媒高等教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国内外传媒院校的个案研究为基础,以传媒领域学科专业教育为基点,从多学科视角对传媒高等教育进行研究,掌握传媒院校及其学科专业的基本发展规律,从而形成独立的传媒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培养传媒领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传媒院校管理人才。

传媒政策与法规(050335)

传媒政策与法规属于法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学科。随着中国社会的民主与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媒领域日新月异的变革,对于传媒政策与法律的研究也日益变得重要,对于相关理论、学术研究和实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媒政策与法规硕士专业建设正是顺应这样的时代需求而设立的。

本专业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传媒政策与法律的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本学科专门的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能够对传媒政策与法律领域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同时具有对于传媒法律的实务问题和相关传媒业务问题独立处理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传媒和法律实务部门从事实务和研究工作,也可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工作,为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提供基础。

1.传媒法史论方向

一、研究方向总体描述:

本方向是传媒政策与法规作为一个学科的支撑基础。主要研究有关传媒法学、传媒政策与法规的史论问题。

二、研究方向具体描述:本方向主要研究传媒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传媒法与政策的历史,传媒法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规范研究、思辩研究为主。研究重点是传媒法学的学科体系、传媒法体系、传媒法的价值取向、基本人权,表达自由及其界限,传媒法律关系的主体特别是媒体的法律地位,传媒不同规范的特点及其关系。本方向的特色在于,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属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理论与学术研究并且对实践进行回答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目前的研究还非常欠缺和薄弱。

三、培养目标描述:通过本方向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构建起中外传媒政策与法规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于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对于学生进入相关党政部门、媒体与法律实务部门和组织提供专门的知识储备、研究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训。从而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媒体面临深刻变革、媒体市场化过程遇到的各种法律与政策问题需要解决,对复合交叉型人才的需求。

2.传媒法实务方向

一、研究方向总体描述:

本方向是最具实践价值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传媒政策与法规领域的相关实务问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向具体描述: 对传媒的管制传媒自身运作的内部与外部行为的相关的政策、立法、执法、司法问题,是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研究,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等。

研究重点有传媒侵权实务、传媒产业法律问题实务、传媒领域的版权实务、传媒的自律与他律等。本方向的特色在于即结合法学研究的系统性、严谨性,又结合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的仅仅跟踪现实发展的灵敏性,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不仅紧紧结合传媒实际,及时跟踪传媒发展和最新事件和案件,又能够透过现象做出深入透彻的法理分析,从而对于解决与传媒有关的问题和纠纷,寻找专门的法律和政策对策。

三、培养目标描述:

通过本方向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对我国的传媒领域的法律实务有较为全面的关注,并对于相关实务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学生进入相关党政部门、媒体与法律实务部门和组织提供专门的知识储备、研究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训。从而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媒体面临深刻变革、媒体市场化过程遇到的各种法律与政策问题需要解决,对复合交叉型人才的需求。

3.比较传媒法方向

一、研究方向总体描述: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外及国际社会传媒领域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的异同及相互影响。

二、研究方向具体描述:

内容包括传媒法理论的比较研究、传媒法实务的比较研究、传媒法学与传媒法律历史的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运用。研究的重点传媒管制的比较、传媒侵权的比较等。学科特色是专门对各国相关问题的理论,立法、司法以及媒体体制运作实践的研究,这些问题目前在我国还较为欠缺。

三、培养目标描述: 通过本方向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对各国的传媒法与政策问题领域有较为全面的关注,并对于特定问题又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对于学生进入相关党政部门、媒体与法律实务部门和组织、出国深造提供专门的知识储备、研究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训。从而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媒体面临深刻变革、媒体市场化过程遇到的各种法律与政策问题需要解决,对复合交叉型人才的需求。

传媒经济学专业(050336)

传媒经济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差和融合。本专业培养既懂得传播学的理论,具备经济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传媒经济的特殊规律,又了解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熟悉传媒产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

⑴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人才;

⑵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培养高层次传媒经济管理人才; ⑶为传媒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

传媒经济学专业下设传媒产业系统、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传媒产业组织、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研究和制片管理六个方向。

1.传媒产业系统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产业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产业经济系统分析是我国开拓的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利用产业经济系统分析方法,探讨产业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运用系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产业经济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并进行不同层次产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观控分析和博弈分析,特别以传媒产业为例,建立产业政策决策支持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产业经济系统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各种产业系统的分析和政策设计。

2.传媒产业管理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传媒产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系统的传媒产业分析理论和方法。利用产业经济和管理理论,站在国家传媒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传媒政策与法规及其与传媒经济管理的互动关系,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国关于传媒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及其政策启示;深入研究传媒市场规律以及我国传媒产业经济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传媒产业的集团化经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传媒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目标战略和管理措施等。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传媒产业的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

3.传媒产业组织行为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传媒产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系统的传媒产业分析理论和方法。本研究方向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在中观上研究传媒组织特征、传媒组织变迁、传媒产业结构、传媒产业的“结构-行为-绩效”、传媒组织环境等产业组织问题;在微观上探讨传媒组织结构的形态、各类传媒组织特点、传媒组织内部的激励、组织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等组织管理问题。通过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传媒产业的组织深入研究,提出传媒组织运行的规律特征和管理措施。本方向毕业生适合从事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4.国际文化贸易方向

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飞速发展呼唤既懂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的高级人才。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研究、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以国际文化贸易理论、文化市场理论、国际传播、传媒与文化经济学、影视贸易、图书版权贸易、演出会展贸易、应用传播学、WTO与国际文化贸易等为主干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掌握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与方法,广泛了解国际文化贸易前沿问题,熟练掌握国际文化营销与策划、市场运作、谈判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文化部门、媒体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文化外贸管理、调研、开发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

5.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大量既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又熟悉市场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现代的文化产业管理已经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文化艺术学、产业政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领域,属于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方向从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出发,既注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宏观领域研究,也注重对文化产业组织经营管理效率的微观领域研究,通过科学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专业素质和宽厚的知识背景,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的毕业生应该能够在国家的政府管理部门、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或者文化产业组织从事政策研究、产业管理、项目策划和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6.制片管理方向

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考虑到影视制片产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方向在培养学生掌握影视制作技能并具备商业运作能力的基础之上,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实践中更多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本研究方向的课程将会分为影视艺术、经济管理和电视制片管理等知识板块的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本研究方向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双导师制度,由本专业的教师和社会上有名望制片人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培养。本研究方向的学生通过在学期间的专业训练和大量实践活动,毕业时就应该具备一定的制片管理的能力,可以在政府机构、影视制作机构从事影视行业管理、影视项目的策划和制片管理的工作。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050337)

1.语言传播发声学方向

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中国播音学的一个基础性分支学科。它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发音和用声为主要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从物理(声学)、生理(器官、机理)和心理(感受、感情)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阐释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声音弹性的规律与个体训练难点和方法的一个学科。这个研究方向有两个领域,一个是语言传播主体在话筒前应用和日常训练体系,主要解决处理情、声、气的关系,以达到自如地因情用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的目的;另一个是对语言传播主体的声音运用进行科学的主客观评价体系,特别是解决“口耳之学”长期以来只有主观评价而缺乏客观评价的问题,通过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语言传播主体给以静态恒量和动态变量的监测,以建立各项指标体系、形成客观标准。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播电视的节目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主持人节目、现场报道、晚会直播等,给语言传播发声研究与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本方向将通过深入探讨对之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方向

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着重研究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包括语言的特质与表达特点;传播主体的业务序列、语言文化层次与品位,以及素质修养;传播客体的接受心理、民族心态对语言传播的要求;播音主持作品的评价体系等。

播音主持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需要把稿件(话题内容)变为有目的、有感情、有对象的有声语言作品,及于受众之耳,入于受众之心。本研究方向把播音主持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探寻其表达特点和规律,主要解决创造道路、分析理解和具体感受稿件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以及话筒前状态诸问题。其特点在于正确处理“稿件(话题内容)——传播主体——受众”这三者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作出回答。本研究方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特点,主要涉及语言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学科,它在有稿播音(朗读学为主)、无稿播音(口语表达为主)的范围内,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以有声语言为主干线或主线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

播音主持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勃兴同步,我国人民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艺术,几经曲折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气派。本研究方向还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探求其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发展史研究,各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重点作品、不同风格流派的研究,以及中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比较研究等。

3.播音主持业务方向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语言学、播音学、社会心理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播音主持业务方向的任务是,系统研究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语体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方法;分析不同言语形式与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的关系,研究创作心态差异和肌体反应差异对言语表达模式的影响。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系统研究、比较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方向将立足于总结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丰富实践经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的理论体系。

广播是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它与声画结合的电视传播方式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广播播音主持业务研究,根据不同体裁(包括文字稿和腹稿)、不同节目类型(如新闻评论类、知识服务类、教育欣赏类、综艺娱乐类等)、不同言语模式(如播报式、宣读式、谈话式、朗诵式、文艺晚会主持、现场报道等),分别探究其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业务技能和表达规律。

3.汉语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方向

在全国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性任务。普通话教学与水平测试,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两个重要环节。本研究方向是适应我国新时期加快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要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它是应用语言学中语言教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教学研究,吸收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重在探索普通话教学的规律与方法,确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学法理论原则,寻求快速有效地掌握普通话的途径,以提高汉语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整体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研究测试内容、方法的规范化,主客观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化,仪器设备和电脑识别分析技术在测试中的应用等,以期提高测试的效度、信度和测试手段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国家级、省级测试队伍的理论水平。

艺术学专业(050401)

1.艺术美学方向

艺术美学属于艺术学研究领域中的基础部分。它主要是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对各种艺术现象、对艺术学的概念范畴进行系统研究和学术反思,包括对于艺术的本体特征、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鉴赏接受)的审美属性、艺术作品、艺术形态以及艺术文化的美学意义。

艺术美学包括艺术本体美学、艺术形态美学、艺术创造与发生美学、艺术传播与符号美学、艺术批评与接受美学等相关一体的领域;而且,随着艺术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大,艺术美学还必将开拓出它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所以,艺术美学在学科体系上是开放的,其研究方法也是多元的。要求本专业的研究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艺术素养培育与艺术创造能力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艺术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批评实践;同时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2.艺术传播学方向

艺术传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使艺术的信息得到扩展,通过优化的处理和组织,积极影响广大的接受者。艺术传播是人类传播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它的特殊的、审美的多面性,是有客观规律和创造、接受原则可循的。

本方向注重研究艺术传播的特殊性;要求把握中西艺术传播发展的基本线索,总结人类艺术传播思想及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研究艺术传播的大众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

本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在扎实的、系统的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艺术传播学的理论空间,理解人类艺术传播行为的属性、类型、途径,理解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艺术传播的意识形态性和市场法则,艺术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的环节,存在着传播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样态等。这对于促进我国艺术科学体系的完善和丰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音乐学专业(050402)

1.广播影视音乐理论方向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在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条件下,音乐文化的生存、传播、流变和与社会文化交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

本方向以20世纪产生的广播影视等新兴传播媒体中所承载的音乐及其传播和应用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目的是探索和揭示音乐在广播影视传播中的特殊现象与规律,以形成适用于这一特殊学术领域的特定理论体系,并指导广播影视音乐的传播实践。本研究方向除了采用传统音乐学的方法论之外,还将采纳广播电视艺术学、人类学、传播学、符号学、广播电视技术学科等多学科的方法论,并将其融合为适应本专业研究需要的独特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将是对传统音乐学方法论的极大拓展。本研究方向不仅是广播电视艺术与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跨音乐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艺术人类学、传播学及相关科技应用学科的交叉学术研究方向。较之传统音乐学的研究观念,本方向具有由于广播影视的传播优势而决定的更强的现实需求与实践性,并且这一研究显然包含更多的现代科技含量,因而其核心研究观念是重客观、重实践、重科技、重兼容、始终紧跟时代和广播影视艺术与技术的发展。

本方向的毕业生将具有较强的音乐学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可以胜任各种音乐理论研究工作。

2.广播影视音乐应用方向

本研究方向着力于研究音乐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关系。随着广播影视事业的日益发展,对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影视是综合艺术,尤其电影和电视、更是声画兼备的现代媒体。音乐做为广播影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持了音乐的独立表现功能,又融入广播影视形成了新的美学特征,成为边缘学科。为广播影视音乐建构一个科学的应用理论框架,对于新兴的广播电视与音乐交叉学科的建设,具有开拓意义。本方向在影视媒体方面,主要研究音乐与画面形态的关系,以及音乐与人物和情节的关系,音乐与音响、人物对话、解说的蒙太奇结构规律。广播影视媒体技术、语言及表现方法的研究,是本方向研究的重点。本方着力于对广播影视音乐创作及运用规律的特殊性,以及综合艺术组成之各部分的关联性的较高学术层次的专业研究。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胜任广播电视音乐类节目研究与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音乐人类学方向

本方向以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络媒体上音乐创作与传播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广播、电影、电视等现当代媒体的音乐传播量增长迅速,计算机互联网络也在近年迅速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媒介渠道之一。此外,上述媒体不仅作为音乐的传播工具,而且日益加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如music video,计算机作曲等),由此构成本方向的研究对象。本方向着力于于现代媒体条件下音乐传播的现状与规律的深入探究。

本方向培养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跟随时代不断发展的音乐学研究高级专业人才。

4.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方向

本研究方向从音乐文化的社会生产体系切入,在音乐的传播环节展开,以音乐的商品形态、流行形态以及音乐文化的主体——人的社会音乐行为,包括社会音乐产生行为、音乐接受行为、音乐传播行为等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方向将关注当代世界性的现实问题如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问题。更加紧密地联系当前的实际紧迫问题。关注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数字通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界入和深化,以更宽广的视角来研究音乐多种传播的新时代。本研究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研究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当代音乐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传播学研究方向培养的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可以在多种传媒领域中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美术学专业(050403)

1.影视美术方向

美术学作为艺术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涵盖了视觉造型创作与美术史论研究的广泛领域,是艺术学领域的支柱学科之一。影视美术研究作为美术学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是将美术与电影电视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

影视美术的研究范围总体上是研究影视视觉形象规划和屏幕(荧幕)画面审美效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场景设计、灯光设计、人物造型、道具设计、片头字幕等的画面设计和研究。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电视美术和电影美术中的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的应用及其理论。近年来高科技的进步正迅速改造着影视美术领域中的各个环节,三维动画、虚拟场景、多媒体等手段结合机械装置、展示设计、橱窗设计等新兴的、多元化的设计方法被应用于影视美术设计及制作过程。这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影视美术观念,拓宽了影视美术研究的范围。与此同时,影视美术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急需有理论的引导和支撑。

本方向依托于影视艺术学院强大的学术背景,在进行创作实践研究的同时,还将在影视美术的创作基础上,来展开有关影视场景设计、人物造型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的教学旨在培养出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素养,具有系统的影视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作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影视美术研究人才。

2.美术与新媒体方向

新媒体艺术是以造型艺术、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以及数字媒体为基本表现手段和艺术编码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传统美术门类如何适应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探讨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崭新的研究领域。国内把新媒介(New Media)和媒介艺术(Media art)习惯上合称为新媒体艺术。它是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在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界限日渐模糊的情势下,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并迅速介入造型艺术而出现的运用新材料、新方法、新观念进行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创作和设计的一个新的艺术门类。随着相关科技手段的发展,美术的创作和设计也会更加注重和倚赖新技术层面的优势,而新媒体艺术对科技与艺术的兼顾,必将使得它更具优势,更具有实用性、专业化和艺术性的特点。

本方向将从这个认识点出发,以传统美术作为参照,以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为重点,开展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新媒体艺术不单纯是对艺术本体思考的结果,也非技术上的简单递进,它正日益与社会发生互动。本专业强调充分了解当代艺术的语境,关注文化、关注传统、关注生活;强调探索未知的领域,强调与边缘知识的融合,强调对文化和语言的反省。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视觉艺术人才,既具备现代视觉艺术设计观念和理论基础,又掌握最新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并掌握高超数字技术,能够独立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设计或者在多个领域从事视听艺术设计与创作的人才。

3.当代美术创作与理论方向

美术创作及相关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是美术学科的根本任务。当代世界艺术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要求我们传统美术创作寻找新的定位并展开相应的理论研究,因此,探索当代美术创作的语言形式和方法,探讨其中的创作规律和要求,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归纳是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宗旨。

本研究方向将从传统美术的创作理论、技巧和成功经验出发,致力于传统美术的转型,以新的视野重新审视美术诸画种和门类,积极整合各种美术创作材料和方法的优势,在开拓中融汇,并把新的美术创作思潮与艺术表现的实践相结合,走既有深厚传统根基又有当代性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之路。

当代美术创作与理论方向主要研究以下内容:水墨语言的当代探讨、综合材料和表现、传统美术思潮的当代运用。

设计艺术学专业(050404)

1.设计艺术史论方向

本方向主要开设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史、设计美学、艺术哲学、设计批评、社会学、民俗文化学、文献史料学、艺术市场学、设计管理、专业写作等课程。

学生应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具有系统的中外艺术设计史和中外艺术史及理论知识,有广泛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并且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创作、生产现状、市场管理有切实的了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考察调研及文献研究能力,重视创作与设计实践的体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风、文风和专业道德。

培养从事艺术设计史论专业研究、艺术设计史论教学以及有关新闻出版、艺术设计评论、艺术市场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门人材。

2.现代会展艺术方向

本研究方向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关照,以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从会展的设计入手,对会展的空间设计、展示设计、结构及材料等等进行综合整理,进而对会展的信息传播价值进行研究,重新评估会展这一“现场媒体”的传播学价值。

这一研究方向延伸开来,将对会展的经济、会展策划及会展产业的发展、操控、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和价值。

3.广告设计方向

广告设计领域所涵盖的范围,既可以是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基础,又有自身的创作及理论研究的空间。作为基础,广告设计立足于造型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所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进而可为电视艺术专业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作为自身的创作与理论研究发展空间,广告设计亦有其广阔的领域,研究对象可以是媒介艺术的视觉表现样式,包括电视媒介的视觉样式,广告媒介的视觉样式等,进而研究所有这些视觉样式与外来艺术的关系,与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关系等,从理论上探讨艺术表现样式的合理性及其创造的可能性。

本专业方向旨在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本专业方向提倡创作实践,而且是高水准,高层次的创作实践。这不仅需要较好的造型艺术基础,而且需要较熟练地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创作手段,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创作经验。

戏剧戏曲学专业(050405)

1.戏曲历史与理论方向

本方向着重研究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独有的艺术形态以及传统理论。

中国戏曲是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列的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中国戏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绝如缕,并未发生断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中国戏曲形成了迥别于西方戏剧的演剧体系、美学观念和戏剧文化,并且不断追随着时代,对固有的演剧艺术体系加以丰富和扬弃。二十世纪之后,戏曲作为中国本土的演剧艺术形式,与外来的话剧相互砥砺,共同发展,在运用古老的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生命的源泉。

本方向的理论分支包括中国戏剧史、元杂剧研究、明清传奇研究、近现代戏曲史研究、古代戏剧理论研究、现代戏曲名家研究、剧场史研究等等,还着力于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比较戏剧学研究以及各种新生的戏曲形态(如戏曲电视剧、戏曲广播剧)的研究。

本方向的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训练,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理论开拓性,能从事戏曲学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

2.戏剧历史与理论方向

作为一门理论性学科,本方向是对一切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化现象的科学研究的总成。戏剧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人类文化形态之一。戏剧学理论肇始于古希腊时代,在整个西方文艺学发展史中,不绝如缕,代有大家。在伏尔泰、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体系中,戏剧思想也占有重要地位。十三世纪后,中国也产生了丰富的戏剧学思想。

举凡戏剧起源、戏剧艺术的本质、戏剧的发展演变规律、东西方戏剧形态的比较研究、戏剧的传播与接受、戏剧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都在本方向的视野之内。同时,本方向也研究学科内部各学派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在当代中国,各种新的戏剧形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影、电视剧早已与舞台剧形成鼎足之势。面对拓宽了的戏剧领域,本方向也应将自己的视野从舞台和剧场引向新的电子媒介,引向新的经济文化氛围中变化着的观众审美心理。本方向还将重点放在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文化史的研究上,将中国现代话剧史、戏剧艺术与电子媒介间的互动与消长、市场经济条件下戏剧的蜕变、西方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等等,均纳入本研究方向的课题范围。

本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培养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坚实的理论功底,也强调突出广播电视特色,使之成为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戏剧专业研究人才。

3.广播电视戏曲方向

本研究方向带有学科交叉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侧面:中国戏曲形成、发展的历史状况;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规律;中外戏剧形成的比较;舞台艺术与视听文化的比较;戏曲的电视化处理及节目类型、录制技巧等。

戏曲是中华民族性戏剧的象征。千百年来,它始终以广场、剧场为载体,多呈现为舞台化的演出,并由此形成一系列舞台艺术特征。剧本则纳入文学的研究范畴,形成戏曲文学、戏曲评论等学科专业。在视听文化日益蔓延和日渐普及的形式下,广播电视戏曲的研究将对振兴戏曲、传播戏曲文化、拓展戏曲的艺术品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本专业方向注重发挥广播电视优势,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能胜任广播电视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电影学专业(050406)

1.电影艺术史论方向

电影艺术史论研究是整个电影学研究的基础,包含电影艺术史和电影理诈两个方面。本方向电影史的研究包括了电影的艺术与技术、生产与发行、创作与理论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着重研究一百年间电影艺术语言和电影艺术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探讨电影发展的深层原因和结果;论证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观众的关系;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诸因素和电影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艺术发展历史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总结经验,认识规律。电影理论的研究范围则包括电影美学、电影艺术理论、电影批评等基础性学科。本方向的研究注重联系社会经济、电影与文化诸方面的因素,对电影创作的丰富实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电影艺术现象和本质进行研究。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影艺术和理论修养,使其成为能胜任电影理论研究、评论及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2.电影创作方向

本方向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它主要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电影艺术创作人才。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影的创作规律、创作手法、中外电影创作流派等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电影的创作规律。本专业的导师均有丰富的一线创作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影史、电影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电影电视剧创作研究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影电视剧编剧、导演及摄影、美术、录音等艺术创作方面的学习研究,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影视剧创作方法。

本专业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高水准的实践技能,能胜任电影电视剧艺术创作及相关工作。

3.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方向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其重点在于表演理论。表演艺术创作的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戏剧传承而来的古典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西方演剧方法,以优孟衣冠为发端的以中国戏曲为代表的东方演剧方法,乃至各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样式的演剧方法,构成了表演艺术广博的内容。近现代,表演理论更加丰富、完整、深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格洛托夫斯基学派、方法派„„这些方法由戏剧进入电影电视剧,获得了新的生发土壤,也为自身增加了新的内涵。

电影电视剧表演艺术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全面掌握表演艺术理论和创作方法,掌握一定的电影学和戏剧学的理论和知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表演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或教学工作。

4.影视制片方向

影视制片管理方向是研究影视剧生产和营销的专业方向。

本方向主要的研究范围包括影视剧的剧本策划、投融资、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销售等的理论与实践。主要研究内容有:制片人的素质、剧本的策划与创作、影视剧的投资与融资、影视剧的成本与预算、影视剧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影视剧的市场营销等。影视制片管理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体现在影视艺术与经济和管理的有机结合,要求既要懂得艺术又要懂得经营管理及影视剧的市场运作;同时它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性实践的能力。本研究方向将借鉴国外MBA及影视艺术硕士培养的经验,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同时强调学生参与相关实践,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

本研究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创新能力,毕业后能从事相关教学、理论研究及实际运作的高层次影视节目制片人才。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50407)

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

电视艺术是20世纪伴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而诞生的全新艺术形态,有人将其称之为“第九艺术女神”。故而,此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通过电视艺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深入了解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艺术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电视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并进而把握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在研究取径方面,本专业方向通过对经典和有代表性作品的观摩和解读,以掌握大量的影像研究资料,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性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提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在电视艺术的学术研究领域里,有新的理论开拓和新的学术建树。

本方面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电视艺术事业的飞速发展。

2.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文艺这一广播电视传媒中的重要艺术形态。

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文艺节日、文艺栏目、文艺频道等节目形态为对象,深入研究其创作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以便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广播电视文艺理论体系。广播电视文艺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反映出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拥有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互为促动的鲜明特点。因此,还需特别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领域。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既能从事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又能从事高层次节目策划、艺术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电视剧创作与理论方向

本方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对电视剧创作理论的研究。

本方向将用创作实践和理论学两条腿走路,以文学、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与国内影视制作单位合作,在教学中大量引入电视剧创作实践课,并以各种形式提供实践机会,及时将电视剧生产一线的经验和理论带到教学中来。同时,本方向的研究还为建立高水平、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艺术理论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理论研究为基本,以创作实践为手段,以服务影视制作业为终极目标。

本方向培养的研究生具备相当的创作实践能力,又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能从事电视剧艺术的创作、传播和管理实践,又能胜任电视剧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4.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电视艺术与技术的互动关系。

本方向的研究以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为基础,以广播电视技术,特别是摄影技术为手段,集中研究和探讨电视艺术与技术的互动关系及电视新技术与创作新思潮、电视画面构成与造型观念、电视画面美学研究、摄影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等领域。特别注重电视艺术新思维、新观念、艺术创作的社会化功能研究。

广播电视艺术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艺术形态。离开了广播电视技术,也就无所谓电视艺术。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搞艺术的人,应该懂技术;搞技术的人,应该懂艺术。只有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并推动广播电视艺术的发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方向学生将具备较好业务素质,从更高的层次透析、驾驭电视艺术创作,成为既能从事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从事艺术创作、节目策划、制作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5.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

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是广播电视艺术学中专门研究有声语言传播艺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研究方向。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传播主体的播音艺术、节目主持艺术,也包括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和审美鉴赏。广播电视语言艺术研究,以语言传播美学、语言传播接受美学为主干,以中国文化为场域,审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艺术特质和传受规律。

本研究方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特点,需要吸收、融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

本方向的研究成果对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艺术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对于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质量,多出精品节目,提升传播主体的艺术创造水平和受众的欣赏层次,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6.录音艺术方向

“录音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 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方向,它涉及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音乐学、戏剧戏曲学和相关工学,是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以电影电视声音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电视声音艺术创作及制作的影响为重点,研究电影电视声音创作理论及制作技巧。重点研究电影电视声音艺术理论、电影电视技术与艺术在声音创作与制作领域的互动关系、声音创作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双声道和环绕立体声拾音技术,电影电视各种节目类型的声音制作技巧等。“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中国传媒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该学科是以研究声画结合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研究声音艺术创作为主的本研究方向无疑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其学术地位举足重轻。

本方向培养从事声音艺术研究及录音艺术创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7.电视策划方向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传媒策划原理、节目策划、栏目策划、频道包装、媒介批评、大众文化与媒介研究等。

随着电视产业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和传媒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策划在电视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视策划是为着提升节目、栏目、频道竞争实力而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在考虑频道定位、栏目定位、观众定位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拟定的关于节目生产和节目创作的宏观方略与微观策略。电视策划是当代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已从早期的编导或制片人的个体行为演化为自觉的团体智慧效应,全国知名的电视品牌栏目和节目无一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电视策划人才已成为传媒业现实与未来的不可或缺。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电视策划有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规律方法,对于电视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方向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策划理论的同时,参与一定的实践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本方向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艺术造诣、拥有节目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级电视策划人才。

动画学专业(050420)

1.动画创作方向

动画学动画创作研究方向注重探索动画片的创作规律。通过开展各类实验性的动画片创作,大胆实践各种创作理念、表现风格与技术手段,密切关注影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培养擅长动画创作的编剧、导演、美术设计、技术指导等复合型、高层次和应用型艺术人才。

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密切配合电影、电视、美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汲取姊妹艺术的创作手段,追踪动画技术的最新突破,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实现对动画艺术在艺术形态、技术手段和创作理念上的突破。研究方向注重实用性,注重培养具有理论积淀和实际创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动画创作的研究是动画学科最主要的方面。在实践中,动画艺术一方面吸收电影、电视、美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手段,也有自身独特的创作规律。通过动画艺术创作的实践,进一步对动画创作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是提高动画水平的必行之路。该方向由在国内外动画节上屡获大奖的动画艺术家和教育家主持,以实际创作对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突破,将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动画创作水平、培养行业亟需的高级创作人才有所裨益。

该方向将通过动画创作实践拓宽动画艺术的表现能力,总结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并结合传媒技术的最新发展,探索数字技术与动画创作结合的可能性。结合实践,并借鉴电影、电视、美术和新媒体艺术等相关领域的创作方法,该方向将推动我国原创动画作品的发展,也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高级动画创作人才。同时实验性动画创作的成果也可作为开展商业动画创作的开端,进一步完善动画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思路,为我国动画产业和动画教育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2.动画艺术理论方向

动画学动画艺术理论研究方向在艺术理论研究的高度上,探索动画的艺术形态与创作规律。通过开展针对动画艺术本体的深入研究,培养以动画学术研究为核心,具有文艺美学、电影电视、美术、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广阔视野的艺术学研究人才。

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在对相关学科广泛辐射和对艺术学理论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从多方位的学术角度出发来研究动画艺术的理论和创作规律,体现动画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所应具备的学术视野,同时从基础学科的不同角度出发,互相砥砺,不断完善和深化动画艺术理论体系。多年来,动画艺术理论研究一直被作为电影理论或美术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动画艺术与传统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比较,有自身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方式。在实践创作中,动画艺术也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对动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忽视,造成了动画艺术学科体系不完整、动画创作和动画教育工作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该方向的设立无论在国内、国际上都较早,一方面填补了我国在动画艺术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缩小与国外动画学术研究之间的差距。

该方向将通过搭建动画艺术理论的基本框架,为动画创作实践提供完备而系统的理论指导。针对动画艺术的视听形式体系和叙事形式体系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借助美学、传播学、电影理论、电视艺术学、文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方法,逐步搭建动画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美学体系。该方向的研究工作,不但将推动动画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动画学术研究人才,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作为动画创作实践的理论指导,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该方向对动画学科基础理论的不断深入,也将对动画艺术自身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3.动画产业方向

动画学动画产业研究方向将深入研究动画产业链的诸多环节,从策划、制片与运营的角度,对动画产业政策、组织形态、资本运营、传播发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从而构架完善的动画产业研究体系,培养目前我国动画产业发展亟需的视野开阔的高级管理型动画人才。

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紧密结合动画产业的实践,在借助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工具的前提下,分析和借鉴国外传媒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探索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道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动画产业管理实践,吸纳传媒产业经济学、传播学方面的专家参与,并结合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实现与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零距离接触,为动画产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和操作方法。在动画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和复杂的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多环节的密切配合,动画已成为数字内容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多年来,国产动画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直接制约了国产动画的发展。目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外存在着明显差距。专门针对动画产业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无疑对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方向的设立无论在国内、国际上都较早,一方面填补了我国在动画产业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缩小与国外动画产业研究之间的差距。

该方向将通过对动画产业链的诸多环节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国内外传媒产业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合实际的理论工具、管理策略和经营模式。研究方向对动画产业政策、组织形态、资本运营、传播发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高级动画产业管理、策划、制片和运营人才。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作为动画产业实践的指导,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050421)

数字化的创作手段、数字化的艺术作品、数字化的传播„„这些广泛存在的热点、焦点无不宣告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在数字媒体艺术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社会价值之时,在突破瓶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走在前列,率先建立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全面的学科体系。硕士研究生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在外语环境中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本专业学习过程强调以理论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独立及合作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同时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及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1.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方向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在培养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学科理论架构尚待完善、充实的现状,要求学生以美学、艺术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关注数字媒体艺术及其相关理论的最新动向,了解数字媒体艺术实践的发展及其对民族遗产传承、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文化安全保护的影响。以国际化的视野、总揽全局的高度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本方向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的论文、专著、译著等。

2.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应用方向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数字影视艺术创作。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从具体到一般的研究思路。力求通过大量的实践探索数字影视艺术创作的理论依据。要求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关注数字影视艺术创作手法、思路和理念的最新动态,并结合客观实际创造性的加以消化,在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和业界影响力的导师指导下进行创作实践。最终具有独立创作、团队创作和管理项目的能力,探索数字影视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数字影视艺术作品、应用理论论文、专著、译著等。

3.网络多媒体方向

本方向主要进行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和创作研究。培养过程强调实践、理论与行业发展密切结合。要求学生关注网络多媒体及其相关的理论、实践和对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深入研究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其创作手段、思路和理念。实现从特定知识、技术到一般理论的提升。力求开拓网络多媒体艺术这一新学科领域。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网络多媒体新技术、网络多媒体艺术作品、论文、专著、译著等。

游戏专业(050422)

游戏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游戏设计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应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本专业学习过程强调以理论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游戏设计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该方向的毕业生将在大中专院校、各大游戏制作和运营公司、中外各动画制作公司、电视台、电影厂、广告制作公司、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网络公司、动画运营与管理等机构进行教学、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1.游戏设计与创作方向

研究内容:游戏策划、游戏美工、游戏制作与程序开发等

特色:该方向的研究生应非常熟悉游戏创作的流程,并在某个环节具有自己的特长,且具有一定的游戏市场分析能力。

意义:该方向旨在为游戏产业及相关行业提供优秀的策划、设计和制作人才

2.游戏理论与产业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游戏市场分析(也包括游戏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营销经验)、游戏项目管理、游戏运营等方面基础理论研究

特色: 该方向培养的研究生将对游戏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另外还具备一定的游戏制作专长,在游戏业将有一定的话语权。

意义:该方向旨在培养对游戏产业有深入研究的人才

艺术与科学专业(05042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表现、艺术的研究也呈现出鲜明的受生产力发展影响的时代特征。艺术的发展交织着科学的进步,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代世界文化建构的重要内容,既是各类原创设计的依托,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后备支持。艺术与科学专业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该学科研究涉及了艺术学、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智能科学、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等等众多学科领域。艺术与科学学科的研究将从艺术表现的基本现象和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艺术与科学二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交叉与交融的可行性;研究艺术中的科学,亦研究科学中的艺术;探求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新方法,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为了突出我校的学科与学术的特色与优势,艺术与科学专业设立两个研究方向:(1)艺术表现与科学认知;(2)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

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方向

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研究方向定位于艺术与科学契合的交叉面上,探究艺术理论的新向度,开拓艺术创造的新视界,致力于本领域国内外前沿性、基础性的实际基本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倡导艺术与科学交融的新思维,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良性互动与发展。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艺术虚拟现实、艺术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方法。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艺术虚拟场景与互动;

(2)传统文化的艺术虚拟表现与传承;(3)虚拟立体视觉艺术与技术;(4)虚拟音乐与虚拟声效;

(5)虚拟艺术角色的感知与人工智能;(6)互动式人工生命艺术。

学生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的开展,将大大加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毕业后在传媒与娱乐技术领域从事本方向研究内容相关的项目研发以及进入博士阶段的进一步深造和从事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应用数学专业(070104)

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应用方向

应用数学是数学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重要桥梁。它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和人文科学中的数学问题,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具有实际背景和应用前景的数学理论等。现代的科学、技术、工程中的许多数学模型都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而且很多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方程就是微分方程。因此研究微分方程特别是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于功能日益强大的计算机,研究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和符号计算方法在当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有限元与边界元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偏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组,构造和发展相应的新型计算方法和高性能的算法,其应用几乎波及所有科学计算领域,而且它们也是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中一种具有严密数学基础的求解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有效方法。数学机械化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学与计算机领域相交叉的学科,是应用数学研究的前沿和焦点,被国际上誉为“吴方法”。把“吴方法”和符号计算相结合产生新的理论和方法,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是长期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应用推广吴微分消元理论,解决更广泛的微分方程问题是数学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用电子计算机数值求解科学和工程问题的理论和算法,其目标是高效、稳定地求解各类科学技术领域中产生的数学问题。电磁计算的各种高性能算法,可以用来求解电磁场方程组、分析和模拟电磁场问题。借助于计算机研究微分方程的机械化求解方法,并形成国家“973”项目支持的自动推理平台上的方程自动求解软件。研究最新求解微分积分方程的拟周期小波快速算法,并将该算法延伸到数字信号和图像处理中,解决图像处理中的公开性数学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我国教育部、科学院、广播电视行业重点科研攻关的微分方程和微分积分方程方面的研究课题。

本方向涉及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人员只有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数值分析与算法理论的功底,其成果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问题。因此,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之一。另外,紧跟国内外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入新的计算技术来处理微分方程中的难点,也是本方向的一个特点和创新。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一直也是应用数学和科学工程计算界所讨论的热点之一。

本学科方向培养的硕士是应用数学方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基础,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和前沿动向。经过一定的科研训练,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算法和符号演算的程序设计,具有独立进行理论研究的能力,能够与有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某些实际应用中的科学工程计算与软件开发的问题,在该方向上做出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要求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和查阅本专业方面的外文资料。初步具备撰写国际刊物和国内核心刊物所要求的科研论文。毕业后能从事与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相关的科研、教学、计算、软件研制开发等工作。

2.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方向

在信息科学, 系统科学, 运筹学, 管理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都存在着人为的或客观的不确定性, 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如随机性, 模糊性, 粗糙性, 模糊随机性以及其它的多重不确定性.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不确定系统理论中相关的数学方法与应用方面的课题。

研究内容包括模糊测度与模糊积分理论、模糊集理论、粗糙集理论、三角模理论、神经网络和不确定性规划理论等。研究重点在模糊测度与模糊积分理论方面.在该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步,具有较强优势.通过在该方向的学习和研究, 学生将掌握研究模糊系统理论的许多新的数学方法, 培养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从事与模糊系统理论相关的科研、教学和模糊智能产品的研制开发等工作。

3.代数及其应用方向

李理论是当代数学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论之一。李群、李代数、李型群都是李理论的分支。李理论在数学和物理的许多分支,诸如分析、代数数论、微分几何以及理论物理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李理论及其表示的研究也对其他诸多学科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无限维李代数(Kac-Moody代数),环面代数,Virasoro代数、顶点算子代数以及诸多超代数的产生与发展,对其结构、表示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李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成为目前代数领域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无限维李代数的结构和表示理论,完备李代数理论,顶点算子代数理论及其扩张理论,如超代数的结构和表示等理论。

通过专业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李代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现有的有限维以及无限维李代数的结构和表示理论的研究结果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了解学术发展的状况,具有从事教学和独立科研的能力。

4.统计与计量方法方向

数学模型已经成为解释日益复杂的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机制和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统计与计量方法方向的定位于系统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统计学知识与技能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工具等手段,数量模型化研究经济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借助数量统计的模式准确进行现实中的经济问题的数据统计或预测。

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微宏观经济学的数理模型和博弈论、统计与数量经济学理论及对中国经济数据的检验、修正和应用、投资学和金融经济学。本方向的研究方法突出理论经济学知识与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知识的相互结合,目的是为揭示现实经济发展中蕴含的内在经济规律提供具有准确数据支撑的理论指导。研究在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上,重点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并考察国内外主流计量模型,经过模型间的比较检验、选择,通过纳入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以此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到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量化的角度把握经济变动的原因,了解经济变化的真实过程,可以初步预测将来的变动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本方向的目标是为我国发展经济建设,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培养从事有关经济和金融知识领域的管理、规划、决策和研究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生能力将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定性分析,而且能够通过对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型定量分析,精确把握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现有的数据去预测将来的经济变量的变动趋势,从而为更好的认识经济现象、掌握经济规律、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科学的、有建设性的意见。

5.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方向

智能计算理论依据生物的计算机理,建立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信息进行综合或并行处理,以发现规律、推理知识或预测系统的某些过程和结果。通过智能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对目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出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中发现和挖掘出有用的知识,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前沿领域之一。

主要研究有关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信息处理的智能计算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分析其计算机理,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从中挖掘出有用的知识。重点研究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群体智能、模糊逻辑等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图像、视频分割,图像识别与图像理解等领域的应用。特色是融合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扎实的数理研究基础。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算法理论基础,并具有一定软件设计和实现能力。能够对本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钻研探索精神,针对具体问题能够分析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继续进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进行有关项目的研发以及管理工作。

电路与系统专业(080902)

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方向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系统芯片的使用,系统可靠性、系统故障诊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是以电路、信号与系统等理论为基础,围绕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及Soc芯片设计等问题,主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芯片测试,研究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预测,VLSI版图验证,自动测试系统网络优化设计等内容。

2.现代电子设计方向

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基础,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实现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现代电子设计以现代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要手段,依靠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平台,以EDA 软件工具为开发环境,以硬件描述语言为设计语言,以可编程器件FPGA等为实验载体,以ASIC、SOC芯片为目标器件,以软件无线电为实现方向,融合现代DSP技术和信息处理算法等,完成算法的固化、电路功能的实现以及系统集成。本研究方向兼容了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设计和实验手段的先进性、电子系统的实用性。培养具有坚实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处理基础理论与技术,能运用计算机、EDA和FPGA等现代工具和技术对各种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理论研究、设计、控制和应用开发的、具有技术竞争力的高级专门应用和研究人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1.微波与卫星通信方向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理论基础涉及微波技术,天线技术,电波传播理论,通信原理,模拟和数字技术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Ku 波段雨衰对卫星的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的影响,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性能分析,直播卫星的特性参数,Ka波段卫星通信广播的研究,地面数字微波中继线路,DVB在微波中继系统中的应用,数字微波中继线路的误码分析等等。

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方向

光纤通信是以激光光波作为信号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技术则是当代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已成为现代通信的基石。光纤传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光纤的传输理论,光纤的损耗、色散、偏振和非线性特性,光纤参数测量方法,光纤有源和无源器件,光纤网络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多媒体应用。

3.电磁兼容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各种电子设备之间会产生各种干扰,严重时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了确保各种电子电气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必须研究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和在复杂环境下各种设备之间的共存能力。在电磁兼容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内容有:电磁干扰及其抑制技术,电磁兼容分析技术,电磁兼容设计技术,电磁兼容测量技术。

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方向

电磁辐射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的无线电频段以及宽带、增益、方向图的要求下,优化设计新型的天线以及所涉及的电磁理论、电磁场高效数值方法的研究。本研究方向既有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同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密切相关。

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是雷达和遥感的理论基础,根据电磁散射理论可以对目标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形状材料物体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雷达散射截面以及电参数的求解。研究电磁波与散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布规律。

5.计算电磁学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计算在工程技术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已成为继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之后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方法。本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各种电磁问题,如等离子物理、微波设备、电磁波衍射中的数学模型,构造和发展新型高性能的算法和相应的数值模拟,同时解决算法实现中的各种关键技术问题等,属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资助和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重点科研攻关的范围。

本方向是电磁学与计算数学两个领域的交叉,要求研究人员应同时具有较强的电磁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数值分析与算法理论的功底,其成果才能真正应用于实际问题。因此,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是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之一。另外,紧跟国内外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入新的计算技术来处理电磁问题中的难点,也是本方向的一个特点和创新。

目前,社会上对具有数学、计算机及各种物理背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结合广播电视行业的特点,从事此方向的研究工作,培养此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

1.音频技术方向

音频技术是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为人的听觉活动服务的技术,包括声音的产生、传输、接收、以及处理等问题。结合广播电视以及现代传媒技术的特点,本研究方向侧重声音制作技术和听觉感知问题的研究。声音是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媒介,声音制作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水平决定了制作出来的声音的质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声音制作可以借助的手段越来越多,同时出现的问题和课题也越来越多。本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是:

(1)电声器件的理论与应用技术;(2)室内声环境与扩声技术;(3)声频测量理论和方法;(4)数字声频技术;

(5)声音质量的综合分析评价方法;(6)声音制作技术;

(7)听觉心理以及与视觉心理的交互作用。

2.数字电视技术方向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电视技术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制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扩展了频道资源、拓宽了业务能力,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一场深刻地变革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的广播电视正向着数字电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广播、IPTV、移动电视等方向发展,构成了新一代的传播媒体。新媒体的特点主要有:数字化、融合性、网络化、智能化等。新媒体的出现和传输手段的变革,对媒体内容的质量和制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研究与应用;(2)交互电视技术研究与应用;(3)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4)基于人眼感知特性的数字电视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5)高清电视和超高清电视技术研究。

(6)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技术和多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7)数字电影和高清电视版权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8)数字电视测量和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9)数字视频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10)数字电视演播室技术研究与应用(11)立体电视技术研究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电视压缩编码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软、硬件设计分析能力和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在广播电视领域和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视频和多媒体系统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3.数字广播技术方向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音频广播技术正以大的步伐由模拟制向数字化过渡。

数字卫星广播、数字电缆(光缆)广播、地面数字广播等各具有不同的特点、相互补充,是今后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方式。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视频广播(DVB),在确保高质量和高的频谱利用率的基础上,正在向数字综合广播(DIB)发展。

数字广播技术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音频、视频压缩技术(信源编码技术)(2)信道编码技术(3)数字调制技术(4)发射机技术(5)网络技术(6)数据广播技术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

《产业经济学》专业英语词汇

经 济 学 院 《产业经济学》课 程 中 英 专 业 词 汇 对 照 表

课 程:产业经济 专 业:经济学

序号 中文 英文

消费偏好 1 产业结构 industrial structure 多样性消费 2 产业政策 industrial policy 购买力 3 产业发展 industrial development 规模报酬递增 4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技术进步 5 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所有权结构 6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primary/secondary/tertiary industry 有形产品 7 产业结构调整

industry structural adjustment

无形产品 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labor/capital/technology intensive industry 信息 9 产业结构演进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信息不对称 10 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信息不完全 11 优化产业结构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游戏规则 12 瓶颈产业 bottleneck industry 制度安排 13 支柱产业 mainstay industry

专业化经济程度14 产业结构升级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资本、劳动比 15 基础设施产业 infrastructure industry 广告 16 自然垄断产业 natural monopoly industry 反托拉斯 17 战略性调整 strategic restructuring 配置效率 18 国内需求 domestic demand 价格歧视 19 技术升级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掠夺性定价 20 城市化进程 urbanization process 限制性定价 21 经济增长方式 the ecnomic growth mode 兼并 22 知识经济 knowledge economy 讨价还价 23 多元化战略 diversified strategy 沉淀成本 24 产业组织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转换成本 25 市场结构 market structure 交易成本 26 市场行为 market conduct 市场份额 27 市场绩效

market performance 芝加哥学派 28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 “str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市场集中度 进入壁垒 entry barrier 集中度指数 30 优势企业 dominant firm 排他性交易 31 新进入者 new entrant 博弈 32 交易费用 transaction cost 政府干预 33 衰退产业 declining industries 产品兼容 34 公平fairness 价格战 35 搭便车者

free riders

产品创新

preference of consumption diverse consumption purchasing power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technology progress structure of ownership tangible goods intangible goo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complete information game rule

institution arrangement degree of economies of specializati

capital--labor ration advertising antitrust

allocative efficiency price discrimination predatory pricing limit pricing merger bargaining sunk costs switching costs transaction costs market share Chicago School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concentration indices exclusive dealing game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product compatibility price wars

production innovation

弱小企业 37 横向一体化 38 纵向一体化 39 产品多样性 40 企业规模 41 产品差异性 infant firms

horizontal integration vertical integration product variety firm siz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市场信誉 搭配销售 专利保护 反托拉斯政策 高技术产业 强强联合 market reputation tie--in sales patent protection antitrust policy high--tech industry

association between strong enterprpromote agriculture by applying sci42 垄断 43 竞争 44 垄断集团 45 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 47 垄断组织 48 跨国公司 49 完全竞争 50 垄断竞争 51 寡头垄断 52 规模经济 53 政府管制

monopoly competition monopoly group monopoly profit monopoly price monopoly organizati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perfect competi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oligopoly

economies of scale regulation

科技兴农 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经济秩序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企业家 破产 价格卡特尔 合谋 市场规模 市场秩序

advanc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economies of scale economies of scope entrepreneur bankruptcy price cartels collusion market size market order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学习心得

产业经济学学习心得

作为国贸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一些经济问题却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这学期,本着想学习一些真正有实用价值东西的想法,选择了产业经济学这门课程。

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这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决策和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正是我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必需的。在这堂课上最深刻的,同样也是最大的收获便是认识到自己以前学习中的不足,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内容包含了大一曾经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以及大二学习过的发展经济学。除此之外,我认为它同样可以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联系在一起,因为产业经济学中,产业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产业政策,它则是国家在宏观层面实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落脚点,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是产业政策实行的手段。所以这样看来,产业经济学是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它是几个学科的结合,必然对我们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老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的我们,除了深深的愧疚之外,便是对自己不足认识的愈发强烈。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东西。同样,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学科之间的互相融合。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学习到了,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只需要分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就足够了。这也是我们遇到这类问题,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并且我们一度认为这是最正确的想法。但产业经济学则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样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之间还有一个起着桥梁作用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部分: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发展和理论应用部分:产业政策。基本理论部分主要围绕产业结构演化以及优化调整问题、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产业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结构-行为-绩效问题、产业发展特征及发展水平等问题展开的,各个基本理论都与实际经济问题紧密相联。理论应用部分的产业政策则是政府根据产业经济学各种基本理论,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产业的状况及其发展实行必要的干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经济活动组织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同的产业政策在不同国家的实施效果却大大不同,这就要求在对产业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和具体应用时,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的评价,也需以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作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以偏概全,对产业政策的作用及功效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同样的,产业政策根据服务和作用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区域产业政策、产业开放政策四个部分。这些都是我们在这门课程学习中所必须要了解的。

另外一个巨大的收获,相当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延续,这便是我们对于当下政治以及经济现象的把握和理解。如以往的双十一,大家所能做的便是去淘宝抢购自己早已看中的打折产品,而产业经济学则教会我们看到双十一背后的问题。双十一一天,淘宝的营业额350个亿,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经济发展的信号。正如针对这一事件,引起万科执行副总裁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反驳一般,我们学会了认识事件背后的本质。这是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而电子商务移动终端的使用量的变化,则似乎是向我们预示着电子商务将要发生的更大的变化。再如,本应该了解却没了解到的李克强经济学,本以为已经没有挖掘潜力的白酒行业,哇哈哈却出乎我们意料的进行了茅台镇巨额投资。160亿的资金注入,是否会完成中国白酒行业洗牌之一目标。这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的,这也是产业经济学给我们的思考,教会我们更深层次思考问题的方式。

对于其他的专业课程而言,产业经济学的授课方式和结课考试方式都是创新的,同时也是更适合我们,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的。

老师,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授课老师,无疑是最适合,也是最能够了解我们学生的需求与不足的。用他的话讲,就是我们看问题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学习知识要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这也是他在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用在课上学习到的东西,对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因。这其中包括对于家乡产业的分类与研究,这让我们在了解家乡产业的同时,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之前认识的片面。如我的家乡三门峡,之前一直模糊的认为主要以黄金和苹果产业为主。但是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才发现主导产业是有色金属选矿及冶炼,并且对于各个产业的构成比例也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次的结课考核中,为了让我们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对一个产业进行自主分析,老师最终选择了取消常规的考试,而产业分析的表现即代表这门课程所学。起初,对于取消考试我们基本只有庆幸,毕竟会少很多东西需要去准备,但当我们真正的融入这个任务,真正自己去做一份产业分析报告的时候,我们才明白,老师的决定是多么的合理。

我们选择的是湖南的红茶产业,这个选题在现在看来,真的不算很明智。至少与其他选择快递,空调,乘用车产业的选题相比,是有很多不足的。最明显的就是这个产业缺乏真正的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这也就加大了我们在做这个行业分析的时候的难度。但由于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我们还是决定继续将这个产业做下去。就像其他的组一样,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大量的问题,很明显产业分析是与我们之前所做的那些报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首先,它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分析。当然,这些数据还必须具有时效性,不然这便是一份过时的产业分析报告,是没有意义的。在做行业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收获主要有两个,一个便是对于行业的大体情况有了了解,另外一个便是由于报告的需要,我们对于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系统性的回顾。当然,这在我们取消考试时是想不到的,这也是我们专注的去做产业分析报告的一个额外的收获。

在这份产业分析报告中,我们主要运用到了市场营销、市场管理以及西方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遗留的漏洞和模糊区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产业分析中所需要的一些技巧、方法、模型,我们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却无法灵活正确的运用,这个时候回顾课本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回顾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融汇贯通的过程。相比于一场考试而言,这样的结课考核方式无疑更能够检验我们的学习收获,同样给我们更好的机会去融合我们的学科知识。这是单纯一场考试所难以做到的,尤其在当前这种考试机制下,由于都是大班或者中班教学,老师很难与同学形成良好的交流,虽然将考试分为平时和末考两部分,但平时最终还是参考的末考,这样,同学也不会注重平时的表现,也就没有办法真正学习到知识。

这样看来,产业经济学中,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授课和考核方法无疑是更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它很好的克服了大学生不注重平时,只在考试前突击的不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反思自己,融汇过去的所学,这对于我们能力的提升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的采用这样的形式,也希望这样的授课和考核方式更多的被学校采用,让更多的学生从其中得到提升。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试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yoto

产业经济学

一 简答题(15分*4,共60分)

1、产业经济学内容体系包括哪些?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是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制等为主要内容完整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是其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是其核心,博弈论已成为其重要分析方法。

(一)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 世纪30 年代,距今已有70 多年的历史。

(三)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四)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一、资源的供给(输入)

(一)劳动力的供给:

1、劳动力供给总量影响产业结构

2、劳动力供给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二)技术的供给,产业结构发展的根本动力

1、技术的进步→新老产业的交替→产业结构的变化

2、技术进步的不均等规律→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

3、技术的进步→激发新的需求

(三)自然资源的供给,产业结构的立足点之一

1、一国拥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该国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

2、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制约作用弱化。

(四)资金的供给,影响产业结构的直接因素

1、投资总量的增加→一般不会是各产业产出等比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化

2、投资结构的变化→各产业得到的投资量不一样→各产业发展的快慢不一样→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市场需求

(一)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及其分配

(二)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三)中间需求(初级品和中间品)与最终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四)产品的结构(同一产业众多产品的产出之间的结构)

1、同类特定的产品结构决定了特定的产业结构

2、同一产业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不同→产品结构改变→产业结构的转换。

(五)居民消费状况

三、环境影响

(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政策通过对全产业或其中某些产业的支持、保护或限制,直接干预一国的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政策。

2、产业组织政策。

(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战略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1)以初级产品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外需求);(2)以出口导向牵引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外需求)。出口多的行业在结构中比重增大。(3)以进口替代促进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内需求)。国内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较为一致→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先快后慢。

3、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是什么?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臵与再配臵,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4、产业政策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产业结构政策,即着重研究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政策。具体包括: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支柱产业的振兴政策,对某些产业的保护、扶植政策和对另一些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等。

2、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研究每个产业内部关系结构的政策。具体包括:反垄断政策、直接规制政策以及其他诸如中小企业政策、企业兼并政策等。

3、产业技术政策即有关引导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具体包括:研究开发援助政策、高新技术鼓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技术转移政策以及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等。

4、产业布局政策,主要是政府对本国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及生产力在地域空间上进行组合分布的政策。可分为宏观布局政策、中观布局政策和微观布局政策。

5、产业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政府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指向方面的政策,具体包括有关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支持政策。

6、产业国际竞争力政策,主要是政府为提高或保护本国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而推行的政策。具体包括进口保护政策、出口鼓励政策、产业扶植政策等。

二 论述题(20分*2,共40分)

1、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别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积极应对?

优势:区位、科教、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现代产业体系完善,要素成本较沿海地区有优势,产业承接平台空间广阔,内销市场具备可观规模,科技与人才优势突出。中部崛起将形成以武汉为增长极的城市群与长株潭为一体的城市群,使得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有望在未来中部区域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取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劣势:开放型体系有待完善,产业配套能力有待健全,保税物流及通关体系有待建设,服务软环境有待改善,产业转移信息指导亟待完善。

机遇:国家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的结构性调整,为湖北提供了承接开放型产业转移的增量性机遇。

挑战:① 转出产业资源总量具有一定程度的稀缺性,加大了中西部省市的竞争压力。

当前,第四次产业转移仍处于启动阶段,产业转移高潮的来临仍需要阶段性的演进。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企业不仅未形成产业漂移潮,且世界制造业依然增加在珠三角的投资。

② 中西部地区、沿海欠发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纷纷打造引资洼地,在承接产业转移领域比拼招商优惠政策,形成激烈竞争。

当前中西部各省市、沿海省市欠发达地区、东南亚国家纷纷采取强力措施承接产业转移,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大的措施力度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形成了一种赶超挤压、“僧多粥少”的逼人态势。

③ 湖北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平衡地区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挑战。

沿海发达地区经过近30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后,环境容量压力正成为伴随而来的突出问题。

此外,伴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湖北可能成为国家层面划定的重点开发区。

但在省级层面,将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且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建设用地预留空间少,供需压力随时间推移将加大。各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如何与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关系,成为一项新的挑战。

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其资本寻求扩张,谋求增值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在承接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产业转移的趋势,了解产业转移的需求,同时还要深入分析自身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找准对接点,方能获得最佳的耦合效应。从天门的实际出发,要积极发挥四大优势,实现有效对接。

一是发挥区域优势,推进与加工贸易和生产服务业的对接。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与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的对接。三是发挥产业优势,推进特色产业的协作配套和产业链的对接。

四是发挥综合成本低廉优势,推进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工、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的依赖程度较高。

不断完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

第一,坚持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一是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强化专班招商、驻点招商和以商招商,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扩大回归工程效应,不断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机制。着重完善统计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以及奖励机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党政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提高承接的针对性。搭建产业转移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地区待转产业信息,为承接转移创造便利条件。遵循国际惯例,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项目,加强投资项目的综合性分析和集中推介,提高项目成功率。四是建立健全与东部地区的联动机制。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沟通联系,积极与之建立高层领导和政府对话互访机制和沟通机制,探索与发达地区的园区之间、商会之间、行业协会之间、企业之间的多种对接,开展经贸、科技、教育、人才等交流活动以及干部挂职、培训工作。五是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坚决不引进违背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高、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项目。

第二,不断加强承接区建设。把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的承接区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建立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承接平台。优化产业分工。科学规划,对园区和工业小区进行合理定位,避免产业趋同,重复建设,分散产业竞争力。三是促进园区的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以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活配套产业,不断提高园区的承载功能、服务功能和配套功能。

第三,进一步突破瓶颈制约。建立健全物流体系。加强物流通道建设。在支持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重点工业园、重点企业的物流通道建设和境内交通通道建设。搞好汉江和汉北河疏浚,畅通水运通道,发挥水运功能。加强物流节点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企业。四是抓好企业用工服务。加强招工平台建设,建立用工信息发布机制和沟通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用工招聘活动。实施“劳动力回归”工程和“劳动力涵养工程”,加强劳动力储备。整合现有培训力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改善用工环境,完善用工保障机制,确保劳动者安心、安身在市内企业就业。

第四,着力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经济发展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现在各地招商引资拼优惠政策的空间已经很小,下一步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软环境上,特别是服务环境方面。一是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快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天门、优质服务”等四大环境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环境责任

追究制度,加大对破坏经济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第五,抓紧建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制。科学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出台促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和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意见,明确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加强财政投入,加大对产业转移项目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实行承接产业转移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激励机制和工作推动机制。、从产业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2009年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背景、核心主旨和预期效应。

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1月1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4日)、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1日)、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8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2月25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

一、钢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二、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臵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臵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三、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四、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

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意义重大,有助于其市场份额提升及推广。

五、船舶工业: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主要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拟出台单壳油轮和化学品船以及老旧船舶的报废更新政策;提前实施进入中国水域的单壳油轮淘汰政策。

主要影响:中国造船业订单以散货船为主,大约占比70%左右,这项政策将有利于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调整运力结构。而目前全球油轮在手订单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单壳油轮淘汰所新增需求,因此不会在国际范围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产品基本代表相应领域的国家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对这两家公司的发展相对有利。

六、电子信息:集中实施六大工程

主要措施: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主要影响:规划对于通讯设备行业(3G及宽带)、电子行业、彩电行业以及软件行业构成利好,同时,将推动国内服务外包需求的成长及对本土基础软件企业需求的增长。

七、轻工业:惠及45个细分行业

主要措施:扩大城乡消费。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加糖、乳制品、盐、纸浆等产品的收储。

主要影响:轻工业总共涉及大约45个大小行业,预计食品、家电有望成为振兴重点。但是国家政策对于短期行业景气难以起到明显的支撑。“家电下乡”对大家电的需求有直接拉动作用,但是众多外向型经济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受国际经济恶化影响而返乡,农民购买力(需求)变化制约了“家电下乡”的效果。

八、石化业:控制总量布局产业

主要措施: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建产能,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扶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

主要影响:振兴计划旨在调整控制总量,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升级。由于目前很多大宗产品价格倒挂,出口退税和关税调整不会起到很大作用。振兴规划中,炼油、农业化肥与农药、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将得到有力扶持。

九、有色金属:收储成为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收储”将是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措施,具体可能包括落实及增加收储计划、推动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国外资源并购、落实直购电试点、降低电价、合理调整税费以及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改的支持等。

主要影响:“收储”对于扭转国内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库存高企的困境有直接作用,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收储的铝厂、锌厂等企业,他们面临的库存压力已经相对较小,现金压力减轻,由此可能使得市场抛售压力缓解,从而使得部分金属价格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试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yoto

一 简答题(15分*4,共60分)

1、产业经济学内容体系包括哪些?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是以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制等为主要内容完整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是其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是其核心,博弈论已成为其重要分析方法。

(一)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二)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 世纪30 年代,距今已有70 多年的历史。

(三)产业组织学(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四)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一、资源的供给(输入)

(一)劳动力的供给:

1、劳动力供给总量影响产业结构

2、劳动力供给结构影响产业结构

(二)技术的供给,产业结构发展的根本动力

1、技术的进步→新老产业的交替→产业结构的变化

2、技术进步的不均等规律→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

3、技术的进步→激发新的需求

(三)自然资源的供给,产业结构的立足点之一

1、一国拥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该国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

2、技术进步,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制约作用弱化。

(四)资金的供给,影响产业结构的直接因素

1、投资总量的增加→一般不会是各产业产出等比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化

2、投资结构的变化→各产业得到的投资量不一样→各产业发展的快慢不一样→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市场需求

(一)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及其分配

(二)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三)中间需求(初级品和中间品)与最终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四)产品的结构(同一产业众多产品的产出之间的结构)

1、同类特定的产品结构决定了特定的产业结构

2、同一产业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同→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不同→产品结构改变→产业结构的转换。

(五)居民消费状况

三、环境影响

(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政策通过对全产业或其中某些产业的支持、保护或限制,直接干预一国的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政策。

2、产业组织政策。

(二)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战略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1)以初级产品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外需求);(2)以出口导向牵引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外需求)。出口多的行业在结构中比重增大。(3)以进口替代促进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内需求)。国内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较为一致→产业结构变动呈现先快后慢。

3、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是什么?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臵与再配臵,来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4、产业政策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产业结构政策,即着重研究各产业之间关系结构的政策。具体包括: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支柱产业的振兴政策,对某些产业的保护、扶植政策和对另一些产业的调整援助政策等。

2、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研究每个产业内部关系结构的政策。具体包括:反垄断政策、直接规制政策以及其他诸如中小企业政策、企业兼并政策等。

3、产业技术政策即有关引导和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具体包括:研究开发援助政策、高新技术鼓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技术转移政策以及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政策等。

4、产业布局政策,主要是政府对本国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及生产力在地域空间上进行组合分布的政策。可分为宏观布局政策、中观布局政策和微观布局政策。

5、产业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政府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指向方面的政策,具体包括有关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对环境保护产业的支持政策。

6、产业国际竞争力政策,主要是政府为提高或保护本国产业国际竞争能力而推行的政策。具体包括进口保护政策、出口鼓励政策、产业扶植政策等。

二 论述题(20分*2,共40分)

1、湖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别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积极应对?

优势:区位、科教、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现代产业体系完善,要素成本较沿海地区有优势,产业承接平台空间广阔,内销市场具备可观规模,科技与人才优势突出。中部崛起将形成以武汉为增长极的城市群与长株潭为一体的城市群,使得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有望在未来中部区域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取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劣势:开放型体系有待完善,产业配套能力有待健全,保税物流及通关体系有待建设,服务软环境有待改善,产业转移信息指导亟待完善。

机遇:国家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的结构性调整,为湖北提供了承接开放型产业转移的增量性机遇。

挑战:① 转出产业资源总量具有一定程度的稀缺性,加大了中西部省市的竞争压力。

当前,第四次产业转移仍处于启动阶段,产业转移高潮的来临仍需要阶段性的演进。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企业不仅未形成产业漂移潮,且世界制造业依然增加在珠三角的投资。

② 中西部地区、沿海欠发达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纷纷打造引资洼地,在承接产业转移领域比拼招商优惠政策,形成激烈竞争。

当前中西部各省市、沿海省市欠发达地区、东南亚国家纷纷采取强力措施承接产业转移,以更高的发展定位、更大的措施力度比环境、争客商、引项目,形成了一种赶超挤压、“僧多粥少”的逼人态势。

③ 湖北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平衡地区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保护环境之间关系的挑战。

沿海发达地区经过近30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后,环境容量压力正成为伴随而来的突出问题。

此外,伴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湖北可能成为国家层面划定的重点开发区。

但在省级层面,将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且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大、建设用地预留空间少,供需压力随时间推移将加大。各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如何与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关系,成为一项新的挑战。

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质是其资本寻求扩张,谋求增值的过程,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在承接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产业转移的趋势,了解产业转移的需求,同时还要深入分析自身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找准对接点,方能获得最佳的耦合效应。从天门的实际出发,要积极发挥四大优势,实现有效对接。

一是发挥区域优势,推进与加工贸易和生产服务业的对接。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与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的对接。三是发挥产业优势,推进特色产业的协作配套和产业链的对接。

四是发挥综合成本低廉优势,推进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工、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的依赖程度较高。、从产业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2009年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背景、核心主旨和预期效应。

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1月1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4日)、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1日)、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8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2月25日)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

一、钢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二、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臵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臵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三、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四、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

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意义重大,有助于其市场份额提升及推广。

五、船舶工业: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主要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拟出台单壳油轮和化学品船以及老旧船舶的报废更新政策;提前实施进入中国水域的单壳油轮淘汰政策。

主要影响:中国造船业订单以散货船为主,大约占比70%左右,这项政策将有利于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调整运力结构。而目前全球油轮在手订单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单壳油轮淘汰所新增需求,因此不会在国际范围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产品基本代表相应领域的国家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对这两家公司的发展相对有利。

六、电子信息:集中实施六大工程

主要措施: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主要影响:规划对于通讯设备行业(3G及宽带)、电子行业、彩电行业以及软件行业构成利好,同时,将推动国内服务外包需求的成长及对本土基础软件企业需求的增长。

七、轻工业:惠及45个细分行业

主要措施:扩大城乡消费。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加糖、乳制品、盐、纸浆等产品的收储。

主要影响:轻工业总共涉及大约45个大小行业,预计食品、家电有望成为振兴重点。但是国家政策对于短期行业景气难以起到明显的支撑。“家电下乡”对大家电的需求有直接拉动作用,但是众多外向型经济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受国际经济恶化影响而返乡,农民购买力(需求)变化制约了“家电下乡”的效果。

八、石化业:控制总量布局产业

主要措施: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建产能,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扶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

主要影响:振兴计划旨在调整控制总量,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升级。由于目前很多大宗产品价格倒挂,出口退税和关税调整不会起到很大作用。振兴规划中,炼油、农业化肥与农药、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将得到有力扶持。

九、有色金属:收储成为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收储”将是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措施,具体可能包括落实及增加收储计划、推动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国外资源并购、落实直购电试点、降低电价、合理调整税费以及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改的支持等。

主要影响:“收储”对于扭转国内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库存高企的困境有直接作用,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收储的铝厂、锌厂等企业,他们面临的库存压力已经相对较小,现金压力减轻,由此可能使得市场抛售压力缓解,从而使得部分金属价格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十、物流业:减轻金融危机冲击

主要措施:可能将仓储、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的营业税税率与运输业统一,调低为3%;扩大营业税差额增收范围、对我国物流园区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等。

主要影响:物流业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规划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危机对物流体系的冲击。

下载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

    《产业经济学》复习提纲一、考试题型 1、不定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2、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 3、简答题:5题,共25分。 4、论述题:2题,共30分。 二、复习内容: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论文

    解析双11战略的成功 ——双11电商促销行为的绩效分析(以阿里巴巴为主要对象) 摘 要 从2010年起,阿里巴巴公司开始将一个虚拟网络节日“光棍节”打造成一个消费者购物的节日,在......

    产业经济学论文

    本科实验报告 题目 论四川餐饮业在当前经 济发展形势下的转型 学生姓名 肖俊 教学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张淑英 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 学 号 201531100305 经......

    产业经济学题库

    杨公仆版 产业经济学 复试习题全集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 四、辨析题1 、 产业的经济活动......

    产业经济学复习

    单选题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B、战略关联分类法 C......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1. 产业: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或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5*5分 当做论述题回答) 1.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也有国有企业? P15 1. 自然垄断。对于像铁路和供水、电力等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征。它固定成本很大,但是一经......

    产业经济学讲稿

    产业经济学讲义 课 程 说 明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面向21实际的高等教育教材系列教材--《产业经济学》(21世纪教材),由苏东水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第二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