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苟仲文
中国教育报2015年02月03日第2版
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伴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传思想工作随之被共产党人所掌握。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提出要把“努力进行宣传工作”作为入党的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入开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工农民众正确认识革命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坚定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根本任务,动员广大人民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践证明,9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与我们党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密不可分。
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这一论断,深刻道出了社会主义大学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道出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高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人民,高校是重要渠道,广大教师是重要力量,广大学生是重要对象。高校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关系到“两个巩固”的历史重任,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其次,高校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目前,哲学社会科学70%以上的研究人员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2/3出自高校。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主线,及时跟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步伐,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高校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第三,高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切实增强高校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师生员工中释疑解惑、疏导情绪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净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舆论氛围,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高校落实育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13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高度,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怎样认识宣传思想工作、怎样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党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3年12月召开的第二十二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调了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2014年8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2014年10月,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深刻阐述了事关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
二、深刻认识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宣传思想工作作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具有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
1.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尽本职的必然要求。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就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帮助师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审美情趣。而这些都是宣传思想工作职责所系、优势所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勇于担当、不负众望。
2.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书记指出,任何改革的实施、工作的推进,都需要准确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宣传思想工作也不例外。舆论导向正确,是高校师生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高校师生之祸。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职责的重要组成和重要体现。在高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使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成为宣传党的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有效阵地,切实把师生员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当好“改革宣传员”。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答疑释惑,解读政策,引导师生多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面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积极参与、宣传、服务高校综合改革,凝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正能量,当好“改革突击队”。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树立问题意识,主动回应社会和师生关切,抢占舆论传播制高点,正确引导校内外舆论热点,有理有力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当好“改革发言人”。历史昭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将伴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得到凸显。
3.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新闻宣传树形象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宣传思想工作大有可为。新闻宣传既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学进行组织传播、行政管理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新闻宣传既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路线和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也要充分掌握和利用新闻规律、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实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宣传效果。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关注自身形象建设,把新闻宣传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校新闻宣传也越来越有力地发挥了提升学校形象、展示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作用,高校宣传工作也因此有了“形象大使”的美称。当然,宣传思想工作除做好正面宣传外,还要做好应对负面信息、维护学校声誉的工作。学校好的声誉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损毁可能就在一瞬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勇于迎战,敢于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
4.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设厚底蕴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大学始终承载着文化传承、整合、引导和创新的重要使命,具有以文化人和以人兴文的双重职责和优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力军。弘扬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以文化人的理念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新模式,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宣传思想工作要构建文化育人体系,拓展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境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学文化,积极培育对师生有凝聚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文化,培育弘扬大学精神,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三、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抓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当前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高校宣传思想领域取得的成绩,印证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国13亿人的奋进力量。多年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进展,宣传阵地管理取得新成效,大宣传格局建设取得新推进,为维护全国和谐稳定和推动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2014年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挥了团结鼓劲、凝心聚力的特殊作用。2014年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数据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过93%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向上的主流。
2.高校宣传思想领域面临的形势,加剧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复杂性。当前,中国已踏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良好的内外舆论环境。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趋复杂,一些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大对我进行战略围堵和牵制遏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部分社会突出矛盾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凸显出来,宗教极端思想对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过好“互联网”这一关,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舆论生态环境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一方面,一些社会媒体将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有意放大;另一方面,高校的好经验、好故事,存在着“不会讲、不善讲、讲了不爱听、听了没人信”的被动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应对。
3.高校宣传思想领域存在的问题,凸显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性。尽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的高校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视不够、行动滞后、保障乏力;一些教师的理论水平、师德师风亟待提高,运用理论阐释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还有欠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和学术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课堂、讲座、论坛、出版、社团等阵地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意识形态领域噪音杂音时有出现;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和新媒体运用能力亟须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还需从理论上、口头上、笔头上进一步提升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工作体制机制,配齐建强工作队伍,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体会
全文共七部分内容: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原则:
(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主要任务:
(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制定印发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是对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意见》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阵地意识明显提升,广大师生牢记立德树人崇高使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生力军。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两办印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文件,对于我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体现了哪些重要思路
答:《意见》立意高远、总揽全局、体系完整,体现了许多重要思路。突出的是:
一是必须牢牢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思想贯穿《意见》始终。
二是《意见》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逻辑,明确提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法、条件保障等,要求校内外协调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格局。这是从整体上统筹规划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充分体现了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内在规律的把握。
三是立足建设发展和依法管理并举,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突出建设、强化管理。在强调正面建设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大格局思路,求实招、求根本转变;强调依法依规管好宣传思想阵地,对违法违规的人和事要严格管理,不给宣传错误思潮的观点言论提供平台,净化立德树人环境。
《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一是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宣传教育是坚定高校师生理想信念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二是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三是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
四是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完成好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
二是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
三是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近期要采取哪些举措
为确保《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下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组织学习,统一思想。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订系统的学习宣传方案和计划,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意见》精神,通过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意见》的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将《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实到办学理校实践中,落实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落实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各项工作中。
二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教育部将根据《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细化现有工作方案和举措,明确时间进度、工作成果、督促检查等具体安排,并要求各地各高校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细化目标任务,科学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把《意见》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三是加强领导,确保实效。教育部将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教育巡视的重要内容,定期加强对学习贯彻《意见》情况的督查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督办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要求各地各高校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机制,经常研究,及时加强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各方支持参与、协调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良好局面。各高校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强化“四种意识”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近期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当前,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为阐述中国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理念、手段、方法、载体、语言、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致使高校这个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面临被各种错误思潮攻占的危险。因此,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就是要强化高校教师的“四种意识”。
强化政治意识是首要之举。我国的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这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原则,也是最低要求。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不少教师政治观念淡薄,整日忙着“拉项目”、“讲学”、“创收”,却以“没有时间”为由逃避政治理论学习,即使学了,也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在课堂上、互联网上抹黑中国、美化西方社会,产生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政治意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之举。学校各个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建立高校教师的退出和淘汰机制,将那些长期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肆意攻击党和政府的人一概清理出高校教师队伍,净化高校空气。
强化责任意识是有效途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把它做好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所有部门和任课教师都有责任,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是教学部门的责任,教师身处教学一线,与学生接触频繁,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养成具有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应当包含的内容就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其应当承担的使命;其他公修课和专业课教师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同样能够感染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也是行政部门的责任,行政部门的老师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同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强化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关键在于建立一种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高校所有部门和所有教师的合力,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叠加效应。
强化阵地意识是必然选择。当前,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主义”等西方思想已开始渗透,“新儒家”、“历史虚无主义”等国内错误思想也趁势蔓延。面对这种情况,有些高校教师或是漠视,或是放弃,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阵地意识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选择。要让广大教师明白上述错误思潮的危害与本质,它们的目的是搞乱中国,使中国要么走回封闭僵化的老路,要么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注重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优势,组织他们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歪理邪说展开论战,将其驱逐出大学校园。同时,还要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邀请他们开通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利用新媒体发声,让主流社会舆论占据大学校园的网络空间。
强化底线意识是必要举措。底线,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行为或者道德的最低期望和要求。逾越底线,必然受到公众的批判和谴责。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底线)、严格的法律观念(法律底线)、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底线)是高校教师的社会标签,也是高校教师必须时刻谨记的行为底线。然而,细心观察,近些年少数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法律观念淡薄、道德品质恶劣,做出许多与自身地位甚不相符的举动,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少数高校教师的拙劣表现使青年学生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他们对宣传思想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排斥情绪和抵触心理。因此,强化高校教师的底线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举措。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内化为广大教师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同时,要让高校教师敢于“亮剑”,对少数害群之马进行严厉惩处,纯洁高校教师队伍。
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这四种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共同强化这四种意识,将其融入广大教师的血液和骨髓当中,宣传思想工作这项强基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讲话中,王维书记谈了三点要求:
党委书记王维就如何贯彻落实59号文件精神,对2015年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部署。讲话中,王维书记谈了三点意见:一是统一思想、突出主题,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新内涵。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内涵,首先要领会好、落实好“三个融入”,要将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到学校特色办学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到汇聚发展改革正能量中;二是紧抓重点、形成合力,搭建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要唱响主旋律,做到想唱主旋律、敢唱主旋律、会唱主旋律。要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要强化监督、健全理论课堂阵地管理,管好宣传思想阵地。要形成合力,发挥平台效应。要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研究会的引领作用,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抓好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校内宣讲工作,还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是转变思路、提升能力,认识宣传思想工作新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主动研究如何提升能力,抢占新媒体、用好新媒体。
最后,王维书记要求,要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这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全校师生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必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不辱使命。他希望,在省市委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校思政工作研究会的协调引领下,学校各条战线共同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讨论:
高校当好师德“红线”看守者
教育部9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科研弄虚作假、性骚扰学生等七类触及师德“红线”的行为将受到严惩。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还将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术业不精的教师充其量教不好学生知识,但心术不端的教师却会带坏学生的品格。近年高校教师学术造假、收受贿赂、性骚扰学生等失德行为屡屡见诸报端,由于一些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致使一些道德败坏的教师难以受到处罚。
高校教师失德行为多发,严重伤害了教师队伍和高校的形象,高校自身疏于管理难辞其咎。近年多起失德案例暴露出一些高校日常管理中“重科研,轻师德”问题严重,对违反师德的行为不主动追究,甚至“护短”,将严重违反师德的教师仍然留在讲台上。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高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应组建师德建设委员会,并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
教育部这一规定对高校师德管理责任的强化值得肯定,但制度最终转化为师德建设的助推力,还需要高校积极作为。师德建设委员会能否发挥职能,师德考核能否真正做实,失德教师的处置能否及时、公平、公开,都将决定师德建设的成效。
履行师德建设的主体责任,高校一方面需要强化日常管理,尽快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将师德考核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置上,应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而不能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师德建设也需要形成合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发挥职能,帮助高校扎牢篱笆,防范和惩戒教师失德行为。高校教师也应当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捍卫职业尊严。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才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尹书记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32页后
佟刚全校科研工作及科技创新等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分七个部分: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4)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5)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5个坚持)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2)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3)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5)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检查制度,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意见》最后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加快推进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坚持高标准选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干部,高校党委宣传部长由学校党委常委兼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才培养。要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
第四篇: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袁贵仁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部署总动员。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好《意见》,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连续25年保持稳定,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师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任务更加凸显﹔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紧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正面引导。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常抓常新的工作。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生动案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我们底气充足的思想理念讲深讲透,使我们想说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要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弘扬正气、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二是直面突出问题,加强阵地建设与管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师生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分化的重点人群。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作是对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挑战,加紧对我渗透分化,方法手段更加隐蔽多样,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好《意见》,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主阵地。教材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坚决抵制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入我们的大学,打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体系,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提供坚实支撑。坚持“抓源头、抓审批、抓场地”,进一步规范宣传思想阵地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宣传阵地管理,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
三是重视网络建设,壮大主流舆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坚持管建结合、善管善用,按照网络生态和运行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治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机遇。加强网络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聘条件的办法,打造一支由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骨干学生组成的高校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他们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学术解释中国的奇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讲清楚说明白,让人民群众能够听懂和认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网站长远规划,推出一批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集中优势办出品牌。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管理,与有关部门协同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应急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让网络空间成为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四是坚持德才兼备,建强工作队伍。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关键在人。要强化高校党委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重视、抓得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高校党委领导能力的核心标准。加强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信”的问题,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把是否重视、是否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其次,要解决好“强”的问题,让搞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才。再次,要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规律,不断增强方法自觉,注重方法创新,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一是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大势能力。总书记强调,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战略思维,善于从全局和长远的高度思考问题。目前来看,我们所面临的大势,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大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过去封闭状态下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惯性思维,把意识形态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作为一种新常态,善于从战略层面应对和思考。其次就是把握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放在哪儿。青年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增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提高应对难题能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充分估计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底线思维,把工作基点放在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上,准备好对策。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赢得青年。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从这一点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极端重要、任重道远。贯彻落实好《意见》的各项任务,要宁可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形势想得严峻一些,拿出综合的、具体的、可操作、有效的实施方案,决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走过场,走形式。
三是增强系统思维,提高协同合作能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关涉教学、科研、管理各个领域,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善打组合拳,不断提高协同合作能力。目前,多部门协调配合、密切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协同合作,建立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把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法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善于以法治方式处理高校意识形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校规校纪的言行,要依法依规处理。着力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善于用制度管人管事,坚持依法治教与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第五篇: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它始终同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党的建设取得的进步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全党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重大关头,党的建设的进步对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尤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实践证明,抓住党的滋生建设,就抓住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这次全会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安居思危的忧患意识,表明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共产党执政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史积极应对国际新形势和新挑战,不断提高党观察分析形势、驾驭现代化建设复杂局面水平的迫切需要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历来都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根据。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明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指明前进方向。20世纪上半叶,面对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点,面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我们党紧紧把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举起了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面对世界社会主义方兴未艾、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面对中国百废待兴的局面,我们党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意愿,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面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及时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果断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紧紧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表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
全会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党作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执政党,要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不断提高我们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特别强调要全面分析和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扬长避短,坚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充分利用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因此,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形势、驾驭现代化建设复杂局面的本领,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是进入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执政党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这些情况错综复杂,使国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比如,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张扬,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不断,边界领±争端时有发生,世界很不安宁。又比如,尽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迅猛,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了冲击和削弱。再比如,尽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
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但也进一步拉大了穷国与富国、弱国与强国的差距,西强东弱和北富南贫的特点更加突出。还比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困难,而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推行霸权主义与反对霸权主义将成为21世纪的一个特点。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使世界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迫切需要执政党提高分分析判断形势、制定和调整金融和经济政策的水平。
当前,我们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之中。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目前来看,这场危机有
四个特点:第一是爆发快。以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2007年6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倒下为起点,次贷危机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以惊人的速度演变为一场金融危机,以至于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第二是来势猛。不仅参与次贷的金融机构首当其冲,而且未参与次贷的金融单位也未能幸免;不仅中小金融机构深受其害,而且不少资深的金融“巨头”也相继倒台。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接连倒闭,继投资银行引爆之后,商业银行步其后尘。第三是范围广。一方面,危机跨越了绝大多数国家,迅速冲击到
所有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面,危机覆盖了所有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危机不仅冲击了国际金融体系,而且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美、欧、日等主簧发达经济体已陷入衰退。第四是影响深。危机最直接的后果是严重冲击了世界金融体系,美国金融体系的完美神话变为泡影,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不得不反思甚至抛弃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崇拜,转而寻求新的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金融体系的重建。由于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的影响程度不同,国家之间实力的对比将发生变化。当前,这场危机仍在由美国向其他国家蔓延,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许多国家经济面临严重困难。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这场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立即行动起来,在不同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作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经
受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如果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不深入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仅了解本国,不了解世界;仅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仅知道今天,不知道昨天,不前瞻明天,就很难作出正确决策。
三是国际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诉,右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迫切需要执政党提高文化建设的主导能力。一个稳定的社会,不仅需要依靠坚强的政治领导,依靠经济的发展,依靠好的制度和法治,同时也需全体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如果一个执政党对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复杂变化不敏感、不研究,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那就无法掌好权,执好政,甚至有丧失政权的危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竞争和碰撞也更加激烈。特别是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越级大国,不仅掌握了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而且采取各种方式输出自己的文化,建立和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冷战结束以后,他们认为和平演变在苏东地区“结出了花朵”,因而更加看重思想文化的作用,加强了文化扩张和渗透的全球攻势,竭力把他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妄图在潜移默化中搞乱我国干部群众的思想,以达到“西化”的目的。为了配合这种攻势,一些学者纷纷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沦”、经济政治文化“无国界论”、“人权高于主权论”、“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等等,为文化扩张和渗透披上一层合法的、道德的外衣。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一些人积极响应,公开鼓吹“全盘西化”,政治上主张西方式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思想文化上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价值观上主张极端个人主义;歪曲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诋毁马克思主义,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对改革开放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反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生产格调低下、宣扬暴力和迷信颓废思想的影视、书刊作品,等等,都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对党的执政地位造成严重威胁。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党要领导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必须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妥善
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一是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
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三是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斗争和竞争,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就必须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这就给全党提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包括科学判断世界形势、有效驾驭复杂局面、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妥善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在内的执政能力,善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着眼,科学制定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牢牢把握外交丁作的主动权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严峻的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既要紧紧抓住重大的战略机遇,又要妥善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