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理学导论08-10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2008——2009学年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D 英美法系没有法律体系
9、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基本法》,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B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C 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D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
10、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它没有法律效力
B 它没有法律意义
C 它有一定的说服力
D 它会影响司法裁判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法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
A “恶法亦法”是自然法理论的主张
B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圣经》是法 C 国法中也包含有习惯法
2、法学方法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法条的理论
B 法律的解释
C 法的续造方法
3、法律权利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应然性
B 自主性
C 利益性
4、英国法系与美国法系的主要区别是哪些?
A 是否实行成文宪法
B 法院是否拥有违宪审查的权力
C 是否有联邦法与州法的区别
5、以下哪些是解决同一位阶法律渊源之间冲突的规则?
A 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
B 后法优先适用于前法
C 实体法优于程序法
6、以下哪些法律属于经济法这个法律部门?
A 《公司法》
B 《土地管理法》
C 《反不正当竞争法》
7、以下有关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有行为能力必有权利能力
B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定同时终结
C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8、司法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
A 公民必须平等地遵守我国的法律
B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
C 任何人在案件审判中,都理应受到平等的、公平的对待
9、类比推理所应当遵循的必要步骤包括哪些?
A 寻找判例
B 寻找案件事实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 判断相同点于不同点的重要程度
10、以下不属于正式解释是哪些?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A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物权法》的解释
B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对《刑法》的解释
C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合同法》的解释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国1970年《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该国2000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A于1999年12月从事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2000年5月法院开审此案。
问题:请依据“法律溯及力”的四个原则,分别说明法院应当适用哪个法律?
2、所谓法律的认可,实际上就是使得社会现存的习惯具有法律效力。认可有两种类型:明示认可与默示认可。同时,法律渊源有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这两个类别。
问题,请结合法律渊源的类别,分别说明两种认可之后的习惯属于哪种法律渊源?为什么?
3、我国婚姻法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08-09法理学导论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指引作用表现为: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法律的预测作用表现在:人们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实现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
2、法律事件是具有法律关联性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法律行为是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
3、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综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单行条例是根据自治权制定的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历史解释是指通过研究有关立法的历史资料或从新旧法律的对比中了解法律的含义。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5、强行性规则是指人们必须按照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来行为,不允许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不适用或改变法律规则的内容而行为,即不问人们的意愿如何必须加以适用的法律规则。
任意性法律规则是指允许人们在一定的限度内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选择是否适用法律规则所规定的内容,或者说允许人们在一定的限度内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确定为与不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即适用与否由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自行确定的规则。
二、单项选择
BCBCB
DCBCB
三、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BC
4、ABC
5、AB
6、BC
7、BC
8、AB
9、ABC
10、ABC
四、分析题
1、(1)依据“从新原则”,适用2000年刑法(1分);
(2)依据从旧原则,适用1970年刑法;(1分)
(3)2000年刑法为新法,与1970年旧的刑法处罚相同,故依据从新兼从轻原则,适用2000年刑法;(3分)
(4)1970年刑法为旧法,2000年刑法为新法,二者处罚相同,所以依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1970年刑法。(3分)
2、(1)明示认可,即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哪些已有的道德或习惯等规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认可的规范往往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分)
(2)默示认可,即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哪些社会规范是法律,而是通过法院在判决中援引的方式承认它们的实际的法律效力。(2分)
(3)明示认可具备法律效力,因此是正式法律渊源(2分);
(4)默示认可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是非正式法律渊源。(2分)
3、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1)家长的做法合法。(2分)
(2)本条是有关权利能力的规定(2分)(如果答行为能力的给1分,如果答既是权利能力又是行为能力给2分)。
(3)本条规定的是自22周岁起,男性才具有结婚的资格,因此是有关权利能力的规定。(4分)
4、(1)不违反,(1分)因为该法的目的在于打击犯罪,而张某并未犯罪。(3分)(或违反,因为自行脱逃国家的管束同样是犯罪行为,属于刑法打击的范围)
(2)目的解释,(2分)因为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2009-2010学年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A原则上案件按旧法处理
B原则上案件按新法处理
C从旧的精神在于维护法的安定性
D从新的精神在于保护公民的利益
6.国务院根据自己的法定职权制定的,是哪种类型的规范性文件? A.法律
B行政法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7.无过错责任的作用主要是哪一个?
A惩罚
B教育 C预防
D救济权利
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
B法律体系是部门法体系 C法律体系是静态体系
D法律体系是规范体系
9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10.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是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针对王海知假、买假、打假的行为,法院认为王海是“消费者”,这一解释是属于? A字面解释
B限制解释 C扩大解释
D体系解释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对法的汉语词源考察,表明下列哪些内容? A法来源于神明裁判
B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意义上,法与道、理通用
C在典章制度意义上,法与刑、律通用
2.下列哪些属于法的内容的范畴? A法律规范
B法律条文
C法律体系
3.权利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A.自由权
B请求权
C诉权
4.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制定的是成文法
B国家认可的是习惯法
C默示认可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的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5.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结构上,它们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在动态过程上,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C法实现不了规范作用,但仍然可以实现社会作用
6关于法律漏洞,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漏洞是法律局限性的表现
B立法理性的有限性导致法律漏洞
C加强立法理性会消除法律漏洞
7.关于法律效力的属地主义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本国法对处于本国领域内的本国人有效
B本国法对处于外国领域外的本国人有效
C本国法对处于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有效
8.关于法律的效力位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上位法高于下位法
B下位法和上位法相冲突,则无效
C法律位阶的适用顺序是,上位法优先适用于下位法
9关于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
B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C没有法律关系就没有社会关系
10.司法的属性有哪些? A裁判性
B中立性
C主动性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某民法典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来进行解释?理由是什么?
2.运用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理论来分析刑法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法律制裁--是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B 6C 7D 8C 9A 10C
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C 3ABC 4AB 5AB 6AB 7AC 8AB 9AB 10AB
四、分析题:
(一)1、属于法律原则
2、法律、习惯和法理;法律属于正式法律渊源,而习惯和法律属于非正式法律渊源
3、扩充解释
(二)1.主观目标说。因为从文本角度来说,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男男强奸罪名,立法者最初在定义强奸罪的时候仅仅考虑的是对妇女的保护。
2.假定条件:如果运用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的;行为模式:勿为——不得强奸妇女;法律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1.可诉性:可争讼性与可裁判性
2.能,原因在于法律所具有的属性并不必然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法律当中
(四)1.位阶理论:下位法如果与上位法不矛盾,那么应当使用下位法,而非使用上位法 2.不成立,因为法律漏洞的存在或者并非所有的权利都在法律当中得到明确的规定
(五)1.李明和父母;李明和同学;李明和商店;李明父母和律师 2.个人行为、双方行为(契约行为)、自主行为、私法行为
3.能要回钱,因为李明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不发生法律结果
五、论述题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
给分标准:1.回答应当围绕着法律的规范性展开 2.论述清楚,表达流畅
2009-2010学年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1.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3.实体法与程序法 4.法律事实与事实构成 5.立法与守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1关于法的特征,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法有国家强制性,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 B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具有程序性 C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具有国家意志性 D法和其他社会规范都是行为规范
2.下列哪项属于法的形式范畴?
A法律部门 B法律体系
C法系 D规范性法律文件
3从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看,下列哪项规则不属于依照这个标准进行的分类? A权利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权义复合性规则
4英美法系对法基本分类是哪一个?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5关于过错责任的过错,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过错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心理状态 B过错有故意和过失 C每个人都可能有过错 D有过错就有责任
6能够参加法律关系,在其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 C权利 D责任能力
7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法律规则在逻辑上有三要素 B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 C三要素在条文上缺一不可 D行为模式是核心部分
8法的渊源是指下列哪一项?
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社会渊源 D效力渊源
9按照权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权利分为哪个类别?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原有权和救济权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C绝对权和相对权 D法定权利和约定权利
10下列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法律规则适用于个案一定会产生正义的判决 B法律规则适用于个案也可能产生违反正义的判决 C法官可以用法律原则进行衡量,以达个案正义 D衡量的过程会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法的形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制定法是成文法 B判例法是成文法
C历史上,法的形式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2.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从旧原则? A旧的事项适用旧法 B旧的事项适用新法
C旧的事项,如果新法处理比旧法为轻,则适用新法
3关于法律部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 B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调整对象
C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一定不会调整同样的社会关系
4以下哪些是解决同一位阶的法律渊源冲突的规则? 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B后法优于前法 C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5关于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条文可以表述一个规则的全部要素 B几个条文可以共同表述一个规则的全部要素 C一个条文可以表述几个规则的不同要素
6关于行政法和行政法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B行政法规的内容有行政法 C法律的内容有行政法
7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非正式法源没有约束力 B非正式法源有法律意义
C法官在审理民事、刑事案件时,如果没有正式法源,可以援引非正式法源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8对于普通法,可以从下列哪些维度上进行理解? A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维度 B在根本法和普通法的维度 C在普通法和特别法的维度
9按照法律解释的尺度标准,下列哪些解释属于这一划分的结果? A限制解释 B扩大解释 C目的解释
10.按照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某省法院在司法审判中对法律的解释,不属于下列哪些解释?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释义到:“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问题:(1)请解释上述释义中的法意?
(2)请解释其中“廌”的法意?
2.标志宪法司法化的“齐玉苓案批复”于2008年底被最高人民法院取消效力,这与部分宪法学者支持宪法不具备可诉性的主张一致。
问题:(1)什么事可诉性?
(2)如果宪法不具备可诉性的话,那么可诉性是否还能成为法律的基本性质?
3.在上题中的支持宪法不可诉的学者们所持的主要理由是:宪法当中规定的各种具体权利都已经被其他的法律给予了更加具体化的规定,因此无需直接求助宪法诉讼。
问题:(1)何种法律渊源效力的理论能够支持上述学者的主张?
(2)你认为这些学者的看法成立吗?为什么?
4.A市出租汽车李某发现路边有一老者昏迷,于是将老者扶到自己车上,逆行向医院驶去。为了尽快到达医院,李某闯了三次红灯。《A市交通道路管理条例》 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请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分析如下表述:“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09—10法理学导论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的渊源--是指被承认具有法的效力,法的权威性或具有法律意义并作为法官审理案件的规范或准则的来源.法的形式--指法的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2.法律权利--是指由国家通过法律加以许可的自由意志支配的 行为范围.法律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主体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定人们应当作出和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界限.3.实体法--指主要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法律.程序法--指保证权利义务得以实施的程序和步骤的法律.4.法律事实--指具有法律关联性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事实构成--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构成的相关整体.5.立法--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 序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活动.守法--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的活动.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B 5C 6A 7C 8D 9B 10A
三、多选:
1AC ,2BC ,3AB, 4AB, 5ABC, 6ABC, 7AB, 8ABC ,9AB ,10ABC
四、分析题
(一)1.复习资料之期末试卷系列【校学委治学】
1.演绎推理,因为这个推理过程满足将法律事实这个小前提与法律规范的大前提结合起来得出判决结果。
2.可以,因为形式推理得出的结果存在实质理由上的缺陷。
(五)本题无标准答案
(1)回答“法律解释”得分为2-6分;(2)回答“目的解释”或“类比推理”得分为3-8分。(只有提供三项不同理由,且理由有说服力的,才能得到最高分,每少一项扣2分。没有理由只得最低分)
五、论述题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无标准答案。
给分标准:1.回答应当围绕一个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2.论述清楚,表达流畅
第二篇:法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法理学:是研究法和法律的一般原理、基本的法律原则、基本概念和制度以及这些法律制度运行的机制的法学分支学科。
2、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科学。
3、法学体系:是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法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划分或法学学科的分类
4、法学理论体系:是建立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法律理论观点、思想和学说体系。
5、法:1)马克思认为法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觉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施行行为规则的总称。
2)法是可以判断人们是非曲直进行公正的裁决,具有公平正义等价值取向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具有普遍性反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6、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具有规范性、意志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
7、法的形式:就是指法的内容要素的外在结构和组织形态。包括法条、规范性法律文件、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
8、法律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题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包括自由权、请求权、诉权。分为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9、法律义务: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是法律规
定人们应当做出和不得做出某种行为的界限。有限制义务、被请求义务、被诉义务。分类基本义务和普通义务;绝对义务和相对义务。
10、法律要素:是和系统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联系和作用的构成规范性文件内容
的要素、规则、原则和法律术语。有独立性、差异性、关联性的特点。
11、法律规则:是对一定的实施状态赋予明确的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具有独立性、可预测性、一般性的特点。由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构成。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控制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12、法律原则:是指能作为规则的来源或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或准则。具有不确定性、衡平性、强行性。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13、法律术语:是指具有法律性质或专门法律意义的用语概念。具有明确性、规范性、名词解释
统一性的特点。
14、法律渊源:是指效力渊源,一般地说,制定法是现代国家主要的法律渊源,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在中国的正式、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性法规(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八种。另外还有习惯、判例、政策三类非正式法律渊源。
15、规范性文件:全称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订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属于法的渊源。具有国家意志性、包含行为规则或模式、普遍性。
16、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是指对已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较系统的整理、分类或加工。包括法律汇编、法律编纂两类。
17、法律汇编:是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汇列成册。
18、法律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或某一类法律的全部规范性文件加以整理、补充、修改,或者在这些的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系统化的法律。
19、法的分类:是指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一般分类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特殊分类包括:公法和私法;普通法和衡平法;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20、法系:是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做的分类。主要分为民法法系,普通法法系,社会主义法系等。
21、民法体系:又称大陆法体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22、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23、法的效力:广义的法的效力泛指法的约束力和强制力。狭义的法的效力,则指由国
家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包括法的效力层次和法的效力范围。
24、法的效力层次:是指在一定国家法律体系的各种法的渊源中,由于其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不同,各种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形成的一个法的效力等级体系。主要依据立法主体;立法依据;效力范围为划分标准。中国的法的效力层次包括:最高层次宪法,第一层次基本法律,第二层次法律,第三层次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法规。
25、法的效力范围:是指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和什么事项有效:从而发挥法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象效力和事项效力四种。
名词解释
26、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在何时开始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溯及力的问题。生效方式包括公布之日起生效;具体规定本法的生效时间;比照其他法律;自试行之日起生效;到达之日起生效。废止方式包括:新法取代旧法;新法宣布之日旧法失效;有效期届满;宣布废止;历史任务完成自行失效。
27、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的问题。分为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在局部地域区生效、在域外生效。
28、法律的对象效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对哪些人有效的问题。其中对自然人的效力分为“属人主义”、“属地主义”、“折衷主义”、“保护主义”四种。
29、法律的事项效力:是指法律在实施的过程时,对于法律所规定的事项发生效力发生效力的问题。有法律明文规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一事不二罚原则三个基本原则。30、法律体系:又称法的体系,是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即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法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一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局限性、现行性、总括性、相关性、发展性。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发展性。
31、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常凡是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按照调整对象为主,以调整方式为辅的“主辅标准通”,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程序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军事法九大法律部门。
32、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合法性、意志性、权利和义务指向性。可分类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单务法律关系、双务法律关系和多务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3、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包括公民、组织、国家。
34、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法律资格。
35、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36、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特定性、实有性、个别性。
37、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精
名词解释
神产品、行为结果。
38、法律事实:是指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包括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39、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也即未履行合同义务或法定义务,或仅因法律规定而应承受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分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法律规定。具有法律依据性、国家强制性的特点。由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构成。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国家赔偿责任与违宪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40、法律责任的竞合:是一种常见的法律现象。由于某种违法行为,常常符合多种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从而在法律上导致多种责任并存或相互冲突的现象。
41、法律规范的竞合:是指同一法律事实的出现引起的两种以上的法律关系的产生,符合数个法律规范的要件,导致数个规法都适用的现象。
42、归责:即法律责任的归结,是指对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的活动。必须遵循责任法定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
43、责任方式:即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是指承担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如刑事处罚、行政罚款、赔偿损失等就是这种责任方式的具体化。包括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补偿(民事补偿、行政补偿、司法补偿)。
44、立法:1)狭义:是专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法律这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2)亦称法的制定,是指有权制定、补充、修改、废止和认可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或认可法律、法规的活动。
45、立法原则:亦称立法基本原则,是指在立法活动中所要遵循的主要准则。包括民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适时性原则。
46、立法程序: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在制定、补充、修改、认可或废止法律或其他具有法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我国的立法的程序: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案的公布。
47、法的实施:是指通过执法、司法和守法等途径,把法律规范具体运用于社会生活,使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活动和过程。分为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就能直接实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和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实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48、执法:即执行法律,亦称法律执行或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执法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名词解释
行政部门;授权组织。有执法主体特定性、执法内容行政性、执法活动单方性和主动性、执法范围的极广性四个特点。遵循依法行政原则、公平合理原则、注重效能原则三个原则。
49、司法:也称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具有主体法定刑,活动程序性,理念正义性三个特点。有正确、合法、及时三个要求。遵循平等司法原则、依法司法原则、独立司法原则和责任司法原则四个原则。
51、司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规定在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其他一系列法律中的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52、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的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规定的总称。具有社会性、法律性、意志性三个特点。包括行为、手段、结果三个客观要件、行为意思(需要、动机、目的)、行为认知两个主观要件。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意志行为与事实行为;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53、守法:亦称法的遵守,指人们按照法律规定,正确地行使法律权利,切实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包括守法者的政治意思、法律意识、文化知识水平、伦理道德观念、个性心理素质五个主观条件,社会政治情况、经济情况、法制情况、社会风尚状况四个客观条件。
54、违法:亦称违法行为,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主体由于主观上的过错所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并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照现行法律应当予以追究的行为,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55、法律解释:是指由特定的机关、组织或个人,根据国家的立法意图、法理原则和政策观点对现行的法律或者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等所作的必要说明。具有准确性、关联性、目的性三个特点。分为包括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学理解释、任意解释);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我国实行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导,国家机关分工配合,部门领域内集中垄断的解释停止。
56、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包括形式法律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实质法律推理。
57、法律监督:广义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狭义是指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的实施所进行的监督,旨在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具有权利性、外在性、强制性。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和对社会组织及公民的监督;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其体系包括国家监督(权力机关、行政
名词解释
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社会组织监督、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
58、法的实现:是指通过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过程,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结果。
59、法律秩序:是指通过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条不紊的状态。
60、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61、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功能。
62、法的价值:是法这种客体对人、阶级、社会的积极意义。是法的存在、作用和变化对这些主体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
63、效率:是指社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投入而获得收益最大化的比率。
64、人权:1)人权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权利,属于应有权利的范围,是指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2)人权就其实质而言,是国内法管辖的问题,又是 一种法律权利。3)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必须是一种实有权利。
65、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凡是建立在相同经济基础之上,具有相同阶级本质的法就属于同一种历史类型。66、法制:是法的制定、执行、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总称。
67、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利,使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
68、法的继承:是指不同类型之间在法律内容,法律形式上的某些联系。分为同质继承和异质继承。其内容包括科学性内容的法律条款、民主性的法律条款、有关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法规。
69、法的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异国异地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原则的引进、接收、迁移的表现和行为。
70、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个人法律意思和社会法律意识。
第三篇:山东大学网络学院《法理学导论》(A)
《法理学》模拟题1
一、解释下列名词。
1.法的目的解释 2.立法权 3.行为能力 4.法的功能 5.执法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法学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 2.试对比分析契约补偿和行政补偿 3.刑事惩罚及其种类 参考答案:
1.简述法学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要从全局、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所直面的法律命题及其历史嬗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方位考察。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必须注意遵循“对等原则”,即:在时间上,年代要大体相同或相近,对不同区域法律体系及其价值进行比较,如古代的东方法与西方法,中世纪的东方法与西方法等。在空间上,要注意对不同地域、民族、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在内容上,要注意法律制度中自身要素的复杂性,通过进行对应性比较分析,解释和描述人类社会法的共似性和差异性,揭示法的演进的规律性;同时,探讨人类法律思维的多样性,把握丰富多彩的世界法律思想和法学思潮。这样才可能克服法学研究中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司法权的独立性是说,应当保证司法权的运行不受不必要的其他力量的影响,排除非法律性力量的干涉。没有独立就不会有公正的司法裁判。为此,首先要确保由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不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示,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其次是应在法律实施方面独立于立法机关,除尊重和依循立法机关的立法产品之外,不接受其对个案的干预,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只发生在裁判之后,且只应存在依据级别管辖而必要的上一审级的监督。再次是应独立于大众传媒和利益倾向(不管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只服从法律理性的支配。此外,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司法系统内部的独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下级审法院相对于上级法院而言,必须自我管理、独立司法、依法审理、独立裁判;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也不能在其进行具体审判时进行干涉,而只能在其判决作出后,依上诉程序或上告程序变更其判决。二是各级法院中的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必须具有独立于其所在的法院的权限,在审理案件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面意见包括检察官控诉的影响,法官按“自由心证”和“无罪推定”原则办事,即法官凭自己的“良心”行使职权;在没有证据足以证明有罪前,从无罪方面考虑,只有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才能裁决有罪。提出这两条原则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法官不受任何人,特别是不受进行调查具体案件的有关行政部门的影响。2.试对比分析契约补偿和行政补偿
契约补偿是指发生在平等的权利主体之间的,一方出于对特定的更大合法利益的追求或保护而必须利用另一方的同样性质的利益并实际利用时,而依照公平、等值、充分原则,以实物、金钱等方式支付的补偿。契约补偿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等价有偿原则。契约补偿主要发生在拆迁、劳保等领域。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就出于公共利益需要依法进行征用时对原权利主体做出的补偿事项。行政补偿缘自这样一个基本理念:私有财产不可侵犯。非为公共目的并依法予以相当补偿,私有财产不被限制和征用。法律中涉及到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补偿决定的主要有:草原征用补偿、水面滩涂征用补偿、水资源补偿、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土地征用补偿以及蓄滞洪区利用补偿等,多与资源征用有关。3.刑事惩罚及其种类
刑事惩罚是指司法机关对于犯罪者根据其刑事责任所确定并实施的强制性制裁措施,刑事惩罚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可分为自由刑、生命刑、资格刑和财产刑四类。
三、论述题
1. 论法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
法的规律性是指法作为揭示、描述和反映社会关系的特殊社会存在所具有的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和可以再现的存在和运行的机理,它表征和宣示着法所固有的产生、成长、发展、变迁趋势及其功能的潜在与显在意义。
首先,法的规律性是客观的,即是说,法具有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在法的生成、发现与确认的过程中,在立法与司法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无视这种法的客观规律性,更不得违背法的客观规律性。
其次,法的规律具有可再现性,或重复有效性。法的规律的可再现性是说,在相同条件下,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会有同样类型或同样性质的法的产生和存在。
再次,法的规律性又是不可回避的。法的产生、成长、发展、变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事实,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决不是什么偶然的因素所致或某一个智者的发明创造。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法的规律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的形成经历了从神授法到习惯法进而成文法的过程。
第二,立法技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略到繁细。
第三,法的内容从压制、奴役人到激励、保护人。
第四,从身份的法、契约的法到人权的法。
可以说,法之所以能成为人的行为的准则,主要在于真正的法律能够反映和昭示这种客观规律,满足社会主体的一般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通过自己特有的法律规范明确、具体、肯定地表现出来,把人的行为引入正确的轨道。实际上法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决定的,或者说是源自于这种客观的规律性的。
第四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2.法律制裁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理学 》参考答案
一、1.D2.D3.B4.A5.A6.C7.B8.D9.B10.A
二、1.CD2.A3.BCD4.AD5.ABD
三、1.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
3.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4.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5.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四、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答: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标志主要有两点:
(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
(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答: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特征:(1)国家意志性;(2)规范性;(3)同一性;(4)逻辑性。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四)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答: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事实)的总和。这些要件包括: 违法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违法的客观方面,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国家机关。
(4)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反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违反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里状态。
五、1.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第五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事实分为()。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A.契约 B.判决书
C.裁定书 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假定 B.处理 C.制定 D.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D)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A.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A.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 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 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 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 全国人大的解释 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人民法院的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 B.刑事责任的原则 C.违宪责任的原则 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D)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A.有法可依 B.干部守法
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D)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 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 公法转向私法 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A. 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B.相互对立的关系
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
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 C.同学关系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A.自发形成的 B.强制灌输的 C.自觉培养而成的 D.自然赋予的
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A.大陆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 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 B.社会革命 C.先进的理论指导 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 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B.法与道德一致 C.法与道德无关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 B.中国人的意志 C.全国人的意志 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 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
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
45、法的规范性是指(C)
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 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C.意志关系 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范 D刑法
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B)
A.法律调整机制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儒家思想
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A.法治经济 B.人治经济 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
56、人身权利属于(A)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
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D)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经济因素
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法系家的解释 C.法官的解释 D.司法解释 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A法高于国家 B国家权力大于法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 D.物质生活条件 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66、国务院有权制定(B)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 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69、法的科学性是指(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 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
A.法有阶级性 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A.法的地域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A.法律调整机制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A.适用于特定的人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 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A.国务院 B.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B)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C)
A. 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A.指导思想不同 B.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80、法律事实分为(A)A.法律事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B)
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
A.约束人们的思想 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
C.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 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C)A.准用性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一般规范 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A. 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公共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 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D)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C)A.各级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
A.法的连续性
B.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法律移植是指(D)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党的政策对法有(B)A.制约作用 B.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B)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97、授权立法是(C)
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B)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D)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 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 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D)
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 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C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C)(D)
A.国籍法
B.国际法 C.法官法 D.选举法
E.知识产权法
2、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法理解释 D.行政解释
E.历史解释
3、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理论法学 D.概念法学
E.应用法学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违法必究
5、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
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 6.不是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C)(D)(E)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E.民法与刑法
7、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
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维护等级特权
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
C.法的废止 D.法的汇编 E.法的继承
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人民当家作主
10、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有(C)(D)(E)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强制性 D.严格的程序性
E.权威性和专门性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
A. 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制定 D.法律编纂 E、法律认可
12、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A)(B)(C)(D)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范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13、有权制定自治条例的机关有(A)(B)(D)
A.自治州
B.自治县
C.自治乡 D.自治区 E.特别行政区
14、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E)
A.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D.放弃做出一定的行为
E.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15、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则
E.法律学说 16.党的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地方有(A)(B)(C)(D)(E)
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适用的对象不同 D.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E.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7、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有(A)(B)(C)(D)
A.法律本身的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体制因素 E.政策因素
18、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A.宪法
B.行政法
C.商法 D.经济法 E.军事法
19、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 A.由国家制定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具有阶级性 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
E.是否具有规范性 20、狭义的法的效力包括法律ABCD A.对什么人有效 B.在什么地方有效 C.在什么时间有效 D.对哪些事情有效
E.对哪个国家组织有效 21.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ABCD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保障作用 D.必要的制约作用 E、认可作用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是指ABCE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E.法律作用平等
23、普通法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有ACD A.制定法
B.正义观念
C.习惯法 D.判例法 E.法律学说
24、就法律意识的主体来说,它可分为ABC A.单个人的法律意识
B.群体的法律意识 C.社会的法律意识 D.国家法律意识 E.阶级的法律意识
25、新颁布实施的法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对人的效力 C.法律溯及力 D.法的时间效力 E.法的对事效力 2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BC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国内法学 E、国际法学
27、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E.经济责任
28、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法律职业 E.新闻舆论
29、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E.暴力作用 30、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ABCDE A. 判例法是否为正式的法的渊源 B.是否倾向于采用法典形式
C.普通法法系法官有造法的功能 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 E.法律概念和术语不同 3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2.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BCD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3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BCD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34.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ABC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斗争经验的结果
C.批判继承旧法
D.废除旧法 37.下列有关政体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CD A.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政体决定于国体并服务于国体
C.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D.共和制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主种形式 38.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违法的客体? ABD A.违法行为 B.人和物 C.法律所保护的权益 D.违法行为作用的对象 39。我国宪法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其内容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外,还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 ABC A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 B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C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D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40.马某为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兼职律师,其在某知识产权案件中作为被告代理人,运用法学理论中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为其被代理人辩护,其意见被法院采纳。其意见属于下列何种性质? BC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非正式解释 D.正式解释 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 ABC 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
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
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BCD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 ABC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4.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 AB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母法与子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4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ABD A.加强立法 B.严格执法 C.有法必依 D.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