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考题详细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由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提出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是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可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可以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可以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和发展观。总之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辨证法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3、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答: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自古希腊以来漫长的人类知识发展所得出的历史结论。恩格斯曾经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自然界存在的本质。
系统性: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谓自然物质系统就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无论是无机自然物和有机自然物,还是人的生命肉体,都是以这种系统方式存在的自然物体。
层次性:自然界物质系统存在的层次性是物质系统互相联系的重要形式。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使得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即物质系统的层次性。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的等级结构,同一层次之间存在着相干性关系,低层次对高层次又具有构成性关系。
4、简述你对于宇宙的起源、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答:宇宙起源于一个物质和能量高度聚集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即宇宙大爆炸,大爆炸后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的下降,宇宙由“假真空”态转变为“真真空”态,释放出基本粒子,标志着宇宙诞生了。随后宇宙又经历了基本粒子形成阶段、辐射核合成阶段、宇宙实体形成阶段等,从而形成了我们的宇宙现状。至于宇宙的未来,如果按照恩格斯所言“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那么可能随着宇宙的膨胀,当其到达某一最大体积后就开始收缩,温度也随之升高,最终恢复到“原始火球”的状态,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宇宙再一次进行大爆炸,再一次膨胀,随着收缩和膨胀的无限更替,宇宙将不断地有生有灭、再生再灭、无限的循环下去。
5、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是怎样的?不可逆原理对你有何启示?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主要是不可逆性。有序、无序并存,平衡、非平衡并存,对称、非对称并存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1)可逆与不可逆:可逆与不可逆是刻画自然物质系统演化过程的一对范畴。所谓可逆,是指一个物质系统经过某一演化过程,从某种初始状态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着另一过程,使该系统与外界环境完全回到原来的初始状态,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或称该过程可逆。反之,如果不存在使系统与环境完全复原的过程,原来的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或称该过程不可逆。在自然物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可逆性总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不可逆性则是绝对的和无条件的。(2)时间箭头的不可逆性。对可逆性问题的研究,使人们从演化的角度对时间箭头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一个按牛顿力学运行的理想抛物体,如时间倒流,抛物体会从落点回到抛射起点。在时间倒流的图景中,轨迹和速度的变化仍符合牛顿力学。物质扩散过程则不同,时间倒流会使扩散的物质回收,这不符合扩散定律。可见,不同的理论关于时间箭头有不同的理解。不可逆原理的启示: 不可逆过程所导致的时间对称破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意味着、在有不可逆过程存在的情况下,演化才是可能的,质的多样性才是可能的。
按目前的理解,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近平衡态附近,那么,它的作用的确是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但是,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非平衡区,再加上其他条件,那么,它就是有重要建设性作用的。不可逆过程既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也可以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因此,与不可逆过程相联系的时间箭头即可以指向退化的方向,也可以指向进化的方向。
6、简述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天然自然:是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认识到的那些部分。其范围包括: a.人类目前的认识能力尚无法达到的宇观、微观空间。b.宏观世界中那些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人化自然:是指人类的观测手段所及并能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所构成的一个通讯系统。范围:从总星系到基本粒子。人化自然范围的扩展,是由人类的科学水平决定并表征的。人工自然:是指人类的时间手段所及并为人类的实践手段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可以看作是人与自然所构成的一个调控系统。
范围:a.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指生态系统;b.人类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
人工自然随着人类的控制手段的逐步进化而扩展,这种拓展过程由技术史所表征。
7、略论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性,列举一些人类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
答:实践活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和纽带,具有两重性: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由实践作为中介而建立起来的。这是因为,首先,人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正是这一实践使得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而成为与自然界互为对象的自然存在物:其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了解自然界的现象,探索自然界的性质和规律,认清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再次,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改造自然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既是自然的征服者、消费者,又是自然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例子:
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8、列举一些西方研究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或学派及代表作 答: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人类处在转折点》,《冲出浪费时代》,《能源:逆流》(1978)、《通向未来的道路》,《世界的未来一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等;环境伦理学代表 哈丁的《公有地的悲剧》,怀特的《当前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环境伦理思想先驱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再版及《大地伦理》;环境哲学与动物权利论方面有泰勒的《尊重自然》,诺顿的《为何要保存自然的多样性》,萨果夫的《地球的经济》,哈格洛福的《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考利科特的《捍卫大地伦理》等。
9、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有哪些主要内容?论述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答:所谓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指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即自然界的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达到同步的状态。自然界的演化必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时带动自然界向有利于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演化,整个人与自然关系达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有: ●要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牢固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
●努力发展自然科学,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
●提高技术水平,合理拓展人工自然范围,增强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发展社会科学,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发展人文科学,实现“人的革命”。(人类儿童期→成人期的成长;文化上的革命;开发人的潜能)
途径:(1)从理论方面,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的系统观念,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认识基础。(2)依靠科学技术来合理地调节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最直接的有效途径。(3)解决好人类社会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二、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三、三、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四、第一,要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使生态保护有法可依。
五、第二,要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的力度。
六、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环保干部队伍建设。
10、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有什么不同?在科学研究中都有什么作用?
答: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都是科学家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是科学认识的来源和验证或否证科学假说的重要环节。科学观察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学说或理论的指导下直接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的感知、记录被研究对象的性质或过程,获取直接经验或感性材料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是指人们在某种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干预、控制环境或对
象的某些特征或参数,获取经验数据或感性材料的研究方法。两者的认识目的相同,相互依存,遵循相同的规律;但实验方法具有更大地主动性,观察方法只能选择典型,但实验方法不仅能选择典型,而且能创造典型。二者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为,观察是获取客观世界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手段,是形成研究课题的重要途径,是获得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假说的基本方法;而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或定向强化研究对象,能使现象具有可重复性,是检验科学假说的基本手段。
11、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答:从信息论角度看,观察不仅仅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种加工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从心理学角度看,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感知,必然包括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义”的过程,离不开经验与思维的参与;
现代的科学观察离不开仪器的作用,而仪器作为科学理论的物化,本身就包含着理论的作用;同时,任何仪器都是有量纲的,而量纲总是从属于理论; 观察的结果都是用语言记录的,而语言总是联系着理论的框架。
总之,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12、思维有哪些类型?谈谈对于青年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灵感思维等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参考以下内容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作答):发挥认识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表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的智力因素主要有:
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良好智力的第一要素,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能力。
记忆力——记忆力是人智力结构系统的基础,记住大量有益的知识,使之保持运转自如,才能时刻准备着进入创造佳境。思维能力——要加强逻辑训练,提高对非逻辑思维特点认识,培养和锻炼发散式思维能力等,这些在创造过程中是非常必需的。评价和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是辨别真伪和深入探索的基础,与科学鉴赏力密切相关,科学美感鉴赏本质上是对客观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的把握,二者都是高智力水平的标志,但也涉及人的非智力因素。
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智力水平的一种外在表现,操作能力的迅速性、协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对科学技术创造的速度和水平有很大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与动机、兴趣与激情、好奇心与惊讶感等方面。崇高的理想、坚韧的毅力、积极的情绪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结果。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要不断训练和强化有关智力因素的能力,也要尽力发挥有关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还要使二者密切结合,优化它们的整体结构。
13、你怎样看待科技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科技丰富人文发展,人文让科技更加适用于人类,二者的内在核心是交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科学文化蕴含人文文化,是真善美的统一。
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例如生物技术中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对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看到其两面性,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今天的社会已经无法离开科技,因为科技已经以它特有的方式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并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对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的不良后果,我们不能消极对待.而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机制作用,规避风险,促进科技创新,让科学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考题)0821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试题(0821102))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哪些观点和认识?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
2、“科学”和“技术”有哪些异同?结合已有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3、美国的三大科研工程即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大科学”的概念是普赖斯在60年代所著的《小科学与大科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请阐述你对“大科学”及“大科学”与社会的双向作用的理解。
4、科学研究要讲诚信和学术道德,然而在现实中,科学研究中存在许多学术不端行为,你认为有哪些学术不端行为?并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生活,请你谈谈在个人的学术生涯中如何建立学术诚信。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考题2013~2014学期
1、技术的含义及其特征
广义技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三大类。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总体力量,技术包括工艺技巧、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和实体工具装备,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技术人才、技术设备和技术资料。
狭义技术:指自然技术,也是以自然为对象,以更好地利用自然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为目的一切工具和方法。
技术的特征:目的性、应用性和多元性。① 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而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也推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② 应用性: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和改造世界,技术活动作为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技术的应用性体现在技术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在于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即它的经济价值。
③ 多元性:指技术既可表现为有形的工具装备、机器设备、实体物质等硬件,也可表现为无形的工艺、方法、规则等知识软件,还可以表现为虽不是实体物质而却又有物质载体的信息资料、设计图纸等。
2、论述科技哲学的内容及你的认识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自然界和科学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领域遍及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⑴综合研究⑵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⑶自然观研究;⑷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⑸科学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⑺科学与文化研究;⑻科学技术哲学名著与科学技术哲学史研究。
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意义:(1)有助于加强哲学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2)有助于正确探索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发展规律问题。(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研究方法:(1)学习经典原著,努力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2)要扩充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史知识。(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4)要努力促进自然科学学习与哲学思考的广泛联盟。
3、科学事实及其作用
科学事实的含义:科学事实就是由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获得的,经过检验和检定的经验事实。科学事实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的表征,如观测仪器上所记录的数字、图像等。另一类科学事实是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科学事实的作用:(1)事实是理论基础例。(2)事实在检验和评价中的作用,实践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假说及其推论进行的验证,它是假说转化为理论的基本条件;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是科学家理论评价中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假说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主要是通过与科学事实相比照而进行评价的。
4、系统的含义及其特征(简答)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边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特点:①开放性:依据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将其区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 放系统。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②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不断运动,任何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③整体性: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组成有机整体,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机械相加。因此,系统具有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④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5、结合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特征,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论述)
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酝酿、提出和形成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或创造新事物的整个思维过程,即指在创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的思维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创造性思维专指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也即人们在依据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象进行研究和思考时,不受已有经验、知识和固有的逻辑规则约束,灵活地进行
发散性思维以产生超常的新观念、新思想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化综合。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独创性、开拓性、突破性、综合性。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两类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一是具有连续渐变功能的逻辑思维形式,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纳与演绎、判断与推理等;二是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如联想与想象、直觉与灵感等。创造性思维活动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替推进、螺旋式递进的过程。在逻辑方法走不通的地方,往往需要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当非逻辑方法打开通路后,逻辑方法又必须及时跟进与整理,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同时注重这两类思维能力的锻炼。当然,从直接引起思维变革的要求出发,侧重点应放在对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非逻辑思维(联想、想象、灵感、直觉)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上。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在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青年人感觉敏锐,记忆力好,想象极其活跃,在学习和工作中,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的训练,对于思维,无论是质量,还是流畅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会促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
6、试论述科学假说实践检验的复杂性(论述)
科学假说实践检验是指把假说的核心观点结合以被证明的知识,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断或预测,即理论对事实的推导。科学假说实践检验复杂性在于,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两重性,即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使科学假说检验具有相对性。一方面,科学假说不是仅仅由个别的实践活动就能完全验证的,它的真理性要在科学发展的长期考验中逐步地判定。另一方面,尽管个别检验活动对假说的真理性不具有绝对的判定意义,但也不可否认,个别检验活动为假说真理性的判定提供了评估的参考指标。因此,对科学假说的个别检验活动,不论是出现了成功的、有利的结果,还是出现了失败的、不利的结果,都无法绝对地判定假说的真理性,即所谓证实不实,证伪不伪,判决性实验不判决。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包括和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用形象比喻说也可以把它看成为“大口袋”。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它让人研究,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着实践的检验,可以让人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对我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了解到要验证一个命题有证实和证伪两种方法。首先明白一个命题如果不可能被证伪这个命题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样我们就能够识别一些貌似真理的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论断。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理论只不过是有可能被证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伪的理论。明白了假设证伪是有效的研究的方法,也是最节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看人或事物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应时刻联系自然辨证法的理论知识,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争取取得好的成绩。
第四篇:2010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考题回忆
2010-6-11 自然辩证法考题回忆z
1.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揭露违背科学原理的骗局无需举证.” B.“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
C.“三聚氰胺造成伤害是因为违背科学原理” D.科学并不都正确
2.类科学中提出“心灵力”概念的科学家:
A.华莱士 B.克鲁克斯 C.黑尔 D.里歇
3.2009年是《物种起源》发表多少周年:
A.200周年 B.150周年 C.100周年
4.关于冥王星,下面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冥王星比齐娜的质量大
5.达尔文进化论中错误的观点:
进化即进步
6.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谁的书?:
赫胥黎
7.保守系统KAM定理中的K是指:
Kolmogorov 8.洛伦兹发表《确定性的非周期流》的时间:
20世纪60年代
9.哪个人不是博物学家? 麦克斯韦
10.“在生物进化,在人类历史发展,固有强力与斗争,终不能说没有仁慈与和平。而在中国人传统思想方面说,和平与仁慈终还是正面,强力与斗争只像是反面。”是谁说的:钱穆
11.自然界中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
A.两者数量差不多
B.现实中线性多于非线性
C.与前者相比后者是“非大象动物” D.科学家对后者更熟悉 12.academy的来源:
柏拉图学园
13.提出”生活世界”的是:
胡塞尔
14.达尔文的Beagle号没去过: A.南美洲大陆南端 B.中国海南岛
15.科学哲学反思的是: 科学的知识
16.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17.以下哪种关于科学共同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8.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鲁班是中国科学家典型代表 19.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形而上学是:
A.无意义的B.无价值的C.无结果的D.过于抽象的
20.维也纳学派产生于:
20世纪20年代
21.“五个方面军”不包括:
企业(应该是中科院、央企研究机构、地方研究机构、大学、军工)22.不符合《科学无止境的前沿》中观点的是:
A.科学最终会造福社会 B.科学研究有自主性 C.政府必须支持科学研究 D.科学必须符合国家利益 23.seminar最初创立于:
德国大学
24.以下四个人有谁没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刘东升 B.钱学森 C.徐光宪 D.叶笃正 25.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市场失效原理是:
市场机制不是投资基础研究的最佳机制,政府需要干预 26.康有为在19世界末从哪个国家引入了”科学”一词到中国?
日本 27.科技政策领域的”三螺旋模型”指的是哪三个方面的关系?
官产学
28.在我国制定的相关科技发展计划中,请问下面哪一个是针对基础研究的?
攀登计划 29.关于技术预见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D.技术预见是对技术自身发展的逻辑外推
30.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哪种说法不正确?
D.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容荣誉性承认实际上是一一对应的 31.哈格斯特隆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D.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32.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尼尔斯 • 波尔 33.莫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自由主义 34.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法国
35.科学哲学主要关心的问题:
科学作为知识
36.洛克写过的关于认识论的著作:
A.论宽容
B.人类理解论 C.政府论 D.论教育
37.洛克认为观念的第一与第二类性质分别是:
客观的和主观的
38.巴克莱的哲学主张是:
物质不存在
39.感觉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经验主义
40.洛克的基本主张心灵可感知的是:
观念 41.休谟的著作是:
A.人性论
B.人类知识原理 C.哲学原理
42.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看法是:
因果性是基于恒常连接形成的心理习惯
43.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理论双语言结构是:
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
44.休谟把人类理性和认识的对象分为哪两类:
观念的关系和事实
45.对波普尔理论产生影响的理论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6.波普尔认为科学与伪科学可通过_______区分:
可证伪性
47.关于科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科学是正确的 48.PUS是什么含义:
公众理解科学
49.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民族主义
50.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51.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52.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对获得承认的需求越强烈,越容易造假 53.是谁提出“交换理论”:
哈格斯特龙 54.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哪种说法正确: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55.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哪种说法不正确?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56.废除科举制度发生的变化不正确的是?
中国民众开始接触西方科学制度 57.关于技术预见的说法哪个是错的?
技术预见是关于技术本身的逻辑外推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答案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论述中共十八大所部署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根据和战略意义。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类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2.目前我国的生态困境及其危害;
1)沙尘暴,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2)荒漠化,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3)森林破坏,森林破坏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旱涝多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道淤塞。
4)草地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问题、湿地萎缩、洪涝灾害
3.摆脱生态困境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落实生态自然观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
4.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主要部署方针: 1)转变思想观念,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我国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4)加强制度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5.战略意义:
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十八大的生态文明战略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内在需求,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观点
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恩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人类理论的进步‛。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2、科学的分类
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5、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要归功于生产和社会对技术上的需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6、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马恩指出,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全面变革。
7.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恩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预见了只有在劳动合作过程中,科学才能起它真正的作用,最后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8.技术异化问题
技术异化的思想潜在地包含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之中。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技术异化现象,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对自然、社会特别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科技思想渗透于其各个部分,并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
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力量
3)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化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科技思想渗透于其各个部分,并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5)马恩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或真理性的重要体现;
6)马恩科技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三、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等等思维方法,并能够洞察事物的因果联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辩证关系;
2、在学会规范地进行辩证思维的同时,还要训练和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学会辩证地运用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直觉和顿悟思维,学会联想、想象、类比,以及系统思维方法特别是复杂性思维方法。
3、作为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着力于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培养自己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竞争性用途之间的有效配臵,从而达到经济价值的最大用途,而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索生活中的事情,就是以理性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不同方面思考同一件事情,以一种最优的方案处理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为主,兼用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如果遇到一个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要学会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为了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纷至沓来的时候,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在进行专业研究时,对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性‛措施和‚技术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坚持科学真理的逻辑连续性的基础上,追求思维的异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其创造性。
四、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民生科技‛指的是和百姓衣食住行用等密切相关的科技,是直接造福百姓的科技、离老百姓最近的科技,包括农业科技、医药科技、食品安全技术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方面包括:
(1)大力发展最贴近百姓生活,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技术——民生科学技术;(2)改善科学技术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3)发挥科学技术在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中的作用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生命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充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要深刻理解胡锦涛的‚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要点如下: 1)民生科技是科技人性化、人民化、生态化的自然结果;
2)民生科技彰显科技的人道主义价值取向,体现以人为本的科技观;
3)民生科技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富裕、身心健康、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制度对科技发展的本质要求的体现;
4)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有利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五、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1、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人性的光辉体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2、科技文化侧重于真理性、工具性、客体化、程式化等,人文文化侧重于价值性、目的性、主体化、人性化等,二者相互补充、相反相成;
3、二者的冲突是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某种必然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人类文化领域的重要表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具有理论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二者的协调统一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缓解为前提,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使之为人类造福,而不至于为祸人类。例如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
六、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应该如何看待和克服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1.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论述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
2、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
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异化根源、表现和危害的论述;
(1)根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当然,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
(2)表现以及危害:
1)科学技术的异化,首先表现为科学技术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水土流失等。
2)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的本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加深了人与自我的矛盾。例如: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使得性别失调,胎儿丧失人权;人体器官移植技术造成了器官商品化;‚机器人‛和‚克隆人‛的诞生,给人的非人化和非人的人化带来了一种混乱,使人们开始越发远离自己的本质,造成了‚自我遗失‛和‚自我混乱‛。
3)激化了人与社会的矛盾。科学家所发明出来的科技成果,不同的使用主体借助它进行了不同目的的活动,使得科技成果成为满足某类人欲望的工具,加速了人与社会矛盾的激化。例如:核技术、生化武器的出现成为了各国进行军备竞赛的工具,威胁了全世界的和平和安全;网络技术倡导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伦理观,成为了网络武器;瘟疫监测预警与医药技术(SARS、禽流感、猪流感)和转基因食物演变成生物武器。
4.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与处理
1)个人人生和生活态度的改善;
2)严格遵循科技伦理、相关社会道德和法制;
3)增加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发展人性科技和民生科技,有效遏制掠夺式的‚牧童经济‛和技术滥用;
4)改善社会制度以便最大限度降低科技异化的危害。政府部门提高公众的意识,并向公众告知科学技术产生异化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七、根据两弹一星及‚运十‛大飞机研究开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谈谈我国新时期该如何实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战略。(1)我国新时期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的紧迫性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
(2)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自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在全球已现端倪。
自主创新是国际竞争的必然反应。自主创新表现着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创新品质和特征, 决定着国家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科技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随着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贡献率的与日俱增,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会日益显著。
最后, 自主创新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举措。科学发展观作为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本质或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
(3)我国改革开放前科技自主的经验和教训:两弹一星何以成功?‚运十‛大飞机何以夭折?
两弹一星表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精神,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中国核工业初创时期,一开始就坚持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特别重视建立自己的科研基地和工业体系,独立自主地开展科研工作和培训专业人才,把命运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尤其是第二套核工业基地建设中,我们完全实现了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在两弹的研制过程中,大力提倡从实际出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例如,我们的地质技术人员,冲破了苏联专家认为‚花岗岩里找铀矿没有希望‛的框架,不但在花岗岩中发现了铀矿点,而且据1987年统计,在花岗岩里找到的铀矿占我国各种类型铀矿储量之和的40%。又如,在钚生产化工后处理方面,彻底摒弃了苏联提供的沉淀法工艺流程,改进了萃取法工艺,不但使我国后处理工艺技术迎头赶上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也取得了巨大效益。大量事例可以说明,自主创新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灵魂,更为‚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然而,‚运十‛的下马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第一个大飞机项目‚运十‛是中国历史上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架百吨级大型民用客机,运十上马时,国外大型喷气客机已经出现了15年,然而设计者却没有照抄国外领先机型的技术,而是创造性的利用这些技术,在设计和研制中,共进行了300多项技术攻关和160多项大型试验,许多成果至今仍有实用价值,然而不久就下马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中国政府的政策倾向发生了改变,把希望寄托于外国技术和投资,试图通过‚三步走‛的合资引进计划发展中国的民机事业,最终在1998年中国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彻底停滞。
运十下马的惨痛教训,‚三步走‛路线的失败,使得从国家领导人到项目负责人都达成了共识:自主创新是研制大型客机成败的关键,必须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突破制约大型客机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其他壁垒,用中国人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
(4)新时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政府可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政策推动:
1)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要增加对自主开发能力形成的支持。2)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3)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吸引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力度。4)进一步深化改革对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高技术产业科研开发体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制科研院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内部运行机制。5)通过改革,打破军民界限,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攻关,逐步形成统一的高技术产业体系,逐步开放军工科研体系内的大型研究实验设备和基地,使其成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八、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的主要原因:
1.科研伦理和法制能够保证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和遵纪守法;
2.科研项目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以诚实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 3.科研经费来自人民的劳动创造,必须用于造福人民、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科研事业,而不能化公为私;
4.科研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应恪守基本学术和社会伦理,如果不是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和聪明才智去造福人民为目的,而是受到了利益、名望和权利的驱使,那么科学技术则会对人类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例如:
1)在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如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胡黎明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基因皇后‛陈晓宁事件、北大博导王铭铭剽窃事件;上海交通大学‚汉芯‛事件等等,这 些事件在中国及至世界科学界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其事态严重,影响恶劣。2)在人们生活中,‚三鹿奶粉‛、‚药水豆芽‛、‚‘绝育’黄瓜‛、‚硫磺姜‛和‚瘦肉精‛等一批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及添加剂纷纷被曝光,这些富有‚科技含量‛的另类食品的研制生产,其背后是一些无视科学伦理道德的科技工作者。
3)20 世纪以来,在科学界中出现的一些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如核战争、基因工程、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等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科学工作者在其科技活动中的伦理失责。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的生产力。国家的繁荣,经济的提高,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传播者,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水平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有利于人们还是有害于人们。在科研活动中如果存在不轨行为,在损害了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危害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侵害了科学的最基本的价值。所以要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