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
【课题】:民族文化,我们的血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丰厚的财富
2、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
3、民族文化养育着当代少年
1、珍惜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特色
2、学习和汲取,培养民族文化素养
3、传承精华,抛弃糟粕,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目标:
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祖国命运激发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祖国命运激发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祖国命运激发着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资料搜集、共同探究、课堂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播放川剧《变脸》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学生交流中国古代文化成就,(古代哲学、科学技术、医学、文学艺术等)
3感悟京剧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建筑及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体会民族文化造就民族灵魂
4小组交流,我们从民族文化身上汲取了什么?
5主题活动,传统文化体验并展示外国语学校的一些剪纸、书法、篆刻等成果 6播放金湖娃艺术团的节目,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7我思我悟,体悟民族文化的精粹 8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糟粕 8小组交流,对待民族文化我们正确的态度 【后记】:
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九课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 孔恩 830002
教学设想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比较抽象,因而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运用具体事例、表格、故事等形式使同学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
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
4、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
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
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教学手段
举例、讨论、比较等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制电脑课件;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1、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一
师: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请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学生1:在中国古代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其核心是:“天下为公”。
学生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把大同社会幻想成“无帮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
学生3:我想给大家介绍十九世纪初三个着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圣西门设计的理想社会叫“实业制度”;傅立叶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基”;英国的欧文创办的理想社会叫“新和谐公社”,他耗费了几乎全部财产建立的这个“天堂”只存在了四年就解体了,自己也为此一贫如洗。
……
师: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1:因为他们都把建立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所以不可能成功。
学生2:因为他们的设想缺少支持,所以不能成功
……
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有一定道理,在阶级社会,主要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的方式,和平地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师问:你能想象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吗?
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1: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的。
学生2: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
学生3: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
学生4:医学更发达,人的寿命将会延长。
学生5:没有犯罪,人人和睦相处。
学生6:将有更多的同学能上北大、清华,而且是通过远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
师归纳: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将是(课件展示)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活动二
师:想当年,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爬雪山、过草地、抛头颅、洒热血,支撑他们革命的动力是什么?是共产主义信念,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英雄的豪言壮举。
学生活动:故事会《踏着英雄的足迹》。
学生1: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曾豪迈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即使站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仍然慷慨讲演:“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
学生2:方志敏在阴湿昏暗的死囚牢里,曾写下光耀千秋的信仰绝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先辈坚贞不屈的理想追求,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生3: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奋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毛泽东亲笔题词赞扬她“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学生4:只有28岁生命历程的夏明翰烈士,以自己光辉的经历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临行前挥笔写下了光照千秋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
师归纳: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威武不屈、气壮山河,其中的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就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先锋战士。这种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唤人觉醒,催人奋进,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的号角,鼓舞着他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活动三
师问: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许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在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怎样?
指导学生看书P111页-112页
学生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生2: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师归纳,课件展示:
师:因而,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为实现共同理想,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
课件展示:
我国经济社会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天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那么,第二步战略目标所要达到的小康水平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2、同绘小康蓝图
学生活动:
说一说: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学生1:我家原来的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去年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比过去大了一倍还多。
学生2:原来我家只有一部电话,现在我爸、我妈一人一部手机,还给我和奶奶也每人买了一部小灵通,说是联系起来方便。
学生3:原来我们全家都是坐公交车上班、上学,今年我家买了一部小轿车,每天爸爸都用车送我上学。
……
教师出示课件: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师归纳: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表和数据,或许你会对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出示课件:
材料一:2003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美元)
美国
日本
法国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
10.9
4.3
1.7
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37610
34510
24770
1100
材料二:
材料三:
表
一、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项目
区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998年
1978年
1998年
东部
1765元
9522元
东部是西部的1.5倍
东部是西部的4倍
西部
1349.8元
4031
表
二、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差距
200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差距
城镇
9422元
1983年为1.82:1
农村
2936元
2004年为3.2:1
结合上述图表回答:
(1)上述图表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上述图示说说你所在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如意的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学生1:说明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学生2: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
学生3: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全面
学生4:现在上好学校太难
学生5:我家临街噪音污染较大
学生6:我家住的小区绿化面积太小
……
师归纳: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而,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那么,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怎样的呢?到2020年,我们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或者是歌曲等形式描绘。)
学生看书讨论作答。
学生1: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学生2:四名同学表演了一个自编的小品《2020年的同学聚会》。
学生3:几位同学画一幅画(策划)。
……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
着眼未来,高瞻远瞩,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今天的学习,还使我们了解了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和实施的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解党和国家制定这样的目标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为了使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使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就让我们以宋祖英演唱的《越来越好》来结束今天的课。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同时多媒体显示歌词,让同学跟着一起唱。)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
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
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来„„越来越好来„„
活得有奔头人会步步高,想做到你要努力去做到
越来越好,来„„ 越来越好,来„„ 越来越好,来„„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婆媳和了家庭暖了,生活越来越好
孩子高了懂事多了,学习越来越好
朋友多了心相通了,大家越来越好
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活的有精神人就不显老,该得到你就争取要得到
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越来越好,来„„
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越来越好
板书设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
1、走进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
(3)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2、同绘小康蓝图
(1)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2)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篇:九年级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杨永晖
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 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
能力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
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 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
(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
(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上册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学设计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分析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2.使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
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教学难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准备:
1.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的相关图片; 2.搜集近来的重大新闻事件的图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由国庆65周年的画面引出:65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最近的新闻事件出示说明)【师生合作
学习新课】
1.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 2.(图片展播)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成就、人民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由一些西方人士“中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的谬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的重大成就,引出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必要性;
4.(师生互动)通过几组材料的对比认识,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
5.(师生互动)利用当今社会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些民生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生生合作)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问题:青少年能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集思广益,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应肩负的责任,并能自觉地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升华情感
坚定信念】
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青少年更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使学生感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歌曲、图片进行教学,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祖国成就展激发了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学生根据课件提供的情境及材料,理解教材内容,能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组合作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教学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9、10、17、18、19、20六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目前,许多学生的“责任”概念模糊。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和职业人员的道德,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主张全面引进,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意识较弱。一些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的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因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极其重要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
能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总结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力的机关。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威严。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喜悦。本单元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的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呼唤,自觉承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重任,是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要肩负这一任务和使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我们的祖国,我们才能在将来更好的参加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更好的为祖国服务。
第三单元: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是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力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要自觉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第四单元:
学生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五、教学安排:
周次
课题
1-2 第1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3-4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5-6 第3课
认清基本国情
7-8 第4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9-10 第5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1 期中考试
12-13 第6课
参与政治生活 14-15 第7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8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第9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8
第10课
选择希望人生 19 复习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