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全文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全文
为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条 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
(二)逃跑、藏匿的;
(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四条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除外。
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收件的人的,如果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的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的,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第五条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符合本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
(一)造成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的;
(二)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力威胁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六条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
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赔礼道歉。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第七条 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第二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曝光6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典型案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曝光6起“拒不支付
劳动报酬罪”典型案例
2011年1月1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曝光了6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典型案例,以震慑犯罪分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川省双流县胡克金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2011年6月6日,四川省双流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到一些农民工的投诉,反映其在该县三盛翡俪山一期景观工程施工期间被拖欠工资的情况,双流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依法受理该投诉案件后积极开展调查协调工作。
6月9日,双流县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依法对三盛翡俪山一期景观工程项目包工头胡克金进行了调查询问,经查,胡克金承认了拖欠该项目农民工工资137919元的事实。6月10日,双流县局向胡克金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其后,双流县局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多次联系胡克金,督促其限期改正其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但胡克金均未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双流县局依法将该案移送双流县公安局。经审查,双流县公安局决定立案侦查,对案件嫌疑人胡克金进行网上追逃并迅速抓获胡克金。7月18日,胡克金被双流县人民检察院批捕,后经双流
县人民法院判决刑期1年并处罚金2万元。同时,在双流县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期间,三盛翡俪山一期景观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向农民工足额支付了工资款,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江苏省高淳县顶顶箱包有限公司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2011年8月底,江苏省高淳县顶顶箱包有限公司以放假一天后支付工资的名义通知职工回家休息,职工回到公司后,发现法人代表龙渊逃匿,该公司拖欠55名职工三个月工资近17万元。案发后,高淳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机构即派员赶赴事发现场,稳定职工情绪,调查有关情况,与每一位职工逐一核对被拖欠的工资金额。高淳县局依法向顶顶箱包有限公司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该公司按时足额兑现职工工资。在涉案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的情况下,高淳县局根据相关法规,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高淳县公安局经审查后决定立案并开展侦查。公安机关通过向龙渊父母送达“致在逃人员家属的公开信”的方式,督促家属规劝其子龙渊投案自首,争取减轻或免除处罚。在强大的政策感召和严厉的法律面前,龙渊委托代理人支付了55名职工工资总计16.9万元。
广东省深圳市许时军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2011年2月18日,湖南省岳阳县人许时军承包了上海鲁强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华星
光电工地CUB马达区配管工程及钢构工程的劳务分包工作。后许时军雇佣了几十名工人实施该工程。在工程实施期间,许时军多次以支付工人工资为由从鲁强公司领取工程款共计人民币359000元。6月30日,许时军突然关闭电话逃匿。后经核算,许时军逃匿时尚欠47名工人工资208596元。案发后,鲁强公司垫付了上述工人工资。7月3日,鲁强公司报案。8月24日,许时军被警方抓获。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劳动管理办公室向许时军追偿工人工资被拒。光明公安分局责令许时军支付工资,许时军表示不支付。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许时军以逃匿的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达人民币208596元,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2012年1月5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宣判,对许时军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广东省深圳奥斯曼家具有限公司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2011年9月,几十名员工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称其所在的深圳奥思曼家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族涉嫌欠薪逃匿,员工因工资没有着落而情绪激动。接报后,龙岗区局及时介入处理并启动欠薪垫付应急预案。龙岗区局贴出公告,要求陈族3日内回公司处理员工工资事宜。期限届满时,陈族仍未露面。区局劳动监察大队
依法对该公司欠薪事实进行调查,确认了被拖欠的工资数额。龙岗区局劳动监察大队向该公司公告送达了《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要求该公司限期改正。根据员工申请,龙岗区局启动欠薪保障基金,分别在9月23日和10月18日两次垫付132名员工工资1020914元。在此期间陈族均未露面,也无法取得联系。龙岗区局依照相关法规,将该案移送龙岗区公安分局。经审查,区公安分局于11月9日立案侦查,并于12月15日抓获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族。目前,龙岗区检察院已批准逮捕并准备提起公诉。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章锦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2011年9月6日,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30余名农民工到贵池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称该镇池州东山钙业有限公司拖欠4个月工资共计17余万元,涉案公司法定代表人章锦武不知去向,无法追讨工资。接到投诉后,贵池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多次联系章锦武未果的情况下,于2011年9月12日正式立案查处,并先后向涉案公司下达了《询问通知书》和《责令整改通知书》,但该公司并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整改。贵池区局依照相关法规,于2011年10月25日将该案件正式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经网上追逃,章锦武于日前落网,并被贵池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批捕,该案将于近期提起公诉。
安徽省濉溪县穆吉礼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2011年10月20日,浙江万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红英到濉溪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反映其承建的淮海国际商贸城项目木工总承包人穆吉礼拖欠工人工资问题。濉溪县劳动监察大队接报后立即受理并立案调查。经查,穆吉礼拖欠工人工资20万元。濉溪县劳动监察大队于2011年11月8日、11月15日两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穆吉礼限期发放工人工资,穆吉礼以自己承包淮海国际商贸城亏损50万元没有钱为由,拒不支付工人工资。按照相关法规,濉溪县局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濉溪县公安局。濉溪县公安局接案后立案调查并依法对穆吉礼做出刑事拘留的决定,现濉溪县检察院已对穆吉礼批准逮捕,将于近日提起公诉。
第三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认定难题的调查报告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司法认定难题及建议调查报告
摘要:由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规定规定过于原则,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适用总量屈指可数、判刑率不高等问题,存在对“劳动报酬”范围认定存在认识偏差、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存在理解分歧与规定空白、“有能力支付”的判定标准不明等问题影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适用,建议进一步明确劳动报酬范围、对“政府有关部门”应作限制性理解、责令支付的方式可考虑增加公告送达。
关键词: 劳动报酬 政府有关部门 责令支付支付能力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适用现状
(一)适用总量屈指可数。目前欠薪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但侦查机关移送作为刑事处理的案件总量仍屈指可数。根据统计,2013年至2014年我院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1件12人,其中2013年6件6人,2014年5件6人。这反映出2013年1月《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人社部门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数增加,但也存在可探讨和需完善之处,导致总体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打击力度仍不大。
(二)适用主体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为主,经营管理松散,且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发案较多。根据统计,我院受理11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大部分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甚至有一未办理营业执照经营的个体袜厂,其中涉服装生产加工行业的有7件,主要原因在于服装领域易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的特点,较易因成本上升、经营不善、融资困难等原因使经营难以为继甚至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欠薪问题。由此可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发生与经营管理不规范之间也常具有密切关系。
(三)客观上多以逃匿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根据统计,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11件案件中,有8件的犯罪嫌疑人涉嫌以逃匿的方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
(四)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根据统计,劳动者多以信访方式追讨工资,在11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中,有5件涉及劳动者以集体信访,对政府施压的方式追讨工资,扰乱了政府机关的办公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五)判刑率不高。对于移送审查起诉的11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最终撤案2件2人,不起诉3件4人,即对于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最终法院有罪判刑率仅为55%,由此可见,鉴于目前司法理论和实践中对该罪名的构成要件争议较大,具体办案过程中对该类犯罪的证据要求和定性把握尚有欠缺之处。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认定难题
(一)对“劳动报酬”范围认定存在认识偏差
劳动报酬的认定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核心内容之一。何谓劳动报酬,法律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对它的具体范围通过司法解释进行了明确。201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规定,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目前司法实践中主要争议的问题在于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是否包括在劳动报酬之内。
(二)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存在理解分歧与规定空白
1.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不同理解
《解释》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为政府有关部门的解释。仔细分析,该司法解释的出台并未给我们划定一个真正的政府有关部门的圈圈,而是要司法机关在办案实践中自己辨认和判定。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对于《解释》规定的“政府其他有关部门”该作何理解,是仅限于行政机关内部职能部门,还是包括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法院等单位存在争议。查看各地案例,全国各地法院采用的观点也不一。
2.对“责令支付”的规定空白
《解释》规定了“责令支付”的具体方式,但是对于“责令支付”的性质、期限、次数、期限届满何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问题却未予以明确规定,对于欠薪者能否对政府部门的责令支付提出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以及提出后是否影响刑事追诉程序等问题也未涉及。
上述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空白规定,一方面造成了实践中劳动监管部门、劳动仲裁部门及人民法院之间角色定位和配合混乱,进而导致该罪刑事启动程序混乱现象;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罪的适用,致使司法实践中该罪的适用总量偏少,打击力度不足。
(三)“有能力支付”的判定标准不明
关于有能力支付的证明问题,司法解释未予以明确规定。实务部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导致司法实践中该罪适用总量偏少,有罪判决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院数据分析,目前我院办理的案件中涉及犯罪嫌疑人单纯表现为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例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司法机关对“有能力支付”的判定标准和证据要求把握困难。曾有学者建议比照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但2014年12月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的通知》中,也并未提及关于“有能力支付”的相关问题。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适用的完善建议
(一)明确“劳动报酬”范围
笔者认为,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不应包含在劳动报酬之中。理由如下:第一,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属于行政法调整的范围,其产生的依据并非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所规定的劳动报酬是基于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而产生。第二,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为了劳动者的利益而向国家有关部门缴纳的费用,并非个人财产,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属于刑法分则的财产犯罪一章,故将其纳入劳动报酬显然不当;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其性质属福利,法律对此并无硬性要求,即使用人单位不提供,也不属于违法,更谈不上犯罪,故显然不应划入劳动报酬之范围。第三,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不会像劳动报酬一样迫切地影响劳动者的生存,也没有必要直接在刑法范围内解决。况且目前我国各地关于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不一,将其纳入劳动报酬范围也不符合社会现实情况,不过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的工资范围可能会扩大,相应的本罪的劳动报酬外延也会随之改变,以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政府有关部门”应作限制性理解
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责令支付的“政府有关部门”,上述《解释》已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并不存在异议,但是对于《解释》规定的“政府其他有关部门”该如何理解一直存在争议。
笔者认为,应对“政府有关部门”作限制性的理解,即认定本罪中的“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已经明确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外,主要指的应该是具有监管劳动关系职能的相关政府行政部门,排除法院等司法部门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这样的民间组织。理由如下:第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处理劳动争议的准司法性的专门机构,人民法院是司法机构,二者都不属于政府部门;第二,从两法衔接的角度而言,将“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作为本罪的前臵程序主要是考虑《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对不支付劳动报酬均规定由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的措施,故为了更好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宜将刑事处罚与行政监管措施相衔接。1[1]而上述法律对行使责令支付责任的政府有关部门显然是指负有劳动保障监察等职责的行政机关,劳动仲裁和法院等单位并不具有上述职权,从责令方式上看就已经能够排除非。例如我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的郑建英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案中,正是因为只有劳动仲裁部门的裁决书裁定郑建英应支付拖欠工资,而无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令支付,故作出不予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经向上一级检察院复核,最终仍维持不捕决定,后公安机关已作撤案处理。
(三)对“责令支付”的理解
1.对“责令行为”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影响刑事立案 虽然《解释》未规定对于“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责令行为”欠薪者是否可以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提出后是否影响、中止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未作规定。但从法理分析,根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具有申请行政复议与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且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由此可见,对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责令支付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并不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立案。
2.责令支付的方式可考虑增加公告送达
政府有关部门如何责令支付并送达责令支付文书,在司法实践中具体困扰办案部门。《解释》规定了对于行为人逃匿的情况,责令支付可以采用留臵送达的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告送达与留臵送达同为司法审判的法定送达方式,故是否也可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中考虑适用公告送达?笔者建议,为加大对欠薪者采用逃匿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劳 1[1] 高铭瑄、陈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解读与思考》,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页 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议增加公告送达的责令方式,但必须保证公告送达必须在其他送达方式不能奏效的情况下适用。
对于责令支付的期限以及期限届满何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问题,笔者建议,责令支付的期限不宜采用“一刀切”的规定,由于我国地域和行业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性,不同的用人单位情况各异,很难限定统一的而时间作为期限,应根据劳动者人数、欠薪金额、行业习惯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作出责令支付的“政府有关部门”自由裁量,责令支付期限届满后仍不支付,政府有关部门则可直接将案件移送刑事立案,以促使欠薪者及时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最大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与“逃避支付”的关系界定 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与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是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行为的两种表现方式,对于二者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仍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即“逃避支付”应以“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为定罪前提;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只要实施了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构成犯罪,不要求具有支付能力。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与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两种行为不能简单的归纳为包含关系或者并列关系,笔者认为两者应属于相互补充的关系。刑法将“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列规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两种行为方式,从体系解释的角度看,对采用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确不应要求行为人具有支付能力。例如我院办理的郑培仁、陈国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中,两人均单纯采用逃匿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最终分别被诸暨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有期徒刑十八个月的刑罚。但在司法实践中,并非所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都不属于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也并不是所有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就没有采取逃避的方式。故笔者赞同将“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应该是概括式的兜底性”2[2]的说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只是在法律条款中采取了详细的列举式的罪状描述方式,一旦出现某种行为既不属于转移财产,又不属于逃匿等方式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但该行为却又确实造成了劳动者未实际领取劳动报酬的数额标准,即可适用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的规定,这样也增强了法律的适用性和全面性。
(五)“有能力支付”的判定标准
对于“有能力支付”的理解应该区分自然人和单位。首先,如果行为人是单位,应以单位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欠薪者的个人家庭财产是由其经营的财产转化而来的,仍应列入考查其支付能力的财产范围。但对于单位财产如何证明又是困扰司法机关的一道难题。有观点认为,只要单位能够维系正常生产,就应认定有支付能力;也有观点认为,不论单位盈亏与否、欠债与否,只要仍有积累的财产,就可以认定为由支付能力;还有观点为要有专业人士对单位财产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后进行判断。对此,笔者认为,应结合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径行综合评定后作出判断。若单位在严重亏损状态下,为了不放弃本单位生存发展权利而实施的暂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基于企业生存发展、市场经济秩序、劳动报酬的平衡,根据该罪的立法精神,认为不应认定为有支付能力。若单位濒临破产,则根据《破产法》的规定,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其余财产按照清偿顺序,以破产财产为限进行清偿。对用人单位支付能力的证明,在收集证据时,重点收集单位的银行账户资金情况、会计账簿、资产负债表、企业货物出厂记录等凭证、企业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证言等证据;其次,如果行为人系自然人,应以其个人的所有合法财产为限来清偿所拖欠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直至清偿完毕为止。司法实践中,自然人犯罪主体多数是以 2[2] 孟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探析,南都学坛,2012.1 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出现。如果该个体工商户是以夫妻或者合伙的名义存在,则应以夫妻双方的合法财产或者每个合伙人的个人合法财产为限进行清偿。在调取证据时除了收集个体工商户的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等证据外,还应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的资产状况及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取证。
妍)
赵妍(侦监科
第四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瑕疵及公安机关工作对策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瑕疵及公安机关工作对策
序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新罪名,立法背景是劳动者讨薪难,进而引发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为了加大对部分恶意欠薪、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惩罚力度,在原有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途径以外,又增加了刑罚这一最严厉的处罚手段。但是从5月1日适用至今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固然有人们传统观念的束缚、宣传力度不够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该罪在立法上的不完善不仅在理论上引起争议,更使得司法实践中左右为难。
一、概念及犯罪构成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一个罪名,归类于侵犯财产罪。从立法目的上来看,是为了加强民生保护,加大对一些严重损害劳动者利益的行为惩处力度,将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纳入了刑法调整范围。但是既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进行处理,就应该符合刑事立法的基本原理,符合犯罪的基本构成,使之更具科学性、可行性,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只能引起不必要混乱。下面分析一下本罪的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通说认为本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但是从立法的排列上看,应该是单一客体,也就是侵犯了劳动者依法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犯罪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客观方面包括三个层次,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首先是犯罪手段要素,要求行为人实施了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其次是情节要素,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要求,也就是拒不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额要达到法律规定的较大的标准,才能构成犯罪,否则只能通过行政或者民事途径解决;第三是告知程序,也就是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然拒不支付,才构成本罪。犯罪主体: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犯罪主观方面: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认识到自己实施的行为,有可能会发生能够支付报酬而不支付报酬的后果就可以构成本罪,而不是一定强调必须有意逃避支付工人报酬。这样就使得一些能够组织生产经营,能够以现有资产支付工人报酬,却选择逃匿、转移资产的“跑路”老板得到应有的惩罚。二、立法瑕疵分析
通过对上面立法目的、立法编排及犯罪构成的分析,不难看出本罪在立法上存在不小的瑕疵。下面试一一分析:首先,本罪的设立有违刑法谦抑性的基本原则。所谓“谦抑,是指缩减或压缩。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简言之,因为刑罚是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在可以有其他途径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刑罚。传统观点认为,欠薪仅仅为欠债,是否支付劳动报酬本质上是民事行为,如果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也可以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来完成保护的职能,没有必要将其上升为刑事犯罪。因为从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其核心是能够履行支付劳动报酬,而拒绝履行。不应该把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客观不能履行支付工人工资的行为当成是犯罪来处理,这样有客观归罪的嫌疑,有违我国刑法关于主客观相一致的犯罪认定原则。在此情况下,劳动、司法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查封、扣押、冻结、划拔、拍卖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即使穷尽行政、司法救济的手段仍然不足以保护劳动者依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现行刑法中仍然有一条罪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可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而不是一定要制定一条包括有“劳动报酬”的罪名才能显示出保护劳动者依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无论从犯罪罪名,还是犯罪构成的内涵外延上,都有许多重叠。前者可以认为被后者包含,只不过省略了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经过司法机关判决裁定的程序。使得本来可以通过行政司法途径纠纷被上升到刑事惩罚的高度,扩大了犯罪的打击面。立法者在制定本罪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了本罪在扩大打击面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该条的第三款进行了修正。“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虽然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就是刑罚只是针对极少数情节恶劣,第五篇:公安局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活动情况汇报
公安局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活动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统筹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在各大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全年未发生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岁末年初通常是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集中爆发时期,为有效防止因企业工资拖欠引发集体讨薪等社会治安问题,12月14日,市公安局也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公安机关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因此,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的部署,从三方面抓好此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抓认识
深入开展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实实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服务民生、服务发展要求的实际行动。我局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站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的高度,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维护岁末年初社会治安稳定。
二、强化协作抓落实
一是我局治安大队及各派出所将积极会同县人社局、县城乡建设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深入重点地区、重点单位,认真排摸辖区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及时发现拖欠工资的苗头性信息。
同时,我局也会及时将获取的拖欠工资信息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主动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沟通,通过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形式定期交换举报投诉、案件侦办等信息资源。二是会同人社局成立联合检查组,认真开展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案件移送标准,规范移送程序,对拖欠数额较大、涉及人员较多的案件,派出民警提前介入,全程参与证据采集和案件协调工作。截至目前,我局配合县人社局、县城乡建委等相关部门单位,提前介入对涉及人员较多、金额较大的国泽光电、明悦天街、白家大佛寺等10余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进行了调查核实,形成了证据材料。三、重拳出击抓打击
一是对人社部门移送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线索,我局将准确把握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和立案标准,迅速组织精干警力审查立案,并查明犯罪事实、控制嫌疑人、组织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做到移送案件线索件件有落实。
二是对采用非法手段、极端方式讨薪或以拖欠工资为名讨要工程款的违法行为,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严肃查处,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避免效仿;对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坚决维护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发言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