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的论文

时间:2019-05-14 01: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习惯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习惯的论文》。

第一篇:阅读习惯的论文

类 型: 文科教学论文 作者姓名:张玲

作者单位:商南县富水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 由于新课程的改革,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学哪一学科的知识,阅读是首要前提。而阅读习惯是否良好则影响着一个人的阅读质量,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甚至终身发展。

关键词: 阅读 意义 兴趣习惯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每一个人学习其他学科和一生发展的基础。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本、最基础的能力,如何搞好阅读教学,是事关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生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

由于新课程的改革,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学哪一学科的知识,阅读是首要前提。而阅读习惯是否良好则影响着一个人的阅读质量,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甚至终身发展。而当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不容乐观,长此发展下去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会对实践中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终身学习。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是一个人获得间接经验的最主要途径,它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学习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无非是四个字:听、说、读、写,即能不能听懂,敢不敢说话,能不能读懂,会不会写,这几条几乎就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尤其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有利于形成优良的集体文化氛围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意义深远,而且对集体优良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存在巨大的积极影响。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容易接受暗示、从众心理明显。如果个别学生在班集体内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很容易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这种由个别行为向集体优良作风的转变,在教师的正确组织引导下,是能够得到实现的。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对于小学生的生长环境来说,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卫生的习惯

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趴着或歪着头看书,最初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读书姿势和视力保护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在理解科学道理的基础上注意自我保护;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做小动作的陋习,等等。

家长要经常观察并提醒孩子以正确的姿势阅读。理想的阅读姿势是双腿与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椅子应该有一个直的面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应足以让大腿与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点。每次阅读以30分钟为宜,看一段时间后应起立活动一会儿,而且在看书时,要教导孩子不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强光下看书,书面要有稳定合适的光照。

(二)培养阅读时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有很多好处,可以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意思。鼓励孩子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对精彩章节和佳句要能熟记,提倡背诵一些名篇名句。诱导孩子积极思考,可事先给孩子设置几个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书,鼓励孩子边读边想。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家长应及时给予解释,并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还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启发性很强、想象空间很大的书,要求孩子顺手写下自己的感受,但不强求每本书都写,以防孩子产生反抗情绪。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在课内凭借课文学会读书,但课内阅读有它的局限性,还需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巩固、扩大、补充。但课外阅读需有阅读的主动精神、浓厚的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所以,学校、教师、家庭各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形成习惯。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

首先,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处于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较差,最容易产生的是模仿行为,教师爱什么,学生也爱什么。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对读书感兴趣。其次,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各方面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培养。学校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设立班级图书角,也可在黑板报上开辟出 “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的读书心得”等栏目。学生经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往往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最后,家长也要营造读书的气氛,家里要有报刊、杂志、书籍,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尽可能为他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不要让孩子分散注意力。

(二)重视课外读物的选择和推荐

首先,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小学时期儿童处于知识的渴求期,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每天有许多的“为什么”提出。教师可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等书,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他们会被自己的发现所激动。

其次,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入手。教师结合学生实际,介绍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低年级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科幻小故事,以培养想象能力;向中年级推荐《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以培养感知理解能力;向高年级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以培养鉴赏评价能力。

总之,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在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阅读。

参考文献:

1.陈珂《对〈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能力培养的浅析》; 2.《今日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重庆地区适应性研究成果专集。

第二篇:论文《关注习惯》

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新世纪学校小学部祝建萍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先天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下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识字习惯,使用工具书的的习惯,倾听、交流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阅读,自己学习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以及培养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等。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

关键词:语文学习培养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习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一个人将来一生的成败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强调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什么是?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人们常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写字相当于门面。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扔掉了手中的笔,更习惯于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生活中,常常是提笔忘字。但反

观社会,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

1、牢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脯离桌边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2、树立“提笔即练字的意识。”

3、写字铺纸垫。

4、尽量少使用或不用使修正液、修正带。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汉语拼音教学,促进识字教学。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促进识字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头„„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二、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经常可发现学生见到不认识的字直接读半边,“半字先生”层出不穷。如学生常常把“别墅”读成“别野”,更有甚者是不理解的地方断章取义,闹出不少笑话。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三、培养倾听、交流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与表达和交流能力不同的是,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于文字,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形成于声音,而倾听能力却没有独立的物质外壳,似乎难以捕捉,这就为其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倾听”虽无形,却往往交融于口头表达和各种交流活动之中。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四、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顾名思义: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要学好语

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如预习课文时,可以从题目质疑,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文,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题目中出现了引号?”然后通过其它同学的解答明白了这是文中父母评价语言的概括,所以要加引号。教学《梅花魂》时,学生根据内容产生了“为什么外祖父不和莺儿一起回国?”的疑问,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外祖父年纪大了,所以不便长途跋涉。

五、培养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朗读背诵的指导,并且明确指出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这样让学生从小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使儿童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学校每周让学生背诵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并从一年级开始背诵《弟子规》。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六、培养阅读,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让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后复习的习惯。特别是课后复习,往往被学生忽略了,学习效率下降,作业质量很差。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总结,现在我总是要求学生每天写作业前先看课本,结合课堂笔记,想想老师当时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

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

课或课外学习过程中,都应养成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做到课本即是笔记本,在课本上留下读书的痕迹。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人离不开阅读书报,但如果光读书而不做笔记,即使记忆力再好也难免有遗忘的时候,甚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留一点痕迹。但如果养成作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日后想用就会一索即得,还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毛主席很忙,可他总是挤时间看书学习。他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提倡认真地学,反复地读,不动笔墨不看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八、培养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

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得到知识的一个首要步骤。”观察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增加人的记忆力。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天,从来都是素面朝天的我破天荒地在脸上涂了一点粉底液,看起来白了很多。走进教室后,班长眼尖地发现了我的不一样,然后问我是不是化妆了。我很高兴,他敏锐的观察力。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一起观察我今天还有哪里与平时不一样。结果他们像是用显微镜把我从头看到脚,并和平日里的我进行了比较。还有同学提出了建议:这样涂了,脸是白了,可是手还是黑的,还是平时的自然美一些。我夸张地表扬了他们,并告诉他们这就是观察,这就可以成为你今天日记里的内容。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阅读别人的书籍时,遇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积累下来。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小学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强品德修养、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而且内容

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只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九、培养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搜集、吸收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信息外,还要能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电视、电脑网络等手段来搜集信息,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每次预习课文,教师都应该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如有关这篇文章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与课文描写内容相同但体裁不同的文章。如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看看其它也是写春节的文章,体会它们的重点内容安排上有什么不同。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弄懂“光复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求学生预习时搜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每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又进行搜集,搜集与课文有关联的故事,搜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故事等,然后进行阅读,无疑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教材读厚。如学完《学会看病》,我又布置学生搜集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进行阅读;学完《最后一头战象》,布置学生搜集《狼王梦》阅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巩固,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渐养成。对于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附:

少年儿童应该具有的主要良好学习习惯

1.热爱学习,2.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3.认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4.课前预习、课后复习,5.独立思考、勤于思考,6.自觉学习的态度,7.多读书、丰富知识,8.敏而好学、不会就问,9.学习用品管理好,10.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少年儿童需要改进的主要不良学习习惯

1.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2.不热爱学习,3.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4.作业不独立、及时完成,5.不仔细、不认真、不求甚解,6.不求上进、不爱动脑筋,7.不会利用时间,8.不会读书和学习,9.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10.无明确学习态度

——摘自《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第三篇:养成习惯的论文

小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行为养成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应该如何去教好我的学生呢?”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充满爱。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

因此,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棱直射进来,轻柔的音乐流淌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井然有序地开始一天的学习。想一想,这该是一个多么和谐的氛围啊!但,这必须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保证。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注重校园环境布置,让校园内处处渗透礼仪教育内容。

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塑造一个好的人才。“孟母三迁”,这个典型的故事,也是鲜为人知,古往今来有许多教育学者,都是特别强调环境的熏陶作用。我们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是这样做的:

(1)在楼梯口,食堂等设置“礼貌用语”警示牌,设置“礼仪教育”专用橱窗,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组织学生在教室的墙报、黑板报中出示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读读看看,逐步让学生知道“礼仪”是展示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设置校园礼仪岗、礼仪监督员: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楼梯口、设置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敬队礼,说问候语(“老师,你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由督查学生对学生在校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和教育,并作好记录,每周学校和各班将分别给予总结。

二、教师带头树榜样,培养礼仪习惯。

我们的老师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低年级学生上课比较好动,想让学生上课做端正,我们老师就要做好示范。

三、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四、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五、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应坚持低起点、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要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和理解老师;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关心邻里。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那么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就应当为集体出力、争光。再进一步,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萌发起同学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并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六、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性。

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让他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是勤学好问、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读;抄写词语,就应该强调,一笔一划把字写好;扫地,就要扫得干干净净;排课桌,就应该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

第四篇:论文: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

培养习惯 水滴石穿

——浅谈对职高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湖南省东安县职业中专唐嵩军

【摘要】:要想教好职高语文,必须重视培养职高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职高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呢?我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以及自己的教学实际从这几个方面浅谈:

(一)重视三笔字;

(二)恒训普通话;

(三)勤查工具书;

(四)关注生活;

(五)质疑善思;(六)作文积累。

【关键词】:勤奋、关注、质疑、积累、学习习惯。

【正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甚至直接影响着对口高考成绩,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命运。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述诸于下,抛砖引玉。

一、重视三笔字

俗话说:字如其人。“字”是门面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不好,是判断他的能力和水平的第一印象标准。这个标准在语文对口高考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对口高考实行网上阅卷以后,对考生的书写要求就更为严格。平时书写不规范,不整洁的习惯必将直接影响到对口高考的得分。

综观很多考生失分原因分析: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是制约学生语文对口高考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也是每一个职高学生必备的良好习惯。所以我认为,应从高一入学就开始重视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的训练。利用固定的两节自习课,请专业老师教授,学生坚持统一练习,老师适当的进行检查指导,并举行比赛和作品展览,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兴趣。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的书写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语文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在参加对口高考时定会受益匪浅。

二、恒训普通话

要想让学生学好职高语文首先就要培养他们清清楚楚说普通话的习惯。职场说话更要坚持说普通话,注意说话的语速和语态,抑扬顿挫,文质彬彬。能清清楚楚地说话,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既可锻炼思维的敏锐性,又可以增强 1

学生的自信力,能为后来的人际交流、个性发展和职场提升奠定基础。现在有些人之所以性情孤僻,怪异,甚至走到生活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就是不会说普通话,怕说普通话,不善于与人交流所造成的。

我每周拿出两节课,作专门的普通话说话训练课。在上课前,我让学生作五分钟的即兴演讲,以座位为序,人人有机会参与。内容自定,要求吐字清晰有节奏,表述准确有条理,思想深刻有内涵。从职高二年级开始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都养成了大胆说话,说好普通话的习惯。

三、勤查工具书

学习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因为我们的汉字是表意文字,认识一个汉字,必须从它的音、形、意入手。然而现在的学生怕麻烦,觉得工具书太沉,费事,携带不方便,就不愿意拿,这一现象必须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对口高考复习最关键的这一学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职高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我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语文经典工具书“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尤其是易弄错的文言字词)不但要查工具书,还要把其整理到“错题专用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比如在教《荀子·劝学》时,我就要求学生自己结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去解释“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就”字[1],效果不错。

四、关注生活

生活处处皆学问,社会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职高学生若形成了关注自然,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的好习惯,那么一定会拥有一个诗意智慧的人生。我常常给学生讲,语文学习必须树立一个“大语文”的观念。语文学习并不是死啃书本,只要肯留心关注社会生活,就会发现到处都有语文知识。我提倡学生应向各行各业认真学习,多参与社会实践。比如,语文对口高考中的仿写题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题,往往苦于无思路,无题材。其实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留心上生活中的宣传标语、横幅、公益广告、文明用语等,分析他们的用法和妙处,对于非常典型的可积累下来。比如: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来时给你一阵香,走时还我一身净等。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起来,靓丽起来。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向同学、老师学习,还特别注意电视中播音员、主持人,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生活中,商家、店铺的招牌用字也有出错。比如:“家具店”常被人们误写为“家俱店”或者“傢俱店”;“诺基亚售后服务站”误写为“诺基亚授后服务站”等。只要告诉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注意发现和纠正错别字,那么字形辨析就不再是难事。留心生活时,处处有语文。

五、质疑善思

哥白尼离经叛道,写成了《天体运行》一书,创立了地动学说;爱因斯坦摆脱了经典物理学的束缚,相对论像一把利斧砸开了两个世界,把人类的视线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宇宙。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自然一步一步地把我们推到绝顶。对于语文学习,我们更要培养好的质疑习惯。否则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我们的精神与品性就难以得到提升。一篇文章,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的目的却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质疑善思,学有所获。有的问题学生通过读书,能自行解决,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上《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外国教授为何那么刁钻。我首先肯定了他的质疑精神,尔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后解决:应该是偏见、好奇与性格使然吧!读书是别人的智慧,思考是自己的智慧,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标的人格魅力,超脱世俗的人文精神,创造未来的使命。要通过语文学习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善思习惯。

六、作文积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就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知识的积累,很难谈到能力的提高。一个苹果落在我们的头上也许就只是一个苹果,而落在牛顿的头上,却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同理,积累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成功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从积累开始。

1、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首先,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还有我们面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我们在审美和创新上的思想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积累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写随笔。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习熟练技能的,语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六篇作文以及六篇应用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写一篇随笔、一篇应用文。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随笔写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随笔可写的太多了:像老师、同学、室友、工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实习„„;像工作计划、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作文。至于应用文,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情去命题。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践证明,写随笔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书本知识就可以逐步化为自己笔下的写作材料。文学家秦牧的作品旁征博引,知识面广,趣味性强,就得益于他丰厚的学识积累。职高学生多爱咀华那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小说。我给他们提出的标准是:千字以内,文采出众,有意韵或哲思。文章短,学生才有信心诵;有文采,学生才有兴趣记;有意韵或哲思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启发他们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如《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意林》、《短篇小说选刊》;假期则要求他们读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红与黑》、《静静的顿河》等;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我还要求他们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等。阅读积累中无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力。

2、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无奈的是词语的匮乏,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传神逼真,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采取每天解决“两个一”的办法,即每天先了解“一”个成语的意思,然后用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至今,学生的“成语集锦”一栏中已收入了如: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宰相肚里好撑船[2]„„对口高考常考词语。日益增多的词汇量使学生尝到了甜头,每天的“两个一”也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好习惯。

有了丰富的词汇,仅仅解决了作文过程中一小部分问题。要想使文章妙笔生花,还应当多摘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并做到熟读成诵,铭记在心。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我还要求学生把作者的成功之处和自己的感想记在本子上。时间一长,这些句子就不由自主地在学生笔下流淌和升华。有学生写到:“当我因考试失败而意志消沉时,想起了拿破仑的话‘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簇将息的火苗;当我学习懈怠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笔;当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时,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又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3、积累构思,使作文言之有序。

构思求创新,但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局部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祥林嫂》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科学是美丽的》通过逻辑顺序构思全文。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对于职高高考必考的应用文写作,我结合语文对口高考考纲要求,先要每个学生彻底弄清一般书信、求职信、应聘信、自荐信、表扬信、贺信、申请书、倡议书,消息报道,便条、单据,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策划、广告,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等常考应用文的基本结构,然后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哪些无标题?哪些无祝福语?哪些有联系方式?哪些有横线隔开等应用文结构专题练习。使学生对应用文结构做到胸有成竹,自信从容。

总之,只要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职高语文对口高考考纲要求以及职高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善设平台,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学生们语文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恒久的基础,为学生们语文的对口高考作好充分自信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王力,岑麟祥,林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第四版.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9.565

[2] 杜志建.试题调研[M].第一辑.语文.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4--53

第五篇:关于学习习惯的论文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漫谈

摘要: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和人生内涵的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具有主动性、预习性、参与性、质疑性、社会性等等诸多好处。

关键词:学习习惯;主动;责任感

《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认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主倾向性,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是一种学习动力、冲击力、人生内涵的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本体自信心的一种积极、进取、阳光的面世态度。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中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主动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和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一切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是祖国和历史的必然。

主动学习也是我们中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且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不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何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主动预习的意义就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主预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就有较高的要求。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三、主动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教”与“学”是个“同步与和谐”的统一“进行曲和交响曲”。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四、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个中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试想一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向面前的困难挑战,敢于寻找“突出重围”的出路,敢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杀出重围,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和豪情。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好习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师。

五、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地人生历练。“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六、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一个短笔头。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好,上课记好笔记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教师的思维进程必须一致,抛开与听课

无关的杂念,思维不能“溜小车”。

因此,我们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一些教师反复提示、提醒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记笔记还要养成事后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七、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做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反思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人们说“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事业”,会反思的学生就是深深领悟学习本义的人,并把学习这一活动转化为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责任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一种对学习、对自我人生、对未来精益求精的态度。

八、养成全面发展的好习惯

从教育史发展的进程上看,社会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教育以社会为价值的主体,满足社会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学生本位的教育观要求教育应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教育应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发展。但是,社会的发展也对时代提出了自己的苛刻要求,那就是“全人”的教育与发展。虽然说“人无完人”“金无赤璧”,但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作为中学生来讲,更应该注重自己知识学习的全面性,为自己的未来奠基。要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建立自己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创新自己诗意的人生。

九、主动强化阶段复习的好习惯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对加强知识巩固、促进知识系统化、提升知识的应用水平、促进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之所以要强化自己阶段性的复习,就是要使自己能够主动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地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

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地不间断复习。

作为教师,如何复习更有效,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学生最有发言权。教法要以学法为依据,为学法服务。指导复习也是这样。而作为学生,可以经常在班内参与到学习方法、复习方法的“群英会”中去,在与他人交流复习经验、体会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反思总结,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十、建立自己社会责任感的好习惯

当代社会及经济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自然灾害、公共污染、社会腐败、计算机病毒肆虐等威胁;社会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导致信息的过度泛滥与污染等。而且这些副作用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有时甚至导致犯罪。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学习生活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自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知识、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是“良好学习习惯”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小音符,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弹奏出自己最美妙的旋律。

聆听窗外的声音,感受心灵的搏动,“良好学习习惯”是一支永远弹奏不完的美妙乐曲,需要你我共同携手谱出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人生乐章。

参考文献:

[1]张爱卿.现代教育行为心理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马秀春.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3]张磊.社会责任意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刘达仁.学生思想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下载阅读习惯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习惯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论文

    养良好写字习惯 书魅力精彩人生 建湖县宝塔中心小学 吴晨阳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

    让法治成为习惯论文(汇编)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且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这就表明,中国法治发展的重心要从法律的制定转向法律的......

    关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论文

    关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论文崔蔚蔚 【摘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 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 于激发学......

    小学生礼仪习惯课题论文

    浅谈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点做法 我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美誉,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

    关于习惯的教学论文1200字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长着,而且使人能够象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愈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论文

    论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湖南省醴陵市王坊中心学校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文 >【摘要】: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

    论文:道德成自于习惯

    道德成自于习惯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初探 摘要: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人类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反思的结果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