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代表全新释义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化。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进一步趋向缓和,但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不安宁。世界政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对中国共产党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经济全球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是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3)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 竞争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4)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伴随着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相互冲击,世界思想文化领域正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新态势。这既有利于在比较中吸收各种优秀文化成果,又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负面影响。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党面前的又一个重大课题。
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要历史经验,就是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要求理论也要不断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首先,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活动领域;其次,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性;第三,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党的队伍的结构和数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党员的总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其次,党的干部队伍新老交替在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第三,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加入了党的组织;第四,在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总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本节小评 本节命题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需要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试题例析
(多选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
A.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B.世界形成了单极化的趋势
C.已经不存在威胁世界和平的问题 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A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解体,虽然美国企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但它力不从心,国际局势呈现的是多极化趋势。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除了传统的军事威胁以外,还有恐怖主义等一些新的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的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先进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的程度。
其次,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在我国现阶段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改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四,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设才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总之,“三个代表”之间密切相联,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具体体现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拓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三,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
第四,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本节小评 本节命题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是“ 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试题例析
(2003,单选)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执政为民
答案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也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正确答案是D。这里顺便指出,2004年选择题第10题又考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这一知识点。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都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历史任务做出了新的概括,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导方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的立党之本,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的问题;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节小评 本节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命题的重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组织的全新界说与释义--caj转换[模版]
组织的全新界说与释义
张 月1,陆 丹2
摘 要:组织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功能单位,理解组织对理解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国内有关组织的研究多以英美学派的组织理论为依托,忽略法兰西学派的组织理论,而法兰西学派的组织理论在研究实际运行的组织方面具有英美学派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与解释效力。本文运用比较的视角对法兰西学派的理论做较为集中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一种无法取代而又极为宝贵的理论资源。关键词:组织;行动者;权力;游戏规则
中图分类号:C9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3715(2008)01-0052-03
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组织是其基本的功能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是由大量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的,研究组织即是研究社会本身。现代社会学创始人之一马克斯·韦伯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以科层现象为例,对这一注定会深远影响现代社会生活的组织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系统的研究。作为组织研究的早期开拓者,韦伯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了组织这一研究领域,为组织现象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还为组织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型。罗伯特·默顿与彼得·布劳二人,接续韦伯的科层制研究,从另外一个观察视角考察科层现象,指出科层制具有反功能特征,将科层组织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即为他们研究成果的体现.事实上,不少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皆已意识到了组织的重要性,他们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对组织现象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诸多理论与学说,逐渐形成了以美英研究者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其中人们较为熟悉的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孔茨、穆尼、纽曼的管理过程理论,西蒙、马奇的组织决策管理理论,梅奥、罗斯利斯伯格的人际关系理论,麦格雷戈、阿尔戈里斯的人性假设理论,卢因、谢里夫、贝尔宾的团体行为理论,斯托格第、沙特尔、利克特、施密特的组织行为理论,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德鲁克的管理实践理论,钱德勒、安德鲁斯的战略管理理论,帕斯卡尔、阿索斯、威廉·大内的企业组织文化理论,沙因的组织文化模式理论,劳伦斯、洛什的权变理论,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此外,诸如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尔森有关组织的主张,也日益为国人所熟悉。这些理论被研究者介绍到了国内,不同程度地为人运用,来解释组织现象。
然而,人们在关注以美英研究者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组织理论的同时,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极为重要的学术资源,这就是法兰西组织社会学学派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前者相比,后者显而易见对组织有着更强的解释力,其所描述与界定的组织,也更贴近实际存在的组织。遗憾的是,这种研究成果在国内却鲜
为人知。
在有关组织的探索之中,法兰西组织社会学学派的研究可谓独树一帜,不仅其基本概念与传统的组织概念大相径庭,而且其观察视角、研究路径也与以美英学者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组织研究截迥然不同,其研究者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框架、概念工具、分析方法与推论方式。这一学派有着众多的成员,诸如皮埃尔·格雷米翁(PierreGrémion,)、卡特琳纳·格雷米昂(Catherine Grémion)、J.-P.沃尔姆斯(J.-P.Worms)、让-克洛德·托恩尼格(Jean-Claude Thoenig)、C.拉法耶(C.Lafaye)、P.乌法里诺(P.Ufalino)、C.穆赛林(C.Musselin)、R.桑索里厄(R.Sainsaulieu)等,其核心人物则是米歇尔·克罗奇耶(Michel Crozier)、埃哈尔·费埃德伯格(Erhard Friedberg)。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表现于其颇为丰硕的成果之中,体现在其著述的《周边权力》、《被封锁的社会》、《省长及其政要们》、《技术官僚的时代》、《科层现象》、《复杂组织体系的规则》、《法令改变不了社会》、《组织社会学分析》、《法兰西行政管理机构向何处去?》、《综合性大学研究》、《高层行政的决断和优柔寡断》、《劳动社会学》之中,尤其是体现在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合著的《行动者与体系》及费埃德伯格著述的《权力与规则》之中。
盎格鲁—撒克逊学派的研究者认为,组织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功能单位,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分为正式组织(形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前者具有合法性,稳定性强,功能明确,边界清晰;后者是前者的非常态乃至病态的形式,不具合法性,边界模糊,稳定性差,缺乏正向功能。在对组织进行探索时,此学派要求采取规范研究方法,运用量化分析、模型建构,注重演绎与还原。
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反对这种两分法的组织观,看来,组织并非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人为的一种建构,人们所以要建构组织,“其目的在于解决集体行动的问题,而其中要解决的最为重要的是———合作的问题”[1],以完成惟有靠集体行动才能实现的目标。依照他们的观察视角来看,组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功能单位,抑或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的系统。组织是一种极为错综复杂的现象,“组织,既是一种容器,又是容器中的内容;既是结构,又是过程;既是对人类行为的制约力量,同时又是人类行为的结果。组织为集体行动实践提供了持久的条件与力量。组织的存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具有深邃的意涵。”[2]3 在他们看来,从来也不存在所谓抽象意义上的组织。任何一种组织都是具体的行动组织,都是存在于具体的时间与环境之中的组织,在此,时间的维度与具体的环境背景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因为它们是组织得以展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那种抽去了时间因素与背景因素的规范意义上的正式组织抑或形式组织,根本就不具有真实性,而建立在这种组织概念基础上的研究对于现实也就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力。组织,作为人的一种建构,始终在时间之中展开,由人们的集体行动所塑造,始终处于不断的建构与解构过程之中。其边界不是清晰的,固定不变的,而是模糊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行动成员的地位在组织中不断发生着变化。组织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具有权变性的结构,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发
生相应的改变,因此,预先设定的建构组织的最佳途径根本就不存在。
一切组织都是存在于时间进程中的组织,一切组织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之中形成的组织。要对这样的组织进行研究,必须采取田野调查、临床诊断、具体描述、定性分析、同类归纳、逻辑推论的方法,而不宜使用定量分析、抽象化的模型,运用还原的、规范性、演绎的方法。
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强调指出,“人们建立组织,意在解决不这么做就无法解决的问题。”[3]组织的建立是一种集体行动,这意味着一种必然的联合。建立组织就是建立起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这种合作决不仅仅是行动者本着良善的意愿而展开的联合,其实这只是要运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大家所面对的共同的难题。由于存在着集体的共同目标,所以组织中的行动成员具有一种向心的趋势,进而产生一种凝聚力,这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然而,在追求达到共同目标的同时,组织中的行动成员又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利益追逐,其利益目标即使不是相互冲突的,也是彼此分异的,因而他们同时又有着一种离心的趋势,彼此之间存在着分异、冲突、矛盾,相互疏离,其行动有可能使业已产生的凝聚力遭到削弱,令组织变得松散无力,甚至最终解体。这种向心与离心趋势始终使组织处于不断的建构与结构的过程之中。
建构组织源自人们合作的需要,而组织的建构要求人们达成一定的共识,建立对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一旦进入组织,其成员就要在某种程度上遵守组织的规则。但是,组织永远也不可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对行动成员的行动进行完全的限定。组织中的行动成员并非是消极的顺应者与遵从者,而是积极的行动者,他始终拥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与行动的自由。组织永远也不可能运用规则,彻底剥夺作为主体的行动者的自由。不仅如此,组织中的行动者通常有着多种的身份,是多个组织的成员,有着多种可供调动的资源,有着自由的行动能力。当一种组织不利于达到自己追求的利益目标时,他就有可能将自己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从其中撤出,另行投入到易于获利的组织中去。对于行动者来说,选择始终存在。
组织,作为一种行动领域,对行动者既进行种种限制,同时也为行动者提供着诸种机遇。行动者在参与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的同时,也在利用组织提供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获取权力,获取优势地位,调动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而获得其希望得到的收益。
行动者在组织之中获取权力,意味着获取一种能力,一种在不平等关系中占据获利优势的协商能力。与通常使用的权力的概念不同,权力在此并不等同于强制性的力量,也不代表专断与压迫,强权只是权力的极度病态形式与反常的极端形式。权力,在法兰西组织分析学派这里此所指的是,行动者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创建的协商谈判的能力,抑或是在其他行动者那里能够调动资源、使用资源的能力。一般来说,行动者在组织中主要可从四个方面获取权力,换言之,权力主要有四个主要来源,按照克罗奇耶的说明即是:“权力来源于诸种特殊的技能与职能的专业化;权力来源于对组织与其环境的关系的控制,抑或更为准确地说,权
力来源于对组织与其数种环境的关系的控制;权力来源于对交流与信息的操纵;最后权力来源于对普遍的组织规则的利用。”[4]人们可以利用这四个方面对于权力进行生产,即在特殊技能和专业化职能方面实施某种垄断,进而让自己变成唯一能够胜任某种重要工作的人;设法左右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令对手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让交流变得困难,不通畅,使信息变得不对称,扩大对手的不确定性领域,缩小自己的不确定性领域;利用合法形式,巧妙借用组织的规则获取权力,在不平等的协商关系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依照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的理解,权力关系,是人们之间存在的所有关系之中最为普遍的关系形态。由于不同的行动者在组织之中所拥有抑或能够动用的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他们在其中所处的地位便不会一样,有的处于优势地位,有的处于劣势地位,在互动与协商的过程之中有着优势与劣势的双方,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即是权力关系。然而,作为权力关系的这种人们之间不平等的协商关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一开始处于劣势的人假如足够聪明,假如他能够把握住组织环境提供的有利的机遇,想方设法地扩大自己的不确定性领域,缩小他人的不确定性领域,就完全有可能占据优势地位,获得较大的权力,在相互的协商过程中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空间。
法兰西组织社会学派有着一套自己的概念工具,如组织、权力、权力关系、不确定性、自由余地、中继者、游戏、游戏规则、风险赌注、具体行动体系、局部秩序、学习、战略决策、干预等,每一个概念皆有着其特定的意涵,其中不确定性领域是他们通常使用的概念工具之一。在他们看来,不确定性领域通常有着两种形态:一种是所谓“客观上的”不确定性领域,即围绕诸种技术的不确定性建构的领域,围绕市场的不确定性建构的领域,围绕诸多现实制约因素的不确定性建构的领域;另一种是“人为的”不确定性领域,诸如围绕权威力量分布建构的不确定性领域,围绕信息的通道建构的不确定性领域,围绕合法性的限制力量建构的不确定性领域等。这种“人为的”不确定性领域的创建,是组织之中的成员之间进行互动、从事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它使人们之间的讨价还价得以达成,并使行动成员为保留自己的自由余地提供了可能。
与并不重视行动者自由的正向功能的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不同,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十分看重行动者的自由积极作用,他们认为,行动者的这种自由令组织呈现为开放状态,让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使组织不断地得以重组,不断得以更新。然而,他们同时也指出,组织中的行动成员,虽然享有选择的自由和行动的自由,可他并不能够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他的态度与行动必然会受到组织的限制,受到其他行动者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他会考虑到其他行动者对他的行动可能会做出的回应,他会以别人的反应为参照,来做出任何有关行动的决定。这样一来,行动者在组织之中就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彼此在决策方面高度依赖对方,这种在决策上彼此之间高度依赖对方的背景之中所从事的有组织集体行动,即是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所称之为的游戏。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行动者在组织中所从事的最能体现其本质的本真活动。
游戏是克罗奇耶与费埃德伯格使用的核心概念之一。他们认为,游戏构成人类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建构,有着极为深刻的丰富意涵。“游戏既是一种政治性建构,也是一种文化性建构。”[2]241这意味着游戏是体现权力关系亦即不平等的协商关系的活动,是体现社会中人们之间的最为根本的关系形态的活动,也意味着游戏具有非自然性特征与人为设计的特征。游戏通过其游戏规则,既对行动者的行为进行规约与限定,也为行动者达到自身的目标提供可能性与条件。游戏与具体行动体系紧密相关,事实上,具体行动体系就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游戏。
游戏既具有集体的特征,也拥有关系性的属性,游戏让行动者的自由、行动环境的相关制约、利益的冲突、妥协互让、彼此的竞争与相互的合作的理念变得相容,并以一定的方式得以整合。游戏的稳定性,既通过行动者的社会化过程来保证,也通过作为参与者的当事人之间的谈判、协商、讨价还价的行为来维系。游戏制约着进行合作的行动者以及其对手的行动自由,限定着他们进行活动的自主领域,对他们单方面利用对方的可能性进行约束。游戏的暂时的平衡,对权力结构的重组有利,为与其参与者建立可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种整合的的社会机制,游戏强调秩序,强调游戏者的被构造性;而作为游戏者在其中能够进行自主活动的具体行动体系的结构,游戏又是始终呈现为开放状态的,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也能够被塑造。正是因为游戏具有这种特性,因而游戏的重组与更新是可能的,在其重组与更新的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发生系统性的变化,游戏的具体形态得以重塑,游戏者依照新的规则从事游戏活动,组织的变革随之发生。
显而易见,法兰西组织社会学派有着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迥然相异的组织观,他们有着其独特的观察视角,有着对组织的新的定义与理解,他们根据田野调查、经验分析、切合实际的推论,运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工具建立起了有关组织的理论;他们所研究的组织是实际存在的组织,而不是抽象的组织,是时间进程中在具体环境之中不断变化的组织,而不是抽去了时间和具体环境的固定不变的组织;他们的组织观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他们所分析的是不断解构同时又不断建构的组织,而不是法定的形式组织,他们的推论建立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材料之上,而不是依据模型来推论;他们重视描述的方法,反对限定性的规范研究,注重复杂性、具体情境、差异性、时空背景,强调归纳、比较与定性分析,反对简单化,反对单纯的还原,反对逻辑的演绎,反对那种对差异性不加考虑的统计分析,仅将定量分析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加以运用。他们反复强调所获取的有关研究对象的知识的有效性与有限性,不相信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的定则。他们指出任何理论与定理,在置入具体的研究对象的情境之前,都仅仅是一种空壳,皆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力。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法兰西组织社会学派独具特色,对组织有着独特的理解与释义,他们依据自己特有的观察视角,运用其概念工具、分析研究路径以及推论方式所建构的有关组织的理论体系自成一体。他们所描绘的组织与盎格鲁—撒
克逊学派所描绘的组织的图示迥然相异,盎格鲁—撒克逊学派所提供的有关组织的图示完整而全面,看似合理,貌似真实,实则虚假,与实际存在的组织相距甚远,其对组织的分析看似科学、严密,实则是缺乏实际价值的研究工艺,彼得·布劳有关组织规模及组织结构分化的研究就是其典型例证,耗时、耗力,投入大量资金,动用多种研究手段,提出许多定则,但却不具有实际的解释效力与应用价值;而克罗奇耶和费埃德伯格依据田野调查、临床诊断、比较、归纳与逻辑推论所提供的组织形象,则是具体、实际、置身于时间进程与背景之中的组织,与存在于现实领域中的组织完全对应,其所使用的方法适用、妥当,其对组织的分析深入而准确,其所提供的有关组织的知识有限而有效。通过他们的研究,他们奉献给人们的是,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一套适用的概念工具,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一种合理的推论方式,一种具有实际解释效力的理论体系。这将帮助人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理解组织,为人们从实存的意义上认识组织、研究组织提供一种珍贵的、不容忽视、也无法替代的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1] CrozierMichel& Friedberg Erhard.Actors and Systems:The Politics of Collective Action [M].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77: 3.[2]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M].张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 CrozierMichel& Friedberg Erhard.Actors and Systems:The Politics of Collective Action [M].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77: 4.[4] CrozierMichel& FriedbergErhard.L’acteur et le systeme:Les contraintes de l’action collective [M ].Edition duSeui,l 1977: 83.(责任编辑 刘海燕)
第三篇: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央八项规定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
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中央六条禁令
1、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精简各种茶话会、联欢会,严格控制年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单位之间不搞节日慰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举办各类节日庆典活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各地都不准到省、市机关所在地举办乡情恳谈会、茶话会、团拜会等活动,已有安排的,必须取消。各级党政干部一律不准接受下属单位安排的宴请,未经批准不准参与下属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
2、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包括各种提货券。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各级党政机关要严格纪律要求,加强管理,杜绝在机关收受和分发土特产的情况发生。
3、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把关,严于律己,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借机敛财。
4、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各地各部门不准以各种名义年终突击花钱和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和实物;不准违反规定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不准借用各种名义组织和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不准用公款组织游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游、出国(境)旅游等活动;不准违反规定使用公车、在节日期间公车私用。
5、严禁超标准接待。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参加会议、检查工作等,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执行。
6、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赌博的严重危害性,决不组织和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反对四风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民 务实 清廉
1.为民是根本,是我们党和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的目标; 2.务实是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作风和能力; 3.清廉是保障,是保证获得群众信任拥护的铁律。
照镜子、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
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第四篇: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测试题
类别:党课学习日期:2006-4-14
一、填空题
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机、力量之源。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二、单项选择
1.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B】
A.与时俱进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总结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2.十六大党章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是 【A】
A.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D.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是 【A】
A.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B.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D.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A】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D.是在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提出来的5.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 【B】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C.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B】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7、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_B__。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 8.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 【C】
A.党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党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C.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D.我们国家经济能否上一个大台阶
9.十六大实现的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个与时俱进是 【D】 A.提出了全党必须坚持“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
B.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0.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C】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C.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
D.从严治党
11.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独立自主
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D】 A.调整经济结构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国有企业改革
13.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 【D】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 14.共产主义的实现,只有在 【C】
A.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B.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C.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
D.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
三、多项选择题
1.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BCDE】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B.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D.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E.维护社会稳定
2.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 【ABCDE】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 D.文化更加繁荣
E.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 【ABC】
A.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E.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抓好关系全局的任务是 【ABCDE】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B.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C.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E.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 【ABC】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反对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E.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6.在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表述是 【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注重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
7.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BCD】
A.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B.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基本实现现代化
E.实现新型工业化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政策领导
E.集体领导
9.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内容包括 【ABCDE】 A.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E.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就要 【ABCDE】 A.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B.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C.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
E.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11.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BCDE】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
D.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E.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ABE】
A.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大力引导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D.使两者沿不同轨道独立发展
E.使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
1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BCDE】 A.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B.促进经济增长
C.增加就业 D.稳定物价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4.创新要求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的把思想认识 【BCE】
A.从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E.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15.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理解党的先进性必须 【ABDE】 A.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去考察
B.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
C.放到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局面中去考察
D.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斗争中去考察
E.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16.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ADE】 A.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着眼于不断创造新的理论
C.着眼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D.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E.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CD】
A.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B.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C.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
D.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E.是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的关键阶段
1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ABD】 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私营企业主 D.知识分子
E.民营科技企业工作者
19.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得出的基本经验是(或党80年实践得出的启示是)【ABC】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必须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E.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ABDE】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E.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ABCDE】
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共同成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构成内容
D.表明个人收入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E.从收入分配上体现了把个人既作为劳动者又作为生产要素所有者看待
22.我们要团结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 【ACDE】 A.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
B.对他们的入党要求都要满足
C.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
D.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E.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3.我国党和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 【ACDE】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B.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E.大力发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
24.为应对入世后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我们必须 【ABCE】 A.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改善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C.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更多地创立名牌 D.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统一企业经营行为
E.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25.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是 【DE】 A.是否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是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是否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E.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26.当前时代的潮流是 【ABCD】
A.世界要和平B.人民要合作
C.国家要发展 D.社会要进步 E.民族要团结
27.在当代中国,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主要应该看 【BCD】
A.他们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
B.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
C.他们的现实表现
D.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E.他们是否是中共党员
28.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要坚持的三个一致性是 【BDE】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B.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C.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致性
D.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E.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2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 【ACE】 A.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B.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
C.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 D.工人阶级的总数变少了
E.由于我们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
30.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有 【ABCDE】 A.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日益多样化
B.我国的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
C.我国的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
D.我国的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
E.我国的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3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做到 【ABE】
A.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B.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C.进行理论创新 D.加强廉政建设
E.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2.要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 【ABC】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
B.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C.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 D.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
E.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
四、简答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①.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③.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④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⑤.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都
①.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表现是
①.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①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实行联合和兼并
②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③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篇:弟子规精选(释义)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同‘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fèn]自泯[mǐn]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解释】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更不要过分追求奢华;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弟子规精选(释义)一(3)班
魏嘉翼
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解释】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察色献媚;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81、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