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桀骜(áo)噩耗(â)肯綮(qìng)不省所怙(hù)
B.譬如(pì)冠冕(guān)嫡亲(dí)休戚相关(qì)
C.琵琶(pá)洿池(wū)侘傺(chà)暴虎冯河(píng)
D.翌年(yì)戕害(qiāng)囊括(náng)量体裁衣(li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哂笑 聒噪 险衅 故弄悬虚 B.萃取 纂夺 赍发 山清水秀 C.广袤 瞥见 阑珊 再所不惜 D.弭谤 饿殍 婆娑 牙牙学语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2)这次你有困难,我一定 相助。
(3)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虽已不用过那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 种 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A.处治 鼎力 一掷千金 B.处置 大力 一掷千金 C.处治 鼎力 一饭千金 D.处置 大力 一饭千金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杏鲍菇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其菌肉肥厚、质地脆嫰、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
B.最近几年,“草鞋书记杨善洲”“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时代先锋不断涌现,他们的事迹打动人心。
C.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滋润我们情操的美果。
D.王阳明是个哲学家、教育家,这是他的“主业”,但他一生却写过许多文章,这是他换一下脑筋、变一下思路的“副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上月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9000元/平方米,就连有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至少5000元/平方米左右。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其公民的文明素养的高低。
D.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B.王熙凤想了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贾府迎娶宝钗为失玉后变得昏愦的宝玉冲喜。娶亲之时,黛玉却在焚稿断情,绝命之时只有紫鹃在侧,凄绝惨绝。(《红楼梦》)C.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英武,派张辽劝说关羽归降。(《三国演义》)D.孔子有时也向往超脱的生活,与子路、曾晳、冉有等弟子谈志向时,就赞同曾晳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论语》)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现在还有人认为《禹贡》是大禹时代的作品,这完全错了。这在“五四”以后的历史学界早已成为定论。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呢?到现在还没有定论。我国有真实 历史记载的时代是始于商朝。《尚书》里有一《盘庚》篇,大约是盘庚时代或稍后的人作的。这是最早的可靠的历史记载。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记载,甲骨文有早有 晚,最早不超过盘庚时代,所以,盘庚时代是我国有信史的开端。在这以前根本就没有发现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现在很多的历史学家认为,盘庚以前的历史都是春 秋战国秦汉时候根据当时的传说记载下来的,这种资料不可靠的成份是相当多的。《禹贡》显然不是真正大禹时代的东西,不但不是真正的大禹时代的东西,也不可 能说是夏朝的东西、商朝的东西。因为在《尚书》里,譬如说《盘庚》是殷朝的东西,还有许多是西周初期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很难读懂。但是《禹贡》篇比较容易 看懂,这当然不可能是商、周以前的作品。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是越古的东西越不好懂,越近的东西越好懂,《禹贡》比《盘庚》好懂不知有多少倍,可见《禹贡》是 在《盘庚》之后的。《禹贡》最古说是西周的,现在有人说是春秋时代的,不过绝大多数的史学界研究工作者相信是战国时代的。这样的研究结果还在“五四”以后 若干年取得的。
因为封建时代的多数人都相信《禹贡》就是大禹时代的东西,所以旧方志一讲到当地的历史时,往往就从《禹贡》讲起,说当地在《禹贡》某一州。当我们看了这样 的记载时,第一点要搞清楚的是。属《禹贡》某州,只是说在《禹贡》篇中此地属某州。并不等于说此地在大禹时代属某州。其次还要搞清楚一点,过去认为在大禹 时代就把全国分成九大行政区划,每一大行政区划叫做“州”。即“九州”。实际上这个九州不仅不是大禹时代的行政区划。而且也不是战国时代的行政区划。因为 把全国划分成多少行政区划,只有在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之后才有可能。“五四”以来的史学家对这个问题早已做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九州根本不是什么行政区划,而是战国时代的地理学家把其所知道的地理范围,即所谓“四海之内” 划分成九个地区。这个九州,实际上就等于现在全世界的五大洲、七大洲。五大洲、七大洲是一种地理区划,同样,古代的九州也就是一种地理区划。古人不明白这 个道理,把《禹贡》九州误认为是古代的行政区划,所以各种地方志里讲到当地的沿革,第一句都要说属《禹贡》某州之域,这种错误的认识早已被“五四”之后,解放以前的历史学家所推翻了。今天我们在新中国修新方志当然应该懂得这一点,不应该再按封建时代的说法把九州看成是我国最古的一种行政区划,在新方志不要 讲什么《禹贡》某州之域一类的话。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求索时空》,作者谭其骧)
7、下列关于《禹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禹贡》其实并不是大禹时代出现的著作,而应是西周以后出现的作品。B.《禹贡》的文字之所以比《盘庚》更浅显易懂,是因为《禹贡》更后著成。C.“五四”以后的历史学家认为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大行政区划是肇始于《禹贡》。D.《禹贡》所说“九州”其实只是一种地理区划,是战国时代地理学家的附会。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我国使用最早的文字,《尚书》因用甲骨文字记写,所以是我国最早的可靠的历史记载。
B.盘庚以前的历史全是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的历史学家根据传说记载下来的,那是完全不可靠的。
C.行政区划、地理区划之类概念,都只有在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大帝国以后才有可能出现。
D.旧方志每当说到当地的历史沿革,往往要从《禹贡》讲起,以强调其在大禹时代属于某州域。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因为不清楚《禹贡》所说“九州”只是一个地理区划,所以在修方志时谈到某地沿革,都要首先交代该地属《禹贡》某州之域。
B.“五四”以后的历史学界都已明确《禹贡》不是大禹时代的作品,“九州” 不是大禹时代的行政区划甚至不是战国时代的行政区划。
C.旧方志介绍某地历史时会强调该地属《禹贡》某州,作者认为这除了说明该地在《禹贡》篇中隶属某州,还强调了该地在大禹时代隶属某州。
D.既然懂得了“九州”不是我国最古的行政区划,那么在修订新方志时就不应该再出现某地隶属《禹贡》某州之域之类的文字了。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杜五郎传 沈括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具饘粥,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观何书?”曰:“ 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行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居去县三十余里 去:距离 B.凡三十年矣 凡:总共 C.度所耕不足赡 赡:充裕 D.径行径还 径:直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
惑之不解
B. 唯与人择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以医卜自给者甚多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未尝傍游一步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B.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C.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D.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第II卷
(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译文:
(2)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译文:(3)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析。(4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4分)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8分)
(1)总角之宴。,不思其反。(《氓》)(2)。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3)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4)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王羲之《兰亭集序》)
(5),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香樟的高度 周海平
①香樟的梦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②春分,雨水还是更早的时节?下班回家,经过长长的街道,仰面迎来一树又一树的香樟,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个古怪的问题。每到春夏之交,天气变暖,香樟树都会经历一次宏大的换装行动,老叶子一片接一片掉落,新叶子一丛接一丛冒出。
③新出的香樟叶恰似故乡山谷的兰花,在这熙熙攘攘的街市温暖着我的记忆。香樟长新叶时,枝头老叶的前端会冒出一个火柴头大小的灰点,灰点随着时间变化,不 断向前生长,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一个叶苞,如同昂首挺立的兰花苞。一阵清风或者一场夜雾,叶苞便打开一个口子,叶片各自探出头来,但身子还紧紧地挨着,细小,羞涩,忸怩。再过一两天,新叶各自分开,狭小,透亮,围成一圈,在枝头相互顾盼。因为养分的不同,新长的叶子颜色不一,有的鹅黄,有的嫩绿,有的青 红。不出一周,新叶变得浑圆,饱满,颜色也逐渐变绿变深,一片一片张开来,像手舒脚展睡着的孩童,于春分中沉醉了。
④走在大街上,欣赏着那么多开在树上的“兰花”,我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⑤忽然,一只翻飞着跌落的“蝴蝶”切断了思绪,我俯身拾起,那是一片掉落的香樟叶。我端详着它,叶片深红,其间夹杂着黑色和褐色的斑点,在这嘈杂、尾气和 灰尘弥漫的街道旁,它该承受了多少不堪!骄阳炙烤,风霜偷袭,冰雪侵凌,它何曾低头屈服?而今春天来了,新的叶子萌发了,它要给它们阳光雨露,给它们成长 的空间,便丝毫不留恋,不挣扎,不叹息,默默地回到厚实的大地。⑥一树又一树的绿色,如同青烟升腾,又如同一条绿色的长河在奔流,新的浪花诞生了,它奔涌着,呐喊着,前进着,原有的浪花沉默了,消逝了,化为一股更为强 大的推力,托举着新的浪花前进。这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生命接力,让人肃然起敬!无论是人还是物,一旦拥有了高度,拥有了舒适的环境,有多少能够做到自觉放 弃?因为放弃需要勇气,而懂得何时放弃更需要智慧。但香樟做到了。这是进化,还是坚守?
⑦在自然进化中,许多花草树木学会了适应,迎合,或者说是躲避。秋天一到,冷气一来,叶子就纷纷飘落,只留下光光的身姿在冰雪中伫立。有的甚至躲进了大地 深处,看不见任何行迹。春天一来就在阳光下呼啦啦长叶开花,占天占地地生长,在微风中招摇,仿佛只有它才值得关注。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长出一片叶子,就迫 不及待开出一树繁花,赚人眼球。香樟也开花,但一点也不热闹,一点也不“显”,花蕾小米大小,绿绿的,藏于绿叶之中,也有香气,但并不浓烈——香樟是把所 有的香气都贮藏在心中了。
⑧多年之前,我见过乡下土法提炼香樟油。香樟树干被卖掉之后,树蔸被挖出,小的如同水桶,大的如同磨盘,满满的占领了山村的晒场。我不知道它们在地底下默 默的生长了多少年?那些旺盛的生命被生生的斩断,拽起,再被工人送入吼叫着的电刨刨成如纸的薄片,然后投进锅炉里熬煮,水蒸气凝结成香樟油。这种近似野蛮 的屠戮后来被地方 政府制止了,但那种野蛮的情形却长久无法释怀。那些形状各异的树蔸就像一张张打开的嘴巴,来不及控诉,就被腰斩了。那些源源不断从锅炉里流出的稠稠的液汁,是香樟的泪、血,还是不屈的灵魂? ⑨此刻,一片香樟叶躺在我的手心,那么轻,又那么重。它完整圆满,看不到任何残缺;坦然从容,看不出任何愤懑。道道叶脉清晰可见,很显然,它已经耗干了一生的养分,是需要休息了。
⑩我忽然想起了乡下的老农,经历一年的忙碌,冬日里,该收的收了,该种的种了,手头宽裕了,日子也清闲了,坐下来,喝两盅,在夕阳下,计算着日子,等待远方子孙回家过年,自足,安详,酱红的脸泛出几分醉意。
(选自《长江文艺》2012年第1期,有删改)
16、文章标题为“香樟的高度”,围绕此文题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相关的描写,请分点说明。(6分)
17、文章第三段详细地描写了香樟新叶生长的过程,其作用是什么?(6分)
18、文章的结尾处写乡下的老农,其意图是什么?(5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以设问开篇,这样的开头既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又给人以阅读的兴趣
B.香樟老叶承受了太多的嘈杂、尾气和灰尘,作者借此批评了现代工业文明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
C.香樟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勇于放弃,而且还在于他能托举新的生命前进 D.本文以香樟的叶子为抒情线索,通过作者思想意识的转换与流动,抒发了作者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E.文章语言质朴平实,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用文章描写更为生动,抒情更具深情。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哭和笑是人类最常见的两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请以“泪和笑”为主题,描写一个特定的场景,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要求:
(1)侧重心理描写,并使用第一人称;(2)使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必须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A.桀骜 àoB.休戚相关qī D.量体裁衣liàng)2.D(A故弄玄虚B篡夺C阑珊 在所不惜)
3.B.(“处置”是处理,“处治”是处分、惩治;“鼎力”是对别人的帮助表感谢时的用语。“一掷千金”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一饭千金”比喻厚厚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D(A项第二、三个顿号改逗号;B项将三个后引号分别放在“书记”“传人”“妈妈”之后,并在“杨善洲”“郭明义”后面加顿号;C“理想的花朵”后的逗号改分号)
5.B(A“至少”与“左右”重复,矛盾C一面对两面D“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句式杂糅,一种表达为“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一种表达为“但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6.C(斩颜良诛文丑, 千里走单骑是劝降之后所发生的,构不成因果关系。)
7、C(原文第二段文字强调:“九州根本不是什么行政区划,而是战国时代的地理学家把其所知道的地理范围。”“五四”以后的历史学家认为“九州根本不是什 么行政区划”,持有“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大行政区划是肇始于《禹贡》”认识的是“五四”以前封建时代的旧史学家们。C项说法将“‘五四’以前的历史学家”说 成了“‘五四’以后的历史学家”,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8、D(由原文“《尚书》里有一篇《盘庚》,大约是盘庚时代或稍后的人作的。这是最早的可靠的历史记载”可知A项“《尚书》因为甲骨文字记写,所以是我国 最早的可靠的历史记载”的说法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由原文“现在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盘庚以前的历史是春秋战国秦汉时代根据传说记载下来的,这种资料中不可 靠的成分是相当多的”可知B项中“那是完全不可靠的”的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由“因为把全国划分成多少行政区划,只有在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 的帝国以后才有可能”可知C项犯了扩大范围的错误)
9、C(原文第二段文字说“属《禹贡》某州,只是说在《禹贡》篇中此地属于某州,并不等于说此地在大禹时代就属某州”,可见,C项中“除了说明该地在《禹贡》篇中隶属某州,还强调了该地在大禹时代隶属某州”的说法悖离原意)
10、C(赡:供养,供给)
11、C(A项,第一个“之”为代词,“他”;第二个“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第一个“与”为介词,“为”、“替”;第二个“与”为连词,“和”、“同”。C项,都是介词,“凭借”。D项,第一个“也”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第二个“也”为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12、C
13、(1)杜生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呢?”(2)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
(3)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
14、(1)“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由此联系“丁香”在唐宋诗词中多喻指因思念恋人而郁思难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难解的相思之愁。(4分)
(2)这两句词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伤也。(4分)15.(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2)
(3)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4)茂林修竹,映带左右。(5)山川相缪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6、①香樟在悄无声息、默默无闻中换去了旧装。②香樟老叶为新叶甘愿牺牲,给他们留下成长的空间。③香樟花开得沉寂,淡然。④香樟树蔸被熬煮,流下不屈的汁液。(每点2分写到三点即可)
17、①这样详细地描写更能写出香樟换装过程的不易和艰辛,突显其旺盛的生命力。②换装期间的香樟美丽而又充满生机,让人沉醉,让人心怡。③与下文其他花草树木的“迎合”“躲避”形成对比,更能突显文章主题。(每点2分)
18、作者由树及人,由香樟树奉献的一生(2分),想到乡下的老农也有着相似的特点,不仅表达对树的赞美,更是赞美像树一样的人,呼吁人们在其奉献一生后好好回报他们(2分),使内容更丰富,主题更突出(1分)。
19、BD(B只是为了说明香樟老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D是以“香樟”为线索。)20、略 21.命题特点
这是一则哲思类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具有隐喻性特征,不直接说明道理,一般借用生活
中的日常事例,讽喻、劝诫、启迪人们,寄寓深刻道理。
【立意分析】材料通过玻璃杯装填不同物质,引起人们对于玻璃杯自身的忽视,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人生因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等带有低俗色彩的欲望、物质享 受、过于计较,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从查标情况来看,学生较多能从这个角度入手。思路一: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 看,可以立意:做最初的自己、回到本来的我、回归自我、找回本我、唤醒自我、保持自我等。思路二: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看,可以立意:人生要淡泊宁静、给自己 一片心灵天空、不要让心灵遭受蒙蔽等。思路三:从寻找“变得不是自己”的原因立意:放弃诱惑欲念、澄净心灵等。【参考译文】
颍昌阳翟县有个杜生,不知道他的名字,县里人只是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的地方距离县城三十余里,只有两间屋,其中一间他自己居住,另一间他儿子居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紧接着就是篱门,杜生已经有三十年没有走出篱门了。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他,见他本人非常超凡脱俗,杜生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呢?”孙轸问他足不出户的原因,他笑着说:“告诉你这 话的人言过其实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株桑树说:“十五年前,我也曾到这株桑树下乘凉,怎么能说是足不出户呢?,只不过我对当世没有什么用处,对别人也没有 什么要求,恰好我又不出门而已,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孙轸)问他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他回答说:“从前居住在县城的南边,有五十亩田地,与哥哥一同耕 种。后来哥哥的儿子娶了媳妇,我估摸所种的田地不足以供养一大家人,就把田地都给了哥哥,带着妻子儿子来到这里。碰巧有乡里人把这屋子借给我,于是我就住 在了这里。只靠替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来置备稠粥,但有时候也为断炊。后来儿子长大能耕田了,乡里人可怜我们,给了我们三十亩田地,让儿子耕种这三十亩 地,他还有余力,又受雇为别人耕种,我们从此就能吃饱了。乡里人贫困,靠行医算卦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又问:“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他回答:“端 正地坐着而已,没什么可做的。”问:“经常看书吗?”回答说:“二十年前也曾看过书。”问:“看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曾经有人送了本书,没有书名,其 中多处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当时非常喜欢那本书中的议论,现在那些议论也都忘了,而且很久以前便不知道那本书放到哪儿去了。”
杜生气韵闲适旷达,言辞简洁,真是有道之士。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问他儿子的为人,回答说:“乡下孩子而已,但他的品性非 常淳厚温和,不曾胡说,不曾嬉玩游荡,只有买盐、醋等日用品时才去一次县城,可以计算出他的行程,来等待他回家。他直接去直接回,从来不到别处游荡一 步。”
我那时正有军备,到半夜还未曾上床睡觉,非常疲劳,与同僚闲话时,孙轸就谈到了杜生的事迹,我不禁肃然起敬,顿时忘记了烦闷和疲劳。
第二篇: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11月考考试(2015.11.5)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 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
2.“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 / 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3分)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 / 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 / 静静躺在抽屉 / 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 / 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 / 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 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B.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
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 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以闻 闻:让„„知道,报告 .B.故事戍者既行 故事:旧例,惯例 ..C.有旨趣公入奏 趣:趋向,奔赴 .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 竟:事毕,结束 .7.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8.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③
②
①(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3分)(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3分)
(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①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兰舟。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3分)(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2)▲,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7)▲,鲜矣仁。(《论语·学而》)
(8)▲,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④②
③
月 夜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
12.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13.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1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分)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原因在哪里呢?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吗?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社会、人生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 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但是,苏轼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摆脱的出世的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轼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6.“苏轼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的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大才子蔡澜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杀青那天,剧组破例大肆庆祝,蔡澜忽然极想吃鱼,哪知道厨子一生住山上,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摇头说,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厨子耸耸肩:“蔡先生,不知道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澜俯首称是。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
2016届高三冲刺市一统模拟考试(2015.11.5)
附加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节选自陈师锡《五代史记序》)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21.后世有三部注释《春秋》的书,合称“春秋三传”。请写出书名。(3分)22.作者对欧阳修编撰的《五代史》有什么评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呐喊》中的孔乙己和陈士成,命运相似。前者为了科举奋斗半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被打断腿后最终消失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后者连考十多次,次次落榜,最后精神错乱中去掘藏宝而失足淹死。
B.《三国演义》中,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曾想,一笑笑出张翼德,二笑笑出赵子龙,三笑笑出了关云长;幸亏关羽念旧,使曹操得以狼狈地回到江陵。
C.《边城》中,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翠翠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住进船总家,依然守着渡船,苦等傩送归来,表现了她性格坚强的一面,体现她柔中有刚的美。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唆使雷欧提斯,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药的剑向哈姆莱特挑战。王后乔特鲁德忘记了国王事先对她的关照,误喝下那杯准备给哈姆莱特庆祝胜利的毒酒而倒地身亡。
E.《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记录了他在海上的心态与感受,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乐观的精神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离去时与贾母告别,“只见一个小丫头拿着个成窑盅子来递给刘姥姥,说:‘这是宝二爷给你的。’刘姥姥道:‘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过来。”
这个“成窑盅子”原本是谁的?宝玉为什么要把它送给刘姥姥?(5分)(2)读下面《茶馆》中人物的台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①“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3分)
②“他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这是哪个人物的台词?他挖苦的是谁?(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古人读书著书重实,这已成为常识。还应当说,不仅是虚中有实,而且是实中有虚。前者不必说;后者可以说是以实事表达思想,以语言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语言之外”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寓言十九”。以虚表虚的比较少,如《老子》之类。这些书里也有实。不过可能是口传,而记下来的就有骨无肉了。流传广远而悠久的都是有实事或有故事的书,《列子》就是如此。
《列子》是道教的三大“真经”之一,仅次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南华经》。可是久矣夫比不上老、庄,而到现代更受冷落。原因大概是这书被证明为后来的“伪作”,不是《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原本,更不是《庄子》里说的那位“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御寇所作。编订作注的张湛是晋人,所以有人以为可能是注者所作或编纂。《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于是地位大降。其实这部书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思想的来龙去脉比书的流传更为广远。特色之一便是书中的寓言故事多,也就是以实说虚的多。不仅有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有明显的民间色彩。因为可能书出于魏晋,内有佛经故事被“取为我用”,所以书又降低一格。实际上引用故事主要是继承战国诸子以来传统,而且和印度佛经有一点大不相同。佛经故事总是以故事来证明一条已说的道理,中国的,例如《列子》,却常用故事来说明一条未说的道理。道理讲不清楚,就来一段故事。认为《列子》是思想和故事的杂烩也罢,较秦、汉书为晚出也罢,不应当抹杀这书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它不仅发挥了秦、汉以来以至魏、晋的社会思想,而且延续到以后,特别是在民间,并未断绝,不仅是神仙理想。
(节选自金克木《“道、理”〈列子〉》,有删改)25.请具体解释“以实说虚”在文中的意思。(3分)26.作者对《列子》这部书,肯定了哪些方面?(6分)
27.材料中有哪些信息可以证明《列子》“可能书出于魏晋”?请分点加以概括。(6分)
2016届高三冲刺市一统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C(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含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窥视:窥探。窥,暗中察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2.B(A.暗喻C.暗喻D.通感)
3.A(B语序不当,应改为“统计排查、评估损失”;C偷换主语,中途易辙;D“抓住”缺宾语,可在“走俏”后加“的机遇”)
4.A(②③与前文明显不衔接,排除C、D;⑤是对②④句的深入分析,排除B;)
5.B(“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此处误用为指身处危险境地。)6.C(趣,通“促”,催促)
7.C(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
8.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9.(1)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每句1分。“使”“张”都译对得1分;“保”1分;“且„„况”1分)
(2)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每句1分。定语后置句1分;“属”1分;“靡”1分)
(3)(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每句1分。“辞”1分;“顾”1分;“乐”1分;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10.(1)(3分)清寒(冷)、幽静。孤独、悲凉的心情。(3分)
(2)(3分)远远地听到(1分);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2分)
(3)(4分)以景语作结(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或化用前人诗句1分,自然贴 切,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分),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分)。
【赏析】此词当为作者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桡,船桨。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始凝结。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这境界,于高洁清莹中透出寂寥幽冷,显示出词人贬谪南州途中的心境。
风定露清,波平水静,一切都似乎处于凝固不动之中,但词人的思绪并不平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说这清寂的深夜,词人泊舟浦口,独倚高樯,内心正流动着无穷的忧思,隐约中,似乎听到远处传来清泠的瑟声。
此处用舜妃娥皇、女英之典。“遥闻妃瑟泠泠”是特定的地点和清泠的现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这潇湘深夜的泠泠瑟声都曲折地透露了词人自己凄凉寂寞的心声。“新声含尽古今情”写作者对江上瑟声的感受,说词人与湘灵一样,有着无穷的幽怨。瑟中所奏的“新声”,包含了古人和今人的共同感情。古,指湘灵;今,指词人自己。
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如同己出,活化出作者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全词渗透着楚骚情韵,通篇写景寄情,情景交融,运笔细腻,意境幽深,委婉蕴藉,韵味无穷。
11.(1)肇锡余以嘉名(2)氓之蚩蚩(3)别有幽愁暗恨生(4)蚕丛及鱼凫(5)赢得生前身后名(6)陟罚臧否(7)巧言令色(8)业精于勤荒于嬉 12.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3.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 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14.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2分)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2分)
15.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②“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④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6.①苏轼最早在诗文中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感和厌倦感。②苏轼在美学上追求一种质朴平淡的美,他发现陶渊明的美与真谛,并将之抬高到极高的境地,使陶诗自此以后备受关注,广为流传。③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浪漫主义思潮具有重要的先驱作用。(每点2分)
17.①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更深刻的人生空漠之感;②接着进一步阐述苏东坡的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前人都要更深刻、更沉重的原因;③最后得出结论: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将人生空漠之感充分透露出来。(每点2分)
18.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③古今诗人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契合了苏轼所追求的质朴平淡的审美趣味和退避社会的人生理想。(每点2分)19.作文审题:
人需要走出去,才能知道世界有多大,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人只有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才能变得更博大。人不必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可惜,也不必为自己未拥有的东西伤神。
写作指导:
1.从赞成“不可惜”的角度:保持淡定的心态。没有吃过鱼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没有什么可惜的,因为人不可能尝尽所有美味;把沉香木当柴烧,也由于自己的不知道,因为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知识,亦不可惜。对于既已发生的事实“不知道”,追悔是最愚蠢的选择;直面而向前,是最聪明的的做法。“不可惜”以前,但有改于以后。人生会因淡定而从容。
2.从反对“不可惜”的角度:
①人在“不可惜”中退化。在蔡澜先生的原文中,展示了这位印度人的生活在“不可惜”理念下的生活状态:“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和当地的工作人员一块儿吃饭。管饭的人在我们的面前各铺一张香蕉叶子,几十个人排成一排。再下去便在叶上各添了一大匙米饭,其实哪像是饭,没有一粒米完整圆胖,简直是碎米„„我跟他们一起吃了一个 月,天天是黄汤泡碎米,一点变化也没有,怎样吃也吃不出一点味。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茶水的供应非常周到。印度人重视饮茶,大概是英国人遗留给他们的习惯。”这些山里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山、这水、这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的不是“敬佩”,而是忽发奇想:如果这个世界都如他们一样生活着?人类将永远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所以“不可惜”的思想,就是因循守旧,就是不思进取!
3.从辩证的角度看:
①“不可惜”--让心灵变得简单。而简单会让我们生活变得轻松,如同印度人的吃着简单的饭食,过着清净的山中生活。而“不可惜”的心态这恰是对我们当今某些人“穷奢极欲”生活的“拨乱反正”。但是印度人的这种“不可惜”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是“知道”后,会是怎样的图景呢?
“鱼”是山外之物,食之则要走出深山;烹食美味之鱼,要到城里小巷餐馆,就要走向城市„„人的欲望在“鱼”之外膨胀,由简单变得不简单,这都是由于“可惜”产生的结果!附:参考译文
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这不能不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说: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有人对丞相说: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这是真正的监司啊。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奏章两次呈上,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林公本性淡然,没有别的嗜好。和人交往,坦诚无私;一旦有事务要处理,就凛然不可侵犯。南康、临漳每年倚靠山泽收入来增加官费,林公将它全部捐献来帮助百姓。遇到经过此地的公差,林公用酒食款待他们,既节俭又恭敬,宾客们也很高兴满意。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林公到大门口,林公说: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他赶紧拿走。
2016届高三冲刺市一统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详细答案
20.(5分)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
21.(3分)《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或:《左传》《左氏春秋》《公羊传》《谷梁传》等历史通称,均可)
22.(2分)①记事详细②褒贬有宗(记事有褒贬,褒贬的标准是从《春秋》而来)(2分)【参考译文】
五代距离现在有一百多年了,那些老年人遗留下来的风俗,常常将要绝迹,没有能清楚说出来的人。执笔书写历史的史官,有的文采还不足以无穷展示,道学还不足以传承或创新,使五十多年间,兴废存亡的种种迹象、奸臣贼人的罪行、忠臣义士的节操,不能再后世流传,使后来的人无法考证。只有庐陵欧阳修,慷慨地吧它作为己任,大概是多年潜心研究然后才能写成此书,其中事迹的真实写作,比旧五代史详细,而其中的褒贬事例,又仰慕并学习《春秋》,从司马迁、班固以来,是没有这样的史书。至于论及的大夫结党、宦官与女宠,忠孝两全兼顾,使义子降服,难道是小小的补充吗,难道是小小的补充吗!
23.(5分)B D(B.“张翼德”与“赵子龙”顺序颠倒。D.国王事先没有关照王后乔特鲁德那是毒酒。)
24.(10分)(1)妙玉(1分);因为刘姥姥用过这个茶盅,妙玉嫌脏,要扔掉;(2分)宝 玉觉得不如送给刘姥姥,就向妙玉讨了来。(2分)
(2)松二爷(1分),善良软弱、胆小怕事(2分);②崔久峰、秦二爷(秦仲义)(各1分)25.(3分)以实事或故事来说明难以讲清楚的道理。(3分;如写“以实事或故事讲道理”,得2分)
26.(6分)①有浓厚的文学意味,②有明显的民间色彩,③表达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意义。(6分,每点2分)
27.(6分)①《列子》中有佛经故事,公元前后佛教始传入中国,所以列子的成书时间应该在汉代以后;②现存《列子》的最早版本是由晋人张湛编订作注;③《列子》不属于“先秦诸子”。(6分,每点2分)
第三篇:江西省会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会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
分钟
分值
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回溯(sù)琐(suǒ)事 徇(xùn)私 数(shuî)见不鲜 ....B.嬗(chàn)变 诤(zhâng)友 偏裨(pí)怙恶不悛(quān)....C.蕴藉(jiâ)炽(zhì)热 蓦(mî)地 戛(jiá)然而止 ....D.卓(zhuï)越 机械(xiâ)押解(jiě)休戚(qī)相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烩 带罪立功 C.针灸 陷井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祟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B.近日,中国人寿合肥分公司邀请风水分析师促销,引起广泛关注,秉持理性科学精神的现代金融企业做出如此荒诞之事,简直是匪夷所思。....C.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D.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支出,成为港人侃侃而谈的话题,有香港....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四年外出访问期间产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第十个记者节即将临之际,《丹阳日报》社本着开门办报、服务读者、打造品牌、提升影响,举办记者节暨首届读者节系列庆祝活动。
B.在教育问题上,网民的留言多集中在农村教育上,包括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太低、人才流失严重、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编制政策等。
C.沈存德认为,不仅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破坏了竞赛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对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将带极大的伤害,同时更严重破坏了田径运动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D.“飞人”刘翔以13秒19的成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六届亚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
亮,。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过一次,但不是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B.贾宝玉与林黛玉一起葬花,宝玉要求“水葬”,黛玉却认为水葬把花糟蹋了,要求“土葬”,感觉花随土化了,更干净。(《红楼梦》)
C.桑丘·潘沙是在矛盾对照中刻画出的。他既咒骂倒霉的骑士,又崇拜主人的侠义行为;他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抱着发财梦,一心想当海岛总督。(《堂吉诃德》)D.巴金创作的《家》,描述了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琴、瑞珏、梅、鸣凤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古代俗文学的兴衰
王泽清
①从周到清,全国大多数人是文盲,识文断字的只在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后人写的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
③三代时期的诸侯制到了西周,可以说发展得很完善了。当然其间也有战争,但其战争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礼崩乐坏”的战国、比再后的中央集权制时代从总体上讲要小得多,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那时,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
④《诗经〃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
⑤这一次俗文学高潮的余脉一直延续到汉,但汉时仅是余脉而已。汉朝廷作为国家机关的乐府也去民间采诗,但无论是从采诗的目的上讲还是从所采之诗的规模、内容和语言的丰富性上讲,都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
⑥以后,由于语言文白的分野,由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到了唐宋
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即所谓“一代之文学”了。这可以看成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
⑦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此时,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市民阶层一出现,便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另由于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也由于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政策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于是,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杂剧是给市民看的,农民多半没有条件看杂剧。但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
⑧历史进入了明清时期。虽然这时期的封建社会形制没有改变,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像某些学者所说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加上这时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这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 “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选自《文汇报》)
7.与“古代俗文学”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B.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的保护和培育。
C.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D.古代俗文学在唐宋时代出现低谷,虽然出现“说书”和由此而生的话本,但俗文学作为文学样式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经·国风》中先民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和痛快淋漓的愤怒可知,当时社会环境比较稳定,但意识形态不太宽松。B.语言文白的分野和城市的发展对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俗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俗文学一度跌入了低谷。
C.汉乐府与《诗经》相比,在艺术和价值上有很大区别,无论诗歌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诗经》高很多。
D.和如今的俗文学完全一样,元朝俗文学已经具有了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的商品性质。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俗文学经历了三个高潮,分别以《诗经》、元杂剧和《红楼梦》为标志。
B.我国古代,虽然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
C.明清时期的俗文学成绩斐然,既有戏剧又有小说。戏剧有明传奇,小说有章回体小说等。
D.明清时期俗文学往高峰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即出现了某些学者所说 的“资本主义的萌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杖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选自《江表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陵侮瑜 陵:欺侮。.B.无乃逆诈乎 逆:违背。.C.因延幹入,为设酒食 延:延请。.D.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多:称赞。.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 但以刘日薄西山 ..B.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刘备之自京还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普仗着自己的资格老,不尊重周瑜,但周瑜并不计较,最终赢得了程普的尊重。
B.曹操听说周瑜年轻又有才,以为容易被言辞打动,就偷偷派善辩之士去游说。
C.周瑜一见蒋幹,就猜出了他的意,周瑜向蒋幹坦陈心迹,使以才辩见称的蒋幹无功而返。D.孙权曾怀疑周瑜有野心,但周瑜死后,他又很难过,常常感念周瑜的功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杖讫,还宴饮。(4分)
(2)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4分)
(3)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①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1)“山头禅室挂僧衣”借“挂僧衣”这一细节传递了什么信息?(4分)
(2)简要分析“却听钟声连翠微”一句的妙处。(4分)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病友
那天我去听音乐会,很凑巧,碰到了睽违已久的宗先生。宗先生是文艺界的一位忙人,有京城四大忙之称。这社会就是由一部分忙人和大多数闲人组成的。没有忙人,自然也就无所谓闲人了。正因为有闲人,才显出忙人。
而宗先生,又是忙中之忙。那四位大忙,各有忙的领域。忙吃喝忙玩乐,忙开会忙讲话,忙批判,但只要忙进会场,忙进剧场,就全是宗先生一人的天下了。
他确实太忙了,忙到没有时间感觉到自己哪里不舒服,忙到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间都没有。直到一次主持本单位的工作会议,莫名其妙地咳出好几大口血,全场震惊,是那鲜红的血,才不得不放下话筒,抬到医院急救。
那时我因为胆结石住院,互相谈起。
他有气无力地打听医院一些情况,突然他凑过:“请问,这张床原是个什么样的病人?”我还没说完是个胃癌患者,昨天晚上刚进了太平间……他立刻就休克了。
于是,有人忙按呼叫铃求救,有人跑去找值班医护人员。
结果,一场虚惊,纯系过度紧张所致。大夫护士最讨厌病人大惊小怪,看看,开了点镇静剂走了。
京城四大忙之一,此刻真是万念俱灰,叹息着:“完了,完了,说不定从这病房,直接就到八宝山了!”
我妻子见他太伤感,便劝他:“哪至于——”
幸好这时,了一个探他病的人,手里捧着鲜花,亮丽无比,把他制造的死亡阴暗气氛冲淡了。他向宗先生说了一些机关内部,长长短短的事,包括对他这次突发病的各种反映。我也听不大懂,也不愿意听,就到别的病房聊天。等探病者离去,宗先生一叠声地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到了晚间,又一位探视者,无独有偶,手里也捧着鲜花,不过要素雅淡泊些。谈话的题目,和下午那一位差不离,鸡毛蒜皮,芝麻绿豆,无非机关内部的矛盾纠葛,人际关系。
花卉,大概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心声,一种表示吧?
我老伴正给花瓶换水,他太太是个心直口快的女人,对我妻子说:“你看出什么没 有?”
“这红玫瑰真漂亮!” “我说的不是花!”
其实,我们都明白,她不满意这走马灯似的看宗先生的两位。据她介绍一个是希望老宗在下岗之前,向组织上推荐他接班;一个是愿意老宗从此不再主持工作,排排坐,食果果,也该他取而代之了。
“就这样的左膀右臂,可以吧!”
她说这番话时,宗先生没反驳,没表情,他太太也没恼火,当然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病人住院,最怕不能确诊,那就像等待法官宣判似的,那一天天是相当难熬的。而宗先生,除了开肠剖肚,该查的全查了,所有目前能用的医学手段都用遍了,请了院内院外的名医会诊,仍旧找不出病因,大夫只好存疑了。可又不敢放他出院,要再观察一个时期。
于是,那位第三把手,红玫瑰花送得更勤快了。我忽然想到:“宗先生,也许你当时,是不是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听到秦可卿噩耗时,吐出鲜血一样,急火攻心吧?”
这话倒启发了他,他思索了一番,从病床上跳将起,认为不无道理。“那天开会吐血前,正讨论班子问题,因为有一种认为我年龄到点了,应该下岗的说法,一下子郁结在了心里。突然,觉得嗓子痒,血哗地喷出了!”他笑自己:“你看,多想不开呀!”
住院期间,他没有再吐过血,也无任何不适之感,和医生商量,定期检查,就出院回家了。此后,再没有见过他,也没有打过电话。我以为他们老两口,一定云游山水,四海为家,说不定削发为僧了呢!宗先生这样许过愿的。
没想到,此时此刻在剧场里遇上了。
此公气色极佳,精神状态绝好,而且,忙东忙西,左顾右盼,台上台下,幕前幕后,完全不减当年神采。原,我是不大相信精神变物质的,看,他不但毫无病态,毫无老意,毫无倦容,甚至像注射吗啡似的兴奋不已。他当然看见我了,还挥舞了一下拳头,表示给我看,他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表示他不是病人,甚至他不曾是个病人,他仍旧是当之无愧的京城四大忙之一。
那晚音乐会,我很注意寻找我认识的那两位送花人,这场合他们该在的。但硬是没见到这对孟良、焦赞的影子。也许由于杨令公不肯放下刀枪,忍不住还要上阵,于是,这两位只好在观众席里,看老先生耍把式了。
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宗先生这样的“闹”,该是多么寂寞啊!细琢磨,人生其实是挺有趣的。
16.小说一开始就写“我去听音乐会,很凑巧,碰到了睽违已久的宗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文中画线句子“她说这番话时,宗先生没有反驳,没表情,他太太也没恼火,当然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表现了宗先生夫妇的什么心理?(4分)
18.小说的主题有多种理解,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7分)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宗先生是京城四大忙之一,他与其他三人不同,他是忙着准备会场,忙着进剧场,是作者笔下的“大忙人”。
B.作者以宗先生忙到没有时间看病,以至于在主持本单位工作会议时咳出血才被抬到医院这一事件,说明了宗先生兢兢业业的精神。
C.在医院中,宗先生因为听说他所用的病床是胃癌患者用过的而休克,这一情节暗应了咳血之事,这也是宗先生“万念俱灰”的真正原因。
D.作者以《红楼梦》中贾宝玉吐出鲜血的例子,巧妙地道出了宗先生生病的原因。
E.小说以作者在剧场碰到宗先生为开端,以回忆宗先生生病为发展,以宗先生生龙活虎地活跃在剧场为高潮与结局,构思巧妙而严谨。
六、(15分)
20.“月”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赏月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那就请同学们以“我望着那轮中秋之月”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引用一句有关月亮的诗词句,运用拟人、衬托手法,字数200字左右。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上面的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语文答案
1.A(B嬗变shàn C 炽热chì D押解jiâ 2.D(A 赝品 B戴罪立功 C陷阱)
8.B(A.《诗经》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宽松。C.汉乐府是第一次俗文学高潮的后期,所以其数量、质量都不如《诗经》。D.表述绝对,原文是“更多一些”。)9.D(D项以偏概全了,还有一个原因即“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10.B(逆:预测)
11.D(两个“之”均为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介词,替/介词,表被动;C.副词,暂且/连词,尚且)12.D(孙权没有怀疑,“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13.(12分)
(1)几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吴军军营及仓库器杖,参观完回帐中饮宴。(三日、营、讫、句意各1分,共4分)
(2)周公瑾文武双全,富有谋略,是万人中的豪杰,我看他才识志向远大,恐怕不甘心长久做臣子。(筹略、英、顾、句意各1分,共4分)(3)等到周瑜去世后,孙权流着眼泪说:“周瑜有佐君成王业的资质,如今突然去世,我依靠谁呢?”(流涕、资、何赖、句意各1分,共4分)附【参考译文】
程普自以为年龄比周瑜大,多次凌辱周瑜,周瑜却降低自己的身份对待程普,始终不与他计较。后,程普佩服周瑜,对周瑜亲近敬重,于是告诉别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好象喝下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已沉醉。”当时的人认为他谦虚礼让让人敬佩到了这种程度。
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轻而又有才,认为可以用言辞打动,便秘密到扬州,派九江人蒋干去拜访周瑜。蒋干这个人仪表堂堂,才学出众,能言善辩,江淮间没有超过他的。蒋干布衣葛巾,一副平民打扮,以私人身份见周瑜。一见面,周瑜就猜出了蒋干的意,笑着问:“子翼辛苦了,这么大老远看我,不是曹操的说客吧?”蒋干见周瑜一语道破,尴尬地说:“我和您是扬州老乡,多年不见,听说您现在飞黄腾达,所以想叙叙旧。您却说我是说客,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周瑜认真地说:“我虽然比不上夔和师旷(古代著名音乐家)耳朵灵敏,但弦外之音还是能分辨出的。”于是邀请蒋干入室,为他安排酒食宴饮。酒宴结束,周瑜送蒋干出门说:“正好我有机密的事要办理,你暂且先去馆驿休息,等我忙完,再请你。”几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吴军军营及仓库器杖,参观完回帐中饮宴,给他展示了侍者服饰珍玩器物等。对蒋干说:“大丈夫处世立身,一旦遇到明主,对外虽然是君臣关系,但内里却结下骨肉般的感情,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苏秦、张仪再生,郦叟复出,我还要按着他们的脊背说服他们,难道是足下您所能说动的吗?”蒋干只是干笑,最终没有说什么。蒋干回去后,对曹操说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语可以说服离间得了的。中州人士,也因此称赞他。
刘备从京口回,孙权乘坐飞云大船,和张昭、秦松、鲁肃等十多人一起送别,举行盛大的宴会践行告别。张昭、鲁肃等人先出去,孙权单独和刘备留下交谈,言谈之间,刘备感叹周瑜说:“周公瑾文武双全,富有谋略,是万人中的豪杰,我看他志向才能远大,恐怕不甘心长久做臣子。”周瑜打败曹军,曹操说:“我不为自己逃跑而感觉羞愧。”他之后给孙权写的信里说:“赤壁之战时,正赶上我们军队瘟疫横行,很多人都生了病,于是我自己把船权烧掉,撤退回老家,却白白让周瑜获得了虚名。”周瑜威名声望远播,所以曹操、刘备都怀疑他说他坏话。
等到周瑜去世后,孙权流着眼泪说:“周瑜有佐君成王业的资质,如今突然去世,我依靠谁呢?”后孙权称王,对公卿大臣说:“我如果没有周公瑾,不能称王啊。” 14.(1)“山头禅室挂僧衣”一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4分)
(2)诗人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诗句描绘了暮色苍茫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透露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4分)
15.⑴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⑵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⑶栏杆拍遍 登临意 ⑷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分)16.(1)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2)设置悬念,引出下面的故事;(3)与后文照应,使结构浑然一体。(6分)
17.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司空见惯。(4分)
18.示例一:对官僚主义作风的批判。小说中的宗先生是一个“忙”于工作的人,可以说是工作狂。但是,他却把所有的工作集于一身,不让别人得到发展,阻碍历史潮流的发展,在改革的大潮面前,不是急流勇退,而是把持着权力不放,不肯让位于年轻人。小说借助这一形象有力地批判了阻碍改革潮流的官僚主义作风。
示例二:讽刺了社会上那些跑官、拉关系的现象。小说中两位送花者,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探望病中的宗先生,而是怀有让宗先生让位于他们的目的。他们这种行为犹如社会现实中跑官要官的人一样。作者借助这两个形象批判了拉关系、跑官要官的社会现象。(7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9.BC(B”说明了宗先生的兢兢业业的精神”错;C“万念俱灰”的真正原因是怕自己被别人取代。)(4分)20、【写作指导】此题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考生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午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具有人格化的魅力;引用让文段显得更有文化蕴味,衬托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的形象表现得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能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因此,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由“中秋之月”联想到团圆、幸福、美满,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参考范文】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月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出令人心醉的芳香,她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思念吧!在月圆的时候,我们有权力思念,月的圆,月的美,月的柔,都给远方的亲人带去思念。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是近的,是相连的。月圆之夜,思念与团圆是紧紧相连的。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21.【思路提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时光易逝。“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两者结合起辩证立意,就是即便时光宝贵,我们要珍惜时光,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放远眼光,厚积薄发。如此,才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第四篇: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西省会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会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时间
分钟
分值
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回溯(sù)琐(suǒ)事 徇(xùn)私 数(shuî)见不鲜 ....B.嬗(chàn)变 诤(zhâng)友 偏裨(pí)怙恶不悛(quān)....C.蕴藉(jiâ)炽(zhì)热 蓦(mî)地 戛(jiá)然而止 ....D.卓(zhuï)越 机械(xiâ)押解(jiě)休戚(qī)相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烩 带罪立功 C.针灸 陷井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祟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B.近日,中国人寿合肥分公司邀请风水分析师促销,引起广泛关注,秉持理性科学精神的现代金融企业做出如此荒诞之事,简直是匪夷所思。....C.去年美国国内航班,平均每天大约有一万件行李丢失,航空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惨.淡经营,人手不足。...D.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外出访问经费支出,成为港人侃侃而谈的话题,有香港媒体披露,....曾荫权在过去四年外出访问期间产生的费用不足百万港元,节约程度令人惊讶。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第十个记者节即将临之际,《丹阳日报》社本着开门办报、服务读者、打造品牌、提升影响,举办记者节暨首届读者节系列庆祝活动。
B.在教育问题上,网民的留言多集中在农村教育上,包括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太低、人才流失严重、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编制政策等。
C.沈存德认为,不仅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破坏了竞赛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对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将带极大的伤害,同时更严重破坏了田径运动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D.“飞人”刘翔以13秒19的成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六届亚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生病期间,雷斯多夫人过一次,但不是看望父亲的病,而是要父亲给她支付她欠裁缝的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B.贾宝玉与林黛玉一起葬花,宝玉要求“水葬”,黛玉却认为水葬把花糟蹋了,要求“土葬”,感觉花随土化了,更干净。(《红楼梦》)
C.桑丘·潘沙是在矛盾对照中刻画出的。他既咒骂倒霉的骑士,又崇拜主人的侠义行为;他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抱着发财梦,一心想当海岛总督。(《堂吉诃德》)D.巴金创作的《家》,描述了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歌颂了觉新、觉民、觉慧、琴、瑞珏、梅、鸣凤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斗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古代俗文学的兴衰
王泽清
①从周到清,全国大多数人是文盲,识文断字的只在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后人写的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
③三代时期的诸侯制到了西周,可以说发展得很完善了。当然其间也有战争,但其战争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礼崩乐坏”的战国、比再后的中央集权制时代从总体上讲要小得多,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那时,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
④《诗经〃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
⑤这一次俗文学高潮的余脉一直延续到汉,但汉时仅是余脉而已。汉朝廷作为国家机关的乐府也去民间采诗,但无论是从采诗的目的上讲还是从所采之诗的规模、内容和语言的丰富性上讲,都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
⑥以后,由于语言文白的分野,由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
·2· “说书”和由此而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即所谓“一代之文学”了。这可以看成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
⑦ 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此时,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市民阶层一出现,便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另由于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也由于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政策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于是,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杂剧是给市民看的,农民多半没有条件看杂剧。但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
⑧历史进入了明清时期。虽然这时期的封建社会形制没有改变,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像某些学者所说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加上这时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这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选自《文汇报》)
7.与“古代俗文学”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B.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的保护和培育。
C.古代俗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
D.古代俗文学在唐宋时代出现低谷,虽然出现“说书”和由此而生的话本,但俗文学作为文学样式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经·国风》中先民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和痛快淋漓的愤怒可知,当时社会环境比较稳定,但意识形态不太宽松。
B.语言文白的分野和城市的发展对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俗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俗文学一度跌入了低谷。
C.汉乐府与《诗经》相比,在艺术和价值上有很大区别,无论诗歌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诗经》高很多。
D.和如今的俗文学完全一样,元朝俗文学已经具有了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的商品性质。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俗文学经历了三个高潮,分别以《诗经》、元杂剧和《红楼梦》为标志。B.我国古代,虽然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但这并不意味着那时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
C.明清时期的俗文学成绩斐然,既有戏剧又有小说。戏剧有明传奇,小说有章回体小说等。
D.明清时期俗文学往高峰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即出现了某些学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的萌芽”。
·3·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幹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幹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杖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选自《江表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陵侮瑜 陵:欺侮。.B.无乃逆诈乎 逆:违背。.C.因延幹入,为设酒食 延:延请。.D.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多:称赞。.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 但以刘日薄西山 ..B.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刘备之自京还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普仗着自己的资格老,不尊重周瑜,但周瑜并不计较,最终赢得了程普的尊重。B.曹操听说周瑜年轻又有才,以为容易被言辞打动,就偷偷派善辩之士去游说。C.周瑜一见蒋幹,就猜出了他的意,周瑜向蒋幹坦陈心迹,使以才辩见称的蒋幹无功而返。
D.孙权曾怀疑周瑜有野心,但周瑜死后,他又很难过,常常感念周瑜的功劳。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杖讫,还宴饮。(4分)
·4·(2)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4分)
(3)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①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1)“山头禅室挂僧衣”借“挂僧衣”这一细节传递了什么信息?(4分)
(2)简要分析“却听钟声连翠微”一句的妙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题限选4题,8分)
(1)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
(2)呦呦鹿鸣。我有嘉宾。(曹操《短歌行》)(3)把吴钩看了,无人会。(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病友
那天我去听音乐会,很凑巧,碰到了睽违已久的宗先生。
宗先生是文艺界的一位忙人,有京城四大忙之称。这社会就是由一部分忙人和大多数闲人组成的。没有忙人,自然也就无所谓闲人了。正因为有闲人,才显出忙人。
而宗先生,又是忙中之忙。那四位大忙,各有忙的领域。忙吃喝忙玩乐,忙开会忙讲话,忙批判,但只要忙进会场,忙进剧场,就全是宗先生一人的天下了。
他确实太忙了,忙到没有时间感觉到自己哪里不舒服,忙到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间都没有。直到一次主持本单位的工作会议,莫名其妙地咳出好几大口血,全场震惊,是那鲜红的血,才不得不放下话筒,抬到医院急救。
那时我因为胆结石住院,互相谈起。
他有气无力地打听医院一些情况,突然他凑过:“请问,这张床原是个什么样的病人?”我还没说完是个胃癌患者,昨天晚上刚进了太平间……他立刻就休克了。
于是,有人忙按呼叫铃求救,有人跑去找值班医护人员。
·5· 结果,一场虚惊,纯系过度紧张所致。大夫护士最讨厌病人大惊小怪,看看,开了点镇静剂走了。
京城四大忙之一,此刻真是万念俱灰,叹息着:“完了,完了,说不定从这病房,直接就到八宝山了!”
我妻子见他太伤感,便劝他:“哪至于——”
幸好这时,了一个探他病的人,手里捧着鲜花,亮丽无比,把他制造的死亡阴暗气氛冲淡了。他向宗先生说了一些机关内部,长长短短的事,包括对他这次突发病的各种反映。我也听不大懂,也不愿意听,就到别的病房聊天。等探病者离去,宗先生一叠声地叹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到了晚间,又一位探视者,无独有偶,手里也捧着鲜花,不过要素雅淡泊些。谈话的题目,和下午那一位差不离,鸡毛蒜皮,芝麻绿豆,无非机关内部的矛盾纠葛,人际关系。
花卉,大概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心声,一种表示吧?
我老伴正给花瓶换水,他太太是个心直口快的女人,对我妻子说:“你看出什么没 有?”
“这红玫瑰真漂亮!” “我说的不是花!”
其实,我们都明白,她不满意这走马灯似的看宗先生的两位。据她介绍一个是希望老宗在下岗之前,向组织上推荐他接班;一个是愿意老宗从此不再主持工作,排排坐,食果果,也该他取而代之了。
“就这样的左膀右臂,可以吧!”
她说这番话时,宗先生没反驳,没表情,他太太也没恼火,当然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病人住院,最怕不能确诊,那就像等待法官宣判似的,那一天天是相当难熬的。而宗先生,除了开肠剖肚,该查的全查了,所有目前能用的医学手段都用遍了,请了院内院外的名医会诊,仍旧找不出病因,大夫只好存疑了。可又不敢放他出院,要再观察一个时期。
于是,那位第三把手,红玫瑰花送得更勤快了。我忽然想到:“宗先生,也许你当时,是不是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听到秦可卿噩耗时,吐出鲜血一样,急火攻心吧?”
这话倒启发了他,他思索了一番,从病床上跳将起,认为不无道理。“那天开会吐血前,正讨论班子问题,因为有一种认为我年龄到点了,应该下岗的说法,一下子郁结在了心里。突然,觉得嗓子痒,血哗地喷出了!”他笑自己:“你看,多想不开呀!”
住院期间,他没有再吐过血,也无任何不适之感,和医生商量,定期检查,就出院回家了。此后,再没有见过他,也没有打过电话。我以为他们老两口,一定云游山水,四海为家,说不定削发为僧了呢!宗先生这样许过愿的。
没想到,此时此刻在剧场里遇上了。
此公气色极佳,精神状态绝好,而且,忙东忙西,左顾右盼,台上台下,幕前幕后,完全不减当年神采。原,我是不大相信精神变物质的,看,他不但毫无病态,毫无老意,毫无倦容,甚至像注射吗啡似的兴奋不已。他当然看见我了,还挥舞了一下拳头,表示给我看,他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表示他不是病人,甚至他不曾是个病人,他仍旧是当之无愧的京城四大忙之一。
·6· 那晚音乐会,我很注意寻找我认识的那两位送花人,这场合他们该在的。但硬是没见到这对孟良、焦赞的影子。也许由于杨令公不肯放下刀枪,忍不住还要上阵,于是,这两位只好在观众席里,看老先生耍把式了。
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宗先生这样的“闹”,该是多么寂寞啊!细琢磨,人生其实是挺有趣的。
16.小说一开始就写“我去听音乐会,很凑巧,碰到了睽违已久的宗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文中画线句子“她说这番话时,宗先生没有反驳,没表情,他太太也没恼火,当然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表现了宗先生夫妇的什么心理?(4分)
18.小说的主题有多种理解,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7分)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宗先生是京城四大忙之一,他与其他三人不同,他是忙着准备会场,忙着进剧场,是作者笔下的“大忙人”。
B.作者以宗先生忙到没有时间看病,以至于在主持本单位工作会议时咳出血才被抬到医院这一事件,说明了宗先生兢兢业业的精神。
C.在医院中,宗先生因为听说他所用的病床是胃癌患者用过的而休克,这一情节暗应了咳血之事,这也是宗先生“万念俱灰”的真正原因。
D.作者以《红楼梦》中贾宝玉吐出鲜血的例子,巧妙地道出了宗先生生病的原因。E.小说以作者在剧场碰到宗先生为开端,以回忆宗先生生病为发展,以宗先生生龙活虎地活跃在剧场为高潮与结局,构思巧妙而严谨。
六、(15分)
20.“月”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具中国特色、最具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意象,赏月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那就请同学们以“我望着那轮中秋之月”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引用一句有关月亮的诗词句,运用拟人、衬托手法,字数200字左右。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上面的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抄袭,不能套作。
语文答案
1.A(B嬗变shàn C 炽热chì D押解jiâ
·7· 2.D(A 赝品 B戴罪立功 C陷阱)
3.B(A七月流火:指夏去秋,天气逐渐凉爽起。C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 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D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 壮,从容不迫,多用描述人,常做谓语,此处应改为“津津乐道”。)4.B(A项,“本着”缺宾语,可在“提升影响”后加“的宗旨”。C项,关联词位置错误。“不仅”移到“破坏”的前面。D项,“首个”与“第一人”重复。)5.C(本题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和眼前所见景色,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是C)6.D(琴、瑞珏、梅、鸣凤等不是知识分子)7.A.(强加因果)
8.B(A.《诗经》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相对宽松。C.汉乐府是第一次俗文学高潮的后期,所以其数量、质量都不如《诗经》。D.表述绝对,原文是“更多一些”。)9.D(D项以偏概全了,还有一个原因即“艺术商品性质的刺激”。)10.B(逆:预测)
11.D(两个“之”均为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介词,替/介词,表被动;C.副词,暂且/连词,尚且)12.D(孙权没有怀疑,“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13.(12分)
(1)几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吴军军营及仓库器杖,参观完回帐中饮宴。(三日、营、讫、句意各1分,共4分)
(2)周公瑾文武双全,富有谋略,是万人中的豪杰,我看他才识志向远大,恐怕不甘心长久做臣子。(筹略、英、顾、句意各1分,共4分)(3)等到周瑜去世后,孙权流着眼泪说:“周瑜有佐君成王业的资质,如今突然去世,我依靠谁呢?”
(流涕、资、何赖、句意各1分,共4分)附【参考译文】
程普自以为年龄比周瑜大,多次凌辱周瑜,周瑜却降低自己的身份对待程普,始终不与他计较。后,程普佩服周瑜,对周瑜亲近敬重,于是告诉别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好象喝下醇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已沉醉。”当时的人认为他谦虚礼让让人敬佩到了这种程度。
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轻而又有才,认为可以用言辞打动,便秘密到扬州,派九江人蒋干去拜访周瑜。蒋干这个人仪表堂堂,才学出众,能言善辩,江淮间没有超过他的。蒋干布衣葛巾,一副平民打扮,以私人身份见周瑜。一见面,周瑜就猜出了蒋干的意,笑着问:“子翼辛苦了,这么大老远看我,不是曹操的说客吧?”蒋干见周瑜一语道破,尴尬地说:“我和您是扬州老乡,多年不见,听说您现在飞黄腾达,所以想叙叙旧。您却说我是说客,预先怀疑别人的欺诈!”周瑜认真地说:“我虽然比不上夔和师旷(古代著名音乐家)耳朵灵敏,但弦外之音还是能分辨出的。”于是邀请蒋干入室,为他安排酒食宴饮。酒宴结束,周瑜送蒋干出门说:“正好我有机密的事要办理,你暂且先去馆驿休息,等我忙完,再请你。”几天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吴军军营及仓库器杖,参观完回帐中饮宴,给他展示了侍者服饰珍玩器物等。对蒋干说:“大丈夫处世立身,一旦遇到明主,对外虽然是君臣关系,但内里却结下骨肉般的感情,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苏秦、张仪再生,郦叟复出,我还要按着他们的脊背说服他们,难道是足下您所能说动的吗?”蒋干只是干笑,最终没有说什么。蒋干回去后,对曹操说周瑜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不是言语可以说服离间得了的。中州人士,也因此称赞他。
刘备从京口回,孙权乘坐飞云大船,和张昭、秦松、鲁肃等十多人一起送别,举行盛大的·8· 宴会践行告别。张昭、鲁肃等人先出去,孙权单独和刘备留下交谈,言谈之间,刘备感叹周瑜说:“周公瑾文武双全,富有谋略,是万人中的豪杰,我看他志向才能远大,恐怕不甘心长久做臣子。”周瑜打败曹军,曹操说:“我不为自己逃跑而感觉羞愧。”他之后给孙权写的信里说:“赤壁之战时,正赶上我们军队瘟疫横行,很多人都生了病,于是我自己把船权烧掉,撤退回老家,却白白让周瑜获得了虚名。”周瑜威名声望远播,所以曹操、刘备都怀疑他说他坏话。
等到周瑜去世后,孙权流着眼泪说:“周瑜有佐君成王业的资质,如今突然去世,我依靠谁呢?”后孙权称王,对公卿大臣说:“我如果没有周公瑾,不能称王啊。” 14.(1)“山头禅室挂僧衣”一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4分)
(2)诗人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诗句描绘了暮色苍茫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透露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4分)
15.⑴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⑵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⑶栏杆拍遍 登临意 ⑷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 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8分)
16.(1)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2)设置悬念,引出下面的故事;(3)与后文照应,使结构浑然一体。(6分)
17.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司空见惯。(4分)
18.示例一:对官僚主义作风的批判。小说中的宗先生是一个“忙”于工作的人,可以说是工作狂。但是,他却把所有的工作集于一身,不让别人得到发展,阻碍历史潮流的发展,在改革的大潮面前,不是急流勇退,而是把持着权力不放,不肯让位于年轻人。小说借助这一形象有力地批判了阻碍改革潮流的官僚主义作风。
示例二:讽刺了社会上那些跑官、拉关系的现象。小说中两位送花者,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探望病中的宗先生,而是怀有让宗先生让位于他们的目的。他们这种行为犹如社会现实中跑官要官的人一样。作者借助这两个形象批判了拉关系、跑官要官的社会现象。(7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9.BC(B”说明了宗先生的兢兢业业的精神”错;C“万念俱灰”的真正原因是怕自己被别人取代。)(4分)20、【写作指导】此题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考生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午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具有人格化的魅力;引用让文段显得更有文化蕴味,衬托手法的运用将使得“中秋之月”的形象表现得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能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因此,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先明确写作的对象,由“中秋之月”联想到团圆、幸福、美满,寄托思乡念亲之情。【参考范文】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月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出令人心醉的芳香,她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思念吧!在月圆的时候,我们有权力思念,月的圆,月的美,月的柔,都给远方的亲人带去思念。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是近的,是相连的。月圆之夜,思念与团圆是紧紧相连的。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21.【思路提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时光易逝。“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两者结合起辩证立意,就是即便时光宝贵,我们要珍惜时光,也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放远眼光,厚积薄发。如此,才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9·
第五篇: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1―2012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60分 注意:所有答案需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
音
全
都
正
确的一组是()A.... A.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
对
这
种
白
痴
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的咆哮了一阵子。B.现在实行新课标,一些地方期中、期终结业考
试
乱
糟
糟的没有一个标准,使老师们莫衷一是。C.老张今年50多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D.今年的雨水虽然比去年大,但是并没有发生交通中断的现象,这归功于交通部门未雨绸缪。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B.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最近宣布内阁改组计划,决
定
对
内
阁
职
位
做
出
大
幅的调整,以挽回内阁因一系列丑闻而一路下滑。C.今年8月1日,我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或者“滥用行政权力”来限制竞争的行为将从此被视为违法。D.质量执法大队的小王,对某企业送检的一批肉制品,未按该分管局长的意见,加盖“合格”签章,以至受到停职检查的处分。
二、文言文阅读(分)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赵尝五战于秦斯用兵之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可谓智力孤危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照应文章开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句话。B.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批评赵错杀良将。
C
.
作
者
批
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
不
是
其破
亡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说,其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呜呼”和“悲夫”二语在这段话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秦
人
不
暇
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5)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6)想当年:金戈铁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诗歌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
山光
”
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悦”是__ _用法。(4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 _情怀。(4分)
五、现代文阅读(37分)
(一)(15分)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
亲
邓
纳
姆
是
堪
萨
斯
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
把
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成年后的奥巴
马
在自
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
人
才
济
济的哈佛法学院所有
1600
名
学
生
当
中的最高荣誉,奥巴
马
首
次
获
得
了
全
国
性的认可。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
而
步
步
高
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
了
多
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
过
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选举政治,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
前,美
国
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 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
得
了
黑
人的好感,同时也博
得
了
草
根
阶
层的好感。在演说中,奥
巴
马
发
出
变
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
变
革。
”
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
道
刚
愎、支
持
率
极
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
裔
社
区
做
基
层
工
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
同
使
命
感的感召下团结起
来,使
美
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
临
“
历
史
性的危机”,“这场
危
机
是
长
期
形
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节选自《奥巴马传》)11.关于奥巴马的生活经历,下
列
不
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
.混
血
儿的身份,使奥巴马
曾
一
度
对
自
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
惑,干
过
不
好的事。B.奥巴马曾
经
在美
国、印尼、肯尼亚生
活
过,丰
富的生活经历也是他竞选的有利条件。C.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后,首次获
得
了
全
国
性的认可。D.奥巴马从基层工作做起,使他更深切地接触民众,关注民生。12.奥巴马决定参加总统竞选时,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用意是什么?(6
分)
答: 13.根据文意,概括奥巴马竞选获胜的原因。(6分
(二))(2
2分)
答
故
乡
: 的桂花雨 琦君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小时侯,无论什么花,我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字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
是
满
树
茂
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
迷
人。
迷
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故乡是近海县乡,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
风
水
啊?
”
她
担
心的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
就
是
将
收
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
花
香
里的。桂花成熟时,就
应
当
“
摇
”,摇
下
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那就湿落落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箪,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
真
像下
雨
,好
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桂花摇落之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箪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放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
那
阵
阵的桂花雨。注:琦君,台湾著名女作家。14.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写“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5分)
。15.作者叙述童年摇桂花一事时,详写其父母有什么作用?(5分)16.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哪一
句?
请
从
文
章的结构和内容两方
面
谈
谈
“
文
眼
”的作用是什么。(6
分)
.
该
篇
散
文的原题是《故乡雨
》,后
改
为
《
故
乡的桂花雨》。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作了这一改动。(6分)
六、语文表达(8
分)
.
根
据
下
面的示例,再仿写两句话。(4分)例:有一种目光总在经历黑夜后,才发觉什么是“光明”; 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之后,才明白什么是“永恒”。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