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_Word_文档_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
金陵镇中心小学 刘达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一、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通顺、流利。
课堂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二、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蒙笼的情感之纱。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三、创设情境,宣染气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
四、学会给课文画表情。个人经过实践,觉得给课文画上“表情”的方法就比较有实效。在上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3假如》时,我心里又犯难了,又是一篇诗歌,而且感情变换比较多,梦想的期待愉快,现实的难过悲伤相互穿插。虽然词语有体现,比如“红红的太阳、快活地成长、好吃的谷粒、奔跑、游戏” 等都是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等是比较沉重的。单独看这些词句学生理解并不难,读出感情色彩也不难,但是诗歌整体来读,学生转换感情语气就容易卡壳,读来都是一个语气。早读课下课后,我思来想去,本课并不难理解,词语还是较浅显的,学生都理解,感情基调也明显,为什么总是读不出语气呢?再看到一些奖励孩子的带有笑脸的贴纸,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可以在课文词句旁边标出表情呢,让人一看就清晰明了词句传达出的感情。于是我马上重新设计了课件,先出示相关词句,再出示很大的表示心情的符号。接下来的教学,全新的体验让我兴奋满怀。
师:同学们,红红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呢? 生:很鲜红,像苹果那样红。师:回答的真好,(相机出示带着笑脸的红红的太阳、苹果)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红苹果(可以指导学生用“像”来说一句话)红红的太阳还让你想到什么呢? 生:火
师:火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生:温暖、暖洋洋的、舒服„„
师:对呀,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就不怕冷了,小树就能怎样地长呢? 生:快活地长、快快地长„„ 师出示“快活”,再放上大大的笑脸,让学生在这一句诗旁边画上笑脸。师:看到笑脸,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很快能答出语速,语调等。)
同理再指导学生在表示难过的诗句旁边画上难过、失落的表情。再整节诗串读,语气感情就都出来了,老师没有需要多次提醒。
整首诗通过画上符号表情,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同时也让诗歌更像一幅生动形象的画,也许在孩子的眼里、心里变成了一部会动会说话的动画片,让他们更乐于去接触文本,更愿意去与文本对话。对于孩子,这是多么新奇的一次语文课,似乎又像美术课,尽量发挥孩子的天性,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探索世界,全程纪律特别好,课堂氛围活跃。形象思维活跃的孩子,多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我想师生教学会更顺利,更快乐。
五、教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
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
这是我对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地一点想法,一点体会,一些还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也许很不成熟,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阅读教学朗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找对学生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坚持练习,长此以往,相信一定会有成效。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 Word 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课堂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二、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蒙笼的情感之纱。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三、创设情境,宣染气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
四、教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
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
这是我对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地一点想法,一点体会,一些还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也许很不成熟,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第三篇: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的反思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情绪。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其中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课堂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很多的,时间是非常紧促的,我们利用课堂让学生熟悉课文,对学生作适当地指导是可以的,但如果完全凭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从不会读到会读,从会读到有感情地读,这是比较困难的,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这除了时间的原因外,还有现在的课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长,和学生个体之间水平的差异。因此,我注重让学生在课前的朗读预习。在课堂上我又通过听录音,范读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再让学生结合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为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等,使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利。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轧实的基础。
二、把感悟到的说出来,点破那一层蒙笼的情感之纱。
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发挥部分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三、创设情境,宣染气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宣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展示,介绍一些课文的时代背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也可以请学生说一说或想象一下类似情况下的心情感受,当然,教师的感情朗读是一种有效而常用宣染气氛、感染情绪的好方法。
四、教师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
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
这是我对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地一点想法,一点体会,一些还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也许很不成熟,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第四篇: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靖边三小
曹瑞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翻阅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所存在的问题是,在学生没扫清字词障碍,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往往事半功倍。那么,怎样使“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迁移体验。
尽管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不够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如《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教室里坐着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还有窗外的小猴子、鸟儿、蝴蝶等。学生面前出现这样一个生动具体画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范读引领。
教学中学生自读也许能够读得正确、流利些,也只是初步了解了课文,而读出一定的语气或感情,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正确处理语句的
缓重轻急,还得让教师出马“范读”,教师很有必要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告诉学生如何去读。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一株紫丁香》,如果不通过教师范读和领读,学生是很难读好“踮起脚尖儿”的儿化音的。在朗读“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在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时,学生开始在自我感悟基础上朗读课文怎么也读不出那种轻重缓急的语势。有的孩子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在读到“绿叶在风里沙沙”时故意将声调提高很多,前后衔接不自然,听起来不温柔很别扭;有的孩子语速把握不当,不是过快就是过慢。在孩子无法较好完成对这个小节朗读时,我为学生做了一遍示范朗读,让学生明白朗读声音要轻巧、自然,让感情如春风般的温暖。学生在听完我的朗读后,开始自由模仿练读起来。再次请学生站起来朗读时,我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带出了表情和动作。低年级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并不可以机械地照搬照套,要告诉他们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在示范朗读过程中,主要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技巧,学会处理停连、重音、语调、节奏等,为他们日后自我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多形式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不断的朗读训练中,提高朗读水平和能力。齐读可以使全班或较多的人有朗读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朗读中的语调、停顿。自由读在一段时间里就一篇或一段课文小声朗读,它有利于学生读出自我 的情感体验。指名读便于教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名读时,教师注意指名的面一定要大,使好、中、差都有朗读的机会,都能得到帮助。课堂上,我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四、表演伴读
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上各种动作,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入到课文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朗读效果。例如《欢庆》一课,在朗读“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一组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几个动作,把“献上”、“ 举起” “飞着”、“ 奏起”不仅重读而且加上了动作。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表演起自己中意的动作,或捧手或举臂或学蝴蝶状扑扇翅膀,或学做“吹鼓手”的样子“吹奏”。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感悟出国庆佳节普天同庆的气氛。指名朗读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逼真的表演,超常的发挥,使学生们完全融入课文的情景中,朗读时全身心投入,读出了美的享受。我夸张地鼓励和煽情,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总之,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渗透作品中词汇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篇章结构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读精思,潜心体味,体会作品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怀。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令听者与读者都能领略到文章的语感
第五篇: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
【摘要】低年级朗读指导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阅读教学的起步环节,它用有声语言来准确地传达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是促进课本语言内化的重要手段。朗读训练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朗读方式教学
经常听到我们的教师抱怨有些学生不会读书,常常会出现如读天书、唱读、读破句、丢字、添字等现象。究其原因,归纳如下:
1、教师分析讲解多、提问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和朗读教学。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标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而教师往往把一篇课文问得支离破碎,讲的头头是道,教师的“辛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挤掉了学生思维的时间。
2.朗读训练学生陪衬多,学生参与读书少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在有的课堂上,朗读训练只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服务,一两个学生读正确了,读流利了,读的有语气了,就进行下一个环节,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情况。
3.教师朗读认识到位,朗读指导方法少
有的老师课下交流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但是在课堂上,朗读指导的方法单调,一遇到指导朗读就不知如何是好,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朗读效果也不好。
?フ攵砸陨锨榭觯?如何改变这种“无效朗读”?个人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这样教师就必须从繁琐的、没有必要的讲解中摆脱出来。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琅琅上口,对课文内容的要求只是了解。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要求,不拔高,对课文内容不做过多地讲解、分析,真正潜下心来带领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直到读正确为止。
3.2 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学生的读,听别人读三遍不如自己动口读一遍,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中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读、同桌互读、座位前后四人结成小组轮流读、齐读等。对于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要反复读。
除了在读的形式上加以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画风》一课时,当学生读到赵小艺画了空中飘的旗子时,老师可以适时进行评价:“老师仔细听了你读的,听出来你把”飘“字读重了,我仿佛看到风吹过,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既能激发这个孩子朗读的兴趣,同时还教给了其他同学读书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3.3 选择适当的朗读方式
3.3.1 少齐读,多自主读
阅读是学生个人通过语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种活动。阅读的速度应由读者自己根据情况适当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读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则可以读得慢些;有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还可以停下来思考思考。如果把全班学生捆在一起齐读,势必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到与别人协同一致上,就像一列横队向前齐步走时,每个人都要左顾右盼,以求步调一致。学生在齐读时是如此心态,哪能顾得上体会语言文字、读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朗读训练主要应采取自主读的方式。尤其是自学性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ピ谄绞苯萄е形颐欠⑾郑阂桓霭嗉独铮?朗读水平很高、能打动同学和老师的学生是极少的,大部分学生的朗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或读多,或读少,或读错,或读倒了;或断断续续不成句段,或缺少情感没有起伏。这就必须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在学生没有事先自主性参与的前提下,就要求学生做朗读展现,使大部分学生不敢或不愿展示自己。而如果教师在读前先设定一些“挑战性”的目标,如“谁能把这段话读通顺,谁就是一个小小朗诵家”等,这样抓住了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唤醒了他们心底里渴望成功的愿望,“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令学生在追求的过程中调动起了朗读的积极性,从而在自主朗读中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来。
??3.3.2 少讲解,多示范读 的确,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场面: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
朗读的要领后,要求学生站起来朗读,而学生的朗读效果却不很理想。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长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会读破句或读不出应有的语气。好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在学生的朗读达不到老师标准时,老师该怎么办?老师何不抓住时机,亲自露上一手。让老师充满激情的范读来打动学生的心,用老师的情感来激活学生的情感,用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在老师的“以'声'作则”的带动下,学生就能辨析自己与老师在语音、语调和情感上的差异,从中领悟正确与偏颇,语感也就悟出来了。这时老师的范读,好比教练指导运动员投球、跳高做的示范动作,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作用,这比纯粹地告诉学生要读出什么语气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用放录音的办法或让朗读好的学生来范读。俗话说,先入为主。教师抓住启蒙阶段,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朗读训练,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可谓功莫大矣!
?プ苤?,朗读指导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环节,它用有声语言来准确地传达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是促进课本语言内化的重要手段。当然,朗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同时又是学习目的,其训练的过程既具科学性又须艺术性。所以朗读训练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合适的方法。这样,朗读教学之花必将开得更加鲜艳,阅读教学必将更具诱人的魅力。
?げ慰嘉南转?
[1] 李浩;;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12期??
[2] 邓建玲;胡鹏飞;;浅议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J];语文学刊;200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