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家乡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下步保护措施的情况报告(定稿)
关于家乡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下步保护措施的情况报告
纪家中学
蔡彬
秋,碧水连陂、鸟语欢歌,蓝天、白云、大海、鸟儿,在这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的家乡—纪家,又到了候鸟聚集的季节。
进入海边树林,仿佛进入一片茫茫未知的神秘之地。一路上,鸟叫不绝于耳,在空气中回荡,令人回味悠长。空中飞舞的各色鸟类让人目不暇接,天鹅、白鹤、东方白鹳、凤头麦鸡、雁、野鸭、苍鹭、黑翅长腿鹬。
纪家,环境优美,海水荡漾,自古来,都是鸟类迁徙的必经之地或“驿站”。
一、家乡鸟类资源现状
经调查,目前纪家有野生鸟类21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白鹤、丹顶鹤和大鸨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小杓鹬、小青脚鹬、长耳鸮、短耳鸮、红隼、黄瓜隼、游隼11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鸟类61种。分布于我家乡海边的林地、农田和林网及四旁树木中。主要有五大分布区域,一是河流域分布区主要有野鸭、翠鸟、鹬科、鸳鸯等鸟类;二是芦苇湿地的分布区,主要有苍鹭、草鹭等鹭科、大天鹅、白颌雁、赤膀鸭等鸭科、灰鹤、白鹤、丹顶鹤、大鸨等鸟类;三是河道入海口、滩涂、盐田虾池为主的分布区,主要有海鸥、灰背鸥、鱼鸥、普通燕鸥等鸥科;四是速生杨防护林、果园集中种植分布区,主要有灰喜鹊、戴胜、长耳鸮、短耳鸮、鹡鸰等鸟类;五是农田林网及四旁树木分布区,主要有家燕、云雀、麻雀、伯劳、红点颏、白腹姬鹟、斑鸠等鸟类。这些鸟类不仅具有观赏、科研价值,而且还是农林害虫害鼠的重要天敌,对我家乡的农作物、树木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一些人士认为,活鸟血和鲜肉可以“大补”身体,因而猎杀行为日盛。有的非法捕鸟者利用鸟类“寻光择路”特点,在山坳上燃起篝火或点亮高频电灯,准备好火枪、鸟铳、竹竿、大网等,等候鸟儿自投罗网。
二、当前我家乡鸟类保护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每年多在“爱鸟周”期间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进行宣传,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致使群众对爱鸟护鸟没有足够的认识,爱鸟护鸟意识不足。
2、机构不健全。我家乡没有设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由林业站兼管此项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来具体抓,具体管。
3、资金不足。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公益性活动,需要足额的经费和交通工具来保障。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市捕杀鸟类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捕杀成风,部分饭店、餐馆经营野生鸟类,对鸟类的生存繁衍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
三、鸟类保护措施
1、搞好宣传,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每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四月二十九日“爱鸟周”和十一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利用报纸、广播、文艺等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政策、法令和规定,宣传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使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爱鸟护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共青团、少先队和中小学校,可以组织青少年观看鸟类,讲解鸟类科学知识,开展挂臵人工巢箱,保护和招引益鸟等活动,使青少年从小养成爱鸟护鸟、不捕打益鸟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野生鸟类的良好氛围。
2、发布护鸟布告,加强对鸟类的保护管理。以镇政府的名义发布爱鸟护鸟布告,凡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鸟类,必须严加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猎捕、买卖和运输。对其它益鸟,也要加以保护,禁止乱捕滥猎。严禁拣蛋、捣窝和使用毒药以及毁灭性的狩猎工具和狩猎方法。
3、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捕鸟及经营加工鸟类行为。林业、公安、工商部门联合,定期对鸟类栖息集中地、饭店、集贸市场进行检查,查处非法收购鸟类的窝点,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违犯规定,破坏鸟类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保护鸟类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4、成立协会,壮大护鸟队伍。以养鸟知名人士、鸟类爱好者、护鸟志愿者,组建鸟类保护协会,倡导爱鸟护鸟新风。
第二篇:家乡资源报告
前言
在云南大理到丽江之间,有一片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坝子,那里的手工银制品和兰花远近闻名,在坝子中央的云鹤镇中心,耸立着一座高大、漂亮的钟鼓楼。据说钟鼓楼修建时,上梁那天,有仙鹤飞来朝贺, 久久不愿离去,钟鼓楼也因此得名“云鹤楼”,小镇也就取名“云鹤镇”,直到如今云鹤楼仍是小镇的标志,这个小镇就是我的故乡—鹤庆。
彩云之南“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的鹤庆县,是远近闻名的龙潭之乡。相传鹤庆古代是个泽国,是祖师菩萨用108颗佛珠打出了108个落水洞,海水从落水洞流入了地下才露出了鹤庆坝子。但仍有数十处水从山下流出或从地上涌出,形成大小不等的水塘,称为“龙潭”。龙潭在鹤庆县境内分布很广,据说有人统计过约有100多个,鹤庆因此有“泉潭之乡”的美称。境内星罗棋布的龙潭,犹如一颗颗撒落鹤庆坝子的珍珠璀璨夺目。其中,位于螺峰山下的黄龙潭景色宜人,柳堤蜿蜒、潭水清澈、水映峰峦、阡陌纵横、村落散布、炊烟袅袅。以惹得游人醉的“螺峰野色”秀美风光,被列入“鹤阳八景” 而闻名遐迩。在彩云之南“风花雪月”的故乡——大理,有一座古城即“鹤庆县云鹤镇”。云鹤镇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古城居民以汉族为主、聚居着白、彝、藏、纳西等少数民族,是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历史上商业、手工业较为发达,可谓:“家家织布、户户酿酒”。云鹤镇是“鹤庆乾酒:的故乡,也是鹤庆火腿、猪肝鲊的中药产地。明、清时期西门街的酿酒作坊已久负盛名,“鹤庆土布”走俏省内外。古城内青瓦白墙诗情画意的白族风格建筑民居错落有致、接此连彼。是镶嵌在 大(理)——(丽)江公路旁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目录
一、前言 „„„„„„„„„„„„„„„„„„„ 1
二、自然美 „„„„„„„„„„„„„„„„„„ 3
1、自然风光——大自然的恩赐 „„„„„„„„ 3
2、人文景观 „„„„„„„„„„„„„„„„ 4
三、生活美 „„„„„„„„„„„„„„„„„„ 6
1、特色服饰 „„„„„„„„„„„„„„„„ 6
2、当地美食 „„„„„„„„„„„„„„„„ 8
四、艺术美 „„„„„„„„„„„„„„„„„„ 9
1、金、银、铜工艺品„„„„„„„„„„„„„ 9
2、木雕 „„„„„„„„„„„„„„„„„„ 11
五、后记 „„„„„„„„„„„„„„„„„„ 12 一.自然美
著名的风光景点有龙华夕照、漾江烟柳、石宝天光、螺峰野色、镜台雪石、澄潭竹树、梅城石塔、天池夜月八大奇观;有大龙潭、西龙潭、黄龙潭、羊龙潭等大小龙潭;有青玄洞、天华洞、幺龙洞等大小洞穴;有龙华十八寺、菩提寺、朝霞寺、天子庙、国公庙等大小寺庙;有以休闲为主的日月广场、旅游购物为主的新华石寨子广场、泰安商场和红色教育为主的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还有随处可见的农家乐等现代建筑。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景点有: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位于云鹤镇中心的云鹤楼;始建于明代,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位于鹤庆一中的鹤庆文庙。还有属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龙潭公园和州级保护区草海湿地等。风光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银都水乡新华村,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积淀着浓郁的白族风情和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历史、名扬中外的“民间艺术之乡”。所生产的九龙壶和各种民族首饰不仅走俏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香港、台湾等省区,还远销美国、日本、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1、自然风光——大自然的恩赐
鹤庆坝子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周是高山,冬季晴天可以远远的看见玉龙雪山顶上的积雪,小镇周边的山没有远处的玉龙雪山那么高,但也算得上是大山,东山上长满松子松和各种灌木,山上原来有寺庙,并塑有精美的菩萨,寺庙周围高大的柏树散发着一种特有的幽香,由于有这种香味,柏树在当地被称之为“香树”。西山大部分是石头,没有寺庙,但是山峦重叠,雄伟壮观,山上有不少石洞,据说有些洞里有石钟乳。
鹤庆周边的山脚下散布着大大小小的龙潭。能叫得出名的就有黄龙潭、黑龙潭、白龙潭、美龙潭、大龙潭、母猪龙潭„„,据说有几十个,每个龙潭都有一段美好的神话传说。清澈甘甜的龙潭水,象晶莹透亮的珍珠一样,一串一串的从大大小小的泉眼处冒出来,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芒翻滚着从龙潭底升到水面。
平静时的龙潭水清澈得甚至可以让人清楚的看见水底。在海菜花开的季节,盛开的黄色小花朵,把水面装点得一片金黄;在蜜兰花开放时,十分好看的小花朵星星点点的散布在水面上,微风吹过,四周阵阵清香袭人。水面上不时的可以看见有野鸭在潜入水中抓鱼和嬉戏,扔块石头过去,受惊的野鸭”嘎嘎”叫着飞离, 也许是它知道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很快就会又落到邻近的水面上。
2、人文景观
鹤庆各族群众大都信奉佛教,自唐代以来,供奉菩萨,念经拜佛逐渐成了鹤庆民间的习俗,民间捐资建造寺庙之风世世代代沿袭,历代都建有寺庙,分布遍及鹤庆各地,数量非常之多,这些寺庙大都建在有山有水,森林茂密,环境清静的地方。鹤庆的读书人很多,他们常常在游山玩水之余留下了不少赞美鹤庆景色的诗句和对联。因此,自古以来,鹤庆优美的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滇西一带早有口碑。
西北边黄龙潭后山上的朝霞寺有幸躲过劫难保留下来并得到修缮,山下新建的黄龙潭宾馆为到这里来的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条件。鹤庆一中内典型的白族民居和大成殿保存完好,城郊村民们自发集资修建了“大悲寺”,还有我没有去过的很多景点正在被恢复、被发现。鹤庆人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和祖先宝贵遗产的重要性。对没有被毁坏的文化历史遗迹加强了保护和恢复,今天的鹤庆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美丽。
最能代表鹤庆的标志性景点要数云鹤楼了。云鹤楼旅游景点位于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城中心,跨街而立,古称安丰楼。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鹤庆州通判署府事佟镇倡导建楼,中置钟、鼓各一,俗称钟鼓楼。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三月十三日夜,楼东民房失火,殃及钟鼓楼。过了四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有位在外地做官的武官丁槐回乡探亲,出资重修钟鼓楼,也就是现在的这座楼。这次钟鼓楼修好后,大家认为楼名用“安丰”虽然好听,但“丰”与“风”谐音,风助火烧,不吉利,于是就以鹤的传说改名为云鹤楼,取“云中白鹤”的意思。云鹤楼为木结构楼阁式建筑,高19.4米,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4米,通道拱门长16米。中间4根粗大笔直的木柱从底至顶承负重力,外面绕以檐柱,里面斗拱纵横交错,对缝对榫没有一颗铆钉。楼外观是三层重檐,里面实际是四层。当时,最高一层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中层供奉“三星”,旁边放置钟和鼓。在城里,云鹤楼耸立城中心,报势雄伟,古人曾形容它“隆然高耸”,“城如印,楼如纽”,如“人之冠盖”。民间则有顺口溜:“鹤庆有座钟鼓楼,半截柱在云里头。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 公元1951年,鹤庆发生强烈地震,云鹤楼向东倾斜了0.5米,成了铖楼,而且又在“十年浩劫”中遭到部分破坏。近年来,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云鹤楼进行加固维修,楼顶改铺琉璃瓦,并对内外部分作了油漆、彩画,损坏部分作了修补,使楼焕然一新。由于这座楼年代较久,承袭了我国古代楼台式建筑的传统,并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被公布为大理州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鹤楼两道城门上彩绘二龙抢宝及白鹤展翅图,两侧悬挂郡人杨金和撰、宣白超书“云鹤楼”长联:
小结构到底何奇?想:洞纪龙眠、石传象跪、诗题竹树、果树菩提,为儒、为释、为帝王,蕞尔微区,其中大有人在;
真逍遥当前即是。看:朝霞虹映、夜月蟾辉、宝岭秋光、漾江春色,好山、好水、好景物,取之不尽,此外匪我思存。
此联概括了大理旅游景点鹤庆县的历史典故及美丽的景观,为云南旅游景点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城楼增色不少。
大成殿
钟鼓楼
二、生活美
坐落在云贵高原重山怀抱中的大理,素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景著名,大理鹤庆县的彝族和白族常年生于兹长于兹,与自然融为一体,并将自然之美融入到自己的服饰中,演绎出笑靥如花的民族风情。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西横断山脉南端、云岭山脉以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这里共同居住着汉族、白族及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1、映衬名族风情的特色服饰
图中的白依人就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白依人共有5700多人,聚居在河东、五星、南坡、上萼坪四个村民委员会的46个自然村,隶属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关于少数民族的美丽传说在大理鹤庆数不胜数,白依人和他们的火草布衣就是其中之一。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年轻的母亲在田间劳作,她睡在田埂上的婴儿忽然被一群蜜蜂掳走了。母亲一路追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去了,母亲悲痛欲绝,最后化为茁壮坚韧的火草。为了纪念这位母亲,白依人便将部族迁移到了她变成火草的地方,并将火草织成了火草布,用火草布做成火草布衣,火草布衣也是白依人必备的嫁妆。白依人的火草布衣,男女有别。男的穿火草布长衫、长裤,腰系蓝布腰带,头上用黑布或蓝布从里到外缠绕成包头,腰间挎一把带木套的砍柴刀于右侧。男女都肩挎一个麂皮包,包上系有数串匙链。白依人个个都是音乐能手,尤其是白依男子,音乐才能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被心爱的姑娘选为如意郎君,马虎不得,所以白依男子拉二胡、吹笛子、吹唢呐、唱歌,样样都到手擒来。此外,吹唢呐也是白依人的谋生手段,外地在举办喜事丧事的时候,都愿意让白依男子来吹唢呐,这已经成为了世代沿袭的惯例。现在的白依人已经把唢呐发扬光大,各地的文艺汇演中,电视晚会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鹤庆县六合乡也因此成为了“唢呐民歌之乡”。甸南的白族新娘装是鹤庆的又一个亮点。整套甸南新娘装宽袍大袖,大镶大绾,以黑色为主,配有粉红、粉蓝、大红和翠绿等颜色,对比鲜明,看上去庄重稳沉,由圆盘帽、长衫、团花坎肩、围腰、裤子、绣花鞋和饰物组成,除了长衫和鞋子,其它均为黑色。新娘装多为手工制作,做工非常精细。一般长衫、袖套、团花坎肩、裤子、裤套和围腰先由专门缝制甸南新娘装的裁缝用5到7天的时间缝制好,再请专人描花,最后请绣花能手绣出来。圆盘帽和绣花鞋又分别由不同的能手制作,同时描和绣仍是分开由专人来做。鹤庆甸南新娘装,任瘦小的女孩子,只要穿上甸南新娘装,立刻就是团团的一张脸,花团锦簇中显得无比雍容华贵,颇有清代宫廷遗韵,雕花门前一站,犹如一株富贵牡丹,小家碧玉式的华美端妆让人甚至怀疑是否在拍电视剧。2.当地美食
鹤庆白族民间美食八品:第一品:品黄帝命名的酒—— 鹤庆乾酒 ;第二品:品鹤庆白族美味凉血的醮水吹肝;第三品:品鹤庆民间饭的冤家猪酐酢;第四品:品鹤庆白族清香不腻的炖肉;第五品:品鹤庆白族十全大补的全鸡;第六品:品鹤庆白族专切专吃的羊生皮;第七品:品鹤庆白族健体壮神的板栗猪肘汤;第八品:品鹤庆白族清心醒脑的鸡豌豆凉粉。
来我们这里,不要忘了品尝民族饮食大餐,当一回赛神仙或者赛美食家哦!鹤庆有名三件宝:乾酒、火腿、猪酐酢。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火腿。
鹤庆富有诗意而又美丽的地方,有一种名传四方的特产,人们称它为“鹤庆火腿”,因为这里大部分居住着白族,因此也称为“白族鹤庆火腿”。这白族鹤庆火腿虽说没有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名气大。但它在色、香、味上却是可以与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媲美,它是白族的名特食品。
每年农历霜降至来年立春的这段时间,是腌制火腿的季节。生活在这诗意般土地上的云南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在腌制火腿。那年我在鹤庆对这特产做了了解。鹤庆火腿,采用当地白族群众厩养的油葫芦猪为原料,且最肥不超过50公斤。猪宰杀后,先把皮薄肉嫩的猪后腿刮洗干净,并把它旋成圆形,将猪脚弯曲盘插于边皮之中,搁放在通风处或阴凉处风干,再用签在肉上扎若干下,然后喷上酒,撒上食盐,并用手在肉上反复揉擦,使其入味。待肉皮回软便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压把血水排出后再放入内。加工制作多的人家还可以放入自家专用来加工腌制火腿的窖内。腌上一个月后再取出,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开,这样火腿就加工成了。鹤庆火腿,因其腿圆脚弯曲,而外表又圆,形状如圆盘,因此,也叫“圆腿”或“盘腿”。另据《鹤熙鹤庆府志记载》,鹤庆火腿除在本省销售外,经商人贩运,不仅已销售到西藏、四川一带,还远销到缅甸、秦国等国家,成了鹤庆著名的食品特产。鹤庆火腿的整只火腿可以保存三至五年的时间,其色、香、味不变。食时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把火腿切成片、丝、丁,进行蒸、煮、炖、煎品食,或与家畜、家禽、海味食品、山毛野菜、豆类烹饪出各种佳肴。更为别具一格的食法是:当你来到这里的白族人家作客,主人会在家宴上备上一盘火腿瘦肉切成的片或丝,用酸、醋、酱油加上其他佐料蘸吃,又是一番别具风味。
三、艺术美
1、新华名族村——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
大理鹤庆新华村小锤叮当敲出的纯手工金、银、铜饰品,每一件都是唯一无二的,每一件制品都凝聚在小锤敲打出来的精致里,积淀白族纯手工艺一千年的文化底蕴,还有那千年岁月静静流逝的痕迹。这里没有批量生产,没有现代产业的复制,每一件制品都印证着一个古老村庄从历史深处走来,又悠悠前行的步态,每一件制品都携带着凤凰山下那个村庄的古老气味,每一件产品都是艺术品,承载着一种民俗,一种文化,见证了中国银饰手工雕刻技术和水平的新境界。拥有或者赠予,都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品味。新华艺人心灵手巧,在市场竞争这一催化剂的推动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开发出新的工艺品。各类手工艺品如百花齐放,走进新华村就如同走进一个芬芳迷人的百花园,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鹤庆加工的金、银、铜器手工工艺精湛,其雕刻图案复杂内容丰富.雕刻常用浮雕,镂空雕等各种技巧手法。其产品堪称收藏和馈赠的佳品。
银饰品
铜饰品
2、木雕
木雕是一门表现形式多样,应用范围广泛,操作技艺繁杂的传统艺术。就其应用范围来说,大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门窗格扇;小至联匾、陈设工艺品,托物配件的台、几、案、架、座及家具的桌椅等,还有用于宗教方面的木雕,如佛像、本主行身、佛座、神轿、供桌等都与木雕有关。鹤庆木雕风格多样,技艺精湛,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按其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浮雕、阴雕、透雕、圆雕和镂空五种:
浮雕——是在鹤庆古建筑雕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如鹤庆文庙、部分民居的梁、柱、门窗和隔扇等的雕刻,多数采用浮雕工艺。其中有龙头、凤凰、牡丹、人物等,这类图案在木料上呈凸起,如同篆刻的阳文(朱文)印,其层次和立体感强,达到一种造型朴素、古拙优雅、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阴雕——是与浮雕相反的一种表现形式,如篆刻的阴文(白文)印,它具有中国画的艺术效果。阴雕的表现内容多以花卉中的梅、兰、菊、竹、吉祥语句和名言警句为主。常用于家具中盘、柜、箱和椅背等雕饰。
透雕——是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它一般只雕刻器物的表面,产生一种穿透木质的灵秀感。如部分花坊、吉子和隔扇花板等。
圆雕——是在雕件的前、后、左、右四面雕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技术要求较高,多用于端头、腿足、托物座架和一些专供欣赏的雕件。如鹤庆龙头小三弦的龙头、桌椅的足端、瓶座等,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受。
镂空——在木雕工艺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木雕工艺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般要经绘图、镂空、凿坯、修光和细润等工序。镂空雕件通透感强,具有玲珑剔透之感。鹤庆县文管所现还收藏有原文庙中的两棵镂空龙柱,其造型、雕工非常精美,实属罕见的木雕精品(惜有部分残损)。
鹤庆木雕技艺除了以上五种外,还有浅雕、攒插和镶嵌工艺三种。
后记
美丽的鹤庆承载我无比怀念的童年时光。鹤庆的一树一花,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生活了二十年的小镇,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让我看到了它的发展,它的繁荣。不变的是这里的人民依旧勤劳善良;这里的山水依旧如诗如画;这里的民风民俗依旧淳朴本真„„
晨曦下的鹤庆是否犹如魔幻世界般的吸引着你,那种美丽、那种魅力足以让你忘掉身边的一切?
第三篇:海洋生物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现阶段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可行性措施
近几年来,过度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灭绝。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现阶段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法制上
(1)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专门立法,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有法可
依。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
(2)健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即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相关
配套措施的立法。
(3)提高海洋行政执法效率,建立健全统一的各部门协调机制。
(4)加强海陆一体化管理,防治海洋污染,从源头改善海洋环境。
二、经济上
(1)严格控制过渡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
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其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
(3)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工业区,做好污水净化监督,同时认真合理规划沿
海旅游区开发,不过度开发沿海资源,不过度接待游客,及时清理沿
海垃圾。
(4)认真实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利用。
2、全面贯切“科技兴海”战略。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小结: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只有采取从立法到宣传等多方面综合的对策,才能够保证海洋资源的长久利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四篇:黄山风景区资源保护措施
黄山风景区资源保护措施
09级地科院师范一班 程谦 *** 风景区资源保护涉及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个大的方面,也是风景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针对黄山风景区资源保护的实践和途径作一探讨分析。
一、依法治山是风景区资源保护的基础
风景区要做好资源保护,必须使资源管理走上法制轨道。一是加快立法建设,走依法治山的道路。近十几年来,政府和有关管理机构颁发的针对黄山管理工作的法规文件达70余件涵盖了景区的规划设计、风景名胜保护、森林防火、环境保护、植物检疫等各个方面。二是要重视普法宣传。对相关法律法规要通过广泛宣传贯彻,增强景区干部职工和游客依法治山的意识。二是要严格执法,加快执法队伍的建设,使风景区的资源保护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景点客流调控是资源保护的有效手段
实行热线景点单独管理和疲劳景点轮休制。先后对天都峰、始信峰、莲花峰等热线景点实行单独售票管理,控制游客数量,减轻了各景点的超负荷运转。还对这几处景点实行了封闭轮休,让其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并辅以人工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进程。
研究试行分区旅游。1994年以来着手研究制定规划,将黄山风景区分为北海、玉屏、温泉、云谷、钩桥、松谷6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贯通的游览单元,实行分区管理,改变不合理的游览线路布局,有计划调控游客的时空分布。
三、森林资源保护是景区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黄山风景区现有国有土地12255.9公顷,其中有林地8742.4 公顷,灌木林地1480.3 公顷,疏林地685.1公顷,景区森林覆盖率83.4%。对黄山森林资源采取多方面保护措施,取得良好成效。
森林防火常抓不懈。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狠抓了防火队伍、防火基础设施、防火宣传、火源监控、协作联防等方面的建设,健全了机构,完善了制度,不断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实现了连续23年无森林火灾。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黄山风景区登记建档的古树名木已有110株,其中54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对游道两旁的树木包围竹片,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和防治,定期邀请专家对古树名木进行会诊、并对其采取综合保护措施,对重点古树名木确定专人进行日常养护,编制了古树名木管理软件,实行了计算机管理。
严格植物检疫。黄山风景区陆续建立以预防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病虫害监测网络,以景区内松林为重点,常年开展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现设立了1个监测站,4个监测分站和13个监测点,坚持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并及时清理枯死树木。同时设置了一个检疫检查站和5个检疫检查分站。通过全天候检疫检查,杜绝一切松木进山,切断病原物进入景区的途径。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黄山风景区现有植物1805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1种,二类保护2种,三类保护8种;有野生动物249 种,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0种。风景区长期坚持封山育林和禁止狩猎,禁止开山采石和挖沙取土,建立高山植物园,繁殖和保存珍稀名贵树种,开发了浮溪猴谷,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山短尾猴进行科学驯化、保护和研究。
四、通过加强资源保护改善旅游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实行风景区退耕还林和退茶还林;改革殡葬制度,禁止在景区内修墓下葬;实施了桃花峰美化及高海拔华箬竹更新造林等项目。修建挡土墙、驳岸等水土保持设施,对盘山公路、登山步道沿线、河床两岸的危险地带进行保护。同时结合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美化游览环境。
维护景区环境卫生。1986年后以来,景区建成14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达8000吨,污水处理率达100%。改造了全山22个公厕,实行垃圾袋装化和分类处理。在景区内外修建了6座垃圾处理场,登山游道两侧设置了600多个简易垃圾池,组建了200人的环卫队伍,负责全山垃圾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率达到100%,为建设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减少污染源。景区内生活燃料经历了由过去烧柴为主向烧煤的转变,但因煤渣积累又构成新的污染。1990年以后遂改为烧液化气和柴油,现逐步改为以电能为主。进行路面改造,减少扬尘;推广易降解塑料包装袋和塑料泡沫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在景区外设立“洗洁中心”,将景区内大宗洗涤用品运出集中洗涤,减少景区水源污染;实行净菜上山;生活基地迁离景区,减少景区生活垃圾的产量;目前正对景区内餐饮业油烟污染进行控制试点。
五、变更观念,树立保护第一的指导思想
黄山是典型的山岳风景区, 风景独特,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文化研究价值。黄山风景资源一旦遭到破坏, 就不能再恢复。如果经营管理得好, 将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并能使这些风景资源留给后代子孙永续利用。诚然, 黄山的风景资源, 不仅是安徽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极为珍贵,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历史责任。因此对黄山应有很强的“ 国宝” 意识, 在保护好黄山原生风景和扩大建设新的风景点的前提下, 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并根据现有黄山风景区环境容量, 有节制地发展旅游容量, 建设相应的服务设施。以扩大旅游客量和增加旅游经济收入为目的, 将使原生风景牺牲太大, 这种开发利用方针是不可取的。在战略上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宏观上给以更大范围的划定界线, 制定长远的保护计划和目标, 进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建立风景区生态标体系, 实行游客总量控制和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逐步纳入环境综合整治轨道, 进行整体保护。微观上则应从小做起。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护黄山的风景名胜资源及整体环境。
六、注重民族化的建筑风格
黄山风景区的建筑, 要注重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和风格, 突出自然, 应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依山就势, 藏而不露, 做到与景观相协调。色彩宜淡,不宜浓;宜分散。不宜集中;宜成组群, 不宜大体量;宜建筑具有皖南特色的民间小屋,切忌建设高层建筑;宜山林化、园林化。不宜城市化。
七、与教学科研机构相挂钩
(1)建设高山植物园和北山松谷庵物种基因库。黄山具有华北、华东、华南、东北以及日本的植物区系特点, 动植物种类繁多, 物种具有多样性, 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近年来, 黄山已在天海建立了高山植物园, 培育繁殖高山名贵植物。
(2)建立黄山生态环境监测站, 定期监测观察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 为风景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八、开展国际合作, 建立黄山风景区国际保护基金会
黄山风景区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及建设方面, 除取得国内各界的经济资助外, 可通过国际合作, 加强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联系, 建立黄山国际保护基金会, 争取国际上的资金, 进行生态保护和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开展综合利用, 改善黄山胜态环境及旅游环境。
实践证明,黄山风景区这些资源保护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效,树立了黄山在国际国内的良好形象。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风景区资源保护工作还有更多的课题需要研究,现有的保护措施也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论黄山风景区开发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策略》 《黄山风景区保护资源措施探讨》 《黄山风景区主要生态环境的探究》 《黄山风景区资源保护与开发》
第五篇: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把握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我县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和县农业、林业、教育、发改、经济商务、扶贫等部门在全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
(一)总体基本情况
此次劳动力资源调查遍及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劳动力237882人。其中:男性125517人,占总数52.76%;女性112365人,占总数47.24%。
1、年龄分布: 16-20岁33908人,占14.3%;21-30岁55190人,占23.2%;31-40岁62851人,占26.4%。41-50岁47571人,占总人数的20%。50-60岁38362人,占总人数的16.1 %。
2、文化结构分布:大专及以上文化 3255人,高中文化11945人,初中文化61482人,小学文化133350人,小学以下27850人,分别占总数的1.36%,5.02%,25.85%,56.06%,11.71%。
3、地区分布:锦屏22601人,其中:男性12333人,女性11268人;曰者19688人,其中:男性10553人,女性9135人,双龙营34647人,其中:男性19171人,女性17475人。八道哨 19545人,其中:男性10076人,女性9369人;腻脚14582人,其中:男性7662人,女性6920人;新店10310人,其中:男性5511人,女性 4799人;舍得10107人,其中:男性5478人,女性4629人;温浏18091人,其中:男性9162人,女性8929人;树皮22115人,其中:男性11489人,女性10626人;天星20519人,其中:男性9375人,女性11144人。平寨19126人,其中:男性10044人,女性9512人;官寨26551人,其中:男性 14052人,女性12499 人。
4、产业结构分布:从事第一产业195949人,占总数82.37%;第二产业22709人,占总数9.55%;第三产业19224人,占总数8.08%。
(二)转移基本情况
1、转移地区分布情况:至2007年底,全县累计输出劳动力84668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亿元,人均劳务输出占人均纯收入的28.2%。其中,县内转移8806人,占转移总数的10.4%;县外转移75862人,占转移总数的89.6%。其中:锦屏转移8993人;曰者转移8749人;双龙营转移13229人;八道哨转移9818人;腻脚转移4707人;新店转移4063人;舍得转移4042人;温浏转移8996人;树皮转移8275人;天星转移7500人;平寨转移6191人;官寨转移9101人。
2、转移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分布:男性55348人,占转移总数的65.4%,女性29340人,占转移总数的34.6%。其中:16-20岁27094人,占转移总数的32%;21-30岁38947人,占转移总数的46%;31-40岁13547人,占转移总数的16%;41-50岁3810人,占转移总数的4.5%;51-60岁1270人,占转移总数的1.5%。小学文化37530人,占转移总数的42.2%;初中文化43181人,占转移总数的51%;高中及以上文化5757人,占转移总数的6.8%。
二、我县劳动力转移特点
(一)转移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不到转移总数的20%。
(二)转移区域相对集中。46.6%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县内转移仅为8806人,只占到转移总量的10.4%。
(三)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县相当一部分保留着土地承包权的劳动力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四)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
(五)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一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三、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相对分散,总量分布不平衡。我县23.7万劳动力的4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交通和通信信息相对较好的锦屏、八道哨、曰者的劳动力仅为总劳动力的18.8%,还有近60%的劳动力居住地远离城镇高寒或半高寒山区,其人多地少,交通、信息闭塞,严重制约了劳动力转移。
(二)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半径小。全县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劳动力总数的6.3%,92%劳动力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从转移就业情况看,高中以上文化转移率高达95%,初中文化转移率次之为70%,小学文化转移率最低仅为35%。可见文化素质越高,就业空间越大。
(三)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我县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尚未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县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经政府或中介组织推荐的不足20%。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劳动力转移成本,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
(四)劳动力就业没有形成可靠的保障。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等方面形成二元分化,对比鲜明。
(五)培训意向过于集中,且两级分化严重。从05年到07的统计数字看,在培训中列前三位的是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电子电工,占据了培训总量的53.2%。从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大多对市场就业需求不了解,急功近利心态较重,大多集中在简单易学的专业,而在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需要的养殖、种植、农业农机技术、规划、设计等专业的培训趋于零。
(六)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三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它地区劳动力资源的涌入,给我县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带来了竞争压力。
四、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新闻单位应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宣传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依靠自身努力多渠道就业。
(二)构建政策体系,发挥就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必然依托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此,一方面需要清理取缔限制和阻碍我县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一方面要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从鼓励学习、鼓励转移、鼓励吸纳、免费服务等多个方面制定我县城乡统筹就业的一体化政策,使我县劳动力资源能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完善培训体系,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技能。劳动力择业观念和技能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据统计,我县自2005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来,通过培训的劳动力实现就业率达98%以上。要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全县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健全培训基地和职业技校、农广校等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要改进培训方式和指导方法,建立培训责任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工作评估考核机制。通过以上措施,壮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力量,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