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通知
安监厅应急〔201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制定了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资源共享、反应灵敏,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等。要求简洁明确。
1.3 编制依据
列出主要依据或参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应急预案。
1.4 适用范围
明确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处置和参与处置的主要生产安全事故类型。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包括负责直接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行业(领域)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参与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包括其他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明确本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其职责。按照各处室工作职能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明确各处室应急工作职责。
2.2 事故现场工作(督导)组职责
事故现场工作(督导)组是按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求,成立并派往事发现场的临时工作机构。明确事故现场工作组的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
2.3应急救援专家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专家参加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信息报告与预警
3.1 信息报告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本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和企业之间常规信息、预警信息、重大事故信息接收和报告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会商评估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
明确预警信息主要来源与内容,一般包括上级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预警信息,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事故预警信息等。
3.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内容、方式和途径等,以及需要采取的预警行动和响应措施,包括应急值守、信息报告、信息跟踪、专家咨询、应急救援队伍集结、应急救援装备调运、派出工作组和应急准备检查等。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
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级标准,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力量参加抢险救援。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有关部门请求、省级政府领导同志批示处置的事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指导事故现场抢险救援。
4.2 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应重点描述事故发生后本部门应急响应的工作程序和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信息上报与跟踪、专家咨询与决策、应急队伍和装备准备与调动、现场救援与督导等,做到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工作有序。
4.3 现场处置措施
按照事故类型,明确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工作程序,分门别类制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
4.4 信息发布
明确信息发布原则、内容、单位和格式,以及审查、发布程序等。
4.5 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救援终止的条件、程序和要求。后期处置
明确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总结的部门和要求。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清理和事后恢复、污染物处置、人员安置补偿、保险赔付、物资征用补偿等工作。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各部门应急值守电话和其他通讯方式,确保信息畅通。
6.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可以调用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确保信息有效。
6.3应急专家保障
明确可以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专家名单,确保信息有效。
6.4 应急装备保障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明确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可以调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内容。
6.5 应急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和管理措施等。
7预案管理
7.1 预案演练
明确应急预案演练方式和具体要求。
7.2预案修订
明确预案更新修订部门和具体要求。
7.3 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管理部门和生效时间。附件
8.1 相关应急机构和人员联系方式
详细列出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名单和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
8.2 应急救援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分事故类型详细列出应急救援专家名单和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
8.3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详细描述针对不同类型事故开展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等。
8.4 危险性分析
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发生的较大以上事故类型。
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总则
明确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内容。要求简洁明确。
适用范围根据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处置和参与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
2组织体系及职责
明确本部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及各有关科(处)室的职责。预防与预警
3.1 重大危险源管理
明确职责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方式方法,重点防护目标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2 信息报告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本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和企业之间常规信息、预警信息、重大事故信息接收和报告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
明确预警信息主要来源与内容,一般包括上级部门、市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预警信息,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预警信息等。
3.3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信息的发布程序、内容、方式、途径和责任人,以及需要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应急值守、信息报告、信息跟踪、专家咨询、应急救援队伍集结、应急救援装备调运、派出工作组和应急准备检查等,详细列出预警信息发布专业部门联络方式和信息发送单位。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
按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标准,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力量参加抢险救援。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指导事故现场抢险救援。
4.2 应急响应程序
明确本部门事故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内容,详细规定事故信息报告、事故核实与跟踪、现场指挥协调、事故信息沟通等内容,并落实到各科室和人员,做到职责明确、反应灵敏、工作有序。
4.3 现场处置措施
按照事故类型,明确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工作程序,分门别类制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要点和具体处置方案。
4.4 信息发布
明确信息发布原则、内容、单位和格式,以及审查、发布程序等。
4.5应急结束
明确现场应急救援终止的条件、程序和要求。后期处置
明确开展事故应急评估总结的牵头部门、程序和要求。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清理和事后恢复、污染物处置、人员安置补偿、保险赔付、物资征用补偿等工作。
6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各部门应急值守电话和通讯方式,确保信息畅通。
6.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可以调用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相关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确保信息有效。
6.3应急专家保障
明确可以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专家名单,确保信息有效。
6.4 应急装备保障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明确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可以调用的应急装备类型、数量、性能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6.5应急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和管理措施等。
7预案管理
7.1预案演练
明确应急预案演练方式和具体要求。
7.2预案修订
明确应急预案更新修订部门和具体要求。
7.3 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管理部门和生效时间。
8附件
8.1 相关机构和人员联系方式
详细列出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及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
8.2 应急救援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详细列出各类事故应急救援的专家名单和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
8.3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详细列出针对不同类型事故开展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等。
8.4危险性分析
主要阐述职责范围内可能引发较大以上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分布、主要风险分析以及事故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
以上内容可用事故危险性分析图表、重大危险源分布或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的形式列出。明确重点行业、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地点、现有应对措施和应急能力等。
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编制框架指南 总则
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内容。要求简洁明确。
适用范围应根据本地实际,明确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处置和参与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明确本部门负责各类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室和工作职责。
3预防与预警
3.1 重大危险源管理
明确职责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方式方法,重点防护目标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2 信息报告
明确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电话,以及向县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内容、时限和要求。
3.3 预警行动
明确预警信息主要来源,包括上级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预警信息,重大危险源监控发现的预警信息,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预警信息等。
明确安全监管部门向辖区内可能受事故影响单位或人群传递事故预警信息的方式和责任人。详细列出预警信息发布专业部门联络方式和信息发送单位。
4应急响应
4.1应急程序
明确接到事故报告后,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与企业或相关单位组成现场应急指挥部,展开现场应急处置的工作程序和基本内容。
4.2应急处置方案
按照事故类型,明确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应急资源数据库
针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建立相应的应急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各种大型装载、挖掘、运输装备的品种、数量以及调用联系方式)、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和联系方式)、应急救援专家(包括应急救援专家组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预案管理
明确应急预案演练方式和具体要求,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更新,确保相关信息有效。
7附件
7.1 相关机构和人员联系方式
详细列出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单位)及联系方式,并及时更新。
7.2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详细列出针对不同事故开展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
7.3 应急救援装备和队伍
详细列出可调用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所属单位及联系方式。
7.4危险性分析
主要阐述职责范围内可能引发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分布、主要风险分析以及事故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
以上内容可用事故危险性分析图表、重大危险源分布或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的形式列出。明确事故单位、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地点、现有应对措施和应急能力等。
第二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一〔2011〕1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海油安办各分部,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精神,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落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 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下简称标准化)评审工作,加强对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的管理,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1〕104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审组织单位管理
(一)评审组织单位是指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负责标准化评审组织工作的单位。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非煤矿山一级标准化和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非煤矿山(不含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
(三)评审组织单位应填写《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登记表》(见附表1)。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经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后,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四)评审组织单位应当制定标准化评审组织工作和服务规则,自觉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认真做好评审组织工作。
(五)评审组织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一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应当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管理的社团组织;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应当为安全监管部门管理的社团组织、直属事业单位或非煤矿山技术支撑机构。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3.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评审组织程序文件、评审单位管理流程、评审档案管理制度等。
4.设有专职工作人员,具备承担评审组织工作的能力。
(六)评审组织单位职责:
1.负责标准化评审申请受理、组织评审单位进行评审、向安全监管部门提交评审材料、颁发标准化证书和牌匾等工作。
2.经安全监管部门授权,做好评审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评审单位的现场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发现抽查结果不合格的,应向相应安全监管部门书面提出暂停评审单位评审工作的建议;对两次抽查结果不合格的,提出取消评审单位评审资格的建议。
3.经安全监管部门授权,对取得标准化证书的非煤矿山进行现场抽查,并将抽查情况报告相应安全监管部门。对不符合要求的,向安全监管部门书面提出撤销其标准化等级的建议。
4.聘请评审专家,指导标准化评审工作。5.经安全监管部门授权,组织评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承担评审人员培训、考核与管理等工作。
(七)评审组织单位工作程序:
1.评审组织单位收到企业申请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合规性审查工作。文件、材料符合要求的,由申请企业从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评审单位中自主选择评审单位,组织其开展评审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函告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和申请企业,并说明原因。
2.评审单位完成评审工作后,评审组织单位应当进行审核,认定其符合要求并确定等级后,向负责审核公告的安全监管部门提交评审报告表、评审报告等相关材料。
3.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公告后,颁发标准化证书和牌匾。
二、评审单位管理
(一)评审单位是指由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具体承担标准化评审工作的单位。
(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非煤矿山一级标准化和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标准化评审单位;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非煤矿山(不含海洋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单位。
(三)评审单位应填写《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单位登记表》(见附表2)。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单位经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确定后,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四)评审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一级标准化评审单位应当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管理的社团组织、非煤矿山技术支撑机构或具有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二级、三级标准化评审单位应当为安全监管部门管理的社团组织、非煤矿山技术支撑机构或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评审单位不得为安全监管部门确定的评审组织单位。
2.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3.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评审程序文件、评审档案、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制度和评审人员档案等。4.有10名以上通过评审组织单位组织的有关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评审人员。
5.配备负责标准化相关日常管理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评审单位工作程序:
1.评审单位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在现场评审前进行资料审核,与申请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评审对象、范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现场评审时,应当由5名以上相关专业的评审人员组成评审组,推选1名具有二级以上安全评价师资质的评审员担任评审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完成后,应当出具现场评审结论,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评审组全体成员须在现场评审结论上签字。
3.申请单位完成整改后,应当向评审单位报送整改情况报告,评审单位应当进行审核,必要时应到现场复核。整改符合相关要求的,评审单位形成评审报告,由评审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向评审组织单位提交评审报告、评审工作总结、评审结论原件等相关材料。
4.评审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不含整改时间)内完成评审工作。
(六)评审单位开展评审工作时,应当遵守下列行为规范:
1.评审单位不得自行或以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以欺骗手段到企业开展评审工作。
2.与申请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做到自律守约,坚决杜绝商业贿赂和其他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
4.加强评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不剽窃、不抄袭他人成果。
5.评审工作资料、现场勘查记录、影像资料及相关证明材料,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并遵守保密协议。
6.接受安全监管部门以及评审组织单位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七)评审单位应当建立评审人员档案,并将下列材料汇总后报评审组织单位备案: 1.评审人员登记表(见附表3)。2.学历和专业技术能力证明。3.评审员培训合格证书。4.其他相关材料。
三、评审人员管理
(一)本办法所称的评审人员,包括评审单位的评审员和评审组织单位聘请的评审专家。
(二)评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评审单位的正式职工。2.取得安全评价师资质。
3.熟悉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熟练掌握非煤矿山标准化规范和评分办法。
4.通过评审组织单位组织的标准化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按时接受复训。
(三)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生产经营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社会团体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身体状况良好,能胜任评审工作。
2.具有至少5年以上相关专业技术或安全管理现场工作经历,并经所在单位推荐确认。
3.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以上(含大学)学历和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具有与评审工作要求相适应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独立或协助开展对申请单位的资料审核和指导现场评审等工作。5.参加评审组织单位组织的有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准化等知识培训。
6.取得评审组织单位颁发的聘书。
(四)评审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按照标准化评分办法开展评审工作。
2.评审前主动向评审单位公开与申请单位的利害关系,不隐瞒任何有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信息。
3.遵守现场评审工作秩序,认真完成对申请单位的资料审核和现场评审等工作,提交完整的现场评审报告等资料,并对作出的资料审核和现场评审结论负责。
4.严格遵守公正性与保密承诺,不得泄露申请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5.认真完成安全监管部门或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安排的其他任务。
四、附则
1.本办法适用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2.一级标准化评审单位可承担二、三级标准化评审工作。
第三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煤矿用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的通知
安监总厅煤装〔2011〕195号
各产煤省、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近年来,因空气压缩机使用管理不当引发了多起煤矿井下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有的煤矿企业不严格按规定选购矿用空气压缩机,甚至选用假冒伪劣产品;空气压缩机安全保护不全或失效;油脂把关不严,不能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维修管理不到位,积炭燃烧引发空气压缩机爆裂等。为切实提高煤矿用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空气压缩机)的安全保障水平,杜绝因空气压缩机引发火灾事故,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现就进一步加强空气压缩机的选用、维护等安全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按规定选择、采购矿用空气压缩机
1.严把设备选型关。要优先选用螺杆机型,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2012年1月27日后一律淘汰滑片式空气压缩机。严禁选用无安全保障、证书或证件不全、假冒伪劣的产品及配件。1
2.严把设备采购关。必须选择、采购由专业生产厂家制造,具备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产品。井下使用的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应具备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空气压缩机储气罐(风包)应取得设计、制造许可证和检验合格证。
3.严把设备入矿验收关。采购的空气压缩机到货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入矿验收。
二、严格执行空气压缩机安装、验收标准和规定,确保设备完好
4.煤矿压风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33号)的有关规定。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对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
5.安装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及其储气罐时,应保证其四周留有足够的空间,并保持通风良好,便于维修、维护。井下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和风包应分别设置在2个硐室内,硐室要有独立的回风系统,不得存放可燃物,且必须采用不可燃材料支护。
6.移动式空气压缩机要设置在顶板完整、支护良好、无杂物堆积、无淋水和粉尘飞扬的地点,保证安装地点空气流畅,不得妨碍人员作业和行走。
7.各类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使用合格的压力表、安全阀、断油(或断水、断风)保护、过流保护、超温和超压保护,电气设备应有过载、短路、断相等保护。
8.井下空气压缩机安设地点应配备环境安全监测设备,有效监测环境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应有完备的消防设施及标有空气压缩机用电等级、最高使用压力、最高限制温度、设备状况、润滑油闪点等内容的标识或警示。
9.严把设备安装验收关。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及有关规定安装空气压缩机,安装完成后,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用空气压缩机》(MT687-2009)、《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GB10892)等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三、严格执行空气压缩机使用及维护保养制度,确保安全运行
10.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空气压缩机的使用、维护、保养工作。固定式空气压缩机硐室应设专人值守,并实行现场交接班制度。空气压缩机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11.加强设备经常性、预防性的维护保养工作。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选择使用压缩机油,并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首次换油时间和换油周期及时更换润滑油及滤清器。严格执行《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GB10892)的规定,定期检查排气口至压缩空气温度为80℃处之间的所有管路、容器和配件,及时有效清除积炭。要定期排放储气罐中的积水,清除风包内的油垢。
12.严格执行空气压缩机安全阀、压力调节器保护定期试验制度。要按规定进行相关试验工作,确保其灵敏可靠。安全阀动作压力不得超过额定压力的1.1倍。
13.加强空气压缩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保持机房“三无一畅通”(即无油垢、无水垢,无杂物,保持水沟畅通)。固定式空气压缩机机房的噪声应符合《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1013)的规定,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应符合《煤矿井下用空气压缩机》(MT687)的规定。
14.加强设备运行及维护保养的记录管理。机房内应设设备运行维护保养、设备运行日志、车间定时巡视、交接班、机电事故等记录本,并认真如实填写。业务管理部门应及时分析、评估设备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四、加强对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的强制性检测检验,确保安全保护灵敏可靠
15.严格执行空气压缩机定期检验制度。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每3年至少由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检测1次,检验条件、项目和要求应符合《煤矿在用空气压缩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1013)的相关规定。要编制空气压缩机检验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实施。
16.严格执行有关仪器、仪表定期送检制度。压力表、温度表等仪器仪表精度超出规定的,应及时予以更换。
五、建立健全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及监督检查
17.建立健全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涵盖空气压缩机采购、安装、验收、使用、维修、保养、检验、校验及人员培训、技术资料与记录保存等各个方面。
18.编制并严格执行空气压缩机岗位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明确安全操作要点,包括空气压缩机的操作指标(含最高工作压力、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岗位操作法(含开、停车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每班巡回检查次数、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及预防措施、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等。
19.加强空气压缩机强制报废管理。应按照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年限使用空气压缩机,对超过使用年限或经检验已不能保证安全生产要求的,应予强制报废。对在用的滑片式空气压缩机,应立即停止使用。
20.建立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要及时汇总并存档管理包括空气压缩机采购、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护、试验、检验等内容的完整技术资料。
21.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定期开展空气压缩机专项监督检查,督促煤矿企业及时排查空气压缩机安全隐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煤矿企业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措施,限期整改;对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的矿井,应责令
其停产整顿;对使用不具备安全保障空气压缩机的矿井,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
请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煤矿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
二○一一年九月六日
第四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召开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
工作视频会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三函[2011]19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定于11月3日(星期四)下午15时召开全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视频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23号)和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议精神,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会议内容
1.解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1〕93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安监总管三〔2011〕145号)。
2.传达贯彻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议精神,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部署。
三、会议地点及参会人员
(一)主会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A511会议室。
参加人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全体人员,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有关人员,有关中央企业(总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
(二)分会场。
1.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视频会议室。参加人员: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分管负责人、危化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组织单位、评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2.已开通视频会议系统的市、县级安全监管局视频会议室。参加人员:市、县安全监管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视频会议室。参加人员:化学品登记中心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四、其他事项
1.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负责通知辖区内有关市、县级安全监管局和有关单位的相关人员按时参加。请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及有关中央企业(总部)于11月2日前将参会人员名单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联系人及电话:陆旭,64463356)。
2.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通知相关人员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要求,于11月3日13时准时开机准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尾矿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一〔2009〕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尾矿库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安委会的工作部署,深刻吸取山西襄汾“9·8”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教训,严厉打击尾矿库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研究制定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推进尾矿库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在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基础上治理了一大批隐患,促进了尾矿库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但是,尾矿库各类小库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弱化,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全国有危库、险库、病库总数达4910座,重大安全隐患多,治理进展缓慢。尾矿库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加强尾矿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做好尾矿坝安全度汛工作的要求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2009〕10号)精神,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尾矿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
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根据尾矿库的规模、危险程度,逐库落实行政责任人和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加大联合执法协调力度,督促尾矿库企业严格落实以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加强监测监控,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
二、深化汛期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
〔2009〕32号)及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制定的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入排查尾矿库安全隐患。要加大关闭取缔工作力度,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要落实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对危库要责令立即停产,组织抢险;对险库要限期消除险情;对病库要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治理。要加强对废弃或停止使用尾矿库的管理,依法履行闭库程序,落实闭库责任。要查清尾矿库下游重要工业设施、居住区域和人员聚集场所情况,对可能威胁企业、居民区安全的尾矿库要落实资金和配套措施,尽快组织搬迁。
三、切实做好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国土、环保、水利、气象、海洋、地震等部门联系,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尤其要强化对强台风和局部强降雨天气的监测预警,切实防范突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引发的尾矿库灾害。要逐库制定尾矿库安全度汛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加强预案演练,确保快速有序应对。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九年五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