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哪些政策信号[精选]
“十八大召开两周年”特别报道
21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哪些政策信号?
人民网记者贾玥
2014年11月17日00:16 来源:人民网
2012年11月16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研究部署。两年来,中央政治局已先后召开21次会议(含一次专门会议,不含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作为党的日常重大决策中心,中央政治局通过会议传递的三大政策信号值得关注。
信号1
深化改革力度加大 要从自身改起
在两年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先后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此外,中央政治局还分别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听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全会审议。
以上十余项改革方案,涉及政府职能转变、反腐败体制建设、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财税体制改革等内容,有八成均与政府自身有关。其中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财税体制改革最受关注。
2013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会议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在行政体制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首先抓紧抓好。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这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最先讨论的改革方案,体现出政府首先要“自我革命”的决心。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表示,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促动了思想认识层面的开放和解放,抓政府职能改革和制度创新,可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开好头。该方案在当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获批。6个月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审议通过《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继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地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探索,大胆创新。
2014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3个月后,6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会议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这次会议还明确了三项重点工作: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和调整央地财政关系。
“财税体制是国家治理基础的重要支柱,政府的每个行为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都与财税收支有关,俗话说‘以财运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表示,财税体制改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先行的重要角色,甚至是基础性角色。
今年8月31日,财税领域的“龙头法”《预算法》完成首次大修,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无疑会大幅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程。
信号2
中国经济挑战和机遇并存 调控手段推新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迄今已召开过6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工作通常选择在年初、年中和年尾,或在一个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其中尤以承前启后的年中会议传递的信息最为丰富。
从两年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可以看出,中央高层始终对中国经济前景抱有信心,对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但同时不断强调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以及提高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4日,本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各种挑战不能低估。
2013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到了2013年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不少新的有利支撑和难得机遇。
2014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已先后召开3次会议研究分析了经济形势。2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有良好基础。
仅过了两个月,中央政治局再度召开会议分析经济形势。一季度内连开两次会议讨论经济突显增长的下行压力。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困难与压力,认为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些困难不容低估,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7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在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记者观察,中央政治局在部署经济工作时,多次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调控手段。
上述今年7月召开的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定向调控”,要求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实施定向调控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是区间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区间调控的深化。目前,从“定向降准”发展而来的定向调控,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新思路。
“如果说总量调控像‘大水漫灌’,定向调控则似‘喷灌’‘滴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与总量调控不同,定向调控强调差异化和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强基础、补短板,精准发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信号3
抓作风“一年接着一年干” 反腐败会长期持续
2012年12月4日,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获审议通过。自此,抓作风建设的议题从未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缺席。
八项规定包括深入基层、简化接待、改进会风、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及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会议强调,制定这方面的规定,指导思想就是从严要求,体现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监督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的“规格”也相当高。前述会议指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定期督促检查,每年年底通报执行情况,并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汇报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要进行处理。
在改善作风方面,本届中央政治局推行的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工作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决定宣布于2013年4月1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要求,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中央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并在两个月后首先在中央政治局开展。2013年6月22日至25日,以专门会议的形式对照检查各成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总书记还提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点要求。
“尚俭戒奢”还上升到制度层面。当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做出全面规范,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
2014年1月24日,在八项规定推行满一年后,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强调要清醒认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的长期性复杂性,坚决打好改进作风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6月开始,到2014年9月底基本结束。最近一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反腐败方面,2012年和2013年底的最后一次会议,中央政治局都听取了中央纪委的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次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两次会议都用“严峻”来形容当下反腐败斗争形势,也都要求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2012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一年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2013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后还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第二篇: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传递出啥信号?-
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传递出啥信号?-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时
政新闻
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6月29日,距离笔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这段紧张的备考时间内,陕西人事考试网会每日在网站发布大量备考资料,欢迎您的阅读。
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在中央政治局开展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联系思想实际和所分管地方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有关制度规定。
从这次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的主要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下大力气改进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
去年底,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这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好好学习。总书记到河北贫困县考察,晚餐是四菜一汤,并且特别交代不上酒水;李克强总理赴浔阳调研,不封路、不清场、不管制,并且是入住宾馆的普通客房。这些务实亲民低调的工作作风,给老百姓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皆示范。古语有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都能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带头践行八项规定,那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有何理由不去遵守和执行呢?作风关乎党风、关乎人心向背,一个执政党也好,一个小的机关也罢,只有作风过硬,才能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次,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时机选的很准。时下,八项规定已经出台了半年多,而我们马上又要进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因而,这次会议既是对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一次回顾总结,又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征程。全体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认真对照自身,找差距、查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彻底说“再见”,认真研究学习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规定,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更和谐,让作风建设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文章来源:渭南人事考试网(weinan.offcn.com)
第三篇:习近平兰考之行传递出什么信息
习近平兰考之行传递出什么信息?
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国民争相模仿的榜样,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领导人腐败,下属也必跟着腐败;这些都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写照。也是看出一个领导人的品行是否端正的问题。从中国现任主席习近平上台,他的一系列动作,反腐唱廉,可谓是深入民心,与民众站在了一起,赢得了多数民众的拥戴。
当然,对于很多理想主义者来说,希望一下子就能免治好中国腐败的弊病。然而,大家要清楚的知道,中国腐败的问题,已经病入膏盲,仅仅靠反腐唱廉的手段来打击也是远远不够的!而这这问题,相信当局也是很清楚,但做为当局来说,想改变中国,必须要进行改革,而改革之路必定会触及到利益集团,遭到他们的阻拦,但想民众生活过的幸福,得到应有的权利,就需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让民众真正的拥有权利,迎来民主自由的春天。昨日,习近平视察兰考县引起了很多民众的关注,据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兰考之行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看望了他的子女。并且也说了一句: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焦裕禄的精神财富,恰恰是当今中国多数官员所欠缺的,因为对于很多腐败官员来说,他们通过不正常的手段为自己捞取大量的财富,搜刮民脂民膏,搞的地方民众怨言四起,但这些怨言对腐败官员来说是“刁民”所为,往往利用手中的职权来施压,不让民众出声。因此,像刘汉,周姓一家有关联的人都能够借着“大老虎”的威风,雄据一方,为害乡里,无人敢管!
中央反腐搞的热火朝天,而现在习近平视察兰考县,无非是向官员传递“焦裕禄的精神”,大家都知道,焦裕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清官”,他为兰考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他的事迹一直在民间被传讼。而我们当今官场恰恰缺少像焦裕禄这样为民众肯做出奉献的同志了。所以说,习近平主席此行,也是号召官员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但地方官员是否能够做到呢?我们还要拭目以待!因为一直以来,中央强调的精神很多,但贪腐的官员却依然前仆后继,这些都应该有警示作用的。
现在,很多地方媒体政府,看到习近平兰考之行,都会争相报道,我相信,地方政府也会因此而下发了不少的文件给下属,让大家学习,但这些文件多数是今天学习,明天忘记,非但不起作用,相反还会带来视觉上的疲劳,这一点,相信深在官场的人,都是能够感受到的。但我们应该要清楚的知道,焦裕禄的精神财富,不是你下发了多少文件,而是你的内心是否懂得,问问自己是否能做到呢?
因此,我希望,地方政府官员对习近平的兰考,不要做太多的表面功夫,更应该要明白他向党员干部传递出的信息!在自己的岗位上,多做一些为民谋福利的事,而不是与民争利,以权谋私,这些恐怕就是习近平兰考之行向官员传递出的信息!但不知有多少官员能读懂而去实施呢?
第四篇: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热点:四十年职业变迁传递出的信号
2018江西军转干申论热点:四十年职业变迁传递出的信号
新职业让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多元,让社会生活更丰富多彩,也让就业形态、劳动关系悄然改变。了解职业变迁的必然,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用新的技能、素质武装自己,劳动者便可以站稳自己、贡献社会。
新华社6月24日的报道聚焦了40年来的职业变迁——铁路扳道工、弹棉花手艺人……这些职业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陌生;“无人机飞手”、程序员……40年前未曾预料到的职业如今却在走红。改革开放40年,改变的不仅是经济体量,也改变着社会分工。
职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见证。多年以前,下饭馆是很多人家的奢侈选择,而现在外卖小哥可以将诸多饭馆的美味送到百姓家门口;今天,陪人锻炼身体的私人教练,还有衣橱整理师、遛狗师等,多年前几乎不为人所知。
纵观职业的变迁可以发现,其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朝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曾经靠体力完成的劳动和工作,现在借助工具、机器可以完成得更好更高效,所以诸如铁路扳道工、铅字工等职业消失了。其二,第三产业因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也因为人们需求的升级,出现不少新兴职业,比如从厨师到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再到烘焙师、营养师;从理发师到美容师、美甲师;从兽医到宠物医师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将有更细分的市场需求,进而不断催生出一些新兴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职业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但至少说明不少劳动者要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无疑,职业变迁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原来有些工作只要具备基本的体力就可以胜任,而现在则往往需要长点儿新本事。比如,有的企业为提升仓储物流的效率建设了“无人仓”,实际上并非完全无人,而是用机器、设备代替诸如搬箱子、打包货物等简单枯燥和重复性的劳动,让人去承担机器人不擅长的工作,让人去值守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
即便是依然存在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崇尚健康生活的当下,厨师懂一些营养搭配、科学饮食,将更有竞争力。而在资讯发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不少传统媒体从业者都在积极尝试向新媒体学习和转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要想不死在沙滩上,需要的是与时俱进。
职业的消失、细化、新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劳动者而言,要跟上时代脚步,就要居安思危,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职业如何消长,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勤奋、好学、创新。
当然,需要升级的不止是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还有方方面面与之相关的内容和细节。比如,工会组织要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企业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为职工培训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支持;职业教育工作要不断改革,努力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此外,有关劳动保护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及时建立健全,对诸如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的规范当尽快出台。
新职业让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多元,让社会生活更丰富多彩,也让就业形态、劳动关系悄然改变。了解职业变迁的必然,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用新的技能、素质武装自己,劳动者便可以站稳自己、贡献社会。
第五篇:2017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2017年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8日召开了专门研讨经济的会议,分析总结上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并为下一阶段的政策定调。总书记主持了这次政治局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由新华社当日所发的通稿来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在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研究分析2018年的经济工作基调和政策走向。因此,这次十九大以后于年末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形势研判和政策走势分析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基于此种考虑,我们在对此次会议的精神和内容作了深入学习、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核心内容作了如下几点解读,以与大家交流共赏。
1、首先,此次会议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成就与政策绩效
会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成效时,肯定了过去五年来中国经济在中央的领导下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是对过去工作的基本判断,也是未来工作的出发点。
过去几年的主要业绩表现为供给侧改革有力推进,经济实力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民生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
动态观察过去五年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政策动态,我们就可发现,经济政策在同一个大的周期之内,已经历了至少两次以上政策基调和方向性调整。2012年3季度起经济基本面走弱,稳增长成为当年政策的重中之重,各类融资再融资政策出现较大幅度的放松。2013年经济基本面稍有好转,2014年年初宏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再次加大,中央银行于是在2014年11月开始了连续6次降息、5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超级宽松进程。经历一年多宽松政策之后,2015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宏观政策做出了较大幅度转向,由此前的需求扩张转向供给侧改革。2016年,中央指导经济工作的关键词是稳增长与供给侧改革同步推进,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2016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指出2017年工作的重心是,底线思维防风险,宏观政策着力点集中围绕金融监管与地方债务治理两条主线展开,政策重心是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2、“稳中求进”是2018年工作总基调--在当前的内外经济环境条件下,2018政策基调及关键词--货币政策继续其稳健中性,财税政策则积极松动
会议多次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是在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二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而在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条件下,强调“稳中求进”为政策总基调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2018年经济领域工作的稳中求进,就经济增速而言,稳字当头,意味着增长目标要维持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增长速度区间控制在6.0%--6.8%内都是可以接受的。在此区间内,经济工作的重心是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追求增长的质量。元亨智库认为,在这里强调的增长目标是一个合理区间,而这个区间的确定是考虑了目前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条件下的合理空间及可能区间,它不是简单的将某个增长指标定为经济工作目标。
第二,在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条件下,“稳中求进”意味着2018年宏观政策的可能组合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求进的财税政策”
我们预计,在美国国会通过了特朗普的大幅减税方案之后,国内财税政策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应对其对国内市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尽管美国的减税法案由通过到执行有一个空档期,但美国减税对中国国内市场中期影响不能低估。该法案实施后6-12月之内,两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和资本跨境流动都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效应。另一方面,美联储2018年将会多次加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预期也对国内货币政策产生了不小的压力。但是,考虑经济周期上的差异,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应该在18年延续不松不紧的状态,强调预期管理。在目前情况下,货币政策既不会有以前的大水漫灌,也具备收紧的政策环境,央行在其政策操作空间被大大压缩的条件下,应会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工具进行“削峰填谷”从而达到平抑资金面波动,维持市场资金面的紧平衡。财税政策则会在财政资金受限的情况下,在税收政策上出现松动。具体而言,2018年财政政策实施扩张的空间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因为预算内资金随着名义GDP增速放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有所回落。表外资金则随着规范融资平台举债融资、清理规范PPP项目、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等等,都会对基建投资扩展力度形成反方向的压力。在税收政策上,中美税率差异对中国国内市场产生的不利影响会逐步驱使国内实际税率下降,这一点
很可能在2018年中期之后得以实现。通过逐步实现实际税率调降,降税率增税源以最终达到激活包括民资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最终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之目的。
3、从去杠杆到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大攻坚战,指的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最早由习总书记今年8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坚决打好这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实际上,在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就已经与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等并列,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预计农村土地改革等基础性问题将加快解决,同时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这次会议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提法,与以往相比略有不同。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而此次政治局会议上,基调略有放松,指出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去杠杆的基调,此次会议则由之前的“降低杠杆”调整为“合理控制杠杆率”。后续的政策措施,可能会保持平稳,降低政策本身的冲击。
会议几次提及生态相关的内容。一是在在回顾十八大以来的成就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二是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战。三是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从重视程度看,意味着环保限产可能会成为常态。淘汰重化工业领域的污染大、耗能高的落后产能,政策可能维持高压态势。
4、从追求高速增长到强调增长质量
2016年年末的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17年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而本次会议则强调“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如果说适度扩大总需求还有刺激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意味,那么高质
量发展要求意味着高速发展不再是主要追求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此次会议仅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时提到“稳增长”,没有过度强调稳增长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相反,会上指出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过程中,最高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速下降的容忍度会提升。
5、地方债务严监管预计将持续,“政策收紧—经济下行—监管放松”的惯常做法短期可能要打破
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融资职能、清理规范PPP模式、打击伪政府购买服务,将继续续是下一阶段地方债务治理的重点。同样的,针对金融业的监管政策短期也难以放松。但相比于之前,这些监管政策节奏上将有所放缓。因为政策也已由此前的去杠杆调整为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
6、发展直接融资,扩大金融开放
去杠杆意味着货币政策难松,这意味着依赖于债务发展的部分工业经济必然在2018年面临挑战。如何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发专文强调,要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因为银行贷款是债务融资,而股权融资不增加经济的负债。尤其是在后工业化时代,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创新产业都是轻资产,都没法靠银行融资,需要靠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来发展。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卢新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