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作者: 温福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电子工程系 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
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第1章、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 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 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 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 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 导车型,但决不是唯
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 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 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 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 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通过仿真设备和虚幻环境的动态模型创造出人能够感知的虚拟现实,完全替代传统的实体模型和造型效果图的平面表述方式,甚至能做到未出实车而能体验实车的感觉,使车身造型技术发生了实质性的变革。
5、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和用户对新技术扣新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制造厂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产品更新换代,这就使得各公司不得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弥补资金和技术力量之不足,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汽车造型设计就逐步摆脱国家和地域的束缚,日渐走向全球化。
第2章、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先进柴油、醇类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各国政府和各主要汽车厂商均不约而同地将新清洁环保汽车技术视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未来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应用前景的基本判断是,燃料电池技术是内燃机技术最好的替代物,代表了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如果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几个制约因素考虑进来,则会发现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尚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最乐观的预测,以纯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生产至少还需15年以上的时间,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商业化,也会是以一种高成本的方式。
在环保意识不断高涨、油价涨多跌少、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的大形势下,融合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汽车,较好地满足了汽车低排放、低油耗、高性价比的综合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汽车节能与环保问题,因而逐渐成为世界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的热点。中国能源比较紧缺,环境保护压力很大,而且大城市交通普遍拥堵,汽车必须频繁制动,混合动力车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也被看好。但考虑到若干制约因素,特别是成本和价格因素,对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市场的成长还需要一个时期的培育。
柴油车由于有很好的节油效果,成本和价格也比较适中,在国际上是已经大规模商业化的成熟技术,国内的产业基础也比较好。因此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无法大规模商业化之前,柴油车将是实现中国汽车节能非常现实的技术选择。即使将来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商业化阶段,柴油车仍是中国实现汽车节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今后的国内外汽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由于造价高、能量低、重量大、体积大、续行里程短、还需要建设地面充电检测设施等缺点,其适用范围十分有限;先进柴油汽车将是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取得优势地位之前的过渡时期的佼佼者,近、中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并不是最理想的长远解决方案;混合动力汽车将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内逐步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但其增长过程将是缓慢而曲折的;燃料电池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受多种因素影响,15年内难以完全商业化。
第3章、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1、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用于提高汽车回避事故的能力,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系统、加速防滑调节(ASR)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系统等。
1.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安装ABS就能解决制动时车轮抱死的问题。ABS装置能够使车轮始终维持在有微弱滑移的滚动状态下制动,而不会抱死,达到提高制动效能的目的。德国Bosch公司在1978年成功地开发出世界上首套ABS系统。据统计,2004年欧盟生产的新车ABS装备率已达85%,而欧洲汽车生产协会保证2004年7月起生产的新车100%装备ABS系统。2004年中国生产的新车ABS系统装备率也达到了66%,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生产的新车ABS装备率也将提高到100%。
1.2电子制动力分配
电子制动力分配(electronic braking distribution,简称EBD)系统EBD系统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EBD系统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4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4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国内一汽大众奥迪A6、广本奥德赛、海南普利马、神龙毕加索、南京派力奥等车都配有EBD系统。
1.3牵引力控制系统
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简称TCS)汽车行驶时,驱动力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转矩,但又受到驱动轮附着力的限制,而附着力的大小又取决于路面的附着系数。对于雨雪、湿滑的路面,发动机过大的输出转矩将会引起驱动轮打滑,从而破坏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而引发不安全因素。同样,汽车起步、加速也容易出现驱动轮打滑的现象,转矩再大也发挥不了作用。而制动时,总希望汽车驱动轮能同步地切断动力,以便缩短制动距离。为了实现上述要求,一些中高档轿车,如别克君威、奥迪A6等,已配备了牵引力控制系统,又称为加速防滑调节(accelerate slip regulation,简称ASR)系统。TCS是在ABS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遵循车轮的滑转率介于10%~30%之间时,车轮的附着力最大这一原则进行设计。TCS与ABS相辅相成,从而使轿车能发挥更优异的性能。
1.4电子稳定程序
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ESP是在ABS和TCS的基础上,增加汽车转向行驶时横向摆动的角速度传感器,通过ECU控制内外侧车轮、前后车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确保汽车行驶的横向动力学稳定状态如图所示。ESP系统按照每秒25次的频率检测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和车辆的实际行驶情况。如果发现有紧急情况,它迅速反应,通过液压调节器,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如有可能,还会干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ESP能降低车辆侧滑的危险,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2004年,中国新车的ESP系统装备率还只有3%,而同期,欧盟地区的新车ESP装备率已达35%,美国达到11%,日本也达到了7%。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相信ESP将如同ABS系统一样,成为车辆的标准装备。过多转向条件下的ESP功能
2、被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是减轻事故发生后对人体的伤害,如在车体内部采用侧门防撞杆、安全玻璃、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等以减少对乘员的伤害。此外,人们越来越关注车外行人的安全保护,如在相对柔软的车前部以及发动机与护罩间留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以减轻碰撞伤害程度,甚至采用智能行人保护系统。
2.1预紧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预紧式卷收器的控制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控制装置,这种预紧式安全带通常与辅助安全气囊组合使用(见只能安全气囊图);另一种是机械控制装置,由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可以单独使用。由于预紧式安全带是靠急速回拉的方式保护乘员,里面装置有气体引发剂和气体发生剂,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它与普通安全带的不同之处。它有一定的使用时间,有效期满必须更换;预紧式安全带只允许安装在为其设计和制造的汽车上,不允许随意改装在其他汽车上;上车要佩戴预紧式安全带,如果未佩戴预紧式安全带,一旦汽车发生碰撞不但不受到安全带的保护,反而会因安全带产生误回拉动作而增加自己受伤的可能性。
2.2智能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前部遭受一定力量的撞击后,安全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车内人员的身体由于惯性作用向前冲撞即将撞上车上设备之前起到铺垫作用,以减轻身体所受到的撞击力。由于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必须完成铺垫功能,因此气曩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弹出。据技术人员计算,安全气囊弹出的瞬间时速高达40km左右。这样也就带来一些问题,诸如身材较小的驾驶员,由于身体比较靠近方向盘,若是车速不是特别快时发生事故,这类人员很容易被迅速弹出的气囊击伤,而并不是由于事故本身而受伤,以致产主了安全气囊是否真正安全的争论。智能安全气囊就是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如图所示)。智能安全气囊比普通型主要多了2个核心元件,即传感器及其与之配套的计算机软件。
2.3乘员头颈保护系统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lash Protection System,简称W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后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如图所示)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于1998年首次推出WHIPS头颈保护系统,作为标准配置安装在当时推出的volvo S80型汽车内。2000年以后,所有型号的沃尔沃汽车把WHIPS系统列为前排座椅上的标准配置。2.4智能行人保护系统
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ntelligent Pedestrian Protection System,简称IPPS)属于行人主动保护系统,首先由传感器检测乘用车与行人发生的碰撞,然后再由执行器引发保护措施,如抬高发动机罩。PPS的传感器是光学传感器,由4条光纤集结成束后,制成带状合成纤维,直接粘在前保险杠的外表层。这种带状光纤传感器的厚度×宽度仅为1.5mm×12mm,呈环状横贯于乘用车前部,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车身宽度。这种光学传感器的特点是:将具有光波传导作用的光纤作为组成部分,与传感器的两端相连,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系统。系统中的联合组件,从光纤的一端发射光束,在另一端接收光束。电子系统在数据处理系统的帮助下,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然后作出是否应燃爆/点火的决定。这一信息传输到ECU控制器,进而引发不可逆式执行器系统。
第二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班级:汽运1101班 姓名:李永俊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摘 要: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发达国家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我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重视。本文简略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排放;高效能;发展趋势
一、前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一)气动汽车
以压缩空气、液态空气和液氮等为介质,通过吸热膨胀做功供给驱动能量、通过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称为气动汽车。气动发动机排放无污染物辐射氮气或空气,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二)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以动力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牵引变流器和大功率异步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车辆的驱动通过传动装置运行,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噪声小、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等优势的新能源车型,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对于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平抑电网的峰谷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而其缺点包括续驶里程短,每次充电所能支持的行驶里程短;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价格昂贵致使成本较高;质量重以及外形尺寸大;动力蓄电池寿命短等方面。
(三)二甲醚汽车
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加压5个大气压以上即为液体,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动力性、十六烷值高、污染少,适合作为代用能源代替压燃式发动机。二甲醚汽车不排放污染环境的黑色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相比柴油减少20%。目前二甲醚汽车的推广仍不具备经济性,但随着油价的迅速提升,二甲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醚汽车的性价比将日益升高。同时,当前各个城市几乎都没有二甲醚加注点,不利于二甲醚汽车产业化的发展。
(四)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采用氢气作为主要能量,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将氢输入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阻隔氢原子的电子,电子经由外电路从负极传导至正极,形成一种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纯净的水雾排出。氢燃料汽车干净卫生;燃烧产物不具污染性;燃烧效率高,有利于燃料的节约;氢气燃料中也可加入压缩天然气,以进一步提高燃料效率和减少NO2的排放。氢能汽车最大的使用障碍是储存和安全问题。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廉价氢气大量制取的方法、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以及研制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这三个技术问题。
(五)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包括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是理想的点燃式发动机燃料,具备单
一、纯度高的燃气成分,燃烧完全;氮氧化物和微粒的排放量非常低;低温启动和运转性能较佳;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新型低排放汽车。其缺点是储运性能与液体燃料相比较差;发动机着火延迟期较长以及容积效率较为低下等。
(六)醇类燃料汽车
醇类燃料汽车是指利用醇类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新型汽车。醇类燃料包括甲醇、乙醇等,可直接采作为发动机的燃料,也可与柴油或汽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油按既定比例配制成混合燃料。醇类燃料汽车可降低污染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节能作用,但这种掺和燃料难以获得与柴油或汽油相同程度的功率,若想提高功效性,必须增大燃油喷射量,而当掺醇率大于15%后,发动机的压缩比和点火提前角也必须予以改变。目前更大比例的掺混燃料研发仍处于试验阶段。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出“三纵三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远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动机;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凡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行驶等环节得到便利。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
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
我国新能源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沼气利用,但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规模化的发展却是在近几年的时间。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同时,我国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下,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较快,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首位,热水器保有量一直以来都占据世界总保有量的一半以上,到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00万平方米,运行保有量达到9000万平方米。全国有3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200亿元。
2006年我国乙醇总产量约35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达到6万吨,农村沼气产量突破1.7亿立方米。
(2)产业链尚不完整
我国新能源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或上下游产业链无法对接问题。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
风电产业链大致分为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和下游的风电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设运营产业两部分。其中风电制造产业可以细分为整机制造产业和零部件制造产业。我国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不匹配,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发展速度却位居世界前列,上下游发展速度和规模明显不能衔接,我国风电产业产业化进程受到约束。
上游,我国兆瓦级以上的整机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部分厂商通过与国外厂商联合开发、得到国外企业生产许可证等方式具备了兆瓦级机组设备生产能力,但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还未能大规模应用;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薄弱,比较突出的是叶片、齿轮箱、主轴轴承制造,还不能满足国内整机制造能力的需求。下游,我国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国内大型发电集团、企业纷纷开发风电项目,风电设备需求持续高涨。
(3)平均技术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较高,产品竞争能力弱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利用起步较晚,新能源利用技术平均水平偏低。目前,我国新能源利用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而技术和设备部分一般占新能源投资的绝对比重,导致我国新能源利用成本高,同类产出产品竞争能力弱。
2、中国新能源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将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为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公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完成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
(2)自主技术研发将为新能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近两年,我国新能源利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高,为新能源利用持续利用奠定技术基础。
我国风电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迅速,风电机组生产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迅速提高。2006年5月,2MW风电增速齿轮箱在重齿问世,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2006年11月13日,国内第一套在自己制造的模具上生产的1.5MW风力机叶片在上海玻璃钢研究院诞生,表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生产兆瓦级风力机叶片能力。2007年,继2006年我国1.5M变速恒频双馈风力电机组,“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通过成功鉴定后,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W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安装试用,正式并入国家电网运行,该机组是目前中国最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
(3)产业龙头带动与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为新能源发展注入动力
新能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各产业巨头和民间资本重点投资对象,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发电,特别是风力发电受到国内发电集团追捧,我国五大发电集团均不同程度进入风力发电领域。截至2007,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总装机规模超过100万千瓦;2007年9月,华电集团成立华电新能源公司,负责华电集团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生产及电力销售;华能集团成立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从事水电、风电、城市垃圾发电、太阳能利用及其他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组织、生产、经营、工程建设。
受到新能源利用技术条件限制以及产业链断接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新能源开发离产业化利用还有一段距离,但同时,迅速成长壮大的新能源企业、国家发展政策对新能源的倾斜以及逐步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进程。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为止,中国将有10%~20%的乘用车销量来自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华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晚于发达国家5~10年,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
从当前形势来看,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是电池成本高、电池容量不足以及续驶里程短,并且需要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不适宜产业化发展。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规避纯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化高风险的最佳过渡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面。我国各大型企业以及高级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应按照这一层级循序渐进,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当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致力于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建设,完整的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建设,以及实现从小批量整车生产逐渐发展至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 王诚,毛宗强,徐景明.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C].第二届国际氢能论坛青年氢能论坛,2003,207-211.[3] 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4] 杜子学,王可.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J].上海汽车,2007,(6):3-8.[5] 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97:225.[6] 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2009,(8):5-7.[7] 赵艳男.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及系统安全策略[J].上海汽车,2006,(12).[8] 廖大方,王志金译.未来汽车技术[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科技情报所,1994:23.[9] 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2.(6):5-12.[10]世界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前景深度分析报告
2011.(10).
第三篇:汽车客运站目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客运站目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客运站管理交流中心
秘书处
目前,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道路运输业形势更加严峻。汽车客运站作为客运窗口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个转型时刻审时度势,找准方向,为振兴发展公路客运做出贡献
一、汽车客运站目前现状。
客运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也反映了综合交通体系内一种新的资源整合和市场所需运力的再分配,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已上升到随机挑选和刻意追求快捷舒适的水平,所以,道路客运虽然在整个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发展势头和后劲远不如铁路和民航,显得有些脆弱。
(一)、汽车站不再是群众出行的必要窗口
互联网改变着世界,现代科技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尽管我们的车站现在是高大全、尽管我们的服务是如此的温馨体贴,但客流量还是在减少,为什么?
因为在快节奏的今天,快捷和省时是旅客的首选,旅客最不情愿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转乘倒车和候车上,当旅客从出门到坐公交倒车、乘车前的购票、候车、检票等环节的时间较长时,旅客会考虑把时间花在这种多余的环节上是否值得,一旦有了更为便捷快速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他会考虑选择其他方式出行,有没有必要非去接受汽车站的服务,更不用考虑你的服务有多么温馨和丰富多彩。所以,简便和效率是旅客出行追求目标,尤其是现代科技这么发达、顺风车、网约车、直通车这么方便,旅客可以就近择优选择出行工具。所以、汽车站大而全是好,但它要惠民和便民,笑迎八方客、温馨如到家是值得称赞,但旅客出行的目的是尽快到达目的地。
(二)、车站功能弱化、商业服务低度扩张
随着客运量的减少,车站的候车功能在弱化, 原有的站房出现闲臵,我们的车站经营者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要搞客流损失三产补。据统计,目前,全国汽车站有80%的车站在开设商业柜台,有的在开超市,其中,平均商业面积占站面积的25---40%,大部分都在经营旅客出行用品、小饰品、小食品、小快餐。收入一般可占站务收入提成的15—35%。
但是,目前,我们车站的三产发展都是在一种价值低度发展的层次上,有点饥不择食,服务商品局限在为过往的旅客服务上,品牌化的快餐和商品品牌有但也不成系统,商业价值没有达到最大化。
(三)、求胜情绪强烈、员工队伍不稳定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式,道路运输人很着急,汽车客运站的经营者更是焦急万分,因为,几十年来,我们的汽车站客流量一直处于上涨状态,现在出现下滑,车站从原来的供方转成买方,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吃不饱到现在的不够吃,心里上这种翻转接受不了。
从目前状况看,车站干部职工的情绪比较急躁,求生的心情比较急迫,恨不得找一方良药立刻使车站回复到原来那种热火朝天的局面,恨不得立刻采取一种举措就能把立刻引到车站上来,这种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是这只是一种愿望,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
另外,鉴于目前整个道路客运经营下滑的局面,以前那种托人找人愿意到车站工作的局面不见了,甚至还有一些员工有离去的倾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车站职工的减员数和班车减少的比例大致相等,在8---20%左右。在减员问题上有两种趋势,一是车站为了控制成本主动减员,二是一些学历高的年轻员工有辞职离去的现象,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较担忧。
二、车站未来发展趋势和我们努力的方向
汽车客运站面对如此严峻的经营局面,怎么办?是按传统的道路路,不行,人民群众对道路运输有新期待,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的跨越是汽车站的未来目标,如果从“基本适应”转向了“感觉不适应”,那汽车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我们必须用新理念去进行市场决策,用新机制去进行车站管理,对现有服务模式实行改造升级,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现有潜力,提升车站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把车站“做大蛋糕”到把蛋糕“做的更好、更精致”的转变,是汽车客运站改革创新的关键所在。
(一)有形车站精致化
首先,要把现有的车站做好,要把现有的蛋糕做精致,做出花样,做得让人民群众愿意品尝:
1、抓住主业,不求最长,但求最强。
城际快客和城乡公交是重点。城际快线是是道路客运企业的主要市场和主攻方向,汽车站绝不能放弃和忽视;城乡公交沿线客源较多,流量较大,一般是在100公里之内,随着城镇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国将带来超过15亿人次的客流量,城镇化建设将吸收大量新型城镇周边的建设者,客流频率的增加毫无悬念,对城际快线和城乡公交、要统一形象、统一管理、运行商突出一个“快”字,价格上突出一个“廉”字,用快捷夺回客流、以价格击溃“黑车”。
2、发车班车多样化、运输价格弹性化。
客车多样化是当代旅客的需求,如果光是那种45座的大型客车,势必不适应多样化客运需求,中小型旅行车很受欢迎,但是也不是一刀切,要因地适宜,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投放车型。特别是注重选配新能源车辆,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在运价方面,也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尝试实行弹性价格,象民航一样,谈旺季、节假日实行不同的价格,改变票价常年不动的弊端,以吸引旅客乘车。城乡公交客流密度大,当然要用大车;那些客流接踵而至但又不集中的当然要用中小型,那些有急事、或家庭旅行需要门到门服务要用小车或轿车。
民航的价格变得让人七上八下,但很能抓住旅客的心,能促进旅客的出行欲,公路客运固定的很,多少年不变,这种现象导致了旅客流失,要根据市场来定价格,根据旅客的需求定价格,一周之内变一次,何妨,一天之内同线路变一次,何妨、一个班次有几个价格何妨呀?只要大帐不亏就行,让利于客,何妨?
3、改变不合市场需求的固定班次和发车时间。班线生存权在于市场和百姓之间,今天的优势班线明天可能就是劣势班线,所以,原有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无法满足旅客及时出行的需要,一个班线它的存在与取消虽然取决与交通运管部门,但实际上究竟有没有生命力,是否能长久的存在下去是取决于旅客的需求和市场的认可,只有旅客和市场有需求,客运班线才能存在下去。
4、车站要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
学习地铁、轻轨的服务模式,让旅客在站等车时间最短,乘车时间最快。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把更多的信息获取与购票自由交还给旅客,自助售票可以节省大量的车站售票人员,更重要的是节省旅客的时间,同时可以在一些城际流水发车线采用电子客票,旅客在网上购票后,持身份证就能乘车更为方便,目前民航和火车的电子客票在线比例已到50%以上,而汽车票的在线化不足1%,几乎还是个空白。
5、在车站的各个流程可以注入更多的智能化服务。比如,安检智能化、报班自助化,检票自助化,把旅客接受服务权更多的交给旅客自助选择,既方便了旅客,又节省了劳动成本,使站务人员由岗位专职转换为站内多职,车站的多功能服务以自助服务来延伸和完善,是汽车站服务转型的一个方向。
把现代科技运用到客运站的每一个服务流程,让旅客感到方便。客运服务的最好目标,就是让旅客候车时间最少,上车旅行的时间最快,在售票室和候车室安装智能化设备,实时发布各种信息;站区实行24小时监控,各服务岗位及班车实行岗位服务监控、旅客进站和托运行包要实行安检;驾驶员实行计算机人脸识别或指纹鉴定;进站客车入网登记,出站车辆电子安检;站内售票、检票、安检、资格审验、班车调度、小件快运、财务结算实行信息联网、资源共享。
(二)无形车站无限大。
有形的汽车站是我们发展的基石,无形的移动汽车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积极尝试,积极实践,目前,我们60%的汽车站都在搞网上约车、站外发车、旅游包车,但发展程度不一,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应当改变传统运输的营销模式,借助大数据、云技术等互联网新技术开展营销活动,尽快实现道路运输的客联网、物联网。
1、车站要有自己对外的营销中心。
这个营销中心要及发布信息、调度车辆、客运结算于一体,要区别于原来车站的生产调度室,要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布车站营销信息,及时办理业务,及时派车车辆,及时收付结算,目标是“只要旅客动动手指或一个电话,其他的事交给我办”。
2、车站要有自己的平台,进行网上约车。将旅客需求信息和企业服务信息互通互联,设臵两个互联网平台市场:一是旅客出行市场,包括旅客出行目的地、需求车型档次、人数、联系方式、乘车地点等;二是车站服务市场,包括已有班线和可定制的班线、客车,一旦旅客接受这种服务,中长途客运约车很快就会发展起来,而且会成燎原之势。
3、大力推进“两微”服务,实行便捷支付。利用微信、微博广泛在网上去宣传、去营销,乘客无需取票即可上车。这是移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好方法,是电商时代进行客运营销的一种新模式。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快的传播方式问世,我们要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使用新科技。
4、旅客变游客、迎客变送客。据分析,我们的汽车客运站5年内80%会变成来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成分会从现在20%I上升为60%车,所以我们的汽车站要从现在起就要有打造旅游大市场的理念,汽车站要增加旅游发车区,让服务对象和方式更加明确。可以推出以“旅”字开头的旅游班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城市旅游观光车、景点流水班车、周末假日班车、自助旅游班车、团体旅游包车等。也可以引进旅行社进入车站,实现运游结合。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或其他措施,在小区、学校、商场建立旅游集散服务站,把旅游服务送到门,要不同于旅行社,要创出自己的特色,要价格低廉,要实行联网发车,要保证质量。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支持道路班线客运剩余运力依法转为包车客运;建立旅游客运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支持汽车客运站拓展旅游集散功能;积极引导并规范开展通勤班车(包车)、旅游客运专线、机场或高铁快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特色业务。这是汽车站旅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另外,我们要服务到站旅客,把眼光从以前的发送旅客扩大到现在的到站服务,应当说,到站旅客数和发送旅客数成正比,我们可以在这方便动脑筋延伸服务,除了做好站内的客车中转、和到机场、铁路的转乘外,还应做好“导医、导学、导游、导市场”的工作,和医院、学校、景点、批发市场签订协议,做好旅客的接送工作,这一方面可以招揽客源,增加收入,重要的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加旅客的认可度。
(三)商中有站、站中有商,价值最大化
汽车客运站要进一步扩大车站的商业功能,把以商养站提高到一新的高度,把它纳入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商业价值远远大于班车集聚与客源集散的价值,何况目前从客运的角度来讲车站的功能需要弱化,车站的商业价值和客流量成正比,但车站经过多年的运作带动了商业繁荣后,因车站的地理位臵已经决定了其商业价值我们不必担心客车走上旅游化或实行门到门的服务后而消弱车站的商业价值。
道路客运的转型要关注到车站的功能转换,候车的作用在随着旅客的需求变化而减弱,使车站由发送旅客的场所转型为商圈组成的场所,通过商业运作来提高站场的附加值,候车室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偏重于候车功能,要一站多用,商中有站、站中有商,力求多元化经营价值最大化:
一是一站多用,大力发展小件快运。目前,这项业务各车站都在做,但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公路客运的品牌,我们要学习“三通一达”的好机制,把这项工作做强做大。二是车站的餐饮住宿功能、要和品牌店连锁。要有档次,有信誉,有自己的管理服务品牌。
三是土特产纪念品销售、小家电批发,切勿一包代管,要统一管理。形成规模,要自己建立网店,不要将眼光局限在过往旅客,要放眼网络,把当地的产品推出去;这包括当地特色产品批发、小商品物流配送、这种批发和配送要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服务,、发挥汽车站快捷的优势,推出城市之间的商品快直送和当日达。
四是也可以利用空闲地段开设轿车保养、美容服务,为开私家车车主提供车辆整备服务。
车站是个福地,干什么都赚钱,但是这么赚、赚多赚少又是一个经营问题。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要有新的理念去思维,汽车客运站作为道路客运的窗口,在未来的运输实践中,必将随着大家的努力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汽车客运站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努力的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全国汽车客运站从业者的努力下,汽车客运站必将再次发力,去攀登新时期又一个崭新的高峰。
第四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论文
摘 要:环境污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着发达国家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我国政府公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将其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予以重视。本文简略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排放;高效能;发展趋势
一、前言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200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产品导入期,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工程将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将在我国一批中心城市全面开花,并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各家汽车企业都希望能够占据先机,从日益膨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到更大的一块蛋糕。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也将为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装置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气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二甲醚汽车、氢燃料汽车、燃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以及以植物油为燃料的汽车等。
(一)气动汽车
以压缩空气、液态空气和液氮等为介质,通过吸热膨胀做功供给驱动能量、通过高压空气驱动气动马达行驶的汽车称为气动汽车。气动发动机排放无污染物辐射氮气或空气,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二)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完全以动力蓄电池作为动力源,通过牵引变流器和大功率异步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车辆的驱动通过传动装置运行,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噪声小、零排放、无污染、低能耗等优势的新能源车型,完全符合环保要求。对于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利用夜间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平抑电网的峰谷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而其缺点包括续驶里程短,每次充电所能支持的行驶里程短;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价格昂贵致使成本较高;质量重以及外形尺寸大;动力蓄电池寿命短等方面。
(三)二甲醚汽车
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加压5个大气压以上即为液体,具有优良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动力性、十六烷值高、污染少,适合作为代用能源代替压燃式发动机。二甲醚汽车不排放污染环境的黑色气体,产生的氮氧化物相比柴油减少20%。目前二甲醚汽车的推广仍不具备经济性,但随着油价的迅速提升,二甲醚汽车的性价比将日益升高。同时,当前各个城市几乎都没有二甲醚加注点,不利于二甲醚汽车产业化的发展。
(四)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采用氢气作为主要能量,氢燃料电池的原理是将氢输入燃料电池中,质子交换膜阻隔氢原子的电子,电子经由外电路从负极传导至正极,形成一种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纯净的水雾排出。氢燃料汽车干净卫生;燃烧产物不具污染性;燃烧效率高,有利于燃料的节约;氢气燃料中也可加入压缩天然气,以进一步提高燃料效率和减少NO2的排放。氢能汽车最大的使用障碍是储存和安全问题。推广氢能汽车需要解决廉价氢气大量制取的方法、氢气的安全储运问题以及研制高性能、廉价的氢供给系统这三个技术问题。
(五)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主要包括以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液化石油气汽车。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是理想的点燃式发动机燃料,具备单
一、纯度高的燃气成分,燃烧完全;氮氧化物和微粒的排放量非常低;低温启动和运转性能较佳;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新型低排放汽车。其缺点是储运性能与液体燃料相比较差;发动机着火延迟期较长以及容积效率较为低下等。
(六)醇类燃料汽车
醇类燃料汽车是指利用醇类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新型汽车。醇类燃料包括甲醇、乙醇等,可直接采作为发动机的燃料,也可与柴油或汽油按既定比例配制成混合燃料。醇类燃料汽车可降低污染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节能作用,但这种掺和燃料难以获得与柴油或汽油相同程度的功率,若想提高功效性,必须增大燃油喷射量,而当掺醇率大于15%后,发动机的压缩比和点火提前角也必须予以改变。目前更大比例的掺混燃料研发仍处于试验阶段。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
2001年,科技部在“863”计划中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并提出“三纵三横”(“三纵”为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整车技术,“三横”为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3种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提出了近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长远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思路,“新能源”开始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宏观构图。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机动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及基础设施技术等。
2007年6月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鼓励“开发生产燃气汽车及发动机;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做出概念界定,并制定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为促进汽车产品技术进步,保护环境,推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目录规定凡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还有可能在停车、过桥、高速公路行驶等环节得到便利。
2009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3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出了未来3年新能源车形成50万辆产能,占乘用车销量的5%的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聚焦点。
2010年6月,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专家预测到2020年为止,中国将有10%~20%的乘用车销量来自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不可挡。
一汽集团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项目,其开发的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获得了汽车新产品公告,并已投入示范运营。奔腾B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是一汽集团开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车,它集成了一汽集团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制造的最新成果,采用双永磁同步电机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其最高车速达到183公里/小时,油耗5升/百公里,排放达到国Ⅳ标准。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之一。该公司已研制出的东风混合动力轿车(EQ7200)排放指标满足国Ⅳ标准,燃油经济性比基础车型提高30%以上。武汉电动公交专线示范运营的结果表明,东风混合动力公交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总体性能、状态正常,环保和节能效果明显。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起步相对较晚,但成绩喜人。2009年上汽集团展出了基于荣威750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上海牌纯电动汽车、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具备“智能停机零排放”和“环保与动力性兼备”的特点,可实现综合节油率20%左右。新一代“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是通过对通用第四代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新优化匹配而成,最高车速达150公里/小时,最大续驶里程319公里,该车目前被选用为上海世博会场馆内的出租车。
比亚迪致力于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研发。F3DM和6DM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搭载DM双模式混合动力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之间自由切换。其研制的e6纯电动汽车可与F6同平台生产,15分钟左右可充电量80%,其续驶里程在60公里等速的情况下达到4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2010年3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已在深圳试运行。
2005年,奇瑞公司推出A5BSG车型,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于2007年正式下线,已投放于芜湖出租车市场,迈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市场化的第一步。
此外,长安、江淮、长城等多家企业也都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
能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以及汽车行业在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中的高份额,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绿色环保的“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在世博会上亮相,不仅是一个中华民族汽车品牌的“重生”,也反映了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势。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从研发向规模产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该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作为重点领域,最终实现从汽车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转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晚于发达国家5~10年,此时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及时推出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动车产业化的政策体系。包括提供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
从当前形势来看,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发展趋势。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缺陷是电池成本高、电池容量不足以及续驶里程短,并且需要完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不适宜产业化发展。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规避纯电动汽车研发和市场化高风险的最佳过渡性新能源汽车技术。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汽车的终极发展方面。我国各大型企业以及高级院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应按照这一层级循序渐进,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当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致力于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建设,完整的关键零部件研发体系建设,以及实现从小批量整车生产逐渐发展至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边耀璋.汽车新能源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 王诚,毛宗强,徐景明.发展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C].第二届国际氢能论坛青年氢能论坛,2003,207-211.[3] 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4] 杜子学,王可.车用能源及新型动力车的发展与研究[J].上海汽车,2007,(6):3-8.[5] 崔心存.现代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97:225.[6] 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J].上海汽车,2009,(8):5-7.[7] 赵艳男.燃料电池汽车供氢系统及系统安全策略[J].上海汽车,2006,(12).[8] 廖大方,王志金译.未来汽车技术[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科技情报所,1994:23.[9] 刘世锦,冯飞.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2.(6):5-12.[10]世界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发展前景深度分析报告
2011.(10).
第五篇: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1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得汽车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拓展和延伸,汽车电子化逐渐成为现代汽车的基本特征。汽车电子化程度高低已经成为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估计,电子装置的平均成本已占整车成本的20%以上,高档车上达到50%甚至60%。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迅速增长,因此现代汽车采用先进电子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大体分为4个阶段:
1)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主要开发由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组成的汽车电子产品,代替传统机械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调节器、电子点火器等。电子管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相继在汽车上安装,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开始。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主要发展专用独立系统,电子装置用于机械装置所无法解决的复杂控制功能方面,例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等。
3)从20世纪8O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开发多种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各种车辆的微机控制,汽车上的电子装置不仅能自动承担基本控制任务,而且能处理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信息,例如集发动机控制与自动变速器控制为一体的动力传动控制、制动防抱死与防滑转控制等。
4)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研究车辆的智能控制技术,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进行控制,例如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汽车自动导航系统等。智能化集成传感器和智能执行机构也已付诸实用,数字式信号处理方式用于声音识别、安全碰撞、适时诊断、导航系统等。
二、国内外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1、国外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的汽车,每辆汽车上电子装置的平均成本已占整车成本的30%~50%。在豪华轿车上,电子产品的成本已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有些公司生产的高档汽车上安装了专用的电子系统,例如丰田汽车公司的VVT—I新型智能可变节气门控制系统、MSP马莎拉蒂稳定程序、PSM保时捷行车稳定管理系统、PTM保时捷牵引力管理系统、PASM保时捷主动悬架管理系统等等。国外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1)功能多样化。从最初的发动机电子点火和喷油,发展至现在的各种控制功能,例如自动巡航、自动启停、自动避撞等。
2)技术一体化。从最初的机电部件松散组合到现在机液电磁一体化,例如直喷式柴油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德尔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
3)系统集成化。从最初的单一控制到现在集成综合控制,例如动力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集成控制、安全系统集成控制等。
4)通信网络化。从初期的各子系统到现在控制器局域网,例如以CAN总线为基础的整车信息共享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及无线通信为基础的远程高频网络通信系统。
2、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的汽车电子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前,除了汽车收音机等直接从家用电器移植过来的产品以外,几乎没有汽车电子工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较快发展和国外的汽车电子化潮流,我国的汽车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CCID统计,我国涉及汽车电子生产的企业有1000多家,但其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且技术含量低。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轿车产业,我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的技术、硬件、以及产能上的保障,我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从20xx年开始我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汽车由单纯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为一种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着电动汽车(含混合动力车)和智能汽车的方向,使汽车电子市场进入了一个稳定且快速增长阶段;同时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清数字电视、卫星导航、移动网络等越来越多的IT技术被逐步移植到汽车上,电子装置占整车的价值比显著提高,汽车电子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三、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按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可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1)汽车电子控制装置;2)车载汽车电子装置。目前较多见的成熟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有:发动机电子控制、底盘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信息传递等。
1、发动机电子控制。
1)电子控制喷油装置(EFI)。
现代汽车上,机械式或机电混合式燃油喷射系统趋于淘汰,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因其性能优越而得到日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的,与传统的化油器供油系统相比,而其突出优点在于空燃比的控制更为精确,可实现最佳空燃比;且电喷技术提高了汽油的雾化、蒸发性能,加速性能更好,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得以显著提高。这样能使发动机一直处于最优工作条件下运行,并使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2)电子点火装置(ESA)。
早在20世纪初,点火系统在汽车发动机上已开始应用。如今,点火系统已从有触点式、普通无触点式、集成电路式发展到了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可控制并维持发动机点火提前角(ESA)在最佳范围以内,使汽油机的点火时刻更接近于理想状态,从而进一步挖掘发动机的潜能。微机控制电火系统中,目前出现了一种无分电器点火系统(DLI),它取消了普通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中的分电器,改由ECU内部控制各缸配电。这样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不需经过分电器分配,直接送到火花塞发生点火。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可消除分火头与分电器盖边电极的火花放电现象,减少电磁干扰。
3)怠速控制系统(ISC)。
怠速性能的好坏是评价发动机性能优越与否的重要指标,怠速性能差将导致油耗增加、排污严重,因此需进行必要的控制。现代轿车中一般都有怠速控制系统,由ECU控制并维持发动机怠速在某一稳定范围内。怠速控制通常是指怠速转速控制,实质是对怠速工况时的进气量进行调节(同时配合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的控制)。目前,除了怠速转速的稳定性控制之外,怠速控制还可实现起动控制、暖机控制、负荷变化控制等功能,这样多种功能的集中,不仅简化了机构,而且也提高了怠速控制的精确性。
4)发动机利用电子技术的内容。
废气再循环(EGR)、电动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汽蒸发、系统自我诊断功能等,它们在不同的车型上都有或多或少地被应用。
2、底盘电子控制。
1)电控自动变速器(ECAT)。
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载荷、转速、车速、制动器工作状态及驾驶员控制的参数,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和判断后自动地改变变速杆的位置,从而实现变速器换挡的最佳控制,即可得到最佳挡位和最佳换挡时间。其优点是加速性能好、灵敏度高、能准确地反映行驶负荷和道路条件等。不仅能明显地简化汽车操作,而且能实现最佳的行驶动力性和安全性。
2)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它是一种开发时间最长、推广应用最为迅速的重要的安全性部件。它可通过控制防止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抱死来保证车轮与地面达到最佳滑动率(15%~20%),而使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时,车轮与地面都能达到纵向的峰值附着系数和较大的侧向附着系数,以保证车辆制动时不发生抱死拖滑、失去转向能力等不安全工况,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制动距离。驱动防滑系统(ASR)也叫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或TRC),是ABS的完善和补充,它可防止起动和加速时的驱动轮打滑,既有助于提高汽车加速时的牵引性能,又能改善操作稳定性。
3)电子转向助力系统。
它是用一台直流电机代替传统的液压助力缸、用蓄电池和电动机提供动力的系统。这种微机控制的转向系统和传统的液压系统比起来具有部件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以及最优化的转向作用力、转向回正特性,大大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能力和转向响应特性,增加了汽车低速时的机动性以及调整行驶时的稳定性。
4)适时调节的自适应悬挂系统。
它能根据悬挂装置的瞬时负荷,自动地适时调节悬架弹簧的刚度和减震器的阻尼特性,适应当时的负荷,保持悬挂的既定高度。这样就能极大地改进车辆行驶的稳定性、操作性、乘坐舒适性。
5)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CCS)。
在高速长途行驶时,可采用常速巡行自动控制系统,恒速行驶装置将根据行车阻力自动调整节气门开度,驾驶员不必经常踏油门以调整车速。随着世界各大汽车产家对汽车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安全气囊系统、行驶动力学调节系统(FDR或VDC)、防撞系统、安全带控制、照相控制等方面已大量采用了电子新技术。
3、车身电子控制。
1)汽车空调控制。
车用全自动空调控制是根据设置在车内外的各种温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由ECU中的微机计算出经过空调热交换器后进入车内应该达到的出风温度。对混合气调节器开度、风扇驱动电机转速、冷却器风门(或加热器风门)、压缩机等进行控制,自动地将车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值范围内,使车内的温度、湿度始终处于最佳值,为驾驶员和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2)信息显示系统。
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由车况监测部件、车载计算机、电子仪表三部分组成。汽车车况监测是传统机械式仪表板报警功能的改进和发展,通过液位、压力、温度、灯光等传感器,监测发动机、制动系、电源系统及车灯的故障。车载计算机提供的信息能提高行车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乘坐舒适性。电子仪表为驾驶员提供汽车行驶时最基本的操作信息,且这些信息连续在仪表板上显示。
3)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它是一种被动安全保护装置,由触发装置、气体发生器、气囊三部分组成。触发装置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储备电源、监控装置。由电子控制系统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进行分析,以判定是否发生碰撞事故。若发生了碰撞,则对气体发生器发出指令,迅速吹胀气囊,整个过程约需0。03s。触发装置中的监控装置可连续自我监控,确保整个气囊系统在任何时刻都处于准备工作状态。
4)汽车电子灯光控制系统。
它可根据光传感器检测到的车外天气光亮情况的信号,自动的将后灯和前照灯接通或切断,以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行驶安全性。
4、信息传递装置。
1)信息显示与报警。
该系统可将发动机的工况和其他信息参数,通过微机处理后输出对驾驶员有用的信息,并用数字、线条显示或声光报警。显示的信息除水温、油压、车速、发动机转速等常见参数外,还有瞬时耗油量、平均耗油量、平均车速、行驶里程、续驶里程、车外温度等。监视和报警的信息主要有:燃油温度、水温、油压、充电、尾灯、前照灯、排气温度、制动液量、手制动、车门未关严等。当出现不正常现象或自诊断系统测出有故障时,立即由声光报警。
2)语音信息。
它包括语音警告和语音控制。语音警告是在汽车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包括水温、水位、油位不正常,制动液不足,蓄电池充电值偏低等情况),电控单元经过逻辑判断,输出信息至扬声器,发出模拟人的声音向驾驶员报警,多数还能同时用灯光报警。语音控制是用驾驶员的声音来指挥和控制汽车的某个部件、设备进行动作。
3)车用导航。
该系统可在城市或公路网范围内,定向选择最佳行驶路线,并能在屏幕上显示地图,表示汽车行驶中的位置、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方向和距离。
四、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优化人—汽车—环境的整体关系的阶段,它向着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集成电路的微型化方向发展,并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基础(例如制动、转向、悬架的集中控制,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集中控制)。汽车电子技术成就汽车工业的未来,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将有下列发展趋势。
1、传感器技术。
车用传感器的多样化和使用数量的增加,使得传感器朝着多功能化、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智能化集成传感器,不仅能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能对信号作放大等处理;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非线性的自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即使在特别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它还应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从而免受机械特性的影响。
现在汽车制造商为开发自动行驶汽车,正加紧研制各种传感器,包括车辆位置传感器、后方障碍物传感器、侧方障碍物传感器、前方障碍物传感器、车间距离传感器、路面传感器、防撞检测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传感器、防火检测传感器、驾驶盘角度传感器、驾驶员状态传感器等。据报道,世界传感器市场,将从20xx年的xx亿美元提升到20xx年的xx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xx%。
2、微处理器(ECU)技术。
将ECU应用到汽车发动机的控制系统之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进入新的高速发展阶段;随后ECU被应用到动力传动、车身、安全等控制系统中。由于汽车用ECU对可靠性、信息处理能力、实时控制能力及成本上的特殊要求,基于通用芯片开发出的ECU已经很难满足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要求,因此,开发多路同步实时控制、自带A/D与D/A、自我诊断、高输人/输出等功能的汽车专用ECU系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随着控制日趋集中化,ECU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因此,16位和32位ECU将成为未来汽车用ECU的首选。预计今后几年需求量将增加50%以上、逐步成为车用ECU的主流。近年日本国内外销售的ECU在xx亿个以上,20xx年将超过xx亿个产品,价值xx万亿日元以上。目前中国用户采用32位ECU的还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科研项目上,例如电动汽车的研发项目等。
3、执行器。
目前,汽车上用的执行器主要有:电磁式、电动式、气动/液动式。电磁式和电动式的执行器是以电为动力的操作机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快、耗能小的特点,但输出驱动能力则不足;无法满足未来汽车控制领域大驱动输出的需要。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机构的采用,电磁式和电动式执行器将逐渐取代气动/液动执行器,尤其是在未来汽车普遍更换42V新型电源系统之后,输出驱动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气动/液动系统。
4、控制策略。
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广泛采用的PID控制理论,是用于单输入/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由于汽车中的控制对象往往具有很强的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的输入和输出参数越来越多,采用状态空间为基础、用于多输入/输出、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现代控制理论已成必然,例如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
5、总线技术。
利用总线技术将汽车中各种电控单元、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联接起来,从而构成汽车内部局域网,实现各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主要有:
1)大大减少线束数量、连接点及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采用通用传感器,达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的。
3)改善系统的灵活性,即通过系统的软件实现系统功能的变化。
根据侧重功能的不同,SAE将总线划分为A、B、C三类:A类是面向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一种低速网络,主要用于后视镜调整、灯光照明控制、电动车窗等控制,目前A类主流是LIN;B类是用于独立模块间的数据共享中速网络,主要用于汽车舒适性、故障诊断、仪表显示四门中央控制等,目前B类主流是低速CAN;C类是面向高速、实时闭环控制的多路传输网络,主要用于发动机、ABS和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等控制,目前C类主流是高速CAN。但是,随着下一代高速、具有容错能力的时间触发方式的“X—by—Wire”线控技术的发展,将逐渐代替高速CAN在C类网中的位置,力求在未来5——10年内使传统的汽车机械系统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讯总线与高性能CPU相连的百分之百的电控系统,完全不需要后备机械系统的支持,其主要代表有TTP/C和FlexRayo而在多媒体与通讯系统中,MOST、IDB—1394、“蓝牙”技术成为今后的发展主流。再者,光纤凭借其高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广泛地用作高速信号传输介质。
6、安全技术。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汽车安全领域,主要方向有:
1)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
2)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司机行为的安全系统。
3)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
4)自适应自动驾驶系统。
5)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
6)安全气囊和ABS/ASR,以及车身动态控制系统。
7、多媒体娱乐与智能通讯系统。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汽车正朝着移动办公室、家庭影院方向发展,为司机和乘客提供行进中的实时通讯和娱乐信息,并把汽车和道路及其它远程服务系统结合起来,构建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具体功能有:
1)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设施环境,利用GPS、GSM网络实现导航、行车指南、无线因特网、以及汽车与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互动。
2)具备远程汽车诊断功能,紧急时能够引导救援服务机构赶到故障或事故地点。
五、结束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都是在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实现的;未来几年内的汽车领域的技术革新,将有70%来自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可见,电子技术在未来汽车工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国家电子产业的水平及其在汽车工业的应用情况,将会决定它在未来的世界汽车行业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汽车电子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必须正确把握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加快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以便形成自己的优势,实现民族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21引言
从汽车诞生到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传统机械装置与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有些甚至已达到其物理极限,想进一步发展将受到技术瓶颈。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通过性等方面。要想满足这些方面要求就不得不借助现代电子技术。近40年来汽车发展的事实证明,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是解决汽车所面临的诸多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汽车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即汽车电子化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革命。
汽车电子技术,一般认为是指汽车上应用的电子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电子技术的总称。今天的汽车已经进入电子控制的时代。汽车上装备的电子装置成本将占汽车整车成本比例越来越高,汽车将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这已经是大势所趋,甚至有专家预言以后的汽车是“装在四个轮子上的一台电脑”。
2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2.1汽车电子技术目前发展的特征
汽车电子技术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后,目前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功能多样化。从最初的发动机电子点火与喷油,发展到如今的各种控制功能,如自动巡航、自动启停、自动避撞等。(2)技术一体化。从最初的机电部件松散组合到如今的机液电磁一体化,如直喷式发动机电控共轨燃料喷射系统。(3)系统集成化。从最初单一控制发展到如今的多变量多目标综合协调控制,如动力总成综合控制、集成安全控制系统等。(4)通信网络化。从初期的多子系统分别工作到如今的分布式模块化控制器局部网络,如以CAN总线为基础的整车信息共享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无线通信为基础的远程高频网络通信系统。
2.2汽车电子技术的功能和分类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提高汽车整体性能的保障,其功能上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操纵性、通过性、排放性、能源节约性和环保性等。
3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环保、舒适、娱乐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技术在功能多样化、系统集成化、体积微型化、系统网络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汽车电子技术已经进入了优化人-汽车-环境三方面整体关系的阶段。
3.1汽车电子向绿色环保化、安全化和连通通讯方向发展
3.1.1环保化
由于对汽车环保性和动力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方面研发先进的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一方面还研制电动动力系统或混合动力汽车(HEVs)。所有这些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将在未来的5-15年里为全世界的汽车增加大量电子内容。
3.1.2安全化
我们已经在被动安全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即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保护的技术和产品,如碰撞传感器、气囊、安全带等。但是,最新的发展方向是主动安全性,通过采用雷达、光学和超声波传感器等技术,测量汽车与周围物体的距离和接近物体时的速度。该数据除了可用于提醒驾驶者控制汽车的驾驶速度,避免可能发生的碰撞事件,还可用于控制制动器或转向系统,以自动避免碰撞。
3.1.3通讯外延(信息化)
在目前形成的汽车上分布式、网络化的电子控制系统基础上,汽车网络和通讯开始向外延伸,以便和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Wi-Fi、音频和电视卫星广播(XM/Sirius、DirecTV)系统相连接。
3.2更先进的电子技术、控制手段和通讯网络运用于汽车
3.2.1微处理机功能更强大
微处理控制单元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目前汽车上用的微处理机以通用单片机和高抗干扰及耐振的汽车专用微机为主,其速度和精度要求不如计算用微机高,随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不断增加,汽车使用的微处理器数量越来越多,计算精度和速度越来越高,并且性能越来越可靠,功能越来越强大。汽车和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微处理器的规模已经由16bit发展到32bit,正向64bit发展。
3.2.2下一代汽车总线技术相继登场
由于汽车电子装置的不断增加,点对点的连接使得这些专用的电子线路迅速膨胀,突显繁锁和复杂。为简化线路的连接,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故障诊断水平,利于各电控单元之间数据资源共享,汽车网络总线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汽车网络总线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除了现在汽车上CAN总线和LIN总线的应用已是一种主流发展模式外,符合IEEE1394标准,400Mbit/s传送速率的数据光纤总线将应用于汽车,与车内光总线系统相关的一些部件也正在开发中。另外,FlexRay技术将进入实用。
3.2.3线控技术
线控制或驱动系统(x-by-wiresystem)迅速发展。线控制或驱动系统将取代机械连杆机构而实现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动化,汽车底盘结构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各种线控制系统或线驱动系统将迅速发展:线控换档(shift-by-wire)、线控转向(steer-by-wire)、线控制动(brake-by-wire)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总之,线控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改变和简化汽车的传统结构,是实现未来汽车无人驾驶的基础,这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3.2.4软件新技术应用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增加,对有关控制软件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并要求进一步计算机联网。因此,要求使用多种软件,并开发出通用的高水平语言,以满足多种硬件的要求。汽车上多通道传输网络将大大依赖于软件,软件总数的增加及功能的提高,将能够使计算机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4结束语
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汽车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近几十年来汽车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无一例外的都和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关。汽车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善汽车的综合性能,使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技术已从单个部件电子化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智能化、综合化、信息化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3摘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于枯燥乏味且生涩难懂的抽象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度增加一些教学视频,直观的实物模型,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出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理论设计,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检验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工业技术,教学管理
课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能力培养在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考核方案应本着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原则,建立注重综合素质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既要测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考核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和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采用试卷考核方式,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实操成绩采用实训项目和实训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的实训作品、实验报告进行评分,加强平时实训实验课的考核,实训考试给出具体的实训要求,采用学生单人完成实操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综合评定给出实操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等情况。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为后续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做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宏观加微观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正确指引未来的就业领域及岗位,明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和积淀。通过自身定位和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自身的转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使课程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又能够突出专业特色,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注重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汽车类专业电工电子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的学习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后续进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受课程安排的影响,理论与实践课程间隔长无法及时同步,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连贯,掌握不牢固。教材的设置和安排以灌输知识为主,对汽车专业的倾向性和针对性不十分明确,一味讲求全面和理论,重点不够突出明了,教学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职业院校因生源因素的影响,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生源学科参差不齐,文理基础差异较大,稍难的理论知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学习中缺少积极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
考核制度不能够充分体现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职业类院校学生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导引有待加强,自身定位和学习目标的模糊性和片面性,最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也涌现了很多成功的方法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应对和改革措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专业的需求,打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整合。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验实训之中,用汽车电子电路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专业知识迅速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首先以实用为原则,将课程中与汽车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一些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进行适度删减,减轻学生负担,避免学生厌学现象,比如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电路及串联谐振理论计算很强,但对汽车专业用处不大,直接进行删减,同时强化并注重电子电路集成的应用环节,对难度较大,求解过程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其次针对不同内容,在讲授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比如二极管如何形成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情况,这些原理知识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可以简略,对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应用,二极管正负极的判断,三极管的标号及管脚判别,以及如何选择二极管、三极管的型号等内容上则应侧重讲解并强化实训,对于铁磁材料的内容作为常识性了解就足够了,压缩学时,重点介绍变压器、汽车上的点火线圈等知识,同时考虑到生活用电问题,增加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再次对于实训项目的设计,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多增加一些现象性实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可以看到现象,用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要突出专业特色,多引入一些与汽车专业结合紧密的实例,比如讲到直流电动机的使用时看一些汽车空调的风扇电机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学习更具有倾向性和目的性;另外,在课程相关内容中增加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的新技术,既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又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倡导由学生自己积极探索获得知识,根据具体知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注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在介绍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时,采用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方式互动教学,实现角色互换,督促学生学习;在讲授变压器是采用讨论式的方法,让学生先总结变压器的作用教师补充教学;对于二极管的检测采用图片和演示操作结合的方式教学,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教师给出具体实训任务,让学生自己测试连接线路,最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做出评定,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做出一些具体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4本文内容:
摘要:近些年,在电子技术工业发展推动下,其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并被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里。其中汽车电子技术作为衡量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能够使得汽车行驶的成本得到下降,实现汽车的绿色环保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得到普遍的应用,需要进行全面研究。本文将先分析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探究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在现代化企业逐渐发展的环节中,汽车电子技术作为很关键的技术,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其中包含很多的现代汽车电路运行以及维修等相关技术,同时在现代企业以及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我国汽车电子技术更加成熟。因此,需要全面认识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合理的运用,以及推动汽车电子技术产业的更好发展。
1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建设的关键点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层面,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基于此背景下,汽车行业随之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也带动着电子导航、定位系统等方面的进步与更新。经过对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环节的回顾与总结,一共包含四个阶段。首先,在1950到1970年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起初阶段,其主要围绕的是提高汽车的整体运用效能,以及提高相关汽车电器产品的工作效率。其次,在1980到1990年,这一时期在汽车发动机生产环节中,电子技术逐渐表现出环保、稳定以及具有节能等特征。发动机运用电子技术主要表现在底盘电子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等方面。然后,是1990到20世纪之间,该时期的电子技术逐渐向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并被普遍运用到汽车发动机其他的附件生产方面。最后,就是从二十世纪初期至今。通过把电子技术恰当的运用到汽车生产的环节中,并没有只限制在发动机与生产附件方面,而是逐渐向机电一体化进行转变,并使超微型磁体和超高效电机给集中控制汽车打好一定的前提。该种方式在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车载电子装置的调整过程中,逐渐实现成本的恰当有效控制。可以看出,汽车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改进作为以后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与要求。
2.1传感器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在我国汽车里传感器的使用,使得我国汽车电子能力以及自动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中电子技术的使用,也促进了我国汽车系统功能更加多样化发展。无论是汽车行驶环节,还是汽车发展环节等,传感器技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保证汽车的稳定运行,又能够提升汽车的工作效率。因而,在研发传感器技术的环节中,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开发资金成本不高、具有较高可靠性与安全性等方面,进而有效提升传感器技术的运用精度。目前,我国的传感器技术逐渐向系统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面对交通事故的发展,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得交通事故减少。比如光学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发挥警示的效果,进而可以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功能。其中被动安全系统只有在交通发生时才发挥效果,比如安全气囊的使用。
2.2节能减耗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中能源消耗量逐渐上升。就汽车领域来说,汽车会排放很多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等,直接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严重影响。这时,汽车电子技术在发展环节中,应该提高对节能减耗的研究力度,提高相应的重视,把技术作为辅助,使得汽车行驶环节中能源运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并进一步减少能源的损耗。因而,汽车电子技术需要把减耗以及节能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迎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3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也伴随着一些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这时绿色环保尤为重要,并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提倡。在发展环境下,给汽车行业发展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朝着绿色环保理念逐渐过渡。针对柴油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展开一系列的研发过程,以及增强电动动力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创新发展的重视,促进汽车朝着绿色环保方向迈进。其中关于汽车动力燃料的开发也是未来我国汽车发展的关键点。其中汽车发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的配置能力,有助于提升汽车运行的经济性能,使得汽车尾气排放下降。当前,我国在汽车领域已产生太阳能的环保汽车,然而由于资金成本以及技术的制约,还没有在卡车以及重型卡车里进行推广使用,并成为我国汽车电子技术其中的发展趋势。
3结语
总之,在汽车发展过程中,汽车电子技术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影响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水平。当前,需要全面认识汽车电子技术的运用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向节能减耗、绿色环保以及传感器技术运用等方向发展,逐渐提高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综合能力,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岚.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究[J].电子测试,20xx(17):110-111+109.[2]朱明.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9):260.[3]王文晶.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3):53.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5摘要:
在当前中国,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部分,从而使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通过加强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汽车更加安全、舒适,而且还充分适应了当前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
关键字:汽车 电子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生活质量取得了巨大的提高,当前人民群众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也同步提高。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并使用上了汽车,可以说汽车已经走进了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代步工具,而是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各项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
2.1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应用方式就是实现对汽车发动机的集中控制。通过在发动机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可以将不同的物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为通过电子单元实现集中控制奠定了基础。这种控制方式较以往而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汽车排放所带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它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对于现代汽车工业而言,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应用带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控制核心就是电子控制单元,它可以根据空气流量以及发动机转速等参数实现对喷油量、喷油时刻、发动机怠速以及点火装置的科学控制,不仅可以通过适时调整怠速来确保发动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下,而且还可以确保能够提前就获取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这无疑可以促使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2.2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
现代汽车上广泛应用了防滑电子控制系统,即驱动防滑系统(AccelerationSlipRegulation,ASR)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ABS),这两种控制系统是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驱动轮牵引力的制动力来使车轮获得较大的附着力,不仅可以实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极大改善,还能达到较好的防滑效果和制动效果,从而显著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应用防滑电子控制系统具有很多优势,如:可以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转向操作的可靠性;因为实现了对驱动车轮的有效控制,所以可以确保车轮获得更大的附着力,进而显著增强汽车在加速和爬坡方面的性能;可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和距离内的制动停车;使行驶中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更为可靠等等。现代汽车在底盘部分还普遍安装了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lectroniccontrolsuspensionsystem)和动力转向系统(powersteeringsystem)。前者通过对行驶中车辆悬架基本参数的控制,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车辆驾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而后者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最优的动力和转向手感,使汽车的操作稳定性极大的提升,并且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3在行驶安全方面的应用
为了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现代汽车中基本都安装了气囊,而气囊打开功能的实现就依赖于电子控制装置。在实际工作中,电控装置通过接收并分析由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信号,以完成对汽车是否发生碰撞事故的判断,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就可以对气体发生器发出指令,从而使气囊迅速膨胀,这个过程只需要短短3s就可以实现,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目的。此外,现代的一些高端汽车上还将安全带和发动机通过电子装置进行了关联,只有在驾驶人员和乘客都系好安全带的条件下,发动机才会启动,这无疑会使汽车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电子网络化
当前汽车的结构日益复杂,应用到汽车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和智能元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就对各个装置的协调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这些应用到汽车中的电子装置和设备能够正常协调工作,就必须构建车载的电子网络系统。除了能够满足电子装置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外,通过构建车载电子网络系统还可以充分确保各个装置的工作效率,这对装置故障的识别和车辆行驶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3.2智能化
在当代中国,智能硬件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具体到汽车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智能汽车的概念,有的甚至已经做出了能够初步应用的产品,而智能汽车的实现显然离不开电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化导航,同时还能对车辆故障实现智能诊断,这些无疑都会为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绿色化
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形势下,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题,而汽车尾气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对其实施治理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有鉴于此,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应该朝着节能、降耗、环保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降低汽车能耗,减少汽车排放,才能响应我国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的号召,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在当前中国,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部分,从而使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通过加强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汽车更加安全、舒适,而且还充分适应了当前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笔者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未来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必将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董荷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12):76
[2]李祥.对汽车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讨[J].电子世界,20xx,(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