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老师的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魏书生老师的初中语文学法指导(文摘)
学生懂得了自己是为谁而学习,又知道了学习什么,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学习?魏书生老师善长的就是这一点,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各种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
魏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自学一册教材的呢?他让学生从7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1、列生字表。生字表一般指教材下面加拼音的字。把现代文生字和文言文生字分开列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没加注音的字自己也有不认识的,也可以列入表中。
2、列新词表。把课文中加注释的语中要掌握的词列成表。重点是动词、形容词,必要的名词也列入表内。现代文和文言文要分开列表。这些词不仅列表,还要在教材上依次编上号,这样容易引起注意,还能明确自己的学习进度。
3、单元分析。统计本册教材共几个单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等各占几个单元。这样能明确本学期学习文体的重点。
4、习题归类。统计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题数,再将这些分成四种类型,分别统计出来。字、词、句训练;语法、修辞、逻辑训练;听说训练;读写训练各是多少道题?
5、知识短文归类。本册教材知识短文一共多少篇,其中读、写、听、说知识短文几篇,汉语知识短文几篇?
6、书后附录。写清书后附录是什么?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
7、列文学常识简表。按照时代顺序列出这册教材涉及的作家、诗人的名字、身份、作品名称,节选自何处?有何名名?外国作家要单列出写清他们的国籍、年代和作品名称?
二、引导学生自学一类文章
魏老师说对一册教材从总体角度去把握,去学习,效果好。同类文,若能从总体的角度去自学,效果也会好些。魏老师常常用表格填充法来引导自学一类文体的文章。
学说明文填写如下表格: 课题
事物的物征
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方法
学小说填写如下表格:
课题
人物
环境
情节
姓名
性格
社会
自然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学习议论文填写如下表格:
课题
论点
论据
论证
理论
事实
立论
驳论
这种表格填充法,既可以使学生自学一册语文书,又可以使学生自学六册语文书。
三、引导学生自学一篇文章 魏老师说,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很多,如“浏览法”、“设疑法”、“五步读书法”、“十步读书法”、“圈点摘要法”等等。而他最喜欢介绍给学生的是“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遍,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眺读。完成前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第四步任务;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要读完1000字。
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⑤理解掌握字、词、句;⑥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与朗读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非重点部分一带而过,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要读四遍,如《人民的勤务员》之类的文章,读两遍就可以完成八步任务,像《岳阳楼记》读五六遍,也不一定能够全部理解其中妙处,自然需要再读。读每篇文并不是非要完成这八部分任务不可。有的文章只要记住梗概、复述大意即可,如《连升三级》,平时课外阅读报纸杂志上的大部分文章也是如此。另外,魏老师说,“四遍八步”读书法适用于经过训练的学生方法,决不是适应所有学生的方法;是适于大部分文章的方法,决不是适用于所有文章的方法。
四、教会学生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
1、划分记叙文层次的5种方法。
(1)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线索,写人记事,交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多收了三五斗》等文章。
(2)按空间顺序划分。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空间顺序安排层次,也有写人记事的文章也按空章顺序安排层次,如《老杨同志》等文章。
(3)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结尾又抒情、议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章。
(4)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文章不受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类文章。(5)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如《荔枝蜜》一文是按作者对蜜蜂的认识过程,划分为不喜欢、想看看、赞美、联想到劳动人民、梦见自己变成蜜蜂这样5个部分。
2、划分议论文层次的4种方法。
(1)三段式。大部分议论文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层次的。在结构上分为开门(引论)、正文(本论)、结尾(结论)三部分,如《谈骨气》。
(2)总分式。较复杂的议论文则先提出文章的总论点,为了论证总论点,又提出若干个分论点。
(3)并列式。文章论述的两个或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有几个问题,则划分为几个层次,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4)递进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层层深入的,如《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揭露反动派的卑鄙,赞扬李公仆先生的光荣;第二部分深入论述敌人的卑鄙,说明其末日将临;第三部分号召青年继承革命烈士遗志;最后则进一步表示斗争的决心。
3、划分说明文层次的方法。
魏书生老师认为,划分说明文的层次方法大致可采用记叙文、议论文的层次划分方法。魏老师以前总结过划分说明文的十种方法,后来觉得,方法太多,不利于初中生掌握,就不用了。以上所说的划分文章层次的方法,适合于大部分文章,不等于适合所有的文章。有的文章结构形式特殊,不能用现成的公式去套,只能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五、教会学生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魏老师教会学生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常用的方法如下6种:
1、看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如《反对自由主义》、《石油的用途》等文章。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不少的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如《马说》第一句话就是文章论述的中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全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说明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又如《黄生借书说》,开头就提出了全文的议论中心:“书非借不能读也。”还有的文章在结尾部分点明中心,如《井冈翠竹》,篇末点题:“井冈山的毛竹„„从不改色„„永不低头„„这正是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3、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文章在记叙、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部分,通过分析这些句子,也就容易归纳出中心思想。如《听潮》一文,在描写大海涨潮时发表议论:“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文章结尾处又写道:“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从这些议论的句子中,我们看出文章的中心是讴歌大海的壮美,颂扬大海的伟大力量。
4、分析人物性格。
一些写人的记叙文,中心含而不露,这时你注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容易看出文章的中心,如“第二次考试”、《老杨同志》等等。
5、综合文章各段段意。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如《死海不死》、《最后一次讲演》等。
6、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来,这就要求注意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如《雷锋塔的倒掉》,只有结合作品发表时的社会背景,才能认识到这篇文章的中心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打破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被压迫者的同情。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用通顺的文字表述出来,是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如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一般表述形式是:前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后一部分是中心所在“赞扬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表达了、说明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制度、感情、道理)”。
魏老师说,以上只是归纳一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特殊的文章,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归纳。
六、教会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
魏老师说:初中阶段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要从如下5个方面入手:
1、分析中心。
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2、分析选材。
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文章的选材。
3、分析结构。
看文章的开头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如《故宫博物院》,介绍的故宫虽然规模宏大,建筑群复杂,但却写得层次分明。
4、分析表达方式。
文章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五种。小说的特点大多是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如《筑路》通过典型环境描写表现人物顽强的革命意志,那么描写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老杨同志》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变色龙》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第二次考试》则是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刻画人物。一篇文章往往不只是用一种表达方式,常常是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听潮》、《死海不死》、《论雷锋塔的倒掉》等等。
5、分析语言
主要注意四点:①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炼。如《向沙漠进军》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语言准确。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如《听潮》这篇就是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③语调是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如《论雷锋塔的倒掉》语言特色是幽默、讽刺。④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如在《老杨同志》中,人物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魏老师说,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要让学生总体上从这几方面去把握、去思考、去分析,但并不是每篇文章这五个方面都很突出。对每篇文章从这五方面入手,最后找出三处最突出特点,再加以具体举例分析就可以了。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可以按照自已的学习计划,认真、自觉地去学习每天应该学会的学习内容,他们可以始终如一地、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去接受更新的学习任务,去尝试更新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初中语文学法指导(定稿)
入学教育——初中语文学法指导
今天学校安排科任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下各科学法,其实同学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已接触语文,对语文学习一点也不陌生,今天我们只需要弄懂三件事:
1.、语文究竟是什么?
2、语文学习有什么用?
3、语文学习学什么?(讲一些今后学习的安排)
一、语文究竟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学了至少十年的语文,你们认为语文究竟是什么呢? 抽两个同学回答„„
他们都说得很好,语文可以是字词、是诗句、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或者惊心动魄的小说„„
字典对语文的解释是这样的: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
如果要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说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
语文是对《西游记》的迷恋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
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
语文是大漠孤烟直的雄浑
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
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语文是一首秀丽的方块字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华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缩影
语文是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如果要问我学语文学什么我会说
语文就是引领学生
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
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原来,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
语文,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二学语文有什么用?
刚才老师讲到语文四如此的博大精深,那么你们认为学习语文究竟有什么用呢?
让两个学生回答。„„
他们也都说得很好,学习语文可以让我们学会识字、学会与人交流„„但是除此之外语文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它会让我们一生受益!我们来看看一个小男孩和一颗苹果苏的故事„„
小男孩和苹果树的故事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
文 瑞乔.M.约翰翻译 加法
有个小男孩一生下来一棵苹果树就喜欢上了他。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跟苹果树玩,他用树叶编织头冠,在树枝间荡秋千,或树上的摘苹果吃。玩累了就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棵苹果树,苹果树也爱他。
时光飞快的过去了,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一天,男孩回到苹果树身旁,他看起来很难过。
“来跟我玩一会儿吧” 苹果树对他说。
“我不是小孩了,我不会爬树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钱买玩具”小男孩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不过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苹果树回答他。小男孩打起精神来,它把所有的苹果摘光了,然后快乐的离去。
摘了苹果后小男孩再没有来看过苹果树,直到他长成一个男人。有一天,他回到苹果树这里。“来跟我玩一会儿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工作来养活我的家庭。我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帮助我吗”男人问。“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树枝拿去葢房子”苹果树回答说。男人打起精神来,他砍掉了苹果树所有的树枝然后快乐的离去。
看到男人快乐,苹果树也很快乐,不过男人砍了树枝以后再也没有来看过苹果树。苹果树又孤零零的,它很伤心。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人回到苹果苏这里。苹果树高兴极了。
“来跟我玩一会儿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一天比一天年纪大,我想去航海,让自己放松下来。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男人问。“用我的树干去做条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远的地方,你会快乐。”
于是男人砍去了树干做了条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长时间没有回来。
很多年以后,男人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苹果树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没有苹果给你吃了” “没关系,我牙齿掉光了,不能咬苹果了。”男人说。
“也没有树干给你爬”苹果树说。
“没关系,我太老了,爬不动树了”男人说。
“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只有我快要枯死的树根”苹果树流着眼泪说。
“我并不需要什么,只要有个地方能坐下来休息一下就满足了,经过这么多年我太累了”男人回答。
“那好,老树根是最适合歇息的地方了,过来跟我坐一会吧”苹果树高兴的说,含着泪对男人微笑着。
故事到这里就完了,同学们觉得这棵苹果树伟大吗?——伟大!
这个故事曾获得第五节鲁迅文学奖,作者在文章中继续写道:
这很像描述人和文学的关系。
最初的最初,我和文学快乐游戏,慢慢的稿费、版税、影视改编权和各种荣誉如同树的树叶、树枝、树干和果实,都成了改变我生活状态的实用生计。但最终,文学就是那个扎根大地的老树墩,能容我停下来,踏踏实实坐一会儿„„不,可以坐很久,随便多久。
在小说《最慢是活着》中有几句描述祖母的话用来描述文学对我的意义也很贴切:“„„哥哥们偶尔会靠在她的肩膀或是枕在她的腿上撒撒娇、——她现在唯一的作用似乎只是无条件的供我们撒娇。多年之后,我才明白:能容纳你无条件撒娇的那个人,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文学就像祖母的怀抱,没有比这样的怀抱更适宜撒娇的了。黑暗的、光明的、快乐的、悲伤的、委屈的、得意的、漂亮的、丑陋的、精致的、拙劣的——无需再用正反义词来丰富这个句子,反正什么样的娇都可以尽情在这里撒,如同我曾在一篇小说的创作谈中所言的那样:“„„她有着能让我放毒、撒气儿,把心里带罂粟花色调的邪火儿和野性释放出来的广袤空间。——这便是最珍贵的精神礼物。她是一个母亲,宽容的伟大的母亲,在她的怀抱里我最大程度的接近赤裸,接近诚实。”
曾无数次听人哀叹文学无用,说它面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就像废了的皇帝面对后宫三千佳丽。这样的哀叹总让我无语。当下的生活是一个多么生机勃勃的彪悍青年啊,“更快、更高、更强”是通用的号令,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所有的“更快、更高、更强”都仅仅是是物质的。他们所构成的,是一个庞大而时尚的物质外壳。这种更快、更高、更强,不是文学的,永远也不会是文学的。文学除了从基本销量羞涩的刊物里衍生出几部无关痛痒的影视作品,她还能有什么用呢?她就是一个在青年后面慢慢行走的人,不要指望她对当下的生活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影响——尤其是面对一个没有耐心的急吼吼的时代。她永远也影响不了股市、房价和菜金!她就那么慢慢的走着——不,她甚至不走,她就在原地站着。她像一棵树,慢慢向上生长和慢慢向下扎根的银杏树。因这慢,我们得以饱满和从容。因着慢,我们得以丰饶和深沉。因着慢,我们得以柔韧和慈悲。
文学就是这么一棵树,我很多人都是爱着树同时也被树爱着的那个孩子。只要有了这种爱,无论我们走多远,最终都会回到这棵树下。——我有归处。一想到这个就觉得无比踏实和幸福。我知道我不能也不敢奢望更多了。对我来说,这就够了。难道不是吗? 所以,同学们,明白了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了吗?
文学也许不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但是它能够让我们在这纷繁的物质世界里保留一块精神的净土,给我们思想以力量的支撑,而这将是我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三、今后语文学习的安排
最后老师再讲一下今后学习语文的一些安排,希望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
1、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从9月2号正式上课开始我们将在老师正式讲新课之前进行课前三分钟的口语训练。大家按着学号轮流来,每次语文课安排一个同学上来讲,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只收有机会站到讲台上来讲一次。所以请一号女生做好准备,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就是一号男生上来讲。内容可以是时事新闻 ——志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比如举一个例子:在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个人大代表就提出议案说 主张把法定的结婚年龄提前到女生18岁男生20岁以前是女生20岁 男生22岁对于这位人大代表的提议你有什么看法合不合理你可以简单的说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不要去你要说得多么深刻关键是要培养你们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习惯
内容还可以是好书推荐 ——把你看到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们说出它为什么好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都可以说
内容还可以是诗歌鉴赏——可以向同学们读一首你喜欢的诗、也要说出为什么喜欢 这首诗好在哪里
内容还可以是你的一次旅游经历——把你去过的地方遇到人和事最触动你的地方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看到的最美的风景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内容还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 比如学《童趣》一课你可以让讲小时候有趣的事情,《第一次真好》时 你可以讲你经历过的难忘的第一次,学《理想》时你可以讲自己的理想等等,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都可以„„
如果以上内容你都不喜欢没关系如果你致力于斗同学们一乐你给大家讲个故事讲个笑话也行但是一定要把同学们逗乐如果同学们听了你的笑话不笑的话你就等着哭吧 呵呵„„我们就罚你下次再讲„„
在讲之前最好自己练习一下,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不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会扣分。
2、每日一格言警句写在黑板上方由当天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同学负责写在黑板上方其他同学把它抄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3、每次早自习我们都要听写前一天学习的生字还有适当补充一些小学写过的 或者稍微有一点难度的听写完了之后同学们可以自由读书或者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诗歌
4、每周一周记 准备一个专门的周记本建议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善于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点滴
5、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名著)以后我们会有专门的阅读课老师会组织大家读一些名著 然后同学们读完之后要写读书心得体会有时也会把读书安排成家庭作业归宿假回来的时候我们在全班开一个读书交流会谈谈读书的收获体会在交流当中成长
6、练字上了初中练字依然很重要老师要求以后每一次作业首先做到书写认真才能及格 也就是说只要书写认真不论正确率如何都能及格如果书写不认真不论作业对错都视为不及格因为书写认真与否是态度问题回答正确与否是能力问题相比你们的能力老师更在意你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在书写合格的基础上才打出优良中等等级
7、以后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汉字听写大赛、诗歌朗诵大赛、作文大赛尽最大可能的让同学们在快乐当中去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加踊跃的表现自己
8、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积累基础知识一本积累诗词、美文)一本字典
9、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考试成绩家素质分
10、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教育的好习惯至于关于一些答题技巧的很详细的东西我们就等到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再一一详解
11、调查学生希望老师怎么教成为什么样的老师以前喜欢哪些老师喜欢老师什么品质 有什么好的管理班级的方法可以推荐给我学习
写一句话给三年后的自己用胶布贴在桌子上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微笑,不是表情,而是心情。快乐生活,离梦想更近!——这是我的态度
第三篇:魏书生“学法指导”之我见范文
魏书生“学法指导”之我见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
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
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民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 “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 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目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
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 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又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学习情绪日益高涨。
3.锤炼意志。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给学生们讲以勤补拙的道理。他让差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不好,经过努力后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拿到“班会上”交流。他给学生讲埃及双目失明的塔哈· 侯赛因,讲法国自幼没有双臂的画家戴尼斯,讲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 ·凯勒等事例来激励学生。更主要的是经全班学生讨论后规定每天要做的事必做。如规定每天每人写日记一篇,学习笔记300字,左手小揩50字,健身长跑5000米,仰卧起坐或俯卧撑100个等等,要求人人做到,天天如此,用这些方法来磨炼学 生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源部分)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更注重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
1.培养注意力。初一学生入学伊始,魏书生就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养成。他给学生讲,从小学到初中有个过渡阶段。有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培养自己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然后,魏书生就给学生讲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 移、注意力的培养等有关基本知识。接着让学生写有关注意力方面的日记,如《一谈注意力》一直写到《五谈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唱歌时,让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黑板的中缝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由于严格训练,即使是自习课,任何人从外边走进教室,学生也不会看你一眼。
2.培养记忆力。魏书生总是由浅入深地从理论解说到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他给学生讲记忆力的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一 种能力,它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每人平均具有140亿个脑细胞,根本用不完。目前杰出的科学家也不过仅用了脑量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平常人就用得更少了。他把记忆力形象地比喻成开发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得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就越多。如果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魏书生更注重实际训练。他讲课常常从报刊上选取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然后让同学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内容提要或复述提纲等等。有时搞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如背诵课文,或在听读后,写一段长长的话等等。他还教给学生做记忆力“体操”,让学生每天晨跑后拿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由学习委员将一个月中每天要背诵的知识列成一张表,叫作“记忆力体操计划”。
3.训练思维力。魏书生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比培养学生记忆力更重要。记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魏书生从来不让学生死背硬记每篇文章的段意、中心、写作特点,对于这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之后自己去解决。
魏书生结合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理解每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另外,魏书生也常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让学生用同一个文题写一百篇日记,也就是 学生变换身份,变换角度,变换时空来写。如《谈学习是乐趣》由“之一”写到“之一百”。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有了理想作为动力,有了智能作为基础,然而不去实际操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措施:
1.计划、预习。魏书生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非常重视计划。因为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会避免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于是他让学生制订出若干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等。计划订完后,同学们彼此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这样就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借 鉴、互相学习的机制。
预习,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然而,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他不单单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还指导单元预习,学期前的一册书的预习。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然后及时进行预习检测。例如,寒暑假前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 就是进行全册书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听课巩固。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课,全场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视学生为主人,以导学法为主要教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他探索出一条切合 初中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目结。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正是学生制订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一有利时机,把自己预习中所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解决,把自己已经学懂的知识加以巩固。
3.复习、检测。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因为魏老师已为学生绘出了语文“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顺蔓摸瓜。如果有的同学通过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点的同学。这样,同学们复习的过程也就是互相学习互相较量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复习的乐趣。
检测是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操作能力如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上,魏书生首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试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然后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他测”或“互测”。检测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 陷,继续自学。这样做有效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逐渐形成。总而言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使学 生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要教”,解决了6O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所说的“是交给学生野鸭子还是交给学生猎枪”的问题。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建立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四篇:高中语文论文:魏书生的学法指导
魏书生的学法指导
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
己的看法。
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
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一、一个学科
一个学科,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
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
用心
爱心
专心
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民
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魏书生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
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目有所得,循序渐进”。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三、三大部分
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动力部分、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为了强化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1)终生的目标。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2)现实的目标。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3)走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要做到
“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又找到了自身的位置,明确了自身的价值,学习情
绪日益高涨。
3.锤炼意志。魏书生针对初中学生意志薄弱的特点,经常给学生们讲以勤补拙的道理。他让差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不好,经过努力后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拿到“班会上”交流。他给学生讲埃及双目失明的塔哈·侯赛因,用心
爱心
专心
讲法国自幼没有双臂的画家戴尼斯,讲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等事例来激励学生。更主要的是经全班学生讨论后规定每天要做的事必做。如规定每天每人写日记一篇,学习笔记300字,左手小揩50字,健身长跑5000米,仰卧起坐或俯卧撑100个等等,要求人人做到,天天如此,用这些方法来磨炼学生意志。
(二)智力部分(能源部分)智力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魏书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但他更注重实践探索,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他主要采取如下三
项措施:
1.培养注意力。初一学生入学伊始,魏书生就狠抓学生注意力的养成。他给学生讲,从小学到初中有个过渡阶段。有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问题,就是培养自己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然后,魏书生就给学生讲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范围、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转移、注意力的培养等有关基本知识。接着让学生写有关注意力方面的日记,如《一谈注意力》一直写到《五谈注意力》。更主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如唱歌时,让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黑板的中缝的中心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写500字的“说明书”。由于严格训练,即使是自习课,任何人从外边走进教室,学生也
不会看你一眼。
用心
爱心
专心
2.培养记忆力。魏书生总是由浅入深地从理论解说到实际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他给学生讲记忆力的规律,说记忆力是人脑的一种能力,它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每人平均具有140亿个脑细胞,根本用不完。目前杰出的科学家也不过仅用了脑量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些平常人就用得更少了。他把记忆力形象地比喻成开发露天煤矿,上面的煤层挖掘得范围越大,潜在的煤层露出来的就越多。如果开巴掌大的小孔,那么大量的煤层只好一辈子埋藏着。魏书生更注重实际训练。他讲课常常从报刊上选取一些教学内容,让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听,然后让同学凭着自己的记忆写出内容提要或复述提纲等等。有时搞5分钟的记忆力比赛,如背诵课文,或在听读后,写一段长长的话等等。他还教给学生做记忆力“体操”,让学生每天晨跑后拿出20分钟背诵各科知识,由学习委员将一个月中每天要背诵的知识列成一张表,叫作“记忆力体操
计划”。
3.训练思维力。魏书生认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力比培养学生记忆力更重要。记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真正理解的东西才便于记忆。魏书生从来不让学生死背硬记每篇文章的段意、中心、写作特点,对于这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之后自己去解决。
用心
爱心
专心
魏书生结合议论文教学,教给学生简单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方法。利用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如理解每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到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就是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训练
思维能力的过程.另外,魏书生也常常通过写作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让学生用同一个文题写一百篇日记,也就是学生变换身份,变换角度,变换时空来写。如《谈学习是乐趣》由“之一”写到“之一百”。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能
力大大加强。
(三)操作部分。操作部分是“学法指导”的主要部分,有了理想作为动力,有了智能作为基础,然而不去实际操作,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魏书生在这一部分中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
措施:
1.计划、预习。魏书生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上非常重视计划。因为只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才会避免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于是他让学生制订出若干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等。计划订完后,同学们彼此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这样就形成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互相借鉴、用心
爱心
专心
互相学习的机制。
预习,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然而,魏书生的预习指导与众不同。他不单单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还指导单元预习,学期前的一册书的预习。明确预习内容,交给预习方法,然后及时进行预习检测。例如,寒暑假前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也就是进行全册书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
键。
2听课巩固。听过魏书生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课,全场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视学生为主人,以导学法为主要教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他探索出一条切合初中生实际的教学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讨论、自学、答题、自测、目结。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正是学生制订自学计划、认真预习的延伸。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堂这一有利时机,把自己预习中所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解决,把自己已经学懂的知识加以巩固。
3.复习、检测。魏书生非常重视这一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他强调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不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什么复习什么,全班同学一般不集体复习什么知识。因为魏老师已为学生绘出了语文“知识树”,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树”的内容顺蔓摸瓜。如果有的同学通过复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承包这一知识点的同学。这样,同学们复习的过程也就是互相学习互相较量的过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使
学生享受到复习的乐趣。
检测是学生检验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操作能力如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上,魏书生首先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分析典型试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然后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他测”或“互测”。检测后学生通过自己分析,互相分析,找出缺陷,继续自学。这样做有效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学习能力的逐渐形成。总而言之,魏书生老师的“学法指导”是系统而科学的,基本上使学生达到了无师自通的程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是为了不要教”,解决了6O年代初,教育部长蒋南翔同志所说的“是交给学生野鸭子还是交给学生猎枪”的问题。当然,这种学法指导必须建立在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才能
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研究实施方案
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伴随着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学习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再也不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学习将不随走出校园而结束。靠什么支撑现代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呢?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拥有“会学习”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学理念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清风,给我们的头脑注入了新的思想,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不少迷惘。不少老师提出:《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放开学生手脚的同时,我们老师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在学习方法上该做怎样的指导„„怎样澄清这些问题的认识,成了我们全组教师共同的心声。而实践表明,本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的是语文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不知道如何预习;课后,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不知如何复习;拿到一篇文章,不知从何着手阅读;学习文言文,只知抄录课文译文„„诸如此类的问题,实在不胜枚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我们教师作好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法指导。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让我们的教师走出自主性学习教学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这对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知识,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步出校门后,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终身受益。
2、国内外研究探索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自主性学习”的理论源头可追溯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所主张的以培养学生自学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原则和举一反三教学方法,散见于《学记》之中。“君子之教,喻也”、“长其善而救其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都体现了孔子注意学生个性差异,重视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上世纪80年代产生的学生主体教学的理论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理论基础,(1)在国外有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他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发现,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有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他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自由学习,并提出了10种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方法。(2)国内有黎世法教授的“先学后讲,自学为主”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魏书生关于培养自学能力的探索的“六步教学法”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假说
1、课题的界定:所谓“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研究”,主要是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
2、研究目的:
⑴通过课题实验,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能自主阅读文学作品,自由写作,能表达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和感情。
⑵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及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3、假说:如果实施了语文自主性学习学法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能自主阅读文学作品,自由写作,能表达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和感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会有较大程度提高,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关于主体教学的观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自主权、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校教师应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创造良好条件。
2、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钱梦龙“学导式”教学,颜振遥自学辅导教学,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等。
3、教育学“学会学习”的学习观。教育学理论表明,学习能力是一种技能,不是靠他人教会的,而是自主习得的。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出发,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是促进他们学习。把学生放在居中的地位,把学生的“自我学习”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自我的主导意识,强调学生“自我实现”的作用,和教师的“促进”作用。强调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这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内驱力,是学生实现理想的最大动力。
5、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转变、重组。相应的教学观: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建构主义者倡导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展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思考策略,以便他们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
四、具体研究的内容
子课题一:课前预习指导、课后复习指导 子课题二:自主性听说指导、自主性阅读方法指导、文言文自学方法指导
子课题三:无命题自由写作指导
五、研究对象、方法、效果检测、基本步骤
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非毕业班。以七年级4个班207人(3班50人男25女25 4班52人男29女23 7班55人男29女26 8班50人男27女23)和八年级4个班205人(7班54人男28女26 8班54人男30女24 10班47人男24女23 11班50人男30女20)做实验,其中七年级3、4班主要做子课题一的研究,七年级7、8班主要做子课题二的研究,八年级4个班主要做子课题三的研究和文言文自学方法指导实验。
2、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3、效果检测
⑴ 学生“会学”、“善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个实验班级选取上中下各层次的学生建立研究档案,记录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和发生的典型事件。
⑵ 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⑶ 探索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及方式,形成系统、实用、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模式并在全校铺开。
4、基本步骤:
课题实验时间两年:2006年7月-2008年7月。
⑴ 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0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学习讨论,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观念,确定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
⑵ 调查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月,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现状,包括师生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与观念、现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析对现状对研究的影响。初步研究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⑶ 实验阶段:2007年2月---2008年2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研究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研究语文自主性学习在阅读、说话、作文、测评、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研究语文“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⑷ 结题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分析、反馈、总结提高,编写经验论文和学生作品集,并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