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是慢的艺术(推荐)
教育是慢的艺术
——享受教育的悠闲人生
摘要: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耐心和耐性;慢,需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慢,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教育好比种田,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呵护,是“慢活”,是“细活”。“慢”不是“怠慢”。“慢”是一种感悟。“慢”需要等待。
关键词:少一些责骂,多一些理解 激励与唤醒 等待与克制
正文:
不知不觉已经在三尺讲台奋斗了14年,曾经的青涩冲动如今也逐渐变得内敛平和,这应该得益于心态的转变。想当年,一有学生不做作业,考试成绩差,上课不听讲,下课追逐打闹,我总是忍不住训斥几句甚至大发雷霆,又或者让学生请家长,渐渐地变成了急性子。这样的心态也渐渐带入到了生活中,遇事特别容易着急上火,时间久了,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如果连自己都没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又如何去教育祖国的未来呢?于是我尝试着慢下来,尝试着去理解学生,尝试着倾听他们的心声,尝试着心平气和,反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让我意识到教育好比种田,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呵护,是“慢活”,是“细活”。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耐心和耐性;慢,需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慢,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
一、“慢”不是“怠慢”。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有一部分“问题学生”,他们有的学习基础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有的比较好斗,追逐打闹甚至打架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有的在班上就像隐形人,基本不说话,文静的让人几乎忽略他的存在。因此我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但
是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细想之后,我认为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学习不出色,但不代表其他方面能力差。只要能找到其中一个闪光点,就可以作为切入口,拉他一把,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也摒弃了以往只会一味指责的急性子,更多的是倾听,慢慢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给他们多一些倾诉的机会。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学生A特别好动,几乎隔三差五就要有人来报告他的“英雄事迹”,我不胜其烦。批评教育多次,可他就是屡教不改。后来学校开运动会,我见他平时挺能跑,于是推荐他参加了三个项目,没想到他很争气,居然得了三个第一,向我报喜时神采飞扬。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在班上大力表扬了他好几次,并且号召班里孩子向他学习,让他带着班上孩子锻炼,我心想你不是好动吗,我就让你天天动起来。A感受到了我对他的重视于是更加卖力,这样过了一段时间,A明显懂事了不少,很少再主动惹是生非,作业也比以前有进步,令我倍感欣慰。
二、“慢”是一种感悟。
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经验是不断地摸索、积累和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作为老师,我们天天和孩子打交道,所以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多一份细心,多一些克制。现在遇到学生犯错时,我总是会先在脑子里想一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而且我不会立刻处理,而是冷静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再去处理,因为我也需要思考最佳的处理方法,再说郭冬临小品里也说过“冲动是魔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即使我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会试着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也许,我的宽容和理解能换来学生的真心。我以前教过一个孩子B,她很懂事,但课堂上、下课后她从不与人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一开始我以为她只是害羞,于是课堂上有意多喊她,一次、两次、三次,连续几次她都只是站起来,就是不开口,不管我怎么引导就是不说话。我的急性子最终没按捺得住,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才觉得畅快了些。
可无意间一抬头,我瞥见了她眼角的泪水,当时只觉得心头一震,心里立刻就有些后悔,自己还是太急躁了些,得慢慢来呀!后来,我经常找她聊天,聊生活,聊家庭,也常动员班里孩子下课多带她一起玩,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慢慢融入班级。虽然她还是冷淡性子,但比之前总算有了起色。之后有一次,她的妈妈来找我,想见孩子,我热情地把孩子叫到了办公室,没想到孩子刚进来看见妈妈扭头就跑,经过了解,原来孩子父母离婚了,心里一直对妈妈有意见。我终于明白孩子之所以如此“文静”事出有因啊!我把孩子找来,耐心地问:“为什么不想见妈妈呀?”她当时回了我一句:“因为离婚时妈妈没有要我!”我只觉得鼻子一酸,孩子的心灵是多么敏感多么脆弱呀,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这次谈话后,我找她聊天更勤了,还特地找了很多离婚案例和她讨论,同时联系孩子的妈妈,让妈妈常来学校,用行动告诉孩子,即使离婚了,爸爸妈妈也依然爱她。慢慢地,孩子脸上笑容多了,也逐渐开朗了许多,我也发自内心替她高兴。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它总是一次次提醒我学生错了,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
三、“慢”需要等待。
“慢”要有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的浮燥与功利,静待花开。要深信这朵花一定会开,只是早开与迟开的区别。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和错误。我以前的一个学生C,平时一直很懂事,可有一次她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她偷拿别人的作业改成自己的名字,以此逃避写作业。之前有两个学生来向我报告作业本少了我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之后又有两个孩子作业本失踪了,我才开始明察暗访,最终发现了她的伎俩。在得知真相的一瞬间,我真的很愤怒,很想将她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骂一顿,因为她辜负了我的信任,她作为语文组长偷拿作业本是多么恶劣的行为啊!幸好当时我深吸几口气忍住了,这样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拆穿她残忍了些,我选择放学后单独和她交谈。在一番推心置腹后,她不仅承认了错误,而且郑重的保证今后绝不再犯,我选择相信她,给她一次机会。之后,她真的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语文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毕业前她写了一封信给我,真心地感谢我指出她的错误,感谢我的手下留情。我暗自庆幸当时忍住了心中的怒火,才有了她后来良好的转变。其实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生犯错时,多给他一次机会,慢慢来。人人都会犯错,这个过程也是跌下去爬起来的过程。如果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经历C的事,我常常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所以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在等待中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蜕变。
作为泰州人,我们享受着水城慢生活带来的惬意,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享受教育的悠闲人生。
参考文献: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
第二篇: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好好地思考过。自己当教师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平淡无奇,每天工作的痕迹就像沙滩上的沙子一样,被海水冲洗过后马上就会归与平静。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之后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开始了慢慢地审视。他说教育是“艺术”,教育是“慢”的艺术。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艺术。难不成是因为在“慢”字上出了问题?
昨晚看电视剧,里边一位教师长者收到了他几十年的一位学生的信和两张戏剧票,信上邀请老师去观看自己的第一次演出,因为老师是他心里所尊敬的人。虽然离开老师多年,但心里一直有老师的陪伴。这对年长的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 我想这位老师的心里的滋味应该不是一个甜字所能形容的吧。看着听着我的心里也洋溢着幸福的滋味,因为我也是一位教师。
然而,我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吗?并且是当我老了,我的学生长大了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老师是他这一生中优秀的向导吗?这个结果我得等到我老了才能分晓。然而,这个过程却需要我此时此刻就开始。
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的,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缓慢所以很难立竿见影。然而我脑中却装着必须要立竿见影的命令。来想想我今天的教育。
班里总有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孩子。我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我是很负责地给他们课外进行再次辅导。但是扪心自问,我的出发点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班的平均成绩能提高一点。估计这样的辅导也就成了纯粹的功课辅导。只要他会做这样的题目就行了。其实这样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了。但如果仔细地想想看,当讲了一遍又一遍的时候,我没有生气?没有焦灼?是的,我生气,甚至愤怒。也有老师说:“我宁可教100个好学生也不想教一个教几十遍都不会的学生。”当然这是没办法时的调侃。孩子之间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速度有差异,一个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差异。他在低年级的时候掌握不了这个知识,而我们老师却那么着急。强迫着小孩一定要弄懂,家长老师不惜用灌输的办法也要他记住。家长说:“看你什么脑子,这点也记不住。考试题目一样的都不会填。”老师说:“就是这么做,等到考试像这样的题目还是这样做,懂了没?”小孩累啊,我们累不累啊?就为了一道等过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的题目。那如果放弃这道题目怎么样?那就是家长要抱怨:“才考这么点分数。”老师要抱怨:“你这道题目做对了,班级的优秀率就高一些了。”原来我们都掉进分眼里去啦!人家可能是大器晚成的孩子哦!
书中也有一行小字提醒了我。“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
“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成全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把眼光放得这么远了,才能对今天的教
育行为有所思考。我是任教小学语文的老师,于是我的眼光对文字有所偏向。若干年以后,我想我所教的知识对孩子们来说真是不足挂齿了。然而我的小学语文有没有在他童年的时候给他沉淀下什么了吗?
当我年老的时候,如果我也能说上这么一句“能成为孩子们优秀的向导,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了。”那我想,即使我一生的工作再怎么默默无闻也是值得尊敬自己的了。
第三篇:《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张文质先生《慢教育丛书》里的一本,描述了教育要回到根本,回归本真,读后感悟很多。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正反映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起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在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嗫嚅着嘴,想回答又说不出来,或者说来说去不在点子上。这时,作为教师的你,是急躁地打断作一番暗示,还是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也许你为了急于听到孩子“正确”的回答,过早地把现成的知识和盘托出,迫不及待地将知识填塞孩子们的头脑……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
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学困学生,他们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为老师,可以先不要责怪他们,应该满腔热情的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感情教育工作,多夸夸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正确对待孩子,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的目的,建立信心,这样才能逐渐的赶上去。但更多的时候,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要知道:儿童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教育恰如教孩子学步。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第四篇: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耳熟能详的话不就在告诉我们教育是慢的艺术吗?
张文质老师曾经详细描述到:“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简直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也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
当他提出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今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这里的慢指的就是用人性的方式,针对各不相同的、具体的个人,有足够的细致、耐心与充分的教育意识。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但我们应该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严厉、急躁”,是“狂热、粗暴”,是“不宽容”,是“麻木、冷漠”,以至于消极、懈怠到极度沮丧,因为我们早已失掉了作为教师的那份光荣与自豪,也悄然失落了作为教师所必须的教育精神。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已失去了太多,教育早已被功利化稀释得面目全非,我们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只是我们都不愿面对。
慢的教育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学习,这种“慢”也是需要智慧的。而张文质老师提倡的这种“慢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就是以智慧主导下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成熟和自由,使生命绽于爱与善良之中。
朱熹说:“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强调“要从我们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尤其是处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教师更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克制愤怒,学会耐心与期待,或许这样的慢能使你琐碎的工作变得优雅起来,虽然明知这优雅有着理想化的色彩,但是教育者本身不就是理想主义者吗?
第五篇:《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急功近利的教学总是会在我们身边出现,作为小小的教育工作者的我,总是会受制于这些。在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实施的过程中似乎总有一种无形的推手,使我们的教育不能静下心来。教育总是在这种模式化和“教育风”下盲目的进行。使我们正常的教学逐渐的脱离了原有的轨迹。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与时俱进,但我们需要时间,学生更需要时间。《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深“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
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
对于一个学校的管理,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学生流失严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仔细的思量,认真的找对策略,但是希望学校的管理层也不要操之过急,一切慢下来,一点一点的改变,必定我们学校也不是突然就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原因也不会是单一的。所以我们都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我相信我们的教师团队在正确高效的领导下是会逐渐转变过来的。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
刘少博 2016年2月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刘少博 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