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班级特色文化入手 有效组织课间十分钟
从班级特色文化入手 有效组织课间十分钟
岳阳市岳阳楼区青年路小学
张望
2010年暑假,我在参加“知行中国”全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时,看完专题五“不容忽视的课间十分钟”后,我的思绪马上飞到了我们的“百花园”中队。曾经的“百花园”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也是“一片狼藉”。我这名园丁也曾像案例中那位老师一样,要么是没发现,要么是防不胜防,整天面对着那群“小萝卜头儿”们发感慨:“真不知道你们哪来的那么大的能量,要不是只有十分钟,真不知道要惹出多少事儿来!”正当我在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告状”声中疲于奔命时,事情竟然有了转机......那是一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我举着生字卡片和孩子们玩“打地鼠”的游戏(读音、组词正确后即可举起拳头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地鼠”打回洞中),正当大家激动地消灭“地鼠”的时候,一个兴奋的声音传过来:“嘿!这个游戏我最喜欢玩了!像‘打卡’一样!”我正想逮着那个忘乎所以的小家伙教育一下的时候,灵光突现!何不......这样?!“大家先静一静!”我郑重其事地说,“我想谢谢一位聪明的孩子!他刚才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难题。他就是——王利蒙同学。”大伙又惊讶又羡慕地望着他,眼睛里满是疑惑。我不忍心再卖关子了,把我的计划全盘托出:最近学校严令低年级班级不得有‘打卡’现象,(原因是趴在地上用手拍来拍去极不卫生,三五成群的学生挤成一对很容易出安全事故。)否则将影响班级评比和班主任考评。刚才王利蒙同学的话让老师茅塞顿开,咱们不是‘百花园’中队吗?那我们就
要开动脑筋将原来的好玩但违反校纪班规的游戏‘改造’成既有益身心又轻松有趣的游艺活动,让百花园中队的课间活动变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话音刚落,我们班的“小诸葛”付智裕同学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说:“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字卡贴在原来的游戏卡上玩。”“那游戏规则是怎样的呢?”我故意装傻。“第一种玩法可以仿照语文课上的‘打地鼠......第二种方法可以‘打扑克’谁组的词语多谁就赢了......第三种......”“可以把字宝宝换成词语或成语吗?”我又问。“当然可以!那样就更好玩了!”他兴奋极了。我带头鼓起掌来,并给他所在的组加了一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大家的热情都高涨起来了,有的说要和好朋友在课间排演刚学的课本剧;有的说要把原来的卡片用来做“立体造型手工”;还有的说要组建“走廊巡逻队”......看着这群曾让我头疼不已的“小调皮”七嘴八舌地为了那一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而绞尽脑汁,出谋划策时,我开心之余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其实,我知道,更开心的是孩子们。他们原本以为我会像以前那样声色俱厉的下禁令、心烦意乱地撕卡片呢?最后,我告诉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快乐的度过这短短的十分钟!”回应我的是一阵高过一阵的热烈掌声......原来,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的心和孩子们在一起,再棘手的问题也能轻松应对。从细微处挖掘班级文化特色,保持阳光心态,做快乐的“园丁”,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收获满园春色。
第二篇:合理有效利用课间十分钟
合理有效利用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让学生解除疲劳,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利用好课间十分钟对教学工作是十分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好学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十分钟内过得有意义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第一,任课教师下课后不能“拖课”,要留时间让学生多休息,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十分钟的时间,学生上厕所,要休息,还要准备下节课,实际上是比较紧张的,如果上节课老师再拖堂,时间就更紧张了。只有不“拖课”,学生才能从心里感觉老师的亲切感,从而增加师生的感情。
第二,课间前七分钟是学生活动的主体时间,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变相占据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可以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如下棋、石头剪刀布、讲笑话故事、或者同学之间说悄悄话,也可以玩一些智力游戏,如成语接龙、口算等。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游戏,就会从心底喜欢老师,从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第三,预备铃声到上课的三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我要求我们班的学生读古诗、背古诗(一般是一周一首)。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尽早回到班级里坐好,并准备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品,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上课了还在外面打闹的现象。为上课老师做好了铺垫。也让学生意识到了上课时间到了要做好准备。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指导,教育学生对课间十分钟的利用要有效率意识,要让“课间十分钟”效益最大化,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缓解疲劳。
以上是我对课间十分钟如何利用的一点认识,当然有许多不当之处,我也会借鉴其他班主任的好的做法,希望能使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课间十分钟。
第三篇:论课间十分钟的有效利用
论课间十分钟的有效利用
摘 要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自己的时间,可是,笔者经过观察发现,小学生很难有效利用课间十分,而且容易被忽视。因此,根据这种课间十分钟分散,不团结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利用这十分钟。教师有必要在课间十分钟也发挥主导作用,在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可以在学习上获得收益。教师同时还可以根据本班的现状做出合理的决策,让课间十分钟亮起来。
关键词:课间十分钟;现状;引导;反思;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间十分钟常常被认为是学生的休息时间,是学生进行调整状态准备下节课学习的时间。很多学生,这十分钟玩的挺疯的。所以,课间也是校园事故的高发期。我们是否可以很好的利用这十分钟,来加强我们的教学呢?有人会说“你疯了吧,课间十分钟,你也要抢占,学生还活不活了”。课间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间畅所欲言,自由玩闹。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去利用这宝贵的十分钟,甚至教师也是,下面就是我对课间十分钟的一点想法。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课内教学,很少有人会顾及课间活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在理论研究方面,各种版本的《教育学》都没有关于课间活动方面的阐述,各类教育杂志上关于课间活动方面的文章也很少。在教学实践研究领域,教师都热衷于教学公开课、活动指导课等,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也多如牛毛。然而,每天90分钟左右的课间活动又有谁关注过、思考过呢?[1]
课间,通俗地讲就是课与课之间。课间的设置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心理要求出发,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放松精神,缓解疲劳,愉悦身心,从而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十分钟的课间,学生的行为表现不仅仅是上厕所,而更多的是游戏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应该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然而我们的课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课间活动应该如何界定、课间活动管理应不
应该被忽略,怎样规范利用课间活动、合理有效发挥课间活动的作用,并且细化到如何利用课间十分钟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研究,成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十分关心和热衷探讨的学校规范管理问题。我们现在一天七节正课,还加上早自习和晚自习,保守估计一天要用脑六七个小时。另外再加上老师拖堂的时间,晚上写作业复习的时间,累计将超过八小时。算上吃饭刷牙等琐事的时间,得不到应有的10小时睡眠时间,这已经对身体造成了短期内无法恢复的损害。周末许多学生还要参加什么培训班之类的学习,这样导致学生就无暇顾忌什么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了。于是,身体各个部分长时间处于透支状态,不能提供足够的精力支持后面的学习。这样看来,无法找到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来休整。因而,课间十分钟就显得尤为重要。[2]
课间十分钟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间是学生在学校最快乐的时间,学生的大脑和身心处于放松和休息的状态,课间十分钟具有调节上课状态,陶冶情操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所以,合理利用课间十分钟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课间十分钟的现状和反思
(一)小学课间十分钟现状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伴随着下课的铃声,孩子们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在校园里、走廊上你追我赶,推搡打闹,呼喊连天。学生们肆无忌惮地进行着属于自己的游戏和活动。课间完全成了学生们自由活动、随意玩耍的天地,根本无任何的组织性和规范性可言。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像火山爆发式纷纷涌出门口,原本安静的走廊瞬间变得喧嚣而拥挤,穿梭在其中还得时不时躲避,还真有置身枪林弹雨的错觉。叠罗汉、席地而坐„„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法都有,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创造力,但同时也替他们捏把汗,这么个玩法,身旁得随时配个保安和医务人员。连臭气熏天的厕所此时都成了孩子玩耍的乐园,水池、拖把都成了很好的道具。此时你感到的不只是可气还有可悲。更重要的是,这些古怪的游戏和活动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的心,使学生无心学习,甚至在快下课的几分钟里已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
再将视线挪回到教室,你会看到大部分人的桌上并没摆上下节课的书本,还有一部分过分安静,下课也在那里埋头苦干,还在做作业、看书。课间如同上课一样,学生老
老实实地端坐于桌前,或奋笔疾书家庭作业,或埋头于书籍。显然这部分学生也不知道下课应该干些什么。
用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觉得一下课没事干,他们要么在教室闲待着,和其他同学聊聊天,要不就在班级、楼道里追跑打闹,要不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闷头看书,整个班集体显得很分散、不团结,没有真正利用好这段休息放松的时间。
(二)对小学课间十分钟利用的反思
看了上面几个画面,我们不无担忧——放任自流、随意玩耍的课间,不仅体现不出任何文明有益的文化元素,而且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经常会看到有学生跑来向老师报告:“老师,坏了,××把××撞到 了。”“老师,××和××打起来了”„„不仅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学生在经过课间活动的过度放松之后,大多处于身体十分疲劳、精神又高度兴奋的状态,重新回到课堂后,思想还停留在课间的活动之中,很难从活动中及时过渡到学习上来,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埋头读写的课间,这样的秩序虽然便于班主任管理,也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但是孩子的身体得不到放松,眼睛得不到休息,于孩子的成长无益,于学习效率无益,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无益。由于下课没休息好,产生的问题有:1.安全事故的频发。据了解,学校里大部份安全事故在课间十分发生的。轻则擦破皮,重则骨折、掉牙,甚至更加严重。2.影响下节课的上课质量。下课活动过度的,由于下节课的前十分钟还处于兴奋状态以致于无法融入课堂;下课还在做作业、看书等做其它脑力劳动的,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导致上课状态也不尽如人意。学校和教师其实也早已意识到了课间这十分钟是段挺棘手的时间,对于如何帮助孩子渡过这十分钟教师们也动足了脑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当然有很多可取的方法,但也不乏很多极端的方法:1.保安全、舍自由。教师为了确保安全,针对孩子们乱玩导致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的情况,教师们制定相关的规定,下课不准吵闹、不准在走廊上追打,不准跑到其它班级里去„„,这样孩子下课只能了无生趣地呆在教室里。2.用作业来充实课间时间。孩子们下课正因为闲没事做所以才会吵,所以教师们就对症下药,用作业来填补这十分钟的空闲,这样一来,孩子是不出来玩了,教室里是安静了,但他们的大脑更疲劳了,负担更重了,同时也违背了下课为了让孩子的大脑得到更好的休息的初衷了。从中,我们必需认识到:学生的自由和安全是没有孰轻孰重的,必然都得成为下课的要素。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你会发现他们原本应是快乐轻松的课间成了十分拘束的十分钟,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一大堆不许只能使他们无奈地选择坐在原位休息,每当看到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老师也会发现那份安静并不是想要的,更不是孩子想要的,这份安静让老师们有几分内疚、几分心酸,因为老师成了无情的快乐自由的刽子手了。因此,在课间十分钟里自由是肯定要的。但是,作为老师,作为学生白天的学习8个小时的安全责任人,几十个的安全交在你手里,这时你不得不做出这些严苛的规定,课间一旦让毫无安全意识的小学生放任自由,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份自由如果是建筑在安全问题之上,那这份自由的代价也末免太大了,所以安全系数也是要有保障的。
从安静到沸腾,再从沸腾到安静,这之间就是我们学生的课间十分钟。在喧嚷的十分钟里,同学们有的上厕所,有的到校园商店购物,还有的在教室里准备下一节课的用书。但更多的学生则是在做游戏,“沸腾”的重点就是这一部分学生。四十分钟的课上下来,做一些游戏放松放松、调整一下状态还是值得提倡的。问题在于,不少的沸腾“腾”过了头,课间十分钟学生活动频繁、集中,时间虽然不长,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对其他时段要明显偏多。学校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在这个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组织里面,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课间十分钟来进行教育呢?我们原来认为课间十分钟就是学生的十分钟,他去放松一下,去厕所,去准备一下下节课要用的东西,去操场做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不能占用。但是这几年频繁发生的校园事故,给我们教师一个警钟课间十分钟也有效的利用起来,把课间十分钟变成上节课的尾声或下节课的序曲。(当然只是取消了学生的游戏时间)目的很明显:1.保护学生的安全;2.提高课堂。
三、多策略并举,充分利用小学课间十分钟
(一)学校方面
学校不能安全为借口剥夺孩子这快乐的“课间十分钟”,那显然是有点“因噎废食”。还应主动倾听学生、教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细节做起。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课间的十分钟里做一些有益于学生学习、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学校可以创办《班级日报》丰富班级活动,《班级日报》可以铸造自己的“班级灵魂”,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可以拓展平台,搭建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更能够广开言路,构建班级民主氛围,写上一些名言名句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些格言的照耀。在每节课后写上今天我学会了什么。最好是每个同学都传
递过去,这样既能当作一场游戏使同学更加团结,又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能达到培优扶差的教学目的。同时,学校还得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学生在课间发生意外。
(二)教师方面
1.教师下课后不能“拖课”,要留时间让学生多休息,准备下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心里感觉老师的亲切感,从而增加师生的感情,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活动的主体时间,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变相占据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而应该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游戏,就会从心底喜欢老师,从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3.教师要对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指导,教育学生对课间十分钟的利用要有效率意识,要让“课间十分钟”效益最大化,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有效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意识。帮助学生安排节目,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挖掘课间活动资源。比如可以安排体育类的小游戏,让学生在适量的活动中放松身心。可以开展益智类的小比拼,让学生在适度的竞争享受乐趣。还可以组织文娱类的小节目,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缓解疲劳。课间活动虽是由学生做主,但是作为教师也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为学生的活动出谋划策,巧作安排,要让学生玩得有兴,玩得有趣,玩得有益。
4.学生渴望与老师接近和交流。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但在师生交流时,教师应以适时适度随意为原则,切不可模式化或定势化。在与学生的随意交流中,教师应摆正姿态或态度。一方面教师应放下课堂上师道尊严的架子和面孔,让学生愿意(或敢于)亲近。另一方面,在面对学生的随意甚至“轻薄”或“无礼”时,教师应掌握一个原则底线,既要追求师生交流氛围的轻松和融洽,又要保持教师应有的尊严,做到语言举止得体而又不失教师身份,让学生亲而不狎,敬而不畏。
[3] 5.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可能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就可以利用课间从学生身上听取问题并改正。学生可以上讲台课间轮流登上讲台,使用普通话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话题可以多方面,可以谈同学,可以谈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门课程,可以发发牢骚,当然也可以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这样一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使教师在聆听中发现问题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改正问题。除了演讲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间的时间在小黑板上写上下一节课自己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更有针对性的讲课。同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课间在黑板上写出问题,进行抛砖引玉。
(三)学生方面
下课了,应该把上一节课的书收起来,上个厕所,喝点水,然后整理一下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连续作战可不行,大脑需要休息,可以闭目养神让自己放松一会儿,保持清静的心态有助于下堂课的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预习要学的知识或巩固一下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操场上散散步,也应该到外面空旷的地方或者打开窗,眺望远方的绿树,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准备上好下一课。但千万不要和同学进行激烈的活动,或者,说一些另人激动、兴奋的话题,因为这样会给你下一节上课带来影响,使你注意力不能恢复到上课状态。课间十分钟做打球,赛跑等剧烈运动,会导致心率、呼吸明显加快,大汗淋漓地回到课堂上,至少要5分钟才能静下心来,这样反而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而且若强制性突然静下来,还可能影响其身体健康。课间十分钟,学生可玩的有益游戏很多。比如在操场上跳花绳、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打羽毛球、转呼啦圈、下跳棋等这许多的项目,有静有动,必有一种适合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同时,丰富新颖的游戏并任意选择,也使得学生可以永远保持新鲜感,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可以因地适宜,选择娱乐项目: 1.从常玩的游戏活动入手,在原有的乒乓球桌、篮球架、单双杠的活动上还设置一些固定的游戏场地,如“跳格子”、“过河”、“走迷宫”等,用线条画出固定的游戏格式,课间学生便可以来到自己熟悉的场所开展游戏活动。2.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入手,对那些“八字脚”的学生,“一字线”的活动可以帮他们的忙,在操场上画上一条长直线,让这些学生在上面走一走可以纠正不良姿势。同时也可以在操场的墙壁上绘制固定的“视力表”,学生课间时也可以随时测试自己的视力,对自己平时不正确的姿势产生警惕。3.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有些教师不许学生在黑板上画画,其实黑板是最好的工具,学生在固定的黑板上自描自绘、尽情挥洒,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当然还可以多看一些课外的好书,多学一些知识,增长见识。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聊聊天,放松一下心情,和好友谈论一下趣事。当然,发呆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抉择,调整一下心情嘛!也可以发挥聪明才智,自编一些琅琅上口,健康有益的诗歌,或者新三字经,或者有班级特色的顺口溜,利用课间进行简单表演。这样既能表达我们的心声,又能提高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增加班级的知名度!学生自编自演,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课间十分钟,虽然十分钟是短暂的,但是它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色彩、欢乐,当然有时也会增添几分伤心与无奈。但不管怎样,这些课间十分钟都值得回忆,因为它令我们的校园生活显得格外的多姿多彩!
四、结语
课间活动的量必须适当。以不出汗、心跳次数略为增加,全身各部位得到一定的活动为准。大汗淋漓或者剧烈奔跑导致心率、呼吸明显加快,这样反而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课间休息方式也因人因情况而异,如果是音乐、体育等活动课后,学生应选择安静的休息方式,如果是文化、作业课后,学生可以到走廊、操场上适当活动。对于一些平时比较顽皮的孩子,老师建议他们课间要相对安静,不要大声喧哗,而对于平时很文静的学生,老师则可在下课后把他们“赶”出教室。课间教师到教室去,跟学生聊聊天,他们很愿意听听我们的成长经历,也很愿意告诉我们现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从中可以大体了解学生现在的思想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而且教师在教室,学生就不会有打闹的现象出现。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班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利用好课间十分钟。
参考文献
[1]夏立新.课间活动该不该管[J].教学与管理.2007(05).[2]蒲廷林.针对课间十分钟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3]袁明霞,崔建利.师生交流:不可忽视课间十分钟[J].江西教育.2010(31).
第四篇:班级特色文化
创设班级特色文化彰显学生个性潜能
班级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效果。创设班级特色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美化一下环境,张贴几张字画,或者写几句口号。真正的班级文化,是着眼于孩子们幸福成长的。它能够为学生创造源源不断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培养学生对集体生活的积极认同,更能彰显学生个性特色。
班级文化作为一门潜在的课程,它似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一种教育的力量。”班级文化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班级特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对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特点,在开学布置教室时不一定千篇一律,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师特长,经心设计班级文化,让每面墙都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班里是一种快乐。
随便说说不可当真
第五篇:从观察入手 有效指导游戏
从观察入手,有效指导游戏
教研活动主题: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观察什么? 教研活动类型:案例剖析 互动研讨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导并重视幼儿的兴趣、需求,保证幼儿每天都有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和环境。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来我们从教师们的困惑入手,研究如何观察,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实现孩子在游戏中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在游戏中观察目的不明确,基于观察的适时介入也很少,在如何通过观察,发现有效信息,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有益的行为,如何记录与分析观察的现象与结果,更好的了解幼儿、指导幼儿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与困惑。基于以上问题,我们经过讨论,设计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的基础上,通过研讨互动来帮助教师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使教师逐步明白,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观察什么,才能有效提高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
二、研讨活动准备与目标:
准备:教师连续观察的活动实录、观察记录表若干、白纸若干
目标:
1、在连续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的基础上,通过研讨互动来帮助教师提高对幼儿游戏观察的水平,初步掌握观察分析的方法。
2、通过研讨、专家引领,帮助教师掌握观察的目的,以及在游戏中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与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的发展。
三、教研活动过程回放:
一)交流近阶段做观察记录的心得体会(点、面结合,感悟、体会最深刻的)
主持人:观察是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幼儿园进行有效教研的基础,但如何进行有效观察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功课。前期,我们老师进行了5—10天的跟踪观察,或对个别幼儿,或对某个区域,老师们也有一些感想和困惑。在这里,我们借助这次教研活动的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教师A:
1、在幼儿游戏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进行游戏观察时,老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这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指导孩子活动。
2、在游戏活动中,老师是观察者、支持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和材料上的帮助;当孩子想和老师进行交流时,老师应采取积极应答的方式。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如果不对孩子的求助给予及时的应答,则会阻止孩子在游戏中的发展。
3、材料的提供应该是开放的。例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将地毯也提供在材料区内,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材料的选择,发展了游戏情节,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材料。
4、老师提供材料的难易程度应该根据孩子不同差异来提供。有时孩子在玩游戏时没有持久性,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孩子不会,第二是孩子已经完全会玩这个游戏,这时候教师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增减游戏材料,调节游戏难度,促进游戏的发展。
教师B:我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观察,观察目的是:中班阅读区域,孩子最喜欢什么类型的图书?
1、在一次观察中发现:××小朋友看书时很感兴趣,边看边指着书说:“赖皮蛇,打死你。”这时候旁边小朋友就应答道:“这是动画片。”我又观察到:小朋友们在看书时谈论的话题还会和主题相联系,经过反思,我感到为幼儿提供的图书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也可以和主题内容相结合。
2、在另一次阅读区域的观察中,我想了解一下幼儿坚持阅读的时间,大多数幼儿能坚持读书到15分钟,只有一个孩子在6分钟时离开,问他原因,他说,他想找一个同伴说说话。
3、通过观察,我还发现在阅读区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的语言多,男孩子一般属于附和状态。我在思考:是不是中班女孩子的语言能力要比男孩子强一些。我的困惑是:在活动中,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是不是要进行指导?
其他老师的观点:在孩子有错误的时候,看什么错误,如果对后面有不良的后果,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果没什么阻碍的话,教师可以在评价的时候再和孩子进行交流。科学性的问题是要进行纠正。例如:蜘蛛几条腿,孩子说7条腿,老师一定要给他正确的答案。
教师C:我观察的目的是:在小班泥工区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建立是如何促进幼儿游戏开展的。
本班孩子由于上过托班,有一定的泥工技能。在一次泥工区的活动中,我们把上一主题的活动延伸到泥工区,内容为串糖葫芦。一开始提供的材料是每个人一根筷子,当材料不够时,又提供了18根筷子,结果我们发现筷子还是不够,为什么会不够呢?反思后发现,孩子有先来后到的,先来的就串了好几串。因此我们就制定了这样的规则:每个孩子先串3根,然后进行包糖果的游戏。规则建立后,孩子们不仅完成了这个游戏,还发展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搓、团、压等技能,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再进行一些创新的方式。可见,规则的建立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但是有点困惑的是:提供18根筷子是不是限制了孩子的技能?
教师D:在游戏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观察,目的性要明确,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我发现本班有个孩子的规则意识比较差,我就想了解他有没有喜欢的游戏,对他喜欢的游戏他又是怎么玩的。观察发现,他比较喜欢游戏,玩什么游戏的时候都很开心,但对一些需要动脑的游戏,他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了,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如:正在玩游戏的时候,他经常会跑下位,转一圈后,再回来继续游戏。对于他喜欢的游戏,如棋类游戏,他就比较投入,能熟悉规则,遵守规则,在别人不对的时候,他会帮助别人。通过观察,发现他对于自己喜欢游戏的就能遵守规则。反思:老师可以通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进一步激发他参与其他的游戏。在材料提供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如:在拼图上,可以提供20、30、40块的拼图。在活动中,老师也可以参与进去,并对孩子进行指导。
教师E:观察孩子在“建筑工地”游戏中是否合作。
在观察中发现:大部分孩子有合作的欲望,他们在游戏中有明显分工,同时还有语言上的交流,如有的孩子负责搭建,他会对别人说:“你去帮我拿××来”。有的孩子由于平时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语言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好。当他搭好的积木被旁边小朋友不小心碰倒后,他就重搭,第二次碰倒后,又重搭,第三次又被别人弄倒了,我想他不会再搭了,结果他还是又搭起来了。在游戏中遇到问题的,他自己解决。有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都是一个人玩,不去和别人交往,当自己搭出来后会自言自语。还有个别孩子不参与游戏,也不帮助别人,只是在旁边看看,直到游戏的结束。由于是在观察中,老师没有介入游戏,一直到游戏结束,这个孩子都没有参与,但他也很开心。这是我的困惑: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在建筑技能上还是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在以后指导建筑区的时候再进行观察。
教师F:在智力区观察孩子玩飞行棋游戏,他们经常会出现争吵、悔棋的现象,所以观察目的就是:幼儿是否懂得游戏的规则以及能否按规则进行下棋。
观察发现:
1、有的孩子掷骰子的方式不对,多数都是男孩子,可能由于男孩子力气比较大、容易兴奋。
2、有的孩子掷骰子方向不对,往往是向下和向上抛。
我的困惑:
1、是否要纠正孩子的习惯,老师在帮助孩子纠正后,是否会影响孩子情绪?
2、出现悔棋现象,有两种原因:对规则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孩子游戏。例如:离终点还有两步的时候,扔到5的时候,有的说,我到家了,有的说,还要往后退。由于意见不统一,大家就吵,最后少数服从了多数,这个时候老师是否要制定规则?
教师D:这是大班的普遍现象。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个盒子,让孩子在盒子里掷骰子,还可以在瓶子里掷。对于如何抵达终点才是胜利,棋纸上的规则是点恰好,就可以回家,但是我觉得游戏规则只要大家都默许了,老师就不需要干预。
专家:不赞同,对于大班幼儿在他们规则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应该给予一定的规则意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规则,当孩子规则不对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介入,当出现原则性的、安全性的时候,老师也应该介入。
教师A:老师的介入还是必要的。我班有个孩子喜欢玩敲小球的游戏,我们制定的规则是要求匹配的,由于这个孩子没有匹配,因此别的小朋友就不太好游戏。第一、二天的观察老师没有介入,第三天,我们和孩子就变个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孩子就改变了,我发现托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寻求老师的帮助,当孩子遇到问题就会告诉老师,如果老师没有介入,他会自己尝试解决,但如果是在游戏规则方面的问题,老师是要介入的。但是在孩子之间发生一些小的矛盾的时候,老师可以等待,让他们自己解决。疑问:孩子是对颜色的不认识,还是不懂规则?
教师H:孩子认识颜色,但是由于他比较喜欢红色,所以每次都选择红的球。
教师D:有的孩子会用一些方法,老师可以等待。但是对于不会方法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办?他会上去就抢。疑问:老师在什么时候的情况下可以等待。
教师A:在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老师可以及时介入。
二)、欣赏录像:(幼儿游戏)
主持人:每人观察的点不一样,感悟、体会也是不同的,通过这次讨论,可以促进自己的成长,通过智慧的碰撞,使我们收获的更多。
这里,有一段幼儿游戏活动的录象,请参与活动的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个现场观察记录,借助大家的力量来提高我们有效教研活动的水平。
1、各幼儿园教师根据录像写观察记录。时间:10分钟
2、智慧火花碰撞,交流观察记录(各园代表踊跃发言)
3、总结归纳。
主持人小结:
大家观察的点各有不同,从观察中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物质、心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进行验证修改,使我们能通过有效的观察使游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放松活动(叠宝塔)
要求:用A4的纸叠宝塔,5个老师一组进行合作:4个老师叠,一个老师记录创作过程。在制作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交流。
1、各园老师折纸;
2、相互交流。
四)、反思、碰撞:今天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幼儿园1:
1、在活动中设计完整、有环节,环节相扣,但是第一个活动的时间比较长。由于每个人观察都是有重点的,能不能根据重点给予一定的时间段。这样给我们参加教研活动老师也讨论。
2、资源共享。对于出现观察的问题,老师应该怎么解决。在后面老师互动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对于介入:老师可以适当介入。老师可以用朋友的身份和他共同探讨,这样孩子会获得更多。
好的观察是在研究过程中,在最普通的、最自然的过程中反思内容后面的问题,这样使我们活动更丰富。
幼儿园2:
气氛很好,但是第一个环节时间长,所以好多老师提出的困惑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飞行棋这个环节,我们没有办法就某一个问题来进行讨论,如果能抓住大家共性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可能会更好。赞同某老师的观点:因为在游戏的时候,我和女儿经过妥协后,我们达成一致,这样孩子的兴趣会更好。
幼儿园3:
1、在看其她老师进行研讨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对于棋类游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
2、看得出老师在平常工作中非常认真,两位园长都参与,会对活动更有效。在一个教研活动中,点太多了,如果能把大家都困惑的地方拿出来讨论,和其他幼儿园的观点进行碰撞,可能效果会更好点。
今天的观察录像,也让我们掌握了一些方法,促进以后我们的观察记录。
幼儿园4 :
老师遇到的更多的是困惑,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有的观念是否正确,自己也比较模糊。大家在研讨当中,应该把困惑的地方提出来,让专家帮助我们提升经验。
三、专家点评:
专家1:
现在的活动更侧重在“以园为本”的开展,星星幼儿园在连续观察了10天后,取得的一手资料。感想:越来越不懂孩子了,孩子给予的东西越来越需要思考。今天听了大家的观察记录后,感到重视观察一点不为过,我们有必要继续观察孩子。今天每个老师观察的点不同,因此前面交流时候比较散,以后可以就一项活动(如:棋类游戏执骰子)进行讨论,前面老师想的用瓶子的方法可以尝试,棋类游戏在大班很有必要,值得研究。
对于托班于老师的观点,老师观察后应该适时的给予孩子一定帮助。
专家2:
今天活动非常好,改变了过去幼儿园独自做,本次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参与到其中。以往我们过分强调了孩子的自主性,让参与的老师做连续的观察,在活动中做些游戏的安排。今后的活动,我们希望事先沟通,这样可以把我们的想法加进去。表现有亮点:反映在大家比较用心去做。对这个教研形式慢慢熟悉了,让每个人都说话,让大家都是有准备而来,而不是空着而来,同时也加强了记录的方式。
建议:对于教研方式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把时间进行一些控制,作为主持人,不光要总结,还要卡准时间,对于说的好的给予奖励。
关于介入问题,你觉得需要就介入,不需要就不介入。游戏乱是因为没有机会玩游戏,跟老师的随机活动有关,没有一定的规则。例如玩飞行棋:如果妥协后,有一定的规则,可以进行。其他老师形成妥协后,强者总是压着弱者,因此不可以妥协。按照孩子的年龄,可能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例如:80分有的20分跳,有的10分跳。那应该怎么去按规则去游戏呢?都是按分数跳的。但是下棋是按走多走少的,概念上不一样。
五、教研活动反思:
1、通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性观察,老师们对幼儿游戏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他们观察到孩子的特长爱好、能力经验及其弱点,从而了解了幼儿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2、教师要在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和适时介入,要学会从幼儿游戏行为和情感态度中分析他们的需要、经验背景以及动作、语言、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
3、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如果不是细心的观察,我们很容易从以前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以往过多的干预转变成现在放羊式的活动,孩子走到哪里是哪里,似乎这样就能体现出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不恰当的介入活动,也会抑制孩子发展,如果过早介入,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而如果介入晚了可能就会引起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或使孩子形成一种遇到困难时退缩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适时、适度的介入孩子的活动之中,而且还应该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4、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提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来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怎样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游戏,并在游戏中激发多种经验的产生等等。在投放游戏材料时,数量应该充足、种类要丰富全面,以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并且能及时的更新和添置,游戏空间的划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以免造成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
5、在教研活动中,老师遇到更多的是困惑,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时也请专家帮助提升。
6、教研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有大组交流,也有案例分析,参与的教师和观摩者都能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