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0: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摘 要】现在,从 教育 局到学校,一线的实践者把很大精力放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上。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受到了广大师生欢迎,但由此引发的质疑和争论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担心。本文对此进行了大胆的讨论,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

一、问题 的提出

在《 中国 教育报》2006年12月27日第一版中,记者龙超凡发表了一文:《福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作为高考 参考 》。作者在文中指出,从2006年秋季入学起,福建所有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与此对应,在2006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在校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也是福建出台不久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中的规定。作者还简要介绍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每学期一次,评价表包含综合素质评价、获奖情况和教师寄语三部分。其中,综合素质评价的 内容 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毕业时,将对每学期的评价汇总得出综合成绩。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评价结果将呈现不同方式。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审美与表现的评价结果以优秀、合格、尚待改进三个等级呈现;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运动与健康的评价结果以良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呈现。届时,综合素质评价将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

综合素质评价是通过描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表现状况、社会 公益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和日常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反映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 发展 状况,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并为高等学校择优录取学生提供重要参考 [2]。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必将会产生深远的 影响。现在,从教育局到学校,一线的实践者把很大精力放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上。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它的理念和方向是不容怀疑的。同时,由此引发的质疑和争论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担心:综合素质评价真的能给学生带来幸福吗?本文对此进行了大胆的讨论,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二、由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引发的质疑与争论 1.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是全面地衡量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状况,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多维度、多层次考察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发展。有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这样的综合素质评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比如,在道德品质这个维度上,学生为了获得高评价,就不能默默地做好事,而必须想办法让老师知道。他们认为这样并不是出于内心愿望地去做好事,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另外,有的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忙忙碌碌地像赶场一样参加各种竞赛评比,只为了获得一纸代表着他的素质的证书。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应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加重学生的负担。2.综合素质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吗?

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 考试 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有些学校和地方为了本地区或本学校有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故意对考试设计的内容优先考虑,而考试不涉及的内容较少被关注,违背教育方针,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样学生就不能受到全面的教育,也就很难获得全面的发展。值得肯定的是,综合素质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不通过学校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而通过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位,综合素质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摘 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成为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体表现为评价内容指标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达与使用等方面。本文试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目的和依据论述其必要性,从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论述其可行性,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困惑作了理性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必要性可行性探索性

什么是素质?爱因斯坦曾说“,当我们把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全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简单地说,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而现在的中小学为什么不能着眼于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去办学呢?这是因为受制于教育的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要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以应试分数为评价、选拔人才的制度,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教育新政要求,更要积极大胆地探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路径。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必要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近十年来,为什么还离不开穿新鞋走老路的轨迹呢?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了,学生们为什么还缺少“素质”呢?笔者认为,是现行的教育体制漠视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的核心是“人”。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律,认真探索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初中学生多为13~17周岁,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讲,青少年有很强的可塑性。依据马斯洛理论,人的个体心理主要有“需要”和“激励”两个方面。美国赫茨格的狭义激励论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高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并使之振作。激励分三方面: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其中,目标和榜样是形象而具体的,是易于设置,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而感情激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氛围,使人的情感及内心世界发生变化。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部《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今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是为让学生以后过自在的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过精神世界丰富多彩、阳光愉悦的生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应作为学生的基础发展目标,这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回想过去,如果我们早在20年前就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或许“徐力杀母”、“清华女生跳楼”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或许就不会是全民对教育的“集体失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计划与方式,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

制的意识,体现对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尊重,最终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

美国一家周刊曾做过一个调查,请世界五百强企业退休的CEO们填一份问卷,其中有个问题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你会希望什么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前十大企业的CEO对这个问题竟有相同的答复:一定不能放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可见,“一起成长”包含了多方面的要素,启示我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科学的细化,做到有层次、有组织地去实施,达到成长中寓教育、教育中促成长的目的,让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依据。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为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我们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其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与结果。学生评价没有绝对的标准,评价方式要向多元化发展。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该注重他们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可灵活采用“谈心式”评价、“弥补式”评价、单项评价、特长展示式评价、随堂评价以及延时评价等方法,科学地记录学生的表现和阶段性成果,以起到适时的教育与激励作用,为学期、学年末终结性评价提供一手资料。

(1)自我评价。学生应结合自身“成长记录袋”,客观评价自身的综合素质,可自我量化,自我表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培训,讲明自我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效果。

(2)同学互评。同学互评是指班级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将班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小组,再进行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共同参与,可以看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利于学生扬长避短,相互学习提高;同学互评也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3)家长及其他人士参与评价。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家校通方式,或网上互动短信评价,就部分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交流;还可邀请青少年活动基地、少年宫、社区人员和其他行业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式进行,教师评价先成立班级教师评价集体,一般由3~5人组成。一是依据综合素质评价量化指标对每名学生一一讨论评价,定量分析;二是由教师评价组,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在平时表现和自评、互评、家长评的基础上,给予等级评价,并集体讨论确定学生的综合性评语。教师评价要客观、公正,要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指导意义。

学校印发《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细化设置了十七个二级指标和六十四个三级指标;指标中每项评价要素分值为5分,一级指标的各项得分之和即为一级指标的评价分数。在各个一级指标等级评定时,按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分数的15%、25%、15%、45%比例折算,依据折算分数确定最后的评定等级,每生每学年一册,三年建档。初中毕业时,学校将该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评语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并为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提供重要依据。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性

没有理论的新生,新的路线就永远不会出现,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充满了

时代的挑战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许多教育界人士都认识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符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是与时俱进的。

1.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困惑与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生成绩评定都有了明确的要求。目前,不少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尤其是目前人才选拔的评价机制还是以中考、高考的分数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仅仅是参考,不少学校是“一手软一手硬”或是“两手硬”都在强力推进。但笔者认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必过分担心应试教育对学校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问题是教育均衡化的程度,普通百姓的子女是否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现在,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提出用十年时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统考,消除用统考成绩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顾虑。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使学生的智商(IQ)教育与情商(EQ)教育协调、平衡发展,让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高中阶段应根据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方向:一是升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二是升入有专业方向的高等教育。不再统一高考,还高校以自主招生权,如牛津、剑桥等名校在招生时,统考分数只是一个参考依据,而学生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成果、竞赛成绩、发表文章、发明创造等,都应占据重要位置,这些世界一流大学都认识到分数外的东西才能真正地显示学生素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必将学生拘泥于死板的应试科目教学中,从年龄角度讲,13~17岁是青少年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想得到碰撞,心理、毅力得到磨练。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场所,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挑战。为什么以色列七所大学综合评价都列世界前50位,而中国大陆内地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位列48、49位?为什么高考几十年来,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前往清华、北大,而到如今仍无一国人问津诺贝尔奖呢?这能不引起我们对 “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反思吗?综合素质评价与大学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不矛盾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线实践证明,在义务教育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为科教兴国、科技立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奠定人才基础,我们将用实际行动去验证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言——“育人才而培国脉”。

2.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产生的效应与思考。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初级中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有十多年,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了充分的调动,实现了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综合素质评价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自2009年实施教育新政以来,严格执行《江苏省教育厅“五严”规定》,不少市、县学校的学生不适应新政要求,家长更是无所适从,相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初级中学的学生经过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已经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学生由衷地说,现在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同学间的合作探究,有自主的兴趣爱好,学校生活真的很快乐。近两年已有五名同学入选了县市足球队,五十多名同学通过了各种乐器八级考试,二十多名同学获省市书法大赛一、二等奖,十五名同学在全国(江苏)金钥匙科普竞赛中获奖,六名同学在市、县组织的“我爱我的祖国”演讲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这样的成绩不胜枚举。家长说,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家乐于与人交谈,动手的能力强了,有了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也强了,不像以前愁眉苦脸,关在房间里有做不完的作业,一天没有几句话;我们每天看到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有进取心,我们就放心了。教师的观点也转变了,懂得维护和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学生约法三章:要正确处理好兴趣爱好、训练活动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全天开放,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科技智能教室都有专职、兼职指导老师,在各个方面都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若学生爱好书法,就让他为学校的活动室题字,让他参与书法协会会长的竞选;若学生爱好摄影,就成立摄影协会,组织学生利用假日去采风,并搞一些摄影展评活动;若学生喜爱各类乐器,学校就定期举办器乐大赛„„这些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学校“自由地呼吸”,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创造条件让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广。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件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学校应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只要不断改革与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改之路。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师生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必须以综合素质评价取代以往的片面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这一评价方法对中学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初中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一、充分认识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正如潘永庆在《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中所表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习题能力的个体。”即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传统的以甄别与选拔为目的,忽视发展与激励的功能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其独有的个性特点;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标准,忽视质的评价。它将教育教学活动禁锢于思想的樊笼之中,没有将教育看成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并且有序列的动态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构建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

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评价即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有助于挖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即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就是要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得出更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强化。综合素质评价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传统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师的培养思路也以考试的指挥棒为向导,不注重业务能力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使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即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也重视人才的创造能力;即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4)学校整体工作优化,发挥学校特色的需要

以往的评价方式下,校际间的比较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的多少,其实也是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恶果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从整体的办学思路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即对学生整体培养方式从应试教育转为重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测定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科成绩当作惟一目标的状况。对学生实行多元的全面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校特色,开发符合本校初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校本评价,形成和发挥学校独有特色,从整体上优化办学效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校际间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

二、指导思想

班主任在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1)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的错误做法。将每名学生看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发展独特个体,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以发展的性原则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并不强求划一。

(2)主体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评价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主体性原则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者由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承担,并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发挥指导者作用协助评价。通过使学生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两者之间有机地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3)导向性原则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导向对书本知识的片面追求。综合素质评价也注重方向性和导向性,但是不同之处是,其提出的标准是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立适合自己情况的合理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望。通过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学新课程改革理念,反映中学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学教育与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4)差异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符合美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构成成分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不可能在每种智力中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只可能在某方面显得较为突出”的理论。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以机会,综合素质评价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元性、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表现,保护了学生的独特各性与创造性。

(5)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方案的实施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要取得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要实现信息化,简便易行,要、且直观、易于使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中考录取等方面的操作。

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为培养新型合格建设人才而努力工作。

(1)评价的方法

学校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有: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常年评估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探究实践考试试卷、学生自评互评记载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生结合实际制定的系列表册等),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学生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成长记录袋由学校建立,其内容包括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在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日常表现,以文字定性描述。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通过学生对照20个评价要素以班为单位进行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与互评。评价小组要尊重学生自我评价,并在学生互评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参考学期学年评价结果,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3]。

(2)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列出的六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学习发展性目标。这六个方面依次为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根据六个方面的要求,以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为原则细化为20个要素,每项要素下设多项关键表现,即要能体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将具体内容体现在各地制定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以其作为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1]。

(3)评价的结果陈述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评语,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以整体性评价,运用文字加以定性描述,展示学生的个人潜能和特长。综合性评语由评价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形成共识,由专人认真填写,并注意语言表述准确、言简意明,关注个体差异,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第二部分为三年综合评价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A级指标控制在所评总人数35%以内,其他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结果的公布

评价结果的公布包括过程评价结果和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两种,过程评价结果在每学年结束前的适当时候向全体学生进行公布。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通常在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评价结果在学生参加初中学业考试前的适当时候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综合素质为A级学生名单[2]。学年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档案并交由学校专人保管,作为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学生中途转学证明材料,随学生档案进入就读学校。终结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备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如有重大分歧,需提交校评价委员会裁决。评价结果需上报教育局,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段学校招生依据。

五、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1)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

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同层次群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指标。即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2)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3)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培训。

结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念。我们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新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就能开辟出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新天地。

总之,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评价,将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共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搞好素质综合评价工作而努力!

第四篇:关于《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关于《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试行)》的问答

1.社会各界对上海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十分关注,政策文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研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选定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率先实施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本市按照国家部署,制订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市政府于2014年9月19日发布实施。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举措。构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为此,在制定上海高考改革总体方案时,我们同步启动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制订工作,组建了由各方专家构成的项目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学校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索构建了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实施办法》。研制《实施办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情况,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高中学校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模式的转变。

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我们据此完善了《实施办法》。

在研制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一是召开系列座谈会,先后召开区县教育局负责人、高中校长、教育专家、高校招生负责人、高中教师、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座谈会30余场,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

建议;二是开展问卷调查,随机选择20所高中(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通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4大类,涉及12个区县)40个高一班级的近1200名学生及家长,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网络问卷调查;三是协调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专门听取意见,对《实施办法》提到的学生社会实践等的操作、管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四是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于2015年2月15日至27日,通过“上海教育”门户网站,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多次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形成目前的《实施办法》。

2.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意义重大,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重要举措。

首先,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方向,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时,重点关注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不只看成绩,还要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经历;不只看校内学习,还要看社会实践;不仅有共性指标,还有学校特色指标;不仅有量化指标,还有质性的自我介绍和专题报告等。这些要求将引导高中学校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多样发展;促进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朝着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向发展。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贯穿高中三年,学生每学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典型事例),收集相关事实材料,高三时要遴选整理成自我介绍,体现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与才能、个性特点与个人爱好等。这将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激发潜能,主动发展,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

第三,高校招生过程中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这将使人才选拔

标准更加全面,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3.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评价内容如何做到可考察、可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导向。

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的重点是学生外显的活动与行为,例如要求记录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情况,通过列举典型事例等方式介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等,并要求填报学生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代表作、参加科技活动项目、创造发明项目等,都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还强调一定的区分度和典型性,如每学期学科成绩可以转化为百分位数,统计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获得表彰次数,记录市级竞赛活动获奖情况、参加市级学生艺术团体和市级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的情况等。

4.如何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

真实性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校在录取时可资参考的首要前提。我们通过标准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客观数据导入、如实记录行为结果、相关材料公示、建立健全信用等级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等,保障评价材料真实可信。

一是开发建立上海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规范的统一数据信息标准管理。谁录入谁负责,部分内容还需提供佐证材料,以确保数据真实。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录入,尽可能采用客观数据导入的方式,如学生个人学籍信息、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次数和累计时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以客观性确保真实性。需要人工录入的内容,也尽可能采用统一格式的下拉菜单

选择。

三是将部分原本难以考察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记录及其成果,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分析。

四是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措施。实行高中学校、区县教育局和市教委三级管理,并完善信息确认、公示投诉、信誉等级评定等制度,确保信息真实性。

5.为什么要建立全市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开发建立全市统一的上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目的:

第一,保证评价数据的客观真实。这一信息管理系统与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提供数据录入、审核等系列标准、规范、统一,确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据真实可靠。

第二,方便高校招生使用。使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招生高校,可以将自己的招生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方便地检索、分析报考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第三,方便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引导高中办学。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本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数据库,市、区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趋势判断,了解全市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整体情况、学校素质教育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从而对学校办学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

6.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文化活动、社会考察(调查)等。根据有关文件规定,高中学段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

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指学校集体组织的学军、学农活动,主要由学校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表现。

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指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居委会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主要记录学生参加的项目内容、次数、累计时间、达标情况、受表彰的次数或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文化活动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科普场馆、图书馆、社区等参加的校外文化科技活动。

社会考察(调查)指学生到社会(社区)就国情、社情、乡情开展的调查研究。主要记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或调查研究报告。

7.怎么记录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学校依托《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和“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全面记录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着“成熟一项、录入一项”的原则,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首批录入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基础性数据和调查研究报告。

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由学校整体录入;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后,社会实践基地(机构)负责记录,并定期录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8.为什么《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中规定只录入市级及以上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活动及比(竞)赛获奖信息?怎么录入这些信息?

学生纪实报告中并非只记录市级及以上比赛活动的名次或等第等信息,而是在记录方式上对不同级别的比(竞)赛活动做了一定的区分。市级及以上的活动和比赛项目均经市教委确认,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将锁定这些经确认的项目名单,这些获奖信息经有关部门确认、公示后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和权威性。区级和校级比赛活动可记录在学生自我介绍中,在纪实报告相关表格下都有说明。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面推行,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市级及以上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及比(竞)赛获奖信息以及学科类竞赛获奖信息不用高中学校填写,由市教委相关职能处室会同相关部门确认获奖信息的真实性,公示无异议后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9.《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专设了“学校特色指标”,主要记录哪些内容?怎么记录?

考虑到本市已有部分学校陆续开始了各具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因此我们在推进全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将学校原创的“特色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鼓励高中学校特色办学。

“学校特色指标”不要求每所学校都要记录。记录“学校特色指标”的高中学校要同时满足以下4个要求:一是学校有独特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内涵;二是有特色课程群的支撑,仅仅是单个特色项目或活动还不足以形成学校特色指标;三是特色课程群覆盖本校的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四是有特色指标的测量评价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表现等第的评定有切实的依据。

根据以上要求,有关高中学校可以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共性内容中未能包括的、体现所在区(县)和本校学生素养特色的指标,以及学生在这些指标上的表现。特色指标可以体现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

特色,也可以体现学生非认知因素的特色,例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坚持性等。“学校特色指标”并非硬性要求,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最多可以填报3项特色指标。评价标准也由学校自主研发,在记录时一要记录每个学生表现等第,二要清楚地陈述评价的标准,三要提交特色指标评价管理办法。

10.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怎么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需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2017年起,试行推动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把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学校自主招生的参考。高校在招生中具体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高校自主决定。相关高校应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和公开使用情况。

第五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思想道德

思想道德指学生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在学校德育的影响下,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逐渐形成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思想道德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主要提供学生在社会上的突出表现等信息)。建立和使用《思想道德事迹记录袋》,搜集、保存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事迹资料。

评价要素: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

说明:每所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本校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的关键性行为。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思想道德实际记录袋

2、学业成就

“学业成就评价含学科过程记录、学业情感评价记录和学分认定记录等3部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3、合作与交流

交流与合作指学生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合作与交流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

评价要素:

1.自我认识与调控:了解自我;调控自我2.同伴认识与交流:了解、关心同伴;尊重、理解他人;明辨是非,正常交往;与同伴的交流;与同伴的合作

3.适应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社会环境。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合作与交流行为记录袋

4、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学生增进身体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5、审美与表现

审美与表现指学生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审美与表现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同时记录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

评价要素:

感受美:能初步感受、欣赏、珍惜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欣赏美:逐步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有健康和审美情趣,不追求和接受低级、庸俗的东西。

表现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定的艺术爱好,对艺术学习有兴趣,具有创新意识。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审美与表现记录袋

6、个性与发展

个性发展是依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要,引导高中学生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个人与众不同才能的拓展性发展,立足于学生走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发展特点进行选择。

个性发展包括特长、有新意的成果和其他内容。特长主要指学科特长、体育运动特长和艺术特长等;有新意的成果主要指活动成果、设计成果和制作成果等;其他为自己选择发展的项目。

个性与发展基本情况——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个性与发展他人评价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附件1: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评语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稿)一、基本要求1.综合评语以《浙江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以学生每年的成长记录为依据,体现高中新课程的......

    在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缪富国各位校长、老师,同志们: 为了促进各地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教育厅工作安......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道德品质 1、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初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关心国家及世界大......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通用)[5篇模版]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通用1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要用到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体现形式。如何写自我评价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自查报告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自查报告按照市教育局十一月二十四日《紧急通知》和十二月十二日通知要求,教育局普教科对我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和......

    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5篇模版)

    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